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68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10位用户喜欢。
谷文昌同志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领导干部的典型。_多次提起谷文昌,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四有干部”的典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谷文昌是河南林县人,1950年5月12日随军解放东山岛,到1964年4月调离东山,先后担任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率领东山人民苦干14年,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从“敌伪家属”到“兵灾家属”,更是赢得了东山十万民心。
五十年代的东山,在2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林木147亩。东南部有绵亘30多公里、3万多亩的沙滩,43个流动沙丘曾经埋没了13座村庄,1000多座房屋,3万多亩耕地。东山百姓纷纷逃离家园外出当乞丐。面对这种状况,谷文昌发出了“不救民于苦难,要我们这些共产党人来这里干啥”的呐喊,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信念,坚持与技术人员翻遍资料、大海寻针,终于找到了适合在当地生长的先锋树种——木麻黄,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绿化了412座山头、3万多亩沙滩,形成177条林带,总长达194公里,筑起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
面对1950年5月12日国民党军队溃退前,在东山抓走了4792名壮丁,留下的“敌伪家属”问题,时任东山第一区区委书记的谷文昌,向县委建议: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东山县委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决定对这些家属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对待、生活困难给予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从“敌伪”家属到“兵灾”家属,彰显了超常的勇气和智慧。
在东山期间,他还带领群众,兴建了22座水库,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下水工程和70处永久性水利工程;建筑避风港;建起了八尺门海堤,使东山与大陆连在一起,孤岛变半岛,圆了东山人千年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他还带领群众修路,到1963年底,东山县在福建省实现第一个村村通公路的县,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恶劣的生态环境,同时“以海为田,向海域进军”,发动群众围海造盐田,改革渔船捕捞作业,养海带、紫菜,发展多种经营,不仅使全县人民摆脱了世代逃荒要饭的苦日子,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谷文昌非常重视教育文化事业。为办好教育,他亲自兼任东山初级中学校长,把初级中学扩建成“东山第一中学”。亲自组建潮剧团,兴建人民会堂、影剧场,实现每个乡镇有农村电影队、卫生院,建起了全县有线广播网,成为全省第一个村村通广播的县份。
在顺境的时候,能干出一番事业,就是身处逆境,谷文昌也从未动摇理想信念。1969年冬天,身为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谷文昌和他的爱人史英萍被下放到宁化县。面对当地耕作方式落后,粮食产量低,老百姓吃不饱饭问题,他帮助改变灌溉方式,改造低产田,改良水稻品种,使当地粮食产量首次跨千斤,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谷满仓”,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潜绩”,变成了泽被后人的福祉。
谷文昌一生奉行廉洁奉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时刻记得“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腰杆挺直”。在家庭生活中,严字当头,言传身教,养成了纯正的家风。他的子女从没有在这位“官”老爸身上享受到什么特权,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凭自己的本事生活。谷文昌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优良品行,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作风。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逝世。根据他的遗愿,1987年7月15日,东山群众把他的骨灰安葬在他亲手建立的赤山林场。每年清明节,东山百姓都会自发地来到谷文昌陵园,一起祭奠这位为他们造福的共产党人,“先祭谷公,后拜祖宗”已成为东山的一方民俗。谷文昌在东山老百姓心中已经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
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如今,谷文昌已经成为“四有”干部的典范。在北京,中央党校为他立起了塑像;在东山,谷文昌纪念园正在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谷文昌干部学院也已建成。谷文昌精神,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谷文昌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6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布茹玛汗·毛勒朵、李桓英、尹建敏、关欣、胡海岚、卢宇彤、路生梅、杨宁、甘公荣、吴蓉瑾10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获得“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3月7日20:19首播,央视综合频道(CCTV-1)3月8日重播。首播期间学习强国、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海鹰为获奖者及代表颁奖。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集中发布了10位“最美巾帼奋斗者”名单和先进事迹,她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立足平凡岗位,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筑“银河”造“天河” 国际超算大会首位女主席
卢宇彤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亲历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卢宇彤践行科技强国目标,以创新突破和奋勇拼搏亲历了中国超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她是国际超算ISC Fellow和ISC19大会主席,是担任此职务的首位中国学者、世界首位女性学者。
