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感人事迹
栏目

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10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22 11:45:02 热度:45

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1位用户喜欢。

“最美老师”,她的学生这样说。“美丽小花”,她的同事这样说。她叫冀红,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工作已有8年。

“不用”是冀红的口头语,“寡言”是同事对她的印象。当新冠疫情暴发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闻令而动,立即组派医疗队驰援武汉,开展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冀红很早就给护士长王静发来信息,依旧寡言,信息中只有“报名”两个字。通知出发的当晚,是冀红的夜班。考虑到她次日便要启程,护士长想找备班同事替冀红值班,以便让她好好休息,冀红说“不用”。同事们想帮她去购置些生活用品,冀红说“不用”。护士长怕她太累,让她有困难和领导讲,别扛着,冀红说“不用”。大家想帮她去照顾家人,想帮她做这做那,但她只会弱弱地摆摆手,轻声说:“不用。”

“冀红很能干,是我们临床的护理组长,也是我们的业务骨干力量。”王静说,她的性格内向、低调,虽说外表看起来有点冷,但是心却很细腻。由于担心瘦小的冀红在武汉孤单,又怕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咬牙坚持,王静特意把科里的老中青护士代表拉进“智囊团”,想让大家得空多关心她。谁知人家一到,就默默写好了入党申请书,“惊”得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冀红的入党申请书中写着: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与期望。这次疫情来临时,我没有恐惧,没有退缩,有的是焦急的心,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抗疫第一线。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求助,看到越来越疲惫的一线医务人员,看到我的同行们生病倒下,我泪流满面,作为一名护士,我内心深处有着重重的使命感。

在得知自己能随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的消息后,冀红开心得无以言表。然而,她没敢第一时间通知父母,因为怕他们担心。但是,当到了武汉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却说“去吧,女儿,国家有难需要你,这是你的责任,爸妈支持你”。同科的同事更是送出了各种祝福,希望冀红这个小身板儿大能量的“美丽小花”能够百毒不侵,早日凯旋。同事们说:愿你平安归来。这一次,不许说“不用”。

抗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26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疫情之下,没有人是旁观者,我早已做好准备!”当2月4日省人大发出《致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后,省人大代表、岑巩县注溪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刘泽香第一时间写下请愿书,交到岑巩县疫情防控指挥部。

自1月20日铜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会议召开,正式拉开铜仁市疫病防控的工作序幕后,刘泽香就一直坚守工作岗位一线,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守好群众“生命健康防线”。

刘泽香家住岑巩县凯本镇,但工作在注溪镇中心卫生院,两镇之间往来驱车需要1个多小时。为更有效的工作,平时刘泽香住在卫生院,周末才能与家人团聚。

刘泽香在卫生院化验室对排查出的48名患者进行化验检验

面对突发的疫情,春节假期的到来,还来不及跟丈夫和儿子好好在家过个年,她就奔赴疫情防控一线。

“我是一名医务人员,现在注溪的群众需要我,我得马上回去。”1月20日刘泽香接到任务后,跟丈夫和儿子道别时说。

注溪镇全镇12个村2万多人,正值春节大量外出人员返乡过节特殊时期的严峻形势,作为卫生院分管健康扶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妇幼计生工作的刘泽香果断召开紧急会议,快速拟定应急分工方案,组建疫情防控应急小组。

“从1月20日至23日,我和同事加班加点上门走访,用三天的时间基本完成全镇2万多人的排查。”农历大年三十,这原本是全家老少团聚,欢庆春节的日子,为了让注溪镇群众安心过春节,刘泽香做完当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后已经晚上7点多了。下班回到凯本镇跟家人简单地吃顿已经凉了的“团圆饭”,因路途较远、车辆不便,当天晚上刘泽香在家休息时,心中还一直牵挂着工作。一夜未睡好的她,大年初一一早便匆匆赶回单位,这一回,就顶在疫情防控一线直到现在。

“新冠疫情是个新鲜病种,防控指南和防护提示时时都在完善和更新。”为做好全镇疫情防控工作,刘泽香按照上级标准要求,严格布置发热门诊、留观室、隔离室、预检分诊室,并认真落实清点库存应急物资、制定疫情防护知识宣传资料和划分医院警戒区等重点工作。

面对疫情,她不敢有丝毫懈怠。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的要求,刘泽香加强与镇政府信息互通,快速组织人员对武汉入黔人员进行排查,一旦排查发现“可疑对象”及时上报,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保障。

