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作为一个新教师,踏入讲台的时间也不长,在很多方面都缺乏经验。所以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其中《教学艺术》,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从书中我知道了一些教学发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教学的结构,教师备课的重要性,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创造教学环境,教学语言的艺术等等……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比较陌生的,但踏上了讲台,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对学生和学校负责,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将自己业务提上去。
书中说到备课是老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保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做好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作为一个新老师,备课也是至关重要的,备课备好可以说。课就成功了一小半, 作为我们新教师,备课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对课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对自身的强项都要了解,这样就可以从你的侧重去系统备课,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好的建立你和学生的关系,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书中还提到,教学情感的重要性,人类的情感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发展恰里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主管态度及其体验。老师与学生情感的建立可以说是不难的,在教学过程中,和平时的接触中都会产生情感。老师经常被比做蜡烛,他们经常用自己的光芒去照亮别人,在老师的奉献过程中,学生都是看见的,他们会和老师产生共鸣。知道老师是在为自己好。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回报老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是非常欣慰的。在很多时候,我们也应该去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两好的学习方法,象我们音乐课上,可以经常花出几分钟时间,让他们来唱唱跳跳,缓解一下平常的紧张,让他们放松一下。
教师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与学生沟通最直接的手段。同样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书中对教师语言有几个要求,教学语言要以传授知识,开发智力为宗旨;必须有教育性,能对学生起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在我刚来学校的那会,有时会被学生恶劣的行为激怒,控制不住自己,会对学生发脾气,但我后来也慢慢觉得,发火是没有用的,可能当时或接下来一两节课是有用的,但过几次以后,会变本加厉。所以象书中所说的,应该运用方法,用教师特有的语言艺术去引导他们。
看了这本书以后,很多教学方面的问题,我都找到答案了。希望可以把一些方法运用的更加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学艺术》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里面收集了许多数学界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个人观点、对于课堂教学理念的解读与讲述。田立莉校长的为学生所需而教是乐的观点深有体会。
一、知学生所需做学生
把自己当回学生,真真切切地当回学生,你才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多情,理解学生的出格,理解学生的差异。继而,在课堂上就会有等待、有期待、有善待。你的教学思想将是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探究,唤醒学生思维,濡染学生身心的数学精神;你的教学行为将提升学生理解数学价值,最终使学生的心充满着——数学美丽。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但此时的我们大多都早早忘记了那时的我们需要什么,孩子的渴望、天真、大胆、毫不掩饰的想法,往往被老师“驳回”“视而不见”“喧宾夺主”,作为教师,我们更多的应是理解、宽容,向田老师说的,真真切切当回学生,为学生的“不是”喝彩!某位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把7个苹果平均分在2个盘子里,问每盘几个?还剩几个?”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得出答案。列出算式:7÷2=3(个)……1(个),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没有剩,只要把剩下的一个苹果用刀切成两半,放在2个盘子里,这时每个盘子里的苹果是3个半。”我们的小朋友说的多有道理呀!只是要让他们用一个数表示3个半,他没办法做到,但这是新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珍贵啊!”其实这就是数学知识的扩展,是以后学习分数、小数产生的背景,是以后老师想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啊!只要我们稍作分析,学生就如获至宝,他们期待着什么时候能学到分数、小数,分数、小数又是怎样的一种数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们: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期待学生吧!
