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栏目

忏悔录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7 17:00:02 热度:22

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70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238位用户喜欢。

文章导读 然我把整个世界都让给我那些仇敌去为所欲为,我却在贯穿我的全部写作的那种高贵的激情中和我的思想原则的那种永恒的一贯中,为我的心灵留下了一个证据,这个证据完全符合发自我的天性的全部行为。 今天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忏悔录读后感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忏悔录读后感 一个月前,偶然读了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然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接着一口气读了《论科学和艺术》、《社会契约论》、《忏悔录》,一个月的读书经历,彻底爱上了一颗敏感赤诚的心。从卢梭身上,悟到了很多东西,整理读书笔记,跟大家分享。

哪些人应该读卢梭?

如果你敏感、多情,有一颗浪漫的心,你应该去读卢梭。

“上天赐给我一颗多情的心,对别人来说这是幸福的源泉,对我来说却是我一生不幸的根源。”一语成谶,卢梭一生的传奇从多情开始,一生的苦难皆因多情累及。世界上最天才、最浪漫的作家也创作不出像卢梭一样的人物,只有上帝才能有这样的杰作。

“一方面是非常炽热的气质,热烈而好冲动的激情,另一方面却是迟钝而又混乱的思想,差不多总是事后才明白过来。简直可以说,我的心和我的头脑不是属于同一个人的。”

“我生性是开朗、坦白的,正因为我不能掩饰自己的感情,所以我对于人家将感情向我掩饰起来也就疑虑万端;对这样一种天性的人来说,我的苦恼真是太大了,太难以忍受了。”

“平静的时候,无论什么都是我害怕,无论什么都使我沮丧;一只苍蝇飞过,都吓我一跳,哪怕一句话,我都懒得讲,哪怕一个手势,我都懒得做,我的畏惧和羞耻心把我拘束到了极点,我真想藏在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在我非动不可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动;在我非说不可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果有人注视我,我便张皇失措。”

这就是真实的卢梭,激情澎湃,却缺少理性的束缚;感情真挚热烈,却疑心重重;生性怯懦,却无畏勇敢;要么过于高尚,要么过于卑鄙;有时是阿喀琉斯,有时是忒耳西忒斯;有时成为英雄,有时成为无赖。这些过于极端的性格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竟然变得那么有魅力,那么吸引人,甚至只用一眼,你就再也挪不开步子。读卢梭,就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如果你觉得自己资质平庸,默默无闻,害怕自己将来变成芸芸众生之中的一个,你应该读卢梭。

我们这群人,成功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最终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入了中国最一流的学府之中,每个人都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信心。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我们要成为一流的政治家;一流的思想家;一流的艺术家;我们要成为一代大师。但是,我们却在大学这个地方迷失了,被磨掉了锐气,从沉稳变得浮躁,要么堕落下去,要么急功近利。我们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一辈子可能只是一个小人物”。我们开始变得物质,开始变得琐碎,我们为了一点点利益挣得头破血流,我们开始尝试走捷径,不肯浪费自己的时间,梦想着一夜成名。20岁时的碌碌无为,20岁时的默默无闻,真的能证明我们只能做普通人吗?

卢梭20岁之前都做了什么?

13岁以前和表兄一起读书,和所有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天才的地方。13岁时被送到法院事务所学习做“承揽诉讼人”,结果被先生骂做“蠢驴”,因为懒惰和蠢笨,被赶出了事务所。之后开始当学徒,跟着师傅学习零件镂刻技艺。在学徒生涯里迅速堕落,开始学会撒谎、怠惰、偷窃。并且偷窃成瘾,经常挨打,“由于经常挨打,我渐渐对挨打也就满不在乎了。后来我觉得这是抵消偷窃罪行的一种方式,我倒有了继续偷窃的权利了。”16岁时,由于不能忍受师傅的虐待,逃出自己的国家,开始流浪生活。然后,为了生存,背弃自己的宗教信仰。随后机缘巧合中,在德·古丰伯爵家中做了仆人,并且有幸受到了重视,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是却因为自己的贪玩和突发奇想,再一次出走。在19岁时投奔华伦夫人,长期寄人篱下。

卢梭20岁时的情况要比我们现在的好吗?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思想领域写出了《论科学和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政治领域写出了《社会契约论》;文学领域写出了《新爱洛伊丝》、《忏悔录》;教育领域写出了《爱弥尔》;音乐领域创作了《乡村卜师》。这些作品,一经问世,几乎部部轰动欧洲。我们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

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资质,不在于天赋。从卢梭的经历中,你能看出他的天才吗?他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也没有敏捷的思维,写作对卢梭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对我来说,写作是极端困难的。我的手稿要屡经涂抹和修改,弄的乱七八糟,难以辨认。在发排以前,没有一部手稿不是我誊写过四五遍的。我手里拿着笔,面对着桌子和纸张,就是写不出来东西。”卢梭的成名之作《论科学和艺术》是在38岁时写出的,在此之前,卢梭默默无闻。

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下去?不论是读书、写作,或者是画画、唱歌,坚持下去,卢梭38岁时才崭露头角,我们也不用20岁就一夜成名,不用20岁时就有豪宅名车,不用20岁就美人在怀。5年不行就10年,10年不行就20年,默默积淀,沉浸下来。有一段时间,我读书非常功利,每读完一本就想要有收获,匆匆读完赶紧换下一本,读了一段时间后,就想要写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太可笑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速成的。当你开始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想一年或者两年就出成果,这样的成果谁都可以做到。你应该这么想,“从现在开始,我决定用10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有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也许一个星期我只能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但是我会坚持下去,绝不中断。”

如果你不知如何去学习,不知如何去提高自己,你应该读卢梭。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知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知识? “有几年的时间,我只是作者怎么想自己就怎么想,可以说从不进行思考,也几乎一点不进行推理。几年之后我就有了相当丰富的知识,足以使我独立思考而无须求助于他人了。”也许你读了一本书之后,没有明显的提高,也许你读了很长时间的书之后,脑子之中仍然是空空如也,不要放弃,可以和卢梭一样,开始的时候不用有自己的想法,不用有自己的见地,只是简单的去读,作者怎么想你就怎么样想,作者怎么写你就怎么模仿,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从你笔下、从你思想中流露出来的东西开始有了自己的味道。我们真正读书的时间也就是从大学才开始,就算你把大学四年的时间全都拿来读书,也就仅仅是读了四年而已,为什么要着急。

当我们成熟起来,不在为了功利的目的去学习知识的时候,当我们真正的对学问有了爱好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的就不再是简单的一门学问,我们应该不断地拓宽我们的眼界。“一个人只要对于学问有真正的爱好,在他开始钻研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各门科学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使它们相互牵制、互相补充、互相阐明,哪一门也不能独自存在。虽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学问都掌握,而只能选择一门,但如果对其他科学一窍不通,那他对所研究的那门学问往往也不会有透彻的了解。我觉得我的思路是好的和有用的,只是在方法上需要改变一下。”

亚里士多德说,“所有学问都是为了政治学服务。”因为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政治问题,而政治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过的更加幸福。所以,每个人除了要把自己钻研的那门学问学好之外,也要对政治学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也要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卢梭说,“我发现,一切从根本上与政治相联系;不管你怎样做,任何一国的人民都只能是他们政府的性质将他们造成的那样;因此,“什么样是可能的最好的政府”这个大问题,在我看来,只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政府性质能早就出最有道德、最开朗、最聪慧,总之是最好的人民?”

