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综合报告 > 研究报告
栏目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热度:20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要求怎么写

一、标题页

1. 标题:课题研究的标题应清晰、简洁,准确反映研究主题,如“xx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2.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校及提交日期等信息需依次列出。

二、摘要

1. 简洁概述:摘要部分要精炼地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通常不超过200字。

2. 关键词:列出3-5个关键词,反映研究的核心内容。

三、引言

1. 研究背景:简述课题的研究领域,说明该领域的重要性。

2. 研究现状:概括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或空白。

3. 研究意义:阐述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1. 明确目标:具体说明研究要达到的目标,如解决的问题或创新点。

2. 研究内容:详细列出将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理论分析、实验设计、数据收集等。

五、研究方法

1. 方法选择: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

2. 方法解释:解释为何选择这些方法,以及它们如何应用于研究。

六、预期成果

1. 初步成果:预测可能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如论文、报告、模型等。

2. 应用前景:讨论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和价值。

七、研究计划与进度

1. 时间表:列出研究的各个阶段及其预计完成时间。

2. 工作分工:若有团队合作,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和责任。

八、参考文献

1. 格式规范:按照所在学科的引用格式列出所有参考文献,确保准确无误。

2. 全面性:引用的相关文献应覆盖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1. 引人入胜:以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或生动的实例开始,激发读者兴趣。

2. 直接进入主题: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然后明确研究目标。

结尾:

1. 研究展望: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或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 结束语:感谢指导老师、支持者以及可能的资助机构,表达对研究工作的期待和决心。

第一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要求1700字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2、介绍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阐明研究的假设;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2、仪器设备的应用;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4、操作程序与方法;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 、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第二篇 思想品德课题研究开题报告5400字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_____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___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而且,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独特价值。所以加强德育工作的探究,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讲求实效,意义深远。

2. 中小学德育现状急待改革。

目前,德育实效性低靡,道德教育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过于强化其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而忽视它的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重外烁,消泯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这种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现为: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3. 我校现代德育教育发展与深入的需要。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吸收、融合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德育教育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意在继承、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德育教育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模式及德育的管理模式。在研究中,力求在找准当前德育弊病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尝试,为改变德育现状,增强其实效性出一份绵薄之力。同时,通过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学生的互动融通,实现学校德育环境和成效的优化改善,并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式和管理范式。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转变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教育观念。

德育不能仅被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学生有了相应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必然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和达到社会需要的道德效果;德育不是一个被认知的受动过程,而是一个被道德主体实践着、经验着的主动过程;德育是主体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而非强制灌输;德育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外在于学生生命的东西,而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等融为一体的东西。由此,德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道德需求和道德能力;德育的途径应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德育的方式也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2、 解决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操作问题。

传统德育过程背离人性特有的规律,无视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情境性、情感性,重说教,重外铄,这种用刻板的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强制学生去服从各种道德规范的“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急需改变,相应地,我们要使德育过程与生活过程、活动过程紧密结合,构建起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模式。

3、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式和学校的德育管理模式环境。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研究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实际问题”。本课题研究以“重点高中”为研究对象,以德育“课堂活动”为策略,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目标展开。

(1).“重点高中”是范围。作为学校特征之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高中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点之一,它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德育内容,课题在德育的形式与内容,如课程设置与课例方法方面,必将就“重点高中”为本研究作一个限定。

(2).“德育课堂”是策略。将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让学生在体验自身成功(或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完成教育意义上的德育传输,是德育科研的目标。也是新课改与新课标的关键。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课堂不再只是传授文化知识的载体,更是体现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新知、新领域、新方法时获得的新 “体验”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交互作用下的课堂也可以成为德育的教育阵地。本课题旨在通过寻求“德育”与“课堂”的整合,实现德育课程开发的目的。 “德育课堂”指的是以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德育主题内容的教育方式,旨在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授”与“受”的“探究”式的“体验”。

(3). “校本课程”是手段。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关注的是“人作为自我的人”的一面,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也必然是个性化的。对其的开发必然服务于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具体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应从“一个最终目标,三个立足点”方面来理解:

①. 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对话、探究式活动中“体验”德育 。

②. 立足点之一:学校的特色。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该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③. 立足点之二: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而且更重要的在人格方面。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在校本课程开发和重建过程中更要充分突现教师的个性。

④. 立足点之三:学生的个性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而要促成这一内在建构活动的发生与完成,关键的是要找到 “他作为人发展机源的‘体验点’”。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学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发主体。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把这些因素都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去。本课题旨在通过课程开发,以课程案例(以下简称课例)为开发目标,在实践德育目标序列上为学校德育研究提供程式。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无不表现出对德育改革的紧迫感,并且开展了颇具声势的讨论。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1986年国际大会明确要求,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 等条件,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地发展”。亚太地区的国家从对外开放的实践中体会到,在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国外及地区学校的德育多以“公民课”或“价值观”等文字表述,但其实质属于“德育”范畴。综观国外及地区学校的德育工作,似有两种趋势:第一,一些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由国家领导机构或政府首脑亲自提出要求或意见,组织专门机构对学校德育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然后又由领导机构或政府首脑做出重大决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第二,在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国家及地区要求学校德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并致力于把这方面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1990年2月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有总统参加的拿美州长会议,美国前总统乔治· 布什在会上发表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的报告。报告中明确要求全美“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提高和显示良好公民意识、社区服务与责任心的活动”,“美国的每所学校都要实现无毒品、无暴力,并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纪律的井然环境。”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认为,新政权的核心政策是教育政策,“要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开始”。

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强烈呼吁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要求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在其规划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文部省在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中强调:“道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考察日本教育史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对学生道德品行培养的高度重视,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建立了国家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战后,日本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是按照“智、德、体”的次序来实践协调发展的。近些年来,日本鉴于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犯罪率日增的事实,下决心转为“德、智、体”的培养目标。针对青少年道德意识差的情况,文部省实行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加强了有关公民道德的科目和内容。日本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的学生必须学习经专门改进的课程,即德育和专门活动以及全部规定的学科,而且必须获得德育的基本学分。日本政府还专门拨款用于改善和加强德育工作,呼吁学校德育应与其它学科具有同等的地位。学校开设道德必修课,发给道德教科书,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日本政府建议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上,并希望家庭、社会和学校一起进行综合道德教育。日本人之所以越来越重视德育价值,注重德育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德育投资会给社会管理、生产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来自日本的德育效益:日本之所以具有竞争优势,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劳动力具有良好的素质,尤其突出的是,普通工作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智能水平。

除了国际方面的探究外,我国也有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1.已知省内同类课题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在2000年开始逐步探索“知识性德育、养成性德育、情感性德育”相统一的“自主体验式” 的德育模式,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时至今日,该校在德育管理上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模式研究上,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成果。

2.在全国范围内,有部分地区在此领域走在前列,开始了已些卓有成效的研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有:

