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综合报告 > 综合报告
栏目

信息化调研报告格式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热度:73

信息化调研报告格式

信息化调研报告格式怎么写

1. 定义调研目的:明确信息化调研的目标,例如评估企业现有信息技术系统的效能,或探索新技术对业务流程的影响。

2. 背景介绍:阐述调研的背景和现状,包括行业发展趋势、政策环境、技术进步等因素。

3. 研究方法:详细说明采用的研究手段,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并解释选择这些方法的理由。

4. 数据收集:描述数据来源,如内部数据库、公开报告、专家访谈等,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分析与讨论:基于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问题的核心,可能涉及技术应用、成本效益、风险评估等方面。

6. 案例研究:如果适用,引入具体案例以增强论点的实证支持。

7. 发现与挑战:列出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及可能的原因。

8. 建议与对策: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可以是技术升级、流程优化或培训计划等。

9. 未来趋势预测:根据调研结果,预测信息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影响。

10. 结论部分:总结主要发现,但避免使用“总结”一词,而是用“总而言之”等同义表达。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1. 引言:简要介绍调研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兴趣。

- 例如:“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报告旨在……”

2. 问题陈述:清晰地提出调研要解决的问题或关注的焦点。

- 例如:“我们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优化现有it系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结尾:

1. 重申重要发现:回顾报告中的关键发现,但避免直接复述,可以换个方式表述。

- 例如:“我们发现,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

2. 展望与建议的强调:突出提出的建议和对策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 例如:“实施这些策略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信息化挑战。”

3. 结束语:以积极、前瞻性的语调结束报告,鼓励行动。

- 例如:“我们期待这些洞察能为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有价值的启示,推动持续的创新与进步。”

第一篇 信息化调研报告格式2350字

信息化调研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_____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_____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_____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_____规划》、《关于加强全省_____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_____省电子商务_____规划》、《_____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_____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_____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

_____届_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_____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二篇 财政信息化调研报告1750字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政府的工作也进入了全面的信息化,我们看看下面的财政信息化调研报告吧!

财政信息化调研报告

一、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亟须提高

基层财政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缺乏自觉学习档案工作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大多数单位档案人员身兼多职,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无暇从事档案工作。同时,基层财政档案人员平时接受专业培训少,同外界交流也少,只埋头于传统的日常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管理手段呆板,缺乏创新,许多档案人员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手段停滞在传统经验上,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落后

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当前,基层财政部门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问题,大多缺乏配套设备,电脑多数为已经淘汰的老旧机型,性能不高,刻录机、扫描仪等更是无从谈起。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因为:一是主观原因,基层财政机关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财政档案信息化工作往往被忽视。二是客观原因,档案信息设备本身投入开支大,这不仅包括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缩微设备、打印、复印等相关设备的购置投入,还包括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等特点而引起的其后续升级、维修、更换费用等持续性开支,这对基层财政部门来说负担较重。当前基层财政档案管理设备普遍落后的现状是造成大多数地区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乏力、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三)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不健全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前,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一套规范统一的标准,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快速、规范的发展。当前,各级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省级财政部门大都开发了几套专用财务软件,比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债务系统、资金管理、县级版等等,但是软件的通用性方面仍存在不足,设计和实践中没有与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衔接。同时,档案信息规范化统一的分类编码标准不完善、不统一等等,这些都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对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基层财政部门对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重视起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基层财政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将传统档案工作知识与网络信息知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出即懂档案管理又懂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同时,基层财政档案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自主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不断提高自身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做好日常设备维护

基层财政部门要在提高对档案信息化重视程度的基础上,整合资金,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投入,结合自身实际,确保必要设备,如计算机、数码相机、刻录机、扫描仪、缩微设备、复印、打印机等的配备,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硬件基础。同时,积极与本单位信息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做好基础实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

(三)健全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

一是要完善现行财政信息化系统与档案信息系统的对接。应该从软件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这一问题,只有实现现行的各种财政信息化系统与档案信息系统对接才能实现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而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标准体系的构建仅仅是开始,标准的宣传贯彻等后续工作做好做足才能体现标准体系的价值。基层财政部门要在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将标准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以便规范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发展。

三、结语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基层财政部门档案人员掌握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基层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更好地服务财政工作。

第三篇 人社信息化调研报告3550字

信息化就是网络化,计算机、电脑的普及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人社信息化调研报告!

人事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人事部门的要求,全面打造公共人事信息服务平台,在辅助领导决策、加强对外交流、推进效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较好地实现了人事政务公开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工作手段信息化。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从单项、孤立、局部的应用向系统应用过渡;从统计、计算、报表向日常管理服务过渡;从简单的联机向计算机网络过渡。这些应用成果为全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干部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例如目前我们广泛应用的工资软件,把人事工作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一次录入人员基本情况,工资数据便自动生成,极大的方便了工作。然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在新形势下,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如何加快人事信息化建设,服务人才人事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一、创新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______同志要求,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廉政勤政,确实为老百姓服务。人事部在《关于加强人事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人事系统信息化建设要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服务人事人才工作大局,服务社会公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加快推进人事系统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人事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为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和技术保障。

加快推进人事部门信息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由传统人事管理向公共人事服务转轨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人事工作信息化建设正在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坚持服务理念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公共人事服务新机制。

一是面对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及时转变工作思路,为人才人事信息化提供理念支撑。信息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运转中最重要的元素,信息的采集、传递、发布、利用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人事部门作为管理社会事务的一个重要部门,依靠传统的手工搜集、制作、汇总、分析,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人事管理与服务信息准确、全面、快捷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实施行政行为,达到施政目标,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针对当前服务对象的广泛性、管理要素的多样性、信息源流的复杂性以及跨区服务的特殊性等特点,把加强人事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人才人事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创新工作手段,寻求服务载体,不断提高对大容量人事信息的综合利用和处置能力。

二是面对公共行政的发展需求,不断整合内部职能,为实施公共人事信息化服务提供实践平台。近年来,我们以建立公共人事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快自身职能转变,优化整合职能,理顺内部关系,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审批事项,放大服务环节,夯实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制度,较好地实现了“三个转变”:由科室分块独立运作向整体配合转变、由等待上门办理向网络在线服务转变、由纸质档案式管理向信息数字化管理转变,为全面实施人事信息化服务创造了基础条件。

三是面对政务公开的建设需要,切实改进工作方式,为实施人才人事信息化服务提供基础保证。我们把推行人事政务公开,作为推进公共人事信息化服务的重点,大力推行人事信息公开,实现内部信息工作五化:办公自动化、流程规范化、政务公开化、服务透明化、对外宣传信息化。规范人事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人事局网站等形式将与服务对象利益密切相关的人才招聘、人事考试、专家选拔、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考核奖励、工资查询等事务,除涉密事项外,都本着实事求是、民主监督的原则,实行政策、程序、结果“三公开”。

二、打造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

人事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我们紧紧围绕实际工作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全力打造方便快捷的人事信息化服务平台。

一是加强内部网络建设,积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人事人才工作信息化,核心是要加快推进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结合实际,搞好系统硬件建设,配置必要的设备,保证系统运行还要加快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及时推出集信息采集、存储、输入、发布为一体,并可处理相关人事业务的“人事管理系统软件 ”,认真做好各类人事人才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不断丰富系统的服务内容,为人事人才工作的各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方便群众办事,优化我们的服务机制,我局投入专项资金,添置更新办公自动化设施,全局计算机配备率达100%,初步满足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提高工作人员的办公自动化水平,组织开展办公应用软件培训。目前,全局形成了以办公室为中心,各科室为节点,连接全体工作人员的人事业务信息网络,在机关内部基本实现了信息交流、业务办理的无纸化办公。同时,为确保信息安全,我们制定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计算机感染病毒破坏信息数据,杜绝泄密情况的发生。

