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施工现场系统建立、有效实施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工程项目部强化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贯彻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的关键,也是控制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需要。
第一节概述
一、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概念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审核和保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和安全管理目标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详细阐述参见“总论”篇。
二、 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目的和作用
(一) 满足工程项目部自身的要求
为达到安全管理目标,施工现场应建立相应的体系,以使影响施工安全的技术、管理、人及环境处于受控状态。
所有的这些控制应针对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与缺陷,改善安全行为,特别是通过预防活动来进行,使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二) 满足相关方对工程项目部的要求
相关方(政府、社会、投资者、业主、银行、保险公司、雇员、分包方等)需要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持续改善和安全生产保证能力的信任,并以资料和数据形式供关于体系和现状的客观证据。
应当指出,工程项目部作为施工企业的窗口,通过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市场竟争中便可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提高满足相关方要求的能力;提高工程项目部身素质;扩大商机;显示一种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实施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只有将安全目标纳入工程项目部综合决策的优先序列和重要议事日程,才能保证施工现场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采取强有力的管理行为。
二、 持续改进是贯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的基本目的
贯穿于标准的一个基本点是工程项目部安全状况的持续改进。
所谓持续改进是一个强化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过程,目的是为了根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目标,实现整个安全状况的改进。因此它不仅包括通过检查、审核等方式,不断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及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组织安全体系的改进,而且也包括伴随体系改进,按照安全管理目标实现安全状况的改进。
在通过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改进实现安全状况改进的过程中,一个基本的要求是保持改进的持续性和不间断性,即建立自我约束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动态循环机制。
三、 事故预防是贯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的根本要求
事故预防是指为防止、减少或控制安全隐患,对各种行为、过程、设施进行动态管理,从事故的发生源头去预防事故的活动。
事故预防并不排除对事故处理作为降低安全事故最后有效手段的必要性,但它更强调避免事故发生在经济上与社会上的影响比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更为可取。
四、 项目的施工周期是贯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的基本周期
应对施工准备、基础、结构和装饰各个施工阶段,土建安装、装饰各个施工专业,直至竣工交付各个环节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对项目实施周期进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全面评价、规划和控制。
五、 施工现场贯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应从实际出发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标准的全部要求,并能结合企业和现场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与其他管理体系兼容与协同运作,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这并不意味着将现有体系一律推倒重建,而是一个改造、更新和完善现有体系的过程,当然这对每个施工现场未必都是轻而易举的,其难易程度完全取决于现有体系的完善程度。
六、 立足于全员意识和全员参与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础
施工现场的全体员工,特别是工程项目部负责人,都要以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对安全生产保证活动自觉地作出应有贡献。根据标准规定的安全体系要求,安全管理的职责不应仅限于各级负责人,更要渗透到施工现场内所有层次与职能,它既强调纵向的层次,又强调横向的职能,任何部门或人员,只要其工作可能对安全生产产生影响,就应具备适当的安全意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节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程序
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施工现场的基本任务,建立实施体系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策划与准备阶段
(一) 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1. 管理层
全面接受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方法上可以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
2. 操作层
本岗位安全活动有关内容,包括在施工作业中应承担的安全任务和权限,以及造成安全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二) 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1. 领导小组
由工程项目部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组织协调,如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安全管理目标,提供人、财、物的支持等。
2.工作小组
由现场主要部门(岗位)人员组成,应具有开展相关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过程中涉及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具体工作,如组织宣传教育,体系文件的编制汇总等。
二、 文件化阶段
按照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编制安全体系文件。
(一) 体系文件编制的范围
1.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
