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教学报告 > 教育报告
栏目

关于我县教育生源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七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热度:73

关于我县教育生源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教育生源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标题:关于我县教育生源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我县教育领域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生源流失。为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旨在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教师和家长、分析历年招生数据等方式进行,以全面了解生源流失的原因和影响。

2. 调查对象 调查涵盖了我县各个学段的公立和私立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

二、生源流失现状

1. 数据统计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我县中小学生源流失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初中阶段,流失比例超过15%。

2. 流失区域特征 生源流失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县城边缘地带,城市中心区的流失情况相对较轻。

三、生源流失原因分析

1. 家庭因素 家庭经济条件改善,部分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外地优质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的学校就读。

2. 学校设施与教学质量 部分学校的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家长和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3. 城乡差距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教学条件,导致农村学生流向城市。

4. 就业前景 家长考虑到子女未来就业竞争力,倾向于让孩子在大城市接受教育,认为这能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四、影响分析

1. 教育质量下降 生源流失导致部分学校班级规模缩小,教师工作负担加重,可能影响整体教育质量。

2. 社区稳定 大量学生流失,影响社区人口结构,可能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五、对策与建议

1. 提升本地教育质量 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2. 优化资源配置 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育建设,减少城乡差距。

3. 强化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教育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4. 家长教育引导 开展家长教育讲座,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教育,理解家门口的学校也能提供优质教育。

六、结语 我县生源流失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学质量,留住本地生源,促进我县教育的长远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一问题的解决,为我县教育事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第一篇 关于我县教育生源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2400字

在我县只要谈到教育,生源流失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学校有难处、家长有怨言、社会不满意。生源的流失,尤其是优质生源的外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我县的教育难以振兴,人文兴县的战略难以实现。

说起生源流失,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辍学流失,一种是生源外流。我县的优质生源外流在小学阶段基本很少,初中阶段有俞演俞烈之势,高中阶段最为严重(主要是因为高中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学生能考什么样的大学,家长期望值较高,再者孩子到了高中以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对其在外就读比较放心)。由于我县初中升高中的优质生源首先由一中录取,流失的优质生源绝大多数就是本应由一中录取的学生,从一中报到率可以看出,这些年我县优质生源的流失率相当惊人,近两年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前200名的生源流失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如此大量的优质生源流失自然对我县教育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生源流失问题在我县已经存在多年,而且愈演愈烈,特别是在部分乡镇更为严重。就其成因来看,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分析起来,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读书无用论。近来,读书无用论又有所抬头,发出此种呼声的主要是农村。曾几何时,在农村孩子中,有句比较流行的话,叫“知识改变命运”。然而,这条曾经的确让无数人改变了命运的路径却让许多人举步维艰,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就是因为大学文凭已经无法保证有一份稳定工作。更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自觉升学无望,于是就放弃学业,步入社会。所以好多学生家长在孩子初中阶段或者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赴外地打工。

2、恶性循环的怪圈。其实我县的教育在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学校管理、布局优化等方面与周边县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是我县一开始对生源外流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等发现形势严峻的时候,已经积重难返,优质生源流失与教学质量下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在教育竞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3、招生秩序不够规范。这几年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一些外市、县学校在本地区优质生源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更多地把目光投到我县,部分学校在招生时不择手段:各种虚假宣传层出不穷,各项优惠政策撩人心动,目的就是先把人招过去再说;用回扣等手段收买当地人,一些人员贪图钱财,甘心充当外地学校的掮客,极力撺掇考生到外地学校就读。

4、思想认识上的偏见。由于我县教育近几年发展成果对内对外宣传得不够,县内外很多人对我县教育已经存在相当大的偏见,他们对我县教育的进步与发展视而不见,对东光这几年本二以上上线人数不断上升闭口不谈,而我县教育有了一点问题,则上纲上线,夸大其辞,把我县教育说得一无是处。一些家长也存在着一定的攀比心理,认为外面的学校总是比家里的学校好,以把子女送到外地学校上学作为本事大、能量大的体现,也不管这些学校是不是真的比本地的学校好,事实上每年都有先前把孩子送到外地就读,后来又要求转回本地学校的例子。

控制优质生源外流是东光教育发展必须要迈过的坎,只有迎难而上,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改变优质生源外流的现状,我县的教育才有希望。

1、打牢基础,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流工作。一个学生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到外地学校就读,那么这个学生回东光读高中的可能性很小,小学升初中的生源流失正越来越严重,所以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外流至关重要。教育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各个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好调研,在制定推进均衡教育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周边地区的进展情况。

2、苦练内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群众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看考上学生,尤其是考上多少重点大学,如果你这个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你这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考得太差,群众就不信任你,就要把孩子送到外校、外地去就读,就是勉强动员来了,也很难留得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关键还是要在教学质量上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学校,包括我们的初中学校,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争取在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和名牌大学录取人数再有所突破。

3、突出重点,举全县之力办好一中。一中作为全县窗口品牌学校,有其特殊的地位。要在教育投入、师资引进、学生招录等方面要继续予以倾斜,一中在提高本二上线人数的同时,要把着力点放在冲刺清华、北大、浙大等名牌学校上,只有这样才能与市外的重点高中一争高下,吸引更多的顶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读。要加强与全县初中优质生源接触,可以想方设法增加初中学生对一中的了解,也可以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到重点初中举行各类专题讲座,让这些教师用渊博的知识、睿智的语言、儒雅的风度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折服学生,增强一中对学生的吸引力。

4、强化考核,严肃执行各项招生政策。各初中学校校长、班主任、教师想尽办法动员优质生源留在本县就学,这项制度要继续执行下去。同时,要充分整合本县相关部门力量,坚决抵制和查处县外学校在我县的各类违规招生行为。

5、落实政策,加大对优秀考生的奖扶力度。目前各地对优质生源的招生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各高中学校对优质生源争先开出各种优惠条件,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对优质生源的奖扶力度,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得主动。在吸引顶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读方面,建议县里出台政策,对本县中考成绩前100名且在一中就读的考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可按学年度发放,另外对于高考分数达到本一分数线且在本县高中就读的考生,也可考虑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两项经费的筹集可以采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引导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出资,并进行表彰宣传。

第二篇 我县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3950字

我县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我县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已经从建管并重阶段转入集中力量抓学用和资源开发阶段,终端站点的管理维护和学用活动开展直接影响到远教工作的大局,我们组织专人对全县远教站点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现场查看等方式对6个站点进行了重点解剖。按照不同的建点类型随机抽样,选择了学校站点2个,分别是张公中心小学和涔南乡文家完小,建在村部的站点2个,分别是大坪乡东岳村和如东乡驰马岗村,建在农户的1个,即闸口乡花园湾居委会,建在乡镇站所的1个,即雷公塔镇涔北村。

