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贷款调研报告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热度:41

贷款调研报告

第一篇 贷款调研报告9350字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新形势下农信社支持三农的首选贷款方式,也是打造诚信农信、平安农信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农信社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扩大了大款投放面,密切了农信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信用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上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势头发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小额信用贷款认识不到位。一是有一些基层信用社习惯于几十年的抵押担保贷款,对发放这些类型的贷款的心应手。而一旦让其发放信用贷款总感觉不放心,一旦贷款沉淀没有“撇绳”,因而对评定信用户及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不积极、不主动。二是个别信贷工作人员嫌评定信用户太麻烦,步骤太繁琐,对此项工作不热心。三是认为信用贷款大部分是小额,与其“广种薄收”,倒不如看准几个大户集中投放来得痛快。四是少数乡镇政府及村两委份内的工作很多,让他们介入信用户的评定工作认为是额外负担,还有的村干部不愿意在有关栏目内签,怕将来承担经济责任。五是少数信用社主任不能正确处理信用工程的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认为储蓄存款、盘活收贷是硬任务,信用户评定是软任务,对信用户的基础性工作做得不到位。

2、信用户对信用证认识模糊。评定信用户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一旦农户拿到了信用证,就意味着他的信用程度得到了信用社的认可,他就可以凭信用证直接到信用社像取款那样十分方便地获得贷款。但有些信用户对得来不易的信用证并不十分珍惜,有的随便出借,有的随便把信用证扔到桌上,有的还把信用证和其他无关紧要的证件放在一起,有的还形成丢失。凡此种种,都说明信用户对小额信用贷款的内在含义认识不清。

3、信用社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信贷管理人员对持证农户取得贷款心存顾虑,总爱对贷款的用途、偿债能力再三追问,唯恐债务悬空,挫伤了一部分信用户的贷款积极性。二是少数信用社因受资金承受能力的限制,就人为地附加一些贷款条件予以限制。三是极个别信贷人员对信用贷款不能实行利率优惠。四是有的信用社对小额信用贷款和其他贷款一样,手续比较复杂。

二、工作建议

(一)大力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重大意义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密切信用社和广大农民群众关系的粘合剂,是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重要措施,是农信社实现农社双赢的主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农信社信贷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不仅能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贷款热情,引导贷款需求,扩大农信社市场占有份额,而且对于转变信用社经营理念,扩展信用社经营空间,使之立于不败之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农信社要对村两委、村民小组、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小额信用贷款的重大意义,使村干部支持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信用工程的创建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县联社、信用社领导要对广大信贷人员讲清小额信用贷款对信用社自身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使信贷人员克服麻烦、厌烦情绪,把小额信用贷款当作信贷工作的第一要务,当作自己联系农民群众的工作切入点和落脚点,自觉地、主动地、热情地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二)紧紧依靠当地党政部门,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信用社是地方金融组织,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信用社应积极地、主动地将信用评定工作向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进行汇报,引起他们的重视与支持。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积极能动作用,让他们全程参与、全程跟踪。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社员代表、信用社工作人员组成的农村信用评定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对申请要求成为信用户的农户,要从其信用程度、威望高低、家产状况、全年收入、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信用户的名额。在这方面,要坚持标准,坚持原则,宁缺勿滥,宁精勿粗,不能搞“大呼隆”,不能硬性分派评定指标。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等级监测体系

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它绝不是权宜之计,也决不是应景之作,此项工作耗时费力,同时细致缜密,因此有“系统工程”之说。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得之不易的各种数据要倍加珍惜。对这些数据最有效的保存办法就是用微机科学分类,建立数据库,将全套评定资料纳入数据库管理。县联社一级法人核算的,县联社设一个数据库即可;县乡两级法人核算的,县联社可设总库、各独立核算的信用社设立分库。数据库建立之后,要对信用评定指标实行动态管理、适时管理、定期检测。检测可分为现场监测和非现场检测。现场检测要求信贷工作人员亲临一线,入户上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变动的数据及时纳入微机进行更正。非现场检测要根据各基层社的统计数据利用数学公式进行模拟计算,从中找出变化的东西,发现规律性的东西,预测信用户的信用程度发展变化趋势,指导全县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四)全面落实小额信用贷款各项优惠政策

一是在贷款条件上,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对那些诚实守信的农户,对因遭遇天灾人祸、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及时归还本息或无力归还本息的,经调查核实可予以适当展期,并敢于据实再发放少部分新的贷款,以帮助他们恢复元气,重整家园,养本生息。二是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农户长期形成的信用状况,在人民银行准许的浮动幅度内,适当降低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体现小额信用贷款的优惠政策。三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循环性的特点和信用贷款的具体用途,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使贷款的期限和和农业生产周期相衔接,充分发挥贷款和农业诸生产要素的掺合作用、推动作用。四是对那些确实有还款实力且信用程度特别高的少数信用户,可破例提高授信额度,体现信用社的差别政策。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主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2、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有: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3、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不力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4、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益与风险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

(二)、借款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借款人欺诈。借款人欺诈可分为普通欺诈和严重欺诈。所谓普通欺诈行为,指借款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这种欺诈的特征有: 1)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虚假; 2)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 3)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环节。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愿意拖欠贷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记录,即使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还贷款,但通常愿意与信用社合作。严重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并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利益。这种欺诈的主要特征有: 1)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包括违法手段); 2)借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并不真正关心,甚至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或者从事的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贷款; 3)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是以转移、投资、奢侈消费等方式,鲸吞贷款。这类欺诈行为主要以骗取信用社贷款为最终目的,且通常利用、拉拢或腐蚀信贷人员,因这种恶意欺诈希望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2、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信用社的贷款“一改了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的企业通过上述行为盘活了资产、扭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与此同时,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债权。大量的信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打了水飘,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3、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的出现,山洪的暴发,飓风的骤起,久旱无雨、农作物遭病虫害侵袭等。由于我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贷款的风险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贷款的归还。

(三)、其它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2、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特别是1999年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政府为保社会稳定,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借款划转给农村信用社,其中有90%以上的借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款。据了解,各地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贷业务,部分政府借款虽已逾期多年,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是相当松散的,基层信用社都是独立法人,拥有独立经营权,上级信用联社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单个信用社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有些信用社对单户企业的贷款比重很高,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深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信用联社的权力,要在人事、财务、决策、监督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基层信用社的规范管理;在业务上要充分发挥农信社贴近农民、熟悉农业、扎根农村的优势,大力拓展小额农户贷款市场,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规范贷款程序。只有在制度上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才能减少决策失误,杜绝暗箱操作,从而将新增贷款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各级农信联社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科学分析属地经济状况的前提下,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与政府联动,并强化呆账核销机制、司法催收机制、贷款重组机制、抵债物资综合经营机制等,对不良贷款进行集中处理,形成有效的化解机制。

二、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当前,农信系统亟须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实现风险化解机制的再造:

(一)、在政策层面上,要与各级政府联动,确立“共担风险,共同发展”的理念。

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涉及地方经济的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因此要顺利推进不良贷款的化解,离不开各级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政府的参与和配合。各级政府的支持,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有利于在地方政府、地方经济和农村信用社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各级政府应首先本着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问题的态度,规范自身行为,防止逃废债务。对于因政府行政指令、经济政策形成的不良贷款,政府应该直接承担起还款责任,或者通过地方财政,或者采取其它有效的政策切实加以落实。对于企业改制后原在镇村管理部门的债务、区县物资局、供销社及其下属企业的不良贷款,尤其是其中金额巨大的不良贷款,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盘考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办法逐步加以解决。对于企业逃废债务的行为,政府应当通过行政力量坚决予以制止。同时,各级政府应该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要再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农信社的正常经营活动和信贷资金投向。