读忏悔录上集有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1位用户喜欢。

读《忏悔录上集》有感范文

自从在图书馆看见《忏悔录》这一本书后,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能够把自己赤裸地站在世人面前,向众人忏悔,把自己的过错与私隐坦诚地公布于众,任凭世人评判,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来做后盾的。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并不是感到很有兴趣,但由于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很吸引我,所以坚持了继续往下读。一至四章主要讲述的是卢梭年轻时的经历,大概是20岁前。读完之后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一个人在年少是真的是什么也不懂。自以为是的"认识这个世界,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理解什么是对是错,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自以为是的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看了他的青少年以后,再回想一下自己的过去,真的就是那么点事。当时觉得自己脑子里面什么都有,手下似乎还忙的不亦乐乎,现在回想,真的是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就好像虚度了20年的光阴一样。

卢梭的一生都是那么的曲折动人,从一出生,母亲的离世到父亲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他的人生都是被考验着。十几岁的卢梭从此开始了他流浪的人生,先是给人做学徒,做到一半就离家出走,然后还在基督教会里学习和被迫改变信仰,遭遇同性恋,爱上一个老女人,喜欢受虐,继续流浪,到处徒步旅行,学习音乐和药学。他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众人的面前。一个人要把自己的一生展现出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总是包容着自己,所以往往忽略了正确地评价自己。

看完卢梭的作品后,我不得不好好地反省,我的20年到底都在干了些什么呢?一个人的人生只不过是匆匆的几十年,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有空白,我们应该尽情地挥霍我们的青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也能为以后留下些什么。

忏悔录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先提前说一下,这还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免得看我后面写的东西被误导了。卢梭是个很感性的人,虽然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他的才华,也不影响我觉得这个人的可爱、感性、热情、真诚还有可怜。我也并不想说如果他不怎样就不会怎样了,因为如果他没有这些,他也就成不了这个为我们写《忏悔录》的卢梭了。

早在去年学《欧洲文化入门》时就对卢梭有了很深的印象,书上的名人很多,但我对卢梭及他的《社会契约论》印象最为深刻(可能部门原因是里面有两个人写《社会契约论》同时他的名字发音和英国的罗素很像,为了把这些彻底区分开来,我多下了点功夫吧!嘿嘿)。最近看了卢梭的《忏悔录》,也算是浅浅地知道了这个大文豪简单而又平凡的一生吧!虽然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地简单与平凡,但是作者本人却有意将所有的事都清描淡写!打个比方吧,法国国王的岳父荷兰国王写了篇文章,他觉得其中有不妥之处,就直接写了封信给荷兰国王为其指明了,虽然他反复强调写信的时候是如何惶恐,其措辞是如何委婉,生怕得罪国王云云,但是回头想想单就他有这胆量写信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何况当时他还年轻并不是十分有名。

我还在其书上摘了一点内容下来,当然他的书能摘的东西是很多的,只是我懒嘛,也就仅摘了些特别能让我引起共鸣的东西。

其开篇他就写道“万能的上帝啊!我揭去了我内心的一切伪饰,和你亲眼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无数的同类众生召唤到我跟前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缺陷而羞惭。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灵中的秘密,看谁有勇气说:‘我比这个人好!’”我是很赞成他的这种超强的自信心啦,也看到了他书中所描述的自信心的来源,但是却不能完全认同。

因为这始终是他自己的主观看法,我没有听到反方意见,而他又是那么地敏感,拥有所有名作家所共有的特点:天赋过人、敏感、细腻而又容易受伤;另一原因就是这只是他那个时候的法国人,就我所知,咱们国家的古人要是写出忏悔录来,比他更好更高尚的人还是蛮多的,特别是一群爱国之士如戚继光、文天祥、岳飞、杜甫等,我就不多举了,文学水平有限,怕说多错多。当时的法国社交界还真是一个蛮奇怪的圈子,那时的名流贵妇们是流行包养情人的,而她们的丈夫们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知情的,甚至以老婆包养的情人的身份而自豪,这不光是这本书里出现的,同期的其它法国作品里也都有,我不得不说这感觉很奇怪,也很变态。可能我看的书不多,但同期的英美作品里比较少看到这样的,即使有写也相对比较隐晦,所以这也总是让我更认同英国的文化一些。

忏悔录读后感800

读忏悔录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0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读忏悔录读后感900字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胜过任何的辩解与粉饰,所有的人面对这个真实的灵魂,都沉默不语。因为人们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纤尘不染的平镜前一样,照射出了自己灵魂的卑污与丑恶。正如卢梭所云: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

我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现给大家的形象,决不是我的全部。有许多东西,它们深藏在我心灵的深处,只有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才有可能浮现。像卢梭那样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胆量与勇气的。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心惊肉跳地读着卢梭的《忏悔录》,因为我读出了自己意识深处那么多的黑暗的洪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在日记本上反省、忏悔、自律、自强,自己要对自己真实。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面对苍穹,寻找上帝的光芒。我曾经数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记本点燃,企图在灰飞烟灭之中,消灭那个可怕的魔鬼。如果把所有的日记搜集起来,也许也是一部属于我的《忏悔录》。

而今我再一次读着《忏悔录》,我的心跳得更加厉害。检视自己成人之后的将近十八年的心灵历程,我发现我更加无法面对卢梭这面镜子。有更多的黑色洪流,不可阻挡地向我涌来,几乎淹没了我。我徒然地挣扎,甚至甘心情愿地投入洪流的怀抱。犹如从恶梦中惊醒一般,我蓦地坐起,张开双臂,渴望拥抱光明与希望的抚慰。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真实地忏悔?

在告别尘世的那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安然地入睡?

就如今日在电脑前写着这些文字将要贴在博客上面一样,我还能够面对远朋近友,有足够的勇气对他们说:“这就是我真实的自己”吗?!!!……

卢梭,你让我再一次发出深沉的喟叹——唉!

