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拉齐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牧民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他的父亲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拉齐尼·巴依克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使命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巡逻向导。几十年来,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千里边防线见证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
驻守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最长的陆地巡逻线。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逻,不能乘车。拉齐尼·巴依克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记父亲的嘱托,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父亲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为将父辈爱国守边精神传承下去,父亲拉着拉齐尼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续下去。”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克继承父辈使命,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2011年11月,拉齐尼·巴依克带着巡逻的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天气骤变,积雪厚度几乎可以将牦牛埋没。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了雪洞。周围冰雪还在垮塌,拉齐尼·巴依克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他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骑着牦牛给巡逻的官兵们带路去了。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冲出十几米远。
60多年来,诚信和责任一直激励着拉齐尼一家默默无闻巡逻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们家却坚持不要一分钱的补偿。
拉齐尼·巴依克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爱国拥军模范等称号。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34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塔吉克族护边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危急时刻跳入冰窟,施救落水儿童,他自己却不幸沉入湖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义无反顾入水救人
1月4日中午,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一阵急促的呼救声传来。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得知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因冰面突然断裂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直奔孩子落水的冰面。在施救的过程中,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和孩子的母亲也跌入水中。
拉齐尼·巴依卡潜入冰冷的湖水中,终于找到了孩子,并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而后,他又潜入湖水救孩子的母亲。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舍友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10多分钟后,孩子和他的母亲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祖孙三代接力守边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们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故事在天山南北传扬。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其拉甫边防连在帕米尔高原上成立。雪崩、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这里是家常便饭。
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巡逻队将寸步难行。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担任向导,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拉齐尼一家三代接力守边的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1972年,凯力迪别克走不动了,就把义务向导的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巴依卡。
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拉齐尼从小就和边防官兵结下深厚的情谊。从那时起,他立下了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的坚定志向。
2004年,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毅然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边防战士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千里边防线上,成为一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这一年,25岁的拉齐尼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每次边境巡逻,只要拉齐尼在,我们就很安心。”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说,“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帮助大家化险为夷。”因此,拉齐尼也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为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2011年冬天,巡逻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边防战士皮涛在巡逻中突然滑入雪洞,周围冰雪不断塌陷。危急时刻,拉齐尼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系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才将皮涛拉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被送到医院抢救了3个多小时才挽回了生命。伤势刚好,他就立即回到护边队伍当中。
多年巡逻下来,拉齐尼家的10头牦牛先后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了劳动能力,但他们家从来没要过任何补偿。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拉齐尼说,“为国护边是我们家的荣耀。”
他的一生短暂而不平凡
2018年,拉齐尼光荣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3年来,他共提交了12份议案或建议,围绕民生领域建言献策,高质量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以前,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辖区范围内的边境线上护边员少、点多面广、防控任务繁重。拉齐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把相关议案带到北京。他呼吁,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加强边境管控,实现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拉齐尼所提议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仅使得当地护边员人数增加了、待遇提高了,边境线上的基础设施更是得到很大改善。近年来,边境管控水平的提升彻底改变了“巡边靠走、通信靠吼”的传统巡边方式,也彻底改变了牧民护边员们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巡逻线上还建起了执勤房,配备了专业的巡逻车、卫星电话等装备,护边员不再风餐露宿,工作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如今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感到为国戍边义不容辞。”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爱,拉齐尼把护边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
2020年,拉齐尼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他说:“我是代表每一个在边境线上巡逻的护边员来领取这一份荣誉。”“我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国家政策好,我们的生活好。我一定会守好边境线,一代一代守下去,让伟大祖国永远平安。”
话犹在耳,噩耗降临。落水儿童的母亲陈女士自责没有管好孩子,因为救自己和孩子,一位优秀的护边员牺牲了。
他参加培训时的班主任刘居红老师说:“每天我走进教室的时候,他都已经把我们的讲桌收拾得干干净净,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噩耗传到帕米尔高原,他的妻子正在家里喂牦牛。她含泪回忆道:“去喀什培训之前他还在训练家里的4头小牦牛,他说等这些牦牛训练好了,家里就能有5头牦牛参加巡边任务了。”
连日来,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悼念拉齐尼·巴依卡。喀什各族干部群众的微信朋友圈都传播着他的英雄事迹,文学艺术界人士纷纷以书法、诗歌和散文纪念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拉齐尼昔日的同事们创作了一首诗歌,纪念远去的“雄鹰”:帕米尔的晨曦是您飞翔的起点,慕士塔格顶峰是您驻足的地方,云端守边的帕米尔雄鹰啊,请带着我们的思念,继续展翅翱翔……
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一路走好!
