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市场报告
栏目

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新市场篇六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热度:39

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新市场篇

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新市场篇怎么写

一、引言 港城的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中新市场的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对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深入探讨港城新农村建设中新市场的发展状况、挑战与机遇,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新市场现状分析

1. 基础设施建设:港城的新市场已初具规模,拥有完善的仓储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农产品交易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2. 商品流通情况:市场内各类农产品丰富多样,交易活跃,但部分农产品仍存在季节性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3. 经营主体:以本地农户为主,但也吸引了一些外地商家,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与合作格局。

4. 服务功能:市场不仅提供交易场所,还配套有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等功能,提升了市场运营效率。

三、面临挑战

1. 市场规范问题:部分市场管理不规范,存在价格欺诈、假冒伪劣商品等现象,影响市场信誉。

2. 技术应用滞后:信息技术在市场运营中的应用不足,导致信息不对称,阻碍市场发展。

3. 环境保护:随着市场规模扩大,环保压力增大,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四、发展机遇

1. 政策支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为新市场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引入,有望提高农产品品质,扩大市场需求。

3. 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需求提升,为优质农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

五、建议与展望

1.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规则,打击不法行为,保障公平交易。

2. 推广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优化市场信息流通,减少中间环节。

3. 实施绿色市场策略,推广环保理念,引导商户和农户采取可持续发展措施。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港城,这座矗立于海港之畔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闻名。近年来,港城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其中新市场的建设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是农产品交易的中心,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

结尾:

港城的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新市场的繁荣,是其迈向全面现代化的重要一步。面对挑战,抓住机遇,通过强化监管、引入科技、倡导绿色,港城的新市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做出更大贡献。让我们期待港城的新农村建设在新市场的带动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第一篇 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新市场篇3750字

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新市场篇

把推进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继续培育发展一批有规模、上水平、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摘自市委书记黄钦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妙桥羊毛衫市场:期待重振雄风

提起妙桥羊毛衫市场,不免让人生出几许感慨,感慨她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冷清。

妙桥羊毛衫市场建于1992年8月,由于当时国内的羊毛衫市场处于货缺价高的状况,市场一开张就以其品种多、翻新快、价格低的优势吸引了各地顾客。在随后的短短3年时间内,妙桥羊毛衫市场便迅速发展成为省级市场,并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市场之一,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羊毛衫王国”。

妙桥羊毛衫市场生意最好的时候是1995年、1996年。那时,妙桥羊毛衫市场有直达车来往50多个大中城市,热闹得“天天像过节”,日客流量达2.5万人,日车流量达1000辆次,每天卖出去的羊毛衫有10多万件,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妙桥羊毛衫市场的火爆也极大地带动了妙桥的羊毛衫生产,那时的妙桥是木工扔掉斧头和锯子,泥瓦匠扔掉砌刀和小灰桶,纷纷加入羊毛衫生产大军的行列。到1996年,在妙桥从事羊毛衫加工的企业和个体户有8000来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羊毛衫的生产。他们中,有很多人在短时间内成了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

妙桥羊毛衫市场繁荣后,因此发财的人当然不仅仅是羊毛衫生产个体户。据介绍,有人在市场边放了一张钢丝床,每天到当地个体户那拿了一点货到市场卖,一年也能挣五六万元。就连管理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的人员,都发了一点小财。那时候的饭店、运输等第三产业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好景不长,从1997年开始,妙桥羊毛衫市场摊位急剧减少,成交额急剧下降。对于羊毛衫市场衰落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是1997年国家银根紧缩大气候造成的,当年全国许多专业市场都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倒闭的。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外地劣质羊毛衫涌入市场,有些个体户缺工艺、技术,羊毛衫粗制滥造、质量下降等原因。

妙桥羊毛衫市场的衰落,对妙桥羊毛衫行业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大量羊毛衫积压卖不出去,不少家庭羊毛衫作坊关门歇业了。痛定思痛,妙桥人认识到,市场可以带动产业,而产业的发展方向,又决定着市场的发展,没有能抗得住市场风雨的品牌,妙桥的羊毛衫便不可能健康发展。不少家庭羊毛衫作坊关门后,剩下的羊毛衫生产企业开始走上了品牌经营的方向,以质量拓展市场。

