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栏目

基地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03 09:00:02 热度:25

基地读后感

基地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85个字,有8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1分钟,慢速需要30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编者按:一颗处在银河边缘的行星,三次不可思议地度过了毁灭的危机。这就是《基地》。

一颗处在银河边缘的行星,三次不可思议地度过了毁灭的危机。

这就是《基地》。

如果让谢顿来说,那是心理学所预测的必然的结果。那又为什么是端点星?别的行星不行吗?

如果让我来说,那是因为人——哈定和马洛。他们在端点星危机之际挺身而出,作为一个领导人,去成为一个英雄。这是阿西莫夫所安排的,也是必然发生的。历史的潮流决定了他们的出现,这是没有人能够阻止的。

正如《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写道:“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暗”。

也只有他们,才能带领人们冲破层层黑暗的迷雾,度过一次又一次的谢顿危机。

因为他们都是英雄。

纵观世界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边,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从燧人取火到建立中国,从克里斯提尼创建雅典民主制到文艺复兴。每次重大事件的背后总有一个人。他们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其实,他们每个人都一样,只是观念不同而已。在我眼中,他们可分两种英雄——一种是哈定,另一种则是马洛。

武力与计谋

首先要谈的是哈定。

他在整本书中最让人难忘的便是那句话——武力是无能者最后的手段。因此,要讲他,不得不先讲武力。

武力能做什么?

强如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又有长城这条万里巨龙作掩护,最终还是二世而亡。为什么?因为他的政治主张是“霸”。以天子为中心,以武力统治国家。这点从焚书坑儒中就可得知。而过度的“霸”则成了苛政,激发民怨,秦国因此而亡。而秦国还曾有一位君主,名叫赢荡。他崇尚武力,并因此自夸。可最后,他却在和他的臣子比试力量之时被鼎砸死。

这些不都证明了武力在某一程度上的无能为力吗?

如果哈定在安纳克里昂来宣战的时候以武力应对,那恐怕基地早已成为一片废墟。那哈定又是用什么度过危机的呢?

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他的那句名言:武力是无能者最后的手段。这句话讲的不仅是武力。还有它的对立面,让哈定一次又一次渡过危机的计谋。

计谋的一个特点就是应用广。

它在生活中能用,在战争中能用。可以说,计谋无处不在。战国时期的兵家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如孙子的大作《孙子兵法》。什么走为上策,隔岸观火,瞒天过海种种,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连动物也会使用计谋。如在姜戎的《狼图腾》中,狼是如此的狡诈,会合作,会打围,甚至还会“飞”。他称它们为腾格里的使者。腾格里即天神。狼对计谋的擅长可见一斑,甚至强于人。

那么武力是否真的什么都不是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擅用计谋的狼却不是人的对手?答案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因为人有枪。因为人的武力强于狼。当两方的武力差距不大时,计谋便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如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依靠苦肉计与火攻以少胜多,成功打败曹操的南下大军。但如果双方实力在相差大一点。比如给曹操大军配几艘驱逐舰,那胜利天平上两方砝码的轻重绝对是个定数。这便是武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武力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比如哈定在第二次谢顿危机时的夺权。让星舰上的人发动政变,用武力夺取星舰,用武力使基地不会被安纳克里昂毁于一旦。

正如书中所说:从前有一匹马,它有一个危险而凶猛的敌人——狼,所以每天战战兢兢度日。后来,马找到人,和人一起杀死了狼。最后,人将马变成了自己的坐骑。

如果人没有武力,马就不会与人合作,人永远不能杀死狼 ;如果人没有计谋,那他还可能被马杀死。

可惜没有如果。

因此,平时要多用计谋,到不得已时要承认自己是个无能者,告诉自己我已经走投无路了,给自己一个使用最后手段的机会。

毕竟,智勇双全才能赢。

勇气与机会

提到马洛,书中这样介绍:基地史上第一位商业王侯。那么,想到的自然而然就是勇气与机会了。

所谓商业王侯,其实与现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家相差不大。只不过他拥有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政权。这总让我想起一个人——吕不韦,战国时期秦国宰相。在一些野史中,他还是秦始皇之父。相传,他在赵国看中了当人质的子楚,便决心用自己的家财来投资他。他倾尽家产,最后将子楚扶上了秦国君王之位,自己也因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假如他当时贪念一时的荣华富贵,而没有勇气为子楚冒险,那史册上可能永远不会留下他的名字。

马洛与吕不韦一样,也是一个肯冒险的人。他善于抓住科瑞尔共和国王室妻管严的弱点,先用核能小饰物打通经商贸易之路,再将日常核能用品打入共和国民间,赢得民心,与其展开经济战,使基地能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下生存下去,他自己也因此成为基地的第二位英雄。而毒蛇瑟特虽然也能擅长于抓住机会,但他没有马洛在行商所锻炼出来的勇气,从而只敢循规蹈率地重复用宗教控制其它王国,即使失败了也不敢改变,因此在与马洛争夺统治权时败了。

就连现在,许多学校招生,企业招新员工,都喜欢外向的、有勇气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相反,内向的人往往内心十分脆弱,容易被小小的困难所击败,从而一蹶不振。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英雄往往都是外向的、有勇气的人。

敢冒险和敢尝试,成就了马洛式英雄。

前者给了他们抓住机会的能力,使他们敢赌,敢拚。有一句话说得好:机会是上帝给予的,但抓住机会的机会是我们自己给予的。如果一个人空有一身能力而抓不住机会,那么他就像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是一具空壳!正所谓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相反,若只能抓住梦想,却十分内向,不敢去实现它,那同样是天方夜谭。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梦见了自己造出一台用打游戏治病的机器,很高兴。向世界宣布自己要造一台这样的机器。结果造了一年,连个图纸都没画好,反倒是别人受到启发,得了个诺贝尔医学奖。这就是敢尝试与不敢尝试的人之间的区别。

总之,我们要当个有勇气的英雄,抓住并驯服机会这匹千里马。

命运与概率

哈定也好,马洛也好。在《基地》中,都离不开两个字——命运。

何为命运?

生命的运气。

在他面前,人类,乃至上帝,全都微不足道。

因此,人类总是在在想法设法地,看破他,操控他。古有占卜来预测命运,如今又有佛教轮回转世,基督教的天堂。

那未来呢?

