一、引言
1. 描述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例如,农村环境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平衡的影响。
2. 提出2024年这一时间点的背景意义,可能涉及政策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
3. 简要介绍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如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
二、现状分析
1. 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描述其环境状况,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方面。
2. 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如污染程度、治理设施覆盖率等。
3. 分析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不足、治理技术落后、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等。
三、治理措施与进展
1. 概述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的治理策略,如推广清洁能源、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开展环保教育等。
2. 展示已取得的成果,通过对比数据说明改善情况。
3. 分析措施的局限性,指出实施中的困难和挑战。
四、案例研究
1. 选取一两个成功案例,详细描述其治理过程、方法和效果。
2. 分析案例的成功因素,如创新技术应用、社区参与度等。
五、问题与建议
1. 针对现状和措施的局限性,提出改进意见,如加强技术研发、优化政策执行等。
2. 强调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多部门协作和持续投入。
六、未来展望
1. 展望2024年后农村环境治理的发展趋势,可能的技术突破、政策调整等。
2. 强调农村环境治理对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开头:
2024年,我国农村环境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各地农村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本报告通过对多个地区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当前农村环境治理的现状、进展与挑战,为未来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结尾:
总的来看,2024年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治理效率,同时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以实现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只有这样,我们的乡村才能真正实现绿色转型,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村整体面貌,近期,我们深入乔司镇12个行政村1个社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重点是对农村村道管理、生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河道水体污染、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村道两侧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比较严重。以乔井路沿线五星村和葛家车村为例,部分沿街农户挤占村道随意搭建简易棚用于出租获利;部分建房户占用村道,随意堆放建筑,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同时,农户建房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缺乏统一的消纳场地,随意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河岸和路边,不仅影响到村容村貌的改观,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反复投入。
2、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环境卫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三角村、胜稼村和五星村是我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间小,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生活陋习影响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的滞后,专职保洁员和清运设备的不足,众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边的“脏、乱、差”,直接制约了出租房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成效的提升。
3、河道水体污染严重。部分基础设施不到位的区块,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在北沙河、和睦港和月牙河等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体污染。比较典型的象五星村,位于五星村的华东家禽交易市场,一方面给当地的家禽加工和生猪养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量的动物内脏和粪水混合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八字港,加大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难度。
4、农贸市场周边基础设施薄弱,垃圾箱设置不科学。在对五星村、良熟村和乔司镇三处农贸市场的调查中发现,农贸市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腐烂菜叶和白色垃圾,但是市场周边配套的垃圾箱数量严重不足,基本维持在2~4个,位置分布也不科学,加上每天垃圾清运的滞后直接造成市场经营环境差。
更多调查报告
,在县政协副主席蓝国富的带领下,县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重点对旧县、白砂、临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个乡镇12个村(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有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20__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按照农村“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工作思路,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编制了上杭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了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机制,建立健全了乡镇水质交接断面责任制,全面推动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等,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开展。
(二)宣传造势,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广播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使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__年以来,为提高乡(镇)、村两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积极性,县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列入县垃圾治理试点村,经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试行标准》要求验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补助2万元,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村补助5万元。截止__年10月份,县财政共下拨补助资金约270万元,争取省、市级资金补助500万元。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试点乡(镇)、试点村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员、每员一车”的标准配备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洁员和手推车等。__年,全县78个家园清洁行动试点村设置了22507个垃圾桶,208个垃圾池、78部垃圾清运车,配置了170名保洁员。今年起,对实行垃圾收集收费制度的古田、南阳、蛟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10个乡镇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1600人、1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别聘请1名、2名、3名保洁员,保洁员工资1万元/人/年,古田、南阳、蛟洋三个乡镇的工资费用按市、县、乡(镇)1:1:1的比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7个乡镇工资费按县、乡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
(四)突出重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开展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整治重点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对辖区内的道路河道沿线、市场、小溪、集中居住区的房前屋后多年积聚的垃圾进行重点清运。二是加快推进垃圾集中收集、焚烧和填埋。目前,古田镇、白砂镇、旧县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等19个乡镇都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古田镇、中都镇、茶地乡、旧县乡、下都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官庄乡等12个乡镇建设了垃圾焚烧炉;庐丰乡、蓝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各试点乡镇、试点村都按照要求建设了相应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时,古田镇金湖村、南阳镇黄坑村、白砂镇军桥村等40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填埋场,保证了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试点村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管理公约,实行门前三包和征收垃圾处理费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要求反馈整改情况。
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一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县农村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二是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影响了整治效果。三是绿化、美化不到位。大部分村没有一个统一的绿化方案,借用自然绿化,没有体现农村生态特色。四是农村饮用水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五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从总体看,试点乡(镇)、试点村好于相对偏僻的村,经济条件好的村好于村级经济薄弱村,村级班子强的村好于班子涣散村。全县已有14个乡镇、141个村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分别占任务数64%、41%。今年计划完成2个乡镇、45个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20个偏远山村的村级垃圾填埋场建设。由于我县的行政村数量多,有342个村(居)委会,目前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庄还未过半,根据省、市相关要求,争取在“__”期末完成村庄总数的80%,任务还非常艰巨。同时,多数试点村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制度和措施,但有些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的也没有落实到位,“重治理、重建设,轻管护、轻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绝大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有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农村垃圾填埋难易做到无害化处理,填埋场选址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有的村还遭到阻挠,选址十分困难。大部分村没有垃圾筒,垃圾池也只是开放式没有建成密闭式的垃圾屋,环卫车辆数量较少。二是大部分村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保洁人员工资无法落实,只好在上级检查时组织发动群众突击打扫清理,“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征收垃圾处理费涉及面广、收费难,收费情况好的在80%,一般都是在50%左右。
(四)“五小”、“十五小”企业和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难度大。
