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栏目

最新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25 12:15:02 热度:37

最新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

最新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苏炳添一战打破了三个纪录:

首先,新中国从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现在37年的历史上,首次有中国男性运动员打进到100米决赛的赛场,绝无仅有,这个意义不亚于当年刘翔闯进奥运会决赛并且夺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奥运会上,曾经有一位日本运动员打进到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决赛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个时候是用手计时的时代,跟电子技术时代差的还比较多。

第三,亚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就是第2届奥运会上,到现在121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亚洲运动员以100米半决赛第1名的身份进入到世界最顶级的百米飞人大战的决赛。

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荣耀,属于伟大的中国,也属于亚洲。年过30的苏炳添,靠着顽强的自律,靠着超强的意志品质,成功的打进到了100米的决赛当中,为全亚洲人长脸。就连中国田径名将刘翔在微博上也发文祝贺苏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决赛时,苏炳添强调,半决赛就是自己的决赛:“对我来说,能够进入决赛就算完成任务。如果能够突破10秒大关,进决赛应该没问题。”

看了比赛,真是激动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简直是一战封神!正像刘翔所赞扬的那样,这是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这也是亚洲奇迹和亚洲速度!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赛场,苏炳添的脑海里都只有一件事:竭尽全力跑出“中国速度”,为祖国添彩!能打破亚洲纪录,打破黄种人的极限,站在东京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所有的梦想都在这一瞬间变成了现实!

把半决赛当成决赛。是啊,人生路上关键的每一步都需要这种精神,我要向苏炳添学习,他是我最崇拜的奥运英雄。

感动中国魏青刚先进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67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十六年过去了,面对今年的这场“烟花”,不禁让我想起了2005年的那场“麦莎”,想起固始籍平民英雄魏青刚。

那是2005年的青岛,已经在那里打工两年的魏青刚那年29岁。他清楚记得,那天是8月8日,在崂山区沙子口一带,肆虐的9号台风“麦莎”刚刚离去。下午14时,雨停了,风力也逐渐减弱,正是欣赏海景的好时候,因防台风而停工两天的魏青刚从沙子口麒麟山庄工地散步到附近的海滨广场,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排排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岸边。魏青刚是地道的固始人,去青岛之前从未见过大海,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17时左右,正当他陶醉在海浪滔天的景象时,突然一个巨浪涌来,魏青刚听到一声大喊:“有人落水了!”他寻声转眼望去,原来就在距他几米远的地方,一个女孩不慎被海浪卷入海中。

魏青刚出生在淮河岸边,打小就喜欢游泳,练就了一身的好水性。15岁时就在所在村庄附近的水库里救起过一名落水儿童。26岁时曾从河里救起过一名12岁的女孩。

面对突发情况,魏青刚来不及细想,本能地朝女孩落水的地方跑去,面对滔天巨浪,他没有丝毫犹豫,没来得及脱掉衣服,只踢掉了鞋子,就和女孩的同伴一起跳入海中,但风浪实在是太大了,有那么几次眼看就要接近女孩了,但一个大浪打来又被冲出去很远,几次尝试之后,女孩的同伴只好爬上海岸用手机拨打了“110”。

但魏青刚没有放弃,他屏住呼吸,一次又一次地游向女孩,转眼十几分钟过去了,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已经有些体力不支的魏青刚终于抓住了女孩,他艰难地拉着女孩向岸边游去……眼看就到岸边了,一个巨浪从他们身后拍来,二人顷刻被打散,女孩再次被卷入海中,魏青刚一时无法判断女孩的位置,只好爬上岸。

此时,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沙子口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接到报警后,已携带救生器材赶到了现场。但此刻的海浪高达10多米,每次拍向岸边都像一堵高墙一样凶猛。落水女孩在海水中如同一片落叶一样随波漂浮。看着一筹莫展的民警,魏青刚说:“我刚下去过一次,熟悉情况,还是我下去吧!”没等回答,他就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瞅准女孩漂浮的方向,第二次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但海浪远比他想象的凶险,就在他跳下去的一瞬间,女孩已被海浪推出去十几米远,一分钟,两分钟……魏青刚左冲右突,但却无法看到女孩的位置。看着海浪中上下翻腾的魏青刚,岸上的民警和围观群众也焦急万分,他们不时大声地呼喊,希望魏青刚能够在他们的指引下救起落水女孩。同时,人们也担心魏青刚会体力不支。

又一个十分钟过去了,体力已经严重透支的魏青刚还是无法找到落水女孩,不得已,他只好向岸上发出返回的手势。众人合力把魏青刚拉上了岸。上岸后,魏青刚不顾疲劳,跑到岸边的一处高地上和大家一起确定落水女孩的具体位置,此时的他万分焦急,他知道每耽误一秒钟,女孩就多一秒钟危险。

“看见了,在那儿!”顺着身边群众的手势,魏青刚看到落水女孩被一个巨浪高高地抛起,目测离岸边大概有50多米,情况十分危急。瞅准落水女孩的位置后,他第三次跳入大海,他憋足一口气,头也不抬地向着女孩所在的方向游去。为了防止魏青刚被巨浪卷走,岸上的民警和群众牢牢地拉着绳子,就这样绳子越放越远。此时的魏青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到了、到了,就快到了,再游几米就到了……终于,魏青刚凭直觉已经接近目标了,最后,他借助一个大浪的推送,一把抓住了落水女孩的手。

生活在海边的人都知道,大海就是一头怪兽,被海浪打来打去,鼻子、口腔很容易被泥沙灌满,弄不好会被憋死。还有就是一旦被海浪卷起拍到岸边的石墙或礁石上,也会死人。一般没有很好的水性是不敢下海救人的,尤其是风浪大的时候。

