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情况报告
栏目

2024年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19 热度:64

2024年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怎么写

标题:2024年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一、内容怎么写:

1. 描述背景:简述2024年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和目标,强调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 建设成就:列举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键领域,如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具体说明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步。

3. 具体案例:选取一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详细阐述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实践,包括项目实施、资金来源、村民参与度等。

4. 面临挑战: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如资金不足、技术瓶颈、人才短缺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5. 发展展望:展望未来,讨论如何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可能的方向包括科技创新、农村产业多元化、乡村文化建设等。

二、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开头:

2024年,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核心,大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各地积极响应,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本,构建起了一幅幅和谐宜居的乡村新画卷。

结尾:

随着各项措施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农村将更加美丽、富裕、和谐。新农村建设不仅关乎农民的福祉,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石。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大的决心和行动,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第一篇 2024年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850字

目前,围绕粮库项目带动了物流、餐饮、粮食加工、生态养殖业等相关产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今年,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下,进行土地流转300多亩,其中150亩发展了烟叶农场,现在烟炕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烟叶长势喜人,烟农丰收在望。在畜牧业方面,我村建成了年规模较大的生态养殖小区,双汇产业化工程推进迅速。

依托劳动保障服务站,年培训和转移剩余劳动力200多人次,人均收入7000多元。

三、党支部核心作用加强,政治、文化、精神文明推进有力。

我村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更注重村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村里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如:农村低保、林权制度改革、修路、安全饮水工程等重大事项决策推行“4+2”工作法。我们利用远程教育和信息服务站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精神文明创教育及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形式的活动,使村中社会大局稳定,文明新风处处荡漾,村民形成了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邻里之间能友好、和谐相处。

现在我村处在党员干部团结、 干群关系和谐、农民收入增加、环境日趋改善、村域经济发展迅速的良好时期。

下一步的打算:

一是完成南北大街______公里村内道路建设;

二是完成下水道3400米建设工程并进行绿化、美化工程;

三是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广场,并在文化大院建成图书室、娱乐室;

四是沼气入户率达到80%,“三改”达到80%;

五是完成村内主要街道的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村内背街小巷改造工程,60%实现户户通,对主要生产路进行硬化

六是年内建成两座公厕、6个垃圾池;

七是为东、西街道安装路灯;

八是完成邵庄自然村安全饮水工程;

九是加大培训和转移劳动力的力度,争取在提供就业岗位600个。

十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烟叶种植面积,依托双汇产业化工程建成规模养殖场两座。

第二篇 对农村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考核报告1100字

_____月_____日,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对_____县农村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考核。在听取了_____县委组织部的汇报后,深入到_____村、_____村、_____社区、_____北社区、_____公司、_____厂、_____公司和_____办事处、__________镇,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群众测评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验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4年,_____县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服务大局促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落实管党责任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县经济跨越、构建和谐万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党建情况

3、深入优化农村基层组织结构。一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2024年,该县新发展农村党员380名,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高中文化以上的分别达到80%以上,种养加销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人员达到95%以上。二是合理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在产业链上、外出务工经商人群中、“两新”组织中新建立党组织16个,使党组织在产业链上达到了无缝覆盖,组建率100%,且产业党组织书记兼任区域内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达到100%。_____乡党委对同一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建立起5个党总支,成立_____专业经济合作社1个,成为_____山区合理调整农村党组织设置的一种有益探索。_____乡党委在外出打工人员集中地__市朝阳区建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一是建章立制,一方面建立了县委领导联系点制度、党建联络员制度和县直部门帮扶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注重规范党组织制度、活动阵地管理和队伍建设,确保实现“建一个,优一个,活一个”。二是分类指导,按照“先行组建、逐步提高、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重点加大民营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100%建立党组织。三是增强活力,丰富活动内容,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用。_____公司党支部和管理层“致富不忘社会”,扶持和帮助周边乡村农民发展机械加工业,带动了以_____园区____140多家小规模、大群体的机械产业群的形成,推动了产业由传统加工向精细加工迈进。

(三)社区党建情况

二、创新工作

2、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关爱机制。以郭磊庄镇为试点,制定出台了农村党员关爱机制。其补贴慰问的范围为各村党总支(支部)、居委会支部年满65周岁(含65周岁)或党龄满40年的农村在村党员以及因病、因残致贫的党员。补贴标准为,年满75周岁(含75周岁)或党龄满50年的农村在村党员每人每年享受300元的生活补贴,年满65周岁(含65周岁)或党龄满40年的农村在村党员每人每年给予不低于150的慰问款(物),年满65周岁(含65周岁)或党龄满40年的农村在村党员且拥有固定收入的党员每人每年获赠刊物一份。资金来源为,镇财政支付60%,村支付40%。

