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总结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南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十五”和二00五年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政府几任班子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主动应对区划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按可比口径,预计生产总值年均递增__%;全口径财政收入、区本级财政收入年均递增__%,超过翻番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___,___万元。传统商贸业再现繁荣,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凸显,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进程加快,三产内部结构日益优化,经济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和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教育、卫生、城建等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先后与__个县(市)、区建立了友好关系。招商引资成效显着,累计引进内资___,___万元、外资_,___万美元,引进项目_,___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___个,超亿元项目__个,有效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
----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投入__,___万元用于城市建设。打通了亚泰大街、南湖大路等交通动脉,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维修改造道路___余条,道路硬化面积比“九五”净增___万平方米。新建现代化住宅小区__个,新增绿地面积___._公顷,拆除违章建筑__万平方米,改造摸黑街路近百条。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区面貌大为改观。
----群众基本利益得到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累计开发就业岗位_._万个,_._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_%以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支出逐年增加,困难群众最低生活费和临时救济金及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低保资金_,___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积极促进残疾人康复,安置残疾人就业_,___人次。农村劳动力输出_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_,___元,年均增长__._%。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资源整合成效显着,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市一类一级学校由2001年的__._%增加到目前的__._%,形成了以树勋小学、___中学为龙头的名校梯队;省级一类重点高中进线率由2001年的__._%提高到目前的__._%。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本资料原创网站文章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蓬勃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纲要”,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累计获得国家、省、市荣誉__项,奖牌___枚。计划生育率保持__._%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七年负增长。累计投入_,___多万元建设了__个全国一流的社区用房,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受到国家的嘉奖表彰。武装、科技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明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治区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广电子政务,全力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充分发挥区长公开电话作用,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交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管,保持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2022年是“十五计划”的收尾之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积极构建“三大”板块,全力发展“六大”经济,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南关区进入了发展快车道。预计到年末,全区生产总值实现___,___万元,同比增长__%;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___,___万元,区本级财政收入实现__,___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__._%和__%;引进内资___,___万元、外资_,___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___%和___._%;固定资产投资实现___,___万元,完成年计划的___%。
1、深入实施三产兴区战略,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乔赛数码商城等名企名店相继落位,健康娱乐城建设和南岭体育场招商有序推进,磐石路商业街建设步伐加快,重庆路、南湖大路等四大商圈活力日增。亚泰大街新填充商用面积_.__万平方米,沿街企业已达___余家,年新增税收_,___万元以上,三产隆起带日显繁荣。专业街集聚企业___户,年销售额达__,___万元以上,实现税收_,___万元,特色经济规模日益壮大。重点商务楼宇引进企业___户,通钢国贸、茂祥药业等一批名企入驻运营,总部经济势头迅猛。“千店工程”新开店铺___户,完成年计划的___%;__条创业路聚集商家_,___户,民本经济日益活跃。
2、积极谋求结构调整新途径,都市工业探索取得新突破。在我区被市里确定为都市工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又获省批准在南部新城建设都市经济开发区,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起步区占地__万平方米。都市工业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打开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为全区加快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3、大力实施城建强区战略,城建经济实现新突破。加大城市开发、改造力度,自我加压,主动出击,把全区的一些城建项目纳入了全市大盘子,争时间、抢进度、保质量,改造巷道___条,总量全市最多;改造棚户区_处,占地面积__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___万平方米,为年计划的___%;新增绿化面积__公顷,完成了解放大路千米灯光隧道等美化、亮化工程,城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凸显。
4、进一步促进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千方百计做好区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打造了健康胡同等一批国家、省、市先进社区和示范社区,启动了“平安南关”建设工程,全力组织防汛救灾,高度重视禽流感疫情防控,大力推进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巩固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特别是2022年,是我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实力显着增强、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日益优化、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的时期,为新一轮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中,南关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环保、爱国卫生、社区建设、再就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喜人成绩,获得国家、省、市近百项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南关区人民政府,向作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及驻区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五”期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是政府工作必须一以贯之的主题;坚持执政为民,服务百姓,本资料原创网站文章是政府工作必须时刻牢记的宗旨;坚持求真务实,勤廉为政,是政府工作必须大力倡导的作风。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城区功能的培育与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产业支撑能力不强,财政税收基础薄弱,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壮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压力较大;政府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些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与加快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是我区实现快发展、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既有来自外部竞相发展的巨大压力,又有自身阶段性的突出矛盾,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支撑体系脆弱以及区域空间狭小等问题仍将存在。但是,我们更要看到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和条件。国家继续加大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省市确立了跑步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措施,“南资北进”的趋势日益显现,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南部新城建设的全面展开,省市加快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出台,伊通河风光带的建设以及我区省级都市经济开发区的启动,等等,更给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最直接、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尤其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显着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区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具备了率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心,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克难攻坚,聚精会神抓经济,千方百计快发展,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南关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构建和谐南关为目标,实施“三产立区、城建强区、和谐兴区”三大战略,改造北部、繁荣中部、开发南部,发展商贸经济、城建经济、总部经济、民本经济、旅游经济、都市工业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努
第2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总结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本届政府的届满之年。在这一年里,我区各级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自治区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全区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增长14.2%;外贸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 33.6%;实际利用外资6.85亿美元,增长18.9%;财政收入30o亿元,增长lo%;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6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增长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7.0‰。 2002年的这些成绩,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长期的工作积累,特别是十五大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五年来,全区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817.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437亿元,年均增长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3928元提高到2002年的5062元,并于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63.5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300亿元,年均增长12.9%,占gdp的比重由9.0%提高到12.3%。财政支出由1997年的173.9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402.32亿元,年均增长18.3%。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社会事业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31.9:33.8:34.3转变为2002年的24.2:34.9:40.9。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由0.65:1提高到0.83:1,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加快,畜牧水产业比重逐年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取得积极成效。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旅游、通信、交通、运输、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成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各地特色经济发展加快,优势经济带正在形成,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投资规模增势强劲,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我们坚持中央确定的扩大内需的方针,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97年的479.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83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418亿元,年均增长11.7%,是我区历史上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时期。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投资增加。技术改造年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重点项目增多,五年间共实施自治区重点项目202项,总投资额2672亿元。桂林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宜州至柳州等高速公路,南昆铁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南宁机场扩建、南宁至广州千吨级航道、防城港9—10号泊位以及南宁——广州、南宁——昆明大容量微波骨干光缆通讯干线网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胜利竣工。六景至兴业、桂林至梧州、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和南宁至友谊关高等级公路动工兴建,县县通二级公路工程和乡镇通油路工程进展顺利。全区公路里程由1997年的45378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570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193公里增加到849公里,一级公路由189公里增加到467公里,二级公路由1670公里增加到5315公里。通乡镇油路里程由1997年的8361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14480公里。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97年的1958.2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3450万吨。南宁、柳州、梧州、桂林、贵港等城市新建城市防洪堤150公里,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沿海地区新建高标准海堤50公里,实现了零的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明显改善。1998年至200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66亿元,是建国以来至1997年以前总投入的1.3倍。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以及平果铝氧化铝二期等国家重点工程胜利开工。西南出海通道框架基本形成,西电东送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广西大学“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区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大楼及第二附属医院等大型社会事业、公益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或基本完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走势、对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关键性作用的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以退耕还林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展开。五年实施退耕还林面积258万亩,造林面积1760万亩,建成沼气池134万个。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区农村基层公共基础设施、乡村中小学、县乡卫生医疗防疫、村级图书室试点和乡镇文化站等建设,包括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机关在内的办公、住房、道路、供电、供水等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投资额达20余亿元,建设内容包括24件实事、大小项目共18472项的边境建设大会战项目全面竣工,边境地区揭开了加快发展的崭新一页。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如期实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1999年以来一直实现盈利。柳微、柳钢、华锡、南化、南糖、贵糖、玉柴等一批骨干企业已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框架。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取得成效。