一是“五小”、“十五小”企业治理难。一些小造纸厂、小塑料米厂、小化工厂等小型企业因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偷排工业污水现象,导致部分河段水质恶化。对这类企业经常是整治后又死灰复燃。如古田、蛟洋15家无证小造纸厂、7家小塑料米厂在去年11月12日经过环保、工商、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后,厂主又偷接私拉电线继续违法生产,今年3月26日县政府又再次组织联合执法,拆除其供电设施。彻底取缔工作阻力很大。二是养殖业污染治理难。我县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大量的散养户及500头以下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容量小,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猪场环评审批手续程序多,费用高,养殖户有抵触情绪。三是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难。近年来,各乡镇通过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大多数垃圾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何有效实施卫生填埋、焚烧处理困难,极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五)宣传教育亟待加强,群众环卫意识急需提高。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乡两级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有的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随意将建筑垃圾堆弃河道、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创卫靠大家”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对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
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真正为民谋福利、让民得实惠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在“__”期末要完成村庄总数的80%。目前,全县342个村(居)委会已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有14个乡镇141个村,仍有一半多的村还没有开展。为此建议:县政府把目前还未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201个村全部列入今年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并要求村建立一套管理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建设垃圾收集池硬件设施且启动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
(二)、加快新村规划。
新村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城乡规划建设局要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工作,加快新村规划编制进程。编制新村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县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及农机具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做到高标准又实用,一村一特色。规划实施时,城乡规划建设局及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新村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对新村规划编制已完成的村,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变化发展了的情况及时进行规划调整完善,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缺失。
二是各乡镇政府要因地制宜对农村垃圾焚烧炉、填埋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统筹考虑。每个乡镇的垃圾焚烧炉、填埋场的建设数量要根据人口数量状况而科学设定,并经过充分论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选址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避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三)、创新运行模式。
垃圾处理模式要坚持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农村垃圾整治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目标,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为此建议:
一是在县城和县城近郊范围内,可以采用“村收集、乡(镇)清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
二是在地理位置离城比较远的乡(镇),可以采用“户归集、组(片)建池、村清运、乡(镇)处理”的模式;“户归集”,即农户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提倡对垃圾进行分类,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机物尽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归集到垃圾池(桶);“组(片)建池”,即以村为主,组(片)或自然村为单位,按人口数量比例,选择适合地点,建固定的垃圾中转池;“村清运”,即村统一安排保洁人员负责村庄内道路、水沟等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并负责将垃圾池(桶)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池;“乡(镇)处理”,即由乡(镇)政府确定统一环卫人员,配备运输工具,负责将各村垃圾中转池垃圾清运至焚烧场或填埋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边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的乡(镇),可以中心村为单元,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远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
(三)健全长效机制。
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为此建议:
一是要建立管理机构。县、乡、村都必须成立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长效管理机构,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居)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定点装卸农业生产用料,及时清运保洁。
二是要加快编制《__~2024年上杭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上杭县区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并由县人大进行审议通过。
三是要建立健全联动互动责任体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在持续方面的难题,需要建立“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牵头,县直有关部门配合、乡镇政府负责实施,村(居)委会具体落实,村民广泛参与”的联动互动责任体系。
四是各乡镇政府要按人口比例配备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专业保洁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每天负责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和运送,监督和劝导村(居)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和乱搭盖。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
五是要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县对乡、乡对村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和准入退出机制。严格依据“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标准,每年组织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乡(镇)、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验收考评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由县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不得参加各级文明村、卫生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评选,取消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补助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效能告诫。
六是要建立健全明查暗访、民意调查、检查评议和巡查督察机制,完善“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实行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老年协会对保洁工作成效进行“一记二查三评四考”工作方法,即专人记录保洁情况、群众抽查、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考核,评议结果与保洁员工资奖励挂钩。对于出现垃圾污染严重回潮的,要对乡(镇)、村予以黄牌警告直至追究责任领导的责任。
七是要加强村级“两委会”班子建设,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完善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分级负担资金筹措投入机制,确保“家园清洁行动”持续长效运行。为此建议:
一是县政府继续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
二是县政府每年在编制财政预算时专门切出一块资金作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专项资金,继续实行新村规划编制的补助政策,且对所有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又实行了征收垃圾收集处理费制度的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的工资费用按县、乡1:1比例给予配套补贴。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按照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标准要求,组织力量对全县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根据摸底的情况和各乡(镇)、村财力状况,县财要按比例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清运车辆及设备购置给予补贴,做到每户要配置一个垃圾桶,每村设立若干垃圾集中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清运车,使乡(镇)、村垃圾做到集中投放、及时清运、无暴露的垃圾堆。
三是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成立民间环保机构,并设立环保专项基金账户,向社会募捐,多方筹措环卫经费,以保障工作运转。
四是村民委员会要形成合理的环境卫生保洁费筹措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每个村民、每间店铺、每家企业每月交纳的环境卫生保洁费标准,使群众自觉参与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县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出台《上杭县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指导性意见》,规范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费的征收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收支公开。
(五)强化综合执法。
综合执法是解决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突出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应持续开展企业、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综合整治工作。为此建议:
一是要由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政府等部门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二是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工矿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环境保护,将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步向清洁生产方式过渡,建设生态文明厂区;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推进小流域水环境整治,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 》,明确责任,加大对无证“五小”、“十五小”企业打击治理力度,尤其是在电力供应上实行严厉管控。
三是畜牧兽医水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去年已拆除关闭的猪场加大巡查力度,防止回潮反弹;对禁养区外的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场主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突出抓好人群集中区域散养户的管理,督促其限制养殖规模,达不到治理标准的,继续组织拆除或关闭。
四是对辖区江河中的水电站要严格做到最小下泄流量达标要求,以助净化水质。
五是要进一步明确城乡结合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界限、职责和责任。由于城区在扩大,主次干道在相应增加,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应将管理范围逐步延伸。按照“城区主次干道由县环卫所负责”的规定,应将城南琴岗路、光华路、金鑫路、新塘路、城西丰山溪东和西路等划入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负责保洁。
