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个人事迹
栏目

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范文(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07 13:25:01 热度:57

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范文600字

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范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5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4位用户喜欢。

刘力佳,男,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赵县谢庄镇田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田庄村位于赵县东北部,耕地5144亩,人口5776人,中共党员154名。上届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61。8岁,20__年换届面临大换血。河北中煌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力佳同志怀着为民服务的热情,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全票当选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带领新一届“两委”干部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契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20__年田庄村先后荣获“省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市级综合服务站”“20__年度诚信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抓党建、带队伍,促经济发展

田庄村现有“两委”干部7名,平均年龄38岁,都是首次任职的新干部。上任初始,刘力佳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带领“两委”班子迅速进入角色,用工作成绩回馈群众认可。

为此,他先后组织“两委”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县等重要会议精神16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规定“两委”成员分工,定期召开“两委”会议,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等工作原则,积极推动各项工作。20__年12月17日市政协副主席刘玉渭同志和县委常委、极大提升了“两委”干部的政治素养,也进一步激发了村“两委”为民服务的热情。

立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他积极争取资源支持,与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设立党建共建点,成为河北省首个“乡村文明100行动”落地项目,获得的3万元物资用于村级组织场所提升。此外,他还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实践路径,深入走访企业,通过积极跑办,与赵县成吉食品有限公司联营,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

转作风、办实事,树务实形象

南北走向的定魏线贯穿整个田庄村,两侧占道经营问题由来已久且愈发严重,直接影响了村民出行安全。他上任以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集思广益,发挥“两会一团”作用,分包商户沟通协调,经过不懈努力,取缔占道经营商户32户,打通了定魏线过村段栓塞,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上任以来,他坚持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全力推动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硬化街道10350,铺设便道砖13280,安装路灯130盏,清理村内垃圾305立方,美化墙体324,拆除路边旱厕7个,清除断壁残垣、私搭乱建13处,建成小游园1个,彻底改变了田庄村出门两脚泥、回家一身土的现象,生活环境得到优化提升,村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感召下,他带领村“两委”干部肯吃苦、能战斗、出实绩,党支部公信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党员群众服务家乡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党员闫兴利捐赠办公家具一套,村民郭伟捐赠绿植,村民王卫标捐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石一块,春节期间村民义务组织田庄武术战鼓等文艺活动3次,疫情发生以来,田庄村党员干部群众捐资捐款捐物价值累计3万余元。

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他心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讲真话、办实事,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田庄村落地生根。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30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192位用户喜欢。

走进岱北村村委大院,绿色醒目的岱北村文化礼堂矗立眼前,不时有悦耳的歌声、器乐声传来,让村庄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儿是淄博市博山区第一家标准化农村文化礼堂。“岱北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几十年前,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就远近闻名,多年来村民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通过文化的凝聚力,村容村貌村风不断提升,岱北村也成了全省有名的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近日,博山区源泉镇岱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茂孝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党建引领诚信为基村风美

2005年底,军人出身的许茂孝被村民推选回到岱北村,书记、主任“一肩挑”。面对村里亟待改善的村风村貌,他决定从党建抓起,凝聚起一股红色力量,为村里干点事。“当了这么多年兵回来,看着家乡几乎一点发展都没有,连昔日电器专业村的产业优势也不在了。”许茂孝很是心疼地说。

带着百姓的信任和改变家乡的满腔热情,他说干就干。

开展义务劳动,清扫垃圾死角,秋天扫落叶、冬天除积雪,许茂孝带着村里的名党员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干起,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他结合村子实际,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调动党员为民服务的积极性,更感染带动了群众主动参与其中。

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让岱北村党建各项制度、“三会一课”及党员远程教育等逐渐健全完善;民主议事小组、统战成员和各界人士联席会、议事会定期召开,广泛听取建议意见,积极为村庄规划建设出谋划策;“岱北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优秀党员”“同心企业”“五好文明家庭”“诚信村民”“身边好人好事”等活动广泛开展。这其中,“诚信村民”成为岱北村的一抹亮色。记者了解到,此前,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向党组织靠拢,为村庄发展献力献智,许茂孝琢磨着面向群众也推出一套类似党员量化积分的管理制度。20__年,村两委研究决定为村里18周岁以上的村民建立“诚信档案”,爱党护党、遵纪守法、美在家庭、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等10项内容都是“诚信档案”的考评项目,做好了“加分”,做得不好就“减分”。

走进村委的诚信档案室,记者看到753名村民的“诚信档案”整齐排列,翻开档案,一项项分值记录清晰。“有了‘诚信档案’,邻里间吵架的少了,赡养孝敬老人的多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多了。你看,这是我们评选的诚信村民风云榜,村民拿到诚信高分,在信用贷款、参军入党等机会面前享有优先权。”许茂孝向记者介绍。岱北村的诚信档案管理模式也吸引了银行的关注。20__年,博山农商行在该村开展了“整村授信”信用工程,对符合条件的村民,预授信覆盖面达100%,通过整村授信,解决了老百姓贷款难、担保难,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的问题。

此外,诚信积分还能兑换商品,在诚信档案室一侧的“诚信超市”,洗衣粉、香皂、花生油等几十种生活必需品摆满货架。在这里,诚信积分就是购物券,兑换的门槛并不高,记者注意到,90个积分就可以兑换一桶油,而这90个积分,村民通过义务劳动、做好事等就能获得。

一套诚信档案、一项诚信积分、一家诚信超市,党员、群众的内生动力被实实在在地激发出来,有了诚信这一通行证,岱北的村风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真真正正美了起来。

文化兴村生态岱北美名扬

党建引领,村子里诚信建设蔚然成风,岱北的文化优势又重新焕发。许茂孝告诉记者,文化底蕴深厚的岱北村,有不少民间才艺达人和文艺爱好者,一直以来,村里的户外大戏台上从不缺表演者,而台下捧场的观众也总会爆满。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改善农民风貌、农村风貌,以文化的凝聚力来实现乡村振兴,是岱北的选择。”许茂孝说,近年来,随着村里文化活动日益增多、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有一次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的户外演出中断,又一次激起了村两委班子的干劲。

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强烈的文化需求,使岱北村文化气息氤氲?许茂孝多次与区文旅部门对接、沟通,邀请部门领导、专家实地指导,同时,又反复与班子成员商量,很快确定打造一座高标准的文化礼堂。接下来,便是马不停蹄地联系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各方面专家,许茂孝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三管齐下,从场地、活动等方面入手,在村集体资金紧缺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

20__年12月,岱北村文化礼堂正式启用。走进礼堂的村民们欣喜地发现,这儿读书吧、健身房、休闲吧、排练厅、乐器室等十余个功能教室一点都不输城里,更让大家兴奋的是,在这儿还能举办新婚礼、入学升学礼、参军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岱北村搭建起高规格的“百姓大舞台”,成立农民合唱团、舞蹈队,并邀请民间艺术团来村演出,极大丰富了本村及邻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争取到博山区老年大学支持,在岱北村成立分校,村民可以跟专业老师学习瑜伽、唱歌、书法、绘画等课程,文化惠民让岱北村文化振兴的种子落地生根。

“什么是担当作为?在我们老百姓看来,村庄里能建起这么设施齐全的文化礼堂,还能免费学习各种文化课,这是城里都没法比的。除了这些,在我们村还有崭新的文化广场,带动村子致富的大棚采摘园……这一切都是源于好的带头人,我看这就是担当作为,跟着许书记,未来幸福生活充满期待。”岱北村村民、合唱团骨干王文罡,话语中满满的肯定与信任,他掰着手指一项又一项给记者介绍起村里乐民富民的好项目。

实干赢民心。记者了解到,不断发展中的岱北村,如今又在全力建设生态乡村。在村北卧牛山下的新时代广场,郁郁葱葱的青山掩映下,天然石海景观让人赏心悦目,不远处8000余平方米的葡萄大棚里和露天葡萄架上已是硕果累累。

“新时代广场过去是个废弃的石料厂,全靠村里的党员和群众一点点清理出来,还有这葡萄大棚的2000多根水泥柱子,也是大家齐心合力扛上来的,将近100口人扛了整整7天。”站在新时代广场前,许茂孝告诉记者,这里现在正打造的卧牛山田园综合体项目,集采摘、研学、餐饮、民宿等于一体,目前已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生态温室大棚11个,种植葡萄等有机瓜果蔬菜,是岱北村尝试乡村游迈出的第一步。