2. 准备本企业制定的各类安全管理标准,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项目可以在作出必要实施说明后,直接执行部分适用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如采购、工程分包、培训、内审等;
3. 准备国家、行业、地方的各类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规程、标准;
4. 编制安全保证计划及相应的专项计划、作业指导书等支持性文件;
5. 准备各类安全记录、报表和台帐。
(二) 体系文件编制的要求
1. 安全管理目标应与企业的安全管理总目标协调一致;
2. 安全保证计划应围绕安全管理目标,将要素用矩阵图的形式,按职能部门(岗位)进行安全职能各项活动的展开和分解,依据安全生产策划的要求和结果,对各要素在本现场的实施提出具体方案。关键是讲究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标准和有关要求,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本项目的实际,突出本项目的重点的关键环节,在能够实现控制的前提下,做到简炼、明确、易懂、可操作。一般可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完整独立地体现,也可单独编制。
3. 体系文件应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讨论与协调,以提高编制工作的质量,并按标准规定由上级机构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保证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工程项目部满足安全生产的保证能力等进行确认,建立并保存确认记录;
4. 安全保证计划应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三、 运行阶段
1. 发布施工现场安全体系文件,有针对性地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使现场每个员工都能明确本部门、本岗位在实施中应做些什么工作,使用什么文件,如何依据文件要求开展这些工作,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安全记录等。
2. 配备必要的资源和人员。首先应保证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力资源,适宜而充分的设施、设备,以及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和风险的财务预算。
3. 加强信息管理、日常安全监控和组织协调。通过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安全管理信息,对安全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以及对涉及体系的问题与矛盾进行协调,促进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完善,是形成体系良性循环运行机制的必要条件。
4. 由企业按规定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行进行内部审核,验证和确认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合性,重点是:
(1) 规定的安全管理目标是否可行;
(2) 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的安全活动,文件间的接口是否清楚。
(3) 组织结构是否满足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岗位)的安全职责是否明确;
(4) 规定的安全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
(5) 所有员工是否养成按体系文件工作或操作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
通过内审暴露问题,组织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在适当时机可向审核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
第2篇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提高现场自控能力
摘要: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提高现场自控能力,是实现铁路安全生产有序可控、长期稳定的有效途迳。为此提出应注重班组责、权、利的统一对等,重视班组长的选拔和任用,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强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形成安全文化的合力。
关键词:班组;管理;自控能力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人员、设备、材料、作业过程、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管理,提高现场自控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后,客观上要求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提高站段的独立作战能力,而班组必将成为现场安全管理的主体。尤其是在大跨度域外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化的条件下,如何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提高现场自控能力,是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1 班组责、权、利的统一对等和规范落实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保持班组安全的长期有序可控,首先要保证班组责权利的统一和对等。目前对班组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统一明确的,但如何加强,考虑较多的仍然是如何强化班组的安全责任,以及在失责的情况下怎么样去考核。现在的班组是1个人干,3个人盯着看,干的活越多,出问题的概率也就越高,被考核的力度也就越大。而且站段对每位干部每个月被发现的安全信息都有量化的考核指标,班组无疑成为众矢之的。作为安全生产“桥头堡”的班组,责权利明显失衡。
从管理学的一般意义分析,班组作为基层组织,维系一个组织有效运转的基本要素是在承担必要职责的同时,必须有相匹配的权力保障责任履行,有合理的利益驱动以强化责任落实。有责无权,必然导致责任的虚化和落实不力。若拥有责权但无利益,短期可以,长此以往,不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系统考虑班组的责权利。①合理界定班组的安全责任,细化班组的安全职责,减轻班组在日常事务中的负担;②赋予班组安全生产必要的财权和事权,在大量域外管理存在的情况下,必须要有相应的授权;③必须提高班组的待遇。班组是保安全的关键,单位经济利益分配必须向生产一线倾斜,评先、评优、学习、疗养等方面要侧重一线职工。
2 选好用好班组长
(1)高度重视班组长的选配。把班组中业务精,管理能力强的人选到班组长的岗位,将站段的干部、大学毕业生等人员以站段安全员的身份进入班组,成为班组长的助手和班组生产的业务指导。对优秀的班组长提升待遇,但不一定要调离岗位。有些职工在班组长的岗位上干的很好,提拔到车间或者职能科室,未必就能发挥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过程就是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根据20/80法则,抓住了这个关键的少数,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加大对班组长的培养力度。班组长选配到位后,不能放任其自然成长,要对他们手把手地教方法,从生产组织到人员管理,从安全重点到技术关键,从班组一日工作规范到各车间的班组长例会,都要制定专门计划,并给予精心指导,使班组长在组织的日常培养中尽快成长起来,独当一面。