(六)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家园清洁行动”的工作水平,人的素质是根本。因此,各级政府要致力于正面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为此建议:
第一要以发放宣传单和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
第二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居住小区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使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要通过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来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和受教育面;
第三把“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纳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第四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在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近年来,__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___、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紧密围绕“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奋斗目标,坚持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发展,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开展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各类危害人民群众生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目标。依据省环保局《关于开展全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的通知》(陕环函[__]560号)要求,认真开展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现将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家开展的生态示范创建主要为生态省、市、县,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以及生态村的创建。在各类创建考核指标中除了对当地经济水平和村容村貌有着较高的要求外,还涉及到了农村饮用水水质、生活垃圾和废水处理、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畜禽养殖粪便处理、清洁能源普及率、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我市将生态示范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载体,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县(区)、环境优美乡镇(街办)和生态村的创建,以规划为龙头,以解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着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防治农村工业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美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从__年我市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以来,截止现在,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今年申报国家生态示范县(区)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均已通过省级验收。当前,我市农村生态示范创建积极性很高,“__”期间,计划完成启动创建1个生态县、16个环境优美乡镇,68个生态村的目标,“__”期间拟再启动1个生态县、13个环境优美乡镇和84个生态村的创建工作。目前,已有19个乡镇(街办)和42个村庄编制了生态创建规划,并启动了创建工作;其他各乡镇(街办)、村庄也正在积极编制生态规划材料,开始前期筹备工作。
(二)农村饮水源地保护工作广泛开展。农村饮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着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一是组织力量对全市各涉农区县的乡镇、村组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划定农村供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在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和堆放垃圾等,防止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大饮用水源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饮水工程项目建设。我市大力支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立水处理设施,全市__年共投资9552.5万元,完成饮水工程处145处,在建60处,解决了21.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针对我市农村群众居住地理位置差别较大的实际,我们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对集中、环境工程设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对于城市、县城周边村镇的污水,基本纳入城市、县城污水收集管网,由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我市已建成临潼区污水处理厂、长安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可分别日处理污水2.5万吨和5万吨;阎良区、高陵县污水处理厂即将在年底建成试运行,户县污水处理厂预计于__年6月份建成,设计处理能力合计6.5万吨/日。这些区县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行,在解决区县城区污水处理问题的同时,也将城区周边部分农村的生活污水一并纳入管网处理。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尤其是农家乐集中区建设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的指导其采取各种处理工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纳水体为非重点流域、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我们建议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对于在有常年流水河流附近的建制镇,建议优先考虑人工湿地。目前,我们已经拨付环保资金支持了一个农家乐集中地区建设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并拟支持8个较偏远乡镇建设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其中4个乡镇已编制完成科研报告,并开始前期筹备工作。
(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初显成效。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我市农村地区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二是在农村地区开展村庄垃圾收集站台和区县垃圾填埋场建设,鼓励各涉农区县逐步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全市农村村组建立了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了专职保洁员。目前,我市90%以上的村庄建设有垃圾站台,并由专职人员定期清运到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场;三是对全市垃圾填埋场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对发现有环境违法问题的垃圾场实施挂牌督办,严格执行后督察制度。
(五)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科学划定畜禽养殖功能区,强化了畜禽养殖环境监管,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禁养要求,全市无一禁养区存在畜禽养殖场现象。二是定期开展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行动。摸清了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底数,对全市14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中的部分环境违法企业,提出了限期整治要求。三是大力支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积极鼓励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业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市已通过下拨11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了4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户县马村养鸡场生态示范园区、阎良区绿源瘦肉型猪繁育基地和临潼溢盈畜牧养殖公司通过建设沼气发酵池,不仅有效利用了本厂的畜禽粪便资源,也大幅节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用量;目前,又有5家畜禽养殖场已编制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的可研报告,其中蓝田县安村立体养殖场已率先基本实现了“畜―沼―农”综合利用模式,污染防治规范、到位,体现了农业循环经济理念。
(六)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我市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近年来,全市以农业综合开发周至县沙河流域项目、黄河水保生态工程渭河流域未蓝项目、国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以工代赈水土保持项目、淤地坝系建设等一批重点水保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把小流域的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治理中先后涌现出了周至虎峪、户县东岭、长安红草河、蓝田沙河子、临潼东岳穆寨等大量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典型和阎良黄土塬区水保生态示范园、蓝田县红河坝系骨干亮点工程。集高标准治理、高起点开发、高科技含量为一体,初步实现了治理一条流域,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积极有效地推进。截至__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2.1平方公里,占应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63%,水土保持已成为农村山区发展的生命线工程。
二、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长久以来,重经济轻环境,环境保护工作重城市轻农村,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一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我市农村饮用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浅层水源及地表水,容易受到污染,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一部分地区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二是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垃圾三级处理模式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尤其是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处理能力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垃圾处理需求,大量垃圾被集中堆放,垃圾渗滤液问题影响严重;无足够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个别地区甚至影响到村民的饮水安全和农田质量。
三是农村工业污染依旧存在严重隐患。我市农村工业企业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企业污染点多面广,虽然近两年关闭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但仍然有一部分工业企业污染较重。
四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进展缓慢。目前,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部分没有环评手续,污染防治设施落后,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缺乏。
五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目前,我市对农药品种使用上还未有具体管理措施,农民群众图省钱,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这种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渗透到土壤和水体,对农田及周围环境产生着一定威胁。