二、为学生所需做老师
我是谁?我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创造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决策者。
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而是“参与”“组织”“合作”“引导”。从“学讲课堂”中,我们发现:教师已经退居幕后,自觉退到教师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在小组讨论期间,专心聆听,但不干涉小组活动,当小组学习进程停滞时,教师才加以干预。教师知而不答。听一位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时,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那么大杯的容量就是小杯的3倍。为什么可以这么转换?”此时学生有疑问时,教师有意避而不答,能巧妙利用其余学生的讲解找到答案,学生的知识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适当干预。小组讨论展示时,当一组汇报一种方法后,王老师说:“还有其它方法吗?”这时有同学又介绍了方程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及时总结板书提问,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假设有更深入的体会。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8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在当当网输入小学数学几个关键字,立刻出现一串相关书目,一眼就看中了它《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随即在第一时间买下它。怀着几许欣喜、几许期盼,我打开了这本书!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如身临其境,感受名师的精彩课堂。我越发觉得阅读此书若品茶,总有淡淡清香。
书中讲述了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以及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品读着八位名师匠心独具的教学案例,感受着他们对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学的独特理解与个性诠释,我深深地折服了。尤其潘小明老师的课堂人生更使我受益匪浅。
潘小明老师的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研究学生,为学生学习心理把脉
潘老师认为,教师在教学前只有十分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尚未获得那些学习经验,才能开始新知识的传授;只有清楚起点在哪里,才能满载新知识的船停靠。但是教师不能停留在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必须预见学生将会用怎样的方式去学习新知识。只有对学生会怎样学有所预见,老师的教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
二、诱发争议,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感悟真知
顾汝佐这样评价潘小明老师喑于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碰撞中自己求知求新。潘老师的又一亮点就是善于诱发争议,让学生潜在的错误想法得以充分暴露,在不同想法的碰撞中感悟真知。
三、冷静敏锐,引导学生自拔其根
潘老师十分重视在学生感受、体验之余,引导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高度。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根,而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必须提供合适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并适时进行引导。潘老师认为在学生经过一番自主探究之后,引导学生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进行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深深体悟到策略比结果更重要,实现由关心题目结果向关注解题策略的转化。
四、钝感激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师在课堂的激情会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幽默的语言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有助于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知识,而老师适当的钝感,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潘小明老师在这方面是很有造诣的。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74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8分钟,慢速需要25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1
刚工作时,怀着对教学工作的一颗火热的心,买了一大堆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但一踏上工作岗位就忙得不亦乐乎,觉得根本没有看书的时间。学校号召大家多读书,于是我把读书也当成是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重拾这些书,翻着翻着,《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深深吸引了我。
魏老师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关于管理,魏书生提倡民主、科学的学生自主管理。
魏书生管理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魏老师让我深刻理解:所谓班级管理,并非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其实,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虽然,魏老师的思想我还不能全部领悟,有的即使领悟了,实践中也未必能全部运用。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可以把他的教育思想当作自己工作的信念,长期学习下去,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长足进步。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2
刚工作时,怀着对教学工作的一颗火热的心,买了一大堆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但很多没看就束之高阁,自从顾校长出台了一本《教师发展性成长手册》,翻箱倒柜,又重拾这些书,翻着翻着,《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深深吸引了我。 魏老师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关于管理,魏书生提倡民主、科学的学生自主管理。 魏书生管理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令人称道。
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
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
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魏老师让我深刻理解:所谓班级管理,并非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其实,施教与求知的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虽然,魏老师的思想我还不能全部领悟,有的即使领悟了,实践中也未必能全部运用。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可以把他的教育思想当作自己工作的信念,长期学习下去,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长足进步。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3
时间过得飞快,工作也已二十年了。送走的学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样,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曾几何时渐渐和潇洒自如越离越远,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前不久整理书柜时翻出《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读罢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
