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栏目

林徽因传读后感(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19 10:30:02 热度:59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一起流动成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情绪,久久弥漫在她的心中。多年以后徽因才明白,这莫可名状的情绪就是诗意。这诗意的阳光伴随着她,映照了她的一生”。——题记

林徽因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引领中国女性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光彩不仅仅在于伴随徐志摩的光晕流彩于世,闻名于大家,更在于她卓越的诗情,本真的生命原色和优秀的建筑才华。她是旷世才女,是美的化身,是“五四”激情诗意的表现。她的出生是那个时代的幸运,而那个时代因为孕育了她得以更完美的演绎。

令人可叹的是,在传统中国意识形态下女性总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被世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连林徽音这样的大家也不例外!她被世人的了解更多淹没在徐志摩的桃色里,因而多了分暧昧,多了份神秘。但林徽因是超俗的,她用诗情和才华证明了一个大写的女人。她用沉默和行动使流言蜚语在那个时代和后来的时代不攻自破。

林徽因因了独特的求学背景,中西合璧的知识素养以及优越而开明的家庭环境促成了她不走寻常路的外部条件,但是这些也只是那个时代一少部分女人的共同背景。其决定作用的当然与林本身的聪慧、勤奋是分不开的。

一帆风顺的事业和美满幸福的婚姻,优越舒适的生活,广博的见闻以及首屈一指的社会地位,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足以让我羡慕,让我佩服并感动的在于她独立的思想意识。正是基于这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意识形态,才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林徽因。她敢于在旧家庭里汲取新科技、新思想,她勇于在洋文里发掘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独处的空间,她擅于在爱情中保留自主独立,她擅于在家庭琐事中培养诗意的留白。她不光仰视圣人的睿智儒雅也俯拾平民的艰辛并酿成一坛醇香的《窗》,她用毕生将爱、美、艺术融化于冷暖适宜、芳香四溢的《人间四月天》,从而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美谈。

作为扑朔迷离爱情猜想的主角,林徽因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不管对于情窦初开时的徐志摩,还是痴情一片的金岳霖,林徽因都保持一贯的本真作风,一直把复杂的情感交于心来抉择,所以才有后来不悔的回顾。林徽因用车站、站长、过客来比喻丈夫梁思成、她自己和金岳霖的关系再恰当不过。车站有四通八达的轨道但终归于站长,而站长常常因为过客而惊奇和吸引注意力。这样一位美丽、优雅、知性、善良的女人有用生命来爱的丈夫,有蓝颜知己徐志摩,有一生钟情于她的金岳霖,还有好朋友沈从文都不足为怪。因为她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日月精华于一体,就像她所喜爱的建筑一样,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谁人又不爱?谁人不喜欢呢?

本书具有可观的文学性,是文艺性、文学性的传记著作。

林徽因传

读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读《林徽因传》读后感

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她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也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就是林徽因。

有人说,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鲜妍的美。也有人说林徽因被季节尘封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林徽因有幸地,在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降生生于杭州。

一九二零年,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其父去伦敦读书。在康桥,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多年后,徐志摩写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五十一岁过的林徽病逝。她死在了挚爱了一生的人间四月天,就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静静地停止了呼吸。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金岳霖为林徽因送去了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贴切的挽联表达了林徽因诗意美丽的一生。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读《林徽因传》有感

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那千山万原的春来,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去年春季,在书店寻找一些实用书籍,在那些纷杂繁乱的书丛中,我第一眼就发现了它。它并不像其他书一样,它的表面是由一朵朵如同蒲公英的白色小花,米黄色的背景更增加了一些素雅,书内有一行行金色小字组成的诗与故事。它的素雅与宁静吸引了我,正如它那不装点的名字——《林徽因传》。

林徽因其人,是个女人,是一位母亲,是一名作家,一名建筑学者,更是一个传奇。林徽因,一个最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她美艳如花,风华绝代,但她一生中几乎一半时间都在与肺病作斗争,中年以后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她出身名门,但她有一个寂寞的童年,她是一个怨妾的女儿,青年时父亲去世。也许,她的命运是坎坷的,但她那不服输和阳刚的男子气概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世间女子,纷丽多姿。唯独有她,哀怨如诗。

