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栏目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03 18:30:02 热度:28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7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66位用户喜欢。

如果不是担心通宵阅读严重影响健康,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我想能用一个晚上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与《百年孤独》不同,这本书的写法确乎是现实主义手法,题材又是爱情,加之作者超强的文字功底和翻译者较高的翻译水平,阅读这本书确实毫不费劲,文字直接就从眼里钻进脑子里,闯进心灵。概言之,这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书,也是工作以来可以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少数几本书之一。

不过读完之后,却异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心灵的震撼,只是口中泛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难道这就是作者让我们品尝的其所谓的“一生一世”的爱情的况味?

马尔克斯曾经低调地表示,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与此同时,他在暗地里鼓足了野心,要穷尽这个题材的一切可能:暗恋、初恋、失恋、单恋、等待、殉情、丧偶、偷情、婚外恋、夫妻亲情、露水姻缘、黄昏暮情、老少畸爱……

的确他做到了,这本书如同烹饪大师精心制作的一道爱情大杂烩,让我们品尝各式各样爱的况味,这种各式各样的爱穿插于一段如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中,沿途的花花草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来不及欣赏更谈不上品味。好在虽歧路众多却始终不偏离主干道:初恋、失恋、单恋,漫长的等待最终迎来了黄昏暮情,似乎所有的菜肴都是为了这最后端上来的主食而准备,旨在让这所谓“一生一世”的爱恋能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只可惜等到这主食端上来,我的胃已经被陆续填进去的各式菜肴填得满满的,无论这主食是多么诱人,却不得不无可奈何地硬着头皮拿起筷子夹进口里细细咀嚼,只是因为文字本身的吸引和阅读的惯性,或许潜意识里还是不想扫作者的兴。

这本书让我稍稍有些感动的还是医生对妻子的爱,尤其是新婚初夜的那种耐心的等待,一步步地引导。或许是我的内心总是渴望一些灿烂光明的东西吧。其他的爱,尤其是纠缠一辈子的那种伺机而动的单恋,让我感觉很压抑,很阴郁,很变态。那不是爱,而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变态的自我满足。阿里萨绝对不是一个爱情的守护神,而是一个爱情的野心家。他像一个影子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追逐着爱情的生香活态却以他的自私与阴郁玷污了纯碎的爱情。当然私生子的出身和初恋的失败令人同情,单恋和暗恋的压抑需要寻找发泄的突破口,这都可以让人原谅,但是黄昏暮情中的情却让人怀疑,幸福的获得不是靠情的动人而只是靠心思与技巧。

打字机打出的恰如其分的商函式信件又怎么能让人产生爱的想象,精心挑选的白玫瑰规避了爱的含义,这时候他对她的追求已经没有了热烈和真挚的爱而只是费劲心思想得到而已,与其说他是追求者不如说是一个阴谋家,乘虚而入,费劲心思,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得到了她,相隔半个世纪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且两人在行为上和心灵上似乎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她不用任何表示,他都能猜出她的心思,这暮年晚情看起来温馨而幸福。但即使是两个老人看似温馨的黄昏恋也无法感动我,看穿了,说白了,不过是一种彼此需求的满足。更深层次地探讨,这不像是作者所言的“老式的幸福的爱情”,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政治家的一次高明的外交,我甚至怀疑,作为一位主张“介入”,声称自己一生中的所有行为都是政治行为的作家,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会不会只是一个别有企图的政治托词。

说实在的,这个精心虚构的三角恋故事,还不如真实发生的林徽因、金岳霖和梁思成三人之间的感情让人心灵震撼并得以净化。黄昏暮情因精心布局而感觉过于造作不够自然,还不如我爷爷奶奶一辈子平平淡淡的感情让我觉得真挚而亲切。“一生一世”几个字作为此书的结束也让我觉得有些仓促而草率。我不喜欢那种阴郁而压抑的暗恋单恋和费尽心思历尽曲折而最终获得的爱。我认为:爱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琐屑逐渐消磨至平淡随着生命的日渐衰老最后变成彼此的相互依赖。因此,从内心里我是希望作者能够安排女主角在丈夫死后面对初恋情人的追求毅然而然地拒绝,守寡至死。就如同看《红楼梦》时希望贾宝玉在掀开盖头发觉新娘不是林黛玉时毅然决然地冲出家门去庙里做和尚一般。以后的情节发展是我不想看到的。续作不过是狗尾续貂,继续编故事感觉就有些勉强与牵强。

虽然马尔克斯自称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虽然这部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评价它光芒闪耀、令人心碎,但我不觉得这是大师的成功之作,光怪陆离而非光芒闪耀,读之让人压抑而不是令人心碎。虽然他的烹饪技巧让我觉得能一口吞下他精心制作的爱情大餐,但是我却觉得这道爱情大餐过于丰盛和庞杂,五味俱全却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让人难以消化,还不如淡而无味的白米粥和山间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让人心旷神怡耳清目明继而回味无穷。我想如果书中不出现三角恋而是以医生和女主角的爱情婚姻故事展开情节,或许更能打动我。真正的爱情其实不需要引起强烈的心灵震撼,而是如春风化雨,沁人心田。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1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0位用户喜欢。

相思和霍乱的症状类似。

在这样一座城市,大海如同死灰一般,露天的污水沟散发出死亡的味道,污秽肮脏到让人无法想象它曾经的辉煌。渺小,破败,萧条,有人因为霍乱死去,有人相思成疾,笑着饮痛。

这场爱情起始于那个午后的惊鸿一瞥,送电报的弗洛伦蒂诺透过窗棂看到正在读书的费尔明娜,余生再也没能逃脱。弗洛伦蒂诺坐在花园的长椅上假装看书,只为了费尔明娜短暂的路过。他们互通信件,交换信物,在寂静的院落,别一朵栀子。他们谈及婚嫁,狂乱地想象着明亮美好的未来。直到她父亲的知晓与暴怒。

费尔明娜到底是何时不再如弗洛伦蒂诺狂热地爱恋她一般报以同样的热情。也许是在去往代笔人门廊之前,也许只是回眸时见到瘦削的青年忽然感觉不到爱情的震撼,而坠入失望的深渊。到底是爱情,还是怜悯。

“忘了吧”,她对他说。

“世界上没有比爱情更艰难的事情了”。乌尔比诺医生是一个绝对成功的绅士,他带着光辉的履历和值得炫耀的门楣走进费尔明娜的生活,感情炽热而不加掩饰,他们有一场被除嫉妒者外所有人看好的婚姻。在她如玫瑰一般美好的年纪相爱成家,尽管在平淡的生活中因无数琐事争吵,医生甚至背叛他的爱人与她人产生情欲的纠葛,却在生命的尽头,奄奄一息的时刻,透过泪水,一眼从人群中将她认出。从此将留她一人在尘世生活,“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么爱你”。

弗洛伦蒂诺没有选择逃离,他守在费尔明娜所在的城市,纵身于不尽的情欲,却保持精神的童贞,等待她丈夫的离世。漫长达半个世纪的痴恋,他们在垂垂老矣之时重新相爱。乘上去往远方的轮船,在霍乱肆虐的大河上航行。

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说。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07个字,有3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1分钟,朗读时长34分钟,慢速需要48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心得体会1

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尽管作者在其中以乌尔比诺、费尔米娜。达萨和阿里萨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给我们描述了很多种爱情,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里描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包括历史和人在老年。

关于爱情,从总体来看,书中描述的爱情包括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如此种种,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类型,而且每一种都描写得透彻,描写得一针见血。但只有主人公费尔米娜、达萨、乌尔比诺的爱情故事是主线,就如同一条河流,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其他的爱情,有阿里萨像捕猎似的获得的各种类型的爱情,也包括乌尔比诺与林奇的短暂爱情,这些就像河流中偶尔突出的一块块石头,即使在河流中也会形成小小的漩涡,但是却不能阻止河流继续向前流淌。就像阿里萨对费尔米娜一样,爱一直在,也终究陪伴他们到生命的尽头,一直到“永生永世”。

关于历史,在所有爱情的描述过程中,作者也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内河的容颜的改变与阿里萨爱情心理的变化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在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忘却被费尔米娜拒绝的痛苦,他踏上了内河航行,当时的河岸随处可见的短嘴鳄、河牛、河里丰茂的水草,茂密的热带雨林都喷发着勃勃生机,而那时的阿里萨却是已经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革新,人类的贪婪,到阿拉萨老年以后,为了费尔米娜再次踏上内河航行时,河岸两旁存留的只是光秃的树桩、零星的仅存活于动物园的动物,轰鸣的飞机、冒烟的汽车,大批的捕猎者,污染的河水……可是这也没有能让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于能和费尔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萨的心情很是高兴,在因霍乱而不能上岸时,他仍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告诉船长一直航行下去。

关于老年,小说开头就讲了乌尔比诺好朋友的死亡,死亡原因是对老年的各种征兆的恐惧和不安,无法面对老年的各种不堪,以至于用死亡来拒绝这种不堪,维持所谓的一生的尊严。再到后面,乌尔比诺在年龄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还爬高捉鸟而不幸摔死;阿里萨其中一个情人说,我们都有一股秃鹫的味道,正如作者说描述的,那是人年老的时候所发出的一种酸腐的味道;还有阿里萨自己因不想承认自己老了的事实,而在医病的时候拒绝相信医生的话,而自欺欺人地说自己很快就好了,绝对要不了医生所说的三个月等等,都展现出了人对老年在心理上的拒绝。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了老年人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希望。在小说最后,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终于走到了一起。在内河航行的日子里,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这让我们感到老年并不可怕,只要仍然有所坚持,老年依然可以有爱情,而且这种感情没有期限,如果非要给它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阿里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永生永世!”

