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新农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报告将通过实地调研,探讨美丽新农村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环境美化与生态保护
1. 绿化工程:调查各地村庄绿化覆盖率,了解其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作用。
2. 污水处理:分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评估其对环境保护的效果。
3. 垃圾管理:研究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的实施情况,讨论其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三、基础设施建设
1. 住房条件:评估农村住房的改造升级,关注新建住宅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2. 交通网络:调查农村道路的拓宽、硬化,以及公共交通的改善情况。
3. 电力供应:了解电力设施的改造与供电稳定性,探讨其对农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公共服务提升
1. 教育资源:分析农村学校的建设、师资配备及教育质量。
2. 医疗服务:研究基层医疗机构的完善,关注农村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和质量。
3. 文化活动:探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文化广场等,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
五、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1. 农业现代化:研究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如智能化种植、精准农业等。
2. 乡村旅游:考察乡村旅游的发展,评估其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贡献。
3. 扶贫政策:分析扶贫项目的成效,探讨如何进一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六、村民参与与社区治理
1. 村民自治:讨论村民参与村庄事务决策的机制,评估其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 法治建设:研究农村法治环境的改善,包括法律宣传、纠纷解决机制等。
3. 公共服务满意度:收集村民对公共服务的反馈,以了解需求与改进方向。
七、案例分析 选取若干典型村庄,详细分析其美丽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与面临的困难,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八、挑战与对策
1. 资金投入:探讨美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提出可持续的资金保障策略。
2. 技术推广:研究如何有效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村生产力。
3. 人才引进:分析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提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措施。
九、未来展望 展望美丽新农村的长远发展目标,讨论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
开头:
近年来,中国农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旨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农村。本报告通过对全国各地的实地调研,全面剖析了美丽新农村的建设成果、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方向,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结尾:
美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村民共同努力。通过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发展特色产业,激发村民主体性,我们有信心将每一个农村塑造成为充满活力、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进程,期待更多创新和突破,共同描绘出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画卷。
导语: 农村,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农村调研报告怎么写?让小编分享一些范文你吧,希望能帮上你。
农村调研报告
一、现状
目前,镇镇村公路总里程是50.4公里,宽度为4.5米,其中乡道12公里,村道38.4公里,柏油路50.4公里,已损坏影响出行40公里,从2024年开始至今,全镇村村通公路建设已近有十年时间,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有显著改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车辆不段增加,特别载重车辆吨位多数道路使用频繁,部分道路已损坏严重,路面坑洼不平,直接影响群众出行。
二、主要问题及困难
1、建设资金问题。“村村通”工程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资金是村村通公路建设的核心问题,但是上级补贴资金有限,乡村两级在配套资金上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从建设资金运转来看,如修建4.5米宽、18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上整修路肩,再加上路基,就至少需要40万元/公里,如果按省里每公里只补助15万元,尚有25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难以落实,因此,各地虽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导致上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敢争取。
另外由于资金短缺农村公路项目附属设施基本没有,直接群众的出行安全;同时也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建设单位欠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欠材料供应商,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但影响今后农村公路建设,还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列系问题。
2、基层债务问题。村村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广大农村百姓千百年来的梦想与祈盼,群众热情之高前所未有。村村通工程建设是当前的一项惠民工程,村民把它当作对干部满意程度的最低要求,处在中间的镇村基层领导压力之大超过想象,筹集资金的能力非常有限,无配套资金或配套资金较少或配套资金迟迟不得到位的情况下,开工一条路就得欠几十万元,启动非常困难。
3、工程质量问题。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以及大规模建设导致项目管理难以跟上,由于建设道路成本过高,利润偏低,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增多。除了村村通公路的主体质量之外,还有道路的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更得不到保证,有的路基、路面和构造物标准过低.....
西张村农村调研报告
今年九月份县组织部部署新任村官在所在行政村进行调查,这次调查活动一方面促使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另一方督促调研民意,了解民生,为县委县政府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各项数据基本完成,情况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1、人口与劳动力基本情况
西张村有户数207户,常住户数190户,总人口1007人,常住人口98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50人,劳动力人数450人,男劳动力人数230人,外出务工人数400人。 2、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西张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主要收入来源也以种植、畜牧业为主。其中种植业占农业收入的80%,林业占10%,畜牧业占10%。
3、住房基本情况
全村有楼房3户,平房户数186户,窑洞户数1户,长期闲臵废旧院落10户约合3600平方米。 4、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情况 全村总耕地面积1680亩,机耕面积为1600亩,机播面积1600亩,机收面积为1600亩,水田地面积1500亩,蔬菜种植面积500亩,药材种植面积为50亩,林地面积30亩,薄膜覆盖面积20亩。
5、全村文化娱乐生活情况
全村电脑入户数为10户,有线电视入户150户,私家轿车数辆10辆,运输车辆3辆,农用车辆160辆,专业合作社个数1个,个体工商户数4户,今年村内铺设了一条水泥路,并且修善了村委会办公室等公共设施。
6、基层组织建设
西张村两委在村支书乔玉敏、村主任赵生旺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22人,村两委成员5人,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西张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0%,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社会治安与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西张村两委一直对本村的稳定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西张村两委一直努力保持全村综合治理稳定,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因,维护农村稳定。变村民上访为深入群众,积极发现本村的不稳定因素,将并努力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维护本村社会稳定,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因此,村里这几年在信访稳定工作方面很稳定。
二、目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1、村民种植增收难问题
种地成本增加,种田收益低。信息不灵通,农产品价格不稳,缺乏销售渠道,村民因此受到了不少损失,在很大程度上为促进农民增收制造了很大的障碍,村中没有企事业单位,剩余劳动力突出。全村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麦种植为主,附属种植豆类、小米等杂粮作物,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以发展养猪、养兔等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这种单一、低层次的农业生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增长点,使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和经济收入项目方面拓展,无法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收入,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比较严重,在与多数农户谈话中,他们都对目前所处的现状感到比较满意,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很满足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首先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因此,生产上就永远停留在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上,年复一年地在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2、国家对农村的支持
期待国家给予农民、农村、农业更大的支持力度,促使农民生活更大改善
3、农村教育问题
西张村学生目前就读于孙张的合办学校,孩子都得每日来回奔波,因此,家庭宽裕的家庭,一般把孩子送到县城或临汾的寄宿制学校读书。
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金融危机影响下,返乡农民工越来越多,政府不能及时为农民工提供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导向,在外打工的农民,回到农村无用武之地,不能很好的发挥专长。
5、基础建设问题
农民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很高,积极性也高,所到之处,农民提到的都是要修路、修水利、搞农网改造,尤其是村外的主干路。6、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好形势下,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村里形成了一种健康向上、互帮互助的新风尚。但近几年,受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影响,特别是逐利思想影响,此情况至群众利益于不顾甚至把自我利益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利益基础之上,此风不可长,我们要坚决加以制止。
中国农村调查
“百村观察”项目的目标有二:1.政策目标。通过深入、扎实和持续的调查,为国家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努力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决策“智库”。2.学术目标。通过深入、扎实和持续的调查,为中国农村学术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农村研究,改变历史形成的“中国农村在中国,中国农村调查在日本;中国农村在中国,中国农村研究在美国”的学术格局。3.历史目标。通过深入、扎实和持续的调查,为中国农村的变迁积累历史资料,建立“中国农村博物馆”,记录和保存中国丰富灿烂的农业文明。
内容介绍编辑《中国农村调查(2024年卷)》内容简介:“百村观察”项目的目标有二:1.政策目标。通过深入、扎实和持续的调查,为国家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努力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决策“智库”。2.学术目标。通过深入、扎实和持续的调查,为中国农村学术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农村研究,改变历史形成的“中国农村在中国,中国农村调查在日本;中国农村在中国,中国农村研究在美国”的学术格局。3.历史目标。通过深入、扎实和持续的调查,为中国农村的变迁积累历史资料,建立“中国农村博物馆”,记录和保存中国丰富灿烂的农业文明。
反洗钱工作在当今复杂的金融和社会环境下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做好反____工作是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客观要求,是维护金融机构诚信及金融稳定的需要,也是保证信誉支付稳定,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保证。随着(______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实施,农村信用社反洗钱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反洗钱内控制度,明确了内部反洗钱操作流程,基本上能按规定开展反洗钱日常工作。但由于反洗钱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______反洗钱法)要求,无论是工作力度、实效,还是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都未达到有关要求,亟待于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现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农信社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问题
