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栏目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主要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21 12:20:01 热度:59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主要事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主要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最近,我们学习了战斗英雄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一个战功卓著的英雄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深藏功名64年。对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当前我国正处于多个关键阶段:脱贫攻坚战即将收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脚步不断加快,此时的祖国最要的就是像张富清同志一样的优秀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一、牢记初心:作为一名革命老兵、一名共产党人,张富清同志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初心,64年的尘封,他始终牢记战功不是用来炫耀的,在牺牲战友的面前,他深知这些荣誉不值一提。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也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守为民服务的本真,发扬谦虚谨慎、勤政务实的作风,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干出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二、勇于担当:我们现在所处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更是一个正在经历严峻考验的时代,我们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不计个人得失,不去争名逐利,勇敢的朝着时代的最前沿奋进,做一个勇立涛头的弄潮儿。牢记工作就是干革命,杜绝作出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考虑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决不当历史的罪人。

三、甘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英雄张富清转业时,本可以到大城市安身立命,也可以回老家衣锦还乡,但他却主动选择了山区,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我们也应当听从组织召唤,扎根基层、坚守岗位,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解困;不断强化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提升境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志存高远、淡泊明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张富清的一生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面对这样一位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的老英雄,我们除了致敬,更应该懂得他的选择,我们要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无名英雄,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不求回报,甘于奉献,为的只是让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幸福,正如人们常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在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一定要时刻记得给予,无私的给予,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默默地尽自己所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2位用户喜欢。

在部队,张富清保家卫国;到地方,张富清为民造福。__在重要指示中强调,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军人,张富清用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作为一名党员,他又在退役转业后俯下身子、甘守清贫,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光与热。他为我们退役军人作出了表率,我要以新的作为和贡献,无愧于曾经穿在身上的军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一家企业的副总经理翟小龙说。

坚守初心,不论何时何地;赤诚奉献,不分任何岗位。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今年5月初,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专门在湖北恩施组织了向张富清学习的研讨会,学习这位老党员不畏艰难、居功不傲、不计得失、一生奉献的精神。

“我曾经觉得,英雄是活在书本上、活在记忆里的,现在我认识到,英雄就真真切切地在我们身边。”中国建设银行恩施分行行长向黔说,“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向老英雄学习,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担当,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取得更多、更扎实的成绩。”

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是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写照,也鼓舞着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党员干部们。

“我们学习榜样、传承精神,就是要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赤诚报国、无私奉献。”正在下乡了解脱贫进展的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党委书记段少帅看了关于张富清事迹的报道后,当场决定把村里所有党员和群众代表组织起来,学习英雄事迹。

石门县是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作为长期奋战在这里的基层扶贫干部,段少帅说,我们要有更大的耐心、更强的韧劲,下“绣花”功夫把扶贫工作做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简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

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切从头开始,装备实在简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几把算尺和一块黑板。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需要解决各方涌来的问题,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

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于敏的报告,与彭桓武、邓稼先等人的报告相互穿插,听讲的人常常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

“百日会战”令人难忘。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新华社对外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记载: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主要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4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近日,全国上下掀起了向退伍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学习的热潮。单位又集体夜学了央视播出的中宣部授予张富清“时代楷模”发布仪式。随着气势磅礴、激情万丈的《我的祖国》歌声落幕,95岁高龄张富清老人的伟岸形象却在我心中更加地清晰、高大。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党、一心为民”的初心,用一生书写了平凡与奉献,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血与火浇铸出的忠诚,平凡中孕育出的伟大,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形象。

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张富清老人就是这样践行了自己身为共产党人的最初诺言。在部队,他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回到地方,扎根基层,为民造福。一生深藏着自己的功名,直到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他还在强调“自己如果不出示证书,是对党、对组织的不忠!”多么纯朴的老人!多么崇高的境界!这是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我们要以张富清老人为榜样,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党员政治本色,促进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自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在立身行事、为政用权中,始终牢记入党时的初心,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干事创业,坚决将各级党委关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学习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情怀。记录片中刺眼的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这样一位功名显赫的战斗英雄、一位离休干部、一位曾经的银行行长,却穿着朴素,家境清寒,妻子无工作……,并且他从未在家人,更不用说同事、朋友面前炫耀过自己的功名,索取过半分待遇,可见他的淡泊之心可谓自始至终。就在去年,他作为一个离休干部做眼部手术,竟毅然为自己选择了最便宜的晶体。他说“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张富清老人真正是用一生平凡诠释了共产党人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和他相比,我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我们要以张富清老人为榜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始终保持忠诚老实、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个人品德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地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实实在在地做好事、办实事。

