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在路生梅的记忆中,上世纪60年代的佳县不仅仅是荒凉,人们连基本的医疗常识都没有。有一次,她徒步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位待产妇家中,进门时,眼前的一幕让她痛心不已:产妇已经生产,就坐在一个沾满血迹的土袋子上,家人担心产妇休克,就用手拽着产妇的头发,另外一名家人正准备用一把黑乎乎的剪刀断脐带。“慢着!”路生梅冲过去抢下剪刀,一边向他们解释,一边快速拿出消毒器械,有条不紊地给孩子断脐、包裹。
事后,路生梅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普及科普卫生知识。因路生梅大学学的是儿科,当时佳县人民医院不分科,要求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等各科知识,路生梅作为医学院儿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院领导对她有着更高的期望,老百姓的信赖和渴求也更甚,她被逼着跨专业领域探索。白天扛着农具参加劳动、接诊病人,晚上点着油灯刻苦学习,很快,路生梅便成为医院的多面手。
那时的佳县人民医院住院医生是24小时值班制,连续一周才能换班。一个星期日的晚上,路生梅已累至极点,心想这周的班总算快值完了,明天可以好好睡一觉。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一个肠穿孔的病人住院了。紧急的救治手术是在汽灯下进行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得救了,路生梅却昏倒了,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直到星期二中午才醒过来。在几十年的从医生涯里,路生梅记不清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多少次,实在太多了。
数年后,当北京大医院的儿科早已细分出小儿内科、外科、血液科的时候,佳县人民医院终于在路生梅的牵头下,将小儿科独立分离出来。由于条件落后,她东奔西跑、四处筹资,同时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提高护理技术。当时佳县是全榆林地区最穷的县,佳县医院是全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但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区小儿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第一和个人第一的好成绩。
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路生梅到离城十几里的崔家畔出诊,当时她穿的是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几步就摔一跤,跌了40多跤。在临近村子的下坡路上,因为害怕再摔跤,索性就半躺着滑了下去,到了病人家里几乎变成了一个泥人。因病情较重,路生梅给病人治疗了几天,等患者病情好转后准备离开时,细心的女主人为她送上了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她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在《榜样7》专题节目中“再读”路生梅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路生梅牢记初心使命,50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将青春抛洒于黄土高原,用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守护人民健康,以实际行动践行 “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庄严承诺。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像路生梅一样,以恒心坚守初心,用执着诠释坚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平凡岗位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读懂“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坚定信念,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1968年,24岁的路生梅响应国家号召,从北京来到陕西佳县,成为当地第一位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她立下了朴素的誓言:“这里的群众需要我,我要在这里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50多年来,路生梅多次放弃返京机会,几乎没有离开过佳县,从青春芳华到鬓染霜花,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路生梅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始终坚守在医疗岗位,用一生践行了“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庄严承诺。作为党员干部,我要以您为榜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始终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在平凡的岗位上同人民群众走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诠释植根人民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落实于行。
读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艰苦奋斗,笃定为民实干的“决心”。路生梅始终以医者仁心守护百姓健康。一个“百日咳”的婴儿病情危重,反复窒息,路生梅口对口地吸痰,反复进行人工呼吸40多次,孩子得到有效救治。一个肠穿孔病人,经她连续救治8个小时后转危为安,劳累过度的路生梅却昏睡了一天一夜。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她到离县城十几公里的村庄出诊,走了近两个小时,摔了40多跤,当一身泥泞的她出现在病人家里时,患者全家人像看到救星一样嚎啕大哭。作为党员干部,我要以您为榜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小事”入手,把他们所盼望的“小事情”一桩桩做好,把他们所遇到的“小问题”一个个解决好,努力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
读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敬业奉献,砥砺为民坚守的“恒心”。“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这就是路生梅的坚守。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拒绝了北京亲人让她回京安度晚年的建议,也拒绝了各大医院的坐诊聘请,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佳县,为当地群众诊疗治病。退休22年来,路生梅义诊患者超过15万人次。此外,她还组建老年志愿者团队,带领身边人一起做公益。如今,路生梅仍在“超期服役”,继续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百姓的健康。“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党员干部,我要以您为榜样,学习您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坚守,始终用心用情用力把工作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勤勤恳恳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耕耘,为之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努力释放出光和热。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和她同龄的大夫退休后大部分都被西安、榆林等地的医院返聘,但路生梅还没有完成“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诺言,于是选择继续留在佳县工作。2018年12月,她完成了对佳县人民的承诺。退休后,因为医术精湛,有不少医院希望能聘请她做专家,都被她一一拒绝。
路生梅的老师全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张金哲、全国小儿骨科创始人潘少川老师已过耄耋之年还在北京儿童医院坐诊,站起来迎送每一个病人,这对路生梅的触动很大:“我的老师都98岁了仍然坐诊,我为什么不能继续给人民服务呢?”
