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课文教学的总结反思
关于课文教学的总结反思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书的来历、书的内容简介、小主人公的感受三个方面,重点抓住书的内容以及小主人的感受,引领学生发现,激发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一步,引导谈话,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交流所读书籍,简要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课外书,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为学习课文营造合适的心理、情感、交流氛围。
第二步,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了解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第三步,重点研讨,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文章二、三两部分的.阅读研讨,了解小说的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第四步,整体联系,理解课题。引导学生追溯书的来历,结合对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理解为什么课文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进一步整体感悟课文。
第2篇 泉水课文教学总结
泉水课文教学总结
《泉水》是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并且根据课文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积累了词语。
一、读中品味,读中激情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生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品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通过一遍一遍地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初读了课文,你都有什么体会?”“同学们喜欢泉水吗?”“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是一股什么样的泉水?”“读后还让学生围绕“是否读出了泉水的自豪、快乐、慷慨”进行互相评价。在学生互动交流、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时机进行点拨,使学生的阅读感受由表层趋向内部,感悟泉水的奉献之美。对有感情地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二、自主学习,发散思维
教学本课的时候,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初读课文后,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能在下面括号里填上一个词吗?
( )的泉水。
通过这样形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的学生说这是一股快乐的泉水,我接着问你是从读出来的?能读出快乐的.语气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股甜美的泉水……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又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完本课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到了谁,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流到了花园,有的说流到了农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注重积累
这篇课文意境很美,为此,我从网上下载了这篇课文的课件。在学习生词时,有的学生质疑“什么是瓦罐?”还有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欣赏完形象逼真的课件后,学生对课文的有关词语、句子,所描绘的意境自然就理解了,可谓水到渠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本课所描绘的画面很美,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很美。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等词语。
四、不足之处
在学生的课堂常规训练方面还显不足,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另外,教师角色还转换不够,应更多地尊重学生、在一些细节方面也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3篇 课文《琥珀》的教学设计总结
课文《琥珀》的教学设计总结
《琥珀》一课刚刚讲过,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第二节(讲读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三、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茫目的多读,其效果不佳。
第4篇 《白鹅》课文的教学总结
《白鹅》课文的教学总结
本组教材都是大作家笔下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的喜爱和真挚的赞美。
在引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我不但要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还要通过通体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时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在语文园地中的写作训练中,本单元要求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针对习作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很注重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特别是结合我们本学期制定的专题《从“细节”着手,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更需要我在平时注意指导和总结。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放慢教学脚步,一段一段和学生去分析、去感悟、无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此法的妙用。
在这篇课文中,我主要抓住“鹅的吃相”一段来进行细节指导的。
学习本段时,我让学生先读这段文字,理出作者在本段中把吃什么、怎么吃饭的写得很详实。并且还用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也是有板有眼、一丝不苟。然后作者还觉得不尽兴,又不厌其烦地描述当水盆放在远处时鹅吃饭的可笑。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对比和反语的写法,彰显出鹅的高傲,又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先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开始小练笔。我期待着学生佳作的诞生。
第5篇 一粒种子-课文教学总结
一粒种子-课文教学总结
《一粒种子》是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
《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分,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绚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溢了活泼的童趣。
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同学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和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同学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沛利用起来,引导同学想象,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同学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说说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只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沛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身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干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干钻出地面,不只仅要同学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同学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大纲指出同学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g) 后鼻音,蚓(yǐn)前鼻音,钻(zuān) 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笔顺;
字、词义:挺,热闹,突然;
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同学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同学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同学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协助同学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同学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解决的就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同学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同学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同学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枪。
