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大全
栏目

普宁寺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5-27 热度:48

普宁寺导游词

第1篇 普宁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17位用户收藏,17人推荐!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武烈河畔,由于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称大佛寺。普宁寺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占地3.3万平方米。是外八庙中最为完整、壮观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效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鸢寺)建制修建此寺,清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故称之为“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大乘之阁内部分为三层,阁内矗立一尊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22.28米,腰围15米,重达110吨,用木材120 立方米,是现在世界上最高大的木质雕像。像内是三层楼阁式的构架结构,中间为一根主木,四周组合许多根边柱,外钉衣纹占板密封,分层雕刻。佛像比例匀称,纹饰细腻,绘色绚丽,生动地表现了观世音菩萨的表情和神采,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作。

大乘之阁的北西东三面对称地构筑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及四座喇嘛塔,布局适宜,造型优美,环大乘之阁而建。

第2篇 普宁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42位用户收藏,24人推荐!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解普宁寺,你们可以叫我杨导。

普宁寺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所皇家藏传佛教寺庙。寺庙前半部分是汉式的建筑,有扇门、碑亭、钟楼与天王殿组成;后半部分是藏式建筑,大部分以西藏的桑耶寺为蓝本。

进入普宁寺,可以看到钟楼和鼓楼分立左右,都是平阔三间、两座阁楼。藏传佛教说,每天早上,喇嘛叩击一百零八响、念经祈祷,就可以去除一百零八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

再往前走,就是大殿。这里供奉着著名的千手千眼观音。我要带大家重点参观一下。千手千眼观音,顾名思义,这座观音像有很多只手和很多只眼,每只手掌心都有一只眼睛。到底有多少呢?细心的游客可以自己来数一下哦。这尊观音像高约23米,重达11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它造像精美、宝相庄严、比例匀称、纹饰流畅,是我国雕像艺术的杰作。

寺庙右侧是曾经的佛学院。因为火灾,大殿和藏经楼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十分可惜。现在这里的厢房改建了展览馆,许多罗汉塑像陈列在这里,它们类型众多、神态各异:有的浓眉大眼,看上去十分精神;有的眉头微皱,显得有些忧愁;还有的笑眯眯,好像十分仁慈……最中间的罗汉是济公,他眉开眼笑,像是一辈子也没有什么烦心事。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请大家自行游览。请注意寺庙是喇嘛的修行地,大家要保持安静、文明旅行!

河北普宁寺的导游词范文

第3篇 普宁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4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03位用户收藏,21人推荐!

普宁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27.21米,是世界上最大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经过整体维修后,更具宗教艺术的魅力,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以下是普宁寺的导游词作文6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普宁寺导游词600字一

各位游客注意了,我们的车马上就要到普宁寺的门口了,我就先给大家做个简短的介绍,让大家对普宁寺大致了解一下,这样待会游览起来才不会觉得迷茫。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垄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 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後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後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

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配合,再见。

普宁寺导游词600字二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承德,我是你们的导游韩玉鑫,大家叫我韩导就可以了,来到承德,可能大家最先想到就是承德避暑山庄对吧,避暑山庄的确算是承德的一个标志景点了,但是今天我暂时先不去避暑山庄,我们明天再去,今天去的地方也是来了承德值得一去的地方,那就是我们承德的普宁寺,是与避暑山庄齐名的承德著名古迹之一,普宁寺在藏传佛教中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这里有76位喇嘛,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在清朝时,这 76人是必须一生终老于此的,现在寺内有两位活佛。

普宁寺是外八庙中最为完整、壮观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效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鸢寺)建制修建此寺,清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故称之为“普宁寺”。

普宁寺又称大佛寺,乾隆年间修建的第一座寺庙,内供千手千眼观音,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5种木材雕成,重110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

普宁寺是中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普宁寺在古代文明史的宗教文化中,其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几乎在国内外起同样举足轻重的作用,铺垫着人类文明的艺术之路。在佛教文化领域中可称“华严三圣”汇聚;佛、法、僧三宝喇嘛传承,佛祖故事连壁,菩萨罗汉挤身殿堂。普宁寺不愧为佛教的宫殿,文化旅游的圣地。

您来普宁寺,走进山门殿,随着建筑空间序列的逐渐延伸,使您感受到古建筑内在的艺术魅力,更具动人的宗教文化的巨大感染力。普宁寺近年来,年年举办大型法会,大德高僧云集,跳藏传佛教舞蹈,俗称“打鬼”,诵经、摸顶赐福、撞吉祥钟等宾客参与的宗教活动。

第4篇 普宁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31位用户收藏,28人推荐!

