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汇编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现对这一段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为今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在每一次考后进行质量分析,总结教学的得失。在教学中我具体的做法如下:
1、帮助学生认清学科特点,明确学习目的。
思想政治这门课,学生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和应该怎样去学。为此,在开学初我对学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的意义不仅仅是考试有用,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提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优秀的人才所必备的条件。学习这门课的方法并非是同学们所认为的死记硬背,而是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灵活掌握知识,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不断反省来完善自己。
2、在课堂上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众所周知政治课是枯燥无味的,这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新教学理念为指导,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论是空洞的,不容易理解的,但是如果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就比较好理解了,同时也培养了分析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往往学生认为所学的东西都是假的,没有用的,所以也就不愿意学,为此我尽量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说现象,然后共同找结论上升为理论,最后再用理论来解决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于是学得比较有劲。同时也培养了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生环境,提高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言,自由讨论。这样可以知道学生的愿望,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
3、尝试实施新的复习方式
虽然是开卷考,但并不等于说是不要掌握知识,所以要有好的成绩还需要抓好复习工作。但是在期未各科都让学生自己进行复习,并且每一科的复习方式几乎都是一个样,即默默地看书,这样几节课下来,学生大都昏昏入睡,复习效率低下。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尝试运用新的复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支配,任其自由分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进行复习,可以默读、朗读、相互提问等。总之,运用的效率进行复习。
这种比较自由的复习方式也可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要求,是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也要多加注意个别的学生,防止他们谈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扰乱正常的复习,维持好课堂上的纪律,这也是新的复习方式要遵循的原则。另外一种方式是“竞赛”式的复习。让学生课前先做好复习准备,然后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并且要求学生进行抢答,起来回答的学生通过回答能够将该问题牢牢地把握住,回答后也要求其他的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朗读一遍,以达到巩固的目的。这种学生主动学习的复习方式效率也比较高,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刻,记忆得牢固。
4、加强其他老师间的合作。
学校的政治老师,我基本上都有同一备课过,经过这么几年我发现,合作好成绩也会好,特别是于主任的合作,及上一届与沈老师的合作。在这两个有经验的前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这一点我认为是最关键的。
总之,经过这学期的努力,我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都比较喜欢上政治课,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有时由于个人的业务素质限制,同时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的学习有待提高。我想,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第2篇 生活教学总结
生活教学总结1
在第七册《生活》的教学工作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册《生活》的教学活动,我注重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一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师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习惯,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我根据《生活》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生活常识和技能。
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价值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生活》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科学的,生活的常识和技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自理。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丰富的活动实现课程目标
在《生活》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学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我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在课堂上,我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相应的生活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巩固效果
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把《生活》的课堂拓展到家庭,和学生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寝室整理、个人内务整理中弹性地延伸。我时常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不断提高了《生活》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当然,通过本学期的生活教学工作的实践,我也发现了以下不足:
1、生活教学方法单一;
2、部分学生分不清相近的事物;
3、生活实践过少。
今后生活教学打算:
1、深入教材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2、真正落实辅差工作;
3、多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生活教学总结2
这学期我完成了小学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以后更好地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思品教学主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一、二年级的思品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1、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街道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学期来,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有不少地方做得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生活教学总结3
在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
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提高四个意识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五、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习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习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
宽容的课堂学习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统一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六、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七、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3)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习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生活教学总结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4课时
生活教学总结5
本学期,我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
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现对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以“参加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为题展开辩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多方搜集资料,派选正、反方队员,积极进行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在学习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时,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让学生上网查一查、实地看一看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能力。
二、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单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材充分关注本省的社会发展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将“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将我国的名山大川、传统文化、古老文明、历史人物等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
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让学生通过问大人、上网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地方、土特产、传统风俗、家乡工艺品、家乡名人,举行家乡风情博览会让学生