二是加强各类信息库建设,积极构建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人事管理信息化同其他行业实行信息化管理一样,其主要内容是数据管理。针对纸质台帐资料在统计、汇总、分析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我们先后建成了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工资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等多个数据库。同时,加强数据库的维护管理,确保各类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提高内部信息资源共享面,有效避免了在工作中因信息不畅带来的被动,从而提高了人事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

三是加强人事部门网站建设,积极构建信息服务交流平台。在互联网上建立人事局网站,及时发布公务员招考、人事考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人才招聘等信息,使人事人才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年5月16日远安人事网正式开通,我们牢固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人才”为主题的三服务办网理念。为达到加强引导、增强互动的目的,开设有公文阅览、办事指南,政务公开,培训考试、表格下载等栏目,并通过开设局长信箱、请您留言、答疑解惑3个栏目,在人事局和群众之间架设了3条沟通对话的绿色通道,依托网络轻松实现了与广大干部职工的“零距离”接触。建站四年多来,累计访问量已达45万人次以上,信息发布已涉及考试培训、职称评审、求职招聘、岗位设置,理论调研等多个方面,成为我县点击率较高的网站之一。

三、解决突出问题

随着我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推进,纵向数据传输通道的互联互通,我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把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向前进。

一是不断修正完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使维护管理跟上系统建设的步伐。人事信息化建设应当根据本地人事人才工作的实际需要,围绕与人才和用人单位关系密切、社会关注的工作和事项实施。开发与应用并举,通过应用促进人事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系统逐渐完善并投入运行,信息系统已成为人事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建立与之配套的运转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根据需要随时增加、修正信息资料,切实维护信息体系。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与交流,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人事干部队伍。加大网络知识和应用软件培训力度,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是统一规划,共同建设。人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必须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统一规划,共同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既可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使用,也可以将模块拆分单独使用,在必要时还能扩展集成为网络化人事管理信息单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录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是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加快推进人事部门信息化建设,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尤为重要。随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计算机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量将越来越大,数据安全保密工作不容忽视,完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要同步配套完善安全保障和防范措施,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三个方面强化数据信息安全。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具有创新意义的系统工程。促成干部信息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发挥整体优势,提高人才竞争优势,是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建设给人才人事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不断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人事部门创新力、凝聚力、竞争力,更好服务人才人事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 卫生信息化调研报告2950字

卫生信息化调研报告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医院信息系统于2024年1月投入使用,在运行中结合医院实际进行了不断完善、优化、改进,使系统更加适合医院工作需要和患者需求。医院信息系统基于.net(c/s架构)、sqlserver开发,数据库采用本机raid、双机镜像热备、定期异地备份模式,各个模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将传统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模式,实现了就诊 “一卡通”、检查图像和报告的实时共享、分析、存储及远程调取,为病人预约就诊、分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减少等待时间,优化就诊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医院电子病历运行情况

以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摈弃传统的word模板病历形式)为主线覆盖门诊、住院电子病历,打破了传统的病历书写模式及信息查阅繁琐、共享不便的难题,提高了病历书写效率、规范了病历样式、提升了病历质量。2024年,我院在全市率先启用pacs图像传输系统、lis系统,无缝集成到his管理系统,实现了与 his管理系统一站式登陆,使得电子病历系统的内容得到广泛延伸。

(三)区域平台建设情况

2024年1月,市卫生局要求全市进行区域平台建设,我院积极响应、配合,成立专门负责小组。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院认真分析数据接口标准,积极开发,成为第一批接入区域平台的试点医院。

经过多日的努力,我院于2024年3月底完成了接口程序的开发,并将上传数据交于区域平台小组人员通过了测试,由于平台小组近期又发布了一些新的数据标准,我院现正在开发、调试接口程序。

(四)新农合系统应用情况

2024年3月份,省卫生厅要求全省新农合患者实现院内直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医院积极配合,研究接口文档,采购硬件、配置,改造网络、开发接口、项目对照、接口测试。经过努力,按上级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医院his系统与平台的对接,并在第一时间启用了系统,方便了患者、医务人员,目前运行良好。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积极参与。

自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院领导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成立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安排技术人员前往全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__医院等地进修学习。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院领导经常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实施方案,并就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多次主持协调会,协调处理信息化建设实施中工作衔接问题。院领导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经常给技术人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要求,而技术人员经常是在医院领导不断提出的新想法中去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使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

计能够紧贴医院实际,功能更加完善,流程更加优化,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的规范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信息化建设投资强度大,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为确保资金投入,我院设立了专项资金,在软件与硬件方面先后投入__余万元,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保证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培训,提高应用能力。

医院注重对职工的培训,在系统测试、试运行和运行中,组织职工进行了多次集中培训,要求人人过关。经过培训,医院职工都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系统开展工作,同时,也使医院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充分考察,多方比较。

医院信息系统具有专业性强、集成度高、科技含量高等特点,涉及诸多学科和专业,选择一流的或成熟的开发队伍合作至关重要。医院经过半年多的充分考察和多方比较后,选择了国内领先的___公司等作为合作伙伴,这些开发团队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经验保障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立足当前,超前设计,拓展功能。

在以信息化带动医院现代化的思想指导下,我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方便患者、规范工作”的原则,强调临床实用性、规范性和就诊流程的优化,经过充分考察,我院与__公司等国内一流的软件开发

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我院信息系统开发团队是由知名的医学专家和软件专业人员组成,这些开发团队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经验保障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合医院的工作流程和医生的工作习惯,并将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融入到所开发信息系统之中,使系统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五)加强管理,不断深化完善。

医院信息系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为保障系统安全,我院建立了防火墙,严禁各种外来存储介质连接信息系统,针对不同操作人员设立了不同权限,对各项权限的开通或增加实行严格的审批,保障了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日常运行中,建立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重视职工参与,定期召开座谈会、信息员工作会议,征求各个岗位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医院实际,以服务患者为先导,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使信息系统更加有利于工作。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成效

(一)医院管理方面

1、规范了医院的各项工作,加强了医疗质量控制。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在结构功能上形成了医疗、服务、管理的立体网络,实现了对医院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规范了各项临床工作,可实时对医疗安全、基础护理等各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对各项业务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加强了医院医疗质量的管理、控制,为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

2、便于各种信息的采集、保存和查询。可以对医院和患者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便于各项信息的管理、检索和统计,

避免了信息流失和工作的繁琐。

3、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量。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医生工作提供了方便,以往每个住院病人的姓名、床号、诊断等信息要在各种医疗文书上抄写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现在医生可直接在电脑上填写病历、开具处方和检查项目,只要将信息一次录入,就可自动完成各种转抄,并可在任意时间,任意终端打印成各种需要的规范医疗文书格式,各种影像及检查结果也可通过院内网络及时反馈给医生,这就使医护人员从大量简单和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4、节约了资源。通过信息化建设,医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避免了各种资源浪费(如重复拍片、各种纸质表格的印刷等),有效节约了各项资源。

(二)方便群众方面

1、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电子叫号、预约挂号检查等便民服务,便于患者及时了解就诊信息,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据统计,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后,门诊病人候诊时间比以前节省了50%,收费速度比以前提高了60%,各项检查的等候时间比以前缩短了30%,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便于患者各项资料的保存和调取。患者就诊后,各项就诊信息便保存在医院的服务器中,有效防止了各项就诊信息的丢失,并实现了检查图像和报告的实时共享、分析、存储及远程调取,满足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查询要求,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虽然我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要求、距离其它先进地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加大服务管理、行政管理等。

第五篇 信息化调研报告2150字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一、现有基础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一)基本情况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__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__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__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__规划》、《关于加强全省__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__省电子商务__规划》、《__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__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__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__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