挑战抑郁症世界难题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胡海岚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她是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获得者。2008年胡海岚在美国学习工作十多年后回到祖国,在基础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3个字,有2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01位用户喜欢。
用铁打成的“云朵”校长
吴蓉瑾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
她创建全国首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她用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以情育人促进品德养成,她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主张因材施教呵护学生成长。吴蓉瑾曾获时代楷模,被中宣部称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
红色家风世代传 莲花故里孕芬芳
甘公荣 江西省妇联兼职副主席,江西省巾帼志愿服务协会副会长
她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阿姨的三女儿。几十年来,甘公荣时刻谨记父辈“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的嘱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庚续红色血脉。先后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和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上百人。
陇原大地上的扶贫之花
尹建敏 甘肃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心有日月,万物有光。尹建敏秉承给予别人帮助是最大人生价值的理念,20年来,她累计为社会公益捐助资金达2400多万元,带领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领西部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东乡族妇女家门口就业,快乐生活。
扎根大山写青春 苗山深处“女芒篙”
杨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当起大学生村官,发誓要带领乡亲们改变穷貌。杨宁坚持带领村民主打“生态牌”发展产业,悄悄卖掉婚房垫付种子肥料资金,在她的带领下,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摘帽。
用一生守一诺 以“梅香”暖一城
路生梅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
生长在北京的她,带着“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坚守贫困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53年,用赤诚的医者仁心守护着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超额兑现自己“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
95岁入党 中国“战麻”的巾帼英雄
李桓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李桓英,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首批官员。1958年她几经周折回到祖国怀抱。她率先开展的短程联合化疗,使疯狂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可控、可治,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防治经验在全球推广。
绽放于无形战场的铿锵玫瑰
关欣 海军航空大学某实验室教授
不爱红装爱武装,关欣把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中国海防研究。她投身国防事业23年,长期从事信息对抗、信息融合和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领域的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
刻中国石 守护边责 传爱国情
布茹玛汗·毛勒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布茹玛汗·毛勒朵老人50余年如一日巡边护边,无怨无悔、奉献青春,亲手刻下10万多块“中国石”,她也将祖国刻在心中,并培养自己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成为护边员守边护国。
馆藏仪式: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右一)与新疆克州妇联代表古丽夏提(左一)交接中国石与收藏证书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以多种形式展现了以十位最美巾帼奋斗者为代表的中国女性,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的昂扬风貌。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8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一、对党忠诚、不忘初心——不论所处哪个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同志坚决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在祖国建设时期,坚决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儿,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经常告诫自己,要对党绝对忠诚,如果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就会丢“魂”,在工作生活中就会栽跟头。1983年,时任来凤建行副行长的张富清分管贷款业务,在上报有关数据时个别人员夸张虚报,张老对其进行严厉批评,说道,我们决不能欺骗组织,要对党绝对忠诚,欺骗党、欺骗组织就是犯罪!1978年,大儿子张建国中专毕业后,好心人出主意要张富清出面通过关系给儿子安排政府机关工作,张老一口拒绝,并严肃地说,儿子毕业要听从组织安排,我是共产党员,要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决不能搞特殊化,后来儿子由组织安排到最艰苦的边远乡镇工作。
二、胸怀大局、矢志奉献——支援地方建设,他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来凤工作;国家精简人员,他率先动员妻子放弃“铁饭碗”;坚守工作岗位,忠孝未两全成为毕生遗憾。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十分困难,开始精简人员。当时,张富清正担任三胡区领导,而妻子孙玉兰也在三胡供销社上班。张富清带头把妻子精简了。1975年,张富清调到来凤卯洞公社担任革委会副主任。他抢着选了最偏远的不通路、不通电的高洞片区,在干部群众中口碑极好。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刚到建行时,只有5人,而且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只得借用其他单位的土瓦房,5人挤在一间办公室,创下了当时良好的工作业绩。1976年,卯洞公社有几个调工资的指标,由于张老家庭经济困难,组织上想照顾他一个指标,他坚决不肯,最后主动让给了别人。1978年,县里推荐他为省劳动模范,他毅然将荣誉让给其他同志。