反洗钱工作思想认识不深刻。思想认识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虽然反洗钱工作已开展多年,市县人行和联社也做了大量工作,并进行了多次培训,但缺教材、缺师资、缺案例、缺成熟规范的反洗钱技术模式,从而培训也只是停留在低层次水平,翻来覆去抄法规、读概念,对如何深化反洗钱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在实际工作中多数职工不熟知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办理,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强,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加之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及员工对反洗钱工作重视不够,表现在:一方面认为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_污、_毒、_私、_社会等犯罪分子不会通过本地信用社进行洗钱犯罪;另一方面是怕得罪客户,担心业务流失,影响自身经济效益,发现疑点后没有深入调查。
反洗钱工作宣传力度不到位。反洗钱工作的艰巨性,决定了加强力度宣传相关知识的必要性。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而农村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都是文化素质较低、体弱病残的老人或留守儿童,再加之农村地区大多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群众基本不知道洗钱为何物,更谈不上了解或熟悉反洗钱的相关
法律法规了,而农村信用社的反洗钱相关知识宣传只局限在信用社所在场镇 或结合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宣传,也没有深入到偏远的、交通不便的乡村,没有真正把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没能在社会上营造出 “打击洗钱犯罪”强烈之势。
反洗钱工作岗位履职不落实。一是县级联社制订的相关制度中,虽然明确了牵头组织部门的工作职责,相关部门的职责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而在实际工作中都未得到落实,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委, 工作效率低。二是县级联社指定信用社主管会计为反洗钱岗位兼职人员,但主管会计既要承担会计职责又要履行出纳复核职责,工作量大;再则对反洗钱的相关业务知识了解只上级联社转发的文件,对可疑交易的辨别能力较差;加之反洗钱相关案例学习较少,缺乏反洗钱的工作经验,这些都直接影响反洗钱工作的开展。三是信用社存在“重现金支出管理、轻现金收入和大额转账业务管理”的现象,联社虽制订了相关审批办法,但信用社科技手段相对落后,对上报联社审批的大额现金及转账业务需电话请示后方可办理,而联社相关人员无法现场审核交易的真实性,只得事后补批,一定程度上致使审批流于形式。四是虽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信息报告、分析程序和操作规程,但只停留在操作人员的口头汇报上, 且只进行了简单的登记、审批和汇总,操作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强。五是未制定内部反洗钱工作激励约束办法,未将反洗钱工作纳入部门、员工日常和年度考核,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导致反洗钱工作不能高效开展实施。反洗钱工作资料审查、保管不规范。由于农村信用社机构人力资源不足,客户经理配备不齐,而客户经理面对的客户对象多且杂,于是对客户的了解有限,柜面也只对客户开户资料进行了即时的完整性审查,没有实地调查开户资料真实性和开户单位经营状况,因此开户资料真实性调查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同时,个别信用社对开户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开户单位有关证件审查不严,开户资料档案的保管不规范,造成开户资料档案缺失,不能及时有效排查风险。
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不完善。一是各金融机构之间缺少协调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工商、税务、纪检监察部门没有实行横向联网,无法真正实现客户身份识别的资源平台信息互通,对客户身份无法有效识别,对大额资金的来源无法进行辨别分析,给一些洗钱犯罪分子造成可趁之机,反洗钱工作没有形成联动。二是由于县级人行与反洗钱的联系机构属于同一级别,制约了区域性人民银行反洗钱联席机构,不能有效发挥反洗钱联系部门的职能,难以将金融机构、工商、公安、纪检监察部门联合起来,无法形成强大的反洗钱社会联动网络,无法营造良好的社会反洗钱氛围。
对策与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反洗钱社会氛围。一是加大社会公众宣传力度。在集镇、闹市和营业窗口宣传的同时,联合人行、公安、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在媒体上做公益性广告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反洗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对偏远农村反洗钱宣传教育的投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反洗钱宣传,使偏远农村的农户更多地了解反洗钱知识和反洗钱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利用自身网点多、人员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向广大群众宣传洗钱活动对社会的危害性,重点要向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宣传洗钱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营造浓厚的反洗钱社会氛围。
规范完善制度,明确反洗钱业务流程。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一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以及反洗钱业务学习制度和违规违纪操作处罚制度,将反洗钱工作纳入内部稽核范围,增强反洗钱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徇私舞弊,违规违纪操作的处罚。使反洗钱内控制度与信用社的业务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系统做到有机结合,两者共同进步,相得益彰,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和发展。二是将存款实名制、账户管理、票据监管全部纳入反洗钱的管理范围之内。三是在财务会计部门尽快设立专职反洗钱监管员,专门负责反洗钱的非现场监管、检查、辅导以及基层信用社反洗钱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明确各信用社的会计为反洗钱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的原则,每月发放一定的风险岗位津贴,主要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甄别、分析、报送工作,不断增强反洗钱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四是由人民银行、财政和县联社共同出资设立反洗钱奖励基金,对那些工作责任心强,准确甄别大额和可疑交易,发现可疑的洗钱犯罪人员,及时报告上级进行处理,挽回国家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重视人员培训,培植反洗钱骨干队伍。人民银行应制定和实施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县级联社的反洗钱由浅入深的系列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反洗钱业务骨干,再由这部分人员负责指导、培训基层营业网点的反洗钱人员,不断增强和充实一线反洗钱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可疑交易的甄别能力。通过采取举办多层次的反洗钱业务培训班、编印反洗钱教材、组织反洗钱知识竞赛、在金融机构开展巡回指导、案例剖析、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丰富和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技能,提高处理、甄别、审议可疑支付交易的能力,培养出一批批反洗钱骨干精英,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员工反洗钱工作水平。
强化现金管理,管好反洗钱重点部位。农村信用社通过近几年的规范管理,对大额现金支取能按照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核、审批程序,但对缴存现金却不够重视,而现金缴存恰好是反洗钱的重要环节。为此农村信用社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大额现金存取均应严格按照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要求及时上报,同时更要强化现金管理:一是坚持对大额现金缴存实行登记,了解客户信息,摸清资金来源;二是严禁为单位和个人违规提取现金,对于超过规定金额起点的大额现金支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登记备案;三是对发生频繁的存取现金业务进行重点监管;四是建立覆盖所有营业网点的金融网络,有效监控和管理资金账户系统,积极引导客户使用先进的电子化非现金结算工具,不断改善支付清算环境,减少社会现金持有量,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结算进行_现、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支付结算秩序和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强客户身份识别,构建反洗钱坚固防线。一是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客户对象等实际情况,尽快配足客户经理,对于一些大客户个人和对公客户进行统一细化管理,特别要加强对重点客户的
业务经营、营业收入、资金使用及周转和新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真正做到了解自己的客户。二是加强客户身份识别登记制度,特别是对于一次性服务的客户、现金兑换、大额现金存入和支取的客户要认真实行客户识别,进行认真分析和甄别,严格管理身份识别资料,防患于未然。三是从源头上杜绝公款私存,私款公存现象。四是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门柜业务系统与公安、税务、工商和人行的相关系统联网,以便加强对客户和身份识别和核查。
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反洗钱工作合力。一是农村信用社要发挥与其他金融机构、工商、税务、纪检监察等部门反洗钱协作机制的作用,密切与公、检、法、司的联系,定期研究布置反洗钱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实现农村信用社与政法部门的通力合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按照“一个规定一个办法”要求,在现行公安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的基础上,扩大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覆盖范围,在当地政府牵头下,逐步把检察、法院、工商、税务等单位吸纳进来,建立反洗钱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部署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制定和落实反洗钱工作举措;三是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技术手段,完善反洗钱软硬件措施,推行完整、规范和真实的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不断完善数据筛选和分析工作,提高数据筛选的准确性和分析报告质量,增强反洗钱监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内容提要:
本文是在对__乡__村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我们常用的“swot”分析法,对__村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逻辑的分析与梳理,最后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在___提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__村作为__乡最大的一个村,是乡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赢得先机,是__村“两委”班子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__村基本情况
1、人口状况
__村共有10个社,642户,2517口人。
2、产业状况
(1)种植业:主要以大麦、小麦为主;
(2)养殖业:主要以牛、羊为主;
(3)劳务产业:主要在建筑、运输、服务等行业,务工地主要在金川、河西堡、__;
(4)其他产业:有一家砖厂,一家沙料厂,一家面粉厂。
3、社会状况
(1)社会基本状况:约有80%的人口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为老人、儿童;
(2)村民收入状况:XX年人均收入约5000元左右,其中:70%为务工收入,30%为种植、养殖收入;
(3)党组织状况:设有:1个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59名党员,其中:男56名,女3名。
4、资源状况
(1)耕地资源
共有耕地面积为663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为2.6亩。耕地质量较好。
(2)劳动力资源
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计算,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约有1800余人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以10%计算,就约有200人的技术型劳动力。
二、__村“swot”分析
在了解了__村基本状况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swot”分析,将这些基本状况系统化、逻辑化,为我们思考__村的发展提供系统的依据。
1、s(优势)
(1)交通便利。距离县城约30分钟的车程,且在各社都通有乡村公路。各社村民居住地、耕地都比较集中。
(2)耕地质量较好。土层较厚,较肥沃,且耕地都比较平坦,易于机械化耕作。
(3)劳动力资源丰富。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计算,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约有1800余人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以10%计算,就约有200人的技术型劳动力。
2、w(劣势)
(1)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为2.6亩。
(2)种植、养殖品种单一,且收益不高。种植以大麦、小麦为主,养殖以牛、羊为主。平均一户在种植、养殖上一年的收益不足5000元。
3、o(机会)
(1)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对“三农”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2)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最近,___又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这对于西部的“三农”事业的发展也是最大的机遇;
(3)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前几年,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要求,把握好这个机遇对农村来说是一次彻底的飞跃。
4、t(威胁)
(1)逐步脱离农业的劳动力增多。在农业的收益远远低于务工收益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不再愿意从事农业,这将造成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和一些耕地的荒废。
(2)进城务工劳动力缺乏相应的保障。很多的进城务工劳动力存在“钓鱼”的现象,没有固定的收入;还存在要不到工钱的问题;吃住难的问题;心理过渡期的矛盾问题;找不到组织的问题等等。
(3)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很多的留守老人都过了70岁,吃住都很难,还要照顾儿童的生活,有的甚至还要负责家里田地的耕作,牲畜的放牧等农活。
这些方面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就有可能成为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稳定才能发展,和谐才能更好的发展。如何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是我们要考虑的最首要的问题。
三、__村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1、如何利用好__村农业富余劳动力?
