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09 热度:64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1. 描述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例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

2. 提出研究目的,如了解当前市新农村建设的进展、问题及改进策略。

二、现状分析

1. 数据展示:列举市新农村建设的统计数据,如农村人口、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值等。

2. 成效概述:描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果,如改善住房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

3. 存在问题:列举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挑战,如资金不足、环境治理、产业结构单一等。

三、案例研究

1. 典型案例:选取市内几个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因素和经验。

2. 挫折案例:同样选择一些存在问题的案例,探讨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对策建议

1. 资金筹措:提出如何拓宽资金来源,如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资本等。

2. 技术引进:强调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如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民技能等。

3. 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产业多元化: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多元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升级。

五、政策与制度建设

1. 强化政策引导:阐述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提出完善相关政策的建议。

2. 制度创新:讨论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六、社会参与

1. 激发农民积极性:鼓励农民参与决策,提高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2. 社会力量动员:提倡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如企业、公益组织等。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市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面对日益凸显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使之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结尾:

总的来看,市新农村建设需要全面、系统地推进,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又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我们有信心将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为构建和谐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篇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5400字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主题,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梯次推进,通过典型引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市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及成效

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用科学观指导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支农惠农政策有了充分了解,农民对政策知晓率达90%以上,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格外高涨。目前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正健康有序、如火如荼的深入开展和运行着。

二是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市委、市政府认真实施“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去年全市粮食总产102.12万吨、油料总产15.13万吨,生猪饲养量达到604万头,茶叶产量10280吨,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42万亩,发展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0多家。全市农业总产值150.49亿元,其中猪药茶菜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到5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20元,同比增长22 %。

三是农村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编制完成了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共建成通村水泥路3910公里,农村户用沼气池5.59万口、人饮工程865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建立,一些长期影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为实现我市率先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以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和科普“双百”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 “文明新村”、“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系列创建活动,建成村级活动场所635个,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尽管三年多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底子薄,增收后劲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农村规划建设滞后,城乡环境反差较大。四是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反复实践论证,制定了××××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17个专题规划,确定了××××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全市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__年,全市重点镇、村实现新农村阶段性建设目标,建设新农村示范户1.5万户。到2024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积极实施四大战略:

(一)科学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在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目标定位上,一定要从市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在规划的制定上,既要符合实际,又要适度超前,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在建设速度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积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在工作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和谐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既要加强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养老保险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条件的改善,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走上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必须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融合,积极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战略。××××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薄弱、基础设施较差,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遍地开花,要采取抓点示范、分批实施、梯次推进的办法,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要选择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建设效果较易显现的村,集中人力、物力、才力,用上3到5年时间进行重点建设,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达到阶段性标准后,经过验收,再实施下一批试点村镇建设。通过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战略,辐射带动全市整个农村,做到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力争在30—50年内,使××××的2400多个行政村的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在实施四大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的关系,从长远着眼,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同时要围绕改善民生,解决好农民最急、最盼的问题,使长远发展和当前工作统筹兼顾。二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真正使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三是处理好坚持标准与突出特色的关系,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建设城郊型、产业带动型、旅游景区型、文化生态型等各具特色,各种类型的新农村。四是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也要抓好教育、文化、社会治安和民主法制建设,更要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让他们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五是按政策办事与创新工作机制的关系,在认真落实中省政策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三、××××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素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农民的培训,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正确处理好发展、建设与群众可承受能力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决策、建设和受益主体作用,稳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群众支农惠农政策、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宣传和培训,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抓好规划编制,推进以60万亩茶叶、60万亩柑橘、600万头生猪为重点的“三个六”、“四个优”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切实抓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为重点,继续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实施绿色“汉”字农产品品牌战略,推进品牌重组和整合,打响大品牌,开辟大市场。抓住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和十(十堰)——天(天水)高速公路、城(成都)——西(西安)高速铁路近年将开通机遇,大力发展山水休闲、田园休闲、古镇休闲、文化休闲等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改善和发展农村民生。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抓住八大民生工程、“十大工程”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力争3年内完成全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着力抓好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旅游活市”战略的实施,抓好高速公路及境内交通干道沿线、景区周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通讯等社会事业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积极实施“绿色家园”和农民安居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年”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文明、平安、和谐的新农村。

(四)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针对我市农村基础薄弱、投入需求量大而资金来源狭窄的实际,在认真执行政策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以“五个三”为主要内容的强农惠农政策。二是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省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确保宽覆盖、多投资、快建设。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市县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从20__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生猪、茶叶、柑橘产业发展资金各 500万元,西乡、宁强、南郑、城固等县区每年分别配套不少于200万元,镇巴县不少于100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三农”的资金要达到103亿元。三是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农村资源、筹措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研究制定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抓好资源项目整合。以县为主,以项目为平台,尽可能地归并整合资源项目,统筹安排,重点投入,发挥资源资金聚合效应,推动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流转平台试点,引导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做好乡村债务化解工作。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行“双议”(“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形式的议事形式,探索兴办公益事业项目申报制和农村劳力外出信函议事。积极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群众组织化程度。切实抓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探索农民以林权、农机具、主导产业和《土地承包合同》、《土地经营权证书》进行抵押的有效方式,推行贷款“一证通”,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五)坚持抓点示范,进一步加大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力度。抓住新启动新农村重点示范村镇建设被省、市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的机遇,按照“试点先行、基础突破”的思路,继续抓好示范村镇建设,每年新启动示范村85个。一是继续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完善工作。二是抓好项目建设。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整合资源、项目,集中支持示范村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力争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成效凸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民生建设不断强化,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四是在抓好当年示范村启动建设的同时,编制新启动示范村建设规划,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协调衔接、有序推进。

(六)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各方面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市县区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市、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政府涉农部门为成员,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探讨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二是坚持试点试范,以点带面,分批实施,梯次推进的工作机制。选取各具特色的典型,重点抓好示范村镇建设,推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三是实行市县领导包抓、部门包建、企业帮扶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市级领导、部门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四是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督查考核力度,实施示范村镇的动态管理,以奖代补的工作促进机制。坚持每年对示范村镇以及成员单位进行量化考核,对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试点村镇和成员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未能完成建设任务的试点村镇进行处罚,取消资格。充分激发和调动试点村镇和成员单位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抓好督促检查工作,严格考核奖罚,努力促使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不断充实完善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深入、健康、有序地开展。

第二篇 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调研报告3050字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__基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__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__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第三篇 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4950字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宣传者和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终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对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现状

××市现有191个行政村党支部,共有村党支部书记191名。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村级组织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村级党建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村级党建工作“四项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党建示范村的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的建设、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共享网络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村级组织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不断创新,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特别是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使广大村党组织书记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主要表现在:

1、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年轻化。书记平均年龄从20__年的48.3岁变成20__年底的46.5岁,下降了1.8岁。二是知识化。书记高中以上文化的从20__年的52人增加到20__年的93人,所占比例从27.2%上升至48.7%,20__年换届后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1人,占11%。三是先富化。支部书记中有经商办厂、发展特色种养等带头致富人89人,从20__年的44.6%上升到20__年的46.6%。如塘湾大桥村和河潭花屋村党支部还创办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2、素质能力日趋提高。近年来,一方面通过不断深化和完善“两推一选”制度,使一大批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进入党组织书记行列,有2名村支书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女支部书记也由原来2人增加到现在7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教育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双带”能力进一步提高,许多农村党组织书记不仅成为先行致富人,还成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涌现出了一批抓发展、善管理、得民心的先进典型,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得到群众的普遍公认,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从换届前20%左右劲升至现在的36.1%共69人。

3、工作成效得到认可。农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能够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通过创业承诺、民主管理等形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排忧解难,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党组织书记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在每年年终的考核、测评中,群众满意率普遍较高。如我市20__年对11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展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到点指导及解决问题情况的民意测评,满意率分别达99.7%和99.2%。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偏低。从目前××市情况来看,有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识不足,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与日新月异的形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开拓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村支部书记文化水平偏低。全市191个村党组织书记,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还有101人,占52.9%,他们对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研究和分析,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习惯于用老方式、老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影响到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二是部分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191个村书记中50周岁以上的68人,占35.6%,并且有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已经超过60岁。他们对如何带领群众闯市场、脱贫致富奔小康、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束手无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好,在多种矛盾面前无能为力,影响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少数村党组织书记作风不实。怀有个人私欲,存在不廉洁、不正派现象,如我市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共收到8个信访件,其中6个信访件反映 此类问题。

2、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一是选人难。由于这些年来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农村人才外流,特别是青年人才外流的问题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一离开校门就离土离乡,能升学的升学,能打工的打工,致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二是没人干。有本事的不愿干,没本事的干不好。一些村不是没有能人,而是有能人不愿当村党组织书记。主要原因是当村党组织书记收入低,不如自己干收入多,自由自在。同时,一些没有本事的眼睛盯着当村干部的收入,把当村党组织书记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但这些人往往难以胜任工作。三是个别村存在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的问题。有的村虽然也储备了村级后备干部,但只是做给上级看,后备干部只备不用,有名无实。有些村存在不重视后备干部的储备,甚至有打压的现象。

三、原因分析

1、工资待遇不高。当前我市村干部的待遇不但与当地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的村民没法比,比外出务工村民的收入也低得多。目前我市村党支部书记月均报酬400-600元左右,有的还难以全部拿到手,有些偏远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月报酬只有320元,而外出务工村民月均收入则在1000元左右,是他们的2倍之多。与乡镇一般干部1700多元/月的工资相比,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在村党支部书记的社会保障上,我市虽然也给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但目前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因此“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干头、出了事没靠头、退下来没盼头”的现实反差,直接导致大部分素质高、学历高、能力强的农村致富能人不愿意加入村干部队伍,不愿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待遇的偏低,直接导致党支部书记职位的 “廉价”,无人愿当,或当上无人珍惜,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放松了自身的学习和改造,素质停滞不前,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无法推动。

