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大全
栏目

东北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6-23 热度:17

东北导游词

第1篇 东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5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78位用户收藏,26人推荐!

北九水 为白沙河中游的峡谷地带。白沙河发源于巨峰北麓海拔800多米处的天乙泉,始名凉清河,中为九水。崂山北九水因水有九折而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外九水。涧水自上顺流而下,遇峰崖必折,折处必弯,弯处必漩,漩处必涌一潭澄水,在崂山十二景中称“九水明漪”。

九水风光素被誉为“滩峡奇秀,清流急湍,峭壁危岩,水作龙吟,石同虎距,音乐图画,文本天成。” 外九水 自我乐村菊湾溯至北九水疗养院,全长6.5公里。 一水始自孙家村村东之菊湾,南有玉笋峰,北有黑虎山,两山相夹,中为大涧,涧底巨石交错,姿态万千。 二水涧中大石垒迭,排空壁立。涧南有巨岩,名锦屏岩,石色苍翠。岩下潭水,锦岩倒影,波光涟漪 三水于1967年建三水水库,为九水新景。水清澈靛蓝,从溢洪坝顶凌空跌落,如珍珠壁帘,晶莹夺目。坝东一峰如老僧打坐入定,名定僧峰,石纹披斜恰如衣纹。 四水南北两峡对峙如门,名天梯峡,水自峡涧中涌出,银花四溅,声荡幽谷。

三水建水库后,此峡已沉身库中,仅可见露出的对峙石壁。 五水四周山峦重绕,青翠四合,名环翠谷。涧底流水到此较缓,流声叮咚,间之鸟鸣啁啾,如奏丝竹,又名玉笙涧。 六水为北九水峰峦之险首处。涧北有黄褐色山峰耸立,远望如一匹骆驼临涧而卧,,有昂首嘶空、气吞长川之气势,该峰俗名“骆驼头”。峰侧新镌“驼峰烟云”四字,为崂山名胜“驼峰插云”。该峰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由东看似骆驼头,由西与南望则形似鹰嘴,东北望狰狞粗猛形似恶鬼,故亦有鹰嘴峰、恶鬼峰之名。峰西迭嶂排空,陡峭险恶,名飞虎岩。此处涧水分外湍急,在飞虎岩下,涌成一个形似鸡爪的深潭,名为鸡爪潭。 七水山谷宽敞,山环水抱处为七水村,又名河西村。涧东有村名为河东。涧北一峰临水独立,呈丹褐色,山势秀如盆景,名小丹丘。又因岩石突出如发髻,又叫仙人髻,亦名小梳洗楼。峰顶石上,南向刻有“小丹丘”三字,乃集郑板桥字。

东北山凹处是通往王哥庄的山口,由此途经土浅岭可抵王哥庄。 八水山势舒缓,涧水悠悠,漫山皆松,山风徐来,松啸、流水溶为一片涛声,名松涛涧。水中石崮上刻有“松涛涧”三字。 九水为外九水的尽头,是一处不大的山坳,松竹相间,流水潺潺,盛夏亦凉风习习,素有“小关东”之称,是风景优美的避暑疗养胜地。涧南是北九水疗养院,涧北是太和观旧址,又称九水庙。西山有仙古洞,洞内壁光滑,为卵形,岩石结成,高2米,深3米。明代登州武举周鲁曾题刻“仙古洞”三字于洞左,为丛林所蔽,游人多不知,在山坡巨石上另有题刻“仙古洞”三字。 内九水 自北九水疗养院溯流而上至靛缸湾,长约3公里。两山夹立,水流中穿,峭壁危岩,澄潭激湍,与外九水相比,内九水峰峦更加峭拔,峡间更为险峻,景物荟萃,奇境屡出,游人至此,目不暇接。 内一水,为一山坳,远山近岫,一派清秀,桥两侧潭宽水阔,流清石奇。 内二水,溯涧上行至双石屋,倚崖临水,松竹交荫,潭光山色。村中有20余户人家,因村旁有两石洞似屋而得名。

双石屋村南,巨石横陈涧底,潭处石间,澄泓湛碧,寒气凌人,名“印月潭”。村对岸山峰突起,酷似着甲将军,故名“将军崮”。1957年,罗瑞卿大将陪同朱德元帅游览此地,看到“将军”,颇觉有味,一番推敲,遂命此景为“将军远眺”。二水路旁石上,还镌刻有郁达夫游崂山诗文。 内三水,东行半里许,漫水桥头,有一大石上刻篆书“三水”二字。涧水从东北方破峡而来,被涧中大石分隔阻拦形成短瀑,白沫飞溅,状如马尾,名“马尾瀑”。该峡谷从前栖居着许多鹳鸟,峭壁和山崖上多鸟窝,故三水河涧又名“鹰愁涧”。

内三水涧中巨石上镌刻有清代著名画家高凤翰五言律诗。涧北山峦陡削,石纹垂直,有“九水石林”之称。 内四水,顺涧前行,乔松满谷,流水淙淙,云雾缭绕,山峦时隐时现。涧对岸一峰如削,秀出云端,从东南方飘来之云雾常被此峰分切,故名“斩云峰”,1980年夏季一场暴雨中,此峰被雷击腰截。南岸有风景亭高耸,该处河谷有石门,高如城墙,人可穿行其间,因以为亭名。亭旁卧石上刻有“石门亭”三字。 内五水,南岸悬崖垂石如裳,望之如士大夫拱手相揖,刻有“大夫石”三字。内五水山谷尤狭,涧南悬崖陡壁高约百米,色赭黄,石纹纵横有致,斑驳绚烂,气势磅礴,因其色彩闪烁如凤锦,故名“飞凤崖”,谷中圆崮上镌刻三字。飞凤崖下有“凝碧潭”,清极而色碧。 内六水,山道随水势弯曲,水随山转,人傍水行。南岸道旁一潭碧水,名“镜天潭”,潭旁一巨石,上平如台,台上置石桌、石凳,名“观音台”。

坐台上可领略此处风光。涧北赭黄色崖壁拔地而起,高数十米,状如船帆,石纹纵横相缀,在阳光下辉煌似锦,名“锦帆嶂”。另在北岸40米高之峭壁上,刻有“山高水长”四字,字径1.5米,为北九水最大刻石。 内七水,峡谷更加陡峭,两侧石壁岩石呈青黛色,山上长满黑松,翠绿如滴,景色幽深,古称“冷翠峡”。峡谷内一崮突起,上有方正奇石,名“天印石”。从内八水回视,恰似马头,故又名“马首是瞻”。涧内另一悬崖峭立,几与云接,名“连云崖”。连云崖旁有一岩,似利剑直插青天,此岩与连云崖之间是一道狭窄岩缝,仰视惟见游云而逝,人行其下,甚惊,莫不频频抚顶回首再三,故有“一步三回头”之称。 内八水,冷翠谷东上为石门峡,峡两岸崖高数十米,对峙如门,故名。

入峡后为大龙门,古称“大崖门”,讹传为“大衙门”,俗称“大牙门”,清代张鹤改称为“大龙门”。大龙门东去,出口即为“二龙门”。二门之间,山峰弯曲似弓,翠嶂环抱如城,故壁上镌有“月城”二字。月城俗名圈子里,四面皆绝壁,西入东出,水从中流,游人叫号,如瓮中音。出月城,在峡南岸凹洞内刻有“鱼鳞峡”三字,深秋后,峡谷四壁呈赭黄色,又名金华谷。 内九水,过金华谷,东南攀登而上。峡谷布满各种卵石,光滑明亮,似鱼鳞排列,流水因此成纹,状如鱼鳞,故名“鱼鳞峡”。峡谷广亩许,三面峭壁凌空,东南方一道瀑布从石壁裂处三折而下,跌入一潭碧水中,轰鸣震荡,名“潮音瀑”。” 潮音瀑 又名“鱼鳞瀑”,位于九水画廊终端。

以水声似潮、水形象鱼鳞而得名。瀑布旁陡壁上镌刻着“潮音瀑”三个大字,为 30年代叶恭绰手书。潮音瀑从悬崖峭壁之上分三折而泻;第一折落差约6米,第二折落差约5米,第三折落差约10米,织成一幅宽约5米的水帘,直泻崖下清潭。三折飞流方向有异,恰如空中飞卷长练。瀑下清潭直径约22米,深5米,形如缸,色靛蓝,清澈见底,名“靛缸湾”。 潮音瀑旁建有石砌仙舫一座,是为纪念在此牺牲的抗日战士。

西崖顶上有“观瀑亭”,供游人亭中观瀑听潮。“岩瀑潮音”为崂山胜景之一。 蔚竹庵 位于崂山北麓凤崮之下。初建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由全真华山派道士宋冲儒创建。占地2.6亩,分前后两进庭院。蔚竹庵最初称“三元殿”,正殿中分别供奉真武大帝、观音大士和三官神像。其中真武大帝和观音大士的神像是用檀木精雕而成,为崂山诸道场中木雕神像之首;三官神像为铜铸,规模不大,很有特色。殿壁曾题有古诗一首:“峭石开青壁,嶙峋不记年;叩门惊宿鸟,隔涧听流泉。树老含秋色,峰高入暮烟;蓬君栖隐处,遥望白云间。”点画出这座道家的世外仙境。 该庵本世纪初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持道长唐宗煜,使蔚竹庵在当时的胶澳一带成为旅游热点。

1930年,唐道长离庵去西安八仙庵主持庙事,曾经协助杨虎城将军积极宣传抗日。 蔚竹庵后面山石高垒,巨石似即落下来耸危可叹。庵周围自然环境保护极好,庵东涧谷,竹林茂盛,涧中流水淙淙,被誉为“蔚竹鸣泉”。1934年,著名作家郁达夫游至此地,曾赋诗一首:“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诗镌刻在双石屋村旁的巨石上。 柳树台 位于竹窝村北,折崮顶西北。海拔500余米,东西两山夹立,中豁一口。此处风景美丽。德占时期,曾在此筑有麦克伦堡疗养院、总督疗养楼、私人度假别墅等,并修筑台柳公路自市区抵此,方便疗养、游山度假,使柳树台成为著名的风景疗养区和重要的入山通道,名躁一时。德日青岛之战,德军撤离时放火烧毁麦克伦堡疗养院。其后不同时期,柳树台辟有旅馆、饭店,为进山游客提供食宿。 花花浪子瀑布 位于北九水桑家河涧谷。涧尽头处峭壁高耸,悬挂着一幅高约20米、宽约4米的瀑水。该瀑酷似“挂毯”,陡立的峭壁,像一台绣花机,用水流编织“奇花异卉”。“花朵”纷扬,撒进崖底水潭。瀑布左侧,有一巨石,酷似大佛,立于悬崖之顶。瀑布右侧的石崖高处,有石刻“花花浪”大字。

第2篇 东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6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49位用户收藏,29人推荐!