认识家乡的美丽,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宣传环保,让学生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本单元“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生活”,我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探究性学习,在“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这几个主题活动中,我安排了讨论、调查、表演、制作、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我也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更充分,通过举行保护环境报做什么“演讲会、“环境保护从我做起”黑板报等让学生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宣传环保。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胀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
生活教学总结6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二、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改正不足。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我班学生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打架骂人的少了,大多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同学之间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人感动。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教学总结7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
并且,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例如在本学期我在执教教研组长听课日的《春节知多少》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收到的效果甚好。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回顾我们刚刚经历的春节时光,了解传统习俗。
(四)关注学生。
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在写教案时做了预设并有课前修改,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表扬儿童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
以上,是我对自己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针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
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生活教学总结8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一年级(3)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翇?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螟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生活教学总结9
本学期,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是由我担任的,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开学初,我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标准》,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实质,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
根据课程计划,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课前书写教案,按时上课,课后及时反思。
在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学科,我都崇尚“快乐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发现学习的乐趣,撷取智慧的果实。所以,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是我设计教学的宗旨。例如,《美丽的秋天》这一单元的学习,我让学生课前采集各种秋天的叶子,利用叶子制作标本和画;让学生带秋天的果实和种子,认识果实与种子的关系等等,这一单元的每一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另外,我把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是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例如,《我爱我的家》这一单元,让学生通过猜想、小记者行动,鼓励学生了解家人;通过小辩论、情境模拟、体验交流活动,教育学生应该尊敬长辈,用事迹行动来关爱他们。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活动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新年到了》这一课,我和学生一起动手做彩链条。制作前,我引导学生“布置我们的黑板,需要一条条很长很长的链条,该怎么办?”学生思考片刻,立即回答“可以小组合作,连在一起就长了”。得到这样的回答,我很高兴。接着便顺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合作力量大”。我知道,学生全部领悟了,因为他们做成了一条很长很长的链条。
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其实,今年已经是我第二年接受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按说应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了。可是与去年相比,自我感觉有一定的差距。反思之后,学生的原因可能占大多数,但我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素质较上一届相比稍差些,再加上是刚入学的学生,课堂行为习惯以及学习惯尚未形成;再加上本学期,我的其他工作较多,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教学,没能研究好学生,调整或创新教学活动,使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总之,都是我的收获。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些提高。我决心不断的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今后多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相信在今后,我对新课程的理解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生活教学总结10
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品德与生活课课标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综观《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全貌,都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可以说这套教材它很适合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并有了一种欣欣然的畅快!
1、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领悟着教学目标和课标精神,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都积极参与,都来做学习的小主人,甚至都可以来当小老师,我不给他们框学习内容,不限制掌握知识的范围,可以随意的自我摄取知识营养,大胆的富有创造性的进行作业和实际生活演习。我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不以教师身份自居,常常是懂装做不懂的去请教学生们,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我看到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忘记了胆怯和羞涩,忘记了贪玩和溜号,忘记了老师和学生,我们就象一个游戏小团体,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轻松中悟出做人道理。我们整个学习过程更象一个团体的营地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其中生活场景表演方式更使孩子们学会了生活自理,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在创设交往环境的同时更学会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这个角色游戏表演中,他们互相接纳,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与此同时能开放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增强了对自己性格、能力的认识,此外,还大胆的做了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或自己认为不可能做得到的事,在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毅力。如:观察春天、我换牙了、红领巾胸前飘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手指操活动也取得了圆满成功会4——5首,并在活动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
4、种植活动让学生感到了种植的快乐。不足:不会自己写观察记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记录。
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结束都是我反思的开始,我下课以后都要问自己:我的活动策略有没有纰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我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作为一名教师我做没做到镇定自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带有童趣的去和孩子们交流?对于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我由衷的赞赏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的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感觉这一学科总想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更多的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训练,并在平时就关注着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人格塑造,更实际地去解决当前小学生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心理困扰,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一教学领域有待于我继续探索和实践。
让我和新课程共同努力,在新课改中和《品德与生活》课程一起成长!