是否真的会有“心理史学”云云?

是否真的会有谢顿一般的人物,能让一个小小的基地毁灭强大的帝国,能将一切命运看地清清楚楚,把帝国的衰落、基地的崛起预言地分毫不差?

如果这是真的,那真可怕。一切的努力都是无用功。该来到的依旧会来,该离去的依旧会走。

可惜答案是否定的。

至少在我眼里是这样,而我相信阿西莫夫也一样。

记得谢顿曾说过一句话::“心理史学只能预言历史大致的走向,却无法预言每个个体。”

但反观基地每一次化解谢顿危机,无不是英雄的功劳。如哈定,如马洛。这与上述这句话形成了充满辩证色彩的悖论,如有人说天使就是恶魔一般,让我不解。

但随着时间沙漏的渐渐流逝,我找到了隐藏在书中的答案——概率。

在开头,谢顿就曾经提到过。而在后来的情节中,阿西莫夫也有给我们暗示。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每次谢顿危机之后,谢顿总会现身,来总结这次危机。而每次谢顿都要说一句话。正是它,如惊雷滚滚,震碎我心中疑惑的魑魅魍魉。

“你们渡过这次危机的机会有……”

因为谢顿在赌。

他无法预言每一个个体,所以他只能用概率赌。赌每一次总会有一个个体会在危机中担起重担,想出那最后一个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谢顿每次说这句话最后的概率都比上一次小,也是他为什么要设置两个基地的原因。

但这也无济于事。因为概率是魔鬼。谢顿无法确定基地里的个体,同样也无法保证敌人。这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个个体。也许是哈定,也许是马洛。他也许能闯出一番天地,来到基地,打破谢顿的预言,打破命运。

因为个体无法预测。

现在常有人说:“这个地球少了谁都不会不转。”

其实不然。

如果将历史中的重要人物杀掉几个,那历史的印迹必将改变。往小里说,拿破仑又可能成为人人敬仰的皇帝;往大里说,又可能不再有什么《核不扩散公约》,地球有可能真的不再转动。

与其说,概率是魔鬼,不如说,人类是魔鬼,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魔鬼。他们在命运中活出了自己,将所谓的命运造英雄的谣言打破,告诉它:

“命运不会造英雄,他顶多给英雄几个机会,因为英雄就是魔鬼。”

尾 声

其实哈定也好,马洛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

——英雄。

英雄么,并没有什么条条框框规定。

在史料上,总有那么一句话——乱世出英雄。其实,那大多只是枭雄。

而英雄,不一定要有什么伟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也不一定会有救国的事迹,造福百姓的举动。他们大都隐居在尘世之外,无人知晓。

但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已经活出了自己,成为了英雄。他们可以像《火影忍者》里的奈良鹿丸一样,只向往稳定的生活,安稳的日子就连看门人,清洁工也可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身上流动的可以不是动漫主角的满腔热血,但他们可以用他们的心境去战胜别人。

一个人没有梦想,那他已经死了。

一个人只要有梦想,即使再小,那他也可能是哈定,或是马洛。

有时候,命运没有给你机会。但只要你是哈定,或是马洛,只要你能活出自己,那你就是个英雄。

要记住,英雄可以没有命运的舞台,可以没有其他的观众。但他依旧是英雄。

至少是他自己的英雄。

洞头区实验中学807 陈 晨

指导老师:陈佳佳

公众号:语文的那些事

银河帝国-基地篇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银河帝国-基地篇》读后感

书对我们十分重要,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呀!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知识海洋,让我获得了快乐。最近这段时间我读了银河帝国-基地篇。

这本书虽然以科幻小说出名,但是你真正读完,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在人文方面思考极深的一本书。由于书真的很长,这里先简单的来描述一下整个故事,然后再聊下里面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整个故事以银河为背景,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整个银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银河帝国。然后帝国盛极一时之后,开始衰落。一小群高瞻远瞩的人看到了这个趋势,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一位数学家,哈里谢顿,他开创了一门新的科学,名为“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然而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帝国灭亡之后会带来一段无止尽的战乱,一直到新的帝国建立。为了减短这段战乱,哈里谢顿建立了两个基地,预言千年之后,这两个基地会建立一个更好的第二帝国。

小说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银河帝国体系,星球之间采用“超空间跃迁”的方式进行星际旅行,核能作为主要的能源,在此基础上科幻了很多新的事物,核能手枪,三位全息影像,人造阳光等等。如果要说科幻的话,这些算是科幻背景和科幻元素吧。

然而关于社会。这本书最精彩的是对于社会形态和变革的设定,据说有罗马帝国的影子。将科学披上宗教的外衣来统治周边的蛮荒国家这一章写的很精彩。同样,随着宗教逐渐受到抵制,贸易的无孔不入和随之而来的强依赖性,再次巩固了基地的统治地位。小说虽然就此结束,但一千年的轨迹才刚刚开始,未来基地的发展更加耐人寻味,未来是通过文化,道德,还是其他什么不知道的手段来实现第二帝国的建立,令我非常期待。

然而当我合上书的时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但破坏力却非常巨大,他们毁掉一颗又一颗星球。我不禁觉得人类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万恶之源,他们破坏了生态平衡,让动物植物无家可归,他们在残害了其他生物后,又要通过杀人、抢劫,直至战争的方式去互相残害。然而幸运的是,人类之中仍然有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保护整个银河系。正因为有了他们,也许许多年后银河不会变得像书中写得那般衰落吧!

