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报告大全 > 调研报告
栏目

产业调研报告(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热度:46

产业调研报告

第1篇 产业调研报告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镇实际,确立了“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产业富民、体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发展以“牛羊禽、保护地、经济林”为主的农业产业,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商贸产业。经过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镇财税收入屡创新高,主导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全镇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此前,______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广大农民以种粮为生,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仅为2450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72%。20_____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根据______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客户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近市县,甚至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政府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管理机制日渐完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业化领导小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行。

4、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农民经纪人100余人。农机、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中,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二)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______资源匮乏,搞项目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之路,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为大、唯此为先、唯此为重”的“天字号”工程来抓。

首先,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动客商,以热情服务感动客商,使客商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竞争力。我镇正积极进行冶金园区的筹建工作,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太沟8万千伏安变电项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启动,为承接项目做好了先期准备。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______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制度,真正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同时,注重把后备干部调往招商一线进行培养锻炼。几年来,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资实绩排位次、定奖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20_____年以来,我镇共引进_____厂、_____有限公司、_____等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落户其他乡镇和_____工业园区2个),项目总投资

4、47亿元,年产值达

5、8亿元,年利税380万元,不但填补了我镇项目建设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与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2、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近年来,我镇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休闲一体、以__________等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农村风貌、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方面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经济作物如特色果业、棚菜生产等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还较低,特色农业经济凸显不够明显。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甚至因为部分企业的信誉、服务等问题,农民对产业化的推进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镇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和业务素质不高,因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二)工业方面

1、引进项目品种较单一。目前我镇引进的项目以______冶炼为主,品种单一,且大多数为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对地方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较小,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厂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国家加大对土地征用的严格控制,项目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二是项目用地征用难度大。除了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以外,群众征地拆迁抵触心理越来越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项目用地已成为招商引资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并直接决定着已签项目能否落地投产,如何超常规运作项目用地已成为当前要务。

(三)第三产业方面

1、结构不尽合理。我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房地产、旅游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偏小,难以起到支撑作用。

?

2、产业层次偏低,与其他乡镇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水平低、素质差,且发展不平衡。从企业组织形式看,从事第三产业以个人私营经济为主,且投资多限于商业和餐饮业,且注册资金不多;从发展水平上看,规模小、档次低、小打小闹多,高技术、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企业较少,涉及新兴产业更少,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有些旅游景点因为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差,配套服务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点。

4、第三产业中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知识匮乏,缺乏懂管理、会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资金紧缺,使第三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而且由于综合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批发市场少,难以形成产销对接。

三、保证措施及扶持政策

(一)继续把富民强镇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立足点和落脚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落实惠农政策,给农民发展产业以最大的优惠条件,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培训农民经纪人,带动农民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为农业生产在农机农技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增加工作岗位,以多元化的经济模式扩大就业容量。

第2篇 县级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现状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

县级(尤其是我们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县)房地产业具有规模小销价低购买力不能持久的“短平快”特点:一般都是是挂靠在大开发商下的小规模企业,运作模式是购买一块地兴建一个小区或几栋商住楼,销售得差不多了也就撤走了另找商机,开发期一般是一二年至三五年间短期行为,开发商多是前几年富起来的追逐丰厚行业利润一拥而上的暴富者,素质参差不齐。财务人员多是临时骋请一些有背景或身分的当地富余人员,税务财务不精通、不熟悉,核算不能达到规范要求。给税收征管工作增大难度:

税收征管现状:工作被动,征管质量不高

一、地区观念短期效益驱动形成干扰: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对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政绩的一个主要方面,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见效快、政绩显现行业得到各级政府的青睐,各地各级产生重发展重引资轻管理思想,为了引进“凤凰”纷纷出台一些五花八门地方土政策,因人因地因情况具体一个单位一个政策,在税收上开一些口子,给依法征税人为设置了障碍,对税务部门日常征管工作也时有干扰。

二、行业要求不高资金密集财务核算质量低增加税收征管难度:县级房地产开发技术要求低门槛不高:找个挂靠单位,租个办公场所,几个相关行业人员拼凑一起手中有地就可以开张。笔者所在的武宁县城是一个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县城,投资数千万元的房地产企业有十几家,形为企业实为个体的开发商近百,良莠不一。房地产业相对又是资金密集运作行业,密集资金运作、生产周期较一般行业长、成本费用项目多、会计核算复杂的特点要求房地产企业建立规范财务核算,目前稍具规模的开发商也只是几个股东、三两个财务人员,几个工程人员组成,个体开发商更是股东打包来,事事自己动手心里一盘账根本谈不上财务核算。成本、费用不实、隐瞒收入现象不同程度普遍存在,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被动。

三、税收征管手段简单化,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偷漏严重:由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建筑业目前执行的20__年工程预算指标体系与实际出入较大,税务部门一般以房地产销售收入为基础,对所得税实行定率征收,对土地增值税按预征率征收,收入比例与现状不相符,以武宁县为例今年上半年实际征收入库房地产业营业税509万元、所得税170万元、土地增值税68万元。房地产成为一个暴利行业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少缴由此可风一斑。

解决方法探讨

一、思想上客观分析房地产业的现状,研究其发展形势改变收入倚重思想:1、从宏观、微观上向地方党政领导客观分析房地产业对地方经济长远影响,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产品是不动产属于消费行业,它创造的是短期繁荣和短期财政收入,不能像工商业那样给地方带来长期的持续经济发展,过度繁荣吸引过多资金挤占了其它方面的投资,土地是有限的逐步增值的资源,过快开发是得不失,对房地产业不应有倚重和依赖心理,国际惯例也都不会予以行业优惠。2、教育地税干部克服畏难思想,采取紧盯战术,多调查研究、多实地观察、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和销售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不给偷漏税者可行之机。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制规范行业财务核算,提高纳税人自行申报率和申报准确率:税收管理单位有针对性地逐户进行纳税辅导,明确税收政策并将政策出台的背景、宗旨、目的和违反政策的后果讲清楚,敦促纳税人重视财务核算工作自觉及时进行准确的纳税申报。为稽查部门的处理处罚设置一个强有力的前提条件。

三、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加强检查、强化税务稽查工作职能:税务稽查作为打击偷漏税的职能部门,认真钻研房地产业生产、核算业务,提高自身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检查时注意与相关部门联系协作,积极搜集资料,夯实证据链,重点检查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处理时依法办事,用足用好法律赋予的职能,严厉打击偷漏税不法行为,加大偷逃税成本,让心存侥幸者不敢也不能偷逃国家税收

第3篇 新昌县茶产业调研报告

2023年,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和茶叶、茶机生产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并在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后进行专题研讨,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兴一方茶业 富一方百姓》送县领导参阅。新昌县委书记楼建明、县长马永良(现任平阳县委书记)、副县长柴理明作了批示,对调研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一、新昌县茶叶产业发展历史

茶叶,一片古老而神奇的树叶,人们将其视为沟通天地的生命。

新昌,东汉时已开始种茶制茶,六朝时高僧名人纷纷入剡,饮茶已成风尚,唐朝时越茶、剡茶等名茶声誉雀起从古至今,新昌人的命运已经与茶叶连接在一起,融会在一起。新昌的农民,因茶叶而殷实;新昌的文化,因茶叶而丰富;新昌的形象,因茶叶而增色。

在茶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茶商在成长、成熟,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出350多个直销网点,有的已走出了国门。

在宣传推介上。大佛龙井是新昌区域内的共享品牌,仅靠茶商单枪匹马宣传推介,很难形成气候。为此,县委、县政府策划了一系列重大公关宣传推介活动。1995年9月,回山镇在北京海淀区开设绿茶世界窗口,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领导赴京参加开业仪式,多家媒体对县长带领茶农进京城作了宣传报道,影响力很大。随后,相继组织了国民党连战主席在北京老舍茶馆的品大佛龙井、礼赠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十多个国家元首、大佛龙井慰问北京鸟巢建设者、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兰州、香港组织举办或参与了上百次的大佛龙井展示展销或万人品茶等活动。凡是在外举办的重大活动,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临现场,鼓劲造势。1996年,举办了新昌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并先后举办了8届茶文化节或茶叶大会,广邀各地茶商考察了解新昌,品尝认知大佛龙井,并邀请茶叶专家考察新昌,推介新昌,邀请新闻媒体采访、采风,制作专题片,宣传推介新昌的茶叶产业与茶文化。与世界茶王天福集团、北京老舍茶馆、吴裕泰公司、霍氏茶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知名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佛龙井品牌的影响力在传播,在扩散,在渗透。

新昌茶叶产业的发展历史,是奋斗的历史,它融进了茶人的辛劳,流进了茶人的汗水,凝结了茶人的心血;是创新的历史,它摒弃了落后,刷新了传统,挑战了权威,挖掘了文化,注入了科技,顺应了潮流;是富民的历史,它激活了农民致富的传统思维,搭建了农民致富的绿色通道,践行了党和政府富民的根本宗旨。

历史积淀经验,经验启迪未来。

二、新昌县茶叶产业的优势与问题

优势明显:

独特的地理环境。新昌地处天台、四明、会稽山脉的环抱之中,这些连绵在新昌县境内的山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其他也以202200米的丘陵台地为主,形成了特有的地质条件。新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成分好,山区云雾多。好山好水长好茶。天姥山、安顶山、罗坑山、大湖山、望海岗、拨云尖、山雪岗、鳌峰等及周围裙地都是茶叶的好产地。

