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栏目

罗盛教事迹简介(13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8 19:40:02 热度:34

罗盛教事迹简介

罗盛教事迹简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0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年前的今天,罗盛教跳入冰河救起朝鲜儿童,自己却沉入河底

1931年4月22日,罗盛教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庭困难,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而且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

1945年(14岁),罗盛教到他叔父镇上的杂货铺帮工,并在那里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

1949年(18岁),新中国成立后,罗盛教和几位同学一起报名参军,随后他被送湘西军政干校学习。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十分吃力。但他没有放弃,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漏,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重抄一边。

在一次学校的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奋力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

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从军校毕业后,罗盛教被分配在四十七军文书训练班学习。学习期满后,派到某部侦察连任文书,并随部投入湘西武陵山地区的剿匪战斗。

1950年10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4月,罗盛教随部队来到朝鲜。部队在一次黑夜行军中,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

罗盛教深受感动,几次要求上前线,杀敌立功。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说他:“革命工作有分工,你正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罗盛教听后,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完成本职工作外,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在一次部队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后,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在河边训练。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冰雪盖住,几名朝鲜少年在河上玩耍。突然,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

这时罗盛教早操后,正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河面飞奔,边跑边将自己帽子和棉衣棉裤脱掉。冒着零下20℃的严寒,罗盛教奋不顾身的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

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冰又塌了,罗盛教和崔莹又一次掉入冰河。此时的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体力已经消耗殆尽。但他想都没想,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战友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但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沉入冰河,献出了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

罗盛教遗体找到后,当地的朝鲜人民十分悲痛。他们按当地最隆重的葬礼,将他安葬在苍翠秀丽的佛体洞山上。石田里人民委员会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84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罗盛教

罗盛教出生于1931年的湖南新化,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难忘的一年,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年,接连两次粉碎了国民党的两次围剿,开始展示出让蒋介石忌惮的力量,因此虽然同年发生了令中国人永远铭记于心的“九一八事变”,但国民党依然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而中国共产党人则在这一年正式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除此之外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和罗盛教有关的事,那就是未来也在朝鲜成烈士的黄继光,也是这一年出生。而且罗盛教和黄继光幼年时的家庭情况,也非常相似,都是家境贫寒,却人穷志不短,非常要求上进,不够后来两人却走上了略有不同的道路。

罗盛教因为投靠亲戚,而获得了短暂的读书机会,而黄继光(四川中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都在当地地主的欺压下艰难求活。之所以说罗盛教时,用了“短暂”一词,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罗盛教没有读太久的书,就不得不当上了亲戚家的“童工”

也就是说,罗盛教和黄继光早年,都亲身领教了旧社会的黑暗,所以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都对解放劳苦大众的中国共产党心生向往,于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参军。在部队上时,他们的表现都非常突出,因此两人先后都加入了共青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而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起开始奔赴朝鲜。

救人

罗盛教因为早年受过一定教育,所以到达朝鲜后得到的是文职工作,而不是像黄继光一样被分配到了最前线。本来罗盛教曾多次向上级反映,希望到更危险的一线去,但是领导多次劝解他,说“革命工作不分轻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罗盛教只好接受了现实,不过他在从事文职工作时,也并没有局限于本职工作。

他在按时保质地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他还会帮助周边的朝鲜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罗盛教在当地的口碑一直很好。罗盛教为了保证自己的作战状态,以防不时之需,所以经常会给自己加量,进行各种军事训练,有一次他和战友,到村子附近的旷地训练投弹,练习中,他突然发现有村里的一个孩子因为贪玩,而掉到了冰冷的河水之中。

罗盛教自从入朝以后,就一直视朝鲜人民如亲人,因此当异国的小孩掉入河中时,他丝毫没有犹豫,而是果断的跳到了冰水中进行营救。因为河面的冰并不结实,所以罗盛教虽然很快就把孩子救出了水面,但是因为河面的冰撑不住,所以孩子又再次掉入河中,在多次反复之后,虽然孩子被救了出来,但是年轻的罗盛教却牺牲了。

崔莹

罗盛教牺牲之后,消息传回了部队,但是因为当时战场上的任务较重,罗盛教牺牲的消息并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而有关他的牺牲,也只是被记录为非战斗减员。但罗盛教所在的141师师长叶健民,在途径罗盛教牺牲的部队所在地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因为附近村子里的人都在围着部队的负责人“讨说法”。

他后来了解到,原来村民听说了罗盛教的事情以后,纷纷要为罗盛教请功,而且要用本地最高的葬仪来送葬这位英雄,甚至有一位当地的大娘,要把子女为自己准备的墓地,无偿的让给罗盛教。叶健民敏感的察觉,罗盛教的死,绝不是简单的意外溺水,在进一步了解之后,他才知道了罗盛教的英勇事迹。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集中力量解决美帝的“秋季攻势”,因此叶健民本来没有精力“节外生枝”,但是他作为一个正直的军人,无法容忍一个英雄被“埋没”,于是他在繁忙的军事工作中,还是想办法向上级反映了罗盛教牺牲的真实情况。罗盛教的情况反映给上级之后,中、朝两国的领导都非常重视。

朝鲜方面,把罗盛教牺牲的河流,所救孩子的村子,埋葬罗盛教的山岗等,全部改成了罗盛教为前缀的名字,朝鲜当时的大领导金日成,不光亲自为罗盛教题词,还为罗盛教颁发了当时入朝志愿军所能得到的最高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牺牲的黄继光也获得了“一级国旗勋章”。后来朝鲜还曾以罗盛教的名字命名了一所中学,并以罗盛教为题材拍了一部专题电影……

当时被罗盛教救起的孩子,叫崔莹。这个出生在朝鲜偏远乡村的孩子,不光被罗盛教救了命,他的人生轨迹也随着罗盛教发生了改变。本来以他的家庭条件,他可能会“泯然于众人”,但因为罗盛教,他不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还曾随着朝鲜使团拜访过中国,并跟着使团去了罗盛教的家里,还在罗盛教的新家中睡了一晚。

回国之后,他也作为标杆,参加了朝鲜人民军,等到1960年,贺龙等军事领导带人访问朝鲜时,朝鲜方面还曾专门让已经当上排长的崔莹前来欢迎。崔颖当时激动地说“我会永远牢记中朝人民的友谊和志愿军英雄罗盛教”。

罗盛教事迹简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6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罗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 ),湖南新化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在朝鲜,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跳入冰窟,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牺牲,年仅21岁。

1952年2月3日,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追授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罗盛教的故事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年轻人。

从道士到解放军战士

1931年,罗盛教出生于湖南新化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师附小(吉首)就读,毕业后考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

1949年(18岁),罗盛教的家乡湘西重镇沅陵解放了。这年11月,罗盛教和几位同学步行来到沅陵,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并考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

1950年3月毕业,分配在四十七军文书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1日,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期满后,派在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旋随部投入湘西武陵山地区的剿匪战斗,被分配到沅陵县乌宿区及毗邻的古丈县,参加四十七军司令部直属侦察队剿匪。

(1950年“五四青年节”摄于湖南省沅陵县)

为救落水儿童而牺牲

1951年4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参加了朝鲜战争秋季防御作战。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去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了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

罗盛教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

几经周折,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体力很快消耗殆尽。他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将崔莹顶出水面。崔莹被拉上了岸,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1岁。

感动中国罗盛教英雄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罗盛教,原名雨成,县第八自治区下庙乡(今圳上松山乡)人。民国二十年(1931)生。少时先后入当地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寒辍学。民国34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属吉首市)其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民国36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盛教。

