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70个字,有4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4分钟,朗读时长38分钟,慢速需要54分钟,有180位用户喜欢。
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作为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了。
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
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这些困难,忘我工作。他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经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
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在阿里期间,孔繁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加快阿里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天下的人要为天下人着想为天下的人谋福利,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为西藏地区人民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但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学习专业科学文化知识,要关心国家大事、国计民生,做到身在校园心系天下,争取成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二)
历时十年之久。先后担任西藏的岗巴县委副书记、拉萨市副市长、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西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幸于1994年11月因公殉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人民群众热爱他、敬佩他、怀念他、学习他,称他为“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他的理想、信念、精神、人格、情操、业绩,都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的延伸,都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当党组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为西藏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雪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最贫穷的地区。在山东工作、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生活,那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孔繁森同志有理想有抱负,他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对自己的工作确定很高的标准,都力求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他不空谈,讲求实干,注重工作效果,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就跑遍了98个,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给了西藏人民,使藏族同胞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加倍工作,严格管理,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三)
当我再一次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对这样一位人民的好公仆的印象慢慢清晰起来。当人们怀念孔繁森时,我们又回到他的人生中讲述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怎么样的一故事。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宣传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进藏以后,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工作3年期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牧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老,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正县所有办公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0个敬老院和养老院,都给孤寡老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的雪水。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的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去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去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他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次,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孔繁森的去世,让无数藏族同胞伤痛不已,一位90多岁的藏族老人一直哭了半个小时,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藏族习俗摸着脑门为书记祝福,反复念着一句话:“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看到影片中的这一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他的名字,他的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孔繁森是千千万万进藏干部中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他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汉族的领导干部,孔繁森不仅给西藏人民带去了党和内地人民的关怀,而且带领藏族同胞发展经济,生活上也与藏族同胞融合在一起,当地人们不仅把他视为领导,更把他当作亲人。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应该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学习他一心为公,公而忘私,公私分明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呕心沥血,一心为人民群众。我们学生党员应把孔繁森同志的精神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先人后己,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充分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孔繁森同志,重要的是要见诸于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以孔繁森为榜样,对照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找差距,从孔繁森同志的事迹中汲取营养,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名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用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高尚品质和模范行动,带领群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孔繁森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召唤。孔繁森同志从青年时代就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孔繁森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集中的一点,就在于它牢固的树立并忠诚的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一致的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热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四)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我应该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五)
孔繁森,一个响遏行云的名字;孔繁森,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公仆;孔繁森,一个忠于职守的好书记!看完电影,孔繁森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高大!是谁真正做到了一心为党,做到了一生为人民?就是他——献身西藏阿里的人民好干部——孔繁森!
勇气和意志支持他毅然离开了山东老家,离开了家人,来到了雪域高原。拉萨的任务完成了,他又乘上汽车匆匆开往阿里,身后还回荡着一曲曲不灭的赞歌……
阿里的偏僻、贫困难以想象,那儿的居民生活苦不堪言。孔繁森一到那儿,就一件接一件地为人民做事。他踏过每户人家的门槛,慰问过每个老人,鼓励过每个孩子,帮助过每户家庭,他给老人治病送药,到学校去慰问师生,到军营去探看士兵……这样的好干部,就是人民的真正公仆啊,阿里人民怎能不对这个孔书记感激涕零?
影片中最使我感动的莫过于这件事了:冬季的一天,一场百年难遇的暴风雨吞噬了整个阿里。这皑皑的白雪覆盖了大地,青草和各种农作物全被吞没,电缆也被埋没在雪中。然而就在这一天,孔繁森女儿打电话来了,说他的妻子得了重病,吐血不止,让他速回拉萨。然而,为了他的责任,也为了阿里的人民,他没有回去。
多么伟大的品格,多么高尚的灵魂!为了公众的利益放弃一已之私,这样大公无私的好干部现在还有多少呢?就说我吧,作为一班之长,也常常自私自利,不为集体利益着想,我行我素。
孔繁森的一生,是为人民忙碌的一生,是为他人幸福的一生,更是为党忠心耿耿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果这样的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好干部不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那么还有谁可以担当呢?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六)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____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七)
孔繁森是党的优秀干部代表,是共产党员中杰出的代表,他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所有的先进性。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党员先进性的前提条件,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坚实基础,党的先进性通过党员先进性充分体现出来,两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靠党员先进性来体现,要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弘扬孔繁森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员的先进性在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体现出来。
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党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出来。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把学习和弘扬孔繁森精神贯穿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切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在抓好整改提高阶段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第一批次开展先进性教育的经验,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为第二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建立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党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出来。要把弘扬孔繁森精神作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通过思想政治建设,保持好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奠定基础。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通过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的学习,不断坚定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增强执政意识,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要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进一步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促进发展的能力、保持稳定的能力、深化改革的能力、加强民主的能力、法制建设的能力。特别要对照模范典型查问题、找差距,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89个字,有4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4分钟,朗读时长39分钟,慢速需要55分钟,有261位用户喜欢。
有这样一位内地的领导干部,曾经两次进藏,一次延期,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最终以身殉职,倒在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就是孔繁森。
我们政协机关自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而对我思想上触动最大的,莫过于含着热泪看完这部电影《孔繁森》,孔繁森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了什么才是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个生命不可能延缓到永远,但他的精神却可以永世长存。孔繁森同志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深入到阿里地区————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以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群众的生活奔忙。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亲自深入高原地区的部队、村寨、学校、牧民家中调查研究,解决困难,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为了解决雪灾中牧民的生活问题,他用普实的语言和行动温暖鼓舞着广大群众,用无私的爱心向人民奉献一切。影片中他满腔热忱为群众服务,为国家利益不计较家庭个人得失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
孔繁森同志的一生,是一个共产党员不懈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祖国。淡泊名利的孔繁森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光辉!
学习孔繁森同志,就要从他那种认真务实的“螺丝钉精神”学起。电影中的点滴小事,却反映了他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记得我的一位老师说过,“人生在世,要又满足又不满足。哪个岗位都能有所作为,不要总是挑剔,要满足。自己并不是做得那么完美,永远有努力的余地,要不满足。” 孔繁森同志之所以成为全国共产党学习的榜样,他的螺丝钉精神是成就这一切的关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必须具有像孔繁森同志那样的“螺丝钉精神”。毛主席他老人家对共产党的先进性有过一个通俗的解释:他说,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孔繁森同志正是用他那种“螺丝钉精神”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关键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像孔繁森同志学习,树立“螺丝钉精神”,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表现在我们每个人对党员身份的珍惜,对党的形象的爱护,对党性的忠诚和对党员要求的自觉。
机器再大,没有螺丝钉或者螺丝钉松松垮垮不行。人再有本事,没有螺丝钉精神也不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任何党员,不管是党的干部还是我们普通党员,作为无产阶级先进组织的一分子,就像一部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就要意识到自己承担的一份责任。我们党的先进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都是靠我们队伍中的每一个人的力量来组成的。
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该像孔繁森同志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浦东新区在更高的起点上更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二)
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淡泊名利的孔繁森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光辉!
看着电影,我的眼前不断浮现出一株株顽强挺立的高原红柳。红柳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草原,是草原赖以繁衍生息的保护神,为草原人民赢得了生存的空间;红柳还为千千万万的高原人民解除病痛,带来健康,所以人们称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孔繁森同志就像高原红柳一样,他扎根西藏,为了改变阿里的贫穷面貌,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终日奔波劳碌,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在他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可他自己却勤政廉洁,过着朴素的生活。孔繁森带两名工作人员到了北京,他连出租车都舍不得坐,连肉都舍不得吃,住在简陋的地下室里。工作人员怕他出门办事被人家瞧不起,就瞒着他给他买了件190元的衬衫,他大发雷霆,他说:“阿里人民正在受罪,你有钱买衬衫,为什么不捐给他们!” 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该让多少“公仆”感到汗颜!我们不难想象,当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正在上演的同时,又有多少“公仆”正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公款消费?又有多少“公仆”正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利中饱私囊?当我们痛心疾首的缅怀孔繁森同志时,可曾唤醒他们泯灭的良知?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内心被他的事迹深深地震颤。孔繁森同志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眼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生命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不愧是党的好儿子。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今的社会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市场经济突飞猛进,优越的物质生活很容易迷惑我们的心灵,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在内心固守一种信仰,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这是一种能让人在危难之际爆发出无穷动力的力量源泉!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三)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共产党人,要时刻想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惦记着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正如影片中所说:“孔繁森给曲珍老人暖脚,就是温暖了所有老人的心。”孔繁森流泪了,同行的县长乡长流泪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流泪了,他为手下的官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那位老人更是哽咽得泣不成声,她用藏语一遍又一遍地说:“大干部,活菩萨,大干部,活菩萨……”那一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只有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才能这样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和人民心连心。孔繁森暖的不止是一位孤寡老人的脚,更暖了千千万万个阿里人民的心呀!