他用生命托举另一个生命!“帕米尔雄鹰”的精神永远流传……
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追记拉齐尼·巴依卡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26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头戴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被高原紫外线晒黑的脸上总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话很少,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坚毅与执着。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护边员,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却在1月5日因为救助落水儿童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爸爸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消息传出,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1957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毛遂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也加入其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巴依卡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逻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有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来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待第二天来到铁干里克村时,由于山体滑坡,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
“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说:“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
说完,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刚走出不多远,一块石片突然从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大家大声劝他返回,但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两个多小时后,拉齐尼·巴依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说起这件事,他说:“这是任务,我必须完成。”
16年的巡逻路,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巴依卡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2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巴依卡,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为国戍边。至今,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在这里做了15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千里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期间,记者在会议驻地的电梯上巧遇拉齐尼·巴依卡代表,他用流利的普通话问道:“你肯定知道红其拉甫边防连吧?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祖孙三代跟边防连官兵一起巡边几十年了,我的普通话就是他们一字一句教会的。”
下了电梯,记者和拉齐尼来到一楼大厅的解放军报电子阅览屏前,一起翻看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报道和照片。说起与边防连官兵的故事,拉齐尼笑称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从前和官兵一起骑着牦牛巡逻,每天太阳出来就走、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要近10天时间。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在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积雪的厚度将牦牛都埋没了。
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在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体力透支的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这10多年的巡逻路上,他和边防官兵结下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兄弟,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心的位置。
“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们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要好好上学,说好普通话,将来成为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保护人民。”
粗糙的双手、紫红的面庞、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这位质朴的护边员用坚守书写忠诚,以丹心照耀边疆,在祖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31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20分钟,慢速需要28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79年4月生,2001年12月入伍,2003年12月退役,200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爱国拥军模范先后2次受到主席的亲切接见。2015年7月被评为“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2016 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2017年9月被评为“自治区道德模范”;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9年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被评定为烈士,追授“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祖孙三代接力戍边,赓续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这里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公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塔吉克族,一出生就与牦牛为伴,常年奔波在冰河雪峰间, 熟悉这里的高山和沟壑,是名副其实的“活地图”。拉齐尼·巴依卡与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 代代接力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累计为边防官兵担任义务向导 71年,足迹遍布了他们守护的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岗。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正式成立。“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连队负责巡逻的吾甫浪沟是中巴边境一条重要通道,官兵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 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至今,这里仍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乘牦牛巡逻的边境线。
得知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要巡逻吾甫浪沟后,拉齐尼·巴依 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当向导,成为新中国成 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从此,“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这句话,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记了一辈子,他要求子孙们也要谨记在心、代代相传。1972年8月,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年迈走不动了,20岁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随即加入护边员队伍, 继续担负义务向导的任务,一干就是32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远程巡逻期间,双亲先后病逝,妻子因难产不幸离世。2004年,被高原风霜雨雪摧垮了身体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最后一次巡逻吾甫浪沟,他把详细标注着这条沟的险段、坡度、冰河温度、宿营点、防卫野狼方法的“巡逻图”交给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将爱国拥军、戍边向导的光荣使命再次传递给了下一代。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拉齐尼·巴依卡泪流满面,从此,他像祖父、父亲一样守边护边,和千千万万爱国爱疆、守边护边的群众和边防战士一起,筑起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钢铁长城。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 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 墙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2021年1月5日,在拉齐尼·巴 依卡的追悼会上,他9岁的儿子拉丁·拉齐尼抱着父亲的遗像一 边流泪一边说:“爸爸走了,我还在,等长大后,我要和他一样当护边员。”
二、“死亡之谷”无畏无惧,铸就帕米尔高原鱼水深情