(3)用好班组长。班组长的选拔、使用、培养、激励、考核、优化等方面要形成闭环。现在站段推行比较多的是作业闭环,安全信息从采集到解决的循环,在用好班组长上还没有形成闭环,在对班组长的培养方面,措施不多。有效的管理必然是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人员配备作为管理的职能之一,闭环是检验其有效性的重要原则。
(4)在班组建立首席技工制度,每个班组配备至少一名首席技工,使其成为班组长的得力助手和安全生产的可靠支撑,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3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1)安全是班组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奋斗的目标,也是检验的标准。在事故致因的人、机、管、环四要素中,管理是最薄弱的环节,是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班组长由技术出身者较多,对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掌握不够,管理方法大多是就事论事,虽然有愿望学习现代安全管理基本知识,但由于培训内容不切实际、重业务轻管理等诸多原因而较少接受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从兰州铁路局的“10+1”现场安全管理技能培训和安全管理能力讲座中,两轮管理知识培训的实际效果看,不论是集中办班,还是送教上门,深入站段、车间、班组授课,都受到班组长等现场管理人员的普遍欢迎。这些新知识、新技能的专题培训,给班组长搞好管理开阔了思路,传授了方法。
(2)从理论的高度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班组管理的规范化和创新。从对生产一线班组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绝大多数的班组长都是业务方面的骨干,平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业务知识,但要把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很多班组长感到无从下手。调查中发现,班组长希望培训的内容首先是如何了解职工心理,其次是沟通的艺术,有效管理的方式方法,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规划,定期对班组长进行系统地培训,把先进的管理方法、技能运用到班组管理中,并从时间、经费、人员等方面保证培训的效果。
4 全面实施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仍然是班组安全省理的主要手段。在实践中并不是没有实施目标管理,而是不系统、不全面。原因是缺乏对安全生产规律的科学认识。安全目标的实现需要人、机、管、环四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班组实施目标管理,就是要努力构建以两纪一化保安全(人)、技术装备保安全(机)、科学管理保安全和治安环境保安全的“四保”目标管理体系,四要素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安全生产的隐患。在总目标下,以管理为主线,分解实现总目标的4个要素,确定在一个时期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铁路职能型的组织结构,班组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考核、检查、评比的项目众多,每个班组的台账就有十几本,每天记录这些台账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再专注于安全,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考核的项目必须与安全目标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目标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大,班组有一本生产日志就能满足要求。
对班组的衡量标准要有动态性。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目标的可实现性,太高或者太低,甚至没有目标、标准,都不符合目标管理的基本内涵,而且要随着班组安全管理的逐步深入,适时调整目标,及时纠正目标执行中的偏差,把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统一起来。班组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会有反复,不能认为达到标准,现场自控能力就提高。安全生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决定了班组安全管理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5 培育班组安全文化
班组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形成具有班组特色的安全管理文化,实现班组安全的健康稳定运行。班组安全管理首先要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好的管理方法总是先设计并在实践中反复完善才形成的,这是传统管理中缺失的重要一环。大家都希望班组能提高现场自控能力,但自控是要有条件的,如前面提到的责权利、班组长的选配、管理知识的培训等方面,这些基本的要素不具备,所谓的自控只能流于形式。自控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前的预想和设计,班组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必需从班组管理的系统性出发,对班组进行整体设计。如班组的愿景、必须实现的目标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基本的行为规范、组织结构、作业流程、信息化、环境建设等,都要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操作程序、奖惩标准等。在管理中对班组自身涌现出来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要逐步提炼和升华,使之成为班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方面结合起来,促进班组安全文化的形成。但面对班组数量多、分布广、水平不一的现状,要迅速提高班组的安全文化理念,比较有效的途径是立标杆,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形成安全文化的合力。
第3篇 水电站检修现场安全管理
1.前言
通过长期的安全生产活动实践,以及安全科学和事故理论的研究,人类慢慢认识到有效的事前预防和控制,对保障我们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重要性。对于电力行业来讲,随着电网结构的不断完善,电网对上网电站的供电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保障供电的可靠性,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又成了电厂的重中之重。所以,作为一名水电站设备检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在为保证设备完好率而进行的设备检修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事前控制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我深感责任重大。下面就如何提高水电站检修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2.当前水电站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安全文化网等媒体查阅的全国大中小型水电站检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故分析,结合本人多年来从事水电站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中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共总结出当前水电站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经验主意现象相当严重。许多老师傅,包括部分班组长、项目负责人,虽然有着丰富的设备检修经验,但是缺乏检修现场安全管理理念,没有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