忏悔录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2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对女人的胸十分迷恋。

他在自我的《忏悔录》中证明了对胸部有缺陷的女性——埃皮奈夫人始终毫无兴趣。他说:“她很瘦,脸色很苍白,胸部一平如掌。单是这一个缺陷就使我凉了半截;我的心灵和我的感官是从来都不晓得把一个没有乳峰的女人看作一个女人的”。他向来觉得徐丽埃坦是一个“最美妙的人儿”;但是当他发现她有一只奶头是瘪的时,他立刻改变了看法:“最美妙的人儿”一下子转而变成了“一个畸形的怪物,只是大自然的次品”。

在卢梭看来,女性胸部的美对于女性自身的完美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胸部的美,就如同画龙未曾点睛,一个女人,就没有了女人的的鲜活和味道。

读罢卢梭的文字,余等心深有戚戚焉!看来先贤之所以如此伟大,就是因为与我等草民想到一块了!

正在对卢梭的这一思想如醍醐灌顶之时。

又见网站有如下一条,说是美国著名调查机构pew在一个“胸围与幸福指数”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女性胸围a杯的离婚率为37%,胸围b杯的离婚率为16。3%,胸围c杯的离婚率为4%,而胸围达d杯的女性离婚率1%都不到。

话外音:怪不得《让子弹飞》的女主角赵铭,成为多少男人的梦中情人,导致多少家庭不和,就因为赵铭的是f杯。

而又更据说马云在看到这条信息后,如获至宝,立即调查了淘宝网各种罩杯的销售量,而后以pew的离婚率为关键指数,辅以多种经济数学模型,迅速推演出离婚、再婚对于新房购买、装修、大宗电器采购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最后逐渐扩展出一份沉甸甸的报告——《淘宝宏观经济前瞻》,真真堪称为:中国最“胸”狠的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浮云!再也不敢当号称为经济动向的晴雨表。

马云的研究成果尚不细表,话题已经跑得远啦。

且说就是偶等小民,竟然也由此突然一拍大腿,灵光乍现,茅塞顿开,(顺便提醒一下,偶的这等智慧,往往就是存储于大腿之中,所以偶尔痴人疯语,偏差事实,能够不予理会,当然这是后话)。

偶生生于马云的经济学干扰中,得出一条已被困惑许久的“男女异性交往,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一命题的真正结论,偶最后在伟大的民主思想家卢梭的醒示下,得出了答案。

先感激,后涕零,礼数是必须得有的。

《忏悔录》

忏悔录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昨天晚上粗略的看了卢梭《忏悔录》的第四章,大致讲了他四五年的漂泊生活。他是勇敢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做过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不是伪善者。这一章的景色描写很动人,发生的事情也十分有趣,看过之后,心中有浓浓的满足感。这便是名著的魅力吧。

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一个年轻时犯的错误。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颗贵重的钮扣,把事情赖在一个他喜欢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个无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由于卢梭的“自暴隐私”,一些后来的哲学家包括罗素甚至认为卢梭根本谈不上是个哲人。而我却认为卢梭触及了哲学的本质问题-他首先用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从气质上讲,罗素与这些人是两类人,他对于浪漫主义激情向来不以为然。其实罗素本人也不是一个冷静的书斋学者,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三番五次闹离婚,不会提倡性解放,不会反宗教,不会被当局禁止讲学,不会相信社会主义,不会参加反战运动甚至弄到要坐牢。激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罗素也认为激情与理智相比是推动历史的一种更主要的力量。

卢梭是法国第一个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代长期处于奴仆地位。罗素这样的贵族子弟当然不会去偷钮扣,罗素的子女当然也不用进孤儿院。卢梭跟一个地位低贱的女侍结婚,这也被罗素拿来进行了一番精神分析,意思是卢梭只有在下贱的女人面前才能得到一种完全的自信。我对罗素一向敬仰,但这一次我觉得罗素讲话未免刻薄了一点。在法国大革命前,逆向等级的婚姻是不被允许的,他与华伦夫人的关系不可能为当时的婚姻制度许可。

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够,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己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没有可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 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

《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阅读作为人类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礼貌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我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样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那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我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儿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并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

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也许自我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透过对自我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我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一样;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我“与众不一样”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我所特有的道路,他务必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59个字,有4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0分钟,慢速需要29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文章导读 是什么造成了卢梭的“歇斯底里”的人格?这需要从卢梭的童年开始说起。简单的讲,卢梭的童年就是:单亲、独子。 今天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忏悔录读后感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是卢梭在晚年为了回击“敌人”们的攻击而写下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无与伦比的真实。在书中完整的暴露了自己的一生。正是由于这种真实,它可以作 为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分析的材料,正如卢梭所说“它可以作为关于人的研究——这门学问无疑尚有待于创建——的第一份参考材料”。

本文是基于这个假设:《忏悔录》中记载的都是真实的想法以及真实的事件,如卢梭宣称的那般:“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

《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书中对人格进行了分类,分别是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按照卢梭的行为来看,他属于严重的歇斯底里人格的人。歇斯底里人格特征有 这些:追求自由,不愿受到约束,;无法抵抗诱惑,随时向诱惑屈服,及时行乐;不愿 意承担责任,用自己的逻辑去解释所犯的错误或者将之归罪于别人;强烈的追求爱情,但是喜欢的只是恋爱这个事情而不是人;自恋,不断的寻求别人的肯定;敏 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一旦被攻击就奋力反抗;喜欢和同样歇斯底里的人做朋友;喜欢幻想,沉迷于其中而忘记了现实;喜欢冒险,做事冲动莽撞不顾后果; 喜欢暴露自己。

下面,我将逐条进行说明和分析。

1.追求自由,不愿受到约束。

卢梭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宣称“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约束、屈从都是我不能忍受的”,在《爱弥儿》中也鼓吹对孩童的教育中要放任自由。

为了不受到约束,卢梭选择了离开城市,去退隐庐居住;在自己的歌剧《乡村卜师》大获成功,要觐见国王的时候,卢梭不想被年金的枷锁束缚,就逃跑了。

2.无法抵抗诱惑,随时向诱惑屈服,及时行乐。

结识了巴克勒以后,短短的六周时间内,卢梭就抛弃了自己的保护人。对卢梭来说,“唾手可得的一点小小快乐对我比天堂的永久幸福的诱惑力还要大”。

卢梭自己声称“对娼妓具有一种永难磨灭的痛恨”,但是在威尼斯的时候还是有一次嫖妓的经历。

3.不愿意承担责任,用自己的逻辑去解释所犯的错误或者将之归罪于别人。

在照料麦特尔先生的路途上,卢梭遇到了麦特尔先生发病,就抛下他一个人跑了。

在作学徒的时候,卢梭偷了师傅的东西,因此挨打。卢梭给自己的解释是:挨打是“抵消偷窃罪行的一种方式”,挨打以后“有了继续偷窃的权利了”,既然按小偷 来给卢梭治罪,那就等于认可他做小偷。卢梭说,“偷东西与挨揍是相辅而行的事情,因而构成了一种交易,作为交易的一方,我只要履行我所承担的义务就行 了”。