三、淡泊名利、廉洁齐家——张富清同志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从不以此为资本要待遇、要名誉、要福利。他珍惜军人荣誉,却选择深藏功名、回归平凡,婉拒媒体采访——“党要我接受采访,我就接受采访”。他珍爱党员身份,始终保持清廉本色,从不利用职务为亲属谋利,教育子女“自强不息、自己奋斗”。他始终坚定信仰、笃定信念,拿起的是责任,放下的是名利,向我们传递着时代的正能量。1985年从来凤建行离休的张富清,现在仍旧和老伴孙玉兰住在建行一栋20世纪80年代的十分简陋房改房里。张富清对于儿女要求很严格。从小教育他们为人正直,不谋私利,一心为公。他从不为家里的任何事包括儿女事走过一次“后门”,谋过一次私利。女儿张建珍今年64岁,因年幼患病不能自食其力,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张老考虑自己有工资收入,一家3口基本上生活没问题,就叫女儿不要找民政申请生活救助。多年来,妻子晓得他的性格,什么事都能理解,默默地支持他,两个人相敬如宾。
四、艰苦奋斗、乐观向上——张福清同志住着老房子,用着老家具,生活清贫却时时想到的是响应党的号召,处处想到的是减轻国家负担。他热爱学习,95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工作上离休了,思想政治上不离休”。他珍爱生命,88岁截肢,仍乐观向上、坚持锻炼,凭着顽强的军人精神,靠着假肢和支架重新站了起来。他以奋进不息、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为“英雄”写下了最好的注解。在他的书桌上,摆放着《_文选》、《_系列重要讲话读本》、《_谈治国理政》、《_用典》、《_讲故事》等书籍,坚持天天学习做笔记。2018年11月,来凤县建行干部李甘霖得知张富清要去武汉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按政策规定张富清是离休老干部,医药费全部报销,可以选好7000——20000元的晶体。结果在报账的时候,李甘霖发现张老只选了价值3000多元、最便宜的晶体。他的这种艰苦朴素,为国节约的精神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敬佩。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34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87位用户喜欢。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靠近边境的一个小小村寨,正是李桓英消灭麻风的起点。
1979年,58岁的李桓英第一次来到这里,就被眼前的情景所深深震撼。在当时的中国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样一个村庄。村民都是自发聚集的麻风病人及家属,进村寨,需要穿越七八里、只容一人跻身的羊肠小路,还要涉险绕行深达十余米的悬崖峭壁。在那里,她见到了大量秃手秃脚、眼睛无法闭合、老鼠咬了都察觉不到的晚期病人。村寨中麻风患者的悲惨处境,让李桓英隐隐心痛。
由于我国当时普遍采取对麻风病人实施隔离治疗的方式,麻风病院多建立在郊外偏远地区。医生探望病人需戴口罩、手套,身穿隔离衣、橡胶鞋,发药时,许多医生站在一米外,只敢用棍子把药捅到病人的身边。而让李桓英感到心酸的是,社会上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与排斥,已经到了对麻防医务人员也要退避三舍的地步。她体会着病人的痛楚,也迫切地想要改变这样的现实。
之后,她多次赶赴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麻风重灾区,并前往麻风病研究先进国家学习访问。她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倡导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实施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数据支持。1982年,她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随即,在中国进行联合化疗的实验项目得到了批准。
科学至上良药济人
1983年春节刚过,李桓英如愿带着从世界卫生组织争取来的一百份联合化疗新药,抵达云南省勐腊县。经过一个月的检查、确诊,李桓英设计的短程联合化疗现场实验正式开启。她一户一户敲开麻风病患者的家门,亲手把药送到试点病人的手中,甚至看着他们服用后,才仔仔细细记录下病情变化。
不止吃住在麻风寨,李桓英还亲自给病人喂药、打针,有时,他们还会结实的握手、大力的拥抱。有的病人因长年卧床不起、大便干燥,她干脆上手,给病人通便。心理还来不及准备,这位来自北京的女医生便收获了当地人的信任与欢迎,而她仿佛也丝毫察觉不到,自己已经62岁了。
根植厚土向阳绽放
李桓英的勇敢和执着,或始于她求学时期的往来行旅。18岁,她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因上海沦陷,学校搬迁至昆明,后又移至位于宜宾长江下游的李庄。
李庄时期,同济大学在童第周的倡导下,提出了学生要做“万人之医”的口号,即“有所创造,有所发明,许多人照你的方法治好病人,就是一人顶万人的作为”。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李桓英的心中也被播撒了同样的火种。
同一时期,李桓英的祖父李庆芳,为了解救30余名八路军战士,被日军囚禁四十多天后于悲愤中病逝。也许,李桓英自己都不曾意识到,如祖父一样,那忧国忧民的家国之情,回响竟如此嘹亮,早已深深刻入她的骨髓。
因为悲悯所以勇敢
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在深入麻风村的途中,李桓英数次遇险,两次翻车,两次翻船,双侧锁骨和肋骨都曾摔断。然而,谁都不能阻挡,她仍要前行的脚步。经过两年时间的治疗,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全部被治愈。1990年泼水节,李桓英换上村民亲手缝制的傣家裙,为她的老朋友们,送上诚挚的祝福。这一天,她和村民们一起舞蹈,为这个行政村取下一个浪漫的名字——“曼喃醒”,意思是“新生的山寨”。“短程联合化疗方法”立即在更多的麻风村开始推广,李桓英则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的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1994年,李桓英的治疗方案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李桓英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她带着研究人员又开始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麻风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追随信仰向光而行
整整40年,李桓英都在为“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而奔走。2016年9月,第十九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这一年,95岁的她做了一个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李桓英看来,“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她直言此生工作从未止息,“如果能活到100岁,我就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 我也会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 我希望自己的身上能盖上鲜红的党旗。”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6位用户喜欢。