其次,各级政府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来支持和保护农信社的债权。比如,由于农信社风险资产对应的单位大多是乡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组织,这些企业关的关、破的破,土地是他们手里唯一的资源。乡镇政府应支持企业以其所有的已经开发利用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或对应投资收益来抵偿债务;同时,政府也可以作为保证人,划定某一范围的土地,约定在该土地开发时,将土地开发收益权的全部或部分直接用于清偿债务。

第三,各级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增加农信社的收入。比如,减免农信社的营业税或根据贷款分类选择性地减免营业税;所得税以县(市)联社为单位统一核算缴纳,并在一定时间内全部或部分减免;信用社当年实现的利润可在税前直接抵补挂账亏损。

第四,各级政府应建立适当的担保机制,以抗衡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区县为单位,由政府牵头设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使农户的生产经营遭受破坏,无法偿还债务时,由担保基金承担贷款的全部或部分本金,由农信社负责剩余本金和全部利息的核销。

(二)、在操作层面上,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化解不良贷款的力度。

首先,要强化信贷管理,既要注重化解过去的风险,更要防止现在和未来的失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权限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而内控水平却相对落后,这就形成了权力与控制的不对称。因此,农信社必须加强贷款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对基层信用分社实行授权授信制度,一定金额以上的贷款必须经上级信用联社审查;建立与完善包括贷审会制度在内的一整套贷款调查、审查和批准的工作程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贷款公示制度。

其次,要加强会计、稽核工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要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体系,这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事前规范,即针对具体业务设计、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与会计制度;二是事中控制,即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依托,对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重要事项进行实时监控;三是事后检查,即通过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业务的真实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风险控制点进行检查、监督。

第三,要落实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农信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化解不良资产,第一位的因素也是人。农信系统的各级经营管理者要教育员工正确面对困难,既不要埋怨,也不要畏惧,同时采用一些制度性的运作,激励员工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攻克难关。比如,有些地方的农信社实施“3+1”工程,即将每一笔不良贷款“确立一个项目,落实一位清收责任人,制定一套清收方案,再加一名分管领导”,限时完成并结合清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这种工作模式将责任、权利和利益统一到清收责任人,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不良资产要我清收”到“我要清收不良资产”的转变。

第四,要善于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也是一个分工细化且日益专业化的社会,单枪匹马是很难取胜的,农信社必须学会依靠社会中介力量来解决自己的困难。比如,有些地方的农信社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实施“风险代理制”,利用律师的专业化服务,加快锁定风险和清收不良贷款的速度,化解了一些原本回收无望的风险资产,取得了很大收获。需要强调的是,实施风险代理,必须建立严格的立项、审查、运作程序,特别注意防止发生道德风险。

(三)、从长远考虑,农村信用社必须有条件地进行“拨备”,根据资产风险程度提取不同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在核销层面上,要有条件地允许农村信用社实行“拨备”制度目前,农信社执行的是按照贷款全额的相对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的政策,呆账准备率根据各地农信社的实际经营状况有所差异,大致在1—2%之间。而实际上,无论从不良贷款的绝对数还是从其构成来看,现行的准备率根本不足以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比如,经营状况相对良好的农信社,在保证微利的前提下,可以对呆账贷款提取100%的准备金,对呆滞贷款提取50%的准备金,对逾期贷款提取20%的准备金,对正常贷款提取1%的准备金。这样,可以使农村信用社依靠自身的经营活动和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逐步到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减轻历史包袱,轻装上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济情况、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等内容记录在内。

其次,农村信用社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小组成员以信用社人员和农户代表为主,同时吸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参加。评定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质、还款记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对其信用程度进行评定,一般分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

第三,在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根据不同农户的信用等级,对农户颁发贷款证。发证以后,持有贷款证的农户,在需要小额信用贷款时,可以凭贷款证及有效身份证件,直接到信用社营业网点办理限额以内的贷款,勿需再层层办理批准手续。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因此,只要不超出贷款证上核定的贷款限额,农户需要贷款可随时到信用社办理,而且贷款还了以后还可以继续再贷,周转使用。对超过小额信用贷款限额的更高层次的资金需要,实行多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主要满足的是农户一般性的种植和养殖业的资金需要,一些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期限较长的资金需求,靠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满足不了其需要。对这类情况,可以采取3—5户农户组成联保小组的办法,发放联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实际是一种多人担保贷款,但与一般的担保贷款不同,它不是靠财产或经济收入来担保,而是以农民的信誉作担保,符合农村和农户家庭经济的实际状况。

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创建信用村(镇)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通过过细的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不断推进这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新的贡献。

调研单位:__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调研人:__县联社监事长 __

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市邮政储蓄银行存贷款调研报告

邮政局实行政企分开后,邮政贷款业务从邮政局4类108种业务中单独分离出来,于3月20日正式挂牌营业,定名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在本市可以发放贷款的只有永安储蓄所、西柳储蓄所,陆续还会在今年4月20日之前成立南台储蓄所,在本年度内争取成立八里储蓄所。

一、存款情况

实行撤乡并镇后,邮政局在每个乡镇确保一个网点,大量吸纳了储蓄额,这是其他银行无可比拟的。目前城乡共有邮政储蓄网点40个,末,邮政储蓄存款总额达16.5亿元,第一季度存款总额达17.9亿元。

二、贷款情况

邮政储蓄银行以小额贷款业务为主,单一客户最高可以申请到20万的贷款,最低没有限制。每笔贷款都需省局审批,县级邮政储蓄银行没有权限。邮政开户定期存单形式就可以进行小额质押贷款,从今年3月份开办贷款业务至今已面向全市发放贷款额70多万。

邮政储蓄银行贷款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发放贷款速度快。用户在申请贷款后,最快3小时就可以拿到贷款,这样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同时还款期限在1—365天内,哪天还款都可以。这种命名为“好借好还”的业务方便了用户及时用款,解决了急需用款难的问题,用户对此非常满意。

2、贷款利率低。其他银行贷款的利率都是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30%,而邮政储蓄银行执行的是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不上调利率。

3、放贷领域宽。邮政储蓄银行贷款面向全市经商、养殖、住房贷款的用户,范围比较广泛,目前来看乡镇、农村贷款的比例比较大,城市比例小。

三、的思路和打算

1、转变观念,争取向银行模式靠拢。邮政储蓄过去一直以吸纳居民存款为主,储蓄银行将工作目标是转变观念,积极开展新业务,以信贷为主,尽快向银行模式靠拢。另外,要尽可能多的增加放贷网点,缩短用户与银行距离,以便更好的服务用户。

2、铺开银行业务,争取申请省试点单位。邮政储蓄银行计划在5月份新上一些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代收话费、代收农电费等业务,努力把业务形式扩大。储蓄银行将20万的最高贷款额度当作是一个过渡数,重在练兵,锻炼银行员工信贷的水平。同时争取在短时间里,向省行申请更高限额的贷款额度,成为省行的试点单位。

3、贷款模式将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邮政储蓄银行目前是以小额质押贷款形式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下一步邮政储蓄银行将把贷款模式扩展到联保和信用贷款,农民贷款,以此更好的支持“三农”,服务“三农”。

四、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1、邮政储蓄银行立足于服务“三农”,70%的网点建在农村,利率相对比较低,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一部分需要贷款的人群,特别是有偿还能力、有潜力的农民,向他们推荐来邮政储蓄银行贷款。