(2)部分检修人员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我干了这么多年都没出过十么问题,现在谈十么安全管理简直就是多此一举。
(3)检修作业缺乏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必要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
(4)检修作业事前控制差,没有做到事前控制,开工作业前没有拟定合理的作业流程及危险预控。
(5)安全管理处罚力度不足,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
(6)安全管理处罚多,嘉奖少,员工容易造成“考核”就是罚款的假象,给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和恶性循环。
第4篇 现场综合安全管理
(一)确定工程后,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工程现场环境,首先考虑安全问题,对作业区、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合理布局;
(二)施工现场要根据所承担的工程合理布置,并按要求设置“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图;
(三)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消防、交通、环境保护等法规和相应技术规范,制定项目的有关规定并采取具体措施予以落实;
(四)在市区主要路段、人车通行量大和居住人口稠密的村庄施工时,现场应设围挡,并对施工现场实施封闭式管理。
(五)现场物料要按规定码放和保管,并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严禁靠近围护墙及建筑墙壁堆放。大型模板应按施工平面图指定位置分类存放;
(六)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和卸料平台架等设施搭设完成后,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在使用中要进行经常检查维修,保证安全。并必须有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经安全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搭设;
(七)高处作业的施工设备和防护设施要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要求,作业人员要配戴安全帽、安全带和防滑鞋等防护用品;
(八)做好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通道口等特殊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
(九)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持学习证上岗作业时必须有专人监护。
第5篇 施工现场机械的安全管理总则
旧城改造项目部所有的施工现场机械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
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力矩限位器等安全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警报器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其调试和故障的排除应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
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工作。
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过作业培训考试合格,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有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学员必须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命令,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由于指挥者强行违章指挥造成事故者,应追究指挥者的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非本机械操作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工作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操作。
机械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都必须按规定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得外露。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不得穿硬底鞋和拖鞋。严禁从高处往下投抛物件。
进行日作业两班及以上的机械设备均须实行交接班制。操作人员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机械进入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及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为机械作业提供道路、水电、临时机棚或停机场地等必须的条件,并消除对机械作业有妨碍或不安全的因素。夜间作业必须有充足的照明。
在有碍机械安全和人身健康场所作业时,机械设备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必须配备适用的安全防护用品。
当使用机械设备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的要求。
当机械设备发生事故或未遂恶性事故时,必须及时抢救,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领导和有关部门听候处理。企业领导对事故应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6篇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第一条 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应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第二条 项目部应在开工前15日内备齐相关资料,到当公安局消防科报审备案,并办理《消防施工许可证》。
第三条 项目部应建立消防规章制度和消防组织,施工现场要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施工现场的义务消防人员,要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并将培训资料存入内业档案中。
第四条 施工必须设置临时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得不于3.5米,并保证临时消防车道的畅通,禁止在临时消防车道上堆物、堆料或挤占临时消防车道。
第五条 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做到布局合理。要害部位应配备不少于4具的灭火器,要有明显的防火标志,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保证灭火器灵敏有效。
第六条 施工现场消火栓应布局合理。消防干管直径不小于100毫米。消火栓处昼夜要设有明显标志。配备足够的水龙带,周围3米内不准存放物品。地下消火栓必须符合防火规范。
第七条 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工程,应安装临时消防竖管。管径不得小于75毫米,每层设消火栓口,配备足够的水龙带。消防供水要保证足够的水源和水压,严禁消防竖管作为施工用水管线。消防泵房应使用非燃材料建造,位置设置合理,便于操作,并设专人管理,保证消防供水。消防泵的专用配电线路,应引自施工现场总断路器的上端,要保证连续不间断供电。