2019年起,路生梅在佳县人民医院和佳县中医院每周一、三、五的上午为佳县儿童义诊,风雨无阻,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片赞誉。每次她坐诊,都会有患者慕名而来,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排队的情况。
“问题不大,回去以后多喝水就行。”“嗓子有点红,应该是病毒引起的咽颊炎,吃点小儿清咽颗粒就可以。”能不住院就不住院、能不输液就不输液,路生梅总是给患者开简单有效的药。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00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扎根黄土高坡54载——这个曾经地道的北京姑娘,从首都北京到陕北县城,从青丝乌发到鬓染霜花,将自己的美好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老区的父老乡亲。偏远小城佳县也成为她命运相系、用心守护的第二故乡。
1968年12月,路生梅24岁。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的她,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告别家人,只身踏上远赴陕北的列车。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北京。当她风尘仆仆,终于站在简陋的铁栅门外时却发现,佳县人民医院就是两排破旧的石窑洞。
号称“石头城”的佳县县城,喝的是毛驴驮回的浑浊黄河水,还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瓢;不会生火炉子,晚上只能睡冷炕……望着医院周围的空旷荒野,路生梅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
让路生梅决心留下来的,是两次难忘的出诊。
一次,她赶了1个多小时夜路来到患者家。昏暗的煤油灯下,破旧窑洞里的半边炕上没有席子,脸色苍白、披散头发的产妇坐在土袋子上,孩子已经出生,一名妇女却一直死死揪住产妇的头发,说“产妇‘血迷’(失血性休克)了,揪着头发就不会昏死过去。”另一名妇女拿来黑乎乎的家用剪刀,准备给孩子剪脐带。路生梅急忙抢下剪刀,用自带的消毒器械为孩子断脐、包裹。“老乡们哪里懂得,因不卫生断脐引起的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在那个年代几乎是百分之百。”那一刻,路生梅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和生育观念。
还有一次是在大雪天,路生梅下乡出诊。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十几里的路摔了40多跤。快到村口时又是下坡路,摔怕了的路生梅索性半躺着滑了下去,到患者家时几乎成了一个泥人。
患者是个得了麻疹肺炎的孩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呼吸系统传染疾病,严重肺炎也正是婴幼儿麻疹死亡的罪魁祸首。经过叩诊、人工呼吸、纠正心衰等一系列治疗,孩子的病情终于稳定。路生梅刚松了口气,有村民告诉她,村里还有几个孩子得了同样的病。路生梅果断将患儿集中在一起,阻断了传染源。
那几天,路生梅就住在老乡家,悉心医治、寸步不离。几天后,孩子们痊愈了。临走时,孩子的母亲拉住路生梅,塞给她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原来,老乡已悄悄量了她的脚底尺寸。看着大姐熬夜通红的双眼,路生梅感动得说不出话。
“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要扎根佳县,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土地”。这样的承诺,被路生梅郑重写进了入党申请书。
那个年代,佳县地瘠民贫、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乡亲们小病扛,大病也扛。路生梅在校学的是儿科,但在当时的佳县,缺医少药、医院不分科,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等多科知识,一切必须从头学起。
可供学习的资料有限,就托人从外地买;没有上级医生,就向书本学、向老医生学;每天晚上煤油灯下看书,夜晚12点前没睡过觉。很快,刻苦钻研的路生梅就成了医院的“多面手”。
医院是24小时值班制,连续一周才能换班。一次,路生梅值班的第七夜,突然来了一个肠梗阻患者需要紧急手术。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后,患者得救了,路生梅却晕倒了,昏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时光推移,当初和路生梅一起赴边远地区的同学们都陆续调回了北京。面对亲友的劝说和摆在面前的回京机会,路生梅却一再婉言谢绝——为了更专业、更有效地救治更多患儿,路生梅立志要为佳县医院创办儿科。
东奔西走、四处筹资……在她的主持下,佳县人民医院儿科终于在1983年独立分离出来,路生梅出任首任主任。为提高医疗和护理技术,路生梅送科里所有护士分批进修学习;资金不足时,她就自掏腰包;她还将从外地学到的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到工作中,使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各科室会诊等制度在科里开展后,又被全院推广。
路生梅的努力很快见到成效,儿科成为佳县医院的骨干科室。在全区小儿静脉穿刺技能大赛中,拿下了团体、个人双“第一”的好成绩。同行们感叹:佳县是榆林地区最穷的县,佳县医院是全区医疗条件最落后的县级医院,佳县医院儿科却是榆林地区最好的。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医院儿科主任、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每天到家里找她看病的人仍然络绎不绝。2018年12月,路生梅终于完成了“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她又向自己作出新的承诺: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每周一、三、五,她坚持义务坐诊。退休后的20多年来,经她义诊的患者累计超过10万人次。她还组建了“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组织大家深入山区帮扶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新冠疫情发生后,她又主动请缨,希望能参加医院的一线诊疗。
在佳县,路生梅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几乎无人不知。大家常说:“路大夫总爱开便宜药,只为能让大伙儿瞧得起病。”如今的路生梅,是患者口中的“路姐”“路姨”“路奶奶”,也是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因为那句承诺,她信守一生,护佑一城。
路生梅十分兴奋。“上次回北京,是去年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当时,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路生梅激动地说:“53年前,我就是从天安门广场出发,服从分配到了佳县;53年后,经过层层推选,我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谢谢三秦父老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又把我送回北京!”
