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二、教学常规管理由校长全面负责,教导处、教科处、技术装备处、总务处等部门协同运作。主要由教导处、年级组以及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按教学"六认真"要求,优化教学过程管理,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定期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专题分析研讨,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资料台帐。
三、根据《扬州市小学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试行)》《都江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和《都江市中小学质量评估方案》制订本细则,以推动我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转。
第二章计划
学期初,各部门、各备课组及任课教师必须制定下列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计划:
1.学校工作计划;
2.教导工作计划;
3.教科研工作计划;
4.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5.总务工作计划;
6.少先队大队工作计划;
7.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计划;
8.班务工作计划;
9.后进生辅导工作计划(含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
10.各科教学计划;
11.综合性活动课程计划。
以上1--9项计划内容一般包括:
①现状简介;
②指导思想;
③工作目标;
④具体措施;
⑤时间安排。
第10项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包括:
①学生学习情况简析;
②教学目的要求;
③双基重点、难点;
④能力培养侧重点;
⑤具体措施;
⑥教学时间;
⑦教学进度。
第11项综合性活动课程计划可采用表格式,主要写清楚活动内容、目的要求、形式、时间、进度。其中,渗透毒品教育和渗透环境教育体现在思品、班队会活动中,渗透毒品教育是五六两个年级,每学期1次;渗透环境教育是各年级,每学期2次;渗透健康教育体现在每个学科中,各年级每学期8次。
各科计划按用黑色笔,按表格规范填写,项目、栏目要齐全。主学科(语数外)的计划于正式开学前完成并上交,其它各项计划于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并上交。平时经常检查对照,以保证实施,期末撰写相应的工作总结并及时归档。
第三章有关表、簿的管理
一、学校必须具备的有关表、簿:
(一)校长室:
1.教职员工一览表;
2.校务会议录;
3.领导班子会议录;
4.教职工周前会会议记录;
5.学校日志;
6.值日护导安排表;
7.教师考勤考绩记载簿;
(二)教导处必须具备:
1.教师课务分工表;
2.课程总表;
3.作息时间表;
4.体育活动安排表;
5.教师外出学习情况记载表;
6.教师代课安排记录;
7.教师考勤考绩记载簿;
8.各科教研、备课组活动记录;
9.备课与作业检查记录;
10.随班就读资料;
11.学困生辅导资料。
(三)教科处必须具备:
1.总课题研究组会议录;
2.各课题组会议录;
3.课题研究情况记载簿;
4.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5.教师培训记录。
(四)技术装备处必须具备:
1.多媒体系统管理与维护记录;
2.课程资源目录表;
3.资源及器材使用记录;
4.教师技术培训记录。
(五)总务处必须具备:
1.总务处会议记录;
2.学校平面图和卫生区轮值表;
3.环境与卫生检查记载表;
4.教学用品管理记录;
5.教辅材料管理记录。
(六)大队部:
1.升旗日志(每周一必须举行升旗仪式);
2.大队部会议记录;
3.少先队干部轮值表;
4.少先队员花名册;
8.活动记载簿;
6.广播日记(附稿件);
7.电视台日记(附节目单);
8.学生常规检查记录。
(七)班级必须具备下列表簿::
1.课程表;
2.作息时间表;
3.卫生值日表;
4.体育活动安排表;
5.学生点名簿;
6.班级日志;
7.多媒体使用记录;
8.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手册。
二、要求:
1.各部门表簿必须齐全,按要求如实填写,并由专人收集归档。
2.班级表簿张贴(或悬挂)在固定的位置上,必须保持表簿内容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3.另外,学校因地制宜开辟“学生园地”,班级创建特色文化专栏,定期更换内容,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彰显校园文化内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实施新课程教学服务,努力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第四章备课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全体教师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
二、备课范围:凡《课程计划》中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上课前都要认真备课。所有学科备课总量要足,要按教学内容写好每一课时的教学案。
三、备课要求:
1、学科课程的备课,要有专用的备课笔记本,不主张采用电子备课。个别坚持电子备课的,要保证绝对原创,教后记部分必须手写。“教学案”和普通教案结合使用,建议重要课题采用教学案。备课时,必须写清楚以下环节:
① 课题。
② 总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
③ 教学重点、难点。
④ 课时数(如遇非一课时教完的内容,要分课时备课)。
⑤ 教具准备(包括媒体运用、课件制作、实验器材、演示物品等)。
⑥ 教学过程(包括教法、学法)
⑦ 作业设计
⑧ 板书设计
2.要根据教案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写教后记。每学期不少于10篇,每篇不少于150字,且有一定质量。建议青年教师多写。
3.备课时,不仅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而且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不得用旧教案,不得抄袭或下载别人的现成教案。
4.各学科备课总量要足,要按教学内容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案。
四、严格执行教案的详简要求。教龄在五年以下者必须编写详案;教龄在六年以上十年以下者,详案数量不少于总课时数的二分之一;教龄在十一年以上者,可以编写简案,但因教研需要亦应当编写详案。
兼教两门以上学科者,择其主要学科按前款要求编写教案,其他学科可以编写简案。简案必须显示出教学过程。
五、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做到三有(有中心议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四统一(统一目的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主要练习内容、统一考核标准)。
第五章上课
一、严格执行“三表”。按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学生体育活动总表上好每一节课。不随意更改课的类别,不私自调课。特殊情况造成的调课要经过教导处。
二、师生致礼:
1.候课:上课前2分钟,老师在教室门口候课,室外课老师可在上课地点候课(低年级学生由老师带队前往上课地点),以防止学生行进时发生冲撞,减少事故。
2.上课:
①上课铃响后,教师走进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宣布“上课”
②班长发令全体同学“起立!”
