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栏目

读新课程有感(13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13 16:00:03 热度:43

读新课程有感

读新课程有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5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读新课程有感

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行, 课改像是一场急风暴雨式的“洗礼”,每一位教师都受到教育新理念的冲击。在暑假里,我读了感悟新课程一书,发现此书绝对不是一本适合速读的书。捧读该书首先需要静心、凝神,慢慢品味,然后才有所得,读之犹如聆听专家的讲话,语气柔和平淡,循循善诱,一个个的典型案例娓娓道来。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们都可在感悟中获益。读完此书,我认为课改最大的改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变“讲授式”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当然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放任学生去学习、任他们自由发展。其实这样不仅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紊乱。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否则课改就成为空话。然而在实践中,真正地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却是艰难漫长的。

去年我执教了一年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教学中我也努力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年下来虽取得了一点点成效,但与课程标准相差还甚远,主要是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自主学习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读完感悟新课程后,似乎再次找到一点感觉,到底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就个人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奇勒认为:学习取决于整个情境结构的突然知觉,学习是知觉经验中原有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生成。这一理论虽然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但它强调整个环境对学习的作用,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中,教师博大的胸怀、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常常会让学生在思维海洋里卷起美丽的"浪花。在上《画风》一文时,我首先选择了一个有风的日子,对小朋友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画风。不过要画风,咱们得先找到风。”小朋友一听都议论起来:“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找得到呀?”随后我带领小朋友走出教室找风。一走出教室,小朋友个个都仔细地看,小心地找,回到教室,小朋友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看见罗雨婷的头发飘起来了”、“我听到树叶哗哗地响起来了”、“我看到树枝在摆动了”、“我看到校园里的红旗在飘动”、“我感到脸庞凉凉的”……我想小朋友已经在自主学习中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了。

二、在自主学习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字的形状与结构,自已找出易混的字,同时说出应该怎样进行区别。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字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再如,教学“亲”“ 尘”“ 泪 ”“树 ”“尖”“ 碧”“ 业”这些字时,根据字的形状和意义,引导小学生自编,互猜字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立在木头上(亲);小土是灰尘(尘);眼目流水(泪);又来村中(树);上面小下面大(尖);王爷爷白奶奶坐在石头上看绿水(碧);两竖在中间,两点站两边,下边一长横,作业当堂成(业).这样把字音、字形、字意相结合,学生好记好认,变生僻为通俗,又掌握了猜谜识字法。

三、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想和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案相异的问题加以制止,应当适当地加以鼓励,促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让“自主学习”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

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读后感作文

新课程的变革对于我们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认真的学习新课程,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那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呢?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师的角色转变呢?带着这些对问题,我阅读了《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一书,在书中解读新课程。以下就是我阅读此书的一些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 书中的题目很吸引人。

每个故事的题目,都很吸引人,贴近我们的教学生活。如:“我们该教学

生干什么”“当老师的感觉”“他们学到了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忙些什么”等等。每当看了这些题目的时候就让人有种想继续阅读书中内容的冲动,带着这种冲动我每天连续阅读几十页,有种越看越想看的感觉。

二、 书中的故事隐含的理念值得阅读。

这本书是一本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的读本,该书介绍一位课改专家在进行新

课程改革过程中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一些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将新课程的内容与这些小故事结合起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因此,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能让人很容易的了解作者在每一故事中要表达的意思。如:在“我们教学生干什么”这一章中,作者通过一个让孩子解决生活中小事情的故事,发现孩子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能力很弱,甚至不知道怎样解决。让读者意识到,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要教学生学什么?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放在第一位的观念,因为我们对知识和技能的关注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意义的认识和关注程度还远远不足。作者指出教师一要教学生怎样做人,二要教学生怎么思考问题,最后才教学生具体的知识技能。