一、当前全县远教工作的现状分析从调研的情况分析,当前全县远教工作呈现出四个方面的良好态势。

1、群众对远教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比较高。在重点解剖的6个站点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30多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组织群众座谈6次,参加座谈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计38人,走访群众21户。

据统计,所有被调查对象都知道村里正在开展远程教育;认为中央开展远程教育非常有用的占95.8;对远程教育兴趣很浓的占80.8。这说明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远程教育这一新鲜事物已经基本接受,而且非常欢迎。

2、站点学用活动开展基本正常。学用活动的开展情况是此次调研的重点。

问卷统计显示,经常参加远程教育的群众占80,偶尔参加的占16.7;认为远程教育对自己来说已经有了效果的占31.7,认为是自己致富好帮手的占60.8;参加远教学用活动10次以上的占83.3,参加6-9次的占15。我们认真查看了各站点的学用记录、计划制度等文字资料,并深入到学用基地了解实际情况,张公中心小学作为全县的示范性村校站点,重点采取分组学习和结对帮扶的方式开展学用,效果十分明显,涌现出了花卉栽培大户陈高清、生猪养殖大户丁才华、机车维修乡土专家黄明贵等一大批远教学用标兵,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参加远程教育的兴趣和致富积极性。

3、站点管理及运行情况基本达标。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终端站点的设备运行基本正常,故障发生率与排除率基本持平,其中有5个站点的操作员都能单独排除一些常见的故障,管理制度也比较严格,能够保证干部群众的正常学习。

大坪乡东岳村站点建在要村部,村党支部对远程教育和非常重视,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干部管站”的管理机制,在完善县远教办统一制定的四项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远教学用活动季度通报制度”,即每季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时向群众通报村里的远教学用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收集群众的学习需求和对远教工作的意见建议,这一办法很好的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在远教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用活动的开展。雷公塔镇涔北村站点是与镇水电站联建共享的,水电站发挥干部的技术优势为村里党员干部开展培训,对终端设备搞好日常维护,自站点建成以来还未出现过一次因设备故障影响学习的情况。

4、站点效益的发挥比较充分。各站点基本上都能按照县远教办和乡镇党委的安排,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学习培训,较好的发挥了终端站点的综合效益。

在今年年初的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如东乡驰马岗村、盐井镇和平居委会、闸口乡花园村都利用远教设备进行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其中驰马岗村还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了公开计票,让群众大开眼届。两个学校站点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所在村党支部搞好技术培训,查询市场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东岳村在发挥站点功能上注重“两化”,一是实现了村级办公自动化。将村里的公务文件、资料报表等全部用电脑打印,由站点操作员负责将村里的计划生育统计表和会计帐目等逐步存入电脑硬盘,使用专门的电子财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群众进行查询和监督,真正做到了村务和财务公开。

二是做到了学习服务人性化。村党支部把远程教育作为服务群众的一种先进手段,要求村支两委干部都做远教工作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倾听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随时收集有助于远教学习的资料,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学习内容。

村妇女主任每个月都召集育龄妇女到站点进行妇幼保健、计生政策、妇科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还将准妈妈们召集起来学习新婚、孕期、产后保健常识,以及对新生儿常见疾病防治等知识。

二、目前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远教工作开展两年多来,我们总结出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但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努力改进和提高。

1、远教培训的普及不够,群众的接受水平有待提高。在此次调研的群众座谈中,我们发现远教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两年多,但仍有部分群众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远教工作过于超前,与当前农村现状不符,还有3的人没有参加过学习,有15.8的人认为远教对自己没有什么作用。

分析原因主要是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水平各不相 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远教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群众的学用兴趣,提高他们的接受水平。

2、站点运行的保障不够,管理机制的完善有待提高。如何保证终端站点长久运行是我们在试点工作中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制约站点正常运行的三个主要因素。

一是运行经费难保障。重点解剖的6个站点中有4个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费保障问题。

闸口乡花园湾居委会站点建在党员大户孙圣军家,属于一期宽带上网的站点,无村办企业。试点工作第一年,村里在经济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筹措了640元上网费、200元的电费,但是第二年由于种种原因就只能暂时采取外借和干部自筹的方式勉强维持。

二是设备维护难度大。由于我县站点分布线长面广,各地环境差异较大,不便于统一安排使用和维护。

同时维护力量有限,反应不迅速,目前商家并未按照市委远教办规定成立技术力量充足的专业维护队伍,虽然有一两名技术员采取打游击的方式轮流作业,却远远无法满足维护要求。三是培训力量不充实。

为保证大学生志愿者离开后各乡镇远教工作力量不减,我们及时选配了一批素质过硬的年轻干部担任远教专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部分乡镇还存在“专干不专,技术不硬”的现象,少数乡镇的远教专干因为业务知识不足、工作精力不够或者自身水平有限等原因,还不能真正担负起操作员技术培训、终端设备维护和教学资源开发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亟待克服和改进的。

3、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教学内容适应性有待提高。群众座谈和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当前远教学习内容丰富,对生产生活帮助很大的只占72,是因为学习内容对自己有吸引力才参加远教学习的只占65。

这说明目前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的力度不够,内容的适应性和吸引力还有待提高,我们应该尽量开发基层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积极引进群众最需要的、最能见到效果的优质课件,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资源开发,努力充实县级远教资源库。

4、站点功能的拓展不够,综合效率的发挥有待提高。远教终端站点不仅能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培训,同时还具有很多相关的功能,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站点都只停留在组织集中学习和电脑培训。

所调研的6个站点中,只有张公中心小学和雷公塔涔北村站点在村级换届选举和党员春训中运用了远教设备,其它几个站点还没有在拓展功能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站点的综合效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1、加大操作技术培训力度。为把操作员培训工作抓落实抓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去着手。

一是明确专干抓。针对志愿者走后乡镇没有从事远教工作的专职人员这一状况,应该给各乡镇配备一名远教专干,由县远教办组织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组织部下文任命,主要负责培训村级操作员和乡镇远教方面的日常事务。

二是包村干部抓。由包村干部负责组织所包村的党员干部参加技术培训,督促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包村干部的一项内容。

三是鼓励教师协助抓。充分利用教育战线的师资力量,鼓励乡镇中小学电脑教师在假期协助乡镇搞好操作员培训。

四是组织志愿者帮助抓。由团县委组织具备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青年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下到各远教点开展义务培训活动。

2、加大运行经费的统筹力度。确保各个站点正常运行,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

目前维护费和上网费都是采取各点自主筹措、自主支配的方式,远教部门无法对各个站点进行有效监管,不能保证站点每年开通宽带网、设备随时运行正常,因此可否由县、乡财政对运行经费进行统筹,然后由县、乡远教部门及时地落实各项工作,合理地支配运行经费。

