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感人事迹
栏目

有关烈士感人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03 07:00:04 热度:21

有关烈士感人事迹

有关烈士感人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52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199位用户喜欢。

革命烈士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黄继光(1930~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牺牲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弹,他昏了过去。敌人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那舍己为人,一心为民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战场就象一只钟表

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战场的腹地,看到到处是累累弹坑,一片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厚的.火药味,使他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怒火。恨不得马上加入到战斗中去,多消灭敌人。

黄继光终于来到前线连队,却分配去担任通讯员。连队战斗时分为前沿和后勤,本想上前沿阵地去多杀敌人,可是,根据需要,黄继光与副指导员被留在后勤。黄继光心里就象打翻了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他见一起入伍的老乡吴三羊、肖登良打死了不少的敌人,真是羡慕。于是,他向副指导员欲请假三天,副指导员得知他是想跟老乡一去前沿杀敌时,副指导员严肃地对他说:“你看我这只手表,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是什么在推动它?”,副指导员用小刀把手表背面打开,露出许多另件,他继续说道,“这是发条、齿轮、小螺丝,如果缺一样,或者它们其中的一件停止运作,那另一面的针还会转吗?我们的战场就象这块手表,每个战士就是其中的小另件,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黄继光听完副指导员的谈话,心里明亮了许多,他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片面的思想,决心发挥好“小螺丝钉”的作用,为连队,为整个战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事迹材料 )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

战后,当时的目击黄继光英勇事迹的战士大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只有135团6连连长万福来重伤后活了下来。他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被追授“二级英雄”,曾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了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1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1991年7月14日,由于连日暴雨如注,仙桃市剅河镇范关办事处张马垸堤坝发生倒口,时任范关办事处副主任的张友军,跳到汹涌的洪水中,打桩堵塞管涌洞口时,被凶猛的洪流卷走,不幸牺牲,年仅23岁。

乡亲们将张友军的遗体安葬在英雄工作过的范关办事处,并将他生前日夜守护的张马泵站改名为张友军泵站。他牺牲后,中共湖北省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省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共青团中央授予他“抗洪救灾模范青年”称号。

友军,今天是你的52岁生日,然而你却这样永久地离去了!

按家乡的习俗,在你的冥诞之际,应该为你敬上一杯酒,然后轻轻地洒在地下……可在这轰雷掣电、风雨交加的夜里,我只能竭力去寻觅一些关于你抗洪排涝英勇事迹的回忆。

一、

1991年7月上中旬,大暴雨来袭地势低洼的范关一带,改道河水位猛涨,多处堤垸告急,农田严重受涝。

“张马东垸倒口了!”

“跟我来!”你第一个跳进激流中。

7月14日,一个天气转晴的日子,就在那个黑色的夜,你巡查到张马泵站,只见改道河水翻着浪花灌向张马排灌渠。你一次又一次抱起装满泥土的草包,向溢口扑去,跳进汹涌的洪水中。

仅仅是那么一瞬间,随着同伴们几声凄婉的的呼喊,你被卷入了浑黄的激流之中,湍悍的漩涡卷走了你年青的生命。

河水呜咽,大地哭泣!

你不是一只不会凫水的“旱鸭子”,只是洪水太暴虐了,你太累了。

人们不愿相信,一个年仅23岁的大学毕业生,会过早地离去!

友军,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在你悠长的睡梦中,是否还留着排湖范溉关一望无垠的稻田,那一阵阵稻花馨香的回忆?

二、

张友军,1968年6月出生在仙桃市陈场镇印咀村一户农民家庭。1987年参加高考,跨进了湖农的校门。三年学业期满后,张友军作为优秀大学生中的选派干部,分配到剅河镇农委,1991年初,组织上任命他到偏僻的湖区范关办事处,担任副主任一职。

追寻英雄短短23个春秋的成长道路,我们可以看出,张友军是靠党和人民哺育成长起来的,应该理所当然的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才能以至生命奉献给人民,在与洪水搏斗的关键时刻,他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你是一块好钢。

