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栏目

袁隆平院士纪念日先进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1 16:55:02 热度:30

袁隆平院士纪念日先进事迹

袁隆平院士纪念日先进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4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平名人先进事迹简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4位用户喜欢。

生活在一个欣欣向荣的今天,你还记得曾经的中国很惨,那个原本安静的家突然有一天被大声的尖叫声划破。从此蓝天染上了红墨水,天地间似乎只剩下一片血红,那么耀眼,那么令人担忧...

无论是八国联盟的肆意掠夺,还是南京的残酷屠杀,眼前依然是一片耀眼的红纱,耳边似乎还有尖叫声。木棉英雄花600字。我们的国家就像一棵浮萍,在风雨中摇曳,仿佛下一秒就会被风浪吞没。可是谁给风雨中摇曳的浮萍撑起一片天地呢?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们用弱小的身体撑起了一个世界,用饱满的鲜血挡住了风雨。

有人说木棉树是无数英雄的血做成的,而木棉树是英雄的化身,那么骄傲,那么顶天立地,所以木棉树也叫英雄花,木棉树也叫英雄树。花开花落,没有树叶的衬托,只是静静的面对着日出,相互环绕,绽放出独特的美。太阳下火红的身影,倔强地仰着,默默诉说着它的不屈。

一个人走在校园小径上,仰望挺拔的身躯,一点点阳光透过花的缝隙洒得到处都是,火红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起舞。弯腰拾起一片不知何时离开的花瓣,凑在一起,轻轻嗅着。没有意想不到的香味,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优雅,令人心动,惊心动魄。一段旋律突然在我耳边响起,却仿佛来自遥远的天空。“这是多雨多雾,但我期待花朵盛开,等待我等待,不要让我等待它……”

木棉开花,春天近了...

关于袁隆平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

袁隆平人物先进典型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2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你说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然而,回眸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袁隆平主要先进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为了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视科学为生命。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袁隆平深谙这个道理。

以实践求索真理、验证真理,不断创新

科学家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袁隆平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

袁隆平认为,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产量,就证明了这句话。

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身价观

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杂交水稻培育技术更是“摇钱树”,袁隆平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跻身富豪之列。甚至有机构评估“袁隆平”这个名字的品牌价值高达千亿元。

但袁隆平表示,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不错,我身价值1008亿,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袁隆平先进事迹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特别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这件事给予袁隆平很多启迪:凡符合实际的“不服气”思想,不一定是消极因素,有时可以变成积极因素。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催他积极进取,克服困难,努力拼搏,去争取胜利。也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在他科研实验中遇到更大困难时,总是给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攀登高峰!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2位用户喜欢。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袁隆平爷爷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艰辛历程故事,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讲述吧!

首先,袁隆平爷爷一年级时一次去郊游,老师带他到一个农场去参观,当袁隆平爷爷看见到处都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时,就立志要去学农。从那时开始,袁隆平爷爷就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袁爷爷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来改名为西南农学院)。1953年8月,袁爷爷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当老师。

1960年的一天中午,袁爷爷走出校门,他远远的看到马路边围了一群人,走近一看,路边横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们都默默无声,脸上堆满了忧伤,袁爷爷也非常难过。

从此以后,袁爷爷带着学生一起攻克难关,终于研究出了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粮食问题,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全世界的许多国家正在闹饥荒,而有的人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袁隆平爷爷的其它故事:2008年10月27日晚,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归母校西南大学。

场面相当震撼:摇旗子、举画像、拉横幅,学生们冒雨在校门口排了半公里长队。

这次回归的一个花絮是首次披露了袁隆平爷爷在校成绩,袁隆平爷爷1950年大一下期期末考试成绩单清楚地表明:袁隆平爷爷当时农学课程成绩并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绩特别好,高达93分。语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他的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可为什么当初这个成绩并不优秀的小伙子却能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呢?对此,袁爷爷的回答是:“我成绩并不是很优秀,但我会努力去学,因为世界还有许多人挨饿,我不忍心看到他们被活活的饿死!”

是呀,谁都不忍心看到许多人被活活饿死,所以,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都要节约这来之不易的粮食,让全世界行动起来,一起对抗粮食危机,让人们不再挨饿!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永远的纪念——一代伟人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仙逝了,享年91岁。这是令人悲伤的一天。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领头人,半个世纪来,他不畏艰辛、执著追求、大胆开创、勇攀高峰,用10%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推广解决了中国难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论严寒酷暑,你都会在田间地头看到一位弯着腰的老人在认真地观察禾苗,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每一寸田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一颗稻穗都印着他的丰功伟绩。

袁隆平爷爷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名满天下,却只专注于田间,他有二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现在他的梦想实现了,他可以安心的在天国好好休息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是我们对袁爷爷最好的纪念方式!