《银河帝国》这个系列,尽管我只读了它的第一本,就已然成为了我心目最优秀的科幻作品了,这个系列有七本书,未来我一定要把它们全看完,这本书这么好看,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基地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54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基地》这本收被称为“永恒的科幻经典”。本书作者阿西莫夫,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哈里·谢顿开创了“心理史学”,预测银河帝国即将灭亡,所有人都在强力挽回,一时间内,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三个主人公之间也发生了一些茅盾。

首先,我觉得阿西莫夫的写作手法十分新颖,明明三个主人公没有一点关系,中间相隔了数十年左右,但把整本书看下来,却觉得这是个完整的故事,后来发现,是百科全书的一些段落将他们串在一起。这种手法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其次,我觉得谢顿的目光十分深远,他仿佛已经彻底将“死”字看透了。然而,他的责任感很强。“吾事已毕”从此话中可以看出整个事情的流程对他而言仿佛像某个人从一开始给他下达的一个任务或者命令罢了,带给读者的有一种深不可测,像天气那般难以捉摸的感受。

说起责任马洛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正如书中最后一段“未来关我什么事……就留给那些继任者吧。”马洛的性格从表面来看貌似与谢顿差不多——完成任务。实际上吧,有些不同,马洛更明显对未来的事更加漠不关心一些,认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够了,其实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无需考虑:反正又不是我的事,给人说不出的感受。

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责任感很强的人,如:老师。他想教好每一位学生,无论什么方法吧,责任感显然很重,而并非完成任务。

阿西莫夫的重要科幻感不会让人看了太夸张,而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他说“女士们,先生们,世界上只有一个阿西莫夫。

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政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阿西莫夫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中央,看到了人性永恒的丑恶。

从人类出现文明的那一天开始,文明就在不断地发展着,建立了千百个帝国几立在不同的时代。一切都在发展着,惟有人性不变的丑恶。

当社会风雨飘摇,这个帝国银河快要崩溃的时刻,人们并不是团结起来去追求和平,而是懦弱地像蜗牛那样缩进了壳中,或者出手去伤害他人,打碎他人的“壳”,但他们并不知道,总会有比自己更加强大和更加卑鄙的人来打碎自己的壳。这就像清朝之后动荡不安的民国,文明的发展就这样被按了停止键。“大鱼吃鱼,小鱼吃虾米”的这条铁律才是永恒不变的。

人们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和“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他们像一盘散沙般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并没有水出现把他们“粘合”起来。

就在这个极其危急,关乎人类命运的时刻。谢顿出现了,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尽管只是一丝渺茫的曙光。然而,人们并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团结起来,只有两个基地里的人们在孤独地支撑着银河帝国。人们还是像从前那样,像那些千百万年前的人一样,自私、贪婪。

其实在罗马、奥斯曼和蒙古这些帝国的身上都有着银河帝国的影子,人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有阿西莫夫看见了。可人们何时能看清自己,了解自己,让人性成为“永恒的美丽”。

《基地》

读基地有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读《基地》有感

《基地》这本收被称为“永恒的科幻经典”。本书作者阿西莫夫,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哈里·谢顿开创了“心理史学”,预测银河帝国即将灭亡,所有人都在强力挽回,一时间内,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三个主人公之间也发生了一些茅盾。

首先,我觉得阿西莫夫的写作手法十分新颖,明明三个主人公没有一点关系,中间相隔了数十年左右,但把整本书看下来,却觉得这是个完整的故事,后来发现,是百科全书的一些段落将他们串在一起。这种手法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其次,我觉得谢顿的目光十分深远,他仿佛已经彻底将“死”字看透了。然而,他的责任感很强。“吾事已毕”从此话中可以看出整个事情的流程对他而言仿佛像某个人从一开始给他下达的一个任务或者命令罢了,带给读者的有一种深不可测,像天气那般难以捉摸的感受。

说起责任马洛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正如书中最后一段“未来关我什么事……就留给那些继任者吧。”马洛的性格从表面来看貌似与谢顿差不多——完成任务。实际上吧,有些不同,马洛更明显对未来的事更加漠不关心一些,认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够了,其实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无需考虑:反正又不是我的事,给人说不出的感受。

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责任感很强的人,如:老师。他想教好每一位学生,无论什么方法吧,责任感显然很重,而并非完成任务。

阿西莫夫的重要科幻感不会让人看了太夸张,而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他说“女士们,先生们,世界上只有一个阿西莫夫。”

读《基地》有感,

基地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9位用户喜欢。

读《基地》有感

人类在第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的帮助下建立起了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了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它是人类最辉煌的时刻,但自从银河帝国建立后的1____年,一个学科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诞生——心理史学。它能靠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而开创它的教授第一个预言就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也就开始凋零。

谢顿的目光可谓是看得深远,他已经把“生”与“死”都已看透了。他对于这个辉煌的银河帝国的态度就与寻常人等不同。他说过:在帝国结束以后还会再出现“第二帝国”,而这两个文明之间,将有一千代的人类要受苦受难。“吾事已毕”这句话就好像是他在完成一个任务罢了。给读者带来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对谢顿忠心耿耿的人那要数哈定了。

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端点星的市长。当然在其后面肯定有许许多多反对,嫉妒他的人。所以就对他进行迫害,打他也同样能给敌人致命一击。他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到的:“战争是无能者最后的表现!”那是自然的,谁不崇尚和平呢?那些为了金钱、利益与权利的人,他们都已丧失了属于人类的本性。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三万年里,又会有多少的冤魂呢?

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在想:科技发展到了一定高的水平时,人类到底会怎么样呢?是会更长久的活下去还是走向灭亡?现在人类居住的地球正在一天天的“死”去,那究竟人类会不会像书中所写到的那样建立起“银河帝国”呢?有会不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建立起“帝国”后的一万年以后出现“心理史学”呢?又会不会经历三万年的战争呢?一切都是未解之谜!

