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教学报告 > 教育报告
栏目

基础教育的五项督查自查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09 热度:67

基础教育的五项督查自查报告

基础教育的五项督查自查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1. 简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其在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基石地位。

2. 提出本次自查报告的目的,旨在全面评估和改进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二、教学资源

1. 检查教师资质:核实教师的学历、专业背景及教学经验,确保教学质量。

2. 教材评估:分析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更新频率,确保内容与时俱进。

3. 教学设施:考察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确保满足教学需求。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观察:评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包括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等。

2. 评价体系:检查学生的学业评估方式,是否注重过程评价和能力培养。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支持,如差异化教学策略。

四、学生发展

1. 学生参与度:统计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合作活动的参与情况。

2. 社会实践:评估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

3. 心理健康:关注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家校合作

1. 家长沟通:检查学校的家长会制度,以及定期与家长的沟通机制。

2. 家庭作业:审视家庭作业的量与质,确保其有助于巩固学习而不加重负担。

3. 家校联动:分析学校与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合作模式,如家长志愿者计划。

六、自我评估与改进

1. 数据分析:收集并分析自查数据,找出优势和改进点。

2. 改革措施: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如师资培训、课程调整等。

3. 跟踪反馈:设定时间表,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踪,评估实施效果。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基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培养未来公民的重任。为了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运行,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查,涵盖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生发展、家校合作等方面,旨在发现潜在问题,推动教育的持续优化。

结尾:

本次自查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察,揭示了我们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亮点与待改进之处。我们承诺将积极采取行动,落实改进措施,以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教育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我们将持续关注每一个细节,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第一篇 基础教育的五项督查自查报告1650字

为了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规范教育管理,推进全区教育重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基础教育五项督导检查精神,我校根据督察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基础教育五项督导检查自查工作,以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情况、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小学违规补课及其乱收费和教师违规收受礼金等师德突出问题治理情况、中小学生减负为主要内容的专项督导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区教育中心任务,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以查促改,重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督导检查,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教育重点任务落实,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强化师德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装备使用效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通过“省检”。

三、领导小组

组长:赵会昌 副组长:梁航久 杨述强 成员:许国鹏 龚复伟 刘新强 杨政泽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推进开展“五项整治”工作,加强指导,抓好落实,及时协调解决整治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情况

在家政策的扶持下,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经验均衡发展国家验收,我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上了一个

新台阶,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6127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440平方米,现有17个教学班,81名教职工,574名学生。学校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进一步的打算:我校将加大器材室、功能教室及体育场地的建设力度,管好用好这些功能室,尽快投入使用,为农村薄弱学校提供最基本的办学条件,把农村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学校改造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不断完善,将学校打造成一所高质量、高品味的一流标准化学校。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

1.重视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及教育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为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我们重视抓好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做好了以下二方面工作:

(1)开展普及型培训。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人人能够运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老师们基本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_cel等常用软件,同时也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搜索、查找、筛选、加工、下载教育资源与网上通邮。

(2)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推进课改实践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

平发展,通过培训和参加活动双管齐下,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们利用甘肃教师学苑以及优质课活动,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2.正视现实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变革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学校工作是多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是其中一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现有的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评估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违规补课收费及师德师风问题

(一)学校收费情况自查

1.我校严格执行《中小学财务制度》,经费使用合理,报账及时规范。

2.我校认真落实学校收费政策,严格按照 “两免一补”的要求,除按规定向住宿学生收取伙食费费外,没有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3.我校各班严格按照学校公布的收费标准、项目进行收费,无私立、乱定标准收费现象。

第二篇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300字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_____县_____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20__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20__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20__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_____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______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20__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20__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20__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第三篇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报告3750字

一、基本情况

__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2568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仡佬六种民族,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202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亿元,农民人均有粮315公斤,人均纯收入1694元。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00所,在校生6873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1125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4.4%。适龄儿童入学率99.72%,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7.01%,青壮年非文盲率99.44%,人均受教育年限6.18年。全县有教职工3800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2718人。

二、教育部门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情况

(一)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权利

1.依法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照省、州政府的规划和部署,我县从1993年分阶段实施“普九”。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十五”期间,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富宁县自加压力,上下一心,形成全民抓“普九”工作的强大合力,1998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3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普九”后,我县出台了《__县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实施办法》,落实各级各部门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的责任,把巩固提高工作当作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乡镇依法组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动员流失生返校,严格审批缓学、免学、停学、休学对象;教育部门严把学籍和毕业审验关;劳务输出部门严把输出关,严禁将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对象输出务工;司法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非法婚姻严肃查处;劳动监察部门对使用正在接受义务教育对象做工、经商或从事其它雇佣性劳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吊销营业执照;民族宗教部门重点把动员少数民族儿童少年入学纳入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工程加以落实;民政部门对贫困生实施扶贫济困救助;共青团抓好“希望工程”救助;妇联广泛动员女童和女少年入学,提高女童和女少年入学率;公安部门重点打击破坏教育环境和教学秩序的不法分子。2024年以来,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有序推进,每年都通过州政府“两基”年审复核,2024年5月,省政府复查为合格。“两基”工作促进了民族教育发展。。全县2024至2024学年中小学在校生62507人,少数民族学生46952人,占75.11%;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8808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6529人,少数民族学生12360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4.78%;小学在校生42279人,少数民族学生31918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5.49%。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9.72%,其中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8%;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7.01%,其中少数民族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95.78%。

2.抓住机遇,逐步普及现代教育手段,让少数民族学生充分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__县2003年实现“普九”后,县委、政府抓住了实施“普实”和“农远”项目的机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普及现代教育手段,努力推进教育公平。2024年启动“普实”工作,通过向上级争取和县乡自筹,共筹集资金2280万元,其中投入1430万元建成了县一中、县民中、县三中等7所综合实验楼。2024年县级财政投入300万元作为仪器药品经费,社会各界捐资195万元,基本解决实验课桌椅经费。全县192所中小学按类别标准配备了实验室仪器,2024年低“普实”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2024年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总投入751万元。县政府解决“农远”辅助设备经费88万元,乡镇政府、学校自筹资金230万元。目前,全县500所学校实施507个“农远”项目,其中教学光盘播放点324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86个,计算机教室25个,多媒体教室25个,惠及6.8万名学生,其中惠及少数学生5.1万人。

