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栏目

教书(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19 10:30:02 热度:25

教书

教书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8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06位用户喜欢。

利用空余时间读了《教书,不简单》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幽默、智慧的师生故事,书写了一位乡村教师真实的教育生活,一份镌刻着爱的教育笔记。曾老师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的个人心得,我觉得这本书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在当今少数老师被金钱迷惑了双眼,丧失了做一位称职老师的基本道德,缺少责任感,缺少敬业精神,缺少追求的时代,这是一本具有引导性的书。

作者的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仿佛就是和你坐在绿草如茵、花开四野的山坡上促膝交谈,娓娓到来,让人似乎感到一丝山风的吹拂,神清气爽,那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幽默、机智的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羡慕不已,许多事情就发生过在我的身边,许多事情又闻所未闻,读着读着就让人心生佩服,就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的热爱与眷恋。我想作者不仅是记录自己的教书生涯,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本书激励我们这些乡村教师吧。

曾纪洲老师讲述了他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经验,传递了他的教育理念,他的一些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在经后的教学中借鉴。《教书,不简单》最令人震动的是作者不断强调“对父母要孝顺”。我们早就习惯于把父母的牺牲和关爱视为理所当然,忽略甚至无视父母望眼欲穿的期待,哪怕这期待不过是每周一个问候电话而已。

毫无差错地记住学生(他人)的名字,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对于别人眼中的苦闷,既然无力改变,那就换个思路,欣然接受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他人)的心里装着老师(自己),老师(自己)的心里就应该先装着学生(他人)”、“很多话,虽然只是一时的气话,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如此种种,哪一条不是为人处世应该看重的?如果这些都忘了,或者装作忘了,看看《教书,不简单》吧,做一个更完善的人,归根到底总是不会吃亏的。

曾老师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自尊心,不在家长面前批评学生,“报喜不报忧”,发自内心的告诉家长他的进步和闪光点。其实,孩子是聪敏的,没有一个生命会自甘落后,但也许就是某一个不恰当的表述方式摧毁了他前进的动力,于是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蝴蝶效应”就没有发生。

最难忘,曾老师对那个大家一致认为他有小偷小摸得孩子的“庇护”与鼓励,那真的是一个太好太好的教育范本。很多的人学坏了,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给他下了一道“诅咒”,我们也是他的悲剧的参与者,甚至把他的悲剧当喜剧去把玩。看到那个孩子后来幸福的结局,我心里暗想,曾老师,你是个好老师!

还有,我们的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说一些伤害学生的话。如:“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学生的基础这么差,让我怎么教?不管我教的好不好,工资照样领。”这些话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只有根据学生的基础,了解学情,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关心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学。

从字里行间,我看到这个戴着眼镜,清瘦的,上了几次讲台都还脚抖的城市青年,如何一步步融入村小,如何一步步带动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得到好的学习成果。从最初走上讲台,到最后离开又被学生感动的留下,整本书用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讲述了曾老师在小坌教书的经历,浸透着乡村恬淡气息的文字里穿插着曾老师的“教书经”。读到了这本书,窥见了曾老师的策略与艺术,在那些被总结出的方法和技巧中我看见了身为老师的不简单。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寻生活之源,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只要有一颗爱心,有一份热情,有一种责任,有一种追求,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就会象曾纪洲老师一样,成为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的老师。爱着,努力着,一切皆有可能。

《教书,不简单》

幼教书籍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70位用户喜欢。

昨日,我读了《儿童美术教育》一文后,对我个人而言深有体会,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我们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所以,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机械模仿成分过多,创造成分不足。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利用多种美术手段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活动时间一味的拉长,活动内容如大拼盘,而且是事先准备好各种活动的拼凑表演,看不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真、善、美的理解与表现。

文中提到,任何幼儿都应享有与其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的自由权利,我们不能以幼儿尚未成熟为借口,剥夺他们应有的自由。教师对幼儿的控制仅仅是因为幼儿需要帮助,而不是因为幼儿无知无能。控制也并不是意味着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建议与命令。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主要需要表现的不应该是绘画技巧,而是幼儿自身的情感和感受。