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自治区及地、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得到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企业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财税、金融、投融资、住房以及粮食流通体制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五年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104亿美元,其中出口72.8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2亿美元。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五年来共接待入境游客509万人次,创汇11亿美元,创各时期最好水平。对外交往领域扩大,各项交流日趋频繁。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进一步加强。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提前一年完成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地区茅草房改造基本完成,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面积分别由1997年的16平方米和20.5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的20平方米和25平方米;自来水和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大幅度提高,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多彩。通过发展经济和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市地县财政供养人员年人均可用财力有了较大的增加,自治区对地市县的财力补助由1997年的44.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46亿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两个确保”和“低保”得到较好落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97年的101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737亿元。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环境进一步优化,促进发展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市场经济观念、对外开放意识和加快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迈出新步伐,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有新的提高。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基础教育得到加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有较大提高。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由1997年的4.67万人扩大到2002年的13.88万人。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低生育率继续得到巩固。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民政、统计、审计、工商管理、技术监督、药品监督、海关、检验检疫、地震、测绘、气象、水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修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三五”普法顺利完成,“四五”普法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稳步推进。政府立法工作、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水平有新的提高。五年间政府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37件,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的行政规章36件。政府还制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一批政策性规定。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打击严重刑事和经济犯罪、扫除“黄赌毒”和各种黑恶势力、与“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等取得新成效。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生产形势有良好转机,处置地方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驻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在抢险救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成效显著。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又从总体上增强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支持能力。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产品竞争力总体上不够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财源基础不够牢固;工业规模不大,质量效益和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城镇居民生活困难,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安全生产隐患不少,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腐败现象依然存在,群众对一些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仍不满意,等等。这些,都与自治区人民政府许多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有关系。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既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成绩来之不易。实践证明,这些年我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完全正确的。全区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的组织、指导上,始终注意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坚持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和结构调整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努力走体现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不断增强全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妥善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条不紊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和发展。 ——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既立足当年增产增收,又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在确保年度任务完成的同时,努力从各方面不断夯实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牢固基础。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中、近期规划和区域布局以及重大政策措施等基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制定了全区“十五”计划、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一批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从宏观上把握和推进了全区的发展。加强水利、电力、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环境。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经济、特色经济,推进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和其他方面结构的调整,不断强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产业基础。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全面推进环境保护, 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的生机活力。改革开放是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几年,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稳妥地推进改革,有效地促进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扩大同国内外各地区的经济技术和其他各方面的交往与合作,积极到竞争、开放的市场中去组织生产要素,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坚持依法治桂战略,提高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几年,我们坚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努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法规体系。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加强与工、青、妇、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努力扩大基层民主,不断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努力改进作风,在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关于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的要求和部署,在1998年5月召开的本届政府第一次全会上,我们提出:要按照“坚强团结、开拓务实、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五年来,我们一直按照这一要求来开展政府工作。我们始终注意用党的基本路线统揽全局,努力把握好政府工作的原则和方向。坚定不移地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认真把区党委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具体化,确保党委的重大决策在政府工作中得到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实效,力戒虚浮,努力做到思想求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多办实事。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努力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廉洁自律,从严治政,努力以良好的政风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五年任期已满。在这五年时间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全区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海内外所有关心帮助我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作出了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到2022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到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到建党一百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加快向富裕生活迈进;到建国一百年时,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据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对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具体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区党委的总体部署,把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我区优势很多,潜力很大,具备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在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力争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为此,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指导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 (二)夯实基础,强化支柱,扎实推进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性地推进各项工作。坚持在调整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一条速度快、结构优、效益好、后劲足、竞争力强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为此,要紧紧抓住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不断夯实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产品的优化升级。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规划论证,大力抓好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引进、培育和发展制造业,增创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依托优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高起点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群。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大交通、大流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一批联系东南亚、辐射我国西南及其他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快建设一批旅游精品项目,增强旅游的支柱产业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 (三)完善布局,优化环境,努力拓宽跨越式发展的空间 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完善生产力布局,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促进市场要素的高效配置。为此,要更加密切五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互相涵盖、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市场纽带,依托现代交通网络,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加快开发沿海地区、中心城市、沿边和邻周边省地区、交通主干道沿线地区、优势资源富集地区及国家大型重点骨干企业所在地区,形成围绕中心城市布局的城市经济圈,以及沿海、沿边和沿交通主干线布局的产业经济带。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西南出海通道,加快构建经我区连接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努力把我区构筑成为中国走向东南亚的重要的桥梁和基地。加快完善出海、出边、出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流动。加快西电东送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构建良好的基础环境。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开发开放、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美、安全的人居环境,努力改善软环境,不断增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综合支持力。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跨越式发展的体制环境 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努力推进市场化进程。为此,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结构优化,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著名品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进外资和国内资本,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坚持以质取胜,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培育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国际化。充分发挥我区优势,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我区近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南北钦防沿海地区要增创优势,发挥对外开放的龙头作用。我区兼具东部、西部省区的双重属性,要全面加强同各兄弟省区市的联合与协作。 (五)实施科教兴桂战略,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此,要大力实施科教兴桂和人才战略,激发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能,培育支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体系。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成人教育,鼓励、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形成九年义务教育牢固、院校学科结构合理、多元办学体系完善、各类人才辈出的新的教育局面。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教育保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发展先进生产力。努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新材料、环保技术等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掌握核心技术,带动我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性及配套技术进行攻关和推广应用。继续实施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计划。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快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强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资源的保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以先进文化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六)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优化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制环境。为此,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各级人民政府要自觉地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进一步丰富民主形式,推进和完善村务、厂务、政务公开,扩大公民对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序参
