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栏目

关于刘邦的读后感(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2-06 11:00:02 热度:79

关于刘邦的读后感

关于刘邦的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刘邦的一生是辉煌的,波折多于秦皇,磨难多于周武。创业艰辛无谓他人,可谓白手起家。纵观前人,没有人及的上他。刘邦之成大业者,余以三点言之:起,胸中霸业,有其心,无谓其力哉!大展宏图,先内心有江山焉。然余等妇人小子,怀中无伟业,何奈邦之大成,唯惜矣!余努力,才及其十分之一矣。二,狠,施恩必攻其心,受祸必反之其乱。项羽,不及者,此也!项羽,人过妇人,重儿女,卑男子气概。邦之成器,先狠己,再狠人,后狠忠者。心如蛇蝎,谋算人过,实不尽言其哉!淮阴,邦之肱股,朝立,而后灭之,可见其心。余等,实不学其心奸。其奸,必宏图展焉,手段尔。余等心奸,若何?三,用人也。俗曰“靠人不如靠己”,俗又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邦之不然,其用人过于用己。缪1一用人,无用己。善控心也。鸿门之项伯,可见。其统将领胜将领统兵多矣。其谓之取天下者耳,又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项羽亦败此矣,增有何奈?邦之大成世若共睹,不可不谓之雄才。余当学之,而学则学已,善辨耳,取之,弃之,唯诸君内心定焉,余此不议矣。

成语丰衣足食:丰衣足食[fēng yī zú shí],意指衣食充足。形容生活富裕。语出唐·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源]唐·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据《全唐诗·卷八四六·齐己》引)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典故]丰衣足食,是生活富裕,不虞匮乏的意思。一般人在生活上,莫不以丰衣足食为生活目标,但齐己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所以对生活上的要求,自然是清心寡欲而与世俗之人不同。齐己在〈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中,即期许小师父在参禅礼佛的过程中,主要是开启潜藏於内心的佛性,以体悟人生。为了求并体现这种体悟,齐己提示小师父应放弃外在丰衣足食的追求,方能有所成就。後来“丰衣足食”就一直沿用下来,用以形容生活富裕。

成语大展宏图:展:把卷画打开,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如: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启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又如:他想大展宏图,可事与愿违。

关于刘邦的读后感800

读刘邦有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个人还是比较肯定刘邦的。历史要辩证来看,在此,我仅表达我对刘邦的正面认识。

他能屈能伸,分得清轻重缓急,重用人才,不属于理想意义上的英雄,他和项羽完全不同,但属于现实意义上的男人。知人善任,智商和情商都相当出色的历史伟人。

他打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神话,这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他改变了好多人的命运。关于“刘邦却成了一个工于口舌之利的市侩”,他出生贫寒,又不是贵族,肯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后来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出他的个人修养并不怎样,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做得太满,太圆,那才可怕来。

想当年,刘邦平定天下后一天大宴,酒过三巡之后,刘邦感叹自己夺得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尔不如子房,镇国家,安百姓,给傀饷,不绝粮道,而不如萧何,连百万军中,战必胜,攻必取,而不如韩信。

刘邦的智慧显而易见,在鸿门宴上,刘邦向项羽低声下气只求一条生路,示弱的本领那是无人能敌。

我感觉这一点跟他的早期生活密切相关,他游走与地痞市侩之间,吃喝嫖赌样样沾边,他的生活被他掌握的有声有色,在儒家看来,当中聪明的人会认为刘邦是个怪才,要不然吕公不会把吕雉许配给他。之一生活经历让刘邦变得好灵活,极具有冒险精神。刘邦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项羽。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好。

刘邦另一个让人汗颜的精神,那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后人说那是刘邦心理学登峰造极的结晶。他只是疑的隐蔽,仪的让人舒服而已。如果他真的不疑,恐怕他汉高祖的脑袋不知掉了多少次了,如果他真的不疑,也就不会有的天下之后的“借刀杀韩信”了。俩军对决,项羽一箭射中刘邦胸口,刘邦却低头捂住脚,大喊“最射中了我的脚趾”,用以迷惑敌人和安抚自己人。更不用说那著名的“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捧杀你爹,请分我一羹!”

刘邦身上所具有的品质真是让人佩服,他最大的聪明就是自知之明,知人善任,灵活生活。现代人的压力之大,古代所无法相提并论的,亚历山大。。。。而拥有良好品质的人心里的创伤就会小很多,该认真是认真,不该让你认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平衡,坚守自己的底线。灵活生活,认真经营自己的精神净土,让它变得松软肥沃。

刘邦和项羽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今天读了《刘邦和项羽》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汉朝时期,刘邦和项羽在推翻秦二世以后,争抢天下的历史故事。最后刘邦战胜项羽,被迫杀了虞姬,在乌江率领24人与刘邦百万大军决一死战,自杀而亡。

读了这个历史故事,我十分为项羽感到惋惜——凭项羽的实力,本来可以大胜刘邦,成为一代霸主,可是他却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就是项羽心太软了,他原本可以在准备万分齐全的“鸿门宴”中杀了刘邦。当时刘邦知道自己的实力是打不过项羽的,非常识时务的把关中王的位置让了出来,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会先进入关中,本应该是你项羽先进入关中。”然后又说起当初他和项羽一起起义的事。项羽听了刘邦的回忆,相信刘邦不会和他争夺天下,一时心软,放了刘邦。可是他却万万没想到的是刘邦会在他与齐军对战之时偷袭自己,毫无准备地展开了他与刘邦的对战。

