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县财政概况
(一)财政收支情况
我县财政现状是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有限、总体上处于保工资保运转的“吃饭财政”状态,且可用财力的大部分为上级补助收入。
1、近年财政收支情况
(1)收支情况。2024年我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942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39629万元。具体到征管部门,国税完成41562万元,地税完成27619万元,财政完成10247万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45%(详见附表一《__县近十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表》)。2024年用于平衡的总收入178950万元,主要构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629万元,上年结余43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5990万元,财政部转贷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900万元。财政总支出17845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6888万元,上解支出72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40万元。净结余497万元。(详见附表三《__县近十年财政支出完成情况表》。
(2)可用财力情况。2024年用于平衡的总收入为178950万元,其中完成财政总收入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3962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5990万元,我县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存度达到76%。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6030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13784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6791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3441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6086万元、调资转移支付4460万元。剔除专项转移支付60305万元,一般转移支付中有专门用途的49593万元,实际形成财力的上级补助收入26092万元。(详见附表2:__县近十年上级补助收入明细表)
(3)土地出让收入情况。自2024年开始,我县土地出让收入与以前年度相比有较大的增长,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分别实现土地出让收入20304万元、5432万元、9310万元、42490万元,剔除空转及政府性奖励支出,近四年实际构成财力的土地出让收入分别为13555万元、5432万元、2114万元、20439万元。土地出让收入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由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多、投入大,土地出让收入如同杯水车薪,远远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求。(详见附表6:__县近四年土地出让收入情况统计表)
2、__年财政收支预算情况
(1)公共财政收支预算:预算安排财政总收入91368万元,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798万元,同口径增长15%;上级补助收入54544万元(包含构成财力的转移支付资金、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年结余497万元;调入资金23992万元,县级预计可用财力122831万元。财政总支出安排122831万元(不含年中上级追加的专项指标),其中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99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833万元。
(2)基金收支预算: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1777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39961万元),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3827万元,上年结余56万元,当年基金预算财力4566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45652万元(其中调出资金23992万元),预计当年结余8万元。__年公共财政预算留有缺口23992万元,为确保收支平衡,从基金预算土地出让收入调出资金弥补。由于我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征地拆迁及还本付息都有较大缺口,实际上无法调出资金用于弥补一般预算收支缺口。
(二)财源情况
我县财源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低,受市场影响大。支柱财源主要是三大块。一是有色金属矿产行业,大多属外购外销“两头在外”企业(本地资源仅占20%左右),主要靠税收优惠政策搞活(原是福利企业政策,后是废旧政策,再后是再生资源利用政策),2024年再生资源利用政策取消,为完成财税目标任务,2024年我县按缴纳增值税额的23%予以贴息,2024年按缴纳增值税额的33%予以贴息。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该行业分别缴纳税收14801万元、21346万元、28131万元、27805万元、3492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51%、52%、50%、44%、50%。二是铁矿行业,主要分布在大坪,共有18家企业,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分别缴纳税收1714万元、3122万元、3859万元、2926万元、214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6%、8%、7%、5%、3%。三是水电行业,先后投资新建了股份制的宝沙电站、万年桥电站、两江口电站、扶竹洲电站、渔仔口电站、老坡口电站,全县已建电站149处297台,装机24.2万千瓦,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分别实现税收5185万元、5772万元、5629万元、8613万元、7812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18%、14%、10%、14%、11%。近年随着我县城市建设项目的拉动,房地产税收及重点项目税收逐年增加,形成我县比较稳定的税源,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分别实现税收2189万元、6619万元、8219万元、11793万元、1572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7%、16%、15%、19%、23%。(具体详见附表四《2009-2024年大户分行业税收入库比较表》)
2024年我县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6家,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46家。2024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4家,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60家。2024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7家(其中纳税上2000万元的企业5家,__县鸿发矿业有限公司纳税达到4200万元),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66家。2024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8家(其中纳税上2000万元的企业5家,__县丛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纳税达到3280万元),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69家。2024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8家(其中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__县鸿发矿业有限公司纳税达到4480万元,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55家)。
(三)财政供养人员情况
2024年决算报表上报财政供养人口16228人。2024年我县实际11767人,其中在职人员8327人,离退休人员3440人,全县月工资支出3327万元。2024年财政供养人员平均人员经费为4.7万元(含工资及社保缴费)。(具体详见附表七《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情况表》)。
(四)政府性债务情况
截止__年2月底,我县累计负债总额40.34亿元(不含__年拟建设项目7.16亿元及__年热水温泉旅游节项目约6亿元)。其中bt项目(融资代建)债务18.45亿元,分别是:城建开发公司为业主的道路建设、道路绿化、办公楼、公园建设等未付工程款14.03亿元;经济开发区为业主的标准厂房、公租房、开发区路网建设等1.41亿元;公路局为业主的汝永公路3.01亿元,非bt项目债务4.02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及公路、办公楼及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镇小城镇建设等;银行贷款及债券合计17.87亿元(具体详见政府性债务情况汇总表及相关附表)。我县2024年6月经审计的政府性债务为17.6亿元;2024年12月上报省厅的政府性债务为18.5亿元。
(五)财政资金外借情况
我县为保证县重点项目支出,除大力筹资融资外,县财政采取了二项措施保证临时性借款:一是县直单位资金及财政局各股室专项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管理局管理;二是成立融资专户负责筹融资。截止__年2月底,县财政资金累计借出17亿元,剔除融资专户筹融资到位款7亿元及总预算会计暂存款调账弥补2亿元,财政实际借出资金超过8亿元,大大超过财政资金安全警戒线。若城建开发公司、经济开发区等借款大户不大力筹融资及时归还借款,将影响财政资金的正常支付。(具体详见附表五《财政性资金借出情况表》)。
三、财税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一)税源结构单一,完成任务压力大。我县的主体税源是矿产贸易税,矿产企业中除了采掘类企业就是粗加工企业,极少产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企业,2024年有色金属税源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0%,占国税收入的比重75%,税源受政策及行情的影响大,极不稳定。财税任务的完成主要靠财政高额贴息引导矿产企业引入外地资源通过贸易创税。2024年通过财政贴息完成的增值税3.57亿元,其中2024年入库3.21亿元,__年元月份入库3600万元,为此我县支付了11940万元的财政贴息。第二大税源是电力行业,2024年电力行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11%,是我县相对较稳定的税源,但是增长潜力不大。第三大税源是房地产行业,近几年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自2024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税收比重逐步增大,2024年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23%,占地税收入的比重为57%,成为地税的主要税源;传统商业、金融机构及其他行业等税源,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2%,税源总量不大。__年,我县财政收入的目标任务为91350万元。除去有色金属税收,实际稳定的税源不足任务数的一半,房产税收受政府投资及政策调控的影响大。预计__年实际税源3亿元左右,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压力非常大。
(二)支出日益膨胀,收支平衡压力大。我县财政保障能力极低,总体上还处于“吃饭财政”,面临的新增支出压力非常大。一是尽管我县2024年干部职工津补贴已达21000元,排全市前列,但由于上级规范津补贴奖金发放,干部职工要求津补贴增加的呼声仍然较大。二是落实“民生100工程”县级配套的压力大。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等生态建设、旅游节开幕式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发展,县级投入的压力非常大。四是对“两头在外”矿产企业给予财政贴息,去年贴息支出达11490万元。收入增长但是可用财力并没有增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支出需要。__年预算留有2.4亿元的缺口,预算执行难以平衡。
(三)政府债务沉重,财政资金风险大。我县的政府债务实际已达到40亿元,还不包含__年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旅游节项目投资将产生的新债及财政资金实际借出的8亿元。这些债务投入的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项目少,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还债没有资金来源,最终需要县本级财力来归还本息,给财政增加了压力和风险,按2024年我县12亿元左右实际财力来计算,仅能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还本付息的压力非常大。
(四)项目建设增多,筹资融资难度大。近两年我县项目建设项目多,战线长,资金需求大,今年,我县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征地拆迁需保障的资金至少在20亿元以上,计划通过各融资平台融资10亿元,通过出让储备土地筹资4.5亿元,通过以水电公司为主体发行中期票据5亿。2024年我县融资工作突破历史,融资到位资金10.02亿元。今年融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我县是国扶县,财政总收入规模仅9亿元,银信部门等借贷方怕我们偿债有风险,对我们普遍惜贷、吝借,因此要完成筹融资20亿元,难度非常大。
四、财政工作对策及建议
(一)挤水份,据实反映收入现状。
2024年我县财政总收入为24316万元,2013财政总收入达到79428万元,是2024年的3.27倍。近年的高增长形成了税收的高基数,实际税源与税收任务矛盾日益突出,税收目标任务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预期。靠高额贴息来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即没有增加可用财力,又由于地方财政收入虚增影响上级转移支付的分配。上级分配构成财力的转移支付资金主要是根据各县市的可用财力缺口,依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基本是按客观因素分配。一个县的地方财政收入数据越大,上级分配的转移支付越少。2005年至2024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水平较低,我县这几年构成财力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较快,六年来每年平均净增1840万元。近几年由于收入增长过快,我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基本财力保障机会奖补资金增长大幅下降,2024年我县均衡性转移支付仅增加395万元,2024年增加2082万元,是由于2024年我县财政收入没有完成目标任务。同样也影响我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增量。杜家毫省长在全省加强收支预算管理与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改革收入考核机制,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收入。”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也提到了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罗霄山片区扶贫县的考核,财政收入考核不是重点。我们要控制总量,把握增幅,逐步把财政收入的水份挤出来,把我县虚增的地方财政收入降下来,这样更有利于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可用财力的有效增长。
(二)强征管,确保收入颗粒归仓。认真总结收入征管经验,深入挖掘增收潜力。首先抓重点税源,当前的重点税源仍然是矿产企业,各乡镇及征管部门要针对当前政策做好企业工作,无论是铁矿企业还是有色矿产企业都要争取扩大购销规模,加大税收贡献;其次是抓重点行业,地税部门要切实抓好建筑安装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加强房产租赁税收的征管,加快税收结算,实现应收尽收;第三是抓重点税种,在重点抓好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国税和地税部门当前要重点抓好所得税的征管,做好上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加大查补清欠税款力度,加强税源监控,严防税收跑、冒、滴、漏。
(三)重绩效,切实规范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压缩行政支出,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勤俭办一切事情,各单位公用经费在预算数的基础上按经费档次压缩8-12%(20万以下的压缩8%,20-50万元的压缩10%,50万元以上的压缩12%),“三公”只减不增,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规范干部职工津补贴,保证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优先保障改善民生投入,统筹城乡发展,保证民生100项目工作,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出台新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财政资金的审批程序,继续实行财政资金集中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专项追加。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强化监督核查力度,监督和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强化预算绩效评价。年初预算切块的项目支出必须提供资金使用计划或方案,同时报送支出绩效目标,加强项目支出的监管和跟踪问效,年终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逐步加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四)抓重点,量力而行搞好建设。我县建设规模大,根据发改局__年重点项目安排征求意见稿的数据,__年续建和拟新建的重点项目85个,其中城建项目40个,交通项目7个,生态旅游项目13个,这些项目大多是政府投资项目,需要我们筹资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投入资金远远超过我县实际财力的承受能力。要根据我县经济发展需求,突出重点定项目,因地制宜上项目,立足特色抓项目,坚持既全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五)拓渠道,全力以赴筹资融资。按照“预算资金保运转,筹资融资搞建设”的支出安排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拓宽渠道做好筹资融资工作,保证了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一是要做好向上争资工作。积极向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抓住我县属国扶县、老区县、限制开发地区、罗霄山连片扶贫开发县等有利条件,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确保可用财力增长。二是要做好筹资工作。加大土地收储及出让力度,加强对土地出让的管理,做好做活土地文章,确保土地出让收入有效增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5亿元。三是要做好融资工作。整合县内资源,做大做强水电公司,确保中票如期发行。围绕全年融资目标和已在抓的融资项目,抓好相关抵押物的落实,加强与银信部门的沟通,确保各融资主体按目标完成任务。做好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县政府整体打包收购县信用联社不良贷款债权后,清收工作与县乡财政更直接、更紧密,抓清收就是抓财力,要切实做好清收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任务。今年融资筹资15亿元,必须不打折扣,不讲价钱,不讲情面,严格落实,努力完成。