三、当前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导致当前我市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结为5个方面。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地方经济实力有限,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农村成为污染治理的盲点和死角,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繁重。二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三是农村环保机制不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机制体系尚未完全理顺,相关部门之间联系和交流还不够,多头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五是对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受人力、财力、条件的限制,我市环保宣传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域,宣传教育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因此部分农村地区干部群众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还比较淡薄,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只顾抓眼前经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的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时有发生。
四、关于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年下半年,党的__届三中全会将“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纳入研究范围,并明确提出了多项农村环保工作政策措施,农村环保工作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当前的农村环保工作,我们认为应着力在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保力量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强化责任,密切配合,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一是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本辖区、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各个环保责任主体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各级政府和村组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各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以政府支持为主,逐步增加社会环保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一是各级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排污费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二是采取政策倾斜,对于环保类项目及其他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三是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建立政府引导资金,通过政府投入、财政贴息、前期活动补助等办法,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区域生态补偿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三)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四)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强化农村环保舆论引导。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在乡镇政府建立环保检查员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败。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2、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的高污染企业想农村转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围的化工厂,浓烟四起,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3、加强领导,保证队伍的清正廉洁,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项活动负责到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尽量避免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炎炎夏日,流火岁月。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我迎来了第一个暑假。为了更好的学以致用,全面了解当代农村的现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九人组成的“赴__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始了我们的行程。满怀着对家乡的美好憧憬和对乡土的眷顾,我的心激动不已。
这次我们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农村生态环境调研,主要是学习宣传__在农村建设中较为先进的结合生态保护的生产模式。
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我们走访了龙南的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和一些建设较好的新农村示范村,同时也亲自与当地的农民进行了有关交流,细致的听取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建设经验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我们实地走访和询问得到的资料我就我们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得到了__较为普遍的也是发展较好的几种生产模式。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__族风情园,在那里最为主要的也算是普遍的生产模式是“猪—沼—果”模式。所谓的“猪—沼—果”模式就是以果园为主,栽种一或多种果树,配合果园有自己的猪圈或说是猪场,此外一般也会有一口池塘,还有就是家里会建一个沼气池。这就是此种模式的主要硬件设备。该模式的运行方式是以果园经营为主,猪场是为了为沼气池提供发酵物——猪粪,沼气池中的沼气液用于果园的施肥,沼气用于家里的烹饪、照明等。此外果园定期的整枝也可为沼气池提供发酵物——幼苗。这样一来该模式的能量便可以循环利用,既没有能源的浪费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据了解,由于这边地处农村,与市区距离较远一般情况下很少有虫害,因此果树喷洒的农药很少,由于猪场的存在果园几乎不需要使用化肥,因而土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根据实际了解得知,每户农家大概只要有六七十亩的果园就可以达到户年收入几十万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生产模式是可行且具有无限前景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二种生产模式是:“矿山—废水精炼—净水”,这种模式我主要通过一个走访的实例进行简单说明。这是一个主要正对稀土原矿开采过程中排出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提炼的小型工厂,它不仅可以通过出售提炼出的稀土半成品获得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污水处理的作用。这样的工厂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态经营模式。在中国很多的矿藏重镇污染问题都很严重,其中不少就是因为开采时没有注意到其废水的处理导致河流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如果将这种“矿山—废水精炼—净水”的模式推广,不仅可以减少一些开采商的治污投入,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最重要的是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今日我们走访的那家工厂虽然规模并不很大,却很好的对河流污水进行了处理还从中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应,实地观察并没有在厂房旁边发现因污染死亡的动植物,事实说明这样的模式是确实可行也是具有推广意义的。
第三种生产模式是:“鸡—粪—果”。这种模式跟第一种模式有很大的相似点,只不过经过实践表明,鸡粪是不适合作为发酵物的,它的发酵产物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沼气,不能作为家用燃料,所以产生了这种新的生产模式。这里只是把沼改成了粪,就是因为不把粪用于发酵而是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出售,主要买给一些专种果树的农家。据了解,如果常年自家的鸡的数量在八千左右,一年便可以通过卖粪便挣一万多块钱,基本足够一户农家一年的开支。如此一年就可以轻松挣个五六万了,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已经足够奔小康了。由于农村有广阔的土地,特别是较为偏远的山村,更是山外山,如果充分利用这廉价的条件,发展这种模式是十分容易且十分挣钱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推广这种方法,因地制宜可以养鸭,养鹅,放牛,放养。只要自己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分析,相信致富不是问题,希望广大的农村可以积极响应学习此类先进的致富方法,早日走上小康生活。
第四种生产模式是:“林—游—果”。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和退耕还林的发展政策,林业部门努力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这种模式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过去,政府为了达到上级下达的绿化要求,强制百姓把自家的几亩救命田种上了杨树、枫树,不但苦了百姓,结了很多民怨,也因政府瞎指挥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土质条件树苗成活率极低。而近年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一轮高过一轮,不少地方政府对绿化急于求成,不愿千里搬运半成树导致成本上升了几千倍,绿化质量却日渐变差。此外这种闪电式的绿化方式纯属剜肉补疮之举,拆了东墙补西墙,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这里介绍的这种生产模式是指:有关林业部门配合当地农户对原来质量差,产出率低的林地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为经济林地。这样不但满足了政府的绿化要求,还备受百姓的欢迎,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配合当地的一些古城、古建筑、古文化,有计划的改建、修复一些旅游景点,在果树成熟时期果园开放售果与当地的旅游相互刺激,相互带动。
农村建设利在百姓,功在千秋,希望政府不要过于急躁,也希望广大的农民们能够更好因地制宜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发展模式。
八月流火,伴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和万里无云的明净蓝天,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充满着温馨和关爱,洋溢着热情与爱心的富有意义的暑假。
“艰辛如人生,实践长才干”,作为大学生,我们最终要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通过参加这次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认识。
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年龄段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__乡位于__省__市__区西北郊,全乡总面积33.61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农业人口1.38万,耕地面积17148亩,乡境内交通发达,距__城区13.6公里,__市经济技术开发区6公里。新建设的长韶娄高速公路和娄北连接线给小碧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这里距长沙95公里,一个小时的车程,从娄北连接线到__城区仅15分钟车程,已成为投资新热土。
小碧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试点乡,近年来形成了__黑猪、家鸡、油菜蔬菜、花卉苗木、杨梅、葡萄等为主的规模化种养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随着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和扩张,由于发展与养殖治理污染的矛盾未得到同步解决,养殖排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排放的污水对周边的水体、土壤与空气等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给环境保护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对养殖业污染防治也成为__乡养殖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难题。
一、__乡养殖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__乡的养殖业在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扶持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全乡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乡共有规模化肉牛养殖场1个,蛋鸡和肉鸡养殖场两家,年出笼成品蛋鸡、肉鸡56万余羽,养羊专业合作社1个。重点产业牲猪养殖业发展迅猛,已建成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1个,全乡__年出栏牲猪84000余头,常年存栏牲猪48000多头,其中存栏万头以上养殖场1个—__湘村黑猪原种场。存栏__头以上的养殖大户6户,存栏150头以上的养殖户105户。