第二就是项羽不善于发现人才,刚愎自用。原本韩信是投奔项羽而来,可是项羽一点都没有关注,没发现韩信是个大人才,只给他当了个守门官。韩信三番五次劝告他,他都置之不理。最后韩信放弃项羽,被迫投奔了刘邦。韩信在萧何的推荐之下成了大将军,在韩信的帮助之下,刘邦杀了项羽,统一了天下,成为了天下霸主。

要是项羽能早点明白这两点,一定能打败刘邦,统一天下,一改历史。可惜他致死还是没有明白。

史记故事中的大启发――刘邦的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史记故事中的大启发――刘邦》的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史记故事中的大启发》这本书,在帝王中,我比较佩服刘邦,刘邦身上有着凡人不具备的特点——勇气与善于用人。他在乱世中果断的加入了反秦斗争,打出了大汉天下,做了凡人做不了的事。

刘邦一生中,有一个重要的命运转折点,那就是鸿门宴。刘邦先于项羽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阳,项羽怀疑刘邦想雄踞一方,打败自己,于是设下鸿门宴邀请刘邦赴宴。刘邦猜到,项羽是想在鸿门宴上杀了自己,按理应该不去赴宴,可是,如果刘邦不去,则被项羽抓住了把柄,当时,项羽有40万大军,而刘邦只有10万军队,项羽必定挥师猛进,直取咸阳,砍刘邦的首级,就像鸡蛋碰石头,刘邦的`一切大业都要毁于一旦。所以,刘邦必须冒险去赴鸿门宴,和项羽坐在一起喝酒、谈笑风生,取得项羽的信任,度过难关,再图后事。正是刘邦的果断决定,才成就了他后半生的伟业,这就是勇气!

然而,光靠勇气是不够的,这样的人只是一介武夫,难有大的成就,他还需要靠人才的辅佐,还要善于用人。实际上,刘邦只是一个匹夫,没有高强的武功,没有高深的学识,更没有历史,但是,他会用人,谋士的意见他都虚心听取,多学习,多借鉴。刘邦手下有一大批充满智慧的谋士替他出谋划策,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士替他拼杀疆场。而项羽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手下只有一个他信得过的谋士范增,还不信任他,不重用他,虽然有比刘邦多得多的军队,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匹夫。这样大的差距注定了项羽必输的结局,最终被刘邦打败,留下千古遗憾。

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从刘邦的故事中悟出许多有用的道理,只要我们多学习,多研究,我们就能成为王者。

读英枭双雄——刘邦有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刘邦,一个大家熟悉得再不能熟悉的人物,汉朝的开国皇帝,那么他之所以能成功,又有什么决窍呢?

这本书对刘邦坎坷的一生作了详细的解说,从当上亭长,隐居深山,到开始起义,扩大领土,再到先入关中,约法三章,又到项羽违约,分配汉中,最后暗渡陈仓,成功登基的过程。

刘邦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首先靠的是忍,无论是在深山中的几年还是在汉中的几年,刘邦都是在隐忍,没有项羽那样的急躁不安,也没有楚怀王那样自负。这一点使得他从毫不起眼的无名小卒变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刘邦愿意与别人分享利益,这点使他远超项羽。项羽在夺取地盘后,总是把土地权握在自己手中,而不给有功之臣,在最后也是只把一些偏远的地区给有功之臣,而在像关中这样的宝地,都分给自己的亲信,这使得后来许多将领背叛了他,成为了他失败的导火索。而刘邦恰恰相反,他会动用手中的一切利益来调动将士的积极,来谋取更大的利益。比如他攻下城池就用过送钱这一招,在韩信占领赵国不再动兵后,他又封韩信为赵王,并让他攻下了燕齐二国。刘邦还给了陈平五百斤黄金,用来进行反间活动,陈平巧妙地运用了这些钱,策反了许多项羽的主要将士,使他离胜利越来越近。更重要的是,刘邦的大方还为他赢来了许多优秀将士,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与别人分享利益,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刘邦进咸阳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刘邦进咸阳读后感中学生日记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读了《史记》连环画中的“刘邦进咸阳”的故事。

故事从刘邦泗水亭长押送服徭役的民工去咸阳开始讲起,势力逐渐壮大,后来,刘邦就被推举为沛县县令,他的部队扩充到三千人左右,被大家拥立为“沛公”。

公元前208年6月,项梁召集各路起义军到薛商量统一行动的问题,刘邦带了百多名骑兵前去参加,会后项梁给了他五千士兵和十名军官。从此,刘邦在项梁的领导下,与项羽并肩作战,几次把秦军打得大败。刘邦的起义部队的人数超过一万多人,刘邦打进了秦朝的高阳,刘邦此时是目中无人,这时有个叫郦食其的人及时劝说了沛公,劝其不能目中无人,对年高德劭的"人不敬啊!并建议沛公先去劝降陈留并从那里获得足够多的粮食。刘邦重整部队进一步攻打秦军,经过多场战役最后刘邦攻进了咸阳,他来到了秦王宫,也听从了张良的建议,跟百姓和有名望的人“约法三章”,大大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通过读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人不能只觉得自己的意见是最好的,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但也要注意不要轻信于人,要亲自尝试,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关于刘邦的读后感(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