普乐寺俗称园亭子,是乾隆皇帝继普宁寺,安远庙之后,敕建的又一座皇家寺庙。它座东面西,中轴线正对着避暑山庄,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普乐寺的建筑,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后半部是藏族形式。寺内主体建筑“旭光阁”仿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上与一般寺庙不同,它打破了传统寺庙座北朝南的格局。东依磬锤峰,西对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中的溥仁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等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众星捧月的格局,拱揖避暑山庄。

(普乐寺山门前)

现在我们来到了普乐寺的山门前。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你们看,保存得多么完好。山门正中嵌有乾隆御笔题写“普乐寺”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石匾额。

(进山门)

进得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南北两侧的钟鼓楼,它的作用和普宁寺的钟鼓楼一样,这里就不再重述。

你们看,迎面高台基上有一座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大殿。正中檐下悬有乾隆御书“天王殿”云龙匾。殿内正中供奉大肚弥勒佛(布袋和尚),他肥头丰颊,喜眉乐目,笑口常开,好象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在布袋和尚两侧有泥塑四大天王。

这护世四大天王呈坐式,高8.38米,体魄魁伟,神色庄严,虽经22022年的苍桑,依旧光彩夺目,气势壮观,在全国首屈一指。弥勒佛的背后立有韦陀佛。韦陀是佛的护法神,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据说,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宗印殿前)

出天王殿进入第二进院落,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琉璃瓦顶的大殿,这就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宗印殿”。宗印,意思是佛法是不变的真理。在宗印殿的正脊中央有一座黄琉璃瓦喇嘛塔,高约两米,塔基为须弥座,塔由承露盘、相轮和日月组成。塔的两侧嵌佛供八宝饰件:轮,螺(佛音广传),伞(庇护万法),盖(佛法力量),莲花(不染尘俗),瓶(功德圆满),双鱼(自由与解脱),盘长(佛教教义贯穿始终)。殿内正中供有三尊佛: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方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合称三方佛。在三方佛两侧的石须弥座上有八尊木雕菩萨:南边依次为文殊,金刚手,观世音,地藏王;北边依次为普贤,弥勒,虚空藏,除垢障。合称八大菩萨。这八尊菩萨大小相同,神彩飘逸,都是木雕金漆。

在宗印殿两侧各有五间配殿。南配殿名为“慧力殿”,殿内供奉佛像马头金刚,降伏部多金刚和愤怒降魔王,分别为粉红色,蓝色,红色,三头六臂,背披人皮,腰围虎皮裙。身后的背光为五色火焰状,据说是代表五种“智慧”。北配殿为“胜因殿”。殿内供奉着内成就金刚手,外成就金刚手和秘密成就金刚手。据说,这三尊佛是释迦牟尼讲说密法时所现的形象,是释迦牟尼的秘密化身。所以又叫“秘密主”。

(上城)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普乐寺东半部,是一座巨大的“阇城”(或称“经坛”)。“阇城”实际是一座“曼陀罗”的实体。“曼陀罗”是梵文的音译,翻译为“坛”或“道场”。这是喇嘛教密宗修炼、观摩、传授密法的地方。喇嘛教密宗在修“秘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在修法的场地上画一圆圈或建一高坛,上面安置佛、菩萨佛像或画轴。认为只有这样,修法时就能得到佛,菩萨的保护,不受“魔众”侵扰。

城共分三层:最外一层是周边呈正方形的群房。四面各有门。面西是正门,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门殿内建有乾隆御碑。上面刻有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撰写的乾隆《普乐寺碑记》。普乐寺的兴建,并不像普宁寺、安远庙那样,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是因为乾隆皇帝觉得从普宁寺、安远庙向磬锤峰一带望去,还有较大的空地可以利用,为使避暑山庄周围寺庙整体合理布局,因而建了这座寺庙。“普乐”是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申而来。在两侧原有一个正方形的院落,它有72间单层廊房,现已不存。