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应该很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对待学生,就像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的读后感1000字
我学习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中的第二卷“学习指导”一书,通过学习,我认为学习魏书生一、要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二、要领会他的教学艺术。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 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生转化一直是他努力 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魏书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这样学生的 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学习兴趣与老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魏书生上课,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是一种享受。
综观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 是他的特点。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并对一堂课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课应当激发出真正的激动心情。魏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法找到兴趣的源泉,他认为,教师讲课,寡淡无味,平铺直叙是教学的 大忌。他总是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趣事,乐事层出不穷,学生思维可以驰骋,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对他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爱上了他并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魏书生老师在校或外地讲课,课前总喜欢用气功冥想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魏书生常说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制定一些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的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教师感情越进,对教师所讲的理解的 越深。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49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0分钟,慢速需要29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读《教育教学艺术》有感1
刚工作时,怀着对教学工作的一颗火热的心,买了一大堆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但很多没看就束之高阁,自从顾校长出台了一本《教师发展性成长手册》,翻箱倒柜,又重拾这些书,翻着翻着,《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深深吸引了我。 魏老师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关于管理,魏书生提倡民主、科学的学生自主管理。 魏书生管理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令人称道。
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
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
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魏老师让我深刻理解:所谓班级管理,并非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其实,施教与求知的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虽然,魏老师的思想我还不能全部领悟,有的即使领悟了,实践中也未必能全部运用。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可以把他的教育思想当作自己工作的信念,长期学习下去,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长足进步。
读《教育教学艺术》有感2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读《教育教学艺术》有感3
刚工作时,怀着对教学工作的一颗火热的心,买了一大堆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但一踏上工作岗位就忙得不亦乐乎,觉得根本没有看书的时间。学校号召大家多读书,于是我把读书也当成是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重拾这些书,翻着翻着,《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深深吸引了我。
魏老师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关于管理,魏书生提倡民主、科学的学生自主管理。
魏书生管理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魏老师让我深刻理解:所谓班级管理,并非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其实,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虽然,魏老师的思想我还不能全部领悟,有的即使领悟了,实践中也未必能全部运用。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可以把他的教育思想当作自己工作的信念,长期学习下去,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长足进步。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读《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有感
在网上,提到玫瑰就会想到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她可是当代小语界这座大花园中开得最艳的一朵玫瑰花。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你会看到她丰富的表情、听到她那特有感染力的语言;你还会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听到孩子们精彩的读书声、发言声。孩子们就如同散落于磁石周围的铁屑儿,感情和意志瞬间依顺于她,依顺于他的一颦一笑,一语一字,一动一静,一展一屈。她有时扮演着父亲的角色、有时扮演着母亲的角色、有时扮演着朋友的角色……无论什么角色,都能让大家感受到她的"儒雅、睿智,听了她的课你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琢之玉。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窦桂梅是天生为小学语文课堂而存在的教师。”看了《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我才真正看到了这句话背后的酸甜苦辣。
翻开《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从“课堂,我的生活世界”中,看到窦老师在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讲,一次次推翻,一次次再来……在家里试讲,为了找“课感”,她让爱人和孩子当学生。放学后试讲,她对着空桌椅练,她把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当成可爱的学生,讲得入神了,常常忘了去只相隔几十米远的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她就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练……我读懂了窦老师的话:“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从“寻找语文家园的路”中我看到了窦老师刻苦钻研、攀登高峰的历程,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从“做儿童的语言医生”“于细微处见精神”“好课是怎样炼成的”“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无风格何以立身”中我知道了“当你把教学当作一种信仰时,就会发现你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一样多”、“生活给每一个人留有出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读书,最长远的备课” ……翻到最后文章,是“看云”老师写的“窦桂梅的一天”,我才看到了窦老师那饱满的声音、挺拔的身姿、闪烁的目光、灿烂的笑容背后的沙哑、疲惫、苍老、匆忙。