经典读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心得体会2

坐那想了许久不知道写点什么,今天是个有点特殊的日子,不由得想起之前读过的这一本书。

它讲述的是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相识相爱在年轻纯情的岁月,即使费尔明娜父亲的竭力反对也没能拆散他们,但就在一个回眸之间费尔明娜忽然明白了她一直痴爱的仅仅只是自己臆想中的一个爱情幻影,而眼前真实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平庸得让她失望,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把这个男人从自己的生命中抹去了。但是痴情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却为这个女人朝思暮想沉醉了一生,他静静生活在有她的城市,默默看着她结婚生子风光幸福,痛苦无望地想着爱着,终于等到了她的丈夫死去才去表白......

爱情就是一场霍乱,相思病具有和霍乱相同的症状。年轻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遭遇费尔明娜的拒绝后痛不欲生,他离开过,但舍不下还是回到了有费尔明娜的城市;他沉沦过,游走在一个又一个女人之间。他说自己“心房比婊子旅店里的房间更多”,但那些心房的墙壁轻易就酥塌,因为他心房深处装着的只有“戴王冠的仙女”费尔明娜,几十年如一日。他把自己的爱情一分为二: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他把心灵的爱永远供奉在灵魂里,却肆意亵渎着自己的肉体。

而智慧如费尔明娜,她在适当的时候放下了那个为她疯狂的普通男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转而很理智地选择了有地位有学识有前途有品味的乌尔比诺医生作为自己的丈夫……毕竟,婚姻是现实的。这个选择犹如林徽因放下徐志摩选择梁思成一样正确,正如乌尔比诺医生说的:对于一对恩爱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虽然在费尔明娜看来,丈夫向她提供竟然仅限于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但终究不是爱情。---------也许吧,但是没有这些那爱情也是水中花镜中月。其实那种轰轰烈烈翻天覆地的爱情最好不给它结果的好,让它成为朱砂痣和白月光更完美!

故事的最后,年迈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在他们的暮年爱情里,而小姑娘阿美利卡·维库尼亚闻讯选择了自杀,如果说她是年轻费尔明娜的影子,那么她的死影射了年老费尔明娜的新生。只是他们之间的黄昏恋好像一样没有存活的世俗空间,所以他们的爱情之舟也只能在河上一直走,一直走……我们不仅要问:这难道就是阿里萨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所收获的“永生永世”吗?不知为什么,总感觉年老色衰的费尔明娜的爱是源于孤独和感动,始终觉得她配不上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爱,但是如果故事的最后她还是一味拒绝又让读者会觉得那对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太残酷。

罢了!小说即是故事,故事只是故事。如果说爱情真是一场霍乱,它要么亡,要么愈,它绝不会拖延一生。正如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说的“绝对的爱是存在的,但它只是极为短暂的东西而不是永世不变的。倘若期盼永世不变的绝对爱,那么只有在爱的巅峰时刻自己化为永恒。”当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次次深夜猎情的时候,当费尔明娜披上嫁衣的时候,他们爱情的霍乱已经转愈了。最后的最后,当他们的爱情修成正果,我们有理由相信,终究这爱情的霍乱也会免疫。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心得体会3

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他们终究不是爱情。阿里萨用了50几年的时间来证明了他的爱情,其间有着等待.逃避.痛苦,但最终他们在步履蹒跚的年纪,在岁月的洗礼下,沉淀了他们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的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与费尔名诺·达萨长达半世纪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不像泡沫剧里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没有童话里的理所应当.美满幸福。他们的爱情,是荆棘后的平原,是峡谷中的小溪,坎坷又波折。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爱情,或许也是现实的爱情,有着不幸的种种,不堪的过程,欺骗与爱的缠绕,爱与欲的交织。或许是作者过于放大人性的丑陋,撕开人们所竭尽掩盖下的东西,或许人们过于执着,执着爱情的美好。这本书向我们所展示的世界,原不同于影视剧中的爱情。或许他们有着相同的结局——在两鬓斑白之际仍相爱相知,地老天荒。但这本书所展示的过程却是悲哀的。费尔名诺的父亲的要求和乌尔比诺医生的坚持下,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放弃了她的爱情。阿里萨在失去爱情的痛苦下,开始了他混乱的生活,沉浸于俘获女人的成就中,622个女人,是他的成就,却填满不了他的心。有人对其的评价是“梁山伯睡了622个女人依旧是梁山伯,可惜那个女人一直就不是祝英台。”其间所歌颂的是其尝遍600多种类似类型的水果之后,却还在坚定着我一定要吃到心爱的菠萝,歌颂其二杆子一根经到底的精神。却贬低了费尔明娜第一个放弃爱情嫁给他人的精神上的背叛,其间所表现的思想却让人大不赞同。有人对阿里萨用半个世纪等一个女人感到感动,有人对他们50多年仍拥有的爱情感到羡慕,但在那个霍乱时期,他们的爱情终究是不一样的。

费尔名诺说“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的.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他们渴望这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的挑战。”其间的话语,表现了她对爱情的看法与主张,也决定了她的选择。或许在爱情中,她的看法和选择是背叛,为人们所不认同,在这纷杂的社会中,小说带给人们的作用之一,便是表达生活的美好,给人们一个幻想的不切实际却又渴望的世界,给人们以慰藉。然而这本书却无情的揭露了爱情的现实,为名利.地位所左右,使其不再梦幻与圆满。作者加以夸大的描绘了现实的爱情,以霍乱的背景,将爱情中的选择与不贞扩大化。或许阿里萨对费尔名诺的等待不再有最初的单纯,而掺杂着一种执念,一如他坚持玩弄不同的女人一般,只是对数字扩大的执着。而最终,他们的结局,也是爱情中所希望的,终成眷属。阿里萨说“费尔米娜,我等待这个机会,已经有51年9个月零4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爱着你,从我第一眼见到你,直到现在,我第一次向你表达我的誓言,我永远爱你,忠贞不渝。”这个结局,便是他们最好的结局。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心得体会4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光芒闪耀、令人心醉的爱情小说。爱情是一种病,对弗洛伦蒂诺来讲,这场由文字幻想营造的爱情疾病,从来没有被治愈过,因而他执著地等待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描写了女主人公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及费尔米纳与乌尔比诺医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爱情纠葛。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在年轻时有过一段炽热的感情,“只因在窗外多看了你一眼”,那偶然的一瞥,成为半个世纪后仍未结束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源头。看到费尔明娜的那刻起,天真的弗洛伦蒂诺开始了他孤独狩猎者的秘密生涯。但因为家族的阻碍,费尔明娜的父亲一直想让他嫁入豪门,成为高贵的夫人,也因为彼此都太年轻,在一次旅行结束后她不留余地的拒绝了他,在这段长久受阻的爱情之后,弗洛伦蒂诺没有一刻不在思念她,从那时起,已经过去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后来,费尔米纳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成为他的忠实伴侣。但弗洛伦蒂诺决心献身于这场爱情事业,他不计较手段的得到了名誉和财富,为了她,他细心的保持着自己健康的外表,他为她精神恍惚,决心要为她保持童贞,但是却用放纵的生活来排遣分离的空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为了什么人像他这样等待,片刻也不曾气馁,重新赢得费尔明娜的芳心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目标,他坚信自己早晚能夺回她。后来,乌尔比诺医生不幸去世,弗洛伦蒂诺却选择这个时候再次向乌尔比诺的妻子费尔明娜表白自己对她永恒忠诚和不渝的爱情。年迈的一对昔日恋人重坠爱河,但是他们还是没能够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而此时他们仿佛越过了漫长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的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练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超越了爱情。因为他们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够长的时间,足以发现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医生的爱情是一次误诊的果实,在父亲撮合和医生追求下她嫁给了这个门第显赫、家财万贯、名誉非比寻常的医生。当他不得不正视自己嫁给乌尔比诺时,她在重大的危机中被击垮了,因为她发现自己在没有任何理由就拒绝了弗诺伦蒂诺,也同样没有任何理由的更喜欢乌尔比诺。事实上,她喜欢后者的程度不比前者多,了解也更少。乌尔比诺向他提供的仅是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幸福,但终究不是爱情。在她人生千钧一发之际,丝毫没有考虑那位追求者的男性魅力,他传说中的财富、年轻有为或美德中的任何一项,只因害怕失去稍纵即逝的机会,发现二十岁已迫在眉睫时慌了手脚,于是一切烟消云散,用一块没有泪水的海绵将有关弗洛伦蒂诺的记忆彻底抹掉,成为她怀旧思绪中的一个幽灵。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中,在这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里,作者马尔克斯展示了爱情的所有可能性和所有方式,有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有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有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还有放荡的爱情和羞怯的爱情……以致于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心得体会5