,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城市居民自治。加强对行政司法工作的监督,抓好行政司法队伍的建设,提高依法治桂水平。 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历史性的战略任务。必须按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和实现。 三、2003年工作的建议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今年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真贯彻中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增长 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议今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外贸出口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扩大内需方针及其他一系列政策和原则,坚持区党委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思路,坚持实践证明是正确有效的指导方法和作风。要正确处理好速度、效益和结构的关系,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在抓好发展的同时,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抓好当年发展的同时,着力构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和基础,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搞好优势农产品布局,引导特色农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优质稻和名特优新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以及高产高糖甘蔗。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瘦肉型猪、优良草食动物、奶水牛、名优水产品,进一步提高畜牧水产业的比重。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在搞好生态林建设的同时,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经济林。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抓紧制定、修订农产品地方标准,制订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努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年内自治区和各地都要抓一批标准化生产试点。大力培育和扶持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围绕优势农产品,开工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展规模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龙头企业对发展农产品的带动能力和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力,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种协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强化以科技、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市场经营模式建设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着力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抓好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和重点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向小城镇集中,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以及农村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推进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切实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继续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企业改革整顿成果,抓好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群体,扩大产品的市场容量。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制定产业导向政策和重点技改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重点改造提升制糖、有色金属、机械、水泥、钢铁、医药、烟草工业等,重点抓好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和促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发展的项目,加快市场急需产品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培育和发展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抓好铝工业、汽车机械、林浆纸一体化以及水电、食品、医药、石化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建设。加快南宁、桂林、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加快沿海工业园区和柳州新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的建设,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并逐步推进南宁、柳州、防城港、玉林等地物流业的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型物流企业。完善全区旅游开发布局,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抓好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促销,扩大旅游对外开放。继续积极引导、规范和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加快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卫生保健、体育健身等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信息、会计、监理、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保持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和投资效益不断提高,是使我区经济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的重要措施。要更新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更多地运用市场的办法筹措和运作建设资金。围绕我区的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培育壮大投资主体,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拓展投资的承载空间。充分把握好明年国家继续发行建设国债并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发挥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我区优势资源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统筹规划、改进方式、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进一步管好用好政府性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布局,调整投资结构,确定投资重点,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关系我区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重大项目建设。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六景至兴业高速公路和钦州港二期工程。加快推进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水任至南宁和南宁至友谊关高等级公路、桂林至梧州和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县际二级公路和乡镇通油路工程。加快南宁、柳州、梧州、桂林、贵港等重点防洪城市和沿江重点城镇的防洪工程建设。梧州市东区防洪堤工程上半年一定要确保竣工。退耕还林工程要加快推进,并进一步扩大范围和规模。积极落实建设条件,新开工建设北海电厂、全区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力争新开工建设洛湛铁路广西段、长洲水利枢纽等项目。深化对沿海港口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的规划和建设的研究工作。 积极支持产业发展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平果铝氧化铝二期、南宁烟草制丝技改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柳江造纸厂全漂白化学竹浆等在建工程建设;新开工平果铝电解铝二期工程、桂西氧化铝一期工程、玉柴年产十万台柴油机项目、贵糖公司生活用纸技改工程、水牛奶业综合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开工沿海大型纸浆厂等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工程。 合理安排社会发展项目。继续加强广西大学“211”二期工程建设,抓好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民族学院教学大楼、广西科技大厦、广西民族博物馆、自治区图书馆改扩建等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公共设施及公检法等方面在建和新开工的社会发展项目,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提升社会设施水平。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有市场、有效益的基础上,各地也要努力争取上一批重点项目,以拉动当年经济增长并积蓄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投资与项目管理,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的宏观调控,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支持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提高经济社会承载能力为重点,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加强以中心城市和自治区重点镇总体规划的修编为重点的城镇规划工作,加快中心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南宁江北东堤和西堤堤路园工程、柳州市东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广西师范大学三里店校园扩大工程、北海银滩旅游区(中区)改造工程和梧州东区江滨骑楼城工程,加强玉林、贵港、钦州、防城港和百色、河池、贺州、来宾、崇左新建地级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建设资金运作方式,逐步完善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落实自治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继续发展五大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城市经济圈和产业经济带发展,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今年,要按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二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总结我区近年来企业改革整顿的经验,巩固其成果并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统一政策,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支持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继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要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的支持。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发展电子政务,今年要进一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全区党政机关电子政务网建设。同时,要积极稳步推进财政改革,着力构建公共财政。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全面落实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优化我区的所有制结构。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推进优势资源开发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放开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等领域。把更多更好的大项目通过多种方式招商引资。进一步改革招商方式,改进招商服务,抓好招商的跟踪落实,提高招商的效率。做好基础工作,更多地吸收、使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和各种社会团体资金。进一步改进对外商的服务,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投资软环境的改善。今年,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把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同建立出口商品基地结合起来,为扩大机电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作扎实的基础工作,扶持一批重点生产企业,建设成为外贸出口生产基地。结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支持优质农产品出口。在继续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争取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落户广西;认真研究并运用好国家鼓励出口和调整进口的各项政策,支持外贸进出口增长。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区内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货物和劳务出口。 (四)认真抓好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和增收节支工作 认真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列入对各地经济工作的考核内容。坚持立足于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渠道。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开发非公经济、非农产业和社区、家政等新型服务业的就业岗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合理和有序的劳务输出。要重视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强化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管理,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强化对劳动力中介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切实保障社会特殊群体和特团家庭的基本生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巩固确保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的成果。 我区财力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增收节支对于我区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把建设支柱财源、优化财源结构的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夯实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强化税收征管,严禁各地各部门擅自出台优惠或变相优惠的税收政策,坚决制止擅自批准减税、免税、缓税和先征后返政策,对税收优惠政策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加强税收基础工作,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逐步增强自治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政权运转、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支出和法定支出。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制止奢侈浪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把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支出中不合理的部分减下来。加大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力度,加强财政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坚持财政“分级管理、分灶吃饭”的原则,提高各级政府依法理财的积极性。 (五)努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切实抓好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工作,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加快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进程,引导人才合理流动;积极构筑人才小高地,着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加快建立新型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做好控制重大疾病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建设,实施精品工程,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加强网络管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努力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依法保护国土资源,提高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水平,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继续推进绿色工程,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认真做好城市、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环境保护。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加强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强化以监督行政执法责任为重点的政府法制监督,加大行政复议工作力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主动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城市社区民主建设,继续推行村务、乡镇政务和厂务公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加强各级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努力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 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继续深挖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和抢劫等多发性犯罪;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依法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努力化解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推进法律援助,不断完善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把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从法制上、体制上、机制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约束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的服务、监督和管理。继续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文化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体制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药品、农资等商品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继续组织开展以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为重点的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改和监控,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和废弃物处置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快制定安全生产配套法规、规章,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各位代表,当前,我区的各项工作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区党委确定了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发展目标,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拼博,开拓前进,为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第3篇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总结