发展中的岱北村,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在许茂孝的带领下,党建引领、文化兴村、生态岱北的乡村振兴之路稳健而清晰。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姚锋伟,男,1986年1月出生,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__年12月退伍,服役期间曾荣获“优秀士兵”四次、“优秀士官”一次、“三等功”一次。20__年换届当选谢庄镇东姚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东姚家庄村现有“两委”干部7名,平均年龄38岁,都是首次任职的新干部。上任以来,姚锋伟同志牢牢把握“抓党建促发展”这条主线,强班子、带队伍、促发展。通过组织“两委”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县等重要会议精神,使大家的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学政策、学业务,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作为党支部书记,他以身作则,抓制度严纪律,坚持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他勇于担当、甘于吃苦奉献,团结“两委”班子,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壮大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姚峰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首先清理本村旧的不合规土地承包合同135份,采取“稳”字当头,以点带面策略,先从“两委”干部家属、亲戚着手,再到广大党员、村民代表、乡贤议事会、道德评判团成员,以感情为基础高频次入户宣讲法律法规。最终以每亩地500元价格签订新的合同,期限定格到2024年12月,每年增加集体收入45000元。

借着梨果产业优势,他尝试“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资超市+农户”模式,集中力量把梨果产业再提速。以党支部牵头,农户自愿为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包装规格,统一了商品的标准,增加议价权,提高本村梨果的商业竞争力。以赵县鸿鲜果品公司为主体,与陕西3家商贸公司签订常年供货协议,同时整合合作社对外销售渠道,解决了梨果销售问题。入社农户每亩梨树地同比增收2000余元,平均达到8000元,纯收入达到6000元。通过上级帮扶资金入股分红,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7000元,其它零星收入4900元。通过资源整合现在东姚家庄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到158900元。

要想让老百姓有幸福感、获得感,提高收入是一方面,生活环境好也很重要。东姚家庄村至回新公路一直是小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村民们每次经过时的真实写照。但是修路占地涉及农户34户,共计14。5亩地,有的村民起初并不乐意。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姚锋伟同志积极争取上级帮扶,他带领“两委”班子、“两会一团”成员多次入户走访,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最终村民高高兴兴地签署了征地协议,开出8米宽路基。修好出村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提升了新一届“两委”班子干实事的良好形象。同时,他们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全力推动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清理墙体广告,铺设便道砖,安装路灯,清理村内垃圾,清除断壁残垣、私搭乱建,彻底改变了东姚家庄村脏乱差的现象,生活环境优化提升,村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任职以来,姚锋伟时刻牢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把村里的事情当成自己家的事情,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一件一件解决好,一事一事见实效,用自己辛勤付出赢得了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村支书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48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5分钟,朗读时长25分钟,慢速需要35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李仟绩,男,1952年3月出生,汉族,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12月起任绣惠镇茂李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村级父母官,李仟绩同志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上任以来,该同志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以民为本,无私奉献,恪尽职守,自我加压,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基层党员先进性,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干群一心,共谋发展,实现了村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他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开拓创新、务实求是,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镇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镇领导谈起李仟绩,都夸他领导的村工作开展得好,老百姓提起李仟绩,都说他是带领大家建设新农村的的主心骨,是群众的贴心人。

“打铁先要自身硬”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用李仟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自从李仟绩担任绣惠镇茂李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率先带头带领大家学习理论政策、学习实用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从班子建设入手,进行支部两委的工作、作风、思想整顿。要求两委成员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支部一班人多次召开会议,分析了原来支部班子存在的问题,就人心涣散,班子软弱,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交心谈心、书面汇报等形式的沟通,解决了思想疙瘩,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中大事征求意见,小事集体研究,求大同,存小异,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民主决策,消除了大家的心理隔阂,心里顺了,工作起来积极性也高了,巩固了村班子在村级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他始终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思想,积极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同时高度注重阵地建设,2005年,他筹资8000元对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接收设备进行了整修,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巩固和扩大了党员教育活动场所。他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利用“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激发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既然乡亲们、党员们信任咱,领导上级支持咱,咱就决不能辜负领导和乡亲们的期望,一定要当一天家,就要干好一天,为全村造富。”这是李仟绩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靠镇党委做依托,党员群众做后盾,他从廉洁自律做起,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尽最大的努力让乡亲们放心和信任。在工作上,他始终坚持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大伙的意见,支委会、党员会、群众会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村财务始终坚持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就这样,他上任不到半年就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在他的带领下,茂李村改变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项工作开展起来群众积极拥护,各项指标名列全镇前茅,连续多次被授于“先进村党支部”称号。

“共产党员要时刻想着群众利益,群众的所想所盼就是交给我的任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李仟绩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李仟绩常说:“作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时刻关注和及时解决好大伙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责无旁贷。”

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李仟绩同志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几年中,他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改工程。整修道路、自来水管网改造、电路改网等,关系到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是群众盼望已久的事,修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成为村两委的共识,李仟绩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投资45万元,硬化了村内全部街道,平整的水泥路改写了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为了达到真正改善村容村貌的目的,还成立了一支3人的专业清扫队,对村内道路定时清扫维护,彻底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在修街过程中,为了节约资金,让群众放心,在争取党员和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李仟绩实行了村民自治,集体补贴的办法,由各条街上的住户自己选出代表,自行组织修街,按照平方数再由村集体进料统一补贴,群众自发出义务工。这一做法大大节省了资金,保证了质量,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能大大缓解沉重的医疗费。为此,经两委会研究,由村集体为全村1376口人垫付了合作医疗费用,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鉴于多年来吃水难的问题,在李仟绩同志的带领下,投资12万元进行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在村内重挖自来水管道,重修自来水保障设施,对保障吃水用的深水泵进行了维护,使全村不再看着自来水龙头挑水喝了,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也进一步保证了群众的吃水安全。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李仟绩多方筹措资金18万元,规划建设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村文体广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针对农村养老难问题,大力倡树尊老敬老之风,在做好村风整治工作的同时,实施了为老人送温暖活动,利用每年的重阳节挨家挨户给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100元生活补助和油、面等生活用品,在李仟绩的带动下,全村尊老敬老之风大行。

现在漫步在整洁的林阴大道上,嗅着扑鼻的花香,在广场的凉亭里下几盘棋,在健身器材上锻炼锻炼身体,在李仟绩的带动下,如今的茂李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展、诚信文明、群众富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李仟绩真正成为了群众信赖的“自家人”和“主心骨”。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李仟绩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自担任书记以来,在群众眼里他从不摆架子,群众有困难,他总是想在前面。村里李庶言家,因家庭贫困,无钱修房,得知这一情况,李仟绩马上拿出500元钱,帮其修好了房屋。村里大事小事,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村里有位名叫李玉先的孤寡老人,衣食无着,李仟绩隔三差五给老人送吃送穿,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不管村里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李仟绩总是千方百计给予帮助,让孩子修完学业。这样的事举不胜举。提起他,村里人没有一个不挑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去年3月初,绣江路拆迁改造拉开序幕。茂李村有30多户要搬迁,占全镇整个拆迁任务的的30%。为了完成任务,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对搬迁群众不理解,他和其他干部一户一户做工作,有的户要跑上十多趟。由于工作强度大,拆迁10多天后,他就发烧、出虚汗,到医院检查,诊断为重感冒。医生说要住院治疗。他想:现在拆迁工作到了关键时期,自己一走,一定会影响到工作。于是,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在家输液,白天照常工作,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打动了拆迁户,一些拆迁户感动地说:“我们不看别的,就凭你这种精神,我们也要签字拆迁。”就这样,30多户顺利完成了拆迁任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作为一名基层工作战线上的共产党人,长期以来李仟绩都恪守着“奉献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人生格言,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懈奋斗。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上任之初,他的思想压力很大。围绕着如何才能把茂李村的工作开展的更好,他先后到一批老干部、老党员家中进行交谈,了解当前村中的实情。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运转。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开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扇大门,金钥匙便是办企业,上项目。可是办工厂,一缺资金,二少门路,三缺人才,怎么办?面对这种形势,与两委干部经过反复权衡,认真分析了村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优势和出路:村子紧靠镇驻地,毗邻绣江路,交通便利,物流畅通,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二是有一定数量的闲置多年的非耕地,便于为企业上马提供场地;三是村民素有务工传统。为此他首先发动群众,围绕盘活村里的闲置资产多方招商,为防止出现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好企业的正当经营权,李仟绩规定,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到企业吃拿卡要。李仟绩坚持以身作则,不做“榨油机”,甘当“助推器”,并提出了“墙内的事情企业干,墙外的事情我们办”的口号,真正让企业感到来得放心,干得舒心。对新落户的企业,积极主动地靠上做好工作,为其办理各种手续,协调各方关系,提供周到服务,让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抓生产经营;对出现问题和困难的企业,帮助他们找出路,想点子,上项目,跑资金,千方百计帮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完善工业小区基础设施配套,村里先后投资10万余元,对园区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并安装了路灯,进一步改善了企业的出行条件,极大的激发了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先后有10家企业落户茂李村,固定资产投入达到850万元,招用茂李村企业职工132余人,实现年销售额320万元,利税达到48万元,成为全镇纳税大村。07年村集体收入可望突破10万元。

