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大全
栏目

寺庙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7-31 热度:81

寺庙导游词

第1篇 寺庙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92位用户收藏,12人推荐!

暑假的一天,我和哥哥、姐姐、妈妈乘二伯父的车游玩宁波市名胜——阿育王寺。那儿风光秀丽,空气新鲜。来到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荷花池。池中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才张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张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一阵风吹来,满是清香味儿,我都陶醉了。

小乌龟慢腾腾地爬着,偶尔用绿豆样的小眼睛害羞地瞅我一眼,又赶紧把头缩进壳里,钻到荷叶下面去了。漂亮的小金鱼摇着大尾巴,五彩斑斓,一群群地游来游去。我丢了一小片面包给小金鱼吃,小鱼们快乐地游过来,正要享受美味时,突然一只大青鱼不知从哪里钻出来,顿时水花四溅,吓得小金鱼四散逃去。大青鱼张开大嘴,发出很响的声音,它还瞅瞅我,仿佛漫不经心地说:你还不如直接喂我呢,我可是这儿的国王!

我们进了庙宇,里面香火缭绕,供奉着众多菩萨,有如来佛主、千手观音、十八罗汉等,有的面目凶狠,有的面目和善,身上五颜六色。我以前从书上、电视上无数次看到 “神仙”,今天终于和这么多 “神仙”零距离。我的心里没有一丝害怕,反而十分高兴,我想以后会用彩笔把他们画下来,给同学们看。我从妈妈那儿拿了一柱香上给菩萨,闭上眼睛,心里默默地祝愿全家身体健康,祝新的学期我的学习越来越棒,将来能和二伯父一样,取得好成绩,做国家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回家的路上,我恋恋不舍。美丽的宁波,美丽的阿育王寺,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第2篇 寺庙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6分钟,共有269位用户收藏,22人推荐!

佛教寺庙导游词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佛教寺庙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游客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寺院的大门,因为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处,所以称之为“山门”,现已成为专门名词,即使是在平原也称为山门。又因门分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三门殿”为第一道殿门,过了山门就表示我们进入佛国世界了。空门两侧这两位是二王尊,“二王尊”指伽蓝守护神密迹金刚、那罗延天。他们是镇守山门的护法神,左尊开口,执杵,右尊合口,提棒,在我们民间俗称他们为“哼哈二将”。

钟楼

位于天王殿左(东)侧,悬有洪种。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

鼓楼

位于天王殿右(西)侧,置有大鼓。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于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王殿。中间供奉的这位两耳垂肩,袒胸露肚,笑容满面的便是弥勒佛,弥勒是梵语的音译,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既定继承人。弥勒现在还是菩萨,据佛经说,他还在兜率天院中(即弥勒净土)修行,按人间的时间算要在56亿7千万年以后降生印度,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成佛,并分批超度一切众生,所以称为未来世佛。现在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的形象是根据五代梁朝时宁波奉化契此和尚的模样塑造的。契此和尚两耳垂肩,袒胸露肚,开口常笑;但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袋,终日奔走,劝化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相传契此和尚还是个天气预报专家,只要人们看到他脚穿湿布鞋,第二天肯定是阴雨绵绵;只要他穿木展,肯定就会大旱,每次都灵验无比。贞明二年(916年),契此和尚在岳林寺口念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然后圆寂。这时人们才醒悟其为弥勒的化身。于是把他的肉身于岳林寺西二里安葬,并起名为“弥勒庵“。此后,遂按他的模样塑成”弥勒菩萨,放在天王殿正中,受人膜拜。旁边这副便是为弥勒佛量身撰写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楹联,来描绘其皆大欢喜的形象。相传其道场在宁波雪窦山(雪窦寺)。

大殿左右两边护法神将分别是哪几位呢?不用我说大家也看得出来他们是“四大天王”,佛经称,世界的中心为须弥山,须弥山四方有四大部洲(现代佛教界也有人认为指四个星球),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即我们所居住的世界)、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大天王住须弥山山腰的犍陀罗山,其任务是各护一方天下,故又称“护世四天王”。我们近左手边的一位是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碧玉琵琶(他原为印度乐神,表明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远左手边的一位是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青光宝剑(保护佛法不受侵犯);远右手边的一位是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穿甲胄,手缠龙或蛇(用索捉不信佛的人,使其皈依佛教),有的另一只手持宝球(取龙戏球之意);近右手边的一位是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众生,他原为印度财神)。在我们民间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吉庆的说法:四天王各执一种法器,宝剑因为有剑锋,取意为风;琵琶因为有弦,不能紧也不能送,取其调;宝伞可以遮雨,取其雨;龙蛇有头,取其顺;所以它们连起来就是象征着风调雨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四大天王站立的姿势。可能有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他们四位的一条腿都是抬着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说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相传当年他在庙里作和尚的时候,有一天打扫天王殿,天王塑像的脚下有许多落叶,不便清扫于是他非常生气的命令四大天王把脚都抬起来让他打扫,四大天王一听只好乖乖的把脚抬了起来,毕竟朱元璋是真龙天子。可朱元璋扫完地就走了,忘了让四大天王把脚放下,所以直到今天他们四位的脚还一直抬着呢。