诬陷了无辜的女仆玛丽恩以后,卢梭给自己的解释是:“为如果罗克先生把我单独叫到一边,对我说:‘不要陷害这个可怜的姑娘,如果是你做错了的话,就老老实 实告诉我吧。’我一定会立刻跪到他的脚下。但是,正当我需要鼓励的时候,人们却一味地恫吓我。再说,年龄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我的童年刚刚结束,甚至可以 说我还是个孩子。”总之,卢梭犯下的这个错误是“有情可原的”。

卢梭认为自己无力抚养孩子,就把自己的五个孩子全部送到了育婴堂,逃避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同时却认为这种做法“太好、太合理、太合法了”,卢梭说: “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们托付给这样一个没有教育的家庭,结果会教得更坏,心里便发抖。育婴堂的教育,危险性要小得多”。卢梭这样为自己辩解难免高估了法国当 时的福利制度。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后来被朋友泄露出去了,这个时候卢梭却说“出卖朋友的信任,违背最神圣的许诺,把我们胸中的秘密公开出去,恣意败坏一个 受过我们欺骗而在离开我们的时候依然尊重我们的朋友的名誉,这一切就不是过失,而是灵魂的卑污和丑恶了”。在卢梭的心中,把5个孩子送进育婴堂不过是小 错,而朋友泄露他的秘密确实不可饶恕的罪过。

4.强烈的追求爱情,但是喜欢 的只是恋爱这个事情而不是人。

陪伴卢梭最久的戴莱丝是卢梭最忠诚的伴侣,给卢梭生下了五个孩子(都被送到了育婴堂),在和卢梭相伴25年之后终于和卢梭结婚了,但事实上卢梭一生都没有 爱过她。

卢梭和戴莱丝在一起是因为他“需要恋爱”,“我最初的用意还只是想给自己找一种消遣。后来我发现我找到的超过了愿望,我给自己找到了一个伴侣。……说到底 吧,我需要有人来接替妈妈:既然我不能再跟她一同生活了,我就需要有个人来跟她的学生一同生活,并且我能在这人身上发现她曾在我身上发现的那种心灵的质朴 与柔顺。……当我单身独处的时候,我的心灵是空虚的,需要有另外一颗心来充实它。……我在戴莱丝身上找到了我所需要的替代者;由于她,我得到了情况所许的 最大的幸福”。

用直白的话说,卢梭原本只是想游戏人间,玩玩而已,没想到后来发现这个女人还不错,可以作为一个伴侣。注意,这里戴莱丝只是一个“伴侣”,而不是妻子。戴 莱丝在卢梭心中的位置并不高,因为卢梭需要的是“贵族小姐”,而戴莱丝只是一个女工,和她在一起卢梭甚至会感到羞耻!卢梭“从来没有对她产生过一点爱情的 火星”,在戴莱丝身上“得到的肉体的满足纯粹是性的需要,而并不是整个身心的交融”。

卢梭说“我的第一个需要,最大、最强、最不能扑灭的需要,完全是在我的心里;这个需要就是一种亲密的结合,被亲密之可能的结合;特别是由于这一点,所以我 才需要一个女人而不是需要一个男人,需要一个女友而不是需要一个男友。这种离奇的需要是这样的:肉体上最紧密的结合还不够,我恨不得把两个灵魂放在同一个 身子里,否则我就老是感到空虚”。

从戴莱丝身上卢梭无法得到爱情,于是去想象之中寻找,直到他遇到乌德托夫人,他才有了第一次的爱情。

5.自恋,不断的寻求别人的肯定。

卢梭选择戴莱丝作为伴侣,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一种被肯定、被依赖的满足感。“我看到她一心一意地爱着我,这就更增加了我对她的温情。对我来说,这种甜蜜 的亲密生活就是一切:我不再关心前途,只希望它是现状的延续,我别无他愿,但愿现状能持续下去。”卢梭看到的,是一种依赖,感到自己被需要。

卢梭希望有一个对自己全身心的信任的女人,一个需要自己的保护的女人,戴莱丝以一个弱女子的形象出现在卢梭的面前,恰好满足了卢梭的这种心理。

6.敏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一旦被攻击就奋力反抗。

卢梭发明了简谱以后,带着发财梦来到了巴黎,学院的学者们认为卢梭的发明“没有新意”而且“没有用处”。学者们的评价是中肯的,事实也证明了简谱确实没有 在欧洲流行。卢梭无法接受这种批评,认为学者们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是不懂音乐的外行人。

在《忏悔录》的后面几章里,记载了几封书信,这些书信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卢梭对他人批评的敏感,对他人的攻击猛烈回应。

7.喜欢和同样歇斯底里的人做朋友。

巴克勒,华伦夫人都是歇斯底里类型的人。这里,有必要对华伦夫人单独进行讨论。

华伦夫人很多地方和卢梭很相像: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受的教育非常杂乱,有什么学什么,长相出众,做事轻率,脑海中总是有无数的计划和幻想,有着不同于常 人的道德观点和逻辑。华伦夫人也是一个歇斯底里人格的典型代表。

华伦夫人对卢梭的喜爱很有可能只是出于情欲的,而不是出自爱。卢梭在年轻的时候长得很不错,放在现在就是一个美型男。卢梭自己说:“我虽然不能说是一个美 少年,但是我那小小的身材却很匀称,腿脚纤小玲珑,神态洒脱,容貌清秀,嘴小而可爱,乌黑的眉毛和头发,一双小而微陷的眼睛有力地放射出热血中烧的光 芒。”因为卢梭的美貌,不仅仅惹得女人们喜欢,甚至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也喜欢他。在《忏悔录》中,有三处记载了卢梭遇到疑似同性恋的人。歇斯底里的华伦夫人 喜欢同样歇斯底里的美少男卢梭毫不奇怪。

歇斯底里的人喜欢用性来作为手段控制自己喜欢的人,这一点在华伦夫人身上表现的非常突出。卢梭也说华伦夫人“始终相信,没有任何力量比“占有”更能使一个 男人依恋一个女人的了……她用她所掌握的一切手段。使他们更紧紧地依恋她”。20岁的卢梭开始受到了各种妇女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使华伦夫人感到自己受到了 威胁,就献身自荐,利用了性来作为手段使卢梭对自己更加的依恋。

和卢梭类似,华伦夫人对卢梭的爱也是只享受爱的过程而并不爱这个人。卢梭离开以后不久,华伦夫人就另有新欢,让一个理发师投入了自己的怀抱。对歇斯底里的 人来说,忠诚这种东西是不重要的,关键的是要使自己快乐。

8.喜欢幻想,沉迷于其中而忘记了现实。

想象力丰富是作家需要拥有的品质,但滥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则使作家陷入自己的幻想之中。在卢梭强烈的渴望爱情的时候,在脑海中想象出了《朱丽》中的男女主 角,然后就日复一日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难以自拔。

