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栏目

读无人生还有感(9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05 19:30:02 热度:20

读无人生还有感

读无人生还有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读无人生还有感

《无人生还》这本书,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买回来的,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并不是阿加莎的书迷,也没有阅读过任何一本她的书,我知道她是在一个国内某推理小说的腰封上……

十个相互陌生、身份各异的人受邀前往德文郡海岸边一座孤岛上的豪宅。客人到齐后,主人却没有出现。当晚,一个神秘的声音发出指控,分别说出每个人心中罪恶的秘密。接着,一位客人离奇死亡。暴风雨让小岛与世隔绝,《十个小士兵》——这首古老的童谣成了死亡咒语。如同歌谣中所预言的,客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杀人游戏结束后,竟无一人生还!

在《无人生还》中,阿加莎设置了不少隐喻。一开篇,她就在悬念丛生的信件中加入了别墅主人u·n·0这个极富隐喻的署名。正如小说主角在质疑主人身份时所讨论的那样,u·n·0是个极富于基督教意味的名字,代表的是一个未知数,看似恶作剧的凶杀案在暗讽现实生活中无辜者受冤、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的同时,赋予了深刻的审判内涵。虽然如此,作者并不急于彰显小说的深刻社会意义,相反,她无限期地将故事延宕,从而让故事一波三折。如小说原本讲述的是法官的"正义谋杀"案,但是在展开主线之前,作者不断地让客人和仆人讲述十桩谋杀案,并且借符合布伦特性格特征的抗议与托辞"不存在什么辩护问题。我从来就是凭良心办事。我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将故事再度搁置。后来布伦特对韦拉供认和澄清女仆事件,以及凶手自述,合并成了合情合理的补充。于是在布伦特和凶手的补述中,小说原本单一的直陈方式被打破,案件也在录音控诉、直陈和补述中变得丰满,发人深省。又如罗杰斯太太、沃尔格雷夫、阿姆斯特朗的遇害,作者故意声东击西,制造死亡假象,将死亡延宕—让罗杰斯太太晕倒,被救醒,饮毒而亡;韦拉遇惊,众人前往营救,沃尔格雷夫死亡(金蝉脱壳);阿姆斯特朗失踪、尸体漂回海边。在这种延宕中,故事叙述的空间被无限打开,众客人的相互怀疑和内心恐惧一次又一次被深化和显露。

在小说的叙事视角上,克里斯蒂也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这部小说采用了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双视角叙述。特别之处是,小说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是不停地切换的。小说的第一章就为这种手法奠定了基调。这一章分作八节,分别是八个主要人物的内心独白。八个人分别对被邀请到印第安岛去这一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联想。本章中读者对于每个人物的背景和性格有了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读者开始进入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分享人物对世界的不同体会。

随着故事的进展,视角的`切换进一步向我们展现出了形形色色的人格和价值观。在同一件事情上读者可以看到布伦特小姐的清高与固执、维拉的浪漫气息和恐惧、沃格雷夫的老于世故、隆巴德的玩世不恭、阿姆斯特朗的瞻前顾后以及罗杰斯对秩序近乎偏执的追求。这种视角的变换使得人物不再是平面的人性的样本,而是不同生活态度的代表。读者不禁会随着布伦特小姐思考道德的含义、随着维拉体会爱情的无私和自私的矛盾、随着沃格雷夫看透世人百态、随着隆巴德体味及时行乐的心情,跟阿姆斯特朗一样担心生活的种种陷阱或者欣赏罗杰斯身上体现的英国旧时代的余味。

由于缺少作为故事主线的侦探及其探案过程,这部小说可以自如地展现一般侦探小说所缺少的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和感悟,使得读者可以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与书中人物的人生体悟发生共鸣。

《无人生还》还融合了犯罪小说之外的故事类型。如文中对不少人物,特别是布伦特小姐和维拉的心理活动有着大段描写,有些段落接近意识流小说的写法。小说结尾处沃格雷夫的自述也采用了心理小说的常见手法。这种心理小说的典型特征深化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读无人生还有感,