“当干部就要一身正气,廉洁自律,无私奉献”

村级财务账目, 一直是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李仟绩在财务管理上增加透明度,在支出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自觉管住自己的嘴、手、腿,坚决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保证资金的严格管理,在村内设置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严格资金使用、报销、报帐制度,确定了收支必须有正式单据,必须经过一把手认可、经手人签字、理财小组审核三道关才能走帐的规定,堵塞资金跑冒滴漏的一切途径。三道关过后,到记账中心报账,并进行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在三个范围内进行三次:一是每月在村委内公示栏中进行;二是在村民代表及党员大会上公开,即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村民代表和党员组成的议事会,审核每一笔资金收支情况;三是在村内显著位置向村内群众公开。通过这些途径,广大党员群众对村里的资金收支情况做到了心知肚明。

李仟绩天天在外跑资金跑项目,广大群众认为他的招待费一定很高,可是,在每月的财务公开榜上,差旅费也不过50元左右,一年的招待费都控制在2000元以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原来,李仟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距离近的他就骑自行车,远的他就坐公共汽车,中午从不在外吃饭。他的这一做法大大节省了额外开支,同时,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高度评价。

如今,茂李村在李仟绩的带领下,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全面的、明显的提高,各项工作也赢得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成功之处,与茂李村有一个坚强有力、甘于奉献、能为群众办实事的村班子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有了李仟绩这样一个好的“领头羊”。我们相信再用不了几年,茂李村将会成为一个更加文明、繁荣、富裕的新农村。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64个字,有3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任职以来,她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的信念,扎根家乡沃土,将一个人心涣散、外债累累、环境脏乱差的村庄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安定和谐、富裕文明的省级文明村,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作为一班之长,她带头亮承诺作表率当先锋,带领村“两委”班子勇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淄博市“时代先锋”基层党组织、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她本人被选为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张店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淄博市担当作为好支书、淄博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她就是张店区马尚镇九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袁艳会。

带强班子,不让一人掉队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党员干部就是带领广大群众前行的“头雁”和“领跑者”。

九级村现有党员177名,这是一股建设新农村的巨大力量,然而带好这支队伍却并不容易。上任第二天,袁艳会召集全村党员开会,可到会党员不到一半,她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党员队伍都带不好,村里怎么发展?作为“一班之长”,袁艳会深知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她下决心把党员队伍带好。

袁艳会提出了“以党风带动民风,以民风带动村风”的理念。她说:“我要给全村的党员群众作表率、树标杆,党员向我看齐,村民向党员看齐。这样,全村的风气就会积极向上。”

她带头亮承诺作表率当先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从“集中学习、议事理政、建言献策、为民服务、走访群众、党费收缴”6个方面,对全村党员进行考评,建立党员量化积分台账,每月考评一次,每季度对党员量化积分情况进行公示上墙,把党员的日常表现拿出来“晒一晒”、比一比,促使广大党员“比学赶超”。

为进一步解决部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不积极、党性意识不强问题,袁艳会提出“三个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深化“三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搭建“三个平台”,即九级村智慧便民服务平台、党员微信交流平台、主题党日集中学习平台;组织“三种评议”,即党员自评、民主互评、组织考评。健全村党员即知即议、边学边改机制,为党员补齐短板、树立标杆,助推广大党员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袁艳会的带动下,九级村的村风正了、民心齐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连续8年在张店区马尚镇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20__年村党委还荣获“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称号。

最让袁艳会欣慰的是,从20__年至今,九级村经历三次村“两委”换届,她带领“两委”班子成员7人全部连选连任,没有让一人掉队。

幸福路上,不让一户落下

九级村地处张店老城新区的接合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发展商业经济的风水宝地,远近闻名的义乌小商品城就座落在九级村。

外人很难相信,20__年4月,带着全体村民的信任,袁艳会接过九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接力棒时,会是这样一个烂摊子——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当时村集体积累了近6000万元的债务。

面对村集体经济困境和村民们关切的目光,袁艳会向全体地民承诺:“日子越过越好,村子越来越美,是村民的愿望,也是我的追求,我们目标一致,我一定努力把工作干好!”

上任后,袁艳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村中心广场的垃圾山。那里原是一处大土堆,因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积,日积月累变成十几米高的垃圾山,污染了环境,影响村容村貌。

搬走这座“山”,是对袁艳会和新班子的考验。袁艳会冒着酷暑,找政府、跑园林、到环卫,积极争取支持。一个月过去,人晒黑了,变瘦了,但政策到位了;两个多月过去,垃圾山搬走了,眼前亮堂了,一个占地50余亩的社区文化中心呈现在村民面前。村民们说,袁艳会搬掉的是一座垃圾山,树起的却是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形象。

发展是硬道理,村富才民安。九级村3000多村民,外来人口7000多人,村民们的盼富愿望与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落差。袁艳会带领村“两委”认真分析全村发展形势,制定实施以服务业、租赁承包为主的发展模式。合作建设的淄博义乌小商品城,每年创收近1200万元;开发建设龙御大厦、万昊大厦、花好园等项目,每年创收500多万元;引导支持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设了金塔农贸市场、九级村便民农贸市场两处,村内主干道沿街商贸房5000多平方米,增加村集体租赁收入1000多万元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创业就业岗位;对全村62幢楼实施外墙保温工程,加强小区绿化,为村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重新安装生活区监控系统,新建小区机动停车场1。3万平方米,彻底解决了生活区停车难、出行不便的难题。

如今,九级村民每人每年可领取1000元口粮补助和1000元就业启动资金,村里每季度发放面粉、大米、食用油。春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逢节都有物资发放,仅春节发放的物资就达20多种。与此同时,还有水电暖、医疗保险、大病医疗、金秋助学和入伍参军等补助。

袁艳会常说,我们九级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不让一位乡亲在幸福路上掉队”是袁艳会和“两委”一班人的共识。

20__年,村民李坤因车祸致残。祸不单行,他的父亲又遭遇车祸身亡,受不了打击和压力,他的爱人不辞而别,一家人陷入绝境。李坤的处境牵动着袁艳会的心,这个家成了她跑得最勤的地方。为帮助李坤走出困境,袁艳会跑前跑后为他申请了法律援助,争取到赔偿金,审批了救济款,还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残疾证。李坤的小女儿从小患有严重疱疹,两条胳膊常年化脓血肉模糊。袁艳会一方面帮她联系医疗专家,想法设法救治;到了上学年龄,又千方百计联系学校,把孩子送进校门。“是袁书记救了俺一家啊!”提起袁艳会,行动不便的李坤眼里噙满泪水。

在袁艳会的带动下,7名村“两委”成员每人都与村里的贫困户结对帮扶对子。

富裕文明,不让一个缺位

采访中,记者感到,最让九级村人骄傲的是,不是他们的富裕程度,而是村里的文明气息。

从20__年开始,村里就拿出资金改造文化广场,建起中心大街千米文化墙、广场南侧法治长廊。尤其贯穿村南北中心大街两侧的文化长廊,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走心”又“润心”。

爱国名人、模范党员的事迹,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分别在长廊的宣传栏上呈现出来,过往行人、村民不时驻足阅览。见义勇为的任宪芬、拾金不昧的钱勇、孝敬老人的张玉玲、热心大妈韩玉美等故事,都为村民津津乐道。

为给党员提供一个功能多样的活动场所,为村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办事大厅,袁艳会主持新建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90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楼。楼内设乡村振兴馆、党的历史村史馆、“四议两公开”大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可容纳400余人的多功能党员活动中心。

如今,行走在九级村,从新时代文化广场,到法治文化长廊,看完文化墙,再观村史馆……文化墙“会说话”,村史馆连历史,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振兴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一如春风拂面。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6位用户喜欢。

担任村书记以来,姜国林始终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富民强”为总目标,主动作为、团结干事,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有看头,美丽经济有赚头”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严抓制度规范,凝聚工作合力

姜国林带头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机制,牵头制定村级务工管理办法和农副业产品销售相关制度,实施村集体财务管理“委聘制”,彻底根治村级财务管理乱象。建立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将惠农政策学习与党组织生活相融合,深学常思,亲自宣贯,有效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凝聚力。

强化组织引领,发挥品牌效应

姜国林善于谋划经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为村民实地开展农业种植培训指导,打响花生、萝卜、玉米、马铃薯“新沙四宝”品牌,又在全区建立新沙农产品直营点38处,实现本村农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打响“新沙农产品”的地理标识品牌。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村民参与浙报集团“快乐公社”、新沙岛玫瑰园等优质高效农业项目,实现创收200多万元。