所谓她的梦想,很难说她是幸运的,抑或是不幸。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也许会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样当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时,亦会关闭一扇窗。十六岁时,林徽因爱上了建筑,这是她认定的梦想,她选择了一个建筑学的丈夫,一同在这个领域探索,她帮助她丈夫撰写《中国建筑史》而没有署名。对于梦想,她甘于受苦,她可以风餐露宿,下坐三等火车,住鸡毛小店,在荒郊野岭里进行考察。她的毅力与坚持令我深感折服。梦想路上,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所谓她的爱情,提到林徽因三个字,人们都会想到她的爱情史,她是四角恋的主角,徐志摩为她抛废发妻,哲人金岳霖为她终身守候,而建筑学家梁思成呵护了她一辈子。像《致橡树》中痴情的鸟儿,金岳霖为她痴恋一生;像那送来清凉的源泉,徐志摩为她无私舍弃;而只有梁思成陪伴了她一辈子。爱情是一朵太阳花,太阳是理智,而没有理智的爱情就像失去阳光的花儿,很快就会萎谢了。所以梁思成成为了她理智的选择,爱情的鲜花变成了婚姻的硕果。爱情常常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量,一些女子为其钟爱的男子殉了情,殉了一生。可林徽因是理智的,她选择了梁思成。爱情路上,内心强大,理智选择,幸福之路亦会开启。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过漫长的时空,依旧定格在回眸的那一瞬间,有一种聪慧,绕过荆棘的黑暗,依然徜徉在自己的心灵静思。这就是我认识,我感悟出的最真的林徽因。

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回望遥望的那一夜,星密密的挂在静谧的天空上,听了她的故事,读过她的诗,怀念她的容颜,还有她那“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 ... 我与她邂逅在那温暖的书中,为她感动而骄傲。世间女子,独她最好。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她是中国的建筑学家和作家,她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也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就是林徽因。

有人说,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鲜妍的美。也有人说林徽因被季节尘封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林徽因有幸地,在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降生生于杭州。

一九二零年,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其父去伦敦读书。在康桥,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多年后,徐志摩写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五十一岁过的林徽病逝。她死在了挚爱了一生的人间四月天,就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静静地停止了呼吸。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金岳霖为林徽因送去了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贴切的挽联表达了林徽因诗意美丽的一生。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的人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作为一代才女,他的作品也备受后人青睐。

在《林徽因传》里,林彬通过大量事例,用清丽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才女,诗人,建筑家林徽因那浪漫而坎坷的心灵历程。

林徽因出身高贵,在一个富足而温暖的家庭长大,形成了她温暖,善良,活泼的性格。加之林父十分疼爱她,带她游遍欧洲,使林徽因自小就立下志愿要以建筑作为一生人的追求。甚至到了宾父法尼亚大学修读建筑系遭受挫折,他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宾父法尼亚大学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就和美国女生一样报读美术系,选修建筑课程,每天起早贪黑地绘图,学习。林徽因说过:“我曾跟着父亲走遍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是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凭着林徽因这种坚定的信念,才使中国后来出现了更为优秀的建筑作品。

林徽因是个坚强,执着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无法阻止她为她的建筑事业献身。抗日战争爆发,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壮烈的殉国,林徽因虽然悲痛万分,仍收拾心情继续编写建筑类著作《中国建筑史》,在编写《中国建筑史》时,林徽因的肺痛已越来越严重,经常大口大口的咯血,而她的丈夫梁思成的身体也垮了下去,脊椎病的复发使梁思成的身体撑不住头的重量,夫妇俩把全部心血付诸于建筑,令人感叹,工作是美丽的,林徽因在工作中获得极大地快慰,倾注在创作中的时候,常到忘我的境界。

追求梦想不正应该像林徽因一样吗?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独到的思想,才会有不同的思想,人若没有目标没有追求,跟普通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林徽因不是普通的才女,若她没有定下目标,立下一个终生奋斗的梦想,他也无法得到如此大的成功。

梦想不是不切实际的概念,作为年轻人,作为国家的希望,我们更应该立下梦想,为梦疯狂,不要再耗费自己的生命,让大学的四年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林徽因传的

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她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也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就是林徽因。

有人说,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鲜妍的美。也有人说林徽因被季节尘封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 林徽因有幸地,在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降生生于杭州。

一九二零年,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其父去伦敦读书。在康桥,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多年后,徐志摩写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五十一岁过的林徽病逝。她死在了挚爱了一生的人间四月天,就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静静地停止了呼吸。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 金岳霖为林徽因送去了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贴切的挽联表达了林徽因诗意美丽的一生。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99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我的女神——读《林徽因传》有感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处绵延的山谷。

长长的路上,我正追寻一处绽放的美丽。

——题记

静静地坐在图书馆内那靠窗的位置,慵懒地翻着古朴泛黄的书。明澈的天没有一片白云,空明清新,仿佛坠落在春之漩涡里,为这美好设置了靓丽风景。

指尖轻轻触碰页脚,淡软的阳光随意倾斜的在地上成为那形状不一的光斑,镌刻了那蔷薇里的青春。远处山坡上满树的绿叶与阳光完美的融合,仿佛空气中隐隐有暗流涌动。

那在空气中飘荡而轻盈的香味牵起我的手,来到了那漫延的山坡。

轻轻坐在绿叶铺成的山坡上,望着那满天的绿意覆盖了阳光,映下细碎的泛着绿莹的光束,在时光的罅隙里迎着风跑。长长的睫毛上飘落着片片雪白,点缀了整个世界。

我心惊

原本晴朗的天空刹那被一片雪白所遮掩,纷纷扬扬,如初春的蒲公英带着遥远的梦想飞向远方。我慢慢站起身,想追寻那抹白的源处。我扑向天空,拼尽全力想抓住它的身影。我转身,才发现满山的小树开的都是这种花,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桐花。