第三篇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900字

一、江苏、山东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山东两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两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

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平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眼于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尤其在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各有创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力量。

南京市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建制村确定社区范围,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采取招聘制,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项社区服务。

二是依靠乡镇行政推力。山东省诸城市以乡镇撤并前的原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实行“几村一社区”的大社区制。

按照邻村共建共享、优化空间布局、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服务范围,把服务半径控制在2—3公里,涵盖3—5建制村、1000户—3000户。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在村设立服务代办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人员主要是乡镇下派干部和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

三是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山东省胶州市以单一建制村为基础建立一个社区,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诸城市的做法有利于资源整合,防止资源浪费,但易于造成村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弱化和“空心”化,胶州市的做法发挥了“两委”作用,但容易出现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南京市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治的方向问题,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难度较大。

第四篇 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2900字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_____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_____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__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

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__省__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

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

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第五篇 2024年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600字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蕴含着农村和谐稳定的重大命题和深刻内涵,也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担负法律监督职能的人民检察院,如何认清肩负的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和履行检察职能,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要求,也是摆在每一个检察干警面前的现实命题。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县实际和检察机关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做法,就人民检察院如何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强化意识上做文章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现有300个行政村(社居委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矛盾逐步呈现出来、“三农”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负有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神圣职责,在保障公平正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检察机关的工作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在强化意识上做文章,笔者认为要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政治使命意识。近年来,县检察院在新农村建设中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地贡献。当前,我国农村发展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为新农村建设提高一个和谐稳定发展环境至关重要。胡锦涛___曾经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意识,立足检察职能,为“三农”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要切实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执法保障。检察机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将维护农村、农业、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农民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问题,真心真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切身利益。

二是强化党的领导和大局意识。检察机关必须自觉接受党委和人大的领导,将检察工作置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中来谋划,置于新农村建设中来谋划。要把服务经济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全力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工作实效,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要以良好工作作风,主动适应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检察工作的要求,积极寻求检察职能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措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打造法律平台,创造良好的法治、政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和谐。

三是必须强化依法履行检察职责意识。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强化党的领导和大局意识,还要强化履行检察职责意识,检察机关为新农村服务必须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准确掌握法律法规的界限和尺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做到不枉不纵。

四是必须强化开拓创新意识。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检察机关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新的观念、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手段去探索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问题,以观念创新促思路创新,以思路创新带举措创新,以举措创新创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业绩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第六篇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100字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共**县委

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

**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第七篇 基层法院服务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3500字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集中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长期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担负着打击犯罪,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直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群众,在

建设新农村中将起到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基层法院做好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笔者结合近年来罗山县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分析当前涉农案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当前基层法院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近年来我院审理各类涉农案件的基本情况

XX年至XX年,我院共受理各类涉农案件1629件,占全部案件(3984件)的40.9%,审结1607件,结案率98.6%。审结案件中,刑事案件113件,涉及抢劫、__、盗窃、滥伐林木、故意伤害、诈骗、敲诈勒索、寻衅滋事、交通肇事等14种犯罪;民事案件1478件,主要涉及离婚、抚养、赡养、继承、相邻关系、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民间借贷、农村承包合同、买卖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劳动合同等29种纠纷;行政案件16件,涉及治安管理行政处罚、土地行政管理行政确认、土地行政管理行政登记、房产管理行政登记、林木砍伐许可管理、工商管理处罚等4个行政机关的6种行政行为。通过对这些案件的调查发现,近年来,涉农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逐年增多,且占民事案件比重较大。XX年至XX年,我院共审理各类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913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数的61.8%。分别是XX年281件,XX年307件,XX年325件,XX年比XX年增加了15.6%。

(二)涉农合同纠纷数量和种类增多,其中,民间借贷合同仍为主要纠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呈上升趋势。XX年至XX年,我院共审理各类涉农合同纠纷案件351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数的23.7%,其中,民间借贷纠纷206件,占58.7%。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这两种类型案件XX年我院共审理19件,XX年审理21件,XX年审理26件,XX年比XX年上升了36.8%。

(三)采取公告送达的案件较多。近年来,由于农民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多,而这些人又是涉农诉讼纠纷的多发人群,他们长期在外打工,与家中失去联系,造成诉讼文书无法送达,延长了诉讼周期,也增加了诉讼成本。XX年至XX年,我院审结的各类涉农民事案件中,采取公告送达的有228件,占15.4%。