2、教育引导不到位。毫无疑问,发展年轻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村级组织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据调查了解,部分年青人认为,入党不仅没有任何权力可言,每年还得交党费,党员计划生育打头阵,社会治安做模范,新农村建设当先锋,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党组织生活,连原有的学文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先党内、而后党外的政治待遇,在一些地方也没有了,根本体会不到作为党员的荣誉感。还有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思想不够端正,有些是怕抢了自己的位子,有些是受宗派的影响而压制发展,有些是思想保守,对年轻人求全责备,有些是对事业缺乏责任心,面对现实不愿积极主动地去教育、引导、培养和发展等,致使有一些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从我市08年度党员统计报表现状看,党员队伍的平均年龄较往年有所增大,30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少。全市55岁以上的农村党员3726名,占39.3%,35岁以下1844名,占19.4%。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村50岁以上党员占全村党员总数的70%以上。

四、有关对策和建议

1、拓宽选任渠道,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1)拓宽选人视野。要有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意识和眼光。把党员队伍中的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事业单位骨干纳入选才视野,要解放思想,打破身份、职业、地域界限,加快村级党支部书记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

(2)创新选才机制。选才方式要有创新、求突破。要深化完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的办法,探索研究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通过内选、下派等多种形式,真正把党性强、能力强、责任心强、使命感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提倡“一肩挑”,有条件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要积极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3)建好后备队伍。要高度重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老化现象,通过组织筛选、群众推荐等形式,尽快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加大从大中专毕业中选拔优秀青年到农村工作的力度,严格考核,将其中工作业绩好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重点加以培养。

2、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1)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党校、农业、科技、财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机制,党校、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支持;同时,还要探索与大专院校的协作,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教育。

(2)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培训途径。可采取县(市)和镇(街道)两级集中培训,党校办班系统培训,组团参观考察实地培训,利用电化教育等现代手段进行远程培训,创建党员教育基地进行培训,选派部分党组织书记到机关部门或镇(街道)机关跟班培训等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如我市今年8月27-31日举办的为4天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就给去年换届新上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政策素质和业务知识学习机会,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结合实际现状,拓展培训内容。认真掌握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素质状况,摸清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设置培训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要有计划地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观念,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增强群众观念,提高为民办事的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3、落实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队伍待遇。

(1)提高经济待遇。参照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制度,尤其应适当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待遇报酬。实践证明,提高经济待遇不仅是稳定村级干部队伍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是激发村级干部干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2)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在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推选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的力度,将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村干部,可招录为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和担任乡镇领导制度。镇(街道)党委要经常关心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生活情况,要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村级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按照大村每年不少于4000元,小村每年不少于3000元的标准,安排村党组织活动专项经费,广泛开展党内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村级党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队伍管理。

(1)建立考评机制。坚持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从农村经济发展、党员队伍建设、“三会一课”的开展以及村级配套设施改善等内容,实行年度目标考评,对圆满完成任务和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奖优罚劣,做到重用德才兼备的,降免平庸无为的,处分违法乱纪的,树立以发展论业绩、从业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同时加强对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扭转村党支部书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状况。

(2)建立互帮互助机制。以创建文明和谐村镇,弘扬文明道德风尚为切入点,切实开展党内外结对互助,促进人际和谐。采取“组织救助、社会帮助、村内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结对包户”、“一助一”、“党员联系户”等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邻里之间、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社区形成互助互爱、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农村人才入党,解决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

(3)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推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真正具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建议权、监督权,激发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热情,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第四篇 关于农村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最新4650字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尤其是党的建设,党风廉政方建设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较多;另一方面,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良莠不齐,但他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就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等,__镇纪委从7月1日至10日,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辖区各村内进行调研,共访谈各类人员162名、召开各种座谈会8场次计220人、发放调查问卷345份,回收调查问卷345份。通过调研,我们对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现把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民主管理的意识增强,党风廉政方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层社会政治稳定。但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方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舆论氛围不浓。一方面,村干部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经济收入低,使部分干部价值观发生转变,有的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把等价交换的原则引进党内生活。在这种利益趋使下,少数村干部夹在干部与农民双重身份、带头富与带领富双重任务等矛盾中间,自律意识明显下降。更有甚者。宗旨观念淡薄,置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于不顾,用权利作人情,为自己谋私利、博名声,党风廉政建设对他来说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部分群众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并且以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为荣,助长了贪污腐化、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是是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与追究工作不力。许多人认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一种务虚的工作,没有硬指标、硬任务、没有真正的责任。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抓工作时往往认为软任务没有硬指标,抓不抓没有大防碍。主要表现在:一是责任不明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关健在党委,直接责任在支部。但这种责任的内涵是什么,一些支部不够明确,尽管签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但到底要负什么样的责任,在工作机制上,得不到体现,因而这种责任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往往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二是目标不具体。有的人认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是虚的,可高可低,可多可少,可缩性大,把握不准,没法衡量。一些支部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缺乏全面分析、认真思考,对于诸如提高班子的战斗力要在哪些方面体现,增强__拒变能力要达到什么标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应有什么要求等问题,往往是模糊的概念,因而任务不能落到实处,产生检查没尺度,好坏凭印象的思想。

三是少数村干部法律意识、纪律意识不强,知法犯法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村主要干部不能按财经纪律办事,招待费、公款送礼等非生产性开支过大;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违犯《河南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凭着个人感情,私自划拨宅基地等等,违犯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薄弱。一方面,镇纪委人员少,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过多,精力分散。以__镇为例:镇纪委书记分管纪检、信访、综治、zd、农经、审计、有线电视台等,而镇纪委只设一名专职纪检员,工作繁重而人员太少,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内生活不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党内民主生活会要么不开,要么开了也是流于形式。大家都怕被打击报复,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敢指出,造成各行政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流于形式。五是监督机制不尽完善。监督机制停留在纸上,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不敢腐败问题。有些党员、基层干部怕报复、怕伤和气、怕抓不准、怕被人说出风头、怕招来麻烦,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对于一些应公开的政务、村务以及一些敏感、重大的问题,一般干部了解的少,想监督而又不能监督。一些党员干部汇报思想、报告工作不及时,不全面,有的只向主要领导汇报,而不向一般党员干部通报,群众看起来是雾里看花。有的在民主生活会上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尤其是在村一级,党员群众的主动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不出问题无人问,出了问题踏破门,以致一些村干部钻了监督不畅的空子,成了无人监督的特殊干部,工作中随心所欲、违法违纪,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

二、以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对农村非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查处不力。如:__镇安村3个原居民组组长,__村原第五居民小组组长等离任后不交财务手续,不公开、不审计等问题,影响极坏。

二是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不够完善。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中,受家族、宗族势力的影响,把一些党性原则不强、政治素质不高,甚至漫天许愿的说客选进支、村两委班子,致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三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坐不下去,学不进去,加之平时再不注重学习,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知识一知半解、知之甚少,不能细心领会,也就谈不上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另一方面,自律意识、党性观念不强。受社会上腐化堕落思潮的影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扭曲,也就不愿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更有甚者,利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幌子,公然违犯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行贿受贿、腐化堕落。

四是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受经济因素的困扰,镇和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党风廉政建设摆不上应有位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不仅激化了矛盾,削弱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同时也使有些村干部对廉政建设丧失了信心,更谈不上抓党风廉政建设了。二、当前加强基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应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结合农村实际,从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一是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前提。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从体制上讲是党委负总责,而在实际运作中却转变成了纪委负总责,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扭转,责任制工作难以取得实效,所以要在体制上创新;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就得重点抓好责任目标考核与失职行为责任追究,真正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政绩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标准,对抓党风廉政建设严重失职的,要毫不手软地实行一票否决。坚决纠正农村工作难度大,基层干部处理可宽不可严的错误认识,加大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确保农村反腐__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针对农村的特点来进行,要重实际,重效果,切忌大话、空话。应该结合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的特点,采取乡镇轮训与村级巡回教育相结合,党纪政纪专题讲座与集中普法教育相结合等形式,增强教育的效果。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制度化,建立农村教育的考评机制,保证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规范化。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准配硬领导班子,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要顺应农村改革的新形势,广辟干部人才渠道,积极推行村书记、主任直选制以及市、区、镇干部在村级党组织挂职等制度,严把干部入口关。要重视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使他们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而对那些工作责任感退化,群众观念淡化,组织纪律弱化的基层干部,要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实行诫勉谈话,对违法违纪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切实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四是建立健全具有农村特色的监督制约机制,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首先,要着力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无章办事的问题,立足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村级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约束力。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的财务监管。一是加强对村帐镇监管的再监督。采取有效措施,以法定的规则和程序对村级财务实施实质性的审计和监督。同时,村帐镇监管必须与村级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专门机关监督两个积极性,确保村帐镇监管制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二是推行零户统管。在保持会计主体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乡镇各机构的银行帐户,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堵塞乡镇机关和基层站所财务管理的漏洞。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要切实解决镇村两级干部的认识问题,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的作用,切实保证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能够及时、全面、公正地解决。乡镇政务公开的焦点是决策公开、干部选拔和收费政策公开,基础是监督渠道畅通。

因此,还要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实施监督的权力,改变监督者受制于被监督者的局面,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四是落实村主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村级领导班子的主要干部在任期间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审计,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避免或减少集体经济损失。五是加大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把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并对一些典型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公开处理,真正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办案工作的指导,加大乡镇办案力度,帮助他们掌握政策界限,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水平,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良好条件和有力保证。

五是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村法制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平安村组、文明村、信用村创建活动,坚持实行齐抓共管、上下结合、社会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做到党风、政风、民风一齐抓。要通过农村机构改革,真正使镇村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管理职能,开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新风。在端正党风的同时,不断净化社会风气,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深入。