——2003年1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 乌云其木格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1998年1月就职,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跨世纪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本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有效需求不足和罕见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总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732亿元,比1997年增长59.2%,年均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201亿元,增加89.7亿元,年均增长12.5%;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75亿元,年均递增17.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720亿元和1645亿元,分别增长103.6%和4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1亿元,年均增长10.3%,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29.3:38.8:31.9,调整为21.5:42.1:36.4。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72亿元,年均增长3.3%,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公斤左右,肉类、禽蛋类和奶类总产量分别比1997年增长22.3%、30%和148.3%。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优质、专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71亿元,年均增长11.3%。主要工业品产量稳步增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快速发展,七个全国驰名商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改组改造得到优化提升。五年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35亿元,以包钢、包铝、内蒙古一机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稀土、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大批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五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77.2万人次,年均增长17.5%,旅游收入228.7亿元,年均增长36.5%。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区已有590户国有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8%。一批大公司、大集团迅速崛起,有14户企业进入国家520强,20户企业股票上市,融资16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登记在册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80.2万户和3.4万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65.7万人和43.7万人。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延包、草牧场“双权一制”得到有效落实。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农牧民平均减负45%。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区直行政机关人员精简了47%,盟市以下精简了21.6%,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3.5%。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不断深化。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有新的发展。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累计达700多亿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局良好,已有260多家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9.7亿美元,年均增长21.4%。
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253亿元。全社会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04.1亿元,重点实施了生态建设七大工程,累计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植树1326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6780万亩。水利建设争取国家投资43.4亿元,加固江河堤防2986公里,实施了尼尔基、绰勒等10项大中型水利项目和红山、三盛公等26座病险水库、枢纽加固工程,建设了河套等14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20万亩,解决了282万人、82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公路建设累计投资304.8亿元,先后建成了呼包、包东高速公路和20多条重点公路,完成了11条旗县通油路等工程,开工建设了110国道呼市至北京高速公路和贯穿东西的大通道,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7.2万公里,比1997年增加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铁路重点建设了包兰复线包头至石嘴山段、准格尔至东胜铁路一期工程、锡林浩特至桑根达赉铁路。民航扩建了呼市白塔机场和锡林浩特机场,开工建设了乌海机场。电信五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76万户。电力累计投资260亿元,新增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全区城市电网改造投资20亿元,农村电网改造投资7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50亿元,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得到改善。包头、呼市、通辽等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包头市还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
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五年来,全区共取得自治区级科研成果1966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0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建立企业技术中心50户,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孵化基地3处。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区先后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高校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项目,完成了内蒙古大学“211”一期工程。全区“两基”达标旗县达到74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69.9%,比1997年提高42.1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比1997年增长2倍。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9.2%和84.9%,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获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地方病和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保持全国中上游水平。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城市环境质量有了一定改观。土地管理、民政优抚、劳动人事、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气象、地震、人防、地矿、统计、档案、文物保护、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等取得了新成绩。
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44元增加到6034元,年均增长8.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780元增加到2088元,年均增长3.2%。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有所增加,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7%和63.8%,有64万城镇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积极开展抗灾救济工作,有效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区上下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成效显著,公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以廷·巴特尔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五年共制定政府规章39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41件,接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20次,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58次。勤政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实现了制度化。普法教育广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法轮功”邪教组织,“严打”,专项斗争取得新成效,隐蔽战线的斗争得到加强,治理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经济运行呈现出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投资消费双重拉动、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2.1%,是五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60%,亏损下降2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10个点。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工业技改投资80亿元,增长67%;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有146项开工建设,56项建成投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5亿元,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生态建设投资30亿元,在西部省市区中居首位,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67万亩,宜林荒山植树608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2800万亩。公路建设投资100亿元,是自治区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新增黑色公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电力装机容量73万千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投资达45亿元,增长28.6%,城镇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引进国内资金22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3.7亿美元,增长20%。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区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加33.2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8%。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发展较快、建设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兄弟省市区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劳动。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为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海内外关心和支持本届政府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招商引资的环境不够宽松,利用外资水平低;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一些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不少地方和部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有些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 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对自治区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发展,特别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必须打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善于把中央的宏观决策与内蒙古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创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不断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区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论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是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都需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取向的各项改革,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汲取教训,深刻反思,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五,必须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民生、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六,必须倍加珍视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2003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使我区加快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潜在优势必将转化为现实优势;我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走上顺应时代潮流和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路子。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奋发努力,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逐步缩小差距,尽快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实现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区上下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揽全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要坚持执政为民,把关注民生、兴区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二)走具有我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准确把握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新兴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稀土、生物制药、蒙药、新材料、信息等产业,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技改投入。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稳定技术工人队伍。二是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以现有20户重点大企业集团为基础,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着力培育优势中小企业群体,努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化协作水平。三是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要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储备、论证、立项实施和达产达效工作,精心选择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形成产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项目。加快以能源为主的基础产业开发,抓好托电一、二期、达电三期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正蓝电厂、岱海电厂、海电三期项目,做好通辽电厂三期、伊敏电厂二期等重点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加快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建设和苏里格气田开发,完成长庆至呼和浩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和相关城市配气工程建设,加快天然气化工大项目前期工作。