① “十五”期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德育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和“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开始运行。该课题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中国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惊铎教授主持。课题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视野关注中国德育的基础性问题和热点问题,聚焦本土化校本(园本)教育问题研究,深度合作并引领课题实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至此,已取得部分丰硕成果。

②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的研究课题“‘教化——体验’型德育研究”在2024年刚刚启动, 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实验目的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形成与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要求相适应,以“教化——体验”道德教育为基本范式的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

由此可见,无论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国外及地区的学校都把德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且越来越重视,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而且本课题研究的体验德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理论价值: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努力建构起体验德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能充实和发展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手段、途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家长及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定期总结、及时反馈等方式,把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负效应与对策的研究逐一总结。

(二)、研究途径

1、研究准备阶段(2024.10---2024.2):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制作课件和网页,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2、研究实验阶段(2024.4---2024.3):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制订实验细则。

3、研究实施阶段(2024.5---2024.5):中期经验总结、报告,提出评估考核标准。

4、总结评估阶段(2024.6---2024.3):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申请结题。

(三)、研究手段

1、活动所需条件:

(1)图书资料(网上搜集、图书汇总、问卷征集等)

(2)辅导学习(参加各种研讨会、请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

2、预期成果的形式:

论文,资料总结,班会、优质课,微机软件,实验报告等。

(四)课题完成的条件

课题负责人是鞍山一中校长,首席教师,从事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以多年,组织能力强,并有高度的责任感。时间上有充分的保障。

参加研究的都是一线的班主任教师,研究水平较高,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为研究生毕业,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同时所有的班主任教师有非常便利的条件了解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能利用有效的时机和家长、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提供教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另外我校的班主任是属于全天跟班式,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此外,我校的班主任教师经常参与各级各类的工作培训,学校也有专业的科研机构负责班主任的培养工作,为这一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 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6750字

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内容及目标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合作、学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2)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氛围和谐化、教学活动过程审美化,使教学过程由高耗低效转变为和谐高效。

(3)、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策略及机制,最终形成师生、生生,师生与环境高度和谐的理想课堂。

(4)、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5)、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和谐教学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2、研究内容:

我们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课堂教学和谐性的要素:

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无论是教与学的活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想和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选用,都是围绕着学生——发展着的人来进行的。教师因素:

首先是正确的教育价值意识.这里指两个方面:一是面向所有学生,二是对学生的各种素质进行培养。单纯学科教学的想法应当调整。事实上,教学目标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巩固,心情的调控,正常的教学程序的建立和优化,认真细致的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培养,渗透德育教育等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还有是主渠道和效益意识.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里,课堂占主要部分。学生在每一天的学习中成长。他们的成长需求是多方面的,作为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责无旁贷,既教书又育人。

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意识。这里有一个参考系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好不好,根本上取决于学生。教师的教学素养高,教学艺术水平高是基础保证,一节好课根本在于,大多数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思想修养上有多少真正收获,这些收获对学生现在的近期学习的目标和长远的发展有多大帮助,这应当通过学生来体现,心中要有学生.即教师是服务,引导,指导,而不是主导,更不是包办。

还有教师的教学艺术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在建构和谐课堂教学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因素(这里我们是站在和谐课堂教育的要求来思考)学生的价值意向心理特征分析:

首先对于小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有意无意在思考这类问题,但又有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易于变化的特点。笔者认为,提价值意向可能更为恰当;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较为剧烈发展变化的阶段,新鲜感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接触有自己的看法、有时又身不由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事物现象进行归纳和概括。在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等的标准正在形成和建立,而又不是很完善;在现在和将来和长远发展的架构上,还处于变化和调整中。这些特点都是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当具体分析和考虑的。因势利导、适宜适度,为构建和谐课堂教育创造条件。

还有智力因素。学生的思维、语言特点和兴趣方向、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分析。一般而言,正常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不大,但个体对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的关注程度、敏感程度,和在婴幼儿阶段、小学、初中阶段的感知学习情况不同造成不同学生个体在不同学科学习上的认知结构差异。通俗说法是,启蒙入门的早晚。就基本能力和思维能力仍不会有太大差距。学生的这种差异使班级集体中的个性化十分明显,给班级授课这种课堂教学,造成一定的现实困难。而这是现阶段还不能有太大改观和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同时,每一个学生又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努力空间,也是师生建构和谐课堂的基本条件,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各种有利于因素,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地调动起来。

非智力因素、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主动养成和发展分析。这里着重考虑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心理因素,二是学习惯和学习方法。心理因素的根本,是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喜欢课堂教学,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使自己的知识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这方面,是建构和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师素养和能力体现的重要内容。这方面能否做好,是课堂教学好与差的基本前提,这是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学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的技术保障,是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科学有效的做事习惯,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可行的思维方法,这正是教学工作的长期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进步成功的有效途径,也为和谐课堂教学的长期性和不断优化推广提供保证,满足学生的发展成功要求,也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教法和学法因素

在人的因素上做得很好的前提下,教学的内容、过程、呈现展开的方法和课堂教学整体框架的结构,就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并且在这方面,表现为大量的可调的日常教学研究的工作,重要的是减少随意性,事前多做分析、研究、比对、优化。基本原则应当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师自我特点出发,以教学大纲要求为标准,以学生能有效发展为目标,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和原则,来进行内容、方法、方式的优选。

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如何采取各种方式达成师生关系的和谐(好比种子与土地一样);

2、部分不和谐的内容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之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符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之和谐;

3、如何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使之符合课改理论,更和谐、更完美。

㈡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论探究法

通过查阅、学习相关理论著作、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课堂和谐性要素的内涵、价值导向及时间操作的要领

2、行动研究法

该课题的行动研究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3、案例分析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反思、形成共识

4、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研究内容、目标等。

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由我主持的校级规划课题《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从20__年4月开始研究,至今已历时一年半。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准备阶段

课题立后,我们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对课题的成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我们面对教师理论知识欠缺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多次的理论学习,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另外,我们对研究对象也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阶段

进入课题的研究阶段。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规定,在实验阶段做了以下工作。

1、课题组成员学期初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学生思维品质的调查工作。其中20__年11月份做了关于学生思维灵敏度的调研,20__年2月份做了关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的调研2024年3月份 做了关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的调研。

3、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组织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交流学习心得。

4、每月组织一次研究课,在实践中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执教者撰写教学反思,其他成员进行评议。

三、总结结题阶段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也取得了一些的成绩。课题研究成果方面取得了如下成果:

1,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老师的自身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在学校领导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下,数学课题组老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反思,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教研能力。

2,实现了“三个转变”。首先,教师教的方式变了,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优良思维品质为重点;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其次,学生学习方式变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思维,积极发言,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再次,课堂评价方式变了。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课堂评价要以形成最佳教学过程和有利于学生最佳发展为目标的形成性评价为主,考虑其是否有助于完成创新教育目标——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力的开发与师生的持续发展。