③老师亲切地问候:“同学们好!”
④全体学生齐声回答:“老师好!”,要求学生声音响亮,短促有力不拖腔。
⑤老师宣布:“请坐下”
3.下课:
①下课铃声响后,老师宣布“下课”
②班长发令“起立!”
③老师道别“同学们再见!”
④全体同学齐声回答:“老师再见!”
三、老师上课的要求:
1.老师上课要做到“七不”:
①不迟到或早退;
②不上无准备的课;
③不坐着上课(生病或其他特殊情况除外);
④不得擅自离开教室或接待外客;
⑤不接听或拨打电话;
⑥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⑦不拖堂。
2.早读课由语文和英语老师分配,专时专用,并进行认真组织和指导。家庭作业的收交和卫生整理要妥善安排,以培养学生专心早读的习惯。
4.特殊学科的老师按各自特点,确保教学常规的落实。
5.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充分预设,关注生成,有计划地组织教学,确保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确定教学起点,面向中下层学生,落实双基要求,课堂教学容量适度,恰当把握教学进程,教学环节紧凑流畅。
6.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体现“三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构建有序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激活潜能。
7.主动引用各类课程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内容和过程,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多样的途径。
8.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生动,音量适中,仪表端正,教态亲切,板书布局合理,字体端正,书写规范,杜绝错别字。体育教师应当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9.课堂教学要符合卫生要求,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
第六章作业
一、作业门类:
语文(包括写字)、数学、英语、美术、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应有书面作业,其它学科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二、作业次数。
语文:一篇课文(含单元练习)做一次综合练习(可以分课时进行);
写字:铅笔、钢笔字随课练习,毛笔字每周至少写一次;
作文:一学期大小作不少于14篇(含期中、期末考试);
数学、美术:一般每堂课都有作业;
品德与社会:用填图册,每单元一练;
科学:用设计的作业纸,每单元一练。
三、作业时间:
课堂作业应当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课外作业必须按以下规定时间控制:一 、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四、作业用笔:
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等作业,一、二年级一律用铅笔,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前可用铅笔,中高年级一律用钢笔(作图连线可用铅笔)。
美术:根据教学要求,选用以用铅笔、黑水笔、彩笔、毛笔等。
五、作业的布置与指导
教师布置作业应当遵循《课程标准》,围绕三维目标,符合教材要求,体现年段特点,做到难易适度,数量适当,使每一道题都有较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各年级必须将课堂作业本和配套的补充习题结合使用,确保题量足,题型丰富。同年级课堂作业必须统一。杜绝惩罚性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严格要求,促其养成书写格式规范,独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不做、少做或迟交、缺交作业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引导;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可酌情弹性处理。
七、作业的批改与订正
1.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与讲评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订正,对非书面作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让学生能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评语,学会按教师批语订正作业。
2.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逐条批改,写明批改日期(一般应写在评语、等第的右下方)。提倡面批,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等激励性评价手段。对订正过的作业要及时再批改。批改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3.批改等第:语数英一律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美术、品德和社会、科学等学科采用优、良、一般。
常用批改符号:各科作业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符号“√”和“×”大小要适中。
语文、作文错字,在字的下面打“×”,别字在字的下面打“-”。同时在眉格中打上“”以示让学生订正,并于下篇作文时检查,订正正确,在“ ∏”下加“_”成为“□”,删去的字词句用“”表示。教师添加的字词句一律在该行插入处用“ ”表示。需要学生自行修改的病句,除要有边批指导外,并在病句下画“_”,作文等第打在题目的右方。
写字:错字打“×”,毛笔佳字打“○”,硬笔佳字“☆”。
数学:用“”标出错误处,理解错误处打“ ?”,计算错误打“!”,创造性解法打“☆”,有遗漏加“......”。