1949年11月,沅陵解放,罗盛教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1950年3月毕业后,分配在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1日,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期满后,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旋随部去湘西武陵山地区剿匪,在战斗中记功一次。

1951年4月6日,罗盛教随所在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在过鸭绿江后的家信中,写道:“当我下桥第一脚跨上朝鲜的土地时,就嗅到了烟烬和 的气味。美丽的城市已被野兽的飞机炸光了。剩下的是一片焦土和碎瓦,我心绞了,流泪了,也无比愤怒了。我发誓:非消灭美帝强盗不可,否则,我再不过这座大桥。”同年8月,临津江战役,所在的侦察连担任牛尾洞伏击任务,罗盛教在前线负责救护伤员,泅渡江河架浮桥,用身体掩护伤员安全,入火海抢救朝鲜妇女儿童。目睹美国侵略军凶残-朝鲜同胞的惨状,罗盛教挥笔写下誓言:“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地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1月21日,罗盛教所在部队驻平安道成川郡石田里(钥仓)休整。早操过后,罗盛教在河边散步,见正在河面滑冰的朝鲜少年崔莹跌入冰窟,立即脱下棉袄,跳进零下20度的冰河,反复三次浮出水面换气再下沉寻找,因冰面薄,顶上来又掉下,使尽最后力气,终将崔莹救出,罗盛教终因筋疲力尽,被急流冲至远处冰层下面,待战友们将其救上岸时,已停止了呼吸。

罗盛教牺牲后,朝鲜人民将遗体安葬在朝鲜石田里的佛体洞山上。1953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罗盛教烈士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追认罗盛教烈士为模范青年团员。同年6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并在佛体洞山上建立纪念亭和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主席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1954年5月30日,朝鲜朝中友好代表团400多人至中国访问,特安排一分团赴新化,崔莹随团访问罗盛教的故乡,并备人参等贵重礼物,认烈士的父母为父母,用中国话称呼爸爸妈妈。烈士的父亲罗迭开曾两次去平壤,接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5年4月,在新化县城资江大桥西端,建成罗盛教纪念馆,朝鲜驻中国大使、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政委及省县党政领导均参加开馆典礼。原志愿军司令员-亲笔为该馆题词:“国际主义罗盛教烈士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罗盛教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2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别怕,我能救你!”1952年,一个朝鲜小孩不慎掉入冰窟,罗盛教一个猛子扎入冰窟,最终小孩被救上岸,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再也没有上来。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赴朝鲜作战,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1952年1月2日凌晨,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与战友宋惠云,正在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

练习一段时间后,两人感觉有些疲惫,喘着粗气坐在雪地里歇息。

编辑正值隆冬季节,寒风刺骨,河面已被冻结,上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几个朝鲜儿童正在滑冰玩耍,不时有笑声传来。

罗盛教看着这片银装素裹的土地,对战友说:“我相信咱们志愿军一定可以击溃侵略者,将战火中的朝鲜百姓拯救出来!”

说罢,两人任凭寒风吹在脸上,眼神透出坚毅,心中愈加滚烫。

突然,滑冰的朝鲜儿童传来了呼救声,罗盛教来到朝鲜许久,能听懂些朝鲜话,他听到朝鲜儿童喊着:“有人掉进冰窟窿了!救命!”

由于这里距离村庄较远,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人赶来,河边的成年人就只有两名志愿军战士。

人命关天,罗盛教听到呼救声,瞬间站起抓住帽子往地上一扔,撒腿向冰窟窿跑去,一边跑一边飞快脱掉身上的棉衣棉裤。

这时一名朝鲜儿童哭着向他喊道:“志愿军叔叔,救救他吧!”

罗盛教跑到冰窟边,身着单衣的他一个猛子就扎了进去。

此时是零下20度的低温,水里更是刺骨的寒冷。罗盛教顾不得这些,此时,孩子的命在他心里占据了全部。

罗盛教在水中搜寻了一会没有发现,浮出水面换了口气随即又钻进水里,这次他看到了那个落水的孩子,他游过去拽着他努力向上游。

过了一会他拉着小孩浮出水面,罗盛教急忙用朝鲜话对孩子说:“别怕,我能救你!”

小孩的两臂慌张的扒住附近一块冰面,就在他想要向上爬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连人带冰掉入水中。

这时罗盛教的全身已经冻得发紫,浑身打颤,体力快要消耗殆尽。

但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咬着牙将孩子拽了上来,最后用头和肩膀将孩子顶出水面。

这时河边的战友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小孩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

可惜罗盛教此时已经气力耗尽,再也无力浮出水面,牺牲时年仅21岁。

为了缅怀这位英勇救人的战士,附近村落的老百姓全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悲痛的村民将罗盛教遗体捞出后,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后来,为了表彰罗盛教的义举,志愿军总部追记他特等功、“一级爱民模范”,朝鲜方面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革命火种永不熄灭,烈士精神代代相传。

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们不仅在朝鲜土地与敌军作战,他们还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罗盛教舍己救人、勇救儿童的壮举充满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让中朝两国人民为之感动。

罗盛教救人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28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18分钟,慢速需要26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罗盛教

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

罗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 男,汉族,湖南省新化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罗盛教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时刻准备为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安宁而牺牲奉献自己的一切,作战一往无前,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7月,罗盛教所在部队进入临津江以东的驿谷川一带阵地。一天,连队驻地附近的安大娘家茅屋被敌机炸燃,正在连队统计实力的罗盛教不顾一切冲进茅屋,救出了安大娘和她的孙子,自己被火烧成重伤。1952年1月2日,朝鲜北部成川都石田里村少年崔莹在冰河上滑冰时,不慎压碎冰块跌进3米深的冰窟里。正在冰河上练习投弹的罗盛教听到求救声后,边跑边脱下棉衣,跳进冰窟实施救助,反复几次将崔莹推出水面,因冰层太薄都失败了,最后他潜入水下,使尽全身力气用头成功将崔莹顶出水面,救出崔莹,但自己却因体力耗尽壮烈牺牲,年仅21岁。1952年,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特等功,并被授予“一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将军亲自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人物生平

英雄简介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年仅18岁的他,怀抱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翌年被调入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当文书,随即参加湘西剿匪斗争。朝鲜战争爆发后,罗盛教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1年随部队奔赴朝鲜。在朝鲜前线,他目睹了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激起了他对侵略者彻骨的仇恨和对朝鲜人民深切的同情,与此同时,他还与驻地附近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1951年7月,罗盛教所在部队进入临津江以东的驿谷川一带活动。一天,村里的自卫队员擒住一名特务,大家聚集在一起庆祝,却由此暴露了目标。几架敌机很快飞来,轮番向欢庆人群进行轰炸扫射,住在部队驻地附近的安大娘家也被敌机炸燃。此时,部队的其他同志都在阵地上执行任务,只有罗盛教一人留守。听到爆炸声后,他不顾个人安危,一个箭步冲进安大娘家,救出了老人和她的孙子,自己却被烧成重伤。

1952年1月2日,在罗盛教部队驻地附近,当地少年崔莹在冰河上滑冰时,不慎压碎冰面跌进近3米深的冰窟。正在冰河上练习投弹技术的罗盛教听到呼救声后,边跑边脱下棉衣,二话没说便纵身跳入冰窟施救,反复几次将少年推出冰面,无奈冰层太薄,几次营救均以失败告终。见此情形,罗盛教毫不气馁,而是深吸一口气,再一次潜入水中。最终,他使尽全身力气,用头成功将崔莹顶出冰面,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而壮烈牺牲。 [3]

