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栏目

优秀医生典型事迹材料(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1 12:20:01 热度:71

优秀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优秀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0位用户喜欢。

__,男,1977年3月出生,__村乡村医生。

_多年来扎根农村基层,用爱和坚守呵护全村百姓健康,身残志坚传递医者大爱,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身残志坚,创新建立了“流动村医室”。高马二溪村是一个遍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1890多人,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年轻人多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居多,村民缺医少药是常事。应对现实困境加之自我腿脚不便,__特别理解病人的痛苦。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几万元配备了一辆新车,将村民常用药和医疗器械装入车内,专门用于日常巡诊和上门治疗,随叫随到,实实在在方便了村民,村民乐哈哈的称为家门口的村医室。"流动村医室"还免费为村民取送快递,邮件,顺路时常常搭乘村民,全方位便民服务。

不服输,能做事,任劳任怨。作为村医,他心里有一本民情日记。一是为全村1600余人参加医保建档立卡。二是对全村100多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了隨访制度。三是对124名贫困户实行重点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送医送药上门。全村谁患病,谁需要定期上门检查了如指掌。双休日基本无休,坚宇村卫生室,流动村医室,农户家三点一线巡诊治疗,把党的温暖送入农户。

医生典型事迹材料怎么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9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93位用户喜欢。

王妙芳,女,1952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仙岩村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仙岩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王妙芳在山区基层卫生战线工作40年(截至20__年),20__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区责任医生”,20__年被评为第三届“感动余杭”人物。

30日,杭州市卫生系统举行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王妙芳也出席了报告会,她用百丈口音讲道:我做的是非常平常的事,社会各界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真有点担当不起。我今年60多了,但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市卫生局领导,局直属各单位、各区、县(市)卫生局(社发局)主要负责人、党办主任,职工代表,直管医院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王妙芳是百丈镇仙岩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0年来她坚守在一个小山村,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她把病人当邻里、当朋友、当亲人,成了当地村民不可缺少的大好人。7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王妙芳的事迹。患者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被村民需要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王妙芳这种质朴的幸福观,引起了全区、全市甚至全省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省市领导黄__、徐立毅纷纷作出批示。区、市卫生局先后作出决定,号召卫生系统向王妙芳学习。

报告会由区五院赵玲主讲,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白洪斌和员工王刚领、王妙芳的儿子林峰、仙岩村村民李萍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下属、同事、母亲和阿姨,讲述了一个个朴实感人的故事。

杭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滕建荣一见到王妙芳,就握着她的手连说“向你学习”,他说,你的先进事迹,事实上就是乡亲们对你的口碑,这是你的光荣,也是卫生系统的光荣,对此,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表示,下一步全市卫生系统将进一步加强对王妙芳事迹的学习和她这种朴素价值观的宣扬,学习她扎根基层、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怀,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和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从而鼓励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身医疗卫生的神圣事业。

崇贤街道掀起一股“王妙芳”热

日前,崇贤街道党工委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区)负责人、崇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一起参加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 来自崇贤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沈掌富在听完报告后表示:听了王医生的事迹,深受鼓舞,作为一名“赤脚医生”,本人有着与王妙芳一样的经历,要以王妙芳为榜样,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解除病人痛苦,体现自身价值。据了解,崇贤街道党工委举办的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掀起了学习王妙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的高潮,街道党工委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联系实际,谈认识,找差距,在推进崇贤新城项目建设中尽心尽责,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献计献策,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

百丈镇以王妙芳精神激励工作热情

近日,百丈镇计生办组织了各村(社区)计生干部,开展主题为“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座谈会。近来,百丈镇各部门纷纷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工作热情和创业动力。参加座谈会的计生干部,纷纷畅谈学习王妙芳同志的体会,大家都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仙岩村计生服务员谈到,自己和王妙芳同是一个村的村民,作为年轻一代,着重在四个方面学习王妙芳同志的精神。一是要有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学习的表率;四是要不断开拓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氛围。

医者仁心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0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___,___市城东区_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

“我期盼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居民朋友能够享受到我们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从而帮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生活。___市城东区_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___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___从小理想是当医生,卫校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一名医生,从那时起做一个好医生成为了她的奋斗目标。她先后完成了医学专科学历教育,参加了刮痧、平衡针灸等学习,在2007年还并不完全理解“全科医学”的她凭着对“全科学习能更好地提升自己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的朴实想法毅然参加了青海省首届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坚信只要耕耘、付出终有收获。2007年她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社区医生。

“基层卫生服务就是我的舞台,我的人生追求将根植于此。”多年来她用责任心、细心、耐心和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患者至上的理念,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内涵,每一天在平凡中更凸显真实和朴实。

责任心是服务的金。做为一名医生,马医师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她说“自从当了名医生,生命里就有了牵挂。这个病人用药,会不会出现问题?那个病人血压未控制了,不会有什么意外吧?……这种牵挂,每天都萦绕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患者找到你,就是相信你,把自己托付给你,我就要用心去感受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她深知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心是一个特殊的岗位,是形象的窗口,是患者进入卫生服务系统的门户,更是联系、沟通、协调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它肩负着服务、综合、协调的重任。服务中心人少,但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一个也不能不少,而责任心更是一点也不能少,因为这份责任现在社区各种健康问题成了她最大的牵挂。辖区有多少高血压病人,多少糖尿病病人、多少脑卒中病人、多少精神病病人,哪家有一名产妇、有多少外来人口……她对自己服务中心管辖的人员情况了如指掌,这些数字可以脱口而出。

