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栏目

余光中读后感(10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3 16:30:02 热度:18

余光中读后感

余光中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大约在我三四年级吧,我不晓得在什么刊物上抄下了这首余光中的乡愁。小小的我根本不晓得什么是乡愁,也不晓得那弯海峡隔着我的亲人不能回来。我只记得那时对诗很狂热,不管懂与否,照抄不误。同学们看到这首诗,特别是男生,对我挤眉弄眼。就因为“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大概我上初中后,那个我从未谋面,抛下妻儿老小,在海峡那头的外公回来了。他白发苍苍,我的母亲和姨母的泪流了又流,那矮矮的坟墓把外婆隔在里头。那深深的遗恨除了外公,我的母亲和姨母又有谁能体会出来呢?外婆吗?她的怨,她的恨应最深。但她活着时,从来没有自怨自艾,她把爱给了我们姐妹几个。女人,谁说你的名字叫弱者,我的外婆,一个小脚女人,从三十岁就失去了外公,她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女儿艰难度日。外婆用她日复一年,年复一日的沉默,书写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海峡那岸年青的外公把一头青丝熬成白霜也没有再娶。四十多年的杳无音信,那份热情一点一点的熄灭,父母妻儿竟被那湾浅浅的海峡阻隔着。遥望大陆,梦魂牵也系,这就是乡愁吗?多想闻闻故乡泥土的芬芳,多想看看故乡的潮起潮落、山山水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啊!外公啊,您的四十年对外婆,我的母亲和姨母是怎样的`一种缺憾啊!小时候,我的母亲和姨母,她们不晓得自己的亲人在那遥远的地方,梦里没有父亲,有的却是生活的艰辛。等到她们头发斑白的时候,才晓得父亲是什么样子。

月残了,还有圆了的时候,就连那牛朗和织女还会有每年的七夕相聚,而外公和外婆四十年后再也没有相见。现在,或许在天的那边,他们的魂魄早已相聚在一起了吧!台湾啊,母亲的头发白了又白,那声声亲喃的呼唤,唤不醒沉睡的你吗?同样的炎黄子孙却要有两种身份吗?外公的坟墓就埋葬在故乡的山坡上,远处是澎湃的大海,坟前是开满一地的蝴蝶花。

余光中

余光中诗集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20个字,有2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当冬天的第一丝寒风吹起,家门口的落叶们又争先恐后地跳起了舞。总有那么一两片调皮的落叶,喜欢驻足我的窗前,久久不忍离去。风一吹,小小的窗台上,总会留下一抹红的、一抹黄的,像精灵一般,点缀了我的心灵。在暖暖的冬日阳光下,我最喜欢的就是趴在那窗头,看着那落叶在阳光中飞舞,看着那落叶奔向大地的拥抱……

三年了,已经三年没回故乡了。记得老家门口的那棵大树,也最喜欢在冬天落叶了。她总是那么调皮地把落叶铺满我家的菜园,也总是那么淘气地让落叶钻进我的窗户,飘进我的书本,成了我那一年最喜爱的书签。

三年了,三年都在异乡过年。每次过年的时候,我总是不忍去看那窗外跳舞的落叶,总是不敢去想那远在故乡的亲人。好想跑进爷爷奶奶的怀抱;好想抱抱我那个刚出生的表弟;好想站在老家的窗前,看着那漫天的落叶飞舞……

这几年过年的时候,我总是那么默默地窝在屋子里,跟爸爸妈妈一起,静静地看着春晚。耳边偶尔一声“嘭,嘭”声,提醒着我新的一年又即将开始。

日子一天一天流淌着,我也悠闲地游淌在《余光中诗集》中。突然一篇《乡愁》引起我的注意。乡愁?余光中先生,这位可敬的老人也有乡愁吗?他的乡愁又会是什么呢?

