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制度大全 > 制度范本
栏目

中学课程管理制度(七篇)

发布时间:2024-01-01 热度:18

中学课程管理制度

第1篇 中学课程管理制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规范管理和便于操作,特制订以下细则。

一、确定校本课程方案的依据

1、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是我校目前开设校本课程的主要依据。

2、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

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需要一种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通常用培养目标或办学宗旨等来表示。我校的办学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英才,具体化为培养学生下列品质:自信心、民族性、创新、现代化、健康、坚毅。

3、学生需求的评估

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为此,我校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到目前在校学生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学习方法的指导;

②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能力;

③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④安全防患意识与临危应变能力等等。

4、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

校本课程的设置还必须基于学校的现有课程资源,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的保障。根据我校目前课程资源:如图书馆、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状况,将充分开发和利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开发第二门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综上所述,以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经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审议,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2、学会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知和坚毅的品质;3、学会探究,至少学会一门探索性课程;4、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和一项闲暇技能;5、学会自我保护,具有安全防患意识;6、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

三、校本课程的组织管理

1、学校建立“福州第十六中学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2、教务处、教科室: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课程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聘请校本课程的任职教师,把具体的工作要求布置给各年段和各学科教研组。

3、年段、教研组:课程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承校长和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段内各班主任和校本课程的任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

4、班主任和任职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授课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规定和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拟定了学校校本课程计划(如下所示),并从七年级开始实施。

五、课程材料的撰写

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任课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他们撰写课程材料,课程材料撰写完成后,交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后才予以使用。

六、教学方式、方法

我校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主要是探究式和对话式教学法。在学生亲自体验和查阅有关资料、调查访谈等基础上,结合问题,以举例与对话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对话、讨论或由学生主持,或由教师主持,或师生共同主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七、考核评价

我校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考核,由期末考查(开卷)、学生参与度与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调查、查阅资料,讨论中发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等的参与度为评价考核的重要标准。学生学习评价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认定,由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等相结合,评价结果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相关项目中。

第2篇 初级中学新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第三初级中学新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总体思路:理念先行、机制保障、培训上岗、课题支撑、教研推动、评价引路、典型示范、总结提高。

一、理念先行

新―轮的课程改革,首先是一场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包涵着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

3、培养收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所有参与课程改革的领导和教师必须明确上述理念,并用于指导实验教师,这是这次课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二、机制保障

做好课程实验工作,需要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相关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应当建章立制,对实验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发展。

1、研究制定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制定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

三、教师培训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没有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支持与积极参与,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就难以顺利、健康进行。

1、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新课程师资培训我们将贯穿于新课程实验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合格上岗”。

2、建立校本培训制度,立足岗位,采用教后反思、教师论坛、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讲评(说课评课)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3、研究开发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括文本资料和网络教育等远程教宵资源。组织各种研讨会。

四、课题支撑

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坚持把教育科研贯穿于课改的全过程,把课改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上,以课题带动形式,不断研究和解决课改实验中的问题。

1、引导学校和教师进入研究状态,鼓励参与实验的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申报具有现实意义的相关课题。

2、着重抓好三个课题研究:

①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学生学习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

②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即转换教师角色,力求七个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反差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③校本开发研究:立足学校区域实际,形成学校特色。

五、教研推动

面对新课程,教学研究工作要有新思路,要努力开创教研工作的新局面。发挥信息科研外作用,推进课程改革。①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②变学科本位研究为跨学科整体研究;③变应试研究为累质研究;④变单纯的教的研究为学的研究。建立自下而上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评价引路

改变传统的“唯分数”评价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动态评价体系,这是课改实验的驱动器。

1、教师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2、学生评价:学习潜能,学习成绩(等级)、学习愿望和能力,重过程评价(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让学生、教师家长记录成长历程)。

3、课堂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表,从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关注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七、典型示范

课改工作要抓住重点,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我校课改工作顺利实施。发现和培养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优秀教师。抓好典型示范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各学科要组织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优质课,争取推向全区。

八、总结提高

课改是一项新的工作,一项新的任务,所要做的工作很多,困惑肯定不少,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1、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好新课程实施的经验总结工作会议,肯定成效,研究问题,提出对策。