3.多方筹资改善办学条件,为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县委、县政府将学校排危工作列为每年向社会公开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将排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排危资金100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义务教育。精心组织校舍危房普查和制定“十一五”校舍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和更新校舍建设项目库资料,进一步调整校园布局规划,2024年以来收缩了56个校点。积极争取和认真实施寄宿制工程、危改工程、战恢工程,积极申报希望工程,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两基”验收以来,多渠道筹资7555.62万元,改扩建校舍83319平方米,排除危房27909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其中寄宿制工程项目2474.4万元,危改项目879.77万元、战恢项目1111.55万元,希望工程837.42万元,其他项目1312.48万元,通过融资渠道投入940万元。硬件改善,为推进教育公平,解决少数民族学生上学难问题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2024年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我县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指标逐年增加,享受补助标准逐年提高。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58808人全部享受免杂费和免教科书政策,26663人享受寄到宿制生活补助费。全县少数民族学生44278人均享受到免杂费和免教科书费政策,上学不用交费,其中小学12360人,初中31918人。少数民族学生中有18154人享受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占少数民族学生的41%。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情况

全县有教职工3800人,其中少数民族2718人,占71.5%,其中双语教学教师17人。我县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要求,在瑶族聚集的洞波果布小学和新华团堡小学开办双语教学班,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普通话两种语言教学。去年以来,先后有36名教师参加“双语”教学培训,其中省级培训25人,州级培训11人。目前,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学校在小学的低段,都采用双语进行教学。其中以汉语壮语、汉语瑶语reader8.cn、汉语苗语相结合教学为主。

(四)上级国家机关给予教育的优惠政策到位情况

1.在我县设立省定民族中学1所。我县民族中学是省定民族中学之一,1998年分设独立办学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办学规模得到迅速扩大。2024年12月被评定为二级乙等完中,现有在校生2400人,教职工152人。分设以来,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考成绩基本上是全县第一,高考上线率均在70%以上,尤其是2024年高考上线率达77%,为我县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划拨民族生生活补助费

上级机关每年划拨资金对我县民族中学民族生进行补助,每生每月47元,每年共补助1000人,每年10个月共47万元

3.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特殊照顾政策

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我县毕业生,对我县少数民族考生均给予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高考录取时,少数民族考生照顾20分录取。高中中专录取时,少数民族考生照顾30分。

4.帮助培训和培养各民族教师

上级机关根据《民族自治法》帮助我县培训和培养各民族教师。“十五”以来,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为我县培训各类专任教师及项目学校校长885人次,资金投入156.3万元,其中,专任教师学历提高培训294人次,专任教师新课程培训248人次,短缺学科专任教师培训204人次,项目学校校长短期培训139人次。

四、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对民族教育投入仍有较大缺口,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学校存在危房,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一级的学校多数属于危房,隐患危及师生安全。有的使用年限较长,已反复维修多次,墙体断裂;有的屋架腐朽;有的土基、木板、单砖墙房以及墙体倾斜。学生住宿拥挤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由于条件限制在村小和教学点教师紧缺的现象尤为突出。

三是民族学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现全部“两免”,但“一补”名额有限,仍有部分贫困生没有享受到此实惠,少数民族子女入学仍是个难题,控辍保学形势严峻。

四是受打工热潮影响,处在学龄阶段的民族学生外出打工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巩固工作难度加大。

五是民族村寨的少数家长法律意识淡薄,重男轻女、早婚早育观念现象较为突出,随意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五、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对策措施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投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二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布局进行微观调整,均衡教育发展。

三是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科研兴教,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制定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福利待遇优待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一级任教,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加大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救助帮扶力度,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五是制定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提高少数民族毕业学生就业率。

六是增加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名额,让全部农村在校贫困生得到资助。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在校民族生助困力度,建立长效的贫困生救助助机制,让每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七是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加快相关配套改革的实施步伐,提高学校活力,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第四篇 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3900字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和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联校、初中、县直学校、民办学校,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形式对莘县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对全县的基础教育现状有了更全面的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下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莘县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莘”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坚持政府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3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7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7处市级示范乡镇幼儿园,87处县级规范化学校。一是幼儿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近两年来,全县幼儿园建设共投入XX多万元,新建幼儿园27处,改建29处,扩建7处。2024年5月,县实验幼儿园接受了省十佳幼儿园验收,明天幼儿园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验收。两处幼儿园均达到了全市领先地位。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两年多来,县财政把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列入预算,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奖励与专项资金,千方百计筹措县配套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XX年年落实资金1210万元,建设了14个项目学校教学楼。2024年落实资金1331万元,建设了15个项目学校教学楼。今年,项目学校立项20个,已通过公开招标,即将开工兴建。近五年来,农村中小学累计投入一亿多元,用于改扩建及新建校舍,长期保留的农村中小学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全部楼房化。三是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焕然一新。一中新校、实验高中不断完善内部设施,办学条件达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二中新建了图书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楼,成为全市第二处省级农村规范化高中。实验高中东扩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制约实验高中发展的操场问题即将解决。

(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各项管理日趋规范。形成了小学养成习惯,初中打牢基础,高中巩固提高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一是高考连年创优。自XX年以来,本科上线人数连续9年名列全市第一位。特别是2024年,本科上线人数、优质生数以绝对优势位居全市首位,增长率达到51.24%,占全市新增人数的40.8%。文科上线数占全市的1/3以上。其中文科全市前10名,莘县占8名;理科全市前10名,莘县占3名。全市有10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莘县占5名。二是2024年以来,着力开展了小学抓规范、初中抓课改两项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全县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迈出新步伐。三是中小学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三)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将教育局下属的7处县直学校定为正科级单位,2处定为副科级单位,提高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待遇。二是新教师“逢进必考”机制不断完善。从XX年开始,针对我县师资队伍年龄老化、结构失调的现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自然减员与新增教师1:1.2的比例,每年从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中小学教师,共招收了1102名教师,有效缓解了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缺编的矛盾。三是精简乡镇联校富余人员,全部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四是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因岗设职,定员定岗。

(四)教育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是对教育干部实行述职承诺制。每年年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局机关中层干部公开述职,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落实措施,接受监督,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二是强化教师校本培训。在学校内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导师制、学科负责制,开展传帮带,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强化师德教育。把每年的9月份确定为“师德建设月”,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全面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创业热情。为了落实“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今年又开展了全县中小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范围之大,要求之高历年所未有。四是注重培养名师名校长。目前,我县涌现出了3名水城名校长、4名水城名师,5名县级名校长、12名县级名师,落实了他们的科研经费,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扩大。