第二天我又来到这个山谷。随行的还有一本林徽因的传记。

此时此刻,所有的花苞都应时开放,比昨天还要壮美。澄净的天空仿佛下了一场花瓣雨,如梦如幻。一些花瓣落到了书上,与那林徽因的姣容融合了一起,美轮美奂。我轻轻翻开那本传记,走进了林徽因的一生传奇。

1904年.那个绿树浓阴的六月,那个古老悠长的杭州小巷,她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微熏的气息在枯燥的空气中蠢蠢欲动。这天,林长民的长女(林徽因)呱呱落地。岁月流逝之快,转身她就变成了妙龄少女,远渡重洋学习,冥冥中遇到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人——徐志摩。在花开的四月,他成了她的初恋。可她是林徽因啊,一个在任何都充满理性的女人,在爱情这等终身大事前还是要再三慎重的。最终,她果断地嫁给梁思成,从未后悔过。她并没有因此与徐志摩绝交,而是成为很好的知己,这是一个大度且重情义的女子。其实俯瞰历史长河,可以发现林徽因这一生被爱慕的人实在太多。她让徐志摩回忆了一生,让梁思成爱了一生,让金岳霖记挂了一生,让天下男人仰慕了一生……

林徽因是一位建筑学家,在她眼里,任何一个平凡的建筑都隐藏着一个个建筑师的心,那是对建筑热爱的一颗心啊!仔细读着她的传记,她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家。在她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最喜欢最后一段:“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其实,林徽因本人就是人间的四月天,那千山万原的春来,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信步在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中,我被她的气质所吸引,流恋……

她,如同那桐花,都是流落这人间的精灵。她身上那不输于男儿的热血,比男儿还要刚烈的心,足以使她在艰苦岁月里安然度过。

我又望向天空,再次心惊。

漫山遍野的桐花,如一条万里雪带,漂洋过海,直指苍穹。似乎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邀前来,赴一场人生盛宴。透明如醇蜜的阳光倾泻而下,斑斑点点,映在天地间。在茫茫世间,我仿佛看到了徽因也来了。快乐掩去她眼角的悲伤,她的笑容如同这桐花。

时间飞逝,繁华落尽。难道生命在绽放后只剩下凋零?不,我不信,林徽因这朵桐花将永远开在历史天空,灿烂如阳。

文落如花,人淡如菊,世间女子,唯她独好。

林徽因——我的女神。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说到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只知道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三人的感情纠葛,却不知她是一位风华绝代、秀外慧中、多才多艺的女子。

《林徽因传》这本书完美展现了林徽因51年的人生经历。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作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绘画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广为流传。从她身上,我读懂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句话。

林徽因是美丽的,她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读成“林徽因”,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量有多重要,而不是三分钟的热度,长期的坚持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你还记得十几岁时的梦想吗?应该没有多少人能回答:我一直在坚守梦想。但林徽因十六岁立下投身于建筑事业的志愿后,一生都在为这个梦想不懈努力。她不远万里奔赴美国留学,学成归国后将留学时的经验用于祖国。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林徽因来说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时间里 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留下了温暖……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意义的事情是最幸福的。

林徽因为了事业,拖着病弱的身体,不惧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奔走于大江南北的荒郊野岭里,遍访了众多年代已久的名胜古迹,和梁思成一起写下划时代的巨著。国家危难之际她重病在身,穷困潦倒,但毅然拒绝了美国友人聘请他们夫妇去授学,她和学生谈话时曾说过,“我深信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祖国的”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深处。她这种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绝不认输的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

林徽因的建筑,离不开梁思成的默契配合;林徽因的诗,离不开徐志摩的辅助;哲学大师金岳霖更是对她呵护有加。与她共度一生的是梁思成,金岳霖因她终身不娶,徐志摩在赶赴她演讲的途中坠机身亡。她是杰出才女,是美貌与智慧的结合;她是个传奇的女性,也是个值得仰慕的女性,她的人生中充满着爱与美。

都说人如其名、其性、其心,读她的作品,永远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都是那么完美,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就歌颂了爱的美好。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16位用户喜欢。

“一起流动成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情绪,久久弥漫在她的心中。多年以后徽因才明白,这莫可名状的情绪就是诗意。这诗意的阳光伴随着她,映照了她的一生”。

——题记

林徽因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引领中国女性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光彩不仅仅在于伴随徐志摩的光晕流彩于世,闻名于大家,更在于她卓越的诗情,本真的生命原色和优秀的建筑才华。她是旷世才女,是美的化身,是“五四”激情诗意的表现。她的出生是那个时代的幸运,而那个时代因为孕育了她得以更完美的演绎。

令人可叹的是,在传统中国意识形态下女性总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被世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连林徽音这样的大家也不例外!她被世人的了解更多淹没在徐志摩的桃色里,因而多了分暧昧,多了份神秘。但林徽因是超俗的,她用诗情和才华证明了一个大写的女人。她用沉默和行动使流言蜚语在那个时代和后来的时代不攻自破。