2、及时表彰在课程改革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以调动教师参与课政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3篇 中学选修课程申报和评审制度

湾龙中学选修课程申报和评审制度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温州市湾龙中学选修课程建设方案》,推动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确保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选修课程申报和评审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有选择地开发课程,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在课程内容设计与活动安排上,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2、开发的选修课程科学合理、指向明确。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课程内容与要求真实可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宽学科视野;课程组织与实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校选修课程申报和评审条件

1、课程目标明确、清楚,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

2、课程适切性强,与学校目前办学条件、教育资源相匹配,与自身的专业、特长相适应。

3.课程基本架构完整,课程目标指向明确,内容真实可靠,实施方法得当、可操作性强,评价方法科学合理。

三、学校选修课程申报和评审程序

1、工作流程

选修课程实行课程招标、教师网上申报、学生自由选课等程序,个别主题的校本课程学生自愿选择和有条件的选拔相结合进行。主要工作流程有:

(1)学校调研。每学期末学校调研学生需求,提供给老师;

(2)教师准备。教师利用寒暑假准备选修课程专题和内容;

(3)网上申报。开学后第一周,教师进入校本课程系统,提交自己的选修课程纲要;

(4)学校审核。学校根据选修课程开发的方案和要求,审核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并确定新学期要开设的校本课程,发布到网上;

(5)学生选课。开学第二周,学生登录选修课程选课平台进行选课;

(6)确定开课。开学第三周,学校教学处根据年级特点、场地等因素,结合学生选定课程的情况,最终确定开设课程和开班数额,正式开课;

(7)考勤考核。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考勤和课堂考核,课后及时上传到网上,以便学校和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状况;

(8)共享资源。教师所有校本课程的资源要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传到网上,能够让学生共享和进一步地学习;

(9)学生评价。整个课程结束,教师要采取报告、动手实践、开卷考试、完成论文等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申报和评审程序

(1)教师申报

由全校教师全员参与选修课程开发工作,申报拟开发的课程。认真填写《温州市湾龙中学教师选修课程开设申报表》。

(2)评委初审

由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选修课程开设申报表》进行初步评审,评审内容包括选修课程的价值和意义、目标和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对不符合开设条件的课程给予取消,要求教师重新申报,对不尽完善的课程纲要提出修改意见,要求教师及时修改完善。

(3)学校审核

由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将教师申报开发的课程提交学校深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审核通过的课程列入《温州市湾龙中学选修课程目录》,并向全校公布。学校审核内容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课程开发前要做充分的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发展理念、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时代特征与区域发展需要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调查学生的课程需求。通过常规的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各种需求信息。

②有详尽的课程实施方案,要求每一门课程开设前必须编制不少于300字的课程纲要,构思好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课程纲要必须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

③开课:根据学生或班级的选课情况,确定上课时间、地点。(注:选修学生人数一般以25人至40人为一个班)

④选修课程原则上在一个学期授完,授课时间每门课程一般18学时。

温州市湾龙中学

2019.8

第4篇 天台中学课程开发制度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学校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的相关精神,从课程科目和课程层次的可选择性入手,逐步形成必修课程二次开发和选修课程校本化开发。为使学校课程开发工作能扎实有效地开展,特制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习力提升,个性化发展,创造力提高”为特色的课程建设总目标,以“人文与科学并举,基础厚重和个性发展和谐”为课程建设核心思想,构建以个性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核心,校级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以省、市精品课程为品牌的选修课程体系。

二、总体目标

开发选修课程,挖掘学校特色,探索选修课程的评价机制,优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组织与实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加强课程建设,确保选修课程开发质量,成立台天中学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课程改革办公室、课程评价委员会、选课指导中心、学分认定委员会等组织机构。

1、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职责:把握学校课改的发展方向,负责总体协调,分析课程资源,整体规划学校课程体系,确定开发团队,制定课程实施、评价方法,确定课程建设中各组织机构,构建选修课程保障机制。

2、课程改革办公室职责:组织国家课程二次开发,选修课程具体开发方案,组织并实施选修课程的开发、选课、开设、评价等过程管理。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组织教师开发选修课程,培训教师开发和实施选修课程,并进行指导和提供帮助,实施对选修课程的评价。