重振妙桥羊毛衫市场雄风是很多人的愿望。如今,张家港十大三产项目之一——塘桥国际针纺城全面封顶让大家觉得这个梦想就快变成现实了。

塘桥国际针纺城位于204国道妙桥路口,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与老的妙桥羊毛衫市场相比,地理条件、交通优势更加突出。塘桥国际针纺城在布局和设计上也突破传统的模式,交易区为针纺城主体部分,由针织、毛纱、纺织原料和纺织机械四个部分组成,它以新型第四代市场的规划标准进行建设,采用门店式布局,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摊位布局,设计独特,功能齐全,全力保证交易效率。塘桥国际针纺城的定位是:以羊毛衫、针纺服装、内衣批发为核心,以轻纺原料、针纺机械为辅,立足全国、走向国际,创建一座集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科技开发、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商城,打造成为国家针纺产品生产基地、华东地区针纺产品交易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技术交流中心、行业人才中心和针纺产品出口基地。

并镇后的塘桥镇是全国著名的纺织生产基地,相信塘桥国际针纺城不仅可以为纺织业提供产品销售和原料采购的平台,还将繁荣当地三产、致富当地百姓。(高山青 罗景松)

港口农贸市场:办喜酒的菜都能买到

港口农贸市场易地新建后旧貌换新颜,占地面积达到了10亩,拥有70多个固定摊位和70多个自产自销摊位,各种鱼肉蔬菜品种繁多,家常菜应有尽有,就连农村办喜酒需要的菜也都能买到。

原来的港口农贸市场房屋设施结构陈旧,外面下大雨时屋顶还会出现轻微的漏水现象,与之相配套的停车场面积也很小,难以满足老百姓日益提高的买菜需求。去年搬迁后,新的港口农贸市场宽敞明亮,固定摊位多了10个,自产自销摊位多了20多个。现在,港口农贸市场的固定摊位主要包括20个鲜肉摊、14个蔬菜摊、8个鱼摊、8个副食品摊位和11个冷冻、豆制品摊位等。这些固定摊位全部招标进场,摊主大多是当地居民。每个摊位大约有4米长,每年的摊位费大约在3000元左右。

和固定摊位相配套的是自产自销摊位,自产自销摊位每段长约1米,主要是为了方便当地老百姓卖菜,每个自产自销摊位每天象征性地收取5角钱摊位费。附近农村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家里多种了一些菜,就拿到市场上卖一点钱,既方便又实惠。

另外,新建的港口农贸市场还加强了蔬菜残留农药检测室的人员和机器设备配备,确保港口居民都能吃上放心菜。

据港口农贸市场的负责人介绍,新的农贸市场向南移了几百米,对港口南部的居民来说,买菜更方便了,有些家住常熟大义的人也来市场买菜。但是,港口北部的居民并不会感到不方便,因为恬庄农贸市场可以满足北部居民的买菜需求。(景松)

江南建材商贸城:日成交额超过百万元

位于张杨公路后塍南侧的江南建材商贸城是省级建材批发市场,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350亩,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经营门店1000余间。目前,江南建材商贸城的日交易额已经超过了100万元。

江南建材商贸城始建于1996年,原来位于金港镇滩上村,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凭着“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严谨经营、诚信销售”,建材城创出了一条合理化、科学化的经营之路,同时吸引了美国美加华、日本toto、台湾和成、现代、广东冠珠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设立经销点,成了远近闻名的集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专业建材城。

经过多年发展,江南建材商贸城的进驻客商日益增多,交易量也与日俱增,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建材城,滩上村于2024年投资1.2亿元,在袁家桥村和封庄村易地兴建了新的江南建材商贸城。新的江南建材商贸城占地面积比旧建材城整整扩大了5倍,经营门店有1052间,而且每间门店的面积为63平方米,比原来的30.4平方米大了约1倍。江南建材商贸城分为高档产品展区、市场经营区、库区、临街商住楼、管理商务综合楼五大部分,同时还设置了市场管理、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等配套功能。