阿里地区遭受了50年来最大的雪灾,牧民们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孔繁森冒着暴风雪视察灾情,被困在雪地里一天一夜,可他刚刚苏醒过来,就带领工作人员把生活用品送到被暴风雪困在山上的师生手里,老师们含着泪让孩子们读书给这位可亲可敬的孔爷爷听,稚嫩的童声响彻山谷,那一刻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似乎连肆虐的风雪都为之动容了!而此时他的妻子正躺在拉萨的病床上,生命危急,她千里迢迢从山东到拉萨来看他,已经6天了,可他没有时间去看她,他心里放不下阿里的老百姓呀!他难道真的不想家吗?不是的,因为他最喜欢唱的歌就是《说句心里话》。可谓自古忠孝难两全,他顾的是阿里这个大家,却无法顾及自己的小家。在他内心深处,总是掩饰不住对妻子、对儿女们、对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的那份浓浓深情。“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心声!
他到高原海拔最高的学校去视察,得知那里的两位老师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他认为这是自己工作的失职,他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教师顶工资,同行的工作人员说那是他和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一个月的生活费。我看到了孔繁森眼里的点点泪花,看到了老师们眼里的泪花,更看到了他一心为民的赤胆忠心。这就是我们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从口袋里掏出来的带着体温的不仅仅是几张纸币,更是一颗闪亮的、共产党员的心啊!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四)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孔繁森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身为一名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党的根本性质。从孔繁森这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党无私奉献的光辉。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专门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可当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的艰苦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这并不代表这我们可以忘记,可以舍弃这样的精神。国家的建设,党的建设需要我们,长大后我们应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五)
近年来,随着央视等新闻媒体对郭永怀事迹的宣传、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开放和荣成郭永怀事迹宣讲团活动的开展,郭永怀心有大我、报效祖国、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潜心研究、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得以广泛传播,不断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砥砺奋进!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1956年9月,郭永怀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倡导了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力学人才,为我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68年12月5日,乘坐飞机失事,壮烈牺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生命保护了重要科研数据资料。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三个领域中均作出重要贡献并被授予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郭永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离开家远渡重洋求学报国,回国后为国防事业而呕心沥血,直至1968年牺牲在核武器研制的秘密时期。对于这样一位无名英烈,在那特殊的历史阶段没有宣传、没有报道,他的事迹一度鲜为人知。即使在1999年9月中央授予23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许多人对于郭永怀这个名字也还是陌生的。在他的家乡山东荣成,家乡人、甚至他的父母、亲属知道的只有他生在荣成,留学美国,无法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和对国家的重大贡献。这个谜,让家乡人民牵挂不已,生他养他的故乡更期待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浓厚家国情怀的郭永怀。
于是,早在2000年荣成市委就派出采访组全面收集了郭永怀各时期的人生轨迹,采写了2万多字的长篇通讯” 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追记”,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发出“新闻阅评“,《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科技报》《光明日报》等纷纷转载,多家电视台争相采访报道。同时荣成市在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的热情帮助下征集了郭永怀生前相关遗物,为建立郭永怀事迹展馆打下了基础,并于____年在市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的雕像。
在新时代,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郭永怀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委市政府于____年启动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建设。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共分8个展厅。陈列馆用_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5个视频,形象的展现了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六)
1965年,郭永怀曾经讲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来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为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他肩负着发展我国近代力学和尖端科学事业的重任,郭永怀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因此,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的工作日程表永远是排得满满的,力学所和有关单位的业务问题,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大批文件和科研报告需要他处理。他从不午休,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他没有节假日,不是照样到所里上班,就是在家里埋头书案,博览群书。正因为他无休无止地追求着新的知识,所以对国际上近代力学和尖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总是了如指掌,对各种复杂的课题总能做具体入微的指导。在国外,他有过一些业余爱好:喜欢集邮,对于音乐有很高的鉴赏力,回国后,由于工作繁忙,就很难得有时间去过问他珍藏的邮集或欣赏优美的乐曲了。
他自己勤奋,也希望别人勤奋。他时常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青年:“天才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学问是无止境的,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占领科学堡垒。”他还用牛顿与鸡骨头的故事教育过大家,要大家用一股“傻劲”去学习、工作。言传身教,使他周围的同志们深受感染,而他的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也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在学术问题上,郭永怀以严谨著称,从不容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容许草率从事,滥竽充数。他毕生发表的科学论文为数不多,但每篇都有一定的份量和价值;在发表之前,他总要反复核实,斟字酌句,非常慎重。回国以后,为了教学的需要,也为了系统介绍国外流体力学的经典著作,他亲自动手翻译普朗特著的《流体力学概论》(1952年版),他给自己提出了信、达、雅的高要求;为了使译著准确流畅,他反复对照了德文原版和英文译本,和有关同志商讨了数十次;对原书疏漏之处,还加上了注释。这样,前后历时8年,直至他牺牲后才正式出版。这本高水平的译著出版之后,连续印刷两次,畅销海内外,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在指导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他要求制订工作计划时必须有指标,有进度,而且切实可行,如果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就要退回重新制订;对于学术报告,他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足,在一定条件下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学术讨论中,他绝不放过一个细微的错误。有一次一个青年同志在报告工作时,需要画一条湍流情形下的速度分布曲线,就随便画了一条。郭永怀立即指出,它不能反映湍流的特点,要这位青年同志纠正过来。
他生前兼任《力学学报》主编,审稿时严格把关,不分亲疏也不看投稿人“来头”大小,一律秉公办理。有一次对力学界一位权威的来稿发生了分歧,审稿者提出了肯定的意见,有一位青年人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为此郭永怀特意组织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结果发现基本方程有误,郭永怀就坚决支持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小人物”的意见。1963年,力学学报编辑部接到一封对一篇论文持有歧见的批评信,而论文作者是在郭永怀指导下工作的两位青年。郭永怀仔细地看了来信,并让两位作者认真考虑别人的观点,给予答复。他说:“我主张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进行学术交流,以期引起讨论。别人的批评意见,只能使我们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郭永怀为人实事求是,他从不人云亦云,一旦发现真理不在自己这一边,却能及时修正错误。郭永怀对人严格,一丝不苟,但却平易近人。有时,即使他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客观上难以实现,他也会及时收回。有一次,他要一个实验室进行风洞湍流度的测试工作,当他发现国内电子仪器信噪比比较低,一时无法进行这项工作时,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因为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虚怀若谷,不以势压人,所以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
他是我们华夏的英雄,因为有他的存在而多了一束曙光!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七)
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贫寒9岁才上学,先后在石岛镇明德小学、青岛大学附中就读。他成绩一直拔尖,受到校方特殊对待和奖励,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在当时社会极为罕见,因此他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于1933年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被着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卢沟桥炮声响起后,郭永怀与北大师生们一起南迁,历尽艰苦跋涉到达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在上海登船前,他发现领到的护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签发,怒不可遏,毅然放弃这次机会。八个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进入多伦多大学。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便选择了空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因导师认为这一课题难解,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向航空大师冯·卡门请教,并与在那里学习的钱学森、钱伟长等结为好友。1945年,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不久就担任了副教授、教授。
1956年,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携全家回到祖国。经先期回国的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在回国后的12年间,一直追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稿酬作为党费上交,并将从国外带回的电动计算机、排风扇交给公家使用。
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郭永怀担任了九院的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经常风餐露宿,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被戏称为核研究领域的“叁尊大菩萨”之一(另两尊是理论、试验部门的负责人)。
20世纪64年10月和翌年5月,我国第一、第二枚塬子弹先后爆炸试验成功,周总理、邓先圣专门为郭永怀等科学家摆了庆功宴。1965年以后,郭永怀在参与氢弹研制的同时,又参加了人造卫星的设计。与此同时,为了完成援外任务,他还担任研制一种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总设计师,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奇迹般地制成了这种超低空的地空导弹。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飞机降落时发生坠毁事故,他不幸遇难,时年59岁。同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69个字,有4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9分钟,朗读时长30分钟,慢速需要43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一)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周年纪念日之际,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仪式在郭永怀家乡荣成举行。当天,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有关人员、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亲属等参加活动。
仪式上,中科院力学所和中科大在此设立了“党员教育基地”并为之揭牌,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分别与郭永怀陈列馆结成友好合作馆,通过长期友好合作,进一步弘扬郭永怀精神,助力红色教育建设。仪式现场,还举办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郭永怀同志夫人李佩先生的画传首发仪式。
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多年来,荣成市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____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今年5月动工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展藏资料600多件,是一所现代化综合性教育展馆。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采用照片、实物、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角度,记录了展示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二)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这一点,在音乐剧中有生动刻画,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钟的片断,也感人至深。
总而言之,科学家是有大爱的人。这些共和国的脊梁用大爱为我们构筑了永不坍塌的铁的长城!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三)
郭永怀,似他的名字般永远令人怀念。在列强对新中国进行露骨的核威胁之下,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一穷二白”的经济困难局面下,在新中国下决心研制原子弹的自力更生精神感召下,草原的每一棵草、每一朵云、每一片蓝天都见证了那段绝密且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见证了郭永怀以生命为代价投身祖国核事业的无悔追求。
在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没人说得清楚。然而,郭永怀在生前谈及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却是这样的话:“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被郭永怀等人铸就成一座历史丰碑。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斯人已去,精神永驻。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四)
“叔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他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为国家效劳,为人民作出贡献。”郭永怀侄女郭淑娥说。
王瑾是一名陈列馆的讲解员,看着修缮后的陈列馆,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作为郭永怀先进事迹讲解员,今后会挖掘更多素材、更加深入学习领会郭永怀的精神,通过富含情感的讲解,让更多人全方位认识郭永怀、学习郭永怀。
大无畏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荣成来说,汲取郭永怀身上的精神动力迫在眉睫。