北九水 为白沙河中游的峡谷地带。白沙河发源于巨峰北麓海拔800多米处的天乙泉,始名凉清河,中为九水。崂山北九水因水有九折而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外九水。涧水自上顺流而下,遇峰崖必折,折处必弯,弯处必漩,漩处必涌一潭澄水,在崂山十二景中称“九水明漪”。

九水风光素被誉为“滩峡奇秀,清流急湍,峭壁危岩,水作龙吟,石同虎距,音乐图画,文本天成。” 外九水 自我乐村菊湾溯至北九水疗养院,全长6.5公里。 一水始自孙家村村东之菊湾,南有玉笋峰,北有黑虎山,两山相夹,中为大涧,涧底巨石交错,姿态万千。 二水涧中大石垒迭,排空壁立。涧南有巨岩,名锦屏岩,石色苍翠。岩下潭水,锦岩倒影,波光涟漪 三水于1967年建三水水库,为九水新景。水清澈靛蓝,从溢洪坝顶凌空跌落,如珍珠壁帘,晶莹夺目。坝东一峰如老僧打坐入定,名定僧峰,石纹披斜恰如衣纹。 四水南北两峡对峙如门,名天梯峡,水自峡涧中涌出,银花四溅,声荡幽谷。

三水建水库后,此峡已沉身库中,仅可见露出的对峙石壁。 五水四周山峦重绕,青翠四合,名环翠谷。涧底流水到此较缓,流声叮咚,间之鸟鸣啁啾,如奏丝竹,又名玉笙涧。 六水为北九水峰峦之险首处。涧北有黄褐色山峰耸立,远望如一匹骆驼临涧而卧,,有昂首嘶空、气吞长川之气势,该峰俗名“骆驼头”。峰侧新镌“驼峰烟云”四字,为崂山名胜“驼峰插云”。该峰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由东看似骆驼头,由西与南望则形似鹰嘴,东北望狰狞粗猛形似恶鬼,故亦有鹰嘴峰、恶鬼峰之名。峰西迭嶂排空,陡峭险恶,名飞虎岩。此处涧水分外湍急,在飞虎岩下,涌成一个形似鸡爪的深潭,名为鸡爪潭。 七水山谷宽敞,山环水抱处为七水村,又名河西村。涧东有村名为河东。涧北一峰临水独立,呈丹褐色,山势秀如盆景,名小丹丘。又因岩石突出如发髻,又叫仙人髻,亦名小梳洗楼。峰顶石上,南向刻有“小丹丘”三字,乃集郑板桥字。

东北山凹处是通往王哥庄的山口,由此途经土浅岭可抵王哥庄。 八水山势舒缓,涧水悠悠,漫山皆松,山风徐来,松啸、流水溶为一片涛声,名松涛涧。水中石崮上刻有“松涛涧”三字。 九水为外九水的尽头,是一处不大的山坳,松竹相间,流水潺潺,盛夏亦凉风习习,素有“小关东”之称,是风景优美的避暑疗养胜地。涧南是北九水疗养院,涧北是太和观旧址,又称九水庙。西山有仙古洞,洞内壁光滑,为卵形,岩石结成,高2米,深3米。明代登州武举周鲁曾题刻“仙古洞”三字于洞左,为丛林所蔽,游人多不知,在山坡巨石上另有题刻“仙古洞”三字。 内九水 自北九水疗养院溯流而上至靛缸湾,长约3公里。两山夹立,水流中穿,峭壁危岩,澄潭激湍,与外九水相比,内九水峰峦更加峭拔,峡间更为险峻,景物荟萃,奇境屡出,游人至此,目不暇接。 内一水,为一山坳,远山近岫,一派清秀,桥两侧潭宽水阔,流清石奇。 内二水,溯涧上行至双石屋,倚崖临水,松竹交荫,潭光山色。村中有20余户人家,因村旁有两石洞似屋而得名。

双石屋村南,巨石横陈涧底,潭处石间,澄泓湛碧,寒气凌人,名“印月潭”。村对岸山峰突起,酷似着甲将军,故名“将军崮”。1957年,罗瑞卿大将陪同朱德元帅游览此地,看到“将军”,颇觉有味,一番推敲,遂命此景为“将军远眺”。二水路旁石上,还镌刻有郁达夫游崂山诗文。 内三水,东行半里许,漫水桥头,有一大石上刻篆书“三水”二字。涧水从东北方破峡而来,被涧中大石分隔阻拦形成短瀑,白沫飞溅,状如马尾,名“马尾瀑”。该峡谷从前栖居着许多鹳鸟,峭壁和山崖上多鸟窝,故三水河涧又名“鹰愁涧”。

内三水涧中巨石上镌刻有清代著名画家高凤翰五言律诗。涧北山峦陡削,石纹垂直,有“九水石林”之称。 内四水,顺涧前行,乔松满谷,流水淙淙,云雾缭绕,山峦时隐时现。涧对岸一峰如削,秀出云端,从东南方飘来之云雾常被此峰分切,故名“斩云峰”,1980年夏季一场暴雨中,此峰被雷击腰截。南岸有风景亭高耸,该处河谷有石门,高如城墙,人可穿行其间,因以为亭名。亭旁卧石上刻有“石门亭”三字。 内五水,南岸悬崖垂石如裳,望之如士大夫拱手相揖,刻有“大夫石”三字。内五水山谷尤狭,涧南悬崖陡壁高约百米,色赭黄,石纹纵横有致,斑驳绚烂,气势磅礴,因其色彩闪烁如凤锦,故名“飞凤崖”,谷中圆崮上镌刻三字。飞凤崖下有“凝碧潭”,清极而色碧。 内六水,山道随水势弯曲,水随山转,人傍水行。南岸道旁一潭碧水,名“镜天潭”,潭旁一巨石,上平如台,台上置石桌、石凳,名“观音台”。

坐台上可领略此处风光。涧北赭黄色崖壁拔地而起,高数十米,状如船帆,石纹纵横相缀,在阳光下辉煌似锦,名“锦帆嶂”。另在北岸40米高之峭壁上,刻有“山高水长”四字,字径1.5米,为北九水最大刻石。 内七水,峡谷更加陡峭,两侧石壁岩石呈青黛色,山上长满黑松,翠绿如滴,景色幽深,古称“冷翠峡”。峡谷内一崮突起,上有方正奇石,名“天印石”。从内八水回视,恰似马头,故又名“马首是瞻”。涧内另一悬崖峭立,几与云接,名“连云崖”。连云崖旁有一岩,似利剑直插青天,此岩与连云崖之间是一道狭窄岩缝,仰视惟见游云而逝,人行其下,甚惊,莫不频频抚顶回首再三,故有“一步三回头”之称。 内八水,冷翠谷东上为石门峡,峡两岸崖高数十米,对峙如门,故名。

入峡后为大龙门,古称“大崖门”,讹传为“大衙门”,俗称“大牙门”,清代张鹤改称为“大龙门”。大龙门东去,出口即为“二龙门”。二门之间,山峰弯曲似弓,翠嶂环抱如城,故壁上镌有“月城”二字。月城俗名圈子里,四面皆绝壁,西入东出,水从中流,游人叫号,如瓮中音。出月城,在峡南岸凹洞内刻有“鱼鳞峡”三字,深秋后,峡谷四壁呈赭黄色,又名金华谷。 内九水,过金华谷,东南攀登而上。峡谷布满各种卵石,光滑明亮,似鱼鳞排列,流水因此成纹,状如鱼鳞,故名“鱼鳞峡”。峡谷广亩许,三面峭壁凌空,东南方一道瀑布从石壁裂处三折而下,跌入一潭碧水中,轰鸣震荡,名“潮音瀑”。” 潮音瀑 又名“鱼鳞瀑”,位于九水画廊终端。

以水声似潮、水形象鱼鳞而得名。瀑布旁陡壁上镌刻着“潮音瀑”三个大字,为 30年代叶恭绰手书。潮音瀑从悬崖峭壁之上分三折而泻;第一折落差约6米,第二折落差约5米,第三折落差约10米,织成一幅宽约5米的水帘,直泻崖下清潭。三折飞流方向有异,恰如空中飞卷长练。瀑下清潭直径约22米,深5米,形如缸,色靛蓝,清澈见底,名“靛缸湾”。 潮音瀑旁建有石砌仙舫一座,是为纪念在此牺牲的抗日战士。

西崖顶上有“观瀑亭”,供游人亭中观瀑听潮。“岩瀑潮音”为崂山胜景之一。 蔚竹庵 位于崂山北麓凤崮之下。初建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由全真华山派道士宋冲儒创建。占地2.6亩,分前后两进庭院。蔚竹庵最初称“三元殿”,正殿中分别供奉真武大帝、观音大士和三官神像。其中真武大帝和观音大士的神像是用檀木精雕而成,为崂山诸道场中木雕神像之首;三官神像为铜铸,规模不大,很有特色。殿壁曾题有古诗一首:“峭石开青壁,嶙峋不记年;叩门惊宿鸟,隔涧听流泉。树老含秋色,峰高入暮烟;蓬君栖隐处,遥望白云间。”点画出这座道家的世外仙境。 该庵本世纪初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持道长唐宗煜,使蔚竹庵在当时的胶澳一带成为旅游热点。