从初步排查出的92人到最终通过精准核实筛查锁定41人作为重点管控对象。“预检分诊”设置好后,刘泽香还主动向院长请缨到关键岗位上,严格把好第一关口,对来往医院的人群进行逐一详细询问、测量体温,对拒不接受检查的极个别人员进行耐心的劝解。通过预检分诊排查人员3100人次,发热对象116人,无疑似或确诊病例。

刘泽香对来往医院的人逐一测量体温

“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参与配合,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刘泽香这段时间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在疫情防控初期,很多老百姓抱有侥幸心理,没有自觉加入疫情防控中来。对此,刘泽香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每天起早贪黑,戴着口罩进村入户,上门为武汉及湖北入黔人员等重点对象量体温、核查身体状况。同时,还苦口婆心地为群众宣传疫情相关知识,并告知当前疫情的严重性。

截止目前,她上门为重点对象核查身体上百人次,发放疫情防护知识38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18幅,引导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有感冒症状的在卫生院进行筛查40人、送到指定隔离点进行医学隔离的4人。同时,在预检分诊点值守的她,看到绝大部分前来就医的人员没有佩戴口罩,在医院应急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她请示院长同意,免费为群众发放口罩1000余个。

刘泽香给群众发放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

“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想儿子只能通过视频,但我依然会坚守岗位到疫情防控的最后。”刘泽香说,从自己进入医护行业的那一刻起,她就随时做好了“弃小家为大家”的准备,坚守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才是她作为医护人员的使命与责任。

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时间就是生命,无论甄别病毒,还是筛查病患,医务工作者们都在和时间赛跑。

武汉肺科医院是武汉市第一批集中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见到检验科副主任陈军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他和同事正匆匆赶往门诊,接一批要连夜检测的咽试子样本。

每一次核酸检测,从标本处理到核酸提取扩增再到检测结果,至少需要6个小时。接到样本的一刻,新的战斗已经打响。

49岁的陈军双腿因为小儿麻痹落下了残疾,但他凭借惊人的毅力拿到了博士学位,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9年。疫情暴发后,他带领检验科的27名同志连续奋战一个多月,每天常常要忙到凌晨两三点。

由于工作强度大,年轻妈妈辛秋丹硬是给六个月大的孩子断了奶。小辛说,等疫情过后,她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抱抱儿子。

疫情来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发现疫情的“哨点”,基层医护人员就是“哨兵”,他们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谭伟,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武汉科技大学医院院长。为了全力抗击这次疫情,这位博士院长带领全院320名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奋战在防疫一线,从春节前至今都未回过家。

协调人员、协调防疫物资,是谭伟每天最操心的事。从2月9日起,武汉发起应收尽收总攻后,谭伟又主动申请将所在医院纳为第四批定点医院,分担重症患者收治压力。同时,这里还要收治从定点三甲医院转运过来的慢性病患者。从年前集结开始,医护人员每天都是十几个小时超负荷运转。

抗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1月22日,福建省确诊首例新冠疫情病例,林友飞当天被派往连江救治患者,1月23日凌晨,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林友飞当即与医疗团队决定实施插管手术,经过近7小时的手术,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此后,林友飞团队每天坚持为体重近200斤的患者做俯卧位通气,因为身着厚厚的防护服,医疗队往往需要七八个人合力才能完成。一天好几个小时高强度、艰难的工作后,常常浑身湿透,满脸勒痕。

林友飞说,“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没有选择亦不能逃避。”但患者治愈后的一句“想吃武汉热干面”或是“要介绍护士给儿子做女朋友”这样平常的话都能鼓舞他们,温暖他们。

3月5日,福州最后一例确诊患者顺利出院,林友飞和同事共救治了72名患者。他说,“确诊病例治愈不代表病毒清零,我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休整,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1月24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身着迷彩的队员成为2020年除夕夜“最美逆行者”。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门诊部主任仲月霞背起行囊走在行进队伍中,她和爱人王新相视一眼,两人比了个胜利的手势,一起登机奔赴武汉。