三、亮点工作

审计工作常抓不懈。

近年来,__镇把对各村的财务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积极开展离任审计和在任审计。在一届的三年中把每个村的财务帐薄轮审一遍。不仅加大了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震慑了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从去年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后至今,已审计10个村,审计金额达19235867.55元,违规违纪金额165643.87元,并处理党员1人。

今年,该镇准备把审计工作延伸到学校、镇直各单位。

中共__镇委员会

二___年七月二十日

第五篇 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800字

为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乡新农办要求,对当前杯倮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村委会共有5个党支部,共有35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名。拥有1个党员活动室,共计60平方米,累计藏书400余册。

杯倮村委会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村上拥有1个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条件的困难户基本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100%。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每年按时召开党员大会;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和要求

1、希望各级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动农村结构调整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抓质的提高。

2、希望进一步加强村环境建设。目前道路硬化率仍然偏低,农民群众希望村级组织应从关心热点问题入手,多争取项目资金,解决村道路雨天泥泞、秋天尘飞的局面。

3、希望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育新农。

4、希望进一步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减免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控制药口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三、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2、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杯倮村委会的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

3、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探头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4、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班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业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人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2、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3、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势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4、建立农民新保障。继续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站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5、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六篇 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8200字

一、新塘村基本概况

新塘村地处巧家县南面,金沙江江之畔,有约11.7平方公里。距县城区35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625户,总人口2160人。__年人纯收入4640元,以种植蚕桑、烤烟等农作物为主。按照上级要求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以及附属职能机构。在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各种治安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治保、调解组织;发动群众成立治安联防队,明确职责。村交通方便,社会稳定,村民安村乐业。

二、社会经济、社会事业、农村基础设施

(一)经济发展水平

全村去年粮食总产量30万公斤,人均年有粮243公斤,经济总收入1601.27万元,年人均收入4640元。

1、种植情况:蚕桑1100亩,产量36产值60万元;烤烟面积300亩,产量4.5吨,产值45万元。

2、养殖业情况:发展生猪养殖1500头,出栏肥猪900头,实现收入50万元。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1、教育:全村有1所完小,校点4个,有教师10个,其中村完小在校学生150人,校点在校学生70人。

2、卫生:全村有村卫生室3间,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98%。

3、广播电视: 已安装电视村村通用户150户。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状况良好。

(三)基础设施状况

1、乡村公路:江边3个自然村地处巧蒙公路两侧,交通便利。

2、农田水利灌溉:三面光渠20千米,抗旱水窖500个 15000立方米。

3、人畜饮水:饮水管网5000千米,解决800人。

4、农村电网通电情况:农户通电100%。

三、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设党总支部1个,总支书记1人,副书记1人,支委5人,党支部5个,支部书记5人全村有党员49名,特困老党员有10名,外出党员2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 2名。

四、村级发展长远规划

(一)基层组织建设。 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抓好农村党建示范点建设。一是加强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二是重视和发展党员工作,消除党员空白小组。

(二)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争取资金加大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三)产业结构调整 。巩固发展蚕桑、烤烟产业,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经商。

(四)社会公共事业 。争取资金改善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较好的教育和卫生医疗环境。

五、意见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新塘村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不仅是对农村长期形成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扎实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新塘村由于群众对村内各项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摸底调查和走访群众,新塘村最急需建设的项目是:村内道路栽种绿化树,修建村委会公共厕所和卫生室以及改善村小学的教学楼和学生课桌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建设这些项目,应发动群众积极投工献料,采取以政府扶持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来建设新塘村。项目建设完毕,将使新塘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将焕然一新。

二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形式,把农业产加销、农工贸等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实现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农户与农产品市场有效对接,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切实增强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确保农民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获得收益。产业建设要结合新塘村委会产业结构单一 ,立足村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上下功夫。通过走访得知,新塘村委会目前有耕地 余亩 ,人均有耕地1.05亩。迫切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多发展一些适合新塘村发展的新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更多新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农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做好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发挥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建设进程。由于新塘村位于巧蒙公路沿线,是县委打造新农村长廊的重点,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农业产业的脆弱性和农村经济落后的状况,这就决定了农村和农民自身难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必须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尤其是在“多予”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积极运用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激励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的多元投入机制。同时,要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继续落实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计划生育激励等有关政策,努力完善制度保障,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四是加大培训农民工力度,大力造就新型农民。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使转移就业的农民成为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能手,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的专业农民,从而增强农民群众自主创新、自我创业、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智力支撑。同时,在农村要积极组织一些内容通俗、贴近生活、群众喜欢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____地位,要善于发现人才,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进取精神强的青年农民培养成农村的各种致富带富的能人,又要把这些能人中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成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发挥这些人的组织、领导、示范和带头作用,帮助困难群众致富。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成果,强化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注重改善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__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__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__村的基本情况

__村与__省的__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__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__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 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逐步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立足本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岭上湾革命纪念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____旅游业,并以此带动相关景点的开发和建设。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不断完善。抓好生产救灾和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积极引导、帮助贫困户发展项目,落实贫困户120多户,扶持资金 20多万元。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和关爱农村老党员活动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六合彩”等赌博行为,做到促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洲岭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洲岭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虽然乡里积极推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但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还较为普遍存在。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洲岭乡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难以保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__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洲岭乡的实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__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在各项政策上给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有总体的规划,对洲岭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要严格规划管理,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实现新村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要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五、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楚雄州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办公室的安排和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我于今年2月26日到__县新农村办公室报到,参加了__县委组织的学习为期一天的学习培训,第二天进驻__县金碧镇范湾村委会,开始了一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和生活。驻村后,我积极与部分村民组长、农民群众交流沟通,加强了对我村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了解认识,现将驻村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范湾村位于金碧镇南郊,省道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全境,离县城1.5公里,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建筑业、食品加工业和养殖业发展迅速。__年底,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700亩,常住户804户,人口3232人,有153名党员,全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965 元,是全镇人均经济实力较好的村。自__年该村被确定为全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以来,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下,范湾村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要目标,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各级新农村建设文件的指示精神,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改善村基础设施,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为:

1、提前谋划和部署,明确发展思路。今年以来,我村根据州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村情提前谋划,确定了新的一年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以州县镇各级党代会和政府工作的各项精神为指导,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15”工程(做强做大一个工业园区,继续实施好村村道路硬化和农田水利治理两项工程,抓好基层组织党员活动室、农村文化教育和村组环境卫生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好15个村民组居住点)为抓手,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突破性进展。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

2、群众积极性较高,心中充满期待。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是比较高,参与意识也比较强,心中充满对新农村美好生活的期待。___和各级政府实施的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党和政府的希望和期待比以前更强烈了。

3、脚踏实地抓生产发展,不断提高村民收入。村“两委”同志积极思考,出谋划策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村“两委”充分利用好作为州级示范村的优势,积极争取支持。为充分发挥各项开发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村“两委”积极征得项目治理区农户的同意,做好土地集中整体出租承包工作。把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根据各自的实际做好生产发展,确保收入能稳步持续增长。

4、加大建设项目编制申报工作力度。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根据村发展实际,编制了多个建设项目报告,大力争取上级单位的项目支持。我们主要针对村里的各项关系全局建设的基础建设项目进行编制报告。如:水利部门的安全饮用水工程和小塘小坝治理工程、交通部门的道路建设项目等工程。确保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促进全村的新农村建设。

二、驻村一个月以来的主要工作汇报

自__年2月27日驻村以来,主要参与和开展了以下工作:

1 、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组织了全村村民组长和花椒种植大户的花椒种植管理技术培训。

2 、组织开展沿河片区村组的省州烤烟种植管理示范区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示范区营养土堆捂、机耕道路整治、烤烟种植片区规划、烟水配套工程和两口机井选址工作、并完成施工。

3 、组织村民开展抗旱救灾,确保人蓄饮水不出问题。

4、组织开展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和民居火灾防范工作,加强群防群治,杜绝火患。

5 、积极主动,化解民间纠纷,与村“两委”班子深入农户,调解因家庭矛盾,持刀恐吓家庭成员的恶性纠纷一件。

6 、对旱稻冲、李家冲、麻地冲三个村民组共用道路500米的道路硬化进行实地勘察、测量、对工程预算、资金分解等工作进行认真研究,整个工程需要 130000元资金,除去年争取的州级补助资金100000元外,尚有30000元资金缺口,需要作修改补充,形成报告,争取有关部门资金支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部分村民及少数村组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尚存偏差,通过调研发现他们对新农村建设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有的村组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要求他们这样做,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责任意识较为淡薄。

2、主导产业缺乏强劲支撑,特色产业还未形成规模优势。目前仍以传统的粮、猪型为主,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少且发展速度较慢,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扩大发展受阻,缺乏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农民增收渠道较窄。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不高。

3、人居环境改善压力较大。农村居民住房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垃圾乱堆乱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能源建设亟待加强。

4、存在党员老化,年轻党员较少,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缺能人、强人,部分村民组干部软弱涣散,组织能力差。本可以组织村民一起出力,对环境整治,修沟打坝,修桥补路等事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就连垃圾清运、路段维修之类的事都得村委会出钱请工才能开展,村民已养成依赖懒散习气,自觉性差,事事依靠政府出资解决。一讲管理,就是要钱要物,一讲自治,就是带头起哄。没有起到勤劳致富、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像这样的村组干部应该坚决调整。

5、范湾村委会由于在省道公路沿线,地处县城近郊,是全县全镇的门户,各项工作的检查考核任务较多,各项工作都必须提前做,新农村建设任务较重,办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资金作保证。加之新农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年两年就一蹴而就的,要办的事情较多,但各方面争取的资金有限,就需要我们有一个长远考虑,统筹安排,也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各部门各方面的资金支持。