一场严峻霍乱的席卷使国家入了短时的骚动之中。即使政府已然存在数十年,这个在战争的废墟中建立的凄惨散乱的地方,人们的思想依然毫无进步。吹弹可破的政治,人心惶惶的街道,岌岌可危的安全,以及毫无爱情可言的婚姻,整个社会拥有了不断进步的科技的裹挟,却更显得落后与愚昧。

数十年之后,乌尔比诺医生,这位曾在那场霍乱中救死扶伤的伟大医生,这个国家的绝对权威,人们心中共同认为的救世主,在一次寻找鹦鹉的午后活动之中丧命。他那年过古稀的妻子费尔米娜·达萨在丈夫的葬礼过后,被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老人的一番唐突告白,牵扯出了一段持续近半个多世纪的隐秘往事。

菲尔米娜与弗罗伦蒂诺相识于微时。很快,两个青年人就陷入了无可自拔的爱情之中。然而菲尔米娜的父亲是一个在非洲大陆以贩卖鸦片和骡子致富的,满手肮脏的商人,执意幻想着让自己的美丽女儿嫁入当地的贵族之中以刷洗自己的污名,而弗罗伦蒂诺只是一个出生于寒门的电报员。两个可怜的恋人从此便被残忍分开。当菲尔米娜不断地劝说自己对于恋人只有怜悯而已,当她渐渐开始遗忘曾经的感情时,高大英俊的乌尔比诺医生,因为一次误诊结识了她,并开始为她痴狂不已。菲尔米娜的父亲听闻了这件从天而降的美事,便努力撮合二人,并最终将他们推上了婚姻的殿堂,然而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因别人的提前告发,而被迫返还了自己的故乡。

本以为会开始属于自己幸福生活的菲尔米娜,却从此跌入了贵族们整日的尖酸刻薄之中。她的婆婆与小姑整日对她指手画脚,而那对她充满爱意的,处处迎合她心意的丈夫,也会因为所谓的菜饭缺少爱意而对她评头论足。生活的压力,加上高级阶层的偏见,使她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骄傲,成为一个圆滑的,懂得迎合大众的女人。她抛下自己往日的无拘无束,处处忍让。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贵妇。可是,每每夜深人静之时,她总会默默流泪,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究竟是不是她所想要的。当自己的丈夫离世,当往日的情人又一次敲开了自己房门,菲尔米娜最终还是选择了投向昔日恋人的怀抱之中,在即将走进死亡的人生之前,重新体会迟来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

合上书页,闭上双眼,曲折坎坷的命运一幕一幕在眼前掠过,扑面而来的,是一个高傲灵魂的没落与彷徨。不由得让人感叹造化弄人——在渊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中,竟也有不少如出一辙的境遇。当昭君为了脆弱的政权不得不委身求全出嫁塞外;当西施为了君主的卧薪尝胆而离开恋人,投向吴王的怀抱时,弹着出塞曲的她,坐在马车上的她,会是怎样的心境?莫不是与菲尔米娜当初选择乌尔比诺医生的那样充满了绝望与无奈?纵然跨越千年,纵然身处不同国度,令人们感受到的却是同样的一份悲切。纵然西施与昭君自此名扬千古,永远位于四大美女之列镌刻在人们的心中,纵然菲尔米娜在人生的尽头处终于获得圆满,对于她们而言,或许都比不上昔日恋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更有意义。她们都是所谓成功的牺牲品,秉着甘愿承担一切的勇气前行着,却最终却被命运报复得遍体凌伤。她们固然是伟大的,更是悲惨的,比起这样的伟大,或许我更愿意做一个小人物——

一个懂得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情感,什么是生活的小人物,即使默默无名,即使注定被席卷,被吞没在历史的浪潮中,悄无声息地过完一生,我仍会倍感幸福,倍感自豪。

因为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88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龙与勇者——献给费尔明娜。

离开了我,你过得更好了。我们之间只有熊熊燃烧的爱的火焰,让彼此沉沦堕落、痛苦不堪。我除了爱一无所有,甚至在爱情的驱使下面目可憎。可我却觉得,和他在一起,你也不快乐。的确,你更美了,稳重而内敛。可是,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你,是那样一个华彩纷披花光灿烂的,夺目的女孩啊。

阿里萨是龙,乌尔比诺是勇者。

勇者乌尔比诺将公主从恶龙的手中救了回来。相对于阿里萨,乌尔比诺可不仅仅是“一个有声望的有钱人”。乌尔比诺理智、包容、博学而睿智,肩负起治理霍乱的责任,因为其医术而远近闻名,甚至在乌尔比诺死后,瞻仰他的人简直要踏破门槛。而阿里萨常常情绪激动,咄咄逼人,有时候连代笔的工作都会写成情诗。乌尔比诺的爱是水流,阿里萨爱是火焰。和阿里萨在一起那种灼眼的爱情,仿佛时刻都在战斗,根本不值得骄傲。而和乌尔比诺在一起,费尔明娜可以卸下战斗的铠甲,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妻子,做一个沉静温婉的女人。

可问题在于,费尔明娜,是天生的女武神。

勇者的爱束缚了费尔明娜。她可是能够为了爱情对父亲以死相逼的费尔明娜,她可是能够独自一人自如穿行在治安极差的集市的费尔明娜,她不就不该被困在锅炉灶台中啊。

婚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在挑战费尔明娜。从被逼吃茄子到不得不学竖琴,从要生几个孩子到茶水有窗户味儿,乌尔比诺自认为给了费尔明娜优渥平静的婚姻生活,便总是柔和地去控制费尔明娜。他的爱是水,但是水滴石穿。勇者对婚姻的理解是传统的,认为组成家庭是人的责任,而维系家庭必然要牺牲个体。而他是绝对传统的人,他必须让费尔明娜作出牺牲。曾经裙摆飞扬,自由自在的小怪兽,必须在和善的微笑面前,收敛起自己的爪牙,度过平凡的一生。

龙与勇者孰是孰非,其实在于费尔明娜本身。如果费尔明娜是朵娇嫩的花,那么无疑乌尔比诺更适合她,他的爱是花儿的保护伞。她需要的就是在晨曦中守望着丈夫,用母爱去教会自己的孩子生活。可是费尔明娜是荆棘,她的生命蓬勃有力,她应该过得是一种肆意潇洒的生活,而不是被束缚在一栋华美的别墅中。

恶龙虽然带走了公主,但也从来没有伤害她。而勇者给了公主一个家,却没问过公主愿不愿意。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心得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61个字,有6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5分钟,朗读时长24分钟,慢速需要34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书评1

马尔克斯展现世界的方式很美,这点无需讨论。但他的世界我曾一度拒绝苟合。

这本书,最神的是不停进行的视角切换。我们一起过的人生,在你我看来,也能是如此不同的经历。我们认为的对对错错,在对方眼里可能恰好是错错对对。

我读得挺吃力,从来没有因为一本书这么生气过。

以下是我两个月前写的:

我想这只是多轻薄的感情,就能靠个模糊形象意淫一辈子。费尔明娜是谁不重要,这个具体人的脾气爱好都不重要,是个任意美好形象就可以。插播一条真理:请记住一个颓丧,自卑,没有自我追求的形象不讨任何人喜欢,这种人念出的爱情就像淋了大雨败在污泥里的花。一个没经历过爱情就生出负面情绪只能宣扬自己床上功夫的男人就是很可怜,别人就是很幸福,那种幸福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呵呵,你永远体会不了了,就在泥里继续栽着吧。

“高尚”的人要灵魂相恋就只走灵魂好了,最后又上的什么床。

至于费尔明娜,一个在父亲商品标价式教育下长大的心理不健全女孩子而已,对好的买主来说她是个优秀的商品,可惜对一切情感来说她从没学会怎么爱,因为她没见过爱的模样。

以下是看到费尔明娜准备在生活中抹掉初恋时写的:

我现在开始明白了,少年时期多少次瞬间清醒的决绝可能不是“渣”,只是现实一口吞噬日复一日用幻想勾画出的虚假形象。那不是恋人,那只是想象出的影子。直到有一天,一个泛着温柔光泽的人微笑走来,爱情正式光临了,安定下来,代替了它先前躲躲藏藏造成的幻境和梦魇。