高中无人生还的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看完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虽然已经高三了,但我还是无法放下书,还是想看书,没办法,几次提醒自己要好好学,就是改不了,言归正传:从一开始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小说一开头竟然同时进行了八个人的心理描写,这是我从未见到的,我对阿加莎的文字掌控能力佩服的五体投地,在整个小说中都曾经多次进行过很多人的心理描写,这对作家的能力是一个极大地考验,八个不同经历的人必然是八种不同的心理,你要把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捉摸透,都不尽相同,事实证明阿加莎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她的文章完全折服了我。

说实话我,我完全被这个最伟大的女性侦探小说家骗了,我从一开始认为欧文先生不在岛上,后来知道他在岛上,后来认为他是十人中的一个,到后来只剩三个人的时候我恍然大悟他根本不是这十人中的一个,但看到结尾才明白自己错了,法官竟然就是欧文先生,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法官一开始确实给人一种狡猾的感觉,但是他的年龄和他在整个团队中所成为的领导者角色都让人感觉这么一个老先生是杀人凶手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说实话如果你要我说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我也不认同,但我认为这确实是在所有牵强的解释中最好的解释。

孤岛杀人案这类的故事是最难以写的,因为你可能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无法写出一个完美的结局,所以也很少有作家尝试这种写作方法,阿加莎克里斯蒂确是开了孤岛杀人案的`先河。一个女人,能有如此大胆的想象,如此缜密的思维确实让我自愧不如。

这九个人所犯下的八件案子确实都是法律惩办不了的,但话说回来其中的有些人真的该死吗?当然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但他还是杀了他们,这其实还是说明他更享受杀人的过程,而这个人是不是该杀却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但他提到他对每个人的被杀顺序都是经过精心的准备的,死在前头的会受到少一点的心理上的折磨,这个说法非常有趣,而且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心理暗示的强大,最后一位女家庭教师正是在强烈的心理暗示下自杀的,

其实我是蛮想学心理学了,不过听说心理学不好就业啊。真的是这样吗?

无人生还的

无人生还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07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前天刚读完《无人生还》,继《东方快车谋杀案》后看过的又一本阿加莎的侦探小说,译者夏阳,翻译得很不错,流畅自如,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比起那些翻译名著的学究派译者来说,实在好太多,所以阅读的速度还比较快。

想不到布置这场天衣无缝的谋杀案居然是那个法官,他实际上是装死,装死,这一点很关键,不然后面那些诡异的事也得不到解释,阿加莎实际上一直在书中营造一种气氛,她对读者的心里感受和节奏把握地很到位,让读者很容易陷入她营造的氛围之中,岛上每个人竟然能按照法官,或者说作者精心布置的局按童谣顺序死去,有点难以接受,因为任何一点插曲就能打乱这场布局,除非法官真能预知未来,但有一点很肯定,这十个人真正死于各人的良心,所以才会轻易落入法官布置的圈套中。

法官实际上把杀人当成了艺术,这更让我觉得恐怖,这十个人确实是逃过了灰色地带的法律,但是法官也无权利把自己当做上帝一样对其他人做出判决,我仍然觉得生命比任何一切都重要,为了这场精心布置的杀人游戏,把人的生命玩弄于股掌,心理变态的高智商人喜欢做这种事,所以我觉得布置这场死亡游戏的法官是可怕的,更何况法官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这么多人陪死估计也算是临死前的最后一场狂欢,我不知道这能否称人性中自私的一面,法官自私的一面。

而且我们应该尊重人性幽微和侥幸的一面,十个人虽然侥幸逃脱法律制裁,但是他们其实也一直在接受着良心上的煎熬,这其实比死更难受,我不知道死亡对他们会不会是一场解脱,虽然这种死去的方式从心理上来讲在我觉得太过残忍,原谅我对这十个人所怀抱的同情心。