还有“基础知识削弱了吗”这个故事内容也很值得去看。作者分别举了日本孩子、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上美术课画苹果,而教师却运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效果不同。通过对比,能看出中国孩子只要一次就能把苹果画得很像,而美国和日本的孩子要经过3次才能绘画出苹果。我们的孩子是最好的画家吗?我们的孩子画出的是自己的苹果吗?不是,是老师的苹果,我们的孩子只有技法上的模仿。所以孩子学到的是“统一的标准答案”。虽然美国的孩子的“苹果”不太像苹果,但是他们心中的苹果是体验到的“苹果”,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苹果。他们鼓励幼儿追求个性化、特色化、丰富敏锐的内心世界,排斥的是统一的标准答案。在新课程中,作为教师也要鼓励幼儿追求个性化、特色化的作画,在掌握知识方面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此外,还要在开展活动时让幼儿多体验、多交流,这样孩子才会有自己的想法。作者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自己参与感悟与体验到的知识是最珍贵的,学生才不会忘记。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等等,因此,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大潮,才能做一个与时俱进的老师。

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和班主任工作有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03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和班主任工作》有感

在整理新的办公桌的时候,偶尔得到这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和班主任工作》,作为刚踏上小学教育工作的新教师,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抱着“向同行、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的心态,认真阅读了那些特级教师、名师、教坛新秀等教育骨干的事例,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值得晚辈我学习和借鉴。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名师所运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贴近教学实际,并且有介绍教学方案,有如何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作为他们的数学老师,也称的上是半个班主任,从学生的情感入手,更能改变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

回顾名师的故事,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信心——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只有学习习惯不对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

其次,教师要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孩子不成熟,犯错了不是批评,而是教育,所以要有包容心和耐心加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第三,教师要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无形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最后,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感谢这些先进的教育者,让我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的经验与体会,让我们静静地吸吮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明白如何使用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亲切的动作,如何用爱温暖学生,亮丽自己!

读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4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一、举例说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相匹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是“教”和学生的“学”,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讲是教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讲是学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是无争的事实,教师教学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而不应试图“消灭”它们之差异,调查研究表明,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一位老师正讲解〈荷塘月色〉中历来被奉为倒叙手法经典之作的那一句……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话中,朱自清先生用了修辞手法,把本来的嗅觉的清香,大胆新奇地比作听觉感受的歌声,充分表现了~~~~~

当这位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一位学生举手,试探着说,我觉得朱自清把荷香比作歌声似乎并不最好,文章通篇是意境极为宁静,除了作者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如果用歌声有点破坏整体效果,依我看,改成“笛声”更好,既无人声掺杂,也符合当时的意境。

这是这位老师在备课中根本没有预见的,但这位老师立即意识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迫使教学方式的变化,只有与之相适应,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这位老师先表扬那个学生的“独特发现”,然后推翻了原先准备好讲解的“通感”教案,当即决定让学生来唱主角,改写这句经典名句。

同学们一下子变得兴奋起来,经过斟酌、品味、比较,不断地推举出大家公认的佳句来:

1.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天外飘来是悠远的钟声似的。

2.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摇篮边母亲轻轻地抚拍似的。

3.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蒙娜丽莎嘴角的绵绵微笑似的。

等等,思如潮涌,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无法停止。

事实证明,尊重学生的这些发现,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新课标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新课标中,学生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请看“九个尽可能”和“四个不”

九个“尽可能”

1、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

2、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

3、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

4、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

5、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

6、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

7、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

8、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

9、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

四个不

1、学生能叙述,教师不替代。

2、学生能提问,教师不先问。

3、学生能操作,教师不师范。

4、学生能发现,教师不暗示。

从九个“尽可能”和四“不”中,我们已经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最大限度的变化。

新课程与学生发展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一、这本书有三个专题:

1、新课程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新课程与学生自主性发展

3、新课程与不同学生的发展

二、完成作业的情况:

(一)在第一个专题中有这样一个题目:请参与者每人列出自己所认为的“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8种个人素质。”

针对这个题目,我们小组先是独立列出自己认为的“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8种个人素质。”接着进行挨个交流,交流后达成共识,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8种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知识、道德品质、兴趣爱好、创新意识、适应能力、习惯。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9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新课程的改革应该说顺应了现实的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教育改革。说白了就是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课程改革,就不难理解新课程中所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就体育教学来说,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正真把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的人却为数不多。此种现象在偏远小规模学校尤为严重。