(五)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莘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XX年年春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免除了杂费,减免了课本费,同时对初中贫困住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受助学生达到了在校生总数的8%以上。今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调整为每生每年小学400元,初中600元。省、市、县按照80:8:12的比例分别负担,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财政、教育部门逐步完善各项管理使用制度,“校财局管”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义务教育经费的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

莘县虽然是一个欠发达县,但是县委、县政府领导抓教育的思想超前,教育决策者的办学理念先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高涨。莘县的基础教育经过几年持续健康发展,已经跻身全市领先、全省先进。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做好了“七个坚持”:一是坚持优先发展不动摇,把满足群众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原动力。二是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促进教育公平,把办好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努力实现“有教无类”、“学有所教”。三是坚持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县乡办学责任,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公办与民办相结合;适度扩张优质高中资源,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中教育。四是坚持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促进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五是坚持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搭建公正公平有序的竞争平台。六是坚持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争取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创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七是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督导,促进教育工作和谐发展。

三、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莘县的基础教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是距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县乡、乡镇、校际之间的差距较大,校舍、师资、内部配套设施等参差不齐,县域内中小学办学水平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均衡协调发展。特别是岩集、张鲁、刘庄、邹巷、王铺、马集、樱桃园实验等几处初中,在校生均在300人左右,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城区小学、初中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实验小学、国棉学校、中心希望小学、实验初中、新华学校无法满足家长需求。家长择校意识越来越强烈,大批农村孩子想方设法也要到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给城区小学、初中带来很大压力。

2、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一中、实验高中在前几年的招生扩张中已经达到了极限,近两年不得不控制招生规模。两处学校均按公办民助性质运作,城区缺少公办高中,二中地处朝城镇缺乏吸引力,明天、师范两处民办高中办学不景气,优质高中教育相形见绌。

3、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机制亟待改进。县乡、乡镇之间教师流动欠灵活,年龄结构不合理。乡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达到了48岁,多数是转正民师挑大梁。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多数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偏远的农村完全小学师资短缺。地域性教师编制不合理,一中、实验高中、职业中专师资匮乏,莘亭、十八里铺、燕店、河店四个乡镇教师超编。

4、学校内部配套设施陈旧,急需更新。城区、乡镇中心中小学基本达标,农村完全小学空壳现象严重,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存在短缺、陈旧问题,造成无法开全课程,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体育、音乐课很难开课。

四、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莘县人口众多,22个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中心乡镇与一般乡镇之间综合实力差距较大,造成教育的不均衡。

1、农村完全小学布局调整进度不平衡。燕店、河店调整力度较大,几年前就实现了合理布局。莘城、樱桃园、朝城、大张、古云、妹冢等几个人口大镇小学布局还存在教学点,造成资源浪费。一些长期保留的小学还没有建起教学楼。

2、义务教育经费还不能满足办学需要。目前的小学生每生每年400元、初中每生每年6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只能满足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转和简单的维护维修,添置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捉襟见肘。个别乡镇存在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统筹使用的情况,没有按学生人数足额使用,造成经费使用不合理。

3、群众享有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高,造成“扎堆”现象。由于家庭比较富裕,家长对农村教育不满意,出现了许多进城就读的学生,城区小学生源充裕甚至过剩。新华学校每年都出现初一学生爆满现象,个别农村初中初一只招生200多人。并且,初二、初三转学进城就读的源源不断。公用经费按人头拨付,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进城

第五篇 2024关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调查报告2400字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时代在发展,群众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呼唤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为研究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均衡、可持续的发展。现以___幼儿园为例展开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情况:

1、调查目的:通过__幼儿园为个例,调查其师资、教学、生源、经费等情况,从而反应当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2、调查时间:__年__月__日—__月__日

3、调查地点:_________

4、调查对象:__幼儿园

二、调查方式:

1、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2、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3、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

红太阳幼儿园是该村一名在外务工的返乡人员所建立的,他是个青年人,在与他交谈之后我得知,他在外打拼了一些年头,然后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之后就回村创办了这个幼儿园。但是这个幼儿园并不大,他在自家的庭院里圈起了一块地,然后购买了一些教学和娱乐的设备,教师主要就是他们夫妻两个人,生源主要就是周边住户家的孩子。

后来通过与他进一步的交流发现,他之所以办起了这个幼儿园是因为他发现有些人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致富了,所以他也就这样做了,他对幼儿的教育其实没有任何经验,家长之所以把孩子放到他哪里,也并没有多么高的要求,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或是孙子孙女找个托管的地方,能够有人照顾他们,同事也让他们有伙伴可以玩乐。

另外,小博士幼儿园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这所幼儿园同样是在创办者家里,她是一位女士,因为她丈夫是医生,夫妻两也没用种什么田地,有相当多的空闲时间,并且其人缘也比较好,所以在建立这所幼儿园后就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了过去。她这个幼儿园没有什么供孩子们玩乐的设备,孩子们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简单的字词计算,还有就是唱歌画画等,她虽然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但是由于建园时间比较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在通过对这两个幼儿园的调查,我发现这两所幼儿园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未经审批注册擅自开办私人幼儿园,办园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纯。有些办园者带着单纯盈利的目的,还有一些虽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可是也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并没有任何教育意义,这种形式下建立的幼儿园不仅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学习和引导作用,更有可能会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形成长远的不利影响,从而误人子弟。

2、师资缺乏。有些教师没有任何幼儿教育经验,有些有一定经

验的教师,也没用受过专业的培训,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后,有的是聘请代课教师,代课教师的水平有限,导致教学质量不好。

3、学前教育设施缺失,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学前班学生无专门的活动场所,缺少最起码的玩具和学具,学前教育达不真正意义上教育目标。

4、对于地区性学前教育,缺乏当地政府的监管和政策保障。这样就导致了未经许可擅自办园等状况的出现,以及学前教育发展的不规范等问题。另外就是由于缺乏政府的政策保障和管理出现办园规模小,办园条件简陋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不规范,抢挖生员,乱打广告等状况依然严重。 5、由于一些办园者知识的不足以及意识的缺乏,导致许多学前班出现管理不规范,卫生保健工作、教育工作不规范等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

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幼儿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评估和表彰。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全面普及农村幼儿教育,满足农村幼儿教育之所需,力争每一个乡镇建设好一所中心幼儿园。

2、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上级部门严把办园审批关。

依据各级幼儿园登记注册办法和规定,对辖区内的幼儿园实行登记注册。登记注册后的幼儿园,名称变更、园址搬迁、停办合并等事项,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未经登记注册,擅自举办幼儿园,依法予以取缔。