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__年9月,我校承担了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为期三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累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了更快地适应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我校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我校提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我们提出这一研究课题是想以学习数学为载体,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为活动的引发点,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被动施教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一些经典的数学史、数学家及数学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的探索性、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强烈的实证意识和实证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实验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新课程理念、教育的`建构主义及教育实际情况三大理论基础,以树立全面正确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为先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对教学策略的分析、改进和应用,探索出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落实教材编排意图的最佳教学途径,全面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课题研究中我们力求保证受教育者的平等权利和体现教育的公正性,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__、3—20__、8)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建立研究组织。

为了吸引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我校实行了课题组员招聘制,通过优选,7名素质优良的优秀教师进入了课题组,为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人才优势。

4、建立课题管理网络。

为了加强组织建设,便于实施管理,我们建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课题组长—课题组员的三级管理体系。三级管理体系职责分明,

层次清晰,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

5、制定研究制度。

研究制度包括理论学习制度、研究探讨制度、教学评优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

(二)实施阶段(20__、9—20__、7)

1、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

我们在20__年10月对实验对象(包家学校在校初中学生共计375名)进行了创新素质前期测验,试题由课题组成员根据有关资料编制,并将测验结果分析、统计、归档;共发放问卷375份,实际回收问卷375份(回收率为100%),课题组依据数据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每个年级的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

2、以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联系,整体组合。

3、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1)、采撷生活素材,创设有效数学问题

(2)、注重适时引导,促进有效数学活动

(3)加强师生互动,实施有效引导跟进

(4)重视情感策略,开展有效交流评价

(5)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中期测试:20__年6月我们对我校实验对象进行了中期测试,共发放问卷375份,实际回收问卷37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375份,有效率为100%。课题组依据数据统计结果,与前期测试结果作了比较,进行了分析研究。做好实验资料整理与归档工作。

5、建立行之有效的常规制度,加强研究过程的规范性管理。

6、了解个案及群体变化的情况,写出了个案(群体)变化分析材料;参加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会议,展示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图片资料或音像材料或电子文档或其它)。

7、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获得情况,进行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让学生进行信息反馈(调查表),并有统计分析材料。

8、交流课题组织实施的经验,讨论解决课题实施中的问题,总结课题实施过程的经验教训,写教学实录、反思、随笔等。

9、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

(三)汇总阶段(20__、9—2011、10)

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成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编写论文集,请专家做全面鉴定、验收。

1、整理研究资料,综观研究轨迹。

我们根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要求,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涵盖了文本资料、文献资料、过程材料、教师成果和学生成果五个方面,展示了一条清晰的研究轨迹。

2、提炼总结,形成课题成果。

(1)教师初步确立教师角色观、师生关系观、创新教学观、操作实践观等自主创新性教学观念,用自主创新性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

(2)结合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目标、策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媒体,初步探索出在各科教学中开展自主创新性学习媒体组合教

学的优化结构,并制定出教学结果的评价量规。

(3)采用问卷法、观察法等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水平。

3、撰写实验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认真钻研教材,构建了科学有效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依托人教版教材的优势,我们通过研究,概括和描模出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即: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

实际研究中,我们通过科学测试、观察,高兴地看到学生确实是实验最大的受益者。在课堂教学中既关注教师课堂中的课程实施(教的层面),又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进程中的数学发展(学的层面),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校教师在各方面的发展令人振奋。在课题研究的这几年中,教师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育教学理念得以

更新,教学业务能力得以增强,教科研品味得以提升。据统计,近几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7,发表2,获市级以上奖励2。 班主任在市级以上发表德育论文2,获市级奖以上20篇。

(四)加强小组合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而本课题研究恰恰为我们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对教师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加大教育投资,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几年来的课题实验,使教师、学生得到了充分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学校的发展。课题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学条件,使教学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思考及课题研究的展望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回首课题研究的三年间,不禁感叹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正不断地得以更新、教学实践正不断趋于实效,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在形成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往往又因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差别、更新而问题重现,如何在课改征程上把好教学策略这根脉,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已经是课题研究过程出现的新的问题。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

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3)实验者对部分教材的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和对达成目标的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能力还跟不上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在活动实施中对学生主体的评价这一重要环节的研究还跟不上主体活动的展开状态,这正是课题组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课题研究结题所归纳出的探索性成果并不能看成终结性结论,而是我们重建课堂新教例的研究起点。今后我们将以原有的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坚持立足课堂,继续深入探讨,扩大研究领域,在研究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与长效性。

二〇__年十月二十六日

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第四篇 暑假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美利坚阶级斗争8350字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不论有着多么复杂的阶级构成,全部的社会阶级都可以被分为两类,即始终处于相互对立地位的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他们之间的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但是,在资产阶级掌权之后的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头,美利坚合众国,以一个霸主的姿态屹立在太平洋东岸,俯视着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但是,在这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却有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和隐患使资产阶级越强大就越接近死亡。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撼动着资产者统治的根基,一场接一场的对外战争正在美国民众中激起抵触情绪。在本世纪,一场浩劫将降临在美国资产阶级头上,但对于美国无产者来说,却应当是长期斗争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胜利。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制度来看,美国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资产阶级专政。虽然美国的民主制度非常健全,以至于每一个美国民众都有被选举权(即被选为总统的权利),但是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的选举费用动辄千万美元,多则上亿美元,其数额之巨大令人咋舌,也远非美国普通民众所能接受。从这一点来看,不是大资本家或背后没有大资本家做经济后盾,觊觎总统地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即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激化社会革命的根源,即使是当代也毫无疑问存在着。资产阶级即资本愈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跟着发展。所以这对矛盾也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其概况已远不像十九世纪那样简单。

1.剩余价值

资产者对于剩余价值的渴望是资本增长的基础和动力。

十九世纪,即资本主义处于快速上升时期,那时的工人阶级面临着残酷的剥削,这种剥削也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实现的。然而,在当时生产力尚不算发达时(与今天的资本主义大生产相比),贪婪的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采取的往往是延长工时的方法。这种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强加的剩余劳动时间,所获取的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但是这时的无产阶级却要承受每天十三、四甚至十四、五个小时的恶劣环境下的工作,因此工人大量死亡。回顾这段历史,所有人都会觉得那时的工人阶级是真的被剥削者,相较之下,今天的工人就要好得多了。但事实情况如何呢?