后来就把这本读到一半的书从四月丢到了六月。前两天竟然发现自己是希望费尔明娜和弗洛伦蒂诺在一起的,我希望费尔明娜幸福,希望她找回自己。直到读费尔明娜说的那句“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了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技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我才发现自己也是带着多大的偏见看待爱情。

我也是被马尔克斯通过欺骗带到结局的读者。期间骂过鄙夷过,最后还是只想说:马尔克斯牛!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书评2

像是介绍说的那样,马尔克斯试图将世间的一切爱情包括进去。似乎他做到了,我读完后情绪久不能平,我一遍又一遍的咀嚼着小说中那些精彩的部分。我停下来思考了很久,我想我找到了我的爱。

爱情,这个曾经一直令我迷惑和怀疑的东西。我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爱情只不过是荷尔蒙一时的吸引罢了,其实在说的时候在心底里,何尝不渴望得到一份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爱呢?只是用否认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贫瘠而已。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这句话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刺穿了爱情它神秘的皮囊,也将人毫不留情的分为了两派。阿里萨在一边,乌尔比诺医生在另外一边。像是乌尔比诺医生内心的诉说:

他心里明白,自己并不爱她。同她结婚是因为喜欢她的高傲,她的严肃,她的力量,也因为自己的一点儿虚荣心,但当她第一次吻他时,他确定,没有什么障碍能阻止他们建立一份完美的爱情。

他明白他的爱,他认为的爱情,是稳定的婚姻生活,也就是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加起来近乎等同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而费尔明娜懂得爱,却为了一些东西放弃了爱,就像是书中所说。

当初,为了换取一种安全感,她们不仅放弃了自己家庭的姓氏,甚至放弃了自我,可那种安全感不过是她们做姑娘时许多幻想中的一个罢了。

最后在乌尔比诺医生去世之后,她也只不过觉得自己是一个在房子里游走的幽灵罢了。回忆起婚姻生活,满是争执与无奈,在这里面竟然还有幸福。她又是何其幸运,有一个不能更好的丈夫,有阿里萨这样懂得爱情本质的人,一直守候着她,在人生的最后走向了爱的内核。

说着费尔明娜是幸运的,仿佛我怀着羡慕的眼光,渴望她这样的生活一般。不,我不渴望,因为我是更像是阿里萨。一个找到所爱能执着一辈子的人,我贪婪的要带着我的爱与我所爱之人走过一生。爱情,是看穿了一个人的本质而依旧爱他。阿里萨爱费尔明娜的活泼与叛逆,他明白她的虚荣与傲气。他包容着这一切,直到老去他也能看到她身上那吸引他疯狂的东西,骨子里那独一无二的东西,这些东西永远不会被衰老的气息所覆盖。

我总觉得他在看着她的时候,看到的不只是那副皮囊,而是在皮囊之下令他疯狂的灵魂。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书评3

《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应该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受欢迎的两本书了。但是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感觉这两本书都被它们的名声耽误了。前者因其复杂的家庭关系,难记的人物,是出了名的难读,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后者的书名又会让人联想到是描写特殊时期坚贞爱情的俗套故事,而失去翻开的兴趣。但是没有人能逃过“真香定律”,《百年孤独》是我去年读过的书中,最为推荐的一本;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截止到目前,今年读到的最喜欢的一本。

就像《百年孤独》感觉并不是在讲“孤独”,而是在说与孤独正好相反的东西,似乎是人类旺盛的生命力。虽然结局是整个家族的倾覆,曾经所有的一切都化作尘土,消失殆尽。但是我却没能感受到本应该感受到的凄凉,仿佛家族的世世代代依然活在某个平行宇宙中,生生不息。

是呀,每当有一位读者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书中的人物都会因为他或她再活一次,宛若新生,可能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

刚开始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时候也一样,这哪里是在写爱情呀,这是哪门子爱情,这能算爱情吗?什么是爱情?

禅宗说人生又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句话恰好描述了我看这本书的心路历程。读书之前,虽然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但是并未怀疑过自己是否知道爱情是什么。但是看得过程中,我迷惑了,不再那么确定,产生了深深的疑问,到底什么是爱情。读过之后,感觉这本书其实是在讲爱情,又不是在讲爱情,讲的是爱,讲的是人生、衰老、死亡。

这让我想起了语言,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通过学习语言我们渐渐了解这个世界,这是山、那是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更深,更透彻,而是变得越来越迷茫,与此同时,我们渐渐发现了语言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或者让人更好的理解我们。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同时看一本书,每个人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对爱情下的定义各不相同,我们又如何说得明白,这本书到底是不是在写爱情呢?(事实是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竟然对“出轨”的定义也起了冲突)也就是说,如果想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爱情那就更难了,如果真的存在的话。

“学会把爱情想成一种美好的状态,而非达到任何目的的途径,爱情自有其本身的起点和终点。”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书评4

既要轰轰烈烈的爱情,也要相守的婚姻。

“爱情”和“婚姻”是每个人都避不开的话题,可是很多时候,爱情和婚姻似乎被割裂开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医生的婚姻是完美的,阿里萨的爱情是痛苦但却轰轰烈烈的。

不知道是不是你和我一样,总觉得若是阿里萨和医生是一个人,分为一个男子的恋爱期和婚姻时期,轰轰烈烈地爱一场,两个人归于平淡之后是相守一生该是多好。

但这世间这样的似乎太少。

医生的的确确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伴侣——有地位、有责任、顾家、体面、优雅,是万千女子都想要嫁予的人。所以,费尔明娜也选择嫁给了他,过得也算是幸福的一生,即使晚年的医生有过出轨,即使这让人羡慕的夫妻二人也有过冷战。

阿里萨是极端的,爱情的挫败让他心理变态,做了一系列变态行为,令人厌恶甚至作呕。但他其实又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因为爱得太执着,所以他受到的伤害也更加沉重、更加刻骨铭心——他需要有地方宣泄自己的情绪,他想要从失败的爱情中抽离出来,却最终发现只能越陷越深、所以干脆沉沦。

医生去世之后,阿里萨一如既往地爱着已是暮年的费尔明娜,他们选择远行,“既然都是为了爱,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不合理不合法的”。

于是,“一瞬间,两人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两只苍老的手都不是他们在互相触碰之前所想象的样子。但片刻过后,它们就变成他们想象中的样子”;“他想亲吻她的面颊。她却躲开了,用沙哑而温柔的声音拒绝了他。”

“已经不行了,”她对他说,“我闻起来尽是老太婆的味道”;“这是人发酵后的气味”。

当船返航要到家的时候,“她很清醒地意识到,这并非茴香酒产生的作用,而是对马上就要到家的恐惧。”

于是,他下令船重新折返,并且是“一生一世”,因为“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故事的最后就这样停止了,没有写他们结婚与否。他们的爱情似乎只能在海上漂泊,永远不能着陆。

爱情是这世间最奢侈的物品,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弱者更是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国度。

爱情本应该是婚姻的开始,可很多时候婚姻却成了爱情的开端。人生应真爱过才不遗憾,爱情和婚姻应该是可以同时拥有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书评5

六年前通宵在被窝拿着小台灯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虽然早已忘记了里面所写的内容,但貌似不妨碍我在人前炫耀的那种自豪感。“啊,《百年孤独》呀,早就看过了”。

是的。仅仅就是看过了,但是看过之后的结果是怎样恐怕就只有自己知道了。貌似里面的人名很长,涉及几辈人的故事。不过,仅仅知道这些就够了吗,就能在人前说我知道马尔克斯吗?知道得越多,你会发现你越不敢乱讲话,生怕讲错了就误导了他人。

看过《百年孤独》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是用“魔幻现实主义”写就的。手法新颖,故事离奇,不过,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反过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作者摈弃了以往的手法,并没有太多的人物情节,不过和之前那本书类似的就是都跨过了时间的长河。这本书的里面有着很多当代人们所遇到的问题,想得到的答案。

一场由爱念引发的故事,终究是没有得到爱情的完美结局。不过,对于彼此来说,这又算得上些什么呢?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提到的,我们首先应该要善良,其次要诚实,最后不要相互遗忘。里面有着浓烈的爱,热情的爱,等待的爱,以及成全的爱。有着人类的善恶,爱憎,嫉妒等等。

当然了,里面也有着迷乱的性,狂欢后的孤单。有着迷茫,有着恐惧,也有着贪婪。不正因为如此,世间才显得多次多彩吗。如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有这样一句:心有很多的规矩,要守住自己心里的规矩,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不是人人都能舍得。

在一个极度迷乱的世界里,你能保证一定能够守住心中的那个规矩吗?选择的机会增加,也就意味着犯错的几率增加。最终能够走出来的才是成长。

同时看的另外一本书则是《学会提问》,现在的人为什么难以有较大的创新,就是因为更多的思维固化,把周边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空闲的时间又被手机给填补上了。接受大量的“信息”。接受着大数据的“按喜欢推荐”。

