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78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假期里阅读了《张海迪姐姐的故事》这本书,张海迪姐姐的名字便深深刻在我们心里的名字。她是一个传奇的人物,给了我无尽的激励。
海迪姐姐的生活是不幸的,在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是她是坚强的,在残酷的命运挑战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始终充满信心。即便在海迪姐姐最痛苦的时候,她都笑得很灿烂。正是这种自信与乐观作为她的支柱,她勇敢地生活下来,并好好地活了下来。
如果我是张海迪,或许并没有这么坚强吧。不到六岁的她,在舞台上就这么扑通一声跌在地上,如被折断了翅膀的小鸟,面对无休无止的治疗,面对连大人也难以承受的疼痛的折磨,她都咬紧牙关挺过了。
如果我是张海迪,面对一次次的痛苦,我只会失望吧。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接踵而来,失望也终将会变成绝望吧。没有像她那般的坚强,只会在轮椅上叹息吧……
如果我是张海迪,或许并没有这么刻苦吧。在整个童年时代里,她以顽强的意志,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上学梦。她认为,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虽然我没有张海迪姐姐那样的不幸,但是我读了《张海迪姐姐的故事》后,我想我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的生活,好好的学习,做海迪姐姐那样的生活的强者。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海迪姐姐的故事》。这本书里记载着海迪姐姐就算坐在轮椅上也毫不灰心。
海迪姐姐在5岁时得了一种病,名叫‘脊髓血管瘤’,这个不速之客使她终生坐在了轮椅上、使她的童年世界不再五彩缤纷、更使她的亲人蒙上了一片阴影。
正是这个不速之客,使得海迪姐姐的童年不能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样,在草地上做游戏、摔跤,更不能和小朋友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哎!真是一个寂寞的童年啊!
但是,海迪姐姐没有泄气。她在轮椅上用功的读书,从而学会了英、法、日、韩等四个
国家的语言。
这让我想起了海迪姐姐曾说的一句话:“我每天都想放弃生命,可我又小心翼翼的把它拾起来,像看护一簇小火焰一样看护着它,生怕它熄灭。”是啊!生命很宝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
《张海迪的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坚持,那他(她)就没有做不到的
事情。坚持是胜利,同样,坚持更是成功。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命运是坎坷的,命运是不确定的,命运也是充满曲折的。在这样的命运中,你是否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命运,成为生活的强者呢?这是我读了《张海迪》后油然而生的感慨。
《张海迪》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张海迪10岁的时候因病瘫痪了,但是,张海迪并没有悲观自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学习。最后,她不仅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取得了硕士学位。
啊,张海迪阿姨是多么坚强啊。命运如此不公平,让她小小年纪就瘫痪了,一生都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可是,张海迪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向命运发起了挑战,虽然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也许是她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了命运,她战胜了命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霍金是一个21岁就被医生诊断患了绝症的人,后来居然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和全世界人民的榜样。他不向命运低头,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虽然突如其来的病魔给了霍金沉重的打击,就如同那刚刚盛开的花朵遭到严霜的打击。
如果说霍金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霍金的坚强意志,它变得繁花似锦、光彩夺目;如果说霍金的命运如同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霍金的坚强意志,它变得繁星闪烁;如果说霍金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霍金的坚强意志,它变得一片生机。
是啊,命运有时候是不公平的,像霍金、张海迪一样,命运让他们成为了残疾人,可是他们不向命运低头,他们用坚强战胜了命运,把命运打倒了,就像贝多芬说的一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人生的旅途是充满曲折的,就像那浩瀚的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掀起阵阵惊涛骇浪。那些畏惧风浪,不愿意拼搏的人,只会无所作为,虚度年华。我们要以张海迪姐姐为榜样,从小培养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不畏缩,不低头,不流泪,永远昂然奋进,永远不向命运低头,做一个生活中永不言输的真正强者。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7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她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作家、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奋斗者。