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敢于担当,一心为民的作风。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张富清老人从转业到离休,将自己从功臣隐匿为普通老百姓,像一块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六十年如一日,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从不争名夺利。“乐观、朴实、真诚”成为对他评价的代名词。这就是他的公仆情怀,这就是他的忠诚担当!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张富清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经过千锤百炼的真金,就是我们时代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典范。我们要以张富清老人为榜样,牢记退役军人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在退役军人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恪尽职守、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干好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还要学习他坚持学习,乐观向上的态度。张富清老人虽然已经95岁高龄,却始终保持着读书看报和做笔记的习惯;虽然年事已高,因为安装假肢,腿脚不便,却仍经常坚持自己下楼买菜,为老伴下厨炒菜……。可见,他虽然把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在生活中,却仍然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老人,在他的影响下,有着一个和顺美满的温馨之家。我们要以张富清老人为榜样,学习他活到老学到老的意志,将学习作为修身养性的主要途径,全面系统地学,及时跟进地学,深入思考地学,联系实际地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把经营好家庭、修明好家教、涵养好家风当作终身的必修课,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把中华民族的家风美德传承发扬,更好地体现我们的党性原则。

时代需要楷模!时代需要榜样!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而张富清老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可亲、可敬、可学的楷模榜样。让我们学习他的精神,不忘革命初心,用恪尽职守践行入党承诺,用奋发有为彰显责任担当,用无私奉献做好我市退役军人工作!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介人物及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原中顾委常委、国务委员张劲夫在《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中提到,“研制氢弹工作主要是于敏做的,方案是于敏提的。”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中,“于敏”的条目下赫然写着:“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而这位名叫于敏的老人,在1月9日之前一直“默默无闻”。昨日,他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人民才真正认识了这位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说是“著名”,其实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不如说是“无名”,因为从事的是涉及绝密的核武器研究,于敏隐姓埋名埋头苦干了28年。有人讲,“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为了梦想锐意进取的国家,时代不会吝惜自己的掌声。”确实,这一刻,很多网友对于敏院士表达出了敬仰之情,既为他在科研领域做出的贡献,也为他长达28年的“隐身”而点赞。

10年前,当时的总理温家宝去看望卧病在床的钱学森,这位为新中国核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抛开教育环境问题不谈,单单只说个人,现在还能有多少人耐得住寂寞,远离名利的诱惑,只为了攀登科学的高峰摘取那一颗明珠?还有多少人把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奉为圭臬,甘于默默无闻坚守信仰?在以于敏为代表的一批老科学家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磨砺出的宝剑,苦寒后的梅花,一寸寸剑锋、一缕缕花香,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在“冷板凳”上坐出来的,在实验室里熬出来的。

科学研究很公平,它要你挨得住寂寞,才给你最美的风景。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于敏院士当年好得多,人们缺的只是一颗安定的心。

其实何止于科学研究,任何工作如果想做出点成绩来,想靠走捷径或者耍小聪明是行不通的。当下很流行的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于敏院士隐姓埋名28年,奉行的就是坚持初心,他坚持下来了,才有如今国家给他的荣誉和肯定。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条件如何变化,信念的力量是最持久的力量,精神的领先才是真正的领先。在这一点上,于敏院士的成就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的。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54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友谊勋章”授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在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

他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他是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夜以继日,终获突破

“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

没有留过洋,无碍他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切从头开始,装备实在简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几把算尺和一块黑板。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需要解决各方涌来的问题,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

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于敏的报告,与彭桓武、邓稼先等人的报告相互穿插,听讲的人常常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

“百日会战”令人难忘。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新华社对外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记载: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青春无悔,铸就丰碑

有人尊称他为“氢弹之父”,于敏婉拒。他说,这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进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连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率领团队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中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他与邓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学家多次商议起草报告,分析我国相关实验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争取时机、加快步伐的战略建议。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不及美国的1/25。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这是于敏和他的同事们用热血铸就的一座座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名字解密后,于敏收获了应得的荣誉。

20年前,在国庆50周年群众游行的观礼台上,刚刚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于敏,看着空前壮大的科技方队通过广场感慨万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科学家义不容辞的使命。”