1930年,唐道长离庵去西安八仙庵主持庙事,曾经协助杨虎城将军积极宣传抗日。 蔚竹庵后面山石高垒,巨石似即落下来耸危可叹。庵周围自然环境保护极好,庵东涧谷,竹林茂盛,涧中流水淙淙,被誉为“蔚竹鸣泉”。1934年,著名作家郁达夫游至此地,曾赋诗一首:“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诗镌刻在双石屋村旁的巨石上。 柳树台 位于竹窝村北,折崮顶西北。海拔500余米,东西两山夹立,中豁一口。此处风景美丽。德占时期,曾在此筑有麦克伦堡疗养院、总督疗养楼、私人度假别墅等,并修筑台柳公路自市区抵此,方便疗养、游山度假,使柳树台成为著名的风景疗养区和重要的入山通道,名躁一时。德日青岛之战,德军撤离时放火烧毁麦克伦堡疗养院。其后不同时期,柳树台辟有旅馆、饭店,为进山游客提供食宿。 花花浪子瀑布 位于北九水桑家河涧谷。涧尽头处峭壁高耸,悬挂着一幅高约20米、宽约4米的瀑水。该瀑酷似“挂毯”,陡立的峭壁,像一台绣花机,用水流编织“奇花异卉”。“花朵”纷扬,撒进崖底水潭。瀑布左侧,有一巨石,酷似大佛,立于悬崖之顶。瀑布右侧的石崖高处,有石刻“花花浪”大字。

山东北九水的导游词范文

第3篇 东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3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0分钟,共有129位用户收藏,11人推荐!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光临东北虎林园参观游览,您的光临就是对保护濒危物种所献的爱心。我是本车的讲解员×××,非常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来欣赏,了解这些美丽威武神奇的猫科动物,希望我的讲解能让您感到满意。

东北虎林园座落于美丽的松花江北岸,与太阳岛毗邻。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是一个集饲养、繁育、科研、保护、野化训练、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哈尔滨市独具特色的标志性旅游景点。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种源繁育基地。整个游览过程我们将依次穿行8个乘车游览区、观虎台和步行区,您将可以观赏到不同年龄的纯种东北虎及非洲狮、白虎、白色非洲狮、黑虎、狮虎兽等世界上极为稀少的大型猫科动物。

现在我们所处的一号园区叫野化训练区,顾名思义这个园区担负着对虎进行初期野化训练的职能。作为"百兽之王"的东北虎,其威武的形象,乃至于象征勇敢者的精神,早已植根于世界文化之中。很久以前虎就同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后来作为某些部落的图腾象征,自此以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与虎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人类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适合老虎生存需要的森林遭到大面积的砍伐,栖息地面积逐步缩小;同时由于环境变化导致虎的食物匮乏,自然界中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八十年代初,通过林业部门的调查显示:野生的东北虎全世界仅有400余只。目前在中国境内仅有15只左右,东北虎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为了使东北虎的野外种群得到恢复,1986年在国家林业部、国家濒管办的支持下,在牡丹江海林境内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饲养繁育基地----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猫科中心"的成立,拉开了我国大种群人工饲养繁育东北虎的序幕。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人工繁育手段有效地保护濒临灭绝的东北虎,同时考虑在种群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开展国内、国际间的贸易,开发相关产品加工、销售的商业价值。

1992年中国作为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公约的缔约国在国际公约上签字。1993年国务院下达了《禁止虎骨和犀牛角贸易的通知》,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银行拒绝向"猫科中心"贷款。因为没有资金,虎的饲料问题无法解决,使东北虎的保护工作和一度陷入了困境。为了对濒危的东北虎进行更好的保护和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1996年元月成立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开发利用东北虎的旅游观赏价值,走以虎养虎的道路,用旅游收入支持保护、科研和野化训练工作,所以我们说每位参观者都是在间接地为保护东北虎捐款,您的爱心一定能得到回报。

iucn的物种生存委员会的重引入专家组,1995年制定的"重引入指南"中指出:"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必须严格依赖于其积累的经验和幼年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圈养种源放归自然之前必须进行野化训练。东北虎林园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饲养东北虎的种群,而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将其放归自然。因此,在最大限度地模拟野生东北虎栖息生境的条件下,进行东北虎的野外生存训练,将有助于恢复东北虎的野性,识别猎物、捕食技能和生存能力。通过近七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东北虎林园在广大科研和饲养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半散放条件下东北虎的饲养管理和野化训练的模式,虎的种群数量逐步扩大。从建园初期的二十八只扩大到现在的300多只,而且使人工饲养的东北虎在自身的生存能力、野外适应能力、奔跑速度、捕食技能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今后"放虎归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北虎的放归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任重道远。首先要在自然界恢复东北虎的栖息地;第二要在栖息地内恢复虎的食物链体系;第三还要经过养成虎人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东北虎学名为"西伯利亚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即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有300万年的进化史。它与世界上里海虎、孟加拉虎、苏门达腊虎、爪哇虎、巴里虎、印支虎、华南虎等7个亚种比较,身长体重,凶猛强悍,称为"王中之王"。其它亚种均为东北虎向地球其它地区扩展分化出来的。

虎属食肉目,猫科,豹属,是由古食肉类进化而来的。在第三纪早期,古食肉类中的猫形类有数个分支:其中一支是古猎豹,贯穿各地质时期而进化为现今的猎豹;一支是犬齿高度特化的古剑齿虎类;一支是与古剑齿虎类相似的伪剑齿虎类;最后一支是古猫类。古剑齿虎类和伪剑齿虎类分别在第三纪早期和晚期灭绝,古猫类得以幸存,其中类虎古猫就是现今虎的祖先,后来古猫类又分化为三支:真猫类、恐猫类和真剑齿虎类,后二者均在第四纪冰河期灭绝,只有真猫类幸存下来,并分化成猫族和豹族两大类群而延续至今,现今的虎就是豹族成员之一。

虎只分布于欧亚大陆,世界上的虎都属于一个种,分8个亚种。因人为的影响,虎的分布区逐步缩小,虎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分别于上世纪3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绝种,其余的5个亚种也濒临险境。产于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也已极度濒危,所以1989年颁布实施的《野化动物保护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备忘录》把虎作为一类保护动物严格予以保护,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对老虎所有亚种的保护地位。

东北虎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曾广泛分布,但近30多年来,东北虎的分布区已大缩小,到八十年代初仅见于东北部山区(张广才岭和老爷岭)。东北虎是典型的森林中栖息的动物,它生存的环境主要是针阔叶混交林或原始阔叶林,它也经常到高草灌丛中寻找食物或者在山脊、山顶有石砬子的地方活动。

老虎是夜行性动物,多在夜间出来活动,而白天大多躲在隐蔽的地方休息,所以人们白天看到的老虎多是正在睡懒觉。老虎活动最频繁的时候是在清晨或者黄昏,但在严寒的冬天,白天老虎也出来寻找食物。色彩斑斓的东北虎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耀眼,尤现虎之威武,如果天公作美,还可见到罕见的"霜虎奇观"。

大多数猫科动物都属于半避水动物,唯独老虎擅长游泳,而且水性极好,一口气游到五六公里不成问题。它也可短时间内潜入4米多深的水中将鸭子捕到。如果您注意,将可以看到在我们的每一个园区内都为老虎修建了1-2个大型游泳池,以供老虎夏天在水中嬉戏和纳凉。

老虎生性凶猛,在野外主要猎获大、中型食草动物,如野猪、鹿,其次是野兔、狐狸、野鸡之类的中、小型动物;偶尔也捕杀熊、狼这类猛兽充饥,当然没有足够的把握老虎是绝对不干的。

东北虎捕食多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伏击法。利用它发达的嗅觉和听觉确定目标,然后静静地潜伏在灌木丛中,等猎物走近时骤然跳起,猛扑过去用尖刀般的利齿咬断猎物的喉管和颈椎,很快将猎物置于死地。二是跟踪追击。当老虎发现动物活动的新鲜痕迹,可以是足迹,也可以是气味,随即循迹跟踪,直到接近猎物,一旦发现目标,便小心翼翼地匍匐前进,直到确认猎物在有效的攻击距离内,老虎便拼力扑去,一般偶蹄动物在虎的猛扑擒拿下很难逃离虎口。老虎的奔跑速度可达20米/秒以上,百米远的距离瞬间即到。据资料记载,老虎的捕食不是每次都成功的,在野外一般捕食10次,能捕到

一、二次就很不容易(因为体大,虽然爆发力很强,奔跑速度很快,但其耐力不足)。通常老虎会将捕获的猎物叼到或拖到隐蔽的地方开始它的美餐。捕获大型动物,多数先在皮薄肉多的地方撕咬,饱餐以后无论剩下多学科少残体,均弃之而去,不再返回。老虎的性情高傲,不吃自己剩下的食物,更不吃腐肉。

在东北虎林园经过野化训练的老虎在捕捉大型食草动物(如牛、梅花鹿)的时候,还是非常讲究技巧的。它们往往潜行跟踪,大约在猎物距自己20-30米的时候,突然加速,猛然跃起,用前胸压在牛的背部,以锐利的牙齿紧咬住牛的脖子,一个翻身,顺势就将几百公斤重的牛掀翻在地。如果遇到挣扎,它们会死死咬住牛的喉咙,直到牛窒息死亡。

现在我们所处的园区是2号 园区,也叫成虎园。这里放养着十只左右6---7岁的老虎。这群虎是东北虎林园成立后在哈尔滨繁殖的第一批东北虎。一般我们称4岁以上的虎为成虎,虎的平均年龄寿命为二十年左右,2岁半至3岁性成熟,6---7岁的虎相当于人30岁左右,正值壮年。