自然馈赠的是其它地方无法复制的,谓之得天独厚。

强劲的服务扶持。县委、县政府适时地确定发展战略,作出重大决策,加强硬件投入,创造发展环境。尤其是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与导向作用,从2000年出台《关于加快茶园良种化建设的通知》开始,先后出台了六轮茶叶产业政策,产业扶持资金从最初的每年1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每年600万元,扶持的项目从最初的茶园良种化改造、茶叶面积扩展到品牌建设、市场建设与开拓、质量管理、规模经营、标准化建设、新茶类开发等茶叶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乡镇街道各尽其责,在创新经营模式,增进组织化程度,推进统防统治,设立茶园农药专柜,规范茶园用药,降低茶农的农药、化肥支出,在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加强指导,重视服务,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这些措施和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茶农、茶商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届届有好政策,年年有新举措,这是茶人们的一致反映。

第4篇 牛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全国牛奶存在恶性竞争。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养奶牛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养奶牛的人越来越多,奶业发展形势良好。奶业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规模大、技术先进、成本低、效益好的牛奶生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不断降低销售价格。这对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市奶业打击很大。由于外省的盒装牛奶价格压得很低,牛奶加工厂的价格就无法提上去,厂家价格上不去,鲜奶收购价格就得压下来。90年代中后期,市的鲜奶收购价格曾达到每公斤3-3.8元,部分水牛奶收购价格高达5-6元。而现在的鲜奶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2.57元。鲜奶收购价格不断地下降,而饲料的价格却在不断地上升,而且上升速度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奶农曾多次呼吁牛奶加工企业提高鲜奶收购价格,但企业根本不听。所以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普遍较低,现在每头奶牛年利润在2000-3000元之间,而且风险非常大,有的养殖户不但不赚钱,反而亏本。面对微薄的利润和即将出现的亏损,已有部分养殖户放弃了养奶牛,改养其它牲畜或改行做别的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各级政府领导不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市的奶业将会逐步萎缩,最终导致出局。

2、牛奶深加工数量少。目前市有乳业加工厂8家,由于这些加工企业受资金、技术、管理、销售、服务等因素的制约,每天加工的鲜奶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奶农挤出来的牛奶,由于无人收购,不得不痛心地倒掉,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3、奶牛品种不理想。目前市所饲养的奶牛主要从外地引进,所引进的奶牛品种不是很理想,病多,产奶量少,饲养成本高。

4、青贮饲料供应不正常,质量不高。市青贮饲料大多数从外省购进,由于路途遥运,所以供应很不正常,饲料供应不正常,就会影响到饲养的质量。青贮饲料除供应不正常外,质量也不高,这也影响饲养的质量。

5、牧草、饲草来源少。市是的首府,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没有规模的牧场,饲草也很少,这对以草为主要饲料的奶牛来说,很不利于奶牛业的发展。

6、养殖水平低。目前市奶牛养殖以户养为主,数量不多,规模比较小。一般养殖户饲养的数量为3-5头,多的几十头。养殖方法比较单一且落后,饲养环境差,卫生条件差,抵御病疫能力差,每次购进的饲料数量少,价格高,劳动生产率低,造成养殖成本高。

虽然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但我们应该同时认识到牛奶的市场很大,奶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只要我们积极做好以下工作,就能把市的奶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大力发展饲料工业。

古人云:“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搞奶业也是如此,要想使奶牛吃得好,吃得饱,产量高,必须有充足的饲料和高质量的饲料。饲料光靠从省外和国外引进是不够的,这样成本高,奶农难以接受。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饲料工业,生产出物美价廉的饲料,满足市场的需要。市饲料工业经过“九五”、“十五”十年的快速发展,迈上了几个大台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饲料工业已成为市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饲料工业的产品结构逐步趋向完善,产品由起步时比较单一的畜禽混合饲料向畜禽、水产配合饲料、特种水产饲料、预混合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发展,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进高。饲料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已由“九五”初期的严重不足,飞速增长到目前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要。饲料工业正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热点和重点行业。饲料工业企业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

二、抓好具有特色的水牛奶产业。

三、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

目前市奶牛的养殖以个体为主,养殖比较分散,规模普遍较小,卫生条件差,抵抗疾病能力低,饲养成本较高。所以说,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是我国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方式:一是发展大户家庭牧场,这种方式由于受到农民自身的限制,没有普遍性。二是乳品企业自己兴办规模化奶牛场。如蒙牛、伊利集团都有自己的奶牛养殖场。三是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管理,提高科技含量。四是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小区是当前条件下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奶牛养殖业超常规发展的现实选择。

四、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经营。

集约化经营的本质是提高奶牛养殖的科技含量,其关键是扩大“两良”覆盖率和优化两个结构。

扩大“两良”覆盖率,一是要提高良种覆盖率。首先要采用高质量的冻精改良奶牛。二是重点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优质牧草,全株青贮玉米的种植,提高其在饲料中的比重。其次,要大力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三是要抓好防疫和环保工作,新建的小区和牧场必须同时考虑环保和防疫。

优化两个结构。一是要优化牛群结构。奶牛养殖不是没有效益,而是因为所养的奶牛群结构不合理才会影响效益。逐步淘汰“两病”牛和低产牛。二是要优化奶农队伍结构。奶牛业是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而市奶农的生产技术知识比较贫乏,限制了奶牛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实现上述“两化”经营,扩大“两良”的覆盖率,优化两个结构,最后达到“三增”的目的。一是增产增效。目前,市成母牛年产量单产为5475kg,经过努力争取达到6000kg以上。二是提质增效。经粗略地估算,由于原料奶质量差,1头奶牛每年的收入将减少600-1000元。因此,要通过集约经营,改善原料奶的质量,使原料奶的脂肪,蛋白质含量提高,细菌总数和体细胞数下降,从优质中要效益。三是节本增效。通过节约加强管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五、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

目前市场销售的液体奶以其天然、营养、卫生、方便和廉价而成为日常生产生活的用品,但是就市的情况来说,奶制品种类不多,应积极研究发展适销对路的多种奶制品,使消费者感到喝得起、喝得好,同时建立完善营销体系,销售网络,创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们对营养学的知识认识不多,特别是对牛奶的营养价值认识不足。这一点人尤为突出。目前全国人均拥有鲜奶量是人的23倍,发展中国家人均拥有鲜奶量是人的130倍;发达国家人均拥有鲜奶量是人的1114倍。由此可见,人不管是和国内比还是和国外比,人均拥有鲜奶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存在这种差距的原因,一是牛奶的生产能力有限;二是对牛奶的营养价值认识不足;三是销售渠道不畅。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大力发展牛奶生产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对牛奶营养价值的宣传,普及牛奶消费知识,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从以上可以看出,市牛奶产业市场非常宽阔,加上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各种饲料牧草生长,具有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只要坚持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改良品种,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等手段,推行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把奶业发展真正转变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上来,提高质量和效益,市的奶业就会成为一个强大的产业。

第5篇 第三产业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碧江区第三产业的基本现状,找准制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区政协商贸流通组组织政协委员对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摸底调查、实施问卷、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工作。委员们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增比进位快

2023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gdp)769495万元,比2023年(下称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11万元,同比增长 8.8%;第二产业增加值284440万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409644万元,同比增长19.9%,增加值位居全市首位。

(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贡献显现

2023年,我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023年17.7%降至2023年9.8%;第二产业比重由2023年的32.97%增加到2023年的36.96%;第三产业递幅,比重由2023年的49.3%增加到2023年的53.2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由2023年的 13.6:36:50.4调整为9.8:37:53.2;三次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分别为:0.8、0.7、10.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 4.8%、33.3%、61.9%。第三产业总税收51959万元(其中地税收入24751万元),占区财政税收的56.94%,其中批发零售业纳地税 1230万元,占地税收入4.97%;住宿餐饮业纳地税1260万元,占地税收入5.09%;金融业纳地税2022万元,占地税收入8.15%;房地产纳地税13672万元,占地税收入55.23%,是纳地税的行业。我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1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6.47%,第三产业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三类产业比重变化,是区委、区政府抓改革,调结构,促发展的结果。

(三)传统主导产业不衰,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2023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实施了“兴工富区、强农稳区、旅游活区、商贸兴区、环境立区”和“三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实现我区经济快速发展。 2023年,我区传统第三产业已成多层次发展态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生产总值40899万元,占gdp的5.3%;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生产总值为58017万元,占gdp的7.5%;金融业生产总值为35815万元,占gdp的4.7%;房地产业25240万元,占gdp的3.3%;文化旅游业正在兴起,产业总量占gdp的4-5%;其他服务业生产总值217328万元,占gdp的28.2%,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生产总值为 26645万元,占区生产总值的3.5%。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等得到发展,新兴产业如网购、居民服务、家政等服务业正在快速发展。从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来看,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业是我区的重头戏;其次是发展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

二、我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渡依赖工业,对第三产业重视不够

一是过多重视工业,对第三产业关注少,至今我区没有出台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第三产业投入资金少,扶持力度小;三是区委、区政府没有成立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形成合力去解决。四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缓慢,传统三产比重过高,新兴产业比重较小。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一是我区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二是我区公路网普遍存在技术等级低、路况差,农村客运能力不强;运输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是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和水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线路少,运力不足等表现突出;站场建设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场地狭小、功能缺失;投入较少、发展缓慢,乡镇客运站普遍存在等级偏低、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三)集散功能不完善,产业竞争力不强

一是交通集散和景区景点自身功能不配套,体制机制不完善,旅游市场发展迟缓。如九龙洞、梦幻锦江景区经营管理为政府主导,分别为市、区管理,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大明边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慢。二是我区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功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商贸业缺乏规模专业市场,商业中心区规模形成不大,商业发展的特色聚集效应不明显,没有大型购物广场和商业集聚中心,整体竞争力弱,缺乏辐射带动力。