袁隆平的人物事迹素材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最新袁隆平人物先进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爷爷被很多农民尊称为米菩萨。他为了让人民不再饥饿,几十年来,他废寝忘食、日晒雨淋的在稻田里辛勤的进行耕耘实验。他用自己的机智和汗水为人们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为杂交水稻领域做出卓越的奉献。

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爷爷在江安的一所农校当教师。亲眼目睹了许许多多的人民饿死在路边、田坎上,他被震撼了。心中涌起了一个念头,下定决心培育能提高产量的优良稻种。

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一上完课,就来到早稻试验田里,仔仔细细的观察稻穗,当他找到一些特殊的稻穗,就给那株不同寻常的稻子扎上记号。当到了收割的时候,他把那些特殊的稻子上的金灿灿的稻谷收藏起来,留着做实验的种子。

第二年,袁隆平爷爷满怀希望的将那些稻谷播种在稻田里,指望着能够长出一些粒大一些的稻子来。可料,那些苗长得高的高,矮的矮。有的成熟的早,有的成熟的迟。稻穗长的长短不一,稻穗上的稻谷,那也是多得多,少的少。进过他的反复思考总算是找到了缺陷,进行改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现。

夏天时,骄阳似火。袁隆平爷爷一手拿着镊子,一手握着放大镜,在田野里一行一行的寻找、观察,他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

又过了两年,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研究才刚刚起步,在1966期间年,他的实验素材,全被反动派给砸了,实验秧苗全部都被毁坏了。袁隆平爷爷于是又在烂泥里找到了一些残存的秧苗,将它们偷偷的栽进臭水沟里。

又过了两年,不料又被别人全部拔光了。他又将那些秧苗载入实验盆之中。经过种种困难总算是成功了。

我记得袁隆平爷爷曾今说过“我不在家,就是在试验田;不在实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隆平爷爷是多么的敬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试验田里渡过的,无论遭受到了哪些困难,总是难么坚强的站起来。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袁隆平伟大先进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古人说:“吃饭靠‘两平’,一靠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以前也略知一二,但并不了解,这次,自从学校组织观看《袁隆平》电影后,我加深了对他的印象。

袁隆平虽然貌不惊人,语不出众,可以说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那是什么让他坚持着,培养出杂交水稻?是什么人呢?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是他那执着的、坚韧的心态,让他坚持了下来,是他那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让他永远停留我们心中。

我崇敬袁隆平总共有三个理由:其一,他热爱大自然,不刻板,那时候,搞科学研究的人都在办公室里工作,虽然整天埋头苦干,却并没有搞懂大自然是的老师,简直就是书呆子。而袁隆平则相反,他亲近自然,喜欢观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这也是让他人生成功的一大步。

其次,他不屈服。当红卫兵冲进他家,砸烂他的稻子,要批判他的时候,他还喊着:“打 倒袁隆平!”这不代表他无能,他软弱,只是他保护家,让他继续研究水稻的做法。这又让他成功了一步。

再次,便是他热爱人民,关爱家人。他爱妻子,不让妻子受到伤害,不让她受苦。他爱人民,为了人民,他努力研究,想要造福人类。也正是妻子的支持,百姓的关心,让他扑在书桌前研究,这也是他成功的动力!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伟大,不平凡的奉献,袁隆平爷爷是个耕耘者,一个真正的耕耘者!

看了这部影片,我也懂得了要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一粒粮食都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呀!

袁隆平优秀先进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05位用户喜欢。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科大高知形象.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作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贯彻县委、局党委的各项安排布置,积极努力工作.从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和标准来不断督促并提高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感动的先进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我最崇敬的人就是袁隆平爷爷,国际上有许多家机构高薪聘请袁隆平爷爷出国工作,但是他都婉言谢绝了。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爷爷说:“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您一生的缩写。袁隆平平爷爷,您是一位科学巨匠,一颗闪耀在科学天空中的巨星。作为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我对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

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

爷爷,您的一席话深深地教育了我,您是我最崇敬的人。今天,我是天真浪漫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明天,我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一定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为祖国作贡献。

袁隆平优秀先进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69位用户喜欢。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因病去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先生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杂交水稻研究事业,取得了全世界公认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赞誉和敬仰。

袁隆平先生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应在悲痛中缅怀,在缅怀中激发奋斗的力量,在科学事业上勇闯新路、勇攀高峰,在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行动中砥砺前行、永不停歇。