(四)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加快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这两年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植树994万亩,退牧还草5000万亩。要把生态建设与推进产业化进程、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统筹兼顾。要在继续抓好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抓住国家启动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机遇,加大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因地制宜,解决农牧民的生计问题,达到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国道110线我区境内高速公路、东西大通道和县际公路等工程建设。铁路要力争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至准格尔铁路,做好集宁至张家口铁路的前期工作。民航要建设完成乌海机场,开工建设满洲里机场,做好阿尔山和鄂尔多斯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河套灌区节水改造、人畜饮水工程等在建项目,力争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高度重视地质矿产勘探,认真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监理制。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需求。
(六)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
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法稳定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和草牧场承包关系,不断完善土地、草牧场合理流转制度。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牧民负担。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行“一厅式”、“一站式”服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各项应对工作,充分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我区的对外影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开放领域。按照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支持区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外资收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我区优势企业。逐步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引进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方面有信誉的境外企业,促进我区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区大中型企业跨国、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资源开发、生产经营、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全面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切实抓好满洲里口岸“大通关”试点建设,努力把满洲里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通关便利的国际经贸大通道。
积极营造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环境。认真开展“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集中力量抓好投资环境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斗争,加强诚信教育,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八)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要积极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援助的方针。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的宏观协调和引导, 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认真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有效解决扩大就业问题。要引导人们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稳步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高度重视“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标准。今年中央财政要继续增加对“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再就业的投入,自治区各级财政也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切实做好民政优抚工作,落实扶贫帮困各项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优抚对象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特困群众的实际困难。三是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五通”步伐。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扎实推进“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和“移民扶贫工程”。
(十)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维护祖国统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搞好国防教育,支持军队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各级政府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体察社情民意。珍惜民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强化监察、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坚决惩治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心同德,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为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第4篇 区政府办公室年终总结报告
政府办公室是政府工作的枢纽,承担着上传下达、综合协调、参谋服务等重要职能,是承上启下的窗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发扬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超前谋划工作,全力推动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路北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班子成员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1、强化理论学习。我们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千方百计处理好工学矛盾,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自我研读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进行理论学习。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共中央xx届xx全会精神,通过学习,大家对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宗旨、根本性质、根本任务有了新的认识,政治理论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做到对党忠心耿耿,对群众全心全意,对事业兢兢业业,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的位置。
2、维护团结统一。政府办公室班子每名成员都把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统一放在首位,一切从维护班子团结出发,以大局为重,坚持做到严格按照议事规则、程序办事,坚持大事、要事集体研究,群策群力。
3、发挥榜样作用。在工作与生活中班子成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凡要求同志们做到的班子成员必须首先做到,从不搞特殊,党员干部带头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力求把工作做的更好。
4、加强民主管理。认真贯彻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本原则制度。日常工作中班子成员都能够做到经常地倾听群众意见,主动接受同志们监督,不断地改进工作,班子成员和同志之间沟通了思想,加强了联络,形成了大家齐心协力为集体争光的合力,促进了办公室工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议事制度,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定期召开班子会,研究工作,交流思想,在制订目标、做重大决策时,发扬民主作风,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水平。建立健全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将民主生活会制度化、经常化,作为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的重要方式。
二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改革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全方位为全区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室的综合协调服务职能和参谋助手作用。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以提高工作质量为目标,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
1、列入全区考核的工作目标5项
(1)完成市级部署及批办事项190件,按时办复率100%;
(2)撰写领导讲话等大型材料10,完成年目标的 175%;
(3)编发政府简报22期,完成年目标的115%;
(4)撰写专题、参阅、调研22期,完成年目标的110%;
(5)依法承办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191件,完成年目标的100%;
2、列入办公室和市单项考核的工作6项
(1)编发政务信息99期,完成年目标的110%,其中被市采用28条;
(2)收发交换文件材料3.7万件,办文办会无积压、无泄密、无失误;
(3)打印文件260万字,无积压,差错率3‰ 以下;
(4)办理群众来信来访、领导批办案68件,办结率100%;办理市长公开电话1800个,办结率100%;
(5)对我区行政执法部门的罚没许可证和行政执法证件进行了年检,对各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情况进行了界定和清理;对我区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38个部门下发的476件文件进行了甄别;起草、制定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并组织了多次学习;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4件,办结率100%。
(6)领导交办的和各项临时性工作圆满完成,办结率100%。
三、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的工作氛围正在形成
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六心工程”全面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实施意见》, 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我办积极营造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的舆论氛围,使全体工作人员知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政府树立文明形象、改善服务,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1.结合工作特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办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按照区委的统一要求,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党员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全体党员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党员的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二是建立健全了支部的规章制度。我支部充分利用这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建立了党员学习制度、支部工作制度、发展党员和缴纳党费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逐步实现支部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2.强化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坚持以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的队伍为目标,抓经常性的学习教育不放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一是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坚持每月安排一次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的学习日活动。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认真开展了 “权力观”主题教育,做到立足教育,防范未然。要求全体职工在单位做好职工,在社会做好公民,在家庭做好成员。
3.精心设计载体,积极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提高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一流意识,通过营造环境来推动创建,通过创建来提升形象,不断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坚持开展健康、文明、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二是抓好环境卫生工作。建立了层层分工明确的卫生责任制,定期或随机进行检查、评比,奖优罚劣,办公区内做到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工作环境有了大幅度改善。
第5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总结
2003年1月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五年工作的回顾
1998年以来,自治区第九届人民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九五”计划的总体目标,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本届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过去的五年,是自治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五年;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五年;是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五年;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投资力度大,重点建设项目多,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的五年;也是全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五年。是新疆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预计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598亿元,比1997年的1050亿元增长45.3%,年均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8%,第三产业增长9.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5904元增加到8322元。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26.7:39.3:34.0调整为2002年的19.1:42.0:38.9。全口径财政收入212亿元,比1997年的110亿元增长93%,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2亿元,比1997年的447亿元增长81.7%,年均增长12.7%。外贸进出口总额25.1亿美元,比1997年的14.5亿美元增长73.5%,年均增长11.7%。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加强了水利、农村道路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2年农业增加值305亿元,比1997年增长24.6%。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经济作物占总播面积的50%,比1997年提高5.5个百分点。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以番茄、红花、枸杞等为代表的红色产业发展较快。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19.4%上升为28.2%,林果总面积由274万亩扩大到582万亩,成为近两年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32家。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五年共解决了6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由1997年的19个增加到22个。
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加快了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累计完成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290多项。石油、天然气、铜、钾盐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化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已初步形成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工基地。原油、天然气、机制糖、纱等产品产量已跃居全国前列。特色工业发展较快,番茄制品、啤酒花、石材、家具等产品形成一定优势。预计200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3亿元,比1997年增长40.5%,年均增长7.0%。培育和组建了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服务业结构不断改善。传统服务业得到提升,信息、金融、证券、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流通业出现新趋势,大型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不断涌现,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正在兴起。新建了一批辐射全疆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制定了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居民消费。旅游业发展迅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五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0亿元;接待海外游客123万人次,创汇4.6亿美元。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和“新疆风情万里行—首届新疆旅游节”。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处了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建设成就显著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3亿元,比前五年增加87%。建设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南疆铁路库—喀段、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三大油田勘探开发、塔城铁厂沟电厂扩建、农村电网改造、新疆光缆干线扩容改造、新疆第二出疆光缆、乌鲁木齐第二长途电信枢纽、独山子乙烯改扩建、泽普石化厂化肥扩建、乌鲁木齐污水处理、塔里木农业灌溉和环保二期、新疆棉花基地、粮食储备库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64个,其中已建成投产38个。五年新增铁路970公里,干线公路1256公里,发电装机容量145万千瓦,原油生产能力1407万吨。建成高速公路506公里,结束了我区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举国关注的西气东输工程如期开工。这些大型骨干项目的完成和生产能力的实现,为新疆今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西部大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结合新疆实际制定了西部大开发规划,出台了招商引资、税收、土地和矿产资源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清理了与世贸组织规则、市场经济体制和西部大开发不相适应的各类规章和政策性文件,撤销合并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规范了政府行为,强化了服务意识,改善了投资环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教育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128亿元,开工建设了一批关系自治区长远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