卢梭说,“我不能求得实在的人物,便把自己投进了虚幻之乡;我既看不出一点现存的东西值得作我的狂热的对象,我就跑进一个理想世界里去培养我的狂热,而我 那富于创造力的想象不久就把这理想世界配上了恰如我意的人物”。

9.喜欢冒险,做事冲动莽撞不顾后果。

作学徒的时候沉迷于读书,被师傅打;认识了巴克勒以后,激情澎湃,“毫不惋惜地抛弃了我的保护人、我的教师、我的学业、我的前途”。

认为自己有作音乐的天赋,就沉迷于音乐中,为此辞掉了土地管理员的工作。

10. 喜欢暴露自己。

卢梭写下本书就是他喜欢暴露自己的最真实体现。在卢梭少年时期,有过对陌生的女子暴露臀部的癖好,这也是暴露自己的一种表现。

忏悔录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5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我们生来本不是为了在世上享受幸福的;灵魂与肉体,如果不是二者同时在受苦,其中必有一个在受苦,这一个的良好状态差不多总会对那一个有所不利。”——忏悔

卢梭在《忏悔录》中仅以自己的名字为人所知,并不担心自己会受到伟大思想家的影响。

这本自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卢梭去巴黎谋生时结束,讲述了他的童年和青春。卢梭诚实地叙述了他的小偷小摸恶习和他对华伦夫人的特殊感情。

卢梭的坦率之所以对我如此重要,是因为在很多令人尴尬的事情,甚至盗窃,他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写出来给读者看。作为一名读者,我读下去会觉得很尴尬的事情,但他还是把它写了下来。

卢梭对华伦夫人的特殊情感,在我看来,始终是一种源自幼年丧母的而来的恋母情结。同样令我惊讶的是,华伦夫人、阿奈和他的三人关系竟能保持如此和谐。

在后来与乌德托夫人和圣朗拜尔的三人关系中,乌德托夫人对他的冷漠,我觉得是比较正常的,但是谁能说他比当事人更了解他们的关系呢。

第一部分对风景的描写是整个自传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卢梭能把风景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到了第二部分,他也描述了他周围美丽的风景。无论是乡村还是峡谷岛,明亮清新的景色与之后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远离城市的生活更令人向往。

无论他受到怎样的迫害,卢梭丰富的精神世界始终支撑着他。他的才华和思想令周围人羡慕和妒忌,由于各种各样的新思想,他被社会视为异端。

从卢梭的软弱和优柔寡断的性格来看,他的善良和不去看周围的人最坏的一面一次又一次使他陷入困境。没有人是完美的,这个性格给他带来了灾难,也给他带来了站在他身边的朋友和妻子。

如何判断卢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对他的看法,但就从这样一个自传来看,一个人可以被称为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因为他的新想法,因为他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有最美丽的有最黑暗的,

朋友的背叛,世人的唾弃,被驱逐通缉。虽然晚年是不愉快的,但这种磕磕绊绊的生活还是照样下来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生来就不是为了享受这个世界上幸福的。

《忏悔录》

经典书籍忏悔录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9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经典书籍《忏悔录》读后感

最近,我捧读一本《忏悔录》,书中既有权力在握的“一把手”,又有分管具体工作的责任官;既有党政部门的领导,又有事业单位的领导;既有快到“点”的干部,又有年富力强的干部;既有一般岗位的干部,又有管钱管物的干部;既有认识和听说过的干部,又有感受得到的干部;等等。读完此书,我的收获与受到的启示都很大。

启示与收获之一:权姓公。如果权不姓公了,改姓私,那么站着的人就会变为倒下的人。变成阶下囚的那些人,大凡都是利用手中的权,为己为他谋利益,结果是自食苦果。我体会到,有权受人尊重,心术不正的人尊重的是“权”,而不是你这个“人”本身。当“权”与“利”同时出现,有人为了“利”来攻这个“权”。如果掌“权”偏了,利益者就会以不正当的方式“夺权”,使掌权者变为操盘手,叫你怎么转就怎么转,牵着鼻子把你带到坑里去。事实也如此,权乱人心乱,权歪身子邪。同时,权力是把“双刃剑”,如果你不尊重它,它就不尊重你;如果不用好权,权力就会向你“刺”来,剥夺你本该有东西,让你一败涂地。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好好想怎么用权,不能当权力反面人物的“俘虏兵”。反之,权力姓公太重要了。要不然,权力不公则私,或又公又私,或公私不明,就会在人生路上当乱爬的“糊涂虫”,说栽倒就栽倒。

启示与收获之二:立正身。我们一定要立正身,用自己的脚踩实,站得稳稳当当的,不管是哪一个年龄阶段,在什么职位上,在哪种环境下,都要“不倒桩”,站如松,坐如钟,做“不倒翁”。我常讲:扛得住风险,顶得住风浪。一位临到退休的`阶下囚写道:“工作几十年一直是严于律己的,不管在校长位置上,还是在局长位置上,那时还能守得住底线。但临到退休时,犯这么严重的错误,这也印证了‘59综合症’的说法,自己也属于‘59综合症’的表现。”还有一位阶下囚写道:“已进天命入歧途,心中淌血眼模糊;世上唯无后悔药,离家别妻望中愁。”这些没顶住,用百姓的话讲,天白了窝趴尿在床上。所以,立正身是做人当干部的准则,昨天要立正身,今天也要立正身,绷紧,明天更要立正身。要永恒性,用毅力去抗住侵蚀,洁身一世。我已50有余,反面教材启迪我六个大字:立正、站稳、不倒。

启示与收获之三:蹦紧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偏,路走歪。阶下囚在诉说变化的过程中,都是从一个“溃烂点”开始的。这个点,有的是自己思想先变,有的是从不敢收礼到收礼,有的是外部环境影响而致等。不管哪一种,都是慢慢蜕变的,思想上的这根廉政弦松了,甚至断了,结果是追悔莫及,于己于子女于父母都留下了一个痛心的伤疤。一位阶下囚写道:“我的行为,给女儿纯洁的心灵,未来美好的憧憬蒙上了阴影,留下遗憾,我罪该万死!我的行为,让我年迈的父亲惭愧,我没有完整地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愿洁白履人生,给我的家族,给他老人家丢了脸,耻辱至极!”可怜啊,那有为何不早知道!特别是看了“认识人”的忏悔,对自己心灵是一个很好的洗理和预防。认识人的忏悔,又成像成影永久地留在脑海里,常常“放映”。回首一醒,传递给自己一个强烈的信号:思想上那根“廉政弦”松不得。松了,会像脱缰的马,迷失方向后就不知会跑哪里去。为此,时时绷紧廉政这根弦刻在我脑中,也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不可少更不可缺的“边缘线”。