张海迪是一位作家、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奋斗者。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童年是快乐的,她在林荫路上奔跑,让风飘起衣裙,可是5岁那年,有一天她忽然跌倒了,从此身体从胸部以下知去知觉,再也没有站起来。张海迪患了脊髓血管瘤,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还是高位截瘫了。从此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每天躺在床上,她趴在窗边看到别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非常羡慕。
有一天张海迪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去上学,妈妈背着她找学校,可那时学校不收残疾孩子,隔着绿色的栅栏,看着在校园里快乐奔跑的孩子们,张海迪忍不住留下眼泪,父母鼓励张海迪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为她买了很多书,张海迪开始了自学,她聪明勤奋,自己学拼音查字典,很快就会读书算数。少女时代,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完小学和中学的课程。
1970年,张海迪跟着父母下放莘县贫困农村,来到一个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的小村庄,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当老师,教她们读书,唱歌,她看到村里的乡亲们缺医少药,去一趟县里看病,要走20多里路,就萌生了当医生的愿望。她在油灯下自学医学知识,她在白菜疙瘩和萝卜上练习针灸,后来就用笔在自己身上画上红点蓝点,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
每当看到乡亲们的病好了,张海迪都感到特别高兴。她说: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莘县期间,她为群众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乡亲们的热烈赞誉。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她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的事迹,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年去奋斗。她以自己的生活历程回答了亿万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1983年3月,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_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1983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200多万字的作品,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凝聚着张海迪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
张海迪以顽强的意志与疾病和困难作斗争,满腔热情的学习和工作。1993年张海迪获得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3年英国约克大学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2015年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授予她艺术与人文荣誉博士学位。
2008年张海迪当选中国残联主席,13年来她克服病痛和困难,经常到贫困地区入村入户看望残疾人,倾听她们的呼声,帮助她们解决困难她说:全国有8500万残疾人,她们最需要帮助残疾人工作者要做高尚的擎着火把,为残疾人照亮生活道路的人。
张海迪特别关心残疾儿童,她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童年在病床上的日子。每当我去看望残疾孩子,看到盲孩子摸索着走来,看到她们摸着盲文读书,我都会流下眼泪。我要努力工作,为残疾孩子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让他们拥有幸福的童年。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张海迪用奋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当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感动的时候,就被张海迪的故事深深感动着。年幼无知的我固执地认为她是一个神通广大、不怕疼、不怕打针、吃药的人。上了学,接触了“顽强”两个字,才理解了海迪的事迹。
看着这本张海迪亲著的《轮椅上的梦》,泪水多少次模糊了我的视线,感动着海迪的一切。从小,海迪就被疾病夺去了健康,幼小脆弱的心灵自卑过、怨恨过、愤怒过、失望过……对命运的不屈,使得她决心用双手去开辟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旅途的坎坷没有能打碎她的梦,因为梦里她有着一双健康的腿,瘫痪的她多么渴望飞奔地平线上辉煌的太阳啊!
她本应是快乐的,可是她生活的世界却充满了风霜风雪,厄运给她的眉心牵来一缕缕忧愁,生活在她的眼前布下了一重重阴影。然而,孤寂的逆境没有使她沉沦,伤心的泪水没有遮住她奋进的航标,坚强的性格正是在风浪的波澜起伏中磨炼的。
浓浓的绿意引来了1966年的夏天,在这个充满热情的季节,海迪至此文来源于第一范文网的双亲被关进了牛棚,“是谁在轻轻呼唤我的名字?是谁的热泪洒落在我的脸上?”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的海迪没有被压倒,面对生活中的疾风骤雨,她更勇敢地抗争着,如振奋、欢笑、歌唱--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世界上所有的好人!