教师应该真正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认识并表现出周围生活中的真善美。传统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弊端,在教育观念上,过多的注重技能的培养,强调幼儿绘画色彩、造型及其结果,以像与不像、是与非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局限于课堂教学及运用有限的工具;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通常采用临摹范例的方法,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幼儿对美术的个性表现,抑制了幼儿创造才能的发挥。我们教师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过程中内容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应用,忽略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在活动中是否自由、大胆地表达其内心的情感与想法。

幼儿由于生活经历、经验不足,使他们常常把现实与想象、认识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而这正是幼儿作品的魅力所在。而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应该注重的不只是技能技法,而是看作品中所反映的情趣与丰富的想象力。在欣赏幼儿的作品时一定要多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幼儿作品的理解,避免对幼儿作品的不理解和忽视幼儿内心世界的表露。

幼教书籍

幼儿早教书籍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从这首歌的歌词里就可以看出,雷锋在人们心目是好榜样。雷锋,他把自己比喻成一颗革命的小小螺丝钉,立下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志愿;他忠于革命,忠于中国共产党。

1940年月日12 月18日,雷锋在一个贫苦农民里出生了。在他四至五岁的两年里,万恶的旧社会夺走了他爸爸,哥哥和一个正在吃奶的弟弟的命。最后,妈妈也悬梁自尽了。他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是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拯救了他。

1954年,雷锋光荣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先锋队队员。在入队宣誓大会上,雷锋说:“我是第一批少先队队员,我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把红领巾染得更红!”在学校里他以身作则,助人为乐。

1960年,雷锋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雷锋以实际行动发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革命工作的热情就像为炉里为一样旺盛。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因公牺牲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看完《雷锋的故事》这本书,我懂了雷锋精神的伟大,雷锋就是伟大的革命丰碑。我想到了《今日说法》中的一个故事:一个老爷爷,他从中年开始,就一直捡破烂,卖废品,把钱捐给没钱上大学的大学生。他就是一个活雷锋。我们以实际行动学习雷锋,平时,生活要节俭,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要和同学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好品德;把学习雷锋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小学好书本知识和技能,长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雷锋精神代代传。

关于幼儿早教书籍读后感600

幼教书籍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昨日,我读了《儿童美术教育》一文后,对我个人而言深有体会,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我们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所以,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机械模仿成分过多,创造成分不足。

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利用多种美术手段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活动时间一味的拉长,活动内容如大拼盘,而且是事先准备好各种活动的拼凑表演,看不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真、善、美的理解与表现。

文中提到,任何幼儿都应享有与其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的自由权利,我们不能以幼儿尚未成熟为借口,剥夺他们应有的自由。教师对幼儿的控制仅仅是因为幼儿需要帮助,而不是因为幼儿无知无能。控制也并不是意味着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建议与命令。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主要需要表现的不应该是绘画技巧,而是幼儿自身的情感和感受。

教师应该真正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认识并表现出周围生活中的真善美。传统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弊端,在教育观念上,过多的注重技能的培养,强调幼儿绘画色彩、造型及其结果,以像与不像、是与非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局限于课堂教学及运用有限的工具;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通常采用临摹范例的方法,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幼儿对美术的个性表现,抑制了幼儿创造才能的发挥。我们教师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过程中内容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应用,忽略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在活动中是否自由、大胆地表达其内心的情感与想法。

幼儿由于生活经历、经验不足,使他们常常把现实与想象、认识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而这正是幼儿作品的魅力所在。而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应该注重的不只是技能技法,而是看作品中所反映的情趣与丰富的想象力。在欣赏幼儿的作品时一定要多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幼儿作品的理解,避免对幼儿作品的不理解和忽视幼儿内心世界的表露。