创新是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制胜法宝,是任何一项伟大研究成果的核心动力。无论是刚刚涉足杂交水稻研究领域,还是持续60年的研究工作,袁隆平先生所坚持的就在创新中探寻新的方法与路径,在创新中找到新的方向,收获新的希望。在“无性杂交可以改良品种,创造新品种”的传统论断垄断着科学界时,他敢于质疑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历经无数次失望与失败,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直击杂交水稻理论探索及实践研究禁区,在该项科学研究的“无人区”找到了一条杂交水稻研究的创新之路,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其后的杂交水稻二号、三号成果,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海水稻试种成功,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的盐碱地,每年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袁隆平先生正是以这样的创新素养,才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中成为当之无愧的行动先驱者,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科学之路是一条崎岖的曲折的山路,只有埋头苦干、不畏艰辛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研究杂交水稻,广袤的农村大地就是袁隆平先生的研究室,无论白天黑夜,不管春夏秋冬,都是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时间。人们经常看到袁隆平先生挽起裤腿到稻田中间寻找可供杂交研究的“特殊”水稻,在炎炎烈日下观察新型水稻的长势、分析实验品种的优劣。即使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袁隆平先生的双脚一刻也没离开他深爱的泥土,没有享受片刻的清闲。为了方便在田埂上行进,年近八旬的袁隆平依然驾驶着摩托车在田埂上行驶。在袁隆平一生的科学研究中,如果说是创新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凝聚成了他伟大的研究成果,那他毕生扎根农村,与泥土为伴的科学精神,就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只有淡泊名利的科研工作者才能坚守枯燥的研究人生,才可能将毕生的心血献给他深爱的人民。因为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袁隆平先生获得了无数至高的荣誉。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可是,在袁隆平先生心里,尽管十分珍惜珍视这些荣誉,但他始终将自己当作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工作者,他最喜爱的一个称呼是“农学家”。正是这样一位“农学家”,以他大功至伟的研究成果,被农民兄弟尊称为“米菩萨”。这样一个“特殊”称呼的背后,凝结着袁隆平先生一生从不停歇的追寻足迹,也是他谦逊品格的最好诠释。

千古流芳人敬仰,精神谱写万年春。伟大的人民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一路走好,人民会永远怀念您!

袁隆平主要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近日,一公号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获得了一波“新流量”。

首先,“请暂时遗忘袁隆平”,这个论题根本立不住脚。凭何让人们忘记袁隆平,又如何可以让人们忘记袁隆平?“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我们吃着袁隆平培育出的大米,你又让我们忘记袁隆平,除了忘恩负义,世上有这样的人吗?

其实,公号文章只是想说明: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真是岂有此理!我们不否认,“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不止是袁隆平一人,但仅仅是因此,我们就该忘记袁隆平吗?再说,现在是创新创造的时代,“舞台”就摆在每个人面前,用一句广告语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舞台”岂是给让出来的?君不见,占着茅坑不拉屎、在学术荣誉上殚心竭虑地造假者比比皆是,却不思如何作为,难道是社会没有给他们“舞台”吗?

再说,袁隆平是谁?相信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他就是闻名中外的“杂交水稻之父”。但这个“荣誉”绝不是吹出来、夸出来的,而是他数十年孜孜不倦、潜心研究,用勤奋努力的汗水换来的。袁隆平是我国第一个发现水稻优势现象的科学家,他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后成立“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1976年我国就实现了三系配套大规模制种,不到6年时间完成这些工作,速度之惊人,难道这些是能够让出来的吗?袁隆平的敏锐洞察力、超强组织力和坚定执行力,业界无不佩服,这也不是可以让出来的。

我们不妨看看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给袁隆平的一段颁奖词:……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面对严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20世纪70年代,中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这些事迹都归功于今天的获奖者——袁隆平。

事实胜于雄辩,袁隆平今天依然奋斗不止,显然,公众号文章是罔顾事实,说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成就被“过度放大”了,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意味。袁隆平,毕生梦想就是消除饥饿,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事实上,不论过去、还是今天,像袁隆平,还有屠呦呦一样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很多,他们淡泊名利,默默无闻,致力于科学研究。我们只见有学术造假者,从没见过哪位科学家的成就是被人让出来的。

可以说,袁隆平不可遗忘,也不可能被遗忘,他的科学贡献不但是对中华民族的,也是对世界的。他追求科学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做人当有良心,那些鼓吹遗忘袁隆平者,那些妒忌袁隆平科学成就者,还是好好学习一下袁隆平的创造精神吧,别辜负了这个时代,要用自己的汗水去努力创新创造,机遇历来就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舞台就摆在每个人的面前。

袁隆平先进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奉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达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一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平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为一个学习楷模被润色的更是一个完人。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习他什么呢?泛泛的说学习袁隆平似乎各个方面都都可以学习,那把目标就设定成一个完人,对自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认为能够袁隆平身上突出的精神实质就是他的事业心。他做出的奉献之大可以造福全人类,而这一切的奉献都建立在他的事业心的根底上。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个人如何爱国,爱社会,这是促成他有事业心的根底。我们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不可能对国家对社会怀有同样的情怀。但是这种背景并不能影响我也有一个同样的事业心。每个人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有那样的造福全人类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工作对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这个人的事业。这个事业的初级阶段是为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而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中,是否应该有一些社会理想呢?我想这是作为我,一个普通人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我们每天可能只是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杂交水稻这样宏伟的命题,但是我们做得一点点小事,如果能够当成事业来做,对个人,对社会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每个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业。

我现在从事环保行业的`工作,可以说是大事业中的一个小角色。也许我没有时机去做袁隆平那样重大的工程,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时机完成眼前的小工程,小成果。而这今天的小事,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事业的全部,谁能说不是以后做大的根底呢?所以学习袁隆平精神,我觉得,从现实意义出发,应该落实到自己从小事做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从袁隆平的成功道路上得到点启示,从根底的工作中寻找自己事业的起点,从点滴的努力中搭建自己事业的高塔。

《袁隆平院士纪念日先进事迹(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