纯正的东北虎皮毛颜色为淡黄色,并且有黑色条纹。条纹相对也较其它亚种稀疏,腹部到腰窝的毛为白色,头部的黑纹较密,吻部短而宽,额骨两侧隆起中央凹陷呈圆拱型。头骨的重量雄虎一般在2500---2700克,雌虎为1200---1750克。额部有三至五道黑色的横纹中间变粗相连成一?quot;王"字,戏剧中的许多脸谱都来源于虎的脸谱图案。很有意思的是老虎的脸谱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是个体所特有的,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两只虎的脸谱是完全相同的,这也是过去工作人员在区分老虎时所必须熟悉和掌握的。现在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为了便于识别,我们在虎的耳朵上都安上了耳号,请大家注意,在下一个园区虎耳朵上的圆牌号码就是虎的编号。耳号是按照国际惯例,雄左雌右,雄单雌双来安放的。如果耳号上的编号为单号那一定是雄虎了。东北虎有火一样神灵的目光,眼球呈黄褐色,瞳孔圆形,与家猫的纵向狭缝状不同,它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扩大或缩小,眼上有一白色毛区,故?quot;白额吊睛"之称。其眼睛的特征确定了虎有着较宽的视野,但在一般情况下,对静止的物体反应不敏锐。由于虎最频繁的活动时间大多在傍晚或黄昏,因此造就虎具有极佳的夜视能力。如果夜间有灯光照射时,一双眼睛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反光,很远就可以看到。东北虎最发达的感觉器官是它那具有非常敏锐听力的耳朵,虎凭借着高度的听觉能力能够捕捉到森林中最微妙的声音,感觉出不同的动物、树枝、花叶等发出的种种声响,一旦分辨出它所喜爱的猎物声音,耳朵会立刻转向响声发出的方向,神情也跟着变得专注起来。在野外东北虎能够听到几公里以外的动物的叫声。更神奇的是它竟能分别出园内不同种车辆发动机的声音,当投食车还没有进园的时候,它就已经感觉到了。虎的耳朵具有猫科动物的明显特征,短而圆,耳被为黑色,中央有一块白斑,这是东北虎特有的标志和警戒色,也是虎夜晚在丛林中幼虎跟随母虎的标记。虎在相互打斗或发现猎物准备进攻时,两只耳朵都有会背过去,两块白斑向前,一般的动物如果看到这对白斑都会望而却步。

东北虎共有30颗牙齿,像一把锋利的餐刀,各司其职,四颗犬齿粗壮有力,长3---5厘米,相当于拇指粗,可以将野猪等大型动物颈椎骨咬断,也可咬住喉部,将猎物的气管切开,是虎极其重要的攻击武器;上下颌各有6颗门齿,用于撕咬猎物的毛皮和拉扯,拖运猎物;还有14颗臼齿,用于切断猎物,它的咬合力非常强,可达400公斤,甚至可以咬断猎物的大腿骨。虎的四肢十分粗壮,强健有力,周身肌肉群非常发达,它的肌肉重量可占全身重量的70%左右。

请大家注意看老虎的脚,也极具猫科动物的典型特征,前足五趾,后足四趾,趾端连有坚硬锐利的虎爪,虎爪也是虎捕杀猎物的有力武器,一爪下去可将猎物撕得皮开肉绽。并且虎爪能自由伸缩,在行走时爪缩回爪鞘,避免磨擦地面。虎爪也象人的指甲一样不断地生长,为了不影响自身的行动,刺破掌垫造成行动困难,因此虎常有磨爪的习性。掌垫或趾垫柔软而有弹性,虎依靠其厚实的掌垫在行走时落地无声,其它动物很难听到老虎脚步声,往往听到时,虎已潜伏在眼前了。在野外动物学家往往依靠在雪地上的足迹来判断老虎的年龄、性别,一般成年雄虎的掌垫宽度在10.5---11.5㎝之间,雌虎的掌垫宽度在8.5---9.5㎝左右。

虎的尾长约1米,占体长的一半,尾上有黑色的环纹,尖端为黑色。传说中虎尾巴也是它自身的防御武器,但据我们多年的观察,虎尾巴的主要功能还是调解身体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平衡和控制转向。仔细观察虎尾处于何种表现,便能分析出此时老虎所处的状态和心情。如果尾尖微微翘起,并不停的抖动,还伴有低沉的吼声,这是危险的信号,此时它已处于戒备状态,不允许靠近,否则将会遭到攻击;如果尾巴轻轻摆动,并伴有"喷、喷"鼻音,那就是表示亲昵、友好,另外在休息时虎的尾巴还起着挥打蚊虫、防叮咬的作用。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这是由老虎的习性所决定的。虎天生谨、多疑,它的攻击往往是在猎物的后部发起,所以它深知后部是全身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因此在有感觉的情况下,从不把后部让给对手。

虎的体长在1.6---3米之间,在体型上雄虎要远远大于雌虎。一般成年雄虎的体重在250---300公斤左右,最大的可达320公斤,雌虎体重在150---200公斤左右。

东北虎的皮毛在5个虎的亚种中颜色最浅,皮毛最厚,在冬季被毛增厚,依靠其较厚的皮下脂肪,能抵御零下40℃---50℃的严寒,到夏季便脱去厚厚的绒毛,毛变短变薄。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东北虎的形态特征。虎是大自然的杰作之一,它的身体厚实而完美,背部和前肢上的强劲肌肉在运动中起伏,巨大的四肢推动向前,是那样平稳和安静,看起来就像在丛林中滑行一样,它优雅美丽,神秘凶猛,是自然界中力与美的最佳融合。虎在生态环境系统中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级。在动物王国中它是无可争议的王者,它唯一的天敌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国际老虎政策委员会科学部主任,美国人乔治·夏勒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未来的一代将为本世纪缺乏远见,缺乏同情,缺乏对未来慷慨的精神,使这世界上最令人激动而又漂亮的动物消失,而感到真正的悲哀"。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3号园区,也叫育成虎园。这里大家观赏到的虎,年龄全是在两岁半左右。所谓育成虎,就是介于幼虎与成虎之间的虎,这个阶段的虎从体貌上看和成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已经达到了身体成熟,但还未完全达到性成熟,也是最难管理的阶段。

东北虎生性机警、孤独多疑、强壮有力、动作敏捷,行走能力强,一昼夜行走可达80-90公里,在雪层较厚的时候一般也能走20-50公里,虎的跳跃能力也很强,一跳长度约5-7米,高度可达2米。虎没有固定的巢穴,一般四处游荡,但它具有领域性,野生东北虎每只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一般在500-900平方公里,最大的可达4200平方公里以上。虎划分它们各自的领地、区域是靠它们排泄在树干、岩石、标志物上的尿液、唾液、咬痕、抓痕的气味,这些气味会保持很长的时间,虎一旦嗅到这些气味,便会立即区分出是不是同类或某种其它动物,此地是否属于自己的领地。在一般情况下,虎不会轻易触犯其它虎的领地,雄虎的势力范围是允许雌虎通过的,但不允许居住(交配期除外),其它雄虎若想居住或通过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旦他们触犯领地则会遭到无情的驱逐。

虎的胃有很强的消化功能,大家以前都知道狼吞虎咽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吃东西的时候又急又猛。虎通常吃小块食物的时候,往往吞食而且速度的确很快,十多斤的牛肉条,用不上三两分钟就已经进肚了。东北虎不光吃的速度快,而且食量大的惊人,一次可吃30-40公斤,饱食一顿后可数日不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我们的饲养员每天给两岁以上的老虎喂6---8公斤的牛肉,1---2只鸡,还要添加奶、蛋、钙及各种维生素。为了保持虎的自然食性,每周要给老虎绝食1天,这样平均每天每只老虎的饲料费在100元左右,全年每只虎光饲料费就将近4万元,也正是我们在虎的饲料上舍得投入,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饲料投喂,您才能看到今天这样强壮膘悍,威风凛凛的老虎。这也正是我们的老虎和您在其它动物园看到的虎不一样的原因所在。

现在我们进入的园区是4号园区,也叫种虎园。这里放养着10多只年龄在11---15岁的成虎。它们老当益壮是东北虎林园元老级的功臣;在虎园刚成立的时候,它们就在这里展出了,我们经过的所有园区的虎几乎都是它们的子孙后代。

野生的虎一般4岁才性成熟。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个别雌虎在两岁半就发育成熟了。虽然虎常年都可以发情交配,但主要集中在当年的11月份至翌年3月,一般一个发情期持续7---10天左右。情窦初开的雌虎在一个发情期内如果受孕,就不会再次发情。在交配期,首先是雌虎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温顺、拒食或少食,经常在地上打滚,外阴红肿,通过气味和吼叫吸引雄虎。雌雄虎相遇后,雌虎主动接近雄虎,亲吻并用鼻子去接触雄虎,发出"喷、喷"的声响。在雌虎的刺激下,雄虎也变得非常温柔,它以爱抚、舔舐雌虎来赢得对方的亲昵和信任。这段时间里,作为情侣的雄虎始终寸步不离地紧跟在雌虎的左右,由于雌虎求偶信息的吸引,很可能招来几只雄虎,这时雄虎之间就免不了为争夺配偶发生暴力。关于虎的交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雌雄虎对配偶都有选择性,雌虎表现更强烈些,有的雌虎在发情期内只允许一只所喜爱的雄虎交配,有的则允许多个雄虎与之交配。如果雌虎不情愿,即使是虎王也不会达成交配。虎的妊娠期为105---108天,每胎产仔2---5只。在野生的自然状态下,一只雌虎一生中产不了几次,因为雌虎一旦怀孕,产仔就要靠自己抚养、照料,直到幼虎2岁左右,能完全独立生活才与幼虎分离。此后,这只雌虎才有可能在再一个发情期达成交配和受孕。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为了提高虎的产仔率,在雌虎哺乳100天左右,就给幼虎断奶,与雌虎分别饲养,使各自独立生活,这样雌虎恢复后会在下一个发情期里再次受孕。人工饲养条件下雌虎平均每年可以繁殖一胎,有的甚至每年可产两胎,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虎的繁殖率,使雌虎的育龄期可延至10年左右。我们坚持的是一年一胎或3年两胎。

对于初产的雌虎,会经常出现没有经验不会护理或产后没有奶水的情况,这时我们就得采取人工哺乳的方法,即模仿雌虎哺乳喂养的全过程,用奶粉代替虎奶,同时还得补充一些其它营养物质,如维生素、钙和微量元素。饲养员每天24小时监护,对幼仔每隔1---2小时就补喂奶一次。同时还得经常人工刺激幼仔的胃肠蠕动、消化,刺激排粪、排尿。新闻媒体亲切地称这些幼虎的饲养员为"虎爸爸"、"虎妈妈"。

东北虎林园在饲养、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繁育成活率高于90%,人工哺乳成活率在80%以上,每胎产仔数平均三只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1.8只和国内2.2只的最高记录,从而确立其在饲养、繁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预计到2005年我们园内的东北虎种群数量将达到500只,2010年达到1000只。