唐都医院1月22日被陕西省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第一批定点医院的第一梯队。经历过援非抗埃、抗击非典、腺病毒救治等十几次重大任务的仲月霞,毫不犹豫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1月24日凌晨4点多,仲月霞接到紧急出征命令,同是军人的丈夫王新立刻起床帮她收拾行囊。作为唐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他,已经习惯妻子多年的紧急出征。王新一边往仲月霞行囊里塞酒精,一边叮嘱:“照顾好自己。家里放心,天亮了我去给咱爸上坟,再把妈接回家过除夕。”王新知道,岳父去世没多久,85岁的岳母身体不好。无需嘱托,陪好老人是夫妻的默契。

天未亮,仲月霞已经背上行囊去科里再转一圈。王新打开手机,在群里落实科室人员休假情况。突然一则消息跳出,“发热咳嗽并非新冠疫情唯一首发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他没有片刻犹豫,立即拨通电话向组织提出申请加入医疗队。作为国内消化病学方面的专家,他希望能尽一份力阻击疫魔。

除夕当晚,王新和仲月霞携手踏上武汉,并肩战斗在前线。仲月霞笑着说:“工作30多年,这是第一次和爱人一起上战场,今年我们也算过了个团圆年。”

虽然同在一支医疗队,战斗在同一家医院,夫妻俩却忙得碰不上面。作为医疗队管理团队的主力,仲月霞主要负责规范救治流程和培训医护人员。和队友到达之后,她立刻与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对接,了解医院布局、人员配备、物资装备情况,清点分发防护用品,同时对队员展开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善防护流程。身为护理组组长,她还承担着病区的护理任务,和队员们一起科学救治、精心护理。

王新是医疗队专家组成员,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和唐都医院呼吸内科傅恩清教授一起负责进驻医院一层隔离病区,每一张床前都要仔细查看患者情况,并根据病情的程度指导制定方案。等查看完病情,近4个小时就过去了。人累得几乎虚脱,但王新一脸坚定:“虽然任务艰巨,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

日夜奋战,仲月霞与王新偶尔能碰到,他们虽顾不上说话,但一个眼神就能读出对方心中的关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夫妻并肩,成为武汉前线一道动人的风景。

抗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2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90位用户喜欢。

__,中共党员,十院__分院门诊部护士长。今年__岁的她,无论是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还是2021年新冠疫苗接种,她总是不惧危险、身先士卒,带领科室人员投入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同事眼中的她,娇小的身子,步伐匆匆,总是出现在门急诊各个区域。

当接到大批量外出长兴岛采样时,__不顾自己晕车,发挥党员模范作用,首批参加长兴岛的采样工作,一采就是十几个小时;当医院承接长兴岛封控区的患者时,__主动负责长兴岛血透患者来院血透前的核酸检测工作;当医院紧急实施闭环时,__以最快的速度组建门诊队伍快速建立三个门诊采样点,并完成闭环内的核酸采样工作,且对闭环管理期间的饮食、人物清点、物资发放等工作作了周密的安排,安抚好每一位闭环人员。日夜坚守岗位,降压药增加了剂量,抛下了刚满月的孙儿,但她始终无怨无悔,她时刻记着:自己是一位党员,是一位护士,使命所然坚不可摧。

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近日,一张照片在朋友圈被很多人点赞,主人公穿着防护服,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打盹,照片中的人是李莎,湖北武汉开发区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参加工作已有12年。

1月25日,正在沌口街全力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的李莎突然接到紧急通知,立马赶回医院和同事们一起抗击疫情。从那天开始,她就基本上以院为家了。

近期,武汉发起战“疫”总攻,对确诊、疑似、发热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50多名医护人员都冲上了一线:在预检分诊台给病人量体温、打针输液,随车接护送患者和密切接触人员到定点医院或集中隔离点……

李莎的身体并不是很好。2014年,她患过急性胰腺炎,病愈后身体仍然虚弱。在上了一个夜班之后,她感冒发热。幸运的是,排除了新冠疫情。于是,她再次请战一线。2月9日下午4点到10日上午8点,轮到李莎上夜班,在这10多个小时内,她和同伴连轴转,把15名患者分别送到了多个隔离点和医院。

深夜的武汉街头,寒冷刺骨。“有时候在社区门口一等就是1个多小时,又冷又累。送完病人返回时,我就蜷缩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休息一下。”李莎说。目前,她已经参与转运了50多名患者。每天一趟一趟地往返于社区、隔离点和定点收治医院之间。