我知道:暴虐的的洪水夺走了你的生命,你为自己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青春之歌!我也知道:“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只要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在那里生根开花。”你心中装的是人民:“友军是为我们死的,我们不能忘记他。”青春是你熊熊燃烧的烈火,进取是你理想飞翔的翅膀;你是一颗诚实而坚强的种子,在春天的阳光里激荡着你的生命;你是一棵带露珠的小草,为大地带来春色,增添一份绿意。

友军,我在静静地、默默地读着你的《青春之歌》……

三、

沿着那蜿蜒的洛江河,我来到你的纪念碑前,用一束黄菊凭吊你的英灵,难抑悲痛。父老乡亲缓缓地呼唤着你的名字,回忆着你与洪水搏击的情景,碑文把你的英雄事迹永远的镌刻在人们的心灵。你的情操,你的精神,却永远地扎根在这片沃土,你是人们永远的骄傲。烈士的精神品质,将永远激励着人们执著地走着你未曾走完的路。

又到一年荷花盛开的季节,然而你短暂人生的花季虽已凋谢,但留给人们的是一阵阵淡淡清新的芳馨。

英雄的壮举孕育出伟大的抗洪精神,张友军抗洪救灾,舍生忘死的精神为时代树立了榜样。学习抗洪英雄,弘扬抗洪精神,是夺取防汛抗灾胜利的正能量。近段仙桃普降大到暴雨,排涝抗灾工作责任重大。

友军,请放心,你的同志,你的乡亲,一定会继承你的遗志,发扬你的精神,打好抗洪抢险攻坚战,夺取排涝抗灾的伟大胜利!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心中的英雄!你离开范关人民转眼间已是整整的29年!不,你一天也不曾离开过,你的音容笑貌在张友军泵站,你熟悉的身影屹立在那风雨中。你热血男儿,永恒的青春,榜样的力量,将永远驱策人们奋力前行!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2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20分钟,慢速需要28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王云岭,1970年3月出生在山东省棣县河沟乡王白杨村一个朴实的农民家庭。他没有天真烂漫的童年,有的是更多的人生坎坷和生活磨难。王云岭全家七口人,有年近八旬的祖母,疾病缠身的父亲和母亲,单身多病的叔叔,还有痴呆的二哥和患有精神病的弟弟,这是一个多么不幸的家庭。为了给家人治病,家里债台高筑,家庭的悲苦处境和生活的艰辛,使他没有享受到少儿时期的欢乐与幸福,而迫使他过早地成熟。1985年,刚满15岁的王云岭含泪告别了他留恋的老师、同学和充满欢乐的校园,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磨炼了王云岭坚强、刚直和无私的性格。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夸王云岭是个懂事、有出息的好孩子。

王云岭有一颗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村里高位截肢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王成明,生活难以自理,王云岭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挑水、磨面、打柴、做饭,甚至为老人端屎端尿,凡是能为老人做的事,他都做了。老人寂寞了,他就抽空陪老人聊天,并将自己家里的收音机,搬到老人家中。老人想吃肉了,王云岭就自己掏钱从10公里外的县城买来送给老人吃。平时自己家里做点好吃的东西,他总忘不了给老人送去一份。1986年隆冬的一天,老人因患感冒,气管炎又犯了,王云岭忙前忙后,为老人请医熬药,日夜守护在老人床前。在他的精心侍奉下,老人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转。

王云岭有一股英勇无畏的劲头。1988年,王云岭被批准参加了民兵组织,成为一名基干民兵。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实践着雷锋精神,成为一名学雷锋积极分子和业务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民兵。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王云岭的身影。1988年深秋的一天傍晚,村民宋月华家失火,当时正刮着五六级东北风,火借风势,越烧越大,王云岭发现火情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熊熊火焰,破窗而入,冲进火海。他六进六出,先后抢出了耕牛及粮食和箱子、被褥等物资,但他的身上却多处被烧伤,眉毛、头发被烧光,衣服被烧焦,左耳旁留下了一道伤疤。

