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09个字,有3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7分钟,朗读时长26分钟,慢速需要37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读守望教育有感
读守望教育有感 1
在空闲时候读了《守望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
《守望教育》是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所著的教育随笔。书中不少篇章,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到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治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音乐学科的后进生,一般先天资质较差或对音乐不感兴趣,且行为习惯差。在我今年教学的五个班里面,每班或多或少都会有音乐学习的后进生。我总是仔细观察他们,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多方面鼓励,对他们,我常挂嘴边的话就是:“孩子们不管是唱歌还是学乐器,老师只要你自己跟自己比。不管别人唱多好,乐器学多好,只要你一节课下来,有所进步,那么这节音乐课你就是成功者”。
辅导他们常常要用到爱心,耐心,恒心。还要学会容忍并克服他们太多的反复。四年级有个男同学,对音乐反应迟钝,学习兴趣不高,不愿开口唱,怕大家笑话他。看到这种情况,在下课时,我常常把他叫到身边与之谈心,鼓励他树立信心,并用琴带着他一句一句地唱。慢慢地他能跟着琴唱出几句歌词。接着在课上,我抓住时机,请一名能力强的同学与之合唱,让全体同学欣赏,听完后大家掌声鼓励。这使得他非常高兴,自豪和激动,逐渐他有了自信心,主动要求演唱并受到全体同学的支持。就这样在每节课上我都给他们演唱的机会,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音乐的表现力。学生渐渐有了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读到第五辑“教化的困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正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看到了,刘教授想要阐明的道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
书中提到的,以美德教育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侵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鼓励学生读一些著名的儿童作品,听一些儿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留给学生阅读时间和空间,读他们自己的故事,读一些美德故事。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让我们以一颗平凡,挚爱,理性的心灵来守望教育,守望我们心中的教育梦想吧!
读守望教育有感 2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读守望教育有感 3
利用课余的时间看了刘铁芳教授的著作《守望教育》这本书,就在想如何守望教育,带着疑问和困惑,我仔细地读了这本书。作者在书中提及到我们的教育现实,为了提高学生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许多学生奔波于各种学习班,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对于他们成了负担。这学期我教八年级英语,这段是时间注意观察了学生早读的情况,看着他们背得那么辛苦,以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个内容。
但是等到上课提问的那一刻你才发现,虽说他们背了一早,死记硬背,效果并不明显。我应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要把学习当做负担,而是他们的好朋友。要尊重每个孩子,激起他们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时利用各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的快乐。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能够好好学习不断发展自己。期中考试过后,成绩超过某些学校,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太理想。
作为新教师就要从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开始,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遍发生的教育现象的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学会总结自己的不足,汲取其他老师的经验,善于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只不过有的开得早,有的开的晚,有的绚丽,有的朴素,然而无论如何都是不一样的。
只要我们这些园丁的不断教育和培养,在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都你能成为一朵美丽的鲜花,绽放夺目光彩。
读守望教育有感 4
从许新海《守望新教育》这本书里,可以感受到海门市学校发展和坚守换来了丰硕的收获。其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有了思考、启迪。新教育倡导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并思索和回答了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新教育人坚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人正是在行动中进行着最美好的言说,正是在坚持中实现了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而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就是最真切的行动和坚持: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
从中我知道了新教育要做的,就是给教师和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其中第三辑中有这么一段话,让我有了深深的触动:“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学校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或创造丰富多彩的发展平台,让每个教师与学生在他生命潜能得到充分引爆,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长状态。”这话说的太好了!我所教的孩子天真无邪,身上有阳光与泥土的气息,正应该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长状态。可班里有一大部分的孩子见生人就脸红,甚至讲不出话来。如果让我们这的孩子和城里孩子在一起比较,不难发现我们农村的孩子差的不是长相,不是衣着,而是气场,就是没有自信,让人看起来拘谨。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们没有锻炼的平台!甚至整个小学阶段都没有机会上台一次,可想而知,他们的胆量怎样,心里素质怎样,更谈不上好的精神状态和成功体验了。