一、学校价值目标与新课程相悖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要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且要向素质教育转变,并把体育艺术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不仅增加课时比重,而且规定了学生每天不得少于一小时的活动量。然而,现实中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这个规定不过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究其原因,归根是学校需要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往往是被考试的分数和排名所替代,没有分数,教师的一切努力和付出在学校偏重追求分数的考核制度下,变得一无是处,毫无价值。举个我遇到的案例: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有严重的高血压,而且有晕倒的经历,对这样的学生,在进行体育中考1000米训练时,在征求了该学生和其家长的意见,决定让他选择免考。而学校的要求却是希望我去做学生思想工作,并要求其参与练习,并下达了达标的目标要求。一方面是学生现实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允许他参加这项运动,另一方面学校为了达成教学质量目标而强硬下达的目标要求。作为体育老师,大家都知道该如何去选择,难得的是你的选择未必能被理解,你的付出和努力也许就因为这样的一位学生而被全部否定。在面对一些营养不良,甚至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学生,为了最求以分数标准衡量的价值时,也不得不狠心让他们参与体育中考训练,我不知道,这样的体育达标对这些学生而言是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体质,还是相反的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我没有科学的数据佐证也不敢乱下断言。有一点是可以说的,他们真的感到很痛苦。

二、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也没有真的转变

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面是要推动我们的观念转变,建立新的理念。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仅仅是把这些理念和观点当做口号来喊喊,实际行动却维持不变,或变本加厉。新课程中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我们现行的课程中,应该没有主副之分,而是学习时间比重的分配问题。现实中,体育艺术在学校课程中是没有地位的。很多体育老师在这方面做个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与领导搞好关系,自己努力奋斗取得优异成绩,然后学校才会有点重视。这是在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进步之举吧!(当然在城市学校或大学校这样的事情可能并不明显)在农村学校这样的现象是很严重的,严重到国家规定的课时不能满足,部分体育艺术课程也被挤占挪用甚至取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部分体育教师贪图闲逸也是导致这个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的学生呢!在常年的应试教育的反复锤炼中,基本丧失了“自我”,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追求知识的渴望,更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试卷中的题目,如果老师没有讲过,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可以错,哪怕这些题目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如果在体育训练中,如果没有老师时刻的督促,他们是不会练习的,哪怕告诉他们这样锻炼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有益,或是考试需要这样的练习,他们也会能偷懒就偷懒的。他们是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对他们而言学习时痛苦的,是被逼的无奈选择。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正真主人。当然,这其中老师也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教师自身的价值追求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果仅仅把教师作为一项职业,把教书做为一种谋生,那么教学的激情很快就会消退,自己的发展也会停止。当新课程改革刚实行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上课,怎样上才是一节好的课。到现在,目标渐渐清晰,评价制度也逐渐形成,对一节好课的评价逐渐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融合。我们开始尝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开始提倡少说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我们开始重新学习新的理论,吸取好的经验,争辩教学的评价机制。这是教师获得新生的开始,是我们真正开始体现自己价值的开始。因为,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将会影响孩子的一身,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仅让他们在现在受益(感到快乐,增强体质等),并让他们建立了合作、竞争的意识,掌握了某项运动技能并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得益。教师自身的价值追求就是做出对自己的学生,对这个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教师自己要有理想,有目标,虽然现实往往很残酷,虽然现实往往与我们的理想想背离。我们应该坚强的面对这一切,有时我们需要有改革与突破的勇气,不断追求有价值的目标,人生只有在不断实现自己理想的奋斗道路上才会变的有意义。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新课程中提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转变成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开发者和开放的教师。乍一看,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像孙悟空的72变被幻化成了多种角色。曾经听到这些名词觉得不可思议,更觉得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不切实际,没有可操作性。读完《走进新课程》才略有感悟,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是在经济迅速腾飞,世界变成了“村”的开放时代背景下所必然出现认知。这么多的不同角色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教师这个职业的新观念。

一、促进者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传统的教学难免会把教师个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为了达成某项既定的目标会毫不犹豫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任务。即使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的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急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陈旧的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趟了。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教师不是上帝,创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帮组学生发掘自身所蕴藏的无限的潜能,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并积极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敬小慎微,尽量不把自己个人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才”。

二、研究者是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提出来的。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好的促进者,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自己专业的素养是要提高的。只有自己站的高了,才能给低处的人予以正确的指引。做老师就必须时刻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自己,做到与时俱进。研究者就是让自己像一个学生一样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论成果,从而才能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使之我们的教学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实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身教”。