(六)优配置,强化财政队伍建设。县委一直以来对财政工作非常重视,对财政干部更是厚爱有加。但因近年来财政系统考录人员少,年龄结构老化,改非离退人员不断增多,局机关存在大量编制空缺,有编无员现象严重。我局现有科级领导干部37人,班子成员16人,有2个副局长、1个总会计师职数空缺。很多分管领导都是身兼数职,分管业务繁多,工作压力非常大。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队伍建设,配齐配优领导班子,并在干部调录,安排上重点倾斜考虑。加强我县基层财政队伍建设,改革原来以乡镇为主管理现状,实现财政垂直管理,切实解决乡镇财政所所长高配副科政治待遇。
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财政总预算草案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请予以审议。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在工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运行带来的持续
冲击,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求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为应对危机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重大举措,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在严峻的形势下,区财税工作紧紧围绕全区的总体工作思路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加强收入监管,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继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较好地完成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财政预算目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按现行财政体制结算,完成上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后,预计全区一般预算财力为347963万元(含上年结转结余16503万元及上级指标补助25231万元等)。另财政部代理发行的2024年地方政府债券,经市政府批准我区的额度为5000万元,相应增加2024年的可用财力,以及调入资金1738万元(主要是预算单位归还以前年度专项结余),全区一般预算财力为354701万元。基金预算财力291874万元(含上年结转7611万元及上级指标补助5448万元)。 (二)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2024年区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160000万元,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调整后区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168000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及上级指标补助等区本级一般支出预算为204650万元。调整后基金支出预算148454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和上级指标补助等,调整后区本级基金支出预算为188296万元。执行结果,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96592万元(含补助下级支出),完成年度预算的96.1%,同比增5.8%。基金支出为1743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2.6%,同比增长31.7%。
区本级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为:污染防治项目一次性补助2380万元因素,09年无此项目;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2710万元(其中含地方债支出399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1%,增长78.2%;农林水事务支出841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下降36.2%,主要是由于08年有市补助环太湖生态林建设专项资金1120万,09年无此项目;交通运输支出126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增长14.4%;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53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1.6%,下降64.7%,主要是09年财政贴息列支渠道改变,减少了该科目的支出;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97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0%,增长248.6%;其他支出3532万元,完成
年度预算的100%,下降31.5%。
(三)区本级财力平衡情况 基金预算财力188296万元,支出174300万元,结余13996万元为未完工项目结转。 二、2024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
2024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在更高平台上谋求新跨越的关键之年,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和争先进位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我们 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委(区委)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机遇,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为财政持续增收拓展了空间。另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如区域经济虽然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但是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增值税转型、房地产业发展中政策调整等因素也会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收带来不利影响;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型升级、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生态环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需要政府的刚性投入,支出结构调整的空间越来越小。 2024年财政预算编制原则。保障重点原则。在保证机构运转必要支出的基础上,按项目轻重缓急,有保有压、有进有退,优先确保重点工程、实事项目的资金需要,从严控制一般性项目支出和行政开支、公用经费,将更多的资源向招商、科技、开发建设一线倾斜。优化支出原则。按照公共财政和市场经济要求,严格财政支出范围,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的投入,支持各项改革和和谐社会建设。综合预算原则。综合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对政府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实行统一编制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统筹用好上级各类补助资金和部门预算结余资金。收支平衡原则。预算编制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水平相适应,做到量入为出、量财办事,既要考虑实际需要,又要考虑财力可能,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注重绩效原则。完善预算制度,提高科学聚财、理财水平,财政预算管理与财政各项改革相衔接,对项目执行过程和完成情况实行跟踪问效。
(一)全区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二)区本级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1、区本级财政收入预算草案 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
增值税(25%)部分70900万元,增长12%;
各类所得税(40%部分)68000万元,增长22%;
其他地方税收57700万元,增长9%;
财政性收入43900万元,下降2%(主要是2024年收入中有一次性入库因素)。37%。
本级基金收入的主要项目:
地方教育附加收入2100万元,下降17%;
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3000万元,下降3%; 2、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的主要项目: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728万元,下降0.9%;
国防支出294万元,增长1.4%;
公共安全支出8561万元,增长10.9%; 科学技术支出16827万元,增长16.2%;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97万元,增长47%;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030万元,增长6.7%;
医疗卫生支出7436万元,增长33.6%;
环境保护支出2245万元,增长57.4%;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041万元,下降47%;
农林水事务支出8927万元,增长3.8%;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902万元,增长167.9%;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280万元(今年新增科目);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509万元,增长58.8%;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50万元,下降28.6%;
其他支出1273万元,下降9%;
预备费7500万元,增长50%。 本级基金支出预算的主要项目:
教育基金支出1850万元,下降39.7%;
城乡社区事务基金支出110600万元,增长156%,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
3、区本级财政收支平衡预算草案
按现行财政体制本级财政实现预算后,当年可用一般预算财力为167000万元,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7000万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三)完成2024年度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收入组织,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和财税收入形势的分析研究。对经济财政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是做好当前财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及时掌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本地区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加强各种财税政策的调研和分析,采取切实措施尽量弥补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二是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将全年收入目标指标分解到各镇、街道、开发区,分解到国税、地税、财政各征收部门,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建立并完善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区财税例会、镇(街道)财政例会制度,认真解决征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认真贯彻“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强化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分析,努力挖掘税收增长潜力,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不断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四是严格非税收入管理,积极运用非税收入网上征缴系统,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的管理,建立各执收单位使用非税收入票据的动态管理系统。加大国有资产收益、资产使用处置收入等收缴管理力度,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五是进一步加强各项基金收入管理,继续严格执行土地收支管理规定,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保障各项基金平稳运行。 3、优化支出结构,注重改善民生问题。一是完善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农保参保率及老年农民待遇享受率达到100%;完善城乡一体的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区医保筹资标准由320元提高至400元,医疗救助标准最高比例提高到60%;扩大区医保基金支出范围,参保人员的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区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区医保参保率达到
99%以上。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建立就业创业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助企业、促就业”特别培训计划,落实对失地失业人员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三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安排资金用于农村桥梁、道路、自来水工程、公厕等建设,实施优美乡镇、卫生村镇创建奖励,继续实行农业保险,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及时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柴油补贴等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四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相关政策,落实资金支持中小学校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支持横塘中学南片初中、枫桥中心小学移地新建、塔园路幼儿园等工程建设。五是保障城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投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落实资金保证“9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支持社区创建、农贸市场改造、公共发展新三年计划、公共环卫基础设施等建设。六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工作,加大对补贴资金的审核力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审核兑付效率,保证财政补贴资金的安全及时兑付。 5、加强财政监督,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不断提高依法理财、为民理财的责任意识。二是严格预算执行,不随意追加支出预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从严从紧控制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招待费用、出国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三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进一步融合。强化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强资产管理。加大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强化各类国有资产使用、处置收入等管理,加强对闲置资产的统筹利用,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五是狠抓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运作程序,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努力提高财政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税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区财税部门要在工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24年的财政预算任务,为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再作贡献!
