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82位用户收藏,11人推荐!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万峰林景区观光旅游,我是你们此次旅行的导游小方,昨天我们游览了马玲河峡谷,也许有些旅客还在回味着马玲河峡谷的神奇和漂流的惊险刺激,今天我们又将带大家去游览马岭河的又一风景名胜区——万峰林。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会会万峰林吧!
它位于兴义市南郊,是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峰林高达600余米,奇峰屹立。万峰林曾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赞叹着片连接广西、云南的峰林:“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天下名山何其多,唯有此处成峰林;峭峰离立分宽颖,参差森列拔笋柚。”那里除了奇峰如林、田坝似锦,还有明河暗流、天然湖泊、溶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还有着布衣古乐——“八音座唱”,以及“八大碗”等布依族的独特文化。整个景区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人间仙境。说起这神奇秀美的万峰林,从古到今,民间广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万峰林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为了让这里生息繁衍,玉皇大帝命令海神退去海水,又命令四方土地神下凡管理。
然而很多年过去了,这里仍然是荒凉一片。玉皇大帝知道后,便与西王母商量,决定派出西王母的三个子女下凡去治理。三姐弟十分高兴,决定当夜就下凡,火速完成任务:一更天逢山开路,二更天遇水搭桥,三更天汇聚群山,四更天赶山填海,五更天鸣金收兵。然而当他们已汇聚群山,准备填海时,却遭到了观音菩萨和龙王的阻扰,拖延了他们填海的时间,不多时,已到了五更天,天鸡一叫,三姐弟的法术都失灵了,填海的任务再也完不成,连自己也无法回到天庭了。从此三姐弟赶来的山就汇聚在这里,成了万峰林。三姐弟没办法回到天上,便安心下来,带领天匠和技师们给这里的老百姓传授各种技术,共同把这个地方变得越来越富庶。后来,三姐弟被召回天庭,大姐升飞时化成了仙女峰,二姐升飞时化成了秀女峰,三弟升飞时化成了将军峰。
好了,传说讲完了,我们也到了目的地。请大家带好随声物品,下车游览。万峰林分为东峰林和西峰林两大片,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西峰林,大家远看,西峰林是坦荡的高原喀斯特景观,盆地中一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俨然一幅“峰内有谷,谷内有峰;峰里有田,田里有峰;峰下有寨,寨里有峰。”的山水画卷。还有人把这里的田地形象的称之为“八卦田”,大家看像不像呀!
远看有景,近看又有些什么感受呢?我们不妨一起星罗分布在峰林中的村寨去看看。这里是布依村寨群,居住的是布依族村民,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被称为“万峰第一观”的布依第一寨,我先带大家参观了解一下他们的民族文化特点,然后我们在此午餐,吃“布依八大碗”(猪脚炖金豆米、红烧肉炖豆腐果、炖猪皮、酥肉粉条、排骨炖萝卜、素南瓜、素豆腐、五色糯米饭),听布依古乐——八音坐唱,喝“便当酒”(布依米酒)。
好,吃过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农家饭,我们又要继续游览了。到万峰林不可不看天坑,也叫岩洞漏斗,光西峰林就有大小漏斗三十多个,我们现在就去看看这些喀斯特地形的形态吧。游客们,在对面的就是我们的东峰林了,由于东峰林没有完全开放,我只能带大家远眺一下它的神奇之美。东西峰林,景致各异,相映成趣,分别被称为大自然的水画、天然大盆景。东峰林以峥嵘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奇峰密集丛生,峰峦拥簇,重重叠叠,深遂的喀斯特漏斗洼地星罗棋布,让人神秘莫测。
好了,团友们,今天我们的万峰林之旅在这里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对万峰林有“单雄拔笋,峭峰离立,参差森列”这样的评价有了深深的理解,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这美好时光,也欢迎大家的再次光临,谢谢!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0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157位用户收藏,11人推荐!
