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栏目

王有德先进事迹(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05 21:35:01 热度:50

王有德先进事迹

王有德先进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1位用户喜欢。

1986年7月,王有德打响了上任后的第一场大型攻坚战。在北沙窝流动沙丘地带,他要开发500亩果园。此时,多年来的粗放管理,使得白芨滩林场徘徊不前,职工一盘散沙,大家对场里没有信心,对北沙窝的开发也是将信将疑。

摆在王有德面前的首要难题是怎样才能调动大伙的积极性。当时林场的经济条件不好,职工一年收入才几百元。王有德觉得只能用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来感召大伙,只有凭领导干部的意志来聚合工人们。白天,他和职工一起推沙平田砌渠道,挖坑施肥栽树苗,夜晚点着煤油灯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离家仅3公里的王有德和职工住在工地的帐篷里,最长一次竟50多天没回家,他和职工一样,吃的是工地上刮进沙子的饭,早上一起来头发上、脸上、被子上都是一层细沙。

作为一个领导,他带头苦干,在白芨滩,王有德身先士卒、带头苦干的事情说也说不完,每个职工都能不假思索地讲出一大堆。在建北沙窝林场果园的泵房时,王有德和职工一道往房顶上运送空心板。1992年10月,灵武市政府将大泉乡东边的8700亩沙荒地划拨给白芨滩林场,要求到年底初步开发1000亩,接到任务后,王有德立即带领林场的几十名职工向茫茫大漠挺进。时值初冬,大泉乡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寒风呼啸,沙子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他和工人干在一起,睡在一起,没处做饭,他们干粮就水;他们将麦草往沙地上一铺和衣而睡。王有德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尽管到晚上脚肿得连鞋也脱不掉,可他还是坚持在几公里的渠拜上跑十几个来回。其间,他完全可以坐车回家,但他从不搞特殊,在这里一住就是3个月。堪比“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称为“现代大禹”。

王有德先进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王有德的老家在灵武市马家滩镇,位于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从小,他就眼睁睁看着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窑洞,而黄沙常常一夜间就把大半个窑洞埋起来。十几年里,20多个村子、3万多人被迫离开家乡。“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首在当地口口相传的歌谣,唱尽了沙漠化带给当地百姓的苦楚,也是20世纪50年代白芨滩的真实写照。

从那时起,治服沙漠的念头就深深种进了王有德的心里,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被沙漠侵吞的土地夺回来。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工作。9年后,32岁的他调任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副场长,开始带领职工与沙漠抗争,与黄沙争夺生存发展空间。在治理北沙窝林场500多亩流动沙丘时,王有德带领工人砌水渠,头顶炎炎烈日、脚踩滚烫的黄沙,身上还背着25公斤重的水泥板。职工1次背1块,他就背2块,身上被压得一道一道的深印,有的地方都磨烂了……初冬时节,为了抢抓树苗灌冬水的时机,他和全场职工日夜吃住在水渠边。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春回大地,北沙窝林场出现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治沙,王有德和职工们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的西南边缘筑起了一道南北长60多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的绿色屏障。这片绵延的绿洲,成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王有德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0位用户喜欢。

2014年,王有德退休了。大家都说,苦了一辈子,荣誉和成绩都有了,该好好享享清福了。可看到白芨滩仍有60多万亩荒漠尚未得到治理,王有德觉得自己能做的事还有很多。他在河东机场的东边承包了荒滩区继续防沙治沙,创建了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并担任理事长。5年多来,他又发动社会力量开路引水、削高填低、清石换土,在马鞍山一带的荒漠上植树100多万株。他以高于常规治沙造林成本几倍的投入,治理修复面积6000余亩,建设生态防护林3000余亩,在银川市东大门构筑起一道千余亩的绿色屏障,为建设美丽宁夏、美丽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9年9月17号,当_亲自将国家荣誉奖章授予他时,王有德说:“与黄沙斗了几十年,我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我希望自己就像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在祖国需要我的地方。”