经国务院同意,近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日前,记者就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有关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农资涨价影响农民收益
问: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农资综合补贴是我国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化肥、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的上涨情况,在综合考虑当年粮价变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合理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动态调整,补贴规模只增不减,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问:为什么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答:近年来一些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种粮成本有所上升,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补贴长效机制,以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建立健全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一是有利于稳定种粮农民的补贴预期,以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有利于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补贴预算;三是有利于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促进补贴政策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
补贴规模不会减少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如何确保补贴规模只增不减?
答:为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遵循了“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
价补统筹,即统筹运用国家财政补贴与调控粮价两方面措施弥补因农资涨价而引起的农民种粮增支。当农资价格上涨时,如果粮价涨幅不大,弥补农资增支则以财政增加补贴为主,适当考虑粮价增收因素;如果粮价涨幅较大,农资增支原则上主要靠粮价增收消化,适当增加财政补贴。
动态调整,即中央财政安排补贴增量资金与农资涨价引起的种粮增支联动,补贴额度动态调整。如果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上涨较大,导致农民种粮增支较多,中央财政相应多安排增量补贴资金;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没有上涨或略涨,农民种粮不增支或少量增支,中央财政不安排或少安排增量补贴资金。
只增不减,即中央财政上年已安排的补贴规模在当年不减少。上年补贴规模自动作为次年的存量补贴,由中央财政继续安排。
从具体操作上讲,即以__年亩均化肥、柴油支出水平为初始基期水平(以后年份高于初始基期水平的,则以该年作为新的基期年)。综合考虑当年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变化以及国家财力情况,确定次年农资综合补贴规模。与基期相比,当年化肥、柴油价格上涨影响农民种粮增支较多时,则在上年补贴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当年农资价格不涨或下降时,原则上保持基期补贴存量不变,如果连续三年粮食亩均化肥、柴油支出不高于基期水平,可以统筹当年财力情况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
春耕前补贴兑付到户
问:中央财政如何确定年度补贴规模?如何分配和拨付补贴资金?
答: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中央财政将根据当年农资实际涨价情况,统筹粮价上涨因素后,合理安排补贴规模,在次年年初分配、拨付到省。
具体来说,第一步,测算当年因农资涨价引起的增支总额。主要依据国务院价格、农业主管部门统计的全国亩均化肥、柴油增支额、当年粮食播种面积等因素来测算。第二步,确定当年补贴规模。按照补贴“只增不减”的原则,基期补贴存量如数安排。同时,财政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当年农资增支总额,粮价上涨因素和财政承受能力,提出新增补贴额,报国务院批准后确定当年补贴增量。基期存量与当年补贴增量之和为补贴总规模。第三步,分配补贴资金。存量补贴资金按基期分配基数不变。增量资金分配,原则上主要考虑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等因素,并适当考虑地区农资价格差异。补贴资金分配向粮食主产省倾斜。第四步,拨付补贴资金。每年年底确定补贴规模和资金分配方案后,在次年初将资金拨付到地方,要求各地在春耕前将补贴兑付到农户。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为什么要选择化肥、柴油两大类农资作为测算种粮农资增支、安排补贴规模的依据?
以来,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市财政、交通、水务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科学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自查的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辖2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0000余人。2批准我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道路)建设项目6个,项目涉及6个行政村。其中:道路建设项目5个,水利建设项目1个。硬化道路10.96公里,其中铺设沥青路面1.36公里,水泥硬化道路9.6公里,配套供排水6.8公里。砌护支渠3条,长度1530米;修建生产路桥涵6座。项目累计投资额达360.25万元,其中:村级自筹180.125万元,申请财政奖补180.125万元。项目建设受益群众5211户、16620人,占总人口的57.8%。
二、工作具体开展情况:
1、组织领导。
为扎实推进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把“一事一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勤任组长,成立了以任勤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杨金保为副组长,镇规划办、社经中心、纪检办公室负责人、项目村书记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抓好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管理工作。同时,各个项目村分别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宣传发动。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开辟宣专栏,制作固定标语等形式,全力营造“一事一议”宣传工作的氛围,尊重民意,民主决策,规范操作,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一事一议”工作的积极意义,让村民知道开展“一事一议”工作是党和政府关心“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加大财政资金向“三农”投入的有效载体,是为民谋利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宣传,把党的政策化作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增强了他们的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推动了“一事一议”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3、项目管理。
为了切实做好全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管理和维护,我们建立了一事一议财政项目库,分项目立卷归档,实行专人、专柜管理。
项目申报资料齐全、内容完整。申报资料具体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申报表、村民代表会议记录、村委会议记录、筹资筹劳清册、预算方案、工程预算表、项目公示表、项目概算表、项目汇总表、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公示资料等。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申报严格按照程序来走。奖补项目有各村民委员会申报、经镇人民政府初申后,报中卫市财政局,市财政局会同市交通局、水务局、农牧局等相关部门会审批准。
对已经批准的一事一议奖补项目,都能及时组织村民委员会全面实施且能按进度完成。
对于工程质量,我们经多方征求意见和论证,做到工程设计科学、技术标准明确,各村都建立有工程质量监督小组,代表村民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进行监督,填制监督记录表。
目前我镇的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工程全部实施完毕并且已经镇村两级进行了验收。
4、筹资筹劳管理
我镇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筹资筹劳的管理,严格按照程序来走。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镇人民政府审查。农民筹资筹劳标准严格按照文件规定,不超过规定上限。对筹资筹劳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保障了档案的齐全。
5、资金管理
我镇社会与经济管理办公室负责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施管理,在宁夏黄河农村银行设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户,在账目上设立了专账。实行专人、专户、专账管理。各村“一事一议”项目资金都实行了报账制,由村上提出申请,经镇社会与经济管理办公室审核,镇长签字后方可下拨。
6、其他管理
档案管理。我镇对申报资料、批复文件、会议记录、公示资料、合同、验收表、结算凭证和有关图片等都装订成册,并分村、分项目建档、归档。
三、存在的问题
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一件大事,又是一项程序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极少数干部对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思想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认为此项工作程序太多,政策性又很强,认为很麻烦而出现了消极和畏难情绪。
四、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将奖补资金批复到镇乡,由镇乡统筹安排,按一年实施一个村的规划,集中到一个村逐年分村实施效果更好
二是保障工作经费投入。镇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公室一般都设立在财政所,目前财政所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正常运转都相当困难,办公条件较差。建议上级拨付一定的工作经费,逐步改善各镇乡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公室的办公条件,切实提高办事的质量和效率。
非税收入管理局财政票据年检工作情况报告
为加强财政票据管理,规范收费票据使用行为,加大财政票据监管力度,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保障合法收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云南省财政票据年度检验规定》和州非税局《关于开展财政票据年检的通知》(迪非税第1号),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原则,我县积极响应、贯彻文件通知的精神,从4月份开始对各使用财政票据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委托代收银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驻昆单位财政票据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经过自查、稽查、重点检查、整改完善和梳理上报等阶段,基本完成年检工作。现就我县财政票据年检基本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年检工作中我局与各主管部门相互配合,加强沟通联系,我局于3月29日在全县范围内下发维财非税6号文转发了文件通知及相关表格,文件内容包括:
一、财政票据年检时间;
二、年检范围;
三、年检内容;四;年检方法;年检地点等相关内容作了统一布置和安排。截止5月14日,完成全县(含10个乡镇)财政票据年检工作(我县应检单位108个,实检99个,单位自查率92%;重点检查单位99个,重点检查率92%。检查涉及17类财政票据,其中:手工票据1772本,微机票据5.5万套。)。
在财政票据年检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并作了处理:
1、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票据经手人处未签字问题,尽管单位拿来核销的票据只剩存根联、本人也不厌其烦地叫单位在存根联做了补签。
2、未盖章的补盖章手续。
3、还存在未撕记账联、收据联的叫单位撕去,该记账的记账、该给他人的收据联给他人。尽量完善这些手续,向票据管理员一再强调这些手续的重要性。
4、存在串票填写问题的有公安局一家,该用云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通用收款收据的用了云南省往来款项统一收据,该用云南省往来款项统一收据的用了云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通用收款收据,两项金额都作了收缴专户处理,并叫单位在今后工作中改正,不在犯同样错误。
5、在此次财政票据年检中还存在票据保管不当丢失情况:劳动社会保障局丢失一本已使用过、金额已收缴的云南省社会保险费缴款收据,好在单位有缴销凭证联,单位复印缴销凭证联来销票未产生其他不良后果与影响。责成单位明确专人负责管理财政票据,不在发生丢失票据行为。特别是对单位执行财政政策、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情况,开立票据是否规范、填写是否正确,执行“收支两条线”情况,资金是否足额缴存专户,是否配备专人管理,是否按规定使用财政票据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督促整改到位。对于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处理,对整改不到位的不予领票据,确保票据管理措施得以真正贯彻落实。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切实开展年检工作和以来规范化管理票据工作,使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年检规定得到较好落实,促进了我县财政票据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执收执法单位不断提高了对财政票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了财政票据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一是对财政票据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各单位票据管理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处理;二是进一步宣传了财政票据政策,强化了单位正确使用票据,收入及时缴库或缴入财政专户的意识,有效地堵塞了非税收入“跑冒滴漏”强化了“以票管费”的机制;三是对检查发现的一些票据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对加强财务管理,防止乱收费,维护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次财政票据年检工作所检票据,大部分单位能做到填写规范,内容填写齐全,手续完备等。值得表扬的特别是交通局票据用量大,收费项目对象复杂,他们单位票据填写现在说算比较规范的,刚开始用票时可不是这样的,这些离不开票据管理员苦口婆心指导。票据使用比较规范的单位还有森林公安局、土管局、疾控中心(主要是有收费行为的单位)等单位。其他单位就不在一一罗列,我股在上级部门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此次财政票据年检工作,历时1个多月时间、大部分单位都能积极按时参加票据年检,极少部分单位一再打电话催促、至今未来年检,也由于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原因(修公路限时通车),但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此类单位对票据管理这项工作的态度。稽查两位同志抽出不在,由本股一人完成了99家票据年检,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完成了今年的财政票据年检工作。