2003年10月,东北虎林园投资80万元与国家林业局动植物检测中心合作开展了"虎dna谱系档案及遗传管理系统的开发"项目。因为目前东北虎林园采用的饲养方式是人工控制下的关散放方式,当母虎发情时,有时有几只雄虎轮流与其交配。因此,人工记录谱系档案时,一些后代的生物学父亲就难以确定。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利用微卫星技术,通过基因水平的分析,建立东北虎种群的dna谱系档案。然后再通过与免疫有关的基因的分析,摸清整个种群对疾病的抗性,在这些基因数据的基础上,编制一套遗传管理软件,实现种群遗传管理的电子化和智能化,即对给定的一只雄虎,通过软件对基因数据的分析,可以自动提供哪些雌虎可与之交配,产生的后代近交系数最低,抗病能力最强。

现在我们所处的园区为5号园区,也叫狮虎园。这里的狮子和老虎同为两岁,它们从小就被混放在一起饲养,目的是为了让它们彼此之间相互熟悉,培养感情,长大后通过自然交配的方式繁育出狮虎兽。这也是我们林园的一项重要科研内容,从目前看狮子和老虎相处得还算和睦,但这个项目能否成功,我们将拭目以待。

东北虎和非洲狮同属于猫科,豹属,体形和体重相近,一个被人类喻为"兽中之王",另一个被喻为"百兽之王"。人们经常会问:如果把这两种在自然环境中根本生活不到一起的动物放在一起,哪个会成为胜利者?在动物学家的眼里,虎比狮子更厉害。主要理由是:虎比狮子更残忍、狡猾。雄狮比雄虎更懒散,虎捕食技能比狮子高,非洲狮的社会性较高,是靠群体的力量战胜其它动物,而虎是单独行动的,对付外界以及捕杀猎物完全依靠单独的力量取胜。如果同等质量的虎与狮子真的打斗起来,狮子绝不是老虎的对手,但在自然界,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现在我们所处的园区是6号园区,也叫非洲狮园。这是2000年我园从非洲引进的十五只非洲狮。经过三年的繁育,数量增加到30多只,非洲狮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喜欢群居生活,这是猫科动物中唯一以居群方式生活的物种。这里的狮子年龄在6---7岁。我们在区分雄狮与雌狮方面主要看被毛的长短。大家看,这只脖颈上长着长长的棕毛,像带着一条围脖,体形大的是雄狮;这只脖颈上没有棕毛,干净漂亮短毛的是雌狮。狮子在捕捉猎物时没有老虎文明,它们之间经常会争抢食物,从它们脸上留下的伤疤便可以清楚地看到,旧伤未去,新伤又来。由于狮子是群居生活的,它们中就必须有一个统治者"狮子王"。"狮子王"是在群狮中经过数次的争斗,最终获胜的、最凶猛的狮子,在它的身旁经常会有一只漂亮的雌狮陪伴。野生狮子可以在水中将羚羊、斑马等猎物捕获,但水性比虎差得很远,很少见到狮虎园子在水中游上几公里的情景。在野生条件下,雌狮是捕猎能手,雌狮捕到猎物,供自己吃饱后,会让给雄狮吃。

非洲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些源于非洲热带地区的狮子,到了我国北方,也基本适应了这里寒冷的气候条件,在冬天它们常常会挤在一起相互取暖来抵御严寒。

现在我们来到了7号园区,也叫虎王区。咱们看到的就是园区中的"虎王",编号为52号的雄虎以及"虎后"37号雌虎。在虎王旁边的是它的同胞兄弟,编号是53号。虎王兄弟今年已经十一岁了,体重都在320公斤以上,它们不但长得威武,强壮膘悍,而且兄弟俩特别团结,很有合作精神。单打独斗它们从未遇过对手。如果遭到围攻,兄弟俩会联手退敌,非常勇猛。在长期的群虎争斗中,它们靠自身实力逐步确立了虎王地位,所到之处群虎无不胆颤心惊,四散逃窜。为了保证其它虎的生命安全我们只得把它俩单独放在一个园区了。给大家讲个故事:前面我为大家介绍了虎一般是吃独食的,谁先捕到就是谁的,不争不抢。可有一次"虎王"52号捕到一只鸡,自己没舍得吃,它叼着鸡走到附近53号身旁,和弟弟头碰头蹭了几下,把鸡留给了弟弟,转身又去捕了一只,这时兄弟俩才开始享用美餐。还有一次,那是在2000年的一个冬天,当时弟弟正患皮肤病,身上的被毛大面积脱落,全身奇痒难忍,可是背部的地方怎么也舔不着,这时虎王就走到弟弟身旁帮助弟弟舔,由此可见兄弟俩的手足情深。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虎后","虎后"今年13岁,哈尔滨人为它冠名"大美人",是喜欢它的人们所赠之雅号。"大美人"皮毛光亮,毛色纯正,花纹清晰,体态优美,尤其喜好洁净,经常进行"梳洗打扮",因此得其美名。"大美人"也是东北虎林园所有雌虎中产仔最多的一只,母性极强,7年时间共繁育成活后代30只,被喻为"英雄妈妈"。它的照片曾多次出现在关于虎的书刊、画册的封面上,颇具明星风采。

现在我们所处的园区是8号园,也叫"幼虎园",这里放养着近三十只1.5岁左右的幼虎。别看它们个头挺大,可它们在虎的生长期还处于儿童阶段。这个阶段的老虎最顽皮,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在野生状态下,雌虎要带养幼虎到2岁多,这么大的老虎还没脱离母亲的监护。而在这里它们在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独立生活了。它们在相互嬉戏、打闹中锻炼着体能,学习捕食、争斗的本领。新生幼虎的体重一般在1000---1800克左右,体长在30---40㎝,但它们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最初的一个月内每天以100---250克的速度增长,一百天时体重已达到10---15公斤。这时幼虎已经能够独立采食和活动了,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就可使它们断奶,与母亲隔离,幼虎在1岁时体重就已经超过成人的体重,达80---100公斤。

虎是独居动物,在野生状态下,除了同胎的幼虎与母虎之外,虎是不会在一起群居的,只有个别时期也有三五成群的现象。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这种现象经常出现,主要是受虎群密度大,散放区域面积相对较小的限制,在这种人为的虎的王国中,把同年龄段的幼虎从小散放到一起,其目的是使它们彼此间相互熟悉和了解,平日才能够和睦相处。

东北虎一般是吃独食的,在捕食方面很有"君子风度"。虽然个体间有强弱之分,但在捕食猎物时,谁捕到的就属于谁,其它虎则卧在四周,不争不抢,很有涵养。如果在捕捉大型猎物时,由两只虎共同捕到,就会在一起享用。无论饥饿到何种程度,大多数虎都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因为它们从小就懂得虎口夺食是非常危险的,仅此就足见其王者风范。

虎与生俱来就有爱清洁的本性,它在两个月时就学会借用水、唾液,像家猫一样洗脸,梳理毛发。冬季它们常常在雪中翻滚,通过雪浴来清理皮毛。在它们每次用完美餐后,便会用舌头不停地舔舐嘴巴、前爪,把血迹、残渣、污迹清理掉。东北虎的舌头比较特殊,正面布满角质化的倒刺。虎的舌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味觉器官,同时还起着饮水、舔食、调解体温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它相当于人类的双手,尤其在虎产仔、哺乳期,舌头的功能在母虎身上发挥的就更加淋漓尽致了。此时舌头竟能起到比我们人类双手更细腻的爱抚和照顾幼仔的作用。它先把刚出生的幼虎身上的血迹、胎液全部舔舐干净,又把幼虎的胎毛舔干,平日里还经常舔幼仔,刺激幼虎的生长、发育、胃肠蠕动、排泄尿、粪便等;正是在母虎的这种爱抚刺激下,幼虎才能健康的成长。

人们普遍认为虎不会爬树,传说是因为它的师傅-猫没有教它这一绝招。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虎在幼龄阶段非常喜欢登高爬树,而且动作非常灵活,但到了成年阶段,由于体重过大,爬树才显得困难起来。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遭到攻击、惊吓或捕捉树上的猎物,或攀高作标记等,成年的虎为应急也会爬到一定的高度,我们就曾亲眼目睹过一只雌虎为了捕捉树上的野鸡,爬上了4米多高的树干。

各位游客,咱们前八个乘车观赏的园区结束了,请各位将自己的随身物品都拿好,咱们下一个进入的园区是步行区。

这个园区主要散放的是不到1岁的东北虎以及世界上非常罕见的白虎、雪虎、白狮子、美洲虎、狮虎兽。咱们首先见到的是将近1岁的东北虎,它们非常活泼好动。幼虎经常把树枝、木棍当作玩具来玩耍。之所以将这些虎散放在步行区内,是因为它们还不具有大园区内东北虎的生存能力,这里的老虎在晚上的时候还需要将它们放回舍里休息,也便于饲养员对它们的生活状况能更好的了解和观察。您可以给小虎喂上一条肉,近距离地观察虎的表情和各种神态。

现在我们走上的是刚刚落成并对外开放的大型观虎台。这个观虎台长180米,宽7米,可以容纳千人在上面观看老虎的表演,也是为使游客能换个角度,从高处俯视老虎的雄姿而修建的。观虎台中央有一个专门用于投食的长廊。如果您有兴趣,不妨试一试,亲身体验一下给老虎喂食的乐趣。在我们的脚下是新修建的50间设施齐全的多功能虎舍。和着微风,听几声远处传来的虎啸,悠闲地散步于观虎台上,我想您一定会有一种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2500年前,我国古代就有白虎的传说,但人类是首次发现白虎是在1951年印度的中部。白虎是孟加拉虎遗传变异所产生的,它是杂合性动物的基因与白色基因杂合(异性杂合)的结果。目前世界上仅存白虎200只左右。咱们所见的这只身上几乎没有条纹的是一只雌性的雪虎,它是白虎与白虎交配后再次变异而产生的。它更为珍贵,目前世界上仅存5只左右,一只价值在10万美金以上。白虎十分稀有,它们性情温顺,被喻为"君子"和"淑女"。白虎不同于白色动物,如白天鹅、北极熊和白化动物如人工繁育的小白鼠。白虎的眼睛是淡蓝色的,而东北虎的眼睛是黄褐色的,但夜间它们都会反射出绿色的光。我们园区的白虎是分别从瑞典和意大利引进的,到现在已经繁殖了九只小白虎。