雷锋,一个亲切的名字,他的事迹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广为传诵。今天,我读完了《雷锋故事》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雷锋1940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在他的家里:他的父亲被日本鬼子活活地打死;哥哥染病而死;弟弟因营养不良死在妈妈的怀里;而妈妈也被地主迫害自尽而死。雷锋悲惨的童年,深深地打动了我。
但是,雷锋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解放后,他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乐于助人,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啊!雷锋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发大水时,他背着小朋友过河;雨夜送老奶奶回家;给灾区捐送自己节省下来的钱……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就这样,雷锋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人民。而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之中,充分体现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精神。
为了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毛泽东曾亲自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精神。
和雷锋叔叔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地幸福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天坐在宽畅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放学后,爸爸妈妈会为我们做好美味可口的饭菜。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向雷锋叔叔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地为同学、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服务,做当代优秀的”小雷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努力弘扬雷锋精神,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相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让雷锋叔叔的精神永驻我们心间!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吴蓉瑾爱“晒娃”,每天都记录着她的娃们可爱的模样,有他们抱着熊猫靠垫午睡的样子,有他们鼓着腮帮大口吃饭的样子,也有他们跑着跳着发丝飞扬的样子。孩子们也喜欢凑到“云朵妈妈”的镜头里,因为他们知道,镜头背后的眼睛,会笑。
三(5)班男孩黄业凯,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小讲解员之一。平时活泼好动的男孩,第一次站到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观众面前时,却慌了神。“我看到站在不远处的云朵校长给了我一个鼓励的微笑,还邀请身边的游客为我加油打气。”黄业凯说,就这样,他渐渐稳住了阵脚。讲解结束,吴校长还弯下腰,摸摸他的背,帮他一起梳理讲解中遇到的问题,提醒他要注意站姿。黄业凯还记得,吴校长几乎每天都会在校门前迎接大家来上学,到了下雨天,收雨伞的时候伞尖不要朝着别人。小孩子除了要读书,还要学会关心他人。
同样被这温柔目光温暖的,还有张帆。工作不久,她就有机会站上市级教学评比的舞台。面对教学界大咖和现场几百位同行,小张老师非常紧张,没想到临开始,吴校长从一旁狭窄的校门里挤了进来,给她加油鼓劲。张帆说,那个身影,就像一粒“定心丸”。而她还发现,遇到有比赛,吴校长在帮老师们一次次润色改稿后,永远是把老师推在前面,让尽可能多的老师获得荣誉和肯定。如今,张帆迅速成长为年级组核心,她也从吴校长身上学会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推功揽过,成人之美”。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1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马永顺,1914年12月8日出生于河北省宝坻县沟头庄,1948年参加工作,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退休,2000年2月10日逝世,享年86岁。马永顺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楷模和杰出代表,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谱中,马永顺的名字格外响亮,被誉为“伐木能手”“林海红旗”“森林巨子”“兴安愚公”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代领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林区第一代伐木工人的马永顺,带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投身于祖国林区的开发建设中。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木材。1949年9月15日,马永顺工组成立,为了国家的建设,马永顺在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林区树木采伐设备和技术落后的条件下,顶风雪,战严寒,不畏寒风酷暑,不怕艰难险阻,为国家建设奉献了大量木材。1959年9月,马永顺出席全国群英会,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总理说:“你们林业工人要多造林,造好林,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成为马永顺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在林区开发建设初期,伐木工人们面临的困难重重,木材采伐尚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科学方法,只能靠工人们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一边总结。生产中,马永顺带头跪着伐树,创造了降低伐根法,伐根由原来50—60厘米降到15至10厘米,直至0厘米。他在自己创造的十多种伐树法基础上,总结出“安全伐木法”。他根据季节、木质硬度的变化创造了“四季锉锯法”,提高工效35%。为了解决跑单帮,“个顾个”的落后生产方式,他首先在自己工组搞起了流水作业试点,创造了“流水作业法”。他还创造了“一次净号作业法”“科学量材法”等等。马永顺带头刻苦专研,创新工作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林区工人生产效率,为祖国建设贡献了大量的木材。
