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个人事迹
栏目

华罗庚主要事迹的简介(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2 07:00:05 热度:58

华罗庚主要事迹的简介

华罗庚主要事迹的简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8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华罗庚的简介及主要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1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我国有位了不起的数学家,叫华罗庚。小朋友想,华爷爷一定上过大学吧。不!他没上过大学,是自己努力学习成功的。小朋友一定想知道华爷爷小时侯的故事吧。

华爷爷小时侯可贪玩了,有时连上学也忘了去。妈妈及得直嚷嚷:“要是把你玩的劲头放到读书中去就好了!”

后来小罗庚上中学了。慢慢地,他觉得读书也很有趣,特别是数学课。这样他又一心一意的钻进数学中去了。

别的同学做数学题,一道道写的整整齐齐,可是他的本子上写的密密麻麻,让人看了都眼花了。老师再仔细一看,笑了起来,原来小罗庚每道题都做了好几遍,而且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

“华罗庚同学,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我想试试看,别的方法行不行。”

小罗庚家里越来越穷,再也没钱交学费了。家里只好让他退学,到小店去卖东西。

一天,一个老伯伯来买东西:“小罗庚,买一包香烟。”老伯伯说了好几声他才听见。原来他又在想一道难题了。小罗庚一边走,一边想拿了一块肥皂给老伯伯。

“你呀,整天都在想些什么,真像一个站柜台的呆子。”他把老师的书借来了,一遍又一遍的读。有一天,他读着书,突然发现书上有错,教授怎么会有错呢?用笔算以下。是教授错了。他赶紧去问老师:“老师,我可以给教授指出错吗?”

“当然行了。”这下他可来劲了,一回家就开始算,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文章,给出版社寄去了。

小罗庚每天盼着回音。不料,他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病,叫伤寒。他整天发烧,吃了许多药都不见好,医生都摇头。

他在昏迷中,说胡话都说的是数学题。

小罗庚渐渐好起来。一天邮局给他寄来一个包。他拆开一看,是一本杂志。

“我的文章也登上去了!”

从此,小罗庚更加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数学家。

数学家华罗庚生平事迹简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1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数学家之一。但他宁肯另起炉灶,离开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

早在4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成功的钥匙,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

50年代中期,华罗庚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1978年他在__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价值,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50年代,华罗庚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较量。__象棋有个规则,那就是”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

1981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康指出:”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

1979年在英国时,他指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

爱因斯坦是划时代的大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尔姆镇,在瑞士度过青年时代。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经过两年的努力,才在伯尔尼的专利局找到固定工作。他早期的一系列有历史意义的贡献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爱因斯坦的一项开创__贡献是发展了量子论,他的标志__事业是他的相对论。他在1905年发表的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确立之后,爱因斯坦开始致力于引力理论的研究。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有重大影响的是他的宇宙学理论。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他的第一篇宇宙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察》,这篇论文宣告了相对论诞生。

他曾说:”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他的宇宙学研究,体现了这种反对迷信的精神。

华罗庚个人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身!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

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

“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看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先进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县,小时候家境贫寒,因此,没有好好学习,直到念初中时才开始在王维克老师的认真辅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

我最喜欢华罗庚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因为他自学成材,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前人的'不正确的说法。虽然多数不是被讽刺就是被嘲笑,但他依然不停地工作,写文章,希望能够发表。

读到华罗庚与病魔斗争,最后落得残疾时,我震惊了,华罗庚小小年纪就成了瘸子,每走一小步,右腿都先要在地上划个圈,这如此大的挫折,对于华罗庚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暗下决心,走自学数学的道路。是呀!人的身体虽然残废了,但精神不能残废!而华罗庚的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呀!后来,他被独具慧眼的熊庆来所倚重,从此,年仅21岁只有初中文化的残疾青年华罗庚离开了闭塞落后的小城金坛,来到了闻名全国的北京清华大学,在熊庆来教授手下当一名助手,月薪40块大洋,简直是“一步登天”。

每每看到这里,我就在想:熊庆来慧眼识才,主要是因为华罗庚有才。金子是不会被埋没的!正是这种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数学家。如果他在残疾时就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如果他没有从小对数学的那种痴迷;如果没有夜以继日地工作,写论文,他能有今天的成就?