林徽因因了独特的求学背景,中西合璧的知识素养以及优越而开明的家庭环境促成了她不走寻常路的外部条件,但是这些也只是那个时代一少部分女人的共同背景。其决定作用的当然与林本身的聪慧、勤奋是分不开的。

一帆风顺的事业和美满幸福的婚姻,优越舒适的生活,广博的见闻以及首屈一指的社会地位,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足以让我羡慕,让我佩服并感动的在于她独立的思想意识。正是基于这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意识形态,才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林徽因。她敢于在旧家庭里汲取新科技、新思想,她勇于在洋文里发掘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独处的空间,她擅于在爱情中保留自主独立,她擅于在家庭琐事中培养诗意的留白。她不光仰视圣人的睿智儒雅也俯拾平民的艰辛并酿成一坛醇香的《窗》,她用毕生将爱、美、艺术融化于冷暖适宜、芳香四溢的《人间四月天》,从而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美谈。

作为扑朔迷离爱情猜想的主角,林徽因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不管对于情窦初开时的徐志摩,还是痴情一片的金岳霖,林徽因都保持一贯的本真作风,一直把复杂的情感交于心来抉择,所以才有后来不悔的回顾。林徽因用车站、站长、过客来比喻丈夫梁思成、她自己和金岳霖的关系再恰当不过。车站有四通八达的轨道但终归于站长,而站长常常因为过客而惊奇和吸引注意力。这样一位美丽、优雅、知性、善良的女人有用生命来爱的丈夫,有蓝颜知己徐志摩,有一生钟情于她的金岳霖,还有好朋友沈从文都不足为怪。因为她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日月精华于一体,就像她所喜爱的建筑一样,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谁人又不爱?谁人不喜欢呢?

本书具有可观的文学性,是一篇文艺性、文学性的传记著作。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民国的才女们大都如烟花一般绚烂,让人难以忘怀们她的美丽。徽因便是如此,相信,后世之人都不会忘记当年的那段倾城之恋。

翻开《林徽因传》,徽因的一生,离不开三个男人。可是,使我最有感触的那个人,不是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梁思成,也不是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而是鲜为人知,默默无闻的金岳霖!

徽因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三个痴情的才子围绕着她。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她结为伉俪,厮守半生;多情诗人徐志摩肯为她与原配离婚决裂,甚至为她的一场讲座匆忙赴约而英年早逝;而执着缄默的金岳霖则深情地默默守护了她一生,不动声色,终身未娶!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一灵魂伴侣”曾经沧海难为水,什么是灵魂伴侣。我想,金岳霖的灵魂伴侣就是林徽因了吧!而且是唯一的一个!一起爱上徽因的三个男子,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又续娶了学生林洙,徐志摩追求徽因失败后又与陆小曼结下了另一段尘缘。金岳霖,这个看起来内敛甚至有点木讷的男人,只有他将自己对林徽因的感情悄悄地埋于心底,而默默地一个人孤独终老。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金岳霖用自己的理智以驾驭自己对林徽因强烈的情感,他对林徽因说;“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于是他选择了退出,此后三人终生为友,金岳霖总喜欢与他们毗邻而居。梁家每周几乎都有文学沙龙,而金岳霖总会是座上宾,他们志趣相投,交情甚笃。据说,每次林徽因与梁思成闹矛盾时,总会不约而同去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去裁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徽因,最终还是辞世而去。葬礼上,金岳霖的泪水,就没有停过。他为徽因写下了那幅让人永远记住的挽联:读后感·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徽因去世后,金岳霖再也不能伴她左右,孤独的他只能依靠美好的回忆度日。有一天,他把从前所有的老朋友全都请到北京饭店里,请的时候他没有交代理由,老朋友也不知为何故!直到宴席开始了,他才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平淡地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为他的痴情默默地流泪!

金岳霖的晚年是和徽因的孩子们一起度过的。他们亲切地叫他“金爸”,他们知道这个缄默的老男人为他们妈妈付出了自己毕生的感情了。元好问有词云: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岳霖,他默默地对徽因用自己的一生,来作为最美的答案,诠释了这个情为何物这个问题。

《林徽因传》的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昨日读完白落梅著的林徽因传,很是感动和深思。

林徽因是个什么样的人,书中是这样子总结的,这样的女子当养在深闺中,当花草为邻,当诗书作伴。然而一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她热爱烟火人间,渴慕与世俗为伍,愿为事业献身。她虽洁净出尘,喜爱浪漫,可她不清高遗世,她向往烟火、惧怕孤独。