幼教书籍

孩子早教书籍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在炎炎的夏日里,无边无际的草莓地上不时的散发出那迷人而甜腻的草莓香。在草莓摊上,那诱人的晶红的草莓迫使人们停下脚步卖几个尝一尝。而草莓也有瑕疪的一面,地摊老板总爱把饱满的,鲜嫩欲滴的草莓放在那些小草莓上,好一并卖给路人。可这个带着栀子花香的小姑娘卖的草莓个个饱满,鲜嫩欲滴,她身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一日无书,百日荒无”。书是我们的伙伴,它不但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知识,还给了我不平凡的一生。我的12个春夏秋冬都是在书的海洋里畅游:童话般的故事,迷梦似的小说,解不开的诗歌。给了我一生也读不完的启迪。我嚼着这本让我受益一生的书,以作者汤素兰无限的童心构成的一本书:《甜草莓的秘密》。

看,小女孩穿着长裙,带着栀子花的气息。一篮鲜嫩的草莓后排着长长的队伍,奇怪的是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甜的草莓呢?我带着它向深山中的女孩走去……你一次只卖十颗草莓,最多二十颗;“为什么你家的草莓那么甜?”“当然啦!这可是我妈妈亲手种的呢!”……层层迷雾扑来,女孩的脚步越来越快,一道白光闪过,漫天只剩下栀子花……我蹑手蹑脚地爬落到落木丛边,女孩变成了小狐狸!狐狸一家料理着这一小片草莓地:只有狐狸才能种出这么甜的草莓!“如果我拔下一颗草莓苗带回家种,那不发财了?”我想,我可以用高价出售,唔……我终究没有这么做,小狐狸的梦想是下山,能交好多好多的好朋友……从草莓地里退回来……

甜草莓是大家所爱的,体谅的小狐狸。让他的生意继续,也许笑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小狐狸的眼里,它是无价的,让身边因孤单而渺小的任何一个人,努力的笑,做好自己!

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书的日子是空虚的,记得书是我们知识的泉源。苦读书,读书苦,苦中乐!

关于孩子早教书籍读后感600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35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工作已经第十五年了,虽然天天都要接触书,但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回忆了。拿到管建刚老师的书心理想的首先是哪位名教师又在著书立说了,看完书后却感想很多。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这样诠释的:积极的态度就是积极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虚度此生、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精神守侯,保持内心丰富的安静和寂寞的充盈。

“地球上每晚有30亿人饿着肚子睡觉,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因为有生命的威胁;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银行海域存款,钱包里还有钞票,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我们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这样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吗?”

作者的话虽然很平实,但句句扣人心弦,说得很真诚,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学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羡慕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别人的机运比自己好,却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可能自己在这样的想法中度过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无所成,管老师的话就像当头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帮助自己确定了方向。

书中又有这样一段文字:“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杀手。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的揭穿,象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乐死。”

管老师的书中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

我觉得这个责任感,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人,只有一次青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少青年人认为只有趁着大好年华,尽情享乐,才对得起这青春。殊不知,这其实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乐主义怎样泛滥成灾,我仍要坚持说,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

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人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能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标,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样只能在碌碌无为中浪费自己的一生。

管老师报考师范学校的理由是:教师有美好的寒暑假,还能转户口,能从田里走出来,拿月工资,吃公家饭,病了有公费医疗,老了坐在家里拿退休工资。说实话自己也并不是抱着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理想报考教师的,更多是当时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做了老师也发现,做一个教师也是很苦很累,要做个好老师更难,可正如作者也告诉我们的:教育,有快乐的意义。这个快乐不是作者当初所想的任何一点,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义。

这样教书不累人教师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2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这样教书不累人》教师读后感