白狮子是今年从阿根廷引进的,是同胞兄妹。它们同非洲狮无异,也喜欢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喜欢群居生活。之所以它的毛色呈白色是由于隐形性基因经过杂合后形成的,它的父本和母本也可以是白色的,也可能是黄色的。白狮子在雌雄的区分上,没有非洲狮那么明显,主要以体态大小来区分。

美洲豹又称美洲虎、银狮,它是2001年从斯洛伐克引进的,它的毛色呈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能显示出金钱状花纹。美洲豹喜欢生活在热带地区,并且同老虎一样喜欢独居,非常善于攀爬、游泳,咱们游客往上面看,只有美洲豹的笼舍上面有铁网罩着,这是防止它爬到隔壁的笼舍里。豹与虎的主要区别是:

1、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

2、犬齿与虎比较更加细长。美洲豹的奔跑速度也比老虎快得多,时速可达80公里左右。这三只美洲豹是两雄一雌,之所以美洲豹毛色呈黑色,是由于隐形基因所造成。目前世界上美洲豹有15000只左右,但黑化的极少。

狮虎兽来自韩国,它是雄狮与母虎交配所生的后代,是人为制造出的一种动物。在自然界中根本是不存在的。它聚集了老虎和狮子的优点,长相更多的像老虎。它的身上有网状花纹,是老虎和狮都不具有的。但狮虎兽有一个缺点,它没有生殖能力,同骡子一样不具备生育能力,但从外观上可分辨出雌雄。之所以没有繁育能力,是因为老虎和狮子的染色体不同,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说的种间隔离。咱们现在所见的狮虎兽都是人工受精培育的,自然交配繁殖出的比例是相当低的,在1‰---4‰的比例。世界上也仅存有十几只左右的狮虎兽,所以狮虎兽也越发珍贵了。

尊敬的各位游客,黑龙江东北虎林园是以企业的行为,承担着国家的责任,担负着全人类的使命,"还虎啸于山林"是我们养虎人真诚的呼吁和执着的追求,我们会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进一步改进现有园区的自然环境,为所饲养繁育的东北虎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和地域,同时我们还将陆续引进其它珍贵的猫科动物,增加新的旅游观赏热点,您的爱心我们将以百倍的工作努力给予回报,我们期盼着您的再次光临,再见!

第4篇 东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04位用户收藏,26人推荐!

在我们东北一直有这样的一句话"大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这三宝是怎么回事呢?听我漫漫到来~

这几天我们游览的时候,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黑龙江的姑娘都很漂亮,小伙子都很帅.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黑龙江独特的气候条件所造就.那就是--冷,所以很多人对身体的健康和穿什么样的衣服很在意.黑龙江还有个特点就老人的寿命都很长,这也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喜食人参.

人参是一种多年生本野生植物,是珍贵的中药材,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的贡品之一,它具有补虚损,延缓衰老的神奇功效,古往今来在东北地区,伴随人参的生长/采集,留传着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传说和奇风异俗.

人参喜欢寒冷湿润,一般生长在腐蚀质肥厚,排水条件好,没有强光照晒,庇荫度适宜的山坡林下,说来也十分神奇,东北的冬天大地冰东三尺,可人参的根却可以安然的过冬,可以存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长白山脉是人参的的重要产区,黑龙江省的张广才岭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也是野人参的产地.

貂是东北人狩猎的对象之一,所以它的皮就成了三宝之一,远在三千多年前满族人的祖先就捕貂做裘皮衣.汉代以后貂皮价格倍增,后来也成为朝中的贡品之一.清朝初年,貂皮不是很贵,可后来被定为朝服以后,就大涨了.用貂皮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暖和.

乌拉草是一种生长在沼泽地或河边里的三楞草,晒干后用棒槌打成丝,塞在乌拉鞋里.这种草虽然不是很名贵,但对东北的满族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草现已经成为博物馆里的文物,成为了历史.所以人们说的"人参貂皮乌拉草"那是东北"老三宝"如今的新三宝是"人参貂皮鹿茸角"

鹿茸和鹿角不完全是一种概念,因为春天割下的"嫩鹿角"才叫"鹿茸"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具有教强的滋阴不肾,抗衰老的功效,是上乘的保健品.

第5篇 东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4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37位用户收藏,30人推荐!

北九水 为白沙河中游的峡谷地带。白沙河发源于巨峰北麓海拔800多米处的天乙泉,始名凉清河,中为九水。崂山北九水因水有九折而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外九水。涧水自上顺流而下,遇峰崖必折,折处必弯,弯处必漩,漩处必涌一潭澄水,在崂山十二景中称“九水明漪”。

九水风光素被誉为“滩峡奇秀,清流急湍,峭壁危岩,水作龙吟,石同虎距,音乐图画,文本天成。” 外九水 自我乐村菊湾溯至北九水疗养院,全长6.5公里。 一水始自孙家村村东之菊湾,南有玉笋峰,北有黑虎山,两山相夹,中为大涧,涧底巨石交错,姿态万千。 二水涧中大石垒迭,排空壁立。涧南有巨岩,名锦屏岩,石色苍翠。岩下潭水,锦岩倒影,波光涟漪 三水于1967年建三水水库,为九水新景。水清澈靛蓝,从溢洪坝顶凌空跌落,如珍珠壁帘,晶莹夺目。坝东一峰如老僧打坐入定,名定僧峰,石纹披斜恰如衣纹。 四水南北两峡对峙如门,名天梯峡,水自峡涧中涌出,银花四溅,声荡谷。

三水建水库后,此峡已沉身库中,仅可见露出的对峙石壁。 五水四周山峦重绕,青翠四合,名环翠谷。涧底流水到此较缓,流声叮咚,间之鸟鸣啁啾,如奏丝竹,又名玉笙涧。 六水为北九水峰峦之险首处。涧北有黄褐色山峰耸立,远望如一匹骆驼临涧而卧,有昂首嘶空、气吞长川之气势,该峰俗名“骆驼头”。峰侧新镌“驼峰烟云”四字,为崂山名胜“驼峰插云”。该峰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由东看似骆驼头,由西与南望则形似鹰嘴,东北望狰狞粗猛形似恶鬼,故亦有鹰嘴峰、恶鬼峰之名。峰西迭嶂排空,陡峭险恶,名飞虎岩。此处涧水分外湍急,在飞虎岩下,涌成一个形似鸡爪的深潭,名为鸡爪潭。 七水山谷宽敞,山环水抱处为七水村,又名河西村。涧东有村名为河东。涧北一峰临水独立,呈丹褐色,山势秀如盆景,名小丹丘。又因岩石突出如发髻,又叫仙人髻,亦名小梳洗楼。峰顶石上,南向刻有“小丹丘”三字,乃集郑板桥字。

东北山凹处是通往王哥庄的山口,由此途经土浅岭可抵王哥庄。 八水山势舒缓,涧水悠悠,漫山皆松,山风徐来,松啸、流水溶为一片涛声,名松涛涧。水中石崮上刻有“松涛涧”三字。 九水为外九水的尽头,是一处不大的山坳,松竹相间,流水潺潺,盛夏亦凉风习习,素有“小关东”之称,是风景优美的避暑疗养胜地。涧南是北九水疗养院,涧北是太和观旧址,又称九水庙。西山有仙古洞,洞内壁光滑,为卵形,岩石结成,高2米,深3米。明代登州武举周鲁曾题刻“仙古洞”三字于洞左,为丛林所蔽,游人多不知,在山坡巨石上另有题刻“仙古洞”三字。 内九水 自北九水疗养院溯流而上至靛缸湾,长约3公里。两山夹立,水流中穿,峭壁危岩,澄潭激湍,与外九水相比,内九水峰峦更加峭拔,峡间更为险峻,景物荟萃,奇境屡出,游人至此,目不暇接。 内一水,为一山坳,远山近岫,一派清秀,桥两侧潭宽水阔,流清石奇。 内二水,溯涧上行至双石屋,倚崖临水,松竹交荫,潭光山色。村中有20余户人家,因村旁有两石洞似屋而得名。

双石屋村南,巨石横陈涧底,潭处石间,澄泓湛碧,寒气凌人,名“印月潭”。村对岸山峰突起,酷似着甲将军,故名“将军崮”。1957年,罗瑞卿大将陪同朱德元帅游览此地,看到“将军”,颇觉有味,一番推敲,遂命此景为“将军远眺”。二水路旁石上,还镌刻有郁达夫游崂山诗文。 内三水,东行半里许,漫水桥头,有一大石上刻篆书“三水”二字。涧水从东北方破峡而来,被涧中大石分隔阻拦形成短瀑,白沫飞溅,状如马尾,名“马尾瀑”。该峡谷从前栖居着许多鹳鸟,峭壁和山崖上多鸟窝,故三水河涧又名“鹰愁涧”。

内三水涧中巨石上镌刻有清代著名画家高凤翰五言律诗。涧北山峦陡削,石纹垂直,有“九水石林”之称。 内四水,顺涧前行,乔松满谷,流水淙淙,云雾缭绕,山峦时隐时现。涧对岸一峰如削,秀出云端,从东南方飘来之云雾常被此峰分切,故名“斩云峰”,1980年夏季一场暴雨中,此峰被雷击腰截。南岸有风景亭高耸,该处河谷有石门,高如城墙,人可穿行其间,因以为亭名。亭旁卧石上刻有“石门亭”三字。 内五水,南岸悬崖垂石如裳,望之如士大夫拱手相揖,刻有“大夫石”三字。内五水山谷尤狭,涧南悬崖陡壁高约百米,色赭黄,石纹纵横有致,斑驳绚烂,气势磅礴,因其色彩闪烁如凤锦,故名“飞凤崖”,谷中圆崮上镌刻三字。飞凤崖下有“凝碧潭”,清极而色碧。 内六水,山道随水势弯曲,水随山转,人傍水行。南岸道旁一潭碧水,名“镜天潭”,潭旁一巨石,上平如台,台上置石桌、石凳,名“观音台”。