(1)建立一个进城务工的服务组织,为农业富余劳动力提供政策、务工信息、相关保障的服务;
(2)将进城务工当作一个产业发展,尝试设立劳务经济开发中心;
(3)鼓励和支持有一定资金、技术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回村创业,带动__村的发展。
2、如何利用好__村的耕地?
(1)发展经济作物,与一些大型的农业产业企业合作;
(2)耕地集约化管理,形成一定的农业规模经济;
(3)鼓励和支持耕地出租,为耕地规模化经营铺路。
3、如何在__村发展新的产业?
(1)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加工企业;
(2)发展农业服务产业,如农产品销售公司,农资公司等等;
(3)发展其他产业。
4、如何构建和谐的__村文化?
(1)留守老人、儿童的集中管理,建议在村里办留守老人、儿童福利中心,采取设立留守老人、儿童基金会,争取上级政府支持一定费用的方式,或者承包给私人经营村办福利中心;
(2)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党组织和进城务工小组,建议以务工地为单位建立组织体系;
(3)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渠道,主要应以手机通讯为主建立一个系统的管理网络。
四、另外一些思考
1、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且已经和城市的工作逐步接轨,在这个农村转型的关键时刻,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比较突出,比较棘手,容易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2、要大力的培养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农业产业带头人、农村致富创业带头人,这些人将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活力;
3、要把农村的党组织工作做到城市里面去,因为我们党组织的成员已经在城市里面了,我们的战斗堡垒也应该向城市转移,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好我们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要切实考虑“三农”的真实需求,真正的对症下药,这样就能够更好更快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5、应该让更多的乡镇干部、村干部与核心骨干农户建立一对一的服务体系,这样能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能更好更快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二能很好的融洽干群关系;三能真正的培养干部成长。
6、在机遇对等,政策支持相同的情况下,谁的班子强,思路清晰,谁就能把握住先机,超前发展。
相信__村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关心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发展的又好又快。
县人大常委会:
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和县委批转的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意见,20__年2月18日—19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工作组对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过程
调研组分为两个小组,第一组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瑛带队,第二组由常委会调研员金明英带队,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及县民政局、财政局负责人和县人大有关委办负责人参加。先后深入到高家镇、包鸾镇、许明寺镇、湛普镇等四个乡镇,每一调研组再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听取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另一组召集乡镇政府有关工作人员、村社干部、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和部分农村低保户进行座谈,最后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3—5户农村低保户,深入被抽查的低保户家中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二、调研工作结果
(一)基本了解了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五好”。
1、领导重视,组织较好。20__年,是我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第一年。一年来,县乡(镇)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好农村低保工作。如许明寺镇先后召开4次党委(扩大)会议,认真进行研究和部署,其他乡镇也是多次召开领导成员会议进行研究;湛普镇党委政府将农村低保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政策,督促落实低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和资金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低保工作;高家镇、包鸾镇也成立了农村低保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了对农村低保工作的领导和督促工作,使农村低保工作做到了健康、有序、顺利开展。
2、宣传到位,执行较好。县上于20__年1月召开了全县农村低保动员暨培训会议,部署了农村低保工作,各乡镇也召开了各种会议进行认真的动员和培训。如许明寺镇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议、村社召开党员会议、户长会议等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低保政策,积极参与社会监督;湛普镇层层召开会议,进行思想统一;高家镇要求村(社区)广泛宣传低保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好低保政策;包鸾镇对村上的农村低保工作人员和村文书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了在操作上不失误,不走样。同时,通过在丰都电视台、新闻社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救助农村特困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3、民主公开,实施较好。在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基本坚持了“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在确定享受低保对象时开展了“三会一评”活动、在镇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等进行公示,基本做到了村民无异议。如包鸾镇20__年全镇各村申请农村低保人员共186户,经调查、公示、审核后,确定了142户;高家镇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投诉,经群众举报,取消了一名村主任的低保享受资格;湛普镇严把村民委员会民主听证、评议和镇农村低保领导小组审核“两个关口”,通过实行保障对象、标准、资金“三公开”和审查名单、审核名单、审批名单“三张榜”,基本确保了农村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四个镇入户调查时,询问其他村民对已享受的低保户有无异议时,均表示没意见。
4、及时发放,兑现较好。从调查中看到,4个镇的农村低保户均表示能按时、按量领取低保金。湛普镇对已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中的80岁以上、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病人员和一、二级重残人员每年增加120元的救助金也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许明寺镇、高家镇为农村低保户办理了低保兑现卡,按时按量将低保金打入低保户帐户,让低保户直接到农村信用社领取低保金,大大方便了低保群众,使享受低保的群众快捷、便利地领取低保资金;包鸾镇、湛普镇的低保户直接到乡镇民政办领取低保金。调查时基本无低保户反映拖欠或未及时发放。
5、保持稳定,效果较好。由于严格了审批程序和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的原则做好低保工作,全县社会稳定保持较好。包鸾镇由村上组织对申请户进行调查、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再报镇党委政府集体审核,审核后再张榜公示;其他几个镇也严格按照县政府及县民政局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低保的各项工作,严格工作程序和要求,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县基本无因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引发矛盾,无一人因此信访,保持了社会稳定和谐。
(二)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还存在有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
1、宣传不够深入。在调查中发现,乡镇领导重视程度不平衡,导致农村低保工作不平衡。有的乡镇领导重视不够,由于害怕因广泛宣传导致享受面太大,致使乡镇负担加重,因此在做工作时,不敢大胆宣传、大胆实施,导致部分农民群众对农村低保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如在入户调查时发现,有的农民群众反映“别人能吃低保,我为什么不能吃”,就是因为没能理解农村低保政策,把农村低保政策理解为是一种福利;再如,有的低保户对700元的标准是怎么一回事,也不太理解。
2、享受面不够宽。从全县来看,写申请的人多,而真正享受的人少。如湛普镇20__年写申请要求享受低保的有几百人,而真正享受的低保户只有24户52人;包鸾镇20__年全镇申请农村低保人员186户,而真正享受的只有142户;许明寺镇全镇特贫困户586户2369人,而享受低保的户数只有177户383人。从全县来看,20__年,全县享受农村低保的只有7387户14181人,仅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2.1%,其中湛普镇只占0.6%,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未能享受到农村低保政策,享受面太窄。
3、享受量不够足。从调研的几个镇的情况看,低保户每月享受的低保金9元—58元不等,的一个月享受了58元,也仅有湛普镇一人,此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每月58元也不能完全解决其最低基本生活;最低的每月只有9元,还有的十几元,多数是20元—40元之间。从现行的物价看,每月享受低保金9元人民币还不够买一斤猪肉(一斤猪肉市价13元左右),买植物油也只能买一斤多点(一斤菜油市价7元左右),完全不能满足贫困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对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未起多大作用。
4、操作不够规范。从调查的情况看,存在有这样几种操作不够规范:一是发放低保金的方式不统一、不规范。有的乡镇在发放低保金时采取办理农村低保卡的形式,让低保户到农村信用社领取低保金,有的乡镇则在民政办公室由专人按季度或按月为低保户发放低保金。二是在确定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上不统一、不规范。几个镇各村社在确定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时也不完全统一,有的计算了这样没计算那样,有的计算了那样又没算这样,有的反映在调查时农户隐瞒隐性收入,还有反映说调查时掌握项目内容不准确。三是确定农村低保对象不规范。有的采取民主推荐,有的采取入户调查,还有的则采取村支干部凭印象,有的谈到准备将采取以“抽鉴”的方式确定,花样百出。
三、调研工作建议
(一)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召开各种会议、办专栏、办板报、政(村)务公开栏、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到让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二是要加大对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如加大对计划生育法的宣传,让农民群众切实做到少生优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存质量;加大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让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掌握国家政策,从而很好的执行和遵守国家政策。三是要加大对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和对农民群众的道德观的教育力度。要充分对群众进行爱老敬老孝敬老人的道德教育,让年轻人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不把父母推向社会、推向政府,减轻社会负担。
(二)做好扩面工作。
一是坚持逐步扩大的原则。建议由去年的2.1%在近两三年内逐步扩大到5%,让更多的农村特困人口享受低保。二是进一步细化对象条件。如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是否作为一个硬性条件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应加以认真研究,以便乡镇、村社操作实施。三是合理界定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对哪些可作为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应加以明确和规范。四是适当降低并按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负担比例。全县31个乡镇的财力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财力较好(如沿江的乡镇、沿路的乡镇),有的则较差,建议按乡镇财力大小以10%—20%的比例负担。通过以上措施,将农村低保享受面逐步扩大,让更多的农村贫困户享受国家改革发展成果,享受这一惠民政策。
(三)在提量上做好工作。
从2024年全县农村低保享受情况看,最低的每月只享受了低保金9元,享受的数量太低。建议人均月享受应不低于30—40元,不足此标准的补足这个标准。同时,在调研中发现的虽然其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700元,但由于这些家庭成员中有“老病号”或重病的或其他开支相当大而导致家庭贫困的,应建立救济救扶制度,采取其他救济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
(四)进一步规范工作方法和措施。
一是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社会监督和动态管理四条原则,确保这一惠民政策“阳光”透明。二是推行“九步”工作法,即:本人申请、调查摸底、社民小组推荐、村民议事代表评议、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入户核实、村支两委初定、乡镇审核、民政部门审批、银行发放。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做到“四张榜四公开”,即社民小组推荐后张榜公开、村支两委初定后张榜公开、乡镇审核后张榜公开、民政部门审批后张榜公开。同时,可以在乡镇或村(居)委会设立农村低保举报箱,接受全社会监督。
(五)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工作力量。
__区严格按照市委指示精神,认真选拔,精心组织,为区__乡的13个行政村全部下派了干部,下派率达到100%。在工作中,13名下派干部紧紧依靠乡、村两级党组织,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深入企业、农户调查研究,积极扎实开展工作,主动为群众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截至目前,下派干部为8个村制定了工作规划,为6个村起草共16项内容的村规民约,做好事21件,为村民解决难题7件,制止上访事件5起。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下派干部工作的实施背景
一是为了促进村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展。在农村,多数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坚强有力,村里工作扎实有效,但个别村子仍然存在“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状况还不能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村支部、村委会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受村中派性、宗祖势力的影响,使村干部陷入权势的争斗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形成了现实中的瘫村、乱村、重点村。为保证第五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健康有序进展,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锻炼是当务之急。