“宝贝,寒假回老家!”正当我出神地想着时,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喜悦像快乐的小鸟,让快乐的我飞向了老家的路上。一路上,我都紧张得不敢入睡。爷爷奶奶在家还好吗?那个新出生的小家伙到底长什么样呢?我家的新房到底造了怎么样呢?我的房间是怎么样布置的呢?家门口的那棵大树还在吗……

整整十多个小时,我就那么一刻也不停地看着窗外,看着那熟悉的景物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故乡还在飘雪,太阳也偶尔在灰色云间露出来一会脸,透出点点阳光,温暖了刚到家的我。我出神地站在家门口,凝望着周围的一切:房子大变样啦,好像一幢小别墅呢!哦,那棵树还在那呢,还是那么喜欢飘落叶呢……

“宝贝,回来啦。”奶奶高兴地从屋子了冲了出来,一把抱住了发呆的我。熟悉的环抱让我的泪水像泄了洪的潮水,猛地冲了出来,止都止不住。

“你呀,长这么大了,还是这么爱哭。”奶奶笑得擦掉了她眼角的泪水,挽着我走进了家门。屋子里的大大小小都迎了出来,只为了迎接三年没回家的我……

屋子是那么暖和,亲人们是那么和蔼,那个新出生的小家伙是那么可爱,我沉浸在满满的幸福中了。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窗台上――啊!落叶!一片一片,还是那么美。风吹落后,它们在雪白的窗台上留下了玫瑰色的霞。

故乡的年是在中午,赶在了春节。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憨厚的笑,欢乐地聚在一起吃午饭。奶奶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放了一碗甜甜的汤圆,一直盯着我们喝掉才放心。我们总是笑着说奶奶那个老顽固,但是还是美滋滋地喝了个底朝天……

不知不觉就过完了年,我又踏上了拥挤的火车,眼泪不自觉地滑了下来。望向窗外,那一片片落叶又随风落下,像是为我送别。看着火车渐渐离开故乡,离开故乡的天空,我不禁又想到了《乡愁》……

乡愁,

乡愁不就是那一片片飘落的树叶,

而我是行走在那叶脉上的求学者,

一回头,却发现故乡是那么遥不可及。

乡愁不就是那一天天翻过的日历,

而我是行走在那流淌着的岁月中,

回眸中,却发现故乡是那么近在咫尺。

乡愁,

是那承载着满满爱的一艘船,

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但是,

中间紧紧连接着,

是那暖暖的关爱。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在我读了余光中的散文花鸟后,我立刻对小小的鹦鹉起了由衷的喜爱之情,甚至把自己当做作者,给鹦鹉喂食、打理羽毛。但也为人类的残忍而感到羞愧。

在我读“蓝宝宝菜市上六块买来的,在我所有禽缘里,它是最乖巧最可爱的一只,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舍不得舍弃它的。”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对蓝宝宝的喜爱之情,因为蓝宝宝是最乖巧可爱的。从“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不肯舍弃它”写出了蓝宝宝对我的重要性。小小的鹦鹉也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的心理。如果你平时对它不好,他只要能出来必定就回去咬你,如果你对他好的话,它不但会用小喙亲吻你的手指,还会把 “雀栗”与你一同分享。在我读“人类之间,禁止别人发言或强迫从千口一词,也就威武的了,又何必向禽兽去行人道呢?”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残忍,为了让人语推行而违反了人道。这无所不载无所不容的世界属于人,也属于花、鸟、鱼、虫。我们不能为了私欲而破坏这个世界。

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好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小生物,不要再猎杀它们了,他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想人一样,有自己的父母。不要再让一个个无辜的生命惨死于人手!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动物献一份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余光中散文》

读余光中诗集有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5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诗,虚虚无无,迷迷幻幻。

时如猛虎下山,时如寂静夜空。

可就是这多变的诗,让我着了迷。

以前我从不喜欢读诗,总觉得,她又不惊险刺激,又不优美迷人,又什么好看的呢?可当我遇到《余光中诗集》,突然发现,诗里,竟藏着一个五彩的世界!

诗,不像《青铜葵花》,情节多变,勾人心魄;不像《遇见火星女孩》,优美梦幻,纯洁美丽;不像《希利尔讲世界史》,真实严谨,幽默风趣。可她,却似有着一股神奇的魔力,让人越陷越深,最终沉迷其中!