经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水平已远远超过十九世纪水平,现代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更是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另外,十九世纪以来的工人运动,虽未能将资产阶级彻底推翻,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阶级自己的利益,并以法律的形式将这种成果固定下来。例如英国的《人民宪章》等都对工作日作出要求。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实行着八小时或九小时的工作日规定,似乎剥削剩余价值已不存在。但是,每一个工人都因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生产力提高了,科技发达了,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少了,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就多了。于是,资本家们不必再延长劳动时间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只需要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在法定工作日内获取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而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快超乎想象,过去一个工作日才可以生产的商品,在今天可能只需要一小时,那么,今天一个工作日所创造的价值就相当于过去八天或九天才能创造的,如此,资本家们何必再延长工作日呢?再加上,现今社会脑力劳动占主流,也不会出现十九世纪时那种剥削惨状了。

在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今年8月上这期的《格言》有题为《铁锹的技术含量》的文章,介绍了美国著名的发明家和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佛拉德里克·泰勒对铁锹进行研究改造,并给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原来需要600人干的活,现在只需要140人,物料装卸费用节省了50%,而在产料岗位上工作的工人工资却增加了60%。”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2.工人阶级生活状况

在我们看来,美国工人高收入,低支出,生活很是殷实,用一组数据来说明一下:

就说在中国月入八千,在美国也月入八千,拿物价做一个比较。

在美国买辆奔驰e-320,50000元,相当于半年多的工资。

在中国买辆奔驰e-320,980000元,相当于十年多的工资。

在美国买双意大利皮鞋,50元上下。

在中国买双意大利皮鞋,1500元上下。

在美国租一套三居室,1000元上下。

在中国租一套三居室,2000元上下。

在美国吃份麦当劳的巨无霸,4元。

在中国吃份麦当劳的巨无霸,20元。

在美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500块差不多了。

在中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2000块还不够。

在美国买台苹果g5计算机,顶死了1500。

在中国买台苹果g5计算机,怎么也要30000。

在美国买斤瘦猪肉,三元。

在中国买斤瘦猪肉,十元。

在美国订一个大生日蛋糕:二十元。

在中国订一个大生日蛋糕:二百元。

在美国买一课哈根达斯,三块!

在中国买一课哈根达斯,六十!

在美国holidayinn,七、八十块。

在中国holidayinn,七、八百块。

在美国加满一箱汽油,三十块足够。

在中国加满一箱汽油,三百块也足够。

在美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50万。

在中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250万。

在美国办一年的有效签证,120元。

在中国办一年的有效签证,1240元。

在美国用手机,一个月50块基本可以随便打。

在中国用手机,一个月5000块基本可以随便打。

在美国看电影;新大片儿:8块!

在中国看电影;新大片儿:50!

在美国买件羊绒衫,差不多100元。

在中国买件羊绒衫,差不多1000元。

这是一位在美国生活过的华人的文章中写的,应该比较可信。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如此一来不就是说,美国工人生活得非常好,衣食无忧,根本不用担心食不果腹、流离失所,也就没有阶级矛盾可言吗?

所以,如果没有世界工厂,美国人民单靠美国货过日子,恐怕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尤其是经济危机来临,如果没有中国这样的国家率先走出低谷并且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美国恐怕又要像上世纪30年代一样了。

那么,结论就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存在,美国工人阶级可以买到全世界最便宜的商品,以至于生活不是那么困难。但是在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国内商品堆积、滞销,美国政府一定会限制进口,然而这加速了恶性循环,使美国民众尤其是工人阶级更加无力购买本国商品,导致了危机的扩大。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急速恶化,社会矛盾激化。但总的来说,现阶段美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良好,这也是暴动和革命并未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美国政府每年花费大笔预算为工人提供就业和训练服务,并补助暂时失业的人,各州和联邦政府合作援助贫困的家庭,特别是那些有学龄儿童的家庭,并且为老人和病者开设各种机构,为精神上及身体上有缺憾的儿童开设特别学校,目前的福利措施大多导源于一九三五年的社会安全法案(socialsecurityact)及其以后的许多修正案,今天,这项法案已普遍适用于所有美国公民,正因为社会安全制度对美国公民的种种保护措施,社会安全号码(美国人每人都有一个)就成为最重要的身份证件之一。

美国现行的社会安全制度包括:(a)年老(退休)保险(oldageinsurance)(b)医疗保险(medicalinsurance)(c)残疾保险(disabilityinsurance)(d)遗族保险(survivorsinsurance)(e)失业救济(unemploymentcompensation)(f)公共救济与福利(publicassistanceandwelfare)等六个主要项目,这些救济经费的来源主要来自民众的捐税。社会安全税是由雇主和雇员各分担一半,这些钱由政府征集后设立基金供各项福利措施支用。

(a)年老退休保险

当年满六十五岁,正式从服务的公司(必须是参加社会安全制度的公司)退休时可以获得全额的国民保险年金,如果六十二岁就想退休时,可以获得八成的年金,如果被保人死亡其遗族可以获得给付,当然给付金的数目视情况而定。

(b)医疗保险

接受社会安全制度之医疗保险者可以享受住院(或疗养院)治疗90天以内不收费的保险,但不包括医生的治疗费用,不过65岁以上的公民每月仅花少许的额外保费,即可获得该类保险。另外有一项医疗保险措施系由联邦与州政府(亚利桑那州除外)共同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公民承担其医疗费用。

(c)残疾保险

如果有一工人在一年或更长时间内无法工作时可以获得与年老退休者相同的年金,又如果该工人系因工作时受了伤害以致无法工作时,可以获得额外的员工伤残补助金,这项补助金的保险费用是由雇主负担,同时这项保险制度归州政府管理,不在联邦社会安全法案的范围内。

(d)遗族保险

当工人死亡时,其遗族可以获得按月津贴,给付金额视该工人之收入,子女的人数与年龄而定,

(e)失业救济

失业工人在找到新工作这前每周可以获得失业补助金,原则上不超过三十九个星期,这项补助措施是由州政府根据联邦政府的要求办理,补助金额因州而异,一般而言,每周不会超过一百元。

(f)公共救济

社会安全法案允许联邦政府支援各州政府去照顾需要接受救济者,尤其是那些有学龄儿童的贫困家庭,同时也对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穷人提供医疗救济。社会安全制度实行至今,毁誉参半,反对者谴责接受救济者懒惰,不知进取,他们认为花了大笔钱却仍无法消除贫穷,那不如把这项制度废除掉。事实上,美国确实有不少人的家庭靠救济金生活,这些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依然赤贫,他们为了领取救济金,必须填写各类表格,联邦政府似乎也渐渐体会这种制度实在不合乎救急不不救穷的原则.因此,如何提供工作机会并训练这些人就业的能力,将是美国政府未来的工作方针。

但不管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多么健全和完善,有一点必须清楚,这些资金都是人民所缴纳的税收。也就是说,这种福利制度也不过就是把人民的钱又还给了人民(是否尽数奉还还不得而知),与我国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相似。但是,美国的税制却比中国要复杂的多,税收也要繁重许多。联邦税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为主,此外还有遗产税与赠与税、消费税(包括一般消费税及专项用途消费税)暴利税、印花税等。关税是由关税署负责的税种各州一级税制不完全一致,一般有销售税、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和继承税、机动车牌照税、州消费税等。地方主要以财产税为主。此外有对旅馆营业供电电话使用征收的营业税、许可证税等。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资本家们的丑恶嘴脸,一方面榨取着剩余价值,给工人小于自己劳动的工资;另一方面,强迫工人缴纳赋税,再次榨取工人们仅有的一点收入,然后再“好心地”返还给他们,多么卑鄙的行径啊!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顽固存在,经济危机还会频频爆发,终有一天美国政府不堪重负,或下令取消这种制度,或减少救济范围、数量,不论怎样,对于已吃惯了救济粮的一些流氓无产者都是致命的,很可能会引起一场浩大的共产主义运动。