为了全身心投入这场战役,李莎把儿子送到了父母家。10日上午下夜班后,在返回自我隔离点的途中,李莎到父母小区墙外,隔着窗户远远地看了一眼儿子,便匆匆离开。

按照排班,接下来几天,她还要上一个白班、一个夜班,每个班都是12小时。“穿上防护服,就不是普通人,咬着牙也要向前冲!”李莎说。

抗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37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李星,女,1972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当年到行唐县人民医院工作,大专学历,2000年成功竞聘为医院手术室护士长、2004年担任内一科护士长、2008年至今任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2015年又兼结核科护士长。

一、冲锋在前,不畏生死,守护全县人民

“这里有危险,让我上!”作为感染科的护士长,李星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带头冲向最危险的地方,首例涉武汉疑似患者由她收治,带领着全科护士日夜坚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带领的团队共排查419名发热病人,治愈并解除留观29人,现仍留观6人。1月22日晚,李星放弃了家人团聚的宝贵时光,带领第一梯队护士迅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无畏被感染风险,积极护理疑似患者,直面生死考验。用她的话说“有领导的支持,家人的理解,我有何惧”。她的女儿是预防医学专业,特别理解自己的妈妈,主动承担了照顾患有慢病爸爸的责任。凭借多年从医经验,她在为病人输液、疏导、护理方面更娴熟,尤其是在穿上防护服后,原本简单的工作却成为极大的挑战,对于高难度的操作,她亲力亲为。哪里是最危险的地方,哪里是最困难的地方,哪里就有她冲锋在前。众所周知,核酸检测时鼻咽拭子标本采集是感染风险最高的,而正确的标本采集是检验结果的最根本前提和保障,每次标本采集她都亲临现场监督。一个多月以来,她从未休息过,从未喊过一声苦和累,她用自己的全部,来换得全县人民的安全。

2020年1月29日15:00李星在隔离病房进行消毒工作。———您逆行的身影,亲力亲为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与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它在大难中生根,在苦难中磨砺,在艰难中长成!

二、谋划在前,科学分配,守护全科战士

“大战在即,粮草必先行!”医护战士的“粮草”是医用防护物资,李星凭借多年应对传染病的经验以及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提前申请储备应急物资,带领全科高效解决了春节假期调配难问题,从容攻破了许多史无前例的挑战。整整4天4夜,李星奔走于各个单位、部门之间,每一件储备物资,如数家珍;每一条工作规范,千叮万嘱;每一次培训考核,严之又严,是她的认真细致,让大家从最初的恐慌、紧张转变为从容,让原本的混乱、无章转变为有序,她成为了战友们的“好大姐”。她严格要求,让行为隔离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将区域划分入脑入心,配备专职院感督导员,对所有进入科室的梯队人员、医务人员、救护车转运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清洁人员均开展严格培训考核;她创新方式,遵循科学防护、合理适度原则,根据接触感染风险的高低选择和分配不同的防护用品,提高物资利用效率;她细致严谨,亲自演示,逐人指导,配置穿衣镜,张贴防护用品穿脱流程,有效避免感染风险;她关怀备至,为隔离区申请对讲机,减少接触,科学安排班次,强制轮休,安排营养餐和休所,开展谈心交流,缓解医务人员心理负担;她不漏一处,完善了隔离病房终末处理流程,每天亲自检查,确保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与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她用暖心的守候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用最周全的行动保障了工作环节的安全。

2020年3月6日10:15李星结束工作,脱下隔离服后,疲惫的身影,汗湿的衣背。———若问疫情有多么凶险,您的笑容就有多么感动,若问平凡有多么伟大,您的背影就有多么动人,您不再挺拔的脊梁彰显着无惧生死、战无不胜的中国精神!

三、疏导在前,关怀备至,守护隔离患者

“不要担心,有我们在!”一句简单的话却有千斤重,因为她让身心煎熬的患者获得安宁,让暴躁易怒的情绪获得平静,让紧张痛苦的情绪获得纾解,是她不吝啬的微笑与关怀和不介意的拥抱与疏导,为患者带来了带来了无穷的力量。护士是与隔离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李星成为了他们的家人,她不仅日常照顾得当,经常沟通交流,还加上了患者们的微信,和他们以朋友的身份相处,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因为依赖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所以有了与病魔抗争的勇气,保持良好心态是痊愈的关键。在隔离病区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个15岁的小男孩,由于年龄小,又无陪护,李星和他互加了微信,有时间就和他视频交流,孩子由原来的恐惧变成了不舍,在男孩解除隔离的那天,孩子母亲为感激她提出要儿子认她做“干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李星用自己的专业和智慧扛起了一片天,她是这场战役中最美的天使,用爱心和温暖撑起患者的希望,是李星和像她这样默默奋战在一线的无数战士们,让我们相信,这场战“疫”,我们必胜!