有的诗,天真可爱,譬如《0-99.5分都出逃了》,而有的诗却成熟稳重,有的诗优美梦幻,譬如《莲的联想》,有的诗却读着就心痛。我最喜欢的诗是《诀》,听:每一次爱情的是别离/每一次别离都始自相遇/云只开一个晴日,虹只驾一个黄昏/莲只红一个夏季,为你/当夏季死时,所有的莲都殉情。是不是很美?我从没想到过,那一个个我从小就认识,就熟悉的中华汉字,竟能组成如此之优美的文字,而这些优美的文字组成一首短而精的诗。所以,我认为诗就是精华!汉字的精华及文章的精华!当那一首首优美而灵动的诗,呈现在我的面前时,我的心也为之柔软了起来,忍不住去细细品味她,品味那每一个字所包含的,所隐含的。

《余光中诗集》,虽是所有诗集中在一起的书,可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精打细选过的,每一首诗都有她所包含的不同含义,不同的文笔。如《森林之死》表达的是要求人们不要在过度、随意地砍伐树木;《寻李白》表达的是对李白的一生用诗句细细道来,以及对李白这位伟大才子的失踪感到无限的惋惜;而《戏李白》则是表达了对李白豪迈的文笔的深深敬佩之情。

我有时会问自己,诗和书,你更喜欢哪个?可我总想不好。也许是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需求吧。就像在心情焦躁不安的时候,我愿意读上一首诗来抚平我焦躁的心灵;而在午后冬日的阳光下,我想我会更愿意选择读一本书,让书把我带进书中的那个我从没接触过的世界……

说真的,我以前从未觉得诗有多好,像李白、杜甫那样的五言绝句啦,七言律师啦,都是那么死板,我从来不觉得有多优美,可当我知道了诗,能用这种更优美、更好的办法表达出来之后,我终于开始发现并努力挖掘其中的美了!

自从上次裘乐的小诗《朋友》上报之后,我便开始每天都在构思我要怎么写诗,怎么写才能精彩,才能入得了编辑部老师的法眼。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出来,便放弃了。后来我拿起了《余光中诗集》,想从这个中间汲取诗的精华,来完成这个我写诗的愿望。

也许,诗容易写,可真正能写出她的灵魂的,也寥寥无几。在读了《余光中诗集》后,我希望自己能写出诗的灵魂来。

余光中作品集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1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有一种时间的乡愁无药可医

——读《余光中作品集》有感

古往今来,乡愁是亘久不变的话题,乡愁是李后主的“离根恰如青草,更行更远更还生”,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屈原的“悲莫悲兮生别离”,是余光中洋洋洒洒多少字,书也书不完,念也念不完的无限离愁。

余光中生于王国维投水的次年,幼年的他咽下国破的苦涩,经历沦陷区的岁月、抗战的岁月、仓皇南奔的岁月,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来到台湾与大陆别离。

可以想见,在那个南国之南,他无数次眺望北方,眺望魂牵梦绕的大陆。他曾写下“有一种时间的候鸟只去不回”。只去不回,包含了多少无以言说的苦涩的思念。明明只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是他无法飞越的距离。无数个午夜梦回,泪水打湿衣襟。你问为何?怕又是梦回长安,醒来却发现,日近,长安远罢了。

是的,这是行路难的世界,东行不易,北归更加艰难。离乡的痛是切肤之痛,怀乡的愿望是落叶归根。北归是余光中的执念。“当我死时,原江南的春泥覆盖在我身上,当我死时。”如此深沉的爱,于他来说,回家时不灭的幻想。

可是,那又为何迟迟不肯归家呢?我如是问。除却北归不易,除却我所不知的,不曾窥到的种种无法言说的事情绊住了脚步,怕是应该还有一种感情,叫近乡情怯。怯,有怯的是什么呢?怯的是物是人非,怯的是被三岁稚童奇他不再标准的乡音吧。

掉头一去是风吹白发,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浪子已老,惟山河不变。只怕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是李白的霜,祖国已非少年的祖国;只怕回乡后找得回蒲扇也找不回萤火,找的回老桂也找不回清芬;只怕四十年后,所有的镜子都已不认识他了;只怕旧愁未解,又添新愁……

要等到几时啊,才肯归乡?

若他踏上乡土,去寻记忆里的杏花村,恍然发觉那里已改买啤酒,他是否又会涌起那种水墨画也画不出,细雨背后的乡愁?

若他踏上乡土,满目竟都是摩天高楼,茫茫人海,惟他孑然一身。他是否会怀疑,此处仍是台湾?