江南建材商贸城常务副总经理张和平告诉记者,建材城的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众多实惠。目前,江南建材商贸城的门店已经全部有客户入驻,很多门店都会就近招聘营业员,估计可以为周边农村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而建材商贸城的发展也可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产业的发展。现在大约有50多辆卡车和250多辆电瓶三轮车为江南建材商贸城提供运输服务,附近的300多个青壮年劳动力在江南建材商贸城找到了稳定的运输、装卸工作。另外,附近的村民还可以出租房子给建材商们居住或当仓库,房租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2024年,江南建材商贸城的年销售收入超过了2亿元。现在,江南建材商贸城的日成交额已经突破100万元,今年的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亿元。(小罗)

农村市场商机无限

建材市场、百货超市、连锁店……不知不觉中,原来在城镇才能看到的一些“市场”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村,为广大村民所熟悉。这说明,农村拥有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市场发展不断加快。据统计,去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以上,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农村与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的差距,也由上年的4个百分点下降到2个百分点。有些地区,农村市场的增幅甚至还超过了城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___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不少措施,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而且能够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扩大农民消费,并将由此推动农村消费增长,推动农村市场的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相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农村市场必将有大的发展。像农村的修路、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需要消费大量的水泥、钢筋。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消费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像家用电器,这些年在广大农村的普及程度虽不断提高,但和城市相比,仍有巨大的消费潜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农村家电消费的增长也有望大幅攀升。

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市场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笔鸣)

编后

本报精心策划、采写的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现在就要告一段落了。

当市场经济的建设达到一个高度时,国家适时作出了“以城促乡、以工补农”的决策,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为田野注入新的希望,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本报记者前一阵子走进农村,对港城的新农村建设作了一些考察,总的印象是我市通过工业化的积累、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已经具备了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和物质基础,这让人感到很欣慰。

由于所用时间有限,我们的观察与思考也许还不够深入,今后仍需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更深入的采访、报道。

最后,感谢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市委农工办发展科、市农业局科教站等部门对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采访组工作的支持。

第二篇 第五期 外地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5900字

第五期 外地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

5月6日至5月12日,我们实地考察了大连甘井子区华中社区和泡崖社区,开原市及开原市庆云堡镇和该镇的高家窝棚村。考察的重点是社区建设,以党群共富产业区和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目的是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方式是听取情况介绍和实地参观相结合。大家认为,这次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区建设和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受启发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简称社区委员会,前身为街道居委会。社区的组织构成,一是指____党的组织,二是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还有社区的其他组织。居委会是组织机构名称,它是居民自治组织,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办事机构。

1、具体做法

──划定社区。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原则,甘井子区去年11月底已完成社区划定工作。社区规模一般控制在2000户居民左右,对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包括封闭小区),原则上要以一个完整住宅小区作为一个社区。规模较大(超过3000户左右)的居民住宅小区,可划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社区。将同一单位或系统的家属居住地划分为一个社区,组成“单位型”社区;对居民工作单位杂合的居住区以街巷为界划分社区,组成“地缘型”社区;对独立居民小区划分的社区,组成“单元型”社区。

──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华中社区由原来的5个居委会组成,3万多居民,3000余名党员。去年11月,华中社区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分为管理和办证中心,社区面点加工中心和社区文教中心。管理和办证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咨询和办理各类证件服务;面点加工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各类主副食的供应,主食是服务性质的,比市场便宜20%左右;文教中心主要为社区五个党支部提供党日活动场所,规定每月的第一周为党日活动周,同时又有图书室、健身室、乒乓球与棋类室,每个居民每月只需交5元钱(最近可能上升到10元),就可成为中心会员,随时可以参加活动。

──抓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甘井子区委将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定位在党工委或党总支。居委会干部在全市公开招聘,尽量做到老中青结合,有梯度,知识结构合理。居委会干部数量原则定在300户居民编制一个干部。