2015年1月9日,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谦逊与纯粹溢于言表。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地低调。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

愿将一生献宏谋!——他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以精诚书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55位用户喜欢。

有这样一位老英雄,__称赞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湖北来凤县离休干部,今年95岁的张富清老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是需要一点奉献精神的。”不求名利、不求回报、不求虚荣、不求享受,只求做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能实实在在为社会做些事情的人。这种奉献是最平凡的,是默默无闻的,但也是最崇高的,是感天动地的,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老英雄张富清身上,我们看到这种平凡、这种崇高,更深深地感受到这种人生追求的美好、这种精神富有者的幸福味道。

人生因追求而精彩,生命因奉献而美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和平时期甘守清贫、主动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离休之后,从不居功、不搞特殊、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张富清坚守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60多年深藏功名,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不改本色,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传承和放大了新时代的奉献精神,为我们逐梦前行的路上矗立起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

奉献,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品格,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追求的一个思想道德标准。因为追求这种质朴的品格,老英雄张富清才会心无旁骛、淡泊明志,始终如一地忠诚于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奉献,是一种性格、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修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能被感受、被传染、被复制,成为张富清老人深藏功名、默默奉献的灵魂。奉献,是一种精神要素,内敛于心、展现于行,悄悄绽放在老英雄张富清脚踏实地的付出与坚守中,回答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荣誉所在,成为我们逐梦路上弘扬奉献精神的时代标杆。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我们所处的新时代需要崇高理想,需要浩然正气,需要榜样的感召,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重要使命。老英雄张富清的奉献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包含着克己、真诚、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价值取向,既见信仰信念,又见人格风骨,更见修身齐家、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彰显着为初心使命不懈奋斗的至诚大爱,体现了初心永不改、逐梦新时代的精神高度。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既有对奉献精神的敬仰敬佩,更有对见贤思齐的心理认同和行为自信。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__对老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这既是要求,也是激励,更是号召,标定了汇聚社会共识、凝聚中国力量的价值导向。不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迁,奉献精神都在岁月的长河中闪亮,是共产党人秉持初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

逐梦新时代,放大张富清的奉献精神,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在普通中彰显崇高,让奉献有更强劲的动力,让奋斗有更坚定的步伐,做老英雄张富清奉献精神的忠诚传承者、忠实传播者,挺起逐梦前行的精神桅杆,汇聚新时代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就能在“我们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的奋进中,进一步拓展党员干部无私无我、责任担当的精神境界,唱响新时代的奉献之歌,让人生在奉献中闪亮,在奉献中燃烧,当好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介人物及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聊以自慰了。”“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于敏如是说。2019年1月16日,享年93岁的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隐姓埋名28载,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他将报国之志融入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兑现了“愿将一生献宏谋”的誓言。

如果说痴心事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那么图强报国就是爱国精神的升华。从于敏“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到程开甲“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到黄旭华“和祖国的核潜艇事业融为一体”,那些许身报国、奋斗毕生的共产党员,总能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同时实现自身最大价值。

痴心事业者总是用行动证明自己“图个啥”。李浩一路赶考为强军,图的是“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跃动”;李保国一生倾注科技扶贫,图的是“太行山的老百姓能早一点过上好日子”。为党的事业图谋,为强军事业图谋,所有痴心事业的奉献者都是幸福的、值得的。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国家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勇挑重担的担当者。聂海胜把“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的报国誓言融入航天事业,黄大年把“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报国之志融入地质事业,钟扬把“只要国家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的报国之情融入生物科学事业。“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火焰四射。”铁心报国不分职业种类、职务高低,置身伟大时代,在醉心于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归属感与价值感,报国的答卷就一定是精彩的。

国家昌盛,需要每个人争分夺秒,奋斗不止。“不能躺,一躺下就起不来了”,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整理科研资料,像红烛一样,忘我地燃烧到最后一刻。他留下的不只是宝贵的科研成果,更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精神养料。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强国强军的新时代,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需要我们奋发图强、真抓实干、真打实备,常思胜战之道,常务兴军之事,将每一份力量都用到助推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中。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近期,《时代楷模发布厅》发布了张富清先进事迹,当看到国家给张富清同志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证书的时候,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卿以生许国,国终不负卿!作为一名年轻组工干部,在了解和观看了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后,我感触颇深。