而因为马医师的负责,很多患者会特意赶过来。那天已过了下班时间,急匆匆来了一个脸上全是血的民工,他说“医生,我特意赶到你这里来,上次我手砸伤是你帮我缝合的恢复得非常好,这次你再帮我看看吧!”马医师就二话没说帮他进行仔细地清创和缝合。马医师心中时刻有病人,将病人的苦痛感同身受,热情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也深深知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一个社区医生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才能顺利完成“了解—熟悉—掌握社区情况”这一过程,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马医师常会利用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进行走访,与老百姓拉拉家常、谈谈心、测血压,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健康处方,社区居民也很快知道了这个马医师。

对反应相对迟缓的老人,马医师更是多了几分耐心,大伯大妈的记性都不太好,同样一件事要问好几遍,但她都总是笑眯眯的不厌其烦。辖区有位老书法家的爱人因中风半身不遂,长期卧床,全身多处生褥疮,马医生了解后,风雨无阻的上门换药治疗,经过半年的治疗,病人渐渐康复。老书法家很高兴,激动的书写了”仁医济世”的牌扁和王安石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送赠马医生象梅花一样幽香着每一位患者。碰到诊疗时病人的急躁,她总是怀着对每一个患者的爱心,耐心的跟病人解释,最终使病人顺从的由衷赞叹:“你们对工作和患者真负责。”

工作中马医师也时常收获着感动,遇到突然下雨朴实憨厚的居民会送来雨伞;外迁的居民会要求把健康档案继续留在这里;他们亲切的把马医师称为“我们自己的医生”。“路茫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医生,马医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天职,虽然她的工作平淡无奇,她的行为质朴无华,她的事迹谈不上惊天动地,她的故事也不能够催人泪下。然而,正是这样一名普通的责任医生,在全力履行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在为居民健康服务的道理上执着的追求着……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5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47位用户喜欢。

王妙芳,女,1952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仙岩村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仙岩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王妙芳在山区基层卫生战线工作_年,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区责任医生”,2012年被评为第三届“感动余杭”人物。

30日,杭州市卫生系统举行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王妙芳也出席了报告会,她用百丈口音讲道:我做的是非常平常的事,社会各界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真有点担当不起。我今年_多了,但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市卫生局领导,局直属各单位、各区、县(市)卫生局(社发局)主要负责人、党办主任,职工代表,直管医院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王妙芳是百丈镇仙岩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0年来她坚守在一个小山村,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她把病人当邻里、当朋友、当亲人,成了当地村民不可缺少的大好人。7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王妙芳的事迹。患者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被村民需要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王妙芳这种质朴的幸福观,引起了全区、全市甚至全省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省市领导黄坤明、徐立毅纷纷作出批示。区、市卫生局先后作出决定,号召卫生系统向王妙芳学习。

报告会由区五院赵玲主讲,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白洪斌和员工王刚领、王妙芳的儿子林峰、仙岩村村民李萍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下属、同事、母亲和阿姨,讲述了一个个朴实感人的故事。

杭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滕建荣一见到王妙芳,就握着她的手连说“向你学习”,他说,你的先进事迹,事实上就是乡亲们对你的口碑,这是你的光荣,也是卫生系统的光荣,对此,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表示,下一步全市卫生系统将进一步加强对王妙芳事迹的学习和她这种朴素价值观的宣扬,学习她扎根基层、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怀,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和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从而鼓励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身医疗卫生的神圣事业。

崇贤街道掀起一股“王妙芳”热

日前,崇贤街道党工委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区)负责人、崇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一起参加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 来自崇贤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沈掌富在听完报告后表示:听了王医生的事迹,深受鼓舞,作为一名“赤脚医生”,本人有着与王妙芳一样的经历,要以王妙芳为榜样,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解除病人痛苦,体现自身价值。据了解,崇贤街道党工委举办的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掀起了学习王妙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的高潮,街道党工委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联系实际,谈认识,找差距,在推进崇贤新城项目建设中尽心尽责,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献计献策,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

百丈镇以王妙芳精神激励工作热情

近日,百丈镇计生办组织了各村(社区)计生干部,开展主题为“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座谈会。近来,百丈镇各部门纷纷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工作热情和创业动力。参加座谈会的计生干部,纷纷畅谈学习王妙芳同志的体会,大家都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仙岩村计生服务员谈到,自己和王妙芳同是一个村的村民,作为年轻一代,着重在四个方面学习王妙芳同志的精神。一是要有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学习的表率;四是要不断开拓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氛围。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9位用户喜欢。

蒋国胜:40年无医疗事故和纠纷

蒋国胜,1958年8月出生,现任黄山区汤口镇冈村卫生室负责人。1979年6月,他迈入简陋的村卫生室,同时暗下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一定要用精湛的医术、贴心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40年来,蒋国胜的足迹遍及冈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常说:“先做人,后行医。”在他的乡村行医执业记录中,诊疗群众15万余人次,出诊及上门服务2.1万余人次,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他的一言一行见证了医德乃是乡村医生的灵魂。

1992年4月,蒋国胜开始担任冈村卫生室负责人。为了促进卫生室的发展,他全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成省级规范化建设达标村卫生室。同时,他积极倡导学习提升,卫生室工作人员相继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执业护士证书、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等,是黄山区为数不多的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村卫生室之一。