二是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干群关系。重点村差、乱现象的主要表现就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中关系复杂,村干部素质低下,相互掣肘,形不成合力,群众意见大。下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能跳出农村错纵复杂的关系网,在协调村“两委”关系、党员之间、群众之间关系时能出于公心,行于公义,对化解矛盾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增进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之间的团结。能让群众信服,利于工作开展。
三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年轻后备干部大多从事机关工作,对政策性理论性要求高,而农村工作复杂多样,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到农村任职,为下派干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施展个人才能的广阔舞台,通过两年的任职工作,能大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理论强、实践弱的问题。
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选派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就是要很好的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带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二、下派干部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为下派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认真领会上级精神,提高工作认识。区委召开常委会,认真学习市委组织部的《通知》精神,专题研究部署下派干部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下派干部的管理、考核和选拔任用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了使下派干部工作扎实开展,区委成立下派干部工作的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标准。
二是严格干部的选拔关,确保选拔优秀。区委研究决定,从工农乡机关选派13名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干劲足的中层干部到各村任职。为了严格选拔标准,组织部对13名后备干部建档立册,认真把关,对1名学历不合要求的做了及时的调整,使下派干部的年龄、学历全部达到了市委的要求。
三是抓好干部的培训关,掌握工作方法。3月份,区委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和13名下派干部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学习农村工作的政策、法规,安排有经验的村干部做经验介绍,组织集体讨论,统一思想,开拓工作思路。为了增强下派干部深入农村、服务群众的意识,区委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组织大家深入学习栾川县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岳的先进事迹,学习了兰考县下派干部杨葆森同志的先进事迹,从思想上筑牢了下派干部安心基层、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
(二)建立规章,为下派干部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区委组织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促进赴村任职工作的多项制度。
一是建立请销假制度。要求下派干部因事、因病请假的,必须要履行书面的请假手续,2天以内的要有工农乡主管领导批准,3天以上要经乡主管领导同意后,报区委组织部批准备案。对不履行手续未经批准,擅自离岗的,一次给予口头批评,二次给予通报批评,三次以上的,调回原单位工作,并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二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汇报制度。区委组织部每月5日前召开下派干部工作会议,主要听取下派干部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和本月工作的计划、目标,根据工作的进展,提要求,定标准,不断的纠偏校正,明确下派干部的努力方向。
三是建立检查通报制度。区委组织部和工农乡党委对下派干部赴村任职工作坚持每月不少于3次的检查和抽查,并对检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根据检查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及时制定下发了《后备干部赴村任职管理的补充规定》,使规章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
四是建立考核制度。根据下派干部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考评细则,量化了考评内容,明确了下派干部在选拔任用上的三个基础条件,即必须达到规定的在村工作时间;分管工作能够在市区名列前茅;群众满意率高,通过所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测评或推荐票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定下派干部的工作实绩,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三)严格管理,为下派干部能力提高创造工作保证我区下派干部均在各村担任副职,鉴于副职不在位对村里工作影响不大,为避免出现下派干部只挂职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难见效果这种现象。在认真区分下派与驻村、下派与包村的区别后,强化了下派干部工作的管理。
一是强化下派干部履行职责的意识。为了使下派干部安心村中的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免去了下派干部的原任职务,并把下派干部的组织关系转入所在村党组织。明确下派干部任职期间,不得随意调动工作。要求各村要对下派干部明确分工,给他们定责任、压担子。制定了下派干部在工作中的“四有”标准,即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标、有行动。以此督促下派干部深入农村真抓实干。
二是严格下派干部在村工作时间。规定下派干部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为了严格落实这一标准,建立了下派干部三级签字联审的《个人考勤登记卡》,考勤登记卡月底要有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及包村的乡领导和组织部干部科负责人签字验证。强化了下派干部自觉遵守在村工作时间的意识。
三是加大下派干部工作督察检查力度。区委组织部领导亲自率队先后四次到各村对下派干部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比如在检查中发现,个别村没有按照要求对下派干部进行明确分工,导致下派干部在工作中找不准位置,进入情况慢,我们及时的予以纠正。针对工作日志格式、内容的不规范现象,统一标准,并创新提出下派干部的工作日志月底前要交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同审阅,写出评语,做出鉴定,确保了日志内容的真实。
四是做好下派干部的分类指导工作。在工作中定期听取村两委对下派干部的评价,认真收集村民对下派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细致的做好分类指导工作。比如对有能力有思路的下派干部,重点在强化他们扎根农村工作,干事创业上提要求,定标准,让他们在农村工作的大舞台上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对有能力没经验的,请优秀的村干部讲经验、谈体会,为他们传经送宝,让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要领。对只有热情没思路的下派干部,及时组织他们到发展好的村参观学习,通过不断的讨论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五是加强下派干部的理论学习。为解决下派干部忙于村中工作,荒废学习,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要求下派干部每天要坚持不低于半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月不少于5篇等等。督促下派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促进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下派干部工作取得的成效
1、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准了工作突破破口。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一些都市村庄由于资源匮乏,经济出现了原地踏步或下滑局面;农业村人多地少,村民致富困难。下派干部到村后,深入农户访村情,察民意,认真分析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因素,和村干部一道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在___任职的下派干部___为村“两委”提出了抓住市里实现“千百亿”目标的大好时机,依托郑洛工业走廊的优势,扩大村硫酸厂的产业规模,加大村办企业的发展力度,被村“两委”采纳。在尤西村任职的下派干部___,根据该村与__工业园区毗邻的优势,积极协调该村剩余劳动力到园区工作,提出在土地征用上为园区建设创造便利条件,带动本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等等,受到村民的一致拥护。
2、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促进了稳定。
村里的矛盾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村民与村民之间,二是村民与干部之间,三是班子成员之间。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形成不安定因素。下派干部到村中任职后,由于政策法规意识相对较强,他们主动担当起村里的信访工作接待员,做化解矛盾的调节器和增进团结的润滑剂,4个月来,他们共接待来访群众630次,制止上访事件5起,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消除和化解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
3、为村民做好事、解难题,密切了干群关系。
农村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到村中任职,可以零距离和村民接触,下派干部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做好事、解难题,把解决群众的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切入点,在尤东村任职的下派干部___,在村里为修善过水涵洞的筹资活动中,个人捐资400元,为解决村民抗旱浇地做出了贡献。
4、提高了村里的管理水平。
农村的管理工作对村干部来说往往是装在肚里的多,写在纸上的少,没有连续性,下派干部针对这一现象,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为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完善各种制度。谷东村下派干部___,针对该村原村民小组分散居住,分配工作难、召集会议难的现象,向村“两委”提出了撤组划片的建议被采纳,通过实施,村干部和村民都反映,这种做法利于工作,方便管理。目前为止,下派干部共为6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为9个村制定了规范日常工作的管理规定,被采纳实施的管理工作合理化建议14项。
5、提高了村民的文明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13名下派干部在坚持培养锻炼的同时,牢记区委和乡党委的重托,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们根据所在村的实际情况,为党员讲党课,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行建文明村、创文明户活动。在__任职的下派干部___,认真总结了该村部分小组党员设岗定责的好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推广,目前,在该村随处可见臂带红袖标的党员治安协管员,增加了村民的安全感。
四、下派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
1、村“两委”班子在认识上有偏差,没有给下派干部委以重任。在调研中我们发现,13个村中有3个村对下派干部的分工,只安排一些简单的事情,没能让其独挡一面。占村里具体工作的份额不重,有的工作甚至接触不到群众,没有从思想认识的高度去给下派干部定责任,压担子,不利于下派干部的锻炼和提高。
2、钻研工作不够,工作思路不清。个别下派干部对从乡机关部门负责人换位到村干部,直接面对村民工作,思想上转变较慢,缺少对农村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对本职工作的钻研精神,以致在工作汇报中,讲不出工作主线,看不清工作思路,难见工作效果。
3、舆论宣传的力度不够。目前为止,仅在__日报刊登1篇关于下派干部工作的报道,对下派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大,需进一步加强。
五、下派干部工作的有益启示
1、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活力。工农乡13个村的“两委”干部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部分村干部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和传统农村工作的影响,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他们学历高,知识面广,干劲足,政策法规意识强,无异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作用。
2、锻炼了干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到村任职,为下派干部了解、熟悉农村工作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特别是年轻干部,通过一定时期的锻炼,积累和丰富做农村工作的经验。同时,下派干部通过务实的工作,动真情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增加上级党委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3、有利于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作风。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农村工作最需要实实在在,只有真心为群众付出,让群众受益,群众才会认可你。我们考核下派干部的主要手段也是让群众评议,因此下派干部在工作中都是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脚踏实地的工作,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在工农乡的符家屯、南村、尤东、尤西和谷东村等,提起下派干部,村民都耳熟能详,交口称赞。
4、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相对来讲,下派干部的政治水平、能力素质比村干部要好些,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也要透彻一些,他们以村干部的身分直接向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能够做到宣传政策不走形不走样,引导村民依靠政策发家致富。