我总以为老天偏向于她,多给了她时间,多给了她灵感,多给了她精力……我错了,窦老师是靠“韧”劲学习,靠“闯”劲实践,靠“恒”劲积累,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灿烂、美丽和芬芳的。她是凭着全心全力的付出——天道酬勤,才登上了事业的一个又一个台阶。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这一大串耀眼的光环笼罩着窦桂梅,但她却没有为盛名所累,依然执著地行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
玫瑰,美丽的玫瑰,我真的太佩服你了!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总有一些瞬间,让人回味;总有一些经典,让人感触。选择了瞬间,便意味着选择了智慧;选择了经典,便意味着选择了永恒。”而教师独特的教学艺术则是成就自己课堂经典和永恒的有利途径。
——题记
最近读了于永正写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一次次领略着名师的风采,一次次感受着他们课堂的生命气息,一次次被语文的艺术美深深打动,一次次被特级教师所追求的艺术人生深深叹服。本书运用生动的语言文字介绍了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赵景瑞,闫学,吉春亚,盛新凤,周益民八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老师。如:于永正老师的“艺术人生”,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课堂,王松舟老师精致大气的诗意课堂……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
1、于永正老师的“贴心建议”。
于老师给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女儿写下了20条贴心小建议。其实,我觉得这些建议与其说是给他女儿的,倒不如说是给每位年轻教师提出的。这20条建议饱含着一位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殷殷期望,也是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它除了对我们教学的指导,要我们上好课,把握好教学重难点,选择好教学的方法手段,还关注了我们平时的教学细节。殊如要我们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同时在交流中恰当使用肢体语言,是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拉近师生的距离。再如切不可让学生看出你的偏爱,要我们要感到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即使是学困生,也要发现他的某一长处,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孩子的喜爱。于永正老师的建议朴实而细致,温心而值得深思,如果能按着20条去做,我想一定能成为孩子喜爱的老师的。
2、王崧舟老师精致大气的诗意课堂。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语言文字的理解不是在教师的讲解中让学生去体会,而是在学生自己的品读的基础上,一步一步的体会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升华自己的感受。而且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巧妙,不同的课文设计的完全不同,但同样能使学生读的好,读的美,就是因为教师的引导,教师擅于以情激情,以境激情,以言激情。这就是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
3、盛新凤老师提出的`“和美语文”。
在课堂教学中,盛新凤老师借鉴闻一多先生在新格律诗运动中提出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努力构建审美化的语文课堂,追求语文课堂的“三美”。她的课,可以如散文般“形散神聚”,也可以如小说般构思巧妙、丝丝入扣;可以如诗歌般凝练传神、含蓄隽永,也可以如科学小品文般科学严谨、信息丰盈……不管是“散文体”、“诗歌体”,还是“小品文体”,都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图画般的美丽;她的课,特“抒情”“煽情”,善于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拨动孩子的心灵,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使孩子们在这如歌的美丽中诗意地栖居……语文教学的美、美的语文教学,在这里共同融会交织成一首美的交响曲;她的课,如流水,在流动过程中的起承转合,构成了一堂课的结构,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一言以蔽之,盛老师的课真正达到了“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的“和美语文”境界。
是的,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名师们仿佛时时刻刻在我身边,他们的话成了提醒,时时刻刻告诫我不要怎样,要怎样,怎样才能达到目标。就这样,我们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在从未相逢的情况下,开始了一次又一次促膝长谈,成了交心的朋友。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教师《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这些天,我一直在研读《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本书详细讲解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学艺术,同时列举了大量实例,读完真的让人受益匪浅。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机智、得心应手地组织好教学。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努力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是展现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方面。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教法的.灵活性。敢于创新,巧于设计,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出色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必须积极探索和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艺术。
1、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艺术呢?
首先要不断积累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言语艺术
言语体现出的艺术性是教师日积月累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精华和结晶。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有计划、有意识的积累、背诵一些名言警句、民间谚语、成语、诗词歌赋、典故、故事,不分古今中外,不分名言或是从群众口语,只要是有益或有哲理性的词汇,教师都可以多听、多读、多看、多写、多记,通过学习不断扩种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在教学中一旦可用,便可以从自己的知识库中灵活取。
2、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幽默指数
教师的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重视外在知识的学习吸收,更应注重乃在修养的自我提升;要广泛涉猎,做博览群书的“杂家”,善于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幽默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幽默风趣地表现出智慧和才华,才能在教学领域里利用教学言语自由地发挥。使学生既佩服教师的学识,又喜欢教师的个人风格。师生之间会更加互相尊重,师生关系会更加亲密融洽。
总之,当代教师仅仅满足于学校里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像一股清泉,不断更新,永不枯竭。“学有所用”,我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从兴趣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09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8分钟,慢速需要25分钟,有199位用户喜欢。
读《课堂教学艺术》有感1
今天,又拿起了《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这是我上学期买的书了。书中介绍了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届的特级教师的课例及特色教学。从书上不但欣赏到了这些名师的风采,而且许多名师的理念可以说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身为人师的方法,确实是一本小学语文老师的好读本,受益匪浅!