2009年7月,冈村卫生室率先响应药品零差率改革试点号召,严格执行基层医改政策,成为黄山区首个试点村卫生室。2010年乡村一体化服务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2011年规范药房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试点,2015年签约服务试点等等一系列的达标试点,冈村卫生室都在黄山区充当“领头雁”角色。

2018年6月初,蒋国胜感到身体明显不适,但面对老年人体检和家庭签约贫困人口履约的繁重工作任务,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一直坚持到当年6月14日下午,被家人送往安医大一附院治疗,查出系肺恶性肿瘤。即便住院期间,他仍电话指导同事们做好签约服务,叮嘱做好公卫随访。

多年来他所管理的村卫生室屡获表彰。1993年,他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199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乡村医生”。他默默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最美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7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安冠魁,男,44岁,现任医务科科长、体检中心主任、内科主治医师。近年来,曾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中,他严格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敬业爱岗,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带领体检中心全体人员,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全院职工的一致称赞。

一、 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医院成立体检中心后,由安冠魁同志兼主任。体检工作需要利用电脑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以及综合分析,对于电脑,他是一个门外汉,连一简单的电子表格也不会做。为了工作需要,他努力学习电脑技术,每天提前1小时来到医院,查找资料,上机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他已成电脑方面的专家,许多体检用的表格和软件都是他自已制做的,为医院节省了大量资金。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工厂企业的职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根据区政府要求,我院决定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这项新的工作,我区以前从来没有开展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安冠魁同志参加由市卫生监督所举办、省专家授课的培训班,并取得了职业健康体检资格。但短短的7天培训,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为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他不断向上级专家请教,学习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体检技术规范,经过他和全体体检中心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院取得了省卫生厅批准的职业健康体检资质。每周一下午,他都组织医院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观看吴春荣等专家的讲座,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转变全院职工的服务观念,培养党员干部的敬业精神。他更是带头建设学习型党小组,带领体检中心党小组和全科职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坚持创新,大胆探索,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健全有效的学习制度,营造了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敬业爱岗无私奉献

在安冠魁同志的带领下,体检中心全体人员以开拓“职业卫生健康监护市场、保护企业职工健康”为活动载体,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务求实效,为医院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部分从业人员体检办证从卫生监督所划规到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我院又承担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任务,许多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要求我们到企业为职工体检,安冠魁同志带领科室成员每天6点从医院出发,奔赴厂矿企业,为企业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有时中午12点多才回来,还要分析体检结果,常常中午不回家。5月份取得职业健康体检资质以后,体检科的任务更重了,除承担本区内企业职工体检外,我院还承担了东明几家工厂的体检任务。在东明石化体检期间,正直炎热的盛夏,由于用的是新开发楼房,里面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安冠魁同志带领科室成员不畏酷暑,坚持工作。为了不给企业增添麻烦,他们自带筒装水。有一天,由于天气闷热,做电测听的同志有些中暑心慌头晕,暂时下去休息,这时他亲自上阵给职工查听力,由于听力室密不透风,不大一会,他也感到心慌头晕,但为了工作,他还是坚持给工人查完才下楼休息。同志们看到他面色苍白都为他捏了把汗,随即扶他坐下,待喝了杯水后才稍稍缓解。回到医院后,同志们去休息了,他还要进行综合分析体检结果,编写体检报告。自活动开展以来,已先后在牡丹区、东明县、曹县、开发区完成职业体检8000余人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8000余人次,普通健康体检5000余人次。同时,他还兼着急诊值班。夜以继日地工作,使他很少过上一个完整的星期天,把精力献给了他钟爱的医疗事业。他带头发扬“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重树白衣天使形象。作为一名党员,安冠魁同志能够忠于职守,积极奉献,时时刻刻把党对他的信任,作为自已不断前进的动力,尽职尽责地履行着党员义务,他用自已的行动积极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我院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楷模。

三、 抓好班子 带好队伍

他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他认为,要想搞好工作,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科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为科室带头人,他以身作则,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在不断提高自己技术水平的同时,他还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对科内人员,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抓起,根据每个人水平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考核。通过加强管理,使大家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对职工严格要求,多鼓励,少批评。常和职工谈心,组织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提高职工思想觉悟。由于他以身作责,每次工作都能顺利完成,外出体检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许多同志从体检中心走向了领导岗位。面对所获得的奖励和取得的成绩,安冠魁同志深深地感觉到,成绩总是属于过去,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他会更加努力,继续探索和不断追求;为了党旗的颜色更加鲜艳,为了不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更加无私奉献、锐意进取。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X村,你们村村南那条进出镇的小土路也要安排好人值守”“X庄,请再核实一遍外地返乡人员信息,务必确保不漏一人”作为防疫综合协调组组长的X镇党委副书记X电话调度完,放下手机又问“X,X桥那边大衣、热水供应都及时不?走,咱再去各村转转看看......”