第八条 电焊工、气焊工从事电、气焊切割作业,要有操作证和用火证。用火前,要对易燃、可燃物清除,采取隔离等措施,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器具,作业后必须确认无火源隐患后方可离去。用火证当日有效,用火地点变换,要重新办理用火手续。
第九条 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米,两瓶与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米。建筑工程内禁止氧气瓶、乙炔瓶存放,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第十条 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临时用电必须安装过载保护装置,配电箱内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严禁超负荷使用电气设备。施工现场存放易燃、可燃材料的库房、木工加工场所、油漆配料房及防水作业场所不得使用明露高热强光源灯具。
第十一条 易燃易爆物品,必须有严格的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二条 施工材料的存放、使用应符合防火要求。库房应采用非燃材料支搭,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存放,保持通风,用电符合防火规定。不准在工程内、库房内调配油漆、稀料。
第十三条 工程内不准作为仓库使用,不准存放易燃、可燃材料,因施工需要进入工程内的可燃材料,要根据工程进度限量进入并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废弃材料应及时清除。
第十四条 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密目式防尘网、保温材料,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
第十五条 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不得在建设工程内设置宿舍。
第十六条 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未经批准不得使用电热器具。严禁工程中明火保温施工及宿舍内明火取暖。
第十七条 从事油漆粉刷或防水等危险作业时,要有具体的防火要求,必要时设专人看护。
第十八条 生活区的设置必须符合消防管理规定。严禁使用可燃材料搭设,宿舍内不得卧床吸烟。
第十九条 生活区的用电要符合防火规定。用火要经审批,食堂使用的燃料必须符合使用规定,用火点和燃料不能在同一房间内,使用时要有专人管理,停火时要将总开关关闭,经常检查有无泄漏。
第二十条 本制度如与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北京市地方法规不符,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北京市地方法规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自签发之日起执行。
第7篇 爬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施工现场派专人负责技术安全管理。
a.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主持制订安全技术整改措施,协调各方关系,保障爬架安全施工。
b.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制订的施工技术措施,及时处理爬架作业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
c.认真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定期及时地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为确保爬架安全升降,必须经常检查工人定岗、定位、遵章操作等情况。
d.现场搭设的升降脚手架,必须及时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e.万一发生工伤事故,必须立即组织抢救,迅速上报并保护现场。
2)技术措施
严格遵守建设部建[2000]230号《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爬架施工组织设计》及地方规范、标准等。
3)安全技术交底和升降验收制度
爬架在安装搭设及升降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检查验收等工作,且必须做好书面记录,无签字或签字不全者无效。
第8篇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则范本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项目如:爆破、起重吊装、深基础、地下洞室、高边坡、高层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架)、垂直运输设备(塔吊、升降机等)的拆装、建筑物(或构筑物)拆除以及结构复杂、危险性大的施工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有图纸、计算书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业主及监理单位进行专项审查和审批,并应重点加强监督检查管理。
2、建立验收确认制度,对脚手架、井架、高支模、施工用电、垂直运输设备(塔吊、升降机等)、起重机和其他施工机械及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在施工现场安装后,应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对外购的设备、设施和产品,在正式使用前,应按相关标准进行验收确认。
3、施工单位应对参加施工的职工,根据不同工种和劳动条件发给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会其正确使用。
4、从事施工作业的人员,应体检合格,并符合相应工种身体条件要求。
5、工地在开工前应铺设整齐和足够宽度的硬化道路,不积水、不堆放构件、材料,保持经常畅通。
6、行人、车辆等较为繁忙的交叉路口,应悬挂安全指示标牌。
7、各种料具应按照总平面规定的位置,按品种、分规格对方整齐,表式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应随完工随清理,拆除的模板、料具应码放整齐。
8、在天然光线不足的作业场地、通道及用电设备的开关箱处,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
9、工程现场应将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区分开设置。
10、工程应建立消防管理制度(包括消防预案)、动火审批制度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办法。应按施工规模建立消防组织,配备义务消防人员,并应经过专业培训和定期组织进行演习。
11、工程现场应按照总平面图划分防火责任区,根据作业条件合理配备灭火器材。当施工高度超过30m时,应配备有足够扬程的消防水泵和必须保障畅通的疏散通道。
12、工地应设置吸烟室,吸烟人员必须到吸烟室吸烟。
13、各种气瓶单独存放,库房应通风良好,各种设施符合防爆要求。在防火重点部位、场所以及禁止明火区域如需动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并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防止火花四溅引燃其他可燃物。在施工区域及生活区合理布置干粉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沙箱、消防栓、消防水带等消防设施,并每月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可用状态。
14、工程应按照作业条件,针对季节性施工的特点,指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5、雨季施工应考虑施工作业的防雨、排水、防汛及防雷措施,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应对现场防雷装置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雷击伤害。