第六篇 医院信息化调研报告2150字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了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它逐步成为现代化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和支撑环境,医疗信息化调研方案。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目前大部分三级医院已基本完成第一轮his、pacs/ris、lis系统建设,但尚未形成医疗数据共享的数字化医院。本次调研在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4年版)》及《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24-2024年)》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旨在详细了解铜仁市人民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和应用实施情况,摸清铜仁市人民医院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要求,深入分析医院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明确领导层和各业务科室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安全的需求,征求建议和意见,梳理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工作重点,为做好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规划方案《医疗信息化调研方案》。

二、调研分析

2.1、目前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进行统计分析,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如下:

1)、信息系统(his)是以经济管理为核心,基本上能满足当前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主要是指药品及材料进销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从20__年引进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至今,已经有十年的的时间了,信息系统功能包括药库管理、器械库管理、后勤管理、门诊药房管理、住院药房管理、门诊挂号管理、门诊收费管理、住院病房管理、住院收费管理、医技查询管理、财务核算报表管理、财务核算奖金、院长查询管理、病案接口管理、门诊离休病人收费管理、门诊医保病人收费管理、住院职工医保病人收费接口管理、住院居民医保病人收费接口管理、住院新农合病人收费接口管理、药品使用监督管理等功能模块。

2)、lis、pacs、体检系统仅能满足本科室业务需求,不能与his、emr系统数据进行共享交换。

2.2、目前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铜仁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存在着系统集成度较低;只关注信息的采集不关注信息的共享与利用等问题,如lis、pacs系统都是科室级别。由于医院的各功能模块是在不同时期建设的,在建设时,重点考虑的是功能的实现,满足业务需求,而未过多考虑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只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简单的共享,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接口模式来实现的。这种接口模式在子系统较少的情况下还可以满足业务需要,当子系统数量较多时,系统间的关系线已经形成了网状结构,并且不同系统间的很多信息是重复的`,例如病人的基本信息,lis系统要用,pacs系统要用,这样就都要与his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各系统均要与his系统开发接口,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重复开发,数据重复共享,而且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工作也将变得非常复杂。在子系统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给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带来巨大的隐患,同时使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成倍增长。

三、信息系统改进规划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普及,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经济管理、医疗管理和行政管理,这是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因此在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进行全面、综合的总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规划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医院信息化管理目标。

一个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子系统组成,牵涉众多的专业领域。这么庞大的系统需要非常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分工,整合不同厂商有特色的专业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医院信息化能够取得成功必须保证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的高度共享。然而这些系统通常是随着医院的发展需求逐步建设的,它们来源于不同的厂家,基于不同的技术,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这些系统的集成整合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数字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应定为:建立基于集成平台的数字化医院,整合不同系统的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发掘、统计、分析,为医院决策支持提供数据基础,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

2)、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

伴随着医院规模的逐步扩大,医院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his、lis、pacs等系统已不能满足临床业务和医院管理的要求,系统的功能将被大幅度细分,对软件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包括:

3)、选择信誉良好的软件服务商

为了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得到供应商良好的服务,医院必须选择具有雄厚实力的软件厂商来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

4)、明确信息化管理费用预算

为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是医院必须有明确的信息化合理预算。现代大部分医院信息化预算经费每年为年收入的1-1.5%。同时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可以进行总体规划后,采用分期分批投入。

四、实施方案

目前医院信息集成平台软件厂商很多,医院必须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条件,合理定位和选择医院的信息集成平台,以保证系统实施以后能达所预想的管理功能,同时降低实施系统的风险程度。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1)成立信息化小组。信息化小组由医院的主管领导和行业的技术专家组成。

2)组织项目方案论证、考查。对当前软件商提供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及可扩展性等进行论证,确保选择的厂商提供的产品是符合医院管理要求的。

3)形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根据信息化小考查和讨论结果,形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七篇 关于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6700字

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

——神木县农村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模式及发展方向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处,属陕北黄土丘陵与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辖15个镇62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672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一,西部第5位,全国第44位。。

但是神木县自然条件南北差异大,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北部除矿区外,较适宜发展农业。中、南部乡镇交通等条件较差,信息较为闭塞,受自然气候变化影响大,农业发展较为落后。

为了加快我县的农业发展速度,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到来,我县对农业信息化的要求猛增。神木县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省政府决定建设的八大民生工程之一,也是神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更是建设“民生神木”的生要目标。目前该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基础通信设施有了较快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县政府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县农业局也建立了神木农业网,大部分行政村建立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打造贯通乡镇、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行政村的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站,成功探索了利用互联网推广农贸产品等新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信息化水平有一定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一定应用。

一、神木县“信息入村”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设施情况

神木电信已建成拥有软交换、程控交换、光纤、微波、卫星、数据等多功能通信手段、高效率的综合通信网,覆盖了神木各100%的乡、镇、办事处,80%的行政村,基本已经实现了乡乡通光缆,村村通电话。

在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手机,行政村手机信号覆盖率80%,为在农村启动和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神木全县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基础上有70%左右的自然村实现联网。目前,通过直播卫星接收及无线覆盖方式覆盖自然村覆盖率在90%以上。

(二)主要模式和进展情况

主要模式是“三电合一”等方式,电话、手机、网站发挥了较大作用。主要牵头部门是县农业局。主要完成单位是神木县原种场、各乡镇信息站、各村及服务站。主要配合单位是县电信局、县联通公司。

县农业局信息办在“神木农业网”网站中专门设立“三农新闻”等二十多个栏目,内容涵盖农业法规、科普、市场、资讯等信息,成为神木农业的官方权威网站。

县农业局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部门转变职能、全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信息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建成了“县有信息办、乡( 镇)、村有信息站”的较为完善的“三级联动式”信息服务体系。广电以及电信、联通等单位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

1.积极组建信息服务网络

从20__年开始,神木农业局与神木联通联合建设,在全县率先建成了“电子农务”信息服务网络,涵盖了全县二十一个乡镇、办事处范围的种子、农药、化肥、土壤、植保、实用技术、涉农法律、农产品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联合聘请30多位高级农业、林业、畜牧、政策、物价、气象等专家上线为广大群众解决农业生产难题。此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从20__年起,县农业局通过与神木电信公司合作,利用电信部门雄厚的网络技术优势,在全县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即: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服务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开始新建村级信息服务站,到20__年全县629个行政村建成了579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另外50个行政村由于信号、人员流动等原因村级服务站暂时托管到乡镇政府、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

2.开通了“农业热线”电话语音自动查询热线和农业专家人工服务热线。

“农业热线”农业专家人工服务热线通过农业专家值班,对农民需要了解的问题,通过农业专家人工热线对农民在农业生产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咨询给予“一对一”的远程解答。

3.开通了农业信息服手机短信务平台

20__年10月份,县农业局与中国联通神木县分公司通力合作,开通了我县“电子农务”手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20__年,20__年神木电信又免费提供了“企信通”平台。

通过手机短信、语音、wap互联网等方式,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政策法规、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农家百科等信息,并开通短信互动交流平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4.聘用30多位专家,定期值班服务农民

20__县农业局购买了5万元的设备,组建了农业信息专家值班室,安排30位粮食、经作、果树、植保、土肥、种子、水产畜牧、林业、水利、农机、气象等11个方面专家,进行电话、网络、现场实时解答农民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满足农民朋友的技术需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投诉的各类问题。

5.建立了专业信息员培训教室,满足长期的培训需要

20__年县农业局采购了近20万元的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农业信息化信息员培训教室。教室内电脑、网络、投影、扩音等设备齐全。一次可容纳60人进行培训,全县近700位乡镇及村信息员受到了多次培训。

6. 克服技术难关,创建“神木农业网”