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连轴转、日夜转早已成为X工作的常态,大到帐篷供给、车辆安排,小到口罩发放、体温计调配,一切防护物资、后勤保障都要X协调统筹,一刻也不能停歇,他说“我就想着别有什么地方落下喽”。

防控疫情的“急先锋”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23日,X镇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题会议”,镇党委将疫情防控综合协调的任务交到了X手上,疫情就是命令,他立即着手制定镇新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与各村各部门通气,迅速贯彻落实专题会议各项防控措施;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沟通筹备疫情防控物资;1月25日(大年初一)吃过早饭,便带领镇防疫指挥部工作人员全镇巡察勘定卡哨地点,提前做好战疫动员和准备。

战疫一线的“排头兵”

为了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根据前期勘定,X逐村安排、亲自指导各村设置“疫情防控劝导点”X处,督促各村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在疫情防控指挥部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各村值守点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各个消杀现场能看到他的身影、在督导检查的巡逻车上能看到他的身影,天天吃住在镇和镇机关的其他同志们24小时坚守在防疫阵地。

乡镇工作的“优秀标”

扶贫攻坚,他所包保的群众最常说的就是“你又来啦,你那么忙,有事我给你打电话,我知道你电话”;环境整治,他能叫出每位环卫工人的名字,家住在哪,有几口人;组织工作,村里老党员最喜欢和他聊天“陈书记就是俺队哩,俺说么,他能听心去”,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认真负责、严谨踏实。

他说“防控疫情,我们肩上有责、心中有爱,我们不上谁上,干工作也是这样,出出汗、跑跑腿,心里才踏实”。

最美医生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2位用户喜欢。

我收看了《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在获奖的每位医生背后都隐藏着感人的故事,这深深触动着我,让我情绪波1653澜起伏,细细品味着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的故事。一个95岁的老人,张金哲,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有着显著的社会地位和荣誉面前,显得很平淡。依旧每天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授人以渔,带着疲惫和多病的身体,以患者为朋友,让千万家庭重获开心的笑容。

詹红教授,一个没有日夜概念的女人。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急诊科,豁达的胸襟,坚定不移的敬业精神让我肃然起敬。社区医生严正,和乡村医生次仁班觉、驳克乃·开肯都是在极其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奋斗在恶劣的老、少、边、贫地区。用他们一颗真诚的心,仁慈、美丽的举止谱写了生命之歌。生动诠译和实践了治病救人的奉献精神。次仁班觉六代免费行医,138年的坚持,始终免费看病,让西藏的同胞亲切的称为“聂荣草原最温暖的太阳”。这是人性和生命的壮曲,让人内心深处除了感动,还有深深地震动。

乡村医生承担着为农民兄弟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是最贴近基层以大众的生命守护者。多少年来,他们扎根田野,服务基层,以朴素的情怀、高尚的品格,为发展农村及偏远山区的卫生事业和保护农民、牧民的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向他们致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于我也是从事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要以他们那颗火热的心为榜样,用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帮助身边可以帮助的人。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始终以为病人服务为准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淡泊明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孤单,时时刻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耳旁响起了贾文青医生那句“别哭,我最爱的人”的歌声,她临终捐出了眼角膜,把张卫达医生的“大爱无疆”实现的淋漓尽致。中国援非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有着瞬间的辉煌,那就是永恒。有绵恒坚持的60年,那就是执着。感谢同行谱写的一首首生命之歌,树立了一支支标杆。在今后,我要学习他们,坚持忘我的敬业精神,让我的工作里也珍藏着那51把钥匙。

乡村医生典型先进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0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55位用户喜欢。

30日,杭州市卫生系统举行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王妙芳也出席了报告会,她用百丈口音讲道:我做的是非常平常的事,社会各界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真有点担当不起。我今年60多了,但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市卫生局领导,局直属各单位、各区、县(市)卫生局(社发局)主要负责人、党办主任,职工代表,直管医院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王妙芳是百丈镇仙岩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0年来她坚守在一个小山村,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她把病人当邻里、当朋友、当亲人,成了当地村民不可缺少的大好人。7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王妙芳的事迹。患者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被村民需要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王妙芳这种质朴的幸福观,引起了全区、全市甚至全省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报告会由区五院赵玲主讲,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白洪斌和员工王刚领、王妙芳的儿子林峰、仙岩村村民李萍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下属、同事、母亲和阿姨,讲述了一个个朴实感人的故事。

杭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滕建荣一见到王妙芳,就握着她的手连说“向你学习”,他说,你的先进事迹,事实上就是乡亲们对你的口碑,这是你的光荣,也是卫生系统的光荣,对此,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表示,下一步全市卫生系统将进一步加强对王妙芳事迹的学习和她这种朴素价值观的宣扬,学习她扎根基层、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怀,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和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从而鼓励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身医疗卫生的神圣事业。

崇贤街道掀起一股“王妙芳”热

日前,崇贤街道党工委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区)负责人、崇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一起参加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 来自崇贤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沈掌富在听完报告后表示:听了王医生的事迹,深受鼓舞,作为一名“赤脚医生”,本人有着与王妙芳一样的经历,要以王妙芳为榜样,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解除病人痛苦,体现自身价值。据了解,崇贤街道党工委举办的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掀起了学习王妙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的高潮,街道党工委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联系实际,谈认识,找差距,在推进崇贤新城项目建设中尽心尽责,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献计献策,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

百丈镇以王妙芳精神激励工作热情

近日,百丈镇计生办组织了各村(社区)计生干部,开展主题为“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座谈会。近来,百丈镇各部门纷纷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工作热情和创业动力。参加座谈会的计生干部,纷纷畅谈学习王妙芳同志的体会,大家都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仙岩村计生服务员谈到,自己和王妙芳同是一个村的村民,作为年轻一代,着重在四个方面学习王妙芳同志的精神。一是要有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学习的表率;四是要不断开拓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氛围。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李艳:淮河上的“白衣天使”