抗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0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15位用户喜欢。

2020年的春节,一场无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飞奔而来。为了早日战胜病毒,确保患者安全,精神四科全体医护人员和全院上下广大的干部群众,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共同奋战。两个多月的抗击疫情“战斗”,在我们身边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迹,他们默默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的奉献、坚持着,不求回报,不计报酬!

精神四科为封闭式急性女病区,接到上级通知后,董国平主任和李素华护士长指导全科人员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精密部署、严格把关,杜绝一切传染源!为科室患者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体医护人员也在第一时间纷纷请战,按下了一个个珍贵的红手印,争着为国家为医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董国平主任自疫情以来,每天早出晚归,除了负责科室繁杂工作外,还分别担任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应急处置专家组、危重症抢救专家组、病区主任门诊等重要工作,每天不分白昼穿梭于门诊、各个病区,对发热和危重患者的会诊,随叫随到。紧张的工作安排,使他两个多月没有休息过一天,有时能好好陪家人吃上一顿热乎饭都是奢侈。看着董主任憔悴的脸庞都劝他多休息,注意身体,但他却说:“没关系,在国家危难时刻,在医院用人之际,我作为党支部书记、第一病区主任、科室主任,一定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虽然没有去武汉一线抗疫的机会,但能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也是在为国家为医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辛苦一点不算什么!”

由于科室休产假、隔离工作人员多,人员非常紧张,封闭病房防疫工作难上加难。李素华护士长为了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每天早上顾不上吃早饭,六点多就到病房,帮忙给患者开饭、喂饭,严格按照医院要求,实行隔离患者的病房安置,对发热患者严格筛查上报、单间隔离,保障了病房患者安全。为了工作,她随时都待在病房。疫情期间禁止家属探视,为了增加长期住院患者的营养,李素华护士长经常把自己家里的水果带到病房分发给患者,对待亲人一样照顾她们的饮食起居,让患者在疫情期间感受到亲人一般的爱和家的温暖!

受疫情的影响,患者家属不能来探视,大多患者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了焦虑、发脾气现象,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患者心情低落的问:“护士,怎么家人都不来看我了,是不是他们不要我了!”每当这个时候刘春晓都会耐心的拉着患者的手为她们解除心里的疑虑。为了能缓解患者在疫情期间住院的压抑心情,刘春晓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带领患者做健身操、跳舞锻炼身体,丰富了患者的住院生活,稳定了她们的住院情绪。患者们都在歌声和舞蹈中忘记了暂时的不快,体会到了家一般的感觉,患者的心也渐渐的平稳下来,安心的配合医疗、护理住院治疗。

王森是精神四科一名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年轻护士,在临时观察病房成立招募人员时,在很多人看来很危险的工作环境,这位帅气的小伙得到消息后却主动向护士长报名,要求代表科室前去奋战。在观察病区工作期间,他始终不忘自己肩上的责任,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听从每位老师安排,任劳任怨,从没说过一个“累”字。忙碌的日常工作和奉献的快乐使他认识到自己在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义无反顾的向上级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加入中国共产党,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我一定要加倍的努力工作,无愧于肩上的这份责任!”

在我们医院,还有许多像精神四科这样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和医德本色,他们不计个人安危,无私奉献的精神,彰显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全院干部职工在以付院长为首的带领下,取得了零感染的战绩,我们精神四科也为全院的抗疫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相信,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共建我们美好医院的家园!

抗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__年是金旭丹从事这个行业的第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袭击,她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了前往一线的“请战书”,当机立断将家里的两个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看管。至2月9日,她已经在隔离病区待了21天了。

在隔离病区,金旭丹主要负责管理、培训、监督、外部协调沟通等工作。她一边细致耐心地照顾每位患者,一边想方设法规范防疫护理工作流程,并及时将自己所掌握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和传染病护理技能手把手传授给年轻护士,消除她们对疫情的恐惧。

在日常工作中,金旭丹也承担着督查职能,经常要指正年轻护士不足之处,每次都亲自把关实操,完全正确后才放心她们进入污染区。她让这支临时组建的年轻护理队伍很快适应防控救治工作,并熟悉掌握了疫情防控技能,各项防疫护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

《疫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10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