战争年代,荣成走出了100多位将军,为全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如今,这里已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前三季度,荣成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40亿元,同比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实现由“速度经济”向“素质经济”的蜕变,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永怀精神,常学常新。郭永怀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67万荣成人民在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努力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征程上不断超越。
1958年1月,郭永怀出任《力学学报》主编。1957年,钱伟长被打成右派。郭永怀了解钱伟长的学术功力,仍然请他任编委。一次,一位知名教授向学报投稿,钱伟长发现其论文中竟有51个基本错误,提出不宜发表。那位教授向编委会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对此郭永怀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
1958年,教育界开展 “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倾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是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五)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学生胡文瑞,详细回顾了与郭永怀交往的经历,讲述了郭永怀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和他个人的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深情回忆了自己在郭永怀细心爱护下的学习成长经历。认为郭永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其榜样的力量对身边的同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郭永怀的亲属郭辉远表示,郭永怀以国家为重的赤子情怀一直鞭策着他和后人,在家乡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为传承郭永怀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激励自己把郭永怀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家风传承下去。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在研讨中指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威海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我市能够继续挖掘郭永怀事迹、宣传郭永怀精神,让更多的人走近郭永怀、知晓郭永怀、学习郭永怀,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他的精神,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江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郭永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市各级要利用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学习研究好郭永怀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炼、丰富和拓展,把郭永怀精神提升为先进文化资源传承下去。要宣传弘扬好郭永怀精神,通过实地参观、媒体宣传、演讲、征文等形式,把郭永怀的故事讲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要实践运用好郭永怀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不断推动荣成工作再上新台阶。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六)
孔繁森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现称)五里墩村路庄小学读书时,学校为激励学生发奋苦读设立了流动红旗制度,孔繁森所在的第二小组是班里的模范小组,是流动红旗的长期保持组。一天,孔繁森和小组同学们一起做作业,孔繁森的父亲孔庆会问孩子们:“大家这么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孔庆会语重心长地说:“我经常看见其他组的同学们,课后帮助村里的父老乡亲,还会去孤寡老人家里打扫院子,陪老人说话。虽然他们也想拿流动红旗,但他们不把学习作为唯一目标,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你们还不如他们。”孩子们听了孔庆会的话,深受感触,懂得了学习不但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孔繁森很喜欢看小人书,他最喜欢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每听到包公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故事,还有抗日名将张自忠、范筑先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事迹,他就激动不已,决心长大也做一个像包公那样的清官,也要像抗日英雄那样,做一个受人敬仰的人。
在校学习期间,孔繁森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是学校的文体委员、劳动委员。孔繁森喜欢唱歌,其中他最喜欢唱的一支歌是《歌唱二郎山》,歌里有“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西藏,也就在那时候,在孔繁森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为他后来的援藏事业奠定了情感基础。1959年,孔繁森考上了聊城一所技工学校学习电业知识。在校期间,孔繁森憧憬着建设美好家乡,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学习,成了全校有名的“三多两难”学生,即看书多、思考问题多、做实验多和提问题难、做的作业难,并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这为他日后的工作和事业打下了基础。
1961年参军后,孔繁森成为一名勤务员,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接受教育。在照顾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院长张耀汉时,孔繁森曾跑到伙房为他要了半碟子甜面酱和几棵大葱。原本想着老首长应该会喜欢,没想到却受到了老首长的严厉批评。老首长责令他马上拿回去并道歉,还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不能搞特殊是军队的传统,也是军队铁的纪律。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他,使他懂得要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照顾老革命、老领导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深刻体会到前辈们一心为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崇高品质,他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新时代孔繁森精神的弘扬离不开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孔繁森精神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发挥好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用孔繁森精神激励青少年成长。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有感(七)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____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63个字,有4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0分钟,朗读时长33分钟,慢速需要46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一个生命不可能延缓到永远,但他的精神却可以永世长存。孔繁森同志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深入到阿里地区————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以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群众的生活奔忙。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亲自深入高原地区的部队、村寨、学校、牧民家中调查研究,解决困难,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为了解决雪灾中牧民的生活问题,他用普实的语言和行动温暖鼓舞着广大群众,用无私的爱心向人民奉献一切。影片中他满腔热忱为群众服务,为国家利益不计较家庭个人得失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
孔繁森同志的一生,是一个共产党员不懈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祖国。淡泊名利的孔繁森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光辉!
学习孔繁森同志,就要从他那种认真务实的“螺丝钉精神”学起。电影中的点滴小事,却反映了他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记得我的一位老师说过,“人生在世,要又满足又不满足。哪个岗位都能有所作为,不要总是挑剔,要满足。自己并不是做得那么完美,永远有努力的余地,要不满足。” 孔繁森同志之所以成为全国共产党学习的榜样,他的螺丝钉精神是成就这一切的关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必须具有像孔繁森同志那样的“螺丝钉精神”。毛主席他老人家对共产党的先进性有过一个通俗的解释:他说,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孔繁森同志正是用他那种“螺丝钉精神”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关键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像孔繁森同志学习,树立“螺丝钉精神”,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表现在我们每个人对党员身份的珍惜,对党的形象的爱护,对党性的忠诚和对党员要求的自觉。
机器再大,没有螺丝钉或者螺丝钉松松垮垮不行。人再有本事,没有螺丝钉精神也不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任何党员,不管是党的干部还是我们普通党员,作为无产阶级先进组织的一分子,就像一部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就要意识到自己承担的一份责任。我们党的先进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都是靠我们队伍中的每一个人的力量来组成的。
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该像孔繁森同志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浦东新区在更高的起点上更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二)
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作为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了。
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
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这些困难,忘我工作。他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经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
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在阿里期间,孔繁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加快阿里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天下的人要为天下人着想为天下的人谋福利,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为西藏地区人民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但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学习专业科学文化知识,要关心国家大事、国计民生,做到身在校园心系天下,争取成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三)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宣传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进藏以后,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工作3年期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牧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老,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正县所有办公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0个敬老院和养老院,都给孤寡老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的雪水。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的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去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去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他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次,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孔繁森的去世,让无数藏族同胞伤痛不已,一位90多岁的藏族老人一直哭了半个小时,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藏族习俗摸着脑门为书记祝福,反复念着一句话:“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看到影片中的这一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他的名字,他的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孔繁森是千千万万进藏干部中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他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汉族的领导干部,孔繁森不仅给西藏人民带去了党和内地人民的关怀,而且带领藏族同胞发展经济,生活上也与藏族同胞融合在一起,当地人们不仅把他视为领导,更把他当作亲人。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应该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学习他一心为公,公而忘私,公私分明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呕心沥血,一心为人民群众。我们学生党员应把孔繁森同志的精神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先人后己,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充分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孔繁森同志,重要的是要见诸于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以孔繁森为榜样,对照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找差距,从孔繁森同志的事迹中汲取营养,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名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用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高尚品质和模范行动,带领群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孔繁森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召唤。孔繁森同志从青年时代就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孔繁森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集中的一点,就在于它牢固的树立并忠诚的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一致的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热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四)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共产党人,要时刻想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惦记着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正如影片中所说:“孔繁森给曲珍老人暖脚,就是温暖了所有老人的心。”孔繁森流泪了,同行的县长乡长流泪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流泪了,他为手下的官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那位老人更是哽咽得泣不成声,她用藏语一遍又一遍地说:“大干部,活菩萨,大干部,活菩萨……”那一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只有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才能这样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和人民心连心。孔繁森暖的不止是一位孤寡老人的脚,更暖了千千万万个阿里人民的心呀!