──完善保障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根据社区党员队伍实际,结合社区地域情况,合理划分建立党支部区域,做到地域合理、党员结构合理,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多元化投入,保证建设资金到位,为社区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设施。区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抓住当前街、居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现有闲置资产挖掘一块,驻街企事业单位解决一块,向开发商和产权单位争取一块,同时要求土地规划局和城建局积极配合,支持居委会改善办公条件,主要是行政划拨部分土地,由社区居委会进行房产开发,第二层或第三层以上作为商品房出售,底层或底层和第二层作为社区居委会用房,资金在房产开发中自筹平衡。三是增加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适当提高居委会干部补贴标准。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列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居委会干部报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市政府补助370元,二是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补助,三是社区自身服务中心的收入补助。这样,每月每个居委会干部大约有700至1000元收入。不再聘用的居委会干部,按其在居委会的工作年限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不满10年的按每年300元,10年以上的按每年500元,经费由街道财政负担。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做到服务一条龙。如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中街道,根据所辖3万多居民的需求,投资800多万元,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党日活动、情况咨询、办证、就业介绍、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活保障等一条龙服务,方便了居民,发挥了社区的作用。

启示之二:居民区分类,做到有层次管理。如大连市甘井子区泡崖街道,将所辖居民区,根据居民身份、物业管理等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三类,即单元型、单位型、地缘型,层次清楚,便于管理。

启示之三: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后,街道党委和政府将一些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如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就业介绍、保洁卫生等,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下到社区,委托居委会办理。

启示之四:一定要遵循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街道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搞好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力量,合理利用社区内的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党群共富产业区活动

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是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实现党群共同致富的有效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统领作用。

1、具体做法

──围绕产业抓党建,建好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998年开始,开原市庆云堡镇为了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建成有阵地、有规划、有标准的新的党建和经济建设的载体,深化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方式,变“专业区”为“产业区”,变党组织区域设置为产业设置,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产业上,支部建在区上,宗旨放在民上,作用发挥在户上,效益体现在田上。现在全镇已组建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其中蔬菜产业区48个,养殖产业区50个,现代农业产业区5个,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区3个;产区农户数5293个,占全镇农户总数的64%;产区党员495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的28%。这一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围绕素质抓提高,创办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为了切实提高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的质量和各类专业大户的科技素质,庆云堡镇与辽宁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学校学制为两年,开设了水稻栽培与绿色食品、蔬菜保护地生产与葡萄栽培、肉鸡饲养与加工等三个专业;分三个教学班,每个专业班招收农民学员50名,镇村干部学员50名,共计招收学员200名,毕业后由省农科院颁发相当于中专学历的毕业证书。毕业学员中的机关干部和村两委会成员享受知识分子补贴,每月补贴8元随工资发放。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的创办,使培训农村党员多了一块阵地,指导农民致富多了一所学校,加强党组织建设多了一个载体。去年,全镇新开发400个温室蔬菜大棚,其中产业区学员248个,占62%。同时,蔬菜保护地生产的科技含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打破了品种单一局面,引进了香瓜、香茹、草莓、西芹等新、优、特产品。去年,仅蔬菜大棚一项就创产值1.1亿元,人均增加收入850元。

──围绕效益抓精品,建好示范基地。1999年10月,庆云堡镇投资300多万元,以朝光村为中心,建成省内标准最高的绿色食品基地一万亩,成为省精品工程。投资150万元引进日本设备,新建了精洁米加工厂,实现除石、去杂、抛光、选粒、选色、包装一条龙生产,成为全镇绿色水稻的龙头企业。生产的“开清”牌大米,被评为首届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银奖,又是2000年昆明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镇政府与辽宁锦州义兴粮食集团公司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以每公斤2元的保底价格收购,把所得利润的60%返还给农户,使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成为该镇一项新兴主导产业。庆云堡镇进一步深化活动方式,即以产区党员为核心,以致富能手为骨干,以产业化生产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建立了绿色食品生共产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目前,象这样的联合体,该镇有3个。