一是要学习张老英雄的战斗精神,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吃苦耐劳。组工干部应当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干事的干部,“坐着能写、站着能说、走出去能干”,作为一名新进入的年轻组工干部,离组织的要求还差的很远,有时候有贪图安逸的想法、有怕吃苦不敢担责的想法,看了张老英雄的事迹后,深感年轻的组工干部必须对标看齐!张老英雄战争年代不畏牺牲枪林弹雨英勇冲锋,最终建功立业,我们组工干部也要像张老英雄一样勇于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别人能做的我们要做,别人不愿做的难事我们更要做,敢吃苦、能攻坚,把青春和热血奉献到组织工作中。

二是要学习老英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名朴实纯粹的组工干部。非淡泊无以明志,组工干部既要有远大的志向,更要有淡泊的精神。张富清同志为党和国家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功勋卓著,但是他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从来不炫耀甚至说起自己的功绩,只知奉献从不求索取。我们组工干部也应像他那样淡泊明志。做了一点事就要求回报,有一点权力就借机索取,这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组工干部。组工干部应当“甘为人梯”,默默奉献、淡泊明志,这应当是我们新时代组工干部的应有之义。

三是要像张老英雄一样,扎根基层,无悔芳华。“战斗英雄”张富清转业时,没有去大城市好单位,而选择在祖国最需要的山区基层工作,并且扎根在了那里。几十年来,张老英雄从没有过抱怨,能为山区人民服务做事就是他最大的愿望。我们组工干部也应像他一样,敢于把青春奉献在基层。在基层锻炼,为群众服务,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不能整天呆在办公室,要多下基层了解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困难。缺乏基层力量的组织最终只会是无源之水,不了解基层、不在基层锻炼的组工干部也很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要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我们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老党员申纪兰,见到了几代西沟人在荒山秃岭上创造的人间绿色奇迹。通过聆听申纪兰老人讲话、参观纪念馆等具体活动,近距离地观察、接触了我们敬仰的老劳模、老党员申纪兰同志,感受了西沟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申纪兰同志几十年来对待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待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在她的带领下,西沟人战天斗地,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创造了人间奇迹。从她的身上,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西沟,就没有我”,“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听党话、跟党走”……

直到现在,那一句句质朴的发自肺腑的言语,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中国有句老话叫见贤思齐,申纪兰就是我们中国当代的“贤”,纪兰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宝”。我们学习纪兰同志,就是要在纪兰精神的强大感召下,把握它的精神和内在实质,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扬下去,处处开花结果。

对照纪兰精神,我们要学会“知足”。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作为一名高学历高素质的新时代研究生,作为一名立志于有所成就的年轻人,我必须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从小事做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升华,体现价值。当前我们很多党员干部,只要组织照顾,不讲组织义务;只要组织待遇,不讲组织贡献。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背叛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我们学习纪兰精神,首先就要学会立足本职,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

对照纪兰精神,我们要学会“廉洁”。贪欲之害大如虎,对于一名会计人员来讲,我们一定要保持会计人员的道德节操。我们学习纪兰精神,就是要学习她的廉洁奉公的情怀。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各项规定,讲操守、重品行,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

我们有纪兰精神是幸运的,我们要平时注重学习和贯彻以申纪兰为代表的“纪兰精神”。“纪兰精神”,就是要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和淡泊名利的奉献意识。

人生不能复制,精神却能共鸣,她的这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理应成为我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介人物及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摘得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于敏,出生于1926年,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为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曾经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隐姓埋名长达28年,在氢弹突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

于敏生于一个天津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对新知,探究其所以然。进入北大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1951年,于敏在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长期领导核武器研究设计

1961年,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他谈话,秘密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从那一天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

在氢弹研制中,于敏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并最终实现了“氢弹突破和武器化”。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的时间,速度世界第一。

为核战略部署奠定了基础

突破氢弹后,于敏带领团队乘胜又干成几件事——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

于敏不仅在实际研究领域为我国的核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战略部署层面也曾奠定重要基础。他曾与邓稼先提出了“加快核试验进程”建议,为我国争取了宝贵的10年核试验时间。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说这是集体的功劳。

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核武器事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完成的大事业。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人物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20日23时15分,战斗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去世,享年97岁。

张富清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他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4年12月离休。

在西北解放战争中,张富清出生入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转业时,张富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奔赴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扎根山区的60多年里,他刻意尘封功绩,闭口不提战功,以至连儿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感人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用共产党员的如磐初心感动中国的张富清,先后获得“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共和国勋章”等崇高荣誉。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__的重要指示催人奋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