3、课程评价委员会职责:负责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审议选修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积极开展审定指导选修课程研发、检查和督导,选修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提高选修课程质量。

(二)抓好理论学习和宣传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对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选修课程开发的有关内容和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整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参加相应的选修课程学习和活动,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自主发展。有个性地发展。

(三)做好选修课程的管理。

1、完善选修课程的开发:鼓励教师积极开发选修课程。将课程开发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成功地实施选修课程。加强选修课程及教辅材料设施的管理。加强对选修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

2、在各教研组组建选修课程研发小组,必要时可组建跨教研组的研发小组,鼓励教师积极开发选修课程,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开发选修课程的能力,每位教师应努力参与开发出1门选修课。

3、课程改革办公室要定期指导教师制定选修课程实施计划,并将根据课程开发目的意义,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根据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标准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进行评价。凡经课程评价委员会批准的课程,均被确立为选修课程。

4、选修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也将定期对教师选修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指导与评价,加强监控。

5、每学期校课程评价委员会根据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等进行评估。可行性强的经修改继续使用。

6、加强选修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加强对选修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

(四)做好选修课程的研究工作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同时学校对选修课程研究工作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1、学校对参加选修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选修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选修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选修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选修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选修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选修课程,编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选修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教师对必修课程的二次开发能力和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情况,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重要条件。

浙江省台天中学

2023年8月26日

上一篇:没有了

第5篇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

经搬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特别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教材,由教师教教材。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一评估一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作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一、校本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必须做到:

1、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的基础研究.主要涉及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杜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作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2、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3、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4、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校本课程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选用;二是改编;三是新编。课程选用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教师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教师根据需要与可能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到的文件撰写格式和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学校在校本课程方面的一般性的规定,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

《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是已经通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的各门课程名称及其简介,简介以200字为宜。

《课程纲要》是教师自己任教的课程的一种设计。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第6篇 天台中学教师课程开发培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来提升教师课程研发、实施能力。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与实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现代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型组织。

2、继续进行打造高效课堂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把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去,探索发展性评价模式。

4、进行选修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

5、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德育工作创新和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

2、及时进行新课程培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基于共同体的个性研训、基于教研组的问题研训、基于教师博客的网络研训、基于一徒多师的复合研训、基于走教交流的区域研训、基于班子例会的行政研训,实现同伴协作共赢。

3、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教育理念培训

4、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研究学科课程整合问题。

5、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6、进行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

7、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四、培训方式

1、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2、以课代培。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上一节课、评课等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每学期专门安排1-2次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现场会。

3、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要着重考察课程开发和开设能力的提高情况。

4、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要通过选修课的开发和开设的实际过程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5、以会代培。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6、以考察代培。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五、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由校办专门负责)

3、建立校本培训档案。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核成绩、科研成果、培训总结等有关材料。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检查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

(2)按照要求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3)对各种培训,不迟到,不缺勤。

(4)对学校批准的外出学习的教师,学校按每次会议的具体要求,报销参加科研活动必需的费用(包括车费、住宿费、会议材料费)。

(5)严格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外出教师学习完后要及时向领导做好外出学习汇报,交学习心得以及学习材料,有必要将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交流(或讲课)。

(6)完善校本培训评价机制。学校要重视直接激励。每年召开一次教育科研交流大会。

六、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一)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校本培训工作在“校长室―――校办、教务处、教科处―――教研组长”指导下开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学科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一步加强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以及省内外着名中学的合作、交流,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五)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督导力度,校本培训实行单独考核。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

(六)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

2023年8月26日

第7篇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德明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一、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的职责

1、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等组成,校长担任组长。小组是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的最高机构。

2、负责制定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案,决定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年至三年计划及相应步骤,保证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研究性学习课时在本校的落实。

3、统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建立课程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与课程实施有关的规章揣度检查各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

4、负责制定本校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监控和评价教师、行政管理者、学生等各类人员的工作。

5、负责开发、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积极筹措资金,从经费、设备、仪器、资料、场地、人员等方面为师生提供课程实施的条件。