之前曾看过一个调查,中国的人均读书量排在末尾,挺可惜的,中国也有很多大师经典之作,只是少有人去翻开,去记住,去感念。

《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里面你会感受到部落文化,感受到地中海似的爱情,以及对于真挚爱情的探讨,你所发生过的,或者你正在经历的,都有答案。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36个字,有8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8分钟,朗读时长45分钟,慢速需要64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600字初中1

这部小说既然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其中一定是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我只是万千读者中的一员,就浅浅说一点我的见解吧:关于爱情。

初看到小说的名字时,我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斥着生死抉择,大爱无疆,气势磅礴的爱情巨著,然而细细读下去,才发现恰恰相反,马尔克斯的笔触犹如涓涓流水,又如一壶陈年老酒,平缓却又持续地向读者描述着一个延绵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没有什么高潮迭起的情节,也没有什么感人至深的桥段,在这样从容不迫地叙述之下,初恋的青涩,热恋的炙热,失恋的煎熬,婚外情的刺激火热,夫妻间的相互依存,露水情缘的易逝,老少恋的暗流……仿佛是回甘的草药一般,令人回味无穷。

仔细看来,书中给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直接的爱情除了在他们炽热的年少时光之外,几乎都是在描写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后生活,以及同一时刻弗洛伦蒂诺和他25个本子上的女人中度过的。年少时候的爱情大概是随处可见,面对对方的情感困惑时,人们的回答也几乎是清一色的劝分不劝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相爱时有多痴情,分开时就有多怨恨,甚至于将爱情变成了一场博弈。

可是像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这样的爱情,又有几个人能,不,还是说,敢做呢?《霍乱时期的爱情》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与世俗偏见截然不同的爱情:彻彻底底的不计较回报,没有输赢之分,没有自我陶醉和寻死觅活,双方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没有后悔,没有怨天尤人,甚至于耐住了整个人生的考验。有人说这本小说就是在讲一个人到底可以不甘心到什么程度。我要说,弗洛伦蒂诺这样的人是让人敬畏的,因为,到底是怎样强大的意志和强健的心脏,才能支撑一个人慷慨超脱如此,平和坚韧如此?我甚至可以大胆地猜测,哪怕这一世弗洛伦蒂诺没能等到和费尔明娜在一起的那一天,死的时候他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当然在读者看来这个家伙一辈子就是在为偏执的爱而活着),因为这是一个说过“我对死亡唯一的恐惧,就是没能为爱而死”的人。我们把爱情融于世俗之中,却已经忘记了爱情的本质,这两位的爱情,容不得我等俗人论短长呐。

除此之外,我还悟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结果的。虽然结果可能会好,也可能很糟糕,但是不坚持的结果只能有一个,即与你的期翼相反的结局。

最后我想说,芸芸众生,无论是尚未懂得爱的,正在享受爱的,已经失去爱的,或是最终得到爱的,每个人,都能在《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条时间轴上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也总有一段情节,会触动我们。这,可能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600字初中2

“一生一世。”当77岁的阿里萨深情地对72岁的费尔明娜说出这句话时,15岁的阿美利加刚刚自杀身亡。

读完《霍乱时期的爱情》,50和622两个数字深印我脑海——50余年的等待以及622个情妇。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阿里萨属于前者。

18岁的阿里萨对13岁的费尔明娜一见倾心,从孤独守候到飞信传情,再至私定终身。费尔明娜的父亲洛伦索棒打鸳鸯,带着费尔明娜远走他乡,阿里萨的情书也飞越千山万水,一路跟随,爱情之火非但没熄,反而越燃越旺。

“今天,见到您时,我发现我们之间只不过是一场幻觉。”17岁的费尔明娜回到城市,见到阿里萨的第一眼,就为两人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20岁那年,费尔明娜嫁给了门第显赫、家财万贯、在欧洲受过教育且在同龄人中声誉非比寻常的乌尔比诺医生。

“他很丑,而且可怜兮兮的,但他身上洋溢着爱。”费尔明娜的表姐伊尔德布兰达这样评价阿里萨。可怜的阿里萨,听到费尔明娜的婚讯后,在半夜里,独自站在费尔明娜的阳台下,拉响了那曲他为她创作的爱的华尔兹。他一边拉,一边低诵着歌词,琴渐渐被泪水打湿。“当他把琴收进琴盒,头也不回地在死一般寂静的街道上渐行渐远时,心中感到的并不是明天即将远行,而是仿佛多年前就已抱定永不回来的决心离开了此地。”

母亲心疼阿里萨,给他找了一份遥远城市的电报员工作,让他远离悲伤之地。轮船抵达终点的当天,阿里萨发起了高烧。烧退后,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让电报员的光辉前途见鬼去吧,他将永远不再离开费尔明娜的城市。

阿里萨认定,乌尔比诺医生会死的,他决心等下去,即便等到世界末日。他也下定狠心,要赢得名誉和财富以配得上费尔明娜。

50年来,他完全献身于这项胆大妄为的爱情事业。“为了她,他不太计较手段地得到了名誉和财富,为了她,他细心保护着自己的健康和外表,其严谨程度会让同时代的其他男人觉得缺乏男子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为了什么人或事物像他这样等待:片刻也不曾气馁。”

乌尔比诺医生死去的当晚,76岁的阿里萨便向费尔明娜重申了他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阿里萨用每日一封的打字机情书、白玫瑰和每周二的拜访,渐渐赢得了费尔明娜及她儿子达萨的认可。

在费尔明娜经历一系列名誉打击后,阿里萨邀请她登上了加勒比河运公司的轮船,远航旅行。这也是阿里萨作为加勒比河运公司董事长以来,第一次登船旅行,行期是“一生一世”。

完美的阿里萨,完美的爱情,是吗?

爱情!爱情!

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在离开本城、远赴他乡当电报员的疗伤之旅中,25岁的阿里萨一直沉浸于自己的悲伤里。一个女人趁黑夜突袭,夺走了他的童贞。这一事件,让阿里萨发现了一个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他对费尔明娜的虚无缥缈的爱可以用世俗的激情来替代。

半个世纪的等待,每一刻对费尔明娜的思念,都会让阿里萨痛苦万分。阿里萨必须不停找寻替代品,抚平伤痛。于是,50年后,“他已经拥有了二十五个本子,里面有六百二十二条较长恋情的记录,这还不包括那无数次的短暂艳遇,因为它们甚至都不值得他怜悯地提上一笔。”

622段恋情,622个情妇,他们对阿里萨的感情,有假意也有真心,有的仅索取其身体,有的还要求其灵魂。阿里萨既已把自由留给了费尔明娜,许多情妇的悲剧就已注定。

阿里萨与养鸽女奥林皮娅在内河船的舱室里私会,在养鸽女的肚皮上留下了标识“这小东西是我的”。当晚,奥林皮娅就死于其丈夫的刮脸刀下。

阿里萨突袭了自己家的女仆,并让她受了孕。一幢带家具的房子就解决了他的麻烦,孩子也认他人为父去了。

莱昂纳是阿里萨在河运公司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把阿里萨推向事业顶峰的女人。她终身未嫁,一直照顾着老年的阿里萨,在阿里萨受伤住院后,又亲自为他洗澡、换衣、按摩,没有任何回报。

当然,还有阿美利加。13岁时来到海港城市上学,阿里萨是其监护人。阿里萨用了一年的时间,精心地培育她,以慈祥祖父般的温和,狡诈地牵着她的手,逐渐把她领向自己的地下屠场。当费尔明娜的曙光初现,阿里萨果断把阿美利加抛到一边。毕业之际,15岁的阿美利加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这段依恋关系。

《霍乱时期的爱情》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书中的人物行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均是以中性、客观的笔调描述,既没有赞赏,也没有批判。

阿里萨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600字初中3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本书,也许是因为它的过于真实,把爱情中的丑恶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毫无防备地敲碎了我对爱情所有美好的幻想。

看到开头三分之一时,我想到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男主阿里萨就像茨威格笔下的女子那样决绝执着,飞蛾扑火般地爱着女主费尔明娜,哪怕是“你,从来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可是进一步看下去,才发现阿里萨的言行不一是如此令人憎恶。

在费尔明娜成为寡妇后,阿里萨再次向她表白:“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他们终于睡到了一起时,阿里萨说:“我为你保留了童真。”尽管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和他发生过关系的女性超过600位,甚至有位少女因他而亡。至于那无数次的短暂艳遇,“甚至都不值得他怜悯地提上一笔。”

所以,即使男女主最终得到了一个琼瑶剧般的结尾,也让人感觉不到浪漫。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半个多世纪的等待与忠贞不渝的爱情,怎么看都像是一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阴险猎捕计划,令人唏嘘不已。

阿里萨真的爱费尔明娜吗?我看未必。他在初见她的那一刻,就“爱”上她了。

费尔明娜爱阿里萨吗?好奇和爱情是如此让人混淆。当陷入老年孤独的她终于奔向浪荡子阿里萨的怀抱时,也“很难分清自己是出于同情还是爱情。”

费尔明娜爱她的丈夫吗?她对自己的丈夫的感情,用《月亮与六便士》里那段经典选段来概括最合适不过:她对自己的丈夫的感情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树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女孩子嫁给任何一个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长便会对这个人产生爱情,所以世俗的见解便断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

费尔明娜的丈夫爱她吗?尽管他在临死前对费尔明娜说“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也无法抹去他婚内出轨的事实。

所以爱情到底是什么呢?书中口口声声说着“我爱你”的人物,各个都无法否认背叛誓言的举动。如果这是爱情的话,爱情真的不堪一击。如果这不是爱情的话,爱情到底是什么呢?