(四)“民转刑”案件时有发生,农村故意伤害案件频发。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和利益格局的变化,我县农村地区因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生活琐事等引发的恶性伤害案件时有发生,我院审理的各种“民转刑”案件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XX年至XX年,我院共审理农村故意伤害案件33件,其中“民转刑”案件20件,占60.6%。

(五)因农村土地权属争议引发的行政案件增多,并呈迅速上升趋势。XX年至XX年,我院共审理农村土地行政管理行政确认案和农村土地行政管理行政登记案6件,占行政案件收案总数的37.5%;分别是XX年1件,XX年2件,XX年4件,XX年比XX年增加了300%。

二、基层法院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判资源的缺乏制约服务三农工作。随着社会转型,农村社会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这也使得涉农矛盾纠纷大量增加,而有限的审判资源无法服务到农村每个角落,一些矛盾纠纷无法得到及时化解,导致了一些“民转刑’案件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我院的办案经费严重不足,难以为基层法庭配备优良的物质装备,也无法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开展各种法制宣传,特别是人民法庭撤并后,财政未给付专项的巡回办案经费,巡回办案往往难以保证,导致农村地区诉讼难、寻求法律帮助难。

(二)农村法制不健全制约服务三农工作。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各级政府对农村扶持政策的落实,大量的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纠纷涌现,如土地承包、林权、集体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纠纷。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承包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为审理土地承包、流转、集体收益分配等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仍然存在有些问题是否属于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明确规定,如农村房屋的拆迁、安置纠纷等。目前,这些案件只有参照适用针对国有土地拆迁、安置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而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拆迁、安置的规范性文件尚无规定。

(三)农村村民法制意识不强制约服务三农工作。大多数地区的农村村民,由于法制意识不强等原因,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要么怨天尤人,自认倒霉;要么搞家族主义,人多势众;要么一味蛮干,不惜铤而走险,或者是采取“私了”的办法,一般不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如农村经常遇到的农民工追讨工资、种子问题、债务纠纷、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不去寻找法律途径,反而去上访即属此类情况。

三、基层法院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涉农案件的审理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司法保障。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转包、征用、租赁农副产品购销等案件的审理,稳定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保护各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保障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慎重地化解农村各类民间纠纷,尤其是房屋、宅基地使用,以及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纠纷等案件,维护农民之间和谐、和睦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三是妥善处理涉及农民工权益纠纷,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法快审、快结、快执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劳务纠纷和工伤赔偿纠纷等案件,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二)进一步创新审判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一是突出重点,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加大力度审理和执行好农村借贷纠纷,农田通路、排水等相邻纠纷案件,尽快排除农村生产耕种中的障碍。二是加强农村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坚持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回访和帮教,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权益的抚养费、婚姻家庭纠纷等案件,进一步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依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享受教育的权利。三是树立“法律优先、参考政策”意识,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时,以党的农业农村工作政策精神为指导,结合民法基本原则公正、高效地裁决、解决各类涉农矛盾纠纷。

(三)进一步强化调解意识,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一是充分发挥诉讼调解程序简便、速度快捷、不伤和气、履行率高等优点,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案件代理人、当事人亲属的作用,把调解原则贯穿于庭前、庭审、庭后全过程,不拘形式与时间,建立双休日、夜间法庭,进行电话、面对面、背对背等多种方式调解,实现调解工作在调解理念、程序、时间和方法上的新突破,切实做到案结诉息。二是构建以司法为主导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由政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村基层组织等部门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与衔接,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实现解决纠纷方式的多元化。三是做好司法服务延伸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针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政府和村支部、村委会以及有关涉农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促进他们改进工作、完善制度。此外,基层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村的普法教育,坚持送法下乡,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四)进一步优化农民诉讼环境,努力减轻农民诉累。当前农民由于受文化层次、法律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诉讼的程序、规则比较陌生,农民群众往往不懂得利用法律的手段来及时有效地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为及时将农村纠纷引入法律解决的渠道,人民法法院应积极推行便民诉讼措施,不断降低诉讼门槛。一是要便利诉讼。建立完善导诉制度、诉讼风险告知制度、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制度等,努力实现诉讼便民化、快捷化,使当事人更加理性、更加充分地行使好诉讼权利。二是要对弱势群体加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力度。目前农村地区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因疾病、天灾、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贫困农民仍大量存在。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尤其是要求赡养的老人、请求抚育的孩子和追索报酬的农民,确有困难的时,依法减、缓、免交诉讼费,真正让农民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三是坚持下乡巡回办案。对行动不便、交通不便的当事人,大力推行“法庭到村组、法官进农家”巡回办案活动,在农忙季节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灵活安排开庭时间,利用早中晚时间到案发地开庭、调查,尽量减少农村当事人往返奔波,以缩短法庭与农村的地理距离,有效拉近法官与群众的心理距离。