当然,法官的心理学用的很巧妙,利用各种布置给人以暗示,特别是女教师海藻那段,以及十个小泥人一个接一个变少的那段,我似乎也体会到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会被骗入传销,人的确是很容易被控制的,这在我之前看了一些那多的悬疑小说中就有发现,感觉心理学是一门很值得探讨也很可怕的课程,但是最后一页有个地方没看懂,法官自己给自己开枪,又说检查不出他的具体死亡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世界上存在这样把生命当做游戏的人,实在可怕,但似乎好多美国一些电影就喜欢弄这种,顶着一个堂而皇之的伟大目的,把一群人放在一个迷宫或者一个荒岛做一个生存test之类的,像网络游戏一样,接受各种任务和挑战,怪物,细菌什么的,一路不断有人死去,最后活着的人才能逃离,布置这一切的人是非常不人道的,人的生命不该是一种手段,而且,人性经不起考验和测试,所以,当十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时,相互猜疑是人性正常的反应。

当然,法官能部好这个精美的局,获取医生的信任首先是前提,医生也是一个很主要的人物,他竟然就那么信任法官,把法官装死,看来他们在某个时刻已经达成一致认为其中有个人是凶手,然后按照法官的指示让凶手原形毕露。

回头来看,法官确实是最值得怀疑,因为在他假死之前,他一直在有意无意主导和控制着所有人的一切,其他人的行动想法都是受他指示和掌控,如此才能按照他的剧本走。

《无人生还》

无人生还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84位用户喜欢。

一次“救赎”的代价

--- --读《无人生还》有感

对于阿加莎的作品,说实在话我还算熟悉。第一次接触还是她更著名的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把书推荐给我的朋友告诉我我绝对找不出答案。我不信,努力推理,抓住任何的蛛丝马迹,把车上所有人都怀疑了一遍却还是无功而返,被大结局的反转吓了一大跳

不得不说,阿加莎的小说逻辑缜密,扣人心弦,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英剧《无人生还》,我决定先把阿加莎这本经典的小说看上一遍,为我当时菜鸟级推理扳回一城。于是,自岛上第一位客人登场以来,我便将10个人的名字整齐的写在了手边那张早已准备好的a4纸上,为之后的推理提供佐证。随着所有人出场,我开始暗暗佩服阿加莎对于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每一章节,寥寥几百字,没有一句多余的修饰,却把岛上每一位客人的形象,性格,心理和曾经的故事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一场真实的电影展现在你的眼前。

一首儿歌,10个印第安人偶,一部无人生还的悲剧。这样我不禁想起了三部电影——《死神来了》,《大逃杀》和《死亡笔记》,岛上10位被指控犯下罪恶却不知悔改的u.n owen先生客人依次按照童谣上描述的方式死去,我将凶手锁定在了第一个死去的花花公子身上,我怀疑他的“死“,认为这种掩人耳目的花招是为之后的犯罪埋下伏笔。然而,最后10人命丧荒岛,在这个实际是unknown先生的岛上无人生还,我突然意识到,那个真正的凶手终究没有被我找到,我又输了。

直到故事的最终章,我终于知道了答案——一位命不久矣的老法官,因为背负的责任感,在临终之际想要用一场完美的犯罪来惩罚10个犯下罪行却逍遥在法律之外的“恶人“。于是,他以owen先生之名邀请其中9人登上了这座无人岛,并实施了这场完美的杀人计划。“恶人“随着人偶的消失而殒命,“善人”法官满意自己的杰作。但这场杰作因为太过完美,“善人“开始有了犹豫,他不能接受自己的“杰作“这样埋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于是,他记下了所有的故事,放入漂流瓶,直至被人发现。

故事到此为止,我不禁在想,“善人“法官是“善”吗?他以一种最极端的方式惩罚了那些身负罪恶的“恶人“。但他终究伪善的,他所想要成就的无非是他那场几乎没有任何破绽的谋杀。

恶人自有天收,虽然我不喜欢这个“伪善“的法官,可是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我还是希望有像绿箭侠一样的力量,为民除害。