王云岭有一腔正义无私的热血。1989年10月9日,他进城赶集时,捡到了一个装有500元现金的手提包,这对于家境贫寒、生活拮据的王云岭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他却丝毫没有动心,经多方打听,得知是庞集乡路杨村村民张长俊在集上卖牛的钱时,主动找到失主家中,把钱如数交还。张长俊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当即抽出一叠钱来酬谢王云岭,王云岭婉言谢绝道:“咱庄户人家来个钱不容易,拾到钱归还失主理所当然,不用谢。”

1990年7月无棣县连降了10场暴雨,其中降雨量的130毫米以上的有两场。7月23日的那场特大暴雨,一夜之间就降雨156毫米,最严重的河沟乡降雨量达230毫米。截至7月25日,全县平均降雨量达526毫米,降雨量量多的河沟乡达792毫米。降雨量之大,降雨次数之多,造成的危害之慎重,在无棣历史上实属罕见。特大暴雨之后,由于济南、德州、惠民等地的洪水凶猛涌入无棣境内(水流量达1800立方米/秒),致使幸福河、朱龙河、青坡沟等几条主要排水河道顿时暴涨漫滩,洪水泛滥成灾。全县有200多个村庄被洪水围困,12220多间房屋倒塌,85万余亩农田严重积水……损失惨重。由于排水泄洪困难,使全县156个村庄被大水围困达半月之久,灾民中曾一度出现断炊现象,处境十分危险。紧急关头,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的紧急动员令。河沟乡立即成立了基干民兵抢险队,体格健壮、血气方刚的基干民兵王云岭自告奋勇第一个报了名。他和队友们不分昼夜轮流巡视着河堤的安全,密切注视着险情。7月24日凌晨,天又突降大雨,巡视了一夜河堤的王云岭和朱松新因没带防雨工具,两人均被大雨淋湿。朱松新用商量的口气对王云岭说:“云岭,雨下得这么大,咱们是不是回村避避雨?”“雨下得越大,越容易出事,这个时候可不能回去,”王云岭坚定地说。于是两人冒着风雨谨慎地巡视着河堤。突然,他俩发现河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转眼间就上涨了20多厘米,并且水流湍急,河水随时有漫堤的危险。“不好,要出事,得马上通知民兵连加固河堤。”王云岭嘱咐朱松新守着河堤,自己锳着水迅速回村鸣锣报警。当他带领着大家赶来时,河堤已经被冲开了一个三米多宽的大口子,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涌而下,装满土的草袋子扔下一个就被大水冲走一个。怎么办?王云岭急了,不顾随时有被大水冲走的危险,二话没说,扑通一声跳入水中,两手紧紧抓住岸上扯起的绳子大喊:“快扔草袋子!”在他的带动下,其他队员也纷纷跳入水中手挽手组成了一道人墙,用血肉之躯死死顶住填满土的草袋子。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搏斗,终于堵住了决口,排除了险情。当人们把王云岭从水里拖上来时,极度的劳累使他的脸色蜡黄,嘴唇泛青,一下子瘫倒在地。

为了加快泄洪速度,保住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鉴于青坡沟上游洪水继续上涨、下游排洪严重受阻的实际情况,7月26日,县防汛指挥部向河沟乡发布了务于7月27日19时前,完成青坡沟清障任务的命令。接到命令后,河沟乡迅速成立了由244名民兵组成的清障队,负责清除青坡沟排洪主河道中游的15亩芦苇。26日下午,王云岭回家拿扎制木筏的工具时,发现家里的南屋趴了架,院墙也被大水泡倒了,正在家修房子的父亲见王云岭回来了,高兴地说:“云岭,你来得正好,快帮我把屋修修,要不然可就堵门了。”爹,现在我没有空啊,明天清障,今天下午扎木筏……”“好了,好了,别说了,快去吧!”理解儿子的父亲在这个节骨眼上,当然知道哪头轻哪头重。王云岭急匆匆地从家中拿走了三根仅有的绳子和两根木头,临走时留下一句话:“爹,你别着急,等我清完障一定帮你把南屋和院墙修好!”在大队部,王云岭与其他队员一起紧张地扎制木筏,直到晚上10点钟才回家休息。