若他踏上乡土,提着纸钱与酒,来坟前祭奠老母,却看见荒草苍茫处又添新坟无数。他是否会叹世事无常?

若他踏上乡土,去寻那旧时的玩伴,童年的二狗与毛毛,经都长成了饱经风霜的模样。他是否慨叹岁月催人老,年华老去,已物是人非?

未老莫还乡,老了,就不会断肠?

异乡之魂,何处安放?

明明布谷鸟啼,两岸是一样的咕咕。

明明木棉花开,两岸是一样的艳艳。

可为何,总是魂牵梦绕着那个北方的大陆?

思念自己的母亲,哪里需要为什么呢?

南有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蟪蛄啊,蟪蛄,他是阅历春秋的蟪蛄。他阅历的是战国,是军阀,是太阳旗,是弯弯的镰刀如月。

岁月更迭,年华老去,他总有一种时间的乡愁无药可医。乡愁入骨,入血,入心,入五脏,入六腑,又从指尖顷数泻下。这世界是乱世的遗嘱,而他是唯一的遗物。他写下的一字一句,留给我们一年一年的复读。

余光中散文的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读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可没有像读余秋雨的《行者无疆》那么痴迷,那么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的,开始时甚至有读不下去的感觉。记得刚读时,我是文章得连续读上两遍才有点感觉。或许是本人的语言攻底薄弱吧,才至于读的那么累,那么辛苦。或许是他的文中好词接连,我得多读一遍才能有所消化。就拿我女儿挂盐水的时候吧,我为了磨蹭时间,就带上了它,却被女儿戏虐为装门面。她两瓶盐水挂完了,我呢,才只看了而已。

如今,在暑假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再次捧起了它,却读得如痴如醉,感觉甚好,这个中的原因,我怎么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这样,接连着看了十多篇,还觉得意犹未尽。只是读到后来的小品文时,顿觉素然无味,也就搁置了。我想,读书,既然是乘兴而来,又何必败兴而归呢?也许,在以后的某一个时间段,我会喜欢这类文章的。那也就一切随缘了!

余先生的散文,我觉得首推那些类似游记的抒情散文,出于参加各种国际笔会的需要,他周游的好多国家,足迹遍至英国、西德、西班牙等国家,随着他的文章,领略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我读后感慨颇多的是,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已经驾驭着汽车畅游各地。对我来说,那是个陌生的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贫困阶段,即使像今天我们自己也拥有了家庭轿车,我也觉得那是小时候根本不感奢望的事,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呢?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余先生的《自豪与自信——我的国文启蒙》对我启发颇多。像他高一那年教他的戴老夫子,教周郭颐的《爱莲说》时,如何摇头晃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他认为,这种老派的吟诵,随情转腔,一咏三叹,无论是当众朗诵或者独自低吟,对于体味古文或诗词的意境,最具感性的功效。像他的父亲在他进中学后教他读的.那些古文,如《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春夜宴桃李园序》、《吊古战场》、《与韩荆州书》……恰巧是我刚在《古文观止》中读到的,因此看到这些题目倍感亲切。他一直认为,不读旧小说难谓中国的读书人。我,也正在走这一条阅读之路,但愿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与大师之间的距离能多少近一些。到那时,再读先生的作品,也许会觉得更亲切些。

《余光中散文》

余光中经典作品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7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35位用户喜欢。

《经时间淘洗的经典》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妈妈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阿!乡愁是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初次结识余光中就是在这首诗中,读后感觉很美,有一种淡淡的愁绪蕴藏在其中,本以为他是一位忧郁的诗人。

直到我读了《余光中经典作品》我才真正的了解一个鲜活的他。捧起书来,第一篇便是极其潇洒的《逍遥游》。“当我狂吟,黑暗应匍匐静听,黑暗应见我须发奋张,为了痛苦欢欣地热烈而又冷寂地迎接且抗拒时间的巨火,火焰向上,换我的长发挟我如翼的长发而飞腾。”他针对当时的台湾文坛出现的弊端提出了批评,文笔十分豪爽。他评说文章是幽默感十足,挖苦高深食洋不化的写法。我从文中读出一个豪放而又睿智的他。