许新海院长认为,新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教育,责任是一种善良的心态,学校的每一个学生、教师及学生的父母都应有的心态;责任是一种自觉的行动,是个人自觉表现出来的行动;责任是一种博爱的境界,责任的源头是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自然、对社会的一份深沉的爱。学校通过文化濡染、课程研发、活动体验,将公民“责任”的.种子埋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新教育人对教室有着独特而富有生命意识的理解:朱永新先生曾说,教室是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新教育坚持让教室成为美好事物的集聚地,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中心,成为朝向完美的生命场。而每一个在教室相遇的师生,都应该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彼此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做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
行动就有收获,新教育在新教育人的行动中收获着生命的成长与幸福,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在新教育人的坚持下创造着每一个生命个体可以过一种幸福而完整教育生活的奇迹,相信新教育在行动与坚持中一定会到达理想教育的彼岸。以后,我会用更多的时间,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得到锻炼,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的潜能。
读守望教育有感 5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理想的真情守望的著作。捧起刘铁芳教授的教育随笔《守望教育》,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还有人以一份难得的执著守望着心中的教育理想。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关注,关于教育的问题层出不穷,关于教育的争论也是众说纷纭。《守望教育》让我能在泥沙俱下的现实中保留一份清醒,也让我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坚持一份难得的执著守望教育理想,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种久违的感动。
在这里,有一种安静的状态。他的人生经历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成为他的人生常态。在《守望教育》一书说道:“我所梦想的境界就是能在四壁书橱之中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与此同时,又能时刻把心灵的触角伸向人间社会的冷暖,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这样的状态能够让他保持一份清醒和安静,能够在泥沙俱下的时代保持一份独立的思考。
在浮躁的社会里,教育需要一种安静的状态,在安静中让我们深刻反思,生成思想,这样才不会盲从,不会摇摆。
在这里,有一种诗意的情怀。在作者的笔下,教育不是枯燥的,教育理论不是灰色的,而是充满了生机,沸腾着生活的气息,洋溢着诗意的情怀。教育是富有诗意和理想的事业,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教育情怀,有一种“乌托邦”情结。教育事业之所以富有诗意,就在于它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过程。也许,这种“好教育”永远不可能实现,但只要我们相信它们‘在’,我们就能一直走在路上,就有抵达的可能。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守望教育,仅仅是大学教授的事情吗?不,教育跟大家息息相关,跟我们的民族复兴休戚与共。只要更多的人愿意接近教育,对教育心生敬畏并满怀诗意,正如刘教授所说的,“让我们在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时,多一点平凡和朴实,多一点清醒和自觉,让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心灵自由徜徉、共同依恋之乡。”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
所谓“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依笔者之见,就是对教育的复杂性保持一种敬畏,同时对教育的应然状态怀有一种诗意的期待和浪漫怀想;所谓“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就是以敬畏和诗意的心境去守望教育。
教育是创新之基,人才之要,和谐之源。深感自豪的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教育,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形成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素质教育强力推进、教育惠民加快提速。我也坚信,作为校长,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会坚守理想,守望教育,并影响身边的众多教者,共同努力,一定会把真正的教育引向充实、和谐与高贵。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9位用户喜欢。
《守望教育》读后感550字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状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个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就应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须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但是他不会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透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理解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就应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就应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持续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36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让我们在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时,多一点平凡和朴实,多一点清醒和自觉,让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心灵自由徜徉、共同依恋之乡。
——题记
打开首页通读作者的前言,令我心血澎湃。他的精辟话语不仅让我勾起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还从心底感慨作者的敬业、执着和大局观,感受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自我认知、使命感。“每个教师都应是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理想、守望耕耘、守望成长、守望收获;守望着一张张小脸表情的变化,守望着一次次意外惊喜的突现,守望着一个个孩子成功的笑脸。守望教育,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段话出自滕州墨子中学校长满建宇的一段话,从质朴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对本职的深刻理解,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对当下教育事业的不断反思和总结。