三、加快发展我区第三产业的建议

(一)转变发展理念,营造第三产业发展氛围

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第三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及作用,按照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把发展三产放到与一产、二产同等战略位置来抓,实现“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活三产”目标,推动三产有重点、有步骤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成立区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区四大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区商务、旅游、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并建立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抽调专人办公,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和指导全区第三产业发展。三是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工业基础,农业对第三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要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工业发展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资金,使其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四是要加强管理,调整布局。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健全第三产业管理体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着力发展第三产业,确定发展方向,调整布局和结构。五是抓好规划,做好二产、三产同时推进。随着我区工业企业的不断扩大,二产的发展速度加快,政府应着力抓好三产的整体规划,做到三产与二产同步推进。

(二)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我区尽快出台第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2023年原县级xx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按照不同产业的划分在税收减免、征地、用电、用水、融资等方面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在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扶持性政策的导向性作用,适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扶持范围,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三产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加大要素投入。将政府性投资向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和骨干项目倾斜,对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且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鼓励社会投入;设立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专项发展基金。

(三)完善文化旅游集散功能,推进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以文化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把我区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一是建设川硐新区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旅游集散、咨询服务、旅游展示、旅游街、手机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于一体旅游服务功能,与相关旅游企业建立租车、游览、住宿、餐馆、购物等业务合作关系,打造集游客交通集散、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接待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推动商旅互动。二是成立碧江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投旅游集团公司、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中南门、锦江及其他旅游资源,采取政企合作开发旅游产业;制定《碧江区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暂行办法》、《关于旅行社组团到碧江区旅游景区门票优惠及奖励政策》。三是加大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六龙山环形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旅游特色乡镇,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以国投公司为主体,民营企业入股的形式,以锦江为核心品牌,重点打造锦江旅游开发、东山中南门古城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目的地。将梦幻锦江与九龙洞、大明边城用“一票通”捆绑在一起,打造我区城市旅游黄金线。四是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重点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较快的企业发展壮大,加大科技含量高,形成企业集群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带动作用。抓好民族风情园文化创意品牌和大型品牌会展,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深度开发我区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产品中注入 “红色文化”、科教基地”等。

(四)抓好规范管理,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加强规划管理,促进我区商贸布局调整。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总布局,重点强化对各条特色街规划、指导、管理,使网点设置趋于合理。一是通过物流协会整合物流资源,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纵向联系、横向沟通的工作网络。二是加快市场升级改造。重点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特色市场,推动商品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加快传统农贸市场向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升级。重点是加快推进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建设,加快汽车产业园、川硐新区五福新城和灯塔工业物流园区建设,打造xx区商业特色街,提升中心区的功能和辐射力。建议延伸大十字至小十字步行街到北门口,增加便水门至五完小步行街,建立休闲特色街,着力改造大十字和小十字购物中心。加大“万村千乡”的乡镇网点建设,逐步培育多层次的商业结构级次和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市场。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新兴网购业务。完善商业特色街购物、旅游、观光、休闲的综合服务功能,建立朱砂原始矿石、六龙山竹笋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型批发市场,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三是大力发展住宿餐饮。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做强一批”的思路,建设特色饮食休闲娱乐一条街,形成多风味、多品种的餐饮品牌(如碧江“一锅羊”等),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动茶楼、酒吧、咖啡馆、自助ktv等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四是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多项服务功能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连锁便利店,推动社区服务业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推动新兴计算机、维修业、家政、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有序发展。

改善供求结构,保障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定期与房开企业交流沟通,帮助企业摸透市场趋向,多开发中低价位楼盘。鼓励房开企业运用兼并重组、联合经营、股东置换等方式做大做强。按照“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定位,加大市场、商场、商务公寓等商业地产开发建设力度,使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进一步规范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工作。建议成立市区两级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公室,作为住建部门二级局,负责抓好拆迁工作,承担具体法律责任。建议以区委区政府名义起草《征地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由市委市政府行文,明确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管理体制和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标准。三是完善住房保障监管制度,确保保障性住房惠及贫困群众。推动出台全区住房保障标准制度,切实查处骗购、骗租、家庭收入增加未退保障性住房情况,制止房屋转租合租。四是建议向市政府请示将市住建局物业管理职能委托区住建局履行。按照《物业法》、《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采取试行招投标方式,选聘符合资质物管公司,助推小区住宅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转变。

创新工作思路,建立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尽快解决和平乡等交通瓶颈,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县乡道改造补助资金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逐步解决中长期交通发展问题。二是积极与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争取相关项目立项审批和完成项目报批评审工作。将城乡建设与城镇化进程融入交通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项目储备,以项目带动城镇化发展。以县道、乡道建设和危桥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高通达深度、技术标准和网络化水平。三是将农村公路建成路、站、运一体化。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和条件,到2023年实现村村通客运。提升和完善现有的乡镇客运站功能,加强客货运站场的建设,促进城镇内外客货运储运。四是加大旅游公路建设,形成城乡交通运输网。坚持“建管养运”并重,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建设绕城公路、环线公路,拉大城镇框架,促进城镇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第三产业人才培养。通过市职院、区职校、区就业局培训,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加强第三产业岗位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三是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引进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旅游、信息技术、文化经营等高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实行与引进人才配套的激励政策,妥善解决住房、家属就业等后顾之忧,为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6篇 粮食产业化工作调研报告

粮食产业化工作可以理解为粮食作为产业,使之向理想的状态发生质变的过程。粮食产业含盖了粮食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质变即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使做大做强;向产业链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收购”等形式,带动粮食、油料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增强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继土地革命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发展的第三次飞跃,是农业生产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粮食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特殊商品,粮食产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创新粮食流通方式,强化粮食企业经营等,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产业化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产业化是粮食产业现代化和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由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和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改变了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现行的投入机制,可以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同时产业化又是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粮食市场化,主体多元化,经营多渠道,这是必然趋势。新的形势下,在粮食流通中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这是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肯定的。国有粮食企业要想发挥主渠道作用,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掌握充足的粮源,掌握粮源的最现实出路就是参与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粮食。不然的话,就很难掌握粮源,粮食企业经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存与发展就会更加举步维艰。实践证明,产业化是实现粮食产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为实现粮食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产业化是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目前,农户是我国粮食生产最基本的微观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国有2.2亿多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链条短,农产品销售手段落后,市场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两个市场的竞争。而发展产业化经营,可通过“公司+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多种形式,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联结起来,龙头企业提供信息,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增强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龙头企业有了稳固的农户作基础,生产原料有保障,企业自身也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3、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产业化提高了粮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使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特别是通过“公司、工厂+农户”、“专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订单收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植粮食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粮食的比较效益。

二、夯实产业化基础是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我们xx的产业化经营工作,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其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目前已拥有国家、省、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拥有国家“放心粮油”、国家免检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等省级以上品牌13个,市级名优产品5个,市级知名商标2个,全县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达30多万亩,连接农户近20万户,有力拉动了全县粮食经济的发展。应该讲,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是好的,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好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夯实三个基础。

1、思想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作为重要的涉农部门,我们深感,粮食工作的主阵地在农村,主战场在农村,发展平台也在农村,只有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找准粮食产业化经营这一抓手,粮食工作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此,我们应从上到下进一步确立

“农民发展我发展”的思想,为抓好产业化经营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2、组织基础。xx年底,县政府对我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今年来,我们按照调整后产业指导办公室七大方面的主要职能,结合全年目标任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

进一步细化了自身职能,并明确了推行订单粮食、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协建原料基地、加强政策调研、抓好挂钩共建以及全社会规模以上粮油工业企业统计汇总上报等工作重点,从而确保了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

3、感情基础。今年,我们组织专人深入到上规模的粮油企业当中进行调研,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在加强沟通、增进了解的同时,就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如龙头企业、名优产品、放心粮油等的申报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会议,

分析根源,为他们出谋划策,有效加深了与企业间的感情基础。

三、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粮食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1、把发展“订单”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

粮食订单收购是指粮食生产、收购双方通过签订产销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并按合同要求完成粮食生产、收购经营活动,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一种经营形式。近几年来,订单农业的兴起,为农产品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引导粮食订单收购健康发展,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我们应把发展订单收购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发展粮食订单收购的意义和作用。

订单收购有利于引导粮食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促进农业和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市场需求的优质粮食生产;有利于实行优质优价,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掌握稳定的商品粮源、发挥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实现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平衡。因此,积极发展订单收购,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保护农民利益、引导生产、服务消费、实现产销衔接和搞活粮食流通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第二,要在积极推进订单收购的实际工作中求发展。

xx年以来,xx玉奇米业中心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走上了贸、工、农一体化之路。它们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县、镇农业技术部门密切配合,向广大农户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提供技术服务,落实种植面积,讲解栽培技术,宣传收购政策,并分别与驻地马塘、曹埠镇43个行政村的4xx多农户签订了订单农业收购合同。

生产基地是主导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载体,是龙头企业的依托,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4月份,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稻米示范工程在xx新店启动,该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区位于我县新店镇胡港、月池、祝套、新联等六个村,总面积3.2万亩。核心示范区将采取“五统一”种植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农资施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产品收购,并承诺按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进行收购。另外,全县今年还在5个镇推广种植了15万亩的优质小麦,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第三,加强对订单收购的引导和服务,提高产业化程度。