3、严把教师准入关。

建立完善了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所有园长和教师都通过选聘产生。

4、加强幼儿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第一,办好职教中心幼师班,为今后大规模举办幼儿园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基础。第二,开展短期培训。县的做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规定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必须参加,费用由三方面负担,教师自己出一点,所在园拿一点,教育部门贴一点。第三,建立健全幼教辅导网,建立县教育部门、镇幼儿领导处、片区辅导员(或中心园园长)组成的业务辅导网,对幼儿(学前)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以乡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此带动村办、个体小园共同提高。

5、规范办园秩序,强化学前教育管理。

严把评估监督关,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动态管理,从严进行奖惩。对重点工作落实不力,评估成绩不达标的,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跟踪管理。整改不力,造成负面影响的,坚决予以关、停、转。

严把常规管理关。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每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园,强化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优化园所环境,浓厚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严格的安全工作制度,特别是在园舍、饮食、活动、接送、保卫等方面,严把安全环节。

第六篇 小学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1000字

关于小学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

为使本次教育实习能顺利进行,下面提出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的试行计划,供各混合编队教育实习队灵活掌握使用,并欢迎各方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育实习意义和目的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

1.使实习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2.使实习生在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通过实习加强我校与各中学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新时期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推动我校和中等教育稳定发展。

二、 教育实习内容与要求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目的是使实习生初步掌握中等学校所实习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实习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要求是:

①要充分锻炼提高自已,根据各实习学校实际情况,以多上课为宜。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提倡与鼓励上重复课、跨年级、跨专业、跨校上课,

②每个实习生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③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并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④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下一个班的实习生,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实习生互相听课和教学评议的情况将作为考察实习生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之一。

第七篇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3750字

龙川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韦钦强

2024年4月

我从2024年3月分管龙川县教育工作以来,认真履行职责,注重调查研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并着手落实我县基础教育的工作责任。现将本人分管教育一个多月以来履行职责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我县基础教育现状

自今年3月分管教育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认真履行职责,大胆负责,统筹兼顾,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多次深入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调查研究,现场办公,从多方面了解教育的基本情况,已基本掌握我县教育现状。

近两年来,龙川县委、县政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确立了“教育强县”战略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将“学梅州、找差距、兴教育”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的共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发展的工作意见、制度和方案,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落实经费保障,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普及与提高并进、全面发展与特色创设并举、纵向进步与横向领先并力的内涵发展道路,既充分挖掘传统潜力,又竭力扩张现代教育资源,力求在经济层面较低的状态下,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在构建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取得可喜成效。

目前,我县教育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据统计,我县近90万人口,辖25个镇,有高级中学2所,完中8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35所,小学340所,幼儿园54所。全县高中专任教师1076人,学历达标率78%;初中专任教师2591人,学历达标率97.2%;小学专任教师4101人,学历达标率99.6%。全县在校高中生15318人,初中在校生46812人,小学在校生78644人,在园幼儿153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巩固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以上;“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6%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51.08%。两年来公开招进527名教师,对麻布岗中学校长和其他完全中学副校长进行了公开选拨;表彰奖励先进教师234名,先进教育工作者77名,十佳校长10名、十佳教师10名、十佳班主任10名。两年来教育经费总投入67080万元,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及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教育非学历教育各类培训达88批11124人;投入5687.93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的c、d级危房改造;投入750多万元装配实验教学,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心小学以上拥有电脑室、语音室,初中以上有理化生实验室;农村小学三年级全部开设了英语课程、中心小学四年级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2024年,我县教师人均月工资1988元,公务员人均月工资1892元,县城教师人均月工资2058元,农村教师人均月工资1990元,符合广东省关于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的工作要求。投入5160万元用于普高建设,新增高中阶段学位3800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6.8%;中职招生逐年增长;2024年龙川一中高分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终期督导验收,县实验中学高分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省一级普通高中学位占全县普通高中学位50%以上;两年来我县升学率和高考上线连创新高;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稳步实施,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及其它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尽管龙川教育成绩喜人,但仍存在镇与镇之间、校与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个别学校存在班额过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等问题,需要今后努力予以解决。

二、对基础教育工作的认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教育须先行。龙川要在新形势下不落伍,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继续花大力气研究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只有存在的问题逐一得到解决,教育才能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阶段。教育既是社会的基础工程,又是社会的系统工程。教育是关涉千家万户,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是家庭幸福、社会发展的基石。办好教育,办大教育,除了满腔热情之行,更要按照教育特有的内在规律办事,不能带感情色彩,不能一时冲动。教育属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建立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所以,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政府的大力作为。教育不同于经济建设工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见成果,她必须通过几年乃至十几年才能见效,才能有效益。这就要求主政者必须高瞻远瞩,本着为政一任,造福一方的负责任态度,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

三、今后落实教育工作责任的意见和建议

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符合龙川特色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为龙川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3月份,县委、县政府将教育工作调整由我分管,给予我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我深知,就我的能力与水平而言,承担这份重担,没有任何轻松可言,唯有全力以赴,尽管我心里有一丝不安与忐忑,但更多的是充满信心。我于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有20多年,工作是划了两个圈:从教师起步,又回到教师队伍;事业从教育开始,又回到了教育。细细品味,深感教育与我有不可割舍的缘份,教育是我的事业所在。现在,我又成为龙川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但我现在不是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在深深地思考:我县教育到底与教育强县差距有多大?从纵向看,我县教育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振奋人心的;从横向看,我县教育与教育强县的差距并没有显著的缩小,在激烈的竞争中,稍有懈怠,就面临拉大差距的风险。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占据了我整个心扉。我现在想得最多的是我县教育该如何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该做什么?作为分管教育领导,我想做好四件事情:

(一)继续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借鉴和吸取其它地方和兄弟县区的成功做法,围绕我县基础教育现状,实现什么样的教育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律,切实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当前我县基础教育处在新起点,面临新机遇,需要应对新挑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战略性思考,准确分析把握我县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思想观点、政策措施和对策建议,推动基础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落实,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给百姓增添信心、给教育界增添动力的事情,努力建设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为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坚持既定的工作思路和做法,注重保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近年来,以县委书记段邦贤同志为班长的县委领导班子提出建设“教育强县”的总目标,作出了一系列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龙川教育发展实际,极大地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收到了显著成效,对此,我将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坚定不移、一如继往地予以推进。并将同教育系统所有教职员工一起,同全县人民一道,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以最大的决心和意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致力于龙川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共同创造龙川教育美好的明天。