6、将研究性学习课程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进行专项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课程指导,伺时研究、处理具体问题。

二、教科室的职责

1、教科室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评价。

2、随时检查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向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3、加强与教务处、教育处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负责协调图书馆、实验室、电教室、教研组、年级组等部门的关系,妥善处理临时突发性问题。

4、根据教育部课程计划、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示和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制定全校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以学年或学期为周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流程,统一布置各阶段的教学工作。

5、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师生参与讨论、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生评价方案,设计学分制管理方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实施考核评价和学分制管理。

6、加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律、特征等的研究,随时了解校内外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和实验的发展动态和信息,及时向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7、参与组织教师培训和研讨工作,选编教师学习资料,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辅导及时总结和介绍校内外成功的经验、案例和相关资料信息,为教师提供咨询和指导。

8、参与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为学生提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指导和咨询。

9、负责与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的联系,举办各种专题辅导讲座,对教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0、负责校内外研究性学习信息资料和经验的收集整理工作。

11、负责学生课题的评奖、申报等工作。

12、负责学生各课题组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三、教务处的职责

1、教务处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对学生和教师提供与课程相关方面的支持。

2、制定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师管理方案,具体布置、落实、检查教师履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职责的情况,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和工作记录,并及时给予指导。

3、制定全校教师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和总结交流工作。

4、定期组织学生‘评教”活动,将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并做出相应处理。

5、做好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关的学籍管理工作。

四、教育处的职责

1、教育处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

2、协助教科室,加强与教务处的沟通和联系,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调动师生参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氛围,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各阶段工作和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

3、指导和督促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有意识、有针对性、及时地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工作。

4、协调年级组长、班主任与其他部门,各学科指导教师之间的工作。

五、教研组的职责

1、教研组在研究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教研内容。

2、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列入教研组日常教研活动中,组织本学科教师研讨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每学期安排定期专题教研并有记录。

3、安排时间,组织教师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随时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专业技术及本学科前沿信息的支持。

4、采取一些措施,组织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和科学动态,以及教育、心理和教育管理的理论及应用等,拓展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

5、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中的收获和提高,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与学的方式引入本学科教学模式中。

六、年级组长的职责

1、年级组长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上承学校各职能部门,下接各班级,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协调环节,主要负责本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评价。

2、根据学校教务处制定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全年级教师讨论制定本年级的实施细则,在规定的课程周期内,确定课程的进度、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和实现。

3、定期向上级职能部门汇报本年级课程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把各部门的意见传达给各班主任和课题指导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4、以年级为单位,统一部署和组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5、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了解各班的课程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全年级指导教师会议,了解学生课题研究的情况;及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做好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协调工作,组织和团结全年级教师按实施细则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6、组织本年级教师开展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创设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资源共享。

7、指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注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8、召开家长会,宣传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意义、汇报学生在该课题中的进步和成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和帮助。

9、负责督促班主任履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职责,考核评价各班课题实施情况和班主任工作情况,协调有关教师和各学生课题组的关系,并处理考核评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学生课题组的评优、展示和向学校推荐的工作,做好本年级课程实施的总结反思工作。

七、指导教师的职责和要求

1、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责,保证自己所指导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2、参加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研讨、交流、听课等活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研究性学习课程流程,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3、按时参加备课和教研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工作尽职到位,欣赏和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

4、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展示和总结答辩等,给予学生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指导学生,除了与本专业知识相关、属于学科前沿的内容外,还包括:科研方法、学习策略、与人交往、心理调适、团队协作、安全防范等。教师的指导,更多地侧重在方法、思路和信息等方面。所有的指导,都要掌握好尺度,点到为止,引导学生自主地计划、决策并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维品质。

5、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如发生冲突,要进行协调。学生需要做实验时,指导教师要事先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技术含量高及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指导教师一定要到场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进行实验。

6、平等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虚心向专家、同行等学习求教,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开发对课程实施有阶段的校内外教育资源。

7、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随时检查,并及时给予指导。

8、指导学生课题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和班主任一起负责学生课题组课题实施的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

9、推动学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及想像力,使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