拉齐尼·巴依卡12岁开始跟随父亲巡逻,在爷爷巡边故事的熏陶、父亲戍边生活的感染和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的注视中长 大。他总觉得自己身上流淌着卫国戍边的血液,也萌生了参军入 伍的想法。2001年底,拉齐尼·巴依卡被父亲送到部队,成为 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在部队,他爱军精武、恪尽职守,不怕吃苦、勇于争先,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读书学习、加班训练,五公里武装拉练打破所在武警支队纪录,参加全疆武警边防系统大比武成绩名列前茅。两年的军旅生活升华了他对部队的深厚感情,更加坚定了他巡边戍边的信念。
退役后,拉齐尼·巴依卡立即加入护边员队伍,成为一名不 穿军装的“边防战士”,给边防官兵做起了巡逻向导。巡边路上, 他每次都走在最前面探路,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帮助边防官兵指 引方向、化险为夷。2004年9月,拉齐尼·巴依卡第一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吾甫浪沟巡逻,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官兵冷 得直打哆嗦。他想起父亲教过的方法,把15头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挡风墙”,官兵们紧紧靠着牦牛身子度过了一夜。第 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又遇见山体滑坡,七八十度的陡坡,异 常艰险。在不停地有碎石块滑落的情况下,拉齐尼·巴依卡不顾 个人安危,只身前往悬崖峭壁上探路。突然,一块碎石片砸在了 他的额头,鲜血直流,拉齐尼·巴依卡强忍剧痛,历经2个小时,终于探出一条比较安全的道路,带领官兵们顺利通过。2011 年11月,拉齐尼·巴依卡和官兵们在巡逻途中突遇暴雪,战士裴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掉进了一个雪洞里,周围的冰雪还在垮 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巴依卡立即示意大家保持镇静不要 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结做成绳 子,花了两个小时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因为长时间在雪 中,拉齐尼·巴依卡被冻得不省人事,经过县医院三个小时的抢 救才挽回性命。伤势刚愈,他又带着牦牛踏上巡边路。2013年9 月,巡逻小队经过乱石滩断崖时发生山体滑坡,曾经的标记和路 都消失了。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拉齐尼·巴依卡主动请缨, 只身前往峭壁探路,不料山上落石将他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 赶紧抢救、包扎伤口。拉齐尼·巴依卡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 回去,他却坚决拒绝:“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拉齐尼·巴依卡把卫国护边当作崇高事业和毕生追求,16 年如一日守卫在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年巡边10多次、行程1500多公里,每次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雪山达坂、蹚过冰河,穿越经常雪崩的“死亡之谷”,家里随他巡边的牦牛累死了 7头,自己身上大大小小负伤多处。“只要大叔在,心里就踏实。”这是边防官兵们眼中的拉齐尼·巴依卡,他属于帕米尔高原,他熟悉喀喇昆仑,是真正的“帕米尔雄鹰”。
三、爱民为民无私奉献,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
乐于助人是拉齐尼·巴依卡一贯的本色和追求。一年冬天, 提孜那甫乡突降暴风雪,积雪半米多深。60多岁的牧民尼亚丁被困在海拔3200多米的山口。拉齐尼·巴依卡闻讯后立即招呼 3名村干部,携带急救用品骑马赶往事发地,经过两个多小时跋涉终于将奄奄一息的尼亚丁救出。把老人送回家后拉齐尼·巴依卡不辞而别,尼亚丁抹着眼泪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人。” 这样的故事,在拉齐尼·巴依卡巡边护边的生涯中还有很多。
2018年,作为护边员的拉齐尼·巴依卡有了一个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为更好履行职责,他经常到牧民家走访,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不足3年,就围绕群众所难所盼提交建议、议案12件,把祖国边境线上的声音带到全国“_”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_结束后, 他还主动宣讲_精神,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递到基层一线。
2019年,因长期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从事高强度工作,拉齐尼·巴依卡的心脏出了问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是他不愿 “退役”在家,一如既往为人民服务。2020年4月,拉齐尼·巴依卡经乡党委考察进入提孜那甫村村“两委”班子,他充分利用 熟悉本村情况及自身在群众中的威望等优势,积极带动全村拥军 戍边,得到广大农牧民的理解和支持,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新冠疫情发生后,拉齐尼·巴依卡每天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不分昼夜给乡亲们运送各种生活物资。他通过微信建立了困难互助群,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随时在群里询问大家的需求,一字不落地做好记录,准备妥当后马上挨家挨户送去,最大限度服务农牧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为做好春耕备耕,拉齐尼·巴依卡主动组织农牧民维修了十几公里的水渠和闸口。高原寒冬,水闸口还结着厚厚的冰,拉齐尼·巴依卡带头下到冰冷刺骨的水渠内,将冻住水闸口的冰块击碎,修复了破损的渠道,有效保障了农耕备水。
2021年1月4日13时55分许,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师陈晓琴之子刘晏骞,在喀什大学新泉校区人工湖不慎落水。在该校学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准备前往食堂打饭路过新泉湖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救救孩 子!”,他俩循声而去,只见湖中央的冰窟中有个身影在挣扎,一旁有人在焦急求救。十万火急!拉齐尼·巴依卡没有丝毫犹豫,飞奔而去,第一个冲上冰面营救落水儿童,冰层突然破裂,拉齐尼·巴依卡奋力用双手托起孩子直到被救起,自己却沉入水中不幸牺牲,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41岁。
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生前,拉齐尼·巴依卡常说这句话,他把铮铮誓言写在内心深处,用青春热血守护祖国山河,用无惧无畏守护战友群众。英雄虽逝,精神永存。拉齐尼·巴依卡的故事将会永远传颂在帕米尔高原的天地之间,传颂在共和国西陲千里的边防线上,激励广大军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拥军、爱民奉献,同心协力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29个字,有2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60位用户喜欢。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2021年1月4日,为救落水儿童,他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自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凭着对祖国的一腔赤诚,坚守在帕米尔高原上,用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深情追忆致敬楷模
紫红的面庞、憨厚的笑容,大屏幕上,拉齐尼·巴依卡的照片渐渐浮现。“人们记住了他,在刺骨的冰湖中,瞪大眼睛,喊着‘孩子,先救孩子’,用身体能承受的极限,将托举的动作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舞台中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宁将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娓娓道出。
现场开始播放视频短片,感人肺腑的画面不断闪过,重现了一个忠诚守边、无私奉献的护边员形象——
“拉齐尼·巴依卡曾经救过我的命,在他做护边员的16年里,谁也数不清他到底救过多少人。”
“2011年冬天,由于大雪封山,边防哨所能吃的都吃完了,战士们都盼望连队尽快补给。18公里的山路,拉齐尼一脚深一脚浅,走了4个多小时,终于在晚饭之前把补给送到了前哨。而他自己,双脚早已失去知觉,嘴唇被冻得发紫。”
“去年我们村种植的莲花白,由于疫情原因,销路不畅。拉齐尼·巴依卡主动联系买家,担任志愿者,帮助农牧民收菜。最后莲花白都卖出去了。”
大家深情追忆拉齐尼·巴依卡的过往,从他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110位通过网络参加发布仪式的“云观众”,在屏幕另一端,亦无法抑制感动的泪水,不时地用纸巾擦拭脸颊。
忠诚守边 无私奉献
短片播放间隙,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培训时的室友木沙江·努尔墩、红其拉甫边防连指导员刘小龙、原武警喀什边防支队塔县机动中队指导员杨思明,以及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老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依次走上台,接受现场采访,让所有人更深入、真实地了解英雄一家的传奇故事。
木沙江·努尔墩2018年与拉齐尼·巴依卡相识。他说,从认识拉齐尼·巴依卡的第一天起,就发现他乐于助人。“培训期间,每天早上老师同学来之前,他都会用湿毛巾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一个粉笔印都没有。放学之后他还会把教室的地拖一遍,课桌擦一擦。”
高原扎根,默默奉献。从拉齐尼·巴依卡的祖父算起,这个平凡的塔吉克族家庭已为祖国守边护边70多年。坚守着“不让界碑挪动一毫米”的信念,他们几乎付出了所有。
2004年,拉齐尼·巴依卡接过了家族神圣的“接力棒”,成为一名护边员,他称自己是“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实际上,他曾经也是一名武警边防战士。在军队的历练让拉齐尼·巴依卡更加顽强,也让他对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拉齐尼·巴依卡2001年12月在新疆武警边防支队服役,2003年底退伍。“他在新兵连时,我就是他的指导员。”杨思明说,“第一眼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子比较小,身材比较瘦弱。”