阿里地区遭受了50年来最大的雪灾,牧民们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孔繁森冒着暴风雪视察灾情,被困在雪地里一天一夜,可他刚刚苏醒过来,就带领工作人员把生活用品送到被暴风雪困在山上的师生手里,老师们含着泪让孩子们读书给这位可亲可敬的孔爷爷听,稚嫩的童声响彻山谷,那一刻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似乎连肆虐的风雪都为之动容了!而此时他的妻子正躺在拉萨的病床上,生命危急,她千里迢迢从山东到拉萨来看他,已经6天了,可他没有时间去看她,他心里放不下阿里的老百姓呀!他难道真的不想家吗?不是的,因为他最喜欢唱的歌就是《说句心里话》。可谓自古忠孝难两全,他顾的是阿里这个大家,却无法顾及自己的小家。在他内心深处,总是掩饰不住对妻子、对儿女们、对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的那份浓浓深情。“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心声!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五)
在学术问题上,郭永怀以严谨著称,从不容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容许草率从事,滥竽充数。他毕生发表的科学论文为数不多,但每篇都有一定的份量和价值;在发表之前,他总要反复核实,斟字酌句,非常慎重。回国以后,为了教学的需要,也为了系统介绍国外流体力学的经典著作,他亲自动手翻译普朗特著的《流体力学概论》(1952年版),他给自己提出了信、达、雅的高要求;为了使译著准确流畅,他反复对照了德文原版和英文译本,和有关同志商讨了数十次;对原书疏漏之处,还加上了注释。这样,前后历时8年,直至他牺牲后才正式出版。这本高水平的译著出版之后,连续印刷两次,畅销海内外,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在指导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他要求制订工作计划时必须有指标,有进度,而且切实可行,如果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就要退回重新制订;对于学术报告,他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足,在一定条件下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学术讨论中,他绝不放过一个细微的错误。有一次一个青年同志在报告工作时,需要画一条湍流情形下的速度分布曲线,就随便画了一条。郭永怀立即指出,它不能反映湍流的特点,要这位青年同志纠正过来。
他生前兼任《力学学报》主编,审稿时严格把关,不分亲疏也不看投稿人“来头”大小,一律秉公办理。有一次对力学界一位权威的来稿发生了分歧,审稿者提出了肯定的意见,有一位青年人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为此郭永怀特意组织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结果发现基本方程有误,郭永怀就坚决支持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小人物”的意见。1963年,力学学报编辑部接到一封对一篇论文持有歧见的批评信,而论文作者是在郭永怀指导下工作的两位青年。郭永怀仔细地看了来信,并让两位作者认真考虑别人的观点,给予答复。他说:“我主张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进行学术交流,以期引起讨论。别人的批评意见,只能使我们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郭永怀为人实事求是,他从不人云亦云,一旦发现真理不在自己这一边,却能及时修正错误。郭永怀对人严格,一丝不苟,但却平易近人。有时,即使他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客观上难以实现,他也会及时收回。有一次,他要一个实验室进行风洞湍流度的测试工作,当他发现国内电子仪器信噪比比较低,一时无法进行这项工作时,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因为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虚怀若谷,不以势压人,所以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
他是我们华夏的英雄,因为有他的存在而多了一束曙光!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六)
孔繁森,一个响遏行云的名字;孔繁森,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公仆;孔繁森,一个忠于职守的好书记!看完电影,孔繁森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高大!是谁真正做到了一心为党,做到了一生为人民?就是他——献身西藏阿里的人民好干部——孔繁森!
勇气和意志支持他毅然离开了山东老家,离开了家人,来到了雪域高原。拉萨的任务完成了,他又乘上汽车匆匆开往阿里,身后还回荡着一曲曲不灭的赞歌……
阿里的偏僻、贫困难以想象,那儿的居民生活苦不堪言。孔繁森一到那儿,就一件接一件地为人民做事。他踏过每户人家的门槛,慰问过每个老人,鼓励过每个孩子,帮助过每户家庭,他给老人治病送药,到学校去慰问师生,到军营去探看士兵……这样的好干部,就是人民的真正公仆啊,阿里人民怎能不对这个孔书记感激涕零?
影片中最使我感动的莫过于这件事了:冬季的一天,一场百年难遇的暴风雨吞噬了整个阿里。这皑皑的白雪覆盖了大地,青草和各种农作物全被吞没,电缆也被埋没在雪中。然而就在这一天,孔繁森女儿打电话来了,说他的妻子得了重病,吐血不止,让他速回拉萨。然而,为了他的责任,也为了阿里的人民,他没有回去。
多么伟大的品格,多么高尚的灵魂!为了公众的利益放弃一已之私,这样大公无私的好干部现在还有多少呢?就说我吧,作为一班之长,也常常自私自利,不为集体利益着想,我行我素。
孔繁森的一生,是为人民忙碌的一生,是为他人幸福的一生,更是为党忠心耿耿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果这样的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好干部不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那么还有谁可以担当呢?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七)
孔繁森20__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家庭,他1米7左右的个头,一双乌黑的眼睛,一脸坚毅的表情。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七年,20__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被国家抽调到西藏工作。孔繁森刚到西藏,就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铭志。
进藏以后,原注定孔繁森担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便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内,孔繁森爱民如子,他不仅和农民一起耕耘、播种、除草,还把自己的工资捐给希望工程。三年后,孔繁森奉调回山东。
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再次进藏。他不畏艰辛,担任拉萨副市长,并收养了三个孤儿。然而,作为拉萨副市长的他收入并不是多高,再加上补贴一些困难家庭,他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没办法,他只好买血为自己领养的三个孤儿补充营养。
孔繁森一心为人民,一生为人民正是党的好干部。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40个字,有4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9分钟,朗读时长31分钟,慢速需要44分钟,有262位用户喜欢。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悟(一)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这一点,在音乐剧中有生动刻画,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钟的片断,也感人至深。
总而言之,科学家是有大爱的人。这些共和国的脊梁用大爱为我们构筑了永不坍塌的铁的长城!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悟(二)
中国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分别与郭永怀陈列馆结成友好合作馆,通过长期友好合作,进一步弘扬郭永怀精神,助力红色教育建设。仪式现场,还举办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郭永怀同志夫人李佩先生的画传首发仪式。
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多年来,荣成市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____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今年5月动工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展藏资料600多件,是一所现代化综合性教育展馆。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采用照片、实物、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角度,记录了展示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悟(三)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____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悟(四)
如今的社会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高科技。外来文化充斥着大街小巷。街道上到处长的是流行歌曲,时髦青年嘴里张口闭口都是一些让人听不懂的新词汇,几乎每个年轻人一说起周节伦,李宇春都会眉飞色舞。对他们的来历,出身是如数家珍,对他们的风采是敬仰万分,但如果你问他们雷锋是谁?什么是奉献精神?恐怕几没有几个人可以完整的告诉你了。
是时代改变了人的思想还是人的观念迁就了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高深的社会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去质讯它。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它。我能做的只是在我内心万分呵护我曾经追求了一生的那种信仰,我所守护的,也许就是人的一种心劲。是那种能让人在危难之际爆发无穷动力的力量源泉!周日闲来无聊整理房间,从一个废旧的箱子中我发现了一张碟片。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当年在部队是组织我们观看了这部电影后,由于我很有一些感触,请假上街又买了张光碟。时光迁就。没想到时隔14年后。居然在我打扫房间时又看到了它。
抹去碟上尘封许久的灰尘。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插入碟机中,呵呵。过去东西的质量还真没的说,随着悠扬的歌声响起,我的心绪不经意间已经漂到了那高原的茫茫雪域之中……
同所有的伟大人物相提而论。孔繁森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和那些曾经被万人所津津乐道的奇闻逸事。经历传奇来说。他所做的一切似乎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不置一提。同那些被流芳百世,千古传唱的名言名句,诗词歌赋相论。他也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
一切似乎都不能比。孔繁森已早离我们而去。他应该是停留在上一世纪的一个坐标。但是现在流行的一切又怎么可以和他所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相比。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一个精神坐标。精神指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奉献。民族的进步也正是靠了这许多人的求新立异。但我们不要忘记了那些曾经为我们有今天这样一个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空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也不要忘记了那些在无名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所有我们应当景仰的人!
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又回到了火热的部队。又回到了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在哪个万象更新的年代里。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在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雪域高原___阿里。,在没有被外来文化所侵蚀的那片净土上升起了一颗让所有人都时代铭记的新星——孔繁森。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悟(五)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
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我应该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悟(六)
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的一个贫苦家庭,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在拉萨工作几年后,于1993年4月4日调往阿里地区任中共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地区的环境极其恶劣,海拔高空气稀薄,温度常年低于零度,人烟稀少,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孔繁森就是在这样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洒下他的满腔热血!