第二层正方形石台,上面砖墙上有雉堞,方台四周正中都建有石拱门,拱门与门殿之间有甬道相连。正西拱门正中嵌有乾隆御书“舍卫现祥”石匾,意思是和舍卫国一样,呈现吉祥之景。拱门内两侧有石蹬道直通台底。南北两面拱门是封闭式的,门内悬挂佛像画轴。从蹬道至二层台顶,蹬道出口都建有小殿。台顶四角和四面的中间建有八座形状相同、色彩各异的喇嘛塔。塔分黄、黑、紫、青、白五色,这五色是表示喇嘛教地、水、火、风、空“五行”之说。五色塔象征五色土(中国九州之土呈五色),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八座塔分置八个方位,作为释迦牟尼“八大成就”(佛生,成道,现神通,从忉利天下界、化度众僧,思无量,入涅)的功德塔。象征着清朝廷对四面八方进行长期稳固的统治。

第三层正方形石台周围有石栏杆围绕,平台正中是寺内后半部的主体建筑“旭光阁”。意思是面向东方旭日的佛阁。这是一座圆形重檐黄琉璃瓦攒尖顶的殿阁,外形与北京天坛祈年殿一样。12根檐柱和12根金柱分内外两层支撑重檐圆顶。方形平台、圆形屋顶,显示天圆地方的中国古代宇宙观。殿内中央的圆形石须弥座上的那个建筑叫“曼陀罗”,这是国内最大的立体“曼陀罗”模型。它底座的九宫格是用37块木头制成,表示释迦牟尼的37种学问。在曼陀罗中央供有上乐王佛双身铜像。上乐王佛又称胜乐王佛,也就是“欢喜佛”,藏名“德巧”,是喇嘛教密宗修行的本尊之一。密宗主张修秘密法,就是通过“方便之门”(瑜珈)进行修炼,可以即身成佛。上乐王佛是持轮王佛的化身,代表智慧。佛母(女像)代表禅定。只有“定慧兼备”、“止观双修”才能成佛。双身结合好像是鸟之双翅,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即身成佛,这在喇嘛教密宗中是一种最高级别的修炼形式。

旭光阁的内顶部饰有精美的团龙戏珠藻井,雕工细腻,金光闪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密宗佛像第一展室)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在密宗佛像第一展室。这是北侧城的门殿,原来四方门殿旁各有21间群房,现在仅存门殿,除西门殿外,其余九间门殿辟为展室。

密宗,又称密教,它源于古印度大乘佛教发展的后期阶段,与显宗相比有明显的特点。佛教于释迦逝世82022年后出现显、密之分。学术界认为密宗是7世纪后大乘教一部分与婆罗门教结合的产物。它于8世纪初,由印度莲华生大师传入西藏。他用密法同苯教巫师进行过多次斗争,他每战胜一些苯教巫师后,就宣布某某笨教神祗已被降伏,并封其为佛教护法神。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像独树一帜,是宗教艺术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体造像艺术的瑰宝。这里展瞅麐埫繊

分现代泥塑像外,全是庙内原来存下的,在其他庙宇难以见到。

那么密宗和佛教显宗有哪些区别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显宗以应身佛释迦牟尼为教主,重视理论,密宗则推崇大日如来,注重事项;二是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坐禅、悟道、修身近佛,而密宗重视承传、真言、密咒,以求即身成佛;三,显宗典籍,主要有经、律、戒、论,密宗除此外,还有颂、赞、法、咒、仪轨、瑜珈、契印等;四,显宗有行、住、坐、卧四种威仪,密宗除此外,还需观想,随师传授,遵守仪轨和修习程序,不可越等强求。

密宗修炼大致可分四步:事密、行密、瑜珈密、无上瑜珈密。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规定,修行次第应是先显、后密。取得藏教格西学位的活佛,才有资格修密宗,由金刚上师单传,在西藏上下密院修行。修行密宗有明妃陪伴,因此,密宗本尊像多数为男女双身像,人称“欢喜佛”,又称“欢喜天”。这些佛像每一尊都有一段佛教故事或传说,所以,它们是佛教的立体寓言。因为欢喜佛都是赤身裸体的,是男女交合的,所以有人误认为“欢喜”指男女淫乐而言。其实,这两个字是指大无畏,大愤怒的气概,超脱生与死,获欢喜心的意思。