所想、所思、所感还将延续、持久地发酵下去……

名著忏悔录的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2位用户喜欢。

刚看完《忏悔录》时,我想的是一个人怎能用如此欢快的心情来叙述自己生命中悲惨的事情,怎能把平淡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写成精彩有意思的故事。不懂。

昨天老师出了个关于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的题目,我突然想到,其实所谓的“敢于批评自己、揭露自己”、“最真实”的《忏悔录》,很有可能也有很大程度的艺术创造的成分。所有,我们还是要有所保留地看此书,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对不对?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他笔下看到一个近似真实的世界,贫民、富人共存却泾渭分明的世界。不论是朴实的农民、热心的小店主、出色的阿奈、善良的`麦特尔等平民,还是猥琐的神父、彭维尔、西蒙等人,好好坏坏,都是很真实很鲜活的人物。社会的这一面,或许也只有卢梭这般阅历丰富、感情细腻的人能写出来了。

当然,我们还能看到一个近似真实的卢梭,回首往事、不甚感慨、忏悔、抗议、极想为自己辩解的卢梭。很多地方,甚至直白、深刻得让我一时不能接受。就像他关于自己风流韵事的描写,或许代表了一个典型的男性的心理?我不敢确定。

开篇时卢梭就说:“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他的勇敢、坦诚都很让我敬佩,可我还是有时会觉得,他晚年写这《忏悔录》时或许也一定程度上被他的记忆欺骗了,他的记忆展现给他的、通过他的著作展现给我们的,或许也有很多渗透了他本人意愿的经历和事实,所以才会如此生动、鲜活、震撼。

名著忏悔录的

读忏悔录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97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16位用户喜欢。

读《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这本书我看着有些吃力,首先是我之前听别人说,这本书多少人看不懂,就连作家齐宏伟也在他的书中道:“要是有谁说他完全看懂了《忏悔录》第十到十三卷,他是在说谎,就像有人说读完了奥古斯丁所有作品,这人就是在吹牛一样。”而且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本书真的很难懂。虽说前面几卷作者是在写自传,但前面的自传当中,不乏灵性生命的升华,他的忏悔,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罪行。

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我重点看了后面,也就是第十到十三卷,当然我不敢说我看懂了,但我敢说我看了。从前面的“自传篇”,停在了作者母亲的去世,而接下来的四卷书,完全围绕摩西五经中的《创世记》第一章来写,当然最后他也稍带了第二章开头的,上帝第七日的安息。

从第一卷一直到第九卷,作者忏悔自己从出生,从婴孩时期的罪行。我一直在想,他的忏悔录到底是如何来写的,是以一种写日记的形式来写呢,还是在他母亲其实的那段时间,他才开始动笔。在书中的那些事迹当中可以明确的看出来作者对一件事的印象,也可以想象得到他对那个事迹的记录方式。就像作者讲他非常有名的“偷梨事件”时,他并没有提到当时他们的言语,因为这是他的记忆,他印象最深的是自己最后将梨喂猪,而不是自己当时所说的话。而在作者讲到自己的三个朋友都去修道院时,他将他们的言语,还有他们当时的一些举止都说了出来。说明他就是在那个时候将这些记录下来的,也或许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他记得比较清楚。

这是我在看“自传篇”时想到的。但其实在第一到第九卷之间,也有令人看不懂的。这本书并不是只有第十卷以后才开始深奥的`,其实在第七卷的时候,当作者在讲善恶的时候,我便开始犯迷糊了。我知道归正学堂有一个作业,就是写奥古斯丁的“罪观”和“恶观”的区别。我听了之后,我也试着找出这些。我们知道,通常我们只会讲“最恶观”,我在此之前从未想过有这样的区别。然后我发现,当作者再讲恶的时候,他并不会将恶和罪并称。我又发现,书中的“恶”的对立是“善”,而“罪”的对立是“义”,这是一个区别。我自己也是这思考这些,我想,恶和罪的关系,我们既然会将这两个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关系密切。首先讲恶,恶是罪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罪行;而将到罪,其实所有的罪,在上帝眼中都看为恶。我看到的这一点只是一些表面的。

作者在书中探求各种,非常庞大的事物的来源,他探求恶的来源,探求上帝的来源,探求空虚混沌的来源……但我们知道,人是有限的,我们的所思所想都是有限的,也就因此我们也会犯错误,作者也在书中道:“我探求恶的来源时,我探求的方式不好,我在探求中就没有看出恶。”

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会有很多误解,在之前,我以为奥古斯丁和弥尔顿一样都是持有者“间隔论”,但并不是。虽然他认为《创世记》第一章第二节当中的“地是空虚混沌”这句话中的“地”是存在的,但他并不是像间隔论那样,相信是在我们之前有一个物质世界,犹如天圆地方,并不是如此。作者的真实想法是“道”,是“精神受造物”,就是那个空虚混沌。他也以我们的灵魂来作证明:“我们在灵魂的一面是精神受造物,我们曾经离开你、我们的光明、我们的生命,我们‘一度是黑暗’;”在前面也说:“原始的精神受造物本是一片黑暗,漂流不定,犹如深渊,和你迥异,及至你用你的言语把它领回到同一言语之中,照耀它使它脱离幽暗,随则不能和你同样光明,至少能仿佛你的肖像,这有什么权利呢?”或许我们人类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的,就是这一道理吧。

有时我会想,作者会不会想象得太过了,是不是不应该太多的想象上帝的奥秘。但其实作者在书中是批评那些“妄想者”的。他也讲过自己曾经在摩尼教时,随便妄想神,他也曾为此而悔改。他对于那些以一种幼稚的心去想象上帝形象的人做出了一些评论:“有些人读到或听到这些话,设想天主具有人像,或是一个具有无比威力的庞然大物,意念所致,刹那间在身外、在远处,创造两个巨大的东西,天和地,一在上,一在下,万象森列于其中。他们听到:‘天主说:有什么!便说什么’,便设想一句有始有终、随起随灭的话,一语才毕,立即出现了所命令出现的东西。可能还有其它解释,但都是庸俗的臆测。”他称这些人为“见解幼稚的婴孩”,但并不是完全否定,因为这些人这样也仍旧能够树立起有关他们生死的信仰。

奥古斯丁,被誉为基督教神学的大师,仅这一本书,便阐释了上帝的无限,上帝的自由永有,上帝的超越一切,上帝的至善至美等上帝的各种属性。他的生平也同样的激励人心,让我们在罪中可以看到上帝怜悯的曙光,让我们知道,深陷罪中时,上帝不一定已经将我们完全抛弃,因为神要拣选谁就是谁最后高升。而以上的这些文字,就是一个深陷罪中的人,看了一个深陷罪中的作家的忏悔与思想而思想到的。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忏悔录》,不是奥古斯丁的,不是卢梭的,而是我们自己对于上帝的,直接的一个对话,祷告,忏悔。每个罪人的忏悔,都将会摆在上帝面前。而这本《忏悔录》便是一件成品,便是一个罪人的忏悔。

以上是一个盼望上帝赦免的罪人所作。

忏悔录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40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155位用户喜欢。

忏悔录读后感 一个月前,偶然读了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然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接着一口气读了《论科学和艺术》、《社会契约论》、《忏悔录》,一个月的读书经历,彻底爱上了一颗敏感赤诚的心。从卢梭身上,悟到了很多东西,整理读书笔记,跟大家分享。

哪些人应该读卢梭?