“这次回去,深感责任重大。”路生梅告诉记者,针对群众关心的相关医疗话题,她进行了专门调研。比如,期望能在榆林建立一座能够辐射周边的儿童医疗救治中心,以解决更多儿童的就医需求;期望近年在榆林地区高发的过敏性鼻炎病症,能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还有降低儿科就诊医保起付线、优化户口所在地与就医地报销的便利性衔接等相关问题……“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家的所思、所盼原原本本带到北京去”。
在路生梅看来,陕北地区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不是当年模样,这让她深感欣慰:“佳县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就是最需要我的人。感谢组织和人民的信任,未来,我将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继续为改变佳县的医疗面貌贡献力量”。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8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土炕、折叠桌、衣柜、沙发,一孔布置简单的窑洞便是路生梅的家。在与邻居共用的小院里,丝瓜垂下藤蔓,路生梅对记者说:“后生,帮我把它缠上去,别挡了患者的路。”
路生梅曾任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个子小小,精神矍铄,走路带风。只要她上街,“路大夫”“路阿姨”“路奶奶”……总有人凑到跟前打招呼。
除了每周一、三、五在医院免费坐诊外,路生梅还会在窑洞里或手机上为患者看病问诊。她时不时翻看手机,生怕错过患者的信息。接电话时,路生梅能说一口流利的陕北话。但说得快了,便显出北京口音。这个曾经的北京姑娘,已经在佳县扎根54年。
1968年,24岁的路生梅毕业,她响应号召来到佳县工作。这里条件艰苦得让她吃惊:出诊走山路,上山喘粗气,下山刹不住;吃的是浑浊的黄河水,一天只能分到一瓢。
比起生活上的困难,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卫生观念更让路生梅揪心。一次出诊,她走进村民家中,一位妇女正拿着黑乎乎的家用剪刀为孕妇剪脐带,路生梅上前一把抢下。她决心在佳县扎下根来。“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她将这句承诺郑重写入入党申请书。
路生梅的口碑,是她用精湛医术和医者仁心换来的。
下乡看病,她头顶大雪走10里山路,摔了40多跤;为治疗婴儿的百日咳,她嘴对嘴吸痰;为更好服务群众,她白天看诊,晚上读书,从儿科医生变成全科医生;她坚持给患者开小方,有时就是几块钱、几粒药,从不叫患者花冤枉钱。外地大医院多次高薪聘请,儿女想接她到大城市生活,都被她拒绝。
“她不爱听人家说‘麻烦’她看病,她说这就是她的责任,只要信得过她,她就努力把病看好。”佳县居民樊燕丽说。樊燕丽一家5代人都请路生梅瞧过病。
“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已经兑现,她选择继续干下去。抗击新冠疫情,她写下请战书,“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
路生梅说:“时间可以检验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初心。年纪大了,更要抓紧剩下的时间,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路生梅,女,汉族,1944年1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退休医生。
路生梅坚守“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诺言,秉持医者仁心理念,扎根贫困艰苦革命老区,运用精湛儿科专业医术,守护孩子健康,服务一方百姓,被誉为一诺千金、德耀杏林的“信义医生”。
1968年12月,24岁的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贫瘠荒凉的陕北高原。从青春韶华到满头白发,她把青春奉献给这片黄土地,只为兑现誓言:改变落后医疗条件,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来到佳县以后,比起艰苦简陋的工作生活条件,更让路生梅揪心的是当地极其落后的医疗水平。工作不久,她出诊救助一位难产妇女,可一进门就发现有个老婆婆正准备用一把家用剪刀来铰脐带。路生梅立刻制止、抢过剪刀,用自带的消毒器械给孩子断脐、包裹。这次出诊,更加坚定她扎根当地、服务百姓的信念。
一句承诺,践行半生。多年来,路生梅多次放弃返京机会,在革命老区的县级医院扎下根来,一干就是50多年。她致力于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创办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创建爱婴医院,推进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为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作出突出贡献。如今,佳县的医疗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新生儿死亡率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60‰降至0.6‰。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1999年退休后,路生梅信守承诺,继续留在佳县,每周定期到医院义诊,平时在家里为群众看病。她说,作为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更没有退休年龄。退休22年,路生梅义诊患者超过15万人次。
热心公益,传递爱心。在义诊看病之外,路生梅还积极投身公益,拿出自己获得的10万元各类奖金用于公益活动。2020年春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76岁的路生梅向党组织交纳1万元特殊党费,并向所在党支部递交驰援抗疫一线的“请战书”。
路生梅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省道德模范、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98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57位用户喜欢。
细致耐心地问询、检查、开方,在诊室里,已经78岁高龄的路生梅一直忙碌着,她一会儿是标准的京腔京韵,一会儿是“醋溜”的陕北方言,在接连送走两位小病人后,终于有时间向记者讲述起了过往。
1944年1月,路生梅出生在北京后海西沿的一座四合院里,当时正值屋檐下的第一朵梅花在枝头绽放,就这样,生梅这个名字陪伴了她一生。