由于互联网、农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迫使我县必须创建、利用农业网络的传播优势。我们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认真学习,克服技术困难,在去年12月开通了《神木农业信息网》,今年起正式建设并开通了《神木农业网》,使我县农业宣传第一次走上互联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公开性,对宣传我县的农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神木农业网”已开设二十个栏目,内容丰富,各大搜索引擎网站基本可用中文直接搜到网站,特别是百度、搜狗,还可以搜到“神木农业网”的重要的文章。目前网站还在进一步改版中,正在一步步向优秀网站迈进。同时网站受到广大网民的关注,点击数在12月份已突破40000人次。

二、全国的基本情况

1.全国农村信息化工程的总体进展

20__年,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部分地县农业部门开展“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20__年农业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据统计,全国目前各省农业部门,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64%的乡村设立了信息服务站点。已经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已经拥有深入到县级的各级农业广播电视节目,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全国有3000多个网站与此网站建立了链接,日均访问量近200万次。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左右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

2.近年来的成功典型

(1)手机农业网站。20__年陕西省农业厅与中国联通陕西分公司合作,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信息,目前全省推开。浙江绍兴的“绍兴数字农业”项目,市农业信息中心与联通合作建成wap网关和应用平台,让农民用手机免费查看绍兴农业网“当前农事、供求信息、市场行情”。

(2)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陕西、浙江、山东、湖南、贵州、安徽、江苏、新疆等建设的很好,特别是浙江省,建成了以省级中心资源库为核心,广电和电信两大前端播出平台为基础,辅助教学网站和信息管理网络为支撑的省级服务系统。

(3)“三电合一”工程试点。河南、河北、四川、江苏、湖南等地项目建设比较成功。

(4)农民信箱工程。浙江省于20__年9月全面启动了“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建立免费实名制信箱。

(5)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浙江杭州市建立了第一家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新农门”,整合了互联网、移动通信、固定通信功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培训机构、工业园、企业、服务机构等信息资源,针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维权等迫切需求开展服务。

3.主要模式

(1)模式一:多媒体终端+农民。比如,语音电话(江苏省农业一线通、吉林省16新农村热线等经验)、农业网吧、手机短信(陕西、四川、青海、上海、温州等)、农科atm(终端触摸服务)、农业信息服务超市(河南洛阳等)等。

(2)模式二:网络平台+信息中介+农民。比如,金塔模式(利用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村级信息点)、虚拟龙头形式(湖北黄冈市经验)等。

(3)模式三:网络平台+传统媒体+农民。比如,网络加上电视、电话、广播和农民,互联网+专家+农民(贵州经验)等。

4.一些成功经验

(1)广西农业厅利用网络开通了广西农产品网上流通交易平台,既有水果、食用菌、种苗等26个分类展厅,又有14个地级市展厅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4个精品展厅,产品一上网,国内外的客户就看到了,纷纷通过电脑、电话渠道来洽谈订货。同时在网上开办“广西网上名特优农产品节”。成功举办广西名特优农产品节27次,夏橙、茶叶、荔枝、芒果等在网站上展销,累计促成农产品交易690多万吨,成交金额180多亿元。

(2)广西还积极推进“创建数字农户、培养新型农民”行动,仅“农家乐”电话语音自动查询热线就发展了近20万户。20__年的低温冷冻灾害袭来时,农业部门通过“农家乐电话语音系统”、“16农业专家热线”和“移动〃农信通”等农业信息化项目, 24小时为广大农民及时解答农民群众当前遇到的冷冻灾害农业生产疑难问题,共发布指导农业生产信息150多条,解答农业生产疑难问题16700多次,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农业电子保姆”。

三、我县农村信息化工程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基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仅仅是取得了最基础的一步,距离真正的应用还想差甚远。

神木县农业人口20万,人均纯收入只有8000元,由于对农业信息化的应用认识肤浅,给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经营分散,农村规模小也是一个制约因素。另外,还存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备,信息资源分散、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尤其是对农村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629个村级服务站能正常开展工作的还占不到50%,严重影响着我县农村信息化工程的步伐。

今后神木的农村信息化工作怎样开展,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神木县农村信息化工程今后的工作方向

根据全国和全省一些典型经验和做法,结合神木实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提高认识

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是简单的建设一条电话线,建设一个宽带,买一套电脑、打印机,建设一个网站,上传或下载几条信息就完成的事。是关联到三农各个安全生产、人文生活、交通运输、产品交易、文化娱乐、风土人情等环节的系统工程。也是“五个神木建设”在我县农村的综合体现。所以我们要组织信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提高对农村信息化的全面认识。

2.完善重点村信息服务站

每个乡镇建立5-10个重点村信息服务站,特别是结合农技体系改革,在区域站完善重点站的建设,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根据我县的情况,在特色农产品较为丰富的乡镇建立试点,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可以依托乡镇农技站等部门进行建设。要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有条件的村建立网站,无条件的村,鼓励经济能手、种养大户、合作社 “信息村”建设作为信息富农和优化农业结构的重点。使这些重点服务站达到全省乃至全国的信息服务水平。

3. 要继续建设好“神木农业网”

要继续建设好“神木农业网”,特别是“三农频道”,丰富各乡镇、各部门涉农子网站,使其成为全县农业信息资源最集中、最权威的网站,同时做好与省、市、国家信息网站的对接工作。有条件的建立完善镇、村网站或网页,将服务向下延伸,尽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4. 做好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传统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覆盖面广、直观、传播速度也很快,电视、电话、广播、报纸等常规传播渠道仍然是当前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传播媒介,解决好信息覆盖问题,要综合运用手机短信、报刊杂志、宣传栏、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手段向村户传递信息。要按照全县部署继续大力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大力推广“手机农业网站”、“农民信箱”、“远程教育”等经验做法。

5. 做好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结合。

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扶持各类有条件的协会、企业以及生产经营大户等社会力量开展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比如神木县的农协会以及一些电信运营企业等都有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深入探索和实践多元投入机制,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创新和增强农业信息化后劲的发展机制,提高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6.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

建立农村信息员登记、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重点培养信息采编人员和信息分析人员,不断提高信息收集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水平,逐步在全县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和分析应用相结合、精干高效、干事创业的农村信息员队伍。除重点培养高素质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让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农户、帮助农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7.深化、细化农村信息化应用

农村信息化工程,绝不是建一个信息服务站,安装一套电脑、打印机,连接一条宽带,上一个互联网就了事。它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是一个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千头万绪、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为了加快我县的农业发展速度,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到来,我县对农业信息化的要求猛增。

目前我县农村信息化工程,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应用:

(1)led信息发布显示屏

在全县629年行政村的室外环境安装led电子显示屏, gprs远距传输,用手机发送,显示屏自动接收并随时更换,基本做到无人执守,中央控平台,是向全县各村显示屏,统一发布各类信息的平台,采用中国电 “信的企”,配备专用电脑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以方便农民及时了解气象、农产品价格、政策、文化生活等全方位的信息。

(2)信息化、智能温室建设

我县北部温室蔬菜面积大且较为集中有利于温室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能提高我县温室生产的技术水平。温室的信息化、智能化,需增加室内外环境信息采集、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灌溉智能控制等设备。由各类采集设备采集各类传感器数据,通过485总线和网络传输技术将上述数据上传到中央控制软件;中央控制软件接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形成决策指令,并将指令发送到各配电控制箱和智能灌溉控制器,由各配电控制箱控制内遮阳设备、环流风机、顶部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灌溉控制设备等机电设备进行调控,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优的小气候环境。

(3)农村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

神木县自然条件南北差异大,通过气象传感器监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风速、风向、辐射、降雨量6个气象信息。再通过gprs远处模式,将数据发送到指定服务器中,为农业科技部门随时了解农村各自然区域的自然小气候变化,以利于及时提出应对方案。