神农坛风景名胜区位于沁阳市西北20多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面积96平方公里,包括紫金顶、白松岭、临川寺、太平摩崖等八大景区的136个景点。
这里属太行山脉的一处胜景,。是一处典型的北方山水风光,以"雄、险、奇、绝"著称,而且人文景观也多姿多彩,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云阳寨,有体现佛道合流的云阳寺和清静宫,有建在绝顶之上的三大天门等等。
现在我们就要进入景区,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座雄伟高大的青石寨门,便是云阳寨。云阳寨始建于隋唐时期,历代多有整修。云阳寨因地处沟通豫、晋两省交通的雄关险隘,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大书法家王锋在《怀州吊古》中赞道:"北面峰峦拱孟门,野王形胜沁河混"。其中的"孟门"指的就是云阳寨门。
自古名山出名刹,神农坛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将要参观的就是云阳寺。云阳寺始建于唐代,依山傍水,左峰右谷,只可惜多处已毁于战火。不过从遗址上仍能看出当时规模的宏大,香火的鼎盛。清静宫与云阳寺仅一墙之隔,建于清乾隆年间,内有玉皇阁、三皇阁、王母殿等。清静宫在建筑风格上打破了中轴线对称的佛寺道观建筑格局,把窑洞和楼阁结合在一起,特别是用材全部为石料,堪称中原古建筑一绝。
眼前大家看到的这条布局美观的步道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步道"的神农步道。神农步道全长3000米,总台阶4321个,入口处为99级。走走神农步道入口,在云阳河东南山坡,去阳寨门右上方,八座错落有致的山峰蓦然回转,呈叩拜状面向东北,其山势独特,令人遐想不已。
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叫锣鼓亭,是听锣鼓之声的最佳所在。现在,我们从这儿往东山崖下看去,所看到的两个山洞就是锣鼓洞,锣鼓声就是从那两个山洞里传出来的。两个山洞,左为锣洞,右为鼓洞。本来是两个平淡无奇的天然洞穴,为什么被称作锣鼓洞呢?原来,这两个洞一个呈锣形,一个呈鼓状。并且从锣形洞里的石壁击打出来的声音是锣音,从鼓状洞里的石壁击打出来的声音是鼓声;只是我们无法亲临其境,亲自敲鼓打锣。不过,相传每年除夕之夜,随着鞭炮声声,从这里过往的人们就可以听到从洞中传出锣鼓的声音,于是人们就把这两个洞称为锣鼓洞。
东山之下,那座似人非人、似仙非仙的孤峰,就是"老君峰"。八仙蜂的南侧,云阳寨的右上方,一块巨石酷似一只半蹲姿势的考虎,威风凛凛,虎视眈眈,当地人们把它叫做"虎头山"。
在云阳河拐弯处的河道里,有一块"合婚石",它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故事。相传在上古时期,世间洪荒遍野,万户灭绝,天地之间只剩下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为繁衍后代,缔造人类,伏羲提出要和女娟成亲,女娲刚开始不同意,并说只有合天意、顺地理才可结婚。可怎样才算上合天意呢?女娟提出在东西山头上各点燃两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烟能结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于是,伏羲上了西山顶,女娲上了东山顶,各自捡了一堆柴火点了起来,只见两股青烟,袅袅升起,突然刮来了一股旋风把两股烟搅到了一起,天意已明,该轮到下顺地理了。女娲又提出了从山顶往山下滚石头,若滚下的石能结合在一起,就算下顺地理了。两人又登上山顶,同时将两块大石往山下推。山石在河底相撞,并牢牢地合在一起,于是伏羲对女娲说:"这次顺了地理,咱们该结合了吧?"伏羲、女娲便就此结合为夫妻。为纪念这件事,、人们就把他们滚下山谷的那块巨石称为"合婚石"。这块石头至今仍保存在云阳河谷底,中间有一道青纹,一边是龙纹,一边是蛇纹,分别代表伏羲和女娲。继续前行,大家可以看到一巨大的山峰,这便是传说中的伏羲峰。伏羲峰伟岸壮硕,阳刚威武,展现出一种雄性之美。无独有偶,伏羲峰旁边有阴柔秀美的女娲洞相偎相伴。女娲洞是女娲峰半山腰的一个天然洞穴,洞体为蛇形,从外到里,越来越小,蜿蜒深入山体,深不可测。