人人都说王有德有根“点沙成林”的“绿手指”,能让种子发芽、枯木逢春、绿树成荫。王有德却说,自己有的只是一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初心。他“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信念书写的不仅是敬业奉献,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多栽一棵树,就是我的价值;多治理一片土地,荒山变成绿洲就是我的价值;让当地老百姓找到致富之路,就是我的价值。”王有德用最朴实的话语、最执着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王有德先进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37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件是让沙漠变绿洲,另一件是让职工变富。”这两件事,串起了王有德的一生。

王有德的老家在宁夏灵武市马家滩,位于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缘。少年时,他看着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了窑洞,十几年里,20多个村子、3万多人被迫迁移……从那时起,制服沙魔的念头就深深种在了他的心里。

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工作。1985年担任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场长。当时的白芨滩林场,风沙肆虐,沙逼人退。

“我们这个沙漠,养个娃容易,栽活一棵树难。今天你栽上的树,一场风就刮没了。今天撒下的种,如果不下雨就失败了。一遍又一遍点种,一遍又一遍栽树。要想成活,就得盯住这件事。一年三季抓造林,长年累月抓管护。”

王有德开始了和沙漠的斗争。夏天,他带领职工顶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就住在沙窝上搭建的帐篷里。冬天,为了抢抓树苗灌冬水的时机,全场职工日夜吃住在水渠边。

针对林场经营单一、人心涣散、发展陷入困境的局面,王有德精简管理人员,压缩管理开支,制定了一套造林效果与工资挂钩的核算办法,动员、引导、扶持职工利用林闲季节种草养畜,发展柳编、运输等第三产业。他推行家庭、联组或个人划片招标承包,号召全体职工平均一人一年扎设1万个草方格、栽植1万株树苗、治沙面积100亩、从治沙中实现收入1万元。家庭目标和集体目标衔接,职工把沙漠当成了自己的口粮田,治沙造林积极性不断提高。

20多年前,王有德把自己和亲戚家的十几套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80多万元为职工建了新房。“当时建的房子解决了10对双职工的居住问题,搬进新家的当天,大家忍不住哭了。”王有德的举动让职工们看到了希望,尽管条件艰苦、风沙满天,一张嘴就进沙子,但大家铆足劲挖坑种树防沙治沙,没有一个人提出要离开。

在实践中,王有德带领职工探索建立了“五位一体”防沙治沙综合发展模式,即在沙漠外围营造大面积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围绕干渠、公路等建设大型骨干林带,在两道生态防线的保护下培育经果林和苗圃,在田间空地形成种草和养畜两项循环产业。“五位一体”模式实现了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创造了实现沙区经济循环发展的成功范例,被国务院确定为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推广模式。

40年过去,沙漠绿了,职工富了。凭着“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王有德带领林场职工将治沙造林速度由过去的每年3000亩提高到每年两三万亩,累计治沙造林60多万亩,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_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听到这话时热泪盈眶,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觉。”王有德说,几十年防沙治沙,他一直按着这个路子在寻找希望。

通过植树造林发展多种经营,王有德带领林场职工在北沙窝和大泉沙漠引水治沙造田,开发土地7000亩种植经果林和苗圃,同时定植果树和栽植防护林带23万株,解决就业160多人。昔日的沙漠变成职工生存的“口粮”,果园成了职工的“摇钱树”,苗圃成了职工的“绿色银行”。防沙治沙不仅仅把沙漠变成了绿洲,还让265名林场职工过上了美好生活。

“20多年前穷得差点婚都结不了,一辆170元的凤凰牌自行车,还是王场长托人给我买的。”职工李桂琴回忆道。如今,李桂琴饲养了100多头奶牛,经营着40多亩果园苗圃,种植温棚2000多平方米,资产达到200多万元,成为白芨滩林场拔尖的致富户。李桂琴的经历,是全体林场职工在治沙中奋斗成长的缩影。

“从我七八岁时,看到他开始在我们家乡治沙,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所以我长大以后,在林场当了一名治沙工人。”治沙工人马立军说。在王有德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治沙队伍,在沙漠中写下奋斗的音符。

2014年12月,王有德正式退休。来不及停下脚步休息,他又在银川河东机场东侧的马鞍山荒滩上承包了1万亩沙地,继续治沙造林。

今年国庆前夕,王有德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站在颁奖台上的一刻,王有德内心十分激动:“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属于每一个治沙人!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是我的心还在这里,只要生命不息,我防沙治沙的脚步就不会停歇。”