她在临死的时候要求见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孩子一眼,是她一生对徐志摩的愧疚、牵挂与爱。比起陆小曼,林徽因是太过清醒,还是太过懦弱?又或许真的如她自己所说,是爱徐志摩还不够多?陆小曼未来徐志摩,决然离开丈夫,敢于承受世俗诸多压力,纵是万箭穿心亦要和他在一起。而林徽因明明深爱,却假装轻描淡写,不肯对人提起。她甚至冷静地说过一句话:“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真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而徐志摩相比却对爱有了勇敢的承担,他说过,“我这一辈子只那一春,说也可伶,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人与人不同,两个相爱的人分开后,一个极力想要擦去过往痕迹,另一个则想珍藏曾经的美好。谁都么有错,只是对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我觉得,这只能说明林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是她真正想要的人生和生活,梁思成母亲俨然当时已经对林有了很大的意见,不同于徐对待生命的洒脱,林是一个官宦家族出身,为了日后的生活和人生她更要隐藏心中的真实想法,要不也不会在临死时见徐的孩子。

看完此书,我心久久不能平静,林的一生确实耐人询问,真因为对她的人生我自身有强烈的理解和所谓的同样的轨迹下行走的引子。我更加希望多的了解她,她对待感情的冷静和对待事业的渴望。

她是清醒的,她是世俗的,她却也是浪漫的。这都是她,不是很纯粹,但是让人品味,我曾一直把她当榜样,我将还视她为我的榜样,我是多麽的渴望去读她些的每一首诗。她创造的每一个作品。

也许在一天的时间内就读完你的一生,也许因为白作者的影响,自己眼中一直噙着泪,这对你来说不公平。你如白莲一样的人生,做到了生如夏叶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你对待人生的修行自是很洒脱和安静,我不该带着丝毫雨丝搬的心情。抱歉没有好文采来描述我对您的喜爱,我多麽希望自己也如您般写出自己的人间四月天,我多么希望可以用如您一般坦然乐观之心态,描述每一次人间的变故和情感。但是我却做不多,我只想在您死后的56年来临的时候,告诉您,我懂你。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15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

林徽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她像花一样美好,在任何年代打开,都像是打开一束花,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也许是爱屋及乌,我带着对林徽因的仰慕,走进了她的文章——《一片阳光》。题目很平常,并不吸引人,读完后才发现,原来林徽因的文章也如她的人一样空灵婉约、纯净自然、带有诗的色彩。

散文《一片阳光》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一些生活场景:一片橙黄的阳光,一张孤独的桌,一角寂寞的厅堂,一只灵巧的镜箱,或窗外断续的鸟语,和水珠——那小孩美丽的病名,延伸到她对艺术的思考和人性的评论上,因此,阳光便成了林徽因走向艺术道路的一个向导。我惊讶,只是一片阳光的不经意照射,她竟可以写出那样清秀干净,犹如水晶般晶莹光泽的散文。“那种静,在静里似可听到那一处淙淙的泉流,和着仿佛是断续的琴声,低俗着一个幽者自娱的音调。……那种动,柔谐婉转,有如无声音乐,令人悠然轻快,不自觉的脱落伤愁。”“至多,在舒扬理智的可管理使我偶一回头,看看过去幼年记忆步履所留下的残迹,有点惋惜时间;微微怪时间不能保存情绪,保存那一切情绪所曾留恋的境界。”读着读着,就心生激动,暗暗佩服,相同的感受却可以被她写得如此传神。作者不是怪时间流逝得太快,而是遗憾一切美好的情绪都消逝得太快,来不及多享受,只在一瞬间,这种感觉就过去了,只能长久的留在记忆深处,想要去回味,却似乎永远也找不到当时的感觉。正如林徽因所说:“宇宙万物客观的本无可珍惜,反映在人性上的山川草木禽兽才开始有了秀丽,有了气质,有了灵犀。”

合书而坐,思绪万千,我竟渴望自己也能做一个像她一样的女子,才华横溢,清新脱俗,内心却透着一股坚强的力量。我几乎可以看到林徽因那一抹轻巧的身影。我轻轻转过身,看着窗外这一片橙黄流动的光,我突然有些发怔:阳光恬静的,是充满生命力的,任何平常的事物,只要一片阳光悠闲又洒脱地落在上面,一切都会带上另一种动人的气息。

在我们的心灵上洒下一片阳光,学会感受多姿、无奈、遗憾的生命,寻找生活中真正的幸福……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

一身诗意的人间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

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在今天,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拥有众多追随者。不同于张爱玲的以文字立身,对林徽因来说,则是以身世个性传奇。她身世氛围,更多的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流逝的时光之水也冲洗不掉她的传世风化,反而更加迷人,令人追寻。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曾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英文水平极佳。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在北京的文化圈里,她一直以才貌双全而闻名,由于徐志摩的文学引领,她写得一手音韵极美的新诗,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她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文化学者,而她就是一个高级文化沙龙的女主人。她是建筑史中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卷起袖子就可以赶图设计新房舍。她骡子骑得,鸡毛小店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她不顾重病在身,经常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在荒寺古庙,危梁斗拱中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