其实,只有付出了勤劳和汗水,才能得到成果。每一位成功的科学家都会遇到与常人所相同的困难,但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屈服,而是更加努力,这大概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吧!

华罗庚的伟大事迹简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44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修炼成名不忘师恩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华罗庚巧解《孙子算经》: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学习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动脑筋。他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维克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此题出自古代的《孙子算经》,意思是说:有一种东西,不知道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五个五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三;七个七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问这种东西共有多少。

王老师刚把题读完,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了:“二十三!”

“怎么,你看过《孙子算经》?”王老师惊诧地问。(www.52名人故事: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rticle.com)

华罗庚回答说:“我不知道《孙子算经》这本书,更没有看过。”

“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王老师又问。

华罗庚有板有眼地答道:“我是这样想的,三个三个地数,余二,七个七个地数,余二,余数都是二,那么,总数就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于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余数又正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的数了。”

“啊——”王老师简直被惊呆了,“算得巧,算得巧!”

华罗庚从小就有数学天分

华罗庚小时候,他的父亲开小杂货铺,家里穷得很。华罗庚一生下来就被装进一个箩筐里,顶上又盖一只箩筐。老人说这样可避邪消灾,所以给孩子起名为“罗庚”,很有些吉祥如意的意思。

华罗庚上学期间,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常常独出心裁,我行我素。而且把作业乱改一通,但这些并不能掩盖他的天资聪慧。华罗庚的数学天才大大超过了他的同学们。他上初中二年级时,教数学课的是法国留学生王维克。有一次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几,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过了好半天,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王老师用眼扫视全班时,大部分学生都低着头,恐怕被老师喊起来回答。

只有一个学生在桌上用笔紧张地算着。过了一会儿,这个学生果然举手要求回答了。他大声说:“是二十三。”王老师问:“大家说他回答的对不对?”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同学们只是惊奇地看着站起来的那个学生,他就是很不起眼的华罗庚。王老师说:“他答对了。”接着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我国古代算学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

在楚汉之争中,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还用这个方法点兵呢!西方数家尊称它为“孙子定理”。王老师一再表扬华罗庚是个好学的孩子,前途不可限量。从此,同学们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其实,这年才刚满14岁的华罗庚,根本没看过《孙子算经》。

他完全是靠动脑筋,凭聪明才智计算出来的。王维克发现华罗庚是个数学天才后,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一步一步把他领入“数学王国”。经过许多年的勤奋努力,他进了清华大学,又去了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华罗庚终于成了一名自学成材的大数学家,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

华罗庚的爱国情结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华罗庚个人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46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锋芒

19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勤奋成才

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 “罗呆子”.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天才出于勤奋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虚名求真学

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爱国情深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华罗庚个人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5位用户喜欢。

自学成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为家中的贫困,华罗庚的父母已经无力继续供儿子念书,华罗庚只好缀学回家,帮忙父亲打理家中的那间小杂货铺。但不甘平凡的华罗庚没有就此放下自我的人生,他开始了顽强艰苦的自学之路。

当时,每当有客人光临小店铺时,华罗庚就帮忙父亲打算盘、记账,客人一离开,华罗庚就继续演算起书中的数学题。有时算的人迷,华罗庚竟将自我演算的结果,当成客人应付的货款价格。时光一久,对这位呆头呆脑的少年,街坊邻居都笑称他为“罗呆子”。父亲对这事很是生气,叮嘱不行,有好几次要将他的数学书给烧了,但是华罗庚却一个劲地死抱着书不放,父亲虽然很是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冬天寒冷的时候,华罗庚就在寒风中擦着鼻涕,苦苦学习,为此还患上了关节炎,留下了严重的伤寒症,落下了终身残疾。1927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华罗庚同吴筱元女士结婚。从1929年开始,华罗庚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并受聘为金坛中学庶务员。