2、目前,市内自动取款机安放的不太合理,关系到金融行业的秩序,希望政府规划处理。

第二篇 银行贷款业务工作调研报告1000字

为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努力提高信贷质量,近期,本人对银行信贷业务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工商银行认真执行信贷政策,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努力提高信贷质量,减少不良贷款。截至6月底,不良贷款余额4549.1亿元,比年初减少425.2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达186.0%。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649.1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2226.7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1673.3亿元;从分机构类型看,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839.8亿元,比年初减少424.7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29个百分比。充足的信贷投放有力地促进经济起暖回升。在外需萎缩、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信贷资金拉动投资迅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地政府投资项目主体。在新一轮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企业的投资信心正在恢复,民间投资热情逐步激发。然而在信贷总量激增的背后,信贷资金结构尤其值得关注。在信贷投放中,有大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建设,而这些项目多为铁路、公路、机场等大型项目。大量信贷资金涌入政府融资平台,在保证各地经济恢复增长的同时,却也积累了一定的信贷风险。大企业、大项目资金多,但大量中小企业正是面临技术改造,生产线升级换代的关键期或是寻找新项目的建设期,却苦于没有资金。银行在内控与合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部分制度在操作上有缺陷,缺少上下沟通,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落实到岗位环节不协调,导致岗位职责不清、责任模糊等问题,有些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检查,使一些基本制约最终难以有效落实;部分员工纪律制度观念淡薄,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流程操作,以习惯代替制度,“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屡禁不止,屡查屡犯,越权放贷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对严重违规问题视而不见或隐瞒不报,客观上助长了一些人肆无忌惮地违规违纪,导致不良贷款不断出现。

二、经过深入分析,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层银行的授信权限上收

前几年,由于辖区银行金融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上级银行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体制,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步上收,大批基层行尤其是县级支行不再享有实质性的贷款审批权限,相对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入。

第三篇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抵押贷款问题调研报告2200字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至200_年底,全市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46119份,签订家庭承包合同452788份,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3155份,流转面积17.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8%。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1、有偿流转租金不高。尤溪县调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实物支付或以实物折价支付租金为主,以实物或实物折价支付的占75%,以现金支付租金的占22%,不付租金的占3%。租金支付差距大,每亩租金最低为10元,最高为980元,多数在100元以内。

2、流转以短期为主。据调查,全市土地流转期限在1年以内的占58%,1-5年的占37%,5-10年的占3%,10年以上的占2%。说明经营权流转的短期及非稳定性。

3、转包和出租居多。全市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别为6.91万亩、1.28万亩、1.34万亩、7.53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38.9%、7.2%、7.5%、42.4%,其中转包和出租的占81.3%。说明农民流转的大多数是有偿的。

4、农民自发流转为主。从承包地流转的过程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主要是在农户之间进行,但农户与企业连片出租、规模经营的比重正在提高。从尤溪县调查来看,农村中有90%土地流转操作是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且流转土地数量小,只有10%是成规模的土地流转,操作发生在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成效与主要做法

去年我市在__、将乐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试点工作。至200_年底,__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公司、基金担保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各类形式共发放15.6万元贷款支持红豆杉规模种植户,涉及土地流转187亩。将乐县已发放以14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的贷款20万元。其主要做法是:

1、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条件和范围。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是合法流转取得或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并拥有具备法律效力的权属证明材料;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关系清晰、合法,村委会或发包方对土地未做“禁止抵押和再流转”限制。承包经营租赁协议和手续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三是抵押期限为《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承包期以内,同时抵押人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应为3年以上,截止信贷抵押之日起,剩余期限不短于2年。

2、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认定和抵押登记制度。由贷款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进行认定,认定的一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年租地平均收益×经营期限+种养物价值。同时明确了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抵押登记部门。抵押登记后,还要将情况抄报乡(镇)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备案,以方便农村土地管理。

3、设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是把好贷款用途关,防范信贷风险和用地政策风险。借款人取得贷款必须用于农业开发项目及抛荒地复耕;二是合理确定贷款金额与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不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认定价值的70%。贷款期限由贷款人按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确定;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创新贷款模式。①“公司+土地经营权抵押”,即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承贷主体,并将企业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同时企业负连带责任;②“基金担保+土地经营权抵押”,即行业设立基金,由基金担保和经营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共同担保以获得贷款,担保责任由基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约定比例分担;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作股权抵押”,即两个以上经营户以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成立联营公司,把股权作抵押申请贷款;④直接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取得贷款;⑤其他符合法规的贷款模式。

4、政府支持,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组织保障。_____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规范,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在试点区域建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以协助抵押权人对经营权抵押的土地进行管理和流转,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增加农村融资渠道,突破农业融资的“瓶颈”制约。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突破了农村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瓶颈制约,使经营户认识到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生存的资源,还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融资,既可提高农户保护土地的意识,也可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2、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金融等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通过流转,改变了传统简单生产模式,农村土地逐步向集约和规模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同时,一旦抵押人出现贷款违约,银行可以将经营权及附着物一起进入土地流转市场拍卖转让,土地资源的配置将更加合理。

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实现了双方互利多赢。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开办,一方面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改变了过去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单一信贷模式,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从而推动了集约化金融模式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发展多元模式的形成。

4、解决了农民特别是种养大户担保难的问题。由于经营大户生产成本投入大,资金缺口较大,对信贷资金需求迫切,通过设定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可以支持其开展生产种植,从而方便土地集中使用,使抛荒的耕地重新得到利用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四篇 全区妇女创业贷款调研报告1400字

为了解全区女性创业与发展过程尤其是使用小额担保贷款以来的热点、难点问题,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发展。近期,区妇联就全区农村妇女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开展调研,并针对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全区农村妇女创业现状

通过调研,我区农村女性创业就业主要渠道为:外出务工,在市内从事服务、商业行业,在家从事农副业生产经营、自主创业。近两年来,通过市妇联的小额担保信贷助推行动,有部分妇女有了创业基金,但比例仍为少数,外出务工的农村女性占大多数,自主创业的农村女性比例低下,但呈上升势头。

二、农村妇女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守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农村女性创业

性别岐视和在婚姻家庭中因社会生产、照顾老人等家务方面的沉重负担给女性创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有些妇女在经济上不独立,并且传统观念认为,妇女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照顾家庭,操持家务,尤其是农村中很多家庭,男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都由妇女承担,使广大妇女既没有创业的动力也没有创业的基础条件,致使妇女创业的主动性和客观条件不足。

2、创业资金缺乏限制了农村女性就业创业

资金不足是妇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一些妇女在创业初期缺乏资金,由于收入不固定、无合适抵押物、创业规模小等原因,存在贷款担保困难问题。因此,许多妇女具备创业条件,有好的创业思路,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不敢跨出第一步。

3、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农村女性就业创业

一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二是缺乏主动意识,不愿接受新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限制了女性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三是守旧观念重,思想观念有待转变。有些妇女在潜意识中仍然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模式,在创业中甘当配角,依赖性较强,不愿意走出来创业,走出去就业。

4、自身素质束缚了农村女性就业创业

自身素质决定了妇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学知识、学技术的主动性,但由于知识和技能欠缺,对创业感到迷茫,无从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一部分创业妇女,年龄大和文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在传统项目上做文章,其投资项目规模小、缺乏科技含量,规模层次上不去。

5、小额担保贷款流程较为复杂,束缚了农村妇女创业探路的步伐

受金融信用危机影响,当前银行方面对贷款户的审查仍较为严格,致使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好不容易燃起的创业火焰被掐灭。另外,担保人必须为公务员的规定,对有些农村妇女来说存在较大困难。