(4)农田虫害信息采集

神木县自然气候南北差异大,旱灾、雹灾、冻灾频发,特别是虫害近年来发生有扩大和加重的趋势。但病虫测报资料的收集量大分散,远不能满足测报的需求。为此我县农业科技部门,急待在全县布局629个现代化虫害发生信息采集点,及时收集了解全县各自然区域病虫发生与变化,以利于及时提出应对方案。

(5)农村饮用水及灌溉的远程信息控制

神木县自然条件南北差异大,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同时中、南部乡镇的农村饮用水一般要在5公里以外进行抽水,工作人员操作起来及不方便,进入信息化、自动化时代,我县计划在中、南部乡镇的部分村实施饮用水及灌溉的远程信息控制、自动抽水工程,即发个手机短信就可进行抽水等作业,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及时为农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即时的灌溉农田。

(6)农村电信专用cdma 3g信号差转放大

神木县中、南部乡镇的农村电讯信号覆盖较差,相对而言电信的cdma信息覆盖率较大,但有好多村庄信号还是不太稳定,这样要安装信息显示屏,就必须配套安装电信专用cdma 3g信号差转放大器,以增强器接收能力和准确性、稳定性。

(7)自动化、信息化养殖

神木县也是养殖大县,截至20__年年底,神木县猪、羊存栏分别达到11.8万头、86.7万只,猪、羊饲养量分别为25万头、134.4万只,牛存栏4.01万头(其中奶牛存栏0.45万头),鸡存栏60.95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0431吨,奶类产量15817吨,禽蛋产量5485吨,羊毛产量1036吨,羊绒产量213658公斤,畜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养殖事业,使养殖进入自动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时代,提高养殖技术,从自动化养鸡、自动化养猪等入手,加快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第八篇 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4650字

摘要: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浛洸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浛洸农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 问题尤为重要。党在__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__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__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__)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三、浛洸农业信息化开展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研背景和目的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英德市浛洸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浛洸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都是英德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英德,先有浛洸”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对英德市浛洸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情况,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等情况,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2、调研概况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英德市科技局、浛洸镇政府农药店,

菜市场,电脑城,浛洸一中周边农村的养殖户、种植户(蚕桑基地,沙糖桔园等)以及散户。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这两种调研方法。本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问卷编制了13道题,其中单选8道,多选5道。数据采用电脑软件e_cel处理。访谈人数 7人 ,采用笔记及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的内容。

(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根据农业信息化开展的步骤,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a.硬件设施:调查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有线电视普及情况;b.服务平台:了解“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手机短信服务开展情况;c.村民信息化意识:调研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的情况。

3、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硬件设施

图1 村庄网络铺设情况

在访谈中笔者得知,英德市对浛洸镇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但鉴于当地地区实际情况,出现两种局面:镇区硬件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村则将资金应用到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上,无法投入资金进行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图1的数据是从被调查者中得出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浛洸镇大部分的村庄是没有铺设网络的。而从某村的支书口中得知,他们村的网络也是刚刚建好的。

图2 村民电脑配置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该镇只有27%的村民家配置了电脑,而大部分的村民家目前还没有电脑,由此看出,该镇的电脑普及率不高。

图3 村民使用电脑的情况

从图3得出,在拥有电脑的村民家庭中,电脑的主要使用者是他们的子女,村民本身使用电脑的频率比较低,其原因是农民不懂相关的电脑操作技术。而虽然有部分农民懂得使用电脑,但是主要用来娱乐或是看新闻,只有10%的农户会用于获取农业信息,由此可知,农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还比较低。笔者从访谈中得知,有些村民家有电视也很少关注农业信息,更何况是没有电脑呢。

(二)、服务平台

图4 村民有无听过“信息大篷车”服务平台

从图4得出,绝大部分的农民从来没有了解过信息大篷车,由此说明虽然信息大篷车深入农村开展活动,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也可能是,村民忙于自身的农活,并没有这种意识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了解多一点信息对他们的农业生产会有好处。虽然有部分的村民听过“信息大篷车”,但是也只是听过而已,在后面问到“信息大篷车”来过几次时,没有人答得上来。而对于“信息大篷车”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在所被调查者中,甚少人知道。

图5 村民有无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

图5显示,85.40%的农民并没有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由此可见,“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并没有在农民群体中形成效应。

图6 “信息直通车”提供的服务

图6显示,信息直通车在提供服务的内容方面主要是有关的农业科技信息,在提供产品销售途径等方面略显不够。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浛洸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电脑最基本的操作,例如:开关电脑。这方面也是与浛洸镇村民电脑的拥有量有关。

(三)、村民信息化意识

图7 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从图7可以看出,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有线电视所占比例最高,有21.70%,乡亲们互相传达这种途径占15%,图书报刊杂志占11.7%,别人示范占13.3%。村政府宣传占8.3%,而选项其他占了15%,从问卷中了解到主要是农科站、技术站。以上这些是比较传统取得农业信息的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通信用到了农业信息方面,从图中得知,这种途径也占到了14.7%,从中反映出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图中显示没有获取信息途径的村民还有存在,占0.3%。从采访中,笔者得知的确有些村民是信息封锁型的,对外界不闻不问,只管自己的农活,问及他原因,他则说外面的世界太乱了。

而有些村民选择跟公司合作的,其主要信息来源是公司,他们只负责养,价格技术方面的信息主要靠公司传达。

图8 镇上有无农业信息培训中心

图8显示村民对镇上的农业信息培训中心不了解,73%的被调查者中不知道有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这回事,由此可知,村民对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笔者从访谈某村的一位村支书中得知,政府每年都有技术培训的,村委或居委向农民宣传什么时候有培训活动,一年都有十次八次。但是参加的人比较少,村民没什么兴趣去听,即使是给他们发补助,他们也不愿意去听。支书还说,村民不想参加的原因是村民没什么文化,学不进去,现场指导会比较好点。村民对农业信息方面的意识还是很不足的,而这种不足的原因又是根本性的,看来,普及义务教育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是很至关重要的。

图9 村民参加农业信息方面培训的情况

从图9可以得知,被调查者中只有14%的村民接受农业信息方面的培训。上面已经提到,参加农业信息培训的村民所占比例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的意识不够,另一方面则是村民本身的文化水平不够,在被调查的村民中,有60%以上的村民的文化水平在小学水平下,甚至是文盲的。

图10 村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

从图10可以看出浛洸镇村民对农业信息的各方面都有需求。其中对于天气预报方面的信息居高,占了24.19%,说明村民比较关注天气方面的信息。而农产品价格方面的信息位居其二,占了20.97%,看来价格还是很受村民关注的。从图中,还可以看到被调查者当中有9.68%的村民希望获得外出务工的信息,可知这些村民有放弃务农的打算,主要原因可能是庄稼收成不好或者是市场不乐观。笔者在访谈中获知,部分村民不懂得如何种植,只是盲目地去种植,这样收成自然不好,再加上天灾,有时一年下来成本回收不了。

四、结论与建议:

农业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工程,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英德市浛洸镇农业信息化各方面较为落后的情况,为帮助浛洸镇加强当地人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尽自己有限的能力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硬件设施

硬件环境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有了最基本的设施,其他一切工作才能开展。针对电脑拥有量低的特点,建议各村委免费为村民铺设网络,免费开放公用电脑,并让专业技术人员教予村民最基本的电脑操作。

2、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

鉴于村民对于农业信息化的一些服务平台不是很了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给予的建议是村委干部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广播、走访村民、派发宣传单等方式,让村民了解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可在村务公告栏里粘贴最新的农业资讯。

3、开展农业信息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

村民信息化意识不高,是阻碍浛洸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村委、相关的农业、种养业咨询公司应多给农民组织一些专业培训、发放农业种植小册子等等。最主要的是要争取逐步转变农民那种“靠天种养,靠自己摸索”的传统观念。

4、提高村民的基础文化水平

据笔者了解,浛洸的大部分种养业专业户是文盲。识字率低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资讯的沟通。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地提高整个镇的教育教学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完善我们的教育事业,以教育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5、鼓励青年一代加入农业生产中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农民大部分都是五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在几十年的种植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种植方式,很难接受新鲜的资讯,而青年一代基本上都放弃农业生产,选择外出务工。其实,青年一代的知识水平高,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应该鼓励其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让本地的农业走向科技化、信息化、规模化。

以上只是我们对于此次调研所反应的一些情况的建议,望能给予浛洸农业信息化发展有所帮助。

五、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仅仅靠硬件的建设,服务平台的建设就能发展起来的,更重要的还是人们对农业信息化的意识。如果人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即使硬件服务平台建设得再好,还是利用不起来。农业信息化的完善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俞守华,区晶莹,易雅馨,刘华. 广州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业网络信息,__,(5).