在祖国建设最需要木材的时候,他踏实苦干,马永顺“一把弯把锯,威震兴安岭”, 1个人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一个冬季手工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手工伐木最高纪录。伊春林区开放建设的年代,正是以马永顺为代表的老一辈林业工人以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让沉睡千年的林海苏醒,让人迹罕至的群山沸腾,从此开启了伊春林区艰苦创业的历程,奠定了共和国森林工业的根基。
退休后,马永顺说,只要我身子骨不散花,就要上山造林。他粗略计算过,自己砍伐过36000棵树,一定要把这个“债”给大山还上。从此,从一个人植树到全家20多口人一齐上阵,从还自己的“欠账”到开始尝试还一代林业工人的“欠账”。1995年,马永顺在市政府和铁力林业局的支持下,在山上建立了固定的“马永顺林”育林基地,全家人表示,要一代一代长期在基地上造林。马永顺勤勤恳恳,为国家义务植树几十年,没有索取过任何报酬。
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接见马永顺时称赞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生态保护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马永顺从50年代起,就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和全国的劳动模范,事迹被选入中小学课本。退休后,又获得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五百佳”荣誉称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_、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温家宝等都亲切接见过马永顺。马永顺逝世后,朱镕基、李瑞环、尉建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表示了深切的哀悼。新华社、《人民日报》等50多家新闻媒体,对马永顺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做出《关于追授马永顺为“林业英雄”称号的决定》,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马永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做出了《关于开展向林业英雄马永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向马永顺同志学习的决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11个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马永顺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同年,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时代领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党和国家给予了马永顺最高荣誉。
马永顺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在和未来,是不断发展的精神。其深刻意义就在于继承和弘扬马永顺精神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使马永顺精神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积极投身林区绿色化转型发展中,让马永顺精神成为推动林区绿色化转型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姜素彩,55岁,鹤壁市天马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
姜素彩1976年在鹤壁市服装厂参加工作,在三十多年服装生涯中,不畏艰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以“小马拉大车”的精神,连续拯救了4个负债累累、频临倒闭的企业,解决了200多名员工的工作、吃饭问题,并为员工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项社会保险,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在她的带领下,天马制衣有限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不足50人的小厂发展成为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非公有制民营企业,年产各类成衣50万件(套),销售收入1800万元。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服装行业“十大出口创汇企业”、“鹤壁市诚信企业”。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姜素彩另辟蹊径,抢抓机遇,积极寻求新的销售渠道,确保了公司不停产、不减员,还吸纳了50名返乡人员就业,变经济“寒冬”为企业“暖冬”。
她本人曾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十大科技女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7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是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
他带领鞍钢广大工人建成了著名的“孟泰仓库”,成为新中国企业修旧利废的起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把行李扛到高炉上,随时准备用身体护卫高炉。他大搞技术攻关,先后解决技术难题十几项,并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的空白,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一、他信念坚定,忠诚于党
他一心跟党走,在鞍钢恢复生产过程中立下了卓越功勋。他经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发自内心地拥护和热爱。
1948年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他回到了鞍山。面对鞍钢恢复建设既缺乏器材,也没有资金的窘境,他冒着风雪,跑遍十里厂区寻找器材,和修理场的十几名工友一道,在几个月内,收集材料上千种、零件上万个,建起了“孟泰仓库”,在1949年炼铁厂二号高炉修复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整座高炉300余件配管材料几乎全出自这里。在他的带动下,鞍钢职工掀起了献交器材的热潮,为恢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先后被授予一等功臣、特等功臣。
二、他爱厂如家,无私奉献
他全心为鞍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高炉上。为了修复高炉,他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经常几天几夜不回家。一、二、三号高炉点火前后,他干脆住进了炼铁厂。他提出了“宁叫人找事故,不叫事故找人”的口号,并根据自己维护高炉的经验,总结出维护高炉的操作方法,至今仍在使用,为鞍钢建设和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面对美帝国主义飞机轰炸的危险境地,他不顾个人安危,把行李扛到高炉旁,日日夜夜待在高炉上,舍生忘死地守护高炉。四号高炉发生铁水遇冷水爆炸事故,他不顾生命安危冲上炉台,关闭了水管阀门,制止了爆炸的继续发生,保护了高炉的安全。