1930年,年仅二十岁的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这篇文章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并得到了熊庆来的赏识。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身世后,他破格录取华罗庚。

在清华读书时,华罗庚用了两年时光完成了别人八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再一次体现了他非凡的数学天赋。1933年,华罗庚被学校再一次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年正式成为清华大学讲师。一年后’华罗庚被清华大学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在英国两年,华罗庚将自我所有的时光,都投人到数学研究中,为了不浪费研究数学的时光,华罗庚甚至放下了申请学位。付出总有回报,这两年中,他的研究成果逐渐被国际数学界重视,年轻的华罗庚在数学界声名鹊起。

“数学家”华罗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5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华罗庚主要事迹的简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不仅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也是在数学前沿的当代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桌越的贡献。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发作,不幸突然逝世,年终75岁。他虽然离开我们18年了,但他那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他那终生不息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偏僻的小县镇里。你大概想不到吧!后来成为世界上大数学家的华罗庚,念书时数学竟会不及格。到了初中(2)年级的时候,他拆知道要好念书,成绩很快赶了上来。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家庭经济困难,声高中交不起学费,便去上海考了收费较低的中华学校商科。他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刻苦,成绩也非常好。他还在全上海的算珠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但应交不起50元学费,离毕业不到一年,不得不回到家乡,金坛。他又在学校当会计,每月工资18元。好景不长,18岁那年,金坛发生瘟疫,先是母亲染病身亡,接着华罗庚叶病倒了。安医生的说法是没有救了,但他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可是落下了终身残疾

华罗庚自从改掉贪玩的毛病后在王维克老师的启发下便沉了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按下决心:走出自己的数学之路。就这样,他夜以继日不停的向一个目标前进,像爬山一样,一天天向数学的高峰靠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在数学事业上有了重大的成就!

华罗庚人物事迹材料摘抄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小学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因成绩不好,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华罗庚原来也是个很调皮和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 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完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华罗庚爱动脑筋总喜欢追求更简便的算法

一次老师在教学生做某种类型的数学习题,大概是已知一个图形,设为长方形,要从中挖去一些已知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和菱形、梯形等,求剩下图形的.面积。老师教的方法是先算出要挖去的各已知图形的面积,然后再把他们加起来,最后用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它,即得剩下图形的面积。华罗庚没有采用老师的方法,而是用了更简洁的方法,引起了老师的不满。老师在发还习题本时,先发还习题做得好的学生的习题本,然后再发有些错误的学生的习题本,最后发华罗庚的习题本,并说:"你是怎么做的,最后答数倒是凑对了!" 华罗庚回答说:"我的做法是有道理的。"然后就把自己是怎么考虑的,一一讲述给大家听。由于他的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清楚,老师与同学们听了都很信服。可一年后,华罗庚还是因为交不起杂费和食宿费而辍学了。

华罗庚主要事迹的简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的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先进事迹简介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5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小时侯很爱动脑筋,下课了,小伙伴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师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们叫他都听不见。久而久之,同学送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

老师打开华罗庚的数学作业,发现许多地方都有涂改,一点也不整洁。老师开始很不满意,后来,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决方法。他的数学才能被老师发现后,就尽心培育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考进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到最后一个学期,家里实在拿不出50元食宿费,只好退学,所以他的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他失学回家后一边自学数学,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华罗庚一钻进数学题就好象如了无人之境,不是忘记接待客人,就是把客人气走了;就是算错了帐,多找了钱。父亲气极了,有一次,他把华罗庚的数学书烧了,华罗庚心疼得晕到在地。

“数学家”华罗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197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这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

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

途径香港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建立。”

“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

华罗庚先进事迹简介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华罗庚的简介及主要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60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1910~1985),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华罗庚主要事迹的简介(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