弥勒佛背后这位少年武将形象的便是寺庙里的另一位护法神韦驮,又称韦驮将军。韦驮原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首,也是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生而聪慧,早离尘欲,修清净梵行童真之业,所以韦驮虽体格魁梧,却面如童子.韦驮受到佛祖的亲自指派,让他管理东西南三大洲的一切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所以称他为“三洲感应”(在佛经上称北俱卢洲人不信佛教)。相传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而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人不备突然窃去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最后夺回舍利。现在他也是面朝大雄宝殿保护着整个寺庙的安全。韦驮手里拿的法器为金刚杵,如果他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则表明该寺是允许外来僧人在此吃住的接待寺;如果把金刚杵杵在地上,则表明该寺是不接待外来僧人的非接待寺。为什么通常将韦驮供奉在大肚弥勒像的背后呢?传说他俩原来分别是两个庙的当家和尚,弥勒笑口常开,热情好客,他的庙里香火鼎盛,韦驮恰恰相反,一天到晚板着脸,香客不敢进庙,因此他的庙冷冷清清,后来佛祖就让他俩共管庙宇,取长补短,将寺庙管理得井井有条.

东西配殿

大雄宝殿两侧常有东西配殿,其供奉对象随教派不同而有变化,有设“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的,有设“祖师殿”(多为禅宗寺庙,供奉达摩祖师),有设“伽蓝殿”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伽蓝殿,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另外也指佛教的护法神。在古印度伽蓝神有18位之多,地位相当于寺院的土地神。伽蓝殿里通常供奉的是伽蓝神关羽,关羽是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传说关羽被杀后托梦给湖北当阳玉泉寺普净大师:“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大师点化说,你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人的头向谁去讨还?关羽顿然觉悟,皈依佛门,成了伽蓝神。两边是他的左右胁侍关平、周仓。

出了天王殿我们现在所到的便是寺庙的正殿——大雄宝殿,又称大殿。大雄,是大智慧,大无畏的意思,是对佛祖的尊称。大雄宝殿就是供奉佛祖的地方。

三身佛

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迦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

供奉方位:

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 卢舍那佛

(应身佛) (法身佛) (报身佛)

卢舍那佛 毗卢遮那佛 释迦牟尼佛

(报身佛) (法身佛) (应身佛)

释迦牟尼,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是尊称,他的原名姓乔答摩名悉达多,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65——486年,与中国的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大约同时。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其母为摩耶夫人。但是,摩耶夫人一直没有生孕,忽然有一天,摩耶夫人夜里梦到一位仙人乘六牙白象,口含白莲花,降入自己腹中,第二天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按照当时古印度的习俗,第一胎必须要回娘家生产。当四月初八摩耶夫人,刚好走到蓝毗尼花园时,见园中一株无忧树,枝繁叶茂,芬芳可爱,于是伸手去采摘,忽然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肋下诞生。释迦牟尼,东西南北各行七步,脚踏之处,步步生出七宝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声唱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天上九龙降下香雨沐浴太子。此日,被后人称为佛诞日,又叫“浴佛节”每年的这一天寺庙都会举行法会,以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像。我国傣族和东南亚各国的泼水节即由“浴佛节”发展而来。

释迦牟尼长大之后,深感自己国家夹在强国之间,朝不保夕,处境险恶;又眼见社会现实的残酷无情,人们生老病死的种种苦难,企图找到解脱之道。有一天,他出东门遇老人,出南门遇病人,出西门遇死人,出北门遇比丘。比丘告诉他:不受生老病死之苦即是比丘。于是,释迦牟尼29岁时毅然放弃了舒适的宫廷生活,离家苦修。当他35岁时,发现苦行并不能达到解脱之路,于是他来到菩提迦耶一株菩提树下静思人生的真谛,而且发誓:不能感悟,誓不离座。终于,一天夜里,释迦牟尼禅思之时目睹流星划过夜空,他的.前世今生来世在他眼前一逝而过,释迦牟尼豁然觉悟,悟出了世界、人生的真谛。

此后,佛祖来到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侨等五人第一次“转法f轮”。从此,开始了他45年的传教生涯。当他80岁,行至拘尸那迦忽然病重,于是他来到城外的裟罗林两棵菩提树下,右肋而卧,到了深夜从容安详的涅磐了。

佛祖诞生地蓝毗尼花园,得道地菩提迦耶,初转法f轮地鹿野苑,涅磐地拘尸那迦,也被称为佛教四大圣迹。

据传,释迦牟尼还是孩童时,一天见一位姑娘拿着一些青莲花,于是就买了五枝送给了燃灯佛。这就是借花献佛的来历,一次,跟燃灯佛出行,地面泥泞,他就脱下衣服铺在地上,还把头发也铺上,请佛走过。燃灯佛,就授记说“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

汉地佛教把这一天定为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这一天寺庙会用“佛粥”——七宝五味粥“供佛”。民间也受佛教寺庙的影响,形成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

三方佛(横三世佛)

根据空间区域承包管辖范围佛又分三方佛,三方佛体现的是净土信仰。佛教称世界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所居佛国)之分,每个世界有一佛二菩萨负责教化。世界共有十方净土,但最著名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净土。中国佛徒大多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供奉方位:

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 药师佛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 娑婆世界教主 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

正中这位为娑婆世界(即我们人类现住“秽土”,“娑婆”为“堪忍”之义)教主释迦牟尼佛,其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其右胁侍为普贤菩萨,合称“释家三尊”。

释家三尊:

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意译为“妙德”、“妙吉祥”。手持宝剑(或宝卷),身骑狮子,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人称大智菩萨。相传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慈悲、方便是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文殊菩萨,就是教育我们要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大象(表示六度),人称大行菩萨。相传其道场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代表的是实践,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应该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普贤菩萨就是告诉我们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释迦牟尼佛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其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其右胁侍为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或称“药师三尊”。

东方三圣:

月光菩萨 药师佛 日光菩萨

释迦牟尼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其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称“(阿)弥陀三尊”。

西方三圣:

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也称为观自在、光世音等。为避唐太守李世民讳,故又称观音。其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人称大悲菩萨,相传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慈就是使他人快乐,悲就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代表的意思就是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据《观无量寿佛》载,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指地狱、饿鬼、畜l生‘三恶趋’)得无上力”,因此称为大势至菩萨。他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相传其道场在江苏南通的狼山。

大殿周围这些是罗汉,在大乘佛教里,根据修行的果位分为三个阶段:最高为佛,是佛教里的最高统治阶层;第二等就是菩萨,他们的职责就是作为佛的助手,用佛的教义、宗旨解救芸芸众生,将他们度脱到极乐世界,常见的就是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第三等就是这些罗汉们,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世间负责流通佛法,一般有十六罗汉或者十八罗汉之说。

佛像后面这组塑像为《海岛观音图》,群塑分为上中下三层:

最上层是释迦牟尼的“饿佛像”,描绘的是他尚未成佛时在尼连禅河畔雪山苦修的情形。当时他已经饿的骨瘦如柴,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天地生灵,麋鹿为他献乳,白猿为他献桃。(这也是为什么和尚不能吃荤但能喝奶的缘故)另外还有诸天、菩萨的画像。

中间一层,为地藏菩萨。他是新罗国的王子,名叫金乔觉,在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地藏菩萨曾发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誓志在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弥勒菩萨成佛前的56亿7千万年间,度尽六道众生,拯救诸方苦难,直到地狱撤空,自己才愿升级成佛,所以人称大愿菩萨。

下层中间便是海岛观音,传说她能“救苦难众生”观音手拿净瓶,柳枝,净水可以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到极乐世界的彼岸去。她脚下踩的是鳌鱼,鳌鱼是传说中的海中之王,眼睛眨一眨,尾巴摇一摇,都可能引起山崩海啸、洪水地震,只有观音才能收服鳌鱼,独占鳌头。

海岛观音左右两边分别是善财童子和龙女。善财童子:他是福城长者五百童子之首。他出生的时候,有种种珍宝涌现,所以取名“善财”。文殊菩萨路过福生城,看出善财有慧根,就指点他去南游110城,拜访53个善知识,最后将会遇到普贤菩萨,得成正果。当善财童子“第27参”遇到观音菩萨时,得道正果。于是,做了观音菩萨的胁侍。

龙女:她是二十诸天之一婆竭罗王的女儿,自幼聪明异常,八岁的时候已经智慧通达,善根成熟。她常听文殊菩萨讲说《法华经》,就在法华会上,当众得成了正果。

在这里还特别介绍两位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看左上方,那位侧着身手拿破扇子挡住脸的就是济公和尚。他是南宋时杭州人,俗名李心远,他在灵隐寺出家,法号道济,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后来到净慈寺作为记僧,最后圆寂在虎跑寺。他惩暴恶,护贫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历来视为罗汉的化身,但是他去罗汉堂报到的时候迟到了,再加上辈分不高,所以只好让他坐在梁上了。再瞧右臂中间,手执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相传当年秦桧害死岳飞后,也到灵隐寺求签,这位疯僧就用破扫帚照着秦桧没头没脑地扫去,扫得秦桧失魂而逃。人们对这位伸张正义的疯僧非常敬佩,就在群塑中加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香火。

我们按照佛教的级别:佛——菩萨——罗汉从上到下的顺序看,最下面这两个持宝珠和金链的罗汉便是降龙和伏虎罗汉了。

法堂(亦称讲堂)

一般在大殿之后。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法常内除一般性安置佛像外,另设法座、讲台、钟鼓。

罗汉堂

自唐代l开始,一些大型寺院就修建五百罗汉堂。全国现存具有成组五百罗汉像的寺院在30所以上,其中著名的有:北京碧云寺罗汉堂,苏州西园罗汉堂,苏州寒山寺左右配殿(存有宋代樟木雕刻五百罗汉,为雕塑中佳品),五台山殊像寺文殊阁(为悬塑五百罗汉),成都宝光寺罗汉堂,武汉归元寺罗汉堂,昆明筇竹寺天台来阁(为清民间雕塑艺术佳作),北京雍和宫法f轮殿(系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铸造的),四川乌龙寺五百罗汉堂。

方丈室

佛寺住持(方丈)居住、说法与接客之处,有的叫华林丈室(净土宗佛寺),有的叫般若丈室(禅宗寺院)。

第3篇 寺庙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3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268位用户收藏,19人推荐!