学习刻苦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湘西重镇沅陵解放了。这年11月,年仅18岁的罗盛教,抱着保家卫国的赤热之心,邀集几位同学欣然步行来到沅陵,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并考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漏,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毕业,分配在四十七军文书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1日,罗盛教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期满后,派在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旋随部投入湘西武陵山地区的剿匪战斗,被分配到湖南省沅陵县乌宿区及毗邻的古丈县,参加四十七军司令部直属侦察队剿匪。

参军入朝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于1951年4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在朝鲜前线,他亲眼目睹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深切同情。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更使罗盛教深受感动。一次,部队在一个风雹交加的黑夜行军,伸手不见五指,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罗盛教觉得只有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才能报答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几次要求上前线,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说他:“你的决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正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罗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勇救儿童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从那里传来了呼救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零下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跳进了冰河。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几经周折,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过了很久用头和肩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把罗盛教救了出来,但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1岁。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爱民楷模

为了纪念罗盛教和罗盛教勇救落水儿童的善举,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授罗盛教“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3]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罗盛教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

最后的留影

湖南省沅陵县史志办2012年12月7日透露,该办发现了原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烈士生前的最后一张留影,系1950年“五四青年节”摄于湖南省沅陵县。

1950年“五四青年节”,罗盛教在沅陵县城摄下了一张照片,上书:“五四留影于沅陵”,罗盛教将此照片寄给了家中,也成为罗盛教生前的最后一张留影。 [4]

1953年11月中旬,烈士的父亲罗迭开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成员抵朝鲜慰问期间,时任志愿军某部后勤处副团职助理的李春田负责接待工作,与罗老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11月23日临别时,老人从衣袋里掏出这张照片题字后送给李春田作为留念。从照片背面的重复题字可看出,老人最初是准备将它送给崔莹的,照片背面书写“莹儿留念:你的爸爸迭开 一九五三年十月二十三日”,结果未能遂愿,最后将它转赠给了李春田。又在照片背面加写“李春田留念 光荣归于祖国最优秀的儿女中国志愿军 祝在今后斗争永远胜利健康”。

感动中国罗盛教英雄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1952年1月2日,在朝鲜泥栎河畔,聚集了无数的村民,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为在当日为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哀悼,并将他的遗体安葬在了旁边的佛体洞山,这位英勇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就是被后世称为“最美奋斗者”的罗盛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仅让老百姓们从此不再受反动派的压迫和奴役,结束了整日担惊受怕的日子,也让原来把读书识字当成一种奢望的穷苦大众,有了能够受教育的机会,而罗盛教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考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因为学习刻苦和在建设劳动中的优异成绩,让他在第二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主义青年团。

以美军为代表的联合国军,悍然登陆朝鲜半岛,对北朝鲜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打击,朝鲜战争正式爆发,而且美军战机还多次越过越过“三八线”进入我国境内,在丹东地区进行轰炸,让刚刚成立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为了能够抵抗入侵的敌军,在共产党的号召下,20岁的罗盛教依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战场,开始了保家卫国的生涯。

罗盛教在志愿军中担任的是侦察队文书,他亲眼目睹了敌军在朝鲜犯下的滔天罪行,也看到过一个朝鲜大妈冒着风雪,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明,这些都让罗盛教深有感触,萌生了要奋勇杀敌来报答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因为工作的原因,使得他不能亲自上阵杀敌,这也成为了他的一个遗憾。

罗盛教在担任文书期间,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次冒着枪林弹雨去给前线的将士们送饭,抢救受伤的战友,在军中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为了能够报达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他经常帮助朝鲜百姓挑水、劈柴,让朝鲜人民深受感动,只要一看到罗盛教,都会夸他“是个好样的”,彰显了罗盛教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团结人民、为人民着想的优良品质。

可就是这样的人,却在1952年1月2日,因为救一名落水的朝鲜儿童崔莹,不顾天气的寒冷,脱掉衣裤,跳入水中,用尽全力将崔莹推出水面,可无奈冰面开裂,崔莹再次落水,罗盛教不顾全身的疲惫,用惊人的毅力救出了崔莹,自己却因为精疲力尽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1岁。

罗盛教虽然离开了我们,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和他的英雄事迹,得到了中朝双方的高度赞扬,他被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而崔莹的家乡被改成“罗盛教村”,并设立纪念碑,来纪念他的英雄事迹,在1985年,罗盛教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了供后辈学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感动中国罗盛教英雄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55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提起罗盛教,人们都会想起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个跃入冰窟,为救落水朝鲜少年而牺牲的志愿军战士。

9月17日,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70多年前,他们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以血肉之躯誓死保卫祖国,罗盛教也在其中。

1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探访了位于湖南省新化县的罗盛教纪念馆。听闻又一批志愿军遗骸归国,罗盛教的弟媳陈纯老人几度哽咽道:“70多年了,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魂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永远活在中朝人民心中”

17日早晨,一缕阳光透过云雾洒向新化县城,资江河畔的罗盛教纪念馆庄严肃穆,不时有人进馆参观,缅怀先烈。“罗盛教烈士的事迹,在新化县早已是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当地群众向极目新闻记者说道。

1985年4月22日,在罗盛教烈士诞辰54周年之际,罗盛教纪念馆落成开馆。纪念馆展厅内,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讲述着罗盛教不平凡的一生。

1931年,罗盛教出生在新化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11岁才上小学。新中国成立后,罗盛教报名参军,被送到湘西军政干校学习。

1950年,罗盛教被调到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之后分配到47军141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参加湘西剿匪。1951年,罗盛教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1952年1月2日清晨,因勇救不慎掉入冰窟的朝鲜少年崔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1岁。

“纪念馆开馆的第一天,我还在读小学四年级,当天我戴着红领巾在罗盛教烈士雕像前献花,敬礼。” 纪念馆馆长张树全是听着罗盛教烈士的故事长大的,如今成为罗盛教烈士事迹的传播者。“罗盛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张树全说,70多年前,罗盛教牺牲在朝鲜,但他永远活在中朝人民心中。

“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

罗盛教跳进冰窟勇救落水少年不幸牺牲的感人事迹,迅速传遍全朝鲜,朝鲜为其进行了国葬。从此,长眠于他为之战斗的第二故乡,永远陪伴在朝鲜人民身边。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罗盛教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获救朝鲜少年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

罗盛教牺牲了,但祖国从未忘记他,中国人民从未忘记他。2019年9月,罗盛教的弟媳、年过七旬的陈纯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授予罗盛教烈士的“最美奋斗者”荣誉奖章。

1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在纪念馆见到了陈纯老人。听闻又一批志愿军遗骸归国,已过古稀之年的陈纯老人几度哽咽,“70多年了,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英魂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强大了,没有忘记他们。”

“罗盛教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他身后也涌现出了更多的‘罗盛教’。”陈纯说。

“讲好英雄的故事是责任”

英雄,不能淡忘,历史,常写常新。2021年,新化县知名作家、教师袁杰伟发表了一篇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

“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新时代下如何向青年学生讲述罗盛教烈士的故事,讲好志愿军故事,我一直在思考。” 袁杰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撰写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过程中,他认为罗盛教烈士的事迹就体现在“热爱”两个字,热爱祖国,方能保家卫国,热爱生命,才会飞身跃入冰窟勇救朝鲜少年,这正是当代青年学生需要学习的。

在探访中,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罗盛教纪念馆已是闻名全国的“红色旅游”打卡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罗盛教是新化人的骄傲,讲好英雄的故事是我们的责任。”张树全表示,他们也在积极地探索,创新方法,积极拥抱互联网,不仅要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罗盛教,更要向全国人民讲好千千万万志愿军的故事。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罗盛教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0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共青团杰出人物——罗盛教