如果你敏感、多情,有一颗浪漫的心,你应该去读卢梭。

“上天赐给我一颗多情的心,对别人来说这是幸福的源泉,对我来说却是我一生不幸的根源。”一语成谶,卢梭一生的传奇从多情开始,一生的苦难皆因多情累及。世界上最天才、最浪漫的作家也创作不出像卢梭一样的人物,只有上帝才能有这样的杰作。

“一方面是非常炽热的气质,热烈而好冲动的激情,另一方面却是迟钝而又混乱的思想,差不多总是事后才明白过来。简直可以说,我的心和我的头脑不是属于同一个人的。”

“我生性是开朗、坦白的,正因为我不能掩饰自己的感情,所以我对于人家将感情向我掩饰起来也就疑虑万端;对这样一种天性的人来说,我的苦恼真是太大了,太难以忍受了。”

“平静的时候,无论什么都是我害怕,无论什么都使我沮丧;一只苍蝇飞过,都吓我一跳,哪怕一句话,我都懒得讲,哪怕一个手势,我都懒得做,我的畏惧和羞耻心把我拘束到了极点,我真想藏在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在我非动不可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动;在我非说不可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果有人注视我,我便张皇失措。”

这就是真实的卢梭,激情澎湃,却缺少理性的束缚;感情真挚热烈,却疑心重重;生性怯懦,却无畏勇敢;要么过于高尚,要么过于卑鄙;有时是阿喀琉斯,有时是忒耳西忒斯;有时成为英雄,有时成为无赖。这些过于极端的性格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竟然变得那么有魅力,那么吸引人,甚至只用一眼,你就再也挪不开步子。读卢梭,就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如果你觉得自己资质平庸,默默无闻,害怕自己将来变成芸芸众生之中的一个,你应该读卢梭。

我们这群人,成功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最终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入了中国最一流的学府之中,每个人都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信心。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我们要成为一流的政治家;一流的思想家;一流的艺术家;我们要成为一代大师。但是,我们却在大学这个地方迷失了,被磨掉了锐气,从沉稳变得浮躁,要么堕落下去,要么急功近利。我们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一辈子可能只是一个小人物”。我们开始变得物质,开始变得琐碎,我们为了一点点利益挣得头破血流,我们开始尝试走捷径,不肯浪费自己的时间,梦想着一夜成名。20岁时的碌碌无为,20岁时的默默无闻,真的能证明我们只能做普通人吗?

卢梭20岁之前都做了什么?

13岁以前和表兄一起读书,和所有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天才的地方。13岁时被送到法院事务所学习做“承揽诉讼人”,结果被先生骂做“蠢驴”,因为懒惰和蠢笨,被赶出了事务所。之后开始当学徒,跟着师傅学习零件镂刻技艺。在学徒生涯里迅速堕落,开始学会撒谎、怠惰、偷窃。并且偷窃成瘾,经常挨打,“由于经常挨打,我渐渐对挨打也就满不在乎了。后来我觉得这是抵消偷窃罪行的一种方式,我倒有了继续偷窃的权利了。”16岁时,由于不能忍受师傅的虐待,逃出自己的国家,开始流浪生活。然后,为了生存,背弃自己的宗教信仰。随后机缘巧合中,在德·古丰伯爵家中做了仆人,并且有幸受到了重视,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是却因为自己的贪玩和突发奇想,再一次出走。在19岁时投奔华伦夫人,长期寄人篱下。

卢梭20岁时的情况要比我们现在的好吗?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思想领域写出了《论科学和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政治领域写出了《社会契约论》;文学领域写出了《新爱洛伊丝》、《忏悔录》;教育领域写出了《爱弥尔》;音乐领域创作了《乡村卜师》。这些作品,一经问世,几乎部部轰动欧洲。我们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

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资质,不在于天赋。从卢梭的经历中,你能看出他的天才吗?他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也没有敏捷的思维,写作对卢梭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对我来说,写作是极端困难的。我的手稿要屡经涂抹和修改,弄的乱七八糟,难以辨认。在发排以前,没有一部手稿不是我誊写过四五遍的。我手里拿着笔,面对着桌子和纸张,就是写不出来东西。”卢梭的成名之作《论科学和艺术》是在38岁时写出的,在此之前,卢梭默默无闻。

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下去?不论是读书、写作,或者是画画、唱歌,坚持下去,卢梭38岁时才崭露头角,我们也不用20岁就一夜成名,不用20岁时就有豪宅名车,不用20岁就美人在怀。5年不行就10年,10年不行就20年,默默积淀,沉浸下来。有一段时间,我读书非常功利,每读完一本就想要有收获,匆匆读完赶紧换下一本,读了一段时间后,就想要写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太可笑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速成的。当你开始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想一年或者两年就出成果,这样的成果谁都可以做到。你应该这么想,“从现在开始,我决定用10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有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也许一个星期我只能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但是我会坚持下去,绝不中断。”

如果你不知如何去学习,不知如何去提高自己,你应该读卢梭。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知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知识? “有几年的时间,我只是作者怎么想自己就怎么想,可以说从不进行思考,也几乎一点不进行推理。几年之后我就有了相当丰富的知识,足以使我独立思考而无须求助于他人了。”也许你读了一本书之后,没有明显的提高,也许你读了很长时间的书之后,脑子之中仍然是空空如也,不要放弃,可以和卢梭一样,开始的时候不用有自己的想法,不用有自己的见地,只是简单的去读,作者怎么想你就怎么样想,作者怎么写你就怎么模仿,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从你笔下、从你思想中流露出来的东西开始有了自己的味道。我们真正读书的时间也就是从大学才开始,就算你把大学四年的时间全都拿来读书,也就仅仅是读了四年而已,为什么要着急。

当我们成熟起来,不在为了功利的目的去学习知识的时候,当我们真正的对学问有了爱好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的就不再是简单的一门学问,我们应该不断地拓宽我们的眼界。“一个人只要对于学问有真正的爱好,在他开始钻研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各门科学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使它们相互牵制、互相补充、互相阐明,哪一门也不能独自存在。虽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学问都掌握,而只能选择一门,但如果对其他科学一窍不通,那他对所研究的那门学问往往也不会有透彻的了解。我觉得我的思路是好的和有用的,只是在方法上需要改变一下。”

亚里士多德说,“所有学问都是为了政治学服务。”因为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政治问题,而政治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过的更加幸福。所以,每个人除了要把自己钻研的那门学问学好之外,也要对政治学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也要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卢梭说,“我发现,一切从根本上与政治相联系;不管你怎样做,任何一国的人民都只能是他们政府的性质将他们造成的那样;因此,“什么样是可能的最好的政府”这个大问题,在我看来,只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政府性质能早就出最有道德、最开朗、最聪慧,总之是最好的人民?”