他把多年摸索和积累的高炉维护经验传授给职工,组织职工围绕生产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会同王崇伦等鞍钢的全国劳动模范开展技术协作,推动了鞍钢技术革新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新模式,成为毛泽东主席批示的《鞍钢宪法》的核心内容。
三、他作风优良,率先垂范
他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始终保持产业工人的优良作风。在担任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工会副主席期间,他经常深入现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
在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他把自己女儿靠挖野菜喂大的两口猪送到厂里,为全厂职工改善伙食。在一批急待住院的职工因为没有床位而不能住院治疗的时候,他买来废钢管,组织青年突击队自制铁床,既解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费用。在“_”期间,他顶住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遭受冲击。在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他是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优秀干部。
作为鞍钢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孟泰的一生是为国为企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创业、拼搏奋斗的一生,他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给鞍钢数十万职工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以他为代表的鞍钢英模人物铸就了“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核心价值观。鞍钢集团公司已连续60多年开展“学孟泰、爱鞍钢、做主人”活动,孟泰精神正在鞍钢接力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吴秀云,53岁,安阳市华鹰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市人大代表、市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
吴秀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郑大化工系毕业生,酷爱化工研究。她不顾家人的阻拦,放弃了舒适优越的机关干部工作,毅然到企业从事化工技术研究。1995年临危受命,到已停产几年的乡化工厂当厂长。她充分发挥科研优势,走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逐步带领企业走出了困境。她从北京燕山石化大厂的废弃物中找到了垃圾“无规物”,研制成功“无规聚丙稀填充母料的改性”,降低了塑米的成本,仅此一项,当年给企业创产值1000多万元,获利150多万元。1990年又开发了“邻对硝基甲苯”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并通过省级鉴定获乡镇企业成果一等奖。1999年主持研究开发的新产品“间硝基苯甲酸”获河南省星火奖、乡镇企业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五届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她的公司年利税109万元,先后安排35名下岗职工、5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并带动了运输、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先进企业、安阳市科技创新先进企业,跻身安阳市非公经济前50强行列。
她本人先后获得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创业带头人”、省“百名科技女杰”等荣誉称号。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作为一个基层党员教师,将以张桂梅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张桂梅是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也是每一位教师思想、行动的楷模。首先她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具有崇高的师德:爱岗如命,爱生如子,是一株咬定青山的松树,扎根在教育最基础的岗位上,一去就是几十年。二十多个荣誉,足以证明她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挥洒的汗水和心血,为社会培养一拔又一拔合格的建设者和高技能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桂梅还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人对祟高信仰的不懈追求和不断超越。
正因为有无数个张桂梅的奋斗,才有力地撑起了国家的脊梁,不断超越,在国际事务中居于举足重轻的地位。作为党员教师,我要以张桂梅为榜样,学习她为了教育事业发展而舍去小我;学习她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奇迹,抒写人生优美的华章;学习她在基层教育岗位上践行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4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为弘扬全市广大女性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征程中的“半边天”作用。即日起,陆续讲述最美巾帼奋斗者的故事,点赞逐梦前行砥砺争先“她力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高晶超 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高晶超,出生于1976年,是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寒地山药规模种植第一人,首创山药养生煎饼。曾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黑龙江省劳模、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佳木斯市首届“三江英才”、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她从2014年开始创办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路从白手起家到现在的初具规模,成长的背后是一个共产党人巾帼不让须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她在创业中始终不忘村里乡亲们,带领村里妇女和她一起种植山药实现致富,并建成山药养生煎饼生产线一条,对推动村民就业、农民增收发挥了显著作用。