他不仅豪放,还有着“木棉花暖鹧鸪飞”的情怀。“这爱情树不但虏人的眼睛,还要诱人的鼻孔。只要走入了他的势力范围,就有一股飘忽不定而又馥郁迷人的暗香,有意无意的不断袭来。你的抵抗力很快就解除了,你若有所失地仰起脸来,向这一片异香行深呼吸,而春深似海,无论你的隔膜如何鼓动,双肺的小风箱能吐纳多少芗泽?”这篇散文的语言清雅,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给身心带来极大享受。而将双肺比作小风箱更是十分新奇,让人眼前豁然一亮。

除了构思新奇之外,余光中的散文中还夹杂对人性的讽刺和思考,比如≤焚鹤人≥中他举起鹤尸,缓缓走进后园。他将鹤尸悬在一株月桂树上。他点起火柴。鹤身轰地一响烧了起来。然后是左翼,然后是熊熊的右翼,然后是仰睨九天的鹤首。女孩子们的眼睛反映着火光。飞扬的黑灰白烟中,他闭起了眼睛。≤焚鹤人≥通过描写对他已故亲人舅舅的怀念,也包含着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可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大家的嗤笑与内心的不满,他暴戾脾气发在女孩们身上,而代表着高洁的鹤最终也随风而逝。

余光中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个人,他也有自己酸甜苦辣的生活,这在他的文章《书斋*书灾》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奈何那些书大半不在腹中,而在架上,架下,墙隅,甚至书桌脚下。我的书斋经常在闹书灾。下女每逢擦地板,总把架后或床底的书一股脑儿堆在我床上。我的岳母甚至几度提议,用秦始皇的方式来解决.”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对书的无奈,文字极其幽默风趣,读了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那句“用秦始皇的方式来解决”更是让人捧腹大笑,它向我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十分普通而又风趣的一个人。当然提起余光中,不少人还是会把他和乡愁联系在一起。听听那冷雨可谓是乡愁中的经典作品。在古老的大陆上,千户万户更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瓦房亦是如此。先是天暗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更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在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文章虽然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但绝不惜那朦胧的愁云,蒙蒙的雨幕来晦涩自己的观点。以描写着雨中的家的心情终,在文章中采用了时空交错的写法,文理知错综,是作者企图以此表达诉说不尽的复杂情绪以及对家乡的思念,让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

读完余光中的作品,我总是十分惊讶,一个人竟能如此巧妙的完成风格的转变,从温柔婉转的浪漫,到肝肠寸断的乡愁,读来都能触动人的心灵给人以收获。细细品读,发现那不是风格突变,而是浪子回头。合上书,那份触动依然荡漾在我的心灵。

余光中经典作品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6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4位用户喜欢。

《何谓永恒》

生命易逝,如花儿的开落,随着时间徐徐老去。永恒,是每个人都梦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最令人感叹的虚无。在大多数人眼里,永恒是无限的生命、无限的时间,是时间的洪流无法冲蚀的永远。

可到底何谓永恒?

永恒不只是无限的生命、无限的时间,它更体现在对人类对社会永远的启发与激励上。一个人即使不在了,但他留给世界的影响却是悠久深远的。这才是真正的永恒。

《余光中经典作品》中,收录了部分余先生的经典作品,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经得起时间的冲洗,时间缓缓地流过,如沙里淘金一般,一点点地去其糟粕,留下的是不灭的传世经典。余先生的文字,含蓄委婉,又不乏诙谐幽默,于一件小事之中指明一个令人深思的大道理。他的思想,多为思乡、怀旧与感情。可每一篇文章,都不只局限于狭隘的私人情感,更广更远地又有对人类的启迪。这些经典,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反而会被传诵得更远;同样,当余光中先生某天随着纸鹤飞向苍穹后,他对人类的影响并不会也随之殆尽,反而会因他在文学上的伟大造诣而永远存在人们心中。永恒,并不止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活着,它更在于本身的意义上。

我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传世经典吧?它们随着时代的反复更迭,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家喻户晓。正是因为它们对文学艺术发展的推动、对社会的批判与启迪,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而它们的作者,也因此在文学史上刻下了永恒的身影。永恒,体现在一个人的价值上。

《赤壁赋》中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句话仅仅是对永恒最浅显的认识。苏子在下文也亦谈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便是永恒的相对性,没有谁能永恒,也没有谁不永恒,只要不虚度此生、浪费生命,那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便可称为永恒。