第3篇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下面是为您带来的“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更多教学工作总结请关注工作总结栏目!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一】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
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4篇 《生活化识字教学》实验总结
《生活化识字教学》实验总结
我们汶源学校一年级开展了《生活化识字教学》课题实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在生活化识字教学实验中,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到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做学习识字的有心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变得喜欢学习流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将课外识字带进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利用教育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生活化识字教学。
刚入学的新生对新的学校环境很感兴趣,充满了新鲜感,渴望认识新同学。
1、认识我们的学校:“汶源学校”“教学楼”“一年级一班”等和同学学习环境相关的生字。比如认课程表,前面黑板左上角,每天写上要上的科目。如:语文、数学、音乐等
2、认同学的姓名。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包罗万象。开学初,为方便同学尽快识字,我让每个学生做了一张精美识字卡片。粘贴在课桌上,粘在新发的课本上,大家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同学们很感兴趣。这样会就记住了不少字。
3、认识任课老师的姓名。当我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同学们可高兴了!就这样同学们认识了数学:陈老师;美术:宁老师。鼓励学生自己认字。半个学期下来现在学生会看课程表,认识所有老师的姓。
二、创设识字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乐趣。
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乐于思维,勇于探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更要顺就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应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学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三、教给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学生掌握了许多较有效的方法:猜谜语法、编顺口溜、编口诀、编儿歌、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还有整体识记法。识字过程中,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识字兴趣持之以恒。
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尤为重要。例如在学“羊”字时,学生说,我看到“羊”字就想起羊头的样子,羊上边的点好像羊的两只角。一竖像羊的脸和胡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一个个汉字还原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这样识字效果当然好了。
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将识字引向生活空间
有了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孩子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在活动和交往中识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世界,吸取各种信息,拓展想象的空间。在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1、利用广告牌、商标识字。
2、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去识字。
3、认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等等。
4、让学生逛商场、超市时认字。
5、在教室设置识字园地,同学之间互相识字。与此同时,一定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老师多加赞赏,它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埋下在生活中识字的种子,激励学生离开课堂后仍有识字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生字记得快,
五、与家长沟通,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并让家长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引领者。
建立生活识字本。成为亲自共同识字的一部分。亲自共读,在阅读中识字。
生活化识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相信孩子会终身受益!
《生活化识字教学》实验总结
第5篇 2023年10月赴外国教学实习及生活总结
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了,想到再过两个月就可以回家就按捺不住心里的小激动,但是又转念想到在和平乡的生活也只有两个月就结束了也还是会感到一点淡淡的遗憾和不舍。