银河帝国1基地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6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终于在奔波中看完了这一系列的7本书,回味无穷。在看书的时候就在考虑怎么样来书写自己的感受,却发现犹如陷入银河的浩瀚中,四处都在闪亮,却难以理出头绪。今天回看了自己在看完《银河帝国基地》时候的读后感,重温了初读书时的感受,也解答了之前自己的一些困惑,不如就着上一篇提到的问题,一并谈谈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哈里谢顿创立心理史学和建立基地的动机。这部分内容在第4、5部(即《基地前奏》《迈向基地》)中有详细的过程,讲述哈里谢顿是如何从一篇论文开始,一步步走向创立心理史学以及建立基的过程。据说这两本书是阿西莫夫在生命中最后五年完成的,通过这两本书为他最爱的主角哈里谢顿立传。我在阅读的时候,也采用了作者书写的顺序:1-2-3-6-7-4-5,最后阅读的这两本书,让整个系列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当你从端点星的第一次危机开始,在经历了基地-骡-第二基地-盖亚星系-回到地球的整个历程之后,回看恍若神明般的哈里谢顿是如何创立出他那惊世骇俗的心理史学,颇有有一番滋味。不得不说,小说对人物的塑造太成功了,读者不仅仅跟着人物经历了历险般的奇遇,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从32岁到82岁这期间人物的成长,相比之下《三体》中的人物经历乏味的可怜。哈里谢顿在夫铭的期望下,在铎丝的保护下不断逃亡,不断思考,终于找到了建立心理史学的可行方式,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自称是记者的夫铭,不仅仅是帝国的首相丹莫刺尔,而且是传说中的机仆丹尼尔,而一直保护他的铎丝竟然也是机器人。然而他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并愿意携手相伴,即使她是个机器人,无法生育。为了保护谢顿,铎丝遭人暗算而停摆,在临终前,她对谢顿说: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爱,让我成为了真正的人类。铎丝的离去成为了谢顿心中难以愈合的伤口,而对铎丝的爱正是是他研究创立心理史学的动机之一。并不是为了拯救什么,得到什么,只是因为能够和她在一起。

其次是关于女性角色偏少。读到后来才发现,书中的女性角色是如此的出彩,各个都是拯救银河系的好手。阻止了骡的贝妲、鬼灵精怪的艾嘉蒂娅、强权执政的布拉诺市长、全能少女宝绮丝、以及谢顿的爱人铎丝等等。与《三体》中女性角色纯为摆设截然不同,每一个女性角色不仅仅活(i1766.com)灵活现,而且都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性别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劣势都有着相当精妙的把握。在基地初期,开拓疆域是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男性角色偏多,性格也都是英雄式的聪慧与勇敢。而随着基地的发展,象征精神力量的第二基地的登场,女性的戏份越来越多,甚至最后的男主崔维兹的直觉式思考,都让我觉得非常的女性化。而最终出现的双性人,更让我觉得作者的格局确实很大,不仅没有歧视任何性别,甚至在思考超越性别的人类会如何发展。

最后想说说我的收获。又要忍不住说,读经典的好处就是每一次阅读都能够有所收获。这一遍下来,最大的启发是心灵控制,它拓宽了我的沟通思路。

首先是对超越语言沟通的极力赞同。在《安德的游戏》中虫族就是用思维沟通的生物,包括植物形态的猪仔也是一样,甚至三体人也是思维沟通。语言是思维的碎片,正是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差异才导致了人类的分离与猜忌。日常中太多沟通都是通过语言、文字完成的,且不说故意和假装这两个极大的障碍,即使是想要好好说话,也会出于自身表达和理解的差异,造成沟通中的问题。家庭关系中糟糕的沟通莫不是如此,近年来各种提升家庭中沟通技巧的培训比比皆是,间接说明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

其次是正确看待影响他人的利弊。因为有意识地影响一个人,最终导致了这个人的改变,在我看来是非常不正确的一件事,因为这妨碍了他人的自由选择。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极力避免对他人产生影响。然而阅读这部为大的未来史,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件事,就是没有人拥有绝对的自由,自我对他人的影响根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过去自以为为他人自由着想的看法,更多的还是源于夸大了自我的重要性。

最后是摆脱对情感利用抵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理性的思考于我而言成为了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感情的共鸣常常发生在阅读或者观影甚至听歌的时候,在遇到事,遇到人的时候,尤其是分析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忽略掉情感的因素。这样做当然是为了获得更客观的视角,实际上却变得不那么客观。人类和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忠于自己情感的,为了忠诚、为了名誉、为了爱情、为了尽孝、为了很多虚无缥缈的感情,来调整目标,付诸行动。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坏人利用他人的情感牵绊而达到自己目的的情节,因此默默地认为这是一件坏人才做的事情。但这次对情感控制思路的打开发现,曾经看到的这只是情感利用的一种而已。我们都是凡人,无法“调整”别人的情感,然而如果可以将自己的目的在其他人情感上找到适合的实现途径,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我们都有为情感驱动而获得的充盈幸福感,这从不因为同时做了其他事情而减弱。

银河帝国1基地读后感600

参观白碱滩区反腐败廉政基地有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1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乌尔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杨浩

自古以来,腐败都是历朝历代的执政者解不开的难题。明太祖朱元璋"杀尽贪官"的运动贯穿于他31年的帝皇生涯,但可悲的是贪官现象在其临终时也未根除。清世宗雍正用铁腕的手段整顿吏治,在史上留下了"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美谈,然而乾隆没有延续他的施政纲领,结果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结局。古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个被认为是清廉的知府,三年就有十万两白银的收入,何况是贪官呢?

贪官自古都是被百姓所痛恨,让执政者痛心的群体。古代的黎民百姓盼望青天大老爷,像海瑞、包拯那样的官员,现在的人民群众希望地方领导都是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父母官。十八大以来,在以___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反腐倡廉举措的出台,打掉了一大批省部级老虎,拍死了更多的地方小吏,在持续不断的高压下,腐败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我们也要看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通过这次区纪委组织的参观白碱滩区反腐败廉政教育基地的活动,看到那么多发生在身边的鲜活的腐败案例,由不得为当事人所惋惜,他们是那么的年轻有为,本来有大好的前程,然而却没有经受住金钱、欲望的考验,最终锒铛入狱,留给了家人无尽的痛苦,也把自己的人生划的七零八落。