第八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100字

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

**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第九篇 2024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5700字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福协办〔__〕33号文件—《政协××县委员会关于我县社会主义拳农村建设情况研的函》要求,我乡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17公里。北靠××乡,东临××县,南接子××乡,西与××毗邻。境内山高坡陡,平均坡度为30度以上。国土面积为274.3平方公里,边境线长8.25公里。共有6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__年全乡年末总户数为3221户,总人口为12607人(其中农业户2842户11941人),共有耕地面积12246.6亩(其中水田2135亩),人均耕地面积1.03亩。境内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历史和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总体较低等诸多因素制约,我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集边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特困乡。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上半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93万元,同比增10%,其中出售产品收入128万元,占总收入的21 %,农民人均纯收入449元,同比增7%。从农村经济收入比例情况看,第一产业总收入485万元,占总收入的77 %,同比增8%。其中,农业收入180万元,同比增13%;畜牧业收入280万元,同比增6%;林业收入25万元,同比增25%。第二产业收入54万元,占总收入的9 %,同比增8%。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业等收入84万元,占总收入的14%,同比增10%。外出劳务收入70万元,同比增9%。上半年全乡粮豆播种面积18435亩。

(四)“四个百万”工程健康发展,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四个百万”基地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四个百万”基础建设工作,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开发,着力培育林果、畜牧两大产业。至__年上半年,全乡完成种植各类苗木37.1590万株,其中:种植核桃3520亩;种植漆树5192亩;种植草果11601.6亩(其中,__年发放种植4100亩);种植庭院经济1706.2亩。呈现经济效益的草果有170亩,每亩经济收入约2700元。依托境内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以百万亩中药材基地推动中药材产业开发,按照国家“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扶持农民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__年我乡规划种植重楼500亩,云黄连600亩,主要规划在江西三个村。坚持走“科技兴畜”的路子,结合实施边境乡镇项目建设,通过抓示范,群众的科学养殖能力和发展畜牧养殖的意识逐步提高。__年上半年,全乡大中牲畜存栏21460头(只),其中,牛存栏2798头,猪存栏12590头,羊存栏5903只;总出栏6201头(只),其中,牛出栏221头,猪出栏4200头,羊出栏1780只,实现肉总产量299吨,实现经济总收入280万元。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全乡现有中小学校30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含初中部和小学部),寄宿制完小1所,教学点28个。全乡适龄儿童1190 人,已入学1172人,小学入学率98.49%;残疾儿童22人,已入学14人,入学率63.6%;小学部在校生1353人,学年内辍学6人,年辍学率为0.44%;15周岁人口195人,授完小学教育193人,完成率为98.97%;适龄少年有592人,初中阶段在校 556人,初中及以上毕业8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5.27%;残疾少年16人,入学5人,入学率为31.3%;初中部在校学生462人,学年内辍学13人,初中年辍学率为2.81%。17周岁人口211人,授完初级中等教育171人,完成率为81.04%。目前,全乡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9.76%。初中开设13个教学班,小学74个教学班。全乡有专任教师119人,其中初中42人,其中学历合格37人,合格率88.1%;小学77人,学历合格77人,学历合格率为 100%。全年共新建和扩建校舍850平方米。__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州、乡检查评估,实现“两基”攻坚目标。

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举办科技培训25期,参训人员6245人次,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可见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乡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乡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尽管近几年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其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三是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四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__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乡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农民知识化、村乡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乡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乡村环境;编修村乡规划,推进现代化村乡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加大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乡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__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业项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乡村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乡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可以是农村社区式,也可以是可分散村落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乡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在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的基础上,加快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十篇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750字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反腐__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如何遵循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则,把握好目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问题是当前切实要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干部作风不实。表现在群众意识和民主意识不强,决策不民主,喜欢搞一言堂、家长制,在领导岗位上干得时间越长越明显;做官不为民,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对己负责多,对公负责少,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得不够,解决得不多,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有少数干部作风粗暴,损害了党的形象。

(二)工作作风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粗暴,不依法行政的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执行一些突击性任务时,常常采取强制性办法,有的甚至目无法纪,由此酿成严重影响农村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基层政权建设。