合作社更是成为全省“互联网+农业”有机山药种植示范基地、扶贫就业基地和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高晶超从一个平凡普通的农家女,成长为妇女姐妹创业的“领头雁”、市三八红旗手、省劳模、全国巾帼建工标兵,是因为无论命运怎样在朔风中滑行,她始终站在凛冽的风口,坚定不移地导航着生命的方向。在无忧的年华,她曾罹陷命运的黑洞刚结婚的几年,经历过2000年全国生猪价格一落千丈让她倾家荡产,也经历过2002年初冬的一场暴雪让她100亩地的水稻颗粒无收。那几年,只要是能挣到钱,再苦再累的活,她和她爱人都去做,在5年时间里,她们夫妻俩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还清了所有的外债。命运对她的考验还不仅仅如此,爱人的两次车祸,让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小家庭再次陷入绝境。2011年儿子在家门口被一辆过往车辆撞飞,儿子的病情稳定后,望着孩子稚嫩的小脸蛋,她内心百转千回的情感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在寒地黑土上,她与山药结缘因为给车祸后的儿子调理身体,高晶超开始接触药食同源的山药。她认准了外运的山药在寒冷的北方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和市场。2011年,高晶超开始尝试种植山药,经过两年多的试种,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黑龙江省气候条件,在黑土地上规模化种植山药的方法。
她打破了黑土寒地不能种植山药的禁区,率先在高寒地带成功地种植出洁白的山药,成为远近闻名的山药姐,她自己的家庭率先脱贫。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们致富她脱贫后不忘本,为了反哺乡亲,聚合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规模化地种植山药,让土地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2014年12月,由高晶超牵头,成立了桦川县新胜村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最初由14家组成,高晶超被推选为理事长。在高晶超的带领下,仅用三年时间,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山药育苗基地,带动65名贫困人口务工增收,户均增收5600余元,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带动63名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为家乡父老乡亲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当好领头雁,排头兵。不断尝试探索,拓展脱贫新途径当合作社生产的黑土寒地山药成功地销往全国之后,高晶超又高瞻远瞩地引进一系列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种植棚室油桃、李子、苹果、雪莲果等特种经济作物600多亩,其中棚室20多栋。目前,合作社已形成以寒地黑土山药、棚室油桃、吉盛李子等作物为主,以绿色水稻种植为辅,以牛蒡、秋葵、黑胡萝卜等经济作物为探索的种植模式,摸索出一整套种植特色农产品的经验和技术。高晶超的合作社先后带动百余个贫困户,劳动增收40余万元。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她是幸福的,有党的好政策,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引导、支持、帮助,无论未来创业路上有多难、有多苦,她将竭尽全力勇往直前,把山药事业做好,带领她的团队努力打造寒地山药第一品牌!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5位用户喜欢。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想必大家都听过这首歌,这是为雷锋热爱祖国的精神编写的。每当听过这首歌,我就会想起《雷锋故事》这本书。
雷锋原名叫雷正兴。雷锋这个名字,只是大家对他的一个美好称呼。
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
”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雷锋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虽然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然而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把远大的理想和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用共义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表现出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广阔胸怀和刚上情操。他的一句话是我久久不能忘却,他说:”革命需要我去烧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抢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种不怕苦的精神永远震撼和激动着每个中国人。
洁白无暇是云的个性;默默无闻是小草的个性;一丝不苟。乐于助人是雷锋的个性!”服从党的安排,一切从革命利益出发“是雷锋特有的情怀,也是雷锋一生不变的情怀。
让我们把这种一丝不苟。忠于人民。乐于助人的品质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流传后世,发扬光大。为祖国——这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增添一分春色。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自从读了《雷锋故事》这本书之后,使我受益匪浅。
雷锋,一个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雷锋的精神可以用日记中的四句话概括: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雷锋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自己所做的一切,更在于它的精神对后人的影响。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不可估价的财富。
雷锋叔叔是人民的好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为人民做的好事数不胜数。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但也可歌可泣。在雷锋身上,有着勤俭节约的精神,有着助人为乐的品质。他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句话说的好,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这本书里,雷锋冒雨送老奶奶回家,说自己顺路,和老奶奶一起走山路,到家后,他就趁老奶奶和女儿说话时,悄悄地走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人。
雷锋喜欢看书,不管多忙,他每天都要挤出一点时间看书,。他说过:”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雷锋的一生虽然很短暂,却放出了灿烂的光辉!