满建宇校长一心经营着一所有两千多师生的初级中学,繁杂的学校管理之余,他带着对教育的虔诚之心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感悟、管理方略凝聚到这本教育专著——《守望教育》之中。尽管时间仓促、繁事多,然我还是抛开了一切琐碎杂念,在沉静中默默地读啊读。空旷的空间中跃然现出一位立体多维的教育工作者,一位尽职尽责的任课教师,一位充满管理智慧的校长,一位言传身教的家长。
《守望教育》是一本随笔集,全书共分六辑,融入了180余篇满校长的教育管理心得,从一篇篇充满着真挚情感的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爱教育,关注社会与时代的进步。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用心做教育的好老师,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好校长。从他一次次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中,从他匆匆忙碌的身影里,我知道了什么是敬业,我读懂了什么是教育。
这本书中不止一篇文章向我们展现了满校长的教育理想和对教育的执着。“让孩子们在教育中有幸福的感悟,快乐的体验,自我展示的欲望,成功的享受。让孩子的理想在学校生活中学会学习,通过学习,产生创造的火花,通过学习,学会尊重,学会关心,通过学习,让孩子体验到成长的愉悦,这是学校教育最为重要的职能。”这句话指明了学生终生教育的真谛。素质教育应该为孩子幸福生活打下基础,在孩子的成长中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而富有活力的环境,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走路,挺起胸做人,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
说实在的,教育实际上是一项育人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是要充满爱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一个个扣动心弦的真实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爱与教育的关系,并在《用心做教育》一文中作了这样的总结:“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唯有爱才能唤起学生的爱,用爱构筑起来的教育才是真实的教育,没有爱便没有了教育。”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了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了一个学生。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总要天天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当中不妨有好学生,也有一些让人痛恨的学生,埋怨学生的“恨铁不成钢”,埋怨家长的不闻不问。所以有的教师总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两种不同的学生,从而造成差生更差。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其实哪一个学生不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呢?尤其是那些家庭特殊的学生,缺失了爱,更容易造成性格的偏颇。所以说要做好学生工作,就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师只有把满腔的挚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爱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希望,才能开启学生稚嫩的心扉。
教师的生活枯燥又清贫,这是每个教师的心声,因此很多教师由于不甘心这份清贫而中途退出了这个舞台。说白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正像每个人有不同的爱好一样,能持之以恒坚守在在教育这条战线的教师,说明他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实际上教育是一方净土,教育事业是宁静的,其效果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拥有一颗平常心,多一份坚持,潜心于其中静待花开。作者在最后写道:“教育即生活”,细细想来,的确是如此。所谓的平常心正不是如此吗?只要我们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不好高骛远,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不随波逐流,在喧嚣的世界中独守一份心灵的宁静,正确对待生活得失,得之坦然,失之泰然。用平常之心守望教育,多一份坚持,就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坚持,就多一种机遇,多一份坚持,就多成就一个孩子。
对于教师来说,每天面对的对象就是学生,主阵地就是课堂。满建宇作为拥有两千多师生的一校之长,学校的管理工作已经是极其繁杂了,每天有应接不暇的检查、参观、培训、会议等事务,但这并不耽误他走上讲台,站在教学的第一线亲自主讲一门校本课程;并不耽误他去课堂上听课,并与各科教师一同参与学科研讨;并不耽误他走进餐厅和学生们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不耽误他走进宿舍帮孩子们扯扯滑落的被子;并不耽误他亲自阅读每一封学生来信,用心回复每一个孩子的问题;并不耽误他无数个夜晚坐在电脑前,审视一天的所作为……从这些镜头可以看出,满校长不但是一位有担当的领导,也是一位称职的教师,更是一位慈父,因此,学校因他而光大。这正是我所感慨之处。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诠释的。反思我从教20多年的点点滴滴,何尝不是如此呢?只因为我一直在守望,守望教育这片芳草地,守望教育这份宁静的心田,站在教育的田野上努力地播种、耕耘,因此有了很多的收获,收获了教育界领导的肯定与称赞,从而多次评为各项先进;收获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从而博得了学生无数次地看望;收获了家长放心,从而总听到他们千方百计把子女交给我……总之,因我一直坚持着守望,从而成就了我的教育人生。如满校长希望的那样:“让我们的教育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守望教育》没有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却是每句话包含着作者对于教育的眷眷深情,这是来至教育实践的真情实感,是教育思想与智慧的凝结。目前新课程改革一轮接一轮地进行着,教育理念不断地推陈出新,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守望的是那永远不变的三尺讲台,是一拨又一拨渴望求知的学生。面对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与执着——执着于自己的教育理想。我想,解放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认知水平,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用平常心守望这片教育的净土,从而冲破物质与精神的束缚,这应当是教育恒久的真理吧!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守望教育》的读后感范文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状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个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就应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须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但是他不会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透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理解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就应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就应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持续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09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每当读一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交谈,拓展了思维,提供了方法,指点了迷津,在共鸣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在读了《守望教育》这本书后,有几分的激动,也有一些共鸣。因为自己的一些谜团在读完了这本书后也日渐明朗。读了这本书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反思。