(三)抓好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解决教育民生问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机关。教育系统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内部建设与管理,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要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分阶段先行实施《龙川县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方案(试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服务、管理、招生、教师队伍建设等办学工作方面的突出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解决实际工作中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确保教育均衡发展。要以即将实施的教师绩效工作制度为契机,稳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盘活教师这一巨大人才资源,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根本大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更好地发挥师资力量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基础教育的新兵,在龙川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承载着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今后,我有信心有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动摇,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不动摇,竭尽全力,逐一解决当前我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继续谱写龙川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第八篇 分管教育副区长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4400字

分管教育副区长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两年来,本人认真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照有关考核指标,现就本人20__、20__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责任的情况述职如下:

一、重视学习调研,切实增强履行岗位责任能力

(一)抓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是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履行基础教育责任能力的根本要求。作为一名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我十分注重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力求做到勤思善学、学以致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读书看报,学习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教育业务知识。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内行。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政治、业务素质,牢固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绩观,深化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了自身教育管理水平。

(二)抓调研,理清全区教育发展思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此,我经常深入镇、学校开展调研,还与区教育局干部、中小学校长等一起到教育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认真向广大干部和群众请教,听取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不断增强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的能力。指导教育系统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学校布局调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既全面掌握了我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又充分认识到我区教育发展的不足,进一步理清了我区教育发展的思路,增强了统筹指导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统筹兼顾,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整体水平

(一)抓危改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源情况的变化,我区部分学校校舍紧张、教学设施配置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在区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千方百计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优先保证教育投入,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改危”、“改薄”成效显著。20__年和20__年,我区共投入资金4024.1万元用于改造学校危房(其中省级拨款3161万元,市级拨款15万元,社会筹资848.1万元),全区共拆除d级危房144栋共34448平方米;维修加固c级危房155栋共89826平方米;新建教学楼56栋50094平方米。此外,我十分重视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和建设工作。两年来,我区新建学生宿舍2100平方米,新建改建厕所17间。所有拆除、维修、新建项目均100%完成任务,全部交付使用,成为全市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得最彻底的县(区),得到了省、市级危房改造工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二)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深化教研教改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紧紧抓住我区被确定为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机遇,狠抓办学管理制度和教科研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了考试制度、评价制度和教材选用制度三项改革,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体现一个地方教育水准的重要参数,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作为教育管理者,无论时间多紧,我总是坚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和基层教育工作者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并及时召开先进教育工作者经验交流会,努力提高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高中教育继续扩大,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近几年,我们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了对高、职中的教育投入,市十中高中教学综合大楼第一、二单元和市四中新教学楼第一单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区职校投入资金安装实操数控室1个,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定了《茂名市茂南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实施方案》,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四)抓贫困学生救助,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我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农村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仍然存在因贫辍学问题,个别贫困家庭子女考上大学、中专,因交不起学费而发愁。这些情况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为此,我多方筹措资金,狠抓救助措施落实,建立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深化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积极采取扶贫组学措施,执行“生活费补助”政策,确保每一位贫困家庭的子女按时入学。切实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义务教育观念,加强保学控流工作,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落到实处,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分管教育副区长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小学升学率达到100,初中生入学率以及“三残”儿童入学率均达到“普九”各项标准或优于国家标准。

(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加强。我在教育系统中认真贯彻落实___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出台了我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措施、办法。全区教育系统通过广播、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同时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各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建立了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强化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用乡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实行校长四年一聘,逐步建立了学校内部管理激励竞争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在选拔优秀管理人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__年7月,在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配合区委组织部,认真做好中学、中心学校、中心小学领导班子的换届聘任工作,完成了40所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的聘任工作,加强了学校的班子建设,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班子战斗力。

(七)抓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坚持从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教师流失和转行,大力精简、压缩学校非教学职工,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对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了认真清理。高度重视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校长和教师离职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岗位合格率和学历层次。此外,我经常与区教育局班子成员一起亲自到基层关心特困教职工和患病教师,对他们嘘寒温暖,排忧解难,使他们真正感受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八)教师工资做到了及时足额发放。我区认真落实“两个确保”政策,教师工资由区财政全额预算,对教师工资予以优先安排发放。全面实行了教师工资统一发放管理制度,做到一人一卡,银行代发,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

(九)安全稳定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始终将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工作机制上做到“三优先”:涉及学校安全工作的汇报优先听取,情况优先研究,经费优先保证。建立和完善了安全防范制度和机制,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高度警惕,预防为主,严防重大责任事故发生。与此同时,我还指导制定了学校重特大事故防范应急预案,多次下校排查学校周边治安隐患,与相关部门协调,在部分城区学校建起了交通护学岗、标注了斑马线。积极与区公安分局等单位紧密配合,开展了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两年来,整个教育系统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此外,我认真对待,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对来信来访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三、履行领导职责,积极推动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我区坚持把教育作为强区富民的基础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我定期参加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协调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凡是教育工作的议题,我积极协调政府常务会议优先安排,优先研究讨论。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四优先”、“四个不动摇”,即优先处理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优先保证教育经费投入,优先提拔重用教学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表彰奖励兴教办学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乡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实现教育强区奋斗目标不动摇,坚持举区一致抓教育的决心不动摇,坚持“一把手”责任制不动摇,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落实“以县为主”的经费管理体制,确保教育经费逐年增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投入政策,不断探索完善以区为主的办学体制,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坚持“三个增长”机制,即预算内教育拨款、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公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保持了逐年增长。二是加大新增财力对教育的投入。三是严格专项资金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及时、足额拨付到学校,没有挪用、截留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20__和20__年,全区下达的各项教育专款全部用于教育事业投入,做到了专款专用。

(三)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针对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力兴教,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如在区、镇两级财力有限、相对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向区主要领导争取逐年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针对规范中小学实施“一费制”收费的问题,我多次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和开展收费检查,既有效规范全区学校收费行为,又及时有效返还核拨教育收费,确保学校正常运作。通过我的努力,进一步理顺了教育局、有关部门、乡镇和学校的管理关系,明确了办学责任和各中小学校长的职责,促进了我区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总的来说,我职责履行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全区基础教育工作水平稳步提高,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我也看到,我区教育与教育现代化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相比,与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在教育投入、均衡发展、优质高效等方面仍有差距和不足。对此,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解决。今后,我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与时俱进,艰苦拼搏,努力开创我区教育工作新局面。

第九篇 履行基础教育职责述职报告2350字

——2024-2024年海珠区区委书记履行基础教育职责述职报告

邓伟强

(2024年5月13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巩固和发展“教育强区”成果,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现将本人2024至2024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教育发展把握方向明确思路

