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3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把家放在心间】
阅读席慕蓉的作品《前尘▪昨夜▪此刻》,心中被她亲切淳朴却又不失温馨的话语激起阵阵涟漪。作者用大幅的文笔描写自己的外婆、故乡和婚后的幸福生活,而这些统统可以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家。 家,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吧!简简单单的十画,孤孤零零的一个子,其中却包涵着太多太多。家里有着自己日日夜夜想念的亲人,有准备好的饭菜,有无尽的包容和关怀。家总能让人瞬间放下武装做回最真实的自己;风再大雨再大,家始终是疲惫时可以停靠的港湾、归途时温暖的岸。而在我心中,家是团圆,也是那个承载着无尽回忆的小院。 离开小院已经将近六年的时间。总是听说时间能冲淡一切,我却还时常梦见我的小院,并且,清晰地记忆着属于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院子大概二百多平米,街临两条小路,一道向西,一道向北。朝西的小路由六方砖铺成,笔直、轻快明亮;朝北的小路则弯弯曲曲,由或大或小的不规则的暗红色长砖铺成,弥漫着泥土的芳香。路旁的牵牛花爬满了整面外墙,大片大片浓郁的绿色中时不时地钻出几朵紫红色的牵牛花,开的艳丽又张扬,带给人勃勃生机。记得黄昏放学回家总是看到奶奶逆着夕阳余晖的身影,正浇灌着自己的杰作呢!大门朝东,毎早睡得迷迷糊糊向门口走去的时候,大门已经打开,小狗汪汪地从外面跑进来,脚掌两前两后地蹬着,围着我的腿亲昵的蹭来蹭去。抬头向远处望去,天高云淡,升到半空的太阳洒过来,金灿灿的道道阳光,眼前一片又橘黄,却带来无限活力,再垂目,依然记得那片橘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再想到的便是一起居住的爷爷奶奶。我记得那时爷爷经常早起锻炼身体,回到家七点多钟,便隔着门用洪亮的声音喊我起床,之后为我端好饭菜。我那时嘴巴挑剔又不能体谅奶奶做饭的辛苦。不合口的时候经常把碗一推就不喝汤了,爷爷便起身端给我柔声地说;怎么能不喝汤呢?小树要浇水才长得高,你要多喝汤个子才能长高啊。于是乎我半信半疑地端起汤喝下去,扬起碗来眯着眼,像是在说:“看!我都喝完了!我会长高的!“到了中午和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遇到不合口的饭菜,我还经常小声嘟囔菜不好吃。有一次我随口夸了一句菜做的还行,奶奶就高兴坏了,一个劲地劝我多吃 。奶奶辛辛苦苦做好的饭,我却每次都要抱怨,现在想起来,真是又好笑又好气:年少无知不懂事,伤老人的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慢慢地长大,渐渐地懂事,可现在已经不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了,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去看望他们,这才真正怀念起以往的时光。不仅仅是青春易逝,任何美好都已随风而去空留下记忆的躯壳。
亲人们都还健在。只是身边难免有朋友经历过这种伤痛,令我又惊又怕。家,只有他们都在才完整。希望爷爷奶奶能再陪我久一些,也让我仍能有机会陪伴、珍惜他们,不会留有任何遗憾。
把家放在心间,随着梦想,一起远航!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0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家》
近日,我阅读了席慕蓉写的《前尘·昨夜·此刻》,在书中,我跟随作者,时而徜徉在家庭的港湾,时而驰骋在蒙古草原,在这本书中,我从中领悟到关于祖国和家乡的道理。
这本散文集收录了席慕蓉的大多数作品,她的文笔清新隽永,早期作品大多在平淡的氛围中讲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经历了逃难、辗转多地的生活,虽然动荡不安,但仍然充满了幸福,令我感受颇多。
作者的家人即使在贫困之时,也依旧坚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资助他人,这令我感动,这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做出的事情。那被资助人最后的感谢,又令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否做到感谢他人的帮助呢?