3、加大办点示范力度。远教工作面大内容广,做到各个站点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最好采取办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来开展此项工作。首先是从典型推介入手。

随着远教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类个人典型和集体典型就会不断涌现出来,要充分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宣传。其次是从模式推广入手。

远教站点类型较多,它们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运行及管理模式,要将其中一些先进的模式及时地大面推广。

4、建立教学资源交流平台。拥有适用、高效的教学资源,是从事远教工作的一个必备条件。

而现有的一些教学资源往往与党员干部们的需求有些脱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教学资源需求交流平台。

远教部门应该通过调研、网上征询等各种方式收集基层所需求的课件类型,然后结合他们的要求开发出新的教学资源或将已有资源加以改进。

5、县、乡成立应急小分队,提高设备维护效益。实践证明,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对于学用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并直接影响到学用活动的开展和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但正常耗损和设备障碍又是经常发生,因此县、乡两级应成立设备维护应急小分队,对于一般性障碍就由乡级应急分队负责受理,他们不能解决的上报后由县级应急分队处理。

第三篇 对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5800字

一、基本情况

我县民办学校自生辉中学于1988年创办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共有民办学校13所,有9所通过益阳市教育局批准办学,其中通达电脑职业高级中学、桃江月飞(澳门)职业中专学校、益阳市民族职业高中和惠通学校4所为职业学校;生辉中学、桃江五中、明达中学和实验中学4所学校为普通中学;桃灰中学为文化补习学校。其余4所通过县教育局批准办学,分别为桃江(大学)预科学校、扬帆学校、竹艺学校和仁山文武影视学校,前3所为职业学校,后一所为文武兼修学校。

(一)学校基础设施及经费投入情况。

目前13所民办学校拥有校园面积372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1000万元,图书9万余册,累计投入4600多万元。(全县民办学校基本情况见附表一)

(二)学校师生情况。

民办学校的教师由行政人员、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学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普高和职高)阶段、高中补习班和短训班学生。

1、师资情况。

全县现有309名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其中专任教师198人,行政人员55人,兼职教师56人。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272人,占总数的88%;中级以上职称人数190人,占总数的61.5%。尤其是专任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的达到58人,占198人的29.3%,具备中级职称的达到64人,占32.3%。(全县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情况见附表二)

2、学生情况。

目前民办学校在校学生4538人,其中小学生82人,占总数的1.8%;初中生961人,占总数的21.2%;普高学生1598人,占总数的35.2%;职高学生1046人,占总数的23%;高中补习生660人,占总数的14.5%;短训班学生193人,占总数的4.3%。(全县民办学校学生基本情况见附表三)

(三)学校办学情况。

全县13所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均比较明确,在依法依规办学的基础上,坚持走多种形式的办学之路,呈现出多层次育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良好态势。13所学校按其办学性质来看,大抵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

一是国有民办。如五中、明达学校,其办学者租赁的教学场地为原益阳市女子旅游学校和农民中专,场地租赁期分别为6年和5年,办学者每年分别向县教育局和桃江一中缴纳一定的租赁费用,租赁期满,其固定资产(含办学期间形成的新增固定资产)无偿交还给出租方。

二是独资办学。又分两类,一类是外商独资办学,如月飞和仁山两所学校,分别为澳门商人杜少奇和新化武师游仁山出资,聘请具有较为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育界人士负责教育教学管理;一类是县域人士独资办学,如惠通、扬帆和民族职业高中,均为热心民办教育的桃江籍人士独资兴办。

三是实行股份制经营办学。如生辉、通达、实验中学和桃江(大学)预科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中实验中学又兼有国有民办的性质,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控股,拥有51%的股份额度,吸纳部分教师资金,由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管理。

目前我县民办学校的办学初步呈现出四个特点:

1、学校管理比较到位。各学校忧患意识均比较浓厚,

一是坚持以德育人。通达、惠通、生辉、五中、明达和实验中学都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且把教育寓于多形式的活动之中。特别是民族职业高中,办学十多年来,学生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社会反响较好。

二是教学常规管理得到较好落实。大部分学校实行了比较科学的目标量化管理,对教师有严格的师德要求和激励、约束措施,对学生实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和封闭式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制度比较完善。各学校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四是后勤管理较为优良。各学校校容校貌、卫生状况都能给人留下干净、整洁的良好印象。特别是实验中学、五中和月飞学校校园得到绿化、美化,学校布局较为合理。且各学校都把关心学生生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寝室、饮食与安全管理甚为细致,没有重大事故发生。

2、教师全员聘任得到真正落实。

13所民办学校都建立了教师聘任机制,对学校教师实行全员聘任。教师来源于公办学校的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大中专毕业生以及部分社会优秀人才。大部分专任教师学历高、职称高、能力强,能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教师工资实行工作量计酬,按授课节次计薪,月工资一般在1200元以上,月薪高者可达3000元以上。一般来说,工资比公办学校普遍要高,且真正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人员进出机制,因而教师工作责任心强,这是我县目前公办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以质量求生存”在各民办学校得到体现。各学校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办学首位,此一目标在其办学理念中得以体现。如普通学校中,生辉中学和县五中牢牢把握“创新、全面、诚信、发展”的主题,构建“培优转后工程”,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架起培育人才的立交桥;明达学校提出“德教并举,师生平等,学生主体,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更新观念,注重实效;实验中学推行“三二四”办学战略,探索“基础加特长”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模式。职业学校中,通达学校以“瞄准市场、服务社会、着眼地方”为理念;惠通学校以诚信为本,为学生尽心尽力;民族职业高中以“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质量为本”为宗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造就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预科学校按“平民教育”理念办学,按“个性化教育”教学,靠“素质教育”育人,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预科制度;扬帆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练就学生过硬本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养成教育、活动教育、自我教育、实践教育”;仁山学校以培养文武人才,为桃江教育和体育事业做贡献为宗旨,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

在上述教育理念下,各学校的教育质量得以逐步提高,并初步形成了三种特色:

一种是面向高(中)考求质量型。去年,生辉中学应届学生80人参加高考,录取43人,其中本科10人。明达学校在全县期末统考中,高一、高二成绩均名列全县第二,县五中平均总分列全县第四。实验中学首届毕业生参加中考,录取率达到77.5%。

第二种是面向学生专长求质量型。这在职高类学校较为普遍。特别是仁山学校、民族职高,学生文武双修,特色突出,去年仁山学校参加省九运会获5金4银2铜,民族职高参加第五届省民运会,囊括高脚马项目金银铜牌,12人参赛,人人获奖。

第三种是面向学生就业求质量型。通达、惠通两所学校的毕结业学生就业率高达96%以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外发挥专长,步入白领行列。