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是三级平台,在平台下面,有一块长、宽、高约l米见方的石头,表面光滑平整,却又纵横分布着无数道条状裂纹,就像是用刀剁过的痕迹,当地人叫它"分身石"。相传伏羲和女娲好不容易成婚之后,满指望生儿育女,繁衍人类,可女蜗十月怀胎,却生下一个肉蛋。女娲伤心至极,把肉蛋扔到这块石头上,抡起石刀就把它剁成了碎沫沫,随后把刀一撂,跑回山洞里大哭起来。这时候,突然从天上飞来两只金凤凰,把那些肉沫沫叼走,到处播撒。过了九九八十一天,这些肉沫沫聚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一下子都变成了人。自此,天下人丁兴旺,处处充满了生机。那只雄凤凰撒下的肉沫沫都变成了男人,个个长得高大、健壮,顶天立地;那只雌凤凰散下的肉沫沫都变成了女人,个个长得美丽、温柔,心灵手巧。后来,人们就把女蜗剁肉蛋用的这块石头,取名叫分身石。
眼前的这座平台即是造人场,也就是女娲造人的地方。
伏羲峰下的这座殿宇叫做"伏羲殿"它建造于元朝,内设有两个石龛,分别供奉伏羲和女娲的石像。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的伏羲殿已经毁于山洪,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伏羲殿是近年当地山民仿建的。
在女娲洞的旁边有三间廊台,相传女娲曾在此放声高歌,故名叫清歌台。
在太行山脉的榛莽危峦之间,生长着9个猕猴群,就像是大山里的9个原始部落。它们在断崖石壁间腾挪跳跃,在树林里采摘野果,过着悠然自乐的生活。
;站在桃花溪旁的石阶上向南面望去,有一个窄窄的山崖把一块巨石和山峰从中分开,像是一只独角兽正在吻别它的峦人,所以,人们就把这块石头叫做"吻兽石"。在吻兽石的前面,有一形似苍鹰的巨石,人们把它叫做"神雕蜂"。在神雕峰的身旁,屹立着一形似猿人的山峰,凝目远方,好像在回想什么,形象逼真,人们都叫它"猿人峰"。
"天狗望月"是一孤立的山峰,形似二郎神的啸天犬,由于它张着大嘴,双目直望西天,于是人们把它叫做天狗望月,又叫"吠天石"。神母峰是西贝涧南侧一座神奇的山峰,似人非人,似仙非仙,呈卧姿,头朝东北,面部轮廓隐约可见,最为醒目的是突兀的乳峰。于是这里的人们就把它叫做"神母峰"。
神农峰像一尊站立的古人雕塑,高大伟岸,笔直挺立,髻发长须,神态泰然,据说这便是传说中的神农形象。相传神农在此采药,不小心误服了断肠草,从此化为山峰,留在了人间。
尾箕峰是一座孤立的山峰。相传尾箕是一位龙头鸟身的山神。唐代诗人姚合在《紫金坛》诗中写道:"壁立三千仞,坛高接尾箕",这里的"尾箕"指的就是尾箕峰。
"天门"指的是通往天宫之门。天门最多只能有一、中、南三重。这里的三重天门分别是明代万历皇帝和清代乾隆皇帝等敕建的。可见早在明清时期,神农坛就已名扬天下了。一天门位于99盘之巅,是登临紫金顶的咽喉要道。此门建造于明亮靖42年,比泰山的一天门还要早154年。中天门位于一天门之上,全部采用石材建造,共有250级石阶,势如通天云梯,中天门这一段道路最险,故又称为"鬼路口"。登山时候,须手脚并用,攀爬而行,这一段道路是对香客心地是否诚灵的一个测试和考验。南天门位于紫金顶的最高位置。南天门下,时常云雾缭绕,置身于此,如临灵霄宝殿。站在这里,极目远眺,前方是俗称"牛角川"的黄河冲积平原,太行山到此戛然而止,山前的怀川大地用它丰厚的乳汁,孕育出了韩愈、李商隐、朱载堉等历史文化名人。背后是连绵起伏、逶迤不绝的八百里太行。清代诗人张用达曾用"置身云路觉天低"来形容南天门的雄伟壮观。
卧虎山是紫金顶东南方向半山腰中两条河谷之间的一道山岭,山岭西高东低,最前方为一断崖,状如从紫金顶上扑下的一只猛虎,头、耳、爪依稀可辨,所以名叫卧虎山。
百草坡也称百草洼。坡上生长着800多种中草药,其中有名贵中草药近百种,因此得名百草坡。当地特产的牛膝、地黄、山药、菊花"四大怀药"在此处均有生长,现在人工种植的"四大怀药"皆采种于此。
紫金顶是神农坛的主峰,海拔1028米,做立群山之巅,号称"中天玉柱"。紫金顶上悬崖间生长着的一颗千年古松,为我国珍稀树种白皮松。还有一个长、宽、深约1米的石坑,相传是伏羲氏卧听风声、悟画八封之处,叫做"八卦坑"。
站在紫金顶上俯视东南方向,山下群峰参拱,谷壑纵横,"山中有谷、谷中有山"的奇特景观在此博览无余,太行山脉的蔚然大气尽收眼底。再向西方极目远眺,群山连绵起伏,云雾霭霭;特别是傍晚时分,红霞满天,夕阳当歌,让人疑是海外仙山。
祖师殿是为祭祀道教鼻祖老子而建,太极殿为祭祀开山祖师张道陵而建,三清殿为祭祀三清老君而建。据载,三座庙宇始建于元代,后历代有整修,现在我们所见的这三个大殿都是当地山民重建的。
舍身台是一座笔直独立的山峰,又叫悬坛、舍身坛。峰顶平坦处有5米见方,一条石造小径将其与紫金顶连通。相传伏羲坐于悬坛之上,听八方来风之气,画出八封之形。舍身台三面皆为悬崖,台下是几十丈高的深渊,令人心悸腿软。上舍身台,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现在增设了护栏,所有的人都可以登台观景了。