罗盛教,原名雨成,县第八自治区下庙乡(今圳上松山乡)人。民国二十年(1931)生。少时先后入当地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寒辍学。民国34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属吉首市)其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民国36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盛教。

1949年11月,沅陵解放,罗盛教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1950年3月毕业后,分配在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1日,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期满后,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旋随部去湘西武陵山地区剿匪,在战斗中记功一次。

1951年4月6日,罗盛教随所在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在过鸭绿江后的家信中,写道:“当我下桥第一脚跨上朝鲜的土地时,就嗅到了烟烬和火药的气味。美丽的城市已被野兽的飞机炸光了。剩下的是一片焦土和碎瓦,我心绞了,流泪了,也无比愤怒了。我发誓:非消灭美帝强盗不可,否则,我再不过这座大桥。”

同年8月,临津江战役,所在的侦察连担任牛尾洞伏击任务,罗盛教在前线负责救护伤员,泅渡江河架浮桥,用身体掩护伤员安全,入火海抢救朝鲜妇女儿童。目睹美国侵略军凶残朝鲜同胞的惨状,罗盛教挥笔写下誓言:“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地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1月21日,罗盛教所在部队驻平安道成川郡石田里(钥仓)休整。早操过后,罗盛教在河边散步,见正在河面滑冰的朝鲜少年崔莹跌入冰窟,立即脱下棉袄,跳进零下20度的冰河,反复三次浮出水面换气再下沉寻找,因冰面薄,顶上来又掉下,使尽最后力气,终将崔莹救出,罗盛教终因筋疲力尽,被急流冲至远处冰层下面,待战友们将其救上岸时,已停止了呼吸。

罗盛教牺牲后,朝鲜人民将遗体安葬在朝鲜石田里的佛体洞山上。1953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罗盛教烈士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追认罗盛教烈士为模范青年团员。同年6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并在佛体洞山上建立纪念亭和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主席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1954年5月30日,朝鲜朝中友好代表团400多人至中国访问,特安排一分团赴新化,崔莹随团访问罗盛教的故乡,并备人参等贵重礼物,认烈士的父母为父母,用中国话称呼爸爸妈妈。烈士的父亲罗迭开曾两次去平壤,接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85年4月,在新化县城资江大桥西端,建成罗盛教纪念馆,朝鲜驻中国大使、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政委及省县党政领导均参加开馆典礼。原志愿军司令员亲笔为该馆题词:“国际主义罗盛教烈士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08个字,有10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9分钟,朗读时长30分钟,慢速需要43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罗盛教是一名普通的抗美援朝战士,但是他所做的事却一直牢记在中国和朝鲜人民的心里。

1952年元旦刚过,朝鲜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几位朝鲜儿童在结冰的河面玩耍,突然有一个孩子掉进了冰窟窿。

路过的罗盛教为了救这名朝鲜儿童,也跳进了冰窟窿,儿童得救了,他却牺牲了。

事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等功,可是他这个特等功却差点不被授予。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原因为何呢?

这一切还要从罗盛教进入朝鲜说起。

(一)参军入朝

1931年,罗盛教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的他,也去学校读过几年书,可最终还是因为家里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

图 | 罗盛教

虽然他读了书,可是我们谁又能想到,他到十一岁才上小学。原因就是因为家里太过贫困,他念了没多久,就又回家了。

家里为了让他有口饭吃,将他送去做了道士。后来他又到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忙,那一年,他不过十四岁。

小小的罗盛教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为了混口饭吃,辍学、当道士、做帮工……这些都让他体会到了贫穷百姓的艰难。跟他一样的贫苦人,终于等来了福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1月,罗盛教和几位同学一起来到了沅(yuán)陵。参加了解放军四十七军,并随之考入了湘西军政干校。

要知道,罗盛教这个举动可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因为当时沅陵距离他的家乡有上百里路,中间还要经过土匪占领的地区,谁知道路上会不会遇到土匪呢?

进入学校学习后,罗盛教因为之前没怎么接受学习,基础比较差,所以听起课来很吃力。别人很容易听懂的东西,他可能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不落下课程,罗盛教在课后总会借同学的笔记,把知识点加以巩固。

我们之前就讲到过,罗盛教进入朝鲜是为了救一个掉进冰窟窿的儿童。其实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罗盛教就已经表现出了舍己为人的品质。

在学校的一次劳动中,有一棵树倒在了河里,需要把它拖起来搭桥。大家看着这棵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罗盛教二话没说就跳进了河水中。

当时也是冬天,河水冷冰冰的,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都跟着跳了进去,把树拖上来搭了一座桥。

在学校学习时间结束后,罗盛教被委派在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在进入部队不久后,他就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湘西剿匪运动中。

有一次,战士们都进山剿匪去了,罗盛教刚好在连队值班。突然,他听到了一阵惊叫声,他立马走出连队查看,原来是一位老乡的房子被土匪给点着了。

罗盛教赶紧跑过去,将正在抢救东西的老大娘背了出来,然后又进入火海,帮着把东西运出来。事后,罗盛教没有把这件事跟别人讲,直到连长看到他被火烧伤的伤口,才知道了这件事。

从这一件件事情当中,就能看出,罗盛教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忠厚心肠。而这,也是他后来毫不犹豫跳进冰窟救人的原因。

让罗盛教和其他战士都始料不及的是,朝鲜战争爆发了。罗盛教坐不住了,他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在1951年4月,随部队进入了朝鲜。

和千千万万进入朝鲜的志愿军战士一样,罗盛教明白此行危险重重,很可能永远也回不到祖国,但是他依然选择踏上这条路。

而他,的确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二)救人

罗盛教来到朝鲜战场后,才知道这里是个什么景象。遍地都是美军炮弹炸出的炮坑,朝鲜人民的村子都被毁掉了,时不时就冒出一缕黑烟,还有路上数不清的逃难人群……

帝国主义在朝鲜犯下的罪行,让罗盛教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但是跟侵略者惨无人道的罪行相比,他在朝鲜也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朝鲜人民对志愿军入朝非常感谢,经常会帮助志愿军。有一次,罗盛教他们在黑夜里行军,几乎都看不清路。但是前面突然出现了一点光亮,罗盛教等人加快步伐赶了上去。

到了近处才发现,那是一位朝鲜大妈拿着一个保险灯在为志愿军照路,提醒他们脚下有一个大坑,让他们小心。

罗盛教看到此情此景,顿时就觉得只有早日把侵略者赶出去,才能让朝鲜人民过上安宁的日子,也才能报答他们的深情厚谊。

罗盛教感受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爱,他同样也将自己的关爱给了朝鲜人民。

在一次帮忙往前线送饭回来的路上,美军的炮弹突然从他的头顶飞过,然后落在了不远的村庄。等到美军的炮弹打完,他赶到那村庄一看,村庄已经成了废墟。

突然间,他听到了一阵哭声,他随着这个哭声去寻找。越过一个小山头后,在一个防空洞旁边看见了一个小孩子。那个小孩子正在趴在妈妈的身上,不停地叫着“阿妈妮”。

那孩子的母亲早已浑身是血,不省人事。罗盛教之前从没看见过这样凄惨的画面,此时他不顾美军的炮火,冲过去抱起了孩子,交给了附近的一位朝鲜大叔。

罗盛教所做的不仅是这些事迹,这些都是大家所不知道。大家知道的,可能只是他勇救落水儿童的那件事。

那件事,发生在1952年1月2日,这个时间节点,正是朝鲜最为寒冷的时刻之一。

那一天,罗盛教做完早操后,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弹。罗盛教突然想起,之前有几颗投弹落在了河边,找回来还可以继续用。于是他就和小宋一起去寻找,两个人是分开去寻找的,罗盛教独自往一个反方向去了。

那一天,气温达到了零下20度,冷风刺骨,还下着大雪,雪粒子随风打在人的脸上,就像刀在割一样。那种痛苦,南方人可能没有体会过,身处寒冷地带的人应该能明白。

在这样的天气下,大人们都不太愿意出门,可是小孩子就不一样了。罗盛教在往河边寻找的时候,见到了几个小孩子在河面上滑冰,玩得不亦乐乎。

罗盛教看到这一幕也会心地笑了,儿童往往就是这么天真,只要有的玩,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经历什么?