4、办学条件初具规模。

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在和两年间得以明显改善,两年总投入达4500万元之多,硬件建设有了较大的飞越。月飞学校首期工程投入1500多万元,建起了1栋教学大楼、4栋学生公寓、1栋大礼堂和1栋能容纳1000多人就餐的餐厅,添置了与教学设备配套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去年又投入40多万元用于环境改造和仪器设备的添置。生辉中学引资改制后,投入700多万元在原轧钢厂建起了一所初具规模的学校,去年又投入30多万元,用于学校环境美化、绿化和教学设备的添置,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把一个破烂不堪的轧钢厂建设成为环境幽雅舒适、能容纳1000多名学生学习生活的崭新校园。实验中学两年共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楼、礼堂和学生餐厅,改建了学生宿舍,添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达学校投入260多万元,买下了原仁山武校校园,去年又投入20多万元,用于改建和添置教学设备。仁山学校在桃花江竹海山下新征地13亩,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校园,去年又投入20多万元,修建围墙和水泥运动场。扬帆学校投入70多万元,建起了自己的教学大楼。民族职高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礼堂和科技楼。明达中学投入50多万元对原有校舍校园进行了改造,去年又投入60多万元,新建女生宿舍楼1栋。县五中投入11万多元对原有校舍校园进行了改造。预科、惠通、桃灰等学校也有了稳定的办学场所。

在调查期间,我们注意到,各校乘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民办教育之机,同时也为了应对今年及以后几年的学生高峰期,在办学条件的改善上有更大的动作。生辉学校的教学楼、明达学校的综合楼已破土动工;五中的科技楼、通达学校的办公大楼、预科学校的教学楼、明达学校的引自来水工程和惠通学校的围墙修建也正在紧张筹建之中。

二、民办教育取得的成绩与发挥的作用

(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

民办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是紧贴市场,历年来开设的计算机、电子、财会、保安、电脑文秘等专业一般都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设的,所培养的人才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唯其如此,也才能确保学生的就业安置。

(二)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是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办学资金。我县民办学校历年毕结业学生达1.5万多人,如果生均培养费按元计算,就为我县节省办学资金3000多万元。

二是较好地满足了部分农村青少年的求学愿望。民办学校的生源大抵有两种:

一种是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表现亦不太好,但又有比较强烈的升学欲望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公办学校往往升学无望;

另一种是家庭比较困难的特困生,在公办学校学习往往因经济条件差而倍感困难,民办学校利用其灵活的办学机制,使这部分学生能通过学费减免或获取奖学金等多种方法继续完成学业,如桃江(大学)预科学校倡导“平民教育”理念,通达电脑职业高中近几年来发放帮困保学金达20多万元,五中去年下期发放奖学金4万多元。因此,以及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冲着民办学校的学费减免而到民办学校读书的。

三是有利于我县初中生源高峰期的平稳过渡。以每所民办学校每年吸纳400名新生计算,以民办学校现有规模,每年到民办学校继续升学的学生就可高达5200人。而我县初中生源高峰期出现在-4年间,至趋于缓和,后每年生源维持在7000人左右。我县公办普、职高中共8所,按现有规模计算,每校每年平均吸纳新生800人,每年可吸纳新生6400人,初中生源平稳过渡尚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公办高中学校因扩容已背负4500多万元债务,如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尚需投入巨资,4年生源高峰期过后,不但造成沉重的债务难以偿还,而且大量校舍闲置,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倘若4年间我县民办学校能在此基础上得以较大发展,则既可通过公办、民办并举的方法,顺利实现生源高峰的平稳过渡,又可在高峰期过后,民办学校利用自身灵活的办学机制走多形式办学之路。

全县-20××年初中毕业生人数

时间(年)

20××

人数(人)

13358

17689

19773

16571

11472

7426

6831

7152

7492

(三)促进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初步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做法,为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闯出了一条新路。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同时,民办学校的兴办,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师,这也有利于推动我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明达、五中和实验中学等学校的成功运行,也为我县公办学校的改制提供了范例。

(四)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

生辉、明达、五中、实验中学、惠通和预科学校现在的校址分别为原来的轧钢厂、农民中专、益阳市女子旅游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业中专和县一招待所,这些学校的兴办,使我县一些停产企业、薄弱学校的房屋和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

(五)对拉动县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办学校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如建筑、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我县民办学校历年来共向外地输送长、短班学生4500多人,按生均每年创收6000元计算,每年就可为我县创益2700万元,且随着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这个数字应该还可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青少年学生求学愿望的实现,县域经济的繁荣,必将促进社会大局的稳定。

三、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发展的历史还十分短暂,尽管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不容否认,民办教育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存在于社会层面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有偏见,存在“多余论”、“冲击论”、“怀疑论”和“赚钱论”等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导致领导高度重视而群众及社会非常冷淡的尴尬局面。有的认为公办教育发展规模已经足够,公办学校完全能够满足学生上学的需求;有的对民办教育心存担心和疑虑,怀疑民办学校“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甚至害怕发展民办教育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有的认为民办学校不正规,搞不出名堂;有的认为民办学校是退休老倌们搞的,是为了赚钱。这些认识导致民办学校的招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得到保证。就数量而言,目前月飞学校在校学生仅为112人,仁山仅有88人,竹艺学校现已无人就读,被迫歇业关门,造成民办学校大量资源闲置。如果今年的生源得不到保证,这所学校都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存在于政府层面的问题。

虽然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今年出台的政策和所做的工作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办教育办学者的热情,但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上差异较大,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畅、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政府鼓励扶持政策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政策相当明确,但还没有与之配套的具体细则,缺乏可操作性。县委、县政府对民办教育实行国家制定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规定“民办学校除了投资主体与公办学校不一样外,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并决定通过努力,实现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这些对民办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原则规定,其具体运作需进一步明确规范和完善。如怎样贯彻“十六字”方针,对民办学校如何支持、如何引导和管理,需进一步详细规定,制定配套政策,具体如民办学校征地、教师队伍建设、招生、收费等;细化如民办学校中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晋级、医疗和社会保险等问题如何解决,凡此种种,都有待明确。

二是相关部门支持不够,办学环境待优化。办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有各部门的通力支持。民办教育在发展中有许多方面还未与部门的有些规定配套协调。在教育内部,县教育局确定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举、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精神还未得到有效贯彻,尽管民办学校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个别股室和部分学校歧视、不支持民办学校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有关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公、民办学校实行双重标准;部分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对民办教育的支持还没有做到言行如一,雷声大,雨点小;相当一部分联校和中学校长还没有转变观念。