阿育寺庙导游词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育寺庙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阿育寺庙导游词1

宁波的阿育王寺是一座千年古刹。

走进山门,经过一条幽静的走廊,欢迎你的是“鱼乐池”。池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翡翠,阳光照在池面上,想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银。池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古色古香的寺庙。鱼儿在水中成群结队地嬉戏,让人看了真想“与鱼同乐”。

绕过鱼乐池,等候你观光的是“天王殿”,天王殿雄壮无比,檐角奇特,微微向上翘起,恰似一只正要展翅欲飞的雄鹰。走进大殿,大肚皮弥勒佛满脸微笑地迎接你。两侧四大天王正襟跪坐,有的手持天罗伞,怒目圆睁;有的手缠金蛇,一副龇牙咧嘴的模样;有的手套金刚圈,面如黑发;有的手持琵琶,满脸微笑。你可不要被他欺骗了,传说他谈得可是摄人心魄的迷魂曲。

我还去了“大雄宝殿”,“舍利殿”······到处都有千姿百态的佛像和古色古香的寺庙,我说也说不尽,只觉得自己已离人间,似在仙境,那美景简直就像人间天堂。

美丽的阿育王寺,那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我爱阿育王寺。

阿育寺庙导游词2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去参观游览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坐落在太白山华顶峰下,距宁波市中心__年重建,高 5。8米,面积870平方米,殿上是乾隆书“觉行俱圆”匾。舍利殿始建于 678年,民国5年重修舍利殿,按北京故宫模式建造,重檐,黄色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高度 5.3米,殿中我们可以看到石雕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嵌镶塔亭,亭内为舍利宝塔。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则别行珍藏,其塔身青色,高 。4尺,宽0。7尺,五层四角,四面窗孔,每层雕菩萨神像,内顶悬宝磬,舍利珠挂在其中。殿外后壁有唐代画石雕四天王像。殿悬宋高宗“佛顶光明之塔”匾,殿前上匾宋孝宗书“妙胜之殿”,下匾为释竹禅书“舍利殿”。

藏经楼庋藏正版《龙藏》724函7274卷,南宋刊本《碛砂版大藏经》和日本藏经院编《日续藏》民国影印本,合称“三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塔叫上塔,上塔建于晋太康年间,北宋、南宋时皆重建功立业、重修。明正德间住持广福募资重修,高7层,六围檐宇,即今形状。时有塔院、后殿。明王应鹏《登育王上塔》诗曰“病眼年来慵未开,强恃筋力上训台;野花正在林间发,海鹤初从何处回。天际两峰飞白日,云中万壑起晴雷;无端一霎冥冥雨,疑是双龙听法来。”后塔顶遭雷毁,塔身岌岌可危,塔院因年久失修塌圮。 99 年修复,重建塔身山门、塔后佛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下塔。下塔也称西塔,建于唐开无间。危素和尚《重建下塔记》谓:“大千照禅师撤旧塔而之,始工于无至正二四年,越四年成,高十又三丈五尺,广二丈三尺,中为级道,下设世尊像” 979年国务院拨款重修,定为无塔,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塔院,明代重修时,建有殊胜殿、白云竹院、补青阁竺,有董其昌书“最殊胜殿”额,丰坊书“白云竹院”额,今均无存。殊胜殿、补青阁原址,已扩建西塔楼,白云竹院整修后为阿育王寺佛教居士林。

东塔面对玉几山,规模宏伟,可称得上是浙东诸塔之冠。据考证,明代日本画僧雪舟在所给《阿育王山图》中,曾绘有此塔。 992年由阿育王寺方丈通一禅师为首募集资金350万元,花工2万于 995年建成。塔八面七层,高53米。底层直径超过 0米。

登塔远眺,殿宇双塔尽入眼中。塔柱有联“满目青山,一笑凌云登高塔;举头明月,几人把酒举飞仙。”

各位团友,阿育王寺的参观游览到此为止,谢谢各位合作。

阿育寺庙导游词3

暑假的一天,我和哥哥、姐姐、妈妈乘二伯父的车游玩宁波市名胜——阿育王寺。那儿风光秀丽,空气新鲜。来到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荷花池。池中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才张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张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一阵风吹来,满是清香味儿,我都陶醉了。

小乌龟慢腾腾地爬着,偶尔用绿豆样的小眼睛害羞地瞅我一眼,又赶紧把头缩进壳里,钻到荷叶下面去了。漂亮的小金鱼摇着大尾巴,五彩斑斓,一群群地游来游去。我丢了一小片面包给小金鱼吃,小鱼们快乐地游过来,正要享受美味时,突然一只大青鱼不知从哪里钻出来,顿时水花四溅,吓得小金鱼四散逃去。大青鱼张开大嘴,发出很响的声音,它还瞅瞅我,仿佛漫不经心地说:你还不如直接喂我呢,我可是这儿的国王!

我们进了庙宇,里面香火缭绕,供奉着众多菩萨,有如来佛主、千手观音、十八罗汉等,有的面目凶狠,有的面目和善,身上五颜六色。我以前从书上、电视上无数次看到 “神仙”,今天终于和这么多 “神仙”零距离。我的心里没有一丝害怕,反而十分高兴,我想以后会用彩笔把他们画下来,给同学们看。我从妈妈那儿拿了一柱香上给菩萨,闭上眼睛,心里默默地祝愿全家身体健康,祝新的学期我的学习越来越棒,将来能和二伯父一样,取得好成绩,做国家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回家的路上,我恋恋不舍。美丽的宁波,美丽的阿育王寺,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阿育寺庙导游词4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去参观游览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坐落在太白山华顶峰下,距宁波市中心20公里,阿育王寺在我国佛教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尤其因其有一座举世瞩目的舍利宝塔而闻名。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个寺庙为何取名阿育王寺,阿育王是谁?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为争夺王位,他发动了战争,战争使无数百姓遭了殃。为了赎罪,他把如来佛的舍利子收藏起来,在一昼夜间命人造了84000座舍利塔以表赎罪。相传其中一座舍利塔就在阿育王寺,里面放有一颗如来佛的头颅舍利子。