2005年时,还没有微信,人们也不像现在这样随时都会打开手机拍照、录像,但那天恰巧有一位家住海滨的DV爱好者,正在自家阳台上拍海浪,看到海边有好多人聚在一起,便本能地将镜头推了过去,他当时并不知道有人落水,但却基本拍下了魏青刚整个救人的过程。

从DV录像画面中可以看到,当时海面上风大浪急,岸边人头攒动,海水中有人上下翻飞。17时38分,经过近40分钟与海浪的生死较量,魏青刚终于把落水女孩拉到了岸边,在岸边已经等待多时的民警和群众,七手八脚地将女孩抬上了警车。

这时,魏青刚瘫躺在岸边,已经没有力气站起来了。

当警车启动,魏青刚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时,围观的群众自发地鼓掌向他致敬。

魏青刚有些不好意思,他穿上第二次下海前扔在岸边的湿衣服就准备离开,这时,一位民警拦住他,问他姓名和地址。魏青刚质朴地回答:“我是河南来的,没有电话,在麒麟山庄那边打工。”说完就悄然离开了现场。

遗憾的是,由于溺水时间太长,落水女孩在送到医院后没能抢救过来,但魏青刚三次跳进大海救人的壮举,经媒体报道后,迅速传播开来,一时间感染、感动了很多人。他所在工地“麒麟山庄项目部”的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救人的事,小魏回来后根本没说。我们也是从有关报道中才知道的。他平常干活从来不耍滑头,大家都很认可他。”魏青刚的工友也告诉媒体记者:“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他经常接济别人。”

落水女孩的家人事后曾专程赶到魏青刚打工的工地,向他道谢,并拿出500块钱表达感谢,但却被魏青刚谢绝了,他握着女孩家属的手说:“我救人不是为了钱,我不能收这个钱。”

魏青刚因见义勇为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见义勇为好青年”和“见义勇为民工英雄”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感动青岛”十佳人物;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被评为第一届河南省道德模范、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并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如今,十六年过去了,家乡人民始终不忘英雄,并在以魏青刚为代表的英模事迹感召下,正凝心聚力为奋力实现“两个更好”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学习感动中国度人物先进事迹心得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

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参考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王海(1926年1月-20__年8月2日),原名王永昌,汉族,山东威海人,1944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军,大专学历。空军原司令员,空军上将军衔。20__年8月2日,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1950年5月于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毕业后,成为共和国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先后任空军第4航空学校飞行队飞行员,空军第4混成旅驱逐10团29大队中队长。

1954、1955年间,王海是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副师长、师长,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战斗。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中,他的师担负协同陆、海军夺取制空权并掩护陆军登陆作战的任务。

_时,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如今,激进暴力分子对香港的破坏,已经从实物、设施层面,蔓延至公共秩序、法律规则、社会人心层面,进而严重消耗着香港赖以发展的软实力。街头乃至校园暴力不断升级,“黑色恐怖”蔓延,香港甚至“经历了二次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破坏”,失去了免于恐惧的自由。面对这样一个伤痕累累、病入沉疴的香港,包括工商界在内的香港各界中能够发挥影响力的人士,如果再不站出来抵制暴力、为社会的公义和香港的未来发声,那就不只是对激进暴力分子的纵容,更是在眼睁睁看着一个繁荣稳定的香港滑入深渊,是在亲手断送香港的明天!

可以理解,一些工商界的企业家,乃至不同行业有影响力的人物,对站出来抵制暴力顾虑重重,是怕引火烧身。但只要稍稍向前看远一些,就能明白,倘若今天因为惧怕而一时哑忍,看似保全了自己,实则是遗祸无穷。香港一旦被激进暴力分子打上恐怖、失序、不安全的标签,就会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创,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香港的'商业、金融业乃至各个领域。如今,已经到了危及香港整体利益和各行各业自身利益的关键时刻,每一个香港人心中都需要一杆秤。

不受严厉惩处的不会轻易收手,暴力乱港的势力不会自行褪去,反而是你越弱、他就越强。如果在今天这样一个退无可退的时刻,一些人还在犹豫、观望、抱怨甚至投机,那么最终必然悔之不及。香港是一个工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经不起一点折腾。大家救香港,就是救自己!

之前,已有一些香港的企业家、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站出来对暴力说不,也有大的地产企业捐出土地用于兴建公屋,聚焦香港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获得了广泛认同和好评。现如今还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带头发声、传递正能量,并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抵制暴力,抵制煽暴纵暴的行为,支持特区政府和警方严正执法、维护法治。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止暴制乱的声音越响亮,邪恶暴力的声音就会越微弱;让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充盈香港,极端激进分子的暴力凶焰一定会被扑灭。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作文素材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苏炳添,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打破10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决赛中,代表中国队以38秒01勇夺亚军,创造了亚洲田径的历史。

男子100米,9秒99,亚洲本土选手首次进入世锦赛决赛。

男子4X100米接力,37秒92,决赛获得银牌。20__年8月,在北京鸟巢举办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往在世界大赛上默默无闻的中国男子短跑选手迎来爆发时刻,连续创造历史。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角,苏炳添成为继刘翔之后中国田径的又一个标志性人物。

田径,一向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而在田径的各个项目中,男子100米的地位堪称第一,因其代表着人类在速度上的最高极限,被称为“竞技体育皇冠上的宝石”。尽管中国田径在女子中长跑和竞走等项目达到过世界领先水平,刘翔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一度称霸更是成为国人骄傲。但是,代表绝对速度的男子短跑一直无法进入世界前列。由于人种的差异,这项运动几乎成为黑人选手的天下,黄色人种之前在世界大赛上尚未进入过男子100米的决赛。因此,苏炳添在鸟巢的突破,意义堪称重大。其从预赛到决赛的比赛录像也被媒体反复播放。