──围绕宗旨抓服务,建好“一长三员”队伍。为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庆云堡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选用了106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一长三员”。以一长带三员,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该镇的高家窝棚村党群共同致富肉鸡饲养产业区党支部书记兼区长左香荣,原是一名肉鸡饲养大户,有丰富的饲养肉鸡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她担任产业区支部书记后,选用三名懂经营、会管理农民,担任“三员”,为参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即:统一赊购良种鸡雏,为农户把好第一道关;统一赊购饲料,为农户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农户无偿提供经验技术;统一防疫,降低农户成本,种养殖防病有保障;统一销售,实行保底价格收购,有效地保证农户的最大经济效益。现在,该产业区参区农户已达37户,去年出栏肉鸡达到40万只,创产值550多万元,参区农户人均收入5100元,有10家贫困户当年脱贫。

2、几点启示

──支部建在产业区,更直接体现了党对产业一线工作的领导。庆云堡镇将党支部建立产业区,是进一步加强党对一线产业领导的有效举措,不失为是一种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我县大佳何镇在高湖塘海水养殖场建立了党支部,只是个别做法,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扩大其影响。这方面,如长街、明港、强蛟、一市、越溪等镇乡的海水养殖,黄坛、桑洲等镇的獭兔饲养基地也可以参照。这样,更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经济与党建双丰收。

──兴建产业学校,是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兴建产业学校,是一项借脑工程,是一种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办学方向要“面向党的建设,面向农业产业化,面向农民致富,面向农村现代化”。课程设置的原则要体现“党建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授与农户相结合。”通过办学,满足农民渴求科学知识的愿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建立示范基地,是典型引路的好办法,更具有说服力。培养典型,是形成规模的有效途径;树立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学习典型,可以缩短培训时间,早出成果,使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信心足。我县种养殖品种较多,尽力形成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如海水养殖、茶叶、獭兔、蔬菜、竹笋等。

──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培养一支农民科技人员队伍,又能直接、快捷,方便服务于农户,形成党员带群众,能人带一般,大户带小户,共走致富之路的良好局面。

三、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1、具体做法

──建立网络,规范党员电教工作。开原市庆云堡镇经过十多年党员电教工作的探索,于1998年成立了镇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任成员,领导全镇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员电教办公室,由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广播站长、文化站长、编辑等,具体负责管理和指导各基层党支部的电教工作。各基层党支部相应成立了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电化教育设备的配置和电教片的播放。

──因村分类,落实党员电教播放点。庆云堡镇将所辖的16个村,根据其经济和办公条件,将其分为三类,即一类村的标准化,二类村的一般化,三类村的简单化。1999年,用一年多时间,投资近30万元,完善了党员电教播放点,“两机一室”率达到100%。镇电教办公室拥有一套有线电视播放系统和一个价值2万多元的电教片片库。

──建章立制,完善党员电教播放制度。根据党员电教工作的需要,镇党委按照市委的要求,陆续制订了“电教设备使用及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播放党员电教片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人员职责”、“两簿一册”等等。镇党委每年制订一份符合实际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座谈,互相交流信息,反馈意见。这些制度的制订和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同时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目标考核内容之中,与党建工作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评比,定期通报。

──四个结合,充实党员电教工作内容。针对农户“想致富,盼服务,无项目,求信息,愁销路”的实际情况,他们将党员电教工作一是与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相结合。庆云堡镇现有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参区农户5293户,占农户总数71%,参区党员495户,占农民党员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28%。二是与课堂教育方式相结合。与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镇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培训费,对党员农户进行培训,现已招收学员200名。三是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毗邻镇政府的六个村发展绿色稻米2万亩,已注册为“开清”牌商标,达到国家a级绿色大米,每千克售价4元,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67%。四是与自办栏目相结合。通过镇有线电视台,创办了“党员之窗”栏目,每周一播放一次。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四个结合,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寻技求知的愿望。庆云堡镇电教工作的四个结合,一是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科学种养殖知识;二是不懂或想学的知识,可以随时请教产业区的“一长三员”;三是对想看农村实用技术,可以随时要求重播。在四个结合中,关键