16、冬季施工应采取防滑、防冻措施。
17、遇六级以上(含六级)强风、大雪、浓雾等恶劣气候,严禁露天起重吊装和高处作业。
第9篇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一、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具备以下消防安全条件
(一)施工现场要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建筑工地周围要满足消防车通行、停靠和登高作业要求,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和障碍物,材料堆场应满足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要求;建筑物内应设置标明疏散楼梯间和安全出口的临时醒目标志,视情安装楼梯间和安全出口的临时应急照明。
(二)施工现场要按有关规定设置消防给水设施。施工现场应按照总平面设计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保证管网压力和流量,应随工程施工进度同步安装室内消火栓系统或设置临时消火栓,配备水枪水带,消防干管设置水泵接合器,满足施工现场火灾扑救的消防供水要求。
(三)施工现场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施工现场的重点防火部位和在建高层建筑的各个楼层,应在明显和方便取用的地方配置适当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沙袋、救生绳和简易防毒面具等消防器材。
(四)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员工宿舍区与明火作业区、生活用火区应当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员工宿舍内电气线路敷设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五)建筑外墙搭建的脚手架、围护网等所用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材料。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制定下发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消防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并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动用明火必须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需要进行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应有具体防火防爆措施;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严重的部位确定为重点防火部位,实行严格管理。
三、加强施工现场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人员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以下消防内容: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四、落实防火检查巡查,消除火灾隐患
施工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及时纠正违章操作行为,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采取整改措施。施工单位防火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重点工种人员及其他施工人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情况,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等。
五、加强初期火灾扑救和疏散演练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规的规定,建立施工现场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及时报警、扑灭初期火灾和自救逃生能力。
第10篇 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研究表明,人的安全行为习惯养成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氛围,会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相反,不良的环境氛围,会增加员工违规操作的行为意向和行为习惯,从而增加发生人因事故的几率。所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中重中之重。
一、有效的安全防护
有效的安全防护硬件系统,可以极大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事故发生概率,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之一。“企业应依据生产作业环境特点,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安装有效的防护设施和设备,提供充足的个体防护用品。”安全防护应包括3个方面:
1) 有效的安全型设备
安全生产设备、设施是否具有本质安全化特征,即便在人员操作失误和设备发生故障情况下,仍能确保操作者的安全健康。
2) 有效的系统安全防护装置
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护系统,包括预警系统和连锁防护系统,以及对这个系统的定期维护。
3) 个体安全防护用品
施工现场应充足有效的为员工配备与作业环境和作业风险完全匹配的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匹配是指防护用品确实满足防护要求。例如有些施工现场,为暴露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的员工配备的是防尘口罩或者是防护其他有毒气体的防毒面具等;充足是指数量上和防护功能上,能满足每个暴露在危害环境中的员工都得到应有的防护;有效是指按防护用品的保质期要求,定期更换、定期维护和指导员工正确使用。
二、注重各项安全措施
1)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这是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也是长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总结,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而且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上升到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道理,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营、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2)要加大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一定要经常化,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好安全事故的隐患排查工作,积极鼓励职工帮助查找、发现事故隐患,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安全检查是落实责任、规范管理行为、发现事故隐患、促进隐患整改和减少“三违”的有效手段,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积极有效地消除生产现场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要加强宣传培训教育,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保证施工现场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培训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杜绝“三违”的有效途径,以三级安全教育为基础,从安全生产方针、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等方面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有效的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三、注重消防安全