8月23日晚9点15分,苏炳添站在男子100米决赛的第二道,作为东道主选手,唯一一个黄色人种的他收获了最多的掌声和欢呼。因为体力下降,苏炳添以10秒06的成绩获得第9,但对亚洲田径而言,历史已经翻到了新的篇章。

男子100米跑获得惊喜之后,苏炳添和队友们迎来了赛前寄予更大希望的男子4.100米接力上来。在预赛中,苏炳添跑第三棒的中国队以37秒92创造亚洲纪录获得小组第三,进入决赛。此前,中国队进入决赛还是28年前的1987年罗马世锦赛,那一次,中国队获得第七名。基于苏炳添之前的神奇表现,人们有理由对接力的结果心存期待。

8月29日夜晚的鸟巢,中国观众的欢呼声响彻北京夜空,由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四个小伙子组成的中国中国男子接力队创造第九道奇迹,第三个冲过终点。由于美国队犯规被取消名次,中国队摘得银牌,再次创造亚洲田径历史。

感动中国孙景坤人物事迹心得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950年10月初,美国侵略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

寒冬,战场上的条件极其艰难困苦,志愿军脚下冰冻,身上衣单,而且粮弹缺乏,常常只能“吃一把炒面就一把雪”。然而,志愿军依旧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敌军英勇作战,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众多英雄模范和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一个人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荣誉。在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颁发纪念章,彰显党和国家对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英雄的肯定和纪念,祖国不会忘记英雄无畏付出,抗美援朝的丰碑将永远铭刻英雄的事迹。

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出国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等人员,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具有崇高的精神风范,他们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仰慕。给这些“最可爱的人”颁发纪念章,给予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英雄崇高礼赞,也会激励全国人民增强国防意识,更加关心爱护人民子弟兵,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无上光荣的伟大事业,需要许许多多“非常之人”为其奉献青春、奉献才华。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要充分发挥崇高荣誉的精神引领作用,营造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让荣誉凝聚起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激励广大人民为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定宇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今天的文章送给所有在疫情里奋战的白衣天使,感谢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所付出的努力。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新年的喜庆气氛,疫情的快速蔓延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疫情初步得到控制。

在这场疫情中许多人选择远离疫情高发区或者是待在家里,但是有那么一群人,在疫情发生后义无反顾的冲向了第一线,这些人被我们亲切的称为“白衣天使”,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也正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就是——张定宇。

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男人就是张定宇,正是这名普通的男人在疫情来临之时舍弃小家勇敢的在病毒面前为人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也正是有了这样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中国的疫情才得以这么快速的走向稳定,他们当之无愧那一声——“白衣天使”。

我们都知道,这场疫情给中国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支出,而转眼间,耳旁吹过的微风开始燥热,地表的温度也开始升高,如今已是夏季,而中国这场疫情也终于在这入夏时节开始慢慢消失,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凝聚的国家,每一个国民都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这一点在此次疫情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随着各地奔赴武汉的医生搭上回家的班车,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初步赢得了这场疫情的胜利,而我们也相信中国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迅速的恢复以往的繁华。

感动中国四川森林消防员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30名扑火队员不幸殉职。其中27人是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的消防员,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

消防员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职业。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这是职责所系,更是使命所系。可谁能忍心这样惨烈的牺牲,谁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他们本该同战友一起经历刻苦训练,一起遂行执勤任务,一起背起行囊凯旋,可如今他们走了,离战友而去,留下永远在路上的危险任务;他们本该跟朋友一起约场篮球,一起踏青旅游,一起畅谈人生,可如今他们走了,离朋友而去,留下可待成追忆的毕生遗憾;他们本该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一起迎接新生命,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可如今他们走了,离家人而去,留下亲人两行泪的悲痛结局。一切都还历历在目,一切都还没有走远,也不会走远。

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请抱歉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们,痛悼你们,纪念你们。有人说,“烈士这个词太沉重了,希望他们是鲜活的战士”。是啊,我们多么希望这是愚人节开的一个天大玩笑,多么希望没有这场吞噬30条生命的无情火灾,多么希望你们能够活跃在训练场上,多么希望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平平安安没有灾难,多么希望“希望总是美好的,现实也是美好的”。可是,不如意事,十有-!

愿生者坚强,一生平安!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是渺小的,可是既然活着,就应当活的有价值,就应当勇敢的活着。你们未完待续的事业我们来接班,你们未能如愿的比赛我们来完成,你们未敬的孝心我们来继承。谁的青春无处安放,建议向他们学习,担当起我们这一代的责任;谁的志向无的放矢,建议向他们学习,把个人理想融入伟大事业;谁的习惯无事生非,建议向他们学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如今已惘然。痛定思痛,我们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不做错事,不添麻烦,不开玩笑,化悲痛为力量,把主要心思精力置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放在普通却不可替代的本职岗位之上,团结奋斗,开拓进取,遵纪守法,维护稳定,再立新功,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无法忘怀,却充满力量!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7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8位用户喜欢。

当我看到刘盛兰老人的事迹时,我流泪了。

或许我可以用“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描述教师。而现在,我却想不出用什么来描述刘盛兰老人,一位耄耋老人。或许伟大是没有言语可以形容的。在伟大面前,再华丽的词藻也显得空洞。

即便如此,我不敢说老人是伟大的,因为伟大是一个抽象不具体的词,原谅我不能十分清楚地理解它,但我可以说老人是足以震撼人心。

是什么力量支持老人,让他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继续捐助失学孩子?是什么让他二十年来没吃过一顿肉,知为省钱为教育?