在推进订单收购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转变观念,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农户”的原则,加强引导和服务,为发展订单收购创造好的条件。一是要引导订单双方树立“以销定产”的市场经营意识;二是要建立、健全粮食订单收购的信息服务体系;三是要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四是要提供市场信息和加强对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

2、要把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的立足点。

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大市场的纽带作用,是实施粮食产业化的核心,决定着产业化的层次、水平。可以说,没有龙头企业,就谈不上粮食产业化经营。

第一龙头企业要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好领头、支撑作用

近几年来,我县粮食行业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在着力培育一批区域特色基地和龙头市场的同时,把培育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分类指导、跟踪管理、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出一大批粮食龙头企业。全粮食系统获得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的有,国家级的江苏宝宝集团公司、省级的江苏东方明珠公司、江苏金太阳公司和南通巴大公司;市级的xx玉奇米业中心、南通正大公司。

龙头企业在粮食经营中充分发挥领头、支撑作用,在市场竞争中显现出六大优势。这六大优势是1、资本结构优势;2、生产能力优势;3、产品质量优势;4、销售总量优势;5、品牌战略优势;6、现代管理优势。宝宝、东方明珠、金太阳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均超亿元。龙头企业绝大多数产品都通过了l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葵王牌葵花调和油”、“江海明珠牌食用油”、“玉奇牌特等粳米”获国家放心粮油荣誉称号;建立并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运行质量高,经济效益好,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龙头企业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

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突出重点,择优扶强,通过破产、撤并、整合、重组,把企业资产向骨干强势企业聚集,培育一批条件好、竞争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全粮食系统于xx年开始,借助全县民营化改革的东风先后破产了拼茶油厂、双甸油厂、兵房油厂和凯亨集团公司;对东方明珠公司、金太阳公司、大力机械公司和巴大公司实施了民营化改革,出售了面粉厂;东方明珠公司认购了双甸油厂的全部资产,使自身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力。巴大公司于xx年引进广东客户的xx万元资金组建了新的合资公司,从而使经营总资产达到10929万元。通过改革系统内的金太阳公司、东方明珠公司和巴大公司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

第三,龙头企业要在工贸联合上壮实力。

充分发挥粮食加工企业的设备、技术、产品市场优势和购销企业仓容、资金、收购网点优势,联手经营,优势互补。国有加工企业与国有购销企业联合,国有购销企业与民营加工企业联合,变过去的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共闯市场,共谋发展,不断把粮食企业做大做强,稳固粮食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地位。工商联手、产销对接是我粮食系统的优良传统,今年为准确把握菜籽收购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协作意识、市场意识,促进产销衔接,我们组织专人对今年全县菜籽种植面积、产量、质量及收购市场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本着“分析行情、沟通信息、履行职能、提供服务”的宗旨,组织县内部分油脂加工企业和粮食购销企业,召开了第三届“菜籽市场分析与产销衔接座谈会”。会上大家认真分析了今年的菜籽市场走势,并就今年的菜籽经营如何加强工商联手、促进产销衔接进行了研讨。这一传统做法,为工、商企业合作共赢搭建了一个平台,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在提出菜籽产销对接的同时,我们还深入全县大米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发展协会会员,为实现产销对接做好了准备。3、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的着力点。

实施品牌、名牌战略,推进农业品牌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是粮食产业拓展阵地,扩大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各企业通过努力,打造了一批“国家放心粮油”、“国家免检产品”、“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国家绿色食品”、“省质量信得过产品”等名牌、名品。龙头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研造出新品、名牌,积极地拓展市场,叫响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当狠抓品牌创建工作,将品牌创建作为提升产业龙头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路径,为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一方面,应对现有工业用粮规模企业所获得的各等次品牌进行整理归类,同时针对全县七家工业用粮规模单位创省、市优名牌产品工作进行调研;另一方面,应继续与东方明珠公司、南通大力机械有限公司等商讨品牌升级问题,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材料,为完成市局下达的品牌创建任务而不懈努力。

4、要把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的关键点。

粮食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客观上成为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的重要载体,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广大农户增收致富。在这方面我们还应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和完善:

一是培育农民党员经纪人。农民党员经纪人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党员经纪人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扩大充实粮食农民党员经纪人小组;二是组织学习、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提高对粮食流通管理的法律意识;三是要及时提供粮油市场信息行情;帮助联系和各地粮管所联姻,联手收购粮食、菜籽等农作物。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民党员经纪人要不断做大做强、增收致富。

二是完善订单收购,建立优质粮源基地。玉奇米业中心在订单履约过程中,他们通过镇、村联手,以高于市场价3%-8%的价位承诺收购,并坚持了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八有四无一提供”做法,即:八有,有休息室、有茶水供应、有质量标准与价格表及实物陈列、有针线包、有打气筒、有意见簿、有监督电话;四不,不压级压价、不收人情粮、不与农户发生纠纷、不打白条;一提供,提供简单的粮食检测工具和方法。农户售粮—律实行现金结算,不打白条,从而以诚信的理念和优质的服务感动了农户,使广大农户信任了订单,接纳了订单,踊跃交售订单粮,订单合同履约率达95%以上。

通过订单农业,xx玉奇米业中心与马塘、曹埠两镇不仅建立了20万亩比较稳定的优质粮生产基地,还建立了12450亩无公害优质粮生产基地。xx年丰利粮管所30万亩无公害优质粮生产基地申报成功。优质粮生产基地的建设,不但有利于粮食购销企业掌握充足的粮源,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而且调优了农产品结构,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同时每年为农民净增收入300多万元,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举三得,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一系列举措,我们认为应当在全系统加以认真总结。三是提供多种优质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农民需要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粮食龙头企业在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政策咨询、订单到户、上门收购等服务的同时积极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项目。玉奇米业中心向农户提供优质品种和种植技术服务;东方明珠和金太阳公司在实行民营后继续向广大农民户提供菜油的加工和兑换;巴大公司在开发新品饲料的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咨询和养殖技术服务。从而使广大农户提高了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了产量,方便了生活,增加了收入。

5、要把搭建产业化平台作为推进粮食产业化的支撑点

为推动我县产业化经营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应着力抓住三大支点,搭建有利于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平台。

第一个支点是:行业协会。今年,我们根据《xx县粮食行业协会章程》,及时召开协会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协会人事调整方案和《协会经费管理办法》,并对xx年协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对加强多种形式的横向联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放心粮油”工程等产业化经营工作提出了具体思路,为开展产业化经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协会正在根据市局要求,组织有关粮油企业积极备战全市粮油质量检验职业技能知识大赛。

第二个支点是:执法检查。产业化经营需要一个良好的流通环境作保障。为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今年6月7日至6月13日,我们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对全县已申领《粮食收购许可证》的企业和在辖区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企业,以及粮食转化用粮企业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粮食流通统计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粮食统计行为。6月15日,我们又与工商部门联手,对全县夏粮收购市场组织了专项检查,检查中共发放整改通知书4份,对无证无照的船只收购点、路边收购点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整治,有效规范、净化了夏粮收购市场,维护了粮农的切身利益。

第三个支点是:“放心”工程。今年来,我们根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关于继续进行“放心粮油”、“放心粮店”评审命名工作的具体部署,在已获得国家“放心粮油”四个品牌的基础上,组织江苏东方明珠粮油实业有限公司的江海牌特一、特二面粉申报国家级“放心粮油”称号,组织南通绿洋商贸有限公司的联华超市申报国家级“放心粮店”称号。目前已对两家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了初审,根据初审意见,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跟踪整改。

四、明确粮食产业化发展方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求突破

1、在理念上谋求突破。我们要认真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企业所处的新环境和新情况,树立两个理念,一是粮食产业化发展要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抢抓机遇,找准切入点,进一步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二是粮食产业化发展要“促农增收、农企共赢”的理念。通过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拉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从而实现共赢。

2、在思路上谋求突破。我们要继续开阔思路,在壮大龙头、自主创新和基地建设上动脑筋、下功夫。一是壮大龙头规模。拟通过县局引导、协会指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粮食加工企业的设备、技术、产品市场优势和购销企业仓容、资金、收购网点优势,联手经营,优势互补,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共闯市场,共谋发展,不断把粮食企业做大做强,稳固粮食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地位。二是鼓励自主创新。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以现有龙头企业为平台,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粮食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为优势,共同选题攻关,开展好多层面的产、学、研合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发挥出更大的辐射带头作用。三是加强基地建设。咬定市局下达的60万亩基地建设目标,通过订单形式引导生产者种植优质品种,同时对农户实施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发展产业化合作组织,促进订单收购。3、在举措上谋求突破。有了好的理念和思路,必须切实地付诸行动,才能干出效果。