童年的伙伴为生活所逼,一个个都远离她去了异乡追寻蓝色的梦,海迪也随着父母到了陶庄。陶庄象一炉火,驱散了她一路上压在心头的寒冷和黑暗,陶庄人的热情抚平了海迪的寂寞。海迪成长着,对陶庄真挚的此文来源于第一范文网使她成为陶庄的第一代女医生,陶庄的伊丽莎白,她用自己残疾的身此文来源于第一范文网带给村人健康,抚慰他们的伤口。
在海迪不幸的生活里,书是歌,是梦,是绚烂的理想,是缤纷的世界。在她生命的河流中,书是一条船,载着她驶向知识的海洋;书是一根桅杆,支撑着她生命的小帆;书给予她的是勇气,是希望,是欢乐,是未来,是孤独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海迪是平凡的,平凡得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需要衣食住行;海迪又是不平凡的,她用被病魔夺去生命的青春谱写了一篇最动人心弦的乐章--中国当代保尔之歌。她宛如一颗清光灿灿的星星,带给人们温和的光亮,从严没有刺眼的炫耀。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还是在我年轻的时候,听到张海迪的事迹,我被深深地感动。我敬佩她的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和顽强的同疾病作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是我的偶像,是现代的保尔,是青年的楷模。
5岁那年,她患上了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还是孩童的张海迪开始了她艰难的人生。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气馁,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
她无法上学,就在家自学读完小学、中学课程。15岁时跟随父母下放到农村,在那里给孩子们当起了老师,她自学针灸医术,为当地的乡亲们无偿治病。自学多门外语,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后来又自修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和《轮椅上的梦》等书,并创作了一部长达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现在她已是博士。
还是在她二十岁的时候,医生断言她活不过27岁,可今年她已经55岁了。对于胸部以下全部没有知觉的人来说,本来生活就很艰难,可是屋漏偏逢连雨天,她又得了癌症。但她还是乐观的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写小说,画油画,拍电视,唱歌,读书……活得有滋有味。和张海迪比起来,我们这些肢体健全、身体健康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间,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41个字,有2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31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她原本有着幸福快乐的童年。5岁那年,她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十分严重,以至于5年中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病魔使得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躺卧在病床之上。
尽管过去的小伙伴经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但她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间久了,仍然觉得心烦意乱。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命运对自己如此不公平。她越想越气,就把那些放在周围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但是,当小海迪听到开门声的时候,就赶紧把那些东西捡起来放在身边,因为她不想让妈妈伤心,她更不想把这份痛苦留给妈妈。
一天,小海迪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上学!”听了她的话,妈妈哭了。她知道小海迪渴望知识,就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妈妈开始想请家庭老师来教她,但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妈妈便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教她。
小海迪渴望知识,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经常把她折磨得死去活来。一次剧痛之后,她感到异常疲倦。妈妈说:“这些作业你明天再完成吧。”小海迪却郑重地说:“今日事今日毕!”妈妈感动地流下泪水。小海迪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但病魔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难忍时,她就猛揪自己的辫子,以期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10岁时,小海迪开始写日记。她把每天的重要事情与情感都写下来,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除了语文,小海迪对其他功课也非常用心,不肯浪费一点时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用心对待每一句话,每一道题目。小海迪用几年时间,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1970年,张海迪全家被下放到山东聊城的莘县,开始了农村生活。她的善良、热情和乐观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孩子们都愿意推她出去散步。一天,张海迪幸福地坐在木轮椅上,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她平生第一次看到青山绿水、绿油油的麦田和弯曲的小路。“天地真大呀!”她由衷地感叹。
孩子们推着轮椅飞跑,各种景物在海迪的眼前一晃而过。她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一样,随风飘向远方。这时,由于推得太快,木轮椅突然翻倒,张海迪摔在地上,胳膊都流血了,可她还和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
农村的生活非常艰苦,大家都没有什么吃的。但谁家要是偶尔能吃上一点好东西(比如萝卜馅高粱米面的包子),都忘不了给张海迪带去一些。张海迪把乡亲们给自己的爱铭刻在心。她时常想,自己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呢?当她看到村里缺医少药,人们大病小病都得到几十里外的卫生院治疗时,便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不能下地干活,但为什么不学着给人看病呢!”