王有德先进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王有德是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团结带领白芨滩林场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多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

王有德,男,回族,中共党员,1953年9月生,宁夏灵武人。自从1976年进入林业系统工作后,王有德一直坚守着“生命不息,防沙不止”的人生信念,用40多年治沙一线的打拼,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牢不可摧的生态屏障,保护了母亲河、保护了万顷良田,探索形成了“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林农牧副多业并举”等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成功走出一条“以林为主,林副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兴场之路,为“三北防护林”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内外沙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见证并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多栽一棵树,就是我的价值;多治理一片土地,荒山变成绿洲是我的价值;当地老百姓能找到幸福之术,就是我的价值!”在人与沙漠的抗争中,王有德以坚韧的毅力和“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搏干劲,成为我国科学治沙的探路人。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英雄”、“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他“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_亲自给他颁奖。

王有德先进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81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王有德是宁夏灵武人,1953年9月出生,1976年进入林业系统工作,1985年出任白芨滩林场场长。多年来,他带领职工大力开展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南移和西扩,探索形成“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目标。

“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件是让沙漠变绿洲,另一件是让职工变富。”这两件事,串起了王有德的一生。

王有德的老家在灵武市马家滩,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缘。幼年的王有德眼睁睁看着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窑洞,黄沙一次又一次爬上窗台,最后逼着全村人搬离故土。从那时起,制服沙魔的念头就深深种在了王有德心里。

1985年,王有德担任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场长。彼时的白芨滩林场,风沙肆虐,沙逼人退。

王有德开始了和沙漠的斗争。夏天,他带领职工顶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就住在沙窝上搭建的帐篷里。冬天,为了抢抓树苗灌冬水的时机,全场职工日夜吃住在水渠边。

凭着这股“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干劲,王有德带领林场职工将治沙造林速度由过去的每年3000亩提高到每年2万-3万亩,累计治沙造林60多万亩,是前40年的总和,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

2003年,王有德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提出对沙源地林区、天然草原实施禁牧的建议,当年就在宁夏全境得以实施,植被在几年内得到迅速恢复,在全国引发广泛影响。2005年,他提出在禁牧的同时,解决沙区群众生活能源和圈养牲畜问题的建议,为解决生态建设与人民生活改善之间的矛盾探寻办法。2007年,他提出把宁夏建成国家防沙治沙示范区,获得国家项目和资金的支持。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宁夏建设全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沙漠一点点绿起来了,林场职工的生活却依然困难。王有德下定了和治沙一样的决心:让职工富起来。

针对林场经营单一、人心涣散、发展陷入困境的局面,王有德精简管理人员,压缩管理开支,制定了一套造林效果与工资挂钩的核算办法,动员、引导、扶持职工利用林闲季节种草养畜,发展柳编、运输等第三产业。他推行家庭、联组或个人划片招标承包,号召全体职工平均一人一年扎设1万个草方格、栽植1万株树苗、治沙面积100亩、从治沙中实现收入1万元。家庭目标和集体目标衔接,职工把沙漠当成了自己的口粮田,治沙造林积极性不断提高。

“我们的职工收入连续5年保持12%以上的增幅,2011年职工年人均收入突破4万元。”王有德说。

在实践中,王有德带领职工探索建立了“五位一体”防沙治沙综合发展模式,即在沙漠外围营造大面积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围绕干渠、公路等建设大型骨干林带,在两道生态防线的保护下培育经果林和苗圃,在田间空地形成种草和养畜

两项循环产业。“五位一体”模式实现了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创造了实现沙区经济循环发展的成功范例,被国务院确定为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推广模式。

2014年,王有德退休了,但他割舍不了已经从事40年的防沙治沙事业。他将银川河东机场以东的万亩荒滩作为新的“战场”,以高于常规治沙造林成本几倍的投入,治理修复面积6000余亩,建设生态防护林3000余亩,在银川市东大门构筑起一道千余亩的绿色屏障。

生命不息,防沙不止。这是王有德给自己定下的人生信条。“我想退下来以后继续发挥作用,多栽一棵树,多治理一片土地,当地老百姓能找到幸福之术,就是我的价值。”

《王有德先进事迹(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稿件

分类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