在《余光中经典作品》中,有对祖国统一的盼望;有对近现代中国落后迂腐的批判;有对读书的见解和认识;有对自然人文的喜爱……这些无不给人以启迪,促进了人类思想的发展,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典即永恒。

价值即永恒。

因为经典,因为价值,消失的生命才得以延续下去,它延续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虽然无法以实体实现,但它的存在是真实的,是的的确确的永恒。

永恒于你、于我过于遥远,但我也应该追求永恒。即使没有经典,也应该有其价值。对于价值的实现,这谁都能够做到,一件再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它的意义上,也是有价值的。只有为社会献出一份力,才能在这平凡的人生中,刻下一道永恒的痕迹。这样,当我老时,人们可以说:“哦,她的人生不是碌碌无为的。她的人生很有意义。”

永恒,建立在生命的价值上,有贡献、有价值的人生,才有资格记为永恒。

有了生命 的意义,永恒为万物,万物皆永恒。

初中生余光中散文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2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读余光中先生的诗,总是十分惊讶,一个人竟能完成如此的风格突变,从温柔婉转的浪漫,到肝肠寸断的乡愁。可当我细品余光中先生的人生经历后再读他的诗时,我发现这不是风格突变,而是浪子回头。余光中少时随母亲四处流亡,逃避战乱,这使得他得以与底层人民接触,当时先生年纪较小,尚未开始写诗。当他年龄稍长,日渐成熟之时,纵然他也思念故乡,然而美好的青春使他无法面对故乡的过去,而他也无法看清故乡的未来。这时,美好的爱情成了他的乌托邦,以安慰他受伤的心灵,他不愿唱出时间的悲伤。然而,即便在此时,余光中先生也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正如《舟子的悲歌》中所说:“昨夜,月光在海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这就是一颗乡愁的种子,而不久的留学便让它生根,发芽。所谓:“你不能够真真了解中国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你已不在中国。”一来到异国他乡,余光中先生便感受到了乡愁的第一部分,孤独。

“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常保持零下的冷,和固体的温度。”这或许是刚到异地的不适,日子一久,便说不定淡忘。但这仍不失为一个“回头浪子”,不是风格上的改变,而是漂泊海外之时,能回头望一望自己的祖国。众所周知,余光中教授是英文教授,他在英语环境中应能很快适应,加上时光推移,他对故乡或许便不再那么挂念了吧。然而,日子愈久,他对故乡的感情却愈加深厚。纵然他桌上的中文书以只剩下三成,纵然他在中国只到过九个省,在美国却曾踏过二十八个州,他仍然是那么孤独。面对都市的繁荣与喧嚣,他默默地独行在那片不属于他的土地上;面对周围海啸一般的人潮,他孤身一人逆潮而泳;面对四周与中国文化不相干的一切,他独自书写着乡愁这封世上最长的信。然而若只是孤独,不过在日暮黄昏或夜深人静之际,独自东望神伤而已,却不必为“洋策士”登上长城而愤怒,那是因为先生的乡愁,除了孤独之外,还有对故乡的责任与归属。“在中国,你仅是七万万之一的中国,天灾,你可以怨中国的天,人祸,你可以骂中国的人。军阀、汉奸、政客、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你可以一个挨一个的骂下去,直骂到你的老师、父亲、母亲。当你不在中国,你便成为全部的中国。”的确,在中国,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无论那里的方言你是否听得懂,你仍会感觉到:“这也是中国。”对周围的一切,你便似乎有了评头论足的权利,批评或褒奖。因为,你是中国人,中国属于你正如你属于中国。而当你远走他乡之时。那一切,被你赞赏、批评甚至曾不屑的一切才会慢慢地清晰。无论你走到哪儿,那曾经的一切都是你永远的归宿。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而答案,在茫茫的风里,没有人来问,只有你自己,默默聆听——聆听黄河的歌唱,聆听长江的鼻音,聆听你红海的呼啸,聆听所有人血的合唱。 而正因为有这血浓于水的关系,余光中先生无法忘记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家国兴亡的责任。他不允许一双陌生而鲁莽的脚,踏在自己一直想抚摸跪拜的长城上,这是中国的尊严,也是他的尊严。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尽屈辱,身在异国他乡的余光中先生自感无法推诿,他说道:“中国啊,中国,你全身的痛楚就是我的痛楚,你满脸的耻辱就是我的耻辱。”这样的的历史使命感,赋予了先生的作品更深厚的内涵。而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对中国未来的期望——“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从面的这首《欢呼哈雷》中不难看出,余光中先生已然将目光投向了自己死后,投向了永恒。乡愁,可以是一个人的思念,也可以是一群人的传统,更可以是自古至今所有人永恒的情怀。