7月27日,这是一个悲壮的日子。上午8时,清障战斗打响了,王云岭撑着自制的木筏驶向清障地点。这里的芦苇和蒲草连接南北两岸,密不透风,使上游来的洪水在这里严重受阻。清障事不宜迟,大家迅速分头行动,三人一条木筏,一个撑筏,两人拿着长柄的镰刀割苇。由于水流急,木筏上下颠簸得厉害,这对从未有过撑筏经验的人来说,更增加了工作难度。他们采取“歇人不歇马”的办法轮流作业,顶着湍急的洪水,紧张地工作着。按预先规定,每两个小时换一次班,而王云岭却连着干了两个班,别人劝他歇一会儿再干,他笑笑说:“这点活算啥,没事儿,累不着。”直到下午6时,王云岭已经连续干了近10个小时。由于村子被大水围困,断炊断火,午饭还没有送来。眼看清障任务就要完成了,王云岭强忍着饥饿和劳累,勒了勒腰带,再次站到了木筏上。苇障只剩下20多米了。由于苇障的逐渐减少,洪水的流速加快,水流由2米/秒迅速增加到35米/秒,水势更加凶猛,浊浪不断翻卷,木筏颠簸得更加厉害了,清障到了最紧要关头。饥肠辘辘的王云岭,由于连续奋战,已经体力不支,队长孙连富见此情景大喊:“云岭,赶快上岸歇歇吧,现在水流急,太危险!”“没啥,俺身子棒,水性好,能坚持!”王云岭于是与队友王俊东、朱松新一起又继续挥镰清障。就在芦苇即将清除完毕之时,突然一股强大的漩流急卷而来,木筏失去平衡,被掀翻入急流中,三人全部落水。经奋力抢救,王俊东和朱松新安全脱险,而王云岭却因超强度作业体力耗尽,加之饥饿,失去了与洪水的抗争力,被汹涌的洪水卷入河底后,始终没有露出水面……

王云岭,这位朴实憨厚的农民的儿子,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毫不犹豫地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前,王云岭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以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和英勇无畏的传统美德,谱写了自己的生命华章。

王云岭牺牲后,中共无棣县委、县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到其家中进行了慰问和安抚。7月30日,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张志坚中将听到了有关王云岭事迹的汇报后,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王云岭的事迹;省军区司令员易元秋少将和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张伟闻讯后,专程赶赴河沟乡王白杨村,慰问看望了王云岭的家人。

根据王云岭的生前表现和在抗洪抢险中的动人事迹,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山东省人民政府和省军区授予他“抗洪民兵英雄”荣誉称号。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王云岭“抗洪救灾青年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中共无棣县委、无棣县人民政府、无棣县人民武装部作出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向抗洪救灾民兵英雄王云岭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在全县广泛掀起了学英雄、颂英雄的热潮。《解放军报》、《前卫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农村大众》、《山东青年报》、《山东法制报》、《黄河民兵》、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对王云岭的事迹都作了详细报道。

王云岭的一生平凡而普通,他平凡得像一棵草,普通得如一粒沙,但平凡中孕育了伟大,普通中蕴涵了崇高,他用生命和青春谱写了一曲时代颂歌,在人们心中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王云岭走了,但那片黄土地不会忘记他,那里的人民不会忘记他,那里的一草一木不会忘他。安息吧!我们的青年英雄——王云岭烈士!

革命烈士兵的感人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7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有关烈士感人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异常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进取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活力,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期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我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很多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进取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中国共产党组织。1921年,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同志对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感动中国烈士感人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2位用户喜欢。

杜富国,男,1991年生,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上士,2010年12月入伍。

他是于2015年6月15日主动申请从原单位加入到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的。2018年他才27岁,当年才刚结婚。

2018年10月11日下午,他们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正当他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他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发生爆炸后,杜富国当场昏迷休克、伤情十分严重。经过军地双方医护人员近3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杜富国术后伤情才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他却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同组战友则在他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令人敬佩。

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的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做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大力发扬忠于使命、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向上,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

让我们向杜富国致敬,向每一位甘于牺牲奉献的英雄致敬!