一是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名牌产品。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既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企业决胜市场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大市场开发和品牌宣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品牌的梳理、整合力度,着力改变过去“小而多”、“小而杂”的格局,努力实现主导产品品牌化、名牌产品产业化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现有知名品牌建设,坚持以质量拓市场,以服务争市场,不断增加品牌内涵,树立品牌个性,努力在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等方面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建设粮食物流,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目前各级都十分重视粮食物流业的规划和建设,我们要充分利用洋口港开发建设的良好契机,根据《洋口港散装粮油中转库和专用码头及植物油加工中心项目》,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抓好实施。三是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我们要进一步确立充分利用资源的科学理念,明确“无公害、绿色、有机粮油产品的开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粮油加工向食品、化工方面的深度开发”三大主攻方向,积极更新现有的加工设备,引进先进的粮食精深加工技术,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使企业的发展实现由初级加工扩张型向精深加工效益型的转变。四是增强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以健康消费为引领,进一步加大创建品牌的力度,尤其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全国“放心粮油”品牌申报,推进粮食产业向更高更新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4、在服务上谋求突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赋予了粮食行政部门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管理职能,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原有粮食系统的概念,在产业化经营的大舞台上,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介入对他们的引导和服务。一是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引导。不断搜集粮油市场行情,提高信息的前瞻性、综合性和准确性,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运用形式多样的载体和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为全县产业化经营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积极深入基层,主动上门服务,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了解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实际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及时了解并竭力帮助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营造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7篇 有关市政府经济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针对金融危机对陇南市铅锌产业的巨大冲击,就目前xxx市铅锌产业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铅锌产业转型等提出一些产业发展思路,为xx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一、我市铅锌产业发展状况

xx市铅锌矿主要集中在成县、西和县和徽县境内,东西长85千米,南北长7-12千米,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金属储量约2800万吨,平均品位4.5-12%,为我国第二大铅锌矿体。铅锌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越高,走向枯竭的速度越快。随着开发程度的加深,开发成本不断上升,比较优势和竞争力逐步丧失,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以资源为依托的陇南经济发展。按照目前开采状况,再经过十几年,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境况。那么如何未雨绸缪,发展接替产业,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是陇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

(一)支柱产业的作用明显

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铅锌生产企业98家,其中:采选企业86家,冶炼企业12家。从xx市的经济总体情况看,铅锌产业在xx市经济发展中占居十分重要的位置,已成为xx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xx年铅锌价格高位运行,xx市以铅锌产业为主的工业增加值达35.12亿元,占陇南市当年gdp总量的31.41%;铅锌企业上缴利税9.67亿元,占xx市当年财政总收入的59.99%。

第8篇 畜牧产业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预计1-6月,全市出栏肉猪17.7万头、肉羊2.93万只、家禽169.2万只、肉牛2878头,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8%、51.4%、52.1%、52.5%;肉类总产量16715吨、禽蛋产量2400吨、牛奶产量196吨,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3%、54.5%、59.4%。达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

(一)养殖业主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市1-6月新发展适度畜禽规模养殖230户,其中生猪112户、家禽110户、肉牛3户、肉羊5户。新建玉林、沱湾、宏云等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改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9个,新建顺均、华隆等养牛场3个。

(二)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目前在工商新注册_____市华阳养猪专业合作社和_____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_____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以_____山种鸡场为核心发展会员60余户,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养殖土鸡4000余只。

(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我市实际,结合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模式,编制了我市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围绕广溪路沿线建立规模养殖带(小区),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规划生产,制定严格的小区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方式,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严格按照《无公害畜禽养殖标准》组织生产,推行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到目前,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4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肉羊养殖小区1个,肉牛养殖小区2个。

(四)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特色养殖迅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发展肉牛、肉羊、野鸡、原鸡、肉兔、鹌鹑、肉鸽等特色养殖大户20余户,出栏肉牛100头、山羊xx只、野鸡3万只、肉兔10万只,仅特色养殖实现产值500万元以上。

(五)产业化带动增收明显。据测算,今年1-6月全市畜牧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可达85元,其中,参与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农户人增均收达110元。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一是成立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生产科教股和改良站人员为成员,统筹全镇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和考核。把畜牧产业化建设列入全市各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

(二)落实畜牧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畜牧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财政投入,遵循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标准,依程序兑现相关政策,落实养殖保险规模养殖保护,调动农民从事畜牧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反乡农民工畜牧创业,拉动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任务,充实技术支撑力量,开展畜牧兽医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养殖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我市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增加值少,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骨干。

(二)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市的专合组织其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多数专合组织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建立,没有起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

(三)业主发展不稳定。多数业主对畜牧业发展形势估计不准,常常盲目跟风,扩大规模,造成养殖效益不高,影响积极性,一旦遇到市场,疫病等风险,就会发生关停并转。

(四)基地规模发展不平衡、标准化程度不高。我局虽按照产业带对基地进行了规划,但均是小基地规模,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造成基地的专一性生产能力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知名品牌。

(五)利益机制不够完善。全市的龙头企业、业主、专合组织、基地等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造成产、加、销相对脱节,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重点,扶强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将现有的龙头企业,扶强扶壮,增强其开拓创新,抵御市场风 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力争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业。二是规范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成为畜牧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三是鼓励支持农民合作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其他企业向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茁壮成为畜牧龙头企业。四是引进龙头企业。利用我市自然资源,引进一个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二)重规划,狠抓基地建设。畜禽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而围绕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统一规划,推进标准化生产取得显著进展,必须注重产业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一系列的畜禽发展产业带,做大做精畜禽基地,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并能长期稳定市场供给量,最大限度保持市场占有率。

(三)重引导,壮大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引导畜牧龙头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系,使畜牧专业合作社成为养殖农民利益的代言人,通过谈判与龙头企业达成合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培育、规范运作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介组织,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真正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共同体,担负起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重任。

(四)强服务,为业主发展护航。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的要求,为畜牧产业化经营搭建融资平台,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畜牧产业化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畜牧部门要继续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市场需求信息,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牧龙头企业搞好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强市场竞争力。各乡镇要对业主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土地使用、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抓统筹,完善利益机制。要把基地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建设与壮大专合组织结合考虑,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推广机构+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起稳定的多方合作关系,形成有基地提供畜禽产品,有企业加工增值,有市场促进营销,有科技作保障的良好格局,实现畜产品商品价值,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六)重投入,夯实产业化基础。一是加大对畜牧兽医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增大畜禽养殖圈舍改造、良种引进、人员培训等投入基础上,增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必需的办公设施(冷链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提高基层技术装备水平,健全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保障畜牧产业化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对专合组织建设投入,重点是将支农项目资金倾斜扶持畜牧专合组织建设,帮助专合组织壮大自身实力。三是加大对组建畜产品信息平台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畜产品信息平台,引导农户与市场对接,规避风险、增强其免疫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大的有功之臣,实行奖励,包括龙头企业带动力,专合组织运作等方面分别实行奖励。

第9篇 2023最新县扶贫产业的调研报告

2001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版图面积239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和两个省管开发区,有578个行政村,其中规划贫困村304个,规划老区村433个,总人口100.3万人。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2-2023年)》提出:到2023年,要实现和完成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的工作目标任务。 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提出要把大别山片区建设成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示范区、国家重要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红色旅游胜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到2023年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效,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全面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实现《纲要》提出的建设扶贫产业目标,全面了解我县中药材扶贫产业的实施情况,探索扶贫产业发展路径,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以便集中扶持,加快发展,县扶贫办、县中药材生产办联合组成调研组,深入我县中药材重点生产基地,通过走访种植大户、加工企业、交易市场,与基层农民、企业及市县领导广泛座谈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依据发展成效和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优势

xx县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素有医圣故里、教授名县、王府胜地、养生之都之美称,自然地理独特,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中药材资源丰富,享有“大别山天然药库”美称,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已形成一条龙,有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一是具有人文资源的品牌优势。xx县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故里,李时珍品牌和《本草纲目》品牌是全国独有品牌;xx自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药材集散地,医药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载誉九州,明清时期更为繁胜,素有“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之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xx境内能生长的663种并有1万多种方剂。全县现有中药材存量面积达21万亩,种植品种达36个,其中丹参、蕲艾、百合等三个品种成为湖北省道地药材gap示范基地,紫苏、百合、薏米、芡实、白扁豆、薏仁米、葛根、桔梗、菊花、山药、栀子、甜叶菊等药食两用品种都陆续得以开发,在全省处于地位。

二是具有药材种植的自然条件。xx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地形复杂多样,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北东高山峻岭、中部丘陵起伏、南部湖泊棋布,海拔高度落差1232米,且xx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无霜期249.1天,降水量1341.7毫米,日照时数2025.8小时,气温16.8度,特别是丘陵约占总面积的50.5%,具有适宜中药材生产(光照、温度、水分、大气等)条件要求,具有建立中药材gap基地的条件。

三是具有药材生产的雄厚基础。xx境内的中药资源丰富,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注册资本达4000万元。全县有中药加工企业6家,固定资产达15亿元,其中李时珍医药集团是医药行业生产全国百强和全省十强企业,是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李时珍生物科技公司开发的紫苏油、紫苏胶囊等系统产品处于全国水平,“本草纲目”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年可转化中药材加工能力达10万吨;有医药流通企业3家,年中医药交易额达10亿元。

四是具有专业市场的营销网络。李时珍国际医药港项目是以蕲州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迁建扩建为核心,以现代医药和健康产品为主题的贸易物流平台,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设有中药材专业市场、医药和健康产品交易区、医疗器械交易区、仓储物流区、会展区、产品研发综合服务区、药商配套生活居住区和百草药种植园等8个功能区,药材日吞吐量100多吨,日交易额60余万元,为湖北打造中医药产业强省和xx实现“药旅联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五是具有政策拉动的发展强势。xx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联系县,中药材扶贫产业建设项目被明确列入《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湖北省产业发展规划》中。近几年来,xx县县委县政府提出高扬李时珍旗帜,实施药旅联动战略,确立了“华夏中药谷,东方养生城”的发展定位,融合发展大医药、大旅游产业,发挥两大朝阳产业合力效应,构建中药材种植业、医药加工业、医药物流业、医疗健康养生业的全产业链,着力打造大别山药源基地,将中药材发展上升至战略决策高度来抓,蕲政发[2022]4号文件规定对每年新增中药材基地面积每亩补助100元的激励政策,这为xx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我县发展中药材扶贫产业的具体做法