三、今后工作打算及安排
财政票据年检制度是票据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要与当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要求相适应,充分发挥票据检查工作在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向“以票管费”“以票治费”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大稽查力度,要注重票据宣传解释工作、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全民的监督意识,提倡全社会全民缴费索取财政收费票据意识,营造票据管理秩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票据监管的各项基础工作,强化票 据日常管理,坚持票据凭证领购,专人管理、限量领用、以旧领新、票款同步、收支两条线,定期不定期开展票据检查工作。
总之票据年检只是一种手段,管好财政票据、进而搞好非税收入工作才是最终目的,我县票据监管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局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指导、支持和理解下、票据监管工作由弱到强,发生了很大改观,逐步规范和走向正轨,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地方、有待完善解决,相信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局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下、把票据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为了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建设的发展方向、构建乡镇财政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呼和浩特市积极开展全市乡镇财政建设工作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在各级财政的支持和指导下,呼市乡镇财政的基础建设和软件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法理财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但同时也存在着乡镇财政建设发展不平衡、工作机制不完善、队伍建设不稳定、职能发挥受制约等问题。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工作部署,制定调研提纲,主要内容包括乡镇财政建设情况、乡镇财政工作开展情况、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对今后乡镇财政建设发展方向的思考等;深入到各旗县区,组织开展了由旗县区财政局领导、乡镇财政管理科室人员、乡镇政府分管领导以及乡镇财政所所长等人员参加的调研会,就调研提纲有关内容以及乡镇财政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和交流;同时实地调研了乡财所的基础建设、制度建设、工作开展等情况,与乡镇财政第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掌握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乡财所建设调研情况。
二、基本情况
(一)乡镇财政机构组织情况
机构和编制情况: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全部建立了乡镇(街道)财政机构,呼和浩特市共辖9个旗县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设立52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其中45各乡镇财政所,7个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其中,新城区2个,回民区1个,玉泉区3个,赛罕区6个,土左旗9个,托县6个,和林县8个,清水河县8个,武川县9个。乡镇财政所原有编制数277个,20__年自治区增批68个,共计345个 。
机构组织管理模式:乡镇财政所组织机构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乡财所机构和人员的编制完全隶属于乡镇政府,即人员工资经费、所长任命以及日常工作管理全部归乡镇政府,只有财政业务的监督和指导隶属于旗县区财政局。第二种是机构和人员的编制完全隶属于旗县区财政局,乡镇财政所是旗县区财政局派出机构,人员工资及经费来源、所长任命以及日常工作管理全部归旗县区财政局。
除去土左旗以外,其他8个旗县区的43个乡镇财所均属于第一种模式。大开发区的沙尔沁镇财政所行政区划在2024年新划归大开发区,但是财政所的机构编制未办理划转手续,人员编制、工资经费仍然隶属土左旗,因此大开发区和土左旗目前共计有9个乡镇财政所属于第二种模式。
(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目前全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均比照预算单位管理模式实行,即乡镇政府不设金库,不承担收入任务,乡镇属地的收入直接缴入旗县区国库,旗县区按照一定的标准比照旗县级预算单位的管理模式核定乡镇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经费;有的旗县考虑到乡镇政府的工作性质和职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除了人员工资及公务费以外,另外核定一定的乡镇工作经费,用于乡镇履行地方事权的职能,核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项目核定补助,一种是定额补助。例如清水河县,实行按项目对乡镇进行补助,除了人员工资、人员经费等一般预算单位的公用经费以外,还安排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费、计划生育事业费、农业人口管辖公务费(按照20__年底管辖农业人口数2元/人,每个乡镇根据人数能核定2万到5万)、自然村管辖公务费(200元/村,每个乡镇根据村庄数能核定1万到3万)、乡财政工作经费(1.5万元/乡镇)、乡镇文化事业(2万/乡镇)及合作医疗费(2万/乡镇)、维修费(1.5万元/乡镇)等内容;按照定额补助的比如玉泉区,在比照部门预算编制年度预算经费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及涉农街道办事处定额核定经费50万元。
(三)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办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市乡镇财政所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除玉泉区小黑河镇、昭君路办事处,土左旗所辖9个乡镇,清水河县北堡乡、五良太乡、单台子乡之外,其他乡镇(街道)财政所办公条件较好。各乡镇(街道 )财政所均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卷柜等办公设施,新城区保和少镇、武川县可镇和哈乐镇还配备了led电子显示屏、触摸式查询机、监控装置、公示栏、便民休息座椅等设施。办公设施齐备,有26个乡镇财政设置了服务大厅。
2、信息化建设情况
网络连通方面,各旗县区财政局依托金财工程建设,建立了四级财政网络,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及乡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除个别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之外,财政纵向网络贯通基本完成,并有专人负责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
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面,截至目前为止,全市财政平台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全部在各旗县区财政综合信息平台上运行,旗县运行的软件主要包括: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指标管理系统、会计总账、工资统发、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市级已经运用,旗县区尚未完全运用)、公务卡系统、地方金融债务管理系统以及“一卡通”和“一事一议”等,乡镇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财政指标管理系统、集中支付系统、工资统发、账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一卡通”和“一事一议”软件系统等。
3、制度建设情况
根据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资金监管、财务核算、服务基层等职能,各乡镇(街道)财政所进一步明确了乡镇财政在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职责,制定了涉及财政资金审批拨付、“一卡通”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内部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制匾上墙,汇编成册,基本达到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的目的。
三、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情况
1、县乡财政体制方面
全市各乡镇财政均取消了金库,乡镇各项税收及非税收入等直接缴入旗县区金库,乡镇不承担组织财政收入的任务,全市所有乡镇经费的来源,均由旗县区按照一定的预算标准,比照旗县区预算单位管理模式,予以核定和拨付。
2、预算资金管理和核算
旗县级对乡镇资金的管理是由各乡镇财政按本旗县区预算编制标准、办法和程序编制乡镇年度财政收支预算,由旗县区财政局批复下达后执行。预算执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除土左旗之外的其他旗县区财政局,对乡镇预算资金的管理方式等同于当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即乡镇年度预算资金统一由旗县级财政支付中心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后执行。另外一种是只有土左旗,单独设有乡财旗管收付中心,专门核算和管理各乡镇中心的工资、收支及各类专项支出,以报账方式管理乡镇资金支出业务。
拨付到乡镇的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所有财政资金的账户管理、资金拨付和财务核算,例如托县、清水河等。一种是乡镇政府另外设立专门的乡镇政府财务核算账户,由乡财所将预算资金由乡财所账户拨付到乡镇政府外专设的账户上,由乡镇政府专职的、不隶属于乡财所的财务人员进行核算。
3、国有资产管理
各乡镇财政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发挥不完全一致。有的旗县区乡财所开展了本乡镇政府的资产登记、购置、处置等管理工作,并通过国有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发挥。有的旗县区乡财所,资产管理职能发挥较弱,没有有效的利用国有资产管理软件系统,也没有有效地管理本地区的国有资产,最多停留在上报资产年度统计报表的工作状态。
4、政府采购
各旗县区均设立了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新城区、土左旗还设立了政府采购中心,实现管采分离,但乡镇政府采购工作总体薄弱,财政所均未设置政府采购岗位和人员,由于乡镇级政府采购预算业务相对量少,一般为临时性采购事项,大多未执行规范的采购程序,大额政府采购由旗县区财政统一办理。
5、项目专项资金监督
上级部门确定的项目专项资金大多由旗县区财政局直接拨付业务主管部门执行,乡镇财政不知晓项目资金的安排和拨付情况,也不参与项目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因此对项目专项资金基本无法进行监管。
6、民生资金兑现
拨付到乡镇的民生资金的发放,是在职能部门依据有关政策确定了执行标准、执行范围等内容之后,由乡镇财政所依据职能部门的审核结果和报告,由乡镇财政所“一卡通”专职工作人员,通过“一卡通”软件系统,拨付和发放各类民生资金,目前,大部分民生资金(部门有专门规定的除外)已经基本基纳入 “一卡通”发放范围,为各项落实惠民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效地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
一是乡镇财政所基层工作的特点和环境相对落后,不易留住人才。二是乡财所人员的编制包含在乡镇政府总体编制范围内,编制既有公务员编制,也有事业编制,人员使用和调配权也在乡镇政府,因此当其他工作岗位为公务员编制时,具备条件的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会优先选择公务员编制的其他岗位,而放弃乡财所事业编的工作岗位。三是随着预算法的有效落实,对于乡财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从业资格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一些在乡财所工作多年但是从未取得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老财政所工作人员,放弃了乡财所的工作而选择了乡镇政府其他工作。四是由于乡镇政府人员编制不足及高素质人员缺乏等原因,许多乡镇财政所人员兼职镇政府其他工作,当镇政府有专门的工作需求时,极易调整乡财所工作人员。以上几个因素导致乡镇财政队伍无法实现稳定的定编、定岗、定员的用人机制,使得乡财政建设缺乏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二)乡镇财政职能弱化
1、培植财源、协税护税职能弱化
由于乡镇财政体制等同于预算单位管理的模式,乡镇的支出均由旗县区财政予以保障,不再与乡镇收入挂钩。客观上乡镇没有了组织收入的压力,虽然乡镇政府具有协税护税的职能,但是经济形势下滑、乡镇经济基础弱,加之乡镇税务所按片设置,税收实行垂直管理,乡镇协调税源难度大,使得各乡镇培植财源、协税护税的积极性较低,乡镇财政组织收入的职能趋于弱化。
2、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能力弱化
乡镇财政的资金监管能力普遍偏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生资金监管缺乏合理分工合作机制。2024年自治区统一要求通过“一卡通”发放涉农财政补贴资金,根据规定,乡镇财政部门是财政补贴资金 “一卡通” 发放通道的建立和维护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是给谁发、怎么发、发多少的政策执行者和监管者。随着近年来惠民财政补贴资金量的增加,工作量越来越大,有些乡镇由于人员少、部门间的分工合作机制不明确等原因,导致乡镇对资金监管职能的弱化,出现了部门推诿、监管缺位、资金发放效率受影响、个别补贴资金游离于“一卡通”之外进行发放、虚报冒领等问题。二是项目资金监管存在盲区。目前乡镇财政监管的资金基本上除去乡镇级预算资金外,只有极少的财政项目资金(例如一事一议资金)经过乡镇进行支出,其余项目资金均在旗县级通过业务部门执行,乡镇财政“不知道”、“摸不着”、“看不见”,更是无从监管,使得基层财政监管职能与有效促进基层经济建设不能够很好地相结合。”取三是对村级财务监管与农业、审计等部门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和工作机制,不能够很好地体现财政监督职能。四是乡镇财政对国有资产监管职能普遍较弱。有的乡镇没有进行过资产清理登记工作,即使登记了,有帐无物的资产也没有及时进行资产处置和账务处理。乡镇政府及各部门的资产购置、处置和处理业务,除了部分大宗政府采购业务经过乡镇财政上报县级财政进行采购之外,其余基本不通过乡镇财政进行。乡镇财政资产监管职能的弱化,导致乡镇资产不明晰、资产虚帐、资产闲置、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出现。
(三)依法理财有待加强
目前乡镇财政在开展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执行工作时,主要以服从乡镇政府领导和乡镇工作需求为主,当工作需求与财政政策规定以及业务规范发生冲突时,容易出现轻规范重需求的现象,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外乡镇人大监督力度也相对较弱,比如有些乡镇出现需要经过乡镇人大批准的预算变更事项时,往往是先执行变更,然后再补办预算变更手续,有的甚至不不办预算变更手续。
(四)工作经费不足