阿育王寺建筑规模宏大,全寺占地面积12。41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22867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600余间,依山坡构筑。

这大雄宝殿系清康熙十八年重建,高15。8米,面积870平方米,殿上是乾隆书“觉行俱圆”匾。舍利殿始建于1678年,民国5年重修舍利殿,按北京故宫模式建造,重檐,黄色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高度15。3米,殿中我们可以看到石雕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嵌镶塔亭,亭内为舍利宝塔。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则别行珍藏,其塔身青色,高1。4尺,宽0。7尺,五层四角,四面窗孔,每层雕菩萨神像,内顶悬宝磬,舍利珠挂在其中。殿外后壁有唐代画石雕四天王像。殿悬宋高宗“佛顶光明之塔”匾,殿前上匾宋孝宗书“妙胜之殿”,下匾为释竹禅书“舍利殿”。

藏经楼庋藏正版《龙藏》724函7274卷,南宋刊本《碛砂版大藏经》和日本藏经院编《日续藏》民国影印本,合称“三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塔叫上塔,上塔建于晋太康年间,北宋、南宋时皆重建功立业、重修。明正德间住持广福募资重修,高7层,六围檐宇,即今形状。时有塔院、后殿。明王应鹏《登育王上塔》诗曰“病眼年来慵未开,强恃筋力上训台;野花正在林间发,海鹤初从何处回。天际两峰飞白日,云中万壑起晴雷;无端一霎冥冥雨,疑是双龙听法来。”后塔顶遭雷毁,塔身岌岌可危,塔院因年久失修塌圮。1991年修复,重建塔身山门、塔后佛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下塔。下塔也称西塔,建于唐开无间。危素和尚《重建下塔记》谓:“大千照禅师撤旧塔而之,始工于无至正二四年,越四年成,高十又三丈五尺,广二丈三尺,中为级道,下设世尊像”1979年国务院拨款重修,定为无塔,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塔院,明代重修时,建有殊胜殿、白云竹院、补青阁竺,有董其昌书“最殊胜殿”额,丰坊书“白云竹院”额,今均无存。殊胜殿、补青阁原址,已扩建西塔楼,白云竹院整修后为阿育王寺佛教居士林。

东塔面对玉几山,规模宏伟,可称得上是浙东诸塔之冠。据考证,明代日本画僧雪舟在所给《阿育王山图》中,曾绘有此塔。1992年由阿育王寺方丈通一禅师为首募集资金350万元,花工2万于1995年建成。塔八面七层,高53米。底层直径超过10米。

登塔远眺,殿宇双塔尽入眼中。塔柱有联“满目青山,一笑凌云登高塔;举头明月,几人把酒举飞仙。”

各位团友,阿育王寺的参观游览到此为止,谢谢各位合作。

第4篇 寺庙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39位用户收藏,18人推荐!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湟水北岸土楼山腰,俗称“北山寺”,又名土楼观,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建筑被称为“丝绸之路”南道的一颗明珠。北山因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山烟雨”是“西宁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布满人工开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称。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内残存有壁画和藻井,从艺术风格上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北山寺已经修葺,为道教寺观,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位于北山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5层密檐砖塔,为北山寺的组成部分。

北禅寺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

北禅寺历史悠久,寺内留存有魏晋时期的藻井图案及佛教艺术壁画,塑立各种佛尊神像。

北禅寺的古迹很多,有圣母殿、吕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无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内曲经通幽,冷风袭身。这些洞由栈桥曲廊连接,虚实相望,独具匠心,是一种罕见的建筑艺术。

北禅寺内有栈道、小桥、游廊连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远远望去,似一座长廊悬空在半山腰中,颇有山西悬空寺的风格。现在九窟十八洞内还保留着塑像和古代壁画,被誉为“丝稠之路”南线古代文化的一颗明珠。从北禅寺鸟瞰西宁市全景,别有一番情趣。土楼山天然大佛在北禅寺侧旁,这座天然大佛高约百米,由红白岩石相间构成,经过风化,山峰似被大自然“雕塑”成为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来自小编

第5篇 寺庙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8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41位用户收藏,14人推荐!

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绥抚、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紫塞明珠承德。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既然大家能够从13亿人口中,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在我的家乡,相聚在这小小的车厢里,不得不说这就是缘分!我是承德红太阳旅行社导游员小红,为我们开车的是司机刘师傅,刘师傅已有十多年驾驶经验,技术十分娴熟,坐他的车您尽管放心。我和刘师傅将竭诚为各位服务,希望大家可以玩的开心,游的尽兴。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今天的目的地避暑山庄了,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坐落于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故宫的八倍,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其营建历时近90年,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目前,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避暑山庄正宫区的主殿澹泊敬诚殿。这里是当年皇帝在承德期间处理政务、召见百官、举行重大庆典、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等重大活动的场所,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承德是清朝皇帝活动较频繁的地方,在这里也曾经发生过许多的著名事件,在这里也奏响过一曲曲民族和睦的乐章:乾隆皇帝曾经在这里接见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策凌、策凌乌巴什、策凌孟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皇帝70大寿,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来到承德为乾隆祝寿。当时,乾隆皇帝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迎接庆典,并用藏语对班禅说长途跋涉,必感辛劳,班禅回答远叨圣恩,一路平安,言谈之中表达了乾隆皇帝对六世班禅的关心与厚爱,密切了清政府与西藏政府的关系。此外,乾隆还在这里接见过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以及英国使者马戈尔尼等一些外国使臣。