刘盛兰老人,没有妻儿,一个人生活,领着养老金,还说得过去。当他从报纸上看到失学儿童那渴望知识的眼睛,便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开始捐助失学儿童。把养老金捐了出去,把捡破烂是钱一角一分省起来,每天攒钱。

对于我们来说,报纸算什么,网络更方便。搜一搜,查一查,什么都知道了。而刘盛兰老人做的最奢侈的一件事不过是订报纸以便知道有哪些失学儿童需要捐助。

老人家就这样捐着捐着,直到一场大火烧毁了家。本以为不会再继续捐了,没想到回到乡下老屋时,还继续捡破烂,继续捐助。

以前一直都不理解什么叫做奉献?

父母为我们奉献了青春;老师奉献了青春写下了真理;烈士奉献了生命守护和平。

刘盛兰老人本该是同退休老人在一起下下棋,聊聊天,品品茶的年纪,却奉献了晚年享福的时光,健康的身体,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

原来这就是奉献,没有私利的奉献。

父母的奉献是因我们亲生骨肉;教师的奉献是得到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肯定;烈士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佩,簇拥。而刘盛兰老人既没有亲生骨肉,但千千万万失而复学的孩子便是他的骨肉。开始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老人,不肯定老人,认为他傻。可他还是一如既往。

老人不为名利,不为享受。只是一种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点事的信念支持着他。

如果那天你成了企业家,我相信你不会匿名捐助几千万。

这就是刘盛兰老人的可贵之处,

谈到这里,更要反省一下我们自己。身为学生,要珍惜我们这边九年或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机会。人家为了教育付出一切。而我们更没有理由浪费机会。

无私奉献的价值,我想就在,一句“此生无悔矣”。

优秀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杨振宁事迹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辞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孙景坤事迹学习心得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如今的丹东,鸭绿江风微浪稳,凤凰山郁郁葱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战火不断、满目疮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光荣院里,工作人员给予孙景坤老人悉心的照顾,子女也在床边尽心陪护,但老人每次醒来都要寻找的,却是一位无言的“伙伴”——军装。这件挂满了奖章的军装,现在就挂在老人的床边,护理员曾数次看见,老人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它、抚摸奖章、抚摸那一段出生入死的峥嵘岁月、抚摸这一生的付出与奉献……

接受了采访后,老人有些倦了,工作人员帮助老人躺下,半梦半醒间,老人又将右手举到了耳边,从姿势上来说,这一个躺着的军礼远远称不上标准,可在内涵上来说,这又是一位军人,用72年的漫漫岁月,敬出的最标准的军礼。

接受采访时,孙景坤老人刚刚出院不久。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我们的采访时间一缩再缩。老人的精神大不如前,谈吐已不再清晰,但是,敬礼时,他仍然尽力地坐直了身体。

老人话不多,反复提起的两个词,是奉献和幸福。他的心中,似乎从来没有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他想到的,总是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战时勇往直前、建设时事必躬亲、为下一代做爱国主义教育、捐出自己珍藏的奖章和证书……当我们赞他伟大,唤他英雄时,他想到的,却是已经长眠的战友。

“他们才是真的英雄,与他们相比,我还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类似的话,老英雄张富清也说过。他们并不相识,却因为相同的信仰而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

返程的路上,我们去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在精心布置的场馆和详实的史料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当年那连天的战火和无畏的将士,烽烟中、黄土下,许多英雄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我想,如果让他们重新选择,那些前行的背影中不会少哪怕一丝坚毅……

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什么年代,共产党人都在用行动反复重复这个答案,在湖北、在辽宁,在祖国的每一片土地上,在人民需要的每个时刻里。

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先进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历史烛照时代,榜样传承精神。”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鲜活的价值观。“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在党的98岁华诞之际,在黄文秀同志身上,集中彰显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优秀品格,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化为行动力量的先锋形象。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历史长河中,总会涌现一些闪耀着奋进之光的人,我们称之为榜样。20__年如一日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雪域高原,倾心培育少数民族科研教学骨干的钟扬教授,坚持原则、执纪如铁的纪检监察干部李泉新,用生命捍卫了伟大祖国的尊严的飞行员张超……等等,他们是模范践行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维护者和引领者。他们用使命与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实干担当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社会做出了表率与示范作用,使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以榜样为镜,让我们知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以榜样为旗帜,给我们指引方向,引导我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前行和发展。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只要我们树立榜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就能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教师感动中国先进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94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雷江荣老师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虽然她没有得到过多少荣誉,但是她在学生和同事的心目中却被评价为"最好的老师"!雷老师做事干净利落,走路快步如飞,急急匆匆地行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她把有限的时间都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她学生和家人。如今,面对她的突然去世,面对她短短的42的人生,她的学生和家人都为她感到伤心落泪。

3月24日下午,学校放学前半个小时,华池职业中专九年级英语教师雷江荣依旧踏着她那疾步如飞的步伐,快速走出校门,向着离校园不足300米的保险公司走去。她是怕学生误了时间,亲自为班上的丁涛同学去补办升学手续。没想到这一走,竟然是她与自己的学生和同事永远的绝别。3月25日清晨,噩耗传来,年仅42岁的雷江荣老师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

3月26日,在第一节课上课期间,当得知雷老师的遗体被运回华池,并暂时安放在她的家里时,学生们再也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悲痛,个个泪流满面,纷纷跑出课堂,要去见雷老师最后一面。同学们或借钱,或直接跑回家向家长要钱,去为雷老师买花圈,以表达他们对"一直像妈妈一样爱着他们的雷老师"无尽的哀思。一上午,240多面悼念的花圈、挽幛就布满了柔远教育路两旁,到处更是泣声一片。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是雷老师的老师,在现场动情的说,有这么多学生主动来悼念老师的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见。