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海珠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打造与现代化中心城区发展和居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让“教育强区”成果真正惠及全区广大居民群众。围绕“构建优越的教育体制、优美的教育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和优良的教育质量”的目标,将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意见》、《海珠区基础教育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等,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育结构,推动基础教育全面、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更好优质教育服务。履行基础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对于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经常深入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专题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布局调整、教育经费、人事改革、学校用地、教师待遇等具体问题。近两年,根据我区教育发展的'实际,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财政投入,强化教育的物质基础;二是抓教学管理,强化教育的人才基础;三是抓规范化学校建设,强化教育的服务基础。

经过全区的共同努力,我区80%的学校通过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教育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发展,五中和南武中学分别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终期和初期验收,瑞宝花园小学被授予“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称号。中考、高考成绩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近两年我区学生参加市一级以上体艺科技类竞赛获奖达5639人次,五中男子足球队、五十二中和中大附中机器人等项目获得全国冠军。我区获得省教育收费规范区、省绿色学校(幼儿园)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被确认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工作水平的关键,在积极支持分管副区长的工作、配齐配强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加强教育系统作风建设的同时,采取三项措施,大力提升全区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稳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开招聘教师制度、全员岗位职务聘用制度、校长职级制、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人事制度和教师队伍。两年来,我区共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374名,确保教师调配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了全区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同时,通过进行教育、强化管理、加强宣传、树立典型等方式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二是积极实施强师强校强教战略。实施“名校长工程”和“名师工程”, 加大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建立“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普通教师”的分层培训机制、“市—区—校”的三级培训网络等研训一体的系列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两年来,对250名中小学名校长、学科名教师组织专项培训,开设专题培训班18期,国外培训43人次。

三是大力提升教师待遇。把教育作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财政首先确保教育等公共事业的投入。近年我区连续三次提高教师收入,千方百计推进了教职工的住房货币补贴发放工作,彻底解决教育系统工勤人员的岗位津贴问题,每年约新增财政投入1.8亿元,教师待遇达到市属学校的同等水平,有效稳定了全区教师队伍,为海珠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全区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全区有417 人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有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区有省、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和骨干教师143名。

三、加强齐抓共管,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注重对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各界的动员,各部门和单位切实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支持,为全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是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区五套班子领导定期议教制度和联系学校制度,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重教兴学的良好氛围。区人大、区政协有针对性视察教育,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落实实施有效的监督。对区各有关单位实行教育工作考核制度。

二是美化校园。把校园建设作为宜居城区建设的重点,根据海珠教育发展趋势,重新规划教育布局,加大学校及其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学校布局日趋合理规范,中小学全部消除危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为了促使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投入3.48亿元升级改造我区东部地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促使东部学校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跃上新台阶。

三是净化校园。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推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初步建立了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在全市率先开展“两评三聘”活动,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纳入街道综治考评内容。

两年来,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我区基础教育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对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和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今后,将继续按照构建“四优” 教育的思路,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树立先进、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二是充分利用海珠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海珠教育的品牌,完善教育体系。三是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关心支持学校硬件建设,创造条件培养优秀教师队伍,依照政策落实好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积极性,使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居民群众教育需求。

第十篇 市长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述职报告5450字

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述职报告

两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和政府班子成员的密切配合下,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按照“科教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教育的宗旨,认真履行市长职责,积极承担教育工作责任,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创建教育强市,使全市教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2024-2024年履行职责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政能力

我认为,市场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更是民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任市长后对教育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首先是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我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科教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年来,我市教育以均衡协调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等多个文件,为鹤山教育持续发展确定了目标和方向。

我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执政理念,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水平作为推动鹤山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我主动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坚持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教育工作会议,研究教育现状和发展等有关问题,认真听取主管教育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和意见。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教师与公务员平均工资‘两相当’”、“鹤山实验中学建设后续资金”、“鹤华中学创建广东省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新沙坪中学建设”等问题,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及时给予解决。每年教师节,我都亲自到学校慰问教师,平时也经常深入学校,与校长、老师座谈调研,倾听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学校排忧解难,为教师办好事实事。

二、忠实履职,想方设法办好鹤山教育

(一)执政为民,落实政府责任

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和民心工程,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市委、市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优先划拨。2024年-2024年,我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1.67%、1.86%、1.88%),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在预算决算中也逐年提高(19.19%、22.19%、22.21%);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教育财政拨款和增长比例三年分别是17085.9万元、22551.1万元、25165.8万元和15.66%、31.99%、11.59%;财政经常性收入及其增长比例分别是42412万元、53517万元、59296.8万元和10.16%、26.18%、10.8%);年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三年分别是4061.22元、5203.52元、5410.38元和1461.21元、1627.54元、1895.14元),教育经费达到“三个增长”。

(二)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责任,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1.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高中普及得到发展。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我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尽管市财政压力很大,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2024年,我市投入免费义务教育的经费19,546,012元,其中省级补助2,355,226.4元,本级财政承担17,190,785.6元。2024年,我市投入免费义务教育经费29,474,008元,其中省级补助5,542,411.2元,本级财政承担23,931,596.8元。从2024年8月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到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三年来我市共投入专项资金达5960多万元,切实履行了政府的办学责任,保障了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2024、2024两年我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升学率100%,辍学率为零。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99.6%以上,毕业升学率分别是92.1%和96%,辍学率分别是0.92%和0.66%,辍学率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实施高中“扩容促优”工程,近年投入近6800多万元,加大高中阶段学校建设。2024年我市高中学校共招生4642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3148人,职业高中招生1494人。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3267人,职业高中招生1655人,全市共招生4922人。2024年,我市高中阶段在校生13440人(市职中学生4115人),是2000年6426人的一倍多,每万人口高中阶段在校学生371.3人(其中职高113.7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6%。

2.建立扶贫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我也一直强调,政府要办好每一所学校,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好的教育。为了改变山区教育滞后局面,促进全市学校均衡优质发展,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市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倾斜支持山区教育的发展,努力让山区孩子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为使区域内经济欠发达的宅梧、双合两镇的孩子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市委、市政府经过论证,作出了整合山区两镇4所中学的决策,并从财力上给予倾斜支持。仅2024和2024年两年,市财政就投入了2500多万元完善市三中的办学条件,今年还继续给予支持。