八、班主任的职责和要求

1、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

2、根据年级组长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主动接受上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与指导教师一起承担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

3、根据全年级课程的统一部署,调控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度,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年段织的各类活动,如思想动员、辅导报告、专家讲座、选题分组、开题评审、检查交流、结题报告、成果展示、答辩等,组织沉重开展课题组之间的研讨交流活动。

4、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着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协作精神、不怕困难、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安全的好习惯;随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效、与人交往和合作方面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热情、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

5、支持、配合指导教师做好学生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组织学生讨论和履行“管理职责:,指导学生课题组的人员组合和分工,每周都要询问各课题组的课题实施和出勤情况,定期查阅学生的活动记录和研究笔记,掌握学生外出活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交换意见,必要时向年段长和政教处反映。

6、对于因故不能参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准许办理请假手续,由学生写出假条,学生家长签字,然后存档备查。

7、与学生课题组组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指导他们大胆开展工作,督促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鼓励他们在课程实施中发挥骨干作用。

8、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通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进步,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9、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方案”的讨论和制定,指导学生课题组的自评和互评遇指导教师起完成对学生的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

九、图书馆管理的职责和要求

1、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协助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资料检索的指导和便利。

2、承担对学生文献资料检索方面的辅导工作,并按学生的要求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3、按照教科室的要求,针对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调整购书目录,购进相关书刊资料及电子音像资料,并及时发布信息、告示。

4、根据教科室的要求,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准,灵活调整借书处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借阅时间。

5、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应在业务、技术、信息等方面与电教室教师加强联系,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辅导。

十、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1、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协助指导教师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进行。

2、及时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准备好实验设备、仪器、试剂等,缺少及不足部分应尽快申报购买。

3、根据学生实验独立、分散、不定时等特点,在学生做实验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加强巡视检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凡有学生做实验,实验室值班管理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

4、有责任及时向班主任及指导教师反映学生在做实验时的表现,以及实验中所反映出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十一、电教室教师的职责和要求

1、电教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为学生、为学校课程实施的相关活动提供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2、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展和需要,及时向学校申报购买相关硬件设备,维持各种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行。

3、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购买光盘、软盘、音像制品、各种软件的计划。

4、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展和需要,不断提高自己掌握新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对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培训工作。

5、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担任学生相关课题的指导教师。

6、根据教科室的要求,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准,灵活调整计算机房的开放时间。

7、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电子档案室,指导学生和有关人员使用“研究性学习管理软件”进行课程管理,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作。

十二、学生课题组组长的职责和要求

1、学生课题组组长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团结全组同学并带领大家积极投入每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完成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2、一般由学生民主推举产生;以身作则,尊重组员,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有组织研究意识,做好协调工作,处理同学之间出现的矛盾和分歧,对小组课题研究计划的实施和组员的管理负有责任。

3、在教师的指导下,带领全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开展课题研究,完成结题报告和小组总结,参加年级统一组织的开题评审、成果展示、答辩、考核等活动。

4、负责课题小组成员的分工,根据组内成员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有效地进行人员配置,明确本组人员各自的责任,要求大家认真履行,对不能完成任务的组员及时进行批评、督促。

5、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讨论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反思前面的工作,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

6、做实验和到校外活动,要按规定获得老师的批准,提醒组员注意活动中的安全。

7、认真按时填写活动量表,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做好小组成员的考勤工作;每周向教师汇报课题实施情况,反映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听取老师的意见。

8、经常组织小组成员向其他课题组学习取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9、组织小组成员掌握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开展自评和互评,填写评价表

十三、学生的职责和要求

1、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高中三年内取得规定的课时学分。

2、根据教育部课程计划的规定,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承担学习责任,发展个性特长,完成各个阶段规定的学习任务。

4、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外出采访咨询、调查、采集样本及做有危险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5、服从课题组组长的领导和管理,与本组成员分工合作,互通信息,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学会理解、宽容和欣赏别人,及时记录课题研究中的心得和体会。

6、处理好学科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努力做到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7、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取各种讲座,记好笔记;虚心向老师、专家、家长和同学请教;努力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

8、认真做好个人总结,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

《中学课程管理制度(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管理制度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