二、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污染情况
目前,全乡共有养殖户约1800多户,其中绝大部分为散养户,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有200多家。我乡是牲猪养殖大乡,污染主要集中在猪粪、污水的排放上,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污水、粪、尿,排放的主体主要是规模养殖场和规模比较大的养殖户,上规模的养殖场(户)在养殖过程中都大力推行“畜禽—沼—果(鱼、菜、稻)”等生态养殖,使养殖排放的污水、粪便、尿液在循环利用及无害化处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解决。但随着养殖量的不断增长,由于发展与养殖治理污染的矛盾未得到同步解决,各种养殖排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湘村高科黑猪原种场常年存栏养殖黑猪万头以上,建设有标准化栏舍18栋,猪粪和污水处理也最规范,建设了800立方的沼气池、死猪处理池等环保处理设施,但污染问题仍未得到缓解,所在的集和村有五个组100多亩水田因猪粪污水注入导致土壤过肥,导致水稻空穗,颗粒无收,十余口池塘鱼虾绝迹,成为臭水塘,周边地表和地下水也受到污染,经检测养殖场周边水质,各种细菌含严重超标,人畜安全饮用水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解决;十字养殖小区存栏猪__多头,尽管建设了污水收集池,生化池等各种设施,并且定期将猪粪、污水运上山浇树,但由于养殖规模大,猪粪污水多,无法及时全部处理,雨季曾发生过污水溢出,流入池塘导致大规模死鱼现象;高坪村原是全乡第一个养殖大村,全村共有大小规模养殖户40余户,存栏牲猪6000多头,由于地势较高,猪粪污水大量流入高灯河,导致__乡境内高灯河沿线7个村受影响,现限制养殖,规模养殖户大幅减少。各养殖场由于排放的污水对周边的水体、土壤与空气等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给环境保护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也成为__乡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二)主要原因
1、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对养殖污染缺乏科学的管理。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重养殖轻治理,没建设好与养殖相配套的排污处理设施,采取直接、间接排放或蓄集污水,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相协调。
2、片面追求规模,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大部分的养殖场受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养殖的规模,把有限的资金全部都投入到养殖生产当中,对环境污染处理设施的投入很少,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进行养殖污染物排放,给养殖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
3、规模化养殖过于集中,密度过大,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__乡主要有高坪、十字、集和、桐梓、同安等村牲猪养殖户较多,集中养殖有利于养殖户开展防疫、饲料、种猪采购、牲猪销售运输等优势,降低养殖成本。但其缺点是排污量过大,难以治理及利用。各规模化养殖场都建设了相应的猪粪、污水处理设施,养殖户都建设了一至两个沼气池,污水池,但远不足以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并且由于量大,治理难度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治理成本高,经费不足,措施不到位。养殖业污染环境防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作,十字村养殖大户李长青养殖牲猪1000余头,建设了大型沼气池和污水池,同时在屋后承包了100多亩荒山种树、养鸡,将猪粪、污水运上山浇树,但仅限于人工挑运,现今劳动力工价高,雇工请人都不合算,而最理想的办法是建设一个泵房抽取污水,尽管动物防疫部门有项目和扶持资金,也鼓励养殖业这么做,但经核算,他个人需投入的资金达90余万元。相比治污设施的高额投入,养殖户显得有心无力,只能建设一些面积小的沼气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经简单处理后就直接排出外面,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
三、目前采取的环保措施和成效
(一)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我乡大力宣传牲猪标准化养殖,引导养殖户积极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努力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全乡已建设高坪、十字、集和和湘村高科四个规模化养殖小区,使养殖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二)推行生态养殖。大力推广“畜禽—沼—果(鱼、菜、稻)”等生态养殖模式,实行循环利用。全乡共建设大小规模沼气池320多口,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沼渣沼液作为植物种植有机肥,利用沼气副产品沼渣沼液部分替代化肥农药,从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治污效果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三)控制污水排放。畜禽养殖场远离居民生产区、生活区。养殖场的排水系统推行雨污分离,污水系统采用干法清粪工艺,做到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料水分离,不与尿水、污水混合排出,有效地降低了污水浓度和排放量。
(四)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城乡环境卫生整建活动和创国卫工作,我乡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办法》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引导养殖场做好环保工作。
四、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成立以政府为主,水产畜牧、环保、公安等部门参与的管理部门,为养殖业污染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落实工作措施,统一进行治理。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大力宣传《______环境保护法》、《______动物防疫法》、《______大气污染防治法》、《______环境影响评价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养殖户的思想认识,自觉开展清洁养殖。有关部门要增强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把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坚持种养结合的一体化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整合养殖资源,采用既养殖又种植的模式,发展一体化养殖,使畜禽污染物有充足的土地利用、消化;同时推广“猪—沼—树(鱼、菜、树)”和“猪—沼—草—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实行循环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自我治理改善的目的。
(四)推广采用科学工艺养殖,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养殖场中推行猪粪干、湿分离的处理模式,做到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料水分离,有效在设施上和工艺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粪便和污水排放大幅减少。
(五)加大治污投入,有效解决现有污染问题。引导和扶持具备条件的规模化养殖户建设泵房,将污水抽上山浇树,配备污水抽运车,将污水及时清运到农场、菜地,既可解决养殖地污染问题,又可使这些优质有机肥变废为宝,提高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品质。
(六)坚持防治并重,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在抓紧对现有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要坚持防治并重,以防为主。要严格按照《______环境保护法》、《______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在水源保护区、生活区附近禁止新建养殖场,搬迁现有污染严重的养殖场。对新建养殖场在立项、选址、环评等方面严格把关,尽量考虑与蔬菜、水果基地等农业生产基地相结合,引导养殖场走综合利用的路子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养殖业,提供优质肉类产品,是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同时也是农村居民群众的一条生产致富路子,但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农村环境的保护,__乡牲猪养殖业的发展壮大,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问题,只有通过实施有效的治理,通过集中、搬迁、整合养殖场,规范养殖方式,投入治理资金,配置相应污染物处理设备,才能逐步实现污染物化废为宝,变害为利。将养殖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种植业可利用的资源,最终实现种养结合、互为促进的良性生态农业生产链,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样本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环境问题让农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农村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农委于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网民意调查一栏里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常州市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针对今后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市村民的环境意识。
(1).对相关的环境纪念日的认知程度,目前已经确立的环保纪念日有10多个,我们选择与农民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三个环保纪念日作为调查项目:“世界环境纪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树节”(3月12日)。被调查村民中,对上述纪念日不知道的人数分别占36.59%、17.07%和46.34%,这说明多数村民对环保纪念日不太了解。
此外,村民对环保纪念日的了解程度还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对上述纪念日回答不正确或不知道的人数中,小学及文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5.1%、14.9%和7.3%。在调查中发现,村民中能正确回答“植树节”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环保纪念日。
即使在回答不正确的村民中多数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树节,而对其它二个环保纪念日,多数村民表示不清楚有这些节日。这是因为每年植树节时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机关、团体、学校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而在其它环保纪念日时几乎没有任何活动。
(2).对“工业三废”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工业三废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工业三废”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哪些是“工业三废”时,在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的分别占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数村民并不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3).对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认知程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高耗能(过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和无节制排放工业废气;二是森林减少,阻断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应造成了气候变暖,其结果是洪涝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病虫害增多。应该说,温室效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报刊、电视出现比较多的词语。但是。在被调查者中能够正确回答燃烧秸秆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只有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0.49%。
2.农民的环境行为不雅
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
(1).如何处置废电池?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
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列物质(废铁、废玻璃、废电池)丢弃在土壤里,哪一项对环境危害最大?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废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但调查结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确,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可能仅仅是图方便、嫌麻烦而仍然选择了不利于环保的行动。