军旅生涯伊始,拉齐尼·巴依卡的训练成绩并不好。不管是体能还是器械,都低于平均水平。
“但他不气馁,很刻苦,甚至拼命。每天晚上主动给自己‘开小灶’。”杨思明感慨,短短3个月之后,拉齐尼·巴依卡的训练成绩就一跃为支队第一,战友们都十分佩服他。
看着儿子生前的影像,听着人们对往昔的叙述,立于台上,白发苍苍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泪眼婆娑。
“失去心爱的儿子我真的很难过。但如果再来一次,我相信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孩子。我做护边员的时候,也曾不顾生命危险救过一名掉入冰河里的军医,拉齐尼·巴依卡知道这个故事。我们是共产党员,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必须义无反顾冲在前,从小我就是这么教育他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话语令王宁几度哽咽。
英雄精神 代代相承
“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催人奋进的音乐声中,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妻子以及一双儿女从颁奖者手中接过纪念章和荣誉证书。
端起父亲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动情地说,“爸爸答应要带我一起来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这一次我终于亲眼看到了。我会听他的话,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手中捧着一件衣服。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件衣服,是专门为来北京开会准备的,但他还没来得及穿。
“我以后也想和爸爸一样去部队当兵,退伍回来在家乡当一名护边员。这也是爸爸一直的心愿。”拉迪尔·拉齐尼掷地有声地说。
拉齐尼·巴依卡平时工作很忙,在家时间少,一家人连一张全家福都没有拍过,这也成为全家人的遗憾。当天,孩子们带来他的衣服,就是想在台上用这样的方式拍一张全家福。
“咔嚓!”照片定格,伴随着塔吉克族乐器热瓦普的琴声,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欢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渐渐响起。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用青春的鲜血浇灌。巡逻路上,每到拉齐尼·巴依卡感到疲惫时,这首歌总能给他力量。
悠扬的歌声中,发布仪式徐徐落下帷幕。望着屏幕上那个激情飞扬、用一生践行入党申请书中所写“尽我所能,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好事”的拉齐尼·巴依卡,所有人都投去满怀敬意的目光,静静感受楷模的力量。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0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爱国戍边,忠诚奉献,他无怨无悔;冰湖救人,见义勇为,他以生命护卫生命。“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感人事迹日前经中央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后,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广大官兵学事迹、写体会、谈感受,表示要积极投身强国强军实践,用扎实工作和艰苦奋斗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雄鹰折翅,精神永驻高原。初春,帕米尔高原寒风依旧,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像往常一样踏上巡逻路。冰峰脚下,他们以特有的方式纪念逝去的战友——拉齐尼大叔。拉齐尼是南疆地区优秀的护边员代表。南疆军区部队掀起学习拉齐尼热潮,官兵表示:“宁丢生命、不失寸土。”驻守在喀喇昆仑腹地的新疆军区某合成团,第一时间组织官兵开展党小组主题活动。他们对着国旗宣誓:“坚决守护好祖国边防线,誓死捍卫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收听收看拉齐尼事迹后,正在高原驻训的“进藏先遣英雄连”官兵誓言要像拉齐尼一样,无怨无悔卫国戍边。雪域高原,界碑无言,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边防连官兵又一次踏雪出征,同行的还有吉汝村的民兵们。民兵排排长噶罗布说:“我们要以拉齐尼为榜样,和解放军一起守好家乡、护好边防。”
致敬英雄壮举,立足岗位接续奋斗。拉齐尼对党、对人民深沉的爱和炽热的情无声感召着广大年轻官兵。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第73集团军某旅、第78集团军某陆航旅、驻疆某综合仓库官兵纷纷表示,作为____________革命军人,要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用忠诚和热血守望和平安宁。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保障队上士刘猛说:“我们崇敬像拉齐尼这样的勇士。”武警江西总队九江支队官兵常年担负水面巡逻和九江长江大桥的守护任务,他们表示,从艰苦的高原边防到宽广的大江大河,虽然守护的地方不同,岗位不同,但卫国为民的决心和行动是一样的。在第80集团军某旅“学时代楷模精神,做____________的奋斗者”主题演讲比赛中,摩步五连中士冀鹏深情讲述拉齐尼一家三代人守卫边境的故事,引发大家强烈共鸣。连日来,该旅实弹射击等重难点课目接续展开,官兵训练热情高涨。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告慰是奋进。拉齐尼扎根高原、忠诚奉献的精神,化作官兵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南国密林细雨霏霏,火箭军某导弹旅发射阵地剑指苍穹。“导弹发射先锋营”二级军士长、一等功臣何贤达在发射架下说:“拉齐尼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____________的火箭军官兵,我们一定将手中武器练到极致、用到极致,无愧于时代赋予的使命重托。”武警张家口支队崇礼中队中队长解浩磊,正带领官兵紧张备战冬奥会安保任务,他说:“拉齐尼的英雄壮举让我们感动,更传递给我们力量。”北京卫戍区“老虎团”某连下士肖佳奇刚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他表示要以拉齐尼为榜样,在国家需要时冲锋在前,在百姓需要时挺身而出,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99个字,有2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2009年3月16日,拉齐尼·巴依卡与边防战士们一起爬冰卧雪,守卫着世界上最高的国门—红其拉甫口岸。2005年,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戍边“接力棒”。他常说:“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 摄影 李翔/新华社>
生命的托举成为红其拉甫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姿态。
生前,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他一家三代人守卫边境70载,而他也在十多年中,守护着帕米尔高原边防线。
2021年3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
“新疆少了一个好代表,我也少了一个好兄弟,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
在3月5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英塔木镇托万克温村党支部书记木沙江·努尔墩,讲述了拉齐尼·巴依卡因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故事。
用生命托举生命
“救孩子,救孩子!”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大学校园内的新泉湖旁,一位母亲发出急切的呼救声。正在喀什大学学习的拉齐尼听到呼救声,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快速奔向出事冰面。然而,正当拉齐尼伸出手,马上就能拉住孩子的瞬间,脚下的冰面突然坍塌,他跌入了冰凉刺骨的水中。
这时,室友木沙江·努尔墩也跑了过来,在冰水中的拉齐尼一边将孩子奋力向上托举,一边朝着木沙江喊:“冰太薄,你不要过来,救孩子,快救孩子!”千钧一发之际,木沙江将两米多长的围巾,卷起来抛给了拉齐尼。
然而,一条围巾根本没法将两人都拖上来。冰水中的拉齐尼托举着孩子的双腿,再一次大喊:“先救孩子!”可危险再次出现,一大块冰层突然崩塌,木沙江也掉进了冰水里。这时,岸上的人们已经闻声赶来、合力营救。
这一天,是喀什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拉齐尼已经在刺骨的冰水里坚持了十几分钟。由于长时间的托举,他在水中起起伏伏,但始终保持孩子的头露出水面。消防救援人员赶到后,木沙江、落水儿童和他的母亲相继被救上水面。然而,冰水中,早已看不到拉齐尼的身影。
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帕米尔高原,古丝路的必经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雪峰连绵,最低气温低于零下40℃。拉齐尼出生于此。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5公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哨卡建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这里山路崎岖,自然环境恶劣。拉齐尼的祖
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义务做向导,从此开始了一家三代护边70余年的传奇。
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班,成为家中第三代护边员。同年,他光荣入党。这让他对自身有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做一名优秀的护边员,更要做到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的那样“尽我所能,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好事。”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前面探路,凭着经验,多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巡逻每次都要穿越冰河,他总要自己先过去,试试水深不深、流速急不急,确认安全后,才让我们过河。”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士肖瑶说,“有拉齐尼·巴依卡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山区气候变化无常,危险说来就来。2011年冬天,巡逻队遭到暴风雪袭击,边防战士皮涛突然滑入雪洞,周围冰雪不断塌陷。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终于将皮涛拉上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抢救了三个多小时,才挽回生命。