简述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谷中,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想起阵阵回声,在一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语乐府、律诗语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棒子语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风景。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去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去的尊严与神圣,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在这六十年里,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每一片希望的田野到每一座崛起的城市,从每一个家庭到每一个人,都深刻地感受到这阵浩荡的春风,都真切地见证了中国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巨变。祖国啊祖国,我是你广阔大地上一颗稚嫩的幼苗,摇曳在你温暖呵护的怀抱,我是你无垠天空中的一只飞翔的小鸟,鸣唱在你春风和煦的心头,我的血管里,涌动找人黄河的波浪,我的心灵里,开放着文明的鲜花,我心中的理想,正展现在祖国蔚蓝的天空里。世界的东方,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国家,茫茫大海,是她广阔的胸怀,巍巍长城,是她坚强的脊梁,滔滔黄河,是她奔腾的血液,青藏高原,是她刚硬的臂膀……

早晨,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大地,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朝阳一同升起,飘扬的国旗就像母亲微笑着张开双臂。此刻,我就像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让我们学习革命英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领悟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奋斗的那份执着,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报效祖国,让祖国越来越强大!

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而来,白昼的繁华和喧闹渐渐消逝,在朦胧和宁静的夜晚,唯有留在心海的涟漪在一层层的明晰……

中国烈士的感人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6位用户喜欢。

《革命先烈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在前两个星期读的,主要写了12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他们在反动军阀的严刑拷问下,依然是保守秘密,至死也不屈服。这样的同志值得我们敬佩。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夏明翰同志了。

夏明翰同志是毛主席早期在湖南培养和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他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英勇无畏的战士。牺牲时才28岁。他短暂的一生,闪耀着共产主义的光辉。他同封建家庭决裂的故事让我非常佩服。

夏明翰的爷爷叫夏时济,曾经做过旧政府的大官,因此,他也想让孙子当大官,享受荣华富贵。但夏明翰一心想为国效力,所以参加了革命。他的爷爷知道后大发雷霆,把他关入了自家建造的大牢里,不让他出来。后来,夏明翰托弟弟带来了一把斧头,破窗跳了出来,走到了院子里,砍掉了桂树。他的爷爷认为桂树是官运享通、兴旺发达的象征。他住到哪里,都要栽种桂树。平时连枝叶也不准攀折。夏明翰砍掉了桂树,就是在向顽固的祖父宣战。他为了革命,宁愿与祖父为敌,这令我我非常钦佩。

革命烈士们的故事,我们应该铭记在心。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同时也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永远会爱他们!

但眼睛却一直没有离开过书本,顺手就拿起书桌上的“苹果”啃起来,妈妈突然在旁边笑的前伏后仰,原来我送进嘴里的不是削好的苹果,而是刚好放在书桌上的橡皮胶。其实这书,我早就能倒背如流,滚瓜烂熟,但我还是很喜欢。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

中国烈士的感人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5位用户喜欢。

赵一曼,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我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忙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能够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陈祥榕烈士感人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47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67位用户喜欢。

在昆仑雪山之巅,一个19岁的少年留下了对祖国的铮铮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短短8个字,却感动了所有人。

战士陈祥榕用自己的生命守卫着中国的边境安全,他永远留在了2020年的夏天。如今两年过去了,人们对于这个清澈单纯的男孩念念不忘。在清明节那天,从全国各地送来的鲜花和橘子把他的墓碑包得严严实实,一张张贺卡上,是人们对他的难忘和敬佩。

2020年6月15日,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却作为英雄,永远停在人们心间。他的一生短暂又绚烂,像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所有人都看到他的光辉,感受到他的热情,却没能留下他,只目睹了他的亮光。英雄长眠故里,事迹生生不忘。

从小就是留守儿童

2001年12月,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一个男孩呱呱落地。他就是陈祥榕,在他出生之前,家里已经有一个6岁的姐姐。他的到来使家中儿女双全,一大家子都和和美美,对他相当宠爱。从小到大,他都是最让父母和老师放心的孩子。父母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不得不常年外出奔波,家里只有奶奶和姐姐与他相依为命。

父母在海南承包芒果园,他和姐姐在家里照顾奶奶。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但却没有像许多留守儿童一样放弃学习,也没有因为父母关爱的缺失而脾气大变。相反,小小年纪的他就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也懂得大人谋生的艰难。