3月26日中午,阴沉的天色,笼罩着华池职业中专校园,低回的哀乐,激荡着人们心中的波澜。教学楼前,一幅巨大的黑色挽幛正上方,悬挂着雷江荣老师的遗像,铮亮的眼镜,映衬着白皙的面庞,她依然是那样的贤淑、慈祥,英姿飒爽。

这一天,她曾经的老师,她的生前领导,还有她的学生、同事和家人都来到了这里,为她送行。

凄风阵阵哀云起,痛悼亡灵泪纷纷。她的老师不希望她走,是因为她不仅曾是一位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更因为她接过了老师的教鞭,历照前辈的夙愿,扎根三尺讲台20多年,默默奉献,勤苦钻研,引用科学、灵活的教学艺术,将知识和理想灌授给了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茁壮成才,育得花烂漫、春满园!

她的领导不想让她走,是因为她不仅是一位教学能手,更因为她始终胸怀大局,热爱自己的崇高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服从组织安排,无论被指派教哪一科,她都能很快胜任。

雷江荣第一学历仅为高中毕业,曾先后在华池乔川中学、悦乐上堡子小学、五蛟初中、华池一中和华池职专五所学校教过学。起初她的主教课目只是中学语文和小学数学,1988年,英语教学向初级中学延伸,当时,英语只是她上高中时的一门特长而已,在英语教师十分奇缺的情况下,她坚决服从学校的调配,自信的执起了英语教鞭。因为自感底子薄,又怕误人子弟,她坚持自学自修,边教边学,经常是与自己的学生一起背诵单词,分析语法。在家里,即使吃饭和给孩子喂奶时,也手不离课本和辅导书。她的丈夫杨满怀也是一名教师,据他回忆,妻子雷江荣在有生之年,始终在不断学习。雷老师掌管着他俩的工资,平时生活非常拮据,从不买任何化妆品,也没有穿过一件价值超过35块钱以上的线衣,但在学习上,却非常舍得投入。这些年,光买英语教学图书、磁带、光碟就达100多套。在雷老师的办公室和她家里,我们发现有很多她的学习手抄本,留存的就达五十多本,仅今年就有六七本,近七万余词。经过刻苦自学,,她顺利获得了甘肃教育学院英语大专文凭。多年来,她所带的年级英语成绩始终在全县初中会考中名列前茅。

亡者灵魂归天去,留下几多未了情!她的家人舍不得她走,是因为她不仅是一位好母亲,更因为她是一位好妻子。她把家里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安排和照顾的无微不至,有条有序,而她却始终不将自己的痛苦外露。这些年,她一直生活在"眩晕的天地里",与病魔做着坚强的抗争,因为从起,她就患上了重度眩晕症!丈夫无数次发现,无数次劝她到医院看看,她总是因为学生课不能误,而一推再推……

在雷老师心中,同样也有着带领家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这些年,她与家人节衣缩食,同甘共苦,好不容易在县城建起了一套住房,丈夫清楚地记得,在建房时,他们还有很多债务,而妻子逝去后,他便向人询问得知,妻子不但还清了所有债务,还给家里留下了一万多元存款。令丈夫伤痛的是,家里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妻子就撒手人寰。

大家心爱的雷老师走了,她的学生们谁都不愿接受这个痛苦的现实,因为在大家心目中,雷老师不但书教得好,更因为"她不是母亲,却更像妈妈!"

记得她在乔川初中教学时,也是她刚结婚不久,有一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她便到这个学生的家里,将他劝了回来,并把她的灶房腾了出来,让这个孩子住,用她微薄的工资供养着这个孩子的一切生活,直到他初中毕业。雷江荣老师爱生如子的事迹,在她教过学的地方几乎人人皆知,并被家长们传为佳话。这些年,在她家,添置了很多小凳子,这是她和丈夫专门为家庭贫困和学习赶不上趟的学生"开小灶"准备的。在她的家里我们还看到了几份还没有来得及拿到学校,她生前刚刚为学生出的套题。她的丈夫杨满怀老师说,为了让学生节约钱,雷江荣经常熬半夜为自己的学生出套题。她不但免费给学生补课,还隔三岔五叫住校生到她家吃饭,她常给学生说,"学习不好可以赶上的,但身体一定要养护好"。雷江荣爱学生胜过了爱自己,她很少到医院给自己检查身体,但如果那个学生生病,她总是第一时间带学生去检查,甚至一次次给学生垫付医疗费。雷老师带的这届学生共有两个班120名学生,她生前,身上一直带着一个小本,这个小本上面随时记录着每个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变化情况,她把这称为"动态管理"。在雷老师的眼里,学生从来没有差生和好生之分,对待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她给学生最多的是"自信教育",她总是对学生说"你能行,你要相信自己,你有这个能力。"

雷老师走了,她的同事们更是伤心不已。因为她始终是一面镜子

,在带领和激励着大家携手前行;她乐于助人,心中总是想着别人,唯独没有想到过自己。今年,雷老师突然感到累了,因为怕眩晕跌倒在操场上,她很少跟跑晨操,但有一段时间,由于九一班班主任请假,作为班助理,她硬是克服病痛,坚持按照学校规定跟操,直到班主任回来。在这期间,一位细心地同学就观察到了雷老师的异常,上课时,他发现雷老师是倚着桌子走上讲台的,课间,她请学生们自习,她要爬在讲桌上睡一睡。

雷老师所在的办公室,有十多张办公桌,平时她的身旁总有学生在课间来背诵单词,逢双休日,大家也常能看到她独自一人加班加点的身影。在大家的印象中,她总是很忙,总不请假,每天总会是到办公室最早的人。而今,唯有她的位置空空如也。为了表示对她的深切怀念,她的学习书籍,她的袖筒,还有她的水杯,至今仍原封不动的静放在那里,她批改的学生作业永远定格在了"mar15"!