看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名师的一些经典教案,还有他们平时的一些心得。毕竟名人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听听他们的经验之谈,也能让自己枯燥的语言得到些许的滋润。向里看去,我看到了小语教学可以达到的精彩,看到了特级教师令人叹服的智慧,看到了小学生令人惊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开我长久存在的疑惑。其中特别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名师的智慧需要细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么一点悟性习得大师们的一点皮毛。
书中第就介绍了于永正老师,一次又一次被于老的教学技巧折服了。从事这么多年来却从没走近他,了解他,甚觉惭愧。
于老说到一名语文教师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三:一要善良,要善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二要有责任心,严而不厉。三要爱读书,爱写作。审视自己在把学生当作朋友上还没这个意识,第二点还行,爱写作则差远了。看来自己在这些基本条件上还要加倍努力呀。再看于老《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虽然每一条建议都显得那么简短,但细细品味,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却句句切中要害。比如: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就像于老说的,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这样,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就拉进了吗?看来,我得往肚子里多塞几个故事。这一些建议不正是于老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吗?不仅是对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非常有用,对我这所谓的老教师何尝不是一样有效!
惊叹于老师的艺术修养。于老师会讲,能根据讲课内容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听讲的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和缓急。于老师善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活了,课堂因为师生之间入情入境的朗读而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于老师字写得棒,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信手拈来,在这样的老师影响下,孩子们同样会关注、热爱祖国的书法艺术。于老师画画就更绝了,在教描写花鸟虫鱼的课文和一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寥寥几笔就能将其勾勒出来,这样的课堂还能不“艺术”吗?有了这样的艺术修养,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上得有意思,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于永正老师能把课上得这么有魅力,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何为精心?大到课文的结构,小至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拿到课文,首先读,哪怕教过好几遍,朗读课文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读的同时、词典,把拿不准的字的读音,一一落实,绝不想当然。每个新词都查查词典,不能有半点含糊。他还说,只看教参,没有自己的思考,是从来没上过让他满意的课的。最后指出: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于老师在细微处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所以上课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而得“庖丁”的雅号。
我想作为现在的我来说,那就是要多学习,多读书,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
读《课堂教学艺术》有感2
前不久,看了一本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艺术》。虽然没有全部阅读完毕,但是书中所罗列到的一些课堂教学基本艺术却使我感慨万分。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内心更是深刻体验到好的教学艺术对教学所起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本《课堂教学艺术完全手册》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在分析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优化基础上,详细、深入地介绍了教师的讲演艺术、教学组织艺术、教学启迪艺术、课堂心理辅导艺术、家庭教育艺术等先进实用的教学艺术,从而使每个教师都能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使学生愉快地学,积极主动地思考,在宽松的气氛中掌握各门知识。由此联想到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还是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之中。只有学科专业知识,而不讲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教师,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它融汇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美学及其他一些人文学科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各学简报相关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成为课堂教学艺术的大师。