三、促进农村女性就业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

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广大妇女树立“四自”精神,激发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帮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妇女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发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女性创业典型和“双学双比”活动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生活中的先进事例去激励广大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第五篇 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调研报告1600字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妇女小额信贷工作是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助推妇女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意义十分重大。自2024年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以来,宿迁市妇联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1、贷款发放情况:我市自202422年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以来,截止2024年3月底共发放贷款3.165亿元,扶持创业妇女2275人次,扶持小企业78个,共带动妇女就业4.3万余人。

2、贷款回收情况:全市已到期应偿还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已经全部按期足额还清,贷款回收率为100 %。

3、担保基金情况:全市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提供担保基金1150万元。其中,省下拨的担保基金150万元,沭阳县、泗阳县各配套担保基金500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积极争取领导重视支持,理顺工作机制。市政府牵头召开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部门协调会,会上明确将市妇联纳入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体系,确定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等相关事宜。202422年底因原有承办银行工商银行工作不积极,后将经办银行调整为江苏民丰农商银行。沭阳县委书记亲自批示,在全县广大妇女中开展巾帼创业竞赛活动,以活动助推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快速开展,并注入500万担保基金。泗阳县注入500万担保基金、并积极引进巾帼妇女小贷公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了担保机构和发放银行,进一步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是全方位、多层面宣传小贷政策。采取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多种形式,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多种渠道,加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宣传,提高了活动的知晓率。沭阳县以两办文件形式出台了《沭阳县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试行办法》,为贯彻落实《意见》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办法。泗阳县出台了《泗阳县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新发放的妇女小贷个人最高额度由5万元调整到8万元。明确了贷款5万元需提供2个反担保人变为提供1个反担保人,6—8万元需提供2个反担保人。泗洪以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了《泗洪县全民创业小额贷款“旺业宝”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其中单独针对女性创业提出巾帼创业贷款,为女性创业者提供实惠。

(三)是举办培训班,加强面上指导。2024年11月份组织全市县区、乡镇、村居妇联人员109人参加全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小贷工作实务知识;2024年11月泗阳举办县、乡、村三级妇联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妇联发展部领导讲解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相关知识;泗洪县在基层妇联干部队伍中开展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提高为妇女服务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

1、担保方面,一方面是金融机构门槛高,文件要求是由地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但实际操作时都要求提供反担保,但农村妇女难以找到担保主体进行反担保,导致大部分有贷款意愿的妇女只好“望贷兴叹”;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配套投入的担保基金不足,制约了贷款发放总额。

2、贴息不到位,沭阳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没有经过担保公司发放的贷款,县财政局不认定不予以贴息;泗阳从巾帼小额担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而没有从指定合作银行发放,贷款利率较高,财政局也不予以贴息。

3、近年银行贷款额度收缩严重,制约工作的开展。

4、贷款发放银行单一且放贷的程序比较繁杂,耗时较长,影响贷款发放。

5、各级妇联开展此项工作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四、对策建议:

1、扩大贷款发放银行范围,建议将巾帼小贷公司纳入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范畴,可以只贴基准利率部分;国有银行不积极的可以调整为地方银行。

2、加大工作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健康有序开展。

3、加大贴息项目范围,最好能使妇女创业贷款均能享受一定比例的贴息政策,让更多地创业妇女享受财政贴息。

4、增加担保基金投入,建议省、市再增加担保基金投入,带动地方担保基金配套投入。

第六篇 农村信用社信用贷款问题调研报告2300字

农村信用社信用贷款问题调研报告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新形势下农信社支持三农的首选贷款方式,也是打造诚信农信、平安农信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农信社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扩大了大款投放面,密切了农信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信用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上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势头发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小额信用贷款认识不到位。一是有一些基层信用社习惯于几十年的抵押担保贷款,对发放这些类型的贷款的心应手。而一旦让其发放信用贷款总感觉不放心,一旦贷款沉淀没有“撇绳”,因而对评定信用户及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不积极、不主动。二是个别信贷工作人员嫌评定信用户太麻烦,步骤太繁琐,对此项工作不热心。三是认为信用贷款大部分是小额,与其“广种薄收”,倒不如看准几个大户集中投放来得痛快。四是少数乡镇政府及村两委份内的工作很多,让他们介入信用户的评定工作认为是额外负担,还有的村干部不愿意在有关栏目内签字,怕将来承担经济责任。五是少数信用社主任不能正确处理信用工程的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认为储蓄存款、盘活收贷是硬任务,信用户评定是软任务,对信用户的基础性工作做得不到位。

2、信用户对信用证认识模糊。评定信用户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一旦农户拿到了信用证,就意味着他的信用程度得到了信用社的认可,他就可以凭信用证直接到信用社像取款那样十分方便地获得贷款。但有些信用户对得来不易的信用证并不十分珍惜,有的随便出借,有的随便把信用证扔到桌上,有的还把信用证和其他无关紧要的证件放在一起,有的还形成丢失。凡此种种,都说明信用户对小额信用贷款的内在含义认识不清。

3、信用社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信贷管理人员对持证农户取得贷款心存顾虑,总爱对贷款的用途、偿债能力再三追问,唯恐债务悬空,挫伤了一部分信用户的贷款积极性。二是少数信用社因受资金承受能力的限制,就人为地附加一些贷款条件予以限制。三是极个别信贷人员对信用贷款不能实行利率优惠。四是有的信用社对小额信用贷款和其他贷款一样,手续比较复杂。

二、工作建议

(一)大力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重大意义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密切信用社和广大农民群众关系的粘合剂,是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重要措施,是农信社实现农社双赢的主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农信社信贷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不仅能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贷款热情,引导贷款需求,扩大农信社市场占有份额,而且对于转变信用社经营理念,扩展信用社经营空间,使之立于不败之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农信社要对村两委、村民小组、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小额信用贷款的重大意义,使村干部支持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信用工程的创建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县联社、信用社领导要对广大信贷人员讲清小额信用贷款对信用社自身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使信贷人员克服麻烦、厌烦情绪,把小额信用贷款当作信贷工作的第一要务,当作自己联系农民群众的工作切入点和落脚点,自觉地、主动地、热情地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二)紧紧依靠当地党政部门,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信用社是地方金融组织,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信用社应积极地、主动地将信用评定工作向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进行汇报,引起他们的重视与支持。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积极能动作用,让他们全程参与、全程跟踪。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社员代表、信用社工作人员组成的农村信用评定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对申请要求成为信用户的农户,要从其信用程度、威望高低、家产状况、全年收入、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信用户的名额。在这方面,要坚持标准,坚持原则,宁缺勿滥,宁精勿粗,不能搞“大呼隆”,不能硬性分派评定指标。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等级监测体系

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它绝不是权宜之计,也决不是应景之作,此项工作耗时费力,同时细致缜密,因此有“系统工程”之说。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得之不易的各种数据要倍加珍惜。对这些数据最有效的保存办法就是用微机科学分类,建立数据库,将全套评定资料纳入数据库管理。县联社一级法人核算的,县联社设一个数据库即可;县乡两级法人核算的,县联社可设总库、各独立核算的信用社设立分库。数据库建立之后,要对信用评定指标实行动态管理、适时管理、定期检测。检测可分为现场监测和非现场检测。现场检测要求信贷工作人员亲临一线,入户上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变动的数据及时纳入微机进行更正。非现场检测要根据各基层社的统计数据利用数学公式进行模拟计算,从中找出变化的东西,发现规律性的东西,预测信用户的信用程度发展变化趋势,指导全县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四)全面落实小额信用贷款各项优惠政策