(三)财务管理混乱。有的村书记或主任在村级财务管理上没有充分发挥把关作用,甚至带头违反财经纪律,贪污、侵占、挪用集体资金;有的村级会计文化水平低,账务记录混乱。有的农村党员群众认为实行村财乡管后,不必再过问村内的财务收支情况,有的民主理财只是流于形式,财务未能完全公开;有的根本就没有进行民主理财,也没有进行财务公开。有的村对一些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进行村民会议讨论,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作出决策,造成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隔阂加深。

二、加强基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抓作风建设。一是要围绕服务发展抓作风。以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惠农政策落实等中心工作为重点,围绕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加强对办、村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强化过程监管。二是要围绕能力建设抓作风。采取集中学习、撰写学习体会等方式,组织办、村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提高办、村干部的思想认识,自觉遵守各项党纪法规。同时要抓好政策理论法规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党员干部执行力。

(二)抓宣传教育。一是要抓好廉政学习培训。以中心组学习为抓手,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举办廉政知识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播放廉政影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基层干部廉政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二是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围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等活动,积极创建和巩固廉政文化示范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体活动,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稳步发展廉政文化示范点,使所有村都达到示范点的建设标准,真正在农村营造出浓厚的反腐__氛围。

(三)抓好制度建设。一是要抓好制度创新。围绕源头治腐做文章,在农村三资管理、工程项目监管等制度执行中要紧密结合实际,按照方便操作、群众满意、效果明显的原则开展创新。二是要加强制度宣传。对各项反腐__制度进行整理,采取制度上墙、村务公开栏公示、专题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各项制度,让廉政制度深入人心,让基层干部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样才能做好,自觉学习和遵守制度。三是要严格落实制度。用制度管人和管事,加大对违反制度、破坏制度行为的惩处力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制度在反腐__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抓好日常监管。一是要围绕中心工作抓监管。当前乡镇的主要工作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以及政策宣传和落实,乡镇纪委应围绕这些中心工作,及时跟进,主动出击,及早发现和处理各类问题,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能够贯彻执行到位。二是要围绕重点岗位抓监管。结合腐败风险防控工作,以机关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岗位为重点,加强岗位腐败风险排查及防控,督促其对照腐败风险点开展自查自纠,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经常性对其开展勤政廉政教育,提高其勤廉意识,对顶风而上的党员干部,严格依纪依法查处。三是要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抓监管。认真解决反腐__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低保评审、惠农资金发放、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的检查,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行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十一篇 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4100字

近几年,__市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__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最近,我们对__市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__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一)立足市情,确立建设重点。紧密结合市情,__确立了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五个重点。一是工矿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分煤矿所在地和产业集聚区内两种类型。煤矿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侧重于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企地融合发展、共建共赢。产业集聚区内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则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以产促城”的理念,与产业集聚区统筹规划、共同建设。目前,7个煤矿所在地社区基本建成(有两个煤矿所在地不宜建设社区)。二是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地新农村社区建设。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__沉陷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已有9个乡镇53个行政村176个自然村因采煤沉陷。搞好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__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__最大的民生问题。该类新农村社区建设侧重于交通方便、生活便利、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生态良好。现已建成形成规模的沉陷区安置社区6个,处在起步建设中的7个。三是旅游景点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结合旅游开发,将景点所在村与景点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实现新农村与旅游景点相协调、相配套、相融合、相促进。4个旅游景点社区正在加紧建设中。四是乡镇政府驻地新农村社区建设。围绕宜商、宜业、宜居的目标,充分发挥乡镇政府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将周边村纳入镇区规划,提高乡镇政府驻地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网络。__市酂城、李寨、陈集、王集、高庄、太丘、黄口、顺和、卧龙等一批现代化小城镇社区建设在短期内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五是一般村村庄整合建设中心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一般性村庄整合并点,建成一个个交通便利、生活方便、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心村,推进农村社区化、城乡一体化。顺和乡高平房社区、太丘镇黄桥社区、卧龙乡浑河社区等一大批中心村象雨后春笋般纷纷拔起。

(二)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规划。一是科学编制新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市情,__市委托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新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将全市现有3600多个自然村庄规划整合为140个新农村社区(中心村)。其中,工矿所在地社区20个,采煤沉陷安置社区18个,旅游景点所在地社区4个(分别与所在政府驻地社区或中心村共同建设),乡镇政府驻地社区23个,一般中心村79个。二是科学编制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公开招标了4家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确定的新农村社区实施高标准规划。在规划编制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体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目前,已完成新农村社区规划79个,9月底所有新农村社区规划全部完成。