6、范湾村委会现办公楼建于十多年前,设施陈旧,年久失修,需要修缮,估计需要资金3 万元;十五个村民小组党员活动室设施不齐,且大部分活动室没有一件像样的桌椅,环境较差,也需要资金修缮维护,估计需要资金15万左右。

7、范湾村委会属于坝区,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关系到农户日常生产生活的小塘小坝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学大寨时修建的,年久失修,荒废较多,很多都是稍加整治,便可发挥效益,但也需要大量资金,建议今后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恢复原有的小塘小坝,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长期付出不懈的努力。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如下几点思考:

1、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绝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是非常关心的,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很高的积极性。但有不少村民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上级给钱给物给政策,许多农民都在观望,有的原来可以干的事都不干了,就等着天上掉馅饼;有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又是搞形式、走过场、瞎折腾,致使许多农村组织化、规模化的集体项目搞不成。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强引导,搞好宣传教育。同时,我们还要培育造成就新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只有农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不断的进行教育宣传,使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正确的认识。

2、着重抓好村级产业规划工作,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该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特色。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注重发挥本村产业大户、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走致富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有可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我村的产业发展方式还是以“单打独斗”为主,很难形成规模,更谈不上品牌效应。同时,也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走合作生产、合作经营之路是解决这个问题很好的办法,而且切实可行。

3、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好资源环境。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继续积极做好改水、改厕、改灶工作,全面保障群众的健康生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对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做到着眼现实,先易后难。充分利用我村作为示范村的优势,整合各方面支持的力量,把最需要解决的基础建设项目做好,脚踏实地,一件实事一件实事地抓,把好事办好,真正做到得民心,顺民意。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魅力,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新农村建设的税费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税收,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有所作为。

__县局对本次调研十分重视, 1月31日,分管领导、税政、法规、征管、办公室等共8人参加了省局视频布置会,2月1日,李局长向张局长汇报工作,并由税政科负责到统计局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样本情况进了调查核实,统计局一开始认为该资料属秘密,不提供,经李局亲自出面做工作,终于在春节放假前取得样本第一手资料。春节一结束,我局马上在正月初八召集各分局及有关业务科室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对调查表统计、调查问卷发放、调研文章起草等工作进行了分工和部署。税政科负责支持自主创新的税费政策落实情况调研,办公室负责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税费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法规科负责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税费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接到任务后,走访了县农办、农业局、国税局、卫生局、本局相关科室及几个典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了解我县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困难和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__新农村建设概况。

__位于浙东南沿海,是全国十三个海岛县之一,下辖9镇3乡,人口__万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1.2万亩,水田面积 6.81 万 亩 , 林 地 面 积 23.44万 亩 ,属 亚 热 带 海 洋 性 季 风 气 候 , 冬 暖 夏 凉 , 四 季 分 明 , 温 和 湿 润 。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而不断努力。为解决海岛人民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先后实施“康庄工程”、村庄整治、村庄绿化、水利建设项目和农村饮用水改水工程建设。其中“康庄工程”总投资1.8亿,建成通村公路380.5公里,联网公路20公里,解决了276个行政村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水利建设项目及农村改水工程每年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水库,改造管网,扩建水厂,改善海岛缺水和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并每年花费上千万元,从温州买水,缓解海岛缺水难题。

通过几年的发展 ,__县 国 民 经 济 持 续 、 快 速 、 健 康 发 展 ,综 合 实 力 明 显 增 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农 民 收 入 先 进 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体育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及浙江省文明城市、首批“小康县”、经济强县、教育强县、文化先进县等,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和规划发展的中等城市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炊具、曲折缝纫机与平缝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低压铜制阀门生产和出口基地,重要的水暖洁具生产和出口基地,被命名为“中国阀门之都”和“中国五金建材(阀门)出口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汽摩配、眼镜配件、家具、医药包装生产基地,并有“中国环保填料之乡”、“中国甲壳素之乡”美誉。

二、我县支持新农村建设政策执行情况

本着优化结构、培植财源工作思路,我局历来非常重视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从最早的融资租赁、福利企业、校办企业、劳服企业优惠政策,到后来的国产设备抵免政策,只要企业能享受的政策,全部努力兑现。通过几年的政策扶持,使__企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培育了家具、阀门等新兴行业,和以苏泊尔、中捷、华能电厂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骨干龙头企业。近年来,我局在扶持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二产剥离三产、培育专业市场、加强服务业税收征管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努力做大做强三产,优化税收结构。__财政收入逐年稳步增长,税收结构不断优化,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实现30.8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1.8%,增长2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7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5.1%,增长32.4%;地方税收收入超过10个亿,入库10.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6%,增长35.1%。财政总收入在全省排名第17位,地方财政收入排名第18位。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44.6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结构优化占比提高率全省第14名。

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税收政策落实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助建新农村公益项目。

按照省局规定,我局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助建新农村公益项目方面主要实施了以下优惠政策:

1、坚持执行乡镇企业所得税款减免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的政策。我县乡镇企业或转制后的乡镇企业在捐助当地道路、教育、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支出较多,为了补偿企业该类开支,扶持企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我县一直坚持执行乡镇企业所得税款减免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的政策。乡镇企业报经主管地税机关批准后,按应缴企业所得税款减征10%,用于补助无偿助建新农村公益性项目等社会性开支费用。近几年,各地陆续取消了该项优惠政策,__年我局也曾考虑是否取消该政策,省局浙地税函[__]358号文件出台后,打消我们的疑虑,决定继续保留,为了严格执行政策、堵塞漏洞,要求企业享受该政策必须取得主管部门县经贸局出具的证明。__年乡镇企业10%部分减免企业所得税479户,减免税额1256万元;__年乡镇企业10%部分减免企业所得税747户,减免税额1703万元;__年乡镇企业10%部分减免831户,减免企业所得税1922万元。

2、对农村公益性捐赠支出按规定予以税前列支,企业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个人在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税前扣除。据不完全统计,__年共有捐赠企业18家,税前扣除金额36万元;__年共有捐赠企业21家,税前扣除金额58万元;__年共有捐赠企业18家,税前扣除金额78万元。此外还有大量捐赠由于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而无法享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企业通过村委会对农村道路、水利等社会事业的捐赠,以及直接对农村孤困老年儿童等的捐赠等难以享受政策。为了大加对企业农村公益性捐赠支出支持的力度,建议修改相关政策文件,通过村委会的捐赠及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捐赠给予优惠政策。

通过政策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其参与助建新农村公益项目的积极性,捐赠企业户数和金额逐年增加。

(二)对农民及农业企业实行轻税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省局规定,我局在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主要实施了以下优惠政策:

1、对销售自产农产品纳税人免征各项地方税费。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自产自销农产品收入,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我县目前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共有191家,农业局有登记的是56家,由于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不需到农业局办理手续,农业局主要是通过事后调查了解,对规模相对较大的合作社进行登记造册,加强服务和管理,因此数反应相对滞后。合作社及农民个人到国税开票__多人次,开票金额700多万,均按规定予以免征各项地方税费。

2、对未达起征点的农村个体工商业户免征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水利建设资金。每年未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业户有1700多户,减免税额70多万元,

3、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社减征房产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我局十分重视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社的扶持,在依法征税的基础上,对纳税确有困难的,按规定给予减征房产税的照顾。每年减免房产税100多万元。

4、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业龙头企业免征各项地方税费。我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8家,省级以上能享受政策的龙头企业1户,__年减免所得税18万元,从__年开始,省局新政策将享受政策的范围扩大到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该政策有望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三)支持加快发展新农村社会事业。 为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我局对238家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按规定免征各项地方税收;对农村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取得的劳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税费;对农村公益性活动场所、育养福利机构予以免征房产税照顾,其中__年享受政策9户,减免房产税21.56万元,__年享受政策10户,减免房产税58.13万元,__年享受政策9户,减免房产税59.5万元。

(四)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送税法下乡。去年,我局紧紧围绕“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主题,联合县国税局、广播电视台录制《交流》税收宣传专题节目,联合县普法办举办“喜庆__大、税法送下乡”大型文艺晚会,不定期在《__法制》报上专刊宣传新税法知识内容,介绍税收各项政策;结合县管领导干部“送法下乡”和扶贫帮困结对活动,编印《农民常用法律知识200问》3000多册,与结对乡镇、村居加强联系,将涉农税法等政策送到农村基层、送到农民手中,积极落实涉农优惠政策,引导农户发展生产。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和税收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一)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差。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缺乏。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民行路难、看病难、读书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导致部分农村的社会风气和农村社会治安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

2、农民增收还存在着较多困难。我县规模农业、现代农业项目仍然缺乏,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仍不够明显;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农业效益存在不稳定因素;农村劳动力已经由单纯的数量过剩转向了结构性的人才短缺,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但流向农村的人才有限,农村经济发展缺少人才推动和支撑;对农业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农民贷款难。此外,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大量征用农民土地,取得的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农民从土地的出让、转让中收益很少,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

3、区域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民仍是弱势群体;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差异等因素,农村间地区差距较大,目前我县城区及76省道二侧的乡镇、村庄经济实力较强,鸡山、洋屿等海岛乡及沙门、干江等交通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较薄弱。

4、农民负担依然严重。虽然取消农业税,减免了农业生产环节的大部分税收,但现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具有易转稼的特点,农民在购买生产资料、消费品及享受服务过程中均间接承担着大量流转税。