第七章辅导
一、分层要求,分类辅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加强指导和培养,提供条件,促进他们脱颖而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辅导老师应深入研究,科学施训,追求高效。要关注学困生,着力进行辅导,采用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形式,坚持“三少一精”的原则,即内容少,人数少,时间少、备课精。努力做到一次一得,切实提高辅导效率。
二、辅导学生要满腔热情,循循善诱,耐心辅导。重视做思想工作,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认真进行家访。班主任每学年至少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并认真及时地填写家访记录。科任老师应当配合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实事求是地全面介绍学生在校情况,共同研讨教育方法,争取家校配合,提高教育效果。与家长交流应当做到以诚相待,以礼相待,经常化,为教清廉。
四、不搞大面积辅导,不搞有偿家教,不在校外兼职或上辅导课,不随便指使学生购买任何资料。
第八章考核
一、考核内容及方法:
《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小学各学科课程必须进行认真考核。坚持平时考查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坚持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和单元测试、集中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二、考试范围及要求:
考试内容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选学内容、只学不考的内容不考)。着重考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全面,注意重点、难点、不出偏题、怪题,力求考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学有创见。
三、考核的成绩与评定:
要客观、公正、标准、合理、及时做好评定与记录,但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考试科目以等级制为主: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考查科目采用优秀、良好、一般。
四、阅卷及分析
教师应按统一标准认真阅卷,不得随意抬压成绩,不得将印象的优劣作为评定因素。阅卷后认真分析,及时、规范地填写分析表。期中、期末试卷须装订成册后连同试卷分析表交教导处存档。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并将相关情况记录到成长记录中,逐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九章总结
一、每个教师应当十分重视总结工作,除平时注意总结点滴经验外,所教学科每学期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全面总结,认真回顾一学期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意见。
二、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专题小结并及时上交供存档、录用或向外推荐。
三、每次公开课,各类研究课的教案、评析及教后小结于活动结束后由备课组长收齐交教导处。
四、教师外出学习后,要及时撰写学习体会或专题文章,文稿交教导处,电子稿发至校园网上。
第十章检查
一、教师备课、批改作业的情况分别进行自查、互查、普查和抽查。教师每周对自己备课、批改作业情况自查一次;备课组每月互查一次;学校每学期普查或抽查两次。各层次的检查均需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并及时上交。
二、教师之间应当经常开展相互听课活动,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并认真评课。教师听课笔记学校每学期检查一次。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听课活动,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普听一次,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在坚持听课后及时反馈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全校性评课活动。每个行政人员要挂钩一个年级和一个学科,参与年级和学科的备课、评课等活动。
三、学校听课一般采取以下形式:
1.研究课。听课前参与备课,听课后与教师一起评课。
2.事先通知的课。虽不参加备课,但在听课前通知执教人员。
3.随机课。听课前不通知,上课时直接进行随堂听课,进行常态教学调研。
四、学校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或教师座谈会的形式,了解教师上课和辅导的情况。
五、一人一课(含示范课、每周一课等公开教学)一学期一次,教师应结合学校规划早作安排。
六、教师“六认真”的情况,学校在检查、评估的基础上每学期总结一次,必要时,可以采用展览或统计图表等形式予以公布。
第十一章教材、教学参考用书及教辅材料的管理
一、教学参考用书、教辅材料由图书室、音像资料室负责管理,有使用需要的教师由本人履行借、还的登记手续。借出时间为学期初,归还时间为学期结束前。
二、教学参考用书等采用循环使用的办法,新旧版本结合。(备课组长使用新版的,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教师要爱护教学参考用书,保持完整和洁净。
三、教师使用的教科书原则上由组长到教导处签领,然后分发。
四、学生使用的循环教材,由各位任课老师负责领取、指导使用、管理、归还,保持完好和洁净。遗失、损坏的由使用者赔偿。
7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