这本以爱情冠名的书就是作者开得一个玩笑,甚至是讽刺。醒醒吧,年轻人,不管你拥有什么,你都是孤独的。

不过,如果你认为你已经找到了那个可以称之为爱情的东西,请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让它溜走。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600字初中4

阅读《霍乱时期的爱情》,第一次没有因为西方文学中常见的长篇累牍的铺陈觉得烦——这话其实不对,人家马尔克斯先生压根就没有把太多的笔墨花费在铺陈上,小说一开始,直接就进入了叙述状态:来自安的列斯群岛的流亡者、儿童摄影师赫雷米亚·德圣阿莫尔在六十岁生日到来之前服毒自杀,作为他交情最深的朋友,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进入死者房间闻到的是一种苦杏仁的气味,这让他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根据朋友的遗嘱,医生见到了怀着仰慕和谦卑的温柔陪伴了他一生女人——作为医生他最好的朋友,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竟然不知道这位摄影师有这样一个女人,女人平静地跟自己的爱人下完最后半盘棋,然后留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迎接死亡。这是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份传奇爱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搅乱了医生的弟子庄严豪华的从业二十五周年纪念午宴,紧接着,一只飞出笼子的鹦鹉不仅把医生装饰华丽而舒适无比的家弄得乱七八糟,而且要了医生的命。在医生的葬礼结束以后,他的医生费尔明娜·达萨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正准备用最后一丝力气关上大门时,看见了身穿丧服站在空荡荡的客厅中央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后者颤抖而又庄重地将帽子放到胸口的位置,让许久以来支撑他活下来的相思之苦一股脑儿迸发出来:

“费尔明娜,”他对她说,“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沉浸在对亡夫的思念中的费尔明娜,其实同样无法忘记那段长久而受阻的爱情。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沉迷在对费尔明娜的爱情之中,为了逃避这份爱情带来的痛苦,他一次一次地寻找着“黑夜里的小鸟”,并把跟这些女人的交往记录下来,“只因为缺少那一个女人,他便希望同时和所有的女人在一起”,尽管所有的女人加起来也代替不了费尔明娜。你很难想象,为了心中的爱情,弗洛伦蒂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金钱或者人情,又或者这位店主一生最想得到的东西——只求他把那么镜子卖给自己,其目的就是因为镜子里的那片天地,他爱恋的形象曾在那里占据了两个小时之久。不仅如此,为了配得上他的花冠女神,弗洛伦蒂诺费尽心机当上了内河航运公司的老板,并且精心打造了一座爱的宫殿,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漫长等待之后,在自己已经八十岁高龄的时候,终于收获了守候一生的爱情。在小说的结尾,“新忠诚号”在返航后调转船头,重新驶向黄金港,再次踏上他们的爱情之旅,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一生一世。

“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第225页)。既然如此,作家就要小心翼翼、并充满激情地对“爱”加以思考。这种思考主要还是落实在费尔明娜、阿里萨、乌尔比诺三个人物身上。小说中的费尔明娜容貌美丽、自负而又自尊,被称为“戴王冠的仙女”。费尔明娜无疑是幸运的,因为阿里萨和乌尔比诺两个男人都追求、崇拜她。幸运的费尔明娜是小说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阿里萨和乌尔比诺都是在第一次见面时就爱上了她。对阿里萨来说,“那偶然的一瞥,引起了一场爱情大灾难,持续了半个世纪尚未结束。”在阿里萨狂热的激情席卷之下,费尔明娜也狂热起来。但由于她父亲的阻挠,二人的感情受到了重创。不过,两人没能结合的根源并不在此:它或许缘自费尔明娜热情冷却之后的一种远距离静观、或许缘自生命之本能、或许缘自人性的弱点、或许缘自世俗的诱惑……总之,作家没有对爱情河流中的礁石视而不见。费尔明娜只以一句“不必了,忘了吧”就轻易地将阿里萨送入到爱情漩涡里达五十年之久。马尔克斯的这一笔处理,出人意料而又相当真实,干脆利落而又余味悠长。

事实上,不仅是费尔明娜,也不仅是马尔克斯,在《飘》中,玛格丽特·米切尔借助于斯佳丽表达了同样的认识: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和生活的艰辛,她才发现,她一直深深地爱着的阿希礼其实并不是生活中的阿希礼本人,只不过是她自己披在阿希礼身上的一件美丽的外衣。而费尔明娜之所以在一趟旅行之后告诉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不必了,忘了吧”,正是因为她在某一个瞬间发现,她爱上的不过是一个幻影;五十年以后,她依然认为,“二十岁时的火热躁动是某种高贵而美丽的东西,但绝不是爱情”。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责怪费尔明娜呢?因为爱,所以爱;反之,因为不爱,所以不爱。爱情就是这么简单。

想说的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说不出,除了感动,为了一场旷世绝恋。也许,我更希望这样的情节不仅仅属于小说。

抄录几段话,作为这篇笔记的结束:

有两部书写完后使人像整个儿被掏空了一般:一是《百年孤独》,一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我小说的许多地方,都有对爱情的恐惧。我有这样一种印象:爱情小说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伴随着恐惧,有些恐惧的时刻不仅在恋爱关系中表现出来,而且在性关系中也是如此。——加西亚·马尔克斯

如若没有在这条河上的航行,就没有爱情可言:这样航行的最好产物就是那些把我们破损不堪的灵魂归还给我们的作品,而这其中不可置疑地包括这部炫目且令人心碎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托马斯·品钦

这部多姿多彩、时间跨度为五十年的悲欢离合的巨著,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爱情的方式、表现、手段、痛苦、愉快、折磨和幸福。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大全。——安东尼奥·卡瓦耶罗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600字初中5

因为我太懒了,开博这么久了才有一两篇文章,所以我就把一篇假期作业--读书报告,放上来。由于字数要求20____以上,我拼接了一些从网上下的资料。不过那些个人评论是我写的,相信读者可以看得出来。

最近,有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说是他不久前才看完的,很有感触。他想和我探讨一番,于是让我也阅读一下。这是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编著的。

提到马尔克斯,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那获得诺贝尔大奖的。而这部作品正是作者在获奖后,经过呕心沥血的两年创作,诞生的又一佳作!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的是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同类型的爱情,而透过各种爱情, 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有评论说,这是“我们时代的爱情大全”,“一部爱情专著,一部涉及当时政治观点,穿插着爱情,霍乱和战争的故事”。

于是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随着作者的笔触,进入到故事中。在经过五天细细品味后,我完成了对这本书的阅读,可这书里的故事却带给我无限的感触和遐想……

书中的阿里萨,是个为爱痴狂的男人。他在一次与费尔米纳的意外邂逅后,爱上了她。在那棵开篇被意味幽怨与隐痛气味的苦扁桃树下,阿里萨终于把长达七十张纸的情书交给了费米尔纳。费米尔纳也接受了他热烈而矜持的爱情,在那减去一半的情书中激切寻找那份想望的热烈。白山茶花是他们的定情花,纯洁美丽充满青春气息,之后阿里萨等待费米尔纳回信时患上了类似霍乱的相思。阿里萨读费米尔纳第一封信是边吃玫瑰花边读完的。他母亲担心他吃了太多玫瑰花后会拉痢疾,减弱抵抗力患上真正的霍乱。阿里萨寄费米尔纳头发,费米尔纳寄他成为标本的叶子,蝴蝶。阿里萨写着自焚发烧的情诗,而费米尔纳写着清淡平常的家务。爱情爆发的不可收拾。

曾经也为爱疯狂,这是霍乱时期爱情最闪亮见证。费米尔纳离开那座埋葬她爱情的城市之前,给阿里萨信中夹着自己剪掉的头发。旅途之中他们的爱情仍在狂热继续,实在太藐视当时爆发的一种病症:霍乱了。相思病态类似霍乱,可能是马尔克斯故设的意外。也给读者造成不经意的意外,霍乱之所以用于这场爱情的恍惚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揣测:费米尔纳与阿里萨是真的相爱吗?特别是在费米尔纳旅行后,与他第一次相见后说“不必了,忘掉吧”。这就是两年相爱的结果吗?一句话把阿里萨打入了地狱。