5、易协调关系,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稳定。下派干部在村中任职,因不占职数,不拿村里补贴,因此也不易滋生私心杂念,不像本村干部那样关系复杂。在工作中,能够从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一般不会带偏见的观点和个人感情色彩,对事对人公正公平,在处理工作矛盾和解决村民纠纷上,腰板挺得直,群众信得过,对化解和缓和矛盾能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增进团结和促进工作的稳定。
党的__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解掌握我乡当前农村现状,摸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据县党办的要求,接到通知后,我乡立即组成调研组,于8月8日深入到___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___乡___村是“五个100”规划扶贫村,在XX年度又再次被县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使___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XX年,县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小组,具体由农办牵头,组织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二十多个部门,聚集了大量的人力对___村进行了实地踏查,结合___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五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五通”即:通路、通水、通风、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四至五年的努力,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4538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___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公路建设、移民搬迁、村寨道路硬化、通话通电等。其中:规划每年利用冬闲地种植脱毒马铃薯300亩,封山育林1620亩,花红种植800亩,板栗140亩,花椒120亩,石漠化治理275亩,实施坡改梯(水毁工程)、水利建设等项目,规划总投资1924万元。其中:用于生态建设投入142.1万元,产业发展投资456万元,基础设施及能源建设投入641.8万元,改善村容村貌投入192.6万元,农村社会事业方面投入58.9万元。
___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定稿后,经乡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今年___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状大畜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力工经济,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1)种植项目的建设情况
①、XX年度,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___村调进脱毒马铃薯13.4吨,种植面积95亩,目前正待测产验收。
②、石漠化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实施地点从夹岩至大寨,面积397亩。
(2)村容村貌的治理情况
①、___村共有自然村寨10个,现有3个自然村寨(木房、玉丰、大寨)已完成村寨道路硬化,硬化面积8500余平方米,总长9000余米,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②、沼气池建设全面普及,___村从XX年开始实施农村生态能源沼气池建设项目,历时3年,现已建设沼气池432口,普及率达到89.6左右,部分农户因投资不足,场地不够等因素制约未得以建设,今后将着力帮扶,予以改善。
③、活动场所的改造即将启动。___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已选点玉丰,接近村活动室,土地丈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工程正待建设之中;玉丰一组球场建设项目也即将启动,水泥拨调基本到位,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④、XX年度完成改厕400口,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3)移民搬迁工作,___村石峰一二组搬迁项目全部启动,土地调整即选点工作全面开展,共涉及72户,263人,选点具体落实在___村下木房河道旁,交通便利。
(4)通路工程及农电改造,规划一组中涉及到木房至石丰,大石包至毛家坡两条公路网络已通过县交通局立项批复,目前毛路建设已能通车,待项目到位后即组织实施。
(5)农村茅草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___村XX年开始实施农村贫困户茅草房改造工程12户,今年又再次安排落实12户,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6)通水工程建设情况。___村是一个典型的缺水村,群众人畜
饮水极为困难,水源缺乏,实施小水窖工程将作为___村改水的重要项目之一,现已建成“母亲水窖”250口,利用水利项目建成小水窖50口。
(7)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在规划项目中,涉及到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已经启动,现已建成下木房河道一处,煤洞坡水毁工程一处,总投资达38万余元,全长2450
余米,恢复农田430亩。
(8)通电通话工程
农网改造工程在全村全面启动,进村电网已架设完毕,主线正在立杆,计划8月底全面建成使用;电视网络工程已建成远教室1个,安装电视接收器3个。
(二)、资金投入情况
1、国家、省、市、县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
(1)国家投入的有沼气池建设项目、茅草房改造项目,茅草房改造共实施了12户,共投入资金7.2万元,国家投入资金3.6万元。沼气池建设800口,共投入资金120万元。
(2)省投入的有石漠化治理、通村公路建设、移民搬迁等项目,石漠化治理从夹岩至大寨,治理面积397亩,投入资金11.91万元,通过村公路12公路,投入资金60万元,移民搬迁76户,投入资金216万元。
(3)市投入的有茅草房改造、卫生改厕项目,茅草房改造12户,投入资金3.6万元,卫生改厕400个,投入资金12万元。
(4)县投入的有村寨道路硬化、村活动室、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电网改造、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广播电视、马铃薯种植等项目,道路硬化780平方米,投入资金2万元,村活动室建设投入资金8万元,精神文明活动中心投入3万元,农电网改造投入120万元,饮水工程小水窖建设50口,投入资金5万元,农田水利建设修建水毁工程一处,投入资金38万元,广播电视接收站安装3个,投入资金3万元,马铃薯种植95亩,投入资金6700元。
2、农民自主筹资投劳情况
农民自主筹资投劳主要体现在公路、人畜饮水、沼气池建设等项目方面,公路建设投劳5万个工时,人畜饮水投劳6500个工时,沼气池建设筹资80万元。
3、社会力量投入
无社会力量投入。
4、支农补贴落实情况
支农补贴资金主要是农村家庭困难的子女入学实行“两免一补”,共补助学生12名,补助金额为3600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共18万元。
5、金融支农情况
发放小额贷款共27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发展种养殖业。
(三)生产发展情况
1、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1)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通过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努力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含量。
以推广“双杂”良种为主的农业适用技术得到普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批农业增产增收的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实施沼气池生物能源利用工程、文明村寨路面硬化、对缺乏生存条件的石旮旯组实施移民搬迁等项目,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2)加快林业发展步伐,治理恶劣的生态环境
以生态治理为目标,XX——XX年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7276亩,荒山造林1600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17.4,使全乡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改善。
(3)充分利用优势,加大对农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同的农业项目,大力实施坡改梯、水毁工程,保护面积1066亩;实施脱毒种薯、优质梨、养羊、肉牛养殖等种养殖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
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结合新农村建设,___村立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村级开发力度,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新增种养殖大户5户,新增各类运输车辆28辆,新组建建筑专业工程承包队伍2个,外出从业人员460人,全村从事二、三产业总人口达150余人,年人均收入2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20。
(二)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由XX年的3万元发展到XX年的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加50万元。
(三)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依托资源优势,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带动成效明显。___村依靠发展草山草坡资源,发展肉牛养殖128头,使部分农民群众收入得到提高。新增了一些专业养殖户。
(四)改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蒸蒸日上。茅草房改造迅速推进,截止目前,全村茅草房改造实施了12户,已基本完成。下木房到石丰、大石包至毛家坡两条公路,已于今年7月底动工修建,计划今年11月底建成通车。村寨道路硬化完成5625米,硬化面积7800余平方米。精神文明活动中心选址结束,年内动工修建。石旮旯72户、263人的移民搬迁工程已经敲定,资金到位后立即组织实施。
(五)惠农政策深入落实,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全面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启动了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寻求出路,确保失地群众不失收、不失业、不失保、不失居。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对特困小学、初中学生实行救助,“两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提高了电视覆盖率,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民主管理深入人心,尊老爱幼蔚然成风。___村普遍实行了村级规范化管理,经常深入开展“村民议事”活动,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基层稳定,推动了了村级繁荣,议出了和谐环境,促进了村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群众勤劳致富,互助友爱,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三、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的少数民族、不同类型的村民组、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一是存在着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调研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有的提出全部拆除现有住房,实现村民的整体搬迁,老百姓最担心的是“大拆大建,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四)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群体性事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明白纸、标语横幅、群众会议、“2131”工程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县农村建设机构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要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以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四)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加快村级经济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五)要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势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畜牧业。
(六)要规划建设好移民新村。要搞好主干路两侧项目,有计划地推进村庄合并工作,推进村居楼房化。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乡村道路的改造和管护,逐步完善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实施户户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工程。
(七)要建立农民新保障。做好学校危房改造和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工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敬老院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八)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全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增加务工收入。
(九)要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第一书记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东郭镇上户主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15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察看、召开村班子座谈会、民情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村里老党员老干部,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庄概况
上户主村位于东郭镇西北部,全村共计600余户,1800多人;全村共有耕地2000余亩,人均1亩多。该村副业经济不发达,主要靠种植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群众致富办法较少,年轻村民在外打工者居多。
二、村的经济社会状况
由于村里没有经营性集体收入,日常开支主要靠卖宅基地和墓地等筹集,属于不可持续发展,村里群众致富办法较少,个别农户种植苹果、桃子等经济作物,大部分年轻村民在外务工者较多。
三、基层组织情况
在组织建设方面,该村支部没有正常开展工作,属于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该村现有党员31名,平均年龄51岁;但是,党员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以老年的居多,年轻党员数偏少。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村委有3人,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工作力度较大,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村里已铺水泥公路3000余米,尤其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我村对部分道路进行修缮,对村内排房进行规划,改观村容村貌,大大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