作者童年时与家人度过的幸福时光,无数次地击中了我的心房,令我的思绪仿佛飞向了遥远的香港,滑翔过那草地,那石阶,那蕴藏其中的童年,那石阶之上的稚嫩的脚印,那隽永的文笔仿佛时光的船只,载我到过去遨游。
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作者的祖母去世,那一瞬间的悲伤仿佛瞬间充斥了心房,令我身临其境,无限悲伤,只因我从其中也读出了我的经历。不久前,我的奶奶去世了,那种悲痛仿佛昨日,挥之不去,即使现在想起来都会泪流不止,那曾经的快乐全部兑换成了今日的哀伤,作者对于自己未能尽孝的后悔,我也深有体会。
家是幸福的,也是拥有悲伤的。
后期,席慕蓉的主题从小家变成了大家,她开始追寻深藏于自己血脉深处的蒙古血统,她不远千里来到蒙古,寻找自己的家族、自己的根,听述着过去的故事,努力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故乡。
读到这里,我不禁有些羞愧了,作者如此拼尽全力地去寻找自己茫然的过去,而我却从来没有关心过、找寻过自己的民族,明明我比她容易千倍,却从来没有过那种源于血脉深处的自豪,那种迫不及待向别人炫耀的冲动,却仿佛从未没有出现。
作者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族人之间的相互信任,都令我既神往、又恐慌,现在,汉族这个中国最庞大的民族,族人之间却没有书中那般的信任与友好,人与人之间的淳朴与友好荡然无存,存在的只有彼此之间的猜疑,这不禁让人感到悲哀与绝望,我们只有推己度人,真诚待人,才会如书中的蒙古族那般友好。
正如席慕蓉说说:“这个世界是由一个个小我构成,小我推动大我。”我们只有处理好自己的小家,才可以推动民族的大家,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友好、和平的相处。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3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咫尺流年
——读《前尘.昨夜.此刻》有感
时光成就一切,包括我们的繁华与荒芜。
——题记
一盏茶,一卷书,清饮香茗,细读文字,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那个流连在万千朵盛开的莲花中不肯离去的身影。一席白衣,不慕荣利。袅袅佳人,亭亭玉立。
深读作品,会渐渐发现,一类别样的文章在文集之中,其中绝大部分都在描写“父亲”口中所述的蒙古,古老的血脉流淌在身体中,却难以得见那豪迈奔放的故土。作者笔下的草原上,有碧波荡漾的河水,有千百头自由驰聘的野马,还有那赤壁金戈下的落日,万般风情,皆尽诉诸笔端,这些大都是作者带着朦胧的渴望,循着父辈们的记忆,用心,而非是用眼挖掘出来的。
前尘忆尘封往事。一件件被历史的风尘掩盖住的往事又被重新提起。追忆过去和曾经,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被保留心中。不禁想起自己的种种过往。时间不断的流逝,回过头看,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那记忆中永远挂着一幅笑容的慈祥面孔,那天真快乐、似乎不会被时光摧残的稚嫩面庞,还有那红砖墨瓦的童年街巷以及街角幼儿园中那弯曲的滑道…….这不正是作者口中可望却不可及的高原吗?只能埋藏在心中,时常回想罢了。
昨夜怀风雨峥嵘。怏怏细雨过,不落稚蓬荷。当刚刚经历完的事重又浮现眼帘,我们能做的又是什么呢?懊悔,还是欣慰。作者列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文笔平淡婉约,似乎仅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把自己的感受一一道来,使我们看到了她的内心、她的高贵、她的庄洁、她的美丽。那是一片不染凡尘的净土,恰如一朵白莲,傲立于雪山之巅,它的光辉似乎亘古不变。
此刻蕴今日之月华。如果以时间为界,此刻中包含的正是对今日的珍惜。席慕蓉的语言是宁静的,同样也是恬淡的,细腻的,每一个字中都包含着一种似乎可以让人沉浸的魔力。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也仿佛都拥有着复杂的感情,似乎是他正在用整个世界和你对话,而你也可以看到她脸上的微笑。
全书读罢,我看到了广阔无限的草原,听到了铿锵有力的蹄声,闻到了漫山遍野的花香。读席慕蓉的文字,就好比轻轻迈入碧透的湖水,舒爽享受,而低下头就会发现圈圈涟漪之后,似乎露出了自己的身影,虽然模糊,却有如此之多的相同点。
时光一去不返,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的把握好我们的此刻,而前尘和昨夜,也应细细的折叠好,放在心底深处珍藏。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3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不要放手转身离开》
人的心中总是怀着一份悸动,说不清道不明。它总是深藏在人的心底,随着人们的成长不断加深,重复刻画,变得强烈而又浓厚。但是你不会明白它是什么样的悸动,是一份模糊的感情?或者是一种模糊的想法?想表达却难以用准确的话表达出那种真实的感觉。只有别人用那种似曾相识的经历,用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表达出她的想法与感情时,你才会发现你被震撼到。猛然间意识到:其实我就是这样的,我的感情和想法就是她表达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热爱读书的一个原因。人们可以通过读书了解别人,发现一种新的想法,从而发现自己,真正的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提高自己。能够让读者思考的书是好书,能够让人们明白事理的书也是好书,但只有引起人们共鸣的书才是被人们热爱的书。
这就是《前尘·昨夜·此刻》让我爱不释手的原因吧!