她还是三个著名的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一个是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伤片,浪漫诗人对她痴狂,并开中国现代离婚之先河;一个是和梁思成这个名字并置在一起的婚恋正剧,建筑学家丈夫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另外,还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女主角,她中途退场,逻辑学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可想而知,她确实是一位倾倒众生的佳人。在她身后,似乎还真难找到一个能及得上她的成就和魅力的女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林徽因做到了,她这一世应该算不长不短,相比长寿者来说,虽然有些许缺憾。但她一生华美,比起庸碌的凡人,当是无悔了,她活着的时候喜欢被人簇拥着,在热闹中度过每一天。死后则想独自与春天留下最后一个约会。她像青鸟一样倦而知返,在月色还没有散去的晨晓离去。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出戏,虽没有大起大落,却也一波三折。那些来往于她生命中的过客,在戏台上出将入相,忙碌不堪人物性格。也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本就是一本美丽的诗集,在人间四月写着青春的赞歌。还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是一锅小米粥,用时间的炉火慢慢熬煮,越久越香。千万个人心中,就有千万个林徽因,所以对于她的人物性格,以及心情故事,有所争执亦属平常。就像久远的历史,早已在岁月的风尘中销声匿迹,我们也只能凭借一些书籍典故来探看模糊不清的昨天,这让我想起了昙花,总是选择在暮色时分开放,开时极其绚烂,仿佛要在瞬间将一生的`美丽都释放。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花开只有今宵,难见明日。所谓昙花一现,赏花之人打个盹儿,便错过了那个绽放的过程,极致之后是惨淡的消退。林徽因是那束昙花么?年轻的时候她是朵白莲,在月光下独自清雅,如今被岁月打理过得容颜不复当年。她选择做一朵昙花,灿烂得开过便作罢。林徽因是真正的才女,她在设计方面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超凡的见解。她的成就,一半是缘于她的努力,然而更多的则是她骨子里的灵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所设计的作品,都离不开那份灵逸。所以与林徽因相关的事物我们无需深入探寻,便会生出一见如故之感。她优雅的气韵,斐然的才情似一缕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田,清新,温和,柔美又生动。

我若离去,后会无期。不知为何,每次想到这句话,心中会莫名的苍凉与酸楚。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的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生存于世是多么的艰难,无论你内心有多强大,但在死亡面前都是软弱无力的。林徽因知道自己是一株植物,是一朵洁净的白莲,只因不舍姹紫嫣红的春光,所以早早地绽放在清凉的初夏。许多时候,她不愿世人看到她的柔弱,所以她努力让自己坚强,让自己行走在拥挤的人流中,让所有人察觉不到她不同凡响的美丽。林徽因的洁净不禁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个美丽绝伦,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女子。她是仙,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她来凡尘是为了还债。所以她一直以孤绝的姿态生存于世,纵是在勾心斗角的贾府,始终不改她初时的性情。林徽因与林黛玉的确有相似之处,但她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她像是一只展翅的白鹭,在岁月的柳岸扶摇直上,掠湖而过,朝着她想要的生活飞去。只是她的灵魂依旧是那朵白莲,安静的长于淤泥之中,出尘绝世。在所有人心中,林徽因就是那朵洁净无尘的白莲,无论她经历多少风霜,都丝毫不影响她天然端雅的美丽。只是莲落还会有莲开之时,这位绝代红颜,一旦老去,再想得见芳容,又该去哪里寻找?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72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为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记住了这个浪漫迤逦的女子,却也因这无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再一次重温她的一生,似乎她教会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应这样走过。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羡慕的,随父母迁居至一座老宅,在这个诗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导下接触到文学的奇妙,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古典文学的诗情画意、锦词丽句加深了她的文学修养,为她将来成为一代才女种下美好的前因,后来随父迁移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雾都伦敦的人土风俗,异国风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阅历,再次谱写的诗词歌赋除了辞藻的淡雅娴静更多了些人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评价的:“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

回首自己儿时,不禁憾然一惊,似乎躲在家中一隅偶得娴静是我少有的与心对话的时光,总是安慰自己,哪个少年不莽撞,为赋新词强说愁才显得假惺惺,却忘却了心灵感受的温床是生活,即使漫无目的游逛你也能感受到路边青草的芬芳。

所以,生活的丰富不丰富不在于生活经历的多少,而在于你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敏锐,在于能否多方面体味所见、所听、所遇的种种不同情景,能否体会到人在生活中互相的关系和牵连,生活的必然与偶然之中所起的戏剧性的变化。当然,更得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及哲学。所以勿要感叹自己的胸中无词,心中无语,以心聆听,用手触摸生活,生活才会回赠你真正的意义。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赏的,在那个对爱情充满各种幻想的季节,能够如此坚定自己的爱情信仰,维护爱情尊严。初始,我以为这是需要一个很成熟的爱情观才能驾驭花季年龄的冲动,但后来我明白是因为她在任何时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样的生活,每当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内心坚定的女子,不为任何,只为对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时光,回首过往能做到满心的坦然。爸爸曾经对我和姐姐说过,有你们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够看到你们能尊重周围的人和事,且依然从容坚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时候不理解,渐渐长大却了解了那是一个做父亲的殷切希望,希望我们能被这个社会接纳,却也不迷失了自己。