十几年的护边生涯,拉齐尼曾在峭壁探路途中被山石砸晕血流不止,也因渡河发生意外,噙泪与自己相伴多年的白牦牛作别,而这从未拦下他巡逻的脚步。
“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不穿军装、骑着牦牛与解放军边防官兵一起爬冰卧雪、守卫祖国边境的拉齐尼,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铮铮誓言,被当地群众称为爱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
最后一份建议
“高原疾病是重点”“总体患病率数据再核实一下”……3月5日14时,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木沙江·努尔墩、崔久秀、麦麦提·居马、多来提曼·开米克4位代表围坐在一起,认真讨论修改关于提高包括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内的高原地区职工在职和退休福利待遇的建议。随后,他们把这份建议郑重提交给大会。
这是拉齐尼牺牲前的最后一份建议。“我的好兄弟,你的心愿,我们一定完成。”木沙江摩挲着他珍藏的拉齐尼的代表证说道。
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拉齐尼共提交了12份议案或建议。每次参加完人代会,他都及时向家乡群众传递党的政策、传递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同时,他也把边疆人民的心声带到北京。就在牺牲前几天,拉齐尼还在梳理调研成果,形成建议初稿,希望“建议内容更精准”。然而,英雄逝去,这份无法亲自提交的建议,成为遗愿。
1月17日,木沙江前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拉齐尼的建议带来,带到北京”。木沙江不仅踏上拉齐尼曾守边巡逻的路走访调研,还根据他生前意愿,与其他3位全国人大代表整理形成了涉及高原地区调整城乡居民领取养老保险年龄标准、继续提升教育水平等5份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都是拉齐尼生前最牵挂的。”崔久秀说。
“拉齐尼心里时刻装着家乡父老乡亲。”麦麦提说,“针对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干部职工高原疾病多发,拉齐尼建议建立高原地区职工异地调休制度。经过继续调研,我们进一步细化为安排平原休假或疗养、增加带薪休假天数。”
多来提曼也是一名来自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护边员。“拉齐尼生前提的许多议案和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也促进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我们一定会继承他的遗志,努力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进步,让大家伙儿生活更幸福,祖国更安宁。”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9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生于平凡,逝于伟大——追忆护边英雄拉齐尼·巴依卡
“来人啊!快救救孩子!”
2021年1月4日,雪花落得纷纷扬扬。急迫的呼喊声打破了喀什大学午后的宁静。正在校内参加培训的共产党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和同学木沙江·努尔墩经过学校人工湖时,突然听见求救声。循声而去,只见一名儿童落入冰窟,孩子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一脚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他不慎跌入水中。
湖水冰冷刺骨,拉齐尼拼尽全力把孩子托出水面,大声呼喊“救孩子!救孩子!”他始终把孩子高高托起,等众人将孩子救出水面后,他已沉入冰冷的水中,生命永远定格在41岁。
“他是第一个下去的,在水里的时间太长了。”木沙江说,“直到现在,我耳边依然回响起拉齐尼举着孩子让我们救孩子的声音。”
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拉齐尼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用生命谱写了“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英雄赞歌。
拉齐尼一家祖孙三代都是守卫祖国边陲的护边员,爱党爱国、善良正直与担当的家风一直在家族中传承。在帕米尔高原上,一家三代人接力在红其拉甫边防线上守边近70年的动人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2004年,拉齐尼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巡逻在边防线上。也正是在那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守卫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大家亲切地称赞他为在云端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2013年9月,巡边队经过乱石滩断崖时遭遇山体滑坡,之前巡逻的标记和路都没有了。大家一筹莫展,拉齐尼自己前往峭壁探路。谁料山上的落石将他砸晕,伤口处鲜血直流。战士们赶紧抢救,为他包扎伤口。拉齐尼清醒过来后,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他坚决拒绝了:“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10多年的护边路上,拉齐尼遇到的急难险情不胜枚举,但他从来没有退缩,从来没有停止守边护边的脚步,他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每一次受伤,都让他的护边信念更加坚定。
受到拉齐尼的感召,越来越多的牧民参与到护边工作中,在茫茫高原上筑起了一座“移动长城”。“这辈子要一直做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这是拉齐尼生前常说的一句话。铿锵的誓言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拉齐尼是当地干部群众心目中的楷模和英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众多的他却从不懈怠,努力追求进步,竭尽全力为基层各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让帕米尔高原上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更加绚丽。
日前,他的光辉形象被搬上了荧幕,由著名演员胡歌饰演的拉齐尼,感动了无数观众。
胡歌说:“能出演这位护边英雄我觉得非常光荣,他让我看到了共产党员无比坚定的信念。生命终将逝去,但我们心中最宝贵、最美好的东西必定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19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拉齐尼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拉齐尼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拉齐尼已经在这里做了16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说:“没有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有一次,拉齐尼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到暴风雪,受阻的巡逻队只好在离铁干里克村不远的一块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冻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用父亲教过的方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他把15头牦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仅靠着牦牛身子,既能挡风雪,又能取暖,让官兵们顺利度过了风雪夜。
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村,但由于山体滑坡,只好停了下来,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拉齐尼说。
说完拉齐尼就起身探路。突然,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一块石片砸在了拉齐尼额头,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但他简单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这是任务。”强忍疼痛,历经两个小时,拉齐尼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每次巡逻都是太阳出来出发,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时间。
有一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边境线巡逻时,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救了出来。体力透支的拉齐尼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抢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逻路上,拉齐尼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拉齐尼笑着说。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好好上学,将来要成为一名解放军,守卫祖国,保护人民。”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齐尼·巴依卡循声赶去,脚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力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闻讯赶来的人们纷纷参与救援。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一家三代守边的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被当地牧民称赞为“帕米尔雄鹰”。他生前常说:“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74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93位用户喜欢。
2021年1月4日,雪花纷纷扬扬落下。突然间,一阵急迫的呼喊声打破了喀什大学午后的宁静。
“来人啊!快救救孩子!”