一是在贷款条件上,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对那些诚实守信的农户,对因遭遇天灾人祸、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及时归还本息或无力归还本息的,经调查核实可予以适当展期,并敢于据实再发放少部分新的贷款,以帮助他们恢复元气,重整家园,养本生息。二是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农户长期形成的信用状况,在人民银行准许的浮动幅度内,适当降低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体现小额信用贷款的优惠政策。三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循环性的特点和信用贷款的具体用途,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使贷款的期限和和农业生产周期相衔接,充分发挥贷款和农业诸生产要素的掺合作用、推动作用。四是对那些确实有还款实力且信用程度特别高的少数信用户,可破例提高授信额度,体现信用社的差别政策。

第七篇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问题调研报告3500字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县农村信用社一直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加大信贷投入的主要抓手,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很快,至末余额已达到_____万元,占各项贷款的63.74%。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尤其是信用风险。去年8月份,和县联社为有效规避小额农贷风险,决定降低农户小额贷款的信用额度,由原来的3万元调整到5000元。该政策出台后,对和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民反响较大,截止今年1季度末,县小额农户贷款余额为69715万元,比年初减少5634万元,占各项贷款的55.39%,比去年底降低8.35个百分点。为了解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促进小额农贷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近期我们实地调查了雍镇、善后、城南三家农村信用社,剖析其中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工作不到位,少数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信用”二字缺乏足够认识

和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自90年代末农村信用社规范工作结束后在全县迅速推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之初,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信用社宣传工作没有到位,许多农户根本不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真正含义,部分农户甚至误认为,拿到了贷款证就是拿到了享有在信用社贷款的权利,对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知之甚少。

(二)基础工作不到位,等级评定欠真实

小额信用贷款有别于其他贷款的主要特点是无抵押担保等保护措施,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推广之初,一些业务量大、信贷员少的信用社存在畏难情绪,在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存在工作不细、把关不严现象,少数信贷员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仅与个别村干部商讨决定农户的信用等级,极少数责任心不强的信贷员甚至将“信用登记评定”“全权委托给行政村干部,致使“信用等级评定”不够真实,与客观实际严重不符。“信用等级评定”流于形式,为日后该类贷款的管理和清收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三)贷款用途难以把握,挪用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只需借款人提供身份证、贷款证即可办理,信贷员不需要进行贷前审查,因此信用社无法掌握和控制小额农贷的贷款投向,小额农户贷款被挪用现象较为严重。从调查的三个信用社看,每个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情况,最严重的社有30%以上的农户贷款被挪作他用,甚至出现十几个农户每户贷款3万元给一人使用的现象。而信用社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贷款营销考核任务,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被“挪用”也未引起重视。

(四)小额信用贷款金额小,笔数多,工作量大,管理催收难度大

一是小额农贷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十分大。从调查情况看,一个信贷员最少要管400多户,最多的要管上千户,如此大的工作量,信贷员要做好贷款的催收、结息、调查等工作,实属不易。二是小额农贷设及地域广,清收工作难度大。我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部分为每户3万元,而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耕种每户只需要几千元,小额农户贷款中贷款额度较高的借款人大多是外出经商、打工者。据不完全统计,3万元额度借款人,每个社都有15%-20%的人外出打工,有的打工者连春节都不回家,信用社常年找不到当事人,收贷收息难度加大。去年底,三个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共5114笔,金额9284万元。其中无法催收863笔,金额1367.94万元,分别占16.9%、14.7%;从未结息的1309户,金额1748.19万元,分别占14%,18.83%。

(五)农村信用环境欠佳,依法催收执行难

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对征信的认识逐步提高,信用意识有所增强,但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普及不广,农村的信用环境尚不完善,农户对信用的认识仅处于初级阶段。我县农村少数地方借款人不守信用,想方设法逃废信用社债务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贷款户甚至以蒙取贷款为目的,不顾有无偿还能力,钱到手后便杳无音讯。信用社在催收无果的情况下,只得通过法律程序进行催收。但由于小额信用贷款无有效抵押,加上法院的执行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赖债行为,给农村金融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三个社共向法院诉讼贷款案件51笔,金额197万元,执行21笔,金额39.1万元,执行率分别为41.2%、19.8%。

(六)现行考核制度影响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

一是按季考核贷款收息任务,影响了信贷员放贷的积极性。目前,3万元额度的贷款大部分用于外出经商打工者,这些人平时不在家,一般情况下每年春节回来,有的春节也不会回来,这样一来,农户小额贷款发放多的信用社及信贷员就很难完成按季结息任务,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收入。信贷员为了完成任务,有时不得不自己掏钱代为垫付利息。因此,小额贷款这个既费时、又费力、难出效益的贷款没人愿意去做。二是不良贷款考核力度大,信贷员产生了“惧贷”心理。小额信用贷款贷时没法审查,贷后不知去向,又无有效财产抵押,加上现在农村的信用环境不佳、司法执行力度不到位等因素,要将该类贷款不良率控制在2%,谈何容易!而县联社对新增贷款不良率超过2%的信贷员,一律实行下岗收贷,这样一来没人敢再放此类贷款。

(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显现

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其用途为农业,方式为信用。在目前农业还是弱势产业,人们信用意识比较淡漠的情况下,风险显现已是必然。至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三个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9284万元,不良贷款率3883万元,不良贷款占用率为41.83%。

二、改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建议

(一)完善信用评定机制,防范信用风险

一要宣传到位。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广大农户正确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含义,在广大农村营造良好的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避免盲目贷款和恶意贷款行为的发生,确保信用贷款的良性循环。二要定期评级。信用社每隔两年进行一次信用评级,并严格按照级别发放贷款,确保小额贷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权威性。信用评级前信贷员要深入行政村了解情况,对每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评级时要先由农户直接向信用社申请,管片信贷员、信用社主任与村组干部共同商讨决定等级。

(二)规范评级操作机制,防范操作风险

要把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工作,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在县乡(镇)两级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布置,统一行动。各级政府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并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要建立由村委会、村民代表和农村信用社信贷员组成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发挥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熟悉农户家庭情况的地缘、人缘优势,对申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资产状况、信誉状况、经营能力、道德水平及还款记录,进行全面调查,认真开展农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并以此为依据,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户信用登记咨询系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建立动态的管理系统。扎实推进信用村镇的建设和评定工作,对信用村镇的贷款实行政策倾斜和利率优惠,努力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防范自然风险

建立由政府和农村信用社共同出资的担保机构,专门用于对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担保。也可由农村信用社按一定比例集中一部分风险基金,对由于自然灾害而形成的小额信用贷款损失进行补偿。同时,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落实责任追究机制,防范管理风险

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贷款管理责任制,将责、权、利紧密挂钩,对基础工作扎实、小额信用贷款放得好、投得准、收得回的予以奖励;对信用评级走过场、贷款发放谋私利、贷款回收嫌麻烦以致贷款放得出、收不回的予以经济处罚和责任追究,避免管理风险的产生。同时强化贷款的检查督促,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农户贷款的使用情况,严防贷款挪作它用而产生新的风险。

(五)推行失信惩戒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一是建立真正的大征信体系。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员越来越多,这些人获得贷款后,如不主动偿还,信用社催收将困难重重,长期下去,直接影响着信用社的发展和生存,因此必须加快农村信息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将农户贷款信息纳入个人征信体系,如有不良记录,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卫生部门不予发放许可证,公安部门不给办理暂住证等,让失信者“一步失信,寸步难行”。二是加大执法力度。法院每年要在春节前后务工人员返乡之际,组织人员,集中执行,给那些不守信用户以威慑。同时,对农户小额贷款要进行执结率考核,对钉子户、赖帐户决不手软,坚决打击。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一是对小额贷款的考核要有别于其他贷款,收息指标应按年考核。二是基于农户小额贷款难以掌控的特点,对困难户允许循环结息转据,对新增不良贷款可以适当放宽到5%-10%之间,以增加信贷员的投放农户小额贷款的信心和积极性。