坐台上可领略此处风光。涧北赭黄色崖壁拔地而起,高数十米,状如船帆,石纹纵横相缀,在阳光下辉煌似锦,名“锦帆嶂”。另在北岸40米高之峭壁上,刻有“山高水长”四字,字径1.5米,为北九水最大刻石。 内七水,峡谷更加陡峭,两侧石壁岩石呈青黛色,山上长满黑松,翠绿如滴,景色深,古称“冷翠峡”。峡谷内一崮突起,上有方正奇石,名“天印石”。从内八水回视,恰似马头,故又名“马首是瞻”。涧内另一悬崖峭立,几与云接,名“连云崖”。连云崖旁有一岩,似利剑直插青天,此岩与连云崖之间是一道狭窄岩缝,仰视惟见游云而逝,人行其下,甚惊,莫不频频抚顶回首再三,故有“一步三回头”之称。 内八水,冷翠谷东上为石门峡,峡两岸崖高数十米,对峙如门,故名。

入峡后为大龙门,古称“大崖门”,讹传为“大衙门”,俗称“大牙门”,清代张鹤改称为“大龙门”。大龙门东去,出口即为“二龙门”。二门之间,山峰弯曲似弓,翠嶂环抱如城,故壁上镌有“月城”二字。月城俗名圈子里,四面皆绝壁,西入东出,水从中流,游人叫号,如瓮中音。出月城,在峡南岸凹洞内刻有“鱼鳞峡”三字,深秋后,峡谷四壁呈赭黄色,又名金华谷。 内九水,过金华谷,东南攀登而上。峡谷布满各种卵石,光滑明亮,似鱼鳞排列,流水因此成纹,状如鱼鳞,故名“鱼鳞峡”。峡谷广亩许,三面峭壁凌空,东南方一道瀑布从石壁裂处三折而下,跌入一潭碧水中,轰鸣震荡,名“潮音瀑”。” 潮音瀑 又名“鱼鳞瀑”,位于九水画廊终端。

以水声似潮、水形象鱼鳞而得名。瀑布旁陡壁上镌刻着“潮音瀑”三个大字,为 30年代叶恭绰手书。潮音瀑从悬崖峭壁之上分三折而泻;第一折落差约6米,第二折落差约5米,第三折落差约10米,织成一幅宽约5米的水帘,直泻崖下清潭。三折飞流方向有异,恰如空中飞卷长练。瀑下清潭直径约22米,深5米,形如缸,色靛蓝,清澈见底,名“靛缸湾”。 潮音瀑旁建有石砌仙舫一座,是为纪念在此牺牲的抗日战士。

西崖顶上有“观瀑亭”,供游人亭中观瀑听潮。“岩瀑潮音”为崂山胜景之一。 蔚竹庵 位于崂山北麓凤崮之下。初建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由全真华山派道士宋冲儒创建。占地2.6亩,分前后两进庭院。蔚竹庵最初称“三元殿”,正殿中分别供奉真武大帝、观音大士和三官神像。其中真武大帝和观音大士的神像是用檀木精雕而成,为崂山诸道场中木雕神像之首;三官神像为铜铸,规模不大,很有特色。殿壁曾题有古诗一首:“峭石开青壁,嶙峋不记年;叩门惊宿鸟,隔涧听流泉。树老含秋色,峰高入暮烟;蓬君栖隐处,遥望白云间。”点画出这座道家的世外仙境。 该庵本世纪初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持道长唐宗煜,使蔚竹庵在当时的胶澳一带成为旅游热点。

1930年,唐道长离庵去西安八仙庵主持庙事,曾经协助杨虎城将军积极宣传抗日。 蔚竹庵后面山石高垒,巨石似即落下来耸危可叹。庵周围自然环境保护极好,庵东涧谷,竹林茂盛,涧中流水淙淙,被誉为“蔚竹鸣泉”。1934年,著名作家郁达夫游至此地,曾赋诗一首:“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诗镌刻在双石屋村旁的巨石上。 柳树台 位于竹窝村北,折崮顶西北。海拔500余米,东西两山夹立,中豁一口。此处风景美丽。德占时期,曾在此筑有麦克伦堡疗养院、总督疗养楼、私人度假别墅等,并修筑台柳公路自市区抵此,方便疗养、游山度假,使柳树台成为著名的风景疗养区和重要的入山通道,名躁一时。德日青岛之战,德军撤离时放火烧毁麦克伦堡疗养院。其后不同时期,柳树台辟有旅馆、饭店,为进山游客提供食宿。 花花浪子瀑布 位于北九水桑家河涧谷。涧尽头处峭壁高耸,悬挂着一幅高约20米、宽约4米的瀑水。该瀑酷似“挂毯”,陡立的峭壁,像一台绣花机,用水流编织“奇花异卉”。“花朵”纷扬,撒进崖底水潭。瀑布左侧,有一巨石,酷似大佛,立于悬崖之顶。瀑布右侧的石崖高处,有石刻“花花浪”大字。

第6篇 东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56位用户收藏,14人推荐!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九水风景区。

北九水位于崂山北麓,这里空气湿润,气候清凉,素有“小关东”之称,是全国有名的疗养、避暑之地。北九水是由来自千米山峰的崂山山泉汇流而成的,人称“九水画廊”。水势跌宕处形成了十八个寓意深邃的水潭,即“九水十八潭”。这些水潭大小不一、深浅不等、风格各异、意境妙合,是“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与山水灵秀的完美结合。我先要乘坐观光车到“三水”剩下的路则是我们自己走,这一路上,象形石随处可见,非常的栩栩如生。这一路上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卖水和食物的休息区,大家累了后可以在那里休息一下。全程基本上都有水道、小溪,大家可以在那里休息娱乐。这里景色很美,路上都装有垃圾桶,所以请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垃圾随意乱扔,做一个讲文明的人,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不要让这些垃圾破坏了这美景。

还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山上的落石,不要被落石砸伤。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山上见!

第7篇 东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28位用户收藏,29人推荐!

北九水在山东崂山白沙河上游,崂山南麓也有处"九水",称为"南九水",故此这里称为"北九水",北九水是崂山风景区的一条旅游主线。北九水又分为"外九水"和"内九水"。外九水、内九水在长长的峡谷中一共拐了整整18道弯。进入北九水,自外一水可以直接乘车抵达内一水,漫步领略"九泉十八潭"之美景。

人们常说:"不到北九水,不算游崂山。"北九水以其丽山秀水绘就的优美画廊,驰名中外。崂顶源泉之水从海拔1100多米的高峰顺势而下,中途又汇集了众多的溪流,凌空泻入靛缸湾,又从靛缸湾溢出,沿着长长的深山峡谷,弯弯曲曲,时急时缓,时聚时散,奔腾而下。这样一来,再配以两侧群峰耸峙,禽鸟啼鸣,奇光荟萃,绿树成阴,山与水相互缠绕,形成了一步一景、一湾一色的瑰丽画廊风光。

这里可谓"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随处可见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澈的流水千回百转,浪花雪白,潭水碧绿,变化无穷。当步入这幅巨大的画廊时,自己也自然而然变成了"画中人"。

第8篇 东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28位用户收藏,25人推荐!

北九水在山东崂山白沙河上游,崂山南麓也有处"九水",称为"南九水",故此这里称为"北九水",北九水是崂山风景区的一条旅游主线。北九水又分为"外九水"和"内九水"。外九水、内九水在长长的峡谷中一共拐了整整18道弯。进入北九水,自外一水可以直接乘车抵达内一水,漫步领略"九泉十八潭"之美景。人们常说:"不到北九水,不算游崂山。"北九水以其丽山秀水绘就的优美画廊,驰名中外。崂顶源泉之水从海拔1100多米的高峰顺势而下,中途又汇集了众多的溪流,凌空泻入靛缸湾,又从靛缸湾溢出,沿着长长的深山峡谷,弯弯曲曲,时急时缓,时聚时散,奔腾而下。这样一来,再配以两侧群峰耸峙,禽鸟啼鸣,奇光荟萃,绿树成阴,山与水相互缠绕,形成了一步一景、一湾一色的瑰丽画廊风光。这里可谓"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随处可见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澈的流水千回百转,浪花雪白,潭水碧绿,变化无穷。当步入这幅巨大的画廊时,自己也自然而然变成了"画中人"。

大劳东菊湾到北九水疗养院为外九水,全长10余里,有老僧峰、骆驼头、鸡爪潭及仙人髻、飞来石、锦屏岩等胜迹。从柳树台至沙子口附近的汉河村为南九水,全程约5公里,山舒水缓,林幽壑美,公路蜿蜒,俗称十八盘,有观川台、弹月桥、王子涧、柳树台等胜景。

自北九水疗养院到鱼鳞瀑为内九水,长约3公里,鱼鳞瀑因河水遇断崖跌落,浪花状如鱼鳞而得名,又因其声如潮,亦名潮音瀑。瀑布三折而下,注入二潭,上潭较小,深约4~7米,口缘若缸,水靛蓝色,称靛缸湾;下潭较大,周围约30余米,旁有石柱亭,崖上刻叶恭绰题“潮音瀑”三大字。靛缸湾下有石门峡,亦名鱼鳞口,俗称“衙门”,瀑布西岩顶有观瀑亭。两岩对峙,中断成门,岩高数十丈,门宽仅3米,水自门中出,人从涧底过,仰视巨岩悬空,摇摇欲坠,惊险万状。

第9篇 东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31位用户收藏,20人推荐!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九水风景区。

北九水位于崂山北麓,这里空气湿润,气候清凉,素有“小关东”之称,是全国有名的疗养、避暑之地。北九水是由来自千米山峰的崂山山泉汇流而成的,人称“九水画廊”。水势跌宕处形成了十八个寓意深邃的水潭,即“九水十八潭”。这些水潭大小不一、深浅不等、风格各异、意境妙合,是“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与山水灵秀的完美结合。我先要乘坐观光车到“三水”剩下的路则是我们自己走,这一路上,象形石随处可见,非常的栩栩如生。这一路上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卖水和食物的休息区,大家累了后可以在那里休息一下。全程基本上都有水道、小溪,大家可以在那里休息娱乐。这里景色很美,路上都装有垃圾桶,所以请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垃圾随意乱扔,做一个讲文明的人,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不要让这些垃圾破坏了这美景。

还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山上的落石,不要被落石砸伤。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山上见!

第10篇 东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3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06位用户收藏,23人推荐!