叶赛,俞守华,谈大军,邓继忠.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问题探讨[j]. 农业网络信息,__,(4).

[3] 石达祺.上海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__,14.

第九篇 环保信息化调研报告4150字

一、智慧环保的基本概述

“智慧环保”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__-20__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调研现状及未来前景评估报告》显示,智慧环保是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相结合的概念。“智慧环保”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且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带动智能环保的发展,将环境的保护实现最有效化。

“智慧环保”的总体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智慧层和服务层。感知层: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实现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辐射等环境因素的“更透彻的感知”;传输层:利用环保专网、运营商网络,结合3g、卫星通讯等技术,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存储的环境信息进行交互和共享,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智慧层:以云计算、虚拟化和高性能计算等技术手段,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的环境信息,实现海量存储、实时处理、深度挖掘和模型分析,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务层:利用云服务模式,建立面向对象的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为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辐射管理等业务提供“更智慧的决策”。

二、发展智慧环保产业的必要性

污水处理厂建好了,却在处理能力方面出现“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现象,这都会造成环保产业的低效率。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智慧环保这个时候就能帮助你。

通过信息和互联网技术,污水处理厂可以根据实际进水情况,实现智能化动态控制,从而使其运行达到最佳的投入和产出比。就发展智能环保产业的必要性、基础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优先采购、给予财政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

下一步,将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在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染治理等领域推行环保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广环保产业先进智能化技术,着力培育一批环境污染治理专业化公司,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针对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运行负荷低、能耗高、经营成本高等问题,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智能控制系统示范试点,推动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实现污水处理设施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运行。

三、我国智慧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日趋完善,我国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以'三废治理'为主,发展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尽管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信息化水平与环境保护工作不相适应,环境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环境信息化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又不足,管理机制不顺畅,人才队伍中高素质人才队伍缺乏,且发展不平衡,环境信息产业还无法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

四、我国智慧环保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下,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等均将发生深刻变化,对环境管理也将提出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迎来环境保护的新气象。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面临一些新的机遇。一是环境保护得到___、国务院日益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天变蓝、水变清、地变绿,人居环境更美好,应成为我国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是环境法治日臻完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24年付诸实施,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思路日趋清晰,为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是污染物排放强度在下降。随着我国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降低、重化工业增长对gdp的贡献下降,污染物排放强度在降低,有利于开创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防治的新局面。

四是多渠道融资局面可望形成。国家出台了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政府和社会资金合作受到激励,大型国有企业携资金和高新技术进入环保产业,资本市场上环保企业比例增加,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

五是公众诉求日益高涨,成为环境保护的动力。公众环境权益观增强、环境公平正义诉求与环境质量改善要求提升,要求政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大污染治理和监管力度,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动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环境管理面临巨大压力。比如,污染欠账多,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污染随着产业转移而转移;政策执行走样;行政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管理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五、我国智慧环保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第一,以排污许可证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形成管理主线。排污许可证制度承载了环保法律、减排责任、技术规范等方面内容,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细化深化,使之具有法规效力,加大推进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从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排放方式等方面,不断健全排污许可证;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并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公平、覆盖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为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此外,还要加大执行和监督力度,强化许可证制度的实施监督。各级环保管理者,也必须转变思路,调整角色定位,为企业解决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等问题。

第二,以环境保护标准为准绳形成倒逼机制。标准是可以落地的环保措施。国家应制定环境保护的一般通则或基准,以减轻单位产品的资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标准研究使之符合国情,并加大标准实施力度。通过环境标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起到从源头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具体做法有,对新增产业,以环境标准为门槛抓好企业和产业的准入;对存量产业,以环境标准为尺子,淘汰落后的产业、产能、技术和工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我国智慧环保行业的发展建议

第一,实行赔偿制度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通过法律强制、政策激励和约束,使各级干部、企业和社会公众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此外,还可考虑建立一套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干部,实行终身追究责任制。在新形势下,对环保违法行为的处罚应当创新模式,可依据相关要求,发挥司法部门的作用。

第二,加强能力建设,形成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利用资本市场募集更多资金进入环境保护领域;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种子”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污染治理应更经济。环境污染治理应留给市场更多的选择,环保企业会选择实用技术和路径,以降低治污成本;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思路和污染治理方案。此外,还要加强能力建设。加强污染物排放等监测网络、预报预警、应急管理等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支持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的宣传和科普,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公众不仅能积极参与,更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尽可能绿色出行,进行垃圾分类,不随手扔垃圾等。总之,只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改善,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才会早日到来。

七、智慧环保是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有机构预计,2024年城镇化率将超过60%,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加智能化的城市治理。

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3大热点应用行业。一方面,我国政府对交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屡屡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制规模,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城市人口密度与汽车保有量之间呈现畸形对应关系,导致交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同时,医疗资源的匮乏和效率低下是目前医疗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政策扶持是推动智慧医疗投资加速的重要驱动因素。从竞争格局来看,由于智慧医疗并无明确的行业标准,且各地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程度发展差异很大,从而导致了该市场的集中度很低,未来有待进一步提升。

另外,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板块也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再度升温。某家环境保护证券认为,在大气治理的政策高压之下,重点工业行业的脱硫脱硝改造将加速,与火电行业脱硝需求叠加,预计2024年脱硫脱硝工程建设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在废水治理方面,除了在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高污染材料,企业做得更多的是废水回收利用。这个方法最简便、直接,一些高污染行业做好可以大大减轻治理压力。一些治污难度大、成本高的行业可以将废水分别回收利用,针对主要染物分类治理,使废水处理化难为易。此外,固废垃圾焚烧发电也有望维持高景气度,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料将加速。

中西部潜力巨大

鉴于地方政府将继续加大民生、基建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工业品需求有望避免萎缩。到2024年,全国需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以及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问题。未来无论是棚户区改造还是城市人口落户,中西部的城市群都将成为主要阵地。研究认为,虽然2024年固定资产总体投资增速会有所放缓,但中西部基建投资加码和保障房建设将增加钢铁、水泥、建材等工业品需求,预计新增需求至少会维持今年增速水平。

第十篇 建设局系统信息化调研报告5650字

进入__世纪,__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__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__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

__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__世纪__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控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

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网站,架起了政府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建立了机关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辟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使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开始推进,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

根据进一步提高__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展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

第一,加强城市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城市管理者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善于按照信息化要求组织和协调管理;信息技术工作者要更多地了解业务工作,善于应用信息技术支撑城市管理,使两者得到更加协调、有机的结合。

第二,加强信息化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既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更应加强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基础资源数据库,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以适应和满足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强信息化辅助决策支撑能力的建设。既要注重应用系统所储存微观数据的开发利用,更应加强反映行业总体情况的宏观决策数据及相关评价指标的储存与开发利用,为政府部门及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二、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和__市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围绕“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以及“以管理统帅建设”的思想,以信息化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的方式与技术创新,通过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实施原则