《这样教书不累人》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一位富豪和朋友在酒店小聚,酒店老板频频上前敬酒。事后,一个小伙子叫住了老板:“他们不会再来这里吃饭了!”之后,那位富豪真的再也没来过。小伙子问满脸疑惑的酒店老板:“你认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尽量满足客人的需要啊。”老板说。“说的很对。但你有没有想过,客人们的需要当中,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你只知道客人需要什么,却不知道客人不需要什么。了解客人不需要什么与了解客人需要什么一样重要。”小伙子继续说:“你们一见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就不断去敬酒,但他们是来参加他们自己的.聚会的,而不是来接受你的敬酒的,你去敬酒实际上是在打扰他们,这绝不是他们需要的。”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同样道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不需要什么和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同样重要,教师如果不厌其烦地硬是要给予学生不需要甚至反感的东西,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越来越厌恶与疏远。例如,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而硬是大讲特讲;不了解学生是否喜欢活动而硬是让学生成为“角色”;不了解学生是否需要合作而硬给学生拉来“伙伴”……于是,教师无微不至的的教学“服务”就难以获得学生的心服。因此,教师就应多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不需要,最大限度地去尊重学生的需要,并应舍得学生的不需要。因为,有效地教学往往很简单,就是必需的一个不少,没用的一个不多。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0位用户喜欢。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书中亲切生动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我们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很多时候在失败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这本书,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让我们有勇气去接受失败,让我们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管校长说:“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比较机械的传授学生以知识。正的成了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07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小编为你们准备了一些500字左右的读后感,欢迎来阅读借鉴~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在《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老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师的职责,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要做到的:

一、要抛弃学科本位的思想:身为教师,不负责任,那就是老师的悲哀。老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不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事的态度,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人的原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但他认真,诚信,富有爱心,作为教师,你应该为这样的学生自豪,虽然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你带来所谓的荣耀,但会让老师的内心变得踏实!

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一个老师不能一味用语言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良好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善良,那老师的内心就要柔软和慈悲,你希望学生正直,那老师就要诚信,你希望学生积极向上,你老师就要不畏困难,你希望学生阳光朝气,那教师就要乐观开朗,老师要知道,若干年后,在你的学生身上会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我们希望,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执着的方向: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老师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钓誉,要能经受住一些诱惑。我们要明确,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老师的着力点在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站立的人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身为教师,千万别把心思花在人际关系的内耗上。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展示了老师的气节和气度,它是一本让老师补钙,让老师醒神的好书,值得一读。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的一部教育随笔,由于是随笔,闲暇时读的很轻松,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作者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这让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很大作用。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让人匪夷所思。案例:小a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小女孩,打扮得却很像一位假小子,非常听话,上课从来不讲话,却也从不发言。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竟然接连好几天没做作业,考虑到她性格内向,开始我让她回家补上就行了,老师不批评。可没想到平时那么听话的她竟然只补了一小部分。问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这孩子怎么了,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应该问问家长怎么回事?于是让她请家长来一趟,结果等了三天都没来,而且每一天她都会撒一个在我们成人看来十分可笑的谎。事情更严重了,我于是亲自在放学时到校门口请其家长来谈谈。她妈妈到办公室后,我刚跟她妈妈说了一句:小a这几天作业一直没有完成。我话还没说完,她妈妈就冲上前,啪地使劲打了小a一巴掌,自己马上也红了眼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小a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呢。她犯了错误自然不敢跟妈妈承认,老师要请她妈妈来,她为了逃避,自然要撒谎,而为了圆之前的那个谎,她又不得不编出更多的谎,这无疑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这种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合谐统一。做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可一部分家长往往是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的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表现为被动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让我们为共同的目的一道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吧!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去年,师兄送我一本《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中学语文教师吴非 老师的教育随笔。该书篇幅较长,分为六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该书收录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 , 有的 是 记录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 的 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一看书名,我很惊诧,更是迷惑 , 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它的真面目。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吴非老师的字里行间 透着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在《母亲教我的歌》中, 他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莫大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缘关系的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若父母亲缺乏理智,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家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其情况可说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 及时 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而学校,老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进行共性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 周全 到每个孩子的特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心理品质 ,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 良 好的基础,又可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当然这里只讲了很少的一点,这本书还让我收益颇多,比如让我明白:教师不仅是园丁, 教师自己本身 更 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学生;教师也不仅是春蚕, 其生命在每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就应该站着教书。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5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一个从小就做的梦,梦闪闪发光,就像一盏彼岸的灯火,看似可望不可及,促使着我们不断向前追逐。