今天老师褒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同学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同学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局面,假如这样解释,同学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同学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同学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同学唱一唱,接着再让同学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同学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同学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同学用“热闹”造句,同学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国庆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操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竞赛,有跳高竞赛,还有拔河竞赛。这样让同学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同学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沛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同学观察。培养同学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笼统为形象,使同学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只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安排作业,要求同学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只可以协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同学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协助同学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同学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同学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假如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同学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和里。然后让同学分角色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同学把自身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扮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示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安排课外作业。让同学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只完成了同学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这课的板书采用图示式板书,(板书略)
第6篇 课文李时珍教学总结
课文李时珍教学总结
《李时珍》是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教学本课要使学生感受到李时珍刻苦钻研、勤于实践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和积极性;同时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叙述的方法。教学本课时,针对以上重点,我主要抓住了以下两点。
(1)、抓住主要事件,理清文章顺序。
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记叙事情的方法。”个人以为,李时珍这篇课文记叙顺序阴晦,不但学生不能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就是教师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参考书建议认为“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而两部分合起来却为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不无道理。然而“立志学医”的叙述顺序是: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他学医--他立志学医--留心学习并有成效--父亲同意他学医”。从父亲不愿让他学医到同意他学医,这是事情的开始和结果,作者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这是站在父亲的角度上叙述文章的);而他编写《本草纲目》一事,是从他“为病人着想--决心编书--编书成功”。整个事件虽然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然而却是从李时珍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个人以为两部分叙述角度的转换,不利于孩子们学习围绕中心选材按一定顺序叙述的方法。因此教学本课时,我只指导孩子们抓住“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理清了作者叙述的顺序: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两件事的小顺序只字未提。
(2)、抓住两个“伟大”,进行辐射教学。
教学本课时,围绕课文开头与结尾两个自然段中出现的“伟大”一词,我采取了辐射教学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生:自读课文。(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作者是围绕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来写的。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根据课下的预习,谁来说说“伟大”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出色;非常了不起;不同一般等。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伟大”包括很多方面的意思,有品格崇高;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敬仰佩服的等等。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部分,边读边用笔画出:这两部分的哪些地方写出了李时珍的“伟大”?画完以后,同桌讨论一下。
生:自读课文。
讨论交流。
生: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师:你真会读书!这里写了李时珍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决心和为穷人看病的志向,从而看出李时珍的品质伟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李时珍想穷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善良品质。
生:读书。
师:本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李时珍“伟大”?
生: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从这里能看出李时珍的善良和他的志向。
师:你说的真好!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出李时珍不但心地善良,时刻为病人着想,而且有远大的志向--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发现了药物书有错的地方要及时纠正。
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打算编这部药物书的呢?
生: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师:同学们的思考让老师吃惊。从这些地方能看出李时珍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生:做事认真,不马虎,给人治病和研究药物不马虎。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本文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的“伟大”?
生: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判断药性和药效。
师:你们真会发现!这是从行动方面写李时珍的伟大。下面,我再找同学读一遍这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这部分从几个方面写出了李时珍行动的“伟大”?
生:读课文,其他同学画。
讨论:四个方面。
师:下面咱们采取接读方式,仔细体会李时珍的毅力和行动的“伟大”之处:师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读后四句话。
男女展开朗读比赛。
师:课件出示:几年以后,他回到蕲春老家,开始...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体会“整整”、“终于”、“著名”的含义和用法。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自然段。文章说《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书上是怎能样具体描写这部书的“伟大”的?
生:有一百多万字(字数多),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记载草药多),每一种都有插图(很繁琐,劳累),被译成了好多国家的文字(价值高)。
师:这里的“伟大”是什么意思?
生:字数多,记载草药多,很繁琐,劳累,价值高等。
师:也就是“规模宏大,有价值。”这和第一段中说“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中的“伟大”一样吗?
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两个“伟大”的不同。既明白了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同,又吃透了文章的内容,同时理解了李时珍的高尚品质,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7篇 《好事情》课文教学总结
《好事情》课文教学总结
《好事情》这是儿童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要实现美好的愿望就应该付诸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本篇课文的教学,我立足于新课改理念,使学生能在快乐中,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一、 随文识字,巩固生字
针对本课渗透性识字较多的特点,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上,我在学生掌握词语的前提下,再引用多种识字方法,如换偏旁法,数笔画,找朋友,熟字带生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形象性的记识生字。但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及认识特点,我在学生识字的基础上,二次采用随文识字,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内有效掌握生字。虽然花的时间多了点,但是学生却可以当堂解决生字,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二、 引导答疑,理解课文
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明白做好事情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学生如果仅是读读课文可能没办法完全理解,或者达到情感的激荡。因此,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答疑,进而理解课文,升华情感。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讨论“带马莎去玩,给小狗喝水,帮奶奶刷碗,这些事如果尤拉去做了,算不算好事情?”学生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是好事情,但是他们可能还不明白这些事都是身边的小事。所以这时老师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了,师必须引导学生去认识“为什么尤拉不做这些事情?他的想法对不对?他做得对不对?”这些问题的背后老师稍加总结归纳一下,学生的情感便得到升华。