第八篇 农村贷款担保方式创新的探讨调研报告3900字

一、__县农业企业化进程与资金需求现状

近年来,__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精农业”这个重点,努力培育上规模、上等级的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化步伐得到加快,出现了农业种养大户由自然人向法人转变,农业小规模兼业化经营向中、大规模及其专业化经营转变,千家万户独自生产经营向合作化生产经营转变,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规模档次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化进程在湖州市乃至浙江省都处在前列。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__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已达到56.68亿元,利润为3.5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92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8家。到2003年底,全县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4家,农产品专业市场13家,农产品营销企业27家,农业种植、养殖企业97家,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家(专业协会10家、专业合作社16家)。目前,清溪花鳖专业合作社[:请记住我站域名/]和山伢儿早园笋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另外,由县乡两级农技部门兴办的农业服务企业有23个。

对于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情况,我们仅对部分农业种养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作了调查,共调查了13家种养企业、6个专业合作社,共有注册资本金1615万元,资产总额12724万元,其中流动资金4165.5万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7168.9万元,获得利润658.4万元。从调查的情况看,农业种养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缺口较大、贷款需求十分旺盛。所调查的13家农业种养企业已得到贷款951万元、平均每家贷款105.7万元,目前还有11家企业尚缺资金1255万元,平均每家尚需资金(贷款)万元。所调查的6个专业合作社已发生贷款1904万元、平均每家317.3万元,目前还有1家合作社尚需资金(贷款)150万元。由此可见,随着__县农业企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农业种、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业企业的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而且贷款需求量将不断攀升。

二、__县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据了解,__县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正在建设之中,一块是以农村“四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信用体系建设,另一块是以组建贷款担保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担保体系建设。

目前,以农村“四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整,作用突出,但难于解决农业企业较高层次的资金需求问题。几年来,__县信用联社、农村信用社为了打造农村信用环境,强化农村信贷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积极实施了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具体做法是在农村开展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企业和信用乡镇活动。到2003年底,全县已评出信用户18710户,信用企业44家,(来源:)信用村49个,信用乡镇2个。对评出的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证,授予1—5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农户需要用款,凭贷款证到当地信用社贷款。贷款手续方便,不需担保和抵押。通过创建,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村信用体系,既有力地推进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又促进了“三农”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既方便了农民群众,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2003年农村信用社全年对“三农”贷款的投入创了历史记录,全县新增农业贷款38194万元,比年初增长70.8%,全年累放农户贷款945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422户和19777万元,农户贷款发放面达到了26.4%,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当年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4252万元,农户数达4805户,户均0.88万元。

农村贷款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四信工程”创建,有力地缓解了农村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额贷款的需求。但由于创建活动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而且这套体系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户小额贷款的问题,因而还存在着信用户、信用企业、信用村的评定面不够多,乡镇之间发展不够平衡,授信贷款额度偏低,难于满足__县广大种养大户在向农业企业转化过程中的较高层次的资金需求,或者说,难于解决贷款额度在十万元、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农业企业贷款需求的问题。

当前,以组建贷款担保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开始起步,但涉农担保数额不大,比例不高。据调查,全县现有担保公司3家,1999年9月组建了__县民兴担保有限公司,2003年7月组建了__万生创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同年11月组建了__县科技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总股本金达到了3120万元,担保总额24960万元(股本金的8倍),到目前为止,已为中小企业、个私业主担保463笔、19030万元。这三家担保公司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个私业主担保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__县中小企业和个私经营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但由于担保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和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在为企业担保的同时实现反担保操作,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业种养企业由于存在土地租用的较多,实际可用于反担保的资产少等因素,这三家担保公司为农业企业提供的担保仅仅是44笔、657万元,分别占总担保笔数和担保额的9.5%和3.5%,其中为农业种养企业提供担保非常之少,只有290万元。我们认为:由于担保公司数量上的不足和操作办法上采取反担保方式,因而难于从较大程度上解决当前__县农业企业化进程中的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三、深化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___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探索实行多种担保形式和设立农业担保机构等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针对__县农业企业化快速发展、资金需求旺盛而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企业担保贷款难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农业贷款担保公司

逐步建立乡镇农业贷款担保公司,是为了在农业企业与银行间开辟一条快车道,是为了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入“农门”,从而为农业企业上规模、上台阶、上水平提供发展平台。

目前__县经过新一轮的行政区域调整,乡镇个数合理,大小适中,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各乡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且有自己的品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武康的早元笋、三合的青虾、雷甸的瓜果、乾元的龟鳖、生猪、莫干山的茶叶、水果、新市的湖羊、钟管的特种水产、禹越的黑鱼等等,为此,成立一个以一乡(镇)一品为主打产品的担保公司就相当必要,条件具备。而且以乡镇为区域范围组建担保公司有利于加强领导和管理,便于农村信用社与担保公司间协作,对辖区内的农业企业和农民情况相对掌握和了解,操作实施相对可以简便。

成立后的农业贷款担保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专为其公司内的股东或者辖区内的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贷款担保。具体做法是对从事相关产业的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品德、信用、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状况、实力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估审核,评定等级,确定担保额度,提供担保。对于农业企业中大额度贷款担保实现委托评估制,先委托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根据农业企业的产业投资、规模水平、信用品德、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权重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农业担保公司在担保决策时作为参考和依据。担保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公司股本金应多方筹措,乡镇政府、基层信用社主动出资、占大股,并引导当地种养、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其它企业及自然人积极参股。为了保障公司的正常运作和降低运作成本及化解风险,可以对其所担保的农业企业和农户按担保额度收取适当比例的手续费,公司法定代表由出资比例高的担任,公司经理最好由基层信用社的业务人员兼任。

(二)建立广泛的农户联保组织

农户联保组织就是把一定规模的从事农业项目的农户,在自愿基础上联保成一个小组,一般由5—10户农户自愿组成,交纳一定的联保保证金,订立联保协议书,银行根据联保协议,在有效期限内对联保小组成员提供贷款,由联保小组担保,即由小组成员共同承担担保连带责任,担保手续方面快捷。农户联保组织不受行业的限制,不受人员多少的限制,灵活方便,组员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相互帮助发展,相互承担责任。因此建立农户联保组织,操作简单,适应农户的分散性,体现农户的互助性,不失为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三)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在新形势新政策下,农村信用社应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试点契机,继续做好“三农”资金的投放工作,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增加小额信贷的同时,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化发展,尤其要扶持农业种养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积极扩大农户评定范围,开展信用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提高授信额度,从现有的最高授信额度5万元调整到10万元,并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从而让更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得到实惠。

(四)扶持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

县乡(镇)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在公司组建、人员落实、股本金筹措等方面切实加强领导和工作指导。县政府应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制度,每年按担保公司股本金5—10%的数额从县农业风险基金中列支,作为风险准备金注入农业担保公司,主要用于冲抵担保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营亏损、代位补偿支出、弥补担保呆帐损失和扩大股本金。对现有科技、民兴、万生等三家贷款担保公司应根据其为农业企业贷款担保数额的大小和作出的成绩注入一定的风险准备金以资鼓励。乡镇政府应在农业担保公司组建中注入不少于30%的股本金。

第九篇 市邮政储蓄银行存贷款调研报告1100字

邮政局实行政企分开后,邮政贷款业务从邮政局4类108种业务中单独分离出来,于3月20日正式挂牌营业,定名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在本市可以发放贷款的只有永安储蓄所、西柳储蓄所,陆续还会在今年4月20日之前成立南台储蓄所,在本年度内争取成立八里储蓄所。