从此,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各种医学书籍,还托人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不久,她便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张海迪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为村民们治病达1万余次,她的针灸技术尤其出名。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痛时常发作。但是,为了治好更多病人,张海迪始终一声不吭地坚持着。
她一边为人治病,一边自学英语。没有老师教,她就跟着收音机学,没有语言环境,她就自己跟自己对话。据说,她家里的每一本英语书都被撕得只剩下封面和封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张海迪知道,如果不一页页地把书撕掉,自己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学得很慢。于是,她发明了这种强化记忆的方法。
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各种不利条件,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终于自学成才。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先进事迹。人们掀起了向张海迪学习的热潮。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今天读完了海迪的《轮椅上的梦》这是我至今最喜欢的一部小说。
首先我觉得海迪的写作能力真的很强,我喜欢她的描写。再者我被主人公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动。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她都没有气馁,而是坚强的克服困难,不断的学习,帮助别人,不虚度光阴,做一个有用的人。“假如我们心中有一颗星星,不仅要让它给自己带来光明,还要把它举出窗外,照亮黑夜,照亮他人。”这样你就会很快乐。
可是看完小说的结尾觉得很心酸。桩桩大伯和小金来都死了。秀娥大婶所有的期待都破灭了,她最后疯了。感觉她特别可怜。她以后会怎样呢?真可悲。
方丹最后离开了陶桩,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贫穷的陶桩少了一位知识丰富的好医生。
一切的结束,也许就是另一次的开始。让所有的一切都重新开始,就像蛹变成美丽的蝴蝶……
我也期待新的开始……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着,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在社会当中,有一个弱势群体,那就是残疾人,其中有一颗永不会褪色的闪亮星星——— 张海迪。
张海迪是一个因5岁患脊髓病、胸下完全瘫痪的人,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也许大家有点不解,我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残疾人感兴趣呢?因为她比正常人都顽强,她用她的努力感动了我、震撼了我!她以一个常人达不到的毅力生存了下来,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凭着这份勇气,她以几乎不能动的柔弱之躯体会到了人生之美!
她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成功地领取了吉林大学的硕士毕业证书。但在人们的一次次惊讶背后,我分明看到了她许多的辛酸与泪水,我想她可能曾经松懈过,想放弃过,但让人震撼的是她以铁打的精神“站起来了”!她真是一个坚强的人,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坚强、人生之美!
她成功了,胜利是属于勇于奋斗的人的!这只断翅的南燕飞上了天空,飞得一鸣惊人,飞得直插云霄。
合上书后,一个声音一直在我耳畔回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我欲有张海迪之精神,驾驭我的人生之舟,搏击人生的风浪,去领略人生之美。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47个字,有3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其中,她的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
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谁是玲玲?
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9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上世纪八十年代,团中央调研发现在青年中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信仰危机问题,对国家前途,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二是风气问题,缺乏文明礼貌行为;三是缺乏知识和技能问题。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0世纪80年代初,团中央相继开展了学习张海迪和“一山两湖”英雄群体的活动。
张海迪是山东文登人,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胸以下全部瘫痪。面对严酷的现实,她不但没有自卑、气馁,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学完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十几部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在随父母下放农村劳动期间,为群众无偿治疗1万多人次。1983年,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语小说,创作了《轮椅上的梦》等文学作品100多万字。这些许多健全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她做到了。
张海迪的事迹先是在山东传颂。被授予山东省“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后,她在济南市给3000多名大学生作了一场报告,报告多次被大学生的热烈掌声打断。她的自信、坚毅、乐观深深感染了大学生,请她签名的大学生围了一层又一层。1981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后,一些地方报刊也陆续进行宣传。
任何时代都需要自己的英雄榜样,团中央书记处研究决定把张海迪作为全国的青年典型推出。为慎重起见,团中央多次派人对张海迪进行考察,后又专门抽调团中央研究室、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年杂志社的同志赴山东,对张海迪的家庭、本人经历、群众反映和有关地区党团的意见分别进行了解、核实。
1983年2月初,《中国青年报》发表张海迪自述文章《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2月底,团中央在中央团校万年青宾馆召开首都新闻界张海迪事迹报告座谈会。张海迪感人的经历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奋斗使自己产生了新的生命价值”“我用奉献精神充实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和人民一起快乐”等富有哲理的语言博得记者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座谈会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头版发表长篇通讯《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3月上旬,团中央作出《关于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和向张海迪学习的决定》。此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张海迪事迹报告会。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张海迪事迹报告会的实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张海迪“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信念和她近乎神奇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很多青年把她当作激励自己进步和努力奋进的榜样。那时正值广大青年“学雷锋,树新风”的年代,人们很自然地把张海迪誉为“80年代的雷锋”“中国的保尔”。
5月,中央批转了团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报告》,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张海迪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渴求知识、刻苦自励的顽强毅力,对社会尽责、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了中央领导关于向张海迪学习的题词。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王兆国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号召全国各族团员青年以张海迪为榜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
张海迪的奋斗精神为无数中国青年树立了一个榜样,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中国青年在艰苦中奋斗、在苦难中拼搏,以昂扬向上的姿态面对人生。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_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57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