自古以来,来往游人以登紫金顶不上舍身台为憾事,并且当地还留有"没做亏心事,敢上舍身台"的俗话,来说明它的险。
舍身台上,有一块巨石,长2米,宽0.8米,重达吨余,看似人工放置其上,实为造山运动的杰作。游人置身石上,山风吹来,即感巨石晃动,摇摇欲坠,故名"风动石"。
紫金顶北望,一道峻峭挺拔的山岭像一条巨龙婉蜒起伏,这道山岭就是"白松岭"。有人称紫金顶为"太行雄峰",白松岭为"中华绝岭",那么白松岭绝在什么地方呢?一为岭绝。白松岭的磅碍形势、地质结构、峻峭险隘、物种丰富,在全国的名山大川和各个景区绝无仅有。二为松绝。白松岭上的白皮松与东北长白山上的白皮松同出一科,又形态各异,可谓珍稀名贵。三为石绝。白松岭的形成来自一次山崩地裂的造山运动,整道山岭上都是一块块的危岩累石。四为路绝。白松岭上本无路,所谓的路径只是山岭之巅的危岩,顺岭而行,两边是刀劈斧削的悬崖绝壁和深不可测的幽谷险望,原来只是飞禽走兽才可以出没的地方,景区开发时才开壁路径并增设了护栏,可谓"山本无路岩作径,人若有胆崖上行"。五为景绝。走在白松岭上,险象环生,险景选出,乃神农坛风光绝佳之处。
白皮松又称白鹤松,是我国的珍稀树种,目前只在白松岭和东北长白山才有生长。两处的白皮松虽同系一族,但这里的白皮松除了兼有长白山白皮松的挺拔、俊俏之处,更有其绝妙之处。白松岭上共有白皮松16000多株,它们无一不是生在岩缝中,长在悬崖上,盘根错节,姿态各异,在绝岭雄蜂之上展现着万种风情,宛如大山的精灵。
白皮松是白松岭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多少游人对这里白皮松观之动情,赞叹不己,总结出了白皮松的许多外在美和内在美。这里的白皮松之所以能够让人触景生情,主要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顽强的生命状态和展示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存方式,很容易在游人的思想中产生了沟通和共鸣。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身边的岩石上来,看一看石头开花这一细微奇妙的景观。我们现在从石头上看到的一朵朵、一簇簇的花样图案,其实是一种苔类植物,看上去就像真的是石头开了花,在神农坛景区这种现象只有在白松岭上才能看到,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妙笔杰作。
升仙洞又名窟窿山、二郎洞,处于白松岭下的半山腰间,是一个横穿白松岭、连通山岭两侧的拱形山洞。由于我们现在是站在洞的上方,所以看不到洞口。当我们终于走过白松岭之后,不妨回头一望,望一望处在半山腰的升仙洞。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89位用户收藏,20人推荐!
玉华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将乐县城南7公里的天阶山下,全洞总长10里,主洞长5里,为福建省最长最大的石灰岩溶洞,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光华四射而得名,有"武夷山下明珠"之称。
玉华洞内有两条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黄泥、溪源、百云六个支洞,洞内有石泉、井泉、灵泉三股泉水,清澈甘洌,潺潺有声,有达摩面壁、仙人田、地下龙宫、?舫赜衽?、硕果累累、五更天等一百六十多景,前后洞口及洞内的岩壁上,保存着许多宋代以来的摩崖石刻,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民族英雄李纲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赞"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透露处层层有削玉裁云之态"。
幽深的玉华洞是实施洞穴疗法的"天然医院",洞内温度长年保持18c,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其前洞朝西北低而窄,后洞向西南高而宽,夏日炎炎,后洞空气在洞内受冷下沉往前洞喷出,冬天前洞冷空气在洞内受热上升从后洞喷出,前洞口的风力强达4级,构成闻名的"一扇风",令人心旷神怡,洞内充满丰富的游离子,泉水饱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其环境对于气管炎、关节炎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46位用户收藏,14人推荐!