4.宗教

欧洲基督教的创建者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圣人,然而又是压迫阶级的帮凶。

宗教中阐述的原罪论使被压迫者不肯或不敢反抗,也就助长了资产阶级为所欲为的气焰。我们可以看一看“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斯托夫人著名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虽隔得时间比较长,可汤姆的思想也许代表了每一个被压迫者的思想。

“老爷,你病了,碰到了麻烦,或是中了邪,我还可以救你,我可以把自己的血全都献给你,如果把我这老骨头里的血一滴滴放出来能够拯救你的宝贵的灵魂的话,我也会毫不吝惜地把血全给你,就像上帝把他的血给了我一样。”

“你这卑鄙的可怜的人!你再也没有办法了,我从心底里宽恕你!”

在这本小说中,类似这种的话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从汤姆的言行中看出欧洲被压迫者的思想状况。从这一点来看,基督才是最大的压迫者。资本家剥削的只是肉体,而基督剥削的是灵魂。

5.美国工人运动

(a)纽约公交大罢工的过程及影响

这次罢工是纽约公交工人工会与纽约大都会捷运局围绕薪水、福利、养老金等问题,在进行了5天谈判而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发生的。大都会捷运局拟将新雇员领取全额退休金的年龄由55岁提高到62岁,并且要服务满30年。在工会表示反对这一计划后,大都会捷运局同意将这一退休年龄重新调整回目前的要求——55岁和服务满25年,但仍然坚持新雇员必须拿出工资中的6%来缴纳养老金,而此前员工只需将工资的2%用于养老金的缴纳。此外,捷运局给员工加薪的幅度也没有达到工会的要求。大都会捷运局先是提议3年内每年给雇员涨3%的工资,但工会方面认为这一数字太低,大都会捷运局又将这一计划修改成3年中每年分别给雇员涨工资3%、4%和3.5%,远没有达到工会的要求。在医疗保险方面,捷运局要新雇员拿出工资的1%来支付医疗保险,而目前纽约公交工人不需要为此支付分文。这些傲慢苛刻的提议引起工人们的强烈不满。

(b)纽约公交大罢工直接和深层的原因

这次罢工直接起因于纽约公交工人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收人和福利待遇,而纽约大都会捷运局不能接受,在养老金、工资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双方谈判破裂,未能达成共识。目前,纽约公交工人的年薪大约是3.5万~5.5万美元,高于普通工人年薪2万-3万美元的水平。在罢工过程中,纽约州州长帕塔基和纽约市长布隆伯格都严厉谴责工会的罢工是“自私自利”的行动。布隆伯格在电视讲话中称,这次是年薪4万6万美元的人罢工,使得许多年薪2万美元的人因上班迟到而被扣钱。为什么是收人较高的公交工人而不是收入较低的其他工人发动了罢工呢?除公交工会是纽约最具实力的工会组织,敢于组织全行业的工人维护自身的利益之外,深层原因是近20多年来包括公交工人在内的美国工人阶级遭到垄断资产阶级更加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其实际收人和福利待遇遭到大幅度的削减。

(c)从纽约公交大罢工看当今美国工人运动的特点

强调劳动力市场灵活化、劳工活动非工会化,极力削弱工会权力、降低劳工成本。集体谈判和罢工是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重要手段,更是遭到资方和政府的抵制。据统计,美国的集体谈判覆盖面1980年为26%,到1994年下降为18%,许多工人失去了集体谈判权而享受不到集体谈判的成果。1980年,美国发生了187次罢工,到1995年下降到31次,不仅罢工的规模减小,而且往往遭到资方和政府的压制。例如,1981年,美国1万多名机场塔台指挥人员举行全行业罢工,全部遭到政府的解雇。美国的工会组织率,战后最高时达到34%,现在已下降到大约14%。一些工会人士感到“工会一百多年取得的权利有丧失的危险”。

在资强劳弱、资攻劳守的形势下,纽约公交工会组织的这次大罢工与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美国工人运动相比,必然带有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纽约公交工会的斗争手段是以对话谈判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罢工示威。纽约公交工会同捷运局不持“对抗关系”,而是尽量建立“社会伙伴关系”,靠签订有效的“社会契约”来解决工人的工资待遇问题。他们只是在对话谈判破裂的情况下,才被迫采取了罢工手段。即使在罢工过程中及罢工结束以后,也与捷运局进行对话谈判,坚持以对话谈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来看,劳资关系在经历自由竞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国范围内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国范围内的“资本与劳工相对平衡”格局之后,正在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这一格局预计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最终才能转变为全球性的“资本与劳工相对平衡”的新格局。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工人阶级只有提高组织化程度,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实行正确的斗争策略和方式,才能逐步改善自身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地位。纽约公交工人大罢工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每个国家都有类似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美国也不例外。

美国共产党建立于1919年,是一个具有90年光荣斗争传统的老党。如今在全美国只有3000名党员。美共仍是个极其活跃的政治组织,特别是在工人和大学生中间。

美共全国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一幢八层大楼里,在这里工作的专职人员不是老人就是大学生、甚至高中生。2000年以后一直担任美共主席的塞缪尔?韦伯说:“我们有不同的文化,我们不再用___这个词,而是用主席,美国人更容易理解。”65岁的美共副主席贾维斯?泰纳说:“很多人都说一个社会主义的美国可能会很美好,却不可能实现。我们应该让他们相信,这不是空想,而是一场每天都要坚持的斗争,它所遵循的原则非常简单:重人轻利。”

美共和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共产党不同,它仍坚持正统路线,坚守似乎永恒不变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美共的目标很实际:就是要给共和党内“彻头彻尾的资本家”设置障碍。泰纳羡慕地说:“当我看到中国发生的一切,我想社会主义在这里完全有机会执政。”

美国共产党有着忠诚的共产主义信仰,并一直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拼搏,在一个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内,他们的处境必定十分艰难,但他们能够坚持斗争,实属不易。

但是我们并没有常常听到美共领导了几场大罢工或者武装起义的,这又是怎么回事?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必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斗争对象,是要打倒资本家,夺取政权,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种斗争必须坚持,但不能时时发动一场场工人运动。现代美国的阶级矛盾并不是十分尖锐,盲目地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势必会削弱工人阶级的力量,并且可能对共产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要伺机而动,在资产阶级忙得不可开交时,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

共产党人同一般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共产党人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所以,每一个共产党人首先要将自己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要明白在一个资本主义制度根深蒂固的国家内进行无产阶级斗争是怎样的艰苦。其次,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要担负起导师的义务,不断向工人阶级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再次,共产党人要比工人阶级更先进,看的更加长远,在目前的状况下,美国工人阶级是衣食无忧的,但是这赖于资产阶级政府的救济,如果想永远地改变经济状况,那就必须改变政治地位,夺取政权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经济问题。

在不被资产阶级同化和收买的前提下,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也是可行的,毕竟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对于无产阶级和国家都是最理想的结局。但是对于美共这个只有3000多党员的小党似乎要经历更长的道路。况且,妄想资产阶级会将政权拱手相让并且毫无怨言,那是修正主义者才有的思想,唯有暴力的革命才能彻底地将资产阶级打倒,并建立社会主义。

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在美国有可能爆发吗?