一、存款情况

实行撤乡并镇后,邮政局在每个乡镇确保一个网点,大量吸纳了储蓄额,这是其他银行无可比拟的。目前城乡共有邮政储蓄网点40个,末,邮政储蓄存款总额达16.5亿元,第一季度存款总额达17.9亿元。

二、贷款情况

邮政储蓄银行以小额贷款业务为主,单一客户最高可以申请到20万的贷款,最低没有限制。每笔贷款都需省局审批,县级邮政储蓄银行没有权限。邮政开户定期存单形式就可以进行小额质押贷款,从今年3月份开办贷款业务至今已面向全市发放贷款额70多万。

邮政储蓄银行贷款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发放贷款速度快。用户在申请贷款后,最快3小时就可以拿到贷款,这样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同时还款期限在1—365天内,哪天还款都可以。这种命名为“好借好还”的业务方便了用户及时用款,解决了急需用款难的问题,用户对此非常满意。

2、贷款利率低。其他银行贷款的利率都是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30%,而邮政储蓄银行执行的是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不上调利率。

3、放贷领域宽。邮政储蓄银行贷款面向全市经商、养殖、住房贷款的用户,范围比较广泛,目前来看乡镇、农村贷款的比例比较大,城市比例小。

三、的思路和打算

1、转变观念,争取向银行模式靠拢。邮政储蓄过去一直以吸纳居民存款为主,储蓄银行将工作目标是转变观念,积极开展新业务,以信贷为主,尽快向银行模式靠拢。另外,要尽可能多的增加放贷网点,缩短用户与银行距离,以便更好的服务用户。

2、铺开银行业务,争取申请省试点单位。邮政储蓄银行计划在5月份新上一些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代收话费、代收农电费等业务,努力把业务形式扩大。储蓄银行将20万的最高贷款额度当作是一个过渡数字,重在练兵,锻炼银行员工信贷的水平。同时争取在短时间里,向省行申请更高限额的贷款额度,成为省行的试点单位。

3、贷款模式将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邮政储蓄银行目前是以小额质押贷款形式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下一步邮政储蓄银行将把贷款模式扩展到联保和信用贷款,农民贷款,以此更好的支持“三农”,服务“三农”。

四、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1、邮政储蓄银行立足于服务“三农”,70%的网点建在农村,利率相对比较低,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一部分需要贷款的人群,特别是有偿还能力、有潜力的农民,向他们推荐来邮政储蓄银行贷款。

2、目前,市内自动取款机安放的不太合理,关系到金融行业的秩序,希望政府规划处理。

第十篇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2350字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出现反弹的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主要是当前国家政策的变化、金融政策的改革等,内因主要是历年贷款活化造成,包括欠息倒据、落实债务、应调未调等情况。现在正常贷款中实际存在大量风险贷款,风险贷款到期后,业务前台自动调为不良。加之管理制度不完善、员工合规经营问题等。

一、不良贷款原因:

1、农村金融改革对不良贷款反弹有影响。目前邮政储蓄银行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很明显,农村信用社将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信用社的客户数量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客户的稳定性特别是贷款客户的稳定性对信用社控制不良贷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争夺会使信用社失去一部分客户,而这部分客户一旦放弃与信用社的长远关系后就可能出现归还原贷款意愿减弱、推迟还贷的现象,造成信用社不良贷款增加。另外信用社在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扩大农户信用贷款数量的同时也就增大了信用风险,同样带来一定的增加不良贷款的潜在危险。

2、国家宏观调控对不良贷款反弹有影响。当前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是紧缩的经济政策,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业的贷款规模进行限制,其影响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信用社的贷款数量也大幅增加,而当经济增长转为缓和时,在严密的监管约束下,隐藏的一些不良贷款也将开始浮出水面。其二,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将使信用社出现流动性过剩,在不能更好地为其找到出路时,信贷人员就容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标准投放出去,这就增加了不良贷款反弹的可能性。其三,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的下降多数是通过增加贷款投放量来实现的,而当贷款投放受限后,其对不良贷款的“稀释”作用减弱,不良贷款“占比”重新回升。

3、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促使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出现反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企业或行业的受限或取缔,使得他们无力归还贷款,形成不良。它还可能连带到其他企业、农民的收入下降,进一步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

4、市场变化对不良贷款反弹也有影响。当前市场变化因素不断加大,利率的波动、人民币的升值、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等都会对农村信用社控制不良贷款带来不利影响。利率的波动使农村信用社产生重新定价风险,形成利率风险敞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企业经营、农民生产的成本,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农民的收入,使农村信用社贷款性质变数增加,这都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容易出现新的波动。

5、其他一些影响因素。比如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自身内控制度的不完善、遏制不良贷款生成机制不健全、缺乏风险监察计量、信息共享缺乏、部分贷款“借新还旧,循环使用”仍存在、清收旧贷难度加大等都是不良贷款出现反弹的潜在因素。

二、防止不良贷款反弹的对策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反弹主要是不良贷款的新增。因此,控制不良贷款的反弹我们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新增不良贷款的堵截上,在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发生的同时,压缩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形成“堵”、“压”并举,以“堵”为主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不良贷款的持续“双降”。

1、严“堵”新增不良贷款是控制不良贷款反弹的关键。

一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强化贷款管理力度。当前农村信用社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贷款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立专门负责机构,各尽其职,严密管理,保证各项管理政策的执行力度。二要严格执行审贷分离、“三查”制度。对申请贷款人的经济状况、贷款用途、产品销售、信用程度等都要进行严格审查,扎扎实实做好评估论证,办好抵押质押手续;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发展前景差的企业要严格控制放贷,并对贷款企业的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跟踪检查;贷款到期要及时催收本息,需要展期的贷款要按有关规定办好展期手续,防止发生新的沉淀。三要建立贷款责任制,并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实行“谁放贷谁收回,谁放贷谁负责”的制度,对违规违纪、人为造成的新增不良贷款要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将其对贷款的调查程度、所放贷款的质量、不良贷款的占比等都纳入年度考核的范围内,对做的好的应进行重奖。四要优化贷款结构,分散风险程度。所发放的贷款要按适当的比例分布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之中,避免贷款过于集中于某一点,增大贷款的风险度。

2、狠抓信用工程建设,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要提高信用贷款的质量,就必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农村信用社要把信用工程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常抓狠抓,抓出成效。一是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手段,树立信用社良好的信用形象,树信于民,取信于民。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信用道德教育活动,如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法规咨询、典型教育等,在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守信理念。三是要加大力度搞好农户授信、建立信用市场等工作,使区域内形成良好的信用氛围。

3、创新业务品种,拓宽赢利模式。

农村信用社应积极转变金融理念,开发新金融产品,发展中间业务,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高效、多种需求的金融服务,增加非利差收入,改善资产质量,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要继续采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同时开发扩大农户联保贷款,降低农户信用贷款的风险。

4、巩固优良客户群,防止客户外流。

农村信用社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分析现有客户,了解潜在客户。工作中,要紧密联系客户,关心其生产经营活动,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引导,并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去打动他,让他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是他真正可以信赖依靠的朋友,与信用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5、加大清收力度。

对已有的不良贷款进行分片、分包、分清责任,采取依法清收、责任清收、招标清收、奖励清收等手段,狠抓不懈,旺季抓,淡季抓,常年抓,发扬不怕艰难、不怕吃苦、攻坚克难的精神,坚决要回沉积不良贷款,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盘活不良,力争不良贷款的绝对数额持续下降。

第十一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抵押贷款问题调研报告4950字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抵押贷款问题调研报告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至200_年底,全市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46119份,签订家庭承包合同452788份,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3155份,流转面积17.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8%。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1、有偿流转租金不高。尤溪县调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实物支付或以实物折价支付租金为主,以实物或实物折价支付的占75%,以现金支付租金的占22%,不付租金的占3%。租金支付差距大,每亩租金最低为10元,最高为980元,多数在100元以内。