席慕蓉,一个感性、倔强、顽固、不服输又热爱生活的女子。她总是会品味生活,她是一个英勇又坚强的女战士,用锐利的大刀劈开事物的表面,敏锐的抓住内在隐藏着的软弱。她善于观察,细腻的探索生活的美和人性的美。她勇敢的面对一些人们不敢去面对、不想去面对、一直在逃避的问题。她会把那些可怕的事实推到人们眼前,让逃避的人面对,让迷惘的人的醒悟,让旁观的人谨记。
事情不能逃避与放弃,我想席慕蓉就是这样铭记在心的。外婆的死让她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见到面的;于是,在你暂时放下手或者暂时转身的时候,你心中所有的,只是明日又重聚的希望,有时候甚至连这点希望也不会感觉到。因为,你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地过来的,当然也应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昨天、今日和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诀了。
很多时候,自己一些从未在意的小小的行为和决定就会让自己懊悔不已。有一些,就从此后悔追悔一辈子,想起便难以抑制的痛心与自责。有多少事情允许被我们中断?愿意让我们暂时放下?其实当时中断的可能是一份关心,一份信任。放下的可能是一份爱,一份温暖。或许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些事,某些人因为当时自己的恼心或厌烦等这样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中断,而从此后就永远不会再出现。当你真正地意识到某些东西不会再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只是因为当时被你打断了,你便开始拼命的后悔,拼命的想要追回,想要找到以前的痕迹却永远也不可能找回。你甚至根本不会认为它会离开,它没有一点点预示地消失,你没有一点点防备便被它的消失打倒在地,猝不及防、不知所措。只能后悔伤心,却再也不能挽回什么。过去的终究会逝去,抓也抓不住。那么,倒不如从现在开始多留些时间给别人,安静的聆听,踏实专注的去做事,不要随随便便就将手中的事情丢弃,不要随随便便对它置之不理。
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想法和安逸,就放手转身让自己后悔,让本来不该放手的事情从手中飘散消逝。
我们这些被喻为花朵,被比作栋梁的孩子们放弃了什么呢?是否因为解不出一道题而对进来送奶的妈妈大吼大叫,直到平静下来感受着牛奶的温度才自责后悔,让眼泪一滴滴的坠入牛奶中慢慢晕染开。
是否因为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而放弃作业,直到看到父母焦急的神情,老师操劳的身影和试卷上的鲜红,才追悔懊恼,让黑眼圈一层层的攀上眼眶渐渐加重。
可幸的是,这些是可以改过的,父母的爱不会变,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但是,从此警醒吧,同学们。不要因为不懂事,而让懂事后的自己默默承担以前犯下的错误,要明白,什么应该放手,什么不能放弃…
千万,谨记,不要放手转身,不要让自己那么后悔,那么心痛,多留些时间给别人,有些事情不要逃避,要去勇敢的面对。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25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关于席慕蓉,关于生活
——读《前尘·昨夜·此刻》有感
阳光斜洒进窗台,那女子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独自感动;晚星一颗一颗闪烁在乡下透净的夜空,女子执一只笔,一字一句地定下内心的诗句;饭菜的香气缕缕飘来,她与画板对坐,调和好最美的颜色,画出生活,画出幸福。
我站在她的窗户之外,看着她柔软温暖的动作,看着她感性细腻的心思,看着她的挚爱与执着,心里念着:席慕蓉,你有多幸福。