一是服务与促进城市管理并重的原则。立足于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能,加强信息化与城市管理的结合,尤其是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全过程的应用与渗透,既作为服务于城市管理重要的辅助手段,又作为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动力。

二是聚焦阶段目标与整体协调推进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城市管理3年、5年、8年的发展目标,明确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阶段性目标,既有每个阶段重点突破的环节,又把各个阶段作为有机的整体加以推进,做到可见、可控和可实现。

三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适应城市管理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要求,把资源整合、综合集成作为本轮信息化的重点之一。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由各单位分别开展建设和运行管理。同时,以“基础平台”为载体,开展各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构筑资源共享平台。

三、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到__年,以网上办事为重点的比较完备的电子政务系统全面运行、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发挥作用、政府宏观决策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全面形成为标志,建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数字化的格局。

(二)任务

1、三年主要任务

以构筑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为重点,在电子政务建设、资源共享建设、重点应用项目建设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

(1)电子政务建设

网上办事

--全系统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须在网上发布各类政务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机构介绍、管理职能、政策法规、标准与规范及行业动态等信息。同时,应根据政务信息内容的变化,及时给予更新。

--全系统各职能管理部门须在网上公布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加快推进网上办事进程,努力实现“一办到底”的要求,加大网上办事的后续支持力度,并根据行政审批事项和要求的调整,及时对网上办事内容进行更新。

--深化、完善已开通的设施报修、意见投诉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拓展社会、市民对城市管理热点问题的信息化参与途径,及时发布与社会、市民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网上办公

--完善建设系统各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丰富内部网站的信息内容。全面实现以公文流转、工作安排、会议通知和信息浏览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业务应用。

--拟定建设系统各职能部门之间网上公文传输的制度及操作细则。利用公务网的基础设施,实现建委机关与建设系统各局机关之间的公文传输。

--建立、完善建设系统各机关内部的信访、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统计报表等基础资料的数据库,为网上办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辅助机关内部的事务处理。

(2)资源共享建设

进一步完善__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扩充道路、道路路段、道路节点和街坊等基本地理统计单元与标准编码,充实基础数据平台中电子地图、遥感图的信息内容。

开展全系统信息化基础性标准研究,建立适用的分类编码体系和元数据标准,完成各行业分类编码和元数据的建设,基本形成全系统信息化基础性标准体系。

建设涵盖市政、环保、绿化、市容环卫、水务、交通、港口、房地产、建筑建材、综合执法等十大领域的基础数据库,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规划及管理对象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和其他需要共享的信息,并相应开发具有编制专业规划、运行管理、日常维护、应急处置和数据更新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十大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构筑各行业信息资源能横向连接、纵向迭加,可面向城市管理综合应用的信息共享平台框架。同时,建立建设系统信息共享的机制,制定信息共享的管理办法,设立相应的共享管理协调机构,以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城市道路交通

--按照本市发展智能交通的总体考虑,建设__市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实现中心区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共享和发布。

--以公交客运调度和停车管理为重点,初步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促进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城市交通运行组织。

--制定__市公共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自动售检票系统装备的研发和形成系统装备国产化的能力。

供给保障和应急处置

--整合建设系统现有的服务热线资源,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涵盖燃气、供水、排水、公交、出租、环保、环卫、绿化、综合执法等服务的“一线通”系统,提高城市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改造、完善覆盖中心城区的燃气、供水、排水scada系统,优化对燃气、供水、排水的网络监控与调度。

--集成防汛、抗震、道路交通、地下干管、建设工程、公园及大型绿地等基础信息资源,构建__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提升城市管理应急处理能力。

房地产与旧区改造

--结合城市遥感技术,建立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建设、旧区改造的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城市房屋土地资源、住宅建设的综合管理。

--建立全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的信息平台,构筑房地产市场的诚信体系和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

城市环境与综合执法

--建立对水资源、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绿化等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初步实现对城市整体环境状况的自动化监察,为相关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中心城区、景观道路等重要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初步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执法能力,提高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2、五年主要任务

在前三年信息化工作基础上,联系__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际,结合城市管理的资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将信息化应用覆盖到建设系统各管理部门,贯穿于各主要工作环节,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

(1)电子政务建设

全面实现网上办事,有条件的审批事项要做到网上办事“一办到底”。整合办公自动化与行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业务和管理业务的互动操作。完善社会、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途径。

(2)资源共享建设

完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各部门重要管理环节和内容上的应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建成__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线通”系统、__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系统、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

3、八年主要任务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经验,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归纳,研究制定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为各级领导服务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

到__年,__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将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能够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找到规律、科学决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格局,全面提升__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

首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必须亲自抓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协调与推进,重点是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其次,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及相应的工作职责。主管责任部门要负责组织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本系统重大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开展人才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具体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参与和配合、实施进程的督促检查及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

(二)结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应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变化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处在各管理环节中的人员,应在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完成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的轨道。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提供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的机制。

(三)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

各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工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从局部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总体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产出的效益远大于对它的投入。因此,各单位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把信息化建设视作硬件工程项目统筹落实资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项目的经费中,要扩大信息化项目所占的比例。另外也可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据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发展规划、实施建设、功能作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用定期交流、检查考核的办法,对建设系统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检查、督促和指导,并把相关的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第十一篇 广东省信息化调研报告3450字

一、引言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数据指出,最新公布的,截至2024年12月,网民规模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24年增加5672万人,手机上网的人群提升至85.8%。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3.8%,其中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1%。由此可见,互联网正以蓬勃发展之势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的工作生活依赖于计算机信息技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___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积极推进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建设”部分,再次提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也是互联网、4g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技术使用率最高的群体,其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工作基层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纵观国内各高校党建工作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互联网的强大作用,纷纷建立自己的党建网站系统,以宣传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学校党员的先进事迹及党组织活动等。但从目前各高校的党建信息化系统观察看,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利用问卷星进行网页调查,对象为2024年广东省在校的大学生党员,共得到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6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7.2%。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可见,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普遍接受度较高,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他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主要来源,甚至极少数大学生对于微信、微信等最新的新媒体技术端口已经高度依赖。

二、现行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暴露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对党建信息化参与度较低,党建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得到的显示,57.6%的大学生党员曾经参加过党支部的网络活动,42%的党员没有参与过党支部的网络活动,这表明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党员对于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参与度和支持度有待加强。同时,只有9.38%的大学生党员所在的党支部设立了专门的网络平台开展党建工作,这些数据表明目前广东省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水平仍然较低,还需大力提高以保证党建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二)高校党建信息的网络平台中内容较贫乏,达不到信息化的目的。

党建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利用网络平台,使学校党建工作上传下达地更便捷,高校党员的交流更方便,党建工作更有实效的目的。据调查显示,在党建信息化网络平台中有45.8%的学生党支部有党建实务类的服务;41%的党支部有党史、理论等网络培训服务;87.22%的党员认为党支部所设立的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是用来进行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感情的枢纽;18.5%的党员发现所在的党支部党建平台中提供在线培训、测试等内容。但党建信息化平台的真正作用不仅仅是用来促进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倾向于进行党建实务或者党员工作的反馈。在这一点上,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党员对于党建工作信息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所运行的信息化平台的效果并不明显,使用频率较低。在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支部建设中,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摆设,并没有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大部分(约62%)的被调查者表明,偶尔使用并且效果不明显,大约14%的被调查者表明,基本不用,感觉没有什么效果。这个现象反映出一个本质问题,导致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实际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三)传统的高校党建模式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党建信息化工具使用率不高且更新缓慢。