(二)税收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存在政策缺陷。

现行优惠政策可以说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存在涉及面过窄,力度欠强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税收优惠面过于狭窄,影响政策效果。例如农产品初加工环节税收优惠相对较多,深加工环节税收优惠相对较少。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工业品在深加工环节,几乎没有什么税收优惠。农产品的转化增值,主要是体现在其深加工环节,只有通过应用相关科学技术进行深加工后,才会“身价百倍”,提高竞争力。此外,农产品生产环节税收优惠相对较多,销售环节税收优惠相对较少;涉农科技支持方面税收优惠相对较多,资金支持方面税收优惠相对较少;从优惠的税种来看,相对集中在所得税,由于流转税相对于所得税来说具有易转稼的特点,因此减免所得税不如减免流转税政策效果明显。

2、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城乡差异,有失税收公平。比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减免税政策、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军队退役干部就业税收政策只局限于城市失业或就业人员,农村人员不能享受,在税收政策上没有体现出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工人之间的平等。

3、政策之间不配套、政策效果减弱。例如: 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调高到月销售额5000元,本意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但在实际工作中,效果不明显,因为一方面,对于经营额达到起征点纳税人,原本可以定二到三千,现在必须定5000以上,相当于变相调高了定额,5000元的营业额在扣除成本费用后本就所剩无几,增加定额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对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来说,少征的增值税变成了利润,仍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要真正使税负从轻,就应使优惠税收政策相互协调,在进一步适当调高起征点的基础上,配合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让税收优惠真正落到实处。

4、间接扶持多,直接优惠少,农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没有很好地体现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比如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如饲料、农膜、农机具、化肥、农药、种子、种苗等等,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实行减免退税政策。这种优惠是一种间接的隐性的支农政策,农民并没有在感觉上直接收益。加之一些享受着减免税收优惠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为自身利益,擅自提高生产资料价格,把已被减免的税收暗地里又转嫁到农民头上,从农民手中赚取超值利润。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照顾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实际上真正获利的是生产厂家或经销商,农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

5、税收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存在政策缺陷。如对循环农业发展、农民工就业、特定的农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缺乏税收鼓励政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配套的政策扶持,不利于各种经济成分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经济主体管理和服务措施不够完善,到__年底,我县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二百家,但是对上述组织的具体税收管理和服务措施还不够完善。

四、解决新农村建设主要问题的税收政策建议

作为政策执行部门,地税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把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作为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真正做到以税惠农,以税助农。一要大力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落后的根本问题是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税收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办农村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提升,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后劲。二要努力帮助农民增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帮助农民务工经商,从事劳务服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真正让农民减负,实现休养生息。三要利用地方税收聚集的资金为农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公共财政的利益。具体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

1、支持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其政策效应。凡是对农业生态起保护作用、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在税收政策上要给予鼓励,例如:对那些直接或间接服务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农业污染治理,农业水土保持的,在税收政策上要给予适当的优惠扶持;对有损于生态资源保护的,如开山炸石、封河挖沙、开采矿产等,开征环境保护税;修订完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改一次性征收按年征收,适当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耕地占用税收入应直接通过财政用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以及给予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予以生活补贴;积极运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研究开发农业优良品种和农业生产技术,鼓励生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的绿色产品。

2、实施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税收政策。一是实行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以产业政策为指导,适当降低目前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产品的增值税优惠税率。凡从事对农林特产品简单加工的,对其取得的加工产品收入免征增值税;对农林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的,对其取得的加工产品收入减半征收增值税。二是鼓励大型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对从事高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技术转让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给予税收优惠。三是研究制定税率或税基优惠政策,对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集约化经营给予支持。四是对农产企业进出口税收实行优惠政策,支持和发展外向型农业。优先办理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

3、完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优惠效率。对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优惠政策,要继续优惠。比如对农业初级产品继续实行税收减免政策。探索新的可减轻农民负担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可对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所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实行退税政策,农民购入农用机械、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凭借所取得的普通发票或其他销售凭证,经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就对农业生产资料所含的进项税额实行退税。对农民难以受益的优惠政策可以取消,改为财政直接补助形式。比如可取消对生产销售农业生产资料者的所有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用这部分增加的财政收入,自上而下地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实行对“三农”直接补贴,避免涉农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税负转嫁行为,真正体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策略。

4、对农村信贷实施积极扶持的税收政策。针对目前农村资金严重外流的现实,当务之急是建立农村资金回流的财税金融投入机制。对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的农业贷款收入或支农资金信贷均应比照农村信用社减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同时对金额机构以优惠利率提供支农贷款取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并对民间金融组织和民间借贷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考虑改革和取消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存款利息税出台的初衷是刺激消费,增强市场流动性,就目前形势来看,该税种除不符合宏观调控方向外,还有劫贫济富嫌疑。农民不能享受国家多项社会保障,只能靠存款来抚养子女及养老等,而农村居民理财渠道不畅,通过存款及民间借贷获得利息仍是农民的主要的理财方式,该税种的实际纳税人多为农民。

4、实施减轻农民负担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买房征收的契税,购置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征收的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书立、领受、使用应税经济凭证征收的印花税,应逐步放弃;对未达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个人免征个人所得税等;对农民个人外出务工,对取得的劳务收入,制定一个比较高的免征额。

5、税收优惠政策要体现城乡一致,促进城乡交流。一是要取消目前对农村的一些歧视性的税收条款,凡是目前给予城市的税收优惠政策,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农村都可享受。建议把现行只适用于城市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到农村作为近期税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比如对失地农民在城镇非农产业再就业或自谋职业,对企业或就业者本人给予与城镇下岗职工相同的政策优惠。对农村退伍军人就业或者自谋职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乡维护建设税,其收入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专款用于城乡公用事业的维护和建设,使之成为地方税中一个独立的税种。此外,今后国家出台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实现城市和农村的统一,避免出现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政策歧视。二是实施鼓励城镇劳动力向农村、农业领域流动的税收政策。对城市居民带着资金、技术到农村或农业领域创业或投资的,实行减税、免税优惠。

6、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税收服务。一是加强农村税收政策的宣传。宣传要突出“三农”特色,畅通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通过新闻媒体、电子网络、送法下乡等形式,及时向农民宣传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要及时把各类涉农税收政策梳理归集、汇编成册,进村入户上门送税法,帮助农民吃透政策、用好优惠,为村镇发展送去“新富经”。二是建立税收优惠政策提醒告知制度,告知农村纳税人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各项税收优惠。三是积极开展纳税辅导、纳税评估、查前告知等人性化服务举措,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避免因不知法而违法或享受不到优惠政策。

总之,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国家税制改革总体框架内,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逐步推进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好税收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七篇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2850字

一、新形势下农廉工作凸显的四类问题

近两年来,永定区紧跟市委“双联双解六攻坚”发展战略,中心城区293km范围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乡镇涉及的各类征地拆迁、园区建设、投资项目日益增多,社情民情日益复杂,对农村党风廉政工作带来诸多新挑战,其中有四个方面的新问题值得关注。

(一)基层信访总量的“爆炸”效应。十八大以来,基层群众对纪检部门的期望值很高,主动参与反腐热情高涨,区县纪委信访压力明显增加。据统计,永定区纪委信访室2024年前3个季度接到的群众来信来访达427件次,超过了前三年信访量的总和(前三年总和为392件)。其中,有42%的信访件是群众越过乡镇直接找区纪委,这也暴露出有的地方农廉工作抓得不够实,乡镇纪检组织公信力不高、“三转”未完全落实的问题。

(二)村级财务违纪问题的“滋生”效应。村级财务违纪问题一直处于易发多发态势。从近两年永定区纪委查处的337件村级违纪案件来看,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虚假列支、套取补贴、挤占挪用惠民资金等问题频率较高,占近两年案件总数的78%,涉及违纪资金多达1800多万元。根据2024年区纪委信访室数据分析,农村群众反映村级财务问题的占总信访量的85%以上,一些反映村账的信访件还涉及园区征地补偿、村级换届审计、基础建设支出等,没有上级纪委支持单靠乡镇很难处置。

(三)乡镇纪检组织的“掉队”效应。乡镇纪检组织是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力军。但作为乡镇党委班子,纪委书记经常面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压力,有的还分管了计生、民政、经管等业务,充当“万金油”难免会影响本职工作。其次,乡镇纪检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永定区乡镇纪委书记30岁以下仅3人,比例不足10%,40岁以上的12人,占比达45以上%,尤其是30-40岁之间的有丰富办案经验、有干事激情的纪检干部严重不足。加之乡镇干部流动性大,纪检业务骨干容易流失,这对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很大影响。

(四)乡镇党委“重发展、轻反腐”问题依然存在。受政绩考核的影响,大多数乡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热衷于跑资金、搞工程、抓项目,对党风廉政建设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抓党风廉政只停留在学文件开会议上,缺乏实效;有的乡镇班子“名誉观”歪曲,怕办了案会影响单位形象不愿给予纪委支持;有的乡镇对廉政宣传教育、督促检查、作风建设落实不到位等等。这四类问题与纪委“三转”关系紧密,管好农廉“总阀门”,必须加快推进乡镇纪检组织“三转”步伐。

二、基层落实“三转”存在的困难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对纪委“三转”认识存在几种误区。一是“不情愿转”心理。党委绑上“主体责任”, 不少乡镇一把手感觉有压力。有的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太敏感”、“任务重不堪重负”等想法,这导致“三转”缺少了党委支持。二是“舍不得转”心理。有的乡镇纪检干部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利,仍然热衷身兼数职,过分关注项目建设、采购、财务管理、烟叶生产等有“含金量”的工作。有的干部感叹抓“三转”、抓作风以后免费吃喝少了、公车封存了、福利变少了,有抵触情绪。三是“不晓得转”心理。年初区纪委全会向全区传达了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精神,但通过抽查发现仍有少数乡镇没有引起重视,有对“三转”内容掌握不多,学习贯彻不够的问题。四是“要转多少”心理。多数乡镇纪委反映,“三转”是一项新课题,比如机构改革、管理权限、办案目标、监督机制、作风要求等,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心里没有底。