很多年以后,在费尔米纳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轻的阿里萨躺在“那艘不该载他的被忘却的轮船的甲板上”,发高烧,说胡话,那时他想起他的初恋情人,流了眼泪,也许是因为思念,或许是因为痛苦,也或许是两者交集,绝望充满着他的内心,复杂的心情随着前去马格达莱纳河流域的船只渐行渐远……当阿里萨把提琴放进盒子,头也不回地沿着死一般寂静的街道回去的时候,已经觉得他不是次日清晨要出走,而是觉得仿佛在许多年前他就带着决不回头的决心出走了,于是他又似乎“有勇气忘掉过去,并且继续生存了”。我原以为他可以忘了她,可对费尔米纳的爱是那么深刻而强烈,他做不到。于是他开始了等待,漫长的等待。

他等待着乌尔比诺--费尔米纳的丈夫,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在五十一年九个月零的等待后,他终于有机会向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又遭到了拒绝。阿里萨又耐心地用两年时间与费尔米纳通信,最后和她登上了“新忠诚号”轮船,开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实在佩服阿里萨那磐石般坚定的耐心,他也等来了他要的结果:小说结尾,阿里萨和费尔米纳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乱标志的黄色旗帜,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来打扰他们。船长询问这样漫无目的的航行还要继续多久?这个愚蠢的家伙在费尔米纳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闪光,在阿里萨的脸上看到勇敢无畏的爱,然后,阿里萨公布了他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这实在是难令人不动容。

可我总觉得,费尔米纳答应了阿里萨,是因为老年后的孤独与寂寞。甚至她和乌尔比诺之间也没有爱情,他俩的结合是各取所需——他要她的美貌与傲气;她要他的尊贵与显赫。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当发现丈夫有外遇时,她的愤怒曾使我以为是出于爱。可后来发现,那是因为她的自尊遭到践踏。或许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只是他们没发现,我也没发现罢了……

马尔克斯在阿里萨与费尔米纳这条主线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没逃脱“爱”这个主旋律。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而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你也会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无奈。

我不禁赞叹马尔克斯那神奇的手笔,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出那么生动的人物与情感。还有他通过人物,隐秘地表达了自己堪比箴言的看法: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象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1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读后感120字

花了七个月才看完第一遍,然后又用一天迅速过了一遍。总的说来,我并不为自己的效率感到耻辱,因为与其说是我的拖拉,不如说这正是马尔克斯作品的一贯风格。说到“一贯”就有点不好意思了,毕竟除了这部作品,我读过的也只有《百年孤独》而已。当然,读完这部小说,我可以确定自己会成为即将出版的其余小说的忠实读者。

阅读马尔克斯,很多人都免不了产生和我一样的感慨吧,那就是——小说居然还能这么写!为了避开啰里吧嗦的恶习,我简要概括一下:一、相较于叙述故事,作者更热衷于描绘世界;二、鲜有对话,但只要一开口便属金玉良言;三、庞沛如川流、精密似针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四、以局外人的第三只眼俯视大地,并不介入(或者说“沉溺于”)人物的情感;五、遍布每个角落的黑色幽默。

又回到我的效率问题。《霍》并不以情节取胜,和《百》相同,进度中的任何一次中断都不足以引起对之后情节的好奇。但与此相对的是,无论何时从何处接续,抑或任意翻开一页,我总能毫无障碍的阅读下去。引起我兴趣的不是还会发生些什么,而是当下文字所描绘的无限逼真的人物个性和相对处境,由于进行了拉美式的夸张,这种现实赢得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魔幻现实。身心舒畅时每天十来页,疲劳低落时每天三五页,缓慢享受这一过程真真是极好的。

情节说来也很简单,可以用一个没有逗号长句来概括——这是一个男孩儿因为年少时与相互爱慕的女孩儿因种种原因分离而后苦苦等候半个多世纪最终重逢的故事。看起来像是琼瑶式的苦情戏加上大团圆的结局,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我看到的不是男女主人公心心念念、自怨自艾、梨花带雨、伤春悲秋,而是途径懵懂初开的童年、变幻莫测的青年、渐趋平和的中年、颓然老去的暮年,各自穿越时间长廊抵达彼岸的人生历程。而这样的人生除去一些文学夸张的成分,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已然走过而且有待完成的普通人的一生。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爱情的所有表现形式,我则更倾向于把它看作人生的百科全书。岁月在每人身上镌刻下不同的印迹,而重合的部分则被马尔克斯悉心撷取,投射在了三个主人公(还有女主人公的丈夫)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当中。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字是让别人了解你的同时,看到他自己。马尔克斯就是这样一面充满魔力的镜子,他拨开世俗世界的重重迷障,让你直面赤裸裸的现实,备受煎熬,勉力挣脱,心魂甫定,喟然长叹,而后重新点燃生活的勇气,整装待发,杨帆起航。

这篇小说既是一卷写实的胶带,又是一个传奇,一则神话(很有《飞屋环游记》的意思),男主人公便是其中的诸神之神——朱庇特(该说法在书中自寻)。马尔克斯极尽荒诞之幽默以免男主人公坠入感情挫败的无底深渊,使得时隔半个世纪他重新站在她面前的`一幕好似一个滑稽的笑话。但正如长大后的麦兜所言,现实一点都不好笑,错过便是错过,失败就是失败,甚至没有一句辩白,没有半句解释。自此的岁月,他在幽暗逼仄的回廊徘徊,在空荡荒芜的原野行走,在黎明的窗舷下吞咽苦涩的浓咖啡,在日暮的甲板上谛听汽笛的呜呜声。日复一复,年复一年,命运之轮来回碾压,黑暗的重量让他喘不过气来。万念俱灰之际,光线缓缓浮上地平线,暖意渐渐收拢过来,天使和魔鬼竞相为他指引道路,他在高耸的云端和湿热的泥土间颠沛起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他望向十八岁时高傲的光环渐渐陷入琐碎的平庸,自己却在不停更换着伴侣填补爱的空洞,在这间隙之中见证时间无情的流逝,等待远在大地尽头的机会。幸运地,他等到了。千回百转之下,在她的丈夫罹难的葬礼上,他又获得了重申爱情的权利。这时,他年少的炽热早已荡然无存,骨子里的阴郁气质也早已烟消云散,生活积淀的睿智帮助她摆脱了丧偶的苦痛。他们踏上了也许是生命最后一次的旅程,过往的情愫在夜半的船舷上渐次复苏,在死神的阴影下共享迟到半个世纪的温馨。他们燃起与垂垂老矣截然相反的雄心,像孩童一般挥舞爱的旗帜。“她看到的是他不可战胜的决心和勇敢无畏的爱,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90个字,有2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3分钟,慢速需要32分钟,有272位用户喜欢。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个人书评1

那时候的爱情,就像是一场霍乱,来得猝不及防,然而当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它已经消耗殆尽。“悦起无因,遂感心疾”大概就是这样,爱一个人就像是生了一场重病,除了他(她),无药可医。

十五岁的穷小子弗洛伦帝诺爱上了十五岁的富家女子费尔明娜,每天在她必经之路等待,终于引起了她的注意。通过姑姑,他们互传书信,然而当这些小把戏被费尔明娜的父亲看穿时,他像所有的小说里富人对待穷小子一样对待弗洛伦帝诺。他烧了女儿和弗洛伦帝诺来往的书信,和弗洛伦帝诺当面交谈,企图劝他放弃费尔明娜,带着女儿出门旅行。他的这一切做法对于深陷爱情漩涡中的青年男女显然是没有用的,他万万没想到,女儿会在旅行中继续与她的小情人保持联系,并且关系越来越密切。

当他们结束两年的长期旅行回到那个城市,父亲发现女儿仍未忘记那个小子,于是便同意他们的婚约。而当费尔明娜偶然一次遇见弗洛伦帝诺时,她失望了,那个小伙子完全不是她理想中的样子。于是,他们的婚约作罢了。后来,费尔明娜嫁给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乌尔比诺医生,弗洛伦帝诺只是默默关注着她,等待着她。当教会为乌尔比诺敲响丧钟时,弗洛伦帝诺抛弃身边年轻的情人,飞奔到费尔明娜身边,再一次向她求婚,这时的他们已进入迟暮之年,他已等了她半个世纪。

我认为整部书不仅仅是想给我们看一个矢志不渝,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它更多的是想表明:爱情就像霍乱,它来的时候,人们会惶恐,不安,会绝望,痛苦。然而庆幸的是,一个人在经历了这一切不好的感受之后,依然具有爱的勇气和能力。恋爱中的人,就像是生了一场重病,一切好的,不好的情绪都由另一半引起,也只有另一半能够化解。就像张爱玲在小说《倾城之恋》中写到:柳源在细雨迷蒙的码头上迎接她,他说她的绿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药瓶。她以为他在那里讽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医我的药”。她红了脸,白了他一眼。