加强了生态建设和保护。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等生态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4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47万亩,山区更新造林235万亩。目前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6个,总面积20.4万平方公里。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先后4次从博斯腾湖向下游调水10.5亿立方米,获得良好的生态效果。重视做好国土资源保护工作,耕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成效显著。
天山北坡经济带迅速发展。采取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快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出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目前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总量已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并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带动了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
以国企改革为主的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18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绝大部分进行了公司制改革。稽查特派员试点工作取得进展。一大批国有企业实施资产重组,促进了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化了资本结构。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出售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资本市场初步形成,目前上市公司23家,资产总额超过330亿元。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组建了一批大型骨干流通企业,商业企业改制面90%以上。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区注册个体工商户43.6万户,从业人员66.5万人,分别比1997年增长29.4%和30%;私营企业注册2.8万户,从业人员36万人,分别增长1.7倍和1.9倍;2002年上缴税金25.8亿元,占全区税收的14%。财政管理改革取得成效,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行了政府采购和统发工资制度,部门预算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金融、税收、住房、文化、卫生等各项改革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基本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五年实现142万人次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两个确保”得到巩固,累计为37.9万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23.6亿元,筹集养老保险统筹金145亿元,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补发了企业历年拖欠的2.3亿元养老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合作规模继续扩大,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大经贸格局基本形成。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98.4亿美元,比前五年增长57.7%,其中边境贸易额53.9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55.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亿美元,吸引了36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来我区投资。加强了横向经济联合和技术协作,累计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合同353亿元,引进外省到位资金81亿元。成功举办了每年一届的“乌洽会”,五年对外贸易总成交额69.1亿美元,国内贸易和经济技术开发合作成交额1073.3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稳步发展,对外开放城市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口岸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通关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口岸年过货量650万吨,其中阿拉山口口岸年过货量达到580万吨,居全国铁路口岸第二。
五、坚持实施科教兴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五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76项,获国家和自治区奖励的501项,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获专利授权3203件。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自治区重点项目1307项,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两基”工作进展顺利。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取得进展,重新组建了一批重点大学,新疆大学211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高校毛入学率由1997年的9%上升到14.8%。
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下降到16.3‰和10.9‰。依法加强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完成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5亿元,建成一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集中供热工程。通过实施“一控双达标”和“13211”环保行动计划,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阶段性目标,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主要污染物基本达标排放。已建成烟尘控制区63个,环境噪声达标区40个。乌鲁木齐市治理大气污染的“蓝天工程”进展顺利,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再创佳绩。实施了“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创建“文化建设先进县”等重点文化工程。创作演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部分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大型民族歌舞《我们新疆好地方》等艺术精品受到国内外观众好评。重视做好对十二木卡姆等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加大了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1.3%和90.9%,比1997年提高8.5和12.1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加强了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省区。成功举办了自治区第九届运动会和两届民运会。五年累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64枚金牌、61枚银牌和58枚铜牌。完成了3条邻省省界和22条地州界的勘界任务,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审计、统计、档案、质量监督、气象水文、地震监测、外事侨务、残疾人和老龄事业、语言文字以及其他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九届政府确定的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累计投入农村防病改水资金11.8亿元,解决了434万人和1035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新建乡村广播电视收转站1658个,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西新工程”一、二阶段目标,结束了通电乡村不能听广播看电视的历史。完成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投资2500万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成县计划生育指导站17个。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新疆光明工程”,使近4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新改建县乡道路6788公里。新增通电乡75个,全部乡实现了通电。乌鲁木齐管道天然气工程、石油液化气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和教师住房建设都取得了进展。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五年共安排救灾款6.2亿元,安置灾民17.3万人次。补发了1993年工资改革以来欠发职工个人的工资。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复转军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土地草场纠纷等问题。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预计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76元,比1997年增加241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9.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61元,比1997年增加35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4.8%。反映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5%和49%。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8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8.6平方米。完成牧民定居半定居4万多户,使全区76%的牧民实现了定居半定居。2002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0亿元,人均5970元,分别比1997年增加444亿元和2035元。城乡居民家庭高档电器和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显著提高。每百人拥有固定和移动电话分别由1997年的5.5部和0.4部,增加到17.7部和9.5部。
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效,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
坚持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巩固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一批县(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及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
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月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尊重、携手共进、共同繁荣的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高度重视并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严厉打击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宗教极端势力为首分子,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及其他敌对势力的各种破坏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的各项决议,加强与自治区政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联系。五年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2件,制定发布政府行政规章33件。办理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762件。坚持依法行政,开展了行业纠风和治理“三乱”工作。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
八、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兵团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22亿元,比1997年增长62.7%,年均增长10.2%。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棉花种植、园艺、畜牧业“三足鼎立”的格局。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龙头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对外贸易步伐加快,石河子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预计职工年均工资收入7760元,比1997年增加2310元,年均增长7.3%。兵地融合经济进一步发展。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巩固边防安全做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2年,我们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各项部署,克服种种困难,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预计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0%,第二产业增长8.4%,第三产业增长9.6%,整个经济运行情况好于预期。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种植业继续向特色、优质和高效方向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亮点,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夺得农业丰收。预计粮食产量871万吨,增长9.4%;棉花总产150万吨,下降4.5%;肉类总产105万吨,增长8.2%。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深化国企改革,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扩大特色产品规模,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8.6%,原油产量超过2000万吨,发电量、钢材、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交通运输稳步发展,预计铁路货物发送量比上年增长5.7%,公路货运量增长4.0%,民航旅客运输量增长15.9%,邮电业务总量增长38.4%。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2%,更新改造投资增长6.3%。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独山子乙烯改扩建、新疆电信东环及北环光缆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等7个项目实现单项和部分投产目标;新开工建设了吉林台一级水电站、阿舍勒铜矿采选工程等6个项目。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5亿元,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9.6%。对外贸易大幅增长,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出口总额12.0亿美元,增长79.5%;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5.8%。金融信贷结构进一步调整,加大了对经济建设的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广先进适用科学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增加了教育投入,“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比上年增长9.5%,研究生招生增长31.2%。3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三条保障线和“两个确保”继续巩固,48万人纳入“低保”范围。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增加150元的目标。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团结奋斗,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第九届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工人、农牧民、农垦职工、知识分子、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向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驻疆单位、驻疆部队、武警官兵、人民警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新疆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五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是硬道理,做好新疆工作,归根到底是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围绕发展问题,坚持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对区情和市场经济的认识,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探索并不断完善了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
第二,坚持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新疆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有效地拓展了经济的发展空间。