(在密宗佛像第二展室)

密宗佛像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第二展室的这尊铜制“大威德怖畏金刚”。他是男女合体的,有九面三十四手十六足。九面代表“大乘九部真经”,两只牛角象征“二谛”,三十四手加身语意合三十七,象征“菩提三十七法”,16足象征“十六空”,男女结合象征“大安乐”。左右各八足踏八物、八禽,象征“八成部”、“八自在”,裸体涅象征“不染尘埃”,怒发上冲象征“妙道”。关于欢喜佛象,在《四部毗那夜珈法》及东密《日本密宗》中都有这样的传说:女子为观音菩萨的化身,以其美貌降伏了崇信婆罗门教的国王,使他成为了佛教永久的护法神。这种说法,完全出于世俗附会心理。深究密宗修炼的根本,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一种境界,是要断无明,修善根、获正觉。藏密的真谛有一层神秘面纱,难怪我们看不太懂,但这些高超的人体造像艺术魅力,是使每位游人叹为观止的。

展室里展出的还有狱主金刚,骑羊护法,欢喜金刚,吉祥天母,上乐王佛等等,请各位自由欣赏。

普乐寺虽然是一座喇嘛教寺庙,但寺内并不设喇嘛,而是由八旗官兵守护。这里主要是供来避暑山庄朝拜清帝的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瞻礼,居住的场所。

第5篇 普宁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88位用户收藏,22人推荐!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後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後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燈,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後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後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後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後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0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

第6篇 普宁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1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15位用户收藏,21人推荐!

各位游客

您们好!欢迎来到承德普宁寺,我们将会在这度过愉快的一天。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垄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後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後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燈,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後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後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

普宁寺的後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

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第7篇 普宁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25位用户收藏,14人推荐!

各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导游吴茜茜,今天,我带大家游览承德的普宁寺。

普宁寺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建筑为汉式,由山门、碑亭、钟楼、鼓楼与天王殿组成,后半部分为藏式,里面的大部分建筑以西藏的桑耶寺为蓝本,大乘之阁是里面的代表建筑。

走进寺门,我们就能看见庙宇规模宏大,体系完备,里面鼓乐悠扬,彩旗招展,游人接肩摩踵,香火旺盛,一角的街市叫卖声不绝于耳,生意兴隆,好一凡热闹景象。

大家再看我手指的方向,没错就是那个钟楼,我们可以看见钟楼与鼓楼分立于左右,都是平阔三间,两层阁楼。钟楼内悬有清朝雍正年间的铜钟一尊,每日清晨,喇嘛扣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鼓楼内有一个大鼓,一声鼓响,代表着一天的结束。

喇嘛们在大雄宝殿做早课是普宁寺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不得不看。 众喇嘛们席地而坐于条桌前,和学生上课似的分成一行行,大部分都目不斜视,专心于功课,他们嘴里念念有词,不时地敲动着手中的法器,经曲合着敲打出的乐曲,煞是好听。最小的喇嘛才12岁,也坐在里面,很专心、很天真的样子。

普宁寺里最雄伟的建筑当属里面的大乘之阁,阁高36。75米,四角四个宝顶簇拥着中心的大宝顶,宝顶耸入长空,庄严雄伟。阁内供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5种木材雕成,重约110吨,大佛按人体结构造像,比例匀称,衣纹花饰做工精细,是我国宗教造像艺术之珍宝,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高大、最重的一尊金漆木雕佛像,所以,普宁寺又名大佛寺。

普宁寺现驻有活佛、喇嘛数十名,每天都有佛事活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

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有机会再来。

第8篇 普宁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1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40位用户收藏,11人推荐!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竖务院断定的汉族地域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围绕,形胜优胜,气象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造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核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修建,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有名历史文明名城。外八庙建筑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内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全、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仰藏传佛教,故仿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营建了普宁寺。淆政府盼望边境国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接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式,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顺次散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央,四周环列着很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摆脱门”(佛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袒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旁边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录了兴修普宁寺原委跟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坚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逐日凌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端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懊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心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潢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掩护脊垄牢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飞禽像,它们各有其寄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英勇森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天子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将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耀,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拟桑耶寺作风,通过修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应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喧扰佛国幻想境界用详细建筑形象表示出来,使全部建筑存在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化为“圆轮俱足、诸佛聚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依据佛经对宇宙的描写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矗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央,阁之货色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围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周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增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卵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维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明白地反映、意识世界万象;东北角玄色塔为“同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异;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察看智”,表现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绩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严密衔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转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情势,这样使汉藏建筑奇妙联合,形状宏伟又具备园林配置,构成汉藏文化彼此融会的风格奇特的寺庙建筑。第 一范文§网收拾该文章……