忏悔录名著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2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52位用户喜欢。

我拿到的这个版本没有附录书中提到的,卢梭本人提供的大量书信和文献资料,即使如此,读这本书是个困难的过程,从头至尾,我几乎处处感受阅读过程中进行着与一个诡异头脑的较量。这种较量很难称之为愉悦。在读到第二百页的时候我本来想扔了它,幸亏又咬了咬牙,才没错过对我非常有用的第一部的结束部分,和第二部的开头部分。

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革命的开始,卢梭本人说“这是一幅仅有的,也许是永远不会再有的唯一的肖像,是按真实形象及其全部事实确切无误的描绘成的”然而我的感受却不是这样,我觉得卢梭所说的真诚,只是对于自己辩解和事件剖析的真诚。并不是出于对真实的真诚。甚至不是对内心的真诚。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

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自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但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

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读的人头晕目眩,他还是有一篓子情感要抒发,在与百科全书学派决裂后,他也几乎与所有的贵族保护人和社交圈子决裂,对此他的忏悔往往是“因为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之类的话,有点不痛不痒,我总觉得卢梭本人也难辞其咎,即使他写了忏悔录这样的大作,也不意味着他的忏悔是完全真实的,他以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但还是很难说服我。

譬如与狄德罗决裂的起因仅仅是因为狄德罗新书里有一句话貌似影射了隐士生活的不正确,冒犯了正在退隐庐隐居的他。卢梭为此在书中开始了对狄德罗的批评。直至后来彻底决裂,提到退隐庐,是由卢梭的另一位保护人埃皮奈夫人送给他的,当然到后来,跟这位夫人,他也因为些琐事绝交了。

忏悔录

法国名著忏悔录的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2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80位用户喜欢。

文章导读 “我现在要做一件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效仿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 今天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读《忏悔录》有感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读《忏悔录》有感 偶尔读到一本介绍伏尔泰的书,里面当然少不了卢梭,我饶有兴致地读完了其中关于他们二人纠葛的部分,心中始终激荡着一种淡淡的喜悦,倒不是这本书写的有多好,至少其中有若干观点我是不赞成的,更多的还是因为一直徘徊在心中的那个影子-----卢梭。

介绍伏尔泰的书,就一直颂扬伏尔泰,若他有什么让人争议之处,就替他百般辩解,在他与卢梭的争斗中贬低卢梭,连卢梭一开口就成了鼓吹了,介绍卢梭的书则正好相反,看着实在是很有趣。一面为两位启蒙巨擘的魅力所折服,一面也感叹个人的主观喜好在相同的人和事上有那么的不同,居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不过转念一想,在人文领域,相反的观点真是太常见了,还有吧卢梭骂得一文不名的呢。我自己到觉得这些褒贬并不妨碍两位启蒙巨人的伟大,倒是这些知识分子表现得可爱极了。那位作者,一边得意地介绍伏尔泰的宽容原则,一边努力地贬抑卢梭,似乎有点缺乏他所推崇的宽容原则。我佩服理性而又精力充沛的伏尔泰,但更喜欢真诚且有真性情的自然之子卢梭,伏尔泰在他的时代叱咤风云,但已跟随他的时代一起成了历史,而卢梭不仅在当时推动了大革命,更在后世青春焕发,在诸多领域发挥着持久的影响。托尔斯泰说的对,卢梭是不老的!

确实有很多人把卢梭骂得一文不名的,有的还说得极为难听,不堪入耳,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也没放过他,说他欠缺一切平常道德。我不在乎他们在评价时是否带着公正之心,也不太在乎实际上他们的观点有多少接近真实,他们的学术,与我关系不大。不论他们骂得多么凶,我依然那么喜爱卢梭,只觉得他就在我的身体里,成了我的一部分。卢梭只有一个,阐释方法却每人都有一种,他们有他们的自由,我也有我的自由。

究竟我为什么喜爱卢梭呢?我有时也会让这个问题困惑,但至今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也许最大的原因在我身上。我隐约记得在十一二岁时,我已在想一些问题。有一天中午时分,我从中学门前的公路走过时,我就想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条件是他愿不愿意,而不是做这件事的利弊或是别人的评价。在以后记得清晰的日子里,我都是按照这条并不清晰地原则在做事,以至于我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和别人起了矛盾,而且在内心变得很敏感。这时候我几乎没读过什么书,名作家可能只接触过鲁迅,外国名家就别提了。当我第一次读到卢梭时,我在他如涓涓细流般平静的的倾诉里看到了如狂风暴雨般奔泻的情感波澜,我少年时隐约感受到的原则被他用如椽之笔表达出来了,而且内容是如此丰富,简直就是一块新大陆。就像一个人在黑夜中对着远方呼喊,突然听到了回应,但并非来自群山的回声,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生命的温情语言,年轻的心该有年多么欣喜呀。一个伟大的人在我内心被供奉起来了,卢梭成了我心灵的导师和朋友。当我一个人时,总有一个法国老人在我的脑海里徘徊,使我内心平静,而且总带着淡淡的喜悦。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理解我支持我,让我时时会感到一种幸福的战栗,虽然他是两个世纪前的启蒙巨擘,而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那些批判卢梭的人,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卢梭的伟大。卢梭在政治和教育上贡献很大,不过我那些我暂时还没有兴趣,我相信仅仅只作为一个作家,他也会流芳千古。他那些真诚的文字是我前所未见的,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袒露过自己的灵魂,也没有人如他一般真实地抒发过自己的内心情感,他的《忏悔录》和《漫步遐思录》真的是每一次读都能使我感动。读过卢梭,我再也不用遮遮掩掩写日记了,终于可以轻松地和自己说心里话了,也不必为自己在心里十分珍视感情而感到难堪了。在集体主义气氛浓厚思想保守的中国,是两百多年前的这个法国老人帮助我发现了自我,使我能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安然地度过了躁动不安的青春期。

随着年龄增长,我进入了大学校园,对卢梭有了更多的接触,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不再是像之前那样盲目的崇拜,因为即使是儿时的那条简单原则也是存在着重大的漏洞,但是我读得越多,就越喜爱卢梭,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切都睡去了,常常是他还在我的心里,用忧郁的目光温柔地看着我。

卢梭是不老的!

《忏悔录读后感(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