1.经济危机

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本身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时代所特有的现象。这一罪恶深重的制度从它出生之时就昭示着它的灭亡。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不仅给美国,甚至整个世界都带来深重灾难。不毁灭资本主义制度,就永远不会为经济危机在人类历史上尽快划下句号。

经济危机期间,各种矛盾突出,正是进行革命的最佳时机。资产阶级政府无力再承担人民的救济费用时,正是群情激昂,革命情绪高涨之时,也正是革命最一触即发之时。

2.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了社会主义苏俄,第二次世界大战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国、朝鲜及东欧各国,那么,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诞生一个社会主义美国呢?

世界大战是异常惨烈的,并且会激化国内的一切矛盾,并且给予共产党有利的时机,在资产阶级忙于外战时,在国内掀起革命的浪潮。

在21世纪内,新的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呢?虽然说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原因,但偶然因素仍不可忽视。或许新的世界大战就发生在三八线朝韩对垒的两军中。一个不小心擦枪走火就很可能酿成一场大战。

至于深刻的原因,也不是没有。第三世界的日益贫困很可能要比核战争还要有威力!而导致他们贫困的罪魁祸首正是这些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上,美国就像一个大资本家,剥削着第三世界这些无产阶级,可能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无产阶级们将发动一场革命,将美国这个资本家打倒,并将其改造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3.武装力量

假如革命有爆发的可能,那么美国应该是最容易爆发武装革命的。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其独立战争时,美国的普通民众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遗留下一个传统,那就是枪支私有。如果说资产阶级生产出自己的掘墓人,这一点不假。美国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时依靠广大民众,当他们丧失政权时,靠的还是广大民众。

我想,每一个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客都还记得莱克星敦的枪声。尽管资产阶级拥有军队,每一个美国人民都是战士,每一个工人都是红军!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间,无产阶级必将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懈奋斗!

所以,只要时机成熟,无产阶级革命完全有可能在美国爆发,而且必将发生在本世纪!而且,本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必定会像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发生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垮台!而这一切,都需要全世界无产阶级共同的努力奋斗!

在我所述之外,还有人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斗争归结为另一种形态的阶级斗争,此不赘述。

我们需相信,在一个资本主义的美国内,必定会出现无产阶级斗争的曙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应该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应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第五篇 国有中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3800字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

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

第六篇 幼儿园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3050字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国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独创性的节奏教学而广泛流传,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有些教学方法上还不能为我们教师所运用。同时,奥尔夫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当结合本国的国情,适合当地的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这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向。

音乐能陶冶性情,激发幼儿的美感,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音乐节奏活动一直是我园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对它是“又爱又怕”。近两年,我在对外开放和外出学习观摩时,重点关注音乐教学活动,感受到现在节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改革方向及整体音乐教学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本课题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教育途径。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使幼儿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和敏感性,产生“创造”的冲动,使幼儿在音乐基本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好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教师技能传播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能力发挥之间一个“度”的正确把握问题,真正让幼儿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运动,美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将音乐教育就推上了重要的位置,从1838年美国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波士顿马塞州的一个公共学校设立至今,美国的音乐教育走过了170多年的发展历程。

近几年来,中国的许多教育人士对幼儿音乐教育也进行了研究,上海一所幼儿园的教师就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她们认为,兴趣起着动力和促进作用,培养音乐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伴随幼儿音乐成长的第一步。在构思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图式中,一是注重流程化,即把音乐兴趣培养放在首位,在日常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加强联络和交流,把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贯穿其中;二是注重系列化,即把音乐兴趣的培养目标有序地落实到各个领域,形成培养的系列;三是注重一体化,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本身,还在于音乐专业教师加盟和家庭早期的音乐启蒙及教育,三位一体,构成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基本网络。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儿童对音乐节奏感的意识是很强的。节奏应该是严格准确的,决不是机械的,因为节奏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节奏也应该是活的,有时紧,有时松,像人的脉搏,随着情绪变化而有快慢的变化;但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随心所欲。音乐的松紧较难把握,因为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培养和提高。

生活化:“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活着,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本课题将“生活化”界定为教师从周围生活中选取音乐教学资源,使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暖、充满人情味,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教育,促使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陈老还认为,教育应当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寻找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奥尔夫的教学体系中有一些节奏练习的方法,如:语言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变奏节奏练习等。这些练习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基础。

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研究目标

1.编排、整理幼儿园各年龄阶段适宜的音乐节奏教学活动内容及系列活动方案,探索生活化的音乐教育实践方法。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定的教育机智,敢于接受新理念,挑战新方法。

研究内容:

1.根据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2.根据幼儿音乐节奏感发展的特点,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

3.寻找、利用生活中适宜的材料在小、中、大班节奏活动中的运用。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结合中外幼儿音乐挖掘、梳理幼儿生活中音乐节奏活动教育的教材。

2.个案分析法:对活动设计及实施完善过程做案例分析,总结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经验。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的方法设计并组织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完成幼儿音乐活动案例集。

4.问卷调查法:为了解现状,为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基础性材料,将采用问卷调查法举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总结梳理音乐活动中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24年6月—2024年8月)

查阅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关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动向,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必备的知识和素质培训;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24年9月—2024年4月)

(1)理论研究:解读新《纲要》,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等幼教改革、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

(2)实践研究: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实践研究方案,注意积累、整理资料;实验前测;建立研究信息卡,举行阶段研究成果汇报会,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区角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阶段小结和评估工作,整理研究成果资料,做好论证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24年5月—2024年6月)

公开发表的论文、活动设计、研究活动音像资料等,进行资料分类归档,分析研究数据,总结研究方案,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专集

3.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影像)

幼儿在生活中应用音乐节奏的展示(影像)

八、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研究在课题负责人的领导下,选拔配备科研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课题组,确保课题研究的组织落实。

2.本课题组将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组织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强化科研理论的培训,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先导。培训做到四落实:时间、资料、方式(请进来、走出去)、效果。

3.本课题将聘请市、县教科研部门的专家、科研人员、学科教研员作为专家指导组,指导本课题研究过程,引领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

4.本课题组将加强管理,一是严格课题实验研究过程的管理。每一阶段将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任务,严格的落实,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保质保量落实实施方案;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的总结、验收、评价的管理。二是严格课题组成员的管理。课题研究人员一经确立,不得随意更改,确保研究人员稳定性。