“一位乡村医生,长年划船摆桨去淮河水面为船户们看病检查身体,送医送药。”——这条特殊的行医路她坚持了20多年,淮河水里有她洒下的辛勤汗水,淮河岸边有她留下的无数脚印。这位可爱可亲的人,就是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信湾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李艳。

1974年,李艳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要帮助乡亲们治病脱贫。1992年,她如愿考取了蚌埠卫生学校,毕业后毅然回村。良好的医术、热情的服务、高尚的品德,让她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更是成了方圆几十里村民眼中“最美的医生”。

距离信湾村2公里远的地方,有个力源码头。由于船民们吃住都在船上,大多数人饮用淮河水,很不卫生,经常患有胃肠道疾病等。李艳时刻牵挂着船民的安危,急救包总是准备妥当,一旦接到患者的电话,便马上出发。20年来,她共接诊病人3万人次,出诊服务1万人次,却只收基本的医疗费,从不多收一分钱。

2009年,实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李艳被推选为信湾村卫生室负责人。她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上班最早一个来,下班最晚一个走。村卫生室面向的是农民群众,孤、寡、老、残比较多,她给老百姓看病实行减、免、缓,卫生室每年给患者减免费用达5000多元。

由于积劳成疾,李艳于2014年5月突然患了眼底静脉堵塞,右眼的视力下降到0.1,几乎失明。她从上海出院后,乡亲们都纷纷拿着家里的土鸡蛋等礼品前去探望,并主动帮忙干一些农活。乡亲们的关心让李艳深受感动,她不顾家人的劝阻,只在家呆了两天,就回到了岗位上。

淮河水奔流不息,过往船只日夜穿梭,李艳守着淮河,守着百姓,践行着医术和医德,用她的小医大爱护佑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

医生典型事迹材料怎么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他出生在医学世家,耳濡目染,从小就希望长大成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见到了各种病人的疾苦,高考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医学院学生,在五年的医学生涯中,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实习的时候,多次受带教老师表扬。20__年7月他来到了__市中医院开启人生的新篇,跨入了职场生涯。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14年的医生生涯,他勤奋工作,始终以科学的态度信服别人,以崇高的医德塑造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服务病人。

工作以来,没有完整的节假日,只要医院需要,不分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风雨无阻。把苦、累、脏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他曾经持续给一位没有心跳呼吸的病人按压一个多小时,只是源于对职业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畏,不想如此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有时遇危重病人,他以院为家,一夜一夜的守护,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曾经有一次千辛万苦把病人抢救成功准备出院,病人却因其他疾病突然死亡,但是患者家属还是非常感谢他,因为家属能感觉到他的坚持不放弃,这是对生命最高的尊重。“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待患者如亲人。”简单的话语却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的人才能做到。

20__年,他在__省人民医院进修呼吸内科,1年的进修时间中他刻苦学习、虚心请教,深受黄茂主任的赞赏。回到医院后参加了数十次呼吸危重病人的抢救及会诊,把一个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与同事们一起开启了医院呼吸危重病人抢救的新纪元。与张晓东医生一起开展了气管镜的检查与治疗,提高了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在内二科工作,虽然他的专业是呼吸内科,但他们科是综合内科,什么样的内科病人都有,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他一直坚持不断学习,主动请教。14年的坚持,不为什么,只因为病人以命相托,他要以心相对。在本科室同级别的医生中,他始终病人最多,服务最好。病人多,事情就多,除了外出学习,长年累月坚持早晚查房,了解病人病情,以便拿出最好的治疗方案。对病区急危重病人的诊治能做到随叫随到,对院内急危重病人的会诊也同样如此。一周工作时间70小时以上成为常态化。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病人送红包的情况,他一概婉言谢绝,实在推不掉的就悄悄的给病人存在账户上。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深懂得敬业精神至关重要。敬业就是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力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要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就是要关爱病人,甘于奉献。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神圣,选择了伟大,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

医生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4位用户喜欢。

__X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多年,一直都是把“医者仁心”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从医风格,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在医疗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视病人为亲人,为无数的患者解除病痛,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良好赞誉。

20__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晚饭后,有一位老病友突然打电话说自己的家人出车祸,胸部严重外伤。听说他现在在__X市人民医院工作,直接把亲戚把他送市医院抢救的。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就跑步来到医院ICU病房。患者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肺挫裂伤、血气胸、创伤性休克,伤情非常严重,给病人检查后积极组织、参与抢救工作,因为诊断明确,抢救及时,病人很快脱离生命危险,体征趋于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每天再忙都要去ICU病房查看患者病情,为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病人伤情恢复的很快,快出院时,其女儿将两千元红包塞到他的手中,说是无论如何都要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当时__X推脱不了,就先收下了,之后叫护士长把这钱交上病人住院费。

来到__X市人民医院工作后,这样的例子,在__X的`工作中数不胜数,不胜枚举。__X一如既往的坚守着自己三十多年从医风格和医者情怀,把自己仁爱之心通过精湛医术撒播于广大的患者心田,多次收到病人和家属送来的锦旗和感谢,然而他始终如一,带着一颗仁心,为病者去除伤痛,为医者传播德风。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3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61位用户喜欢。