一、四两个结合。通过四个结合,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党员电教工作是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科技致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

启示之二:形式多样,使党员电教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庆云堡镇一是开展党员电教月活动,规定每年6月15日-7月15日为全市电教片展影月;二是定期召开党员座谈会,反馈信息,知道农民想看什么内容的电教片,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效果;三是将电教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考核目标,分值占20%,即由当初的6分增加到现在的20分,力度较大。我县自去年7月15日制订下发了“镇乡党日活动情况反馈表”,紧密结合了电教片播放情况,这方面西店、力洋、桑洲、大佳何等镇做得较好。电教工作在基层党建考核中只占5分,分值偏低。

启示之三:网络齐全,有力地促进了党员电教工作的开展。从市委组织部到村播放点都有健全的组织,形成网络,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跟紧,环环相扣,效果明显。我县重视两头的组织建设,即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村级播放员队伍建设。每个村都有一名电教播放员,名单上报到组织部备案。

启示之四:增强针对性,播放内容上把握切入点。一是播放政论性片子,旨在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的自觉性,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二是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片子,旨在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殖水平,转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着力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三是播放先进人物片,旨在增强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着力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

启示之五:起步较早,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开原市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整整比我县提前了十年,1989年就开始实行了。他们对这项全新的党员教育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我县电教工作有两点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一是抓农村播放点建设,力度大,信心足,成效明显;二是电教信息工作,走在全市前头。今年要继续做好这两块文章,加强各镇乡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使电教工作上一个台阶。

(县委组织部考察组)

(2001年5月16日)

第三篇 南山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2700字

南山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5月14日到21日,经区委同意,区委党校组织第十四期科干班的学员到海尔工业园及南山村等地方参观考察。按照党校的安排,现在将在南山考察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山集团位于山东半岛的港口城市——龙口市,这里地处中国环渤海经济带,东临烟台、南靠青岛、西依龙口港、北与大连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山集团从一个队办小厂,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兼并周边十余个村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集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国家级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化,由乡村向城市化的战略转变,2024年进入中国大型企业500强。目前,南山集团辖属三个园区(南山工业园、东海工业园、南山旅游区),十个居民生活区,40 余处企业,涉足煤炭、电力、铝业、轻合金等十几个产业。主要产品:精纺呢绒、服装、煤、电、电解铝、氧化铝、铝型材、等十几种产品。 南山实业 a 股股票于1999 年 12 月在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企业发展已经驶入资本运营的快车道。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等多次到南山考察工作,并对南山的发展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高度的评价。

二、主要特点

一是坚持走产业发展的路子,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南山集团现有40 余处企业,涉足煤炭、电力、铝业等十几个产业。主要产品:精纺呢绒、服装、煤、电、电解铝等十几种。

走过昨天,创造今天,迎接明天,“追求发展,永无止境”是南山集团永恒的主题。南山集团以创建现代化集团为目标,以先进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为先导,配之高新科技,生产出独具特色的“南山”牌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国际市场。企业先后通过 iso900

1、iso9002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 环境管理认证。“南山”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南山”牌系列产品连续多年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南山精纺呢绒、南山铝型材为“中国名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2024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评审为中国500最具价值的品牌。据有关资料显示,南山集团2024固定资产达到152亿元,年经济总收入102亿元,年实现利税15.2亿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南山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坚持全面建设新农村的新理念。南山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的要求,在抓好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着手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在辖区办学校,建宾馆 ,办医院,建老年公寓等(南山的老年公寓建设)。在南山参观的给我们一个共同的印象就是:秩序井然、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生活便利、交通发达,现代化的气息非常浓厚。

三是坚持旅游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南山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之一。南山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把南山建成了一个融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旅游文化景区,分为宗教文化区、历史文化区、高尔夫休闲区、宾馆会展区、海滨度假休闲区,形成了功能齐全的度假休闲、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会议接待体系,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充分带动了当地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几点感想:

借鉴南山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区实际,认为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做到四有:既有支柱产业、有发展规划、有人才队伍、有正确的理念。