(2).如何处置秸秆?现在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认为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结果有1人勾选“不清楚”,4人回答“不会造成污染”,两项合计人数只有5人。可是当我们在调查中问:“你家是如何处理秸秆的?”结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里焚烧掉”,可见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
(3).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鸟类中毒。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勾选“随手丢弃”的26人,“随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占全市被调查人数的78.7%。在我们那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4).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
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叶菜收获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类、瓜类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调查中询问:“施过农药的蔬菜何时可采摘食用?”95.12%的被调查者能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多数农民是了解相关要求的。当询问:“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农药吗?”结果大多数人回答“不使用农药或很少”。
二、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政府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
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创建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耻观蔚然成风。
(二)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习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
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人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根据10月30日市政府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调查会议精神,__县组织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情概况及特点
1、__县位于吕梁山脉南端西麓,临汾西北部,总面积1510.61平方公里,辖4镇5乡、93个行政村,总人口10.8万,其中农业人口8.6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资源县。__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71天,年均降水量586毫米;土地面积226.92万亩,其中耕地35.65万亩,基本农田25.75万亩;农产品种类较多,以玉米、马铃薯、蔬菜为主,小杂粮有莜麦、荞麦、豆类等,干鲜果以核桃、苹果为主。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22亿元,财政总收入16.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73元。
2、__县的县情特点,可用“五个一”来概括:即“一脉久远厚重的历史”。境内薛关镇龙王庙细石器遗址发掘证实,远在1.2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相传上古时期,唐尧之师蒲伊子曾隐居于此,县名由此而来。2600多年前为晋文公重耳受封之地,1700多年前是汉刘渊称帝建都之所。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置石城县,隋大业元年(605)改为__县至今。“一块资源富集的宝地”。境内有20余种矿产资源,尤以煤为最,储量大、煤质优、易开采。全县含煤面积1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以上,地质储量约181亿吨,是全省重点产煤县,也是1/3焦煤质、最集中之地。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现代煤化工基地条件得天独厚。“一个区位独特的县份”。被誉为“西山锁钥”,是临汾通往隰县、大宁、永和及吕梁石楼、交口等县的门户,临午一级公路贯穿全境,40分钟可通达临汾市区。随着临吉高速__县连接线的竣工和山西中南铁路、霍永高速__县连接线的开工建设,__县将成为西山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的煤焦集散地。“一方灵动秀美的山水”。境内奇峰异洞、大峡深谷、古老文物、建筑遗址构成了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现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08处。自然景观有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梅洞山天然林保护区、峡村峡谷等景区,人文景观有文物保护单位柏山东岳庙、井沟战役主战场遗址、真武祠、段云书艺馆等。全县林木覆盖率51.5%。县城海拔960米,是临汾市海拔的县城,平均气温比尧都区低3—5度,是度夏避暑的好地方。“一域风劲潮涌的热土”。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大幅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不断跃升,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被临汾市列为“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的第一梯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卫生城市”、“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县”、“全省林业生态县”。
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现状
自__届__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经过几年的的努力,特别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推行的两轮“五个全覆盖”工作,省市县各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明晰政策、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部门联动、挂钩帮扶、强化督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安全饮水率、电网升级改造、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分别达到78.5%、50%和100%;二是公益设施逐步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和文体活动场所、便民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也安装了路灯;三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议事、红白理事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让农民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但是,通过调查,目前我县农村人居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是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的瓶颈和薄弱环节。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21.5%的建制村没有达到安全饮水,尚有57%的村电网没有升级改造,农村危房户数还有3400多户,占到总户数的10%以上,90%以上的村没有公共浴室,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未覆盖的村占到96.3%,生活污水处理未覆盖的村占到97.9%,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基本缺失,大多是能避险难以避难,农村新能源建设滞后,环境条件堪忧。
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目前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就是“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过快乐日子”。主要包括乡村道路硬化、卫生设施、垃圾处理、饮用水及基本文化设施等。这是农民对农村环境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要求。所以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继续解决和改善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生产和生活难以分开的问题。这里主要是指人畜分离,多少年来,人们养成的一种生活习惯难以彻底改变,必须从思想上解决。二是农村人口问题,就__县而言,全县93个建制村,8万多难以人口,分散居住在571个自然村,正如说一个村15口人,8个老头7个老太的存在大量存在,要实现移民搬迁,这部分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三是农村厕所问题。目前,山区农村可以说90%以上都是旱厕,人们刚刚解决了人畜吃水的问题,哪里有水来冲厕所。四是垃圾问题。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不科学处理,给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后患。
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是村庄整治,要按照“大县城、小城镇、中心村”的思路进行规划选点,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以完善的居住功能吸引农村人口聚集,减少农村人口居住点,集约节约农村土地,形成良性循环的农村宅基地利用机制,避免建了拆、拆了建。
二是要因地制宜,注意保护农村原生态的居住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要把建设和保护同等对待,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防止大拆大建。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让政府公共财政的阳关普照农村大地。
农村卫生与防病情况调查——婚恋与生育观专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民群众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在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后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与防病情况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就医比例有很大提高,并且开始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健。与此同时,婚恋观和生育观也与城市居民更加接近,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东山后村的社会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下农村经济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一) 农村经济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现状。
该村调查十户农民的平均年家庭纯收入(除去生产投入,各种稅费和生活花销)为2500元左右。最高收入为8600元,最低收入为-1200元。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
1、入城务工收入;
2、蔬菜大棚收入;
3、种植果树来源;
4、转卖农产品收入。
全村住户136户,人口673人(户口数,其中90~110人常年或大多数时间在外务工)。住房147套。农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水平提高,主食主要以面粉为主,肉类蔬菜在农民生活中较为普遍。
(二)农村居民经济发展中地困难
1、农业投资风险大,农民对风险的预测和抵抗能力较低。
农民投资存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的情况。20__年该地区普遍缺水,农业灌溉用水不足,致使部分地势较高的农田因为缺水而减产,粮食作物种植收入减少。另外,一如的新品种油菜因为本地土壤原因产量低下,造成了部分农户的收入降低。并且由于近几年来新上大棚数量增加较多,蔬菜价格较低。农民应该建立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
2、进城务工人员多为青壮年,造成部分农户劳动力不足。
20__年,由于城市规划后市内建筑用工量增多,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其中青壮年占绝大多数(全村20__年除常年在外人员外进城务工人数17人,其中45岁以下14人)。由于农村部分农户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了农业生产上的`劳动力不足。但综合考虑,进城务工收入较在家务农的收入水平要高。农民工一个月的工资为900~1200元并包吃住,相对要好一些。其中尤以家中有中年父母的青年人进城务工对家庭收入最为有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将越来越多的进入城市。
3、农业市场不规范,在成农民收入受到制约。
县市的中心批发市场和农民的生产行为脱节,批发市场价格无法较好的引导农民种植作物的调整。以白菜为例,县市中心市场的价格为一元三市斤,而农民的出售价格仅为一元八市斤,农民得到的利润空间太小儿无法起到市场的指挥作用。
另外,农产品的需求量增长十分缓慢,对农产品的需求目前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买方起主导作用,今后农业发展受到农业资源和需求的双重约束。农民生产成本较高,农业产品的价格上升不及生产投入的上涨幅度。