北九水为白沙河中游的峡谷地带。白沙河发源于巨峰北麓海拔800多米处的天乙泉,始名凉清河,中为九水。崂山北九水因水有九折而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外九水。涧水自上顺流而下,遇峰崖必折,折处必弯,弯处必漩,漩处必涌一潭澄水,在崂山十二景中称“九水明漪”。

九水风光素被誉为“滩峡奇秀,清流急湍,峭壁危岩,水作龙吟,石同虎距,音乐图画,文本天成。” 外九水 自我乐村菊湾溯至北九水疗养院,全长6.5公里。一水始自孙家村村东之菊湾,南有玉笋峰,北有黑虎山,两山相夹,中为大涧,涧底巨石交错,姿态万千。二水涧中大石垒迭,排空壁立。涧南有巨岩,名锦屏岩,石色苍翠。岩下潭水,锦岩倒影,波光涟漪三水于1967年建三水水库,为九水新景。水清澈靛蓝,从溢洪坝顶凌空跌落,如珍珠壁帘,晶莹夺目。坝东一峰如老僧打坐入定,名定僧峰,石纹披斜恰如衣纹。四水南北两峡对峙如门,名天梯峡,水自峡涧中涌出,银花四溅,声荡幽谷。

三水建水库后,此峡已沉身库中,仅可见露出的对峙石壁。五水四周山峦重绕,青翠四合,名环翠谷。涧底流水到此较缓,流声叮咚,间之鸟鸣啁啾,如奏丝竹,又名玉笙涧。六水为北九水峰峦之险首处。涧北有黄褐色山峰耸立,远望如一匹骆驼临涧而卧,有昂首嘶空、气吞长川之气势,该峰俗名“骆驼头”。峰侧新镌“驼峰烟云”四字,为崂山名胜“驼峰插云”。该峰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由东看似骆驼头,由西与南望则形似鹰嘴,东北望狰狞粗猛形似恶鬼,故亦有鹰嘴峰、恶鬼峰之名。峰西迭嶂排空,陡峭险恶,名飞虎岩。此处涧水分外湍急,在飞虎岩下,涌成一个形似鸡爪的深潭,名为鸡爪潭。七水山谷宽敞,山环水抱处为七水村,又名河西村。涧东有村名为河东。涧北一峰临水独立,呈丹褐色,山势秀如盆景,名小丹丘。又因岩石突出如发髻,又叫仙人髻,亦名小梳洗楼。峰顶石上,南向刻有“小丹丘”三字,乃集郑板桥字。

东北山凹处是通往王哥庄的山口,由此途经土浅岭可抵王哥庄。八水山势舒缓,涧水悠悠,漫山皆松,山风徐来,松啸、流水溶为一片涛声,名松涛涧。水中石崮上刻有“松涛涧”三字。九水为外九水的尽头,是一处不大的山坳,松竹相间,流水潺潺,盛夏亦凉风习习,素有“小关东”之称,是风景优美的避暑疗养胜地。涧南是北九水疗养院,涧北是太和观旧址,又称九水庙。西山有仙古洞,洞内壁光滑,为卵形,岩石结成,高2米,深3米。明代登州武举周鲁曾题刻“仙古洞”三字于洞左,为丛林所蔽,游人多不知,在山坡巨石上另有题刻“仙古洞”三字。内九水自北九水疗养院溯流而上至靛缸湾,长约3公里。两山夹立,水流中穿,峭壁危岩,澄潭激湍,与外九水相比,内九水峰峦更加峭拔,峡间更为险峻,景物荟萃,奇境屡出,游人至此,目不暇接。内一水,为一山坳,远山近岫,一派清秀,桥两侧潭宽水阔,流清石奇。内二水,溯涧上行至双石屋,倚崖临水,松竹交荫,潭光山色。村中有20余户人家,因村旁有两石洞似屋而得名。

双石屋村南,巨石横陈涧底,潭处石间,澄泓湛碧,寒气凌人,名“印月潭”。村对岸山峰突起,酷似着甲将军,故名“将军崮”。1957年,罗瑞卿大将陪同朱德元帅游览此地,看到“将军”,颇觉有味,一番推敲,遂命此景为“将军远眺”。二水路旁石上,还镌刻有郁达夫游崂山诗文。内三水,东行半里许,漫水桥头,有一大石上刻篆书“三水”二字。涧水从东北方破峡而来,被涧中大石分隔阻拦形成短瀑,白沫飞溅,状如马尾,名“马尾瀑”。该峡谷从前栖居着许多鹳鸟,峭壁和山崖上多鸟窝,故三水河涧又名“鹰愁涧”。

内三水涧中巨石上镌刻有清代著名画家高凤翰五言律诗。涧北山峦陡削,石纹垂直,有“九水石林”之称。内四水,顺涧前行,乔松满谷,流水淙淙,云雾缭绕,山峦时隐时现。涧对岸一峰如削,秀出云端,从东南方飘来之云雾常被此峰分切,故名“斩云峰”,1980年夏季一场暴雨中,此峰被雷击腰截。南岸有风景亭高耸,该处河谷有石门,高如城墙,人可穿行其间,因以为亭名。亭旁卧石上刻有“石门亭”三字。内五水,南岸悬崖垂石如裳,望之如士大夫拱手相揖,刻有“大夫石”三字。内五水山谷尤狭,涧南悬崖陡壁高约百米,色赭黄,石纹纵横有致,斑驳绚烂,气势磅礴,因其色彩闪烁如凤锦,故名“飞凤崖”,谷中圆崮上镌刻三字。飞凤崖下有“凝碧潭”,清极而色碧。内六水,山道随水势弯曲,水随山转,人傍水行。南岸道旁一潭碧水,名“镜天潭”,潭旁一巨石,上平如台,台上置石桌、石凳,名“观音台”。

坐台上可领略此处风光。涧北赭黄色崖壁拔地而起,高数十米,状如船帆,石纹纵横相缀,在阳光下辉煌似锦,名“锦帆嶂”。另在北岸40米高之峭壁上,刻有“山高水长”四字,字径1.5米,为北九水最大刻石。内七水,峡谷更加陡峭,两侧石壁岩石呈青黛色,山上长满黑松,翠绿如滴,景色幽深,古称“冷翠峡”。峡谷内一崮突起,上有方正奇石,名“天印石”。从内八水回视,恰似马头,故又名“马首是瞻”。涧内另一悬崖峭立,几与云接,名“连云崖”。连云崖旁有一岩,似利剑直插青天,此岩与连云崖之间是一道狭窄岩缝,仰视惟见游云而逝,人行其下,甚惊,莫不频频抚顶回首再三,故有“一步三回头”之称。内八水,冷翠谷东上为石门峡,峡两岸崖高数十米,对峙如门,故名。

入峡后为大龙门,古称“大崖门”,讹传为“大衙门”,俗称“大牙门”,清代张鹤改称为“大龙门”。大龙门东去,出口即为“二龙门”。二门之间,山峰弯曲似弓,翠嶂环抱如城,故壁上镌有“月城”二字。月城俗名圈子里,四面皆绝壁,西入东出,水从中流,游人叫号,如瓮中音。出月城,在峡南岸凹洞内刻有“鱼鳞峡”三字,深秋后,峡谷四壁呈赭黄色,又名金华谷。内九水,过金华谷,东南攀登而上。峡谷布满各种卵石,光滑明亮,似鱼鳞排列,流水因此成纹,状如鱼鳞,故名“鱼鳞峡”。峡谷广亩许,三面峭壁凌空,东南方一道瀑布从石壁裂处三折而下,跌入一潭碧水中,轰鸣震荡,名“潮音瀑”。”潮音瀑 又名“鱼鳞瀑”,位于九水画廊终端。

以水声似潮、水形象鱼鳞而得名。瀑布旁陡壁上镌刻着“潮音瀑”三个大字,为30年代叶恭绰手书。潮音瀑从悬崖峭壁之上分三折而泻;第一折落差约6米,第二折落差约5米,第三折落差约10米,织成一幅宽约5米的水帘,直泻崖下清潭。三折飞流方向有异,恰如空中飞卷长练。瀑下清潭直径约22米,深5米,形如缸,色靛蓝,清澈见底,名“靛缸湾”。潮音瀑旁建有石砌仙舫一座,是为纪念在此牺牲的抗日战士。

西崖顶上有“观瀑亭”,供游人亭中观瀑听潮。“岩瀑潮音”为崂山胜景之一。 蔚竹庵位于崂山北麓凤崮之下。初建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由全真华山派道士宋冲儒创建。占地2.6亩,分前后两进庭院。蔚竹庵最初称“三元殿”,正殿中分别供奉真武大帝、观音大士和三官神像。其中真武大帝和观音大士的神像是用檀木精雕而成,为崂山诸道场中木雕神像之首;三官神像为铜铸,规模不大,很有特色。殿壁曾题有古诗一首:“峭石开青壁,嶙峋不记年;叩门惊宿鸟,隔涧听流泉。树老含秋色,峰高入暮烟;蓬君栖隐处,遥望白云间。”点画出这座道家的世外仙境。该庵本世纪初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持道长唐宗煜,使蔚竹庵在当时的胶澳一带成为旅游热点。

1930年,唐道长离庵去西安八仙庵主持庙事,曾经协助杨虎城将军积极宣传抗日。蔚竹庵后面山石高垒,巨石似即落下来耸危可叹。庵周围自然环境保护极好,庵东涧谷,竹林茂盛,涧中流水淙淙,被誉为“蔚竹鸣泉”。1934年,著名作家郁达夫游至此地,曾赋诗一首:“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诗镌刻在双石屋村旁的巨石上。柳树台位于竹窝村北,折崮顶西北。海拔500余米,东西两山夹立,中豁一口。此处风景美丽。德占时期,曾在此筑有麦克伦堡疗养院、总督疗养楼、私人度假别墅等,并修筑台柳公路自市区抵此,方便疗养、游山度假,使柳树台成为著名的风景疗养区和重要的入山通道,名躁一时。德日青岛之战,德军撤离时放火烧毁麦克伦堡疗养院。其后不同时期,柳树台辟有旅馆、饭店,为进山游客提供食宿。花花浪子瀑布位于北九水桑家河涧谷。涧尽头处峭壁高耸,悬挂着一幅高约20米、宽约4米的瀑水。该瀑酷似“挂毯”,陡立的峭壁,像一台绣花机,用水流编织“奇花异卉”。“花朵”纷扬,撒进崖底水潭。瀑布左侧,有一巨石,酷似大佛,立于悬崖之顶。瀑布右侧的石崖高处,有石刻“花花浪”大字。

《东北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