2、计划生育、治安及信访稳定工作稳步推进。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在群众中逐步形成。村级治安较好,近年来,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
3、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倍受关注。该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基本上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五、关于上户主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想法
1、重点支持发展种植业,强化品牌建设。在目前状况下,利用果树栽植的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但目前存在着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加快品牌建设,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让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3、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由于村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即使耕种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下一步我们将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每年定期将流转租金及时拨付村民,这样既让土地限能的发挥了效益,也让百姓增加了收入。
4、利用远程教育对党员进行培训,掌握致富方法。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__年7月20日至7月24日,于贵州省黄平县重兴乡枫香寨作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其中前两天为调研,走访调查,对象是枫香寨的小学学生及家长;后三天是教学实践,地点是枫香小学,对象是枫香寨小学学生,教学范围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手工艺,书法,革家风俗,另外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辅助学生做暑假作业,课余做丰富多彩的体育和游戏活动。每天安排六节课,每节课四十五分钟,上课时间为上午九点至中午十二点,共三节;下午两点至六点,三节,最后一节辅导暑假作业。
20号、21号,家庭走访,调查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受教育和学习情况,及询问家庭成员对当地教育水平和概况的认识。我们主要准备了两份问卷调查,家长和学生各一份,对象是现有就读小学的家庭,区域范围是枫香寨内。另外,我们还赠送孩子学习用品,给各家庭拍照留念,并尽可将照片洗好寄回。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各家庭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年收入低于三千圆人民币。许多家长外出打工,仅留老人和小孩在家。收入来源要么只是务农所得,要么再外加打工获得。在问及年收入时,许多家长模糊不清或不愿透露,似有隐瞒,导致调查结果不够真实,所以这也是这次调查的一个严重的缺陷。
2.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特别是家长,对当地的教育水平不是很了解,且可以说所有受调查的学生都不了解上学流程,即并不清楚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读大学这一过程。大部份学生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理想,也没有听说过知名大学。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都知道读书很有用处,并且都表示是自己愿意读书的,并非父母所逼。
3.学生和家长并没有形成自己有科学的系统的主见。许多学生和家长安于现状,缺乏追求更高更好生活理想,即使有也很模糊。对于将来打算,孩子前途并不明确。对于怎么才能改变自身的困境也浑然不知道,只知道能读书就好,至于读书究竟怎么怎么好只知皮毛,不明大用。学生尚未形成明确的志向。对于怎样提高和改善当地教育,以及对政府有何意见和要求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父母所谓的重视孩子学习大多数只停留在表面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将教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些甚至连孩子的成绩都从不过问,有些把对孩子的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没有做好家庭教育。经过分析和结合当地实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水平落后,教育水平低下,交通和消息闭塞。在这么一个文化水平低,经济落后,教育落后,交通欠发达的地区,许多新科学文化知识,新时时代教育科学模式,日新月异的新消息并没有很好的有效的输入。虽然说国家贯彻的两免一补政策已经落到实处,但家庭贫困依然存在,特别是同时供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上学读书的较为困难。
调研,让我亲近了乡亲父老,让我更加的深入的体会了农村农民的艰苦,让我感受到了每一双窘困和无奈的眼神,和每一张坦然的笑脸。深入民间,方知民苦。走访乡下,察觉城乡之差。亲身实践,敢言当地实情。
此次社会实践主要团体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八位学生队,外加黄平当地四位青年。
主要成员有: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谭曦,王巧丽,温慧芳,孙慧敏,吴双;艺术学院摄影专业董哲涵;文学院齐腾达,吴勇鹏。
~~大学制药工程:廖祥明
东北林业大学:罗国栋
贵阳民院:王俊科
江西师大:廖廷康
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深入部分乡镇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近年来,我们抢抓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机遇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围绕“活动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组织规范有序、社会风尚良好”的目标,遵循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或维修改造,站房面积均在500平方米左右,内设“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作为共享工程服务中心,12个乡镇均配置了3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台易播宝,其中有8个乡镇配备了卫星三级站。全县19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文化室,配备了兼职管理员;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147个,每个书屋配有标准书柜5组,报刊架1个,实用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报刊杂志30种以及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全县共有27户市级、101户县级、1360户乡镇级文化科技中心户。每个社区至少有1户文化科技中心户及1名文化信息员。这些由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科技中心户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各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到偏远山村,把先进文化带到农家大院。全县每年送科技下乡达100多场次,送戏下乡达15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达2000多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24年开始,全县开展了三次电视歌手大赛,每次大赛均吸引数千城乡群众参与,屈乡大地处处歌声飞扬,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高 潮迭起、精彩纷呈。每三年__届的民间文艺汇演,也使一些沉寂多年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发掘,并绽放异彩。如民俗表演《开山号子》、《陪郎“四十八”揖》、《正月十五烧毛狗》、《灵牛耕地》,薅草锣鼓《象牙床》,山歌对唱《车风斗》,杨林堂鼓等,这些节目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搬上舞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广为流传。目前,全县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县政府连续表彰了三批48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2024年,屈原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除此之外,茅坪、归州、沙镇溪等乡镇还投资数万元举办农民 运动会或专场文艺汇演,广受群众欢迎。各乡镇的广场文化、节日文化蓬勃兴起,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在农民中发掘人才,建立起稳定的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涌现出了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全县大大小小的民间艺术社团有40多个,大多由农民自筹资金、自置道具组建而成的业余剧团、文艺队、戏班子。这些社团活跃乡村,为农村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庆提供演出服务,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市场促艺的新路子。比如,杨林桥镇的民间文化能人组建了2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1个文艺节目策划工作室,全年开展演出活动达50多场次。梅家河、九畹溪等乡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文艺社团,年创收达数万元。这些文化社团的演出节目涵盖歌舞、小品、秧歌、皮影戏、吹打乐等特色艺种,原汁原味、诙谐幽默,颇受农民的青睐。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滞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依然存在,“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的观念依然存在。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还有的片面的认为:“文化工作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可要可不要”,因此“上面检查装装样,任务来了一阵风,风头一过无影踪”。诸如此类,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文化阵地总量偏少。近年来,在各级文化政策的惠顾下,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完成了兴建或维修改造的任务,但内部配套设施有限,利用效率不高。村级普遍存在“阵地少、活动少、设施差”的现状。部分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少数村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但因其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而少有人光顾。这些现象,非库区乡镇较之库区乡镇,经济弱乡镇较之经济强乡镇,显得更为突出。截至目前,全县只有2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占全县农户的比例尚不足1%。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村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乡镇文化干部绝大多数为兼职,主要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平时主要精力忙于其他工作;有的文化专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整体素质不高,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由于待遇偏低,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农民群众文化增收的意识淡薄,渠道单一,许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自产自用,很少进入市场流通,商品转化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民俗文化活动大都由农民自发组织,没有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规划指导,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尚没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快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巩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平台。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好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仍然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县、乡两级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发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可实行招商引资,采取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所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二)拓展文化内涵。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闲等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要深化创建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的文化活动,倡导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送戏、送图书、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创建工作,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保护好、发展好,对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按照“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作,研究开发保护传承屈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好高龄艺人,特别是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建立传承机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抓手,原生态文化保护区为基础,优秀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文化中心户为阵地,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原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要积极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文化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四是倡导自办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或个体办的文化实体,支持农民自办书社、演出队,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力争到2024年,全县每个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业余文艺队伍,最终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逐步形成文化网络,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屈原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达到“管人、管钱、管事”的统一,人员编制进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全额财政供给,解决其后顾之忧;活动经费按照有关政策列进县财政预算的“盘子”,由县财政按渠道拨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对于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如皮影戏剧团、花鼓戏剧团、龙狮演出队等,要大力支持其以市场运作方式,与旅游景区、婚庆公司嫁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要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成立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