罗盛教继续去寻找那个投弹,前面有一个木桩,罗盛教记得就在那附近。他扒开厚厚的积雪,认真地寻找了起来。

突然,传来了一声冰面破裂的声音,接着是一阵尖叫。

罗盛教猛地回头一看,刚才玩耍的四个孩子,如今只有三个待在冰面上,那三个人都吓得哭了起来,他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

罗盛教没有想那么多,立即放弃寻找手榴弹,往孩子那边跑去。他一边跑,一边解下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就往地上一扔。最后,只剩下了一件单衣,寒风无情地吹打在他的身上。

罗盛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扑通”一声就跳进了冰窟窿之中。

冰冷的河水浸透了罗盛教的全身,在水下搜寻了一阵后,罗盛教浮出了水面,他的脸色已经变得苍白。罗盛教这一次没有找到那个孩子,他在水面大呼了几口气,随后又潜了下去。

其他三个小孩子一直紧盯着河面,冷风依然在不停地刮着,时间在这一刻过得很慢很慢。

又过了一会后,冰面上出现了一双小手。几个小孩子都高兴地笑了,可是那双小手刚爬上冰面,就又掉进了河里。冰窟窿四周的冰层太薄了,承受不了这样的重量,就又掉进去了。

正在此时,小宋赶到了河边,他看到那三个小孩子,还在河边看见了脱下的志愿军军装,立即明白出了什么事。

他脑子里马上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赶紧往回跑,村口那里有一根木头电线杆,他往肩上一扛,就迅速往河边跑。

这个时候,冰窟窿已经越来越大了。罗盛教的力气也快要用完了,他全身冻得发紫,脸色苍白,浑身都在打颤。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决心要把这个孩子救出来。

他再次深呼了一口气,钻进了水中,他双脚踏着河底的碎石,用尽全身的力气把那个孩子顶出了水面。小宋就在这个时候赶到了,他把电线杆伸进了水里,那个孩子抱着电线杆爬上了岸边。

但是,等小宋准备救罗盛教时,却早已没有发现他的身影。罗盛教因为体力消耗过尽,加上在冷水中浸泡了许久,被急流冲到了远处的冰层。等到大家把罗盛教捞出来的时候,他早已停止了呼吸。

罗盛教救出来的那位孩子就是日后朝鲜的高级指挥官崔莹。

在找到了罗盛教的遗体后,朝鲜石田里的人民非常悲痛,被救出来的崔莹更是一直痛哭。朝鲜人民按照他们那里的习俗,以最高最隆重的礼仪安葬了罗盛教。

为了纪念罗盛教,崔莹的家乡石田里被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牺牲的那条河被命名为“罗盛教河”,罗盛教埋葬的山被命名为“罗盛教山”。

朝鲜人民还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地牢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事后调查

在罗盛教牺牲之后,他曾被称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罗盛教牺牲之后,关于他的善后事宜却出现了一些曲折。

当时正值朝鲜冬季,志愿军刚刚粉碎了“联合国军”所谓的“秋季攻势”。志愿军十九兵团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奉命撤离到指定区域休整。

时任一四一师长的叶健民到下面各个团,进行前一阶段的战争总结,并顺便视察一下部队情况。

虽然叶健民去到下面的部队,但是师部的事务也不能荒废,他经常需要往返各地,处理一些事情。

有一天,他照常去到下面的一个团,在处理了一些工作后,准备返回师部。等到他的车子到达师部的时候,却看见那里围了一群朝鲜老百姓。叶健民看见这一幕,觉得很奇怪,立即让警卫员下去询问情况。

警卫员回来报告:“师长,朝鲜同胞是为了一个叫罗盛教的战友来的,这个战友之前牺牲了,他们希望用朝鲜的习俗将他安葬。”

叶健民点了点头:“嗯,知道了!”

叶健民的师部此时正好位于石田里,也就是罗盛教救的那个孩子的家乡。

叶健民想起来,前几天的确看过这样一份报告,里面提到了这位叫罗盛教的战士。只是那是一份事故报告,不是请功报告,报告中只是说罗盛教溺水身亡。

叶健民看到这一份事故报告后,因为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战士发生什么意外,这种事也并不少见。加上他又要到下面的部队进行视察,事情比较多,所以并没有太多留意。

此时他见到这么多朝鲜百姓前来师部门口,为的就是这个罗盛教。他突然觉得这个罗盛教可能不是简单的溺水身亡,不然朝鲜百姓怎么会给他这么特殊的待遇呢?

叶健民回到师部后,立即让人去仔细调查一下,询问那些朝鲜百姓前来请愿的情况。

没过多久,一位参谋人员就赶到了叶健民面前,向他进行了汇报。

这些老百姓都想为罗盛教请功,一位朝鲜大娘甚至还说要献出自己的墓地,用来安葬罗盛教。那位朝鲜大娘说罗盛教就跟他的儿子一样,他值得这样的待遇。

一位朝鲜大爷说:“罗盛教同志是为了救我们的孩子牺牲,请志愿军将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会用最高的礼仪安葬他。”

叶健民听到参谋人员的汇报,更加明白罗盛教不是简单的溺水身亡。他是为了救人而掉进了冰窟窿,这是一个大大的功臣,是中国和朝鲜人民共同的英雄。

(四)真相

叶健民了解大概后,他明白应该是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才导致罗盛教的事迹没有真实上报。

叶健民立即让人叫来了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一见到二人,叶健民就问道:“外面的朝鲜同胞看到了吧,他们是为了罗盛教来的,你们谁能告诉我罗盛教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直工科长答道:“师长,根据下面上报,罗盛教是溺水身亡的啊,我已经按照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部了,跟下面的各团也都通报了。”

叶健民又问道:“你们有没有下到基层去核实情况?”

这个时候,两位科长都摇了摇头,小声说道:“我们是根据下面电话报告给定性的!”

叶健民明白了,事情出在这个环节了,他对二人说道:“我们做事不能只凭报告啊,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去求证啊!”