第三,坚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始终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自治区经济增长,特别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集中力量建设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四,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努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高举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定不移地维护新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滞后,与内地省区的差距拉大,基础设施仍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工业发展速度缓慢,质量效益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扶贫任务依然很重;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较小,缺乏新的增长点;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城乡部分居民生活困难,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此外,政府工作中也有不足,一些部门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腐败等现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到2022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全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纺织工业、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农牧产品加工工业基地,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就业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力争到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20亿元,年均增长9.2%,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半的目标,全面实现小康。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好局。
今后五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
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下。
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有利条件:一是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地激发了全区各族人民开发建设新疆的热情;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历史性机遇;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思稳定、图发展、奔小康”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为我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当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困难:世界经济发展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对我们的挑战依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较低,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仍比较突出。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和克服困难的措施想得周全一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措施。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现两个转变:在经济发展上向积极进取、主动参与转变,在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向深层次加工转化、高效综合开发转变;力争三个突破,在深化改革上有突破,在扩大开放上有突破,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上有突破。
——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和林果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快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努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推进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工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符合新疆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做大做强棉纺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建筑建材业,加快矿业开发和电力工业发展,积极推进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工业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重点发展社区服务、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咨询、金融证券、现代流通、房地产和物业管理等。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和网络化,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引进竞争机制。积极有序地放开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提升我区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旅游市场,丰富旅游产品。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各种所有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建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社会投资准入领域。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推进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体制改革。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带动区内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新疆的开发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所有制界限,开展全方位联合与协作,融合各方优势和力量,发展融合经济。
——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可持续发展
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为今后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奠定坚实基础。抓好重要河流的治理开发和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健全以公路为主体、铁路为骨干、航空和管道相配合的立体交通综合运输网,形成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的电力体系。今后五年除已开工的29项续建工程外,安排新开工下坂地水利枢纽、中吉乌铁路、精—伊铁路、奎屯—北屯铁路、阿克苏—阿图什公路、艾比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吉林台二级水电站、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等31个大型重点建设项目。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快地质勘查步伐,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有计划地推行草场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逐步恢复草原生态功能。有序有偿、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土地,有效保护基本农田。抓好两大盆地边缘沙漠化防治和塔里木河流域、艾比湖、博斯腾湖的综合治理,遏制重点地区、敏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减轻干旱、风沙、盐碱和污染的危害。实施以乌鲁木齐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天然气气化工程。
加快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依托有实力的企业,培植特色产业群,支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规模,增强实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辐射和带动全疆经济发展。继续扶持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支持其他地区依托资源、区位的比较优势和已形成的竞争优势,发展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加强养老、失业、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管理,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持力度。城镇要将所有从业者全部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和社会化管理。加强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种服务业,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全社会转变择业观念,推行灵活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建设,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抓紧、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组织科技、文化和卫生“三下乡”,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稳定。
推进科技和教育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围绕优势资源转换的关键技术,安排项目计划和组织科技攻关,力争在重点学科和优势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各类教育,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强化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2003年的工作
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全面完成第十届政府的工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745亿元,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0.3%,第三产业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148.5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4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6亿元,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外贸进出口总额27.6亿美元,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48‰以内。
一、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高效经济作物和草料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棉花生产要在提高单产、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上下功夫,种植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左右,总产保持在3000万担。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抓好畜产品的开发和加工转化,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继续扩大林果业规模,实现新增优质果树面积100万亩。
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财政税收、国债项目和银行贷款等方面对重点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尽快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探索和建立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及时向广大农户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开展劳务创收。把组织农民劳务输出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组织农民参与当地水利、乡村道路、电网改造、城镇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建设,从事建筑、运输、餐饮等二三产业,力争农村劳务输出人数和劳务收入有较大增长。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加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支持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草场围栏等项目建设。加强重点水库除险加固和防洪工程建设,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节水新技术,全面开展量水到户工作,促进节约用水。把小城镇建设同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增加农村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乡镇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按照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防止发生损害农民利益、侵犯农民经营自主权的行为。坚决执行中央“一项制度、八项禁止”的规定,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点对反映强烈的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村用水用电乱收费、农民建房乱收费等进行专项治理。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完善配套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和“进村入户”的方针,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社会帮扶力度,落实责任制,因地制宜地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支持贫困农牧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力争解决19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圆满完成三年解决44万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阶段性任务。
二、立足优势,突出重点,促进工业快速发展
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10%。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加大改革重组力度,通过行业整合,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嫁接和改造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石油石化工业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原油产量和加工量有较大增长,促成一批重点石油石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争取塔石化项目尽快投产。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纺织工业要重点支持一批产品销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纺织企业加快发展,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纺织行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走高档次、精品之路。抓住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建设的有利时机,保持建材行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引进国内外资金,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加速矿业开发。大力发展水电、火电、风电生产,降低供电成本,增加电力供应,促进高耗能产业发展。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规范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企业重组力度,培植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放手进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改组。加快建立信用和担保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对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国有工业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扶持壮大一批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超常规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在投融资、税收、外贸和土地、能源、水资源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促使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实现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安排技术改造投资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用好用足国债贴息等政策,抓好一批对经济拉动作用大的技术改造项目。鼓励大企业集团与各地合作,上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色项目。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抓好重点新产品的开发和关键技术的推广示范。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重点抓好企业决策、财务资金、质量和信息化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防止明令禁止的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小水泥、小钢铁死灰复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
继续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力度,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4亿元。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以及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消费的项目建设。初步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9项,其中红雁池第二发电厂一期工程、哈密二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和田机场、乌鲁木齐火车站改扩建等6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新疆油田勘探开发、优质棉基地建设等8个项目单项或部分投产;新疆节水灌溉工程、吉林台一级水电站、奎—赛高等级公路、国道314线和硕—库尔勒高速公路、阿舍勒铜矿采选工程、西气东输(新疆段)等15个续建项目;安排库尔勒机场、那拉提机场、精—伊铁路、昌吉热电厂扩建工程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
积极争取国债投资,努力扩大信贷资金投入规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和民间投资增长。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大投入力度,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较大增长。