这座大殿还有一个名贵之处,这是从1754年保存至今的楠木建筑,所以也称为楠木殿。据说采集这些楠木耗资极高,修建此殿仅运费就达白银13000两,动用各类工匠达19万人次,总耗银7.2万两。楠木是较为名贵的木材,据说拿破仑的墓前曾放置一个存放拿破仑遗物的小楠木盒子,外国人看了都惊叹不已。改革开放后,许多外国朋友到中国参观、游览,当他们看到北京十三陵永陵的陵思殿和承德这座楠木殿后更是惊讶万分。对于这些楠木的出处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说是清政府为了破坏明朝的风水而从北京十三陵拆来的,有的说是从南方采集来的。楠木产于四川、云贵、广西等地,因它纹美色雅,又有一股天然的幽香,一般都用来做家具,用来盖房子,也只有皇帝才能做得到,它显示了皇家的尊贵。这座大殿原建于康熙五十年,是用普通木料修建的,体现了康熙皇帝崇尚俭朴的思想。尽管乾隆皇帝一再表明继承祖父的风范,但他还是有些贪图享受,认为普通木料修建的大殿无法表现皇家的尊贵,于是在乾隆十九年把这座大殿改建成了楠木殿。

请朋友们抬头看大殿屋檐下挂的三块大匾,都是镏金铜匾,上面的字是乾隆皇帝的亲笔字,那是乾隆皇帝晚年86岁、87岁、88岁连续三年,每年到承德来的时候所写的诗,主要是反映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当时自己的心情。

进入大殿,我们迎面所见到的是悬挂在正中的康熙皇帝题名的澹泊敬诚匾额,澹泊敬诚殿由此而得名。澹泊二字源自《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意思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属于一种养生之道。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戒子书》中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告诫他的后人。康熙皇帝非常欣赏这两句名言,把这四个字用在这里,作为座右铭来约束和警醒自己:在政治上刚正廉洁,不循私情,时刻用俭朴以兴邦、奢侈以亡国的道理作为警示;在处理政务时要像看一潭宁静的清水一样,一眼就能看到底。

这座大殿面阔7间,进深5间,天花板735块,隔扇与天花板上均用楠木精雕而成,图案有桃、万字、蝙蝠、卷草等,象征着五福捧寿,万福万寿,雕刻精美,是清代雕刻艺术的精品。

宝座后面的是紫檀木浮雕耕织图围屏,高3米、宽4米,由屏帽、屏身、屏座三体构成,围屏由5扇组成,屏心共有163人,表现了农民从事生产劳动的场面,形象地记录了一年四季浸种、耙、布秧、收割、登场、入仓等农耕程序,表现了清代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景象,反映了清代皇帝的重农思想。这组屏风前为浮雕,后为阴刻,用料讲究,雕刻细腻,立体感强,人物生动丰满,神态逼真,是清代家具中的珍品。大殿北墙东西两侧,是16个藏书隔断,原来存放着《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共一万卷。

大殿两边的山墙上原来挂有康熙皇帝亲自组织绘制的《皇舆全图》,即清代的全国地图。这张地图的绘制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方法,是我国运用近代科学技术,经过实地测量而绘制的第一幅详细的全国地图,属于我国地图绘制史上的鸿制巨篇。这部地图的水平极高,直到民国初年的中国地图,仍以此图为根据。

各位朋友,咱们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如果在这次旅途中,我有什么服务不周之处,还请大家多多谅解。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家的友情和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无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我们的友谊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消失的。他就像一杯陈酿的老酒越品越浓,他就像一条蜿蜒的长河越走越远,他就像一部经典的电影越看越精彩。愿我们的友情长存,愿我们能再次相逢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谢谢大家,祝大家归途顺利,一路平安。

第6篇 寺庙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4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289位用户收藏,26人推荐!

寺庙导游词怎么讲解呢?下面是有关寺庙导游词讲解套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为什么拜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为什么拜菩萨?

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孝顺、恭敬

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应用、实践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实践。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迷信?真正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然后才能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从悟来的。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你能够掌握这个现实,你能够自在地运用这个现实,支配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关键就在迷、悟啊!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领,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为什么拜罗汉?

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为什么拜四大天王?走进佛寺大门,你看的第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是护法,保护这个道场的。你懂得其真正的意思吗?

一、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持国里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负责尽分”。我们修身、齐家,也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自己是什么身分,就负担起什么样的职责。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每一个人在他自己岗位上都能尽忠职守,负责尽职,这才能护持国家,他表示的、教我们的是这个意思。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么呢?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它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得恰到好处,它是这个意思啊!