无人生还优秀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1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凡事得往好的想,我就知道有个话剧特别适合悠悠演,可以演主角。”

“什么戏?”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

刷一发我对爱情公寓的执念。

当然也是这段话让我去查找了一下这本书,看了看故事梗概,瞬间就吊起了我的胃口。虽然推理小说一般都不会再翻第二遍了,但我还是买了下来。

故事的大概就是:八个素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海岛黑人岛上。

他们抵达后,接待他们的却只是管家特夫妇俩。用晚餐的时候,餐厅里的留声机忽然响起,指控他们宾客以及管家夫妇这十人都曾犯有谋杀罪。每个人的房间里都贴有一首相同的儿歌,儿歌讲的是十个小士兵相继死去的故事。餐桌上还有十个小瓷像。从第一天晚上开始的几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人按着儿歌里述说的方式死去,每死一个人,餐桌上的瓷瓶就会少掉一个。人人都想保护自己,可是海上起了大风浪,不可能寻得救援或者逃出生天。唯一的求生办法就是找出凶手。

荒岛已经被他们搜寻数遍,不可能有容身之处,所以凶手必然在他们中间。幸存着的人们彼此怀疑,彼此试探,可是一切的警戒一切的提防还是没有能阻止那最后一刻的到来。风浪停息了,岛上的明争暗斗也停息了,只留下了十具尸体……无人生还。

这本书看的特别快。我尽量在推理,而且还是比较接近的,到了最后三个人的时候发现都不是,感到很奇怪。但是我这人就是拐不过来弯啊,只能硬让自己继续思考剩下的三个人,万万没想到结局会来这么一出。

某些地方还是觉得很奇怪,但毕竟这是小说还是不要较真了,描写很细腻尤其是心理和环境。我是大白天看的没觉得什么,但豆瓣上很多人都说千万不要在晚上或者没人的时候看,会觉得越来越瘆得慌。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相信人性本恶的,我也是。我在看前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自动脑补只剩下几个人的时候,人人疯狂,彼此不信任互相拔刀相向的样子。但是总体来说作者的文笔比较平淡,丝毫不夸张,但是很多地方能从细节揭露出人性阴暗的一面。

小说里的天气几乎都是狂风暴雨,使我联想到了高一上期语文课本里的那篇澳门从英国收回的文章。最后的独白看完了之后有一种很安静的震撼感,小岛上的人也死了,警察也没能把凶手找出来,这些人背后的故事也被永远地埋葬了起来,可能连作者心中的悲哀也不会被发现。

无人生还

无人生还的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是我们所不应忽略的作品。这本书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广大读者,都公认是作者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就小说本身而言,其中首创的封闭山庄童谣杀人的杀人模式,以及《无人生还》问世后,后世的许许多多的作家写的向《无人生还》的致敬或挑战之作,又或是戏谑之作,都无不从某种角度上证明了《无人生还》一作在推理文学史上所占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位。笔者有幸得空连原作在内,阅读了这一系列的6部作品,又早闻由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写的同名剧本《无人生还》即将首次在沪上演,现在记下读书心得,算是在公演前对作品进行一番温习,也算是向诸位推荐一下这个作品吧。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犯罪小说作家,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则是统辖他们的女王”

——贵州版《无人生还》封底语

《无人生还》讲述的是一件离奇的案件:十个身份不同的人,因为收到署名信件而一起来到了黑人岛上的别墅。在封闭的小岛上,谋杀伴随着流传于黑人岛上的童谣发生了。十个人陆续按照童谣中所描写的那样,以不同的方式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没有外人,一切都合乎逻辑,那么真凶究竟是谁?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平心而论,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推理杰作。第一次读这样类型的作品,带给你的是震撼和不可思议。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这部作品,一方面保持了阿婆所特有的女性细腻的笔法,另一方面,不得不让人惊叹她卓越的构思布局能力。阅读这样的小说,面对这样的杀人动机,我们能体会到阿婆所认同价值观,但更重要的是享受其中本格推理所带来的妙味。