施工现场我们还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1、要加大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查处并整改消防安全隐患,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2、宣传教育要到位,通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在火灾事故发生时的施救和自救能力;3、制度措施要到位,要根据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结合分厂实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并严格抓落实,保障消防安全的各项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4、消防器材配备要到位,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对到期的器材及时换药,以备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启动,为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安全是企业的永恒课题,“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事关企业的稳定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把各项工作长抓不懈,消除隐患以防为主,只有施工现场安全才能保持安全生产良好局面的长期稳定。
第11篇 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
1、项目经理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经理负责,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责任管理,保障安全。
(1)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宣传科领导班子,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定期安全检查和日常安全检查活动。
(2)项目施工的一切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是生产业务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承担,并要持证上岗,并配合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复审培训工作。
(3)工程技术人员在下过施工技术交底的同时,下过安全技术交底书,安全技术交底应根据施工现场和工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部分项分工种,交底要并有一定的针对性,交底书经双方签字生效。
2、对新进场的工人、外施队工人及来施工现场的实习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填写安全教育卡报公司安全科备案,未进行安全教育的,不得安排工作。
3、加强对外来施工队和民工队的管理,双方要签订安全责任书,除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外,还要督促外施工队、民工负责人到公司保卫科办理治安管理方面的有关手续(保卫部门登记、办暂住证等)。
4、自行对外承包的工程项目,要书面通知公司安全科备案,并接受安全管理部门的监察。
5、根据季节性施工的特点,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在夏季或冬季施工中,发生中暑或中毒等事故。
6、项目施工现场应设置消防设施,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专人管理和专门外汉存放仓库,必须动火的地方,要做到火在人在,人走火灭。
7、在加强项目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上,要有一定资金投入,确保安全防护到位,“三宝”、“四口”、及临边防护的设置经常检查、维护、安全标志牌的设置应醒目并有针对性,损坏的应及时更换。
8、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伤员,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同时上报企业领导,写出发生事故的经过及原因的报告,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不得隐瞒不报。
第12篇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重点从制度管理方面实现施工现场的“火灾预防”,同时应加强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和用火、用电、用气管理。
一、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包括:管理制度、防火技术方案、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消防安全技术交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档案管理等内容。
(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重点从管理方面实现施工现场的“火灾预防”。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需要制订其它防火管理制度,如临时消防设施管理制度、防火工作考评及奖惩制度等。施工单位应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施工作业及其他活动,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2.可燃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制度;
3.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
4.消防安全检查制度;
5.应急预案演练制度。
(二)防火技术方案
防火技术方案重点从技术方面实现施工现场的“火灾预防”,即通过技术措施实现防火目的。施工现场的防火技术方案,可结合施工现场和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编制的,用以具体安排并指导施工人员消除或控制火灾危险源、扑灭初起火灾,避免或减少火灾发生和危害。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应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也可单独编制。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并应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对其修改、完善。防火技术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施工现场重大火灾危险源辨识;
2.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措施,即施工人员在具有火灾危险的场所进行施工作业或实施具有火灾危险的工序时,在“人、机、料、环、法”等方面应采取的防火技术措施。
3.临时消防设施、临时疏散设施配备,并应具体明确以下
23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