近几年来,xx县围绕“药旅联动”战略,已形成药材旅游主导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扶贫格局。尤其是去年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后,全县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21万亩,中药工业产值达到22亿元,中药商业贸易额达到5亿元,中药总产值达30亿元,占全县gdp的30%,中药产业成为xx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现有9.7万户群众从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占总户数的31%,贫困群众从中年获益年人平增收500元,2023年全县新增中药材面积3.0万亩,新增千亩连片药材示范基地16个,新发展3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村56个,其中蕲艾、夏枯草二个品种由李时珍医药向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中药材gap认证,为xx中药材品种市场占有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10篇 2023年乡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2023年乡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调研课题。石门县扶贫办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13个乡镇、场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石门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石门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到20xx年末我县贫困人口为16.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7.9万的24.02%,占全县农村人口57.5万的28.4%。近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烤烟等主导产业。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扶持农业主导产业,新发展柑橘14200亩,茶叶12300亩,烟叶5700亩。发展肉牛11000头,山羊13000只,扩种南竹3700亩,发展高山蔬菜3500亩。 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多年来,石门狠抓柑桔、茶叶、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品种改良和科技培训,目前柑桔获有“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白云山有机茶通过欧盟认证,“石门银峰”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烤烟进入了芙蓉王高端烟叶生产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以扶持企业发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五年来为节节高公司和金湘源、壶瓶山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了360万元的财政贴息,落实贴息贷款1.2亿元,带动8万多人产业增收。今年我县还争取到了500万的茶叶产业专项扶贫项目,其中350万元用于新发展茶叶和防控灯的购买,150万元用于茶叶加工企业设备投入贴息,已规划发展优质茶叶基地6120亩,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四家。现基地及企业厂房建设都已开工启动。

四是特色产业不断兴起。近年来,我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开始探索发展油茶、金银花、旅游、劳力输出等特色产业。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持到户政策,已发展良种油茶3000亩,金银花500亩。旅游业形成了三个核心板块:壶瓶山-东山峰高山生态度假区板块、维新-仙阳湖休闲养生区板块、夹山-蒙泉湖禅茶文化产业园板块。通过“雨露计划”对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贫困村农民外出务工每年达3万多人,人平年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

二、我县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县柑桔、茶叶、马头羊、高山蔬菜、烤烟等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劳力。从目前来看,贫困地区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所以农村的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一无现代生产技术,二无体力,要实现产业的扩规和提质都很难。

二是缺技术。我县虽然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本县没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真正的高水平的农技专家人才很少,特别是在油茶、核桃、金银花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就更少。

三是缺资金。目前我县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主要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项目资金,但这部分资金政策性很强,每人每年只能扶持400元,而现在一只羊要1000元左右,一头牛要5000元左右,所以产业扶贫方面的资金还有待进一步增加。

四是缺企业。我们在下乡调研时发现很多村茶叶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只有等贩子上门收,价格自然就低了很多,群众致富难。

三、做好我县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目前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劳力、技术、资金和配套企业。要打破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用活土地资源。一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将没有劳力进行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让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能力的大户或引进外来老板进行产业发展。二是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以采取成立农业互助社、农业合作社,将劳力集中起来进行互帮互助发展生产。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或农科所的联系,由县里给他们提供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常驻我县,对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尽量不做无用功。

3、加大金融扶持。政府应督促指导相关金融部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力度。要克服惧贷心理,可采取涉农站所或村级组织提供担保的形式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给贫困农户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

4、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近要相应建成加工企业,同时要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第11篇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畜牧业是我县的主要产业之一,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既可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又是承上启下的中轴产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就县域经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持续的增长率和强大的带动力,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希望的产业。为了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根据省、市两级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村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现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县气候独特,多山地与丘陵,草地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民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大规模发展畜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在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出台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专业人员的服务下,我县畜牧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大道。到20xx年底,全县大畜发展到5.9万头,猪发展到6.8万头,羊发展到100.3万只,鸡发展到37万只,肉类总产达到1.2万吨,蛋产量达到0.3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57个,发展养殖大户1300户,完成圈舍改造15万平方米。从总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县,但面对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问题依然不少,步履依然沉重。

二、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畜牧业虽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层次,从整个产业链上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目前仍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尚未建立,影响了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2.良种化程度低,良种畜比重小,缺乏专门的优良品种,优种畜品种数量和质量与需求存在较大矛盾,品种利用混乱,私交乱配,缺乏长远育种繁育规划,主要表现在生产生长速度慢,饲草料消耗多,生产力不高,养殖效益低下。

3.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绝大多数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粗放的饲养方法,饲料搭配不合理,有啥喂啥,粗饲料质量低,传统厩舍条件差,不卫生,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治意識淡薄,造成畜禽生长慢、生产力低、死亡率高。

4.饲草饲料种植和饲料加工业还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饲草料加工业还是个零,不适应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三、主要表现

畜禽品种质量差、产品产量低、饲草料消耗大,养殖业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形不成核心竞争力,规模上去了,畜产品的品质却仍在原地打转;饲养成本加大了,养殖效益却不高,“畜多不小康”的局面困扰着广大养殖户。畜产品加工滞后,仅限于屠宰,没有品牌效应,未形成产业链;秸秆饲料化利用低,存在焚烧现象。

四、具体危害

畜禽饲养周期长,草料浪费多,草食畜对牧坡草地破坏加大;焚烧,容易引发秸秆对环境造成污染火灾;存在畜禽疫病发生隐患,影响人畜安全。

五、问题原因

专用型品种比例不高,畜禽生长缓慢,生产周期长,新品种的引进和改良步伐较慢;养殖农户科技意识不强,饲养管理粗放;畜牧兽医人员不足,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防疫工作量大;秸秆饲草加工粗糙,造成资源浪费。

六、提高养羊业效益采取的措施

(1)引入优良品种,加快扩繁和品种改良步伐

良种是养羊业发展的源头和主导产业,在养羊业发展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优良品种是现代牧业的标志,没有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就没有现代牧业的形成和发展。良种是科技的集中体现,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按饲养标准来实现科学饲养,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成规模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良种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品种改良和扩繁速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齐全,层次分明的良种繁育结构,地方品种保护系统和良种技术推广体系,提高良种的培育和生产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2)抓好养殖小区建设,促进饲养方式变革

当前,我县养羊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农村散养户比重过大,养殖数量迅速发展,使得疫病的防控,饲养技术的提高,环境的保护,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渐显突出。为提高畜禽的安全性,改变人居环境,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一是要促进一家一户分散性、庭院型、经验型的养殖方式向小区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二是要把小区建设成良种推广的`试验场、标准化生产的比武场、产业化经营的小特区;充分发挥人、财、物、技术、信息、资金的聚集效应,使畜牧养殖的组织化程度有质的变化;三是要着力推进养殖小区的发展,按照一个村委会至少要建一个养殖小区的任务明确到乡镇,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在小区建设上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模式、统一技术、统一服务。

(3)强化饲养管理,保证健康生产

根据羊只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制订科学的饲养配方,按羊的体格大小与性别差异分群饲喂,保证羊只健康成长,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羊群中应加大繁育母羊比例,急时淘汰老、弱、病、残及无生产能力的羊只,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完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严把消毒、检疫、卫生关,对各种疫病进行有的放矢的免疫接种,防止有害微生物和疫病的发生和传入。

(4)推广当年羔羊育肥出栏技术,加快羊群周转

羔羊肉质地细嫩,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是羊肉中的上等品,生产羔羊肉饲养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在羊的生长发育阶段,羔羊是生长最快的阶段,是出生后生长强度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饲料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随着羊的年龄增加,每生产1个单位的重量,饲草消耗量也增加,使饲养成本费用加大。实行羔羊育肥,可提高羊的出栏率,加快羊群周转,增加羊群的生产总量和降低饲养成本,减少对牧坡草地的压力和饲草料的浪费。

(5)广辟饲料资源,为发展奠定基础

我县人少地多,应充分利用闲置耕地实施人工种草,推广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增加饲草饲料产量。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推广应用青(黄)贮、氨化技术,搞好试验示范。同时还应积极开展配合饲料生产研制工作,把发展建立在饲料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12篇 理顺非钢产业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为从根本上理顺非钢产业管理体制,促进非钢产业快速发展,非钢产业管理处分别于四月份、八月份和十月份对xx非钢产业开展了三次专题调研,掌握了非钢产业的基本情况,并摸清了制约非钢产业发展的问题。今年以来各单位抓住集团公司大力发展非钢产业这一良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经过各单位的不懈努力,非钢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果。据统计,1-9月份非钢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万元,比20__年增长20。非钢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非钢产业发展思路基本明确

大多数单位根据集团公司确定的非钢产业总体发展思路,以非钢产业“十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立足现有非钢产业基础,经认真研究分析,基本明确了各自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如新泰铜业公司的“三大支柱,六个补充”;泰东公司的“尽快形成五大支柱,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公司宏观调控能力”;万和、鲁碧公司的“培育建材精品基地”;矿建公司的“产品、工程施工、服务三业并举”;冶金建设公司的“以施工业为主体,拉动配套材料产业发展”等发展思路都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积极开辟新的安置渠道和经济增长点