此外,在本课教学上,我还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让学生用“如果,我就”说一句话。学生在理解课文及词语意思的情况下,一句比一句说得好,说得精彩。但是本课的教学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可能是教学方法采用不恰当,不够吸引学生,致使个别学生的注意力焕散。
第8篇 一年级课文《两只鸟蛋》教学总结
一年级课文《两只鸟蛋》教学总结
这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上,并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品德渗透,使学生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新颖的简笔画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之后用复习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后进行“听、唱”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两个字的结构、宽窄、压线笔画,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通过实物演示、学生表演、配乐想象等方式创造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教师范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以指导,使学生能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把句子朗读好。此外对重点语句的停顿和重音加以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内容。最后通过品德渗透,让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爱护鸟类的行为。
这节课板书设计合理,简笔画和实物鸟窝相结合的方式使板书生动有趣、简洁明朗。颜色鲜艳的简笔画能引起低年级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上课热情。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细节的不严谨。写字环节时,“唱”这个字教师没有写拼音,给学生一种不规范的印象。
第二是教态不规范。教师频繁的走动,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复习生字词时,教师手部抖动导致教师所指位置不准确。
第三是对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致。学生在说可以为小鸟做的事情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学生在学习“鸟蛋小小的”和“小小的鸟蛋”时,教师应点出两个短语的不同之处。
第9篇 课文《太阳》教学总结
课文《太阳》教学总结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十分注意鼓励孩子质疑问难。一个富有好奇心的提问能够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学到许多新东西,使课程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结合。
学完《太阳》一课,我鼓励学生提出有关太阳的问题。于是,有的问:“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呢?”有的问:“太阳每秒钟能发出多少能量呢?”还有的问:“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呢?”“太阳会不会熄灭呢?”……那么,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些提问,使他们的求知火苗得以越烧越旺呢?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接受的过程,那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将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独立探究知识的过程。我正是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带领孩子们去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
一、观察太阳
孩子们每天迎着朝阳去上学,踏着夕阳的余辉放学回家,太阳对他们来说再熟悉渤了。带领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情景,用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他们写下了许多生动的.观察日记,把太阳黑子比喻成“雀斑”、“老年斑”、太阳的“癌细胞”等等,甚至还想到“要给太阳治一治”。的确,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是创造的源泉。
二、阅读有关太阳的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文字资料,让学生自己在成为一个发现者。我让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太阳的文章,自己阅读并探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有的找到太阳发光的原因是:太阳上的主要气体是氢,氢在高温、高压下产生核聚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光和热。有的了解到太阳每秒发出的能量相当于爆炸910颗百万吨的氢弹……
三、想象太阳熄灭的情景
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小学生的课堂应当是充满幻想和想象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创造各种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自己思考,异想天开。在这一课中,我出的想象题为:太阳熄灭的那一年。当学生乘着想象的骏马飞到50亿年后的光阴里时,他们兴奋不已,有的想象自己和同伴把人造太阳送上天空,有的想象自己登上了已变成白色球体的太阳。学生在想象中进一步认识了太阳。
四、赞美太阳的“精神”
在了解太阳诸多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抽象、概括出太阳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有的从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想到它的“无私奉献”;有的从动物、植物都离不开太阳,想到它的“博爱”;也有的从太阳几十亿年如一日,准时准点地工作,想到它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学生在思考中,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都得到了发展。
第10篇 北师版小学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总结
北师版小学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总结
《冬冬读课文》这一课讲了丁丁鼓励冬冬,帮助她克服因胆小读书声小的困难的故事,表现了朋友之间互助友爱、和谐相处的关系。本课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孩子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认为一起玩,不吵架,互相给食品、给礼物,过生日时来祝贺就是朋友。其实,朋友之间不仅要这些,更要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信任、互相鼓励和帮助。基于以上对文章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激励引导学生愿意主动识字,认识本课14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教学,课文的分析是次要的,但也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后的问题“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完成这两个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用前20分钟时间引入,初读课文识字,后20分钟用于熟读课文,解决课后问题。在教学识字这一环节时,采用了由文——词——字的模式,让学生先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再出示词语认读,最后认读生字。在教学课文时,通过几个同学和丁丁表现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朋友的力量是很大的,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11篇 《微笑》课文教学总结
《微笑》课文教学总结
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而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大家都知道“微笑服务”,也期待“微笑服务”,享受“微笑服务”。微笑就像一缕缕阳光,能温暖人的心田;微笑又像一丝丝春风,吹散人的烦恼忧愁。各行各业的“微笑服务”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温馨。也是因为这样的“微笑教育”更能让我们亲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能让学生亲近老师,走进老师的空灵世界。然而我却忽视了“微笑教育”,常常以严肃的神情待之。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想,要是这节课我以微笑的表情走进,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定会有所促进。正如我所想,当我微笑着步入教室后,学生给我的评价是:“老师,我觉得您上这节课特别高兴,我们也很高兴。”“老师,我看得出,您上这节课的心情很好。我们尽可以畅所欲言了!”……
正是如此,学生比以往活跃多了,他们不论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方面,还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方面,都能踊跃发言。虽然他们对“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这句话的理解不是那么透彻,但在我的引导下也还能领悟出:只要我们对他人微笑,他人也会还你一个微笑。不管我们走到哪,只要我们多与人为善,别人同样会与你和谐相处的。
在教学中,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领会“微笑”的真谛。因而,我让他们谈谈生活中自己所经历的接受过别人微笑或对别人对自己微笑过的事,并说说自己的感想。他们有的说:“我体会到了,一个微笑竞有那么大的魅力。每当我受委屈时,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莫大的安慰,更是让我感受到人世间那种真诚的关爱。”有的说:“没想到对一个人微笑,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快乐,我以后一定要多多微笑!”也有的说:“我觉得微笑是人类最好的宝物,同时也是最真诚的话语。”还有的说:“微笑,虽然只是一个脸部表情,但它却是人世间最美妙的语言。只要人世间有了微笑,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是呀,孩子们的这些领悟,着实让我感慨万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是个微笑老师,对他们进行微笑教育、微笑管理……这样更能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或许正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教学方式吧!