二、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与时俱进,不进则退。儒家教学说日日新,日新又新,永远在求进步;佛法讲精进,不但要进步,还要精纯,进步当中要守住精纯,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所以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那你不求进步怎么行,整个社会都在进步,你落在后面,会被淘汰掉的。所以德行上要进步,智慧要增长,技能要进步,才艺也要进步,乃至于我们生活品质也要天天往上提升,这才是佛法。佛法讲苦行,那是在求学的阶段。因为佛所讲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不要搞错了,我们离乐去吃苦,这在佛法里找不到。所以苦行是在修学的阶段,好像我们在学校读书,求学的阶段要苦,踏进社会我们造福人群,这个时候是离苦得乐;不但自己离苦得乐,帮助整个社会,帮助一切大众离苦得乐,是这么一个意思,不能搞错。苦行是一个阶段,不是永久的,这个一定要知道。

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宝剑,这个剑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快刀斩乱麻,唯有智慧才能够把所有的烦杂事情,统统都解决掉,它表这个意思。

三、西方广目天王;四、北方多闻天王。前面两个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要负责尽职、要日新又新。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呢?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要多看、多听,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智慧从这儿来的呀!要读书,要读诵佛经;要到处去看、去考察,像现在说观光、考察。“光”是什么呢?光是那个地方的风俗人情,那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我们去看看都了解了,人家的长处,我们学习;人家的缺陷,反省我们有没有。我们能够采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这样岂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最美好的社会了吗!这个不是凭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学习。可见佛教给我们的确是非常踏实,绝不是空谈;教我们多看、多听,增长自己的学问,增长自己的见识。

那么广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条龙,或者有的时候造像造的是蛇。龙跟蛇代表什么呢?代表变化莫测。这是讲人心、社会、世界,非常非常复杂,常常在变化,你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局势,才能游刃有余,它表这个意思。

北方多闻天王,他手上拿的是伞盖。伞代表什么呢?伞是遮盖,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既要多看、多听,又要保护自己身心的清净,不被诱惑,不受污染。所以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懂得,一进天王殿看到这些塑像,就给你上了一课。这一课真正护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护持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世界的和平,这统统都护持了,一点都不假。诸位一定要晓得它表法——教学的意趣。这是艺术的教育。

为什么烧香?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修学戒律,就是要遵纪守法,修十善业。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现在将十善业略述于下: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敬仰。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违法乱纪,危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而慈忍积福——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常人说:“火烧功德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业。

印光大师说:“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正)对治瞋恚等义》

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修定,就是通过念佛,或诵经,或持咒,或静坐,或参禅等方法,培养一种安定、清净、祥和、稳静的心态;荣辱毁誉,泰然处之;得失随缘,不骄不馁;遇事不慌,一心不乱;从容不迫,体动心静。心静,则慧生,故能恰当解决人生之种种疑难、困惑与烦恼,走出低谷,走出困境,离苦得乐。所谓大将风度,指挥若定。因此,这种心态,有益于现代人生,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因此,要修戒、定、慧。

为什么敲钟?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佛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钟声深沉、洪亮、绵长,才能震撼人心。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大,使钟声深沉绵长。用加入锡的青铜制钟比黄铜和铁制钟声音青脆。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就会使钟声洪亮。所以,大凡具有感染力的佛事钟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敲钟时,可别忘了耳闻心诵:“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如此发心,福慧双修,功德无量。

第7篇 寺庙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39位用户收藏,13人推荐!

寺庙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常兴店镇境内,辽西医巫闾山南端,占地13平方公里。北镇寺庙始建于北魏,盛于中唐,至今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香火绵延,终日不断。1986年被批准为宗教 活动场所。

寺庙是融宗教与旅游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八景十二奇”观蔚为壮丽。整个寺庙建筑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圣水院等诸多禅院。下院建于群 峰环抱之中,有“干山抱一寺,一寺镇千山”之说。尘心世俗随风去,清云谈雾绕香烟。中院座落在山腰万树丛中,讲经说法客不断,晨钟暮鼓伴蝉鸣。出中院,踏上百 曲云阶,经读山轩曲廊,进香殿,过抱曲关,走九道弯栈道,再拾级而上,使可到达上院。上院筑于陡崖绝壁之畔,势若凌空飞悬,风景绝佳。沿石阶而下 ,一片神奇的天地便展现在眼前。数百米壁间退出一条天然阶台,阶台背靠绝壁,面临深渊。台上古寺庄严,松荫蔽日,院内清泉垂瀑,雾绕云封。

上院坐落在北部山峰中间的一个横断裂石缝中。石缝长50余米,最宽处9米,最窄处不到半米,离山底120多米,距山顶数十米。中部有人工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宽高各4米,洞口高2米 多。

据《东北古迹轶闻》记载:“南海落潮,现一青石佛像。

一千五百多年来,佛教文化在这里弘扬,传承。神奇故事在这里屡见不鲜:求平安者消灾祛病得吉祥;求学业者平步青云得进取;求仕途者一帆风顺 得升迁;求财富者生意兴隆速发即富。 近年来,每日前来降香朝拜,祈福许愿者许愿者摩肩接踵,还愿者络绎不绝,皆曰:心诚则灵。无一不验。20__年,寺庙游客超200万人次,香火之旺 一跃成为国内寺庙之首。

第8篇 寺庙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2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22位用户收藏,28人推荐!