基层财政的工作性质是面对广大农民,有相当大的工作量是要求深入到农村第一线的,加之信息化工程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网络运行费用和计算机所需耗材等开支都比较大,办公经费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目前各旗县区乡镇财政所工作经费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有的除了人员工资外基本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预算,经费不足问题逐步显现。
五、乡镇财政下一步改善的方向建议
一是明确乡镇机构编制隶属关系,建立乡财政职能发挥的机构保障机制。在新常态下,应明确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的的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确定乡镇财政作为乡镇级的财政管家角色,并根据职能定位要求,明确批复乡镇财政机构编制和职能范围,确定乡镇财政所在新形势下的位置和角色,同时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发挥职能的保障制度和体系,为乡镇财政发挥职能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是要明确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要结合乡镇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根据新《预算法》的发布,调整充实乡镇财政职能,确保基层财政发挥效用。根据目前财政工作的新要求,要重点加强乡镇财政八项职能,即:协调组织收入职能、预决算编制和执行职能、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职能、财经和惠民政策执行职能、农村综合改革职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乡村财政财务监管职能、资产与债权债务管理职能等。
三是通过试点的方法,探索恢复乡镇财政金库。预算法规定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之前之所以撤销乡镇金库,是考虑到在以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乡镇收入任务与当地支出完全挂钩,同时将收入任务作为考核指标下达,与乡镇领导的考核和任用挂钩,容易造成不正当渠道组织收入、非法组织税源等问题的产生。新形势下,中央提出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理念,乡镇财政收入将不再成为压力指标,可以以试点的方式,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恢复乡镇金库,探索建立与收入相关联的激励机制,提升乡镇培植财源、组织财政收入、促进乡镇经济法发展积极性。
四是要加强乡镇财政所队伍建设。建设乡镇财政所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财政业务、发挥财政职能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重视乡镇财政所人员队伍的建设,从理顺机构编制的隶属关系、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地位、加强乡镇财政人员的培养和任用等方面来促进乡镇财政队伍的稳定和加强,从而保障乡镇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
五是要构建法制乡镇财政。在全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大环境下,建立法制财政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各级党委、政府及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乡镇财政法制化、制度化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乡镇财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意识,建立完善乡镇财政的法制体系,形成乡镇财政依法理财的工作机制,在法治的轨道上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应有的职能。
六是要构建乡镇财政资金监督工作机制。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工作的要求,要求乡镇财政充分发挥就地、就近监管优势,对财政性资金实施全面监管。对于乡镇属地项目,首先应该在项目的申报、建设以及项目资产的形成等方面,予以乡镇财政发挥资金监管职能的位置,其次在财政资金的拨付和管理方面,要以金财工程为支撑,全面建立财政信息联通和监管模式,下达资金的信息实现县乡共享,或者建立部门管理项目、资金由乡镇财政支付的模式,以便于乡镇财政能够及时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
七是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各乡镇财政所要积极整合办公资源,建立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级次式审核,柜组式作业,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对惠民政策咨询、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等服务事项实行“一个窗口管理、一站式办结”,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在我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作关于______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___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理财,促进发展,为民服务,促进和谐”为宗旨,依法加强征管,有效保障重点,财政运行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收入在全省位次情况: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规模居全省第6位,增幅居全省第9位,比全省16市平均增幅高3个百分点。地方收入规模和增幅均居全省第4位。
二、___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推进部门预算管理。6月27日,市本级按照“规范管理、服务创新、平稳有序”原则,全面启动2024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制订下发8个预算编制及管理文件,新增“地方性政府债务预算表”、完善“三公”经费预算表、严格公务用车和“四项资产”预算审核,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规范性。二是开展“六清”工作。为缓解市级财政支出压力,确保全年收支预算平衡,市本级财政全面开展“清政策、清项目、清资金、清财力、清资产、清债务”工作,切实增加可用财力。三是推进绩效考评工作。今年市本级选择70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比上年新增项目30个,涉及财政资金1.7亿元。制订《___年市级预算支出重点项目绩效考评方案》和《重点项目绩效考评工作计划》,完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实施项目跟踪问效,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同时,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虽然平稳增长但对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可用财力增长有限,新增刚性支出扩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绩效还需提升,财政改革有待深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为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而努力
下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财政管理,严格预算执行,主动保障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全力服务我市发展改革稳定大局。
(一)科学组织财政收入,扩大财力规模。___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为156.9亿元,增长13%。面对复杂多变和增长趋缓的经济形势,全市财政部门按照“准确分析、加强征管、科学调度”的原则,积极做好征收工作。密切加强与税务、金融部门联系,围绕收支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加强调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完善综合治税措施,进一步抓好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实现收入均衡入库,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财政局人才工作情况的述职报告
近年来,我局认真履行单位职责,全力做好全县人才经费保障和资金监管,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人才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述职汇报如下:
一、20__年人才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大全县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支持。我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各类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完善人才资金监督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至 “十二五”末,县财政投入各类人才资金1043万元,“十三五”期间,我县预计投入人才培养经费1491万元,其中人才工作经费150万元,“雨露计划”培训资金360万元,党校培训资金150万元,教师人才资金387万元,就业创业培训资金436万元,特殊人才医保8万元。
(二)积极做好全县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我局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新预算法》、《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准则》等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实施,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网络视频业务培训班学习、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下发文件、发手机短信、举办培训班、网上普法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全县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会计人员及时掌握并贯彻实施有关新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二是抓好年度全县会计人员网上远程继续教育培训,2024年度完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人数510人。三是及时组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等报名考试,及时公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人员名单和办领证等相关信息,20__年度我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人数24人。
(三)狠抓财政系统人才队伍:几年来,我局在抓好财政业务工作的同时,狠抓系统内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5人,大学本科学历56人,大专学历67人,具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到总人数的88%,具有会计、经济、工程类的初、中级职称52人,占总人数的36%。一是营造人才工作氛围,健全人才学习机制。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制定和严格落实业务技能培训、干部素质提升计划,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如我局实行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干部职工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有效地激发了人才积极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干部职工通过培训、授课、集中讨论、考试等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如2024年实行由各股室股长编写业务教材并授课的方式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两期集中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我局加大力度改革用人机制,破除了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的观念,树立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观念;坚持对人才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坚持注重实绩、竞争择优、因才受职、能上能下,实现人才资源的优胜劣汰。
二、人才工作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高端人才难引进。县域小,加之交通、待遇差距等因素,难于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二是基层财政所人才流动较大,特别是新招录的年青干部想方设法进城或考取其他县市单位。三是复合型人才数量较少,我县财政系统现有的较高层次人才大多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创新能力不够,尤其是既精通财政业务知识,又具备宏观经济研究能力的创新型、合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较为紧缺,复合型人才数量偏少。四是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二)改进措施
1.注重人才培养。把人才工作纳入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推动财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通过招录、向乡镇或部门引入“三支一扶”、人才,进一步优化现有人才队伍结构;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实行优胜劣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招录引进的人才实行跟踪培养,放在重点岗位,让他们担重担,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以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才培训机制,确保人尽其才。
2.进一步丰富人才培训形式和内容。根据财政人才队伍的学历状况、知识结构及需求,建立以脱产、半脱产、业余自学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教育培训格局,促进人才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激励机制,鼓励自学成才,对取得自学考试、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以及计算机等级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全国、全省各类专业考试、竞赛取得名次的人员也给予一定的奖励,而且在提拔任用上优先考虑。
主任、常务副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XX年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XX年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财税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 按照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狠抓增收节支,严格预算执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一)区域内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区域内财政收入完成718418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351639万元,同比增长11.3%;省级收入完成48841万元,同比增长33.9%;地方级收入完成317938万元,同比增长31.6%。地方级收入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94244万元,同比增长30.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41017万元,同比增长24.5%。