彭林,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粱村人。自1998年担任高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2008年,他在参与统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得到彭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二、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三、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彭林医生没有丝毫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忙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39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3分钟,慢速需要32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在红色革命老区湖南省茶陵县,在井冈山根据地,罗霄山脉下,有一座三层的面积200多平方的小型综合医院——湖南省茶陵县0方乡卫生院洮水分院。在这医院中,有一位四里八乡远近闻名的乡村好医生。他立足农村,40多年如一日,在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在农民兄弟心里竖起了一座无言的丰碑,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这位好医生就是现年57岁的谭冬生。

一、扎根农村,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洮水村地处在罗霄山脉下,附近有几个村坐落在大山深处,农民有了病要进城看病,得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往往一些急病就担搁在路上了。

1968年,谭冬生初中毕业,尽管是初中生,但在贫穷落后,文盲众多的洮水村,他却成了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成了重点培养对象。他面临着许多机会:招工、招干、参军、做村干部、作民办教师,但他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立志学医。当年8月参加了茶陵县组织的赤脚医生培训班。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农民的难处就是我的难处,乡亲们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农村看病难,看病贵。1969年8月,谭冬生在人民公社的支持下,办起了洮水大队卫生所。从那一天开始,不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患者有求,谭冬生二话不说,背起红十字药箱,翻山越岭、涉水过沟,奔波在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山道上。

春节,正是家家团圆的好日子,而谭冬生只能在除夕到儿子家中,全家吃顿团圆饭。正月初一下午就赶回自己的小诊所。他说:“每年的新年,总有喝醉酒的、感冒的、被编炮之类炸伤的等患者,我不在诊所,会耽误他们的病的。大过年的,不能让大家高兴的心情受到破坏。”就这样,他足足40个春节都是在诊所里过的。1992年正月初一的晚上,谭冬生和往常一样在诊所为过年期间患病的乡亲们看病、抓药,忙到了晚上8点多钟,谭冬生正准备端起饭碗吃饭,滋坑村农民邱继光的儿子匆匆忙忙地闯进了诊所,他气喘吁吁地告诉谭冬生,他52岁的父亲因为心脏病,今天感到很难受,要谭冬生出诊到家里去看看。此时,窗外北风夹着雪籽呼呼刮着,寒冷刺骨。谭冬生听到患者家属的话,放下饭碗,背起药箱,抓起手电筒就骑上一辆自行车,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由于年前下了雨,路上泥泞不堪,天又漆黑,实在难走。谭冬生在路上摔了几跤,药箱都摔去老远。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谭冬生进了患者的家。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水,就为患者看病、输液;一直忙到了晚上11点。由于还有些药没有带上,他和邱老汉的儿子又返回诊所,谭冬生又给邱老汉配了9付中药,让他儿子带回去给父亲服用。一忙下来,天都放亮了。等吃完了药,邱老汉自己下山来到谭冬生的诊所说:“谭医生,我真佩服你,我这病可是大医院都说没治的,吃了你的药,看,我能自己走到你这儿来谢谢你。”

他提来一篮鸡蛋到诊所,要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谭冬生说“大家乡里乡亲的,我知道你家的难处,你现在刚刚在恢复中,把鸡蛋提回去自己补补身子,你的身体康复了,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十年后,邱继光老人因心脏病逝世。这期间,谭冬生一直坚持为他治疗。他也心疼谭冬生来回的路难走,一到雨雪天犯病,他总是忍着疼痛,说:“路难走,别麻烦谭医生,等天晴了让他来不迟。”谭冬生也摸清了他的病因,预备了常用的药物给他救急。他常念叨着谭冬生的好,他说:“我每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了一天,这条老命是谭医生帮我抢回来的呀!”

二、医术精湛、做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作为一名让农民们信赖的好医生,来找谭冬生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不仅有本村的患者,也有从邻近桃坑乡、严塘镇等周边乡村慕名而来的患者。在诊所里,谭冬生基本上是又看病,又抓药。患者说,谭医生不仅医术好,而且看病方便,价格也低,每次看病吃药的钱不超过30元。

谭冬生说,我们乡村医生每天面对的是农民,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疑难杂病患者,他们对大夫抱的希望很高,要求也很高。因此,乡村医生不仅中西医、内外科、妇产儿科都要会,而且打针、输液、针灸、按摩,样样都要精。我们不能把进门的病人往外推。作为一名初中基础的乡村医生,谭冬生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医疗技术,谭冬生不顾经济上的拮据,购买了许多医学书籍,完成了《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20多门学科的理论学习,并大胆应用于临床,医术不断提高。诊病时遇到难题,他就马上啃书本。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治疗,他就抓紧机会请教。从1969年6月开始,他多次参加了市、县、乡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还自费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卫生法规等知识。他一边学习,一边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40多年来,他对待患者,始终如一,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他坚持做到“五心四勤”即:诊断细心、治疗精心、解答耐心、接受批评虚心、让病人和家属放心;手勤、脚勤、嘴勤、人勤。

洮水村9组的周运娥,53岁时得了严重的肺心病,在县人民医院治疗了2个月后,因为没有根本好转的希望,加上付不起高额的治疗费,绝望地放弃了治疗,回家等待死神的降临。谭冬生知道此事后,立即跑到周家。主动提出要为她治病。家人也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让她接受了治疗。经过连续1个多月的治疗,病人竟有了明显好转,让病人家属大喜过望,病人自己也信心大增。就这样,这个被认为至多能活3个月的病人,竟然活到65岁才去世。整整多活了12年。可因为病人家里穷,谭冬生为她家垫付了3000多元的药费,还不包括他自制的中草药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周老人临死前拉着谭冬生的手说:“谭医生呀,这辈子我是还不了你的情了,来世,我做牛做马报答你。”多少年来,他就是这样,精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