按照以前的做法,一个报告已经向上面和下面传达了,如果再要修改的话,肯定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是,叶健民干革命多年,在他看来,事实真相比这些影响要重要得多。

第二天,叶健民就带着两位科长冒着严寒,来到了罗盛教救人的河边,随后又去了被救少年崔莹的家中。

得知叶健民是为了罗盛教的事情而来,崔莹和他的母亲立即把叶健民等人迎进了家中。一提到罗盛教救人的事迹,崔莹和他的母亲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起来。

直到此时,叶健民才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

他赶到罗盛教救人的河边,仔细观察了当时留下的痕迹。落水的冰窟窿还没有完全冻起来,根据冰面的痕迹还有崔莹的叙说,罗盛教是经历几次才把他救上岸的。

可是当时的气温达到了零下二十度,人在那样冰冷的河水中,能够坚持三分钟已经算是不错了。超过这个时间,人就会变得僵硬,从而危及自己的生命。

由此看来,罗盛教完全是为了救人牺牲的,不是简单地“溺水事故”。

经过现场查看还有朝鲜人民的叙述,叶健民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罗盛教的光辉形象在他的心里树立起来,他为自己有这样的战士而感到骄傲。

与此同时,他觉得需要把之前的事故报告给纠正过来,为罗盛教请功,让更多的战士知道罗盛教的事迹,学习罗盛教高贵的品质。

回到师部后,叶健民立即将得到的情况告诉了政委彭清云。经过两个人的商量,决定重新写一份报告上交,向军里汇报罗盛教的事迹。

之后,有关罗盛教的报告就写好了,这一次,不再是事故报告,而是一份请功报告。随后,叶健民就召集了师部主要成员,还有各团主要指战员,开了一次会。

这次会议做出了三个决定:

第一,高度赞扬了罗盛教的牺牲,是和战场上牺牲的战士一样,是一项壮举,显示出了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同意了朝鲜人民对罗盛教安葬的请求。决定接受朝鲜人民给罗盛教捐献墓地的举动,并决定为罗盛教举行一次高规格的葬礼。

第三,撤销之前关于罗盛教的事故报告,师政治部搜集有关罗盛教的事迹,在全师学习罗盛教,高度表扬他的举动。

在会议结束后,一四一师为罗盛教举行了追悼大会,几千名志愿军战士还有朝鲜百姓都参加了。为他默哀、鸣炮,之后将罗盛教安葬在了一处山坡,在他墓地旁边还种了一棵松树。

一四一师关于罗盛教的事迹材料和请功报告汇报到军部后,军部又逐级上报,后来引起了兵团首长和志愿军总部的重视。

1952年2月,志愿军总部追记罗盛教为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光荣称号。

罗盛教虽然牺牲了,但他的事迹一直在流传,他舍己救人的品质激励了很多的青少年,从而涌现出了更多的“罗盛教”。

2018年的一天,在罗盛教纪念馆附近,新化恒达设计学校的17岁学生王健成和同学在这里散步。突然间,他们听到了呼救声,只见河里有一位妇女正在挣扎。王健成没有想那么多,立即就跳进了河里,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救出了落水的那名妇女。

当问到他当时怎么有那么大勇气跳进河里?

王健成答道:“旁边就是罗盛教纪念馆,是他的事迹激励了我。”

作为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罗盛教其人、其事、其品格,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

感动中国罗盛教英雄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28个字,有5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19分钟,慢速需要27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舍己救人

雪峰山的支脉山峰大熊山,最高峰海拔1662米。这里山高林密,上世纪70年代都是虎狼出没的地方。在大熊山的一侧新化县松山乡境内,有一个叫桐子村的小山村,山脚下稀稀落落地住着20多户人家。村前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两岸是成片的栀子树林。

1931年4月22日,罗盛教就出生在村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罗迭开兄弟姊妹四人,住在同一栋青瓦木质房屋,罗盛教一家住其中一间房。罗盛教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

1951年4月,20岁的罗盛教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一过鸭绿江,举目四望,村庄瓦房全被炸成了一堆堆瓦砾。在那无边的黑暗里,突然远远地出现了一点亮光。是一位朝鲜老大娘手里提着一盏保险灯在照着战士们走路。她不断地提醒战士说:“当心,别掉进坑里。”原来,那里有一个大水坑。

足足走了20来天,部队到了南映里。这天,罗盛教和炊事班副班长到阵地送饭回来,敌人的炮弹又向村里飞来,山坡那边传来了孩子的哭声。他俩翻过山坡,循声找去,在一座防空洞旁边,一个浑身沾满鲜血的女孩扑在一个妇女身上,哭叫着“阿妈妮(朝鲜语意为‘妈妈’)!”罗盛教赶紧把孩子抱在怀里,拭着她身上的血迹,找来一位朝鲜老大爷,让他把孩子领去抚养。

晚上,罗盛教想起白天的情景,无法入睡。他一骨碌坐起来,打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道:“如果有一天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请战友们千万不要在我这里停留!一定要继续前进,奋勇前进,矢志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一天,侦察队队部的人都在阵地上执行任务,只留下罗盛教值班。突然,他听到轰炸声,立即向村里冲去,隐约看见一间屋里一个孩子在奋力背一个老大娘,跌跌撞撞的不知如何是好。罗盛教冲进去,背起大娘,拉起小孩朝屋外冲去。两人得救了,老大娘抚摸着衣服上被烧焦的破洞,感动得老泪纵横。

朝鲜人民的善良和悲惨,让他深受感染。他在战场上留下了《过鸭绿江——回忆》《朝鲜人民是坚毅的——记生产》等日记,每篇都标有初草、删改、誊抄的日期,写作之严谨认真可见一斑。

1951年冬天,侦察队奉命调到后方休整,来到了平安南道成川郡的石田里。

这是一个秀丽的山村,村前的佛体洞山满山松柏,泥栎河水绿油油的,蜿蜒东去。罗盛教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扫院子,忙个不停。

平时,孩子们常常来找罗盛教玩,罗盛教也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教他们唱歌,做游戏。

1952年1月2日,严寒的早晨,佛体洞山披上银装,泥栎河盖上亮晶晶的冰层。早操过后,罗盛教记起河边扔着两颗打不响的手榴弹,想找回来练习投弹,便独自向东寻去。

“巴里巴里(朝鲜语意为‘快’)!”对面传来稚嫩的叫声。抬头一看,在玻璃一样的河面上,4个朝鲜少年在滑冰,他们脚踏自制的滑雪车,手握小棍用力一撑,雪车就跑动起来。随着双手不断用力,速度越来越快。

见到罗盛教,他们“飞”了过来。虎实精灵的小胖墩崔莹冲在最前面,活泼矫健的明玉轻快地紧随其后,快活地围着罗盛教转起圈来。

明玉拉起罗盛教的胳膊,比划着让他也一块儿玩。“不行,我现在有事,你们先玩吧!”罗盛教比手势加汉语,孩子们像飞燕一般掠走了。

“咔嚓!”冰层断裂,几声惊叫!

罗盛教猛一回头,只见崔莹连同滑雪车掉到冰窟窿里去了。另外三个少年吓得哭叫起来。来不及多想,罗盛教边跑边脱棉衣,帽子、棉衣、棉裤、大头皮靴被不断地甩在身后的冰面上,拽得钮扣四处乱飞。

“扑通!”罗盛教穿着白色单衣一头钻进了冰窟窿,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里,他不时钻出水面,又钻到冰层下面,四处寻摸。

时间过得那样缓慢,北风呼呼地刮着。不一会儿,冰面上一阵晃动,伸出两只小手来。罗盛教找到了崔莹,并把他托举了起来。崔莹闭着眼,两手乱抓。

英雄的罗盛教叔叔啊!少年们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冰层又塌了,崔莹连人带冰又一次掉入水中。

这时,冰窟窿更大了,罗盛教全身发紫,面色苍白。但他一次次沉入水中,双脚踏着河底的碎石,竭尽全力将崔莹顶出了水面。

正在这时,罗盛教的战友小宋拎着一颗手榴弹赶到河边。他立刻明白了一切,急中生智,拔脚往回跑,在村口捡到一根电线杆,往肩上一扛,直向河边奔来。

崔莹抱着杆子,被救了上来。罗盛教却没有浮出水面,水流把他冲到远处的冰层下面去了。小宋不会泅水,飞快地跑回去叫人来营救。等人们赶到,再用铁镐、刀斧砍开冰层,将罗盛教捞了上来。

人们大声喊着,可是罗盛教再也无法回答人们的呼喊,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三葬英雄

崔大娘用自己采的土药和生姜熬成汤,端来往罗盛教嘴里灌……

但一切办法用尽,无力回天!