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和同学木沙江·努尔墩恰好经过,循声而去,只见人工湖中一个孩童落入冰窟,孩童的母亲在湖边绝望地哭泣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冲上冰面,直奔落水孩童。
这时,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不慎跌入湖中。湖水冰冷刺骨,然而他依然奋力举起双手,尽力把孩童托出水面。“救孩子,先救孩子!”他瞪大眼睛对木沙江·努尔墩喊着。
在冰冷彻骨的湖水中,拉齐尼·巴依卡硬生生托举了十几分钟。随着救援人员赶到,孩童获救,他却力竭沉入湖底。
拉齐尼·巴依卡以无比坚强的毅力,用托举成就大爱。他见义勇为的高尚行为,永远烙印在人们心中。
今年2月,拉齐尼·巴依卡被追授为第六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困境之中 勇施援手
生长在帕米尔高原、常年在巡边路上爬冰卧雪,拉齐尼·巴依卡怎能不知道冰层下的凶险?
“他是一个真诚而勇敢的人,遇见别人有困难总会出手相助,从小到大从未改变。”拉齐尼·巴依卡的发小麦富吐力·坎加说。
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接过了父亲的护边“接力棒”,沿着祖父和父亲的足迹,骑着牦牛行走在千里边防线上。
“这条路我熟悉,我先走!”每次巡逻,面对复杂的地形,拉齐尼·巴依卡总是走在最前面。在危险来临时,他更是凭着丰富的经验,多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一次巡逻途中,队伍遇到山体滑坡。一块碎石片砸中拉齐尼·巴依卡,额头顿时鲜血直流。他强忍剧痛,继续探路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一条石壁路,确保官兵们安全通过;2011年冬天,巡逻队遭遇暴风雪,一名战士滑入雪洞,拉齐尼·巴依卡顶着严寒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将战士拉了上来。
“拉齐尼·巴依卡所做的一切,坚定了我也要当一名优秀护边员的信念。”麦富吐力·坎加说,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牧民受到拉齐尼·巴依卡的感召,加入护边员队伍,在帕米尔高原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大爱无边 守护常在
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装着家国大爱,也装着群众冷暖。2020年初,经组织考察,拉齐尼·巴依卡成为一名村干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他组织能歌善舞的牧民建立文化站;为了保障春耕备耕,他下到破损渠道击碎冰块,维修了十几公里的水渠和闸口;为了基建工作,他带领护边员将近千个20多公斤重的铁桩搬上雪山……
“他是一名好干部,村里人都很怀念他。”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时常照顾的独居老人沙吾孜巴哈尔·吐依奇说。
今年9月1日,在央视播出的2021年《开学第一课》上,拉齐尼·巴依卡的一双儿女追忆英雄父亲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姐姐都尔汗·拉齐尼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军医,回到红其拉甫,一起守护我们的家,守护我们的祖国。”
弟弟拉迪尔·拉齐尼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成为第四代护边员。“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长大当军人,退伍后当一名优秀的护边员。”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84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央广网喀什1月4日消息(记者 赵秀娟 通讯员 潘彦云 )1月4日,从英雄的故乡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到喀什大学新泉校区,从生前朝夕相处的战友到奔向小康生活的高原牧民,新疆喀什地区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深切缅怀“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牺牲一周年。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缅怀“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李展朋 摄 央广网发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2021年1月4日,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年仅41岁。拉齐尼·巴依卡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他2001年入伍,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接过祖父、父亲的接力棒,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10余年来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一线。一家三代人70年守卫边境的爱国奉献壮举,传遍新疆内外,感动无数军民,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称号,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与边境民警、护边员一同升国旗、唱国歌。谢清肆 摄 央广网发
寒冬的凛冽挡不住高原群众缅怀“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脚步。各族师生、干部群众自发走进提孜那甫村“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跟随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一起重温拉齐尼·巴依卡的巡边事迹,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个个视频,感悟拉齐尼·巴依卡一家祖孙三代人巡逻戍边的英雄故事。
“为人民解决一件件小事情,就是为中国共产党分担。我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伟大奉献精神,英雄事迹将一直激励我立志读书、报效祖国。”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旅游职业高中学生那加日克·普拉提汗说。
“作为一名村干部,我会好好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以他为榜样,给村里的农牧民多办实事好事,带领百姓建设美好家园。”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兰干村村委会副主任伊达艾提·艾来提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在喀什大学,师生们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回顾了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及祖孙三代人在帕米尔高原巡逻戍边70载的感人故事。师生们纷纷表示,以英雄拉齐尼·巴依卡为标杆,爱党爱国、维护民族团结,接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青春最好的开端,在于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时刻以英雄为榜样,用实际行动去建设祖国。面对新时代,中国之青年必将奋发有为,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陶玲玲的话是对英雄最好的慰藉。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把拉齐尼·巴依卡精神融入到课堂,让更多学生了解拉齐尼·巴依卡的故事,学习英雄、践行精神,使喀什大学真正成为传播拉齐尼·巴依卡精神的一个阵地。”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曹立中说。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以其儿子拉齐尼·巴依卡的名义,向河南郑州市红十字会捐赠抗洪救灾款20万元。李展朋 摄 央广网发
41岁正青春的年华,如流星般璀璨,划过那个风雨之夜,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芒。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应邀和边境民警、护边员一起开展“祝福伟大祖国、学习英雄事迹、践行职责使命”主题活动,通过升国旗,重走巡边路,深切缅怀“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一起奋力向未来。“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提孜那甫村,如今交通顺畅、产业兴旺、就业稳定、环境优美,全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你心心念念的父老乡亲摘帽脱贫,家家丰衣足食,我代表你和全村百姓真心感谢党和政府。”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面对党旗眼含热泪说。父承子业,爱心绵延,2021年7月下旬,河南发生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以儿子“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名义向河南郑州市红十字会捐赠抗洪救灾款20万元。
2021年3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最美年华,见证初心,他是忠诚践行者,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坚定推动者,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坚守初心使命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杰出榜样,是新时代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先锋模范,是爱国拥军、巡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他真挚火热的初心,闪耀冰山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85个字,有6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19分钟,慢速需要27分钟,有276位用户喜欢。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我随时都做好了准备,为人民、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
——拉齐尼·巴依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看到这几个字嘴上便不自觉地哼出这句歌词的曲调,脑海中回想起小时候趴在电视机前看《冰山上的来客》的画面。
不要误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是电影重播,而是将我们的“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事迹搬上了大银幕。
2021年10月9日,根据拉齐尼·巴依卡英雄事迹改编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乌鲁木齐首映,电影再现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护帕米尔高原的岁月。
2021年1月4日,当拉齐尼“用生命托举生命”的壮举在朋友圈刷屏后,我们在泪别这位英雄的同时,发现这位“帕米尔的雄鹰”又何止这一个壮举,他是在用一辈子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为人民、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
看到他流泪才明白,这份爱有多深沉
红其拉甫口岸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国毗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红其拉甫山口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边界口岸。高原之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红其拉甫”一词在波斯语中意为“死亡之谷”,环境之凶险可想而知。
“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是对红其拉甫精神的最好诠释。
就是在这样的死亡之谷,拉齐尼一家三代作为护边员,一走就是七十多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设立了红其拉甫边防连,但巡逻路线山大沟深,地势险峻,骑马开车都不能进入,只能依靠“高原之舟”牦牛作为交通工具,并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熟悉地形的向导带路。
我为这大半个世纪的坚守心生震撼,同时又惊讶是何种力量在支撑他们的信念—即使付出一切,也要护好边,守好祖国的边界?