各单位针对大量富余人员急需安置的现实情况,结合人员素质状况,以内部市场为依托,开发实施了一批产业、经营项目。如新泰铜业公司洗煤场、鲁南矿业公司超高分子量工程塑料扩大规模工程、商业公司废钢经营、建安公司外墙板生产线、生活部水处理剂、汽运部钢材运输车、淄博锚链公司砂轮、莱矿钢结构复合三板建筑体系等项目的实施,在稳定职工队伍的同时,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以市场为导向,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各单位立足现有工艺技术装备,以技术进步为先导,充分挖掘工艺装备潜力,瞄准市场需求动态,开发了高松比电焊条粉、高压缩性雾化及还原铁粉、高韧性球墨铸铁冷却壁、低碱水泥、碳纤维预浸料和片材等一批新产品,较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

四、适应市场需求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各单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意识,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机械厂顾全大局,克服生产组织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大胆创新,超常工作,确保了热线检修备件供应;万和公司适应钢铁业精料方针,及时调整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保证冶金辅料的供应;铜业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工艺特长,大力压缩电解铜,全力生产市场畅销的硫酸铜。由于措施得力,非钢产品(或劳务)在内部市场的占有率呈上升趋势。

五、超前做好项目、技术储备工作

各单位根据自身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加强技术和市场的调研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储备了h型钢自动焊接生产线、c(z)型钢生产线、新型建材、粉煤灰砌块、预拌混凝土、g卫星定位系统、碳纤维建筑加固片材、抽油杆、刹车片、新型管材、矿(钢)渣微粉等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非钢产业项目。

六、多数单位职工收入同比有所提高,职工队伍稳定,对非钢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非钢产业正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现行的非钢产业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非钢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xx虽然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实际运作过程中,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未能从根本上到位,没有形成具有xx特色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因而难以建立起迅速、高效、科学的决策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公司积极性的发挥,致使部分单位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竞争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集团公司成立非钢产业管理处后,董事会赋予的职责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履行,导致非钢产业管理权责不清、多重管理、决策程序过于繁琐,往往产生“议而不决、议而未果”的不良后果,阻碍了非钢产业的发展进程。

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钢铁企业将被卷入全球竞争的大潮,对xx的各非钢产业单位来讲是机遇,而更多的是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严峻考验,为实现非钢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尽快理顺xx的非钢产业管理体制,为非钢产业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一、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积极引导企业员工(尤其是经营者、技术骨干、营销骨干和高层次管理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投资入股,支持各子公司之间互相投资入股,鼓励吸引有资金、技术、人才的国内外企业投资参股,形成多元持股公司。这样不仅扩大非钢产业的投资来源,分散经营风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多个出资者的决策参与和监督,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同时可以引进国内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

二、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要通过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加强战略决策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决策机构和决策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审慎的可行性研究、论证。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要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或参与评估、论证。为此,必须尽快建立xx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制定投资项目的决策工作程序,使决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度和决策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三、建立一个权责清晰、实用高效的管理体制。

目前非钢产业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处室,一项工作需要协调多个职能处室,协调难度大,不易统一意见快速决策。为加快非钢产业的发展,集团公司应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非钢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投资规划、投资计划及管理工作,实行从项目提出、市场调研、审查立项、方案实施、组织评估论证、项目建设、项目考核一贯负责的管理体制。

四、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新上项目要按照新公司、新政策、新机制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规范的公司制运作,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经济主体。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拓宽投资来源,鼓励主要经营者和技术人员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发现、吸收和利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人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让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实行年薪制或股权期权制,经营成果要成为确定经营者收入的首要条件。

五、建立引导市场、创造市场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决定因素,发展xx的非钢产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增加中间试验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努力提高非钢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1、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中介机构的合作,介入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争取在技术上占据领先优势,不断建立健全各类信息网、专家网,跟踪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针对非钢产业发展项目,设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使我们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领域得到可靠的技术支撑。

2、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引进技术,包括专利权或其他工业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以图纸、技术资科、技术规范等形式提供的工艺流程、配方、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有技术、技术服务等。

3、通过消化吸收,培养建设好自己的技术队伍,最终形成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总结、提高,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六、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吸纳、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发展非钢产业必须培养吸纳各类人才,建立一个结构层次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奉献的人才队伍。树立人才意识,搞好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潜能和积极性,造就一批人才,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服务。

1、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解决xx发展中遇到的高层次技术难题,为xx的长足发展进行战略性的研究和超前研究。

2、吸纳新兴产业的人才。实行引才、引智、引项目三位一体全方位推进的战略,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网罗人才。把符合非钢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各类人才充分吸引进来。

3、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现有的人才队伍,实施人才资本提升战略,逐步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

4、创造一个发挥人才优势的环境。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动态管理的选拔机制,根据人才的知识积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人才部门所有,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留住人才为xx的非钢产业的发展做贡献。

第13篇 关于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次报告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安徽省太湖县特色水产品的养殖方式和加工情况,以及太湖县人文地理环境对水产业发展的影响,利用问卷法和资料法,充分了解太湖县水产品目前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切实际的反应广大农民心里的意愿,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并实现更有效的方案为实现水产业的现代化、市场化提出具体构想。

关键字:水产业、发展状况、应对策略。

又一个暑假来临了,我没有选择留在合肥打暑假工,而是回到家,在家找工作。找工作找了几天,都没找到,后来我大伯的一个朋友是开饭店的,需要人手,于是经大伯介绍,我就去了,大伯是做水产生意的,他经常给饭店送水产,久而久之,我对大伯的水产业起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想对水产产业做个调研。其实在我们村,不,应该是我们县都对水产业很重视,听大伯说,不知他一个,还有好多人都做水产生意。水产业是我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宣传我村地理文化环境的重要品牌,我们这的山水生产水产。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县水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水产业大县,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县 以家庭渔场为载体,坚持突出螃蟹、黄鳝、鳖、各种鱼及优势产品的生产及加工。并形成养殖规模,全县养殖水面已达30.61万亩,其中,湖泊19.5亩。年全县49万亩水产养殖总面积中,实施生态健康养殖的面积达37万亩,比上年增加10多万亩。24.5万亩河蟹全面实施了生态健康养殖,发展网箱养殖黄鳝100亩,网箱600只14000平方米,共放种3.5万多斤,成为全县水产业新模式养殖的“领头雁”。普通养殖户养龙虾每天可达400多斤,获利近3万元。

二、我县水产业发展特点。

1、发展水产业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水产重点乡镇把发展水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精心组织,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大力实行扩面开发,

2、生态健康养殖倍受重视。面对入世后水产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入

制的新形势,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把发展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走生态养殖之路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要求,强行推行。

3、水产产品销售火爆。

我县大大小小饭店酒楼都有特色水产,比如,美味的黄鳝,龙虾,鳖等等,这些已成为家乡人酒席上必不可少的几道菜,人们会根据主人家水产产品的好坏来评价主人的热情度,饭后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议论起主人家的水产产品。水产产品不仅受大人们欢迎,更受小孩子们的喜爱。

4、水产品标准生产健康无害。

广大养殖户适应市场需求,突出质量效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试样新品质,采用天然饲料,种子都属于天然的。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

三、我县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从微观角度看:

常规鱼养殖品种不适应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鲫鱼、花百鲢养殖比重偏大,套养的小品种比例偏小,综合利用不太合理,流通销售不畅。河蟹养殖不适应消费。虽然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已深入人心,但不少养殖户仍坚持走高密度、小规格的路子,尽管产量上去了,但价格下去了,取得了高产量,但未能实现高效益,加之也未与六小品种混套相结合,结果效益不理想。投入不尊重科学。首先,“六小”品种等优质高效水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是饲料投入方面,面积大的无力投入,面积小的盲目投入,80年代的优势资源,90年代的结构模式,21世纪的品牌市场,少数养殖户的陈旧观念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导致有资源无产量,有产量无效益。营销理念上有偏差,常规鱼赚不到季节利润。而河蟹销售由于受上年春节前后上市越迟价格越高的直接影响,不少养殖户待价而沽,今年蟹市大有变化,春节前后上市越迟蟹价越低,效益自然是很不理想。服务不适应发展,基层水产网络建设丞待加强。

2、从宏观角度看:

产业化进程不快,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水产品加工滞后,缺乏龙头加工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缓慢,不能适应入世后对渔业发展的新要求。渔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影响发展后劲。渔业环境和资源问题日趋突出,因污

染造成死鱼、死鳖、死蟹等等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水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东荡、西湖地区发展不平衡性较大,影响整体水平提高等等。

四、几点建议

1、继续调整水产养殖结构,重点发展无公害优质水产品。

(1)要搞好主导品种。主导品种要调优产品质量、调大上市规格、调好经营规模。以河蟹为例,调优产品质量就是要放正宗苗种,投鲜活饵料和全价配合饲料,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加强投入品管理,使用安全、低毒、无残留的蟹药,保持优良的水质环境,从塘口到餐桌做到全过程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这样的河蟹才有市场竞争力,养殖户才会获得可观的市场回报。、

(2)发展特色品种。地方特色小品种野生天养,口味鲜美,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优质水产品。要调大规模,在扩大繁育和扩大混养面积上求突破。

(3)要大力引进新品种。要真正做到引进开发一个新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2、普遍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不断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1)营造生态健康养殖环境。全面使用光合细菌、种植水草、投喂鲜活的动物饲料,推行轮养轮休,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水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2)要研究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积极推广水产生态防病、水产饵料生态循环利用、水体生态调节等技术,尽快摸索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实现水产品标准化生产。

(3)要培植生态健康养殖典型。应注重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水平,以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快推进水产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集约化程度。目前水产品加工开始起步,但层次较低。要推进产业化经营应抓好二个方面:

(1)应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它在技术、信息、资金、服务养殖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不断扩大经纪人队伍。养殖户应做到既会产、又会销。各地政府应该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帮助经纪人提高装备水平,不断增强拓展市场的能力。广大养殖户应实行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亩产养殖效益。