到任后,积极听取干部意见、带领干部们走访村民的家、给孤寡老人治病带去温暖、到兵站与战士们合唱。雪灾严重,妻女从山东赶来看他,妻子因病住进了医院,他也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探望,而是继续投身在救灾的工作中,直到灾情减轻才到医院探望自己的妻子……这些无不体现了孔繁森无私奉献、无时无刻把群众放在第一位的精神。然而这样一位人民的好干部却在赴新疆考察的途中车祸身亡,让人扼腕叹息。
看完这部电影,再加上自己在网上查阅关于孔繁森同志的生平事迹,我觉得我真的很渺小,为大家付出的远远不够,自己受的苦远远不足!试问有多少人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远赴西藏,在那恶劣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孔繁森同志意识到西藏人民需要我们共产党员的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过上美好的生活。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在那次雪灾中,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群众,其次再保护牲畜。他把群众的情绪稳定,再团结群众把损失减到最少,最后成功抵御住了这次灾难。
我还认为我应该学习他那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精神。雪灾中,他不忘在水深火热的群众,没有第一时间赶去探望从家乡远道而来的妻女。他是真正把群众放在第一位的人。他了解到山区的教师很久没发工资,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工资捐了给她。他到孤寡老人家,为老人暖脚,这让老人得到久违的温暖。党员和群众就像鱼和水,谁都不能离开谁,只有明白这个道理,党员才能更好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孔繁森同志有太多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作风,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需要学习完善的还有很多,我立志以孔繁森为榜样,学习他那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以他的名言作结束语: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悟(七)
孔繁森在地震中救孤儿,在海拔五千米的暴风雪重灾区走村串户慰问灾民,到兵站去看望战士们,和他们同声唱起了“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尤其是孔繁森去看望藏族的尼玛家送温暖时不仅给老人治病,还把老人的家放在自己怀里为其暖脚的画面,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正是这一个个感人的情景,使孔繁森的英雄形象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群众是一杆秤,哪个好,哪个坏,百姓心里明明白白。孔繁森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正是因为这种爱,他不惜离别年迈的老母、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及动过几次大手术的妻子,也不顾自己在西藏几近死过一次的经历;他毅然再次进藏,在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阿里地区,为藏族人民脱贫致富而忘我工作。
孔繁森常说“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带领群众,干出一个今生今世的幸福来。”的确,孔繁森用自己的一生,去为拉萨人民开辟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第二次进西藏期满后,由于工作需要,他继续留下,而且到更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他每到一地就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政策,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西藏人民,他可以献出金钱,鲜血,健康乃至自己的生命。孔繁森每次下乡,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而且收养孤儿,并想方设法不让孩子们受委屈。在西藏工作的近10年,他几乎没往家里寄过钱,省下的工资,大部分花在了藏族群众身上。在他当拉萨市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他留下的遗物仅有8.6元钱和3个纸箱。
孔繁森身上体现的励志榜样永远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他当年自动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正是我们时代的呼唤,也是今天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真谛。孔繁森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踩出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76个字,有4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9分钟,朗读时长31分钟,慢速需要44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当党组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为西藏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雪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最贫穷的地区。在山东工作、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生活,那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孔繁森同志有理想有抱负,他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对自己的工作确定很高的标准,都力求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他不空谈,讲求实干,注重工作效果,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就跑遍了98个,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给了西藏人民,使藏族同胞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加倍工作,严格管理,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____最新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二)
他,就是中共阿里原书记——孔繁森。
假如人生是汪汪大洋中的一条小船,那么,志向是方向盘,工作是发动机。没有志向则船无往,只能在大风大浪中晕头转向,随波逐流,终无所成;不努力工作,纵然有了方向,也只能是守株待兔,停滞不前。立志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学习,去工作。孔繁森也正是为了西藏阿里,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记得他来到西藏,第一次主持会议的时候,他不是侃侃而谈,不是气宇轩昂,不是决心如山倒,也不是誓言重重。他只是平淡地说了声:“你们会在我心中。”正是这个看似平凡的志向,拉开了他西藏工作的序幕。为他光辉的历程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江泽民爷爷曾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孔繁森就是这样的典范。
忘不了多少个夜晚,他在屋角沉思;忘不了多少个白昼,他在黄土沙中奔波;忘不了他踏遍了每户人家的门槛,慰问了每个老人,鼓励过每个孩子,帮助过每个家庭;也忘不了他曾收养过两个孩子,对他们关怀备至,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的心中装着的始终是藏族的孤儿,藏族的老阿妈、老阿爸。
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奶和血。”孔繁森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永远刻在藏胞的心里,他的光辉形象在全国人民心中永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一定要有显赫的声誉,但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老英雄李玉安、井玉琢,引功埋名几十年,默默奉献。他们虽名不显世、誉不骄人,但又何尝不是具有崇高精神的共产党员呢?
无私奉献是时代的需要,是孔繁森给我们这代人——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呀,指引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诗中所写,他把自己的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藏族同胞的爱,他对祖国人民的爱。
____最新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三)
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对于每一项工作他都会讲求实干,不畏艰苦。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一向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能够忘记这样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仍需要我们这一代投入更多的力量。唯有秉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持续的进一步的发展。因而我们要拥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职责。
一个人的生命不能够永久的延续,但是他的`精神却能够鼓舞着历代的人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所震撼了,也领悟了许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孔繁森同志那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奋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以孔繁森为榜样,尽我们最大的力量,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____最新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四)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
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我应该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____最新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五)
随着悠扬的歌声响起,我的心绪不经意间已经漂到了那高原的茫茫雪域之中。
同所有的伟大人物相提而论,孔繁森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和那些曾经被万人所津津乐道的奇闻逸事。经历传奇来说,他所做的一切似乎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不置一提。同那些被流芳百世,千古传唱的名言名句,诗词歌赋相论。他也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
一切似乎都不能比。孔繁森已早离我们而去。他应该是停留在上一世纪的一个坐标,但是现在流行的一切又怎么可以和他所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相比。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一个精神坐标、精神指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奉献。民族的进步也正是靠了这许多人的标新立异。但我们不要忘记了那些曾经为我们有今天这样一个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空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也不要忘记了那些在无名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所有我们应当景仰的人。
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仿佛看到了他火热的心,看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在那个万象更新的年代里,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在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雪域高原阿里,在没有被外来文化所侵蚀的那片净土上升起了一颗让所有人都时代铭记的新星——孔繁森。
____最新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六)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____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____最新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七)
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贫寒9岁才上学,先后在石岛镇明德小学、青岛大学附中就读。他成绩一直拔尖,受到校方特殊对待和奖励,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在当时社会极为罕见,因此他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于1933年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被着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卢沟桥炮声响起后,郭永怀与北大师生们一起南迁,历尽艰苦跋涉到达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在上海登船前,他发现领到的护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签发,怒不可遏,毅然放弃这次机会。八个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进入多伦多大学。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便选择了空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因导师认为这一课题难解,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向航空大师冯·卡门请教,并与在那里学习的钱学森、钱伟长等结为好友。1945年,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不久就担任了副教授、教授。
1956年,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携全家回到祖国。经先期回国的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在回国后的12年间,一直追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稿酬作为党费上交,并将从国外带回的电动计算机、排风扇交给公家使用。
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郭永怀担任了九院的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经常风餐露宿,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被戏称为核研究领域的“叁尊大菩萨”之一(另两尊是理论、试验部门的负责人)。
20世纪64年10月和翌年5月,我国第一、第二枚塬子弹先后爆炸试验成功,周总理、邓先圣专门为郭永怀等科学家摆了庆功宴。1965年以后,郭永怀在参与氢弹研制的同时,又参加了人造卫星的设计。与此同时,为了完成援外任务,他还担任研制一种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总设计师,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奇迹般地制成了这种超低空的地空导弹。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飞机降落时发生坠毁事故,他不幸遇难,时年59岁。同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____最新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95个字,有4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2分钟,慢速需要30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____年6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中国人的航天梦又前进了一大步。而为我国发展航天事业打下基础的,正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的“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那就是郭永怀。