看到拉齐尼流泪,我才明白是对祖国深沉的爱在支撑着三代人坚守于此地。
2014年9月,和边防官兵们去吾甫浪沟的巡逻途中,陪伴了拉齐尼十年的白牦牛摔断了脊椎。无奈之下,巡逻队只能把白牦牛留在原地。拉齐尼抚摸着这位“战友”的脊背,哭泣得像个孩子。
牦牛于拉齐尼如同战马于士兵。朝夕相处、生命所托,早已成为家人般的存在。可是,哭得像个孩子一样的他说:“牛死了可以买牛,战士们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他知道,没有这些战士,祖国的边界又由谁守护呢?
在多年的巡逻过程中,离去的又何止是一头牦牛?拉齐尼家先后有十头牦牛累死在路上,还有九头因摔伤失去劳动能力。
何止是牦牛?为了祖国,在雪山的每一个脚印中,风雪中的每一次奋不顾身中,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对祖国最深沉的爱吧——就是这样的爱,让这一家三代在死亡山谷中勇敢前行……
拉奇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之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主动报名成为护边员,是因为他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共产党是在为人民服务:
“解放军第一次来到我们家乡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他们给我们免费的药,给我们米和面,还帮我们修房子。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好人。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叫解放军,叫中国共产党。”
这份好,他念了一辈子——二十三年。直到自己走不动了,才把这份接力棒交给了儿子。
1972年,凯力迪别克把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叫到身旁,嘱咐道:“守好边防的任务,以后就交给你了,不要让界碑挪动一毫米。”
2004年,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接过这个使命又过了三十八载春秋。这些岁月里,这位老父亲在自己的母亲生病时无法照顾,在妻子生产时出门在外,更是错过了孩子成长的许多重要时刻……
但他投身于一件高尚的事业,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成为了家人的骄傲、孩子的榜样。
当年意气风发的儿子娃娃,在一次次冒死前行中染白了双鬓。于是,他又把这根海拔最高的“接力棒”交到刚刚服役归来的儿子手中——年仅25岁的拉齐尼·巴依卡。
每次巡边,他只带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馕是路上的干粮,水泥用来修补界碑损坏的地方,油漆用来刷新,还要描字。
其实,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故事就发生在拉齐尼的家乡,也正是在那个时代,祖父凯力迪别克第一次了解共产党。电影中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则是拉齐尼生前最喜爱的一首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当年的那朵红花现在依然红得像燃烧的火。因为七十多年、三代人的青春灌注着这朵红花,使它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突破风雪,热烈地绽放在每一个人心底。
有困难,找拉齐尼
2018年,39岁的拉齐尼·巴依卡被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三年,他围绕民生话题积极提出建议性意见,一共提交了12份议案。
过去,护边员数量少、待遇低、任务重。为此,他提出应适当提高护边员的待遇,扩大护边队伍。护边虽是非常危险的,但不能没有人做,因为守护祖国的领土容不得半点懈怠。
拉齐尼格外关注护边员的社保和医疗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护边员的后顾之忧,才能让护边员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这份神圣的工作。
他的提案很快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今,护边员的数量大幅增长,边境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今,喀什地区已有7600多名护边员,边防线上“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
2020年6月,拉齐尼·巴依卡担任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这期间,他走访当地牧区,关心居民生活,事无巨细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任职期间,为了丰富群众生活,他组织牧民组建文化站;为了保障春耕如期开始,他第一个跳进破损渠道击碎冰块,维修了十几公里的水渠和闸口;为了做好基建工作,他带领护边员将20多公斤重的铁桩搬上雪山,足有近千根……
“有困难,找拉齐尼”已成为当地人的口头禅。
沙吾孜巴哈尔今年72岁。老人没有子女,丈夫去世后,她便独自生活。从2015年起,拉齐尼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无数次,他手提生活用品敲开老人家的门;即使在离家前往喀什大学进行培训期间,拉齐尼也依然牵挂着老人,拜托自己的兄弟帮忙照看她。
一个寒冷的冬夜,那西尔江的母亲突发疾病。这位壮实的男子正在野外寻找牦牛,无法赶回母亲身边急得直掉眼泪。这时,他想到了拉齐尼——
“没关系,别着急,我来想办法。”凌晨两点,拉齐尼不知用什么办法找来一辆车,将那西尔江危在旦夕的母亲送到了27公里以外的县城医院。
“真诚、纯粹、助人为乐,这就是拉齐尼·巴依卡。”这既是朋友眼中的拉齐尼,也是村民心中令他们自豪的村干部。
思念化作信念
谈到父亲,女儿都尔汗·拉齐尼流着眼泪说:“他陪我们的时间特别少,经常一个月都不回家。”
如今,拉齐尼的女儿14岁,儿子12岁。由于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每次父亲带他们巡边的日子反而成为他陪伴孩子最长的一段时光。
拉齐尼的妻子望着崭新的服饰不能自已——这件为参加人大会议而准备的衣服还没穿上身,拉齐尼就已离开人世。
“我一点也不惊讶拉齐尼会这样做。”年迈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流着热泪自豪地说出这句话。
2021年1月4日,传来了拉齐尼·巴依卡牺牲的噩耗。
那天中午,陈晓琴带着8岁的儿子在人工湖边玩耍。冰面却突然坍塌,小男孩不慎落入冰水之中。紧接着,母亲为了救儿子也掉进了冰水中。寒冬天气,而这湖水足有四米之深!