5.我园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保证了研究过程中经费的使用,所需设施、物品的提供,教师研究成果的奖励等,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第七篇 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850字

课题名称:运用英文报刊教学提高学生英文写作能力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运用英语语言媒介进行交际的能力越发显得重要,这种交际能力不仅指口语表达能力还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培养写作能力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而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和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报刊阅读必将成为学生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快捷窗口。英语报刊更是帮助中国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语言运用能力。而且陕西省从实行新课改后将英语高考中的书面表达由原来的25分上升至30分,并且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给予强调和突出。然而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整体上的表现并不令人乐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害怕英语写作,一说到写就感到烦,疏于动笔、懒于思考;习作中,汉语式句子或逐字逐句翻译的现象比较严重;语言句式贫乏,语法及拼写错误多,以至于老师一见到学生的习作就头痛,批改时无从下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将会越来越差,也必将影响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终身发展。因此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使我们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基于以上的客观和实际情况,我们将此方面的探索作为本次小课题的研究内容。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能否帮学生顺利地将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进行交际不仅是检测我们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能否顺利实现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客观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运用英文报刊教学提高学生英文写作能力》这个课题的关键是将报刊阅读引入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让学生广泛阅读英文报刊,接触地道的、纯正的英语文章,并做深入研究、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积累词汇和英语表达方式,体会和领悟作者传递的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加强对中英文两种文化差异的感悟,最终能用规范的英语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一直都依据英语教材,虽然教材内容在不断地更新,但它的相对稳定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大量输入语言信息,而英语报刊以它的独特优势填补了教材的不足,它能反映社会发展和时代风云,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信息库,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乃至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方面都是良师益友。结合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客观实际情况,学生订阅了适合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二十一世纪》英文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仅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要充分整合该报的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准备阶段(2024.2-2024.3) 对有关文件、资料和资源库进行搜集学习、整理和分析。筛选和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制度、研究计划,课题组人员活动计划和分工,撰写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启动阶段(2024.4-2024.5初)(1)由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课题的意义(2)成员分工(3)实施方案简介,5月下旬提交开题报告。

3.实施阶段(2024.5下旬-2024.10)问题的解决过程。10月31日前中期总结。

主要做法:采取教育调查、行动研究、对比实验。预期主要成果是:课题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报告、教学案例及论文、研究过程资料等。在此阶段,课题组各实验小组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每两周举行一次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主题研讨会;每月举行一次课题组长参加的总结汇报会;积极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4.总结阶段(2024.11—2024.1)本阶段主要是经验总结,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进行成果总结。撰写课题论文、研究报告,准备课题结题资料,将以上材料汇编成册,完成结题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序号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阶 段 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负责人

12024.5-2024.6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英文报刊论文赖延玲

22024.5-2024.6简单句五种句型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论文夏忠丽

32024.7-2024.9如何从报刊文章中获取英语写作信息论文刘玉平

42024.10-2024.11指导学生比较英汉表达习惯的差异论文温璇

52024.11-2024.1指导学生欣赏并背诵英语美文教学案例常菲

6 2024.4-2024.9指导学生借鉴英文报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教学案例刘玉平

第八篇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2300字

小课题:初中体育实践课男女生分组教学的探究立项后,我如期按计划实施,现将我在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直以来体育课都是男女生一起参与、一起练习,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上体育课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认真、尽力去练习,只是应付着去完成。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实行男女生分组教学,是体育课实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的最好途径,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的最好方法。

首先,从思想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生长发育的不断成熟,男女生身体差异的不断变化,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潜意识的认为男女是有别的,男女生在一起练习,显得有些不自在。比如在体育课上女生比男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男生在场时一些女生有害羞感,而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可满足男女生的不同心理要求,上课更有安全感,更专注地锻炼。

其次,从心理方面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大部分学生的情感比较内向、敏感、自尊;在意识上表现为畏难、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向、懒动。同时,伴随着青春期的先后到来,随着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使学生的性别意识更进一步强化,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的两性差异越来越大,同时在体育的兴趣、爱好、素质、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男女生混合在一起上体育课,男生喜欢的内容女生不喜欢,女生喜欢的内容男生又不喜欢,会造成男生“吃不饱”,而女生“吃不了”的现象存在。因此,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有必要对男女生进行分组教学。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初中、实践课、分组教学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学生。

实践课:将体育课划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实践课是在室外操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活动。

分组教学:是将学生按照不同属性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本课题按照性别属性将学生分成男女生两个大组,再将两个大组进行小组划分进行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的:

传统的体育课都是男女生一起参与、一起练习,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上体育课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认真、尽力去练习,只是应付着去完成。针对这些问题,调查了解初中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体能差异,然后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以及网站上涉及该内容的相关链接,为该研修主题奠定理论基础。

2. 谈话法。通过谈话摸清初中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心理特征,为小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 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能差异,对初中阶段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探讨青春期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及体能差别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学校体育课堂效果的提高寻找方法并为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4.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从事体育锻炼活动时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变化。如:身体的协调性、面部表情和兴趣爱好等等。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__年5月6——__年6月15日)

(1)深入了解男女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2)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本课题的有关知识,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实施阶段。(__年6月16日——__年11月15日)

(1)请专家指导,进一步论证课题。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对本课题作初步的文献资料研究。

(4)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摸清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体能差异。

(5)从实践层面上进行本课题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改进。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从确立小课题后,按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一)网上学习。搜集与此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借鉴其好的方式方法及理论依据。

(二)在体育实践课堂中找问题的本质,进行反思总结。

(三)谈话法。通过谈话摸清初中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心理特征及其差异,为小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四)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男女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初中阶段不同性别的调查分析、统计,探讨初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差别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学校体育课堂效果的提高寻找方法并为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五)实践法。采用男女生分组的方法组织体育实践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让女生体育课“男生化”,也要避免男生出现“吃不饱”现象,必须根据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在安排同一内容教学时,女生要注重动作技术的学习,男生在学习动作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力量、速度的练习。教学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五、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一)存在的困难:

1.工作忙,学习的时间少,由于初次接触小课题研究,没有经验,需要专家的指导。

2.由于本课题是个人课题,而课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有时进行研究的资料分析收集不及时,导致资料不能够按时上传。

3.本人理论知识比较欠缺,加之人力和精力不足,以及网上针对本课题的资料很少,致使前段时间研究的质量不高,没有广度和深度。

(二)解决思路:

1.加强理论学习,多于指导老师和已经结题的老师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指导。

2.遇到问题及时向他人请教,攻坚克难,力争把本课题做好。

3.对研究工作再认真回顾总结,查找问题,对收集的资料分类,及时整理上传。

六、指导老师的指导情况

第九篇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5550字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要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教学是关键。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它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工作,在“十五”期间,我们重点进行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广大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绝大多数教师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础性发展目标确定学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能做到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彼此评判、共享知识,