各位团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去的景点是阴那山灵光寺。阴那山在离梅州城45公里的雁洋镇境内,它与罗浮、南华一同被称为“粤东三胜”。景区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还有观音岩、棋盘石、铜锣湖等景观。它的主峰海拔1297米,像五指并聚直指青天,气势雄伟,也称五指峰。许多朋友都去过泰山,知道泰山多高吗?海拔1500多米,咱们五指峰也就比泰山低200米,够高的了吧?现在,新修了全长999级的登山通道可以安全顺畅的登山山顶。极目远望,可以看到狮子岩、卧佛岭等千姿百态的山峰,唯妙唯俏,妩媚动人。也有不少游客头天晚上就登山住在上面,第二天凌晨看日出,当一轮红日蓬勃欲出之时,霞光万道,山峰都披上了金色的晨装,那无比壮观的感受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来时一定要多留一天去看一看五指峰日出。

阴那山里有一座千年古刹灵光寺,是广东省五大名寺之一。它的创始人是唐朝高僧潘了拳。他圆寂之后,村上的人就简历了寺院纪念他,最初名字叫“圣寿寺”,至今已经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后来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粤东监察御史梅鼎捐钱扩建,更名为灵光寺,现在正门石匾上所刻“灵光寺”三个字,就是梅鼎写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光寺,它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大家看,寺庙依山而建,面积相当广大,有6000多平方米,寺庙上空香烟缭绕,香客和游人不绝。这座寺庙在梅州远近闻名,除香客之外还吸引大量游客参观,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灵光寺有“三绝”。第一绝,就是称为“广东宝村”的“生死柏”。大家已经看到寺前有两棵相同高度的巨大柏树。一棵枝叶繁茂,一棵却光秃秃的,甚是奇异。你看那棵活的有30多米高,据说是创始人潘了拳亲手种的`,树龄达1100年以上,至今枝叶繁茂;而另一棵虽然已经死了300多年,却几乎是同样高大,依然傲然挺立,枯死而不腐,是不是令人叹绝!前几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一部电影《生死树》,就是以这两棵树的故事为背景的。第二绝要走进大殿里面来看,这是主殿大雄宝殿,这里香火经常都是很盛,但是大家有没有感到香烟熏人?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大殿的顶,就是这殿顶的藻井所起的作用。这个藻井,是用1000多块精致的长方木构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称菠萝顶,结构巧妙奇特,是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在我国这样的萝卜顶只有两处,另一个就是鼎鼎大名的北京天坛的方形藻井,而不会使殿内的人被烟呛着。第三绝是大雄宝殿后面的山上绿树繁茂,但大殿屋顶上却没有一片树叶,这究竟是寺庙原因?至今仍是个迷,有没有哪位能解这个谜呢?

由于政府重视和海外侨胞的资助,灵光寺现在已经修整一新,除大雄宝殿外,还有金刚殿、罗汉殿、观音阁等,近来还修建了“三柏轩”、“观音阁”,等像,又重建了山门、歇石亭、陶茶亭、古银桥,使古迹又添了新风采,灵光寺在梅州人的心中是非常被看重的,当年许多梅州人飘洋过海外出经商,出门前都要到这里来烧炷香,特别是到那棵生树脚下放一大串鞭炮,希望远迁的家族像这棵千年古树一样生机盎然。如今这样的活动都常有进行,那鞭炮长得足有十几米。下面给大家细细浏览。

第9篇 寺庙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01位用户收藏,29人推荐!

沿着许公塔继续前行,有一上尖下宽的巨石卧在路边,名为拴马石,上面有一圆洞,即用来拴成绳的,因为寺庙为圣地,不许牲畜入内,所以人们在朝拜时,都要把马匹拴在此处,古人曾说过,来到此地“文人下轿,武官下马”,以表示对清静之地的尊重。过了拴马石,古迹斑斑的古塔就是八仙塔,高为十三米,六角十一级,塔的四周有八仙的浮雕,正面是南

极仙翁,此塔建于清康熙年间,是由开山祖师刘太琳的俗家师弟洪将军为其打坐而修建,但每一次刘太琳在此打坐时都是心神不宁,之后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功德再高也不能居于八仙之上,于是放弃此塔,至今成为无量观中为数不多的风景塔之一。在八仙塔之上有座洁白素雅飞弥漫着道教气氛的白塔为“葛公塔”,建于民国土8年,是由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和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为葛月潭道人所修建的,此塔高为8.78米,为密檐卷云式建筑,从塔基至塔顶全部使用细晶花岗岩修建,六面塔壁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的葛公生前亲手绘制的兰草和幽竹的浮雕,塔前刻有“淡泊宁静”四字,是出自于诸葛亮的一副“淡泊以铭志,宁静而志远”以代表葛公一种超脱的境界。“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是说自己象云野鹤一样脱离了军阀混战年代世俗的纷争,最终来到仙境无量观。

第10篇 寺庙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64位用户收藏,14人推荐!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南北绵延200多公里,纵贯整个辽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山为“园林寺庙山岳型风景区”,被誉为“东北明珠”。千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时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踪迹,隋唐代起有了庙宇建筑,到辽金已发展成远震辽左的著名佛教胜地。“祖越”、“龙泉”、“香岩”、“中会”、“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进入千山,使千山的庙宇有了进一步的增建,发展到七寺、十二观、九宫、十庵。千山庙宇布局巧妙,建筑宏伟。

千山人文历史遗迹颇多千山历来是引起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不仅有唐太宗李世民驻跸和薛礼兵营遗址,还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游历的足迹和诗篇。名贯三江的关东才子清太史王尔烈,曾在千山龙泉寺读书,至今还保留他的书房。明清时的官宦、名人也曾纷纷来游,并题有许多匾额和诗词赞美千山。就连《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栋亭诗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贯用“千山”二字标出。

《寺庙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