二、农家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状况较高,其中尤其以慢性病患者家庭返贫情况严重。
总体来说,农家因病致穷,因病返贫比率较以前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农民手中都有了数额不等地存款,在疾病的治疗上,有了应急的准备金。并且今年来农民医疗费用的增长相对于农民的收入的增长幅度要低。20__年~20__年东山后村村民大病人数为六人,其中肝癌一人(已于20__年春去世)、食道癌一人(已于20__年冬去世)、一人为慢性肾炎,一人为阑尾炎、一人为白血病(已于20__年冬去世)。现今阑尾炎患者已经治愈康复;慢性肾炎患者尚在治疗中。其中肝癌、食道癌患者家庭由于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即停止治疗,因此家庭经济状况现在已经得到了一定恢复,现在已经没有影响了;阑尾炎患者手术后已经完全康复,家庭状况未受到影响。慢性肾炎患者家庭经济状况相对困难,病人尚在家依靠药物治疗;白血病患者家庭十分困难,由于为患者治病,家中房屋等都已经变卖,负债五万余元。
有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对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影响最大的是慢性疾病,和有治疗希望但是把握不大的疾病,前者使家庭中缺少一个劳动力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个常年须要药物的病人,使得家庭负担特别大,造成了家庭的经济困难;对于有治疗希望但是把握不大的疾病,常常是农民家庭尽了全力进行治疗但是最后人财两空。其中特别是当儿童得病的时候特别严重,家人往往是尽全力治疗,但是效果往往不佳。
三、农村公共卫生、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的机构建设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相对还有欠缺,农民的保健意识有提高但是仅是具现在常识方面。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审议。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立足安康资源环境禀赋,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把生态创建作为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等,深入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农村环保工作职责。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民心工程,关系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事关老百姓的福祉。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了农村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主要负责生态创建、农村环境污染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矿山生态保护、重金属污染土地治理等工作。二是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农村环保突出问题。市政府坚持每年都要召开全市农村环境保护暨生态创建工作会议,表彰先进单位,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明确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生态安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有效解决了生态创建及农村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环保工作考核机制。市政府坚持把生态创建和农村环保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进一步夯实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在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中,市环保局增设了自然生态保护科,石泉、镇坪、旬阳等县区也设置了相应的机构,增加了人员编制。绝大多数乡镇明确了抓农村环保工作的分管领导,确定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全市上下将生态创建和农村环保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为凝聚创建工作合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统筹规划,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市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纳入《“__”环境保护规划》中,并制定了《安康市生态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农村环保的主要工作和考核指标。一是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镇、村的创建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加快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垃圾处理水平。三是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发展农村沼气为重点,多种能源互补,建立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加快推广适合农村发展的清洁、环保、节能新型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和污染源产生,确保农村清洁环保。四是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目前旬阳汞矿区、白河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分别投资5920万元、1326.5万元开展了相关治污技术的试验研究,初步建立了重金属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完成了部分示范样板建设和示范推广任务。五是全面推广测土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化肥。教育农民积极回收废旧农膜、肥料包装和农药瓶等。六是加大二区一园建设力度。全市建成自然保护区1000余平方千米,风景名胜区268平方千米,森林公园360平方千米。
(三)抢抓机遇,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汉滨区、岚皋县、宁陕县被定为全省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分三年实施。去年中省共下达三县区项目资金1325万元,集中连片整治 5个镇、24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目前项目进展良好。同时,汉阴、石泉、宁陕三县68个村开展了生活垃圾集中整治,汉滨、旬阳两县区17个村实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其他各县不等不靠,统筹各类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自2024年以来,全市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30个,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460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 604个。通过实施各类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四)防治并举,严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格环保审批和“三同时”制度,防止借产业升级、调整结构等由头使污染由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全市近年对17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进行了否决。二是调整乡镇工业区布局,实行居民进区、工业入园的原则,实施工业区企业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相结合。三是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实现达标排放。全市有重点涉水企业排污口73个,尾矿库32座(重金属尾矿库14座,非重金属尾矿库18座),环境风险企业132家,其中重大风险10家,较大风险53家,一般风险69家。去年以来,全市共关停了31家企业,对11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整治,限期整改96家。四是开展矿山开采秩序整顿。去年以来,全市先后开展了打击非法采矿行为专项行动,共关闭无证矿山3家,遏制了乱采滥挖的势头,部分矿山生态破坏得到恢复。
(五)加强监管,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指导和监管,完善各类标示牌、界桩及警示标志,坚决依法关停或搬迁饮用水源区内的污染源,确保饮用水安全。二是开展了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和“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对全市36家重点涉水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责令停产治理6家,限期整改15家。三是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建立健全污水处理的管理、监督、运营体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饮用水安全。目前,9县区污水处理厂均已试运行。
(六)突出重点,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我市是全省畜禽养殖大市,畜禽养殖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我市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主要污染源,污染投诉较多。据统计,全市有养猪户30余万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45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生猪养殖—粪污治理—有机肥生产、沼液还田—农作物生产”等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模式,实施绿色环保技术,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作为整治重点,积极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确保污染治理达到相关技术规范。2024年,全市共有2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完成了污染治理设施建设,20家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七)整合资金,推进农村环保工作进程。一是积极组织申报项目,争取中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保部门积极组织申报“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农村环保项目,争取中央、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2024年以来,累计实施农村综合整治项目840个,争取中省农村环保资金1.2 亿元。二是坚持城乡统筹,破解农村环保资金难题。市政府确定市级财政拿出100万元用于生态县创建奖励,县区每年从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中切块10%用于农村环保和生态创建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市县区政府环保目标任务书进行重点考核。各县区按照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全面建立了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环保专户,制定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整合捆绑中省农村环保、沼气、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项目资金,用于乡镇、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沼气建设、生态恢复和水源地保护。通过建立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环保专户,有效解决了抓农村环保工作缺少资金支持的难题,调动了县镇村三级抓农村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抓移民搬迁机遇,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中省移民扶贫政策,结合新农村建设机遇,对处于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地带的村组,实行整村组生态移民搬迁,促使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伤痕”得以休养生息,生态移民获得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建设规划上,注重在移民新村选址、饮用水源方面把好关口。在建设内容上,以增设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为重点,提高新村综合建设成效;在建设方式上,将新村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提升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效果。“__”以来,全市各级累计投入移民搬迁专项资金3.5亿元,完成生态移民搬迁1.38万户5.6万人,建设了64个标准化移民新村,建成汉阴县双乳镇、宁陕县皇冠镇、平利县龙头村、汉阴县三同村等一批标准高、设施全、环境好的生态村镇。生态移民为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开辟了新的道路。