从今年初中毕业生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报考县一中和县职业中专的人数均达到4000多人,而民办学校的填报人数还未达人,如不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办法,今年民办学校的招生形势将仍然相当严峻。在教育外部,一些县直职能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收费和罚款。据统计,有10多个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收费。月飞学校办学一年多来,就被各职能部门收取各种费用40多万元,通达学校因在招生广告中用了要求安排就业的学生得到了。

第四篇 关于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4800字

关于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扎实推进“四型__”建设,提出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目标,在完善投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办学模式、加强师资培养、推进均衡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__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体系。但我们也必须正视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用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才能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我县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有普通高中、综合高中5所,职业高中3所,区域性成技校3所,初中14所(含4所九年一贯制),小学49所(外加2个教学点),幼儿园153所(其中公办4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共有在校生70774人(含在园幼儿),在职教职员工4174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稳步提高。普通高考每年上线人数和上重点线人数均占全市1/3强,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保持全市龙头地位,升学就业率达100%。在省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仅20__学年以来就有省级300多人次、国家级328人次获奖。在今年由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等5部委联合举办的“奕阳杯”全国电子锦标赛中,我县选手获得了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五名及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4枚(大赛共设金银铜牌各6枚)的优异成绩。与此同时,我县始终坚持以基础教育为重心,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努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幼儿教育持续发展。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为抓手,引进市场运作机制,优胜劣汰,促进了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按照“调整园所布局,适当扩大规模,多种形式办园,多条渠道融资,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办园活力,提高保教质量,增强教育效益”的思路和原则,着力提高办园水平。20__年,县政府出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添置设施设备的补助方案》,进一步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全县3至5周岁幼儿入园率从20__年的66.7%提高到目前的93.8%,普及幼儿教育目标基本实现。

2、“普九”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截止目前,全县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9.87%,巩固率99.98%;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97.2%。建成省教育强乡镇16个,市教育强乡镇7个。

3、高中教育长足发展。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从20__年的81.2%,提高到20__年的94.09%。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中段学校已全部成为省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职业高中跟普通高中招生比已连续6年高于1:1。高中教育质量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一直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4、成人教育成效显著。重点培育了壶镇、仙都、新建三所省示范性成技校,全县各成人教育学校或机构通过远程教育、函授、自考等形式,使近20__名从业或待业人员获取了高等教育学历,1500多人获取了成人高中(中专)学历;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接受培训达42572人次;开设了项目经理、机械cad、财会、电工、计算机等劳动力技能培训,年接纳学员在1000人以上;全县实现了高标准扫盲目标,青壮年非盲率达到99%。

5、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结合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努力服务大社会,全力融入大市场,奋力加快大发展,着力打造大品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初步构建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是探索投入机制。从直接投入转到经营开发,通过老校区高价置换,利用土地级差实现校园搬迁,走经营开发的路子,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的扩张。二是优化资源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在资源整合中促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优势互补,在优势互补中做强职业教育。三是丰富办学模式。将升学教育、就业教育、终身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使办学模式朝多类型、多层次方向发展。

二、我县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但由于我县经济相对落后,财政实力有限,全县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与经济发达地区仍有不少差距,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仍有一定距离。主要问题和困难有:

1、教育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__的教学质量在丽水位居前列,但同我省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非常明显。就从我县的各个学校来看,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在丰富教育内涵方面,我县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德育工作还需不断加强。

2、布局调整有待进一步加快。今年,我县撤并了一批学校,全县学校布局逐渐合理,但是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紧张。县城的学校招生年年爆满,而偏远农村学校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我县树立超前的眼光,按照集约、集聚的要求,继续推进学校布局的优化调整。

3、教育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县财政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但这些投入还只是低水平的,还不能满足我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部分学校的音、体、美等活动场所和活动器材还很缺乏,教师的待遇还偏低。

4、办学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我县的办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极少数群众对于教育事业还不是很支持。如在某些学校撤并和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少数群众部分利益的重新调整,增加了工作难度,影响了工作进度。

5、教育收费有待进一步规范。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管理日趋严格,但相关的配套政策一时还难以跟上,特别是学校的公用经费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缺口,教育收费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三、关于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几点建议

今后,我县的教育发展与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协调发展,适应__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具有__特色的教育体系。

1、推动全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强化政府责任,落实措施,把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我县教育事业改革的首要任务。一是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薄弱学校发展,逐步减少弱势学校,使全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的标准,拥有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实现基础教育规范化办学,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按照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继续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学校,重点加快仙都中学、新碧初中、湖川初中等项目建设步伐,到20__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从而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受惠面不断扩大,教育公平程度明显提高。二是加大对农村学校师资的支持。要从政策、经费、机制等方面对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提高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送教活动,定期抽调优秀教师到办学薄弱的农村学校支教。建立城区中小学教师到乡镇任教服务期制度,并与职称晋升直接挂钩。三是积极鼓励乡镇教师争先创优。评优、评先、晋级方面政策要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在县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努力提高乡镇教师的福利待遇,为乡镇教育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乡镇教师安心工作。同时,严格执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保证生源的均衡。

2、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一批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名校长和名教师,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学历水平达到或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通中小学达到96%左右,中等职业学校达到85%以上。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尽最大努力为教师提供发展空间,稳定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强化广大教职工的诚信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人格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道德要求,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氛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开展德业双发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和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敬业服务思想、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二是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建立学校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制度,强化领导班子的教学工作职责。建章立制,规范校务公开,切实做到阳光校务,进一步充实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管理严格的学校领导班子队伍。三是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继续做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有关工作。逐步构建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学校活动,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提升师本教研、校本教研、联校教研、县级教研的质量和效益,主动引进、整合外部教研资源,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3、切实加强教育资金保障。依法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实现《教育法》所规定的政府对教育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保证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超过省定最低标准的水平,且逐年有所提高。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安排学校公用经费依据在校学生人数,兼顾不同规模学校运转的实际情况,适当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倾斜,保证较小规模学校的基本需求。严格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实行“校财县管”,严禁挤占挪用公用经费现象的发生。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完善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指导学校科学编制预算,并按预算及时拨付资金,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

4、继续做好做强职业教育。认真落实《__县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实施办法》,创建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的机电类实训基地和与现代服务业相配套的工艺美术类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把我县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85%;重点抓好骨干职业学校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在全县建立5个校外实习示范基地,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结)业生根据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6个月到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逐步规范职业教育市场。