这就是雷江荣老师的点点滴滴,"平凡中见伟大"的细微之处,闪耀着熠熠光辉。她的事迹眼下正在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感染着全县教育界同仁和广大干部职工。县教育局最近已正式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系统迅速展开向雷江荣同志学习的活动。我们希望,逝去的是她衰竭的身体,升华的却是她伟大的师魂。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26个字,有7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7分钟,朗读时长28分钟,慢速需要39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1965年,丁晓兵出生于安徽合肥,他一家三代都是军人,因为这一缘故,父亲给他取名为“兵”。很小的时候,丁晓兵就有一股英雄情结,他期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立功沙场。

丁晓兵7岁时,开始拜师习武,他经过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还被合肥市武术协会吸收为会员。

1983年,18岁的丁晓兵参军入伍,成为了解放军某部的一名侦察兵。

1984年秋,入伍刚满一年的丁晓兵跟随部队来到边境,参加我国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由于他是新兵,前几次侦查任务上级都没有派他参加,丁晓兵急了,他划破手指,用鲜血写了一封请战书:

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

领导被深深感动了,决定派丁晓兵执行任务,他先后数十次深入敌人前沿阵地抓“舌头”、捉俘虏,无一失手,成为了侦查大队的“第一捕俘手”。

在1984年10月的一次战斗行动中,丁晓兵和班长奉命抓一个“舌头”,他们等到对方出现以后,丁晓兵如猛虎一般扑了上去,两秒之内便将对方双手反剪,牢牢制服。

但这一举动惊动了周围3个高地的敌人,密集的火力一下就压了过来,丁晓兵将俘虏摁倒在一个隐蔽处。突然一枚冒着白烟的手雷落在了丁晓兵的身旁。

丁晓兵想也没想,右手抓起手雷就扔了出去,手雷在他出手的一瞬间爆炸了,强烈的冲击波把他震晕了过去。

几分钟以后,丁晓兵醒了过来,他发现俘虏想要逃跑,便扑上去想要掐住他的脖子,却发现自己的右手完全使不上劲,他低头一看,右手已经被炸断,只连着一点皮肉,血正哗哗地往外流……

一旁的战友大惊:“晓兵,你的胳膊……”

丁晓兵忍着痛说:“管不了这么多了,咱们得赶紧把俘虏带过去!”

于是战友为丁晓兵简单进行了包扎,然后他们便押着俘虏往回撤,一路上丁晓兵的断臂不停地摇晃,他于是忍痛用匕首割下断臂,别在腰间,准备回去以后再把断臂接上。

丁晓兵就这样和战友们在山里跑了整整4个小时,终于遇到了迎面而来的接应人员,他已经到了极限,一头栽倒在地上,又晕了过去。

医护人员赶紧对丁晓兵实施抢救,但发现他呼吸没有,脉搏没有,血压没有,心跳没有,血管瘪得连血都输不进去,医生们都摇头说他不行了。

正好此时有一个野战医疗队路过这里,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切开了丁晓兵小腿的静脉,强行注射进去了2600毫升血浆,然后医疗队又联系直升机,把他送到了后方的昆明空军总医院,经过两天三夜的抢救,丁晓兵总算活了过来,但却永远失去了右臂。

丁晓兵醒来以后,发现自己的右大臂上包着一团还在渗血的纱布,他难过地问护士:“我的手呢?你们把我的手弄到哪里去了?带我去找我的手!”

出院以后,丁晓兵荣立了一等功,并获得了第101块“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这枚奖章是在那一年为嘉奖边疆儿女的突出贡献而设立的,起初只颁发100枚,而且丁晓兵负伤前,已经基本评选完毕了。但共青团中央得知了丁晓兵的事迹后,特意为他增设了一枚奖章!

丁晓兵出名了,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政府机关和学校都争相邀请他去作报告,鲜花和掌声迎面而来,他不禁有些陶醉了。

但在此时,有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丁晓兵。一件事是丁晓兵在南京航空学院作完报告后,有个叫王明的大学生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我认为你成为英雄,只是过了第一关,假如10年、20年后,仍有事迹从你身上出现,英雄的称呼你才当之无愧!

另一件事是父亲带着丁晓兵去了省荣军干休所。在那里,丁晓兵看到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都曾经是战功卓著、声名赫赫的老功臣。看着前辈们那满满一盒的军功章,父亲谆谆告诫丁晓兵:“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前面的路还要靠自己去走,而且要力争走得更好。”

这两件事如同两记铁锤,敲在丁晓兵的心上,他开始冷静地思考自己未来的路。

此时丁晓兵收到了安徽省政府的邀请,让他担任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级别是副厅。一些大型企业闻讯,也力邀他加盟。

何去何从?部队领导征求丁晓兵的意见。丁晓兵没有犹豫,提出了三点想法:“一要学习,二要工作,三不离开部队。”

1986年,丁晓兵被保送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习。但在学校的第一次考试中,他没能做完试卷,他向监考老师申请延长20分钟的考试时间,因为自己只能用左手写字,速度怎么能和正常人相比?

不料老师直接拒绝了他,老师认为,既然丁晓兵能上学,就必须用左手答完试卷!

于是丁晓兵开始苦练左手写字,他把自己关在房间一遍遍练习,起初总是写不好,一急躁,他就不禁把笔狠狠往桌上一砸,一个月里,他砸坏了9支钢笔。渐渐地,丁晓兵不仅能熟练地记笔记,而且练得一手俊逸而遒劲的书法。

两年后,丁晓兵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学校领导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找他谈话说:“晓兵啊,我们希望你能够留校,或者把你安排到大城市工作。”

但丁晓兵却拒绝说:“谢谢领导关心,基层更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要到基层去带兵!”