(三)创新机制,搞活建设方式。__市新农村建设“五个重点”,在建设侧重点上各不相同,在建设方式上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主要有工农共建、部门帮建、民企助建、村民联建、市场促建等五种类型。一是工农共建。工矿所在地和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地的新农村建设与煤矿企业紧密相联,__市“五个重点”新农村建设思路得到了永煤、神火两大集团的关注,他们认为该思路可以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多年想干而干不了的事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与地方群众沟通难、沉陷区居民搬迁难等长期不解的难题。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上形成了“乡村1/3,市1/3,工矿企业1/3”的“工农共建”共识。二是部门帮建。发挥市直部门联系面广、门路多等优势,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部门帮扶工作。__市向新农村社区派驻了市直部门帮扶工作队,发挥了很好的帮扶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__市通过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累计已超过14000万元。三是民企助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家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目前已有60多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了新农村社区建设。如,华星集团投资50万元支持了李寨镇政府驻地社区道路建设,投资30多万元为十八里镇李窑村安装了高杆路灯100套;小龙人教育集团投资16万元为芒山镇陈楼村修建了水泥路;中州棉业公司帮助酂城镇酂东社区实施了旧房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四是村民联建。由村民民主选举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具体负责工程预算、组织招标、资金筹集、质量监管等,所有程序公开透明,村民明明白白。如,城厢乡沱滨社区,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公开招标施工企业、监督进料、监督质量等,农民按成本价住房,大家十分满意;酂城镇政府驻地社区建设中,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农民达成了一致意见,旧村拆迁和新社区建设十分顺利。卧龙乡浑河社区、太丘镇黄桥社区、新桥乡朱楼社区等,都是通过理事会管理实现村民联建的好典型。五是市场促建。即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新农村。按照“群众有利益、政府有收益、开发商有利润、社区有形象”的原则,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经营城市的办法,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参与,将新农村社区建设推向市场,调动各种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

(四)尊重民意,制定扶持政策。为强力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涉及财政、土地、税费、金融、待遇等方面。一是财政政策。市本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今年市财政预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880万元,较上年增长20%。二是税费政策。新农村社区建设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以专项拨付的形式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相关的质检费、实验费、避雷检测费、主体结构检测费、屋面防水检测费等,相关职能部门全部免收,并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到新农村社区建房或购房的农户,旧宅基拆除复垦成耕地后,市国土部门、房管部门免费为其办理相关土地使用证、房产证。三是土地政策。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治理,在拆旧建新中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除保障新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外,富余指标转让后收益全部用于整治村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对农户的拆迁补偿等。三是信贷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符合贷款条件的,市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小额贷款支持。今年以来,已发放新农村建设小额贷款9000多万元。四是待遇政策。入住新农村社区的农民可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实行双重户口(农村户口、城镇户口)政策。保留原承包土地,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和国家惠农政策;在养老保险、子女入学、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等。

(五)培植产业,促进农民增收。__市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作为培植经济产业、促进生产发展的切入点。已建设现代种植小区2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36个,发展各类专业村261个,发展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7个,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特色产业村不断涌现,如薛湖镇聂寨村的食用菌、马牧乡西董楼村的多种经营、顺和镇高平房村的板材加工、陈集镇代井村的实木家具、王集乡蔡各村的手工饰品、条河乡李各村的铜件加工、太丘镇黄桥村的玩具加工、陈官庄乡胡庄村的畜禽屠宰与羽毛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经济支撑。

二、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__市新农村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农户之间的现有经济基础差别影响新农村社区建设进程。除急需建房户外,由于户与户间经济基础差别很大,富裕的农户搬入新农村社区热情很高,较穷的农户短期内很难向社区集中。

(二)现有的大量新建楼房影响新农村社区建设进度。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房积极性很高,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新建房屋秩序十分混乱,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沿路建房、村外建房现象,特别是在市南乡镇,这种现象占到50%以上,这些农户让他们搬迁到规划区建房难度很大。

(三)有限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限制了新农村社区的快速发展。上级每年下达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限,很难满足新农村社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建设资金不足成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新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市财政每年预算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十分有限,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十分有限,单纯依靠农民自身建设新农村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五)各部门支农项目投入机制不协调。近年来,国家、省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但这些投入是通过多个部门、多种渠道下达的,由于没有一个正式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协调安排,存在各自为战、效率偏低现象。尽管__市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做好项目整合工作,由于部门利益十分严重,整合效果很不理想。