郭永怀是山东省荣成市人,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为我国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____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普通农户。郭永怀聪颖异常,17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中,成为四乡八镇第一个公费中学生;20岁那年,郭永怀又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预科班毕业后他转入本科学习,并选择了物理学专业。两年后,他投入光学专家饶毓泰门下继续深造。
1940年8月,郭永怀成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第一批来自中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
1941年5月,郭永怀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在加州期间,经过苦心钻研,郭永怀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破解了“声障”这个世界难题。20世纪50年代初,基于他的研究,美国成功制造了第一架实用超音速飞机——f-100战斗机。郭永怀因此跻身世界知名科学家行列。
1955年8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不久,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禁令一取消,郭永怀夫妇就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美国的许多朋友都劝他,美国的条件优渥,为什么总是牵挂着那个贫穷的国家?郭永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建设我们美丽的国家。”1956年9月初,郭永怀一家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郭永怀回到祖国后,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在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郭永怀临危受命,与王淦昌、彭桓武成为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在郭永怀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我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我国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筹建组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参与建院规划。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待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急着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5日,飞机在机场降落时,因大雾天气失去平衡,偏离了跑道,一头扎向一公里以外的玉米地……当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那件像往常一样穿在身上的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护在他的胸前。就是依据这份郭永怀用生命保护的绝密资料,在他牺牲22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爆成功。
1970年4月,由郭永怀参与设计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二)
郭永怀(1909—1968),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荣成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31年7月,郭永怀入读南开大学物理学专业。两年后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40年8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1941年,转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次年,获康奈尔大学航空学院教职,并成为该院创始人之一。
1956年10月,郭永怀从美国返回祖国,并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1958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九所(1964年2月改称九院)副所长、副院长,开始了“两弹”研制工作。同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殉职。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____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 212796 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三)
1999年9月,正值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为表彰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家隆重授予了23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当时,这23位获奖者大部分都仍然健在,也有几位已经故去,而这几位故去的人里面,唯独有一位被追认了烈士的身份,他就是郭永怀。
郭永怀于1909年4月4日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市一户家境还算不错的农民之家,自小时起就聪明过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是学霸。1933年,24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
1939年夏天,郭永怀在一众优秀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日之间已经爆发了全面战争,已经登上轮船的郭永怀突然发现自己护照上竟然有日本签证。他毅然掉头,拎起行李走下了轮船,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那之后又过了一年,郭永怀才再次起航出国,进入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941年5月,郭永怀又进入当时著名的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当时,他的导师是被人称为“航空之父”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
也正是在这里,郭永怀认识了他最相知的莫逆之交,也是影响和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钱学森。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四)
“献礼建党_年——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专题宣传活动,选择在聊城启动,地点定在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服务中心(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举行,不无道理。因为在外事活动上,孔繁森也是一位行家里手。
5月8日,记者来到莘县国有马西林场。一个由平房构成的大院,和门口一块写着“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中国2606项目部办公旧址”的牌子,是这个林场成长的见证。资料显示,马西林场经营总面积10912.9亩,分设7个营林区,有林地面积9000亩。当地干部称,这个林场不仅在防风治沙、改善气候、促进农业丰产丰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还提供了大量的林产品。
深入马西林场,放眼望去,一排排高大的树木齐齐列队。在这初夏时节,林场绿盖遮天,清风拂来,植物本真的气味使空气更加怡人。这片鲁西的大“肺”,被当地人称为“马西绿洲”。
马西林场的形成与发展,与孔繁森密切相关。1981年至1985年,孔繁森在莘县任县委副书记。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中国的2606项目,即莘县造林工程在1982年至1988年间执行。
历史上,莘县境内的黄河故道形成高低起伏的沙丘荒漠,带来严重的风沙危害。20世纪50年代初,当地建立国营王奉苗圃,1962年苗圃改为国营王奉林场,面积2907.9亩。为进一步治理沙荒,1980年7月,当地从林场周边新征沙荒地8005亩,面积扩大到10912.9亩,定名为国营莘县马西林场,并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1982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投资2000万美元,以马西林场为基础,在马颊河以西4个乡镇营建2606项目林。
1984年3月,世界粮食计划署通知莘县,于6月到莘县对项目一期工程进行中期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继续执行。这个中期评价至关重要,既关系世界粮食计划署是否同意莘县续建二期工程,更关乎国家声誉。莘县县委研究决定,接待工作由孔繁森总负责。
马西林场负责人石斌回忆说:“孔书记对准备工作要求十分严格、细致。现场路线、访问农户的安排、接待条件的改善、外宾的生活习惯、服务员的礼仪、服务等,他都布置得一清二楚。他常说:周总理说过,外交无小事。因此,方方面面都要十分注意。”
1984年6月下旬,世界粮食计划署考察组一行4人在莘县考察了3天,并给出了如下评价:“对项目出色的质量和工作的高效率印象很深。”项目二期工程因此顺利进行。
1988年,10万亩林海建成,马西人民战胜了风沙灾害,农业生产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985年,孔繁森离开莘县,但不管到哪里工作,他始终惦记着这个项目。孔繁森二次进藏后,几次写信询问项目林管护情况。他说:这片林海来之不易,是马西人的命根子。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范文(五)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有了孔子这样的祖先做表率,后辈为了不自毁招牌,自然也不可能浑噩度日,一代比一代自省的严谨。孔繁森不仅是作为孔子的后代而被人广泛熟知,更多的是因为他自己有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殊荣,他将自己的五十年全部奉献给了中国,这片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大地。
孔繁森生于1944年,当时国家政局不稳,自己家中也是家徒四壁,过着有了今天没明天的日子,生活的处境尤为困难。虽然孔家世世代代都是温文尔雅、挥洒泼墨的文人,但因为历史的必然性,孔繁森在十八岁毅然决然的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
孔子曾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繁森也深知,自己要是想更好的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自己的基本功就一定要扎实。正是有着这个理念,孔繁森连续多年获得了“五好战士”的荣誉称号,仅用四年时间便成功加入了我党。
到了退役的年龄,很多人面临着转业和安置等等的选择。而孔繁森选择了投身建设中国工业化的大潮中,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再一次让孔繁森在其中脱颖而出,没过几年便因为勤恳扎实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被提拔为国家级干部。
到了1979年,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号召下,孔繁森毫不留情的“抛弃”了他现在所有的铁饭碗,在许多高级干部都退避三舍的情况下选择了前往西藏进行支援。孔繁森的名句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便诞生于此。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82个字,有5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1分钟,朗读时长34分钟,慢速需要49分钟,有238位用户喜欢。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及心得(一)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在为在中科院力学所,他是实际上的常务副所长。从制订规划、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建设、组织学术讨论、推动科学研究,到设计兴建大楼、改善职工伙食,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当我坐在所图书馆的灯光明亮的书桌上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乃至灯光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处处渗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断攀登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峰。在实验室里制订方案,在戈壁滩上身体力行。
那时,我们研究生作为“小不拉子”,对于他具体在忙些什么不大清楚,许多事情是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触中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细致关怀。
刚进力学所大门时就听说,郭先生很严厉,对学生有点“凶”,令我们几个有点忐忑不安,而实际接触下来,满不是那回事儿。
他的确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次幽默是他开讲“边界层理论”课程时,先介绍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板上写下“呼和”二字,说“这是‘零级近似’,你们可以叫她呼和老师”,接着写了“敖德”,说“那是‘一级近似’,至于‘二级近似’,我也搞不清楚”,这番话引来哄堂大笑。后来在私底下我请教过呼和她的姓名的“二级近似”,她告诉我一长串音节的姓氏,我至今也没记住。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及心得(二)
他肩负着发展我国近代力学和尖端科学事业的重任,郭永怀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因此,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的工作日程表永远是排得满满的,力学所和有关单位的业务问题,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大批文件和科研报告需要他处理。他从不午休,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他没有节假日,不是照样到所里上班,就是在家里埋头书案,博览群书。正因为他无休无止地追求着新的知识,所以对国际上近代力学和尖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总是了如指掌,对各种复杂的课题总能做具体入微的指导。在国外,他有过一些业余爱好:喜欢集邮,对于音乐有很高的鉴赏力,回国后,由于工作繁忙,就很难得有时间去过问他珍藏的"邮集或欣赏优美的乐曲了。
他自己勤奋,也希望别人勤奋。他时常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青年:“天才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学问是无止境的,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占领科学堡垒。”他还用牛顿与鸡骨头的故事教育过大家,要大家用一股“傻劲”去学习、工作。言传身教,使他周围的同志们深受感染,而他的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也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在学术问题上,郭永怀以严谨著称,从不容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容许草率从事,滥竽充数。他毕生发表的科学论文为数不多,但每篇都有一定的份量和价值;在发表之前,他总要反复核实,斟字酌句,非常慎重。回国以后,为了教学的需要,也为了系统介绍国外流体力学的经典著作,他亲自动手翻译普朗特著的《流体力学概论》(1952年版),他给自己提出了信、达、雅的高要求;为了使译著准确流畅,他反复对照了德文原版和英文译本,和有关同志商讨了数十次;对原书疏漏之处,还加上了注释。这样,前后历时8年,直至他牺牲后才正式出版。这本高水平的译著出版之后,连续印刷两次,畅销海内外,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在指导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他要求制订工作计划时必须有指标,有进度,而且切实可行,如果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就要退回重新制订;对于学术报告,他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足,在一定条件下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学术讨论中,他绝不放过一个细微的错误。有一次一个青年同志在报告工作时,需要画一条湍流情形下的速度分布曲线,就随便画了一条。郭永怀立即指出,它不能反映湍流的特点,要这位青年同志纠正过来。