三、以“三转”促进农廉工作的五项实践

(一)优中选优、配强队伍。把选优配强乡镇纪检干部作为基层“三转”的主攻方向。区纪委把2024年的组织人事工作重心放在乡镇纪检组织建设上,今年先后组织2次纪检人事专题调研,对全区120多个单位的纪检干部年龄、工作经验、专业水平、作风反映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统计,着手实施27个乡镇纪委书记“输血”、“洗牌”方案。借助10月区委干部人事大调整契机对乡镇纪委开展了“提质升级”工程,明确了“区纪委下派、区直单位选派、乡镇整合”三个人事调整方向,重点选取品行端、业务熟、精神足、有经验的“四有”干部扩充到乡镇纪委中来,通过酝酿,1-10月已向区委建议乡镇纪检干部调整人选20多人次。在村级层面,配齐全区319个村(居)的村级纪检员,加大了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经费保障、办公场所支持力度。通过各项措施,乡镇纪检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生机活力进一步增强。

(二)上下联动,强化指导。强化乡镇纪委业务水平,重点在办案、监督和作风建设上加强指导,通过上挂跟班、下派授课、抽查督促等手段强化乡镇纪委业务水平。在落实“三转”实践过程中,永定区加大了乡镇纪委书记跟班学习力度,制定了“跟班学习轮班表”,每年安排15-20名乡镇纪委书记安排在业务室学习。区纪委依托“书记讲党课”、《天门风纪》新闻栏目、现场问政问廉活动等平台加强对乡镇干部、农村党员的党纪条规教育,先后对区官黎坪街道、阳湖坪镇、月亮湾社区等开展党纪条规授课,营造了良好的农村党风廉政工作氛围。同时,改革纪检业务考核机制,把农村党风廉政考核与乡镇纪委书记职责清理、办案数量、作风反映情况进行捆绑,探索办案工作与纪检办案补贴挂钩的考核机制,督促乡镇纪委聚焦主业,加快“三转”步伐。

(三)清理减负,聚焦主业。把不该管的事项一律交还给主责部门,全面清理乡镇纪检干部职能职权,督促“三转”在乡镇落实。今年8月,我区纪委委员对全区120多个单位开展了廉政巡查,重点对单位“三公”支出、纪检干部“几个不分管”、“三转”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督导,巡查组再次强调了纪委书记只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推进乡镇党委“两种责任”落实。同时,将区纪委2024年清理116项议事机构、增设2个检查室、改进4项监督模式、强化作风、办案安全等“三转”举措在全区乡镇纪检组织中交流借鉴,增强乡镇纪委“主动转”的积极性。

(四)专查专治,净化风气。突出对农村党风廉政典型问题的专项治理,明确了村级财务、惠民补贴、征地拆迁、农村换届、重点工程、干部作风几个农廉建设重点整治方向,抓好农村基层“芝麻案”的查处。今年以来,结合湖南经视“电视问政”活动,永定区对2000多户廉租房进行清理整改,严肃查处52件涉及党员干部的廉租房违纪问题。在《永定风纪》电视栏目开设曝光台,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违纪问题的通报曝光力度,先后开展18个乡镇的农业林业补贴、新农合资金、征地拆迁资金发放情况的抽查,严肃查处阳湖坪镇工业园套取补贴窝案、龙门社区征地拆迁贪腐案、7个乡镇林业站人员“索拿卡要”等一批典型案件,追缴违纪资金300多万元。“整治风暴”净化了基层廉政风气,鼓舞了群众支持纪委“三转”的信心。

(五)理顺机制,攻坚信访。把改进信访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完善了区、乡、村三级纪检组织化解信访问题的联动机制。形成“周掌握、月排查”制度,区纪委书记每周听取一次信访室工作汇报,每月固定1次信访线索排查会,确保信访件日清月结。7月,区纪委、各乡镇纪委开展了“信访攻坚月”,区纪委常委带队的10个工作组,集中一个月时间处置了50件重点信访件,缓解信访压力起到了“立竿见影”效果。针对目前登记的380多件信访件,区纪委明确了“区—乡”交办流程,规定了乡镇纪委处理交办件的办理时限、办件作风要求,进行了责任分解,大幅度提高了纪检信访办件效率。

第八篇 农村居民自治能力建设调研报告2900字

实行村民自治是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农村居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其总体素质的高低和自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的实行。《______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实施以后,特别是实行“海选”以来,我县村民参与选举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居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的崭新局面。

一村民自治能力建设状况分析

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村民。综合分析我县农村现状,由于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其存在的问题,我们依然不能忽视。

(一)青壮年大量外出,降低村民自治主体的素质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县外出人口越来越多,而且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由于他们长期在外,和村里的联系越来越少,对本村公共事务也很少过问,选举等村民自治活动对他们的影响整理文章由越来越小。农村的精英人才大多数集中在青壮年团体,他们的缺席,对村民自治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损失,使得村委会吸收不到优秀的人才,造成参加村务管理的村民整体素质下降。这种状况严重的影响了村民自治功能的发挥,而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村委会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和村民的参与热情。

(二)村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影响参与自治活动的成效

目前,我县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还是较低,18岁以上村民还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让主体。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影响了农民对政治参与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对村民自治的理解就更多地停留在朴素的宗族和乡土观念水平上,与村民自治所要求的现代民主和参与意识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参与村务自治管理过程中:参与村民自治活动不深入,理解村民自治政策不全面,制订执行村规民约不到位,开展民主监督不主动,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不科学等。这些都和村民的整体素质是密切相关的。

(三)缺乏现代民主意识,难以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

虽然我国村民自治村民选举等民主制度已通过立法形式予以固定,但现代民主理念在农村的灌输落实还需一个过程。受传统宗族观念影响,村民在选举时倾向于支持自己的家人亲戚或同姓同族当选,容易操纵选举结果。与家族意识相伴随的是一种乡土观念。很多选民觉得大家都是亲友,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如卖个人情,投自己的亲友,至于这个人是否适合当选没有过多考虑。这种意识和观念使村民在村干部的人选问题上扭曲了标准,形式上体现出了一定的现代民主,本质上还是家族制。

(四)组织化程度较低,制约村民群体力量的发挥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家族之间相对独立,经常性的经济联系很少,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承担的风险不多。在参与村民自治活动中,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力量和共同的行动,造成各行其是的局面,导致村民政治活动目标难以实现,从而挫伤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如参加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最重要内容,村民选举的魅力就在于竞争,竞争应该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但是在村民还没有被组织起来时,这个竞争往往是某一方占明显的优势,其结果达不到理想的均衡。这种情况下的选举难以反映村民的普遍意志。

(五)监督机制不健全,容易出现村民选举权被收买的现象

在当前的村委选举中,由于从上至下的纵向监督体系不健全,公众的监督权和舆论监督权未真正发挥。一些意欲当选的村民就在“一票一权”上下功夫,公开请吃喝,或者送财物,或者许诺选任后给予某种利益等等,千方百计贿赂村民,拉选票,某些民主意识薄弱的选民往往接受贿赂,被人收买手中的选票。从而造成选举权利物化,逐渐丧失自身在村民自治中的话语权,参与自治权利被弱化。

二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我县农村居民自治能力较弱的现象,我们要围绕县委提出的“五个发展”战略,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民主法制等多方面着手解决:

(一)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力,确保村民有条件参与村民自治

村民大量外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关键是怎样做到既能让农民外出发展又能与农村自治事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这一点,唯有通过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力,让大部分的村民留在县城和附近的中心村镇谋生创业,以最大程度实现离村不离事。所以要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构建等级规模优化空间分布有序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沙湾东坑两大中心镇为次中心,以等乡镇为发展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把人口和产业集聚在县城和中心镇,才能使村民有条件的实现参与农村自治。做到这一点,当前重点要加快城北110工业区块区块及外舍王金洋复合产业区的建设,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同时,其它中心村镇也要结合本地优势大力发展能引人聚人留人育人的主导产业,为人口集聚和城镇化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力,把农村青壮年集聚在县域内,使大部分村民有条件有机会参与村民自治活动。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参与自治意愿

只有集体经济较强的村子,村民自治组织才享有较高威信,村民参与自治的主动性才更强。由此可见,搞好村民自治,关键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所以我们要整合资金等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富有畲乡特色的“山区经济”。立足“三县并举”战略,以“美丽乡村•魅力畲寨”工程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为载体,重点扶持几个农业主导产业,优先抓好东坑澄照等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东景等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稳妥推进小型村撤并和自然村缩减工作,优先发展景区等乡村,让这些区域内的村集体经济先壮大起来。然后再逐步带动其它一些较为边远的山村发展,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村民自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议我县抓住大均电站建设机遇,从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工作中拿出部分资金入股电站,为全县各行政村分配适当的股份,通过股份分红为各村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争取允许村民个人投资入股,真正发挥的资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造血功能。

(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加快培养民主法治意识

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村民和村干部的民主法治意识是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主要条件和必要前提。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如加大在村干部中选拔行政事业干部力度,形成村民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出台政策和措施吸引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继续实行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制度,以提高村民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培养他们良好健全的民主法制观念参与意识,使他们努力提高自身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基本素养,努力消除政治冷淡和各种非制度化参与现象。

(四)多渠道发展农村经纪人组织,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

分散性是制约农民参与自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让农民置于集体的力量之中,农民的作用才能真正显露出来,农民的参与热情才能提高起来。在今后随着农村产业化的推进,利益相同的经济实体将会不断增多,我们争取出台优惠鼓励政策,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引导他们成立自己的组织,让社会的力量真正强大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经纪人队伍培训,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基于相同的经济利益而自愿结合的自治组织。这在某种程度上可提高村民的话语权和正确的选择权,减少宗族势力在村民选举和农村事务中的影响力。