一口气通读完这个作品,我心中惟有赞叹不绝,如果说要我其中挑出稍许不满的地方的话,我想如果阿婆的另一个作品——《帷幕》能和《无人生还》结合的话,让波洛成为黑人岛的主人,主宰这整个杀人事件,或许更佳。因为,我想不出,一个以塑造大侦探波洛而闻名于世,有着世界侦探小说女王之称的作家,却以这样的一部没有侦探出现的作品,成为其一生的最高杰作,这是一种荣幸,又或是其他呢。但是,时至今日,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无人生还》已经超过了其本身的文字所能代表的意义,成为了阿加莎-克里斯蒂,乃至推理小说的代名词。

无人生还

无人生还优秀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2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无人生还读后感

“凡事得往好的想,我就知道有个话剧特别适合悠悠演,可以演主角。”

“什么戏?”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

刷一发我对爱情公寓的执念。

当然也是这段话让我去查找了一下这本书,看了看故事梗概,瞬间就吊起了我的胃口。虽然推理小说一般都不会再翻第二遍了,但我还是买了下来。

故事的大概就是:八个素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海岛黑人岛上。

他们抵达后,接待他们的却只是管家特夫妇俩。用晚餐的时候,餐厅里的留声机忽然响起,指控他们宾客以及管家夫妇这十人都曾犯有谋杀罪。每个人的房间里都贴有一首相同的儿歌,儿歌讲的是十个小士兵相继死去的故事。餐桌上还有十个小瓷像。从第一天晚上开始的几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人按着儿歌里述说的方式死去,每死一个人,餐桌上的瓷瓶就会少掉一个。人人都想保护自己,可是海上起了大风浪,不可能寻得救援或者逃出生天。唯一的求生办法就是找出凶手。

荒岛已经被他们搜寻数遍,不可能有容身之处,所以凶手必然在他们中间。幸存着的人们彼此怀疑,彼此试探,可是一切的警戒一切的提防还是没有能阻止那最后一刻的到来。风浪停息了,岛上的明争暗斗也停息了,只留下了十具尸体……无人生还。

这本书看的特别快。我尽量在推理,而且还是比较接近的,到了最后三个人的时候发现都不是,感到很奇怪。但是我这人就是拐不过来弯啊,只能硬让自己继续思考剩下的三个人,万万没想到结局会来这么一出。

某些地方还是觉得很奇怪,但毕竟这是小说还是不要较真了,描写很细腻尤其是心理和环境。我是大白天看的没觉得什么,但豆瓣上很多人都说千万不要在晚上或者没人的时候看,会觉得越来越瘆得慌。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相信人性本恶的,我也是。我在看前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自动脑补只剩下几个人的时候,人人疯狂,彼此不信任互相拔刀相向的样子。但是总体来说作者的文笔比较平淡,丝毫不夸张,但是很多地方能从细节揭露出人性阴暗的一面。

小说里的天气几乎都是狂风暴雨,使我联想到了高一上期语文课本里的那篇澳门从英国收回的文章。最后的独白看完了之后有一种很安静的震撼感,小岛上的人也死了,警察也没能把凶手找出来,这些人背后的故事也被永远地埋葬了起来,可能连作者心中的悲哀也不会被发现。

无人生还读后感,

无人生还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1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在《极限挑战》的一期内容,黄磊黄老师说那场的剧情很像《无人生还》,当时就留心了一下但是并没有刻意去找出这本书来读。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

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晨叫不答,九个只剩八。

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

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

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蜂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

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

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耍,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两。