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中山高丘地貌,中山逶迤、重峦叠嶂、危崖奇石、峰奇石异。山内满谷纵横,溪流密布,剑河深涧,水秀瀑雄。三百山及其附近300多平方公里山地上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巨藤倒挂,遮天蔽日。111科661重木本植物在其中争奇斗妍,400余种野生动物在林内生息繁衍。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集山势、林海、瀑布、温泉四大自然风景奇观为一体,山水林石俱美,原始、古朴、清寂,一年四季气候温凉,舒适宜人。
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现已发现景观、景点68处,其中一级景点10处、二级景点27处、三级景点31处。气势恢弘的福整圹瀑布被人们称之为“东江第一瀑”,怪石嶙峋的旱峰滩被誉称为“东江第一滩”,东风湖青山拱翠,俯影沉碧;九曲十八滩滩潭密接,步移景换,知音泉危崖耸立,双瀑对鸣,实为天下绝景;三叠瑶池三瀑三潭,远绝尘寰,真正人间仙境。玉兔思凡、神龟饮泉、双狮逐鹿等一系列峰石景观形神具备,惟妙惟俏;杜鹃闹春,红枫迎秋,百鸟争鸣,虎啸猿啼等动植物景观钳子百态,各有千秋。林海日出、竹林弯月一旷一幽,令人心驰神往;云雾雨雪、彩虹、雨凇树挂瞬息万变,使人留连往返。
山中有日流量达两千多吨的虎岗温泉,另有50多处飞瀑,形成20多条溪流,这些溪流最后汇成的东江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来源。
三百山门票与交通
交通:三百山位于江西省安远县东南部边境,乘火车或飞机至江西赣州市下,转乘大巴至安远县,有公共汽车直达景区。赣州长途汽车站每天早7:20和8:50有两班到安远的空调快巴,行约4小时,票价26元。另有随时发车的普通中巴,约行6小时,22元。柏油路面,路况较好,只有近安远县城时有一段土路还没铺好。 安远县城到东风乡有很多中巴,票价6元。从东风乡包摩的到三百山公园西门约15元。若从县城直接包车到公园西门,往返约160元左右。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3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21位用户收藏,16人推荐!
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大家称呼我×导就是了 。欢迎大家到东西岩风景名胜区旅游。在开始欣赏风景之前,我把这里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个概略介绍。 东西岩雄伟奇特的丹霞山水,形成和发展于中生代,被雕琢于新生代。它的演化历史,经历了从海洋到陆地、从活动到稳定的发展历程。
远在8亿年前,浙东南地区经历了晋宁运动后,长期隆起,结束了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当咸涩的海水缓缓退去以后,这片裸露的大地,从此经历着漫漫岁月的风雨侵袭和自然剥蚀。
中生代时,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浙南大地,板块俯冲造就了强烈的地壳断裂,在断裂带南东侧的地块大幅度下沉,形式了东西岩这一带陆相簸箕型断陷盆地。
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东西岩盘地内水网纵横,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到处都是茂密的丛林,大片绿地包围着众多的池塘。在丛林周围和水域地带,成群的恐龙在悠闲地觅食和嬉戏。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在湖盆早期形成的蚌、螺、昆虫、蕨类动植物化石,和流纹岩石泡。
那个时候,湖盆外围高山环绕,含有铁质的岩石砂土,被四周的河流冲刷到湖盆内,在强烈氧化的湿热环境中,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日积月累,从而形成了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这种岩石形成的地貌,广东的仁化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称之为丹霞地貌。东西岩的地质山体,就是白垩系方岩组紫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典型丹霞地貌山体。
当地质历史进入到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之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盆地面积不断缩小,湖水干涸,原先覆盖着巨厚红层的湖盆,这时开始逐渐隆起,形成原始的东西岩山体。在湖盆抬升隆起的同时,地块内产生了一系列的垂向断裂,将红层山体切割成巨型岩快,最终形成了现在景区内峰岩沟谷的展布格局。丹崖赤壁,峡谷洞天,这就是地质运动造化的东西岩。
东西岩景区还是著名的畲乡,老竹畲族镇政府离景区不到两公里。四周的村庄,都是畲民居住之地。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瞒大家,我奶奶当年就是有名的畲族女歌手,唱歌唱来了我爷爷。在这里旅游,你不但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会体味到浓浓的畲乡风情。 这里还是出名酒的地方。宋代名酒《金盆露》就产自东西岩的曳岭脚村。此酒当时曾誉满朝野,佳话文坛,甚至列为朝廷贡酒。宋代田锡作著《粬本草》、元代宋伯仁所著《酒小史》等古籍中,对金盆露酒均有记载。宋伯仁在其著所列酒凡106种,金盆露排名第11。元代戚辅之所著《佩轩客谈·续〈曲消旧闻〉酒名》中,举名酒12种,金盆露名列第7。在当今仍在广泛使用的1915年初版的工具书《辞源》中,有关金盆露酒的词条赫然在目。金盆露酒的酿制工艺一直传承到今天,现东西岩的各村各户都有酿制,大家如在“农家乐”就餐的话,不妨一尝。
好了,一些基本情况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进入景区游览。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4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184位用户收藏,23人推荐!