大学毕业时,国家提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路生梅和其他同学一样,义无反顾响应“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被分配到了陕西榆林佳县人民医院。
1968年12月,路生梅告别故乡北京,独自踏上了西行的列车。火车到铜川后再改乘敞篷卡车,终于到达了偏远的佳县。
从大城市到山沟沟,睡在破旧窑洞冰冷的土炕上,用着浑浊不堪的黄河水,比这更不习惯的是饮食习惯。最初在佳县的几年里,除了看病还要参加集体劳动,路生梅每天天不亮就去修梯田、修公路,下午收工后接着到医院值夜班。“面对困难,我不知道哭过多少次,但我从未退缩过。因为这条路是自己选的,打退堂鼓不是我的作风。”路生梅说。
有一次,路生梅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夜路才到病人家中。脸色惨白披头散发的产妇坐在土袋子上,孩子已经出生,一位妇女拿来一把黑乎乎的家用剪刀,准备给孩子剪脐带。路生梅抢过剪刀,用自带的消毒器械有条不紊地给孩子断脐、包裹。在那个年代,不卫生断脐经常引发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近乎是100%。
经历了一次次生死营救,找她看病的老乡越来越多。一个信念变得更加坚定: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里不就是最艰苦的地方?这里不就是自己的“广阔天地”?她暗下决心:“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这里的群众就是最需要我的人。我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让她决心留下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绥德卫校毕业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的高正胜。“老高处处为别人着想,点滴中向善。老高所做的事,我想每一名陕北人都能做出来,时间长了,我真的爱上这方水土,爱上这里的人。”
后来,曾有多次调回北京的机会,但都被路生梅婉言拒绝。
从1961年向党组织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到1984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路生梅等待了23年。
儿子高佳还记得母亲入党那天的情景:“她激动得哭了。那时我正读初一,年龄小不理解。现在回头想想,她一定是认为入党才是对她多年来工作最大的褒奖和肯定。”
1999年12月,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但是她认定了“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于是先在家里开展义诊,随后在医院的邀请下,每周一、三、五去义务坐诊。“找路大夫看病,咱就感觉放心。”患者的众口相传,使路生梅的医术和医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退休后的23年间,路生梅接待义诊、咨询,累计超过10万人次。
“如果咱医院组织救援队,我要求参加,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求参加……”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已经76岁的路生梅向党组织递交了1万元的特殊党费和“请战书”,要求驰援抗击新冠疫情一线……
近年来,路生梅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医生”“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可她对荣誉看得很淡。路生梅说,“我就是一只拴着线的风筝,无论走到哪儿,只要病人一拉线,我就会回到他们身边。”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4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在陕西佳县县城人民路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经过时,总是有很多人跟她打招呼,有人叫她路大夫,有人叫她路姨,也有人叫她路奶奶,她就是78岁的路生梅。
1968年,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陕西佳县人民医院。从青春洋溢到耄耋老人,她一干就是54年,兑现着自己入党时写下的“为党健康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庄严承诺。2018年,这个承诺已经实现,但路生梅依然选择留在佳县。
“为佳县人民奋斗终生”
“一定要提醒新手父母重视孩子说话晚的现象,儿童孤独症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见到路生梅的时候,她正在佳县人民医院的儿科办公室里,严肃地对儿科医生们反复强调着。
本已退休的路生梅,可以选择回到大城市颐养天年,但她依然坚守在佳县,为医疗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有人粗略统计过,仅仅在退休后的20余年中,她义诊的患者就超过了10万人次。
“路奶奶,我们来看你啦!”9岁的张宇旋一见到路生梅就亲昵地扑进她的怀里。她和她的奶奶、妈妈都曾让路生梅看过病。在佳县,像这样一家三代甚至四代五代人都找路生梅看过病的情况,不在少数。行医五十载,路生梅给病人开的全是便宜的药、管用的药、适量的药,造福了佳县一代又一代儿童。
如今,与当地人民结下深情厚谊的路生梅,将“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改为了“为佳县人民奋斗终生”。
“治病救人,永不放弃”
“治病救人,永不放弃”是路生梅作为医生的良知和坚守。无论是严冬还是炎夏,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是周一、周三、周五,人们总能在佳县人民医院或中医院看到路生梅坐诊的身影,这是她雷打不动的坐诊日。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我的老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98岁还在门诊工作,我的思绪跌宕起伏。我扪心自问:老师还在做,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做呢?治病救人没有退休年龄,我也要像老师一样,干到自己不能干的那天!”路生梅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从继承中汲取营养,又将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后来人。几年来,路生梅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不仅将自己的学识与本领教给年轻医生,帮助门诊解决不少疑难问题,更在医德医风方面言传身教,为两所医院的儿科团队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现在儿科一有重症病人,我们还是会请路大夫来会诊,我有时还带病人到她家里去会诊。”佳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武艳告诉记者,现在,佳县儿科仍保留着路生梅留下的“宝贵财富”,坚持随叫随到、不收红包、“花小钱治大病”、少用抗生素等优良传统。