提升基层服务,实现热点破难

姜国林始终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率先在网格支部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服务民宿、采摘、餐饮、文娱等4个党小组,实时征集并一线化解在美丽经济发展中农户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党员户+拓展户”的模式,累计催生民宿、农家乐37家,打造家庭农场4家,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10家,为村集体和广大村民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村支书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8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94位用户喜欢。

蒙土养同志,男,46岁,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平乐县源头镇珠山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该同志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身体力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珠山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多次被平乐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多次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蒙土养同志为人勤劳诚实,乐于助人,敢做敢当,很受村民们的信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积极投入工作,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使村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贯彻和执行。在新农村合作医疗收费参合过程中,做到发动群众、积极宣传、家喻户晓,做到了人人了解“新农合”。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该同志能充分发挥好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带领珠山村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深入总结、讨论解决问题。学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到了镇党委的高度赞扬。

二、不断增强带领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在全镇各村中处于领先水平。

珠山村委位于平乐县源头镇中心西部,辖5个自然村。共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756人,有劳力2569人,768户,全村总耕地面积4692亩,其中水田2860亩,旱地1800亩,粮食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发展经济主要以柑橙、马蹄、月柿、板粟为主。现种植早柑1682亩、马蹄457亩、月柿142亩、板粟216亩、其它杂果168亩。全村建沼气651座,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

蒙土养同志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努力带领群众走致富路,全面推进珠山村经济发展:

1、人均收入比上年增收3200元,主要依靠的是水果收入,今年中5、6、7月份的水果尤其是李子类水果收入,受到车辆限载运费提高,外地老板不来收购等因素影响而减少不少,但是中秋以后的水果,尤其是柑橙类水果随着宣传的加大,很多外地老板直接到地时收购,价格也有所提高,并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稳定价位,人均收入比上年增收了200元。

2、选准一条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里经过充分讨论,认为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产业不仅是本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经过多次比较及多次论证,决定明年早春进一步加大水果的种植,种植早柑和马蹄200亩以上。

3、提高人民群众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我村农业的竞争力。准备分别在珠山自然村建立了农产品销售协会以及水果蔬菜种植协会。通过农产品销售协会提高水果和蔬菜的流通质量。

三、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团结和带领村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蒙土养同志能够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村里的一些重大决定和决策,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村委会和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决不私自定夺。在工作中,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和搭配,使得珠山村形成一股上下同心合力的力量,开创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能够听取群众意见,善于做群众工作,切实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蒙土养同志认真按上级要求,把各阶段的工作做好,结合村村实际,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把他们提出来的意见,列到议事日程,加以整解,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五、以身作则,带头廉洁自律,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蒙土养自当村干部以来,能够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依法行政,实现村务公开。带头将村干部的收入和支出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真正作到廉洁自律。

六、坚持开展科普活动,积极推广实用技术,推进科技致富;坚持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群众有安全感;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坚决制止封建迷信活动,村风民风良好。 蒙土养同志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无怨无悔,带领珠山村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他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充分认可,面对荣誉和成绩他没有自满,更没有陶醉,反而以此为新地起点,立足工作岗位,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意义而工作不止,奋斗不息。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41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7月2日,走进王秀一的办公室,她刚刚送走一位来缴纳材料的居民,记者一问才得知,她要给这位在外地的居民办理一项很重要的证明。“王书记啥事都亲力亲为,我们进她办公室反映啥问题心里都有底。”临走时,这位居民给记者留下这样一句话。的确,作为一名社区女书记,从接手管理难度大、环境脏乱差的职工宿舍区,到带领社区班子成员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让珑山社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社区,王秀一一干就是17年,她早已深深扎根进居民的心中,无可代替。

首抓基层党建,“1+N”网格管理让人称赞

记者走进珑山社区良西片区时,干净硬化的路面、熙熙攘攘的超市、温馨舒适的活动家园让人印象深刻,摇着蒲扇坐在树下乘凉的居民三三两两,和刚买完菜回家的邻居热情地打招呼,温暖自在、舒服惬意。但在社区刚刚成立时,却不是这样的。王秀一说,刚到社区的时候,感觉头皮发麻,很担心自己不能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我到底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每天想的都是这些问题。”

2003年8月,淄博矿务局夏庄煤矿政策性关闭破产后,依托原企业职工生活区成立了珑山社区。新社区成立后,由于住户多,居住分散,原企业对职工家属宿舍管理有众多历史遗留问题,致使社区各项工作难以开展,无人愿意担任社区负责人。2004年8月,夏家庄镇党委成立了珑山社区党总支委员会,派镇纪委副书记王秀一到珑山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连她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7个年头。

“当时原企业移交社区时移交党员近500人,有三分之一居住在博山区外,管理难度大。”于是,王秀一从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和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着手,制定完善了社区两委例会制度、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党员学习、节假日值班、错时值班及居规民约等20多项规章制度。根据党员的分布,因地制宜分片整合成立了5个支部,22个党小组。根据社区党员队伍状况,实行党员积分量化信用管理制度,在党员管理中融入守信加分因素和失信减分因素,对区内区外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我们还建立了‘积分超市’,让党员以积分赢好评,利用积分到‘积分超市’内兑换相应价值的物品,不断提高党员积极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珑山社区率先推行党建网格“1+N”工程,完善“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络组织体系。由支部书记、网格小组长、党员中心户等每月走访网格内单位、企业、工商业户和居民等,对居民诉求、群众建议等一一进行登记。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制定工作方案,倒排工期及时解决。

心系群众冷暖,老旧小区终于旧貌换新颜

当时,王秀一上任不久,便花费大量时间跑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社区的双山、良东、良西、二井新村、大众二村、卫星二宿舍等几片宿舍区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与居民群众促膝谈心,摸清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她手里总是拿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回去后逐一梳理,分类研究解决的措施和方法,而这个习惯也一直保留到现在。“你必须用真心和真情去和居民沟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这样才能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是做好社区工作的最大动力。”

采访中,有的居民不止一次提到,要不是秀一书记,大家连水都没得喝。原来企业用的是自备井的水,后来自备井的水污染了,为了让职工家属喝上自来水,原企业投上几十万重新铺设架空管路,每到冬天管路一冻一挤就四处漏水,北山片居民喝不上自来水,只能到附近村买水喝。了解情况后,2005年12月,王秀一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冒严寒奋战13天先后将良西片、二井新村、卫星二宿舍、良东片架空生活用水管道全部改为落地管道,为居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居民吃水难的问题。为了保证用电安全,社区还更换了双山、良东、良西、二井新村、大众二村五片生活区的用电电缆,大幅度降低了亏损,解决了居民用电矛盾。

从老照片上不难看出,社区原来的环境卫生非常差,主街道、楼胡同、单元院内到处是乱搭乱建的小屋、小棚子、炭池子,楼梯道乱堆乱放,严重影响社区面貌和消防安全。社区道路坑洼不平存积水,宿舍区内下水道近三十年没清理过一次,造成堵塞,污水反流,居民叫苦不迭。王秀一带领社区两委多方调查,听取意见,召开党员、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想办法定措施,全力以赴做工作。2005年以来,先后对双山、二井新村、良西进行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对各种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种乱栽进行了清理。经过多方协凋,为双山、二井新村、良西开通了暖气、天然气。2008年通过多方争取政策,立项建设博山区首批经济适用住房,现在的珑山社区焕然一新,早已看不出过去的老旧样子。

开拓工作思路,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社区环境改善了、居民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王秀一又开始为大家的精神生活操心了。“我们现在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了文化家园、妇女儿童家园、关爱家园三个群众活动服务园地,重新装修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道德讲堂等功能室。”珑山社区离退休人员多,社区还建立了日间照料服务站,设立棋牌室、书画室、健身室等,目的就是为了让社区居民闲暇之余有个好去处,让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能老有所乐。”

为帮助老人安度晚年,老有所医、老有所依,2006年4月,社区在良西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了居民就近就医问题。2007年4月,在二井新村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公寓,可容纳100人居住,解决了老人身边无人照顾和子女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20__年,社区又建立了博山康德老年人养护院,专业收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需求档次高的老年人,为老人晚年生活营造温馨的环境。