对家庭贫困学生,我市建立了“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市慈善总会、市总商会、各类民间基金组织的作用,每年资助了一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小学生,有效地解决家庭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保证他们也能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据不完全统计,2024和2024年,我市共有受助学生达9000多人次,各类资助金额达500万元。

对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积极承担责任,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受教育条件。目前有6000多名外来人口子女在我市中小学就读,我们一视同仁,保障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规范幼儿园的管理,提高学前幼儿入园率。我市把幼儿教育事业纳入基础教育发展与管理的重要范畴,积极发展幼教事业。为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提高保教的质量,我市加强了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一是开展全市托幼机构督查工作。组织检查组到全市幼儿园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幼儿园及时发出了书面整改通知书,并跟踪限期整改。二是推动幼儿园创优创等级活动。加强对幼儿园创等级的指导和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促进幼儿园办园条件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幼儿教育规范、优质、持续、健康发展。2024和2024年,我市共创建了3所江门市一级幼儿园和8所鹤山市一级幼儿园,一大批幼儿园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2024年,我市共有幼儿园80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1所,江门市一级幼儿园4所,鹤山市一级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4453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9.6%。

4.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培养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市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努力做大做强职业技术教育。1992年,我市在沙坪城区创办了一所面积达9万平方米的职业高中,1996年市职中被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中。2002年我市将分布于各镇的8所职中整合并到市职中(只保留址中、三中分教点),进一步提升了市职中的实力。同年,市职中被认定为省级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被认定为省重点建设专业,其中机加工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成为省示范骨干专业。近两年,为做大做强做优市职中,市政府投入1120万元进一步完善职中设施设备建设。2024年12月学校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中复评和两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的评审。目前,市职中规模发展到77个教学班、4115名在校学生,增加开设和发展了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服装设计与制作、物业管理、印刷、经济信息与科技、商贸英语等特色专业。每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

(三)加强基础建设,促进教育优质、持续发展

1.加强学校规范化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过从1996年至2000年和2001年至2024年两个阶段较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全市基本完成了的学校布局调整。全市中小学校从1996年的178所撤并为现时的77所,基本实现“高中相对集中城区,初中一镇1校,小学规模布局适中”的'目标。近年,我市积极推进创建规范化、优质学校工作,通过规范化学校建设,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市有国家重点职中1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一级学校8所,江门市一级学校22所,鹤山市一级学校9所。全市优质学校比例(覆盖率54.5%)和优质学位比例(覆盖率82.5%)均高于江门市的平均水平。规范化学校的比例也达到较高水平。

2.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两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26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建设计算机室27个,新增计算器1255台,其中包括教师用机209台,新建设多媒体教学平台160套。目前,全市共有62所学校拥有计算器室89间,覆盖率达80.5%。全市各类型计算器共6984台,多媒体教学平台746套。全市“校校通”工程稳步推进,所有中小学接驳互联网和江门基教网,建立鹤山市教育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保证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优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近几年来,我市严把教师入口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在坚持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师德教育的前提下,多形式、多渠道实施校长和教师上岗在职培训、“名教师工程”、“千百万工程”计划,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进修。目前,我市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本科率26.77%、大专率80.92%;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07%、本科率72.94%;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是98.48%和99.37%。各项指针均有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小学、初中的本科率提高比较快。各项指标居江门各市区前列。

为了稳定教师队伍,我市依法依规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兑现。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列入市级财政预算,统一依时拨入银行开设的个人工资账户,保证教职工能每月依时足额领到工资,从未拖欠过教师工资。教师享有国家规定的养老、住房、医疗等福利待遇。在政府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还先后实施教职工岗位津贴、中学高级教师岗位津贴、中小学校长岗位津贴及增加离退休教师生活津贴等措施,改善和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加快推进 “两相当”工作,由今年开始分步实施,争取三年内实现教师队伍与公务员队伍平均工资水平“两相当”。

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促进质量全面提高。我市坚持“以质立校,以质兴教”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教学质量强市。除了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和调动教师积极性之外,还采取积极的办法和措施加强对教学的管理与研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学水平在江门市名列前茅。近年,我市乘新课程实验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东风,采取进一步规范课程设置管理、实施“数学质量年”工程、推广课改成果、开展课堂教学比赛、加强教研指导和加大教育科研力度等办法,较好地促进了全市的教学工作,各类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2024、2024年,连续两年我市高考报考入围率、本科入围率和重点本科入围率等各项主要数据全部名列江门各市区第一。中考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各项主要数据处江门市前列。

(四)全力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程

2024年,我市正式启动创建教育强市工程。成立了创强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共鹤山市委 鹤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鹤山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实施方案》,确立了鹤山市2024年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目标。创强动员会上,市委书记向斌同志亲自作动员报告,我代表市政府分别与各镇(街)镇长(主任)签订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责任书,把创强作为市政府督办项目之一,纳入镇级领导班子教育实绩考核内容,落实创强工作的责任。

为保证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近两年累计投入创强资金达1亿元。此外,还适时在各个阶段召开调研协调会和现场会,及时解决创强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总结交流创强经验,通过“树立典型、现场推广”,引领创强扎扎实实地开展。两年来,我多次带领分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深入镇(街)、学校现场办公,督导创强工作。

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先后有沙坪街道、古劳镇、桃源镇、鹤城镇、共和镇、址山镇、云乡镇、雅瑶镇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街)。市一中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督导确认验收,鹤华中学也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期督导验收。2024年,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快创建步伐,努力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目标。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发展思路

(一)存在问题

检查自己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对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有些方面还必须努力完善,如城乡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山区学校与城区学校在师资、设备设施、教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市地方财力有限,对学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教育现代化等面临较大压力。

(二)今后发展思路

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承担办学责任,继续增加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调动各方积极性,多渠道筹措教育发展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今年启动新沙坪中学和市实验中学的建设工程。

2.积极创建教育强市和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创建教育强市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要力争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并在之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3.中小学校全面实现规范化。以创建规范化学校、教育强镇为抓手,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和现代化教育建设,进一步促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

为了跟上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加速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完成教育“十一五”规划任务,我将忠实履行市长的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积极承担责任,办好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述职人:黄国常

二○○九年四月十六日

第十一篇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1200字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

时间:__年9月5日

立项号

___kt—__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第十二篇 中小学生以及幼儿的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2950字