谭冬生是一名乡村医生,在他的脑海中,没有上下班时间,也没有节假日,24小时都在为乡亲们服务。他又是一个农民,家里还有几亩耕地、每年的春耕夏收,谭冬生是主要劳力。可是,为了乡亲们的健康,他经常是误了自己种田,去解除乡亲们的病痛。这样下来,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看到贤惠的妻子操劳得患了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症,还这样支持自己的工作,谭冬生总是又是自豪又是愧疚。

三、遵纪守法,做规范管理楷模

作为乡村医生,谭冬生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服从上级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执行《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持证上岗,从未超范围执业,并服从乡村一体化管理规定。二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杜绝假药劣药。近几年,药贩到处推销药品,乡村医师从药贩子手中进药现象普遍。可是他坚持主渠道进药,不从私人手中接货。2006年,外地一药贩子到他家推销药品,被他拒之门外。几天后该药贩和谭冬生多年的好友一起上门来了,那好友对他说:“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位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向你保证他的药不是假药,看在我们多年好友的关系上,给我一个面子,他将药低于你从正规渠道进药的15%的价格给你。”如果接受,谭冬生这一次就可以从中获利1000多元,但他硬是拒绝了。为此,那好友很长时间见了他招呼都不打。但从此,药贩子再也不敢进他的医院,这就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做出了榜样。三是严格执行医政管理规定。他给病人看病,严格病历处方书写质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医疗差错。四是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不乱收费,做到西药一般让利给群众8%,中药让利12%,对残疾孤寡老人实行减半收费。五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收费公开透明。六是开展健康教育,每月在村卫生室出一期宣传栏,普及农民卫生知识,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好评。

四、呕心沥血,筹建一流乡村医院

作为乡村医生,他时刻想把自己的诊所办好办精。40多年来,他将所有收入都投入到医疗设备的添制上。为方便出诊,他先是买自行车,后来又买了摩托车,现在他的医院中有了急救车。在这些交通工具添制上,他从不皱眉头。他说:“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我恨不得会孙悟空的筋斗云,好不耽误病人的病。”

他的诊所场地换了四个地方,场地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2006年在周边8个村庄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他采取借款、入股的办法,筹资40万元,改建村卫生室。按照卫生室建设标准,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洮水分院,配置了预防接种室、诊断室、化验室、药房、病房,添置了28张病床,更新了医疗设备,为农民看病就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从县人民医院请来了医术精良的医生来诊所指导,现在他的医院中有了12名医护人员。日门诊量至少15人,每月住院病人达25人。分院现在能作胃癌根治、子宫全切、前列腺摘除、肾盂切开取石等高难手术。这极大的方便了周围的群众。由于洮水分院医术精良、服务态度好、治疗费用低廉,除开附近的村民来看病外,远到炎陵县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走进他干净、整洁、设施高档的医务室,谁能想到,他自己的房子还是几间土砖房呢?他说:“我没钱改造房子,如果我有,还不如多买些药品或设备呢。自己的房子破点,能住就行了。土砖房就土砖房吧。”

五、全心全意,服务社会

作为乡村医生,谭冬生总是不忘自己肩上社会责任。他扎扎实实的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设立了残疾人康复站,每年为邻近村里残疾人提供至少50人次的免费治疗。二是对经济困难户开展资助活动。困难户在诊所看病时可以赊帐,年底视其情况进行减免。40年年来,资助困难户600余人次,减免费用达10多万元。三是免费护送重症患者到上级医院就医。先后护送大病患者到长沙、株洲及县级医院就诊达300多人次。四是为远方患病者免费提供食宿。让患者安心就医。六是抗洪救灾,不辞劳苦。洮水村地势较低又处在米水和沔水的交汇处,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每次洪涝灾害发生时他总是主动配合乡政府、卫生院,组织居民,抗灾抢险。洪水退后,他又主动承担本村及消毒、防病工作,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他从医的40年中,洮水村尽管屡次遭受洪涝灾害,但即使是2007年百年未遇的大水灾,洮水村也没出现过灾后疫情。

在谭冬生担负的全村儿童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等防保任务期间,洮水村儿童计划免疫连续多年通过了国家、省、市的评审验收,达到了92%的目标,建卡率、合格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五苗”接种的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降到最低几率,多次受到县、市卫生防疫部门的表彰奖励。

谭冬生同志虽然今年57岁,长期的劳累让他鬓角添了白发,但是他总希望自己能为推动农村卫生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医者仁心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6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医者仁心有大爱,点滴平凡显真情。她是一名乡村医生,面对民营医院出高于村医两倍的工资聘用她的诱惑,却不为所动,婉言谢绝。她扎根乡土二十多年如一日,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战线上,默默践行着医者仁心,为村民们提供“私人订制”式的医疗服务,被群众誉为最贴心的“健康守护人”。她就是现任三龙镇东红村卫生室室长蒋桂琴。