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案例。这些当事人有的是被金钱所动,有的是因为攀比,爱慕虚荣,还有其它各种原因。虽然他们贪污的金额不是很大,按他们的工资标准,也许就是两三年的工资收入,但是,足以构成贪污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80后的年经干部,他的家境其实很不错,虽然没有结婚,父母已经给他在市区置办了婚房,也购买了汽车,是一个富足的小康之家。就是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他依然利用职务之便,总共贪污了30多万,后来被发现,他的钱一分都没有花,全部存在了他父母的一个银行帐号上。他贪污的钱没有挥霍,没有吃喝玩乐,没有去纸醉金迷,那他贪污是为了什么?这看上去很不可思议。这也让我想起《人民的名义》当中,那个省级机关某部门的一个处级干部,在购买的豪宅中床底下、冰箱里,一整面暗墙里全是钱,他每月给乡下的老母亲寄300元的生活费,他平时穿着朴素,住的房子很破旧,吃的是杂酱面。这样的贪官似乎不少见,我们都会问,他贪污了钱又不去花,那他贪污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想,我们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刚踏入行政机关的时候,都是抱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想好好的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遇到的人,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职权改变了他。当他们有了第一次,慢慢的就变得麻木,变成了习惯,但他们又不敢大大方方的去花这些钱,他们知道这是不易之财,是见不的光的,所以他们还是保持着正常的生活轨道,瞒着家人。纸终究包不住火,可悲可叹,一个年轻的干部,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另一个留下深刻印象的案例是一个民政局的会计,他的一个不良嗜好是赌球,最后利用职务之便,竟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挪用了1100万的救助资金,更可怕的是在他陆续挪用资金的一年多里竟然没有被发现。我们不禁要问,他的主管领导哪里去了,没有人监督资金的去向吗?一个小小的会计,给国家造成了如此具大的损失,谁的责任?

这次参观对自己的警示很大。我不久之前从兵团交流到乌尔禾工作,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要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抵御的了诱惑,禁得起金钱和欲望的考验,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切不可以权谋私,公权私用,参观所看到的案例就是最好的见证,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贪污腐败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是人性的丑恶,既然可以用权力轻而易举的让自己过上好生活,不劳而获,何乐而不为;一是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不到位。没有约束的权力,让贪官污吏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所以杜绝腐败,不仅仅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加大对贪污腐败官员的处罚力度,更重要是要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让权力处处受限,才是根本所在。

基地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这是金观涛老师推荐的书。

阿西莫夫(1920—1992),这是一本写于六七十年前的科幻小说,尽管如此,今天读来,还是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不可思议。

故事。银河帝国注定将衰落,3万年的蛮荒时代即将到来。伟大的哈里·谢顿,通过心理史学准确的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轨迹,并建立了科学基地(据说银河系的另一端还有一个基地),以保存科学技术,从而试图将蛮荒时代缩短到1千年,而谢尔顿计划的目标是建立第二帝国。为了加快谢顿计划的实施,谢顿在这过程中设置了一系列的危机,帮助基地更快的实现跳跃式的发展。这些威胁包括野蛮人的国王、地方军阀,甚至还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帝国本身。然而每一次危机都会出现必然的解决方法,最终危机一次次被解决,基地也经历了“科学—宗教—金融”等不同的生存和发展阶段。

科幻。小说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银河帝国体系,星球之间采用“超空间跃迁”的方式进行行星际旅行,核能作为主要的能源,在此基础上科幻了很多新的事物,三位全息影像,人造阳光等等。如果要说科幻的话,这些算是科幻背景和科幻元素吧。

关于社会。这本书最精彩的是对于社会形态和变革的设定,据说有罗马帝国的影子。将科学披上宗教的外衣来统治周边的蛮荒国家这一章写的很精彩。同样,随着宗教逐渐受到抵制,贸易的无孔不入和随之而来的强依赖性,再次巩固了基地的统治地位。小说虽然就此结束,但1千年的轨迹才刚刚开始,未来基地的发展更加耐人寻味,未来是通过文化,道德,还是其他什么不知道的手段来实现第二帝国人不可知。

人物描写。这本书很薄,人物描写很单薄,很少,没有那种有血有肉的感觉。小说的结构是按照不同的危机,不同的章节来设定的,同时当然也是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人物。其实人物在这里并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按照谢顿心里史学的计算,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如98.4%)是可以预见的。只是有这么一些特定的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完成了该做的事而已。

关于逻辑。对于社会发展的可预测这一点,也是小说最基本的一个设定,仅从逻辑上来说是不成立的。但就每一次危机的到来,和每一次社会的变革,以及文明的衰退或者发展,作者给出的架构还是能够不错的自圆其说的。

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尽管这本书已经经历了很多个十年,但仍然没有生涩的感觉。

《基地》读后感600

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有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8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4月18日,县纪委组织六大系统的100余名党员干部参观了市纪委反腐倡廉教育中心和武当山道廉文化教育基地,我也是参观者之一,感受颇深,启发很大。

参观过程中,我们从案例展示当中看到,有些党员干部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在权力、金钱、美色、人情面前丧失原则,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和宗旨的事情,迈出了罪恶的步子,最终身败名裂,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教训是深刻的、惨痛的,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一定要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以这次参观学习为新起点,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自醒,自觉筑牢廉洁从政思想防线。干净干事,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清白做人、干净干事,离不开自律与他律。工作生活中,要坚持用“自警自醒、自励自重”八个字作为自律的要求,经常告诫自己心态要平,确立健康的价值取向,不把风光当能耐、不把享乐当追求,不妨清静一点、不妨清平一点、不妨清苦一点,牢记“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时刻提醒自己为“官”要自己“管”自己,要有“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权力观、政绩观、价值观。认识到有所进步,来自不易,算算良心账、算算经济账、算算政治账,理应把职位当成干事的舞台,把岗位当成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理应追求如歌德所说的“如果工作是一种兴趣,人生就是天堂”的境界。有了廉洁从业的自律意识,使得自己在廉政问题上不犯糊涂,头脑清醒,认识到“没有制约的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的铁律,认识到他律对于做好工作当好领导的重要性,自觉地接受党的纪律约束,经常拿镜子照照自己,拿尺子量量自己。要时刻警醒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处处时时要求自己廉洁为人、公正处事。将自己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对一些事关廉洁的工作细节,实行阳光操作,要求他人遵守的自己先行,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先止。

二是抓自律,守住为政清廉的底线。首先顶得住诱惑。“人是一种好轻信的动物,他必须信仰某种东西;在缺乏好的信仰基础时,他宁可满足于坏的信仰”,所以,要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戒享乐之念,常怀律己之心,注重培育健康向上的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谨慎交友,多看书、多写文章,把清静寡欲当成一份享受,一种境界。其次秉公用权。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权力的本质属性。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利党利国利民;用不好,误党误国误己。再就是把得住底线。这方面有不少规定,比如“八个不准、八个坚持”等,严格按照廉政承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手不伸,嘴不贪,心不花,不拿不该拿的,不去不该去的,不说不该说的。