就这样,丁晓兵来到武警驻无锡某部八连担任指导员,该部是原赫赫有名的“皮定均旅”,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连队的战士们听说新来的指导员是个残疾人,不禁发出了疑问:“我们这是作战部队,可不是干休所!”

丁晓兵第一次和全连官兵见面时,大家并不是很热情,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对大家说了这么一番话:

“同志们,今后我们就是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了,我提两点要求:第一,不要把我当成英雄,我是咱们八连的普通一员;第二,不要把我当成残疾人,我是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名战士!”

但刚来连队的第三天,丁晓兵就“出丑”了。这天晚上,上级拉了八连的紧急集合,按照规定,连队必须在5分钟内集合完毕。丁晓兵听到哨声以后,连忙起床打背包,但他一只手却怎么也跟不上趟,心里越急,手下越乱,出了一身汗。

等丁晓兵背着松松垮垮的背包跑到操场时,八连所有官兵早已列队整齐,他迟到了10分钟,大家的目光像针一样射在他脸上,刺在他心里。

更无地自容的还在后面,丁晓兵作为指导员,必须和连长带着连队跑两圈,但他刚跑没多久,背包就已经松散,他只好用手抱着背包跑完了全程。

从此丁晓兵和打背包较上了劲,为了练好打背包,他把自己关在宿舍里,用脚踩住背包带的一头,用手穿、用牙咬、用肘压,手指磨破了皮,嘴角勒出了血,牙齿咬得连吃菜都嚼不动。

通信员看不下去了,他哭着对丁晓兵说:“指导员,你不要再练了,以后我帮你打就是了。”

但丁晓兵却说:“你能帮我一时,能帮我一辈子吗?”

一个月以后,连队再拉紧急集合,丁晓兵已经能够按时站到队伍最前面,又过了一个月,他打背包的速度已经能排在连队最前列了。

在训练场上,丁晓兵同样不甘落后,作为一个二等甲级伤残军人,按规定单杠、障碍等课目他可以免训免考,但他却不搞这个特殊,为了练习左手投弹,他连着拉断了6根背包带,一段时间后,连队进行投弹考核,他一投就是58米,远超优秀标准,全场震慑。

为了练习单手射击,战士在枪头吊两块砖,丁晓兵吊3块砖,肩胛磨得血肉模糊。练卧姿出枪动作,他一次次向地上扑,经常一头扎在地上,嘴巴嗑出了血,脸碰肿了,战友们风趣地说他是“与地球亲吻最多的人”。

经过刻苦的训练,在年底的军事训练考核中,丁晓兵取得了7门优秀、1门良好的优异成绩。

有一次,有个新兵练习射击时偷懒,丁晓兵批评了他,但他却不服气地说:“这枪不好使,你露一手给我们看看!”

丁晓兵笑着接过枪,单臂上膛,5发子弹打了47环,这名新兵直接看呆了,丁晓兵把枪还给他,并对他说:“一星期后我再来考你,我羡慕你有两只手。”

这名新兵深感惭愧,他憋足了一股劲训练,成绩很快有了很大的提高。

丁晓兵在八连干了4年的指导员,在他的带领下,连队先后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连党支部两次被南京军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3年12月,丁晓兵被任命为二营教导员,二营是个后进营,已经很多年没有拿过先进了,营队官兵们的士气都不高,丁晓兵上任后,决心用各种办法培育官兵勇争第一的战斗精神。

上任伊始,二营奉命赴安徽丹阳湖农场兴修水利,丁晓兵和战士们一起扛着土筐运土,铲土的战士在他的筐里少放了一些土,他严肃地回头说:“你看不起教导员,咱们比比看!”

丁晓兵还组织成立了“党员突击队”,自任队长,专啃“硬骨头”,战士们都感动地说:“看到教导员甩着一只空袖管,奋战在工地上,我们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在丁晓兵的感染下,二营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上级为他们颁发了“施工先进营”的红旗,这是二营多年来扛回的第一面锦旗。

有一次全营进行徒步拉练,官兵们连续走了两天,到离营区还有5公里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丁晓兵脚上也有一个硬币大小的鸡眼,让他感到十分疼痛。

卫生员劝丁晓兵上车,但他生气地说:“全营不许一个人上车,最艰难的时候是胜利的前夕,奔袭回营!”

丁晓兵说完就带头跑了起来,官兵们也都变成了一群奔出草丛的豹子,斗志高昂地冲了回去。

2002年12月,丁晓兵担任了团政委。职务高了,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他不爱钱,也不收礼,他特别瞧不上那些平时不好好工作、但一遇到提拔时就来送礼的人,曾有人来给他送过礼,但送来的钱和东西直接被他从门口扔了出去。

送礼的人认为是送的东西少了,于明把扔出来的钱再加上一沓,继续送了过去,丁晓兵又继续给他扔了出来。

熟悉丁晓兵的人都知道,他做事有个“三不怕”:不怕别人说无情,不怕别人说没用,不怕别人说没钱。

2003年春天,丁晓刚的弟弟下了岗,他知道哥哥当了团政委,就想承包团生活服务中心的蔬菜供应,还拉上了60多岁的老母亲来当“说客”。

丁晓兵深知弟弟家里确实困难,如果不是万不得以,他是不会来找自己的,但他还是坚持原则说:“家里的难处我知道,但如果部队的蔬菜供应承包给你,我就会在全团官兵面前抬不起头、挺不直腰啊!”

弟弟生气地说:“你这样不顾家,还是个哥哥吗?”