(二)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7871万元,同比增长29.3%,完成预算的56.8%。其中:国税部门完成34831万元,完成预算的60.8%,同比增长37.2%;地税部门完成106724万元,完成预算的52.6%,同比增长30.2%;财政部门完成36316万元,完成预算的68%,同比增长20.3%。
分地域看,城区完成107450万元,同比增长32.5%,完成预算的57.7%;县市完成70421万元,同比增长24.9%,完成预算的55.3%。
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4XX万元,同比增长33%,完成预算的57.3%,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0%;非税收入完成35866万元,同比增长16.6%,完成预算的54.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0%。
(三)全市支出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2887万元,同比增长12.9%,完成预算的43.3%,其中:教育支出完成64603万元,同比增长33.8%,完成预算的50.1%;科学技术支出完成4676万元,同比增长98.2%,完成预算的43%;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5801万元,同比增长22.7%,完成预算的44.9%。
(四)市直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280万元,完成预算的55.6%,同比增长27%。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3747万元,完成预算的62.4%,同比增长46.7%;地税部门完成41937万元,完成预算的52.6%,同比增长19.1%;财政部门完成11596万元,完成预算的60.3%,同比增长38.4%。
市直税收收入完成55684万元,完成预算的54.7%,同比增长24.9%。分税种完成情况:增值税完成8729万元,完成预算的50.6%,同比增长23.9%;营业税完成20175万元,完成预算的51.1%,同比增长17.4%;企业所得税完成6367万元,完成预算的90.6%,同比增长87.3%;个人所得税完成2141万元,完成预算的44.8%,同比下降13.2%,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长江电力股份公司上年同期股票分红,入库市直本级利息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444万元,今年本期无此项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7296万元,完成预算的49.1%,同比增长17.3%;契税完成3934万元,完成预算的52.9%,同比增长59.3%;其他各项税收收完成7042万元,完成预算的64.2%,同比增长21.6%。
市直非税收入完成11596万元,完成预算的60.3%,同比增长38.3%。其中:专项收入完成3774万元,完成预算的47.9%,同比下降23.4%,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同比大幅度下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4094万元,完成预算的56%,同比增长180%;罚没收入完成2612万元,完成预算的74.6%,同比增长75.4%。
上半年,市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4207万元,同比增长21.7%,增收13229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40892万元,完成预算的48.1%,同比增长13.8%,增收496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31209万元,完成预算的33.9%,同比增长28.1%,增收6837万元。市直基金支出完成74207万元,与收入保持平衡。
上半年,市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1540万元,完成预算的44.1%,同比增长19.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041万元,完成预算的47.5%,同比增长11.7%;公共安全支出11093万元,完成预算的49.8%,同比增长61.2%;教育支出完成14358万元,完成预算的55.1%,同比增长57%,公共安全和教育支出增幅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今年的支出增加了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的部分;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015万元,完成预算的35.1%,同比增长2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06万元,完成预算的73.1%,同比增长15.3%;农林水事务支出2832万元,完成预算的42.5%,同比增长10.3%。
二、全市上半年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财政收入连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财政运行情况良好,预算执行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中央、省、地方三级收入平衡增长,地方收入增幅高于中央收入增幅。上半年,全市区域内财政收入完成718418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351639万元,同比增长11.3%;省级收入完成48841万元,同比增长33.9%;地方级收入完成317938万元,同比增长31.6%。中央级收入增幅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加大了对中央企业所得税的清查、清缴力度,基数较高,今年上半年完成中央级企业所得税20.1亿元,增长率只有3%。
(二)收入全面过半,城区略好于县市。上半年,各地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年初预算的50%,全面实现了硬过半。城区完成107450万元,完成预算的57.7%,同比增长32.5%,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60%;县市完成70421万元,完成预算的55.3%,同比增长24.9%,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40%。其中:点军区、夷陵区、兴山县完成预算60%以上,点军区达到70.9%,主要原因是长江铝业补缴XX年企业所得税欠税4812万元,增加市级一般预算收入722万元、区级一般预算收入480万元。
(三)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市直好于全市。上半年,全市完成税收收入14XX万元,完成预算的57.3%,同比增长33%,高于非税收入增幅16.4个百分点,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直税收收入完成55684万元,完成预算的54.7%,同比增长24.9%,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3%,比重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非税收入完成35866万元,同比增长16.6%,完成预算的54.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0%;市直非税收入完成11596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17%,完成预算的60.3%。
(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收入支柱地位明显。从重点行业看:一是电力燃气及水、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税收贡献大,上半年分别入库20.35亿元、11.55亿元、2.94亿元、2.08亿元,构成国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城区金融保险业完成营业税8924万元,同比增长36.4%。三是房地产业成为收入增长的一大亮点,其税收增量占地税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量的五成,城区房地产业实现营业税1.03亿元,同比增长51.1%;实现企业所得税2519万元,同比增长154.4%。四是磷矿企业增收显著,全市27户磷矿企业入库税收1.6亿元,过千万元的达5家,比上年同期增收8000万元,增长100%。五是服务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城区服务业实现营业税6558万元,同比增长35.6%。从重点企业看:上半年全市入库税收过千万元的达41家,比上年同期27家新增14家,长江铝业、新洋丰、华强科技、永鼎红旗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税收大幅增长。今年纳入国税部门重点税源监控的290家企业,累计入库33.3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85.7%。上半年全市共享企业所得税入库过千万元的纳税户7家,宜昌长江铝业、三峡财务公司、省烟草宜昌市公司、三江航天工业公司、宜化集团、东阳光集团、华新水泥企业所得税分别入库4758万元、4440万元、3192万元、2085万元、1516万元、1223万元、1165万元,共入库18379万元,同比增收9657万元。
(五)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一是法定支出增幅大。科学技术支出完成4676万元,同比增长98.2%,完成预算的43%;教育支出完成64603万元,同比增长33.8%,完成预算的50.1%;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5801万元,同比增长22.7%,完成预算的44.9%。二是社会稳定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53071万元,同比增长14.1%,完成预算的47.1%;公共安全支出完成21800万元,同比增长31.2%,完成预算的44.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91740万元,同比增长24.3%。三是认真落实有关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发展。上半年国税部门办理出口退税2亿元,同比增长86.5%,增加9467万元;落实三峡电站和葛洲坝电站增值税即征即退2万元;落实资源综合利用、民政福利、软件业等行业减免税34107万元。地税部门综合利用下岗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财政部门综合应用激励政策,落实资金XX多万元支持长江铝业等骨干企业发展。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一是得益于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通过目标考核、超收奖励等政策,促进了各地骨干财源建设,经济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二是得益于征收部门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了收入规模。三是得益于财力保障有力,确保了机构正常运转、各项法定等重点支出需要,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全市财政经济形势分析,预计可以圆满完成全年收支预算。
三、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全市财政运行情况从总体上看虽然保持良好的态势,但预算执行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峡工程建设提供的税收大幅度下降,增加了市直收入风险。据统计,XX年至XX年,三峡工程建设为我市提供的区域内总收入分别为20355万元、22212万元、21248万元、20578万元、12416万元、9360万元,提供我市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7221万元、11469万元、11953万元、12671万元、7136万元、4896万元。上半年三峡工程投资106707万元,同比下降67.1%;上半年三峡工程建安税收完成3267万元,同比下降13%,2008年三峡工程建设竣工后建安税收基本没有;另外,去年同期长江电力股份公司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入库2960万元,今年无此项收入。
(二)宜昌特殊的税源结构制约了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水电是宜昌税收收入的支柱行业。近几年,葛洲坝电厂年入库增值税收约1.8亿元,清江隔河岩电厂、高坝洲电厂年入库增值税收约1.4亿元,由于水量和电价基本是衡量,这两块税收基数大且没有增量,维持增幅需其它税收补充。上半年四大电站面临特殊困难,收入很不理想。长江电力、三峡开发总公司上半年入库企业所得税16.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715万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比重也由去年的49.8%下降到41.8%。上半年四大电厂入库增值税1.79亿元,比去年同期掉收1092万元,提供市直一般预算收入3059万元,占国税部门提供的市直一般预算收入的22.2%,比XX年、XX年、XX年所占比重分别低15、24、11.3个百分点。三峡电厂上半年累计发电195.7亿度,比去年同期增加13.5亿度,当期入库增值税607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188万元,但葛洲坝电厂受三峡电厂调控影响,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3亿度,上半年仅入库增值税642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39万元。清江隔河岩、高坝洲两个电厂受上游水布垭工程蓄水及水量不足影响,增值税收入同比掉收1027万元。类似问题今后可能经常出现,影响市直收入的稳定性和增长速度。
(三)国家政策调整影响财政收入。一是今年以来央行五次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三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全市资金紧张的局面再次抬头。从上半年投资资金到位情况看,国内贷款比重已有所下降,加之银行储蓄存款加速向股市分流,企业融资将更加困难,企业后期投资和发展必受影响。二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我市财政收入。国家为了进一步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进出口贸易平衡,决定自XX年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我市部分出口行业将受到影响。三是部分县市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将带来企业所得税减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精神,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六个县市将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凡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产业项目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可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四是国家开发银行征收方式的改变影响市直收入。XX年年5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缴纳办法的通知》,将国家开发银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XX年的“集中划转、返还各地、各地入库”的方式改为各分行直接向各地地税局申报缴纳。XX年以来,我市从国家开发银行划回收入2675万元。今后此类税收将按属地纳税原则交到武汉市,划转十分困难。五是工业原、燃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近年来石油、煤炭、矿石等生产资料出现了全球性暴涨,国家也多次调高基础电价,加之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基础性原材料价格继续高位运行,高于工业品价格增幅,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六是国家土地、环保、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日益规范严格,我市招商引资的成本将更高、难度将更大。