“万紫千红才是春满园”
“老李,最近血压还高不高了?”“老吴,手术后恢复得咋样了?”……一走进县养老院,路生梅熟络地和老人们打着招呼,关切地询问着他们的近况。
和佳县养老院的结缘,还要从2016年说起。那一年,获得“感动榆林”年度人物、“榆林好人楷模”等多项荣誉的路生梅,用奖金买了米、面、油、拐杖、按摩器和书籍等,送到农村幸福院、县养老院。当老人们握着她的双手激动地说“你真是个好人”的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不止儿童,老年人也非常需要关怀。6年来,路生梅不知道来到这里多少次,为老年人义诊、跟他们谈心。
“一个人的春天不是春天,万紫千红才是真正的春天。”路生梅目光温柔又坚定。她组建了一支名为“我爱佳县”的老年志愿者队伍,用自己的一份爱心汇聚起更多爱的力量,传递社会温暖。
她的崇高品质不仅赢得了榆林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也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引领后来人前进的方向。
“感谢各级党组织对我的培养,感谢榆林人民对我的信任,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重大的责任。”路生梅正在积极做准备,她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基层群众的呼声和期盼带到会上。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路生梅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她从北京来到陕北老区,扎根黄土高原54年,不仅为曾经缺医少药的患者解除病痛,还致力于提升当地医疗水平,退休后依然坚持免费义诊,用无言的奉献书写了人间大爱。
每周一、三、五,78岁的路生梅都会步行前往医院,义务接诊。路生梅在北京长大,1968年,24岁的她从当时的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陕西佳县工作。
路生梅: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党指向哪就打到哪。
路生梅背着医疗箱,进村入户,足迹遍布佳县24个乡镇。1983年,佳县人民医院首设儿科,路生梅成为首任儿科主任。“佳县儿科”在周边县区打响了名声,许多病人慕名远道而来。期间,路生梅多次被选派到北京、西安进修,一次次面对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她却一次次选择留在佳县。同事说起路生梅,都是由衷地敬佩。
同事:她始终是以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她觉得这个地方需要她,一直做这个事情。
同事:她就是生命不息,服务不止,永远都在看病人,哪怕是晚上、冬天。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她选择在佳县为患者免费义诊。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已经76岁的路生梅再次主动请缨,在佳县带头发起隔屏诊疗、线上咨询等医疗服务。
路生梅:什么是党员?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我去,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我干,越有危险的地方越需要我们党员挺身而出。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8位用户喜欢。
2012年,是路生梅从北京来陕西佳县的第44年,是退休后的第13个年头,也是丈夫去世的第5年。孩子们劝她到陕西西安或榆林和他们一起生活。榆林一家医院也向她抛出了高薪橄榄枝。就在她思考是去是留的那天夜里,一对老夫妻敲响了门。他们刚刚出生两个小时的孙子呼吸困难,正在医院抢救,恳求路生梅去会诊。路生梅二话没说跟着他们跑到了离家不远的住院部,和值班的医护人员忙碌了一夜,天亮时,孩子终于呼吸平稳,面色也由青紫变红润。
在回家的路上。想到自己曾经许下“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的承诺,为了这个承诺,感动、感恩、难舍,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那一刻,路生梅决定留下来。住在小窑洞里,住得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了路生梅所住的窑洞。
路生梅在窑洞里一待就是近十年,不管白天黑夜,不论休息与否,他都坚守在那里,为前来看病的民众排忧解难。
2016年,路生梅被评为“感动榆林人物”,此后又获得了多项荣誉。荣誉的背后是党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路生梅由此获得了奖金,从此她走上了公益之路,组建了“我爱佳县”老年志愿者队伍,带领大家一起开展公益活动。
2018年,佳县仅有的两所医院都要聘请路生梅,她答应了两所医院的邀请,但不要医院一分钱。就这样,在退休19年后,路生梅又重新踏入医院的大门。
路生梅说:当再次穿上白大褂、戴上党员徽章的那一刻,再次感受到了这份价值和使命。
而我身为岭南师范学院师范专业的学生,未来的人民教师,也要有这种职业的意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认真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摒弃不良习惯,认真学习专业技能与师范类技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1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一大早,儿科医生路生梅就在陕西榆林佳县人民医院的诊室中忙碌起来,尽管已年近八旬,但每周三天的义诊却是雷打不动。
1968年,24岁的路生梅向母校郑重承诺:“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当年12月5日,坐上西行的列车,辗转到达佳县后,路生梅才真正认识到陕北农村的贫穷。
佳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接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糠菜半年粮、喝水靠驴拉”就是当时佳县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路生梅说:“佳县的医疗条件也特别落后,整个佳县人民医院就是两排墙皮脱落的旧窑洞,只有4名医生,2名护士,而自己则是当地第一个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