看完这本书之后,让我下定决心,该掉以前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后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接过雷锋手中的枪,我们要做新世纪的雷锋。“把雷锋的精神永传下去,做一个新世纪的好少年!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35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路生梅大学毕业之际,正值知识青年下乡热潮。当时,党中央向大学生发出号召“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作为一名大学生,路生梅积极响应号召,毅然投身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佳县。当时,佳县的条件异常艰苦,医院喝的水是由毛驴驮的黄河水,每天只定量供给一瓢。冰冷的土炕、飞奔的跳蚤、对家人的思念……“想到陕北苦,但没想到如此之苦”。面对巨大的生活落差,她也曾偷偷哭过,但她始终牢记责任与信念,一次次擦干眼泪后,选择了坚持。
生活条件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医疗条件了。据路生梅回忆,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她背着药箱,一路摔了四十多跤,来到十几里外的崔家畔村出诊。检查后发现,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麻疹性肺炎。经过两天的救治,孩子病情逐渐趋稳,她又在村里排查出5个类似症状的孩子,并将他们集中在一个房间治疗,隔断了传染源。一名孩子的母亲偷偷地打量着路生梅穿的鞋子,在油灯下一针一线纳了一双千层底棉布鞋,临走时含泪送给这位救命恩人。那双鞋子,路生梅一直没舍得穿,它是佳县人民淳朴善良的见证。
经历一次次的生死营救,找她看病的老乡越来越多,年轻的路生梅陷入了沉思。“如果自己离开这里,这些病人该怎么办?”思前想后,一个影响她一生命运的选择愈加坚定。1984年,她毅然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亲手写下了“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庄严承诺。
初心不改 一心为民甘奉献
路生梅从全科医生到儿科主任,再到医院副院长,在路生梅眼里,病人就是她的亲人。一个“百日咳”的婴儿病情危重,反复窒息,路生梅口对口进行吸痰,反复人工呼吸40多次,孩子终于得救了。一个肠穿孔病人,她连续救治8个小时后转危为安,劳累过度的路生梅却昏睡了一天一夜……这样的危急时刻,路生梅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找路生梅看病花钱少,她自己搭配的中药更是经常不收钱,花几毛钱看好病的故事在佳县坊间广为流传。
路生梅在佳县可谓家喻户晓,忙忙碌碌几十年,这座小城少说也有一半人找她看过病,有的家庭甚至是四代人。仅退休后的这20多年里,她义诊的患者就超过10万人次。
改革开放后,和路生梅一起下派基层的大学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大都回到了北京或去往其他大城市,路生梅也不是没有机会。80年代,她在北京协和医院以及西安一些大医院进修时,当地看准了她的业务技能,高薪极力邀请,但她心里深深印着“我不能去,佳县群众需要我”的“拒签书”,一次次放弃了回大城市的机会。
再次承诺 为党工作无期限
1999年,操劳30多年的路生梅退休了,但慕名前来家里看病的群众却丝毫没有减少。子女们心疼她,劝她辛苦了半辈子,也该歇一歇了,但路生梅却说:“这些看病的群众哪个不是奔着我来的,作为医生不给他们治病,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些西安、榆林的专科医院也纷纷伸出橄榄枝,前来高薪聘请她,都被她一一婉拒。为了方便群众看病,路生梅索性再次回到县医院,每天除了在医院义务坐诊,还得应对家里络绎不绝的看病群众,接二连三的问诊电话更是令她应接不暇。即使再忙,路生梅还是那张熟悉的笑脸,用夹杂着陕北土话的京腔耐心与患者交流。不知不觉,又是二十多年的坚守。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76岁高龄的路生梅向佳县人民医院党支部递交了一份请战书,写下了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如果咱医院组织救援队,我要参加,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参加,因为背上有责任,心里有使命,因为我是中国医生。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路生梅主动请缨、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奋勇前行。
24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27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