一是要坚持发展支柱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是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物质基础。不能简单地把建几座房屋,修几座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没有产业支撑的新农村建设是空洞的新农村,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虚无飘渺的 。要立足村情,找准本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路子,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是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由于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新农村模式或标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全面掌握本地人口、地理环境、资源等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制定出本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要做到科学、合理、既有中长期规划,也有近期目标。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实际工作中打乱仗,无序状态,减少重复性建设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损失;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事变动引起的新农村建设的搁浅或变更,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可以有效避免基层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行动滞后的现象发生。

三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队伍。真正对建设新农村有需求的是农民,只有农民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队伍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问题。要健全完善现行教育机制,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如南山的职业大学,现有10个专业,45个系,1.8万人),不断提高当代农民的文化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坚持我们原来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十好农户”评比、“好媳妇、好丈夫”评选及“文化中心户”活动,继续经常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四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两点:一要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的20字精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包括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政治建设在内的综合性、全方位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中,生产发展是中心,是实现其他要求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环境的双重要求;管理民主则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各项内容之间是紧密相联的,要完整地予以把握,才能真正领会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二要有长期奋战的思想准备。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此外,从南山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来看,南山发展到目前这样也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这都说明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不是短期的过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将建设新农村作为一种政治利益来追求。要引导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民主管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存在短期实现的可能性,要抛弃急功近利,在较短时期内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要在按照制定的新农村规划,抓好开局,从最紧迫的事做起,并依据本地生产力发展和财力增长的状况,逐步推进。(作者:王雯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第四篇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1550字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3月2日—8日,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发懋同志亲率考察团,赴江西省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考察期间,张厅长一行沿途听取了江西省建设厅和有关市、县建设局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南昌市蛟龙镇下罗村、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吉安县永和镇锦源村和青源区渼陂村、兴国县高兴镇长迳村、赣县南塘镇石院村、景德镇市竟成镇里冲坞村等村庄。这些村庄各有特点,有的是城郊拆迁后统一规划、设计、建造的新村,各家各户都是独门独院的小别墅,起点比较高;有的是在原有村庄布局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开展“三清三改”综合整治,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有的是明清时期遗留至今的古老村落,虽年代久远,但保护得非常完整,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所到村庄的共同之处就是,村容整洁,管理有序,乡风文明,生态和谐,村民们能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沼气灶、住整洁房、洗热水澡……

二、江西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00万人。全省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1428个乡镇, 18万个自然村,70%的人口在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近年来,该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三清三改”,在建设新农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是:

(一)在组织上,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江西省在村庄整治中,政府部门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没有包办代替,更没有强迫命令,而是把动员和组织群众贯穿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向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参与的自觉性。二是物力财力支持。市、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并把村镇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免费为村庄和农户建房提供规划。同时,采取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与村庄整治相关的部门参与其中,并分别制定支持参与方案。各个乡镇成立建设管理所,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四是做好技术服务。组织编印《村庄规划优秀设计实例》、《农民住宅推介图集》等技术资料,免费发至各乡镇村,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和农民建房,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规划知识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的规划意识,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素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具体表现在:一是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村庄规划和整治的参与权。如进行村镇规划时,吸收村民代表参与,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结果向全体村民公示,既加强对农民的规划意识教育和规划知识培训,又提高农民对规划的认同感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二是鼓励农户自主申报改造项目。在村庄整治过程中不搞一刀切,把村庄是否整治的决策权交给农民,以全体村民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纳入整治示范点,对群众自愿申报率达不到60%的村庄,不列入整治改造范围。三是鼓励农民投资投劳。把政府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与农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挂钩,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多完成多补助,少完成少补助,不行动不补助。四是成立理事会负责运作。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成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作为社会服务型组织,主持村庄整治和调解矛盾纠纷。理事会成员按照“五有”标准(有公心、有热心、有能力、有精力、有一定经济基础),由群众民主推选的“五老” 组成(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这些人德高望重,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是联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起到农民意愿“代言人”、政府主张“传递人”和矛盾纠纷“调停人”的积极作用。