现在,这份坚定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随遇而安——也许生活中的你会遇到种种的不安,但却可以驾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贪恋岸上的烟火璀璨,却不会让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会用最美的姿态自我救赎。

婚后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温哥华姐姐家结婚。婚前,梁思成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准备好听我了吗?”这是一个多么有韵味又特别的女人。婚后他们按照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我一直以为这才是适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将满身的书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业中,让我们领略到建筑对东西方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绘画、雕刻等带来的深远意义。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却从未因此而耽搁她热爱的事业,修养期间还和梁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筑,并多次发表《建筑杂录》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

林徽因事业的最成功点莫过于参与设计国徽与挽救景泰蓝传统工艺,如果不是领略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会相信一个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柔弱女子会拥有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个好强的女子,为了心爱的事业可以废寝忘食,极度消耗体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预支将来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一直以为事业是女人自信最大的来源,不管这份事业是放逐在工作,还是家庭,抑或是某种追求,只要全神贯注的投入,总是能给人一种优雅的张弛感,那种认真忙碌的姿态给旁人一种紧迫感与佩服之情,品尝果实的自在却流露出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满足。几分认真加上几分执着,是爱自己,爱生活,更是对身边人的一种尊重。

晚年的林徽因是我最陌生的,因为史料对于这一部分的记载总是一带而过,但我想,暮年的林徽因是最幸福安然的,因为一生低调的奢华足够弥补他年老的空虚,或许她也会拥有遗憾,但我肯定她绝对没有后悔,每一个或对或错的选择铸就了这传奇韵味的一生,怎舍得挣扎在无谓的后悔之中?我想作者的这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对林徽因最好的赞美或者说是欣慰,欣慰的看到一段令人艳羡的人生,更欣慰如此的人生能牵动着更多的人重新思考自己的余生,你的安好,放晴了谁的天空。

一直喜欢一句话,女人的一生应该这样走过,10岁而乖,15岁而聪,20岁而甜,25岁而美,30岁而媚,35岁而庄,40岁而强,45岁而贤,50岁而润,55岁而醇,60岁而慈。试着爱上自己,做到随遇而安,笑响会点亮整个人生,你就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6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一直以来,很喜欢读人物传记,早前,也买了很多囤在家里,想着闲暇时候拿来翻阅。今年寒假在家,再次将苏尹的《林徽因传》拿来读,又一次被林徽因那“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所吸引。

女神,在当今世界是个随处可见的名词,也因为太常见,这个词早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含义。在那个动荡不安又蕴藏着无数可能的年代里,一些奇异美好的灵魂,用自己的生命完美诠释了这两个字。

其中之一,便是林徽因。

提到林徽因,大多数人惊叹于她的美丽、才情和爱情传奇,但是一个如此美好的生命在世间走一遭,留下的绝不止这些。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也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她是感性的诗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被诸多优秀者追捧欣赏的名门淑女,也是一个眼光卓越的传奇女子。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骄傲的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这句话,是讲给徐志摩听的。那时,徐志摩疯狂爱上了才刚刚十六岁的林徽因,这跨越辈分的爱恋并不曾让她的父亲惊讶或者阻挠。可惜当时中学才毕业的林徽因虽然情窦初开,却被这感情惊着了,她没有答应。但她的人生却自此和徐志摩有了关系,至徐志摩离世也没有断开。

此时,林徽因已经认识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这对才貌匹配的少男少女,有了梁启超的极力撮合,并提供一起赴美留学的机会,订婚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情投意合的感情,声名显赫的家族联姻,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林徽因无疑是幸运的。在与梁思成的恋爱之余,她对未来有一份坚定地憧憬,那就是:学习建筑。确实之后她成了著名的建筑学家。

世人对林徽因的印象更多是四月天浸润的诗词雅秀,忽略了她对建筑学的感情和贡献。她用自己的才能对中国古建筑赋以深刻的解读。除此之外,受她影响而一同选择学习建筑的梁思成,最终成了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不得不说,这是林徽因对建筑学的另一特殊贡献。

毕生钟情于诗的徐志摩对林徽因牵挂一生,而林徽因并没有答应徐志摩,却比谁都了解徐志摩的那份深情和勇气。

林徽因的爱人梁思成对于最终落在自己身上的幸福似乎有些恍惚,他说:“有一个问题,我只问一次---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说了吗?”

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冥思遐想:她的一生,曲折而又传奇。她是诗人,文学造诣让众人惊叹;她是设计师,是新中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她是建筑师,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她才华横溢,被称为“民国第一代才女”。而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传读后感1000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45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江南有美人兮——读《林徽因传》有感

摊开散发着油墨香的书,细细品读,青石小巷中,地面微湿,雨水从屋檐低落,又是一声清脆,一个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就这样缓缓地向我走来,每一步都是美好淡雅,每一步都令人心醉,每一步都摄人心魂。

林徽因,这三字光是读来就觉得唇齿留香了,多数人记住她或许是因为那场康桥之恋,又或是那句温暖人心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但是这个有着清澈的灵魂,书写了传奇的女子怎会仅仅如此?

