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龙不压地头蛇。解释: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2、一龙九种,种种有别。解释: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各的爱好。比喻各人的品质、爱好都不相同。3、大水淹了龙王庙 ,自家人不认自家人。解释: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4、上山捉虎,下海擒龙。解释:比喻冒死去做艰巨危险的事情。5、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解释:你可以画龙画虎,但是很难透过他们的皮肉,直接画出骨头;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知道他长什么样,但是很难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喻指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很难的或者是人心难测。
1、二月二,龙抬头。元时期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南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2、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意思: 蛟龙游到了浅水,没法动弹,被虾戏弄,一旦老虎到了平原地区,没有了丛林的掩护,它自身的爆发力和突击优势就不复存在,只能被“犬”欺了。出自《增广贤文》。 3、龙不离海,虎不离山出意思是比喻高贵者离不开居住处。出自:明·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4、上山捉虎,下海擒龙意思:比喻冒死去做艰巨危险的事情。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姑娘,你有甚么为难的事,只管说!慢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便‘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安龙媒此时都敢替你去作!”5、龙归沧海,虎入深山。意思:比喻各自回归到有所作为的地方。出自:清·陈忱《水浒后传》二七回。扩展资料:谚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抬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不离海,虎不离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谚语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草。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父望子成龙,子望父升天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不闹大海龙难擒,不闯虎穴虎难捉。下浅水只能抓鱼虾,入深潭方能擒蛟龙。麻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谚语比较难找 就这么多了。
240位用户关注
158位用户关注
139位用户关注
176位用户关注
120位用户关注
147位用户关注
129位用户关注
129位用户关注
123位用户关注
138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120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