加强项目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项目法人责任,把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落到实处,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在建项目的组织协调,及时解决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实现年度建设目标。强化国债项目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搞好项目稽查,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建设资金不被挤占挪用。
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前期费投入,加快下坂地水利枢纽、艾比湖生态综合治理、玛纳斯发电厂三期扩建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储备。
四、努力扩大消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进一步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增强消费意识,挖掘消费潜力。优化消费结构,积极扩展假日经济、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培育住房、通讯、汽车等消费热点,逐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改善消费环境,开拓城乡市场。充分发挥我区产品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加强与内地发达地区的经贸合作,千方百计扩大特色优质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
大力发展服务业,发挥服务业在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宽准入领域和条件,支持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兴办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农业综合开发服务、商贸流通服务等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多种方式参与我区服务业的发展。剥离机关、企事业单位办社会职能,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度,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带动服务业发展。推动流通业态和组织创新,发展连锁、代理、配送、特许加盟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鼓励流通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调整结构,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开放市场。建立健全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和专家审价制度,加强教育、医疗、药品、交通、供水、居住等价格和收费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下决心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站、文化、建筑、旅游市场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活动,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
五、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加强财政金融工作
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的目标。强化税收征管工作,加大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认真排查税源,对重点税源重点监控,确保各种主体税种的平稳增长。依法惩治各种偷、逃、骗、抗税行为,堵塞税收的跑冒滴漏。强化税务稽查,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发票和做假账的违法犯罪行为。认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严禁出台税法以外的各种税收减免缓政策,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大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积极稳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改革试点范围,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研究制定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各项配套制度,全面推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实行财政综合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加大政府采购力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困难地县的转移支付力度。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本着“一是吃饭,二要建设”和“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压缩对一般性项目的投资和非生产性支出,集中财力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支出需要,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增加对农业、生态等基础产业和科教、扶贫等方面的投资。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和追踪问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严肃查处坐收坐支、截留挪用财政收入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土地和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坚决取消小金库。大力压缩会议、接待、出国考察等费用,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禁止各种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完善金融服务,落实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信贷措施,增加信贷规模,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鼓励金融机构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支持自治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改制,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新型的银政、银企关系,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内控机制,提高金融资产的运营效率。 六、发展外经外贸,努力提高开放水平 推进出口市场、出口商品和贸易方式多元化,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巩固发展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型市场。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保持进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增长10%的预期目标。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稳定棉花、番茄酱、棉布、棉纱等大宗产品出口规模,扩大家具、机电、果酱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依托地缘优势,努力发展与中亚、俄罗斯及西亚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做大做强地边贸易。加大对出口大户、重点企业政策扶持、协调服务力度,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开展外经贸业务。支持食品、轻工、建材、服务行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和石油企业参与周边国家油气资源开发,带动原材料和设备出口。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于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产业产品的开发,积极争取外国政府援助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树立大协作观念,拓展协作领域,重点瞄准国内外强势企业,进引一批带动度大的合作项目。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快设立霍尔果斯保税区、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各项准备工作。办好第12届乌洽会,使其逐步成为中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贸盛会。做好签约合同的跟踪落实工作,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 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利用好国债资金,加快重点旅游景点建设。吸引外省区及社会资金参与旅游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旅游业。加强对名胜古迹、自然景观、旅游景点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高新疆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办好新疆风情万里行旅游。 七、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广开就业门路,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实现35万人就业再就业。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积极组织劳务派遣,培育和扶持再就业基地,引导和鼓励形式多样的灵活就业。搞好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提高从业者的就业能力。重视做好
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街道、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形成健全的就业服务网络。实施就业援助,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加强劳动和保障监察,规范各类企业在招工、裁员、工资分配、保险福利等方面的行为。 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认真落实低保政策,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三个不变”的要求,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对协议期满暂时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运用现有各类筹资渠道继续予以保障。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强化失业保险费征缴,提高失业保险的支撑能力,积极稳妥地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措施,落实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等规定,探索困难群体社会医疗救助的有效途径。规范城市低保工作,将符合条件的65万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就学、医疗和取暖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八、做好科技教育工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化。培育技术市场,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交易制度,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视做好科普工作。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人才战略,建立科学的用人竞争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留人用人环境。培育人才市场,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继续做好大中专招生工作。围绕学科建设,进行高等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推动素质教育、双语教学,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校校通”工程,扩大远程教育网络,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大扶贫助学力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和保障公益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保护。组织实施“精品战略”和“五个一工程”,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努力推出一批在区内外有影响的文艺作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拓展国际艺术市场。强化音像制品、娱乐场所特别是互联网站的管理,打击制黄贩黄、非法出版、盗卖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广播电视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推进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的整合和发展,扩大人口综合覆盖率。重视外事侨务、图书出版、史志编纂、语言文字、档案管理等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农牧区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完善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抓好传染病、地方病防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医疗费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自治区第十届运动会。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和管理。限期整治污染企业和污染源,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善灾害监测和防御体系,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九、加强民族团结,切实抓好稳定工作 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继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活动,强化“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证正常宗教活动有序进行,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犯罪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充分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为首分子,严防境内外“三股势力”及其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新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和惩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加大缉枪治爆力度,严格管理危险化学品。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工作,特别是做好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各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加强信访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十、增强屯垦戍边意识,推进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 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在我区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速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坚持以“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为工作目标,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农牧团场和国有工交建商企业改革,扩大团场职工经营自主权和扩大基层民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调高调优农业,做大做强工业,拓宽搞活服务业。做大做强纺织、食品、建材和农用节水器材四大支柱行业,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抓好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强小城镇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建设好38个小城镇。做大做强石河子垦区经济。做好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的建市工作,改善58个边境团场基础条件,实施危旧住房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各项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共同进步。加快发展兵地融合经济,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进步作出贡献。 十一、改进政府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搞好管理和服务是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的根本要求。全面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建立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制度。规范部门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政府,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坚决制止作风飘浮、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滥用民力和强迫命令的现象,做到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扩大基层民主,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并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和决定,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的联系。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强化执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必须坚持勤政为民,做到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查处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违法乱纪行为。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的作用,严肃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加强公务员学习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既勤政务实,又廉洁奉公;既勤勤恳恳履行职责,又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既熟悉行政管理业务,又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无愧于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团结依靠全区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扎实苦干,为全面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奋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76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