2、流转以短期为主。据调查,全市土地流转期限在1年以内的占58%,1-5年的占37%,5-10年的占3%,10年以上的占2%。说明经营权流转的短期及非稳定性。

3、转包和出租居多。全市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别为6.91万亩、1.28万亩、1.34万亩、7.53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38.9%、7.2%、7.5%、42.4%,其中转包和出租的占81.3%。说明农民流转的大多数是有偿的。

4、农民自发流转为主。从承包地流转的过程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主要是在农户之间进行,但农户与企业连片出租、规模经营的比重正在提高。从尤溪县调查来看,农村中有90%土地流转操作是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且流转土地数量小,只有10%是成规模的土地流转,操作发生在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成效与主要做法

去年我市在_____、将乐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试点工作。至200_年底,_____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公司、基金担保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各类形式共发放15.6万元贷款支持红豆杉规模种植户,涉及土地流转187亩。将乐县已发放以14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的贷款20万元。其主要做法是:

1、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条件和范围。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是合法流转取得或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并拥有具备法律效力的权属证明材料;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关系清晰、合法,村委会或发包方对土地未做“禁止抵押和再流转”限制。承包经营租赁协议和手续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三是抵押期限为《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承包期以内,同时抵押人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应为3年以上,截止信贷抵押之日起,剩余期限不短于2年。

2、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认定和抵押登记制度。由贷款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进行认定,认定的一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年租地平均收益×经营期限+种养物价值。同时明确了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抵押登记部门。抵押登记后,还要将情况抄报乡(镇)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备案,以方便农村土地管理。

3、设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是把好贷款用途关,防范信贷风险和用地政策风险。借款人取得贷款必须用于农业开发项目及抛荒地复耕;二是合理确定贷款金额与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不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认定价值的70%。贷款期限由贷款人按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确定;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创新贷款模式。①“公司+土地经营权抵押”,即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承贷主体,并将企业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同时企业负连带责任;②“基金担保+土地经营权抵押”,即行业设立基金,由基金担保和经营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共同担保以获得贷款,担保责任由基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约定比例分担;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作股权抵押”,即两个以上经营户以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成立联营公司,把股权作抵押申请贷款;④直接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取得贷款;⑤其他符合法规的贷款模式。

4、政府支持,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组织保障。_____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规范,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在试点区域建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以协助抵押权人对经营权抵押的土地进行管理和流转,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增加农村融资渠道,突破农业融资的“瓶颈”制约。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突破了农村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瓶颈制约,使经营户认识到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生存的资源,还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融资,既可提高农户保护土地的意识,也可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2、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金融等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通过流转,改变了传统简单生产模式,农村土地逐步向集约和规模方向发 展,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同时,一旦抵押人出现贷款违约,银行可以将经营权及附着物一起进入土地流转市场拍卖转让,土地资源的配置将更加合理。

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实现了双方互利多赢。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开办,一方面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改变了过去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单一信贷模式,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从而推动了集约化金融模式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发展多元模式的形成。

4、解决了农民特别是种养大户担保难的问题。由于经营大户生产成本投入大,资金缺口较大,对信贷资金需求迫切,通过设定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可以支持其开展生产种植,从而方便土地集中使用,使抛荒的耕地重新得到利用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不利因素

1、金融风险加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保险业务尚未全面展开,如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市场因素影响,将给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影响了金融部门对这项业务的全面开展。

2、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手续繁杂。金融部门为了保障其既得利益,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设立了防范信贷风险的有关措施,手续繁杂。加上评估机制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户要实现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困难很多,部分农户宁愿以更高的利息通过商业贷款或民间融资的方式更为便捷,影响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四、土地流转和抵押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转程序不规范。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以转包为主,流转形式比较单一,且大部分是在亲戚、朋友或相互关系较好的村民之间内部、私下流转,流转规模较小,且当事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未向发包的村委会或村小组登记备案,或未经发包方同意,合同条款的公平、完整、规范等也较欠缺。即使个别签订了书面合同,也都是农户间的不规范合同,极易产生土地纠纷。

2、中介组织及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由于农民思想观念守旧,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及流转市场的发育。如_____县沙溪乡于20__年组织到浙江等发达地区考察土地流转工作后,成立了土地信托服务站,但至今都没有正常运作。尤溪县反映,目前全县15个乡镇都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全县绝大部分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出现自发性无序流转。

3、乡村组织越俎代疱。一些乡村组织不尊重农民的意愿,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有的把土地流转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乡村集体收入,损害了农民和集体利益。三元区反映,尽管国家规定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但个别地方依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定每3-5年对承包土地进行调整。有的地方不顾客观实际,以产业化规模经营为由强行流转,严重侵害了农户利益。

4、农村保障机制不健全。当前的农村土地担负产出农产品的经济功能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他们不愿将所承包的耕地的经营使用权长期地转出去,而是把耕地转包给兄弟姐妹和亲戚;在转包给“非自家人”时,一般宁愿把耕地转包给外村人或同村不同组的人,也不愿给同村同组的农户。同时也造成想种地的没地种,有地的不想种的粗放式经营,降低耕地的利用率。

5、农村土地抵押价值认定不够科学。农村价值评估权威机构尚未建立,对农村土地抵押价值认定不够科学,贷款人主观意愿成份比较大,抵押权人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个抵押物的价值也相对比较困难。

五、对策与建议

1、稳妥推进,保障权益。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的农村土地政策,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在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过程中,必须十分明确和做到:在30年承包期内,除非农民主动放弃土地的承包权,否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通过任何手段使农民失去承包的土地(国家需要征用除外)。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感到自己是土地的主人,才能真正使农民在土地制度上形成长期稳定的预期。要进一步明确界定农民的土地权利,让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让农户对承包的土地享有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权利。同时,要采取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筹集保险费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换保障”的办法,逐步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对承包期内将承包土地全部流转进城从事

二、三产业的农村居民,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参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保等福利待遇,并在进城镇经商或办企业或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和方便。对受让经营土地的外地经营主体,在农业技术培训、户口、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照顾。

2、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流转合同,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3、创新机制,培育市场。一是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业主每年应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如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还。二是要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有条件的村组组建生产企业,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的方式,组织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试点探索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三是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流转市场的培育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立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农户作为流转市场主体的地位。乡村组织应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件和自愿、有偿原则,不应强行集中土地。政府部门应着重做好法律政策宣传、制定流转规则、发布流转耕地供求及价格信息、监督土地流转公开公正和保护正当交易,不要轻易干预农民的市场选择行为。要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4、宏观调控,严禁包办。一是政府要对土地流转有宏观上的调控。完善产权登记制度,建立科学的农地资产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二是要建立约束政府行为过度干预的机制。准确定位政府在推进土地流转中的角色,监控土地供需总量的动态平衡,而不是运用行政手段去调整土地资源,与民争利。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有关法规和政策的了解,使土地流转由自发逐步转向自觉。

5、积极探索,推动抵押。要强化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互动作用,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创新为契机,加大试点力度。要抓紧研究制订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操作性意见,让更多的农民在稳定承包权30年不变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方式,使农民较为方便地获得急需的启动资金。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价值评估制度。应建立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可以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来承担,使土地流转、抵押、清偿等行为做到公正、合理。

6、加强引导,优化服务。要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加强党的农村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发现与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

二、三产业发达、就业门路较多、农民收入比较稳定、部分农民不再以土地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做好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切实执行党的土地承包政策,为土地流转及时提供法律、政策、信息服务和搞好协调服务,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贷款调研报告十一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