这也就是为何先生的诗能感动无数游子,能影响中国的文学史。他意识到,自己不过与其他许多人一样,是一条思乡的小鱼,滔滔的中国文化大河不会因一条鱼的离去而改变,“正如从古到今,人来人往,马嘶马蹶,月缺月圆,万里长城长在那里。李陵出去,苏武回来,孟姜女哭,季辛吉笑,万里长城长在那里。”而唯有意识到这一点,乡愁才显得深沉而庄重,它脱去了时间的浅薄,在永恒的长河中沉淀,而也未有不变的永恒,才能寄托余光中先生无限的乡愁。而此时,对祖国深情的回眸一望,便不再是初来乍到的不适,而是红如海棠,白如雪花的乡愁了。

余光中散文读后感600

余光中经典作品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6个字,有2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余光中此人,我对于他了解不多,除去在语文课上了解到的他的简单生平,我对他几乎一无所知。但是通过这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我看到了一个心思细腻,具有浪漫情怀,拥有强烈爱国情感与一腔热血的余光中。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写的《逍遥游》,相对比其它文章,这一篇让我感悟最深,让我着迷,仔细品读,体味,却是足以发现它的韵律与节奏感,从而觉得优美,久久不愿放下。

余光中笔下的诗歌亦或散文的风格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言归正传,回到这一篇令我感悟最深的散文——《逍遥游》。先由观星谈起,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有“观星癖”的人,对于星象的描写,甚至燃起了我想要观星的欲望,同时也由星象引出了他真正想表达的情感与内容。“三十六岁,常怀千岁的忧愁”。作者余光中感慨怀念千百年前祖国的繁盛,“万邦来朝,皓首的苏武典多少属国”。无奈愤恨于如今祖国的落魄“晦朔犹长,夜犹未央。东方的大帝国纷纷死去”。只可惜永恒仍然在拍打密码,时间的停留不过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唉!历史健忘,难为情的,是患了历史感的个人。但全诗基调并不只是一味的叹惋、无奈。在偏后的内容中,我看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誓要以自己一己之力为祖国呐喊的决心,“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有一种疯狂的历史感在我体内燃烧,顷北斗之酒亦无法浇熄。”

“敢在时间里自焚,比在永恒里结晶”。我看到的作者的信念。

在我眼里,余光中的文,余光中的诗,最突出的就是那爱国情了。

正如《乡愁四韵》中;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我十分喜欢《乡愁四韵》,它有四小节与上节相同格式的诗节,组合在一起韵味十足,同时又有着浓厚的爱国思乡情感。

不仅只“思”只“爱”,他对于祖国的奋起,再创辉煌抱有极大的信心与期待,将祖国比成凤凰,现在正是浴火涅槃时期,如同《火浴》中所写;

“张扬燃烧的双臂,似闻远方

时间的飓风在呼啸我的翅膀

毛发悲泣,骨骸呻吟,用自己的血液

煎熬自己,飞,凤雏,你的新生!”

余光中虽为港台作家,但是他的思乡、爱国并不单指台湾,对于隔海相望的祖国大陆也是他忘不了的;

“这一头是岛的海岸线

曲折而缠绵,靠近心脏

那一头是对岸的青山

脐带隐隐,靠近童年”

……

他的诗有很多,其中要表达的情感,我是没有办法一一叙述了。作者从一些诗词里摘取的词句,放在诗中史实结合,让我感悟颇深。

一篇好文章,在于优美与情感的截然一体,每一篇文章都是余光中先生的倾力所作,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他细腻柔绵的感情,深沉浓烈的爱国情怀。

“品质是一种内在,品味是一种格调,品读是一种感觉”。在余光中的诗与散文中,我找到了畅游的感觉。

《余光中读后感(10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