4、大力实施三项工程,进一步提高水产业的科技含量。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以推进品种、技术和知识更新二项工程做起,不断提高科技对渔业的贡献份额。

(1)加快品种更新。一方面,应搞好本地品种提纯复壮;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新品种,充分发挥品种优良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

(2)加快技术更新。政府有关部门应投入足够的精力,帮助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

以上是本人对太湖县水产业发展的一些调查及建议,我相信,如果采取这些措施的话,广大养殖户及水产加工企业定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政府及有关部门会更好地为水产事业服务,从而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水产事业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黄杰,鲍辉.生态渔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科技资讯,2022,30:234

黄涛,陈宏贞.关于休闲渔业的发展与探讨.科技资讯,2022,29:210

[3] 谭卫国.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观察,2022,6:75-77

第14篇 国内知名电商产业园调研报告

为了公司发展得更加壮大,并跻身于国内先进企业行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国内知名电商产业园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商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当前,全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在区域经济创新和转型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内数家知名园区为案例,通过比较研究为我区苏南电子商务港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内各电子商务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为主逐渐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散的发展态势。以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等10个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被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评为2023年末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十强城市。其中杭州市利用其先发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国内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其所在地的阿里巴巴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为43.1%,是中国十大b2b网站的第一名,还有淘宝商城在2023年b2c市场份额为48.5%,几乎占据了电子商务的半壁江山。在这些公司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以杭州市江干区东方电子商务园、杭州市下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为核心的电子商务聚集区。其他城市也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优势,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园区,通过不断地发展,这些电子商务产业园现在都已成为区域内,甚至全国电子商务发展高地,交易额在当地占有很大比重,成为近年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建立专

业园区已成为全国各级政府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主要手段。

二、国内各电子商务园区发展特点

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园区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发展目标明确

各地电子商务园区在发展的初期,都经过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制定了园区在近期目标和长远的规划。通过有序的发展,使得各大园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发挥本地区的优势,使本地区的电子商务能够有长足的发展。如杭州下城区电子商务园区在20xx年制定了一个园区关于中国钢铁网的五年计划。第一步是完善浙江钢铁现货交易市场,力争2023年正式启用,明确其在浙江省范围内的主导地位;第二步是继续完善浙江省内各异地交割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力争服务浙江无盲点;第三步是进一步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力争年交易额达600亿元人民币;第四步即是力争在五年时间内,以独立投资或合作、租赁的方式,与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同类型市场以股份制的形式组成战略联盟,通过一步步的发展实现了中国钢铁平台网在华东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覆盖。

2、软硬件设施完备

电子商务是高科技新兴产业,对园区的工作环境、网络软硬件设备、园区服务平台、物流资金结算等设施要求比较高,因此各地区的电子商务园区在这方面投入较大。如杭州下城区电子商务园区投入约1600万元完成了光纤布线、刀片式服务器以及其他软硬件设施设备

的配置;并与包括工行、农行、华夏、深发等23家银行展开合作,开通b2b结算银行7家,信誉宝第三方结算帐户1家。该平台已拥有网上注册会员12万家,其中交易会员为3500家左右;目前实现日点击率超过10万人次,日均交易量超2000万元,网上融资额突破10亿元,年网上交易额约百亿元。

3、加大招商力度

企业是一个园区的主要组成元素。各地园区在发展初期由于本地企业转型难度较大,发展电子商务的各种因素还不是十分完全,因此都采取了吸引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加盟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园区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物流设施、第三方支付等方面日趋完善,也带动了本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杭州市江干区东方电子商务园,积极引进人才多、技术高、贡献大的电子商务、软件信息、设计研发总部等企业入驻。截止2023年底,园区入驻企业已达202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面积达95%以上,成为杭州市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区域之一。

4、加快人才培育

各地园区在发展初期都面临着电子商务人才奇缺的问题,各地区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多数园区主要依靠本地的各大院校来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如杭州市内的几个电子商务园区都与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建立产学研联系,为园区内培养了大量的不同层次人才。然而也有本地缺少高等院校的园区,如义务江东淘源电子商务园,其采取与阿里巴巴公司进行合作,建立阿里电商学院,

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目前累计培养了5000名以上电子商务人才。还有一些园区采取吸引培训机构入驻,企业定期交流,举办电子商务研讨会等方式提高园区内人员从业水准,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区电子商务发展速度。

5、加快企业转型

传统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面对营销的网络化、信息化,这些企业如果还因循守旧,不勇敢的向电子商务这个领域迈进,就有可能丧失掉已有的优势,甚至退出历史的舞台。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企业也都采取正视的态度,积极的接受。如义乌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多年以来一直采取在全国各地建立小商品交易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义务市采取积极的策略,建立义务江东淘源电子商务园,实现小商品和电子商务的结合,使小商品交易在网络销售上重现辉煌。还有一些园区也在积极促进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对接,如杭州东方电子商务园通过企业对接实现巨星科技、海明控股、361度、佑康集团等10余家企业转型成功。

6、加大扶持力度

园区中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很难取得明显的效益,都有2到3年的蛰伏期,因此需要园区在房租、税收、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不同地区根据本地区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杭州下城区电子商务园区根据企业规模和创新程度来进行奖励,对省级以上、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2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深圳市福田电子商务园区对入园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

类企业有房租租金补贴;上海浦东唐镇电子商务港有企业入驻奖、财力扶持奖、高级人才奖、骨干企业奖、企业引进奖等多方面的奖励。各种举措都极大的激励了园区内企业的发展。

三、对我区发展苏南电子商务港的启示

我区地处长三角发展的核心地带,并且正处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积极整合我区优势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区域产业升级,建立苏南电子商务聚集区,是当前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扩大我区电子商务的辐射范围,使我区成为无锡乃至苏南地区电子商务的新高地。通过学习借鉴多地电子商务园区发展的特点,可以加快我区苏南电子商务港的建设步伐,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制定园区长远规划,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我区位于江浙沪电子商务发展发达地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机遇和挑战。目前,苏南地区电子商务园区的发展和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因此把握时机,突出区域特色,制定详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有利于抢占先机,有利于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首先,优先加强本地区优势产业如旅游会展、医药制造、影视文化、创业设计、云计算、物联网等在电子商务上的应用,实现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然后,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园区未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未来,园区内企业结构逐步优化,大力发展核心、创新、环保型企业,实现在苏南地区的核心地位。

第二,完善园区各项设施建设,形成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氛围。首先,园区内应建立良好的组织架构、灵活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对

园区的发展进行政策上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园区内部采取商业化管理,发挥管理企业的能动性。其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办公场所、数据中心、仓储物流、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会议研讨等方面加大投入。然后,组建电商协会和园区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园区管理者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认真听取业内各方面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从而使园区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园区拥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知名企业的入驻,更好地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实现园区良性的发展。

第三,打造本地区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扎实稳健发展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是一个园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发展的主体核心,大力发展这种企业会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更能提高我区电子商务港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有兴趣致力于电子商务发展企业的加盟。这类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吸引国内外市场份额较高的电子商务企业如携程网(酒店预订、旅游度假等)、支付宝(第三方支付)、京东商城(家电销售)、凡客诚品(服装销售)等入驻来实现,见效比较快,适合初期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本区内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来实现,如整合区域优势产业,建立本地区的旅游网络平台、云计算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平台,适合本地区长远的发展。

第四,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创新,大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积极发挥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商学院等院校,以及区域内科研院所在电子商务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园区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成果支持、人力支持。在技术创新上,要注重发展移动

设备营销平台,满足人们在户外自由地选择商品的需求。在营销模式、销售方式上还要所有创新。例如各种团购模式、服务型网店、社交电子商务型网站等,能够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体贴周到的服务,深度挖掘电子商务发展的潜力,实现网络服务水准的提高。在运营范围上,发挥网络无国界的特点,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出适合国外市场的产品。

第五,积极发挥我区云计算先发优势,建立核心金融结算中心。建立以太湖云计算中心和超级计算中心为载体的云计算服务中心,可以为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运行平台服务,更主要的是可以为我区太湖新城金融商务街中的国内重量级银行总部或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香港昌兴、无锡国联等提供强大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实现快速的金融结算、网上贸易融资、电子支付等功能,加强云计算技术对金融领域信息化的支持作用,推广电子货币的适用,推动我区网上交易的数字化,使我区有能力成为苏南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

第六,加快出台扶植政策,为园区发展提供保障。建立针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扶持机制,如设立多种奖励基金,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各级的专项扶持资金,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多种公共服务资源等,促进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可以先对初步使用网络营销的企业,在平台建设、设备使用等给予补贴,促进企业接收新的营销模式;然后,应对大型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给予奖励,激励企业做大做强,快速形成规模,产生示范效应;最后,应对创新型企业在房租、税收等方面给

予适当的政策补助,鼓励发展创新产业。通过建立全方位保障措施,有效的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潜能。

第15篇 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调研报告

是个山区农业县,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23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00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23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23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23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2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23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5、切实解决产业化经营资金。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困难。一是要加大力度争取外资。要利用苏区振兴的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扶持;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我县从事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二要稳定政策、用活政策,围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补助、企业参与、农户自筹的涉农政策性保险体系,减轻农业投入风险,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民生资金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三要积极治理金融环境,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四要加大现有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一是各涉企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要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为中心,企业和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二是坚决打击对企业、合作社、农民在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故意发难等行为,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三是转变服务方式,允许有一技之能的工作人员,停薪留职承办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产业调研报告(15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