这一个月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假日太多。对照着日历数了一下,除去杜尔迦女神节放假15天,第二次期中考试4天,正常周三和周日休息4天,排灯节放假2天,这一个月来,真正好好上课的时间只有5天!期中还有一天。校历上写着正常上课,但由于是一个兄弟姐妹间互赠礼物祝福的节日,所有的学生们都回家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赠送礼物,全中国学院竟然只有一个学生来上课。这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印度作为一个宗教色彩较浓重的国家,发生这样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这个月里,最重要的事就是杜尔迦女神节即durga pooja(又一方法写作puja),durga是湿婆的妻子,pooja是崇拜的意思,顾名思义durga pooja就是拜杜尔迦女神的节日,它是印度的主要节日之一。按照印度教的年历,杜尔迦节一般于每年 10 月初开始,今年则是从10月10日开始,由于印度西孟加拉邦最大的节日,过节时大部分工作单位都会放假一周,而学校由于考虑到很多学生需要回家过节,更是将假期延长至15天。(和其他宗教色彩浓重的节日一样,杜尔迦节也有自己的传说——据说湿婆和毗湿奴得知凶神阿修罗变成水牛折磨众神,便向大地和宇宙喷出一种火焰,火焰就变成了女神杜尔迦。女神骑着喜马拉雅山神送的雄狮,伸出10臂向阿修罗挑战,最终将阿修罗杀死。印度教徒为感谢杜尔迦女神的功绩,用投水的方式送她回家与亲人团聚,由此兴起杜尔迦节。节日期间,随处可见神棚(印度人称之为bandel)、神像。人们在神棚中聆听祭司们朗诵歌颂女神的梵文,并祈祷女神为他们驱灾避难。节日的高潮是送女神回家。男女信徒们载歌载舞,把神像运往圣河或圣湖边,投入水中。)趁着这个难得的长假期,中国学院和院领导和同学们很积极地帮助我们组织安排去印度圣城瓦拉纳西的旅游,看了世界闻名的恒河最神圣的一段。虽然整个旅行伴随着淅沥的小雨、料峭的寒风和泥泞的路面,还发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小插曲,和以前的旅游经历大相径庭,但是却给我留下了特别的记忆,想必终身难忘。
10月26号星期六收假(国际大学每周的假期为星期三和星期天),因为第二天是星期天又是放假,来上课的学生也很少。从10月28号星期一开始,除预科班以外的三个年级开始第二次期中考试,经过近20天的假期,学生们真是从身体到心理都进行了全方面的放松,考试的成绩可想而知。
我负责监考的是本科一年级的报刊课程笔试,并且和另两位老师一起负责监考提问本科二年级精读课程《桥梁》的口试和硕士一年级口语课程的考试。第一天的笔试监考整体情况还是和上一次考试一样,大部分学生都并没有真正地独立完成考试,交头接耳的情况还是很明显。第三天监考的本科二年级精读课程《桥梁》的口试和硕士一年级口语课程的考试安排在同一天,但是由于本科二年级的同学为中国学院四个学年内最多的,院办考试安排时间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在实际监考过程中就出现了时间冲突,导致硕士一年级的口语课考试不得不临时请另一位老师协助监考。本科二年级的口语考试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提问三到四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用课后的生词搭配造句。因为全都是课堂上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只要学生上课时听讲了并复习过,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根据学生们在考试中的发挥来看,真正复习过的同学实在是少之又少。
考试结束后只有是周五一天正常上课,周六周日是印度另一个传统节日——diwali(排灯节),并且是崇拜祭祀durga女神的化身之一的kali的节日——kali poja。学生们的到课率真是不提也罢。
学生们出勤的问题,真是让人不忍直视。这个月实习总结的周期本来应该到3号,但是4号5号两天的到课率才是真正的牛气冲天,所以一起在这篇报告中提一下吧。3号也就是星期天的晚上,我接到学院老师的电话,说接下来的两天可能由于排灯节的关系学生们的到课率会比较低,让我不要太担心。所以星期一我去上课的时候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果然,由硕士二年级和硕士一年级一共30个学生合在一起上的中文电视课只来了五个人。照常给他们上课后,一个同学告诉我,星期二是印度的另一个节日,按照风俗习惯,是由家里的姐姐或妹妹给自己的哥哥或弟弟送祝福送礼物以求万事顺利,所以肯定没有学生会来上课,因为女生们都要为节日和祝福做准备而男生们都要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准备接受祝福。可是这一天并不是国际大学的规定假日,作为老师我们当然应该要按时出勤工作。当星期二下午两点半我去到中国学院准备给本科二年级的同学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因为还是有学生愿意来上课的!虽然只有一个人!可惜这个学生是另一个一年级的学生。
第6篇 赴外国教学实习及生活总结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关于实习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在和平乡的生活已经过去两月余,已经开始慢慢习惯了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老师学生们相处融洽,习惯了每天四餐的印度饮食,也学会了像个当地人一样穿着长及膝盖的kuti和裤腿宽大得像裙子似的saloa穿梭在市场里用简单的孟加拉语采买新鲜蔬菜。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者城市不一样,在这里,一年除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外,还多了一个特殊的季节——雨季。雨季在夏秋之间,通常是七八两个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和平乡用雨水赶走夏日的酷暑,迎来秋日的凉爽。虽然幸运的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和平乡摄氏四十度的夏天已经结束了,但是在没有雨的日子里气温常常徘徊在摄氏三十五度左右也仍然几乎让我掉了一层皮。和平乡的雨很干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毫无国内阴雨天的那种缠绵悱恻。常常顷刻间就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瓢泼而来,短短时间后又立马风停雨住拨云见日。
我觉得,国际大学,或者说和平乡,与其他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所以,和平乡有很多自己的节日,每到节日当天,无论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又或者平日醉心工作的职员和忙于家务的家庭妇女全都盛装出席,围在操场边或者礼堂里,思想汇报专题唱泰戈尔的歌,跳泰戈尔的舞。这些歌舞都有着浓郁的和平乡特色,让人难忘。
在这个月里,就有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节日。第一个就是印度的独立日。一月份来到印度的时候,我们正好赶上了印度的国庆节,但是这次我又赶上了印度的独立日。而印度的独立日和国庆节不是同一天这一点让我感到困惑。独立日这天早上,国际大学也在操场上举行了一个简短却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印度,白色代表的是纯洁和高尚,所以在这一天,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老师们都以白色为服装的主色,男生穿白色班佳比,女生则穿白色纱丽。大家在操场上合着伴奏高唱国歌,表达对国家的尊敬。这一天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当国歌奏响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停下脚步,或高或低地吟唱国歌目送国旗升起。甚至连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在路过时都会减速靠边停下,等国歌结束再继续上路。我问一个学生为什么这样,学生告诉我,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尊重,在他们看来,我们中国人在升旗时一边聊天一边吃东西或干别的事儿的行为是难以理解的。就像很多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让他们想不通一样。