第九篇 关于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的报告2850字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最近我们集中力量,分两个组,历时10天,采取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先后深入全县15个乡镇,对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感到,农村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村党建工作也成了整个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巩固执政地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滩头阵地。

一、对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估价

建县以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面貌。特别是在县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三级联创”、“三村建设”、“党员先锋工程”、“支部加协会”、“党建综合示范村建设”、“党员农贷快车”、“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活动为载体,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奔小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抓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责任体系。同时,明确了县级机关的相关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我们狠抓了后进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整顿工作,结合村班子换届将一批党性强、能力强、作风正、群众拥护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使村级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结构明显改善。特别是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去年,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县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预算5万元专款,用于农村基层干部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定期表彰农村基层干部制度、培养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制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生活待遇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制度等,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经济发展乏力。一是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为群众办实事。据调查,全县159个村中有相当部分的村集体实际年收入不高,58个村年收入只有1000元以下,甚至还有30个村基本没有收入,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维持。村支部为完成上级任务,向群众说得多,要求多,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少,影响了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2、缺少保障机制,难于调动村干部积极性。一是村干部待遇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虽然县委先后两次提高了村干部的待遇,但是,当前全县村干部享受工资报酬的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文书三职,近几年年工资平均不超过2400元,有的村甚至不能兑现当年的工资,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保障,使他们觉得工作没想头。况且发展的任务很重,多数村都有外债,全县有负债的村118个,占70.7%。在这种情况下想为群众办点儿事,极其困难,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情况,今年全县共有16名村支书、9名村主任和152名组长在口头上提出不愿再干的想法。根据我们到乡镇调研的情况,共有39名村支部书记提出不愿意再干下去,其中,还包括多次受到县委表彰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骆绍斌、陈克贵、邵世炳等同志。

3、部分村干部和党员的文化偏低、年龄偏高、思想落后,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够好。目前,我县村“三职”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281名,占60%;高中(中专)文化的有174名,占37%大专及以上的占3%;35岁及以下的有56名,占12%;46岁以上的有243名,占52%。村支部书记中,35岁以下的有11名,占7%;46岁及以上的有96名,占60%。农村5961名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9.3%,而小学及文盲的却占了53.3%;35岁及以下的有533名,46岁以上的有4305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小部分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得不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务工,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发展党员和选拔年轻后备干部时往往也只好“从矮子中选高子”,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

4、农村税费历欠问题严重。虽然国家先后几次调低了农业税税率,但是故意拖欠税费的情况却越演越烈,一小部分群众认为中央作出了不收历欠款的规定,加上一些几年不交税费的群众仍然可以得到粮食直补款,同时,我们对交纳税费的正面宣传不够,因此,他们在交纳税费的时候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认为拖欠到第二年就变成历欠款,可以不交了。村组干部在征收税费时,一方面不能采取过激行为,另一方面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的方法还比较单一,为了完成税费征收任务,村组干部只好采取“上清下不清”的办法,把自己的工资,有的甚至到信用社贷款来垫付群众拖欠的税费。据调查,目前全县共有129名村支部书记因农业税费和一些工程项目垫付过资金。其中:垫付金额最多的高达6万多元,一般的支部书记垫付金额在2000至3000元。因此,一部分村干部产生了不想干的念头,但是由于自己因为工作垫付了资金,为了能尽量收回自己所垫付的资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

三、工作思路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1、加强引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致富。当前要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典型示范。农民群众发展经济最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见为实,只要有好的发展路子,经济尝到甜头,就容易示范推广,如果多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推荐给农民群众,让他们很快得到实惠,就容易迅速发展成规模生产。二是抓结构调整。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支部加协会”为依托,引导农民群众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组织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搞千篇一律,可以“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成效会更明显。三是抓科技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一些先进科学技术,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为农民群众讲授科技知识,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当前,要紧紧抓住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尽快构建起农业科技培训的平台。四是抓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帮助村党支部不断拓宽渠道,积极引导、鼓励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锻炼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盘活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威信,从调查情况看,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受到严重削弱。一要重视清理农村欠账问题。当前许多村都存在农民拖欠税费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正常工作。应尽快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税费征收舆论环境,增强农民群众交纳税费的主动性;二要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对现有集体财产进行清理整顿,积极化解不良债务,逐步完善集体财产经营机制。要创造稳定的集体经济来源,如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搞好综合开发,做好、做活土地这篇文章。

第十篇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3200字

按照市委政策研究室关于协助搞好全市农村道路建设调查的函的部署和要求,现将我县农村道路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通乡通村公路现状

我县现有各级公路90条1009.66公里,其中通乡路6条168.8公里,通村路65条407.9公里,专用公路两条26.2公里。全县共7个乡镇,98个行政村,十五期末,国家实施通县乡工程以来,我县加大了农村公路改建力度,成功地进行了克通公路建设,去年又成功地启动了商品粮基地克昌公路建设项目以及通村工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农村公路质量和等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县通乡公路硬化总里程达155.1公里,硬化率92,硬化乡镇6个,硬化率85.7,通村公路硬化总里程27公里,硬化率6.6,硬化村8个,硬化率8.2。

二、十一五时期我县通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及资金安排

(一)十一五时期我县通乡村公路建设规划

为抢抓十一五我省将投入1000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我县计划建设通乡白色路1条13.7公里。建设通村白色路52条509.9公里,其中20_____年建设13条线162.9公里,实现30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_____年计划建设22条200公里,实现30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_____年计划建设17条线147公里,实现29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到20_____年末,基本上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到十一五末期,实现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所有行政村晴雨通车,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幅射,以村屯为支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白色农村公路网络。

(二)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安排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所需资金总额为1774.5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补贴资金为3809万元,地方匹配资金13331.5万元。由于我县财政拮据,所以说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我县公路建设的瓶颈。面对缺口资金,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解决配套资金问题。一是县财政投一点。设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按当年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将每公里6万元的地方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按照工农产品每吨2元的征收标准,加大地方养路费征收力度,扩充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农村道路转移支付资金足额投入。二是受益村屯筹一点。积极调动受益村屯农民群众积极性,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采取出工出劳以资代劳等方式解决受益村屯每公里11万元资金匹配问题。三是动员社会捐一点。采取给外地的__人写封信、打一个电话和为捐资助路的企业或个人树碑立传,实行公路贯名制等办法,鼓励受益企业或回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路。四是协调银行贷一点。建立探索商品路、贷款责任路建设模式,作为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渠道,积极利用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五是抓准政策争一点。抓住整合新农村建设试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政策机遇,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确保足额投入。

三、20_____年通乡村公路建设工作启动情况、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通乡工程商品粮基地项目克昌公路启动情况及主要措施

总投资3170万元的31.7公里商品粮基地项目克昌公路建设于20_____年8月31日开工,为保证工程进度,该项目分五个工程标段同时施工,所以去年10月份工程所需10.5立方米,路基土方任务已全面完工。为保证今年该工程于5月中旬进行水泥混凝土铺筑,春节期间我们利用1个月的时间进行了集中备料,现工程所需的碎石、中粗砂和砂砾已全部进场,该工程所需2.3万吨水泥已与我县北疆水泥有限公路签订了购销合同,现已陆续进场。进入4月份以来,各施工标段对路基翻浆路段进行整修处理,经过近一个月的整修,路基翻浆处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待时机成熟做水泥稳定砂砾,为水泥混凝土铺筑工程做充分准备。

(二)通村工程启动情况及主要措施

20_____年我县通村公路计划162.9公里,总投资4020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乡镇的有力配合下,在市通村办的指导下,我县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开局良好。目前,工程设计、招标工作全部完成,组织机构及人员已全部到位,一事一议各村承担的工作任务已基本落实,各施工单位已进驻各标段,备料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按照市政府和市通村办的部署和要求,__县政府和交通部门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摆上首位。纳入日程、强化领导、全力推进。一是为切实加强对通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董颖秋、副县长吴昊、县助、财政局长邹德玉、交通局长范德强为正副指挥的通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体系,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举全县之力,出台优惠政策,为通村公路建设创造条件。三是指挥部靠前指挥,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四月中下旬总指挥,县长董颖秋、副指挥、副县长吴昊、副指挥、交通局长范德强深入各乡、村和路段实地踏察,并与各乡村研究通村工作,指导各村一事一议,同时副指挥交通局长范德强带队分别深入各村自4月22起各施工单位开始陆续进入各标段,开始紧张的备料工作。目前,通村工程整体工作正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预计5月中旬,我县通村公路将破土动工。

(三)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1、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前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上级计划下达晚,所以致使工程建设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期。二是由于我县财政拮据,在资金筹措上难度很大。三是工程技术力量馈乏。

2、农村公路建设下步打算

为保证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下步工作中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抢前抓早,全力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按照省市计划,31.7公里商品粮基地项目、162.9公里通村工程今年9月底必须全面完工,现在已经进入5月份,各项工程已全面启动,我们一定要强化时间观念,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抢前抓早、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高潮,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确保今年我县通乡、通村工程如期完工。

第二,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加强农村公路的监督管理。公路建设是百年大计,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由于我县今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战线长、时间紧,在一定程度上将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工程质量做好首要目标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查处质量问题,要力争将每一条农村公路建设成长寿工程、精品工程。

第三,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农村公路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工作的可行保证,为此,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办公室一定要代表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搞好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和技术指导。各乡镇、各行政村都要成立由乡、村长负总责的领导组织,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服务和监督。

第四,建立奖惩制度,调动各方公路建设积极性。有效的奖惩制度是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动力,为此,今年,县政府将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将定期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评比表彰,对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表现突出,为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县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通乡、通村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