(八)典型带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是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重要考核指标。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生态安康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分解落实,完成 “十百千”生态创建工作任务。截止目前,宁陕、旬阳两县已被命名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平利县、岚皋县、汉阴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已通过省级专家技术评估,其余五县区全面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镇17个、生态村26个;市级生态镇114个、生态村95个,县级生态镇164个、生态村1800个。为“__”末全市实现“十百千”生态创建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群众环境意识亟待增强。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上来,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污染控制等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群众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环境意识淡薄,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农村环保欠帐较大,环保设施建设滞后。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的环保城乡差距十分突出,农村环保欠账过多。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连年剧增,不少乡村出现了“垃圾围村”和“污水横流”之势,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全市绝大多数村镇基本无环保基础设施,农村污水大多就地排放,生活垃圾乱堆乱倒。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十县区普遍存在人员少、配备弱的状况,县镇两级还没有专门的农村环保日常管理机构,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监测、监察设备和能力,经费短缺,制约了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业务和职责交叉重叠,部门之间工作上缺乏协调。特别是村镇环保工作力量薄弱,传统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力量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农村环境监管工作需要。
(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不足,长效管理难度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我市农村环境整治的瓶颈,尽管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县区每拨出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但因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村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整治的需要。资金的紧缺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只能分村、分步进行,也决定了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监管机制。细化分解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将生态保护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以生态创建为载体,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编制和实施农村生态建设规划。要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环保工作网络。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建立常规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系统,定期公布区域环境状况,提升监管水平。
(二)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督促县区切实落实好每年从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中10%用于农村环保和生态创建工作的政策。加强管理,整合各部门的生态建设项目资金,优先集中用于重点乡镇的生态建设。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专门用于农村污染防治科技示范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补助。对污染减排、污染源治理、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以奖促治。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生态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新机制。
(三)加大农村环境执法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切实加大对现有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三同时”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新上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垃圾“户收、村运、镇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能力。因地制宜加大对大中型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和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同时制订畜禽养殖小区排污处理办法,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发展生态农业,综合采取技术措施、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四)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普及宣传。环保、农林、规划、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各县区和镇及各个新闻媒体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的力度,扎实开展生态文化进村活动。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让农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革除陋俗,树立文明新风,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听取和吸纳各位委员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村环保工作水平,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做出新的贡献。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
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___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炊能革命、有机肥革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受到了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沼气池建
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设生态县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1个,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9处,年产沼气10.77万立方米,折标煤76.9吨。
沼气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溪乡井南村是沼气建设示范村,建有沼气池26个,村民照明、做饭、洗澡都用上了沼气。他们说:“有了沼气池,不仅可以节省电费,还带动了养猪业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据专家调查测算,一个沼气池年产气量可替代燃烧薪柴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生长量,同时还可减少两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农村沼气,解决了农民“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沼气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在建沼气池过程中,政府引导农民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里猪粪猪尿横流,臭气熏天,但现在村里路面干净,人和禽畜的粪便排入沼气池密封起来,空气清新了很多,蚊子、苍蝇也减少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但在建设及推广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干部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沼气知识普及不够,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好处还不太了解,持等待观望态度;七十年代建的旧式沼气池因应用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技术不够成熟,质量差,现已无法使用或者说有的在当时就是效果不好,在群众头脑中的不良印象一时还难以消除。
2、自然条件不好。建一个沼气池需要
二、三十个平方米的空地,而我县的村庄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间较少,比较拥挤,缺少建沼气池所需的场地;乡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简单,饲养牲畜又不多,难以保证沼液量。
3、后续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气池农户缺乏经验,管理维护意识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导致少数农户使用情况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气服务机构不健全,配套物资供应不上,存在配套环节上的死角。
4、技工素质不高。我县参加过市能源部门培训的沼气技术人员只有2人,而且还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再加上有些农民技工的责任心不强,从而出现个别沼气池建设质量不过关,如管道安装不规范、不产气、漏气等现象。
5、建设资金不足。虽然现在国家对沼气国债项目的补助力度较大,但我县曾在2024年对国债沼气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调查显示我县沼气工程上国债项目的条件无法具备,所以争取不到中央的补助,只能靠群众自筹资金和少许的县补助,农户感到建设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的建设和推广。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沼气建设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要作为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示范点、示范村的建设,辐射、带动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在充分发挥农户自主投入主体作用的同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沼气发展资金,即积极创造条件上国债项目,向中央财政争取一点、从公益生态林保护资金及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划出一点、各级财政安排一点、各有关部门投入一点、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各级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
点扶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和水平。
4、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农村户用沼气要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对圈舍、厕所和厨房进行改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采取“猪—沼—果”、“四位一体”等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引导农户将沼气建设与种养业发展结合起来。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要积极实施“一池三建”,将大中型沼气池与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结合建设,并尽可能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通过各种配套建设,同时实现解决环境污染、生产清洁优质能源、环境治理和综合
利用等目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沼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健全体系,提高服务。建立相应机构和沼气服务站,面向农户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帮助搞好沼气池的设计、建设、安装,沼气配件的维修、供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推广等工作。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将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农村泥瓦工吸收到沼气建设队伍中,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做好沼气技术入户工作,在项目村定期开办培训班,向农民群众讲解沼气知识,使其逐步掌握沼气技术,确保沼气池的使用率。
76位用户关注
82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99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