对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滕续聪来说,科研道路充满艰辛,但一次次实验失败磨砺着他的意志。“和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张富清老人相比,这些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滕续聪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以张老的精神与情怀激励自己,遇到困难时敢于攻坚克难,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不求显赫、不为功名,踏踏实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次任务做好,这是老英雄张富清给我的启示。”来自辽宁省丹东市银行系统的基层干部刘宗盈说,“相比于革命前辈,今天的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更要不遗余力地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湖北省军区官兵积极学习老前辈张富清的英雄事迹,结合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自觉以英雄为榜样,积极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

“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同心共筑强军梦。”湖北省恩施军分区司令员施岐峰说。

70年砥砺奋进,70年苦难辉煌。壮阔的中国道路上,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书写爱国奉献、矢志不渝的篇章。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英雄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说,弘扬奉献精神,重在践行、贵在力行,只有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平凡岗位上用刻苦奋斗实现一个个不平凡,我们才能把__的要求落到实处,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要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而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国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极具标志性的存在,是中国数十亿人深情爱戴的“国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劳在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一线,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在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平”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从“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到今天“天问一号”跨越行星际,共和国的科学家们向真理之路不断探寻,靠着自力更生、顽强执着和大胆设想、认真求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话。袁老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都在追梦,在大地上追梦。袁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测,还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使命追求。杂交稻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是对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袁老用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实验室”就是国民经济主战场,他的科研目标很纯粹,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袁老是共和国最不平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这位老人也是最伟大的农民,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他心头的重中之重,他要解决的不只是当代人的吃饭问题,他想永远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人类科技前沿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我们深知,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竞争中腰杆子就不硬,正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的腰杆子挺起来。今天一位科学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还在深深濡染着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必将其代代传承。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要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2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先后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等。

出生于1929年的孙家栋,年少时,便显露出坚韧的品格。他曾因左撇子被学校劝退,但仅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熟练使用右手。21岁时,孙家栋应招入伍,随后获得去苏联学习飞机制造的机会。求学7年,他带着“斯大林金质奖章”,登上了归国的列车。

1967年,孙家栋的命运来了个急转弯。钱学森先生亲自点将,37岁的他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在要资料没资料、要经验没经验、要专家没专家的窘境下,研制“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的卫星。难到什么程度?孙家栋说:“第一、不知道这个事怎么干;第二、大家都没干过;第三、你要干这件事情,要用的东西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但当时,国外卫星纷纷上天已成事实,时不待我,再晚就要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孙家栋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那一年,孙家栋41岁。“公布了以后,我们坐车就往天安门跑,到天安门进不去了,已经人山人海了,都在庆祝。”孙家栋说:“每次发射,没有一个人敢说这次发射是绝对绝对成功的。投资要十个亿,初期干的时候一个型号干十年,干的人加起来又有十万人,这么大件事,最后按按钮的时候掉链子了,你能受得了吗?尤其是技术牵头的人。”

1974年11月5日,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20秒后。“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整个脑子一片空白,痛哭起来。”之后的三天三夜,孙家栋和同事们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找火箭的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最终发现是火箭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就像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从此我们就狠抓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

,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挑起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探月工程风险很大,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孙家栋却毫不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信号传来,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大家欢呼,拥抱,振臂庆祝。孙家栋却默默转身,低头掏出手绢,老泪纵横。“生在中国这片热土上,能有幸从事航天事业的发展,这种成就感确实一生都忘不了。所以有的人问我,你搞了这么多颗卫星,你感觉哪一颗卫星最激动。我跟他们说,这很难分,每一次有它难办的事情。”孙家栋说。

6月5日,风云二号最后一颗星——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作为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89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出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发射。他说: “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已经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它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简介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岁月的江河奔流浩荡。唯一不变的是,总有丹心赤子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总有殷殷志士愿为民族负重前行。

那个爱皱眉头、喜欢思考的著名核物理学家走了。今年1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于敏去世,享年93岁。

这样的“抛头露面”,于敏只经历过两次。上一次是1999年,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23位获奖科学家发言。

对于这样的大场合,于敏并不习惯。因为此前几十年里,作为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的他,一直都隐姓埋名。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这是于敏生前的一次自白。今天,当我们再次提起这个名字时,他已经成为一座永远矗立的丰碑。

生命无法永恒,精神却能不朽。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主要事迹(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