他生前兼任《力学学报》主编,审稿时严格把关,不分亲疏也不看投稿人“来头”大小,一律秉公办理。有一次对力学界一位权威的来稿发生了分歧,审稿者提出了肯定的意见,有一位青年人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为此郭永怀特意组织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结果发现基本方程有误,郭永怀就坚决支持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小人物”的意见。1963年,力学学报编辑部接到一封对一篇论文持有歧见的批评信,而论文作者是在郭永怀指导下工作的两位青年。郭永怀仔细地看了来信,并让两位作者认真考虑别人的观点,给予答复。他说:“我主张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进行学术交流,以期引起讨论。别人的批评意见,只能使我们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郭永怀为人实事求是,他从不人云亦云,一旦发现真理不在自己这一边,却能及时修正错误。郭永怀对人严格,一丝不苟,但却平易近人。有时,即使他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客观上难以实现,他也会及时收回。有一次,他要一个实验室进行风洞湍流度的测试工作,当他发现国内电子仪器信噪比比较低,一时无法进行这项工作时,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因为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虚怀若谷,不以势压人,所以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
他是我们华夏的英雄,因为有他的存在而多了一束曙光!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及心得(三)
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贫寒9岁才上学,先后在石岛镇明德小学、青岛大学附中就读。他成绩一直拔尖,受到校方特殊对待和奖励,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在当时社会极为罕见,因此他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于1933年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被着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卢沟桥炮声响起后,郭永怀与北大师生们一起南迁,历尽艰苦跋涉到达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在上海登船前,他发现领到的护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签发,怒不可遏,毅然放弃这次机会。八个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进入多伦多大学。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便选择了空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因导师认为这一课题难解,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向航空大师冯·卡门请教,并与在那里学习的钱学森、钱伟长等结为好友。1945年,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不久就担任了副教授、教授。
1956年,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携全家回到祖国。经先期回国的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在回国后的12年间,一直追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稿酬作为党费上交,并将从国外带回的电动计算机、排风扇交给公家使用。
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郭永怀担任了九院的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经常风餐露宿,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被戏称为核研究领域的“叁尊大菩萨”之一(另两尊是理论、试验部门的负责人)。
20世纪64年10月和翌年5月,我国第一、第二枚塬子弹先后爆炸试验成功,周总理、邓先圣专门为郭永怀等科学家摆了庆功宴。1965年以后,郭永怀在参与氢弹研制的同时,又参加了人造卫星的设计。与此同时,为了完成援外任务,他还担任研制一种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总设计师,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奇迹般地制成了这种超低空的地空导弹。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飞机降落时发生坠毁事故,他不幸遇难,时年59岁。同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及心得(四)
1956年9月,郭永怀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倡导了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力学人才,为我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68年12月5日,乘坐飞机失事,壮烈牺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生命保护了重要科研数据资料。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三个领域中均作出重要贡献并被授予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郭永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离开家远渡重洋求学报国,回国后为国防事业而呕心沥血,直至1968年牺牲在核武器研制的秘密时期。对于这样一位无名英烈,在那特殊的历史阶段没有宣传、没有报道,他的事迹一度鲜为人知。即使在1999年9月中央授予23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许多人对于郭永怀这个名字也还是陌生的。在他的家乡山东荣成,家乡人、甚至他的父母、亲属知道的只有他生在荣成,留学美国,无法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和对国家的重大贡献。这个谜,让家乡人民牵挂不已,生他养他的故乡更期待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浓厚家国情怀的郭永怀。
于是,早在2000年荣成市委就派出采访组全面收集了郭永怀各时期的人生轨迹,采写了2万多字的长篇通讯” 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追记”,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发出“新闻阅评“,《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科技报》《光明日报》等纷纷转载,多家电视台争相采访报道。同时荣成市在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的热情帮助下征集了郭永怀生前相关遗物,为建立郭永怀事迹展馆打下了基础,并于____年在市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的雕像。
在新时代,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郭永怀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委市政府于____年启动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建设。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共分8个展厅。陈列馆用_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5个视频,形象的展现了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及心得(五)
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对于每一项工作他都会讲求实干,不畏艰苦。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一向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能够忘记这样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仍需要我们这一代投入更多的力量。唯有秉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持续的进一步的发展。因而我们要拥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职责。
一个人的生命不能够永久的延续,但是他的精神却能够鼓舞着历代的人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所震撼了,也领悟了许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孔繁森同志那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奋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以孔繁森为榜样,尽我们最大的力量,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及心得(六)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己任,两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严酷的自然环境,为藏族同胞呕心沥血谋福祉,一腔热血都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 ,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灵魂上的洗礼。
家在山东的`孔繁森同志要去上任的地方是环境极为艰苦的阿里。那里海拔很高,地广人稀,艰苦的条件令许多人都望而生畏。但是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两次赴藏,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温暖,也对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到任后,发现阿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纷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去看望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病、送温暖。在兵站,他与战士们一起唱《说句心里话》。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在阿里期间,孔繁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加快阿里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学习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就要心理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群众谋利益;就要发奋学习科学文化和经济、法律、历史等专业知识,当好人民的公仆,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切为人民服务。
____《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及心得(七)
孔繁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1992年拉萨附近发生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的孔繁森领养了他们并用献血得到的营养费来抚养他们上学。还有一次,他妻子和儿子给他带来家乡的肉包子,他却一个也没有舍得吃,都带进了敬老院。当他看见了一位老人的鞋子破了,脚冻得冰凉时,孔繁森看到后心疼极了,他抱起老人的脚,放进自己的怀里捂着。看到这儿,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孔繁森很普通很平凡的一个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但这些平凡为什么就奏响了一首不凡的赞歌呢?
他作为一个丈夫,在妻子住院时他狠心在外;他作为一个父亲,在女儿的千万次乞求后狠心的挂断了电话;他作为儿子,没有时间孝敬母亲,甚至母亲走时都不知道她的儿子已先她而去。所以对他的家庭来说,他不合格!这也许是他终生的遗憾!
他对不起妻子和女儿,是因为他在抗击雪灾;他没有时间照顾母亲,但有时间照顾孤寡老人;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但他却收养了孤儿!他可能对不起家庭,但对得起国家对的起党;他可能对不起自己,但对得起西藏的人民。
党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他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了他爱的国家和人民,他做到了。
为人民服务--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在现在这个社会,"为人民服务"变成立一句口号,变成了一些官员政客们标榜自己"功劳"的一句时髦的演讲词......!
看最近的重庆"打黑",看最近的腐败高官接连落马,无数人拍手称快.但我却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的国家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敢毫不留情的为民伸张正义;忧的是也许这只是冰山一角.
过去,我们的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在他们的生命中这代表着一种责任、爱和信仰!可是现在呢,我们的部分官员带着的却是金钱、欲望和残忍!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充满了诱惑,官员们已经没有了爱,没有了信仰,但他们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我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求他履行责任.而让他们履行责任的唯一方式就是---法律!
我们呼吁有关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并坚决有力的执行.
孔繁森那样的干部现在太少了-----这就是他的不凡!
孔繁森牺牲的那一天,人们顶着大风,冒着大雪,为他默哀、送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眼含热泪。
孔繁森永远人们心间!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48个字,有4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2分钟,朗读时长35分钟,慢速需要49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是,当我看到孔繁森的种种事迹,我不得不怀疑古人的这句话是否完全正确。孔繁森为了国家、为了阿里,他全然不顾家人的需要和劝阻,依然奔赴环境恶劣的阿里工作。试问在当今社会像他这样无私奉献,舍己为“民”的人民公仆又有多少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我们伟大的祖国不能繁荣富强起来,又何谈家的幸福美满呢?在这方面,我看到了孔繁森的无私,他把自己对家人的爱和关怀全都奉献给了祖国和阿里的人们,这需要何等的胸怀和气魄啊!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当我看到他把别人送的礼物送回时,当我看到他把自己的生活费作为工资发给小学教师时,当我看到他把老人的双脚抱在怀里为她取暖时,当我看到在发生雪灾他仍然战斗在抗灾第一线时……我不得不为自己的自私和某些国家干部私饱中囊,于国于民而不顾的行为感到羞愧。现在想起因收同学礼物而选她当班干部,为了先抢到开水而和同学争吵,为了自己舒适在公汽上不给老人让座,学校分配劳动偷懒这些事时,才发觉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再想想有些国家干部,拿着国家发给的工资,不要说为国为民做点事,反而肆无忌惮地利用职权之便为虎作猖,谋取私利。对上阿谀奉承,图个官运通达;对下冷言恶语,欺压百姓,一副“老爷”架势。官场之上,官官相为,就算做了违法的事,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当有利可图的时候,一个也不会少;可当百姓需要的时候,一个也看不见。想到这些,我便感到非常的气愤和懊恼。为什么我们身边不能多一些像孔繁森那样的“好人”、“好领导”,少一些坏官污吏呢?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国家应该会更加和谐昌盛吧!