三是抓管理,带出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日常工作管理,只有把每个人的生活、工作细节管住了,才能有效堵住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在作风上必须端正和纯洁,工作中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贪一时之小利,不损一家之大业,不害一生之事,从而杜绝不廉洁现象的出现。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要狠抓单位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约束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定期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片,让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警醒,明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古训。

《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有感》出自:酷猫写作范文网

神奇博士的秘密基地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乐观人生——读《神奇博士的秘密基地》有感

阅读《神奇博士的秘密基地》后,我在为柳嘉悲惨身世落泪同时,也为他乐观的精神所打动。

主人公柳家在父亲去世后,成绩吊车尾,经常受到同学们排挤。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小柳嘉不但没埋怨命运与人,而且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一切。在万圣节游行上,突然被同学关照的柳嘉却失望地发现自己被叫出来只是为了买单。虽然有些心灰意冷,但他还是坚信风雨之后,才见彩虹。果然,这次柳嘉收获了一份纯真的友谊。在告知母亲发疯后,柳嘉虽然有些悲痛,但他那份乐观、希望之火仍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柳嘉就是靠着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反观自己,遇到什么事先想的都是“我这么倒霉?”“天呐,太倒霉了”乘了口头禅。记得一次,我和一位同学一起坐飞机,却因风大风,飞机延误了一个小时,“哎,怎么这么倒霉呢?”我垂头丧气地在椅子上缩成一团。朋友却一脸奇怪地问我怎么了,是不是舒服?我有些不解:“飞机都延误了,我们这么倒霉,你怎么还这样乐呵呵的呢?”

“你难道不庆幸吗?如果我们在飞机上,起风了,我们还不都要死无葬身之地?可现在我们都活得好好的,还不开心?”听他这么一说,我也恍然大悟: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要只看悲的一面,想想这件事带来的利,眼前就可以焕然一新。

英国皇家研究院曾做过一个调查:乐观的人69%比悲观的人活得长。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乐观的人看到的总是生活的光亮面。而悲观者眼中的生活处处是困难,是阻力。所以,乐观者想要活下去的欲望比悲观者强,从而造成了这种差异。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乐观的人,乐观人生,找寻生活中的快乐吧!

银河基地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政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阿西莫夫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中央,看到了人性永恒的丑恶。

从人类出现文明的那一天开始,文明就在不断地发展着,建立了千百个帝国几立在不同的时代。一切都在发展着,惟有人性不变的丑恶。

当社会风雨飘摇,这个帝国银河快要崩溃的时刻,人们并不是团结起来去追求和平,而是懦弱地像蜗牛那样缩进了壳中,或者出手去伤害他人,打碎他人的“壳”,但他们并不知道,总会有比自己更加强大和更加卑鄙的人来打碎自己的壳。这就像清朝之后动荡不安的民国,文明的发展就这样被按了停止键。“大鱼吃鱼,小鱼吃虾米”的这条铁律才是永恒不变的。

人们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和“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他们像一盘散沙般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并没有水出现把他们“粘合”起来。

就会这个极其危急,关乎人类命运的时刻。谢顿出现了,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尽管只是一丝渺茫的曙光。

然而,人们并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团结起来,只有两个基地里的人们在孤独地支撑着银河帝国。

人们还是像从前那样,像那些千百万年前的人一样,自私、贪婪。其实在罗马、奥斯曼和蒙古这些帝国的身上都有着银河帝国的影子,人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有阿西莫夫看见了。可人们何时能看清自己,了解自己,让人性成为“永恒的美丽”。

银河基地读后感500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在暑假期间,我父母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银河帝国基地》这本书。我刚看便沉浸在银河的浩瀚之中,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请听我娓娓道来。

故事从盖尔多尼克到川陀为著名的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工作开始。由于哈里·谢顿预测到了银河帝国会在三个世纪之后灭亡。他惊人的言论让公共安全委员会的人嫉妒。在审判集团谈判之后,哈里· 谢顿带着他的手下到一颗银河边缘的小星球去完成他拯救人类的计划,编写了一本《银河百科全书》,这颗小星球便是哈里谢顿的基地,而基地于各路星球之间又发生了一些故事。

这本书里面也有一些人物值得我们去敬佩,哈里·谢顿与这些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居然能根据数学公式来推测出未来。以端点为基地和招来的3万多名科学家编写百科全书,开始了拯救银河帝国的实验。他们有担当,有勇气还敢于尝试。在他们的努力下,银河帝国一定会有所好转的。

这本书是我在暑假之中的一位好朋友,它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一定要敢于尝试,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

终于在奔波中看完了这一系列的7本书,回味无穷。在看书的时候就在考虑怎么样来书写自己的感受,却发现犹如陷入银河的浩瀚中,四处都在闪亮,却难以理出头绪。今天回看了自己在看完《银河帝国基地》时候的读后感,重温了初读书时的感受,也解答了之前自己的一些困惑,不如就着上提到的问题,一并谈谈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哈里谢顿创立心理史学和建立基地的动机。这部分内容在第4、5部(即《基地前奏》《迈向基地》)中有详细的过程,讲述哈里谢顿是如何从论文开始,一步步走向创立心理史学以及建立基的过程。据说这两本书是阿西莫夫在生命中最后五年完成的,通过这两本书为他最爱的主角哈里谢顿立传。我在阅读的时候,也采用了作者书写的顺序:1-2-3-6-7-4-5,最后阅读的这两本书,让整个系列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当你从端点星的第一次危机开始,在经历了基地-骡-第二基地-盖亚星系-回到地球的整个历程之后,回看恍若神明般的哈里谢顿是如何创立出他那惊世骇俗的心理史学,颇有有一番滋味。不得不说,小说对人物的塑造太成功了,读者不仅仅跟着人物经历了历险般的奇遇,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从32岁到82岁这期间人物的成长,相比之下《三体》中的人物经历乏味的可怜。哈里谢顿在夫铭的`期望下,在铎丝的保护下不断逃亡,不断思考,终于找到了建立心理史学的可行方式,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自称是记者的夫铭,不仅仅是帝国的首相丹莫刺尔,而且是传说中的机仆丹尼尔,而一直保护他的铎丝竟然也是机器人。然而他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并愿意携手相伴,即使她是个机器人,无法生育。为了保护谢顿,铎丝遭人暗算而停摆,在临终前,她对谢顿说: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爱,让我成为了真正的人类。铎丝的离去成为了谢顿心中难以愈合的伤口,而对铎丝的爱正是是他研究创立心理史学的动机之一。并不是为了拯救什么,得到什么,只是因为能够和她在一起。