在社区居民看来,是王秀一的努力让社区旧貌换新颜,每一个与王秀一接触过的人,都被她敬业、认真、创新的工作精神所打动。采访中,良西片区5号楼的住户李乐霞告诉记者,秀一书记让大家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这10几年的改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关系我们群众生活的水电暖全部解决,还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这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好书记啊。”从出生起就住在这里的曹业峰更是感慨良多,他是8号楼的住户,也是一名老党员,同时也是社区网格党支部的一名负责人,曹业峰告诉记者,“王书记虽是女人,但做事有魄力、干事有决心,只要她认定的能为社区居民谋福利的事,一定是迎难而上全力解决,这才有了现在健康活力、和谐繁荣的珑山社区。”

王秀一说,自己有两个习惯一直改不了,“一个是拿着本本记录大家的诉求,另外一个就是晚上睡觉前规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每一天都不能虚度,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信任这个词,在我心里的分量特别重,所以,我必须干好,责无旁贷。”

面对记者的镜头,她习惯性地整理着胸前的党徽,她说,为民解难,才对得起这枚党徽。

村支书疫情防控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4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作为一名基层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内干部、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架起支援桥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决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

除夕日我刚刚吃过午饭,就接到了镇党委的紧急通知,传达防疫部署工作,要求各村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回到村里我立即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一刻也不敢停歇,马上召开两委会议,成立“防疫小组”,在全村开展地毯式摸排。组织专人在村口设立卡点,对进出村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仔细登记,为了让村民提高防护意识还借助村中大喇叭、发放明白纸、微信视频、悬挂横幅等多种手段进行大力宣传。对于年龄大的老人,我们更是入户讲解防疫防控知识。这期间我的手机从不敢离身片刻,时刻关注着每一条预警信息。

防控就是责任。

为了让疫情防控取得实效,接上级党委指示,我们村和朱官营、东平庄组成3个村的防控小组,在响水桥头设立24小时疫情防控点。依稀记得,那一日,桥头寒风肆虐、大雪纷飞,取暖的炉子就设在露天,我们在场的执勤人员却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对过往车辆进行认真登记,同车人员测量提问,并一再叮嘱大家务必佩戴口罩。天气是冷的,但人心是暖的。

经镇政府研究决定,2月7日在龙城铁路配件厂附近建立围城十村疫情防控点,至此一个工作人员充足、基础设施完善、人员管理集中的疫情防控中心正式建立并使用至今。由于工作任务艰巨,执勤点的同志们以卡点为家,上顿下顿都是泡面火腿肠,为了让大家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家常饭,我就利用同事们照顾我年龄大回家休息的契机,为大家准备热乎的家常饭菜。我不会骑车,每天只能靠两条腿来回奔走在村里和检查点之间,说不累是假的,尤其是到夜里,两条老寒腿钻心的疼,可是第二天早上我还是会给大家送去温暖的早饭,因为我知道他们熬夜值班更累,我更知道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网格员的职责所在。

生命重于泰山。

按照综治办要求,我们需要把本村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而且到村入户必须做好自我防护,我们不只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通过摸排,我们掌握到村里有兄弟二人从湖北打工回来的,虽然到家时间已超过14天隔离期,但考虑到无症状感染的存在,经过两委讨论决定,毅然对他们采取了居家隔离的举措。我和村两委决定肩负起为其配送生活物资的责任,组织乡医每天对其进行两次体温测量,顺利完成了隔离期。14天的隔离,让大家的心贴的更近了。

疫情期间,值守工作是忙碌的但是我从未忘记我村的贫困户。敲敲门,问问他们的需求。打打电话,给他们唠两句家常,知道他们挺好,我就很放心。

目前,疫情已经出现了积极向好发展的局面,但是我们仍不能麻痹大意。我深知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我必须对得起上级的嘱托、群众的信任。在将近三个月的战斗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了共产党员这个词的真正意义。我庆幸自己是基层的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中践行了自己的初心。我骄傲、我自豪!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04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155位用户喜欢。

碧草如茵,繁花盛开,整洁的居民生活区里,道路宽阔笔直,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幸福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夜幕降临,霓虹灯五彩斑斓,在村委投资兴建的淄博大地知青博物馆广场,伴着音乐品尝着特色饮食,或者即兴舞上一曲。这就是沣水镇张一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带来了福音。现在我们张一村环境美,村民富,人心齐,生活已经不输城里。这样的好生活要多亏我们有一位好支书——赵乃民。”村民们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心声。

务实奋进,打造幸福张一

20__年,曾经担任过村委会计、村主任等职务的赵乃民当选张一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面对着旧村改造、发展集体经济等多项难题,赵乃民当众表态:“我是个共产党员,一定带领村民们一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张一村的建设发展上,为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找路子,让张一村越来越美,越来越强,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张一村大街是贯通张一村南北的交通要道,由于多年失修,路面高低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积水难走,群众多有怨言。为了根治这一状况,让群众满意,20__年,赵乃民多方奔走,争取到村庄道路连片整治项目资金50余万元,又自筹资金30余万元,对张一村大街进行了彻底整治,如今的张一村大街,夜晚灯火通明,霓虹灯闪烁,与新通车的昌国东路互联互通,成了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与此同时,三个生活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美化、绿化,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向过去粗陋的农村生活环境彻底告别。

夏日的淄博知青博物馆,绿树阴浓,鲜花盛开。记者到博物馆采访时,赵乃民正在知青博物馆放映厅与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探讨,对这一空间展陈进行调整,改造成“党性教育体验基地”,让更多的人可以在这里受到红色教育。

作为一家村集体投资建设的以呈现知青艰苦奋斗历程的博物馆,淄博知青博物馆名气越来越大,与之相关的餐饮、生态旅游等产业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村里基础建设搞好了,集体经济必须要上一个新台阶,让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赵乃民的身上,有着共产党员争做先锋的拼劲。

20__年,赵乃民带领村委一班人确定了稳定工业园发展,推进农业开发的发展思路,对全村土地进行了流转。以知青文化为载体,投入300余万元,建设了“淄博大地知青博物馆”,并计划以此为核心,打造一个占地800亩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基地,建设餐饮、采摘、观光、娱乐等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今,这一思路已经初见成效,开始释放效益。

心系百姓,引领乡村新风

与同龄人相比,赵乃民的一头白发很是引人注目。这位作风干练、雷厉风行的村支书有着一颗心系百姓的“暖心”,每一个花朵一样的孩子,每一个老人的生活保障,每一个村民的衣食住行,他都记挂在心。

生活园区建起了幼儿园、幸福院,老人孩子有了去处;文化生活各项保障也不能落后,图书馆、文化广场、医务室、警务室相继落成。为了保障村民饮用水卫生,村里建起了4处纯净水站,免费为群众提供干净的直饮水。村内60岁以上老人建立村级养老保障金,最高每人每月补贴400元。每到中秋节、春节、老人节,村民都会领到一份暖心的福利,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张一村主动作为,成立“扶贫帮扶基金会”,率先完成现行扶贫标准农村人口脱贫任务。

“新农村的新除了新在楼房环境,还新在思想、新在文化。”赵乃民对农村文化建设十分关注,积极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树立现代文明新风貌。

在赵乃民的推动下,村里先后开展“立家训、树家风”、“最美家庭”、“文明示范户”评选系列活动。积极推行红、白公事改革,修订完善了“张一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事新办,丧事从简,移风易俗,废除陈规陋习,全村统一管理。不请客,不摆宴,工作人员一律工作餐,村民纷纷拍手叫好。

近年来,赵乃民先后受到多次嘉奖,入选20__年“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20__年度被淄博市人民政府评为“第四届淄博乡村之星”,个人和张一村得到的荣誉数都数不清。面对记者,日夜为村民操劳的他笑了:“张一村一定会越变越好,乡村振兴路上,我会一直和村民们携手前行,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是‘领头雁’。”

担当作为,一心为民为公

20__年,赵乃民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尽职尽责,履职担当,他时刻怀揣着一份为民为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履行代表职责,为人民代言,深入群众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他先后提出了“昌国路建设”、“学校教育环境改善”等多个提案,得到了上级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评为区优秀人大代表。赵乃民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人民高度负责,认真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崇高信念,一心为民为公,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赖。

20__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平静的生活。疫情当前,在赵乃民的带领下,张一村全体党员干部与广大村民一起,众志成城,守护家园。村党委不少同志大年初一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初二全体党委成员恢复正常上班。

张一村地处昌国路沿线,光是连接昌国路的路口就达到4个,为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他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对张赵大街路口、怡香家园家园路口、北苑小区路口进行了全面封闭,全村只走一个路口。路口位置,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由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村民组成的队伍白天两班倒,24小时值班,在出入口向百姓发放倡议书,耐心,反复宣传疫情防控重点和注意事项。