为贯彻落实党的__大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精神,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真实期盼,准确把握基础教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落实管办评分离推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24年4月至5月在全国各地开展了面向中小学生以及幼儿的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分为三类,一是基础教育服务对象,即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受教育者,其中幼儿园阶段问卷由家长作答,小学阶段问卷由家长和学生共同作答,中学阶段问卷由学生独立完成;二是教育工作者,即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三是社会公众,即网民。针对三类调查对象八个群体设计了八套问卷,单题最低分为1分,分为7分,分值越高表示各群体对教育的满意度越高。每个群体的教育满意度指数满分为100分。每个群体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均包含总体满意度指数和期望指数,教育服务满意度调查包括教育公平感知和教育质量感知指数;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包括条件与保障、学校管理、发展与机会等;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包括规划与保障感知、管理与服务感知指数。

本次调查基础教育服务对象和教育工作者采取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按照国家—省—县—校分层,在各学校内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社会公众按区域、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等指标抽取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份370个县(市、区)、4925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近8万人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2420份,其中学生(家长)46306份、教师17578份、中小学校长3718份,社会公众4818份。

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工作总体满意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指数为79.16分,教育公平感知指数76.34分,教育质量感知指数75.27分,教育期望指数76.68分,反映出其对当前教育工作比较满意。

(一)在区域上东部地区满意度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

各学段的总体满意度指数呈东、中、西部逐渐下降趋势,东部比西部地区高2—4.2分。教育公平感知指数的地区差异略小,各学段的地区差异在2.03—3.85分之间。教育质量感知指数地区差异较大,各学段的地区差异在2.03—4.95分之间。西部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教育期望也较低,各学段的期望比东部地区低2.03—4.95分。

高中学段的满意度指数地区差异。不论是总体满意度指数,还是公平感知和质量感知都是各学段差异的,东西部地区各指数差异在4—5分之间。

(二)在城乡上城市满意度指数高于农村

城区学生总体满意度指数及各有关指数大部分高于乡村学生,差距超过6分。幼儿园总体满意度指数城乡差异达到6.11分,幼儿园教育质量感知和教育期望指数城区均比乡村高5分以上,而教育公平指数几乎没有城乡差异。

(三)在学段上小学满意度指数,高中最低

幼儿园家长满意度指数为83.9分,小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指数为84.9分,初中为76.7分,高中70.6分。幼儿园四个维度的反映趋势与中小学略有差异,教育公平感知与本学段其他有关指数相比相对较低。

(四)不同群体间满意度指数存在一定差异

1.外省户籍中学生满意度指数低于本省户籍学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流动儿童满意度及其各有关指数与当地儿童差异不明显。但初中和高中省外户籍学生的满意度各指数则多低于本省户籍学生。省外户籍高中生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感知指数只有65分左右。

2.住宿生的满意度指数低于走读生。住宿生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以及其他三个指数均低于走读生,学段越低差异越大。小学阶段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异,四个指数差异在2.26—4.9分之间。初中在1.9—2.77分之间,高中阶段的各个指数上住宿生略低于走读生1分左右。

3.家庭社会阶层高的学生满意度指数高于低阶层学生。社会阶层一般采用收入、学历和职业三个指标表示。如将家庭经济条件根据当地的相对水平排序划分为五个等级,家庭经济条件的比最差的群体总体满意度指数及有关各指数高12—20分。监护人学历越高总体满意度指数及有关各指数得分越高,各个学段学生父亲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比小学及以下的高5—8分。从父亲职业来看,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子女比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总体满意度指数高5—6分。对母亲学历情况的分析结果也大致相同。

(五)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工作态度最满意而对课业负担重与校际质量差距大最不满意

各学段的学生及其家长高度认可教师工作态度。在单题满分为7分的情况下,班主任认真负责以及学习困难时老师给予帮助方面,各学段学生和家长评价较高,均超过6分。

小学及家长、中学生对教育工作评价最低的方面集中体现在课业负担重和学校质量差距上。小学生对放学后没有时间玩的意见,初中生抱怨睡眠不足,各学段均认为学校在国家课程之外的教育活动组织不够,突出表现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社团、选修课、阅读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到位,评价最低。学校间质量差距也是学生和家长突出不满的问题,幼儿园阶段的评分只有4.04分。幼儿园“入园难”和“入园贵”等热点问题在本次调查中评价也很低。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和家长对上学路远问题集中表达了不满。

(六)人均gdp高的省份满意度较高

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4年的人均gdp水平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人均gdp高的省份基础教育总体满意度及其三个有关指数得分均;处于人均gdp低水平的省份,其在四个指数上的得分均相应较低。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总体满意度指数在人均gdp组和最低组之间分别相差4.70、2.81、4.33和4.58分。学段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影响越大。尤其在中学阶段,教育公平感知和教育质量感知的指数在gdp和最低组之间相差5—7分。

教师和校长对教育工作基本满意

(一)教师表示工作愉快但对保障条件不满

1.各学段教师总体满意度指数均达到60分。按照教师群体工作性质差异分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两个群体,幼儿园教师总体满意度、学校管理和总体期望等指数在70分左右,中小学教师的三项指数得分在60—68分之间。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政府保障指数均较低,分别为56.85分和57.97分。

2.教师满意度指数东高西低。东部地区教师在四个指数上的得分均,西部教师得分均最低。东部地区幼儿园教师总体满意度指数69.41分,比西部地区高3分,学校管理指数、政府保障指数和总体期望的差异均约为5分。东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总体满意度指数63.56分,比西部地区高5.67分,其他三个指数东部比西部高3—6分。

3.西部地区教师满意度城乡差异较大。从全国总体来看,城区、镇区和乡村教师的满意度指数依次降低,但实际分值差异只有1—2分左右。但分地区看,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各个指数城乡差异较大,总体满意度城乡相差达4分,表明西部地区城乡更为不均衡。

4.未评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满意度指数较高。各学段都表现为没有评职称的年轻教师和高级职称教师的满意度指数较高。对教龄的分析也证实了新入职教师满意度,随着教龄增长满意度下降,教龄11—15年的教师满意度最低。

5.各学段教师学历与满意度关联性不明显。幼儿园教师学历越低,教师满意度及各有关指数越高,中等学历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指数72.82分,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将近9分。在小学阶段则是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满意度,达到71.5分,专科和本科学历的教师没有差别,中等学历教师满意度最低。初中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学历越高教师满意度越高的趋势。研究生学历的满意度指数63.91分,比本科和专科学历教师高了5—7分。本科学历的教师在高中是主体,但满意度最低。

6.收入越高教师满意度指数越高。各学段都表现出教师月收入水平越高,满意度指数越高的趋势。收入提高对中学教师的满意度指数的影响比低学段教师更大。

《基础教育的五项督查自查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