医者仁心,牢记治病救人使命

1998年,蒋桂琴从卫校毕业后来到三龙镇斗龙港村,在这个小渔村当起了乡村医生。从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她就默默立下了“为村民健康负责”的承诺。承诺初心固然可贵,但还需要更精湛丰富的医疗技术和本领。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她挤出时间参加函授学习并顺利取得执业医师资格,逐渐成为渔村“全科医生”。

谁患有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这些年,蒋桂琴跑遍了渔村的每一条小道,把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清楚地装在心里,白天忙着接诊病人,晚上就和同事一道,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健康防病知识,动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定期到村卫生室体检。在蒋桂琴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所在村村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率100%,村民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出诊过多少次,为多少人看过病,为多少户解决过问题,她自己无法记清,只知道“接到村民电话,就得往病人家里赶,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村民陈恒泉的老伴患有阻塞性肺气肿,常年卧床吸氧。有一次,老人呼吸严重不畅,看着外面下着雨不方便出门,老陈就试着拨打了蒋桂琴的电话。没想到她不顾7个多月的身孕,骑上电瓶车就往病人家中赶。在途经一段泥泞路时,蒋桂琴不慎滑倒在路边麦地里,浑身湿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起来,坚持赶到老陈家里,及时为病人治疗。

匠心独运,勇挑试点工作重担

2013年2月,蒋桂琴通过竞聘担任斗龙港村卫生室室长。同年,大丰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蒋桂琴主动请缨,挑起了首批试点的重担。她和同事们多方请教专家,在区镇两级卫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创新设计了11种类型的个性化服务包。通过面对面宣传签约服务的好处,一起算“签约账”,这项工作很快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不到一个月,全村成功签约了217户个性化服务包。签约后的群众如愿得到了更加贴心的服务,居民健康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正如当时国家卫计委专家们所说:大丰区斗龙港的做法将是农村卫生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时隔数年,蒋桂琴被组织调到东红村卫生室工作。针对全村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实际,她将签约服务融入医养结合,在全村建立四个居家养老服务点,每个点聘请一名健康服务志愿者,同时配备了可上传数据的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体重秤等设备,让居家老年人在家就能得到健康照顾。七月的一天,凌晨3点多,居家养老的韦冬元腹泻严重、疼痛难耐。蒋桂琴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诊治。返回卫生室后,她还是不放心,半小时就打电话过去询问情况。听到韦冬元情况好转后,她才安下心来。

随着基层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东红村的做法逐渐有了名气,蒋桂琴也进入到更多人的视线。央视《焦点访谈》《走遍中国》以及《新华日报》《健康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位最美乡村女医生和她的团队率先在全国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先进事迹。她先后收获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盐城市最美基层干部”“大丰区改革开放40周年模范人物”等多项荣誉。

淡泊名利,坚守无私奉献品质

接踵而来的媒体宣传和荣誉表彰,蒋桂琴成了当地响当当的新闻人物,但她依然选择留在渔村,服务自己熟悉的乡邻。她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曾表示:“以前村民有病,都是我们找他们,现在都是他们主动来找我们。这就是一份信任,我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在她的卫生室里,挂着一幅村民自发送来的锦旗,题有“医者父母心,渔乡美人鱼”,寥寥两行字,表达了渔乡群众对她发自肺腑的赞誉。村民的口碑是最好的褒奖,一传十、十传百。一家民营医院看到蒋桂琴的“市场吸金力”,抛出高于当地村医收入两倍的薪酬来“挖”她,她说:“我是一名村医,我的责任就是服务村民,就是为村民健康负责,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对大伙的承诺。”看到蒋桂琴不为所动,他们便反复加码,从“月月有奖金”到“年底有分红”,条件许诺得越来越丰厚。然而,蒋桂琴也只是淡淡一笑,婉言谢绝。

“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当具备多种要素,包括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态度等等,还应有一颗仁爱之心。”多年来,她时常这样告诫自己、鞭策自己,先后帮助失能老人、特困家庭近百人次,垫付医药费、送慰问金近__万元。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0位用户喜欢。

汤永:乡亲们离不开的村医

汤永,1971年出生,是肥西县铭传乡白龙村的一名普通村医。其父是一名老赤脚医生,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梦想当一名医生。1993年卫校毕业后,回村从事预防、保健、诊疗工作。2000年全县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他担任白龙村卫生室室长。

凭着过硬的医术,以及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当地十里八乡的患者都来找他就诊。每天天一亮,患者就排着长长的队,按序就诊。汤永一年接诊患者近3万人次,为患者出诊2000余人次。由于长期的过度疲劳工作,2014年3月,他累倒了,右耳失聪,重度耳鸣,紧接着脱发,从一开始斑秃,继而发展为全秃。此后,他带病工作,一边吃药、治疗,一边继续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服务。他曾在2008年、2011年、2018年被县卫健委评为“优秀健康卫士”。

20多年行医如一日,他随叫随到,从无怨言,电话始终保持24小时畅通。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就是大年初一也是如此,更谈不上节假日。有人曾问他:“你这样没日没夜地干,图的是什么呀?既没有高收入,还承担着相当大的医疗风险,何苦呢?”他回答:“一是凭着一颗善良的心,二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三救死扶伤是一名医生的基本职业道德。”

目前,白龙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77人。汤永常常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送药上门、指导就医,贫困户深受感动。“把病人当邻里、当朋友、当亲人,成为乡亲们离不开的一名普通村医,就是自己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说。

《优秀医生典型事迹材料(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