三、意见和建议

(一)树立“短期造局,长期建设”的思想。短期内,新农村社区要规划好,启动好,着力完善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要做好打长远丈、打攻艰战的思想准备,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户率先搬进新农村社区,不搞一刀切,走典型带动、循序渐进的路子,逐步把__市新农村社区建设引向深入。

(二)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建设新农村社区,将多个行政村整合集聚到一起,用地问题是最大的瓶颈难题。要将新农村社区建设与“占一补一”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置换充足的用地空间。

(三)创新新农村社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农户拆迁、宅基地复垦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户搬迁形成的建设用地节余指标收益必须在转让后才能得到,市财政、乡镇、村集体都无力提前预付。建议依托金融部门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资中心,让投资中心参与新农村建设,由投资中心借付建设用地节余指标转让收益给拆旧建新村集体组织用于农户拆迁补偿、宅基地复垦、新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待节余指标转让后利用收益还贷投资中心,保障拆旧建新和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

(四)加大支农项目整合力度。建议由市发改委、财政局、新农村办公室等牵头成立支农项目整合机构,把各部门涉农项目有效整合,统筹管理,科学安排,按照新农村社区建设年度计划,集中投放,整村推进,着力打造典型,以点带面,推进__市新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

第十二篇 2024关于四川省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5500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农委举办研讨培训班通知精神,四川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赴遂宁、内江、宜宾、泸州市,深入到8个县(区)近20个村(社)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村社负责人、农民代表、业主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总的来说,我省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相关部门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我省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党的__届__全会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新村建设为有效载体,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撑,坚持规划先行、产村相融、分类指导、农民主体、合力推进,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科教文卫广电同步跟进,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去年,省委、省政府还作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决策部署,力争到2024年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新建成新村聚居点10972个、涉及农户112.3万户,改造提升和保护修复村落15354个、涉及农户90.3万户,启动幸福美丽新村试点示范村建设1242个。全省6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2033个、新农村综合体218个、“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307个;连片发展种植业603万亩,规模养殖户23.7万户;累计硬化农村道路18297公里,农田水利渠系建设17589公里。

(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早在2024年我省就编制印发了《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24年-2024年)》和11个分项规划。各地也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编制和完善了新村建设发展规划。在布局上,坚持新村建设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科学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中心村、自然村空间形态;在项目上,新村建设规划与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村基础设施项目、扶贫开发、旅游开发项目等科学对接、有序实施;在建设上,村落民居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地域特征、民俗特点,有乡土气息、乡村情趣、乡情乡愁。

(二)注重产村相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统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与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循环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实行一三联动、农旅结合,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如泸州市江阳区西岸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蔬香园、异果园、渔歌园、玫瑰花园、生态植物园等观光休闲“五园”和农耕农俗文化长廊、农耕文化体验区、婚纱摄影基地等景观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江安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引进企业采取“六方合作”的方式,即“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协会统筹、金融支持、保险兜底、政府帮助”,通过“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带动发展年出栏500头商品猪的养殖户500户,让农民也能通过发展现代化养殖业增收致富。2024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95元,比上年增长12.8%。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411元。

(三)创新筹资机制,努力增加新村建设资金投入。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多方投资、共建共享。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对60个示范县投入6亿元;从2024年开始,每年投入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20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达75.7亿元。二是积极开展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试点,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如蓬溪县推出“土地流转经营收益权+担保公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地上建筑物”、“政府增信+银行授信”等四种贷款抵押新模式,搞活了农村金融。威远县推行农业bot模式,避免土地“一租了之”,让农民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三是用财政支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通过整合支农资金,将其集中用于为农户和其它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贷款提供贴息、担保,充分发挥放大效应和杠杆作用。如宜宾市翠屏区推进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试点,由区政府、合作社和川茶集团共同成立公司,农民自筹资金加财政补贴占股47.8%,如此一来财政补贴便从过去给农民或企业的一杯水变成了一口源源不断的水井。

(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空间。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围绕农民生活生产需要,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电力、广播、电视、宽带入户连网,改厨、改厕和沼气建设大规模推进,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让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如宜宾市积极开展“五化一处理”,即:“卫生洁化、污水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村内道路硬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探索推进新村规划生态环境评价工作。遂宁市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新模式,全市65%的村庄实施了建筑立面清理和风貌塑造工程,75%的村达到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四化要求。