前段时日,我拜读了《不做教书匠》。书中讲述的是管老师在教育路上行走多年的心得,更确切的说是对初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的一些忠告。此阶段阅读对于我来说,再适合不过。文中说:教育是神圣的,其伟大并非是职业本身所赋予,而是因为有一群无私的人在默默为之努力。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这条路,接下来便是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而我所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才会不沦为一名平庸的教书匠?在教育这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什么指引着我们前行才能做到勇敢的走到底不回头?我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既然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那便以此为方向,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信念为灯芯。我们要坚信能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无上的荣耀。因为在孩子眼中,我们无所不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故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茫,初始之段我们就要坚定我们的信念,我们屹立于这样的世界:物质上我们成为不了大亨,但精神上的财富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教育,它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因为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当我们早晨来到班级、走进教室、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你时,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拼搏为火种。明确了信念,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摆正心态,想好以怎样的姿态去努力。我认为,年轻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犹如烈日当空、雄鹰翱翔天际,不拼何为年轻?我们不畏惧失败与平庸,我们只是不甘于失败和平庸!故让我们趁自己还年轻,拼搏行动起来吧!重要在行动!我们要打破“多做多错”的庸人思想,不犯错误,没有尝试,目前不错,今后一定会错;尝试了,错了,不要紧,只要善于总结,吸取教训,再付诸于行动,一定能成功,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都不是大问题,我们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并再次尝试,学会享受这过程中的快乐。我们在挫败中拼出成功!我们要理解: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教育还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我们看来哪怕我们坚定了信念,有拼搏的干劲,可教育之路毕竟漫长,教育的大海一望无际,虽有彼岸灯火的指引,但终归有距离,我们该怎样坚持下去呢?关键在于爱!发自内心的爱教育、爱孩子!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我们才不会在工作中抱怨、心灵不会感到疲惫。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当我们深爱着我们的职业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路也不是那么长了、这海也不是那么广博了,在这过程里不再枯燥、乏味。看着孩子们因考试优异而喜悦;交到一个谈的来的朋友而高兴;做错了事而慌张;打架输了而发脾气,突然间你就会觉得其实啊,教育充满了乐趣。就像小时候捏陶泥,很是期待最后的作品,我们用心期待着它成型,并且用心守护它。教育就是这样,它需要信念、需要拼搏、需要坚持、需要爱。初始你会觉得繁琐、无趣,甚至你可能会想过放弃,但当你用心去感受,感受孩子、感受平凡教育中的不凡,你会入迷,你会渐渐的爱上这项事业,你会感受到挡在你前方的迷雾突然散开后远方的美景是如此的迷人。你会从心底里感叹:能从事教育,挺好!

末尾,我想说的是彼岸灯火,不再遥不可及,它是我们心底的梦,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只要我们愿意走,总会走到,且一路风景美好!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不做教书匠》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范文650字

读《不跪着教书》前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读《不跪着教书》后是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启迪了我。该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带着期待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一边读一边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不跪着教书,教师怎么样做呢?在书中给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

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教师的灵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因此,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

这样教书不累人教师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这样教书不累人》教师读后感

《这样教书不累人》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一位富豪和朋友在酒店小聚,酒店老板频频上前敬酒。事后,一个小伙子叫住了老板:“他们不会再来这里吃饭了!”之后,那位富豪真的再也没来过。小伙子问满脸疑惑的酒店老板:“你认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尽量满足客人的需要啊。”老板说。“说的很对。但你有没有想过,客人们的需要当中,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你只知道客人需要什么,却不知道客人不需要什么。了解客人不需要什么与了解客人需要什么一样重要。”小伙子继续说:“你们一见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就不断去敬酒,但他们是来参加他们自己的聚会的,而不是来接受你的敬酒的,你去敬酒实际上是在打扰他们,这绝不是他们需要的。”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同样道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不需要什么和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同样重要,教师如果不厌其烦地硬是要给予学生不需要甚至反感的东西,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越来越厌恶与疏远。例如,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而硬是大讲特讲;不了解学生是否喜欢活动而硬是让学生成为“角色”;不了解学生是否需要合作而硬给学生拉来“伙伴”……于是,教师无微不至的的教学“服务”就难以获得学生的心服。因此,教师就应多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不需要,最大限度地去尊重学生的需要,并应舍得学生的不需要。因为,有效地教学往往很简单,就是必需的一个不少,没用的一个不多。

《这样教书不累人》教师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4位用户喜欢。

近日阅读南京师大附中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让我颇有感触,在所有的教师中,真正做到不跪着教书者能有几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首先,要求为人师者要做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别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着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的确如此,尽管不少的文章和着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话题,我们从中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况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还要另当别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坚信,作为一名教师,教出成绩如何优秀的学生并不值得炫耀,而更为了不起的应当是教会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用善良换来信任、愉悦、温暖的时候,我们为别人,其实也是为自己点亮了那盏幸福的灯!