所以,他成了家里的小男子汉。每天和姐姐一起照顾奶奶,抢着干家务活。在奶奶心中,他是最乖巧可爱的孙子。从小到大就没有让她发过愁,每天奶奶长奶奶短地在她面前晃悠,逗她开心。

对姐姐,他就显得更加亲近了。一般来说,姐姐大他六岁,应当是姐姐照顾整个家庭。但在陈祥榕看来,姐姐是女孩子,是需要被呵护的。所以即便他年龄小,却自称是姐姐的哥哥,要当姐姐的守护神。姐弟二人感情深厚,一大家子和和美美,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日子也在越过越好。

然而在陈祥榕13岁那年,家里却突生变故。父亲不幸得了淋巴癌,一家子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本来向上的生活突然跌落谷底。

父亲生病他接过重担

这时候,姐姐已经到外地去上大学,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依然留在海南料理芒果园。家里边只有陈祥榕、奶奶和父亲三人,奶奶年事已高,陈祥榕不想让奶奶担心,于是便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他把除了学习之外的所有时间都用在照顾父亲上,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好,让姐姐和妈妈没有后顾之忧。可命运对这一家子人实在不友好,父亲最终还是在陈祥榕初二那年离开了人世。

陈祥榕心中痛苦,却只能接受。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高考的时候。这时候的陈祥榕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当兵,一方面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保家卫国的愿望,另一方面当兵的话有补贴,可以减少家里的负担。为了当上兵,他每天五点钟起床跑步锻炼自己,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素质能够顺利通过考核。

当兵牺牲保家卫国

他的努力没有浪费,在严苛的考核之后,他以优秀的身体条件进入了军营。只是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到了部队之后,他被派到新疆,在冰天雪地里驻扎训练。2020年5月初,边境线上起了冲突,连队中要选拔士兵到前线去,陈祥榕就在名单之中。和自己人的对战不同,这一次是真刀实枪与外军作战。

这个年轻的小战士刚过完18岁生日,临危受命,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然而面对班长的询问,他却只回答了8个字“使命所系,义不容辞”。在更早的日记本上,他早就暗暗对国家忠诚“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可这一次上一线,却让这个年轻的战士牺牲了。当时我军并没有预料到这一场小的危机居然会转化为大的冲突,所以只派了几个人去交涉。对方人多势众,竟然开始公然对我军使用暴力,陈祥榕奋力反抗,抗争到最后一刻,还在用自己的身体保护营长陈红军。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10月18日上午,在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抗洪抢险救援任务中英勇牺牲的王松烈士悼念仪式在庐江县殡仪馆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岩松,与王松烈士的亲属、各界人士和群众代表共400余人一起参加悼念仪式,共同缅怀烈士英灵。

上午10时整,悼念仪式开始,全体人员脱帽肃立,向烈士默哀致敬。仪式上宣读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评定王松同志为烈士的《批复》和省、市、县各级表彰决定。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参加仪式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依次向烈士敬献鲜花。

王松出生于1982年,牺牲前任同大镇连河村党委副书记。2020年7月22日,受巢湖高水位顶托,支流白石天河连河段突发漫堤溃口,王松同志在执行抗洪抢险救援任务时,乘坐的橡皮艇突遇激流被卷入漩涡侧翻,英勇牺牲,年仅38岁。

王松同志在部队服役期间,勤奋好学、积极上进,5次荣获嘉奖,3次被批准为“优秀士官”。参加镇、村工作以来,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各项工作,挑重担、干重活,察民情、解民忧,始终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王松同志的英雄事迹在省、市、县各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他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烈士,并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好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合肥青年五四奖章”“合肥市最美退役军人”“合肥好人”“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庐江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英雄虽逝,精神长存!在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面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王松同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洪魔的“红色堤坝”,用年轻生命诠释了党旗下的庄重誓言,用忠诚与担当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壮丽赞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奋勇向前。