(四)建好文化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馆)至少有一名专职干部和相应的兼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组织的职能作用。一要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二要发挥好“文化协管员”的作用。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队伍,要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每年举办若干期农村文体骨干培训班,不断拓宽乡镇文化干部的知识层面,提高文化干部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体部门的职能作用。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特别是要发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跃在农村文化事业中的“乡土艺术家”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县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有效保障和改善农村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随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深化,出现了诸多问题,充分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完善__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工作现状
在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凡是持有__县常住农业户口的,属__县认定的特困户(年人均收入在670元以下)和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在670元 -1067元)均纳入保障范畴。目前,__县农村标准是特困户每人每月80元;贫困户每人每月65元,保障标准既体现保障基本生活,又有利于克服依赖思想的原则。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在参照城市低保基础上,坚持动态管理下的相对稳定,即一年一调整,特殊情况可半年一调整(残疾人、长期患大病、失去劳动能力的可一年不变)。自2024年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以来,全县农牧民收益农村低保资金达到3500万元;对低保户各类助学、建房、节日慰问、大病救助等配套资金达到1000余万元。通过农村低保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切实维护了农村困难群体基本利益,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了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权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保对象家庭成员收入难以确定。
一是家庭成员界定困难,部分家庭把家中的老人从家庭成员中分离出来,成为独居老人,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子女的赡养义务,甚至把老人赡养义务推向社会,造成新的困难群体。二是收入界定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油葵、牲畜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在价值转化过程中,收入难以货币化,存在较大随意性。三是家庭成员中有经济来源的,如外出打工人员有收入,但不愿意提供单位出示劳动报酬证明或以各种理由少报、漏报、瞒报收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四是有意隐藏隐型收入,如房屋出租、遗产赠予、家产继承、外地务工收入等都无法核实和统计。五是民政部门面对单位与个人的申报行为并没有直接制约力,均导致家庭收入情况掺杂较多水分。因此,造成在入户调查和收入核定工作中,只能以采用表面消费能力和外部观察法,即通过其消费水平或者生活方式等行为观察居民收入水平,虽然是一个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但对于那些处于低保临界线的家庭同样存在着界定难的现象。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对家庭收入界定难度增大。
(二)新增人员不能及时纳入低保范围。
低保资金能否保障到位,直接影响到农村低保工作的全面开展,低保预算资金落实不及时,是导致低保金发放难、低保保障标准低、覆盖面窄的直接原因。当前,__县在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突出、最难解决的就是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后续资金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应保尽保、新增人员问题的解决,普遍存在有多少钱做多少事的问题。因为担心按照低保条件进行扩面后,上级下拨资金不能增加,财政配套资金无法到位,而造成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尴尬境地,从而制约低保工作的顺利实施。就__县而言,自治区认定人数为5184人,而实际人数为10184人,从2024年至今__县对多出5000人实行本级财政自行负担。如果上级对这5000人的低保资金一直没有补助,县财力负担压力将很沉重,就很难再扩面。
(三)最低生活保障与其他社会救助不协调。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全面建设农村低保制度配套措施不完善,由于各种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在农村、城镇中的建立、实施和力度不同,从而造成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很难衔接。农村低保主要是解决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保障其生存,但仅靠有限的低保金难以解决低保对象大病治疗、子女教育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难。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居民由于因病、因残导致贫困,被列入保障对象;一些老人由于养老问题没有得到落实而被列入等现象。如果各种救济保障体系彼此衔接,就会减少很多类似的贫困群体和列入对象,从而节约大量资金。很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例如:2024年出台的五·七工、家属工可以交纳养老金(城市户口且女55岁以上,男60岁以上),由于户口性质问题,农村困难家庭没有享受到这个优惠政策。
(四)低保动态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低保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存在“进低保容易,出低保难”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低保户通过勤劳经营脱离了贫困,越过了低保线,然而这一部分人员总想一些办法隐藏或采取一些办法阻止取消低保资格。虽然有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效果并不明显,还存在“养懒汉”的现象。农村低保扩面后,边缘户对象难以确定,且这部分生活水平处于低保线临界状态的低收入户,按政策不能纳入低保范围,但家庭往往会因病、因学、因灾等情况导致深度贫困,这种现象应不应该纳入低保也亟待考虑。
(五)基层工作人员缺少或无专业操作人员。
目前,__县六乡一镇有基层民政工作人员21人,农村低保对象10184人。基层民政部门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制约工作的规范开展,各乡(镇)基本安排1-3名民政干事,并且还不是专业从事该项工作。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初审和复审难免依赖于村(居)委会运作,村(居)难免要结合一些其它工作,或者平衡一些其它的关系,这就给低保资金的专项性、民主性、公开性带来一定难度。基层工作人员,尤其是乡(镇)民政机构工作人员不确定性和非专业性,导致操作过程比较较盲目,凭经验和感情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测算收入、准确界定低保对象。
农村保障制度是保证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科学准确地测算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是确定保障对象及补助标准的主要依据。制定科学的农村家庭收入核定办法,科学准确地核定申请对象家庭收入,是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并得到及时救助的关键。一是应结合农村实际,民政会同财政、统计、农业、物价等部门,深入乡(村)及市场对农业收入的项目、产值、投入成本及价格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确定一种较为合理的衡量标准;二是按照“重粗不重细”和“扶弱就低”的原则,统一家庭收入核定项目、核定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定办法;三是乡(镇)、村在入户调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必顺统一严格按照家庭收入核算办法进行评估、测算与核定,家庭收入类别应为种植、养殖、加工、劳务等收入和接受或应该接受的扶(抚、赡)养费等,在核定中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分类进行测算,但必须计算纯收入,如种植、养植、加工等收入计算,应以总收入减去种、养、加工过程的投入费用,才能计算出实际收入,以促进家庭收入核定的公正与公平;四是引入农村家庭支出评定机制,作为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参考标准。家庭正常生活支出水平明显高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的家庭,不能享受农村低保。由于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导致家庭有看病钱没吃饭钱的家庭,可适当考虑给予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临时救助)。
(二)拓宽资金来源,确保资金到位。
随着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县、乡(镇)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一是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提高低保资金补助额度。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县财政也要适时增加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投入,要提高低保资金预算和工作经费投入额度,同时要求加大对低保工作经费的投入,使增长幅度与经济发展增幅同步。三是积极探索其他筹资渠道,在社会上开展社会公益捐赠活动,广泛动员鼓励民营企业、社会慈善组织、团体和个人为农村低保提供捐赠和资助,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同时,对捐赠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加以宣传表彰,形成农村低保资金筹集的经常化、制度化。
(三)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健全配套救助体系。
农村低保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基础性的兜底制度,只有以农村低保制度为基础,把各项救助制度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针对农村贫困人多层次、全方位的救助体系,构建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一是在农村,低保制度为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构建最后一道屏障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对农村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通过技术、项目、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扶持低保户大力发展种养殖业,鼓励和扶持搞多种经营,同时积极与人社部门建立并规范农民工培训及劳务输出机构和制度,搞好劳务输出,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给予就业扶持,鼓励其通过生产劳动脱贫,变“输血”为“造血”,使低保户增收致富;二是制定并完善与农村低保制度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在就医、就学、医疗、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优惠或照顾,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三是建立和完善慈善、募捐机构,设立爱心捐赠点,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力量,发挥村(社区)作用,建立(村)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多方为低保弱势群体服务。力争形__县政府主导,民政局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的农村低保工作管理配套机制,确保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四)强化动态管理,确保公平公正。
要形成“能进能出、保障准确、运转良好”的农村低保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以规范工作程序为基础,以动态管理为关键,突出把好重要环节,促进农村低保工作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要把好低保对象的核查环节,对低保对象按照困难程度和收入来源不同建立起分类施保、定时核查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对象、家庭备案制度,落实财产登记和家庭收入定期申报规定,及时登记低保对象家庭异动情况。二是要把好低保审批环节,坚持“一评三审三榜”的运行机制,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务求公正、公平、公开。三是要形成长效干预机制,针对一些享受低保人员不配合政府就业再就业工作,只在家中等低保情况,建议出台每年凡3次就业技能培训不参加、2次提供就业机会,有劳动能力不去参加的低保家庭户,强制取消低保,做到低保绝不养“懒汉”,对越过低保线取消难问题,建议1-2年实行一次低保全面复审、申报制,以便做到公平公正、符合实情的动态管理。
(五)提升工作水平,确保低保工作顺利开展。