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

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非常耳熟而我对这本书印象非常深刻。

对我来说,结局是出人意料的。我一直坚信看似最不可能的人往往就是幕后玩家,所以先入为主的认为维拉小姐就是凶手。但随着情节的推动,瓦格雷夫法官一直主控全场,阿姆斯特朗医生又很有嫌疑,我又怀疑岛上还有不为人知的第十一个人。最后大boss的叙述证明了凶手竟然是瓦格雷夫法官,而精心策划这场谋杀的原因也不是出于正义,而是他想杀人,想实现一次天才般完美的谋杀案。他确实做到了,我想,如果没有人发现他写下的那封信,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谜团。原来上岛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秘密,这十个人中,有人坦然,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惶然,就是因为这些秘密,让一个一个走入了死亡的道路。

这本书写出了人的承受能力真的是有限的,法官见识过太多的罪恶,自己也有罪恶。所以他最后的自杀也可以理解为自己内心已经无法承受,死是一种解脱。当然,对另外九个人来说也是。罪恶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正义凛然的为自己辩护、大言不惭的否认罪过、心安理得的自我催眠,但这些都改变不了他们内心恐惧的事实。瓦格雷夫的策划也完美的利用了这一点——良心的自我审判。

死亡派对,杀人童谣,看似无辜的受害者,变态邪恶的法官,正义感爆棚的杀手,这一切极端对立而又无比和谐的事物,揭示了人性的扭曲,道德中的阴暗。希望着永远,只是个故事。而我也深深的被作者的构思完整,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精彩,烧脑而感染,也给了我强大的正义感。

无人生还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5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下一个是谁?

――读《无人生还》有感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10个只剩9。9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9个只剩8。8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8个只剩7,7个小士兵…”

这是一首古老的英国童谣。你仿佛听到了孩童稚嫩的歌声在耳边萦绕,又或是熟睡之人的喃喃梦呓。是真实还是虚构?在神秘的士兵岛上,一切都是个谜。

人性的丑恶在士兵岛上被无限放大。十具死亡尸体的背后真正隐藏的真相,也会随潮起潮落后消失,只剩下淡淡的浅痕。每个人身上,都缭绕着大团黑雾。士兵岛,将会是他们的审庭。面对对自己罪行的指证,有人不以为然,也许对自己犯下的错,毫不认;有人惊慌失措,是对曾经不堪回首的经历处处躲避,却因此丢了性命。

士兵岛上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颜色,或红或绿,或黑或白。却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得到极度的掩饰。“也许犯罪是人最本初的愿望”。每个人都会为了自私自利去犯罪,还是说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丑恶的,只是戴上了伪善的面具罢了。

阿姆斯特朗医生因酒后手术导致了一位美丽女孩的死亡;维拉因为照顾不周使稚嫩的生命立于茫茫大海之中……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如此的相似,有着善良的心却干着肮脏的事,也许只是某一件小事出了差错,周转轮回却也导致了无数个鲜活生命的白白流失,他们也要为此负主要责任。

尸体在不断增加,岛上的小士兵们才渐渐意识到自己才是罪恶的源头,在你死我活的岛上没有人是清白的;在黑白颠倒的人世,没有谁是善良的。每个人都在自我的恐慌中不断猜测,没有了人性的本真充满着人世纷扰的孤岛,终于宁静波。涛汹涌的大海也在夜幕降临后,来窥探人的内心。

当荒岛上只剩下最后两个小士兵,维拉和菲利普·隆巴德。“突然,他一跃而起,像一只豹子或任何一种猫科动物,敏捷地……维拉扣动扳机……呯……”一切都结束了,维拉自信的以为,他自认为杀了凶手。“他走上了楼,楼梯尽头什么东西从他手中滑落…房间里真静啊…”“一个小士,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天花板上的黑色大钩子上挂着什么,一个打了结的绳子,一把椅子摆在正下方,一脚就能踢开的椅子……维拉麻木的走上前……他登上了椅子,眼睛茫然的凝视着前方,像一个梦游的人……他把绳套套在了脖子上……他踢开了椅子……”。

在一座神秘的岛上,10个人相互猜疑,人性丑恶,放大于外,文明在岛上荒芜,道德的流浪地被海浪吞噬,最后一声枪响,一切就此结束,无人生还……

《读无人生还有感(9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