另一个节日便是和平乡国际大学特有的节日——barsamangal。由于国际大学特殊的背景,这些特有的节日都和泰戈尔先生有着莫大的联系。barsamangal在孟加拉语里的意思是感谢雨季,因为泰戈尔认为雨可以洗涤万物,滋润生命,让大地复苏。在这一天晚上,好总结范文网国际大学的小学部、中学部和大学部的师生们都在礼堂里表演歌舞,大家一起感谢雨季,缅怀泰戈尔。
这一个月,我们中国学院进行了开学后的第一个小考试,类似于国内中小学的期中考试,但是中国学院每个学期会有两次这样的小考试,第三次考试便是更为重要的期末考试。根据每个年级的具体课程设置,这次考试也分为不同的科目,答题形式也分为笔试和口试。从我监考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们都对课堂上讲的内容掌握得不错,笔试方面女生表现普遍较男生更好,但是在口试中,大部分女生却不能很好地回答,且由于胆子小且没有自信而声音太小,既是有的问题回答是正确的,也因为没有自信不敢回答而选择放弃。而男生们由于胆子较大,平时课后也较积极主动和老师谈话或者向老师提问,在口语____中大都表现较好。这让我不得不开始严肃地正视大部分女生不爱开口这个问题。经了解,女生们不爱开口说话、练习汉语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当然这让我小小的松了一口气范文写作,可以放心这并不是由于我课堂教学方法有问题而导致的),但这更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一个明显的有碍于女生们学习汉语、提高汉语水平的巨大问题,是一定要下工夫花力气解决的。目前我能做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多留意女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女生更多的发言机会,甚至是点名要求女生来回答问题,迫使她们多开口说话,慢慢消灭掉不敢开口说中文的心魔。
这一次____中,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与中国的考笔试试不一样,这里的监考要求实在是非常的不严格。在____过程中,学生们常常小声讨论问题的____,当然这现象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的,但是让我觉得奇怪的是,竟然有学生在____过程中举手问监考老师或巡考老师关于考题的问题,这在国内高校的____中恐怕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在____结束后,我问了当地的老师,为什么____的时候纪律不更严格一些,那位老师给我的回答是,____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测评学生们的学习情况,____也是帮助学生们学习的一种手段,更是老师对于自己教学成果的一种信息反馈,在____过程中,对于困扰学生很长时间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提示,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思考和学习,更直接地让老师自己找到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现在一想,其实这位老师的观点未尝不是正确的。任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两个月的教学实习生活过去了,当然刚来时的那种新鲜感已经慢慢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定的习惯和熟悉。可能是来之前就知道这里的大致生活和工作情况,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感到过强烈的不习惯和不满意。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我想我大概跳过了挫折期,从蜜月期直接过渡到适应期了。相信我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也能很好的适应这里的生活,更好地工作,帮助中国学院的学生们学习。
第7篇 小学四年级上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8篇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谓品质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下面是为您带来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更多教学工作总结请关注工作总结栏目!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一】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两个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
并且,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
第9篇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
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第10篇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培养了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完成情况:
时间
单元
课题
完成情况
第一周
我上学了
我背上了新书包
完成
第二周
我们的校园
完成
第三周
新朋友新伙伴
完成
第四周
校园铃声
完成
第五周
平安回家
完成
第六周
祖国妈妈,我爱您
我们的国庆节
完成
第七周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完成
第八周
我的一天
和钟姐姐朋友
完成
第九周
我很整洁
完成
第十周
我会好好地吃
完成
第十一周
我自己会整理
完成