天黑了下来,副连长拿来七尺白布缝成了“烈士服”,流着泪把罗盛教包裹起来。全连的战士打着手电筒、抬着罗盛教的遗体,缓缓地向佛体洞山走去。他们在佛体洞山下,用十字铁镐刨了一个墓穴,埋葬了罗盛教。夜晚,指导员写下了罗盛教牺牲的详细经过。

石田里村的人们认为,一定要为英雄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第二天,天刚亮,石田里的金大爷便带着一群姑娘把罗盛教的遗体抬到泥栎河边的学校里。

战士们不知这是怎么回事,连忙跑到学校,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他们:

村民们将罗盛教的“烈士服”脱了下来,用温水给罗盛教洗脸,一位阿妈妮又用自己结婚时珍藏起来的胭脂和唇膏,给罗盛教化妆,让他的脸色好看一点。小学生们则从佛体洞山上采来青青的松枝叶,铺在拼起的课桌上给罗盛教作为灵床……这是朝鲜人民在表达对逝者的最高敬意!

石田里村的金大爷出了自己的寿材——白松木棺,并亲手装殓了罗盛教。

随后,村里的人民翩翩起舞,裙袖飘起,表达他们敬意和哀悼。送葬的队伍再次缓缓向佛体洞山走去,村里的劳动党支部书记崔大爷将罗盛教的遗体葬在山南麓向阳的墓穴里,遗体下穴时,被救的14岁少年崔莹双膝跪地,以头触地,用汉语哭喊了三声:“罗盛教同志!”崔莹的母亲哭着说:“这恩情我们永远报不尽啊!”

战士们与村里的人们共同培土,垒起一人多高的坟冢。村里的长者竖起一块红松木板制作的墓碑,上面用墨写着一行汉字:

罗盛教烈士之墓

石田里村民敬立

一九五二年元月

罗盛教跳进冰窟勇救落水少年不幸牺牲的感人事迹,迅速传遍全朝鲜。朝鲜人民认为,只有用国葬这样最高规格的葬礼,才能表达他们的敬意。老乡们跑到部队住房的门口,再次请求:“罗同志为救我们的孩子而牺牲了,请同意我们按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吧!”

1月5日清晨,从方圆百余里来的一千多位朝鲜群众,身着节日的盛装,来为罗盛教举行国葬。军号齐鸣,排子枪打得震天价响。

国葬的墓地是石田里的老大娘元善女捐出来给罗盛教的。战前,元善女就为自己预备好了一块墓地。这块墓地背靠四季常青的佛体洞山,临泥栎河。元善女为罗盛教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诚恳地请求捐出:“我把自己的这块好地让给罗同志,他把心都掏给了我们,这里风水好,这就算是我们对他的一点报答吧!这样我心里会好受一些。”元善女还挖了两株马尾松树苗做成笤帚,将墓穴打扫得干干净净。

永远的纪念

1952年,朝鲜在平安南道成川郡建罗盛教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纪念碑、纪念亭各一座。亭正面刻有“罗盛教河灌溉中朝友谊之花,罗盛教山吐放国际主义之光”的对联。罗盛教烈士陵园建成之后,鲜花不断,人群络绎不绝。

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罗盛教烈士父亲罗迭开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为了表彰罗盛教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在烈士的家乡新化县,建立了罗盛教纪念馆。在桐子村,建立了以罗盛教命名的小学、图书馆和纪念亭等。成千上万敬仰英雄的人们,专程到新化看望罗迭开夫妇。

1954年春,罗迭开应邀访问朝鲜,受到朝鲜劳动党和人民隆重、热烈的欢迎。为了纪念罗盛教烈士,他们将罗盛教献身的泥栎河改名为“罗盛教河”,河边的木牌上写道:“生长在朝鲜三千里江山的人民都应该牢记我们伟大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石田里村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陵园旁的中学命名为“罗盛教中学”,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

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于1959年10月1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次上北京参加全国烈士军属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次受到毛泽东接见,2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还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叶剑英、林伯渠、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罗盛教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罗盛教,以及千千万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

感动中国罗盛教英雄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8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68位用户喜欢。

提起罗盛教,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回忆起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个飞身跃入冰窟,勇救朝鲜落水少年崔莹的年轻战士。

69年过去,那个在数九寒天里向着冰河义无反顾纵身跃下的年轻身影从未走远,直到今天依然震撼我们的心灵。

勤奋好学 只为保家卫国

1931年4月22日,罗盛教出生在湖南新化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在罗盛教小时候,他的父亲罗迭开就告诉他,要想保家卫国,捍卫和平,唯有勤学上进,多学本事。

这样朴素的观念在小盛教的心中扎下了根。于是,他开始发奋学习。11岁那年,家里把他送进了附近的维新小学,后来又转到文德小学就读。14岁时,三叔罗迭文把小盛教带到湘西所里读书,次年又到省立九师附小六年级插班,跳级学习。他以顽强刻苦的精神,猛攻数学关,每天晚上都挑灯苦学到深夜,毕业时以数学75分的优秀成绩考入了省立第九师范。

1949年11月,罗盛教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1950年3月毕业后,分配在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1日,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期满后,在四十七军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

见义勇为 救出朝鲜少年

1951年4月6日,罗盛教随所在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有一次,在敌人炮火袭击后,罗盛教和战友隐隐听到孩子的哭喊声。翻过山坡,他们看到一座防空洞旁,一个小孩哭着扑在一名妇女身上,不停地叫着“阿妈妮”,全身沾满鲜血。目睹这悲惨的一幕,罗盛教心中悲恸不已。他与战友安葬了那名朝鲜妇女,并把孩子交托给一位朝鲜老大爷抚养。当天晚上,罗盛教难以入眠,他打着电筒,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几句话:“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月2日清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他用尽最后的气力,再次把崔莹顶出水面。崔莹获救了,而他终因筋疲力尽,被急流冲到远远的冰层下面,待战友们将他救上岸时,已停止了呼吸,牺牲时年仅21岁。

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罗盛教的生命虽然定格在21岁,但他的精神,却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1952年6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并在佛体洞山上建立纪念亭和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被罗盛教救起的少年崔莹为了报答志愿军的恩情,后来加入了朝鲜的人民军,成了一名像罗盛教一样的军人。

2009年,罗盛教入选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罗盛教的弟媳、年过七旬的陈纯老人又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授予罗盛教烈士的“最美奋斗者”荣誉奖章。 “这是国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先进分子、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授予的荣誉称号,是载入史册的光荣啊!”6月22日,回忆起领奖经历,陈纯老人如是说。

采访中,老人道出了更多罗盛教生前的故事。罗盛教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心地善良。在湘西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时,罗盛教苦事累事都冲在前面。1949年冬天,学校用来做桥梁的大树被锯倒后滚进了水沟,师生们用绳捆住树干往上拉,罗盛教不顾严寒,卷起裤腿,跳入水沟中,使劲抬树干。其他同学见状也纷纷跳入水中,合力将树抬了上来。因为这件事,罗盛教所在的中队被授予“开路先锋”称号。