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启动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总指挥县长董颖秋的带领下,深入各乡村现场办公,动员沿线百姓为农村公路建设出力献策。通过一事一议受益村屯百姓主动投工、投劳,负责土方、基础砂、路肩等基础工程,同时各村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纷纷为施工单位安置驻地,解决水电,提供服务,为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对今年搞好乡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保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农村公路有序、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建养并重,管养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第十一篇 2024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300字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__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18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1%。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4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1。6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600多公里;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已获得命名的有4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12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庄”。

(四)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有效开展项目建设环评工作,“__”以来,严格执行了项目环评制度,对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了江湖水库保安工程、洪水预警系统以及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成,农林水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具体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通过调查了解,有三个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主城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__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24吨标煤/万元,是生态市考核标准的1。37倍;全市中心城区空气中so2、no2、pm10含量与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相比,so2、pm10基本持平,但no2含量高于平均值25%;工业废气、粉尘排放存在随意性,鄂钢、球团矿等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建筑扬尘管理欠缺,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尚未起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市民健康。二是固废物及垃圾处理不到位。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75。2万吨,年综合利用12。9万吨,累计存量641。2万吨;农村垃圾处理严重滞后,三区都没有垃圾处理站,不仅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而且采取简单的填埋式处理,导致污染物深处理不到位,造成水体、土壤二次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农民种“懒”庄稼现象突出,过份依赖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__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达到120318吨(纯量,下同),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44公斤,比1988年增长了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水产养殖投肥水平高于种植业水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用各种农药及除草剂共计1052。4吨,平均每亩0。5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用农膜689吨,其中地膜约470吨,有15%的农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

(二)生态资源保护不够。一是湖泊锐减,湿地功能退化。鄂州素称“百湖之市”,但资料显示,湖泊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水质恶化。我市湖泊面积由1950年的59万亩缩减到现在的31。5万亩,减少了46%。由于人工围垦,以及湿地改作它用,导致原来连湖通江的三大湖泊体系分割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加之水体污染,湿地环境受影响的程度加重,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调节生态的功能退化。调查表明,梁子湖湿地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和引排水带来的负面影响面积达1。37万公顷,占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二是山体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主城区南部山体平推开发较为普遍,新城区已失去有山有水的独特风貌;一些地方矿产资源无序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全市因采矿造成破坏的面积中,复垦还绿面积不到生态破坏面积的5%。三是林业资源不丰富。生态公益林以中幼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指标要求。森林保护力度不够,林分质量退化。

(三)建设机制尚未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在指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轻生态建设,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重环保利益,轻生态公益的倾向;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设置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以及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机制,政策导向不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衔接不够紧密,尤其在乡镇和农村较为突出。

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结构因素,也有现实条件下的发展和理念因素。一是产业结构偏重。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__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3:60。1:27。6,且冶金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31。38%。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要求,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偏重的产业结构形成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体系,导致环境治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调整的转型成本、替代产业、财政收入等现实问题的考量,注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二是资源要素偏紧。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我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资源、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制约越发明显。三是生态公共产品缺失。有的部门注重解决看得见的民生工程,提供诸如城市硬件设施等公共产品,忽视了环境和生态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是民生工程,导致较少提供诸如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生态公共产品。四是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大多数公众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治理环境污染。公众关注环境保护的出发点是维护个人利益,只有当环境问题影响个人生活、损害自身利益时才会采取一定行动予以维护,而对公共环境的维护缺乏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___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要求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历史机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根本的民生工程。应坚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促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目标导向、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生态保障、制度推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新鄂州。为此建议:

(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着力构建目标导向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又包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建设。既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也要准确界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延,形成目标导向。建议参照广东惠州、福建三明等市的作法,明确一个时期总体目标,并将目标任务细分到每一个阶段。总体目标:就是要建设环境洁净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产业协调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城、文化旅游城、精致宜居城,实现鄂州“天蓝、地绿、水净、城美”。分段目标:第一阶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六城联创”的目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先进城市)。第二阶段:各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目标,形成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第三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鄂州新风貌。近期任务:通过减少与控制水、气、声、渣等污染源、削减排放量,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环境功能区划,促进知识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的发展;引导城乡居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方向转变,大力提升全体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程度。

(二)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规划引领体系

广东惠州市编制实施了《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并出台《招商引资环保指引》、《淡水河流域环保准入指南》等文件,把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增强了规划对发展的导向作用,值得借鉴。建议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但推进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我市城乡建设规模、发展方向及功能布局,充分考虑生态景观的需要,形成合理的城乡发展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一是优化市域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要求,合理划分市域功能区,优化布局结构。着力打造一“城”为主(主城区),“两沿”联接(沿江、沿港生态长廊),“三湖”示范(梁子湖生态示范区、红莲湖生态度假区、梧桐湖生态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加紧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城中村改造、绿地景观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的专项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完善规划指导。要在《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__—2024年)》基础上,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生态文明的功能分区、生态资源保护、产业布局、风格特点,强化规划的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切实体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的理念。三是强化规划约束。相比于经济发展等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实际运作中,容易让位于更能体现政绩的gdp等硬性约束指标。因此,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法律性,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长期实施,有序推进。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三明市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鄂州相似,都是偏重型的产业结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三明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全力发展生态产业、现代服务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__年,三明市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4%。建议我市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为方向,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一手抓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的改造提升,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力争在2到3年内全市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的行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工程、电子商务等产业,策划和推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到“__”末新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方面,要依托三江港区,加快鄂州“地主港”、“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生态旅游业方面,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策划和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健身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打响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文化产业方面,要按照“一区一品牌、一区一园区、一区一实体”的要求,加快梧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软实力。三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梁子湖区要全面退出一般工业,以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推广科学种植(养殖),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策划、实施一批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安全农产品生产,推动效益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发展。

(四)培植项目载体,着力构建生态保障体系

一是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围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谋划项目,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以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构建生态保障体系。将梁子湖生态修复、环湖生态林带、长港综合治理及洋澜湖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垃圾污水收集处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适时申报、实时推进。二是抓好山水资源保护。出台严格的山体湖泊保护政策,做好全市尤其是城区山体资源摸底登记备案工作,对开发建设中的劈山开石填湖造地等行为应立即停止,责令恢复原貌,并给予严厉处罚;严格控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省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山体开采;加强对全市5000亩以上湖泊进行调查摸底、实地勘线、建档立卷等工作,依据《湖北省湖泊管理条例》,加强监管;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全面改善梁子湖水系、花马湖水系、樊湖水系等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市流域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三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源头把关,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环境生态一票否决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对鄂钢、球团矿等排放大户,进行24小时在线联网监控,督促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强化社会监督,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环境监测和排放数据旬报及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各界及媒体监督;强化对环境污染和责任追究制度,使企业处罚和追责成本远远高于治理成本,促使企业自觉治理;加强重点治理,强化对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火电、化工、冶金、建材、有色金属采选等行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积极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固体废物源头控制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完善、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四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快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加快推进市、区(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水以及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家园清洁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切实加强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制度推进体系

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生态风险评估制度,全面评估项目实施的生态成本、生态效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山水开发利用备案制度,通过采取保护性开发、一般性开发、限制性开发等措施,保证山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设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积极支持生态项目申请国家、省政府专项资金和银行信贷、设备租赁融资;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切实让企业享受环保带来的效益,激发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落实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加大对节能环保研发、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拓宽补偿范围、深化补偿内容、增加补偿资金,在市域范围内探索“资金横向转移”补偿模式。积极推进在省级以上层面建立梁子湖等跨界流域的补偿机制。三是完善生态保障监管机制。探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利益共享机制,盘活市场资源,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林地林权保护监管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四是完善生态考评机制。推行生态gdp核算制度,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绿色gdp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加强政府节能减排的绩效管理,将相关的考核评估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建立统一的考评制度,提高管理的层级,设立部门联动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建立分类、分区目标考核办法。

第十二篇 强化县域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100字

强化县域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县”的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在农村。

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走进农村,一幢幢整齐漂亮的新居,一条条宽敞通达的水泥马路,昭示着各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走进农家,功能齐全的家用电器比比皆是,餐桌上的鸡鸭鱼肉也是司空见惯的家常食品。这一切都反映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与此同时,农村文化生活单一,农民思想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表现最为突出的现象是赌博的风气越来越盛,不但形式多样、品种复杂,而且赌资也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迷信之风也颇为流行。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精神空气和淳厚的乡土民风,甚至还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因此,大力改善或增加农村文化设施,把农村的文化建设纳入健康正常的轨道,有效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解决好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包括社会伦理思想、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都属于“大文化”范畴。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政治民主的推进器,要坚持发展经济先行的原则,将农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动提高到文化与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建设相结合的新水平,以文化建设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第三要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先进的文化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建设新农村的顺利实施;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农村文化氛围

首先应从最基础的文化设施开始兴建。我县虽然普遍建立了农家书屋和阅报栏,但有的还是流于形式,书刊、报纸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要多为农民订阅一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并能够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书报、杂志,让它们充分发挥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鼓励农民创办乡村剧团,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农民步入正规的文化传播途径,吸收多种文化的营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对于民间文化团体,要在政策上给予方便优惠,还应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真正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推广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农村致富信息,广泛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宣传、培训,使绝大多数农民能够读书看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技术、有一定思想觉悟、具有民主法制意识的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开展如“文明家庭”、“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可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敬老爱幼、扶贫帮困活动,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念。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歪风邪气将会自然而然得到抑制,封建迷信的流毒也会自动销声匿迹。农村的精神空气就会得到净化,文明程度也会相应地提高。只有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教育农民,才能真正吸引农民,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引导农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从而占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重点抓好文化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等三支队伍的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引进实用人才,为其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使之各尽其能,为农村文化建设献技出力。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文化工作者扎根乡村工作;引导城市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要以激发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逐步完善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配备;以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必须时时抓、层层抓的工作,只有上下领导齐努力,各级干部一起干,才能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有效开辟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