第11篇 2023学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XX年-2022学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第12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我们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本学期我根据学期初《品德与生活》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着重让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过错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 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在第三单元里,我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秋天,让他们自己通过合作制作标本和风车等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三、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行为习惯都有很好的转变,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并有初步的自理能力。不仅能自己认识到该如何做,当别人出现错误时,也能及时纠正别人,班上的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第13篇 小学第二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和进步,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设计适宜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在本学期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首先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次弄清楚教材的呈现方式,然后确定了如下一些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我在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看视频、画画、写感恩信、制作礼物等活动来内化儿童的道德品德。
三、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和积累优秀案例。
四、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学生对品德与生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
五、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
2、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第14篇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目标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15篇 2023年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基本情况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xx年6月
第16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目标
xxxx年9月至xx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17篇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三、提高四个意识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四、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习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习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第18篇 赴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教学实习及生活总结
三个月了,这里的生活一切都好,却是有一个问题实在不能适应——效率太低。刚来不到一个月我的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坏了,学生志愿者带我把电脑送到当地一间较大的商店修理电脑更换配件,当时店员告知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修好,虽然觉得修理周期有点儿太长,但由于显示器的裂痕实在影响操作,我还是决定更换。可是当我一个月之后去取电脑时,却被告知型号太旧,在印度找不到合适的配件。就这样,我的笔记本在商店里躺了一个月,又原封不动地带着裂掉的显示器回来了。
更夸张的是,由于知道非法滞留的严重性,我们刚来没几天就已经开始准备我们签证的续签手续,为此我们早早地开始不断地奔波在和平乡和另一个城市之间,填了各种各样的申请表,交了很多张照片,签了无数的字,盖了不同的章,却一直到9月26日,即我们的第一个签证到期的日子,仍然没有拿到我们续签的签证。有的只是上级警察局给的一份签证续签手续在_明,当然,据他们说有了这份证明在印度国内就是属于合法停留了。但是由于没有拿到正式的续签签证,心里总是还有那么一点不放心。
除了这里的人办事效率太低意外,我在这里的生活总的来说还是挺好的,在中国学院的教学工作也进行的比较顺利,当然,免不了还是会遇到一点麻烦。从上次小考试以后,我在课堂上就更关注那些不常常出声发表看法的同学,想要尽可能给他们创造开口说话的机会,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迫使他们开口练习。但是这样一来,一些新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些不常开口说汉语的同学,尤其是女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要花费太多时间来思考答案或者说整理句子,这使得课堂上有时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冷场,课堂气氛有时也会变得尴尬,最坏的结果是可能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进度甚至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我开始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出额外的三到五分钟时间,给这些不常开口的同学一点思考的时间,当然在课堂中我会适当地打断他们的思考,给他提示帮助他回答问题,这样一来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冷场,有助于顺利完成教学计划。
还有那么一两个学生,这是最让我头疼的,在课堂上他总是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好地看着我,看起来完全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可是当我点名向他提问的时候,他仍然是那副睁着大眼睛好好地看着我的表情,完全不回答问题。刚开始我以为是不是他没有听懂问题,可是重复或者解释问题后再问他,他的表情仍然不变,甚至最后我用很慢的语速问他“你听懂了吗?”或者“明白了吗?”的时候,他仍然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表情,更别说点头或者摇头回答我的问题。这样的时候我只能无奈的把课堂教学又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继续剩下的教学任务。对于这一两个学生,我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办法,我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好努力的。