三、建设者、开发者是从教学与课程关系提出的。

现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校本课程,许多学校都自己编印了校本书籍。很多校本课的内容都很贴合当地的传统和特色,或是符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就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创编徒手操、自编舞蹈、武术套路、编写校本书、废旧器材的改造利用,游戏的开发等都能体现出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是走在前面的。对我来说这方面是我特别欠缺的,另一个方面是这些好的东西实践和推广的人还太少。当我们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时,我们就会对我们的所教学的内容理解更深刻,剖析更全面,给学生带去的也将是更丰富的知识,更严密的逻辑,更符合实际发展规律的教学。

四、开放的教师是从学校与社区关系而言的。

开放的教师从目前来说应该是很难做到的吧!虽然我们现在学校体育场地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上的群众也都参与进来,但是真正参与的老师却很少,或者说参与的老师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学校专职的体育教师一般都会是某个社区或俱乐部的教练,他们会组建社区的比赛团队和另一个社区的团队比赛,并形成一个惯例或一个联赛。而我们现在这样的现象虽然有却很少,规模也很小,参与的年龄很多也是集中在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个群体。我们所带出来的运动队也都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赛。在其它的空闲时间内,组织社区间的比赛机会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我们任然把体育教学当成老师的专职职业,只在课堂教授。我们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开放的人,是社区的一员,也可以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并可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书籍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14位用户喜欢。

书籍《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选读了《新课程怎样教》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新课程怎样教》这本书主要有三个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它改变了传统"教参"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指挥者的角色,而是以一个合作者、咨询者的角色,引导教师分析教学任务,整合课程资源,提出教学设计思路,把实施课程任务的完成,寄托于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新课程怎样教》的另一个特色是它把重点放在丰富课程资源方面。新课程的教学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三个特点是它与新课程实验息息相通。提供了大量新课程的教学案例和成功经验,具有较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课的"形乱"而"神不乱",是教学最大的成功。我们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课堂秩序乱的情况,甚至常被认为是课堂纪律较差,为了保证课堂纪律而有意压制了学生的`活跃。课堂的"乱"有两种情况,全体学生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在"乱",则即使"乱成一锅粥",也不要紧,这说明学生学习很主动,思维很活跃,学习方式是个性化的,这时的"乱"恰恰是教学的"高潮"所在,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另一种情况是学生的注意力是分散的,情感很不投入,各忙其事,身在教室心在外,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所以说教学秩序的"乱"并不可怕,关键要看"乱"的是什么,在一定教学目标之下的形"乱",而"神不乱",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积极主动的发展,这恰恰是教学最大的成功。

调动全身细胞参与对学生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评价语言,而且评价又是惊人的相似,"不错"、"好"、"真了不起"这些鼓励性语言学生一听就懂,可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里,而不是这样单一、模式化的鼓励性评价。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评价?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吗?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我们意识到评价是重要的,是有激励性作用、引导作用和反思性作用的。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应只是一味地说好,而应肯定学生具体的能力和性格,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自信,尤其注重对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的鼓励性评价尤其重要。只要学生努力了、尽心了,我们都要诚心地为他们称赞,真心为他们高兴。评价语言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调动全身的每个细胞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把自己的情感传给学生,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这样才可以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1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新课程改革是今年全国美术教育界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美术学科带头人,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新课改到底提倡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呢?

一、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注意控制教材内容总量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适当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改变原理性知识偏重思辨和过深、过难的现象。大胆更新了“双基”的概念和内容,删除了陈旧的、用处不大的信息,充实了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的信息。为了更适合美术教学开放,在源于新教材的基础上,北大附中南山分校编写了美术小本教材,作为辅助教材我们感到和学生贴的更近了,适用时果然学生反映强烈,增加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将继续完善小本教材,使之更贴近学生。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二、新课改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新的学习观

新课程新的学生学习观主要体现在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是在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要求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进行有机结合。