基层低保工作编制、机构不完善,工作力量薄弱,是影响低保工作顺利开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在乡(镇)、村(居)委两级设置专职民政低保信息员,乡(镇)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编制,根据工作量大小,确定村级低保信息员和人数,由县级财政部门每年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二是充实工作力量。要适应低保工作量大、责任重的需要,及时选配政策性、原则性、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干部具体负责低保工作,各乡(镇)要重视民政办公室建设,配足配强工作人员,解决有人办事问题。三是加强业务培训。低保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是做好低保工作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强低保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低保管理人员“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意识和“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责任意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务实、纪律严明的农村低保工作干部队伍。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防止农民因贫返贫、因病致贫的一种好形式,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高度重视。从运行的基本情况看,通过合作医疗使医疗机构增添了活力,农民减轻了负担,得到了实惠,体现了互助共济的优越性,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因贫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实践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一、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县是新增的新农合实施县,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通过试点和调查,我们发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基金管理问题。按现在运行体制,基金安全还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各乡镇合管办财务人员可直接支现,管理上稍有疏怱就可导致基金流失。因此对于疗基金的安全问题,不能不担心。
二是人员合理配置问题。现乡镇合管办人员,均为兼职,新农合工作繁多,现在管理体制,工作人员只忙于应付报销日常工作,参合群众的花名册录入大部分乡镇未完成档案无法建立,管理混乱,按现行管理体制,有很多制度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三是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问题。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是新农合工作的一个大难点,医院不合理检查,超范围用药现一直无法监控,造成患者负担加重。有的医务人员不执行告知制度,
四是农民住院发票管理问题。由于我县新农合刚实施不久,农民对票保管意识差,经常有发票丢失,无法获得补偿现象,怨言很大。由于新农合无专用管理软件,县合管办对各乡镇补偿情况无法查阅,不能确定农民发票丢失后如果给予报销会不会出现重复报销的现象。
五是信息软件管理问题。我县合管办一直无软件管理系统,目前还处于纯手工操作,故报销补偿材料审核审批工作效率不高,不能给予参合农民一次办结报销手续。当前的手工操作存在有以下种种问题:
(1)农民补偿手续繁琐:因采用手工计算、手工报销,农民看病后先付全款,然后到相应审核部门审核,有时需几个部门审核才能领取到补偿金,手续繁琐。有时报销数额不大的补偿,农民不愿去审核补偿基金,影响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2)机构需要人员多:为推广农村合作医疗结算做到准确无误,至少需要成立镇级合管办和县级合管办,及其相应配套部门设置,每部门必须设置2人以上,因为每合管办负责审核、核发基金,经常为核发一笔数目较小的补偿金而查阅、审核许多资料,劳动强度比较大,同时容易出错。
(3)准确性差:由于农民每张票据、住院治疗、用药的所有清单都需要人为审核、无论涉及费用多少、人员多少,都要手工计算,不可避免有资金核算出现问题和农民排长队问题现象。
(4)监督难到位:监督部门需要审查原始记录,堆积如山的票据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走访农民时,农民对自己的交费票据保存差,农民也很难提出具体实质性问题,使监督机制完善无法到位。
(5)影响继续参加合作医疗积极性:如果补偿不及时、不到位,对农民来说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前期医疗费用不能自己承担,就谈不上补偿了。
二、对策与建议
为了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持久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合作医疗在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改变基金运行体制。
目前,我县统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每年筹资金额较大,并且呈现规模扩大之势。因此,防范基金风险、实现基金安全运作,已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的核心环节问题。建议乡镇合管办进行垂直管理,专人专职独立办公。具体措施
1、撤消乡镇合管办基金支出专用帐户。县新农合基金由县合管办进行统一管理,乡镇合管办不再设立基金支出专用帐户,撤消乡镇合管办基金支出专用帐户。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出院时,经新农合办审核员对材料审核并办理补偿手续后,由定点医疗机构先垫付补偿给参合农民,使参合农民在出院时立即得到医疗补偿。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由县合管办审核材料并进行补偿。这样不但对基金管理安全,还能提高乡镇合管办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减少群众的对报销手续烦琐的抱怨。
2、实行每月与定点医疗机构定时结算。每月5日前各乡镇合管办、县直医疗机构将上月所报销的名册和有关报销材料(报销审批单、有效发票、住院证明、住院费用清单、自费药清单、转诊证明等)送到县合办核对。县合管办核实有关材料,对符合报销规定的,按核实后数额,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补偿金转到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各医疗机构专用帐户。
3、落实审核材料和报帐运作人员。要确保每月的定时结算,需要乡镇合管办设在各乡镇卫生院,并需落实2名经办人员(其中:1名审核员、1名信息员),9个乡镇共18人。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1、要求定点医疗机构要成立新农合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对医疗机构进行内部监督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定期对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处方等进行自查的制度,加强对参合农民住院的管理,防止出现大处方、超范围用药等坑农、害农现象;定期在电视等媒体上公布参合农民在各定点医院使用的住院费用,由社会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
2、要求乡、县两级医疗机构使用《广西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要达到98%、95%以上,使参合农民诊治药物基本纳入补偿范围。
3、要有便民措施,方便参合农民就诊;定点医疗机构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惠民措施,使参合农民得到实惠。
力争通过以上措施,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乱检查、多检查、乱用药、多用药的情况出现。
(三)加强新农合报销规定和报销制度的宣传教育。
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电视媒体向广大农民反复宣传报销手续、报销规定和报销制度,对农民进行报销事项和报销制度的教育宣传,以提高广大农民对报销凭证、票据保管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农民对票据和报销凭证的管理意识,减少和避免参合农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软件管理势在必行。
为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全县所有参合患者的医疗信息、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情况都将通过网络及时传送至县合管办,实现网上审核、网上结算、网上监督等,我县新农合办急需配置新农合系统软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软件管理,这对进一步方便群众报销,规范行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定点医院的管理监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希望政府能够大力支持该工作,拨款投资新农合软件管理系统,提高我县农合办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报销程序和手续,提高参合农民的参合报销积极性,使我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使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教育资源+网↙
20__年6月,我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大学生村干部考试,很荣幸成为一名村官。由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到文水县某村任村长助理,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考验。自己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紧张。喜的是自己即将去农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忧的是自己去了能否适应,能否顺利的开展工作。在这上岗之前,我决心自己在调整磨合中不断地适应着农村工作,在与村委会其他工作人员以及村民的广泛接触中逐渐地熟悉了村情,而自己也逐渐地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乐观和自信,定会体会到“广大农村,大有作为”这八个字的深刻内涵。
“农村村官”、“天之骄子”,这两个名词看似不协调甚至矛盾。但是,只要有心,只要能够在磨合期积极调整情绪,在成熟期积极投入工作,一个大学生便一定能够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村官在农村这块舞台上体现自己的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生要在农村有所作为必须实现两个转变。而我们只要做好了两个转变,便能够顺利的度过工作的磨合期,成为农村工作的一块有用的人才。
首先,我们要实现从“同学”到“同志”的转变。作了十几年的学生,主要工作是学习知识,吸收知识,然后再通过考试强化知识,检测所学知识。而深入基层,当一名“村官助理”则意味着要运用知识,要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所负责工作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学生时代,一般是以自己为中心,以学业为重点。但是作为“村官助理”,更加需要注意的则是与周围班子成员以及村民关系的和谐。没有和谐的关系,没有村委会成员以及村民的支持,自己的创新和点子就会没有施展的平台,就会失去发展的根基。
其次,我们要适应从‘城区’到‘农村’的转变。农村的各项娱乐措施以及各项基础设施远不及城区便利齐全。工作伊始,这种落差会引发我们的失落感,影响我们的工作情绪。只有适应落差,消除失落感,才能够安心的投入到农村的工作中。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心态。农村条件虽然相对艰苦,但农村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适应并利用好相对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自己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磨练,更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现实,适应环境,转变自己以往生活方式,要以充实的生活内容来弥补这项落差。学生时期,基本上靠打牌,唱歌等娱乐打发时间;而在娱乐相对贫乏的农村,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读书、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仅能够使我们顺利地解决失落感,投入到农村工作中;而且有利于我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条件。
当逐渐地适应了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后,我们也成功地由“磨合期”进入到了“成熟期”,如何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如何发挥自己的大学生优势促使所在村和谐发展便成为最为重要的课题。
一、形成“三情”的工作态度
首先,我们对于自己所在行政村要有感情。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农村当成是我们的工作单位,而应该将之作为我们自己的故乡。这种亲切感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村民之间的沟通,增强工作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其次,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充满热情。村官的权力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为村民做好各项服务,这是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但作为社会的最基层和最底层,农村的具体工作细微、琐碎、复杂。恶劣的态度会直接引起干群关系的紧张,甚至会诱发村子整体的不稳定,给村子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热情的工作态度是拉近村民距离、了解村民需求的重要因素。再次,我们要一直保持激情。党和政府选择大学生担任村官助理,看中的是大学生所具有的文化素质以及勇于创新的激情。我们一方面要驱除“学生气”来熟悉农村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保留“学生气”,坚持提出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提出新办法。要让这些创意,这些新鲜观点成为村发展的良好建议,是自己能够成为村‘锦囊团’的强有力的组成部分。
二、坚持“三勤、三到”的工作作风
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农村是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农村工作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坚持三勤三到,不断地摸索干好工作的道路,不断地总结工作得失,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工作者。
首先,眼睛勤快,事情要看到。“村长助理”是一名村委会工作人员。对于日常问题的处理,除了村长的“开班授课”外,更多的需要自己用心观察。如:对于村中经常出现的私搭乱建问题,如何对村民进行劝阻,引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说明其行为是不合法的。“事情看到”还要求我们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规定条例要熟悉,这使得我们在向村民解释有关问题是做到有规可依,有法可循,体现了工作的权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嘴要勤快,事情要问到。农村不同于城市社区,“全村是一家人”是其典型特点。这使得我们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要多问村长,多问村委会其他工作人员相关背景,避免因为过于简单的工作作风而造成问题难以解决。再次,手要勤快,事情要干到。“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是行不通的,农村是最基层的组织,基层干部所作的也是最具体、最细致的工作。多做事,多帮忙,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唯一钥匙。无论是协助村委调节村民矛盾,处理村务,还是协助村长编写资料,整理档案,甚至于打扫卫生等,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漂亮的完成。只有把工作做细致,干漂亮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大学生的素质。
95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