尤其是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向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转变。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新课程实验六年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然而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却发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低效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三维目标的割裂。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浮华中迷失了方向: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空洞无力;过于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诸如此类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弱化,而新课程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未完全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建立起来。

2、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现象;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教材内容出现交叉、重复,小学与中学之间出现脱节,强调学科本位,学校普遍没有进行跨学科跨年级的课程整合。

3、教学层次低下。一是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材料。如“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课堂一放开就“收不拢”;预设过度,生成过多;教学中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会恰当地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二是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

4、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表现为: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方式;二是不能整合各学习方式的优势,实现新型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5、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的学习惯比较差。

6、教学评价华而不实,缺乏操作性强的利于师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升学考试注重的是知识性的分数线,而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较模糊。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国内外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教学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科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等。近五十年国外研究者围绕教学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理论研究来看,大都是从大而全的角度来阐述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及轮廓;从实证研究来看,主要是对特定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中教学策略的研究,影响教师教学策略选择和运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教学策略使用效果的研究,特定学生群体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水平上,忽视了教学策略在教学一线的实际应用研究,或者多偏重于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策略研究,忽视学生的学习,只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策略。而历史表明,有效教学策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

(三)研究的意义价值

1、进一步发展我校课题的研究成果,目标直指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行动策略的有效性,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策略理论。

2、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实现各学科课程目标和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与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3、本课题是当前我省中小学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能有效解决当前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我校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品位,有利于推动新课程实验向更纵深方向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教学素质良好,研究经验丰富,组成结构合理。其中有教育硕士12名,45位高级教师,学校现有省、市、区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课改标兵10余人,年龄结构也比较均衡。

本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管理、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长涵盖新课程的所有学科领域,在各学科教学研究和教育理论、课程开发、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积淀。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充分。

组织保障:该课题由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统一管理,长春市第七十八中学负责组织实施。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小组。

制度保障:建立课题相关的培训、研讨、激励制度,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修养,既分工又协作,保证各项阶段和最终成果的完成。

经费保障: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课题经费资助的同时,校内还将自筹一定的课题经费,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含有三重含义: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当吻合;

2、有效率: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的程度。

“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是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研究的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无效变有效和低效变高效两个层次。

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等。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建构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的策略框架,形成新课程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和策略体系。

2、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效果和效率明显提升,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基础性发展目标等方面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3、教师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产生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我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

(二)研究内容

根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本课题主要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美术、音乐、信息、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研究。

1、诊断并分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

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含探讨各学科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如何既关注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应用等。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包括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等。

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该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只有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是认识过程质的'飞跃。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出发,我们认识到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是具有个性和主体性的个人。因而有效教学策略应遵循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俩、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同时教师在教学及评价时应善于看到学生的智能优势,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

(四)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强调教学的生活性、教学的发展性以及教学的生命意义。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其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探究,而不是接受。把教学看作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时空。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动。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研究,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行为,在实验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学生。

3、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4、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5、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撰写论文。

6、文献法: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跟踪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二)研究步骤及主要工作

1、实验准备阶段(2024年3月—2024年9月)

主要工作:

(1)制定《实验方案》、《选择课题》。

(2)确实实验学科以及负责人。

(3)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组织开题,培训实验课题成员。

2、实验实施阶段:(2024年10月—2024年12月)

3、主要工作有:

(1)全面实施课题研究。

(2)价实验效益,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3)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4、实验总结阶段(2024年12月—2024年7月)

六、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授课语言有效性研究

2、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时效性研究

3、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4、课堂导入技能有效性研究

5、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6、课堂学法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7、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研究

8、教师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

9、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

10、课前有效预习策略的研究

11、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

12、课堂教学小结的有效性研究

13、教师的个人备课策略研究

14、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策略研究

15、习题设计有效性研究

第十篇 高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秀3800字

课题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10 年_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24.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24.9——2024.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24.2——2024.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一份课题结题报告

第十一篇 关于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撰写1300字

一、课题研究的是个什么问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包括问题提出,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等。

二、课题怎么研究出来的。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指导思想等。

这个部分的陈述,要使人感到你在研究过程中,研究目标合理、有效,研究内容具体实在,研究步骤安排科学规范,研究方法得当。通过这个问题的陈述,突出使人感到确实有几条重要的研究经验可以给其他主持人借鉴。

三、主要的理论性成果和实践性成果以及成果的影响。

不仅要具体陈述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等,还要表述成果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和实际的效果。

例如《职业中专“学生健康成长工程”实践与研究》自我鉴定意见

一、课题研究立意较高。该课题研究坚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当前职业中专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依据以德治国的方略和学校教育的现实要求,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不断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与育人途径,并把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实践,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展,进而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整体改革实践。

二、课题研究思路明确。该课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研究主线,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成长的个体性、微观性、过程性、动态性以及教育的导向性、制约性等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并建立了与中专学生相适应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体系,进而对素质教育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相应的完善。其理论框架的核心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使成长主体在必需和尽可能完善的成长条件的激励、引导、保障和规范作用下,在价值体系、智能水平、身心状态、思维模式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全面持久、优质高效、积极主动、自主充分、愉快和谐的成长态势。其操作体系的核心是:依据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调动一切教育手段(包括教育行为、机构、投入、场所设施、人员、内容和活动等),挖掘成长因素和潜力,激发成长需要和动力。通过科学的导引、制约、激励等机制的作用,实现学生成长的目标。课题研究的思路清晰,通过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构建,增强了学校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有效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措施得力。该课题的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程,由学校一把手亲自主持,并整合了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达到了最优配置,而且还构建了科学的督导和运行机制,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在四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我们始终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关于德育的一系列文件为基本依据,以科学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形成了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经过实验,进而得以全校全面推广,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已大幅度提高,毕业生安置连续几年均实现了优质就业,就业率为100%。该课题研究的成果还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它不仅对职教系列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还可以为各类学校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

第十二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研究1600字

作者:省东中科研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课题界定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八、课题研究成果

九、遗憾和思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语文教学正面临危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费’,厌教厌学的恶果,不彻底改变它,中学语文教学就走不出死胡同!”(《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在此严峻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三年后,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于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从而取代了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课本,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应该说这几年课程、教材的变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实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学进行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有价值的课堂实践。新教材是出来了,可如何适应新教材在体系和结构方面对旧教材所作的三个方面的改革(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破除以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文体为中心的模式;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导思想,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教材的教法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题界定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2000年秋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及配套读本。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3.强化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4.突出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围包括:围绕新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从 教材、教者、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元素出发,以理论研究为主导,侧重于教学实践,在构建有关新教材多层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预设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高中语文新教材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的相关内容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位,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不仅有实践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构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多侧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特别在我们这所示范性高中的学校里,拥有国内比较先进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积累了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对象也是不同层次的,这些个性和特色更加激发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凸显我们研究使用新教材的个性,走出研讨教学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智力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对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和其他著作中对八种智能作了明确阐释。他认为,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其他还有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先前的一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