其次是关于女性角色偏少。读到后来才发现,书中的女性角色是如此的出彩,各个都是拯救银河系的好手。阻止了骡的贝妲、鬼灵精怪的艾嘉蒂娅、强权执政的布拉诺市长、全能少女宝绮丝、以及谢顿的爱人铎丝等等。与《三体》中女性角色纯为摆设截然不同,每一个女性角色不仅仅活灵活现,而且都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性别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劣势都有着相当精妙的把握。在基地初期,开拓疆域是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男性角色偏多,性格也都是英雄式的聪慧与勇敢。而随着基地的发展,象征精神力量的第二基地的登场,女性的戏份越来越多,甚至最后的男主崔维兹的直觉式思考,都让我觉得非常的女性化。而最终出现的双性人,更让我觉得作者的格局确实很大,不仅没有歧视任何性别,甚至在思考超越性别的人类会如何发展。

最后想说说我的收获。又要忍不住说,读经典的好处就是每一次阅读都能够有所收获。这一遍下来,最大的启发是心灵控制,它拓宽了我的沟通思路。

养猪大学越南基地培训有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2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你在北方四面霾伏,我在南方晴空万里

——养猪大学越南基地培训有感

1、人在越途

初到越南,原以为会很热,没想到却是很凉爽,可能是离海比较近的缘故;第二感觉就是,空气很好,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让我很是欢喜。

2、印象越南

第二天走在大街上,与现在的国内满街都是电动车不同,这里全是摩托车,汽车很少。经打听,越南人认为摩托车动力强,使用年限长,性价比高,而这些摩托车又以日本牌子为主,这与日本产品质量过硬有直接关系,这或许是我们现在烦躁社会该学习的地方吧。

谈到饮食,就是越南的饮食和国内的某些地方很接近,早餐是河粉,饭菜清淡。

河粉(早餐主力)

在去往培训猪场的路上,汽车穿插在摩托车流中,两边满是越南城市和乡村景象,感觉像回到过去的中国。

3、花园式猪场

培训基地是一个600头母猪的猪场,负责管理的是名中国老乡,交流起来方便很多,猪场生活区不大,但给人感觉是干净,整洁,树木很多,给人的感觉很好,显得自然很多;门口的宣传栏文字虽然看不懂,但可以辨别出其中的5s管理宣传,和一些人员配备的简单说明,这不得不说猪场管理上还是很到位的。唯一让我吐槽的就是门口的消毒通道,简直就是冲洗通道,呵呵。场长带我们简单了解下猪场后,便开始准备接下来的培训。

4、生活

在国内时早上起床我属于困难户,但在这里却很期待早上的时光,空气新鲜,没有喧哗,组织学员晨练和安排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偶尔还会有大家的欢笑声。

早上这里的人习惯吃着海鲜方便面,这确实让我们有点意外,吃后感觉还是可以的,清淡好多,慢慢的也是习惯了。

中午饭菜和国内差不多,可能唯一区别就是少盐,少油,呵呵,不过本地人喜欢吃菜蘸着这里的酱料:鱼露,毫无味道的饭菜加上鱼露后立马变得可口,神奇的鱼露!

晚饭和午饭相同,本地学员喜欢在饭后抽着烟喝着咖啡,享受饭后的时光,交流之余,知道这里的人不喜欢加班,节奏很慢,这或许就是越南人的幸福指数很高的原因吧,和国内相比,这或许是我们应该羡慕的地方。

5、学习

培训和以往不同之处就是多了翻译环节,平时一个小时的培训,现在要用上双倍时间,虽然工作量加大了,但我们乐此不疲,因为这是养猪大学扩张海外的第一个基地!学员都有一定的畜牧行业工作经验,我们要做的就是规范他们的操作,提升他们的理论,以便更好地适应越南这几年快速发展的养猪业。

6、实践

猪舍实践,除了操练每一项技能外,这次还要强化学员的b超使用能力,实践之余,教练会带领学员反复回顾b超检测的每一步,纠正学员错误操作,直到学员无疑问,生怕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产生夹生饭。

学员从开始的被带着学习到适应这种培训,积极参与操作,显示出很大的求知欲望。很多时候还能看到互相帮助学习的场景,这在之前培训中很少看到。学员中有一个是柬埔寨学员,语言不通,幸好班长会柬埔寨语,所以课后班长都会给他补习,虽然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但他总是坚持,没有放弃,直到自己弄清每一个问题,对于这样的学员,我只想说,给他一个赞吧。

7、再会,越南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从开始的生疏,到离别的不舍,已经经历太多的我们还是有点伤感,感谢这里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海外同事小强,翻译草莓、阿强,还有可爱的学员,正是有你们的精心配合,才使我们的培训顺利进行。

再会,越南;再会,朋友们!

公司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有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56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87位用户喜欢。

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有感

近日公司党委和纪委联合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观了重庆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感受颇深、获益匪浅。也不禁让我想起了悬于河南省内乡县衙内的一副楹联:"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其意思是说,真正廉洁的人不会讲自己如何清贫,真正勤政的人不会抱怨自己如何辛苦。这副元朝的楹联,虽历经近千年风雨侵蚀,仍透出道德的光芒和时代的价值。

反观当今极少数的党员干部,有的觉得待遇太低,买不起车子、房子,养不起二胎;有的觉得积蓄太少,比不上地方当老板的同窗,想买啥就买啥;还有的觉得生活枯燥乏味,不如商人活得精彩滋润。于是乎,有些人开始禁不住诱惑、守不住底线,放弃了党的纪律,丢掉了党性原则和廉洁本色,搞起了权钱、权色交易,走向了腐败的深渊。还有些人对"吃苦"的心理准备不足,不懂得"党员就是先锋队,是先进代表"、"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人民勤务员"的道理。工作忙一点,加班晚一点,休息少一点,离家远一点,就开始怨天尤人,牢骚满天飞。吃不下苦头,下不了苦功,做不了苦事,就只会沉迷于享乐享受,沉醉于"副业雅好".追根溯源,其根本原因就是思想追求上降低了自我要求、物质欲望追求上失去了控制和日常行为上没有了自律。所以说,遏制腐败要从小抓起、从源头抓起,从每个党员自身做起。