(五)坚持同步跟进,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紧紧围绕建立城乡统一的保障制度,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是结合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以村级组织(村两委)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即“1+6”)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二是加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食堂、寄宿制学校、教学用房和农村教师周转房进行改善建设,大力提升农村办学条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教育公平,省政府从2024年起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补助水平,缩小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差距,新农合参保率达99.2%。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完善农村社会低保救助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廉租住房建设,逐步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五是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传承融入新村建设全过程。如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建了4000平米的村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引来有名的书画家、摄影家、诗人进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村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部分规划做得比较仓促,没有很好将新村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支撑、文化品位和建筑风格等综合考虑,规划不全面;一些规划没能按照城镇化进程作相应调整完善,村庄布局不能对应农村人口转移等变化,造成部分农民住房闲置和资源浪费;一些居住点选择不够合理,耕作半径大,远离产业发展。二是在规划建设上复制城区模式。一些新建聚居点,规划设计和建设方式简单套用城区模式,有的搞钢筋混凝土和城市园林花草崇拜,满地都是与农村格格不入、与农民毫不相干的园林、草坪、水景、广场、雕塑等人造景观,弄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三是新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特别是既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又懂新村建设规划的人才奇缺,新村建设规划执行和指导难到位。

(二)农民新村建设主体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一些地方群众缺乏主人翁意识,投资投劳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既搭台又唱戏,大包大揽,让农民成为局外人、旁观者;有的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集中建房,打着节约土地的旗号,实则暗藏着支撑土地财政的玄机,无端盘剥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有的地方工商资本强势进入,搞大集中,建小产权房,剥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发展权。

(三)资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存在偏差。一是建设资金压力大。新农村建设涉及产业发展、农房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多个方面,任务面宽量大,资金需求量多,群众集资积极性不高,建设资金需求与政府财力和农民自身投入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二是资金整合难度大。目前,中央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大多按行业划拨到地方,到基层很难整合使用,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三是资源配置上没有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一些地方不惜重金,在基础好、条件好的地方搞示范,集中资源塑造“形象”、打造“亮点”,忽视最需要投入帮扶的边远山区、落后地区,造成区域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只单纯注重农房修建,忽视农民的生产生活,出现农村“外表光鲜、内部寒酸”的情况。

(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由于部分农户不能正确使用农用化学品,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使得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而且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同时,处理使用后的农用塑料薄膜和秸秆多采用焚烧方式,严重污染大气环境。二是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亟待改善。在中心场镇以外的广大农村,一般没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农户直接从河道、池塘、山泉、浅井取水,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大多没有经过相关部门认定,多数没有经过净化和消毒处理就直接使用,存在诸多饮水安全隐患。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完整的农村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一些农户直接将污水排入江河湖溪等。由于部分聚居点距离城市较远,垃圾处理运输成本过高,随意丢弃垃圾现象比比皆是。此外,一些新农村示范片尽管建有供排水系统、垃圾库、沼气化粪池、公共厕所等,但维护和运行方面没有资金保障,导致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从顶层设计上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新农村建设与深化农村改革紧密相关,既是重要的载体,也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议国家在土地流转、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户籍制度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在政策上有更大突破和松绑,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比如加快农村金融立法,保护广大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和社会稳定。再比如放活土地经营权已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重点,建议全国人大制定《土地流转法》或国务院制定《土地流转条例》,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流转的管理机构、管理程序、操作规范、合同签订、违约责任等问题。规范政府、农民和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使土地流转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资金运行机制和模式。一是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要确保农业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并且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城镇化率仅有45%左右,农村人口接近4500万,且居住分散,因此新农村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建议在资金投向上要向四川这样的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地区倾斜。二是进一步明晰财权和事权。在新农村建设中,哪些由国家投入,哪些由集体投入,哪些由农民投入应该进一步明确,并合理划分各级财权、事权,从而调动各种主体、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三是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应清理归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对某些项目可只下达资金计划,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为地方支农资金整合创造条件。应尽早下达项目,及时拨付资金,加强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科学高效。

(三)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受益者、管理者。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相信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唱主角,努力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农村住房尤其新建聚居点空置率很高,除了规划不科学,更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想法和农民的意愿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在新村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参与规划、选址、建设、管理全过程,切实保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决策权。对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公服管理等项目,采取由下而上,让民作主,自主决策,自主实施,实现农民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要从中发挥导向作用。我们大英县探索“申建制”值得推广,新村建设由政府统一规划,农民自愿申请,达到一定数量就开工建设,建设工程中始终依靠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重视产业支撑,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形成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的良好格局。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按照“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思路来考虑和规划农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注重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重点扶持一些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通过重组、合作等方式,发展壮大,做大做强。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此外,还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三是创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农民群众在家乡留得住、有钱挣、过得好,就地就近实现增收致富。

《2024年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