5、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水平。逐步探索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使全县每一名幼儿都能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努力扩大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尽快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公办幼儿园要发挥带动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办学规模和档次,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力争“十一五”末各乡镇均建有一所符合省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加大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力度,引导和鼓励民办幼儿园通过适当形式的联合办学进行资源整合,强化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抓紧出台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办学的具体办法,重点明确社会办园用地、建设费用和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新进幼儿教师必须是有教师资格的专业毕业生。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督促民办幼儿园建立、健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6、努力构建“四大校园”。一是构建“平安校园”。完善和细化安全管理工作机制,落实责任,明确分工,消除隐患,使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到人、到事、到位。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建立健全保障学校师生身心、财产安全的长效机制。二是构建“生态校园”。高度重视校园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使校园的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相统一。进一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使每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都有鲜明的主题,让师生员工走进校园就能鲜明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灵魂”,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三是构建“书香校园”。就是要崇尚良好的校园读书风气,倡导师生共同学习,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全县师生共同进步的源泉和阶梯。四是构建“文明校园”。就是要营造文明、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形成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严谨的教风、学风,使学生养成高尚文明的行为习惯。

第五篇 我县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调研工作报告3950字

我县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调研工作报告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已经从建管并重阶段转入集中力量抓学用和资源开发阶段,终端站点的管理维护和学用活动开展直接影响到远教工作的大局,我们组织专人对全县远教站点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现场查看等方式对6个站点进行了重点解剖。按照不同的建点类型随机抽样,选择了学校站点2个,分别是张公中心小学和涔南乡文家完小,建在村部的站点2个,分别是大坪乡东岳村和如东乡驰马岗村,建在农户的1个,即闸口乡花园湾居委会,建在乡镇站所的1个,即雷公塔镇涔北村。

一、当前全县远教工作的现状分析

从调研的情况分析,当前全县远教工作呈现出四个方面的良好态势。

1、群众对远教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比较高。在重点解剖的6个站点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30多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组织群众座谈6次,参加座谈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计38人,走访群众21户。据统计,所有被调查对象都知道村里正在开展远程教育;认为中央开展远程教育非常有用的占95.8%;对远程教育兴趣很浓的占80.8%。这说明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远程教育这一新鲜事物已经基本接受,而且非常欢迎。

2、站点学用活动开展基本正常。学用活动的开展情况是此次调研的重点。问卷统计显示,经常参加远程教育的群众占80%,偶尔参加的占16.7%;认为远程教育对自己来说已经有了效果的占31.7%,认为是自己致富好帮手的占60.8%;参加远教学用活动10次以上的占83.3%,参加6-9次的占15%。我们认真查看了各站点的学用记录、计划制度等文字资料,并深入到学用基地了解实际情况,张公中心小学作为全县的示范性村校站点,重点采取分组学习和结对帮扶的方式开展学用,效果十分明显,涌现出了花卉栽培大户陈高清、生猪养殖大户丁才华、机车维修乡土专家黄明贵等一大批远教学用标兵,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参加远程教育的兴趣和致富积极性。

3、站点管理及运行情况基本达标。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终端站点的设备运行基本正常,故障发生率与排除率基本持平,其中有5个站点的操作员都能单独排除一些常见的故障,管理制度也比较严格,能够保证干部群众的正常学习。大坪乡东岳村站点建在要村部,村党支部对远程教育和非常重视,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干部管站”的管理机制,在完善县远教办统一制定的四项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远教学用活动季度通报制度”,即每季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时向群众通报村里的远教学用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收集群众的学习需求和对远教工作的意见建议,这一办法很好的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在远教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用活动的开展。雷公塔镇涔北村站点是与镇水电站联建共享的,水电站发挥干部的技术优势为村里党员干部开展培训,对终端设备搞好日常维护,自站点建成以来还未出现过一次因设备故障影响学习的情况。

4、站点效益的发挥比较充分。各站点基本上都能按照县远教办和乡镇党委的安排,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学习培训,较好的发挥了终端站点的综合效益。在今年年初的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如东乡驰马岗村、盐井镇和平居委会、闸口乡花园村都利用远教设备进行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其中驰马岗村还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了公开计票,让群众大开眼届。两个学校站点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所在村党支部搞好技术培训,查询市场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东岳村在发挥站点功能上注重“两化”,一是实现了村级办公自动化。将村里的公务文件、资料报表等全部用电脑打印,由站点操作员负责将村里的计划生育统计表和会计帐目等逐步存入电脑硬盘,使用专门的电子财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群众进行查询和监督,真正做到了村,请到www.gw_z.net更多精彩,务和财务公开。二是做到了学习服务人性化。村党支部把远程教育作为服务群众的一种先进手段,要求村支两委干部都做远教工作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倾听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随时收集有助于远教学习的资料,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学习内容。村妇女主任每个月都召集育龄妇女到站点进行妇幼保健、计生政策、妇科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还将准妈妈们召集起来学习新婚、孕期、产后保健常识,以及对新生儿常见疾病防治等知识。

二、目前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远教工作开展两年多来,我们总结出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但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努力改进和提高。

1、远教培训的普及不够,群众的接受水平有待提高。在此次调研的群众座谈中,我们发现远教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两年多,但仍有部分群众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远教工作过于超前,与当前农村现状不符,还有3%的'人没有参加过学习,有15.8%的人认为远教对自己没有什么作用。分析原因主要是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水平各不相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远教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群众的学用兴趣,提高他们的接受水平。

2、站点运行的保障不够,管理机制的完善有待提高。如何保证终端站点长久运行是我们在试点工作中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制约站点正常运行的三个主要因素。一是运行经费难保障。重点解剖的6个站点中有4个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费保障问题。闸口乡花园湾居委会站点建在党员大户孙圣军家,属于一期宽带上网的站点,无村办企业。试点工作第一年,村里在经济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筹措了640元上网费、200元的电费,但是第二年由于种种原因就只能暂时采取外借和干部自筹的方式勉强维持。二是设备维护难度大。由于我县站点分布线长面广,各地环境差异较大,不便于统一安排使用和维护。同时维护力量有限,反应不迅速,目前商家并未按照市委远教办规定成立技术力量充足的专业维护队伍,虽然有一两名技术员采取打游击的方式轮流作业,却远远无法满足维护要求。三是培训力量不充实。为保证大学生志愿者离开后各乡镇远教工作力量不减,我们及时选配了一批素质过硬的年轻干部担任远教专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部分乡镇还存在“专干不专,技术不硬”的现象,少数乡镇的远教专干因为业务知识不足、工作精力不够或者自身水平有限等原因,还不能真正担负起操作员技术培训、终端设备维护和教学资源开发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亟待克服和改进的。

3、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教学内容适应性有待提高。群众座谈和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当前远教学习内容丰富,对生产生活帮助很大的只占72%,是因为学习内容对自己有吸引力才参加远教学习的只占65%。这说明目前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的力度不够,内容的适应性和吸引力还有待提高,我们应该尽量开发基层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积极引进群众最需要的、最能见到效果的优质课件,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资源开发,努力充实县级远教资源库。