第12篇 初中数学课文《角》教学总结
初中数学课文《角》教学总结
这节课是《角》的第一节课时,设计的教学内容是角的两个概念,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分类,重点是角的表示方法,这节课给学生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理解角的概念,二是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三是知道角的分类。课后反思觉得整堂课的目标设定明确具体,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能够给学习创设一个很好的问题情境。但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1、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备课时将概念、图形、训练题设计在课件中,但由于电脑问题无法使用,只好调整课堂设计,并且大胆改变引课方法。
2、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由射线自然过度到角,学生学习不觉得吃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对单元教材进行了系列化的研究,系统化的整理。
3、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能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如角的概念的得出,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射线,然后提出问题:同一端点可画几条射线,接着我画出同一端点的另一条射线,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角,最后我让学生总结角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总结角的概念。有的同学说:“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我马上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端点的两条射线。学生马上抓住“有公共端点”的这个关键之处。
4、以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的旋转为例,借助身边的工具—圆规形象生动展现射线旋转形成角。得出角的第二定义,强调数学与生活休戚相关。同时课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知识回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
5、针对角的表示方法,这一重点内容,抓住了易错点,设计灵活多变,一题多问的训练题,强化知识点,同时让学生从不同方式表示同一角的变化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灵感。
6、本节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了起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7、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后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设计的。如
初中数学课文《角》教学总结
第13篇 保护土壤课文教学总结
保护土壤课文教学总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看到绿油油的田地,提问:土壤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呢?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有些简单,是一个似乎没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就激发不出学生的进行挑战的兴趣。如果这样提问:如果没有土壤会怎样?这样的`提问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引发学生的参与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我问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土地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想来,这个问题还可以换个问法:人们破坏土壤的行为有哪些呢?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或者问:哪些人类行为对于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些问法都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具体的还是需要思考。设计出较好的问题,来指引学生进行学习。
在这个阶段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看到相关的资料,自己生活中经验,进行交流。效果还是很好的。
在研究水土流失的环节,首先给与学生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首先进行猜想: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猜想指引,进行实验的设计。总体上说实验的效果已经达到。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我采用的演示的实验。通过演示水流冲击不同的土壤过程,学生较为直观看到实验的效果。
在汇报交流的阶段。没有进行准备下节课进行总结发言。
第14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及课文总结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及课文总结
《与朱元思书》是文学家吴均的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通过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一起来看下吧!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所以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做到: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以至成诵。对于朗读的指导,首先在预习之前,我将文章给学生范读了一遍,要求学生标注字词的读音及朗读停顿,然后要求他们回去要将课文读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学生将课文读熟,并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读,那么大体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课时,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也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反复地读,且速度宜慢,因为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还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及段落间的停顿,尤其是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会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文字所描绘的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可要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给同学们示范。
这篇文章的难点是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望反”两句的理解。考虑到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觉有些肤浅,所以教学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介绍作者生活的背景及个人经历,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说说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最后再作以总结。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第15篇 《阳光》的课文教学总结
关于《阳光》的课文教学总结
我在设计《阳光》一课时,遵循新课程理念,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用谜语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识字时设计了“摘果子”的游戏,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了识字效率。
2、寓教娱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带动作、带表情去读,以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阳光》是优美的散文,怎样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呢?我设计的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象、比较、作动作等方式,去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阳光的真正美好与宝贵。教学中紧紧围绕阳光给大地及人们带来的美丽与欢乐,来表现阳光的宝贵,学生理解起来浅显易懂。又通过搜集的课前资料,去了解阳光的一些课外知识,即帮助理解了课文,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效果很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导写字过程中时间有些紧张,我会吸取经验,在以后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67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