同时,发挥党员联系户作用,村民代表积极响应,用电话微信对本村外来人员进行逐户排查。对排查出的从湖北回淄人员居家隔离,直至警报解除。

为确保值班人员健康,村里在村出入口设置了集装箱小房子,供大家晚上值班使用。村党委和党员干部的付出感动了村民,村里的村民多次给工作人员送来方便面、火腿肠。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大家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正是有了赵乃民这样一心为公的好支书,我们才过上了好生活。跟着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放心,日子有奔头!”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在赵乃民的带领下,张一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村”、“山东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山东省工友创业园”、“市级卫生村”、“淄博市农民教育培训基地”、“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示范村。

“作为一个村支书,就是要真心实意想村民之所想,带着感情为老百姓工作,一心一意帮助老百姓改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工作信条,也是我今后永远不变的坚持。”赵乃民的一席话既是他的心声,也是他一直以来备受村民爱戴的答案。

村支书疫情防控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5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群众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我作为一名基层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内干部、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架起支援桥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决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___镇中心店村党支部书记___时,她如是说。

疫情就是命令。2022年4月12日晚23点10分,___接到___镇政府疫指办紧急电话通知,说中心村小圩村民组村民,赵某远(现居住在___镇开发街)核酸检测异常,现在需要村级紧急配合,处理相关事宜。疫情就是命令,___顿时睡意全无,尽快穿上衣服,也没来得及梳洗打扮即安排家人驱车,火速把她送达___镇政府待命,听后镇疫指办工作人员安排和布置相关任务。紧急会议一直开到凌晨4点,___马不停蹄地回村,通知全体村组干到村部紧急集合,按镇疫指办会议精神,分解任务,一场疫情狙击战就此打响。

紧接着,医务人员进村,村干们分头带领医务人员逐户逐人核酸采样。13日,结束紧张有序的一天核酸检测工作,她顾不得休息片刻,便又带领村干到村几个主要路口安排封路,走村串巷用小喇叭通知村民“不要窜门、不要聚集……”直到深夜。自12日清晨至13日深夜,累计40个多小时,___书记未能合眼,也没有睡意。连日来,她和其他健康的工作人员一样,只吃盒饭,因穿有防护服,也不敢多喝水。自封路当天起至4月25日,每天白天安排全员核酸检测、晚间抽空到全村老弱病残家庭了解情况,给缺少生活用品的家庭帮忙买送,有需要求医问药的,她也会想方设法帮忙联系解决。

其间(4月20日),刘书记的嗓子已经说不出话了,镇领导巡视至我村时,发现了情况,劝她回家休息一天,她坚定的说不需要,因为她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及全村群众的安危,一直坚守在一线工作。___书记虽然是一名女同志,而且一个多月前才到合肥做过手术,但是她无论什么事情,总是冲在最前面,她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受全村群众爱戴的父母官,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被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捕捉”后,誉为“哑嗓”村支书,发布到抖音。

___,女,出生于1966年10月,1983年参加工作,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心店村支部书记。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默默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务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村党建及其它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她工作出色,___和她带领的村,先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多次荣获“优秀党员”、“优秀村干部”、“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她本人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2021年新当选为“县党代表”。

自从发生疫情到现在,他每天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项工作,经常拖着疲惫的身躯很晚才到家,但只要接到有情况的电话,又匆匆赶来处理。排查是否有高风险地方人员返乡,对其严格管控、重点观察,及时掌握村民每日身体状况并上报上级部门。在防控卡点,他带头对来往人员进行登记消毒、逐户排查返乡人员、走访隔离家庭、进行消毒等等,严格落实管控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不管什么事,她都走在前、带头干,为了让居民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她亲力亲为给给村民宣传防疫知识,引导村民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她的尽职尽责和主动热情,坚定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在疫情防控紧要时期,因为天气冷热不均,加之劳累过度,他的手术伤口难以愈合,疼痛难忍,但她咬牙坚持,从未放松一丝一毫,大家劝她回家休息一下,她却笑着说,与在各医院前沿阵地抢救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医护人员相比,我这点疼痛根本不算什么,继续奔波在防控工作的路上。

“疫情不退,我们不撤”。中心村两委班子及工作人员在___同志的豪言壮语下,以实际行动践行“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诺言,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阻击战。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35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庄春阳,女,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文圣区东京陵街道金域社区党支部书记,原白塔区襄平街道晟宝龙北社区书记,20__年1月,因河西片区规划调整调任金域社区党支部书记。

金域明珠小区共有居民5099户,在疫情期间庄春阳带领着社区工作者队伍第一时间对居民展开地毯式排查。因为刚刚到任,居民对她还不熟悉,她对小区的具体情况也不是很了解,这给排查增加了难度,有些居民不愿配合,甚至指责谩骂,面对这些,庄春阳只好把苦往肚子里咽。贴通知、打电话、发微信、走访网点、检查楼道电梯物业消杀情况、入户排查登记、每天上报重点地区返辽人员的具体情况、做好居民疫情恐慌安抚解释……这已经成为她带领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疫情最严重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庄春阳带着社区工作者不分白天夜晚连轴转,在冰天雪地里排查值守,她天天泡在社区,几乎没回过家。每个卡点她都要巡视,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是看到居民安全了,身上的苦累也变得浑然不觉。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庄春阳在社区成立党员先锋队和护区小分队,队员由社区党员、志愿者、楼道堡垒户组成。她带领党员先锋队和护楼小分队与物业公司密切配合,每天坚持对外来人员的排查,张贴各类大小公告、通知上千余份。同时每天对园区、楼道、辖区内营业网点、等场所进行排查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知晓率和防范率,做到辖区内防控防疫工作无死角。

她深知,要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单单靠社区工作者是不够的,一定要依靠群众,她带领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积极发动群众,利用微信群宣传疫情防控信息,在她们的带动下,不少居民也积极参与到防控疫情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筑起一道坚实有力的“防疫墙”。

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庄春阳知道,这里容不得一丝放松。她带领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对所管辖的商业网点及同德街农贸市场121个流动经营摊位开展疫情排查工作,同时与市场管理人员联系,告知如发现重点地区返辽人员及时与社区联系。

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疫情尤其是命令,防控是义无反顾的责任。社区是这场战斗的第一道防线,而社区干部无疑是这条战线上最为关键的主力军。

“其实大家心里都会恐惧,但是关键时刻作为党员、社区书记就是要冲到最前面。”这是庄春阳对社区工作人员说的话,而她作为队伍的带头人,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庄春阳心脏不好,疫情防控期间,因为太累,她数次犯病,每天都要靠服用心脏病药物坚持工作。她还是一名单亲妈妈,爱人20__年突发疾病去世。疫情期间她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了社区的防疫工作,她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婆婆照顾。前面是严峻的疫情形势和万千居民,后面是日思夜想的孩子,是年迈的需要陪伴的父母,作为党员,庄春阳义无反顾,坚决地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婆婆,每次跟孩子视频通话,她总是简单说句话就挂掉,因为泪水早已止不住,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她不能在老人和孩子面前崩溃。她说,她觉得亏欠孩子和家里的老人太多太多。

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每一名社区工作者,也如一炉淬火,磨练出真正的党员本色。在漫长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庄春阳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精神,金域明珠社区的每一条街路、每一个楼宇、每一个角落等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从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到劝阻居民不聚会戴口罩,从重点部位到重点人员排查管控,每一项工作,都实实在在体现出社区书记的奉献和担当。回首这段经历,庄春阳说,虽然辛酸,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通过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他们守住了辖区居民的安全,这比什么都值得。

村支书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2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柯名志,男,现年48岁,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三门县小雄镇山场村村主任,2011年4月份通过村民选举担任山场村党支部书记。任期以来,他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山场村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党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柯名志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召开村两委及村民代表会议,集体来共同讨论。村里实行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抓经济促发展,带动群众建设新农村。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身为党支部书记,心里时时刻刻想的是群众。2010年山场村申报浙江省“中心村”建设获得成功之后,2011年“中心村”项目启动之初,尤其是在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以及涉及到一些村民个人利益方面,很难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柯名志与村主任柯孔领带领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通过多种途径各方面渠道申请项目启动资金,排除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省“中心村”建设项目方得如期启动,并顺利通过上级各部门初步检验。2011年山场村还有一个三门县“清水绿廊”工程,为了这2个惠民惠集体的工程的顺利施行,柯名志与柯孔领这两位村主职干部真的是绞尽了脑汁,磨破了嘴皮,因为工程的施行涉及到有些村民的房屋、土地、露天粪坑的拆除,有些村民思想观念没转过来,就会产生矛盾,为此,柯名志与柯孔领带领村两委干部一起,干部带头主动拆除涉及到自身的建筑、土地,并通过多次、多方面的做村民的工作,最终得到村民的理解和配合,使工程顺利的进行,并在9月份顺利通过省督察组的初步验收。在这两项工程建设中,村里共修筑溪坝3000米,翻修4座桥,拆除露天粪坑260 口,绿化面积达3200平方米。“清水绿廊、小桥流水”,现在走进山场村就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这句话。