4、站点功能的拓展不够,综合效率的发挥有待提高。远教终端站点不仅能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培训,同时还具有很多相关的功能,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站点都只停留在组织集中学习和电脑培训。所调研的6个站点中,只有张公中心小学和雷公塔涔北村站点在村级换届选举和党员春训中运用了远教设备,其它几个站点还没有在拓展功能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站点的综合效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1、加大操作技术培训力度。为把操作员培训工作抓落实抓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去着手。一是明确专干抓。针对志愿者走后乡镇没有从事远教工作的专职人员这一状况,应该给各乡镇配备一名远教专干,由县远教办组织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组织部下文任命,主要负责培训村级操作员和乡镇远教方面的日常事务。二是包村干部抓。由包村干部负责组织所包村的党员干部参加技术培训,督促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包村干部的一项内容。三是鼓励教师协助抓。充分利用教育战线的师资力量,鼓励乡镇中小学电脑教师在假期协助乡镇搞好操作员培训。四是组织志愿者帮助抓。由团县委组织具备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青年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下到各远教点开展义务培训活动。

2、加大运行经费的统筹力度。确保各个站点正常运行,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目前维护费和上网费都是采取各点自主筹措、自主支配的方式,远教部门无法对各个站点进行有效监管,不能保证站点每年开通宽带网、设备随时运行正常,因此可否由县、乡财政对运行经费进行统筹,然后由县、乡远教部门及时地落实各项工作,合理地支配运行经费。

3、加大办点示范力度。远教工作面大内容广,做到各个站点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最好采取办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来开展此项工作。首先是从典型推介入手。随着远教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类个人典型和集体典型就会不断涌现出来,要充分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宣传。其次是从模式推广入手。远教站点类型较多,它们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运行及管理模式,要将其中一些先进的模式及时地大面推广。

4、建立教学资源交流平台。拥有适用、高效的教学资源,是从事远教工作的一个必备条件。而现有的一些教学资源往往与党员干部们的需求有些脱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教学资源需求交流平台。远教部门应该通过调研、网上征询等各种方式收集基层所需求的课件类型,然后结合他们的要求开发出新的教学资源或将已有资源加以改进。

5、县、乡成立应急小分队,提高设备维护效益。实践证明,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对于学用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并直接影响到学用活动的开展和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但正常耗损和设备障碍又是经常发生,因此县、乡两级应成立设备维护应急小分队,对于一般性障碍就由乡级应急分队负责受理,他们不能解决的上报后由县级应急分队处理。

第六篇 我县义务教育状况调研报告5300字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县教育实际,XX年4月16日至19日对我县各乡镇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XX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15所(个)。其中,中学11所、小学8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学点6个、幼儿园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省级示范性成技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25503人,其中,普通高中生2457人、职高生544人、初中生6646人、小学生13172人、在园(班)幼儿2684人,少数民族在校生占学生总数的59.8%。全县在职教职工2266人,其中专任教师2058人。

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252359平方米,其中:砖混和框架结构137780平方米、砖木结构94410平方米、土木结构20169平方米。危房面积57489平方米,其中:b级2114平方米、c级4122平方米、d级51253平方米,危房率为23.34%。

二、巩固提高“两基”所采取的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993年以来,我县的“两基”工作按省、市规划部署实施,在省、市的大力关心指导下,经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教育工作者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于1996年实现了“普六”验收,XX年顺利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的“普九”验收,并报国家教育部审批,公布我县为全国第7批实现“两基”验收县之一。“两基”检查验收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通过“双线”考核、教育督导和“两基”年审等措施,“两基”各项指标不断得到巩固提高,XX年通过了省政府的年审复查XX-XX学年初,有7-12周岁适龄儿童13026人,已入学13014人,入学率达99.9%;有13-15周岁适龄少年6240人,初中阶段在校生6646人,初中毛入学率达106.51%;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1.60%、2.72%;年内扫除文盲1206人,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1%,农业人口中非文盲率为99%。

(二)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及国家优惠政策

1.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各级各类学校积极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并在每学期开学之前组织学校教师入村入户对《义务教育法》进行宣传,动员未入学、辍学学生返校。同时,教育局抽调局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村进行了专项督察,督促学校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工作。

2.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调整充实规范教育收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规范中小学收费工作网络;二是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面推行“两免一补”政策。XX年共拨付公用经费570.65万元(中央456.53万元、省级114.12万元),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561.8万元(中央280.91万元、省级224.72万元、市级28.08万元、县级28.09万元)受益学生8801名,而且从XX年春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在校生均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三是加强对收费的管理,教育局会同县发改局、财政局、纠风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收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健全收费公示制度,把规范学校收费工作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四是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有计划地改造相对基础薄弱学校,努力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五是加大检查和查处工作力度,今年上半年,市纠风办、教育局、财政局和发改局组成的检查组到我县城区四所学校进行全面检查。这些治本措施的实施,从源头上有力地保证了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规范教育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XX年工程建设情况

XX年共排出危房4273平方米,危房率由上年的25.29%下降至23.34%。

(1)XX年全县危房改造工程3所项目学校,8个单体工程,下达维修改造中央专项资金178.96万元。目前,开工2个项目学校,完工1个项目学校,未开工1个正在设计图纸。

(2)“6·3”地震恢复重建项目共5项,建设面积4410平方米,总投资190万元。其中重建项目4项,建设面积2490平方米,投资170万元;修缮项目1项,建设面积1920平方米,共投资20万元。现全部项目已完工,相关资料已汇编成册报市教育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3)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3所学校9个单体,投入中央资金658万元。其中勐大镇中学学生宿舍、恩乐镇中学学生宿舍及学生食堂、和平中学学生宿舍已开工建设,勐大镇中学学生食堂正在招标中。

(4)县政府、团县委、扶贫办积极争取希望工程款90万元,涉及3所学校3个单体,其中2个已开工建设,1个建设项目待定。

(5)其他项目。镇沅四中是我县实施撤乡并镇后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四中建筑面积为2675㎡的教学楼已竣工投入使用,40套教师宿舍正在建设中;逸夫项目1个,争取项目资金110万元;市教育局安排镇沅职业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项目资金70万元,预计年底开工建设。

2、巩固“普实”成果

教育局把“普实”年检复查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一同布置,一起抓落实。XX年至XX年初,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专项资金,采购3万元教学仪器补充到中学,中小学自筹资金6万元,用于采购教学仪器,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为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规范,教育局投入2.3万元,采购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使用软件配发到中小学校,并对全县中小学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

3.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

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县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3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96个、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14个,履盖全县各乡(镇)中小学。经与电信公司协商,将互联网接入学校模式三的计算机教室,并使模式二的教学资源与多媒体教室、模式三的计算机教室连成小型局域网。目前,全县共有14所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充分将网络资源与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