陈祥榕烈士感人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在日记本上写下的战斗口号,何为“清澈”的爱,为什么用“清澈”来形容对祖国的爱,我想,这是喀喇昆仑独特的魅力。边关无言,但战士们把自己当做祖国的界碑,用脚步丈量国土,用生命捍卫家国,戍边生涯中风与雪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就像一个过滤器,足以滤去所有的浮躁与世俗,洗净万千铅华,只留一颗初心,只剩下对这片土地、对这个国家无比清澈的爱,无比纯粹的初心。

“陈祥榕入伍后的第一个月就寄钱给奶奶。他在部队也很守规矩,从来不向我们透露过半点部队的事情,只是告诉我们一切都好。他常常微信转钱给我,说给妈妈奶奶买好吃的。内蒙古的战友给他寄的牛肉干也寄给我。看到军报的长篇通讯后,我才知道是如此的艰苦,我为弟弟骄傲,也为他的战友们骄傲,为所有的戍边英雄们骄傲。”陈巧钗说。

《解放军报》这样写道:清晨,当哨声响彻营房,班长李确祥又想起了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的陈祥榕,想起了那个新兵的第一次冲锋。那是2020年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李确祥和陈祥榕等紧急前出处置。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义不容辞!”

他们赶到前沿后与对手殊死搏斗,坚决逼退越线人员。陈祥榕在日记中自豪地写道:“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他坚定地说。而他也的确做到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的千古担忧,我们在新时代千千万万的陈祥榕身上找到放心的答案。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中国烈士的感人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4位用户喜欢。

又一个清明节到了,我们胸前偑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到了烈士陵园,我们先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然后按要求站好队。缓缓进入陵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征着烈士们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接着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使我最感动的是为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钟里,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随后,我们穿过松柏林,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个队礼,双手把白花献给了烈士,就在这一刻,我心里默默在说:“安息吧,先烈们。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我们来到纪念馆,啊,真雄伟的石像!走进纪念馆,那里存放着许多烈士的遗物,有模型、字迹、图片等。

通过这次扫墓,让我知道了许多烈士的故事,同时,我还懂得了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革命烈士兵的感人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__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感动中国烈士感人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王娅生前致力于慈善事业30余年,通过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当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王娅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将名下唯一房产无条件捐出,用作助学。今年2月16日,王娅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后,又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

任何时候都在替别人着想

“她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可是这些荣誉她却再也看不到了!”王娅的“发小”陈海兰轻声说道,“王娅离开我们已经快10个月了。”12月2日,记者随同陈海兰从西青区中北镇华亭丽园居委会领取了王娅去世后所获得的荣誉——第六届天津市道德模范证书、奖章、奖杯和绶带。

记者再次来到王娅生前居所时,门上还贴着过年的春联。打开房门,记者看到,屋内的衣架上还挂着王娅的衣服,厨房的灶台上还放着她生前用过的粉色水杯,这一切都像是在等着主人回家,只有卧室内的台历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没有翻动过。

陈海兰向记者介绍了王娅生前手机里和友人的一些往来信息,其中一条信息的内容是,在她弥留之际,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却被她婉拒了。“你们好好过春节,千万不要到我这来,你一定得答应我,我这挺好的,放心吧。我病了,让大家都没有过好春节,心里已经过意不去了,千万不要再来了。”陈海兰说,王娅总是这样,任何时候都在替别人着想。

在她生病期间,有受资助的学生也发来信息,想要给王娅寄一些特产,王娅回复说:“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乡的特产。请转告学子们,我只希望你们都有出息,希望你们对社会有贡献,并把爱心传递下去,相信你们能做到。”

让王娅精神带动更多人

白瑞刚告诉记者,甘肃、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学定点学校为好人王娅投了票。“各个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被王娅的事迹深深打动着。虽然她生前为人低调,但是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把她的这种大爱展示出来,传递下去,让王娅精神带动更多人!”白瑞刚感慨道。

白瑞刚说,受到王娅助学事迹的感召,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联系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让人感动的是,陈海兰将王娅生前留给她看病的10万元也捐给了基金会。王娅资助了7名中学生和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学生在天津上了大学。今后还会有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受到王娅的资助来天津上学,因为这是王娅生前的心愿!

有关烈士感人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2位用户喜欢。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忙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能够把人剁成烂泥,但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有关烈士感人事迹(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