百多年前的一个六月,一个莲开的季节,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杭州的林家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她在莲香中诞生,喜莲,也终将将如莲一般,盛开在云端。五岁时,大伯母当她的启蒙老师。也是这时,知书达理,端庄优雅的伯母对她产生了不小的的影响,而这影响,将伴她一生 。

林徽因的童年并非完美,父亲林长民与母亲何雪媛少有共同话题,因而有间隙,父亲的疏离,母亲的抱怨,会带给她心灵上的创伤吧。不难想象,小小的她一边讨父亲的欢心,一边尽力安慰母亲,玲珑如她,应那时就开始感悟出世间的一些道理了,这世间本就是不完美的。

她带着水乡江南的灵秀成长着,未见其旧照时,我就曾在脑海里暗暗描绘她,这样的女子,应该是着一袭素衣或是淡色衣裙,无多余的装饰,本就有光,且应是柔和又不容忽视的。也正是这样的光,吸引了那个浪漫的诗人徐志摩,这充满才情的二人注定会在这诗意的年龄来一场美丽的邂逅。然而造化弄人,他们面临一道无法跨越的障碍,因为徐志摩已有发妻。即便有所不舍,有所悲伤,她还是选择理性地离去,以她的聪慧,她明白这么做的必要性,所以她转身了,独留那位姓徐的诗人发出“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问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样的哀叹。

但才女林徽因的步伐从未停止,有人说她不但是一个优雅闲隐的弱女子,也是一个风浪尖上的女强人。她再诗情画意里常常独自吟哦,又在属于自己的另一个空间里呼风唤雨。的确,林徽因应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就没有让人失望过。毕业于培华女中后,她又开启了自己的另一段人生,同梁思成一起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并顺利拿到学士学位后,又到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后来又就职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营造学社。有精力时,她把大多数时间奉献给了建筑学的研究,闲下来养病时,又会写诗来抒发自己细腻的情感。可上天偏偏又要磨练这个心晶骨头玲珑心的人儿,诗人徐志摩竟因乘飞机前往听她的学术报告而不幸坠机身亡,她怀着悲痛的心情写散文《悼志摩》,那个能陪她听雨煮茗,焚香读书的人离她而去了,上天太残忍了呀。

在动乱的时代,她无法得到现世的安稳,但是这并不能吓到她。这个莲一般的女子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坚韧,她的家族中从来不乏爱国人士,英雄烈士,她也不例外,一样有着一腔爱国情。作为文艺界发起人之一,她同其他爱国人士一起,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日就亡,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的宣言》。卢沟桥事变后,林徽因一家险些遭难,但她的爱国热情只增不减,无法提刀上阵,但她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即便后来身体愈来愈差,但她有骨气,即便有国民党的压迫,她也依然参与清华园的反迁校斗争,她说“我们不做中国的‘白俄’。”我相信那时的她即便身体抱恙,也一定目光炯炯,眼中有火在燃烧。后来的国徽设计,她已病重,但依旧带病钻研,因为重视这次委任,她废寝忘食,甚至以消耗生命为代价,呕心沥血地设计国徽。要知道,这可是她能为新中国做的一件大事,要强如她,定要让它尽善尽美才可。甚至于后来依旧带病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的设计,追根到底还是因为,她实在是知晓自己余时不多了,但爱国热情又无处安放,想要将它们安放在对祖国的奉献中。这位非凡的女子即便是身体上再痛,内心也仍会感到充实与喜悦吧。

距医生判定她将不久与世已过去十年,这十年,她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奉献于自己的祖国,但奇迹也有限,那个四月天,一代才女林徽因带着许多人的不舍与牵挂与世长辞了。但我更愿意相信,她是降落人间的天使,携着清香来,又带着淡雅去,轻轻地走了,安静又从容。

“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冰心后来谈及林徽因时这么说道。但是美丽与才气兼备的人太多,林徽因让我们折服的还有她的冷静与理性,淡然与优雅,她立足于那个时代,创造了属于她的辉煌。她结交了泰戈尔、闻一多、沈从文等友人,也邂逅了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这三个爱她的人。既在文学领域上有所成就,又建筑学做出了贡献。历史长河这么长,滚滚的河水也冲刷了那个年代的许多痕迹,但她确实留在了无数人的心中,为后人所钦佩,所倾倒,所仰慕。她这一生,应是无憾了。

可四月早里的云烟已散去,梦中期待的白莲亦寻不见,一树一树的花开又花落,燕子在梁间呢喃又飞去,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子已远去,断了许多人的念想,只留给世间一个优雅又美丽的背影。

江南有美人兮,圣洁如莲。

《林徽因传读后感(15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