“救命啊!救命啊!”拉齐尼和舍友正准备吃午饭,他们听到了叫喊声,迅速冲向湖边。
拉齐尼没有丝毫犹豫,直奔落水的孩子。当他伸手拉孩子的那一刹那,冰面再次坍塌,拉齐尼也跌入水中。
冰冷的水迅速消耗着他的体力。他高高托起男孩,奋力将孩子推出冰面。然后,拉齐尼又潜入湖中去救孩子的母亲。这时舍友也想下来救人,他却对舍友说:“危险,你别过来!”
最终,母子成功获救,而拉齐尼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拉齐尼是家里的顶梁柱,虽然聚少离多,乃至生死两别,可家人从不埋怨他的缺席。他们为有这样的儿子、父亲、丈夫而感到自豪!
拉齐尼把自己从父亲身上学到的精神传授给了孩子。“守边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这对姐弟已经牢牢记在心中。
我们相信,想念父亲的时候,抬头肯定就能看到他,因为帕米尔的雄鹰绝不会离去!
《开学第一课》中都尔汗·拉齐尼的话语犹在耳畔:“我亲爱的爸爸,忘了告诉你,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军医,既是军人,又是医生,回到红其拉甫,鲜艳的红花和展翅的雄鹰一起守护我们的家。”
弟弟拉迪尔·拉齐尼则说:“我长大也会当一名护边员。”
故事将会延续,一家三代会变成四代、五代……只要这份信念还在,就会是世世代代。
没有人强迫他们守在这里。可是,父辈的传承、对祖国的热爱,又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留在这里。
如今,拉齐尼的家乡每一家都有一个人成为护边员。他们一步接着一步,丈量祖国的边界,誓死守好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对英雄最好的纪念不是记住他们的名字,而是继承他们的精神;传承不只是后代的事,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大美新疆,不止有美食、美景、美人,更有无数个英雄儿女的豪情壮志。
无论是被我们熟知、传颂的,还是默默无闻的;无论是为他人无私奉献的、时代的英雄,还是无愧于心的、自己的英雄。
他们早已在我们的前方点燃了耀眼的火炬。愿这份光,能给予你力量,为你指明方向,使你我不畏惧、不彷徨,只管坚定地向前走。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39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突然断裂,孩子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一脚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帮助他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十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冰凉的湖水呀,你怎能如此无情!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前两天,我们还一起上街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他说要在今年到北京再穿。”舍友买买提·居马红着眼圈哽咽地说。
祖孙三代忠诚守护祖国边境
拉齐尼·巴依卡工作的地方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东南部。这里有一条我国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的边境线,全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
从1957年起,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拜克就自荐成为了部队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后来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从他手中接过了这根“巡边棒”。
拉齐尼·巴依卡十几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由于地势险要,巡逻不能乘车,只能借助牦牛。2004年,从部队退伍的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成为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巡逻在这条边防线上。
2004年8月,拉齐尼·巴依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守卫着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拉齐尼·巴依卡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帕米尔雄鹰”,一路走好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他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2日,应邀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大庆的拉齐尼·巴依卡在乌鲁木齐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他的一头白牦牛。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这头白牦牛对于拉齐尼而言,是他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2014年,它在跟随拉齐尼护边途中,不慎受伤而亡,这成了拉齐尼多年的隐痛。
“刚到乌鲁木齐的那天晚上,在宾馆里,我又梦见我的白牦牛,6年了,我经常梦见它……”
如今
边境线上还会有骑着牦牛巡边的队员
但再也不会出现拉齐尼·巴依卡的身影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
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
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这铿锵的铮铮誓言
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
“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8位用户喜欢。
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被全国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军地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广大官兵和各界群众纷纷表示,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拼搏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_周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许小宁表示:“拉齐尼生动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让伟大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接力是最好的缅怀。拉齐尼一家三代人70年守卫边境的爱国奉献壮举,感动了无数军民。塔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说:“我们护边员将继续沿着他们一家三代的足迹,巡边守边,为边防官兵义务当好向导。”
“我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新疆喀什军分区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四级军士长周林平早在_年就结识了拉齐尼,“我一定刻苦训练,为边防安全稳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拉齐尼是南疆地区优秀的护边员代表,是南疆部队官兵的亲密战友。”英雄牺牲后,南疆军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学习举措。
正在海拔5300多米的高原某地域执行任务的某合成团进藏先遣英雄连立下铿锵誓言:“要像拉齐尼一样,用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扛起担当,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陆军某合成团高原驻训部队结合岗位实际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千千万万个像拉齐尼一样舍生忘死的人,守护着祖国的安宁与人民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像拉齐尼一样,做人民的忠诚卫士,守卫好祖国边疆。”该团“爬山虎连”指导员王恒表示。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连日来,各级新闻媒体报道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英雄事迹后,喀什地区掀起了向“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学习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拉齐尼·巴依卡忠诚正直、谦逊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恪尽职守、扎扎实实干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_周年献礼。
1月11日,在疏附县兰干镇喀拉古勒萨依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集体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认真观看了央视新闻对拉奇尼·巴依卡的相关报道,再次被他舍己救人、爱国戍边的事迹所感动。“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坚守为民情怀,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疏附县自然资源局驻喀拉古勒萨依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米凯热木说。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壮举在寒冷的冬日,给了人们太多感动和无限怀念。连日来,英吉沙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并向不幸遇难的拉齐尼·巴依卡致以深切的哀悼和崇高的敬意。“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的铮铮誓言让英吉沙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艾力哈尔江·多来提备受鼓舞,他说:“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真抓实干,认真履职尽责。”
1月11日,伽师县团委组织全体西部计划志愿者通过线上会议学习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并号召全体西部计划志愿者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将榜样精神化为工作动力,扎实做好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大家纷纷表示,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不断开创志愿服务工作新气象。
22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