各位团友,吼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绍兴城东12公里处的皋埠镇,是绍兴的一个著名的石文化园林景观,它由吼山核心景区和宋六陵景区组成。
吼山门口萧墙上的壁画,是古越文明的图腾,是古越石文化发源地的写照和缩影,看那粗犷、朴实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久远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吼山胜境”四个字,是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我们的“吼山胜境游”就从这里开始。整个游程需要120分钟,现在请大家随我入园。
这上面的亭子叫试剑亭,边上有一块试剑石。春秋时期,当时最为著名的铸剑人欧冶子,就在离此处不远的日铸岭为越王勾践铸成“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把宝剑。据传有一天,越王勾践来这里选犬准备去猎南山白鹿,进献给吴王夫差。欧冶子知道这个消息后,把铸好的五把宝剑中最后一把送了过来,此剑能“风吹断发、削石如泥”。勾践是一个击剑行家,看到宝剑心中大喜,随手舞了起来,为了一试宝剑的锋芒,竟举剑劈向巨石,只听“嚯”的一声,巨石裂为两半,勾践不禁大喊一声“巨阙”,于是此宝剑就得名为“巨阙”。这试剑石成了吼山门口的一大胜迹。
这里是“越宫神犬”景观。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猜猜看,这座山为什么叫吼山?七条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围着一条大神犬,其状似在大声吼叫。“越宫”是越国王城的称为,明朝时,大文学家袁宏道来吼山时,就把这里疑为越王城。吼山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整座山势似一条卧狗,故名狗山,日久转音便成“吼山”;第二种说法与位置有关,因为此山是会稽山脉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会稽群山,干岩竞秀,连绵不断;而它的北面则是水乡田园,一望无际,一直延伸到钱塘江边,这样看起来,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为互致问候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狮子在佛教中有无畏狮子吼的说法,而边上的曹山有青狮白象同处一山,青狮状如大吼,所以此山称为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于何种说法,但主要的出典来源于越王勾践曾在此养狗,从而得名。因此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满山遍野皆是警觉的猎鹿之狗。而此地的许多山石,又确实显露出形态各异的狗的形象。这里有几条狗?请大家找一找,对!这里有五条并排的狗,我们称它为“五犬迎宾”,它们热情地欢迎各位的光临。吼山的石狗数不清。到目前为此,还没有全部寻找和统计出来,希望大家细心找一找。您在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们没有发现过的狗,您将会得到一份精美的礼品。当年越王勾践在此养狗猎鹿,而石匠来此山采石后,又留下许多石狗,整座山势又似一条卧狗。这样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迹,一大谜。
这里就叫曹山,山不高却名声显赫,因为这里曾经是历代众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陆游、徐文长、袁宏道、郑板桥、李慈铭、蔡元培、鲁迅等都来过这里。明代文人陶望龄在这山上曾筑有石篑山房,在此居住读书。还有被称为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这里著书立说。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称,又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青狮白象同落一山,狮肖其首,象状其鼻。我们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狮与白象。这水池,我们当地人称为水石宕,是千年采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干,我们能看到像龙游石窟一样的奇迹。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时期,张岱的外公陶允嘉把这水石宕改名为“放生池”,善男信女将活鱼虾投放入池,可谓成千上万。由于池水深几十米,所以池中的鱼越来越大。张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过当时的情景。他说:他小时候跟母亲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箩装了四只西瓜,浸入池内,一会儿一条大鱼冲出水面,顶翻三只小船,一口气吞没了四只西瓜。放生池内备有乌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达桃园景区和云石景区。在船上悠游,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题刻看得更清晰,产生游目骋怀的感觉;还能领略我们这里“江南武陵源”粗犷、凝重的独特风采。坐船的客人请下船,其余的客人跟我走,我们在桃园景区会合。
这里是桃园景区。吼山的桃园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开创的,并引种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整个桃园,面积20多公顷,有桃树品种30余个,主要有花桃、一点红、大红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欢迎各位客人春季前来观赏漫山绯红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尝桃子的美味。