传统高校党建模式侧重于网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师生上网,网络党建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但目前许多党建网站内容不够丰富,往往只重视网络建设,忽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网络信息的挖掘,造成网上有价值的信息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一方面党务内网上信息单调、陈旧、不全面,没法引起党员的兴趣。另一方面党务外网上信息数量少,质量低,且更新不及时,网页之间连接渠道少。

高校党建信息网站的建设一方面是为满足信息发布的功能,最重要的是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经访问大部分广东省高校党委网站可以发现,43%的高校党委网页的使用率非常低,甚至很多网页处于空白状态。例如有的高校党建信息网站中“部门介绍”这一模块只设有两个分链接,每个链接下只有一到两篇文章,文章篇幅也较短;而最新更新的状态于2024年末,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调查统计显示,与在校学生党员息息相关的学校、学院等重要活动,例如过党组织生活、优秀党员评选等,其点击率达数百次,而其他党政领导重要文件、政策性内容等,点击率屈指可数。由此可见,无论是网站的组织管理者还是学生党员,都没有将学校的党建网站作为党建工作、学习的重要阵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限制、制约党建信息化的实效性。

(四)党建工作与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介发展不相契合。

目前,党建信息化发生变化最大的背景在于当代媒介的不断发展。pc目前已经不是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当代的党建工作需要将触角从pc流转到pad、智能手机上,而党建信息化则应借助一系列的互联网应用手段进行传播,如微博、微信等。据调查显示,广东省高校中98%的学生党员已经普及智能手机,其中已注册微博人数占学生党员总人数的76%,已经注册微信人数占学生党员总人数的83%;而省高校各级党委仍有部分没有在微博、微信上注册自己的账号,通过发布党建信息、进行党建工作的宣传报道、问早安晚安等方式向党员传递信息,不能更深入地拉近与党员之间的距离,导致与青年党员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 另外,对被调查者所在党支部党建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维护调查发现,只有40%的被调查者所在的党支部有专门的党员负责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的维护。这说明,部分高校对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维护意识较差,只懂得建设而不懂得维护,已成为提高党建信息化水平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三、新媒体时代下提高高校党建信息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日趋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党建有责任也有义务走在时代前列,大胆探索、锐意改革,主动将网络信息技术成果引入党建工作领域,创新党建工作的理想载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把党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列入学校党建研究工作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提高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高校党委进一步认识到,党建信息化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环境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一种创新。

其次,合理规划,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党建信息系统平台和网络化的党组织体系。防止在信息化建设上缺乏长远规划,想到哪做到哪,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借鉴各高校运用互联网的经验,独立开发党建信息技术平台;以电子政务平台为依托,整合党建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分散的资源,逐步建设覆盖全党的网络系统,建设党建信息资源库,推进党务工作的电子化,包括网络办公、网络会议、网络通讯、网络教育、网络思想交流、网络调查等。

最后,要研究建立党建信息化教育、培训和人才管理体系。要在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中培养既懂党建业务又精通信息化技术的党务人员队伍。这是推动党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尽快研究制定一套党建信息化的培训办法、培训内容和培训制度,在党校培训体系引入党建信息化教育内容,尽快研究制定党建信息化人才管理办法,从吸引、激励、管理、教育等方面建立制度。

参考文献:

马德秀.电子党务的初步实践和探索[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4:15-16,73-74.

刘建兰,佟岩.中国电子党务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93-194,225.

[3]高校党委组织工作信息化的哲学思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4.

[4]___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2024,2(9):1.

[5]张卫东,王五洲.浅谈电子党务与电子文档管理[j].兰台世界,2024(10):9.

[6]邹鑫.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研究[j].高校党建,2024(7):35-36,71.

[7]李印.国外电子党务建设对我国高校基层党建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2024,(2):54-55.

[8]熊卓.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研究[j].党史博采,2024(4):23,27.

[9]许欣欣.高校电子党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4,(35):138,353.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http://www.cac.gov.cn/2024-02/03/

第十二篇 集团信息化调研报告1850字

集团信息化调研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投)成立于1994年12月,为属全资国有企业,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专业担保机构之一。集团注册资本22亿元人民币,核心业务为保证担保、融资担保、创业投资。

高新投是国内率先开展工程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自国家推行工程担保制度以来,高新投全面推进工程领域的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投标保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及财产保全担保等保证担保业务品种。集团旗下投资成立了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的高新投保证担保有限公司,在北京、成都、广州、杭州、天津、长沙、西安设有7家分公司;在重庆、昆明、上海、南京、武汉、长春、合肥、太原、厦门等地建有25个办事处。高新投与国家级建设施工企业及各省、市的大型施工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构建了辐射全国的市场网络,服务客户遍及全国各地。近年来,高新投工程担保业务收入按年均50%以上的增长率飞速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工程保证担保机构。

在投融资服务方面,高新投成立20年来,始终坚持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宗旨,建成了遍布各行政区的融资服务网络。高新投通过管理文化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业务手段创新,在培育和扶持小微型科技企业成长的同时,与被服务企业共同发展。高新投支持的华为、比亚迪、大族激光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企业;扶持的68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被称作资本市场的“高新投系”;高新投结合融资担保业务,通过创业投资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成功开创了投保联动支持小微科技企业发展的服务模式,打造了从“企业初创期到ipo”完整的融资服务链条,被誉为“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没有围墙的科技园”。

高新投连续六年获得行业的aaa信用评级,是全国同行业最具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机构之一。 秉承“求真、务实、勤勉、尽责、创新、幸福”的企业精神;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高新投企业文化体系的内涵;以企业文化塑造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把高新投建成国内领先集“保证担保、金融服务、创业投资”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二)组织架构

(三)经营业绩

20__年底公司总资产28亿元,净资产18亿元,提取风险准备金4亿元。

20__年公司实现收入2亿元,其中:融资担保余额50亿元,实现收入7000多万元;保证担保余额156亿元,实现收入1亿多元。

20__年—20__年,公司总资产增长4倍,净利润增长10倍。

(四)员工结构

公司现有173名员工,硕博以上学历的占90%,理工科和经济金融类复合专业背景的占66%;具有5年以上担保操作经验的员工占职工总人数的70%以上,素质之高,行业中少有。

二、公司的业务及特点

(一)业务分类及特点

1、业务分类

(1)创业投资

创业投资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从事高科技企业的早期投资。

(2)融资担保

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为6亿元,严格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运作;

(3)保证担保(工程、履约、诉讼担保)

保证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为6亿元,从事工程担保业务,通过6个分公司和14个办事处,业务已向全国范围扩展;

2、特点

(1)政府大力支持,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和基金扶持。

(2)创业投资与融资担保两家子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可以规避政策限制,又能提高员工利用效率。

(3)融资担保与创业投资业务集中在深圳本地,保证担保业务在全国开展。

(二)创业投资业务及特点

1、创业投资业务

创业投资业务,目前与融资担保业务相结合开展,即'投保联动',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的同时,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早期创业投资,包括期权与股权投资。

投保联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1994年—20__年,早期无意识的被动投资阶段,在风险不能完全覆盖收益的情况下,以结合担保的股权、期权为主要方式对被担保企业进行投资。

(2)第二阶段

20__年—20__年,由于前10年公司对早期科技企业的代偿基本与收入持平,公司放慢了对早期企业担保的节奏,创投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第三阶段

20__年下半,公司开始转型,从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到走市场化道路为主,重新认识到需要通过投资的收益获得长远的发展动力,再次启动创投业务,以直接投资为主,投资规模在300-500万之间,所占股本比例约3-5%。

2、投保联动的特点

(1)早期项目

基本为早期项目,按创投的分类很多还属于天使投资。

(2)投资金额小,项目多

从97年开始公司股权直接投资37家企业,初始的投资额1.07亿元,平均每家仅289万元。

(3)pe倍数低

以企业的净资产或者净资产的很少倍数进行投资。

《信息化调研报告格式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