小说的最后,费尔明娜和弗洛伦帝诺在一艘轮船是永生永世地在一起。那时的他们已经八十多岁了,却依旧拥有爱的能力,那迟到了大半个世纪的爱情,让人羡慕不已。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个人书评2

刚一看还以为是一部推理小说,再看才发现这是一个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为主线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年轻的阿里萨为洛伦索·达萨送电报时不经意间瞟见他的女儿费尔米纳,从此坠入爱河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写情书,渐渐地让费尔米娜由最初的好奇心变成了爱情的萌芽。费尔米纳给他寄去放在字典里的做成标本的叶子,阿里萨学会了小提琴,学会辨别风向,让风将他拉奏的曲子送到费尔米娜的窗边。

但这场秘密进行的热恋终究被打破,费尔米纳在课堂上装作记笔记实则是在写情书的举止被老师发现,被学校开除。她的父亲对女儿有着厚重的期望。他嫌弃阿里萨这般的穷小子,担心女儿会陷入这段像海市蜃楼一样的爱情。于是带着女儿旅游,想让女儿忘却这段感情。可尽管如此,费尔米纳仍然用尽一切方式与阿里萨发电报互通消息,他们把对方当作自己生命里存活下去最后的希望。

“今天,我看了您,我如梦初醒,我们之间的事,无非是幻想而已。”这是费尔米纳给阿里萨最后的一封信,阿里萨陷入失恋,也让这段感情终止了五十一年。

乌尔比诺医生被费尔米纳的独特魅力所征服,而这位留学巴黎,学识渊博,家财万贯的男人也是费尔米纳父亲对女婿的不二人选。二人顺其自然的完婚,他们都知道不是因为爱,乌尔比诺医生喜欢她的倔强和眼中的骄傲,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费尔米纳只是被拒绝阿里萨的罪过的阴影弄得慌乱不已,恰巧碰见了这个能减轻她良心压力的人。但他们都相信彼此之间会产生爱情,因为他们的爱情就是一种稳定,舒适,相依为命的生活状态。

上帝仿佛听到了阿里萨的渴望,让乌尔比诺医生以一种滑稽的方式死去了。而就是那天,阿里萨出现在费尔米纳门前,那场终止了五十一年的爱情仿佛又要浮现水面。但他们毕竟是老了,没有人会承认他们的爱情,并且还认为这种年纪还谈恋爱就是可笑和卑鄙。

我刚燃起的爱情会不会因为我的年老而告终?这个答案无从揭晓。阿里萨与费尔米纳借旅行的名义躲进这所游轮——他们爱情的彼湾,并让船长升起霍乱的旗子不愿上岸,不愿结束这场刚圆下的梦。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个人书评3

刚开始打开《霍乱时期的爱情》,特别欣赏和羡慕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状态,像一场战争、像一种游戏......书中道出了婚姻的许多本质。费尔明娜曾说: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控制厌恶。作为一个已婚两年的我来说,渐渐会感受到这些,因为两个人长期在一起,看到对方的所有,婚姻的真实面貌慢慢就会变成越来越接近世俗和彼此较劲的一场游戏。但是这些不妨碍他们继续相爱,反而会增加某种黏性,我把它称之为亲人间的纽带。

继续读,读到弗罗伦蒂诺·阿里萨的出现,那个热烈、纯真的诗人般的少年,在见到费尔明娜的第一眼起,他的失眠、紧张、焦虑......就伴随了他一生。这里让我惊艳的有两个点:一个是马尔克斯描写关于弗罗伦蒂诺的母亲发现儿子坠入情网后,鼓励他要充分享受爱情带给他的感受,不论是痛苦还是欣喜,都要去接受,因为世上没有几人能尝到真爱,并去真正经历这些过程。还有一个点是弗罗伦蒂诺被费尔明娜拒绝后,虽然一开始经历了很痛苦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内心却是一直忠诚于费尔明娜,并坚守自己给她的承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爱想要去占有和破坏费尔明娜的生活,而是选择一直默默守护在有她的地方,并且静静等待乌尔比诺医生死亡的那一天。最后瘦骨嶙峋的两位老人终于结合,这种结合我认为是形而上的,是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

最后,我想说,无论如何这真的是一本伟大的史诗般的书籍!故事的原型人物是马尔克斯的父亲,他是一名报务员、诗人和小提琴家,正是弗罗伦蒂诺的原型。包括里面姑妈的设定、阿里萨在福音花园夜拉小夜曲......等等这些细节也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真的,作家就是有非凡的能力,能把生活变成艺术。

我所能想到,上天给一个年轻人最棒的礼物,大概是“热爱艺术”。越是用心孤苦的,越是能抵御世俗。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个人书评4

从一开始,我就能感觉到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绝对是个对爱情忠贞无二的人。一辈子,他都用来爱。即使费尔明娜?达萨以那样无厘头的理由拒绝了他,他都没有选择恨,而是选择了等待。看似懦弱无耻却也是一种坚持。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漫长岁月,他不断思念,不断渴望。他找了各种女人企图替代她的位置。但却悲哀地发现:生命中有些人无法替代。

记得有一个女人对他说:“爱从腰部分为两种。腰部以上是灵魂之爱,腰部以下是肉体之爱。”多年来,他尝试多次,希望肉体之爱能填补灵魂之爱,却发现自己是那么无力。从第一次在她家见到她的午后,他就赌上了一生的时间。可是时间总是轻易就改变了人的容颜。他从二十多岁的矫健少年成了年逾古稀的老态龙钟。他终于等到了费尔明娜丈夫的死亡。他莽撞而直接,受责骂仍坚持不气馁。慢慢地,从只能远远地渴求她瞥他一眼,到能够光明正大地与她坐在阳光下谈天。费尔明娜曾评价他说:“只是一个可怜人。”是的,的确可怜。可怜到只因她在一面镜子中出现过两个小时,他不惜花巨资买下,可怜到为了不让她看到自己落魄可怜的一面,他强忍疼痛,假装若无其事地离开。年轻时,他为她创作华尔兹《花冠女王》,老来只求一次再为她演奏的机会。然而,世俗的偏见与子女的反对再次袭来。这一次,费尔明娜也终于懂得面对内心:“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计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登上“新忠诚号”就像是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与罗斯,但少了年轻时的激情与情欲,更多是渗透在生活中超越爱情的安静与饱经人世的沧桑。

故事的结局温暖而感动。他愿用一切赌上余生的相依相守。迷失航道的船将永远在来回的海岸线上奔波,直到时间的尽头。上个世纪她一念之间的错,这个世纪他才在余生牵起她的手。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个人书评5

曾经看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一书的片段就深深迷上了这位哥伦比亚作家,他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和令人惊叹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心潮澎湃。只是遗憾地是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完这本书。放假前去图书馆借书,偶然看到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毫不犹豫就借了。近来有闲翻看,一下子就沉湎其中,再一次被他的精神世界所震慑住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创造的“一种与这种乌托邦相反的现实”。如果说《百年孤独》由于描写了拉丁美洲最残酷的真实而显现了魔幻的、似真非真的特点,那么,这本描写爱情的奇书却因为描写一个存在于未来或幻想中的世界而显现了朴实的、绝对确实无疑的品质。当缺乏洞察力的评论者把小说的简朴明晰的叙事方式看作是传统现实主义的胜利的时候,你能说他读懂了这本描写爱情的书吗?

少年时代朦胧的爱情幻影竟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半个多世纪之后,一对濒临死亡的老人重新寻找并发现了它的全新的意义。这个令人惊异的故事里充满了一切由于爱情而变得荒诞不经的胡话、痴言,在那个像得了霍乱症一样的恋人的乖张与惊惶里,那种一般说来显得如同爱情一样非现实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却成了唯一的真实--就像弗洛伦蒂诺·阿里沙这个一生放荡的老人的那句毫无疑义的谎言“我为你保持了童贞”一样自然而真实。

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按照费尔明娜·达萨的说法,这些句子的有用之处不在于它们的意义,而在于它们清晰明理的力量。难道你能不喜欢作者的这种想像与创造的勇气吗?因此,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既不起源于这个世界,也不归宿于这个世界。从头至尾,爱情就是这个世界的异己力量。

看完后我查了一下写作背景,这时正是马尔克斯凭《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第三年,但他并没有为声名所累。他曾说过《百年孤独》所带来的声名的威胁,让他特别反感。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作家之后,他没有飘飘然,而是让围绕着自己的光环在心中黯淡,他因此于世俗生活中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作为一个文学大家,他那犀利的目光从狭窄坎坷的人性通道中穿过,以自己父母的爱情经历为蓝本,发现了充满暗礁、充满风浪但又壮阔浪漫的“爱情”的海洋。在经过两年多的默默写作后,作家终于奉献给了世人一部非常之作——《霍乱时期的爱情》。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8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