(四)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加重了财政支出压力。为了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按照全省统一要求,我市对公务员津贴补贴进行了规范。实施这一政策加重了财政支出压力。过去由单位多渠道筹资解决津贴补贴,现在成为预算内刚性支出;津贴补贴标准我市与省直机关和武汉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县市区之间也存在差距,平衡十分困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滞后,需要进一步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市发展和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下半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的意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大“财政蛋糕”,大力支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充分有效地发挥公共财政发展经济的职能作用,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首先要抓项目的思想,突出项目建设重点,坚持做大做强现有骨干企业,支持多晶硅、三新磷化、长江铝业、宜化、兴发、东阳光等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宜昌开发区发展,加快推进猇亭工业园区建设,加快调研白洋化工园财政管理体制,支持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中拆迁难、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支持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招商引资项目,鼓励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扩大经营规模。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与金融部门协作配合,有效运用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完善财政政策,用好中央、省及本级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支持三峡机场航空口岸、宜昌水运口岸建设。支持发展新型流通业,加快内外贸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不断优化出口结构,放大地方精品名牌效应,着力培育龙头市场。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板块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品牌强农,提高“适宜区”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全力支持抗洪救灾工作,确保救灾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认真分析三峡工程对我市经济的影响,多请示、多汇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努力寻求应对措施,拓宽财源建设领域,确保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集中财力重点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解决民生问题。一是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国家生态效益补偿等各项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二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支持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三是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调整政府卫生投入的方向和结构,建立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投入政策,继续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四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支持“五险统一、一票征缴”征收模式,扩大社会保险费征收面。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的使用管理,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财税政策。五是大力支持文化、体育、广播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覆盖范围广、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市图书馆、广电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支持办好八艺节。落实我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等重大项目经费。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打造宜昌特色体育赛事品牌。加快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
(三)严格预算约束,努力实现收支平衡。进一步强化财政收支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确保收支平衡。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今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的目标组织好财政收入。严格依法治税、治费,决不允许超越职权随意或变相减免税费。严格执行税款征收、入库规定,坚决杜绝预征预借、虚收空转、借款缴税以及混淆收入级次、串户混库等行为。加强对主体税种和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以及重点环节收入的征管。加强税源监控,加大清理欠税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税、骗税和逃税行为。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严格以票控费,规范缴库缴户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加强收入分析,对收入形势跟踪监测,进一步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原则,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的要求,做到有保有压,优先保证市直干部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行政机关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强化节支措施,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新增支出,无重大特殊情况不得调整预算,确需追加预算严格程序逐级审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全面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加强政府投资评审,提高支出效益。
(四)坚持制度创新,强力推进财政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政府性基金统筹安排,预算编制细化到具体项目,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进一步健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资金拨付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强化岗位责任,整合网络信息资源,适时推行公务卡,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将所有财政资金中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审批程序,依法加强集中采购项目的管理。四是进一步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依法收缴、收支脱钩,综合预算、统筹安排”,扎实开展“收支两条线”规定达标活动。
(五)强化财政监管,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上很下功夫,着力监督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严格土地基金预算管理,土地收入全额缴入市级国库,土地支出一律通过市级基金预算安排。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级组织”的原则,认真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全面分析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以《会计法》执法检查为契机,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鉴证报告备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行业自律评价制度。继续深化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加大监管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主任、常务副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XX年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财政工作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的各项决策,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拓创新,扎实努力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腐败不是权力活动的必然产物,但却是权力失去制约的直接结果。国家的公共权力是由具体的公务人员来行使的,而权力本身又天然具有扩张性和腐蚀性。那么,如何来解决权力的公共服务性与行使权力的个人局限性的关系,有效预__败发生呢?近几年来,崇仁县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极组织协调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坚持从财政管理的各个关口入手,构建财政管理各项制度屏障,堵住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促进财政资金运行的规范有序,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真正使权力在远离腐败的轨道上运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从资金收入入手,在票据管理上下功夫
一是实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统一电子票据。从2024年8月开始,率先在全市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试点工作。采取“电子开票、银行收钱、限期缴销、源头控制”的运行机制,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基层站所实施了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全县非税收入的收费、票据进行了核定、核销,对没有收费许可或收费不合规范的,停止供票;对单位留存的票据,一律全部核销。并充分依托科技手段,对单位的收费项目、标准、资金解缴期限、票据核销期限进行了系统化、标准化的设置,在大厅财政窗口安装了财政管理端卡,对进大厅收费单位设立大厅管理卡及开票卡,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全县所有财政票据进行管理,达到了电子开票的目的。由于我们对所有部门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了电脑固化,部门多收一分钱、少收一分钱或者巧立名目收费现在都不可能,进一步规范了部门的收费行为,有效遏制了乱收费、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省财政厅领导对崇仁的改革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把崇仁的做法称为“崇仁模式”,并要求在全省各县区予以推广。
二是执行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制度,实行收支脱钩。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除税收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所有收入的总称。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县范围内实行非税征管改革,对非税收入实行“六统一(政策、模式、账户、程序、票据、信息)”征管改革。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制定方案和宣传发动阶段;第二阶段为全面清理阶段;第三阶段为完善管理办法和总结阶段。全面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实现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各单位依法行政的目的。
财政票据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实现了财政票据全程跟踪,所有非税收入资金纳入财政统筹范畴,把单位所有资金由暗处摆到明处,有利于控制不合理支出;强化了监督,实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后,不仅有效防止了乱收费和开具虚假票据等问题的发生,而且对单位执收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情况进行了有效监控,改变了原来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堵住了“小金库”资金来源,通过“以票管费”避免了收入流失;杜绝了收“人情费”现象,由于软件控制,按项目与标准既不能多收一分,也不能少收一分,更不能乱收一分,有效地遏制乱收费、乱罚款等违规现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了腐败。
二、从财政支出入手,在控制公务消费行为上下功夫
一是推行公务消费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严格规范现金支出。为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减少现金结算事项,简化财务报销流程,我县在试点工作基础上,于去年7月1日,在全县银行系统、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商业网点正式联网对接,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的县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0个商业网点安装了pos机,193个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了941张公务卡,80%以上的公务消费使用公务卡结算。此举,进一步规范了财务管理,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简化财务报销流程,从源头上预防了现金支出领域的违纪现象发生。