有多久没有这么沉下心读过一本书了,有多久没有过如此感动。
“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一样。”
曾经无数次幻想未来的生活,要一直善良,一直澄澈,一直天真;要守护着梦想,要勇敢实现梦想;热爱书和文字,把心思写下来;有幸福的家庭,有年少的闯劲,有为梦想奋力一搏的勇气,种种憧憬,好像都在席慕蓉的身上变为现实,还有她中年已过依旧的柔软与单纯。
她可以高兴了就开车到阿里山上玩几天,她可以随时随地把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她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依偎在丈夫怀里一辈子,她可以从事着热爱的工作,太幸福,幸福到我会羡慕。
我明白,这样的幸福其实很简单,保持着最初的一份本心,保持着对生活的初衷与单纯,慢下脚步欣赏身边的一草一木,仰起脸颊沐浴清晨的阳光,走走停停,珍惜每一处风景,如此,就够了。
城市的灯红酒绿,夜晚霓虹通透,眩晕得令人颓靡,失去方向,快节奏的穿梭在这城市的每一条街道,你是不是太累了?喧嚣和浮华染上了天空,我们盲目地追求物质的富足,奔波着同时也厌倦着。这样的生活是一种折磨,把人心最后一份纯净磨失殆尽,迷失了最初的自己,迷失了那样单纯无二的一颗心。
停下吧,把庸碌的生活停下,慢慢地走,慢慢地学会生活,会读一篇文章流泪,会停下车看远方的夕阳,会驻足辨认街边音像店放的音乐的名字,会弯腰嗅一朵野花的香;当你真正地慢下脚步,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简单得你曾经不屑一顾的美好。踏入校门时一件件整齐的校服,老师讲课时灿烂的微笑,学校播放的《论语》渗透着清晨的阳光,曾经你觉得枯燥压抑的生活都那么美好。
简单一点,便是幸福,席慕蓉如是说。
“我这么一个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五分钟热度的人,怎么单单会在这条画画的路上一走就走了三十年?”
读到这句话,内心深深的感动,当看到一个人为了梦想与热爱,坚持了三十年,我打心底敬佩这女子,敬佩她的执着,敬佩她对画画那种无法言说的热爱。
三十年啊,是怎样,怎样漫长的三十年,三十年她从曼妙少女变成两个孩子的母亲;三十年她颠沛流离地从台湾到内地,走过布鲁塞尔的街道,也看过了那么渴望的血脉草原;三十年足以让轻狂懵懂的心变得世故与沧桑;三十年足以让记忆的图画变为再没拿起过的画笔,不,她没有,她依旧如初,一如三十年前年少纯真的小姑娘画着粉嫩的樱花,她握着画笔,一路执着不舍,排开所有困难阻碍,在梦想路上,坚持了三十年,还会有的,四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我相信。
每每想到这儿,内心的敬意便油然而生,每一个逐梦的人都应该被肯定,要知道此刻的生活一直做着从小热爱的事,有多幸福。
我羡慕她生活的无忧无虑,事业的热爱执着,我明白她中年却依然单纯的心,却也明白,在她心中流淌的血脉之情。她是草原的女儿,她本该属于那样野性的天空,故乡的渴望与情结一直牵动着她的心。
我从未离开过故乡,但我却能理解她对根深深的渴望,以至于台湾一解严,席慕蓉就奔向蒙古,那个她渴望了太久的地方。面对一望无垠的草原,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包,面对从未曾谋面却流淌着一族之血的表亲,面对已成废墟的故园,复杂的情绪涌上心间,使她更清楚地认识到,我是一个蒙古人,我的根,扎在这里。
每当她谈起蒙古,我就不免心疼,对出生地,居住地的无法选择,对无法破除的戒严这把枷锁,她埋怨过也接受了,却还是一次又一次努力, 努力抵达那个心中的故乡,这样一个软弱女子,拥有着怎样的坚毅,怎样的对故乡对血脉的恒久不变的执着。
总是会想起她,她的本真,她的坚持,她用她清新娟丽的笔墨书写给我的,她的生活。
关于席慕蓉,关于生活,是简单之处寻觅得的幸福,是用坚强支撑起的对梦想对故乡的执着。
4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