由于医生极度短缺,当时佳县人民医院不分科室,为了尽快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等各科知识,路生梅每天坚持在煤油灯下学习到深夜,写下了几十本笔记,很快成为医院的多面手。
“这个地方不大,你架子再大、表现再高傲,人家不会买你的账。”路生梅说,但是你治好一个病人,解决他的问题,便会一传十、十传百,群众才会认可你、信任你。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路生梅穿着从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到离县城十几里的崔家畔村出诊。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覆盖着厚雪,每走几步就会滑倒摔跤,两个多小时里,她摔了40多跤。在临近村子的下坡路上,她索性就半躺着滑了下去。当一身泥泞的她出现在病人家里时,全家人像看到救星一样号啕大哭起来。看到患者的病情很重,路生梅就住了下来,直到病人完全好转,她才离开。
“不能守着医院等病人,而要走进农户找病人。”路生梅常常和医护人员叮嘱。1983年,路生梅着手创办了佳县人民医院小儿科,并成为首任儿科主任。“医生对病人必须一视同仁,让病人花小钱、治大病。”儿科创立之初,路生梅便给科里定了规矩,对贫困老百姓要以善心扶贫、以仁术救命。
在佳县工作期间,路生梅曾多次被选派到北京和西安进修,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北京协和医院、西安儿童医院等都希望她能够留下来,但都被她谢绝了。“我在1969年的入党申请书中做过承诺,我要扎根佳县,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路生梅说。
不变的承诺,一生的坚守。在路生梅的带领下,佳县人民医院的儿科水平,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名列前茅,“佳县儿科”的名气更是让许多外地甚至黄河对岸的病人慕名前来。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休,本可以休息的她却继续坚持为当地百姓义诊,义诊的地点,有时在医院,有时就在路生梅家里。有人粗略估算,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义诊的患者已经超过了10万人次。
路生梅说:“我将永远记得是党和人民给我信任、给我力量。我要把当选代表看成一次鞭策、一个新的起点,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回报社会,回报对我的认可。”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25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路生梅,女,20162016年#月生,佳县人民医院退休医生。在陕北佳县,有个__姑娘路生梅,2016201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__第二医学院,2016201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这一待就是2016年,未曾离开。从门诊到手术台,从韶华到白头,这位__姑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块黄土地上的人们。正是因为路生梅同志对佳县人民默默无闻的奉献,经中共佳县县委、佳县人民政府在2018年2016月2016日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并授予路生梅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要求全县各级干部向该同志学习,作为村官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向这位同志学习吗?
面对艰辛,路生梅选择了扎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佳县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初出茅庐的路生梅心怀热血,穿过狭窄的石头路,走过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来到了佳县人民医院。当时佳县城人们喝的水是浑浊的黄河水,而且每人每天只给一瓢;睡的是土炕。身在他乡、身为异客的路生梅想家、想__、想亲人、想朋友,不知偷偷地哭了多少次。有一次,路生梅走了一个小时夜路,来到病患家中,家里光线昏暗,一个披头散发的妇女坐在一个土袋子上,半边土炕没有席子。走近细看才知道是一个产妇,等她赶到的时候,孩子已经生下,旁边的人正准备用黑乎乎的家用剪子给孩子断脐。路生梅立刻制止并抢过剪子,用消毒器械认真地给孩子断脐包裹。目睹这一切,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普及科普卫生知识。就在那一瞬间,她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要在佳县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面对病患,路生梅选择了奉献
在医学院,路生梅学的是小儿科。但当时佳县人民医院不分科,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各科的知识,因此她迎头赶上,一切从头学起,利用零碎时间,写下一摞摞笔记。由于医生比较少,住院医生是2016小时值班制,连续一周才能换班,到了星期日,人已累至极点。在一个星期日的晚上,路生梅心想这周的班总算快值完了,明天可以好好睡一觉。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一个肠穿孔的病人住院了,紧急的救治手术是在汽灯下进行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得救了,路生梅却昏倒了,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直到星期二中午才醒过来。
面对机遇,路生梅选择了放弃
20162016年,路生梅回到了阔别十三年的故乡,在__协和医院进修,2016201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儿科主治医学习班,不但学到新理论,而且学到了老师们严以治学、学以致用的态度。由于学习成绩突出,__协和医院的周华康主任、西安儿童医院的张凤翔主任都表示愿意把她调到他们那里,老同学刘领珍也劝她到香港大医院工作,他给路生梅开绿灯。当时路生梅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还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曾答应过他不离不弃。也许是儿女情长,也许是和佳县淳朴的群众有了感情,对佳县这块土地有了割舍不下的情意,她婉言谢绝了老师和同学的好意,信守自己的承诺,重回佳县。