二是实行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制改革,严格规范消费行为。崇仁县从去年8月份正式启动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制度改革。制定了规范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办法,举办了四期县直单位财务人员机打发票报账业务培训班。从去年11月份开始,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在县内发生的公务接待、来客住宿、办公用品购买、烟酒食品购买等公务消费主要支出项目必须使用商业网点提供的机打发票方能报帐。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0个商业网点安装了机打发票软件和设备。实行“机打发票”能真实记录商品购买者所选购商品和消费者消费的时间、地点、单价、数量和总金额等信息内容,可直接作为会计财务报账凭证。实行机打发票报帐,可较好地防止单位虚开发票套取现金、以票谋私现象的发生,有效规范了公务消费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公务消费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从报帐环节上入手,在强化监管上下功夫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还将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县将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理念,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巩固和深化现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拓展源头治腐领域、改革源头治腐措施,严把财政关口,筑牢制度屏障,努力使权力在远离腐败的轨道上运行。
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工作的情况报告
国家林业局:
为进一步规范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办规〔20__〕194号)文件精神,我厅积极部署开展了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工作,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厅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自查自纠工作,成立了以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和厅直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保质保量地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二)明确自查范围。确定本次自查自纠时间为20__年11月23日—12月5日,检查范围为20__年—20__年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不含厦门市),主要包括: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林业生产救灾资金、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湿地保护补助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林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补助专项资金。
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为加强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的规范和有效使用,我厅及时转发了国家林业局的各项管理制度,并积极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福建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等各项制度。二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对各项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要求各市(县、区)林业系统及项目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立专户、实行分账核算,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监管工作。三是加强监督检查。我厅每年都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资金进行抽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抓好整改,确保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和规范使用。
(二)资金申请情况。我省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的申报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即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经县(区)财政部门与林业部门审核、筛选后,由县(区)财政部门与林业部门向设区市财政部门与林业部门提出申请,再由设区市财政部门与林业部门向省林业厅、财政厅申报,最后由省林业厅、财政厅转报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在资金申报过程中,做到层层把关,保证项目申报的公开、公平、公正,不存在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问题。
(三)资金拨付情况。20__—20__年,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预算下达我省数为113101.31万元,各县(区)林业部门实际已到位 94241.8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46358.41万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1410.5万元、林业生产救灾资金1699万元、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1180万元、湿地保护补助资金750万元、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3900万元、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3120 万元、林木良种补贴资金 2660万元、造林补助资金 2475万元、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7278.5万元、林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补助专项资金23410.43万元。
(四)资金使用情况。从本次自查情况看,各市(县、区)林业系统及项目单位都能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性。
20__—20__年,各项目建设单位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累计已支出72670.876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33497.5659万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1312.67万元、林业生产救灾资金1440.86万元、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628.64 万元、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2480 万元、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2350.9851万元、林木良种补贴资金2064.71 万元、造林补助资金 1250.88万元、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4583.93万元、林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补助专项资金23025.7656 万元、湿地保护补助资金34.87万元。
(五)资金使用效益。中央财政林业专项资金为我省林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促进了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各项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明显。一是生态效益逐步显现。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造林补助资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等资金的支出,进一步优化了林分结构、改善了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了林农与护林员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二是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造林补助资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林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补助专项资金等直接降低了林业生产成本,提高了林农造林的积极性,增加的林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三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等支出,改善了基层林业单位的生产、生活环境,安定了一线林业生产者人心,有利于保护林业持续发展。四是社会效益得到实现。各项林业专项资金的支出,有利于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林业生产,解决就业问题,为农村的安定稳定创造良好的局面。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部分县(市、区)资金到位不及时。
(二)个别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三)林业专项资金投入不足,补助标准较低,补助覆盖范围较小。
针对自查自纠中存在的问题,我厅将及时督促整改:一是督促有关县(市、区)与财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将林业专项资金拨付到位,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加强项目管理,要求项目单位合理安排人员、设备、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林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建议
(一)建议中央专项资金能够及时下拨,避免专项资金结余过大。
(二)建议中央加大对我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森林抚育及造林补贴试点资金、林木良种建设等项目资金的投入。
(三)对林木良种、造林抚育、林业科技推广等工程,应编制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持续给予补助,力争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为搞好我局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我局在省财政厅财法处及市法建办的指导下,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极大的提高了我市财政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增强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对我市各项财政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领导干部的普法力度
坚持定期向领导干部宣传财政法制工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讲解财政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学法制度。认真组织学习了《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及有关辅导材料,切实增强了局领导班子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意识。
二、开展财政干部职工法制宣传教育
我局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其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的水平。
(一)制定工作计划,规范普法教育工作。年初,根据总体普法规划、上年普法进展情况和本年工作重点,我局制定普法工作计划,明确要求各科以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二)组织财政干部参加各类法制培训。一是组织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人员以及专职负责信访、保密、档案、安全保卫的工作人员,参加市里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分别对他们进行《行政许可法》、《信访条例》、《保密法》、《档案法》、《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的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在全局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训:组织全体公务员参加集中培训,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养。组织了《行政许可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公务员法》集中辅导,全体人员参加,收到良好效果。
(三)办好法制宣传橱窗,创办法制宣传刊物。多渠道进行普法宣传,我局利用宣传橱窗、标语专题宣传《行政许可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公务员法》等法规。创新宣传形式,着力宣传《行政许可法》和财经法规,交流法制工作动态,增强全局人员的法制观念。
(四)通过各种宣传的形式,提高了财政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特别在今年的“3.20”综合法制宣传日,全面发动,大力宣传,营造和谐的普法教育工作氛围,并通过办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等形式,向全局职工宣传《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做到人人知道,个个明白,有效的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
三、面向社会宣传财经法规
通过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法人、财务人员及时了解与自己的工作、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财政法律、法规,懂得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一)组织人员上街宣传。结合全局的中心工作,我局组织干部职工以展板卡片、等形式宣传相关法律。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今年我市的“3.20”综合法制宣传日,我局在喷泉广场设置流动宣传点,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散发传单、赠送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会计法》、《预算法》、《企业所得税法》、《宪法》、《政府采购法》、《财政普法读本》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有效地普及了财经法规。
(二)与时俱进,突出重点进行宣传。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实际需要,对有关法规进行专门宣传。一是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不做假账等会计职业道德为主旋律,收到了良好效果,获得社会和上级部门的普遍认可。二是针对政府采购活动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组织人员持续宣传《政府采购法》,特别是对采购的内容、范围等有更新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宣传,这些工作为完善政府采购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通过各种宣传的形式,我局人员较为全面地学习了《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有效的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提高了财政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67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财政总预算草案报告十一篇
14位用户关注
8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