最终丁晓兵没有给弟弟办这个事,母亲和弟弟走的那天,他让妻子凑了5000元钱偷偷地塞进了母亲的口袋里,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丁晓兵不禁泪流满面……

在获得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丁晓兵又在2007年当选党的x大代表,2008年,他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他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2015年1月,丁晓兵晋升为武警少将,他感慨地说:

“在军旅生活的20多年中,也是我的家人奉献的20多年,没有家人的关心、呵护和无私的支持,真的很难想象我还能在部队有所作为。”

丁晓兵说得没错,他能取得这么多成绩,离不开妻子陶婉珠的默默支持。

陶婉珠比丁晓兵大两岁,1981年毕业于吉林空军军医学校,同年被分配到空军医院当护士,1985年,她自愿参加“三八女子空中救护队”,负责空运、抢救伤员,因为工作突出,她曾荣立过三等功。

丁晓兵受伤住院期间,一直是陶婉珠在照顾他,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丁晓兵逐渐喜欢上了这位每天被自己称作“姐姐”的陶护士。但陶婉珠起初却一直拒绝丁晓兵的追求,因为那时丁晓兵已经少了一只胳膊,她对此有些犹豫。

后来陶婉珠的父亲给她说了一句话:“你不嫁给他,反正也有人嫁给他,更何况,他的一只胳膊,还是为国家掉的。”

于明陶婉珠决定接受丁晓兵的爱,1988年2月,两人正式结了婚。

嫁给丁晓兵以后,陶婉珠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此前她本来在大医院工作,有着很好的前途,但嫁给丁晓兵以后,她也跟着丈夫来到了基层部队,这里没有护士编制,所以她来了后不得不改行,她干过护理等工作,10多年里一直是一个编外干部,而且在军营里,她甚至连个可以聊天的对象都很难找到。

陶婉珠临产时,手术车来到了病床前,护士们等着丁晓兵把妻子抱上手术车,但当时装着假肢、而且把假肢揣在裤兜里的他愣住了,他根本无法完成这个动作啊!

一旁的护士并不了解情况,她责问丁晓兵:“你是产妇的丈夫吗?赶紧抱啊,把你妻子抱到手术床上。”

丁晓兵的脸红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护士又说了一句更难听的话:“你是男人吗?还愣着干什么?难道还需要别人帮你抱吗?”

丁晓兵流泪了,见到这场面,陶婉珠连忙说:“对不起,大夫,他不方便,我自己来。”她咬紧牙关,自己艰难地爬上了手术车……

陶婉珠也是个有事业心的人,但孩子出生以后,她更加忙了,丁晓兵恨不得天天扑在单位上,她要照顾孩子和丈夫,只能作出相应的牺牲,结婚这么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出去培训和学习过。

后来丁晓兵当上了团政治处主任,但当时团里的卫生队级别低,陶婉珠还是个初级职称,她想让丈夫给自己报个中级,但刚开口就被堵回去了。起初陶婉珠有些生气,但她后来一想,丈夫就是这么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也就慢慢理解了。

陶婉珠生气时,丁晓兵总是让着她,从不和她吵架,实在忍得难受,就开门出去躲一会儿。陶婉珠气消了以后也会后悔:丁晓兵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东西太多了,自己不应该跟丈夫吵。

对此丁晓兵是这么说的:“我在家有时虽然有点霸道,但是,心里对老婆是蛮好的!”

如今已经56岁的丁晓兵任武警广西总队政委,仍奋斗在部队一线上,他说:“我一定按照_的教导,把兵带好,把部队建设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材料心得感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1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7位用户喜欢。

朱丽华双目失明,却为他人带来光明未来。28年来,她捐款373万元,资助了寒门学子480人次,还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先后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30多项荣誉。

9月21日,初心榜样朱丽华的事迹见诸报端,朱丽华用初心书写的大爱故事震撼了嘉兴人。“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让帮助过的人活得有尊严,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的财产、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将捐献给社会。”她的肺腑之言,湿润了读者的眼眶,也映照了红船旁一名六旬党员的信仰之光。

9月29日下午,市委书记张兵专程来到南湖区丽华推拿诊所,看望慰问盲人——党员朱丽华,并向她送上了鲜花。

10月10日,中共嘉兴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活动。嘉兴全市掀起了一股向朱丽华学习的热潮。

从报纸到电视、新媒体,朱丽华这个名字被印刻在人们眼中、耳中、心中。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她,成了全社会的榜样。张兵先后两次就朱丽华的报道作出重要批示,倡导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10月16日开始,朱丽华一次又一次走上宣讲台,将她的初心和梦想娓娓道来。从市区到县(市),从机关到学校,从部门到街道……人们一次又一次被她感动,热泪盈眶。

被她的事迹吸引而来的,还有新华社、央视、中新社、浙江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她的事迹也从嘉兴传播到全省,乃至全国。

10月27日,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嘉兴开幕。朱丽华的事迹在残疾人之间口口相传,国务院和中残联、人社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接见了朱丽华。

褪去榜样的光环,朱丽华依然是残疾员工的好所长,是贫困学子的好妈妈。有人想来诊所看望她,都被她一一回绝,“如果听了我的故事有感触,不妨将爱心传递,多关注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几天前,朱丽华在前期捐款333万元的基础上,向嘉兴市民政局发起的“暖巢行动”汇去了一笔40万元的善款。40万元,相当于她为顾客推拿6600多次。她要为低保家庭改善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而她对于自己,依然苛刻,不论走到哪里都穿着同一件红色外套。

爱心使者,是她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她给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前天,朱丽华获评第六届“浙江慈善奖”。手握爱心形状的奖杯,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将坚守初心,继续传递温暖和爱。”

《最新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1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