这个月是中国学院的学生们都很忙的一个月,因为这个月里他们组织了两台晚会——9月5日的教师节晚会和9月17日的迎新晚会。在这里三个月下来,我终于明白了这里的学生们都是在用生命组织活动,为了给这些活动做准备,学生们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每日“早出晚归”,这劲儿要是能够用在学习上多好。当然,不得不说,这两场晚会都是非常精彩又有意义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19篇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第20篇 《品德与生活》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从事一年级一班到五班的《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担任一年级十班的护送路队、课间操配班等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使他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活动内容。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教学活动注重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体现“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教学活动体现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在活动中探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接下来举几个工作中的小例子:
(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年级小朋友需要的帮助很多。比如,在第一个活动主题中,与学生探索课程表的记录方法,有的学生已经会写汉字,有的学生会用拼音记录,还有的学生用图画记录。但是,有个别学生理解起来会特别困难,他不会写汉字,也不会写拼音,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不懂用图画来代替汉字或拼音等,需要老师亲自示范。于是,我在制作了汉字的电子版课程表的基础上,又板书拼音、图画的课程表,这样学生们都不再感到困难了。由此,我感到一年级小朋友需要的帮助不只是言语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他人多从行动中去指导,与他们共同实践。
(二)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把活动课上得生动有趣,我把故事、儿歌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是“我上学了”。围绕“我上学了”,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在“上学去”的主题活动过程中,我跟学生学习了儿歌“上学”,内容是:再见,幼儿园!从现在起,我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休息吧,小汽车!休息吧,小飞机!背着妈妈买的书包,带着爸爸送的铅笔,我向学校走去。爸爸、妈妈再见!等我放学回来,给您俩带来学校的好消息。”坐在安静的教室里,我不贪玩儿,不淘气。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各科练习。老师说:“学习可不像吃蛋糕。一定得刻苦努力!”通过儿歌,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角色的变化,明白自己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需要专心听讲等等。还讲授了《增广贤文》一书中“宋太宗开卷有益”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多读书的好处,激励学生读书的信心。
(三)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是“我上学了”。围绕“我上学了”,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在学校的一天”的主题活动又分设了三课时,分别是上课了、下课了、放学了。在“下课了”的活动过程中,给同学们讲述了《开心果跳跳虎》的故事,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就好比跳跳虎,他们喜欢做运动,可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在故事中,让学生懂得玩耍不是比力气、比输赢,重要的是让伙伴们快乐,快乐的人有朋友。
(四)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是“上学路上”。围绕“上学路上”,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看看时间、好好走路、平安回家。“看看时间”的主题活动中,巧用儿歌“他为何又迟到”把教材19页的情境呈现给孩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效地触动孩子内心的思考,起到预防纠正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作用。
附儿歌:他为何又迟到
公鸡喔喔叫,太阳挂树梢,
被窝里躺着张小宝,原来他还在睡大觉。
擦牙擦擦眼,伸呀伸伸腰,
磨磨蹭蹭起床了,哎呀呀,今天时间又不早。
被子里寻衣服,床底下找风帽,
鞋刚穿上又脱掉,袜子在桌上对他笑。
洗脸顾不上,早饭没吃饱,
抓了一个大馒头,推开房门往外跑。
跑呀跑,跑呀跑,吓得鸡飞狗又跳,
跑到半路又回来,哎!原来忘记拿书包。
二、在护送路队等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负责护送的路队是一年级十班的小朋友,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六十几个学生,竟然有四十多个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路队中。这种情形成了路队管理的一个难点。开始,我让同学们站成三列,实行奖励红星的办法组织管理路队。因为部分一年级的家长会站在路边等待孩子,所以排成三队走到人行道上的时候会显得比较拥挤。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越来越熟悉之后,把学生的路队由三列变成两列。结果学生有时候不好好地走,由于路队太长,出现管前面后面乱,管后面前面乱的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走好路队呢?一时间路队管理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思来想去,我决定把四十几个孩子分成四个小组,每五行十个人一个小组,每组选一名路队长记录学生走路队的情况,并由表现好的学生轮流举队旗等。自从路队管理实行小组化,同学们遵守纪律的意识增强了,路队纪律明显好转。
路队管理附表如下:
(略)
98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