抓具体办实事,真正做到方便于民。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几年来,柯名志始终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山场村村庄主要道路均实现了硬化,90%的村机耕路路面已进行硬化。供排水系统完善,污水处理池工程已于近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了改善老年人的居住条件,村里投资63万元修缮了村老年公寓。柯名志也从没忘记弱势群体,对村里的低保户、特困户更是百般关心,惦记他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村党支部成员带头包扶苦难户,定期走访,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逢年过节,柯名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上门慰问,并送去油、米等生活用品。由于地理坏境的因素,山场村与小雄镇人民政府有点距离,为了方便老百姓办事情,柯名志亲自担任了村里的代办员,平常为村民办理各种事务,很大程度的方面了村民,赢得百姓的一直好评。

柯名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用户,一步一个脚印的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村支书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25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1分钟,慢速需要29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池上镇中郝峪村地处鲁山主峰之阳,十里桃花溪之尽头。村内峰峦叠翠,林木繁茂,花果飘香。全村共有村民89户,290人,耕地面积1,065亩,森林覆盖率96%以上,夏季昼夜平均气温不高于26摄氏度。从2003年开始,该村重点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依次开发了蔬菜劳作园、桂花赏花园、真人CS对战、漂流、休闲养生宿营等旅游项目。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绿色经济,全村年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000元左右,提高到2012年底的24800元;年接待游客数由2003年的1000多人,提高到2012年的10万人;年总营业额由2003年的30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1400万元。10年时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2倍。中郝峪村乡村旅游模式的成功得益于独特的运作思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一、鼓励村民发展旅游,多策优化发展环境

2003年,中郝峪村“两委”自筹资金1万元作为旅游业户的奖励扶持资金,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在5户村民的积极响应下,2003年夏天,该村的第一批农家乐经营户正式开始营业,且在年内就收回了前期的全部投资,并得到了村里每户2000元的扶持奖励。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们的积极性也被带动了起来,在村“两委”的积极倡导下,新修了通往志公坪旅游景点的旅游路;实施了“空心村”、旧村改造工程,把全村60余户无人居住的房屋统一有偿收回,并投资280万元改造成为度假村。为美化村庄环境,该村在原有基础之上,新栽植了白玉兰、水杉、华山松、樱花、翠竹等观赏性树种,使原有的村庄面貌的到了极大的改观。随着生态度假、自驾游等新兴度假方式的兴起,到中郝峪村就餐、住宿的游客逐年递增,为此,市、区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规定,给兴办农家乐较好的带头户各奖励3000元,村民办农家乐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全村上下统一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共识。

二、健全配套设施,统一管理模式

随着游客的增多,农家乐的规模不断壮大,完善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随着自驾游的盛行,在完善道路建设的基础上,还建设了停车场和停车位,方便游客停车;为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村里投资40万元,对村民的住房进行了改造翻新,统一粉刷,在所有吃、住场所配备一次性卫生用品,达到省旅游局制定的农家乐卫生安全标准;投资15万元,实施旧房拆除、街道治理和改厕改造工程,并成立保洁队伍,对全村卫生划分卫生区域每天进行卫生清理,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保证了村容整洁;先后投资95万元,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新建村委大院,建成小公园、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扩建了村卫生室,达到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制定了关于发展旅游的村规民约,配备了相应的监控安全设备,24小时对全村所有主干道路实施监控,充分保证了旅游安全,营造和谐有序旅游环境。

为强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家乐项目服务质量和水平,该村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幽幽谷旅游开发公司,公司总资产3000余万元,负责全村的旅游项目开发和运营。

一是抓好公司化运作。所有游客接待及分配全部由公司来安排,杜绝业户之间互相压价。在服务上,公司成立检查评分小组,针对不同服务质量进行评分,对卫生、设施优秀者优先安排接待,对服务质量差的进行停业整顿处理,直接用经济要求质量。所有价格全部由公司统一制定,所有单向收费都有公司统一收入,所有收入每天由公司公开账目。

二是执行单体承包责任制。公司运营下所有项目,按照承包方式承包给业户,业户必须履行公司所指定价格、标准经营。业户只负责搞好接待、服务工作,防止与客户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业户不得擅自接待客人,针对业户拉来的回头客,公司给业户相应的奖励。业户对所接待的游客安全、卫生负有全部责任和义务。

三是实行村民入股。村“两委”决定对全村范围的旅游资源进行规范化整合,通过村民选出的评估小组对所有涉及到资源进行评估,凡是有价值的东西(如劳动力、闲臵房屋、山林、菜地、果园等)村民都可以拿出来经统一评定后入股,并可逐年持续参股,通过整合,全村290名村民中已有180人入股。在公司具体经营中,游客缴纳的住宿等费用,三分之二返还给农户,三分之一留作公司收入,每年还通过发放福利、年底分红等形式,对参与农户进行奖励。

三、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市场空间

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中郝峪村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全力开拓市场空间。一是参加全省乡村旅游座谈会,学习其他乡村旅游示范单位的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中郝峪乡村旅游。二是承办多种形式的比赛,如组织全市CS比赛、相亲大会等活动,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三是加强与兄弟村镇之间交流互动,与张店、沂源等地的村委结成“姊妹村”,强化学习与帮扶力度。四是做好对外宣传,制作专题宣传片,在市区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以更直观的效果提高中郝峪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五是外聘20名业务员长期驻扎东营、滨州、济南、潍坊等地,积极配合多家拓展公司进行宣传,吸引外地客源。

中郝峪村位于博山区池上镇南部,鲁山脚下。全村现有村民116户,人口346人,党员15名,山林面积3900亩,耕地面积61亩,林果面积1002亩,水域面积40亩。村内四周青山环绕,峰峦叠翠,林木繁茂,花果飘香,森林覆盖率达98%。 近年来,中郝峪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立足村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围绕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参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公民道德公约和道德规范,本着“合情、合法、管用”的原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将涉及村民生产生活、家庭团结、环境整治、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积极协商,多次修改完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郝峪村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并非空洞的教条说教,而是具体到禁止养鸡养狗这样的细节。制定之初,村两委几乎每天入户做工作,又与年内福利挂钩,一两个月之后村内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村民自觉地将柴草堆、粪堆、沙石堆清理,整齐堆放在相应位臵;村里修建了6个垃圾箱、8个垃圾池,聘任专职保洁员负责垃圾清运;鸡、狗全部圈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除了对村居环境的治理规范,村规民约还包括对家庭和谐的约束。“严禁酒后闹事、在街上大吵大闹、打架斗殴,影响村民正常生活秩序”、“ 发扬尊老爱幼的好风气”等条目也列入村规民约,村里再无一例醉酒闹事及不孝敬父母的事件发生。近十年来,中郝峪村无一例上访、扰乱社会治安及刑事犯罪案件。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管理作用并非一日之功。在,村民的不良习惯逐步改正。实施的第一年,村内共处罚10人,2008年处罚4人,2009年处罚1人。

中郝峪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从细节入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现了村规民约制度化,村民行为自觉化。村民整体素养不断提高,村居环境不断改善,村民收入连年增加,创出了一条村级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子。

在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的前提下,中郝峪村不断探索,积极学习,在市、区各级部门的引导下积极抓住生态旅游这条命脉,充分挖掘、发挥生态优势,全面打造集“吃、住、游、玩”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乡村,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发展的旅游乡村之路,村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人均6000元增长到现在的人均18000元,真正实现了“富而美”和“农家乐”。

中郝峪村位于博山区池上镇南部,鲁山脚下。全村现有村民116户,人口346人,党员15名,山林面积3900亩,耕地面积61亩,林果面积1002亩,水域面积40亩。村内四周青山环绕,峰峦叠翠,林木繁茂,花果飘香,森林覆盖率达98%。 近年来,中郝峪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立足村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围绕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参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公民道德公约和道德规范,本着“合情、合法、管用”的原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将涉及村民生产生活、家庭团结、环境整治、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积极协商,多次修改完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郝峪村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并非空洞的教条说教,而是具体到禁止养鸡养狗这样的细节。制定之初,村两委几乎每天入户做工作,又与年内福利挂钩,一两个月之后村内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村民自觉地将柴草堆、粪堆、沙石堆清理,整齐堆放在相应位臵;村里修建了6个垃圾箱、8个垃圾池,聘任专职保洁员负责垃圾清运;鸡、狗全部圈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除了对村居环境的治理规范,村规民约还包括对家庭和谐的约束。“严禁酒后闹事、在街上大吵大闹、打架斗殴,影响村民正常生活秩序”、“ 发扬尊老爱幼的好风气”等条目也列入村规民约,村里再无一例醉酒闹事及不孝敬父母的事件发生。近十年来,中郝峪村无一例上访、扰乱社会治安及刑事犯罪案件。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管理作用并非一日之功。在,村民的不良习惯逐步改正。实施的第一年,村内共处罚10人,2008年处罚4人,2009年处罚1人。