啊,孔繁森,您是人民的好公仆!是您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的道理。我要学习您大公无私,舍己为“民”的精神。我要像您一样不虚度年华,将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个人观后感(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我应该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个人观后感(三)
他肩负着发展我国近代力学和尖端科学事业的重任,郭永怀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因此,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的工作日程表永远是排得满满的,力学所和有关单位的业务问题,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大批文件和科研报告需要他处理。他从不午休,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他没有节假日,不是照样到所里上班,就是在家里埋头书案,博览群书。正因为他无休无止地追求着新的知识,所以对国际上近代力学和尖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总是了如指掌,对各种复杂的课题总能做具体入微的指导。在国外,他有过一些业余爱好:喜欢集邮,对于音乐有很高的鉴赏力,回国后,由于工作繁忙,就很难得有时间去过问他珍藏的"邮集或欣赏优美的乐曲了。
他自己勤奋,也希望别人勤奋。他时常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青年:“天才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学问是无止境的,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占领科学堡垒。”他还用牛顿与鸡骨头的故事教育过大家,要大家用一股“傻劲”去学习、工作。言传身教,使他周围的同志们深受感染,而他的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也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在学术问题上,郭永怀以严谨著称,从不容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容许草率从事,滥竽充数。他毕生发表的科学论文为数不多,但每篇都有一定的份量和价值;在发表之前,他总要反复核实,斟字酌句,非常慎重。回国以后,为了教学的需要,也为了系统介绍国外流体力学的经典著作,他亲自动手翻译普朗特著的《流体力学概论》(1952年版),他给自己提出了信、达、雅的高要求;为了使译著准确流畅,他反复对照了德文原版和英文译本,和有关同志商讨了数十次;对原书疏漏之处,还加上了注释。这样,前后历时8年,直至他牺牲后才正式出版。这本高水平的译著出版之后,连续印刷两次,畅销海内外,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在指导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他要求制订工作计划时必须有指标,有进度,而且切实可行,如果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就要退回重新制订;对于学术报告,他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足,在一定条件下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学术讨论中,他绝不放过一个细微的错误。有一次一个青年同志在报告工作时,需要画一条湍流情形下的速度分布曲线,就随便画了一条。郭永怀立即指出,它不能反映湍流的特点,要这位青年同志纠正过来。
他生前兼任《力学学报》主编,审稿时严格把关,不分亲疏也不看投稿人“来头”大小,一律秉公办理。有一次对力学界一位权威的来稿发生了分歧,审稿者提出了肯定的意见,有一位青年人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为此郭永怀特意组织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结果发现基本方程有误,郭永怀就坚决支持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小人物”的意见。1963年,力学学报编辑部接到一封对一篇论文持有歧见的批评信,而论文作者是在郭永怀指导下工作的两位青年。郭永怀仔细地看了来信,并让两位作者认真考虑别人的观点,给予答复。他说:“我主张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进行学术交流,以期引起讨论。别人的批评意见,只能使我们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郭永怀为人实事求是,他从不人云亦云,一旦发现真理不在自己这一边,却能及时修正错误。郭永怀对人严格,一丝不苟,但却平易近人。有时,即使他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客观上难以实现,他也会及时收回。有一次,他要一个实验室进行风洞湍流度的测试工作,当他发现国内电子仪器信噪比比较低,一时无法进行这项工作时,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因为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虚怀若谷,不以势压人,所以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
他是我们华夏的英雄,因为有他的存在而多了一束曙光!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个人观后感(四)
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的一个贫苦家庭,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在拉萨工作几年后,于1993年4月4日调往阿里地区任中共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地区的环境极其恶劣,海拔高空气稀薄,温度常年低于零度,人烟稀少,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孔繁森就是在这样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洒下他的满腔热血!
到任后,积极听取干部意见、带领干部们走访村民的家、给孤寡老人治病带去温暖、到兵站与战士们合唱。雪灾严重,妻女从山东赶来看他,妻子因病住进了医院,他也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探望,而是继续投身在救灾的工作中,直到灾情减轻才到医院探望自己的妻子……这些无不体现了孔繁森无私奉献、无时无刻把群众放在第一位的精神。然而这样一位人民的好干部却在赴新疆考察的途中车祸身亡,让人扼腕叹息。
看完了,再加上自己在网上查阅关于孔繁森同志的生平事迹,我觉得我真的很渺小,为大家付出的远远不够,自己受的苦远远不足!试问有多少人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远赴西藏,在那恶劣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孔繁森同志意识到西藏人民需要我们共产党员的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过上美好的生活。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在那次雪灾中,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群众,其次再保护牲畜。他把群众的情绪稳定,再团结群众把损失减到最少,最后成功抵御住了这次灾难。
我还认为我应该学习他那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精神。雪灾中,他不忘在水深火热的群众,没有第一时间赶去探望从家乡远道而来的妻女。他是真正把群众放在第一位的人。他了解到山区的教师很久没发工资,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工资捐了给她。他到孤寡老人家,为老人暖脚,这让老人得到久违的温暖。党员和群众就像鱼和水,谁都不能离开谁,只有明白这个道理,党员才能更好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孔繁森同志有太多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作风,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需要学习完善的还有很多,我立志以孔繁森为榜样,学习他那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以他的名言作结束语: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个人观后感(五)
有一种精神,感动了亿万人。
有一个名字,曾经响彻大地。
放弃本来优越的工作和生活,两进西藏,在那物广人稀、空气稀薄的高原,你带上“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时时心系百姓。第一次赴藏,在岗巴3年,你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次赴藏,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你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3年春天,在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你去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忘我的工作下,阿里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每次下乡,你把药箱背在肩上,治好了百姓的病,还带去了治愈贫困的希望。为了养活收养的孤儿,你化名“洛珠”去卖血。你把汗水洒在阿里,你把心血倾注阿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你知道这条路满是荆棘,却义无反顾。两进西藏,你心里牵挂的是百姓,在你心里,爱他们,胜过爱自己的亲人。为了阿里的百姓,你舍小家顾大家。顾不上吐血的妻子,顾不上未成年的儿女,在你的心里,更重要的是阿里的百姓!以普通的标准来衡量,你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共产党员!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涣散,没有希望。偏远,不可怕,可怕的是柔弱的百姓被遗忘。你为西藏人民带去爱与希望,你的勤奋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
你尽自己所能,甚至不惜卖血来救助孤儿,你以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你把一生献给西藏!生前不知身后事,但蓝天白云见证你的大爱,高原深处留有你的足迹,阿里的子孙后代会铭记你的事迹。
我没有机会踏着你走过的路,寻找你的足迹,只好透过书籍、影片,一次次想象你的容貌、你的微笑,还有你望着百姓时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爱恋和心痛。
中学时读你,立志要做大爱之人,爱民如家人。
大学时读你,我毕业后奔赴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的农村做一名乡村老师,为了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如今读你,我不断反思自己:心中还有没有爱?少年时的梦想还在不在?我不停的回味电影中的那一幕幕,感悟你流传下来的真情和精神。我感觉我的双手被你握住,我听见你说:“来吧,去追回少年时的理想,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坚持做你自己!”
十几年前,我就记住了你的名字——孔繁森。一直到今天,你再次敲打我麻木的灵魂,唤醒我沉睡的记忆。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个人观后感(六)
孔繁森同志时刻不忘自己是共产党的人,一切听从党安排。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他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了西藏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起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
孔繁森同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他始终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他的诗句,正是他崇高风范的真实写照!孔繁森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键在于他牢固地树立并忠诚地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他才能够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保持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焕发出一种顽强拚搏的奋斗精神。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孔繁森同志心里总是牵挂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身。他认为,“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我们学习孔繁森,要学习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组织观念,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学习他廉洁勤政、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像他那样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团结同志,谦虚谨慎,在群众中树立和保持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学习孔繁森,更贵在行动,重在实效。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实践中对待有利于人民群众事,不但要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且还要充满感情地去做、全力以赴地去做;要把孔繁森精神作为思想上、工作上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发扬他热爱党、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继承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高尚品质,做一个爱人民的共产党员。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个人观后感(七)
孔繁森,不该被遗忘,他将一腔热血洒向高原,一生是清贫的,也是富有的;他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他几次爬到海拔近6000米的山顶采集水样,帮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他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跑遍了98个乡,行程达8万多公里。
1994年的今天,孔繁森不幸殉职,时年50岁。致敬!有网友这样评论孔繁森:你是公仆,身上凝聚着民族魂。你是大树,身后偎依着大森林。孔繁森啊孔繁森,你是一团不熄的火啊,光明照后人!虽然评论不高,但是很贴切。对于孔繁森的了解,大家是否全都知道呢?小编今天也跟大家说说吧!孔繁森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父母被震灾夺走了生命。他将这3个孤儿接到家里,担负起养育责任。
各位读者朋友们,对孔繁森熟悉的都知道,他是藏族儿女的家人,也是与藏族友好的纽带。相信各位粉丝读者在小时候就读到过他的课文,敬佩。现在再读他,除了敬佩,多了些感动,孔繁森作为建国以来重大典型,被誉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两句话大家一定都熟悉,也希望大家每次听到这两句,就能想起他,孔繁森!
61位用户关注
61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