大乘之阁内局部三层,在高低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分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破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肃穆,慈颜善目,衣纹天然流利,是可贵的艺术珍品。

第9篇 普宁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4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97位用户收藏,20人推荐!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旅行社,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托大家的宏福,很幸运地成为了各位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叫李导,那就太见外了!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刘师傅,刘师傅已有26年的驾车经验,由他行车大家可以放心。虽然我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既然我们能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到这个小小的车厢里,借用范伟的一句经典名言“缘分啊”,因为缘分我们坐到了一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如果我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大家要及时提出来,我会立即改正。旅途中要是有什么问题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一定要告诉我。

朋友们注意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金龙车,车牌号是。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做常出来转转,说的就是旅游,旅游固然重要,但平安最重要。都说世界像部书,如果您没有外出旅游,您可只读了书中之一页:现在我们一同出游,让我们共同读好这属于中国的一页。接下来我们来阅读第一节,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普宁寺。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l3—1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佛经曾有云: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所以我敢很肯定的说,上辈子咋们啥事儿都没干,老顾着回头了。

咱们在上辈子的努力回头下,今世才有缘相识,在这共同的1天里,咱们共同游览了承德,离别之际小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生活,那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失去生活,在您忙碌的工作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一下。

在这次的旅途中,我还是有很多做的不得位,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大家却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难忘的今天是我导游生涯中最大的收获!

最后祝大家在接下的旅途中玩得开心!谢谢!

第10篇 普宁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5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163位用户收藏,22人推荐!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后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大乘之阁内部分三层,在上下贯通的中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这尊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量达110顿,用松、柏、榆、椴、杉五种木材制成,约需120立方米木材。观音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又生出40只手来,每只手上有一只眼隋,各持一件法器。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在千手千眼观音两旁是高达l4米的善才和龙女木雕塑像。大乘之阁的二楼供藏五方佛,三楼的迥廊上供奉三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一万零九十尊,整个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大乘之阁东侧还有妙严室,是乾隆皇帝进庙休息之所。西侧有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场所。周围还有八栋共4o间僧房,是上层佛教界人士驻锡之所和喇嘛僧房。据说在乾隆年间,普宁寺有喇嘛二百多人。清末普宁寺开始衰落。

1956年5月,承德市佛教界从内蒙延请30名蒙古族喇嘛进驻普宁寺。他们中有活佛三人,道日本二人,格斯贵二人,翁则达一人,经师一人。其中还有15名年龄在18到21岁的年轻喇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兼通蒙语、汉语。现在,普宁寺已有42名喇嘛。喇嘛入寺后,恢复了普宁寺的宗教活动和传统的正月法会、四月法会、六月法会、九月法会和十月法会。

普宁寺喇嘛为了管理好寺庙,成立了“喇嘛教务委员会”和“普宁寺管理处”,制定了《喇嘛岗位责任制度》、《殿堂管理规定》、《门禁制度》等各项规章。为了搞好安全防火工作,普宁寺对殿堂内香火严格管理,供桌上的香炉是躺式泥陶香炉,酥油海灯带有玻璃灯罩,供桌上辅有防火铁板,庙内各院、殿堂部有禁止吸菸广告牌。各殿堂都配备全套消防器材,17名喇嘛组成业馀消防队,经过消防部门培训,能够动作迅速地完成消防任务。自1986年以来,普宁寺每年都要接待六十多万人参观朝拜,中外宾客对普宁寺宏伟的殿堂、整洁的环境和幽美的景色赞不绝囗。这几年,普宁寺被评为承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佛协理事、普宁寺教务员会格斯贵(铁棒喇嘛)格巴为了方便周围群众治病,办起了“藏医诊所”,用自己采集的草药为群众治病,被群众称为“菩萨神医”。

《普宁寺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