尽管,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21年,但他舍身为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闪耀在新时代的上空。作为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罗盛教其人、其事、其品格,将一直激励无数中华儿女,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

罗盛教事迹简介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24个字,有3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102位用户喜欢。

2021年 1月 2日,是“一级爱民模范”罗盛教牺牲69周年。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罗盛教这位诞生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被选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罗盛教》一文,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罗盛教用舍己救人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尽管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岁,但他的革命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 年4月 22日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松山乡大同村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 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调到湘西军政干校学习。1950年 3月在 47军文书训练班学习,后被分配到47军 141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

1951年 4月6日,罗盛教所在部队入朝参战。他在家书中写道:“当我下桥第一脚跨上朝鲜的土地时,就嗅到了烟烬和火药的气味。美丽的城市已被野兽的飞机炸光了,剩下的是一片焦土和碎瓦,我心绞了,流泪了,也无比愤怒了。我发誓:非消灭美帝强盗不可,否则,我再不过这座大桥。”

同年8月, 141师直属侦察连担任牛毛洞伏击任务,罗盛教在前线救护伤员,用身体掩护伤员安全,入火海抢救朝鲜妇女儿童。耳闻目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凶残屠杀朝鲜同胞的惨状,罗盛教写下了一首短诗:“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地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1月 21日,罗盛教随部队驻防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在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休整。

平日里,罗盛教与战友们每天给石田里的乡亲们挑水、扫院、劈柴,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

1952年 1月 2日清晨,寒气袭人,浓雾弥漫。7时左右141师直属侦察连早操完毕,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来到沸流江岸边练习投手榴弹。旁边不远处,4个当地少年在结了冰的沸流江上支着雪爬犁滑冰。忽然,河面的嘻嘻笑声戛然而止,变成了急促的哭喊呼救声。

罗盛教听不懂朝鲜语言,看到3个少年的手势和破裂的冰面,知道有人坠河。不谙水性的罗盛教急忙向出事点飞奔,他一把抓起帽子,往地上一扔,边跑边脱衣服,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扑通”一声跳入冰窟里。

罗盛教搜索了一阵,没有摸到。孩子们站在冰上,焦急地盯着冰窟窿。一会儿,水面上一阵晃动,伸出来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孩子用两只胳膊扒住了冰,使劲往上爬。

突然,“哗啦”一声,冰塌了,孩子又落入水中。罗盛教冻得脸色苍白,又钻进了冰窟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岸上的三个孩子急得嗷嗷大哭。这时,孩子的上半身已经露出了冰面,罗盛教一手托着孩子,一手扶着冰面。冰层下的激流冲得孩子和落实来回摆动,浮浮沉沉中,都因冰面坍塌而没有成功。

一次,两次,三次。孩子三次被托出水面,三次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的体力已消耗殆尽,四肢麻木而僵硬,他仍然以极大的毅力又一次沉到水中,寻找孩子。

宋惠云灵机一动,他狂奔到村里找来一根电线杆。罗盛教用尽最后的力气用头将孩子顶出水面,宋惠云连忙把电线杆伸过去,孩子抱住了电线杆被拉上了冰面。当宋惠云返身准备再救罗盛教时,发现精疲力尽的罗盛教已经被水流冲入了厚厚的冰层之下……

战友们和朝鲜村民闻讯赶来,砸开冰层把罗盛教救了上来。“罗盛教!”“罗盛教!”战友们的呼唤响彻云霄,栖息在林中的小鸟被惊飞了。

年仅20岁的罗盛教静静地躺在雪地上,冻僵的身体像一尊冰雕,他的嘴角有些固执地微微向下弯,显示出一种刚毅的神态。

石田里20多户朝鲜村民们闻讯赶来,团团围在罗盛教身边,失声痛哭。

被罗盛教营救的孩子崔莹痛心疾首,说:“罗叔叔舍身救了我,我要亲自去安葬他。”他的母亲流着泪说:“罗同志为救崔莹而牺牲,他的恩情我们这辈子也报不尽啊!”

村里55岁名叫元善女的大娘,主动献出了自己的墓地安葬罗盛教,她对本村的劳动党村支部书记崔台元说:“我把自己这块茔地让给罗同志,罗同志与我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请你跟志愿军同志说说。”

当天下午,村民们来到罗盛教所在部队驻地,一位胡须花白的朝鲜老大爷流着泪对部队领导说:“罗同志是为救我们的孩子牺牲的,请志愿军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部队领导接受了村民们的请愿。

村民们用酒擦干净罗盛教的遗体后,用白布裹缠全身,抬着向茔地走去。十里八乡的村民跟在后面,低着头,含着泪。当罗盛教的遗体被慢慢放进墓穴的时候,村民们围绕墓穴周围,最后一次瞻仰遗容,大声地哭泣着,一锹土一把泪地安葬了罗盛教。

崔莹带着弟弟、妹妹,抬来了—块石桌,安放在墓前,将一瓶酒、—碗饭和一碗豆腐摆到石桌上,在烈士墓前跪了30多分钟,哭着说道:“罗叔叔,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救命恩情!我们要世世代代地纪念你,我决心参加人民军,继承你的遗志,和志愿军同志一起打败美国侵略者!”两位村姑从山上移来几颗小松树栽在墓旁。几天后,人们又成群结队地来到墓地,在罗盛教的墓前竖起了一块五尺多高的墓碑,墓碑背面用朝鲜文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时任141师师长的叶健民(后来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得知情况后,感到事出有因,马上让人找来师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你们是否知道罗盛教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直工科长回答说:“他是掉进冰河里溺水而亡的。我们已经按照惯例把罗盛教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里了,并且按淹亡事故向各团作了通报。当前,还没接到什么情况反映……”

原来,师直工科和宣传科在处理罗盛教事件的时候,主要是依据下级的电话报告给事故定的性。

师长叶健民对两位科长说:“机关干部办事情不能光听汇报、看报告,一定要有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不辜负广大官兵对我们的希望啊!”

第二天,师长叶健民带领两位科长,驱车来到罗盛教救人的现场实地察看。

崔莹的母亲听说师长来了,连忙带着崔莹赶到出事地点,母子俩跪地向师长施礼,声泪俱下地讲述了罗盛教救人的详细经过。当时在场的宋惠云和三个朝鲜少年也提供了详情。

师长叶健民听完介绍,来到罗盛教牺牲的地方观察:从冰窟边缘犬牙般的形状来看,崔莹是在数次被托上冰面又数次落水后被救上岸的。人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冰水中,坚持的极限最多只有三五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四肢将变得僵硬,丧失自救能力。罗盛教是救人牺牲的,不是通报中所说的“淹亡事故”。

回到师部,师长叶健民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时任师政委彭清云。两人经过商量,决定向上级报告罗盛教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将“事故通报”变成请功报告。

141师上报罗盛教救朝鲜落水儿童身亡的事迹,引起了第 19兵团和志愿军总部的高度重视。

1952年 2月 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颁布命令,为罗盛教烈士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

2月 5日,《人民日报》发表《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的通讯,对罗盛教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进行宣扬。

1953年 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朝鲜劳动党主席、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了解此事后非常感动,亲自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2009年 9月,罗盛教被评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结语:一腔热血救人于危难,一身正气化险于绝境。罗盛教,一个让朝鲜人民永远铭记的国际主义战士,金色的年华放射出英雄的火花,用生命谱写了中朝友谊的壮丽赞歌。

他,是民族的骄傲,是时代的楷模,是不可磨灭的印记。历史从未忘记,热血依旧沸腾。英雄远去,魂撼乾坤!

《罗盛教事迹简介(13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