三、新课改带来的第三个新理念——新的评价观

考试一直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本来考试作为检验、筛选、强化记忆的途径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以接受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下,一提到考试学生就无名的紧张,这完全和快乐美术背道的,我们的评价方法改为展示评价,分阶段评价,活动评价三种方法相结合,学生在欣赏中得到提高,在对比中找到不足,这样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体改了审美。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变了,教材功能变了,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变了,与此紧密相连的是评价方式的变革,其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评价不是根据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分类别,而是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通过评价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其实新课改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上述的新理念,它带来的是一次头脑风暴。这些变革的构想,最后要依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贯彻和实现,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了解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同行,结合小本教材的使用,为学生创建一个陶冶性情、享受美的快乐得新的美术天地。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6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与新课程相适应,教师的角色与以前比较而言要有所转变。今年我认真拜读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的傅道春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书中新活的例子打动了每一个一线的教师,其中一些深沉的思考,也带给我一些思考。本书采用访谈录的形式,通过对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的介绍,将新课程的理念和教与学的方式作了情境化处理,每一个案例前有教师小传,案例后是问答形式的访谈录。回答的问题鲜活的、切实的、访谈录之后还有详细的案例分析。书中描述的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例,给我感触良多。发现这里每一位有成就的老师都是学生们所爱戴、尊敬的;都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都能与同学们交心的;都能点燃希望的老师。他们的人格是那样的让人敬佩,他们的教学理念是那样的让人浮想联翩,他们的教育教学机智让人心服口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全面做到因材施教,致使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把学习还给孩子,把教育的自主权教给教师,为了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全面得到发展。目前,我国正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新课程的改革,每位教师对新课程的改革实施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则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要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转变了,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就更为重要了。

新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成果,不是简单地“旧酒换新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观念。在书中提到了,在新课程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当前形势下的小学,课外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如果在给学生控制“条条框框”是绝对不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的,所以说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的理念,教育不应该是让孩子们去适应教育,而是教育去适应社会,适应孩子,引导孩子们学会终身受益的技能。书中还提到“不需要学生人人升学,但要人人成材——”,这是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一个使命。我们的教育不一定要把孩子们都培养成“硕士”,“博士”.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的人才,需要的是对社会有贡献,有使命感,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人才,而不是掌握了高科技技术却用到不法途径上的“危险品”.所以,教育要去适应社会需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新课程要培养的正是这方面的人才。这就要求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要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发展,要分层次发展、分阶段进步,只要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快乐的发展了,那就是教育的成功。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发展,这是一种终极关怀,一种对生命个体的真正关爱,秉承着这种理念的教师行为也将会发生质的变化。老师们,让我们继续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以学者为友。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教育事业的人格力量。让我们用心去呼唤孩子们的灵性,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使自己的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新课程说课、听课和评课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近来我读了《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这本书,从中收益良多使我学习了在新课程下怎样去听课与评课。使我认识到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所以听课前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要打算听谁上的课,应该事先了解他教什么内容,再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本讲的内容是什么,弄清重点、难点是什么;要知道他的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同时自己也设想一下,假如让我自己教这一课,会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听。

其次,听课时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教者有没有结合研究的课题来设计教学。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否有机结合。

最后,听课要思考。听课,必须伴随着多思考才能有进步、有提高!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他的教学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重难点是怎样突破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听课,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思考之后,可以和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新课程说课、听课和评课》

新课程与不同学生的发展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6位用户喜欢。

学校发展的愿景:在未来的`几年中,通过系统的教育实验研究、进行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大批优质学生,显示出多元发展才能的学生。

在教育上最棘手的问题:我觉得是如何“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寒假里,我专门看了《新课程与不同学生的发展》有关内容。从理论上说,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如果教师能确立这一信念,那么,“差生”一词将会在教育界逐渐消失。每一个孩子都将在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打过一个比方,所谓的“差生”,就好像蕴含着丰富地下矿藏的土地,在一般人眼里它是贫瘠的,但是,有一天一群地质勘探队员来到这里,看到了宝藏,奉为至宝。这个比喻很生动,也很形象。但我总觉得一遇上实际问题,就茫然了,不知从哪入手。

说实在的,在假期里去看这方面的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冲着班上的一个叫楼翔的孩子,他正如“学生差异研究卡”上所描述的材料五一样:智力正常,脑子并不笨,但成绩不好。他上课时表现出明显的多动行为,注意力涣散,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上课不专心听讲,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小动作不停,影响周围同学学习。做作业时也边做边玩,粗心大意。

针对这样一个材料,反映该生哪些方面的差异呢?面对这样的差异,我们应怎么办?我想和老师们一起探讨。

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8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关于《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通过对该书的阅读,的确是让我受益非浅。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读后感《《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感性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总之,在新课程的浪潮中,为了更好地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必须真正地从事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读新课程有感(13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