中郝峪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从细节入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现了村规民约制度化,村民行为自觉化。村民整体素养不断提高,村居环境不断改善,村民收入连年增加,创出了一条村级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子。

在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的前提下,中郝峪村不断探索,积极学习,在市、区各级部门的引导下积极抓住生态旅游这条命脉,充分挖掘、发挥生态优势,全面打造集“吃、住、游、玩”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乡村,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发展的旅游乡村之路,村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人均6000元增长到现在的人均18000元,真正实现了“富而美”和“农家乐”。

村支书疫情防控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6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___同志,男,现年56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自2018年1月起,担任永昌街道___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默默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务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永昌街道党工委交给的各项任务,为社区党建及其它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工作出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可喜成绩,多次荣获“优秀党员”、“平安村(社区)”、“优秀社区干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以来,为切实做好___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严格落实保山市隆阳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___同志长期坚持带领社区“两委”成员扎根疫情工作,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如同战情,关键时刻,党员应冲锋在前,我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决带头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把居民的安危放在心里,把防控疫情的责任抗在肩上,把做好疫情监测、排查、宣传、防控等作为第一职责,坚守岗位、勇挑重担、冲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根据疫情形势,永昌街道在___社区设置新冠疫苗接种点。自从疫苗接种到现在,他每天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项工作,经常拖着疲惫的身躯很晚才到家,但只要接到有情况的电话,又匆匆赶来处理。排查是否有高风险地方入隆,对其严格管控、重点观察,及时掌握每日身体状况并上报上级部门。在防控第一线,他带头对来往人员进行登记消毒、逐户排查返乡人员、走访隔离家庭、进行消毒等等,严格落实管控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不管什么事,他都走在前、带头干,为了让居民了解疫情防控知识,他亲力亲为给居民发放宣传单、粘贴公告,面对面给居民讲解防疫知识,引导居民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他的尽职尽责和主动热情,坚定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在疫情防控紧要时期,因为天气逐渐变冷,工作任务重,他的左手关节疼痛病又犯了,疼痛难忍,但他咬牙坚持,从未放松一丝一毫,大家劝他回家休息一下,他却笑着说,与在各医院前沿阵地抢救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医护人员相比,我这点疼痛根本不算什么,继续奔波在防控工作的路上。

多年来的社区工作经验,让___同志充分认识到事业兴衰关键在党、根本在人。他认为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作为“班长”不仅要提高自身素质,更要培养一支廉洁高效、务实为民的社区干部队伍。因此,他十分注重强化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提出了有创新意识的目标:以人为本创先进,服务居民做表率。即勤奋工作,做社区干部的表率;发挥作用,做党员的表率;创先争优,做同行的表率。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工作人员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复合型”的社区干部,经常深入居民了解民意,排查疫情,管控居家隔离人员,扎实练好“三套基本功”,即“会做、会说、会写”,切实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了“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的作用。

“疫情不退,我们不撤”。___社区两委班子及工作人员在___同志的带领下,以实际行动践行“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诺言,有信心、有能力打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阻击战。

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范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59个字,有3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28岁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31岁任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曾是淄博市最年轻的村党委书记。

任职期间,他扶弱济贫,盘活村内闲置资源,修缮人居环境,一件件苦事、难事,他都不推不躲,渐渐地村民被他的初心与做事的诚心打动,赢得了全村人的认同和拥护。

他也曾因为年轻,在村级企业事务管理上受到阻碍。可贵的是,他敢拼敢闯,雷厉风行的性格被越挫越勇,终于使一个“后进村”蝶变为“省级文明村”。

他,就是淄川区龙泉镇台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珂。

冯珂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村里的党委书记,我要当‘头羊’,带头为村民服务,实现当初竞选村‘两委’时的承诺。”

担当作为,造福民生福祉

上世纪80年代,台头村经济富足,家家户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江北第一个电话村。因为历史的原因,进入新世纪,村里的辉煌不复存在,村企负债累累。

当时的冯珂在外创业已小有成就,但他看到村里的现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村。

20__年,冯珂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这一年,他只有28岁。

当时,村账上负债200余万元,60岁以上老人的福利待遇都难兑现,村集体收入每况愈下,村民人心涣散。面对“烫手的山芋”,冯珂决定从提高村民福利待遇入手“破局”。

经过调研,冯珂将“第一把火”烧向了承包村集体用地的企业。“当时周边村庄企业承包村集体用地费用已达到5000以上,我们村庄3000费用的标准多年未变。”冯珂告诉记者。

他决定重新规范合同,将原来十年租期缩短到三年,租赁费用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冯珂悄悄算了一笔账,仅此一项就能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当时我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遭到了个别企业的抵制,甚至还收到了‘恐吓’电话。”冯珂回忆,不少企业老板认为他年轻,吓一吓就能退缩。没想到他凭借着身上不服输的劲头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最终镇住了企业老板,租赁新规得以顺利进行。

说起这些,冯珂道出这件事情的原由看似轻松,而在9年前,重新规范合同,提高土地租赁费时可谓何其艰难。但面对记者他一直笑着说,这些都是他分内的事情,都是应该做的。

“当时我为村内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50元至220元的养老金,80岁老人送生日蛋糕和祝寿金。”冯珂表示,之后他还制定了春季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查体,参加新农合的村民每人补助20元,免费为每户村民每年提供5吨水,对考上重点院校的学生每人给予3000元奖励等相关规定。

真心为民又有管理手腕的冯珂让村民看到了台头村的希望,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与支持。从那时起,冯珂认准了一个道理,只有为民办事,才能赢得民心。

20__年换届时,在村民的期盼和支持下,冯珂高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盘活经济,旧村换新颜

书记主任“一肩挑”。新的职务,让冯珂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开始思考和盘算着村庄发展的路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冯珂意识到,要想带领村民致富,必须发展经济。在他的提议下,村“两委”研究决定,把对村闲置资产进行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立志容易成功难,资金、配套设施等,样样短缺。

面对眼前的局面,冯珂没有被困难吓退,既然有了方向,就一步步蹚出条路子。从镇上到市里,他托亲戚朋友多方求援,四处奔走联络企业。

几年间,先后有英吉瓷业、道新磨具、聚鑫晟环保科技、丰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千万元大型企业在台头村落地生根。

台头村集体经济成功实现“腾笼换鸟”。

在壮大经济的同时,冯珂开始致力于为村民建设美丽家园。

考虑到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村里修建了“四德”文化长廊、休闲广场和乡村戏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为了方便村民出行,先后对村内大街小巷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美化,使村民们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

几年来,村里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为全村600多户村民免费开通天然气及安装壁挂炉,拆除废弃“煤炭池”,村庄内基本实现了清洁能源供暖;结合“六新工程”,对全村的墙面进行粉刷,粉刷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为900余户村民进行墙体保温能效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了文化墙、村标等工程,村内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如今,宽敞洁净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路灯,覆盖全村的监控网络,全新修建的“党章学堂”……呈现出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党建引领,彰显党员初心

目前,台头村正提速发展。冯珂意识到,要想打赢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一支担当作为、善做善成、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20__年5月,投资300余万元,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全市第一家“党章学堂”正式在台头村投入使用。

步入党章学堂,给人感觉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党章,从总纲、党员、党的组织制度……若干功能区块的设置几乎涵盖了党章的所有章节脉络。

冯珂说,“党章学堂”不但给我们村党员提供了一个可看、可学、可做的综合化、集成化、现代化的党章学习教育基地,也给周边村镇党组织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党性教育的场所。在这里,让所有党员通过学习,找回入党“初心”。

正因如此,20__年,台头村被淄博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性教育的滋养,让台头村充满了正能量,焕发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台头村党员纷纷叫响,“疫情面前,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冯珂的带领下,党员和志愿者迅速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他们活跃在村庄重要路口检测登记过往车辆和行人,或在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无论白天黑夜,党员和志愿者们佩戴红袖标坚守岗位,成为台头村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肩头有担当,心中绘蓝图。冯珂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全身心带领广大村民绘就了一幅台头村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初心不改,使命不变。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冲锋姿态,在困难中坚定信心,在发展中抢抓机遇,在压力下经受考验,为实现“富饶、秀美、幸福新台头”的目标而继续奋进!

《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范文(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