面对挑战,路生梅选择了担当
20162016年医院分科了,由路生梅初任妇儿科主任,创办小儿科。她深知科风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医患关系如鱼水关系,每个医生对病人必须一视同仁,对贫困老百姓以自己的善心扶贫、以自己的仁术救人。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路生梅东奔西跑、四处筹资,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她们也不负众望,护理技术提高很快。当时佳县是全榆林地区最穷的县,佳县医院是全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然而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区小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和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几年的努力,一个纪律严格、作风正派、关系和谐、严以治学的科室终于创办成功。
面对考验,路生梅选择了忠诚
20162016年,路生梅退休,面对年薪2016万的聘请,她不动心,因为她要信守自己的承诺,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她继续留在了佳县,用良心、爱心、医术治病救人,守护佳县儿童的健康,继续坚持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坚持不滥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造福佳县一代儿童。平时来家里看病的人很多,只要来病人,她会立刻放下饭碗,认真诊治。
退休后的路生梅组建了“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社会、关爱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她自信地说:“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人民医生,合格的佳县人”。
20162016年路生梅被评选为佳县“共产党员标兵”;20162016年荣获儿科协会“突出贡献”奖;2016年被评选为“感动榆林”2015年度人物、第四届“榆林好人楷模”;2017年荣获榆林市儿科协会“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被佳县县委、县政府授予“两学一做十佳标杆”荣誉称号,被佳县机关工委授予“2016年度党员标杆”荣誉称号。
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种默默无闻、扎根基层、敢于担当的精神和责任吗?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后,已经76岁高龄的路生梅义无反顾主动请战奔赴抗疫一线,感动了无数人。在请战书中她这样写到“当前新冠形势严峻,如果医院组织救援队,我要参加,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参加,因为背上有责任,心里有使命,因为我是中国医生。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
她还拿出一万元特殊党费用于抗击疫情,在微信朋友圈宣传抗疫知识和个人防护常识,给环卫工人讲解七步洗手法,指导年轻护工给病房科学消毒。
疫情当前,她不仅仅用口号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
从繁华的北京到贫困的陕北佳县,从青春芳华到满头银发,一次次的选择都是遵从内心最深的愿望。路生梅用一生在守护着承诺,守护着一座城。你一定会好奇是什么力量促使她半个世纪的坚守,是当初的选择,是心中的信念,是庄严的承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但她都做到了,历经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为了那一句诺言,她把全部都奉献于这片黄土地。
说起她的感人事迹和无数的荣誉,路生梅总是笑着说:“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是对我今后的一种激励和鞭策。是时代造就了我,是时代感情和自律的融合,荣誉更属于和我一样到艰苦地方的知识青年和医疗战线的医务工作者,我认为自己好多地方做的还不够好,还需努力,对得起这份荣誉。”截至今年,她已整整为佳县人民服务53年,还在继续。因为她说“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医生,救治病人没有退休年龄。”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向全国道德模范路生梅学习,学习她不畏艰苦、扎根基层的坚毅品格;学习她使命担当、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6位用户喜欢。
一路走来,路生梅获誉不断。1994年,她被评为佳县“共产党员标兵”;2010年荣获儿科协会“突出贡献”奖;2016年被评选为“感动榆林”2015年度人物、第四届“榆林好人楷模”;2017年荣获榆林市儿科协会“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被佳县县委、县政府授予“两学一做十佳标杆”荣誉称号,被佳县机关工委授予“2016年度党员标杆”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
2019年8月18日,由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70年·医路初心”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暨第三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颁奖典礼上,路生梅荣获“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更让路生梅感到高兴的是,她的母校首都医科大学给她送来特别的礼物:京剧人偶。“斩病魔,济世活人五十载;为人民,精业尚德正青春”,这个礼物完美地阐释了路生梅医术精湛、医者侠气、根在京华的大半生!“虽然是一件小小的礼物,但代表的意义不一般,这是母校对我的肯定。”路生梅有点哽咽地说,她从医这么多年,一直深深地记着首都医科大学的校训: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面对荣誉,路生梅笑了。“刚开始根本就没有想过获得荣誉,就想着治病。”她说,也正是这一份份荣誉让她感觉责任更大了。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1981年,路生梅第一次回到阔别十几年的北京,姑姑抱着她说:“小梅,你回来吧,别在那儿受罪了,我们都很想你。”哥哥和妹妹也劝她回北京,但是被她婉拒,当时家人都不理解她为何要放弃条件优越的北京,而选择荒凉贫瘠的小县城。