第五篇 肇庆市德庆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2450字

肇庆市德庆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24-4-1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肇庆市德庆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兄弟地市在“乡村变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近期,由建设局何少杨副局长和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邓中生副主任带队,邀请市委农办、规划局派员参加,组织建设局有关科室(单位)的人员和港口、板芙、三角3个镇的镇村干部等一行20人,到肇庆市德庆县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通过参观德庆县的武垄村和金林村,我们深深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象春风吹暖农村大地,一场群众性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在德庆县蓬勃开展,农村大地在这场新农村建设中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肇庆市德庆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况和特点。

从2003年始,德庆县按照肇庆市委、市政府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部署,积极教育、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3070多万元,成功创建了312个生态文明村,占全市的44.7%,并有33个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占全市的85%,以上两项工作均走在该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㈠武垄村——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主要内容,以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武垄村是德庆县武垄镇的一个自然村,是广东省建设厅、肇庆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和德庆县建设局三级共建的生态文明村试点。现有165户,820人。全村居住面积2.9万平方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3万元。在省、市、县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坚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按照“五改五有”的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组织义务投工6000多个工时,投入资金90多万元,实现改水改厕率达100%,铺设硬底化巷道5300平方米,建设硬底化排污渠2300米,拆除猪牛舍和露天厕所480多间,清理卫生死角90多个,种植果树、花卉1000多棵。村里东西两面建有8个沼气池,村民用上了沼气,全村建成3条净化生活污水的生态沟,同时,还改造了村口广场景观、文化广场、篮球场、人民会堂,统一规划建设了具有融入当地建筑特色的“镬耳楼”,其中,第一期8栋住宅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第二期即将动工兴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创建活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德庆县别具特色、高标准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和广东省卫生村,呈现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㈡金林村——把发展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金林村是德庆县官圩镇的一个自然村,全村410户,常住人口1617人,总面积5.5平方公里。该村曾是德庆县出了名的“问题村”,村里环境条件较差,“脏、乱、差”问题突出。2003年初,该村实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巷道硬底化等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发展,成为了该县创建的第一个生态文明村。同时,该村把发展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充分利用千年古村落的优势,既突出“古村落文化”特色,又做活“水乡生态”文章,成为了广东省小有名气的旅游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旅游效应为金林村带来了大量人流和资金流,目前,大部分村民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耕种方式,把发展

二、三产业当成新的创收途径,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达到15%,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奔康。

二、几点启示。

肇庆市德庆县是我省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级市,在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中,给我们以下启示:

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重视是关键因素。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德庆县大力推进创建生态文明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以及我省领导曾亲临德庆县调研指导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___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曾多次作出批示,对当地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德庆县建立健全了层级领导体制,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资金是重要保证。德庆是山区县,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该县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钩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在“村集体自筹”这一点上,该县坚持不向群众摊派要钱,而是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将乱占乱建的集体土地收回,重新规划宅基地投标,集体山林旱地租赁承包经营,以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村民主要以义务投工的方式参与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德庆县的先进经验表明,在创建活动中,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从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通过宣传、动员、引导、组织,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果带给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才能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生态文明村建设才能真正扎根农村,才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德庆县一方面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技术、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指导创建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浓厚氛围,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城乡协调、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们应借鉴肇庆市德庆县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山的实际情况,以创建全国生态市为动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六篇 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700字

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张 科

近年来,桂林市恭城县在全区率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经验,2024年3月上旬,贵港市委组织部组织全市组织系统有关干部到恭城县进行了学习考察,对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深受启发和教益。

一、恭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经验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恭城县从2001年起,按照富裕、生态、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对全县881个村屯中的368个进行统一规划,大力实施“富裕生态家园” 建设,已建成示范村16个,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可科技进步先进县”。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提高认识,科学决策。进入新世纪,___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民也迫切希望摆脱贫穷落后,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为了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的面貌,恭城县围绕如何提高生态农业质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并组织各级干部、群众到福建、广东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和讨论,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恭城县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聘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生态农业质量,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来抓,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

《港城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新市场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