上面两块奇特的石头,一块叫云石,一块叫棋盘石,这两块石头历来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会稽县志》里记载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云石”。云石上粗下细,上顶飘逸的巨石一块,似云朵从天外飞来,故称云石。云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灭的火炬象征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坚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励着越乡人民生生不息和无往而不胜的气概。棋盘石崔嵬离奇,相传有两位仙人乘黄鹤经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对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盘,所以棋盘石之名沿袭至今。
明代文坛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来此看望隐居读书的友人陶望龄,看了这里的石景,写了《吼山观石壁》一首诗,对两块奇石的来历和险峻作了这样的描绘:“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精祟虚无出,猿猱叹息行。道旁应借问,恐是越王城。”清代诗人平度也写有《吼山云石》一首:“狮子林开峭壁前,吼来惊倒野狐禅。盘陀削就凝双碧,仿佛飞云落九天。”既写到对云石形态的赞美,又描述了这里曾经有过寺庙。这一口井称为“云泉”,泉虽小,但它终年保持水位不变,水味甘甜,据说喝了云泉水,能让读书人聪颖进取。当年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皋埠镇的小皋埠村亲戚家里住过半年,因此常来吼山,都说他非常喜欢喝这里的泉水。这棋盘石下的大棋盘也是江南绝无仅有,国内罕见,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们不妨试一下。这云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称为“万寂庵”。
现在我们到了尽览亭,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观赏整个会稽山脉的雄姿和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真可谓稽山鉴水,尽收眼底。
绍兴的地势是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我们看南面连绵不断的山峰就是浙东的会稽山,温润的气候,葱茏的草木,一年四季给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觉。绍兴的历史,可以说先是大禹治水到绍兴,“会诸侯、计有功”,使绍兴有了第一个地名——会稽。后来出了个越王勾践,吴越相争,越国败给吴国,但越王明大义,采纳了范蠡大夫的建议,为保越民的安全,从长计议,忍辱求和,从这会稽山中走出到吴国作人质三年,历尽干辛万苦。回越国以后,又采用范蠡建设新都的高见,越国都城一改过去状态,从原会稽山的深处而进入平原,成了现在的绍兴城。各位团友,请往下看,这是一条通往宋六陵景区的水道,古代称御河。在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攒宫。攒,就是临时的意思。当时南宋的都城叫临安,也有临时的意思,意在收复中原后重回河南。但最终南宋复国无望,攒宫由此也化为青冢。所以在历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个空白。但南宋六陵作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游开发价值,还是相当高的。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43位用户收藏,12人推荐!
五彩路: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五彩路”,又名五叉路。这里的杜鹃花鲜艳美丽,五彩缤纷,走在这里如临仙境。这里山迷人,路迷人,花更迷人。一年年过去,人们发现盛花季节,山路上落英缤纷,如同云彩,就将“五叉路”改称“五彩路”。“五彩路”是杜鹃花品种比较集中、齐全的景点。红的有大红、深红、亮红、水红、肉红、粉红,白的有纯白、黄白、紫白、灰白、绿白,紫的有深紫、淡紫、红紫、深红紫、蔷薇色、玫瑰色,黄有乳黄、鹅黄、浅黄、绿黄、棕黄等。鲜蔷薇色的是团花杜鹃,乳黄泛白的露珠杜鹃,淡红带紫的是迷人杜鹃,浅肉色的是皱皮杜鹃,玫瑰色的是锦绣杜鹃。朋友,此时如果你在五彩亭的长椅上小憩片刻,举目四望,然后瞑目骋怀,你便会感觉到置身花海,涤荡凡尘,神清气爽,寻思携儿女、邀亲友,再度重游。
云台岭: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云台岭。在下细毛雨的时候,这里的杜鹃花烟笼云绕,若隐若现,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所以就把这里叫做“云台岭”。
站在云台岭,举目西望,看(手势):一串圆圆的石包映进你的眼帘,它们珠圆玉润、排列整齐,高贵典雅,被当地清朝诗人杨荫桐先生称之为“一串朝珠”,赋诗:“岚腰石齿淡浓烟,疑是宝珠一带牵。蔚起文人多玉润,由来岩岫尽珠圆。”
朋友,请收回你的视线,注意你的脚下吧!走在云台岭的青石板路上,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的鲜花不断扑面而来、拂面而去,大的数十根树干簇生一蔸,小的独树一株,舒影横斜。高的一仗有余,虬枝舒展;低的不过盈尺,小巧玲珑。你看这,杜鹃树干奇形怪状,宛如一株株巨大的天然盆景。如果你愿意在彝家呆上三五天,好客的主人会捧出香喷喷的水花酒、风味独特的农家腊肉。清晨,领你去花山吮吸那清甜沁脾的杜鹃露,聆听那柔肠寸断的子规啼;白天,去参观苗家儿女的跳花坡、芦笙舞,再去欣赏那独具特色的挑花、刺绣、织布、蜡染等传统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入夜,当篝火生起,你可与各族同胞一起手拉手跳一曲象征民族大团结的《乌蒙欢歌》。百里杜鹃就像是一坛酽酽的咂酒,你只轻轻咂了一口,便整个都醉了;或许只是轻轻闻一闻,仿佛全身都酥透,带着杜鹃花的芬芳进入五彩缤纷梦境……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84位用户收藏,14人推荐!