用善良点灯,那灯的光芒会是世上最美的光芒,那光芒中折射的鼓励、赞美、关怀等人世间最美的品质,能使点灯的人生价值得到最美的体现,点亮的也许只是一盏灯,但照亮的却是一个世界!

总之,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必须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丰厚,智慧不凡,人格伟岸。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假期里读了华老师的《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感慨颇多,我想,将“农民”进行到底,便是方法之一。

首先,学习农民的三种意识:

一是带着对自己田里的庄稼所投入的那份非常浓厚、深沉的.感情去对待学生,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的过失;

二是要有主动意识。农民种地,没有人刻意去管,也没有人要求农民什么时候种地,种多长时间,种多少地。然而每一年每一季每一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农民忙碌在田野里的勤劳身影。他们明白“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晓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他们主动播种、施肥、收割。作为老师,就需要像农民那样,围绕“教书育人”主动地工作,不再把备课、上课当成一项任务,不再为了制度、为了指令而麻木地工作。

三是要有专业意识。农民种地,付出很多:有艰辛的汗水,微薄的资金,还要坚强地面对天灾的考验。为了让庄稼长得好,还得买化肥、买农药。我们老师要想把书教好、把人育好,难道不应该为教学进行一点投资吗?买几本书,订几份杂志,多了解一些教学理论,多掌握一些教育理念,多学习一些教学案例,让自己也渐渐成为专业化的优秀教师。

其次,学习农民的精耕细作。像农民精选种子那样精选教学内容,教皈依学;要像农民精耕细作那样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要像农民那样,在农业耕种过程中不断调整,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地栽培,细心地呵护。学会“看天、摸土”,寻找课堂“播种”的时机。

是呀,当我们真的能够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我们一定会拥有老农的那份悠闲,那份练达,那种智慧。当我们真的能够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全身心地投入一次,耕耘一次,也一定会收获硕果累累的金秋!也唯有这样,才能全心全意的为学生快乐成长服务。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书中亲切生动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我们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很多时候在失败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这本书,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让我们有勇气去接受失败,让我们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管校长说:“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比较机械的传授学生以知识。正的成了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不做教书匠

这样教书不累人教师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这样教书不累人》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一位富豪和朋友在酒店小聚,酒店老板频频上前敬酒。事后,一个小伙子叫住了老板:“他们不会再来这里吃饭了!”之后,那位富豪真的再也没来过。小伙子问满脸疑惑的酒店老板:“你认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尽量满足客人的需要啊。”老板说。“说的很对。但你有没有想过,客人们的需要当中,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你只知道客人需要什么,却不知道客人不需要什么。了解客人不需要什么与了解客人需要什么一样重要。”小伙子继续说:“你们一见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就不断去敬酒,但他们是来参加他们自己的聚会的,而不是来接受你的敬酒的,你去敬酒实际上是在打扰他们,这绝不是他们需要的。”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同样道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不需要什么和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同样重要,教师如果不厌其烦地硬是要给予学生不需要甚至反感的东西,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越来越厌恶与疏远。例如,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而硬是大讲特讲;不了解学生是否喜欢活动而硬是让学生成为“角色”;不了解学生是否需要合作而硬给学生拉来“伙伴”……于是,教师无微不至的的教学“服务”就难以获得学生的心服。因此,教师就应多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不需要,最大限度地去尊重学生的需要,并应舍得学生的不需要。因为,有效地教学往往很简单,就是必需的一个不少,没用的一个不多。

《这样教书不累人》教师

《教书(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