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训练"还是"教育"。
应试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往往会将孩子置于"教育"之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训练"。并不注重的是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但是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堂上,训练的成分还是比较多。文本只是一个载体,上面承载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创新,文化的传递,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文本,走出文本,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与素质。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知识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要把知识点的训练作为我们教学的归宿。
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德育途中的一把钥匙。
本书中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故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示范性的作用,学生去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说教远远不如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也许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者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能一个故事孩子听一遍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去做,而并不需要我们去耳提面命。更要的是孩子们都愿意听故事,并且听故事对孩子们好处多多。比如说我给孩子讲的一些故事,一遇到类似的问题,好多孩子会一起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这就说明这个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孩子的心中。
三、学生形成"悦读"的习惯,真正会读书。
《守望教育》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见证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阅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怎样让"阅读"变成"悦读",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悦读是怎样形成的》。方法是做好事情的捷径,这里面有一套比较好的阅读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
四、还给孩子童真童趣。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那时侯读书生活比较单纯。简简单单的几本教材,没有任何别的读物、辅导材料,早上来上课,午后轻轻松松回家,作业尽管有一些,也还有课文的背诵任务,但感觉好象都能比较轻松地应付得过来。不仅如此,愉快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由来,一是经常有伙伴自由玩耍,一是与自然随意地接触。"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几个铜钱,几根鸡毛和一小段麦管用线一扎便扎成了一个鸡毛毽子;一个瓦片,地上画几个方格子,就是我们玩的瓦房子;天黑了,村子里的草垛,各种杆秸多成了我们躲猫猫的快乐场所……
可回首今天的教育,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可谓天壤之别,学生知识训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学生的生存状态却不容乐观,在阳光体育课上,如果我们能够增加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活动,孩子们可能会是更快乐。
总之,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要抱有这样一个胸怀,不是教好某些优秀的学生,教好一个班的学生,教好几届学生,而是从"人"这个概念出发,用真心换真心,勇做学生成长路上的"三者",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孩子具备顽强的生存能力,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就让我们带着这个任务开始自己的教育工作吧。
守望教育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在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中有《时刻守护做人的尊严》,主要介绍了作者在他家附近遇到一位吹笛子的艺人,和艺人之间的一番对话,在对话中知道这位艺人因生活窘迫出来谋生,现在是要筹满回家的路费才不得不出来卖艺,艺人的话中特别强调自己“不是要饭”的。
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的,最起码的是生理的需要如吃饭和穿衣服,这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对尊严的渴望。“尽管现实的个人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特别是生存样式的差异,但每个人生存的底线,就是一个人作为人的生命的尊严,这是没有身份之别的。我们在小心地守护自身存在的尊严的同时,也要小心地守护他人,守护我们身边地每一个人,哪怕是流浪乞讨者的守住他们做人地那条底线。”
现在城市里的乞讨者,又有多少是真正的乞讨者?像文中的这位艺人在我们这座城市好像没有吧?肯德基门口,饭店门前,天桥上,有多少人在乞讨,他们真的是无路可走,不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吗?有好多还都是孩子,这些孩子现在就乞讨,以后怎么办?对那些生活的无奈者,“我们可以凭借我们内心的尊重,而给他人、给这个社会多付出一点善良,一点希望。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极其有限,但我们在给他人以希望和尊严的同时,我们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敞开一道人性的光泽。”可对另外那些人,我们又能怎么办?
《守望教育》
30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