过崀山街往右走,便见一典雅雄伟的牌楼,上有原湖南省省长,原省政协主席刘正同志亲手题写的“崀山天然公园”六个大字。骆驼峰景区距县城14公里,从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峰异石拔地而起,一条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点有“遇仙桥”、“十八罗汉”、“燕子寨”、“斗笠寨”、“蜡烛峰”、“骆驼峰”、“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侧的仙人桥,此桥建于清乾年间,石砌单拱,长6.8米,宽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桥身玲珑精致,青藤攀附,1983年电视《风雨潇湘》曾在此拍摄外景。
前行右侧十八石峰如“十八罗汉”一字列成威武雄壮的欢迎游客光临的“仪仗队”,在最右侧有情深义生的“夫妻石”,丈夫准备远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别。
转过弯,前面豁然开朗。一片农田、几幢农舍、挺拔的蜡烛峰,栩栩如生的骆驼峰,这是骆驼峰景区的中心所在,也是整个崀山最早开发的地方。93年揭开崀山旅游开发的序幕的“三月三”崀山旅游节是在这举行的。
岔路口往左就是林家寨一线天,这是开发最早的一个景点,高525米,寨下东北走向的一线天为石山裂缝而成,长60米,高40米,还有一个特点是既可望又可及,此一线天可手脚并用,沿人工开凿的石级攀绝壁登至极顶,饱览骆驼峰。还有“情人谷”,“千佛顶”,“蟾蜍望月”、“幽魂谷”、“舍身崖”,都能给留下难忘的印象。
被誉为“南天一柱”的蜡烛峰,高674米,崖身218米,周长400米,远处陡崖下面山平如烛台,石峰呈现圆柱形,通体鲜红,似一点燃的红蜡烛。在蜡烛峰东南陡崖下的一条巨大缝隙,长100米,深50米,宽0.4-1.8米,上下岩石如刀削一样平整,形似一条巨龙向东方直射隙底,开成龙口吞珠,五光十色的壮观景象,称为“龙口朝阳”,龙口深处栖息着很多世巨形蝙蝠,一经惊动似箭一样飞出,陡增一种神秘的感觉。游人要想上山,必须手足并用匍匐攀登,呈“之”字形循序渐进,这叫“不怕不低头”。
爬出龙口,就可以看到从上而下一平如凿犹如鬼斧神工的“无字天碑”。许多人都想登上这陡峭的石壁,都不能如愿,只有一位勇敢的采花老人征服过块石碑,凭着胆略和智慧登上碑顶,但他也未能在碑上刻上一个字。
沿着石壁小径,可至一平台,抬头一看,有如来到华山西峰,只见两侧悬崖陡壁,中间一石凿的九十九级台阶是极顶的唯一通道,这是明末清初“红花会”首领杨发奎反清复明遭清庭通缉,凭上乘武力凿就的石阶,十分险峻。
观完义侠祠,游人可沿茂密的小树林走到骆驼尾部,一个天然的观景台,可赏奇峰异石,深山幽谷,使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80位用户收藏,26人推荐!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谢谢大家。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78位用户收藏,24人推荐!
神晏心中好疑惑,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隐约约中,他发现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连忙再仔细一一辨认,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控制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分明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闻名于世终于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闻名。
3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