首先要从思想上铲除腐败的念头。

___总书记强调:"要抓早抓小,有病就要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众所周知:禁微者易,救末者难。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群书治要·尸子》有曰:"祸之始也易除,其除之,不可者避之,及其成也,欲除之不可,欲避之不可".其表达的意思都是:凡事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才能防微杜渐。反腐倡廉要抓早抓小,要抓思想这个源头,发现不良倾向和行为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解决的话,曾经的"好同志"也有可能蜕变为"阶下囚".

所以说,认识一旦跟上了,思路必定随之开阔,一些困扰的心结必定随之打开,对反腐倡廉实践的发展、工作的提升,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

其次要控制物质欲望,过简单的生活,追求真正的幸福。

通过无数的贪腐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简单干净做人,朴素通透做事,幸福自然找上门。守住一份廉洁,才是人生的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既是本人之福,也是家庭之福,心灵清亮,才会懂得,福自清中出,廉从守中得。唯廉心可久于日月,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廉心的获得和展示,是从现实之纷繁、人欲之无穷中——脱颖而出的人间之大美。

明代著名思想家袁黄(号了凡)曾说:"不局于物则高,不蔽于私则明".贵阳市原市长助理樊中黔在狱中也曾反省到:自己平时勤俭节约,伪装得很好,贪污受贿的钱物大多数都没有使用,最后只是在被量刑时才真正使用上了。古语曰:"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大道至简,正道直行,我们应该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一个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

再次就是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坚持遵章守纪、存敬畏之心。

俗语说:"人有良心、有恐惧心,才是有廉心之人".廉心是拒绝诱惑的力量源,就是葆有自我的生命线。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世上最使我震撼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其道理都是说,人要行有所止,要守规矩,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自由。

《史记·礼书》有言:"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这里说的规矩也就是各种"格".交通规则、行为法则等等,人时时刻刻都是格内。人的本性是争取自由,但要获得真正的自由,还得遵守各种"规矩",共产党员应该做得更好。

马克思说过,我们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讲纪律、守规矩,做合格党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和优良传统。这里的纪律就是"格",做合格党员就要守纪律。对党员干部来说,"格"就是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而党员干部的"格",要比普通人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共产党员只有做到了"头顶有戒、胸中有尺、脚下有度",并坚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才能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远离贪污腐败。

荀子《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季冬纪·诚廉》有曰:"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只要我们的信念不动摇,恪守规矩,我们的行为就会符合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

"舟顺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最后,借用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在其工作总结中的的"三个唯恐"用语,与党员同志们共勉:一是唯恐工作没有做好,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和厚爱;二是唯恐舒适的工作环境让我迷失了方向,丢掉了"艰苦奋斗、务实高效"的好作风;三是唯恐思想产生波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学习党章和党规党纪,抵制贪污腐败,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基地初中的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0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一口气读完了银河帝国的第一部,基地的七本。对于杨早说的畅销书不能等同于好书,比如流量明星不能等同于好演员,我不能更同意了。

或许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我觉得,我还是更喜欢三体。

阿西莫夫的基地七部曲和刘慈欣的三体,哪个卖的更多,我没有去考据,或许都是属于畅销书的行列吧。但一口气将七部读完,我脑子里跳出的第一句话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基地七部曲,其实是探讨在未来,人类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哪个才是正确的。

第一种模式是我们目前的,也是基地一的模式:科技模式。

物理数学的被重视,被高度开发和使用,未来的科技达到了很惊人的水平。人活在穹顶之下,温度湿度气候都是人造的。公共交通快捷而便利,星际之间的飞行十分普遍。喜好扩张的人类的足迹早就踏出了银河系,占领了许多的星系。因为基地一对于别的星球的技术上的绝对实力,使他们拥有了能统一各住人星球组建一个超级帝国的实力。

第二种模式是隐藏在幕后的基地二的模式:精神模式。

在建基地二时,他们挑选的就不再是科技人才,而是精神控制天才。能够用精神力来影响控制别人的行动与思想。通过控制别人而达到统一的目的。

我以为,这就是描述基地一在建帝国时候与基地二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然后,又出来了另外一种模式,显然也是作者比较偏向的模式:盖娅模式。

所有的人,不止是人,应该是星球上的所有东西,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个体。

他们享有共同的感觉记忆,一切以需要进行分配。需要雨了,飘来一朵云,下一场不多不少刚刚好的雨。肚子饿了,吃一些维持你身体机能的食物,只为补充能量而进食,不讲究任何色香味这些多余的东西。房子有一切它该有的功能,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墙壁也有墙壁微弱的意识。真真正正的按需分配,没有一点的浪费,没有一点的多余的花俏技巧。任何事物都是因为被需要而存在。就连孩子的出生,也是需要增加人口了,就分配给一对夫妇生一个。不被需要的均不存在。不伤害生命,很善良朴实的一个世界。没有欲望,也不需要领导者。

我想,老子心里的理想世界大概就是这样吧?

但我不喜欢。我一点都不喜欢。

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的毛病,但还是喜欢独立的作为个体的我。我不希望被人窥探到我不想暴露出来的情绪,我不想我竭力包裹的幼稚可笑的思想被摊开,我不想我的生活都被不知名的手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当当,我喜欢生命中的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即使它不太美好。

我没有往下看,不知道后面两部里作者是怎么想的。但看到被选中做选择的男主面对心中的疑问,一次次寻求的结果都是盖娅最为合适时,我不太想往下看了。大约最后也不会选择盖娅吧?不然男主心中的不安定因何而来?但看出这套书是在给人类的未来寻找出路后,我没有什么兴趣了。

我觉得,不论如何,生命总能找到出路,未来,没有那么悲观。

基地初中的

《基地读后感(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