1981年和1983年,路生梅分别被选派到北京协和医院和陕西省主治医师学习班进修。因为成绩优异,指导老师都表示可以为她调回北京或者西安,特意为她开绿灯。离开小县城到大都市,是很多人的梦想,很多大学同学都回到了大都市或出国。虽然北京是她心心念念的家乡,那里有她的亲人、同学,去西安、香港工作她也会有更好的发展,但路生梅的心已扎根在了佳县,她深知“佳县这块土地就是需要我的地方,佳县人民需要我,佳县患者需要我”,她一心只想把学到的医学理论技术带回去,因此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
路生梅说,离不开这片土地的一个原因是当初承诺“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她在佳县成家了,有儿有女,离不开了。
谈起现在想不想回到北京,路生梅感慨万千,当年她报考北京第二医学院就是为了留在北京。“我无聊时经常问自己,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是留在北京还是佳县?我会毫不犹豫地留在北京。如果能留在北京的大医院,我可以一生投入到我所热爱的医学事业中,那样我可能会有更突出的成就,能为全国更多的患者服务。”不过,她也告诉记者:“大医院有值得羡慕的地方,但是基层医院也有自己的优势。”
提起对北京和佳县的感情,路生梅动情地说:“现在感觉自己又是北京人,又是佳县人,各占一半。人总是不忘故土,北京给了我教育,佳县给了我事业。与其说我服务佳县群众,不如说佳县人民成就了我。”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0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毕业后来到佳县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我认真履行医生的职责使命,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患者家属的信任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回报’,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就是我的成就。”路生梅说,扎根陕北,此生无悔。
1968年,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24岁的她离开家乡,来到了陕北佳县。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初到佳县,就感觉到这里与北京的“天壤之别”。
“当时的佳县十分贫瘠,我们喝的黄河水,睡的是土炕,虱虫叮咬更是常有的事。”路生梅说,这样的生活对刚毕业的她而言是全然陌生的。但她努力适应,全身心投入工作。
“那个年代,佳县地瘠民贫,靠天吃饭的乡亲们小病扛,大病也扛,医疗常识十分匮乏,很多山里的患者走不出来。”路生梅说,她和同事们经常抽时间进村入户,主动上门送医送药。
路生梅告诉记者,一次,她走了一个小时夜路到患者家中看病。那户人家光线昏暗,一个产妇坐在一个土袋子上,孩子刚出生。旁边的人正准备用黑乎乎的家用剪子给孩子断脐。路生梅立刻制止,并用消毒器械和敷料认真地给孩子断脐包裹。
这次难忘的出诊经历让路生梅印象深刻。她说,这里的群众医疗知识太缺乏了,医疗条件太落后了,这里就是最需要她的地方。她一定要改变这里的医疗条件,普及卫生知识。
“我要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这是路生梅当年许下的承诺。
除了生活条件艰苦,工作上的挑战也不小。当时佳县医务人员少,医院不分科,每个医生都要会诊治内、外、儿各科疾病。儿科系毕业的路生梅便在工作之余,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各科诊疗知识,逐渐成为一名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各科知识的全科医生。
在佳县工作多年,路生梅多次放弃调离佳县的机会。“我是一名医生,这里的患者需要我,我必须留下来。”路生梅说,自己就是一只拴着线的风筝,无论走到哪儿,只要病人一拉线,她就会回到他们身边。
为了更专业、更有效地救治更多的患儿,路生梅立志要为佳县医院创办独立的儿科。为此她“东奔西跑”,并不断宣传和强调建立独立儿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终于在1983年将儿科独立分离出来。为提高医疗和护理技术,她让科里所有护士分批到西安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小静脉穿刺技术,资金不足时,她就四处筹资还自掏腰包。此外,路生梅经常和她的同事们到基层培训乡村医生,推广计划免疫,普及医疗常识。
1999年,退休后的路生梅放弃回到大城市的机会,拒绝了大医院的高薪聘请,选择了继续留在佳县。除了在医院和家里义诊外,她还热心于志愿者活动。
窑洞里,一张炕、几件简单的家具……这里既是路生梅的住所,也是她的诊所。只要一有病人来,她会立即放下手中的事,认真诊治每一位患者。
“在佳县,路大夫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几乎无人不知,家里小孩生病都愿意让路大夫看,甚至佳县周边人也会慕名而来。”患儿家长赵玲玲说,路大夫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很为患者着想,多年来坚持不花钱能治病、少花钱治大病的原则,也从不乱用抗生素和滋补药品。
多年来,“路奶奶”早已有了一套“对付”哭闹患儿的经验:她会在自己的左右手大拇指上画小人逗孩子开心,在与患儿的互动中观察孩子的状态。她的手机很少关机,遇到未接电话,她会一一打过去,生怕是病人家属打的,耽误孩子的诊治。
“路姐”“路姨”“路奶奶”“路大夫”……走在佳县街头,随时都会有老乡与路生梅热情地打招呼,当地很多家庭中的几代人都在路生梅这里看过病,路大夫也成了他们的“老熟人”和“家人”。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有信念、有理想。为了信念和理想,不怕受挫折,坚持不懈,永远奋斗,哪怕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努力。”路生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路生梅表示,自己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履职尽责,她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的心声,继续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我今年78岁了,生命留给我还有多少时间我不知道,但是我会兑现‘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承诺。”路生梅说,作为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没有退休年龄,只要还能干得动,病人需要,她就会一直干下去。
59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