(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1.XX年全县新招聘教师34人,其中公开招考15人、特岗9人、引进招聘10人,解决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的结构断层问题。高中、初中、小学(含幼儿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89.5%、98.35%、94.1%。全县教育系统具有高职职称的146人、中职职称1083人、初职817人、未评级的96人。

2.加强学校管理和班子建设,充实学校领导班子,推进干部年轻化进程。通过考察、测评、推荐、竞争上岗,XX年共充实、调整学校中层干部20人。

3.搞好在职短期培训。通过中小学继续教育和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形式,对在职的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其中,共培训校长26人次,培训面达108.33%,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教师的培训面达100%,人均培训达97个学时。

4.开展“pie项目顶岗培训”。4月初,县人民政府与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商定对我县进行“pie项目顶岗培训”,即思茅师专在XX年8月28日至10月30日,对我县的40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脱岗培训,同时学校选派40名英语系毕业生赴我县各乡镇顶岗实习。

(五)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1.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用课题形式来开展教研工作,用科研方法来解决教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使科研贴近教学、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立足实际,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提高研究针对性和实效性。

2.认真抓好教研机构建设。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云南省县级教研机构建设发展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云教研〔XX〕7号)和《普洱市关于县级教研机构建设发展评估的通知》(普教研〔XX〕3号)要求,我县积极开展教研机构建设发展评估工作,成立领导机构,认真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工作。并于今年10月初通过评估,认定为二级一等教研机构。

3.认真开展新课改教学指导工作。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围绕新课程的要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开展新课改教学指导工作,组织召开了高考中考质量分析会、高三教师座谈会,组织了高考中考复习研讨活动,举行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竞赛,为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教研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与广大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对各类学校课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我县课改评价等工作。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等措施,我县教学质量稳中有升。XX年,全县高考上线624人,比XX年增加98人,上线人数、上线率居全市综合排名第三;参加中考600分以上的203人,最高分680分,600分以上人数居全市第四;参加小学毕业检测1992人,语文平均分83.88分、及格率95.23%,数学平均分77.34分、及格率80.12%,4项指标均名列全市第四。

4.认真抓好教学用书管理。我县严格执行《普洱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规定》,在今年召开的全县教学用书工作会议,进一步规范教科书的选用、征订和发行工作,每学期深入学校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教科所。经检查全县未出现滥编、滥印教学资料的现象。

三、存在是问题

我县虽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教育体制上划管理后,由于历史欠帐大,加之我县是典型的农业扶持县,财政困难,巩固提高“普九”成果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2.农村校舍危房改造任务重,压力大。我县大部门学校建盖时间比较早、标准不高,虽然每年都有危房改造项目,但是由于自然灾害不断发生,造成旧的危房还未清除,新的危房不断产生。

3.随着课改的推进,原有教学仪器和设备长期得不到充实和补充,现已陈旧、老化,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4.教师队伍年龄整体偏大,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县政府同意县教育局向外引进、招聘教师,但是部分专业教师还是紧缺。

5.集中办学难。由于我县山区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居住在山区的基本是少数民族,学校布点布局调整难,教育资源状况和调合存在矛盾,总体效益差。计划生育的效应使学生锐减,导致不少村级小学规模不足,教育资源不能发挥应有效益,且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6.信息教育发展缓慢。虽然我县已建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但是由于设备有限,各种模式设备开展的课时量不足。部门学校的设备管理情况不尽人意,在设备维护问题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五、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两基”的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目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首要任务,纳入当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1.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推动农村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2.继续按照上级部门有关管理和使用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要求,规范使用好教育经费,杜绝学校乱收费现象,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学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坚决查处,对情节严重者就地撤销职务。落实贫困生救助政策,建立中小学贫困生档案,对贫困生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做好救助工作,让贫困学生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阳光”的温暖。

3.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效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推进全县教育一体化进程,通过布局结构调整,保证农村教育规模办学。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学校间对口帮扶,增强农村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整个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同时,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建立完整的师德档案,按照《关于落实<思茅地区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所有在职教师进行考核。

5.要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要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办好每一所学校。要用信息化武装教育,用教育信息化带动区域内的薄弱学校实现跨跃式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补。要全面推进课改,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6.不断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教研活动,让教师们积极探索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对均衡发展的导向作用

为适应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督导观念,坚持以有效的教育督导评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督导在“督政”方面,要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县级教育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督学”方面要加强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督导,积极帮助学校争取外部资源,规范学校管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巩固“两基”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历来备受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积极争取项目,努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促进我县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发展。

第七篇 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450字

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___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同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对我县教育发展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现场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教育机构和教育建设情况。我县现有中小学171所,其中普高5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21所(20所乡镇联校全部按规定并入初中),小学135所,教学点3个,特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5所。

另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现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级示范性学校44所,市级名优学校3所,市级特色学校3所,市级明星学校1所。

近年来,全县撤并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的农村中小学96所,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先进县”。投入资金3300万元用于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和修缮教学楼、学生寝室、食堂、体育场等教辅设施。

投入资金153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12499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555平方米,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投入资金642.8万元,全面完成全县160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其中计算机教室2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35个,光盘教学播放点4个),初步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2、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6183人,其中在职在编4509人,离退休、分流人员1674人。

按教育阶段分:小学教职员工1877人;初中教职工1737人,高中教职工776人,其他教育机构119人。全县4509名在职教职工中,35以下的1549人,36—45岁的1471人,46—50岁的783人,50岁以上626人。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89.2%和73.4%。专任教师(含返聘人员)中,共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1人,中级教师2135人,初级教师2408人。

3、学校生源及教育质量情况。全县现有在校学生64645人,其中普高12411人,职高1391人,初中22688人,小学28155人。

“普九”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合格率达到99%,优秀率达到87%。高中教育阶段入学率达81%,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

__年全县3234人参加高考,录取2540人,录取率达7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一本、二本录取822人。 根据我县现有出生率概算,从__年起,我县年均入学学生人数为4000人左右,预计到__年全县在校学生规模将维持在4万人左右。

4、教育投入和收费情况。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经费预算优先、资金调度优先、追加优先,积极落实教育投入的“两个比例”,努力实现“三个增长”,基本实现了“确保教师工资按月发放,确保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收取的杂费确保正常运转”的目标。

去年,全县共投入教育经费885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6793万元,借贷投入1200万元,勤工俭学收益投入400万元,争资引资投入462万元。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实施“一费制”,__年全县收取学费1300万元(高中阶段),杂费928万元,一中和五中收取择校费400万元。

全县收取的学生杂费中,上解98万元用于仪器和师训费,其余用作中小学校公用经费。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在__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对巩固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管理体制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

由于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无力承担教育发展的全部重任,加上上级转移支付额度偏小,义务教育的发展责任难以落到实处,其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关于我县教育生源流失现象的调查报告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