在我所任教的音乐学科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音乐课,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了。音乐是一门不同于语文、数学教学的课程。语文、数学课上教师稍微严厉一点,课堂气氛稍微沉闷一点,学生的心情低落一点对课堂效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在音乐课上,如果教师的心情不好或者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到学生,使学生的心情过于紧张,就会大大地影响演唱效果。音乐是要以情带声,以声感人。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记得一位名师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进教室,就如同上别人家做客进屋先脱卸一样,不管教师进教室前是什么心情,进教室后必须把对课堂教学不利的情感因素留在教室的外面。其次,仅教师一人的情绪到位了还没用,教师还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例如,这节课要学习一首较活泼的歌曲,那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段轻快的音乐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学习《国歌》、《共产儿童团歌》等较严肃的歌曲时,我一般是通过让学生静坐一分中想一些革命英雄来营造一种较严肃的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对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证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魅力,那么你的音乐课肯定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将会在你的引导陪同下快乐地探索着音乐天地的奥秘,享受着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
读《课堂教学艺术》有感3
读《音乐堂教学艺术》这本书,我的感悟很深刻。
音乐是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人享受的一种艺术,它作为一门走进堂后,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要想让学生享受音乐堂,老师要在遵循音乐程标准的前提下,放宽眼界,立足学情,重视常态,关注学生在堂上的常态表现,打造一个智慧平台和魅力舞台。
一、音乐要回归本质,强化审美魅力
谈到艺术,不管是语言还是音乐都离不开"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要想使音乐堂有魅力,必须在声音上狠下功夫。首先要感受音乐的美,音乐是一种语言,一种通过音响表达的语言,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要想听得懂,学生要投入,要用心,即使细小的声音也要能明辨。为了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情,让他们听,让他们说,让他们演。
老师不妨把音乐堂看成一个特定的舞台,让学生们带着充分的自信表现自己!
二、音乐要关注学生,"托"出学生。
这里说到了"托"而不是凸,是因为我感觉在情感上要真正地爱学生,托起明天的太阳,用心地陪他们成长。堂上应该加强人关怀,重视情感,否则单调的教学模式,机械的教学过程,陈旧的教学手段,苍白的教学语言,会导致了不少学生对音乐失去了兴趣。教学时要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设计多种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聆听、体验、表演、创编,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堂要呈现多元,注重堂生成。
教学目标有两类:一类是预设的,一类是堂生成的。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描述中,重点描述了过程性目标,因为过程性目标具有多元价值。有了过程,就有了能力生成,有了过程,就有了情感态度。在情感目标方面,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全身心热爱音乐,引领学生用心触摸音乐。堂没有规定模式,我们可以任意探究,大胆实践,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打造一个魅力舞台。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前不久,看了一本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教学艺术》。虽然没有全部阅读完毕,但是书中所罗列到的一些课堂教学基本艺术却使我感慨万分。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内心更是深刻体验到好的教学艺术对教学所起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本《课堂教学艺术完全手册》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在分析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优化基础上,详细、深入地介绍了教师的讲演艺术、教学组织艺术、教学启迪艺术、课堂心理辅导艺术、家庭教育艺术等先进实用的教学艺术,从而使每个教师都能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使学生愉快地学,积极主动地思考,在宽松的气氛中掌握各门知识。由此联想到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还是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之中。只有学科专业知识,而不讲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教师,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它融汇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美学及其他一些人文学科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各学简报相关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成为课堂教学艺术的大师。
在我所任教的音乐学科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音乐课,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了。音乐是一门不同于语文、数学教学的课程。语文、数学课上教师稍微严厉一点,课堂气氛稍微沉闷一点,[为您编辑]学生的心情低落一点对课堂效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在音乐课上,如果教师的心情不好或者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到学生,使学生的心情过于紧张,就会大大地影响演唱效果。音乐是要以情带声,以声感人。
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记得一位名师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进教室,就如同上别人家做客进屋先脱卸一样,不管教师进教室前是什么心情,进教室后必须把对课堂教学不利的情感因素留在教室的外面。其次,仅教师一人的情绪到位了还没用,教师还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例如,这节课要学习一首较活泼的歌曲,那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段轻快的音乐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学习《国歌》、《共产儿童团歌》等较严肃的歌曲时,我一般是通过让学生静坐一分中想一些革命英雄来营造一种较严肃的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对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